自然话题作文小学生

2024-05-16

自然话题作文小学生(精选14篇)

篇1:自然话题作文小学生

灰暗的世界,乌云满天,人的屋子被风吹跑,被水淋湿,被海啸吞噬。

一群狼恶狠狠地盯着我,一步步朝我走来……树爷爷回过头来对我说:“这就是破坏大自然的代价。”随后大笑着,极端地讽刺着我,那笑声响彻山谷。

“啊!”从梦中醒来,我竟在树林里看到了人们在肆无忌惮地砍伐树木,树木在哭泣着呜咽着。一阵风,我来到了大海,看到了黑色的海洋上飘着无数条鱼的尸体;又一阵风,我来到了马戏团,看到了动物们的眼泪和满身的伤痕;风又吹来了,我被卷到了实验室,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动物在被人类解剖……我闭上眼睛,不想再看了。

这时,我又被送到了化工厂,看到了无数个空气小精灵,他们一个一个死在我面前,那么可怜。突然,我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俯瞰地球,看着地球也已衰老得全面全非。

灾难终于降临到人类的头上。世界上的动物消失了,人类没有了肉吃。大海咆哮了,冲上了陆地,像马群一样走向世界各地,就连可爱的空气小精灵都变成了无敌的大力士,把房子轻而易举地搬起来又摔下去。

我再一次从梦中醒来,这次不再是梦。我看了一下窗外,想起了刚刚那场恶梦:我是不会让刚刚那场梦变成现实的。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大自然应该是美好的,香气四溢的,充满了朝气与活力。珍惜现在的花草树木,让我们保护地球吧。

六年级 王亚坤

来源:中小学作文精选

篇2:自然话题作文小学生

如果你是一个很伤心的人,你应该观察一下美景;如果你是一个很烦恼的人,你应该关注一下美景;如果你是一个很无趣的人,你应该观赏一下美景;如果你是有一个爱学习的人,你也可以学习一下美景。

春天,万物开始复苏,草妹妹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人间。这时,你如果发现小草在偷偷地擦去眼角的泪水,这并不奇怪,因为小草太高兴了,高兴的流了眼泪。为什么呢?因为小草终于把春天盼来了,它要赶快与小虫、小动物们交朋友,让他们重温泥土的芳香。再听听小虫、小动物们的歌声,真是好听极了!如果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大自然很伟大,令你再也不敢正眼去看它。看到这种美丽的景色,你又有什么理由伤心呢?快把悲伤转为快乐吧!

夏天,狂风吹过,暴雨一片。如果你问雨哥哥为什么要这样?它会这样回答你:“我很烦恼。”啊!原来是这样。那你就想想怎么为别人服务吧,这样你应该会快乐一些吧!好吧!就这样暴雨转变为小雨。

秋季,美丽的秋叶姐姐,在空中随风飘荡,仿佛天边一片美丽的云朵,活泼的天使,翩翩起舞。秋风不停,秋叶就一直跳啊跳啊,不知疲倦。永不疲倦,永不停息,只有大自然有这种力量。难道很多事情都很无趣吗?不,不是的。

篇3:小学话题作文实施策略

一、话题作文的特点

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 是双方认可共同感兴趣的说明或陈述的对象。说话人选择对方了解并同感兴趣的信息作为谈话的起点, 启发思考、激发想像或深刻地感悟我们可以给话题作文下个定义:话题作文就是灵活运用各种文学手段、体裁, 从宏观工微观角度, 正面或侧面, 直接或间接体现、展示、揭示、作证、论证材料或明示或暗示的哲理、寓意、启发等的一种写作方法。

话题作文, 就是在一定的事理或情境材料的基础上, 用一段提示性语句, 提出一个大家都了解并感兴趣的话题, 围绕这个话题, 寻求可以直接描述或议论的对象, 以启发写作者运用联想、想像、辩证、批判、发散、聚敛等多种思维方法, 调动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出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那么在教学中,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话题作文呢?先要把握话题的两个特点: (1) 话题是交谈对方已知共享的信息。 (2) 话题是一种被激活的信息。在关注热点问题的同时, 衍生出更多、更广、更深、更强的社会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的信息。

话题作文中的话题的来源与日常生活中的话题不同, 它不是由交谈双方临时设定的, 而是由命题者事先设定的话题作文就围绕一个话题, 寻求可以直接描述或发挥深入的对象, 运用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调动联想、想像、聚焦、发散等多种思维方法, 合乎客观规律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大胆创造的过程。

二、话题作文的构成及要求

1. 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四部分组成。

2. 材料是话题的源头, 提示语是话题的注解, 话题是作文围绕的中心。

它们一方面通过出示材料, 加注提示语来减缓学生审题的难度,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迅速进入构思状态;另一方面是为了引出话题, 扩展思维, 明确立意行文要求。

3. 作文要求则是对作文提出一些具体的诸如文体、篇幅等方面的要求。

现在的话题作文对文体要求更加开放、自由, 学生可根据内容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 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题目自拟"更有利于展示学生的个性特点, 题目和内容更加吻合, 话题作文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更为灵活。

三、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1. 写话题作文要做到“思考深刻独到”。

什么样的话题作文才能叫作“思考深刻独到”?笼统地说, “深刻独到”就是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1) 能从社会生活的现象出发, 透过现象洞察本质, 挖掘现象背后隐含的比较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的东西, 在观点上能给人以启发作用。当然, 这深刻的见解, 不是凭空而来, 也不能随意引申、无原则地提高和长华。它必须结合社会生活实际, 要具体、真实、可靠。在提示本质的基础上, 还应该进一步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分析其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 或是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并总结规律,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 对问题的认识应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发表见解时, 有自己的思考, 能找到一个更新的角度, 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能比一般的认识更高一个层次, 要避免人云亦云。因此, 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要留意身边的各种人或事, 要关心社会生活, 关注时代发展, 使自己的思想认识与时代同步。有些学生平时只埋头于书本, 这是不合适的, 也是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

(3) 思辨与思考。文章在内容上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要能给人以思辨的力量和气势。很好地把握辩证分析是使文章内容深刻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另外, 以事物的思考, 可从横向或纵向两个方面进行。所谓横向的思考, 指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相关的事物, 由一种现象联想到另一种相关的现象, 这种思考方式能使人视野更为宽广,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由此及彼, 这样会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 立意自然深刻。

