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扎染

2024-05-02

美丽的扎染(精选9篇)

篇1:美丽的扎染

美丽的扎染教案

教学过程.5.1 第一学时

【导入】情境导入,欣赏感受。.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件非常漂亮的围巾,大家看看这些围巾的布料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一件?为什么?(生观看并回答)师:你们说的真好。谁能猜猜,这些漂亮的花布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教师介绍: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是我们中国古老的一种扎染方法,用捆扎的方法,将花布蘸上漂亮颜色,就可以做成漂亮的花布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美丽的扎染世界。板书:美丽的扎染

【活动】探索交流,初步感知。.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探究,老师很想知道你们对这种美丽的民间艺术了解多少,现在请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才华,看看谁的阅历最丰富,知识面更宽广,好吗?

好现在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知道的知识,一会我们来小组汇报一下。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以小组为单位,请学生说一说。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刚才我们一起探究了扎染的历史,了解了扎染的概念,讨论了扎染的方法。在刚才有的同学对我说,老师,扎染太漂亮了,我们很喜欢扎染,现在,我们就一起做个小小设计师,看看谁制作的扎染花布最漂亮。

(一)自主合作探究

1、出示幻灯,请学生大声朗读要求。(出示幻灯片)

(1)根据桌上是材料,工具,参照教材,找出扎染的制作方法。(2)2人一组,尝试扎染。

(3)组内交流,扎染的制作方法,并将其简要的写在纸上。2,动手捆扎

师:好,现在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材料,怎样用这些材料把布捆扎好呢?动手试一试!

(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制作过程。)师:老师刚才发现大家都把纸手帕捆扎成了自己喜欢的形状,有的同学还不知道怎样才能扎好,下面我们来跟着教学视频学一学,仔细观看,看看你的捆扎方法合不合理,有哪些地方需要再改进一下。(播放捆扎过程视频)师:看完之后相信同学们都学会该怎样捆扎了,请捆扎好的学生到前面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说一说你的做法。学生展示自己的捆扎方法和成果。

师:你们真聪明,能干。想出了许多捆扎的方法,还扎出了自己喜欢的造型,现在,我们就可以开始调色染色了。

3、染色并总结

师: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你的作品染上你喜欢的颜色,开始吧。(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先尝试制作,再总结方法。)师:老师看见有很多小组的作品已经制作完成了,制作完的小组可以根据自己刚才的制作过程尝试着简要的总结一下制作步骤,用笔写下来。(请同学简要的写。教师巡视,指导。)师:大家基本都已经制作完了,那位同学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小组总结的制作方法?(生汇报)

刚才同学们都总结了自己的扎染方法,老师把你们的汇报总结一下,扎染大体要分以下几个步骤。

师总结方法并板书:折纸捆皮筋扎染挤干展开

4、作品展示与评价

师:大家总结的都很好,方法很很简单,但要是做起来就不容易了,现在就来看看大家的作品,说说这些作品中哪些作品比较成功?哪些需要改进?它的问题在哪?(生根据作品进行评价)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听到有的同学说,在制作的过程中有失败的时候,你在制作的时候,有遗憾的地方吗?(请学生到前边来,指着自己的作品说。)师:现在,我们小组的同学一起说一说在扎染的过程中你遇到的问题,总结一下怎样把扎染做的更好的小妙招。小组开始讨论。(生介绍扎染制作小妙招)

(二)第二次探究。

1、学生制作。

师:刚才,同学们总结了扎染的制作过程,有说了扎染的一些小妙招,下面,让我们再一次的制作,看哪组的作品更漂亮,更有创意。

2、同学制作作品。(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

3、小结: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你们的作品,没完成的同学也先停下来,下课后,再来交流展示你们的作品。

4、学生评价。

【讲授】总结拓展,情感提升。.师:这节课,我们初次的尝试了扎染,每个人都亲自当了一次小小设计师,设计制作了漂亮的扎染花布。你们知道嘛?你们今天制作花布采用的扎染技术已经被列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世界闻名的一项技艺。现在把课本翻到17页。(生读瞭望窗)