2. 话题作文题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材料、简短提示语、由材料引出的“话题”、作文要求。提示语的作用或是对材料作解乏说明, 或是补充介绍, 帮助学生理解材料, 扩展思维。材料、提示语的作用, 一方面是为了引出话题;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减少学生审题的难度, 帮助学生理解话题、明确要求。作文要求则对作文提出一些具体的诸如文体、篇幅等的要求。正确认识和理解材料、提示语、话题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作用, 是理解话题作文的关键, 也是指导和写作话题作文的关键。对话题和材料关系的分析把握紧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一环。

3. 所提供的材料是由头, 材料引出划定的写作范围和思

考对象, 学生可以由材料出发, 但又不机械地拘泥于材料, 而是要走出材料来写, 话题作文通过学习出示材料、加注提示语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迅速进入构思状态, 材料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就是对于一些材料贮备不足的学生来说, 完全可以使材料本身去完成作文。

4. 话题作文的内容不作较死的限制, 要求比较宽松, 显得

篇4:自然与心灵话题作文指导策略

[关键词]话题作文自然心灵结构审题立意拟题语言文体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30040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谈话的内容,谈话的由头。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内容宽泛,题目自由,选材自由,文体自由,想象自由,只提示写作内容指向,给学生更大的写作空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但有时也让部分学生无从下笔。

下面以“自然与心灵”话题作文为例,谈谈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材料: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中找到了静谧空灵;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朦胧之美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与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建构了自己的精神家园;陈毅在“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意象里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特有情怀;毛泽东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烂漫画卷里表现出革命家的睿智与豪放……

提示语:大自然不但是我们的生存空间,而且是我们精神寄托的伊甸园。

话题:请以“自然与心灵”为话题。

要求:写一篇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一、审题

审题的基本原则:辨明文体、看清题目要求、分析题目中隐含的内容。话题作文中,材料的作用是引出话题,提示语是对所给材料的解释,话题指明作文的写作重点,要求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 “自然与心灵” 这一话题,包含着两个概念:“自然”、“心灵”。从所给的材料来看,题中的“心灵”指的是人在“自然”中的感受,所以,此话题应围绕“自然”与“人的感受”之间的联系,选择独特的视角,让“大自然”变成可触可感的形象,通过描述自然与心灵碰撞出的精彩瞬间,阐发人从自然之“象”中获得的“美”的享受、“真”的感悟、“善”的启迪。

二、 立意

立意,就是通过审题,紧扣话题,确立要写的文章的观点。一篇文章的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它的立意如何。

面对 “自然与心灵”这一话题,学生极容易确立“地球是我家,我们都应该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主题。这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大自然不但是我们的生存空间,而且是我们精神寄托的伊甸园”来思考立意,“自然是人类的精神依托,人类在自然之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寻求生命的启迪”,或借鉴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写“自然”是“心灵”的折射等等。关注自然,思考人生,才能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东西,才能突破窠臼,另辟蹊径。例如苏轼的《记承天诗夜游》,苏轼借着月景来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而苏轼豁达乐观的形象也跃然于纸上。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联系到自己的人生经历,也会得到许多人生的启迪,比如以荷花为例:“日高日上,日上日妍。”启迪: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启迪: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我们都要展示自己的美好之处。“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启迪:生命的每个阶段都要活得充实,活得精彩。这个话题就是让我们深入生活,去观察自然景物与现象,融入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三、拟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目则是作文的眼睛。好的标题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话题作文一般都不规定题目,只给一个话题。因此,在写作时,就需要我们依据话题材料和自己选材的特点自拟题目。自拟题目,总的要求是从自己确立的写作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空泛,要合理出新,不要落入俗套。好题目的标准是准确、简洁、新颖、有文采,“题好一半文” ,拟题好坏举足轻重。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拟题的方法:

(一)并列法

并列法拟题就是以相关或不相关的并列词语做标题。例如:《自然·心灵》。

(二)添加法

添加法拟题就是指在话题前面或后面作适当的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使话题由大变小,由抽象变具体的拟题方法。例如:《自然,心灵的鸡汤》《自然,心灵的画笔》《自然,心灵的港湾》。

(三)修辞法

修辞法拟题就是用比喻、拟人、双关、借代、夸张、设问等修辞手法做标题。例如:《献给自然的歌》《听,花开的声音》《自然,精神的后花园》。

(四)引用法

引用法拟题就是直接引用或间接改动现成的诗文、歌曲、警句等,以引起共鸣。例如:《江山如此多娇》《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五、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华衣,优美的语言能锦上添花。“自然与心灵”这一话题,离不开景和情,对于景物的描摹,感情的抒发,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往往能引人无限的遐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想让语言优美生动,可在作文中运用恰当的描写,绘形、绘声、绘色,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晨曦中,玉兰披上一袭轻纱,霰光轻抹,好似彩云飘落人间。休息时间,坐在树下,蔚蓝的天,洁白的花,自由的风,欢快的鸟,这一切神奇地组成一幅绝妙的图画,蓝天如平静清澈的湖面,洁白的花,像一群洁白的天鹅,风儿在它前后欢呼,鸟儿为他们伴奏。玉兰在湖面上随风摇曳。”根据表达的需要,还可以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艺术感染力。比如:“瀑布是热烈的。它浩浩荡荡地直泻而下,带着男儿强劲的呼号,虽然被岩石迎面劈成无数股水柱,但它仍顺势往下猛冲,溅起的一朵朵水花儿被击得狂放四溢,似烟似雾地朝人扑来。一切像生活一样轰轰烈烈,永不枯竭。”引用诗词名句、名人名言、警句、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增添文采的效果。比如:“漫步于冬天的大自然中,似乎面对一张空白的画纸,一任在想象中为它填满所有明丽的色彩。冬天的大自然让我懂得,原来希望来临之前总会有一段绝卓的困境,总会有一段难耐的寂寞。而这之后,却是无法遏制的生机。正像雪莱说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另外,还要选择准确生动的词语,选用灵活多变的句式,使语言更有表现力。

六、文体

近年来,中考作文“文体不限”,使得考场作文文体形式丰富多彩,散文、日记、书信、寓言、童话、小说、故事新篇等等都曾出现过,其中不少产生了极佳的创作效果。那么,写话题作文用什么样的文体好呢?首先要看话题适合用什么文体,其次要看自己擅长写什么文体,最后考虑用哪一种文体写,最能写出深度和新意。当我们确定了一种文体后,就要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创新式布局,选择最佳的角度表现中心,使文章新颖独特。“自然与心灵”这则话题材料,可以写成抒情散文,触景生情,表达小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例如朱自清的《春》;也可以写成叙事散文,写人在自然界活动时得到某种启示,例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或用童话的形式展现“自然”与“心灵”的交流;或借古代田园诗人陶渊明、谢灵运等进行故事新编,例如《涉江》就是通过叙述故事的形式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用“自然与心灵”一线贯串,充分展示了一代诗魂的浪漫情怀和高洁追求。

但无论怎样构思行文,文章都要侧重写出“心灵对自然的感受”。

总之,要想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一篇优秀的作文,平时的积累与训练很重要,我们需留心观察生活,把握技巧,厚积薄发,方能达到推陈出新的效果。

篇5:热爱大自然中学生话题作文

是声音,缔造了完美的人生桥。

是声音,演奏了幸福的五步曲。

大自然是声音,描绘了和谐的大世界。

听!大海上,霞音美,美丽的夕阳照红了天空,成群结对的海鸥从天空掠过,射出了一条黄金分割线。瞬间,发出“轰轰”的声音,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跳出,飞到空中,又钻入了水中,一条条水柱冲入云霄,“哗啦啦”落下的痕迹上留下了一道无暇的彩虹,我似乎听见,笑声在我耳边响起,可能是幻觉,却又是那么真实。是的,我没听错,这就是大自然声音的妙处!

听!茫野间,风呼过,片片的小草在风儿的带领下,展现出不一样的风采,不一样的特色。音律时快时慢,音调时高时低,有时仿佛急促无比,有时又悠扬婉转,这难道不是神笔马良精心打造的草原音韵图吗?“呼呼……”它就像那男低音,浑厚又响亮,伴随着牛羊撕咬草的声音,悠悠前行,啊!真是无与伦比!

听!丛林中,生灵闹,嘶嘶……,吱吱……,动物们欢愉自乐,轻缓间,一声长吼,这是一种恐惧的声音,谁都惧怕它。它伏在那,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呼吸声越来越快,突然,它一跃而上,用尽全身的力气紧紧地咬着。“嗷!”这声音明显比先前声音高多了。动物们发疯似的左奔右窜,老虎穷追不舍。渐渐地生灵慢了下来,喘气声响震了天,最后,以咆哮声结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追捕,一片动人的声音。

篇6:我爱大自然中学生话题作文初一

“好了,好了,”老师拍拍手说道,“别说了。”教室里立刻安静了下来。“过一会,我们开仿生学交流会。说说大家收集到的科学家们从生物上得到启示的发明。”

“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只要你细细观察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启示。今天就让我们开启这段生命之旅,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走进这段美好的旅程吧!”孟老师话音刚落,一双双小手便举了起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着:“青蛙的眼睛真奇怪,它看活动着的东西很敏锐,看静止的东西却‘视而不见’。人们根据这一特点就发明了‘电子蛙眼’……”“夜晚,蝙蝠用嘴发出超声波,遇见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人们就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人们发现带锯齿的树叶而发明了锯子。”“从鲸的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流线型海轮”……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着。

“同学们,看来大自然真是人类的老师。那我们又是怎样对待它的呢?”教室里顿时一片沉寂。同学们我看看你,你看看我。有的低下了头,有的陷入了沉思,有的托着下巴似乎在思索着……

“那我们该如何保护大自然呢?”同学们像得到赦免似的立刻生气活现起来。

“我们要栽种小树苗,保护大树……”有的同学说道。还有的同学说:“现在的水土大量流失,是因为人们乱砍乱伐……”。“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小动物,保护环境。”教室里又一片哗然。

丁零零,丁零零,下课的铃声响了,孟老师笑容满面地说:“好了,好了,我宣布今天的‘大自然,我爱你’的交流会圆满结束。”教室里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篇7:小学生以大自然为话题的作文两篇

三年级 庞圣之

春天,景色宜人,到处都是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的景象啊!

我仔细地从上到下看,蔚蓝的天空是那样的一望无际。云朵白花花的,并且形态各异,有的像小羊羔,有的像棉花糖,还有的像小动物……树木笔直地站在草丛里,像一个个将军一样,守护着我们的家园。五颜六色的花朵争先恐后地盛开、绽放,散发出的味道是那样的芬芳扑鼻。草地绿油油的,绿草如茵。小河里的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鱼儿和小虾欢快地游来游去,它们有时会东张西望着,对外面的世界是那样的好奇。

大自然的景色非常美丽,非常迷人,我非常喜欢春天的景色。

自然之声

六年级 杨宇航

大自然一年四季中有许许多多美妙的声音,其中我最欣赏却是夏天的变奏曲。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那就跟着我一起去欣赏,去倾听吧!

早上,太阳刚刚离开东山的怀抱,又开始了它那不厌其烦的工作。这时知了开始演奏它动听的歌曲了,你听!知了先是一只开始鸣叫,紧接着两只,三只……到后来二十多只知了一起高歌了起来。歌声并不是震耳欲聋,而是优美动听,再加上微风吹过树叶发出了“沙啦啦!沙啦啦!”的伴奏。让我感觉到,愉悦与宁静。

中午,天空上乌云密布,突然起了大风好像是科幻电影一般,好不刺激。夏天的天气真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过了一会儿,便下起了倾盆大雨,雨落在树叶上“哗啦!哗啦!”的响,只有一会儿的功夫,雨渐渐地小了。小雨打在地上和屋顶上的“啪!啪!啪!”的声音,另外一群演奏家们登场——青蛙开始展开歌喉“呱!呱!呱!……”此起彼伏,便构成另一首歌曲了,让我心中感到舒心和愉快。

傍晚了,蛐蛐开始“吱!吱!……”的叫再加上露珠滴落在河面上的声音“滴答!滴答!”的声响。让匆忙赶路回家的人感到幸福安宁!