师:现今,扎染作为我国民间艺术已经走向了世界的舞台,为世界艺术增添了一份绚烂的色彩。我们来欣赏一下扎染服装在世界舞台上绚烂登场的精彩瞬间。(播放幻灯片)

师: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了解了扎染一些非常粗浅的一些知识,希望同学们带着对于扎染更深层次的思考到课下继续探索,以后成为一个真正的设计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贡献。

篇2:美丽的扎染

--------教学反思

蒋艳霞

《美丽的扎染》是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由于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民间传统艺术中的扎染方法,虽然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表现艺术,但是制作起来又简单,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在教学中,我试图让学生尝试用简单材料(白布),通过用线绳把布扎紧,然后放到染色剂里去染,通过把布展平就成了扎染作品,进而感受染白布的天然合成之美。了解扎染的制作方法,激发对民间扎染的热爱,养成善于思考,敢于尝试和勇于创新的意识,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对于小学五年级大部分学生来说,对“扎染”这一名词可能从电视或其它途径听到过,也可能在平时见到过一些扎染工艺制作的生活用品,但谈及对于民间扎染工艺的真正了解还是不充分的。课堂上。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扎染作品,了解我国悠久的民族纺织品染色工艺,体验扎染艺术的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该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色彩感受能力和手工制作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的注意引导学生将活动讨论的重点放在染出美丽花纹的关键-----扎,以及染色时需要注意事项,结果学生作品出现了丰富色彩的图形。通过让学生看有关云南大理白族扎染历史,让学生欣赏美丽的扎染图片,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猜测扎染作品是如何制作的,通过初次体验总结出扎染时的关键部分,第二次制作时学生也在自己的脑子里勾画出各种自己创意的美丽图案。既培养了学生的形象观察能力,又开发了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与创新力。强调不同的扎染方法产生的不同图案,而不同的扎染方法和不同染法又将形成丰富的图案与色彩,使学生获得较多的信息量,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扎染方法,并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加以归纳总结。由于制作简单,色彩丰富,学生又能大胆想象,因此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注意安排了观察、比较、归纳、演示、组合创作、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做,这样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有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篇3:美丽的扎染

1 扎染艺术的染色工艺及其艺术表现

扎染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扎染通过针线对面料进行缝扎捆绑后再经染色而形成图案纹样。所得的纹样是一般印花工艺无法得到的, 在扎扎染染、染染扎扎的过程中产生的千变万化的效果充分体现了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折射出民族文化的艺术价值。扎染纹样造型设计的表现纹样的造型是人们长期在生活实践中, 对自然形态的深刻认识, 理解后的物化形态。扎染纹样的造型指的是把取材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物化后的形态。

扎染艺术“秦汉始有之” (工仪实录) , 已有数千年历史, 这支古代染缬中的奇葩, 一直以自己独特而奇妙的美姿根深蒂固生长在人民中间, 点缀、美化人民的生活。扎染独特的手工扎结, 染色形成的痕迹美。自然过度的色晕美, 是扎染的独特所在, 也由此使扎染具有跨世纪的旺盛艺术生命力。朴实无华, 天然成趣的扎染这支古老的染缬奇葩, 必将在中原大地重放光彩, 更加绚丽。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 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 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 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 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织物被扎的愈紧、愈牢、防染效果愈好。它既可以染成带有规则纹样的普通扎染织物;又可以染出表现具象图案的复杂构图及多种绚丽色彩的精美工艺品, 稚拙古朴, 新颖别致。扎染以蓝白二色为主调所构成的宁静平和世界, 即用青白二色的对比来营造出古朴的意蕴, 且青白二色的结合往往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 而平和与宽容更体现在扎染的天空中。