篇8:精选话题 引领学生自主作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话题,自主,思维

现在的作文教学, 要么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空间, 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因为老师一味地讲解作文要求、作文内容、作文字数, 让学生一味地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写出来的文章当然别无新意、索然无味。这样一来, 学生成了作文的奴隶。要么是所谓的自主作文, 内容不限、文体不限, 大得让学生无从下手。作文成了“难文”。又让学生和作文的距离仿佛隔着一个浩瀚的星际。《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即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那我们农村小学如何适应新课改, 加强作文教学?下面我就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一、创设话题, 让学生自主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流动不歇。”因此, 我们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就得先引导学生对生活感兴趣, 让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曾东洪

(福建省惠安第一中学, 福建惠安362100)

摘要:英语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 外语教学离不开词汇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在语言知识部分就对词汇教学提出了具体目标并进行了详细描述。如何高效持久地记住词汇是当前语言教学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从学生为中心的视角就词汇记忆的重要性、词汇教学方法、词汇检查形式、语境教学、如何构建词汇体系以及中英文化语言差异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词汇教学;兴趣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志码:A

一、当前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习惯一

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加深体验, 积累素材。然而, 生活广阔, 浩如烟海, 什么都想记得, 什么都想积累, 结果往往是什么都没有积累。此时, 作为一个老师, 适时地创设一个话题, 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这一话题相关的事物自主地、有选择地重点观察, 有意识地加深体验, 相信他会对这个过程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即使过了一段时间也难以磨灭。在他的生活中, 这些体验将不是一个个零碎的片段, 而是一连串的整体体验。使学生的大脑中就像是电脑中建立的一个个文件夹, 清晰可辨。五年级上册的第一篇作文就是写一位印象深刻的老师。在指导时, 写好老师的外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无论是单独的外貌描写还是事例中的外貌描写, 都是能折射出老师性格特点的点睛之笔。在这个基础上, 我就提出了“人物外貌、表情所表达的语言”这一话题。让学生去观察身边熟悉人的外貌和他的性格有什么联系, 表情变化和心情变化有什么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片段练习, 学生积累了很多素材。人物外貌不再是脱离人物的纯粹外貌描写, 而是与人物性格特点息息相关的信息。当描写一个聪慧的人时, 总能描写出一双灵动的眼睛;在描写一个勤快的人身上, 总能寻到手的细节描写。

二、围绕话题, 让学生自主表达

以往学生害怕写作文时受到束缚:教师在指导写作时, 把作文提纲列得“清清楚楚”———记事一定要按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写小动物要先写其外形, 再写其生活习性……甚至每一段如何写, 教师也都作了具体指导。学生在各种条件的“制约”下写作, 怎能不感到厌烦?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所以我们不妨减少对学生的束缚, 多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学生爱怎么写就怎么写, 只要是围绕这个话题, 不跑远了, 文通字顺, 能把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就行。所以在布置作文时, 千万不要限定一个“死范围”, “只准写什么, 不准写什么”这样的要求在今天的新课程作文中应抛弃了。所以我们可以提出一个话题, 让学生根据写作内容自己拟一个题目。平时, 应培养学生写日记、周记的习惯。比如写观察日记、生活日记、心灵日记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题材内容、长短不限, 只要能围绕一个大话题, 有感而发就可以肯定

文章编号:1674-9324 (2013) 15-0205-02

词一义、音形脱离、死记硬背等。习惯一词一义。英语词义通常比较丰富, 概念意义只是其中一种。很多学生往往只表扬。我们应提倡学生自主拟题, 尽量少写命题作文。当然我们平时训练学生写作文时, 要尽量改进命题作文的形式, 可以事先将作文话题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根据话题的要求深入生活、体验生活, 逐步有所积累。学生有了生活积累, 写出来的文章当然更有生活气息。例如六年级上册的第二篇作文是写“自己对父母表达爱”这件事的过程。事先布置下去, 让学生亲自去尝试, 每个学生尝试的方式不同, 那么学生所表达的方式也就不同。这样可以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从而达到了让学生自由表达的目的。

三、宽泛话题, 让学生自主拟题

叶老说:“我们可以决定地说, 是先有了思想情感才有题目, 胸中不先有意思情感, 单有一个题目, 而要动手写文章, 我们有这样的时机么?没有的。”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一件事:当我们让学生写《我的老师》时, 半数以上同学的习作事例几乎相同———雨天借伞甚至送“我”回家;深夜还在窗前批改作业、备课……究其原因, 就是因为这些学生死死地纠结在“我的老师”这个题目上, 中心人物就是课堂上的老师。而回忆过往, 和老师的共同经历真的似乎就只是这些, 而且这些经历虽然司空见惯, 可真提笔却又显得那么不深刻, 没有细节, 只剩些事情的框框。没有铭记的那份情感, 自然写出来的都是套话、假话。如果让学生绞尽脑汁地去搜罗和小学几年的老师的事例, 只会适得其反, 让学生产生厌恶心理, 结果“吊死”在“这棵歪脖子树上”。

我们何不尝试将“我的老师”作为一个话题, 而不是一个题目。那么这个范围就宽泛得多。“三人行, 必有我师。”一字之师, 一事之师, 朋友也是师, 父母也是师, 熟悉的人给予“我”帮助, 陌生的人给予“我”启示。这样将题目一宽泛, 变题目为话题, 能选的素材范围就大大扩大了。那么学生的心灵深处埋藏的印象深刻的“师”, 就显得那么饱满, 怎么会写些套话假话呢?围绕这个话题让学生自拟题目, 又能写出多少感人肺腑的故事呢?