中国扎染艺术表现形式和染色规律是不以客观现实的再现为依据的, 它和西方的表现形式不同, 只注重客观物象的真实描摹, 相反中国的民间艺术更重视主观的、直觉的意念, 注重精神思维与感受, 并以实现美好的理想与祝愿为目的。可见, 中国扎染艺术的创造源泉是从自身对于审美的主观认识出发的, 是用心灵感受的。由此, 中国扎染艺术就创造出自己完整的艺术表现形式, 形成了一种观念表现艺术, 具有自己独特的主观意象造型、色彩和多点透视。

通过对扎染艺术的染色工艺及其艺术表现形式的研究, 更加明确了扎染艺术特质。尽管扎染艺术在现在社会有千变万化的艺术形态, 但是始终脱离不开它最本质的艺术形式及根源性的染色艺术。传统的扎染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拙趣。传统扎染艺术所固有的艺术形式及染色工艺独特性, 为现在设计师以及手工艺人们提供了更加发散的设计灵感, 他们按自身经验和灵性任意取舍, 自由创作, 在他们的积极创作下, 扎染艺术突破了时代和空间的界限, 打破自然的客观法则和空间的限制。在有限的空间内, 扎染已不再限于服饰的运用, 有其更广泛的用途, 将其用于室内装饰如:壁挂, 窗帘, 门窗, 台布, 沙发罩, 床罩, 枕套等。近年来扎染艺术又被影楼用于婚纱衬景, 效果古朴典雅, 别具一格。扎染壁挂是扎染产品中提炼出的最高的一种工艺, 它溶合了设计师与扎染之间的伟大创造, 将所有的技巧与精华表现出来, 产生现代艺术———染缬壁挂。设计师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热爱, 通过扎染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染色工艺将现代扎染表现得淋漓尽致。

2 扎染艺术中的纹样工艺及其应用表现

纹样即是提花织物上的花纹图案。主要题材分为自然景物和各种几何图形 (包括变体文字等) 两大类, 有写实、写意、变形等表现手法。设计纹样不仅题材要新颖、艺术上要灵活变化, 还要结合织物组织结构特点、织造工艺和织物用途等因素。

扎染纹样造型设计的表现纹样的造型是人们长期在生活实践中, 对自然形态的深刻认识, 理解后的物化形态。扎染纹样的造型指的是把取材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物化后的形态。扎染纹样的形态也就是造型的表现可以分为:平面造型、立体造型。点、线、面、体是一切造型要素的基础, 不论是具象写实的古朴扎染纹样风格, 还是抽象写意的现代扎染风格以及其他各种风格, 谈扎染纹样的造型形式都离不开点、线、面、体这四个基本的造型要素。借助扎染艺术独有的纹样工艺进行深入探究, 利用其特殊的表现手法和符号语言启示现代设计艺术的思维与创造, 为现代设计艺术提供丰富的设计元素和表现手段。

当代,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高科技的迅速发展, 社会需要转型, 观念在提升, 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 民间美术也无法回避这种变革。对于古老而文明的民间文化, 我们该如何去审视、怎样将其利用和转化并且创造发扬下去, 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艺术家和设计师在创作的过程中, 向民间艺术作品学习、借鉴、吸收, 进行发掘矿藏式的再加工, 是一种文化的升华。设计师在扎染纹样中汲取灵感, 他们的很多作品都是采取了民间扎染纹样的形式。可见把传统扎染纹样与现代生活连结起来, 整理并创作出富有中国特色的产品, 就是给予我们传统技艺注以新的生命, 使其不仅在实用功能上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而且要在审美价值上有所提高, 充分体现和满足人们的志趣和喜好。同时在研究扎染技艺如何传承和发展的同时, 还需要在尽量保留原有纹样元素不流失的基础上探讨如何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3 结语

艺术设计是一门广泛的实用艺术, 它是以设计为目的, 艺术为前提的创作, 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是人造物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艺术的表现方式使得不同的设计品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态, 其本质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中国传统扎染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 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 它传承了我国的本源文化和时代信息, 它所呈现的不仅仅是表现形式, 同时还有这种表现形式中所蕴含的创作方法、社会背景以及文化内涵。通过对中国传统扎染艺术的研究, 并且深入探究其纹样工艺的独特魅力, 并将其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 使民间艺术和谐统一的融入到现代人们的生活中。

摘要:扎染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扎染的图案纹样是一般印花工艺无法得到的。本文通过对传统扎染艺术及其纹样等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进而为完善设计思路并对设计材料进行实际筛选, 和逐步完成毕业设计作品制作打下基础。借助扎染艺术独有的纹样工艺进行深入探究, 利用其特殊的表现手法和符号语言启示现代艺术设计的思维与创造, 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丰富的设计元素和表现手段。

关键词:扎染艺术,染色工艺,装饰艺术,纹样工艺

参考文献

[1]余涛.现代扎染艺术[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2]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鉴赏[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闪秀桂.扎染艺术设计[M].河南美术出版社, 2011.

[4]张玉萍.扎染图案纹样及其制作特点[M].上海国际纺织导报出版社, 2000.

[5]薛再年.扎染纹样造型的表现和设计方法[M].江苏艺术百家杂志社, 2011.

篇4:白族扎染的自然灵魂

白族扎染在大理的周城村已传承千年。张仕绅家的三代人都开染坊。染坊的命运,无疑是白族扎染百年沉浮的缩影,也是一种古老的边缘文化,走向现代化、商业化的历险的注脚。

周城在洱海的北端,苍山十九峰中最北的云弄峰脚下,沿着洱海向北,走到“山穷水尽”就到了。214国道横穿周城村,那原是茶马古道的一部分。村口的道旁,周城民族扎染厂的招牌还挂在一栋旧厂房的墙上。广告布因褪色而显得陈旧,铁支架已经锈蚀。80年代末,整个周城,只有这块招牌夜晚亮灯,而近十年里,它再没有亮起过。

年届七旬的张仕绅,家里放着几个松木桶,是扎染厂倒闭时搬回来的,久未使用,已经结了一层蜘蛛网。他和扎染的黄金时代,都一去不返。“人到七十古来稀。”这个周城村的“强人”似乎开始认命了,侍弄孙儿,打打麻将,扎染的事就交给儿子、侄儿们。

七八十年前,张仕绅的叔叔杨学孔,还是骑着马去剑川卖布的。从周城到剑川的路,蜿蜒在山峦与草莽之间,旧时称茶马古道。夹道山峦叠翠,络驿往来的马帮,声势浩荡。马脖子上都挂着老铜铃铛,声音洪亮,在山谷间回响不绝。

白族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扎染。扎染的蓝与白,透过千年时光,早已浸染成为白族人生活的底色。初生儿需用染有八卦图案的布包裹,而老人的寿衣,一定要用反复浸染七八次,颜色深如墨黑的扎染布裁制。女子出嫁,必带几样扎染的嫁妆;孩子出生,襁褓、背带皆用扎染;衣裙、窗帘、桌布、床单等,无一不用扎染……

扎染得名于独特的染布技艺,染色时,将白布上画好花纹的部分用针线缝起来,外观上看,像一个个的疙瘩,入染缸中浸染,扎起的疙瘩不会着色,展开后即形成花纹。由于花纹的边界受到染液的浸润,图案产生自然晕纹,青里带翠,凝重素雅,薄如烟雾,轻芳蝉翅,芳隐芳现。染料制作、扎花的针法均不外传,因而除了喜洲镇及巍山邻近之地外,均不产扎染,全靠往来滇臧的马帮运送。其中又以周城村的扎染最为闻名,鼎盛时几乎“家家有染缸、户户出扎染”。在周城,可谓人人皆生于“扎染世家”。