篇9:自然,我们的话题

刘天天:最早在什么时候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反正就是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吧?还能记得比较清楚的应该算植树和观鸟之类的活动。当时因为很小,总是受到很多照顾,和很多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一起出去,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而且,大家都是很“一心向善”的环保人士嘛,在一起显得很和谐,很温馨的感觉。

在这些活动中,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观鸟活动。那个时候周末爬很多层楼,去听高武老师讲“鸟课”。还有就是跟着大家到北京郊区各个地方看鸟。我到现在还记得最初“观鸟小组”的名单上,老爹的名字后面还跟着我的名字。

小时候的这些活动对我的影响应该是很深的。至少,我现在学生物这个专业,我想就有很大一部分的理由是来自于这些活动是我从小就对自然充满兴趣。

刘兵:是啊,我还记得,那里在参加自然之友的活动的人中,你好像经常是年龄最小的,大家也都很喜欢你。上“鸟课”的时候,好像你的学习成绩比我好,我经常会指着某个叫不出名字的鸟说,瞧,那个“大尾巴鸟”,让大家会笑上一阵子,而你好像还记住了不少鸟的名字和特点。

你还应该记得那次我们去恩格贝沙漠植树的一些情况吧?

刘天天:记得啊!那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沙漠,挺震撼的。就真得是寸草不生的地方,偶尔有那么一两株植物,也都是孤零零的。沙漠里没有阴凉,很晒。但是沙漠边上以前别人种的林子里就比较阴凉,结果大家中午吃饭的时候就都进林子了。

对了,当时对沙漠的感觉是这样的:沙漠又好又不好,好是因为沙漠很漂亮,不好是因为沙漠……呃,具体因为什么忘了当时的原话了!不过这个话好像是在哪次广播采访的时候说的。据说评价还不错呢。

大概是我太小,当时并没有给我种树的任务,只是跑来跑去发发树苗、提提水之类的。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啊。

刘兵:是啊,记得当时好像你参加好自然之友好多好多的活动呢。像还有中央电视台关于“植树”,以及关于“观鸟”的“实话实说”节目,去北京郊区植树、去植物园看植物,在公园做宣传等等。我想,这些活动应该是对你很有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的。

去年底,你,我,以及清华大学的一位专门研究环境伦理学的老师雷毅,我们一起以谈话的方式写出了一本《生态伦理十日谈》,今年这本书也快该出版了。你觉得,你过去参加自然之友活动的经历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吗?你现在又作为大学生专门在学生物了,那你对于像生物学和生态伦理等,有什么可以最简单地讲讲的评论吗?

刘天天:影响是肯定有的。那些活动可能会在我一生中一直对我的生活构成影响,当然也包括在《环境伦理十日谈》谈话的过程中。首先,我想如果不是从小接触“环境”、“环保”之类的概念,我可能根本就不会对这样的一个题目感兴趣,当然就也就不会参加这个谈话。其次,有过这种对于环保活动的参与的经历,也使我在谈话过程中对于谈话内容有更深的体会。换句话说,也就是这些活动在我的心中形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有了一种比较“环保”的思维模式。所以当讨论环境伦理的问题时,有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类似于“终于找到组织了”的感觉,觉得为自己的想法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甚至有点兴奋。

至于现在学习的生物专业,说实话,有的时候自己觉得并不是很“有道德”,实验课也经常要杀杀生。实验老师在发实验动物的时候,也总是跟我们说“先祈祷,后杀生”。那个时候就总是觉得很不忍,下手的时候也尽量选择令它们痛苦最轻的方式。不过总还是觉得挺对不起它们的。每次都要说好多遍对不起。

不过我倒真是觉得,学生物这个专业还是有必要对生态伦理进行一定的了解的。或者,非生物专业,也就是所有的人都应该对这个东西有所了解。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即确定我们应该对其所持的态度和方式。

刘兵:有人说,当年那些参加自然之友活动的小朋友,都是真正的“自然之子”。现在,自然之友已经13岁了,你也20岁了,那么,在最后,你想对自然之友说句什么话作为这次谈话的结束呢?

刘天天:呵呵,我怎么说也应该是“自然之女”吧?

时间真的过得挺快的,自然之友都13岁了。这个组织从当初几个人的发起到现在这样的规模,很强悍了!怎么说呢,应该还是要感谢一下吧,她给了我很多很美好的回忆,也对我构成了很深远的影响。祝她越走越好吧!

篇10:感悟自然话题作文

喜欢百花齐放、绿草如茵的春天,喜欢枝繁叶茂、烈日炎炎的夏天,喜欢白雪皑皑、晶莹剔透的冬天,唯独秋天的“美”是我无法欣赏的。人们总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不错,但我想,这番景象应该是在乡村的画板中才能勾画出的吧,然而在城里,让我感受到的只有百花凋零、枝黄叶落,到处一片凄凉。

“花开花落,四季更替,那是自然现象,”爸爸经常这么说。然而幼稚的我却始终认为美好的东西应该永远不消失。„„„正因为这样,那次考试的.挫败才会使我如此伤心和难过。从小便是好学生的我,总能听到老师的表扬,家长的称赞,同学的羡慕,于是沉浸在自己的欢乐中,欣赏着自己认为的“盛夏”。然而事实残酷地打碎了我的梦,在那一次重大的考试中,我采到了“叶落的秋天”,得知成绩的那一天,我哭了,从来没有哭得那样大声,那样难以止住。从那以后,我再不愿睁眼欣赏窗外的繁华绿叶,躲在枯黄的落叶营造的世界中。

爸爸搂着我,轻轻地说:“拉开窗帘,明媚的阳光就会立刻射进来:打开窗子,百花的芳香马上会飘入你的房间。”我摇摇头:“那不属于我,我只拥有凄冷的秋。”“不要用那种词语来形容秋吧,它固然没有春夏的绚丽,但它是一个安静的季节,让兴奋了一夏的人们冷静下来,沉淀一下心中的‘兴奋剂’,对辉煌的昨天与未知的明天做一番思索,重新酝酿,吸收新的养分,准备着来年的再一次绚丽。”爸爸的话似乎有些深奥,但其中的意思我领会了,于是换上笑脸,打起精神,迈出了房门。

外面一切如新,嫩绿的枝芽爬上了树梢,落叶也已经被整理或是重新入土回到了“母体”。在温暖的阳光下,一切都在期盼,等待着春的到来。远处,我看到了秋的背景,拖着一条金色的裙走远了。