周城扎染依靠父子相承。乡土社会里,血缘关系对业缘有主导作用,同一家族里,大多从事相同的行业。杨学孔的儿子及侄子大多也会染布,其中成就最高的,当属侄儿张仕绅。白族扎染入选国家级非遗之后,他被定为唯一的国家级传承人。

上世纪50年代,现代交通、物流让扎染布有了新的销路。苍山上的溪水潺潺流下来,染坊人家在门前支起木制大染缸,用活水漂洗扎染布。张仕绅就长在杨学孔等父母叔伯的染坊里,耳濡目染,几乎不用刻意学就会染布。

白族扎染的染料来自苍山上生长的寥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用得最多的是板蓝根,以前用来染布的板蓝根都是山上野生的,后来用量大了,染布的人家就在山上自己种植。如今,上了年纪的人,依然对那漫山遍野的板蓝根念念不忘。

1959年,18岁的张仕绅当上了生产队的会计。四年之后,“四清”运动开始,洱海边成片的板蓝根被一夕尽除;染坊被封,家家户户的染缸被“洗劫一空”;染料被集中起来,泼上了大粪,禁止再使用。张仕绅等人舍不得。“他们白天倒,我们就夜里去偷。把大粪扒开,拿桶装回来。”就这样,在那个特殊年代,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不仅保留下了“火种”,也保留住了自己用板蓝根制作染料的手艺。十年里,周城的染坊都静悄悄的。

“文革”结束之后,借着张仕绅从粪坑里偷回来的“星星之火”,周城的扎染逐渐复苏,但诸多的扎花技法却因中断、遗忘而就此失传。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张仕绅迎来了他的黄金时代。最早对周城扎染产生兴趣的,是一群金发碧眼的“洋人”,他们是大理最早的游客。旧社会的“渣滓”,一夕之间又成了“香饽饽”。家庭作坊式的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市场的胃口。

1984年,蝴蝶扎染厂成立了。蝴蝶是周城扎染中最常见的图案,象征爱情与忠贞。两年后,张仕绅升为厂长。将蝴蝶扎染厂改名为更具辨识度的“周城民族扎染厂”。国营企业,这个新名词出现在高原的古村落里,新奇、充满生命力。扎染厂集合了村里的染布艺人、扎花妇女。一年一百多万的净利润,在当时极为可观。

好景不长,用板蓝根染布产量低、生产周期长,因而成本很高。2000年以后,一些家庭作坊开始改用化学染料染色,外表看上去和板蓝根染色的几乎无差别。恶性竞争加之国企的制度弊端,周城扎染厂于2006年宣布倒闭。

张仕绅有三个得意门生,自己的两个儿子和侄子陈意辉。周城村的扎染者中,陈意辉是个另类——他是唯一的大学毕业生,陈家的染坊,也是唯一一个通过电商销售扎染的。他在扎染的图案设计上,做了不少改良,头上也顶着许多光环,比如云南省艺术学院客座教 师、众多非遗大赛获奖者等。

陈家的宅子保持着“三坊一照壁”的白族民居风格,院子门口有两口大木桶,里面放着沤制好的板蓝根染料。与别家院子花木扶疏不同,陈家的屋前廊后,栽种的全是板蓝根。叶片翠绿,水光盈盈,开着三两朵粉蕊小花。陈家的宅子也是一家染坊,由年迈的奶奶、父母和自己三代人经营。屋檐下,他80多岁的奶奶,穿着白族的领褂和围腰,裹着扎染的包头,安静地扎花。

周城村里,从早到晚,总能在回廊下、树影里看到默默扎花的老奶奶。“在你看来,这可能是风景。可是你想想,生活过得可以的谁干这活?扎花工人每天的工资是5~10元,年轻人不会干。一针一线的缝,间距最小几毫米,伤眼睛啊,村里老人白内障高发。”陈意辉的语气里,有种不平和的激愤。

“扎花是扎染的成败的关键,设计再好的图,扎不出来就染不成形。在扎染技艺中,扎花手法的失传是最为严重的。”