篇11:感悟自然话题作文

相拥奇丽的自然 放飞智慧的心灵

——“感悟自然”话题作文导写

高山无语,但阅尽世事沧桑;大海怒吼,却源自细流无声。鲜花绽放,枯叶凋零,金蝉脱壳,蜘蛛结网……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充满智慧,深蕴哲理,富有灵性。崇尚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和谐,我们的情感才会更加丰富,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放下一切杂念,怀着一份淳朴,带上一份纯真,用一颗感悟的心,走进自然,与山川草木对话,与花鸟虫鱼对话,在自然中放飞心灵,我们会发现,自然中的一切竟如此美好,如此美丽,如此神奇。

[文题设计]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深思;朝晖夕阳,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请以“感悟自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话题解读]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头脑。

人类之所以进步,是大自然的恩赐。自然给了我们智慧,给予我们生存的空间,给予我们生命的繁衍。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汲取科学的启示,人类因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朱熹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从半亩方塘的清澈而想到源头活水,由此感悟出了人生的哲理。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面对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和千变万化,联系到自己的人生经历,也一定会发出许多感慨,得到许多人生的哲理。比如以花开花落为例:含苞欲放时,你能感悟到花朵的勃勃生机,感悟到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准备着将来为国家为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绚丽灿烂时你会联想到人生的美丽,感悟到要珍惜青春年华,勤奋学习,让生命发出灿烂的光辉;随风飘落时你会联想生命的奉献,感悟到“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崇高精神境界。“感悟自然”这个话题就是让我们深入生活,去观察自然景物与现象,融入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思路点拨]

“感悟自然”这一话题是相当宽泛的。材料提供的意境,令我们驰骋遐想的空间十分广阔。这要求我们要从以下两点来思考:一是“化抽象为万象”。要让“大自然”变成可触可感的万千形象,奔涌到我们的眼底。二是“万象之中取一象”。“取”自然之景,让自然与自己的心灵碰撞,撞击出思想的火花。要能从自然之“象”中获得“美”的享受、“真”的感悟、“善”的启迪。感悟自然,要有较深的内涵,古人说,“意高则文胜”。总之,用自己的心去与自然沟通,用真情去拥抱自然,就会“在细微处显出才华”(老舍语),就会写出独特的感悟。当然,感悟自然,思考人生,所“感”所“悟”,不能漫无边际,或浮光掠影,要注意角度小而集中,有意蕴。

[素材积累]

(一)路过人家的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结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电视和电影中看到。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周素珊《第一次真好》

[赏析]第一次看见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作者感慨,说“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好”,好在新鲜而刺激,“妙”,妙在回味无穷。第一次见柚子树,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因为有“第一次”的经历,生命才值得低回品味。这就是“第一次”带给作者的`深刻感悟。

(二)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掌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李汉荣《山中访友》

[赏析]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作者运用想像的手法,与树木融为一体、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郁达夫《故都的秋》

篇12:自然话题作文

触摸春天,你会摸到还穿着衣服的小溪,冰冰的,冷冷的,凉凉的;你会摸到一簇簇翠绿的小脑袋小草们尖尖的,绿绿的,正深吸着散发泥土芳香的新鲜空气;你会摸到刚播下的甜甜的种子,润润的,湿湿的。

触摸夏天,你会摸到宽阔的大地,热热的,不禁立即把手缩回来;你会摸到载着贝壳的沙滩,软软的,真想躺在哪儿晒一晒;你会摸到大大的西瓜,冰冰的,甜甜的,真想咬上一口。

触摸秋天,你会摸到从树上的落叶,脆脆的,一碰到就会碎掉;你会摸到层层云雾,湿湿的,就好像在深山野林之中;你会摸到红润润的苹果,滑滑的,像是打上了一层蜡。

触摸冬天,你会摸到白白的雪花,轻轻地,不一会儿它会在你手上消失;你会摸到已冰冻的河面,把小鱼儿们都保护起来了;你会摸到刺骨的寒风,冷冷的,直让人打哆嗦。

还有很多很多,大自然的精彩是说不完的。然而,随着人类科技发展越来越快,人类都已经很少感受到大自然带给的快乐。

无数高楼从地拔起,直冲云霄,破坏了许多动物的家园,使它们无价可归;有些厂家释放了烟雾弹,把周围的空气弄得不新鲜了,植物们都因此窒息而死。人类将触摸不到那翠绿的小脑袋,触摸到的将会是脆脆的落叶;有些厂家乱砍滥伐,使树木不到营养病倒了,使森林一夜之间变成了沙漠,使鸟儿们没了家,人类也触摸不到那光华可口的苹果了;还有些厂家更可恶,把万物之神灵,水,给污染了,不仅仅只是动物受到伤害,还有人类。

地球也许经受不起人类这样肆虐地剥夺自然资源,给人类发起,给人类一点颜色看看,那就是地震、海啸、龙卷风。

篇13:自然话题作文小学生

一、到田边地头亲吻自然风物——以真为基础的教学情境创设

语言文字连同一切的知识都是在情境中发生的, 也一定要在情境中才能得到真正运用。作文是学生对真实生活体验的表达。这正是古代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 带着孩子走向大自然, 用真实的情境打动学生, 进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春天的发现》 (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 时, 带着学生一起去寻找春姑娘的笑脸, 到小河边欣赏柳枝随风舞动的倩影;到田野里领略花仙子的妩媚……孩子们置身于此情此景中, 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常常即兴描述他们的所见所闻。在小河边看到柳树那柔软的枝叶, 说“那是春姑娘舞动的长发”, 有的甚至深情地朗诵“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在田野里看到那遍地都是的蓝色小花, 就脱口而出“这是春姑娘漂亮的连衣裙”“这是夜晚一闪一闪的星星”“她们虽然很不起眼, 但她们为春光增添了无限生机, 把春天打扮得更美丽, 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他们既在情境中学习语言, 也在情境中运用语言, 同时也陶冶了情操。这种教学方法, 真正做到了让孩子用自己手中的笔, 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的精彩习作, 真所谓“情动而辞发”!

二、在学校家庭感受事理人情——以情为基础的教学情境创设

知识来源于生活, 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学生只有更好地融入生活、融入社会, 才能加深对生活的感知, 使情感得到升华。比如学生在写《我最敬佩的人》时, 有的写老师, 有的写父母, 有的写正在田间劳作的农民……可写出来的作文往往缺乏真情实感。究其原因, 是他们对这些人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我们也应该看到, 学生能写出不同行业的使他敬佩的人, 说明他们正在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社会、理解社会。只要教师稍加引导, 便能让他们把内心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

如让学生当一当小老师, 模仿做一些老师的工作;让学生观察爷爷姐姐的日常, 与他们交谈, 试着去分担一些家务事;或者布置学生双休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通过具体的情境, 让学生亲身观察、体验社会中的一些人和事, 激发他们的情感, 使他们有话想说、有感必发, 用自己那探索新知的笔, 写好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这不仅能使学生写出更真、更实的作文来, 而且很多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增加了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三、看新闻影像丰富间接经验——以形为基础的教学情境创设

所谓“形真”, 主要是要求形象富有真切感, 即神韵相似, 能达到“可意会, 可想见”就行。农村家庭现在普及了电视, 有的家里还有电脑, 真所谓“坐在家中看世界”。强大的信息量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天地, 学生知道得更多、更快, 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如“描写身边的风景名胜”这类作文对于我们长江之滨的学生来说, 是既熟悉而又陌生。虽说每天能观赏汹涌的波涛, 畅饮甘甜的江水, 但长江从雪峰奇山出发, 它以不可抗拒的洪流, 冲过万千山峦, 流过绵绵高原, 淌过千里平川, 汇入东海的壮阔图景, 学生还浑然不知。通过电子白板播放相关视频, 引导学生一边欣赏风光, 一边议论描述……利用网络资源填补学生的知识空白, 充实思想, 丰富间接经历。学生在有话可说、有情可发的基础上, 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习作, 效果甚佳。

为了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让学生每天看十几分钟电视新闻第二天到学校与同学们交流。让有条件的学生轻点鼠标, 赏鉴大千世界。写景可点击“自然风光”, 写动物可搜索“动物世界”……还可根据课文内容延伸, 尝试写作。

利用农村特殊的环境, 在作文教学中,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学生在情境中, 触景生情, 由事明理, 返璞归真, 这能让学生产生一种表达的强烈愿望, 教师稍加点拨, 学生将文思泉涌, 便会欣然命笔, 写出比较好的文章, 它能帮助我们教师走出作文教学的泥淖, 走向教与学的坦途。不止于此, 更重要的是避免了矫情枉作, 有利于学生将来真诚做人, 踏实做事。

参考文献

[1]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与青年教师的谈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篇14:自然话题作文小学生

一、用真挚的尊重来呵护学生最美好的青春行为和青春激情

狄尔泰曾说:“诗人的创造活动的基础包括三方面:个人自己的体验;对他人体验的领悟;由观念推导和深化的体验。”所有这一切都可能促成诗人的内在冲动,初中生作文也是如此。初中生正值青春期,青春的冲动,是他们最明显的心理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自己,对友谊,甚至对爱情,已经渐渐有了自己朦胧的意识和体验的渴求,而教师和家长教育方式的不当和教育机智的缺失,容易造成孩子的叛逆,甚至使其走向极端。那么,如何把学生的冲动情绪引导到理智的行为上来,通过情绪的发泄求得行为的平静,让孩子的作文也像他们的青春一样激情满怀呢?这就需要 “蹲下”身心,呵护学生脆弱而美好的情感,用机智而又巧妙的方法,陪伴孩子成长,真正成为孩子心灵的倾听者、共鸣者,引导他们自然地抒写出自己人生中最真挚最美好的“青春文字”。

“第一次,我遇见了你——一个男孩般的清秀。素朴的沙滩上,弥漫着令人陶醉的芳香;你短短的发香,在如梦般的纱巾里荡漾;你火苗似的娇羞啊,在幻想与梦想中化作了夕阳中的新娘。

第一次,我拥抱了你——一个女孩的馨香。简朴的公园草坪上,流淌着你令人销魂的体香;柔柔的爱啊,在湖畔浅浅的莲花池中怒放;青春的憧憬啊,在绿叶与花瓣间闪烁着熠熠的光芒,照亮了你我未来的希望。”

这是一个初三男孩的课堂作文。当时他和班内一个女孩相恋一年,双方家长竭力阻止甚至暴力相向,但是事情适得其反。对于这篇文章,笔者并没有加以否定和斥责,更没有在班级管理中流露出丝毫批评和张扬的痕迹,而是尊重了他这段美好的初恋和最美好的感情抒发,并且不断地通过日记和他交流,通过私下的笺条和他沟通,通过书信交往和对话冷静地向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引导:“你们美好的情感就像一弯新月,天高云淡,一定会照亮自己的明天,也会照亮她的未来。”后来,他渐渐懂得了爱与责任的关系,开始了冷静地处理,毕业前夕偷偷送给了笔者一篇《心灵绕行》,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和冷静心态。文章很美,在征求他意见后,那篇文章发表在《作文评点报》上,相信这段记忆会成为他一生的美好回忆。

二、用时代生活引领起学生对生存行为的思考和对未来行为的期待

初中生的生活是充实的,但又是紧张和单调的。学业的负担、考试的压力、升学的压抑,特别是来自家长和教师的约束与监督,不仅让处于青春期的他们烦躁压抑,甚至是极度的反感和叛逆。没有沉静的心态,没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他们很难写出充满激情、富于诗情画意的文章。于是在尊重学生的青春权利的基础上,笔者尝试用最富于时代气息的生活题材和素材,打开学生相对封闭的学习生活眼界和狭隘的心灵,和孩子们一起去感受时代的脉搏,和时代一起感动、一起陶醉、一起忧虑、一起深思、一起反省、一起憧憬……让孩子的心灵始终和时代一起跳动,一起明辨是非,一起喜怒哀乐。

2009年的除夕之夜,济南的哥莫文斌师傅载着香港客人遗忘在车上的三百余万巨款,找寻了乘客整整一个除夕夜。他的事迹感动了整个济南,在大雪纷飞的市中心大街两旁,市民主动挂起了一条条鲜红的丝带。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及时播报了这条消息。笔者通过短信,给全班43位同学添加了一个新作业,即把这个故事写成一篇情景交融的文章。寒假后张笑的一篇《美丽的红丝带》让全班同学感动不已。后来《扬子晚报》的一篇《生命的钻石》激起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写出了《一个9岁美国女孩的感动》、《纪念罗京逝世一周年》、《犀利哥,我想对你说》、《邵帅——徐州少年的骄傲》、《高晓松的忏悔》、《“(李)娜”一样精彩》、《感恩——我们在行动》等文章。通过主题班会演讲征稿,优秀作品征集,发表作品推荐等一系列活动,在学生青春的心灵里源源不断地注入源头活水,让他们对生存现状拥有更多的体验和思考,让他们对现实生活拥有了更多的感动和崇敬,也让他们的作文常写常新,不断地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

张悦同学在《寻找幸福》中就写到:“寻找幸福就是要学会执著于那一条条卓越完美的人生轨迹。罗京,48岁的生命,26年的播音生涯,用自己纯美的音质、完美的音调、勤奋执著地追求书,写着自己26年零错误的人生。26年,假如每一个官员26年都不出现一次徇私枉法,假如每一个医生26年都不出现一次医疗事故,假如每一个司机26年都不出现一次交通事故……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是一个最和谐的社会,一个最幸福的社会。”文章虽然拘泥于李瑞英的颂词,但借用却恰到好处,这样的作文读来让人心潮澎湃,更让人深为孩子们生活的激情和美好的期待所感动。

三、用教师的审美行为来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断地提高学生作文的审美品位

美好心灵的呵护,审美情趣的培养,需要语文教师切合特定学生的年龄特点、行为特点以及审美情趣等加以引领,以赢得学生的钦佩,赢得学生审美的共鸣,更好地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真正提高。

在写“爱心传递”这一话题作文时,不少学生写到了公交车上让座的情形,不但选材如出一辙,连立意也近乎一个模式:别人不让座,自己让座,老人感激不已。文章无意境、无真情、更无感染力,究其根本原因其实就是缺乏生活的真实与心灵的感动。

于是,笔者便把自己在公交车上的亲身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于无声处》,记述了自己为一个远道旅游回家的小女孩让座,而女孩却微笑谢绝的情形。笔者在结尾写到:

“轻轻的,我感到轻轻的一触。朦胧中我转过头来,原来是那个小小的女孩,她已走到了车厢的中间,正转头调皮地冲我微微一笑,满眼的真诚,然后轻轻地摆摆手,似乎是用哑语表达了自己真诚的谢意,悄然走下车去。

我不禁心头一热:多可爱的孩子啊!

她所得到的只是我无心的“帮助”和那一丝不情愿的怜悯与同情;然而,于无声处,我所得到的却是她最甜美的微笑与最真诚的谢意。

隔着朦胧的车窗,望着那对远去的母女的身影,我的心底不由地涌起一阵愧疚和自责。”

为了这次作文的成功,笔者特意延迟了作业上交的时间,要求几个写让座的学生必须再体验一次自己周末乘坐公交车的经历,要求观察认真,描述真实细腻,必须是自己真实的感受。结果,第二周作文学生写作的真实性和细致性就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

后来,在写命题作文“陪伴”的时候,笔者写了《母亲的拐杖》,描写了父亲去世火化前一天,母亲害怕父亲肝癌传染,撵走儿女抱着拐杖在门楼旁独守家院的令人心碎的凄凉之情;写“身边的感动”话题作文时,笔者写了《祝你一路顺风》,描述了当天市政整修黄楼路面,造成严重堵车以及堵车时人们的焦躁以及摆脱困境后乘客与司机心有灵犀的配合融洽,另外,细节描写写了一个小车司机伺机下车擦拭等候的惬意;在写“因你而快乐/为你而忧愁”时,笔者转换题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环境保护,当堂写了《心灵绕行》和《蝴蝶花开半树香》,记述当天晨练时自己绕过被涂鸦的湖边庭廊与被毁坏的严重的栏杆和脚灯,面对美丽夜景时的复杂心情,启发学生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关注生活、呵护自然。

这些美好意境的捕捉、审美情趣的感悟,需要教师平时用心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去发现,一点一滴地去提炼积累,通过自己和学生生活经历的融汇比较,启发学生、感染学生,给予他们以情感和精神的熏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并在不断的积累中,逐渐培养起一种良好的心境、一种美好的情感倾向来,进而创造出更富于真情和美感的习作。

四、用开放的作文评价体系催生学生心灵深处情感的自然美

最美的作文,常常来源于学生灵感的捕捉,最成功的作文也常常源于学生心灵的感动。而作文评价标准却往往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又要求学生立意要深刻、思想要积极健康、选材要新颖、不能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这些评价标准在经过了语文老师的不同层次的理解与转嫁之后,就常常变成了束缚学生思维、限制学生写作灵感的桎梏,而所谓的立意也常常变成空洞的概念和口号的代名词了,于是“爱国”“奉献”“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在孩子心中就不自然地衍变成了一种“政治说教”,作文远离生活、远离生命等“假大空”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价体系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动态评价系统,它始于本班的实际水平,具有发展的普遍性和阶段性,同时又具有特殊的个性评价标准。这样多角度评价的有效结合,既能达到整体提升的目标,又能达到个体激励的目的,同时又能更有效地实现心灵的疏导和人文价值的提升。基于此,笔者认为作文评价首先应该是学生的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评价。一篇作文也许写的平淡,但读的动情,听的感人,这是一种情感层次的作文评价,即求真层次的评价标准。其次是教师和家长的评价。学生写的是生活,写的是自己内心的和生存的真实,求的是理解和沟通,表达的是自己真实的追求和梦想,这是一种价值层次的评价,即求善层次的评价标准。最后是文学层次的评价。从文学的角度看审美,破除学生满分作文的镣铐,鼓励学生抒写个性和创造,追求的是未来的期待,这更是一种人文价值的评价,即求美层次的评价标准。

就提高学生作文的行为和情感体验方面而言,自然美就是要真正地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关注学生现实生存的实际追求以及每个学生不同的实际生存需要,通过不断的行为实践,不断的情感体验,创造出属于学生自己的作文情感自然美。

(张启东 江苏省徐州市潘塘中学 221111)

上一篇:TCL CEO李东生访问中国传媒大学下一篇:学生庆祝圣诞节英语作文100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