“这些年,扎染越来越热,销路也很好,但这只是表面的喧哗,周城的扎染技艺在倒退是事实。”陈意辉认可叔叔的执念:没有板蓝根染料,白族扎染就没有灵魂。可如今周城村里,有20多家染坊,用板蓝根染色的少之又少。“摆着染缸和板蓝根染料桶,可能也只是作势营销而已。”连他自己的产品,化工染色的也占去了一半。

陈意辉对扎染不只是单纯的热爱,“读过大学,见过世面”,他比别人多了一份文化自觉。女儿十岁开始,他便手把手教她扎染,“不喜欢,逼着学,扎花手疼,忍着。”除了传承技艺之外,让女儿记住白族人的传统,也许是更重要的。他认为,复兴扎染,白族人要讲好自己的文化故事,修复传统记忆。这些年,陈意辉做了许多尝试:在大学讲学;在自家染坊里免费开班授课,学生不乏来自香港、新加坡、日本的艺术爱好者。

篇5:美丽的扎染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引入主题(1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扎染工艺的特点,知道是我国民间特有的印染方法,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2、在欣赏民间扎染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练习,引导学生通过发现---认识---思考---动手制作---体验乐趣的过程,感受扎染的魅力。【教学重点】

1、拓宽学生视野。【教学难点】

1、理解扎染的概念。

2、了解扎染的制作过程。【教具准备】:

1、载有“问题”的幻灯片。【活动设计】

一、情境导入,欣赏感受。

师:孩子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着的这块桌布,漂亮吗? 师:你看老师今天的这件衣服如何?

师:你们说的真好。那你们知道这种民间工艺叫什么?你想了解它吗? 师:今天,我想请大家效仿民间艺人的手法,制作扎染作品,品读扎染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扎染世界。

二、方法指导,拓展思维。

(一)、初步感知,自主探究

1、欣赏扎染作品,让学生讨论看完这些扎染作品,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让你自己做,你想怎么做?(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介绍扎染工艺。

扎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是一种很古老的纺织染色工艺。

3、孩子们探究扎染的方法,并学会自己总结。

(二)、观察分析,深入领会

1、学生说出自己在扎染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探究扎染的基本方法,为制作做准备。(1)、小组之间讨论查到的资料,讨论扎染方法。(2)、请同学们说一说。

(3)、大家一起总结扎染的方法。

三、总结。

课后反思:大家对扎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五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了两年的学习,在方法上已经能独立的思考。今年,我让同学们在新课题开始之前自己预习,提出问题,通过这第一堂课的检验,大多数孩子们能自己正确的题出问题,抓住重点。

第二阶段:尝试与感(实践在线)

----探

(1课时)【教学目标】

1、设计扎染作品,并尝试用简单材料,运用折和浸色等方法制作扎染作品。

2、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对民间扎染的热爱,养成善于思考,敢于尝试和敢于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

1、能灵活地掌握并运用“扎”和“染”来制作美丽的扎染作品。【教学难点】

1、在实践中启发学生的创作性思维,合作并分享体验快乐。【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水彩笔水、生宣纸、调色盘、涮笔筒、皮筋、方便筷子、围裙、一次性手套 【活动设计】 课前准备:

同学们,课前预习的有关扎染的知识,初步预习,写出我的收获,我的困惑。

一、情境导入,欣赏感受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扎染的历史,了解了扎染的概念,讨论了扎染的方法。在刚才有的同学对我说,老师,扎染太漂亮了,我们很喜欢扎染,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美丽的扎染》”

“课前,大家完成了一张问题生成单,写了自己的困惑,现在我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找出大家最想研究的问题。”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以小组为单位,请学生说一说。

“各小组都讨论好了吧,现在请各小组来说一说。”(1)、染出的图形什么样?怎样控制它?(2)、如何染出有规律的花纹?(3)、怎样染的更好?

(4)扎染时要染到什么程度,花纹最好看?

3、小结;“大家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问题,就是扎染的制作方法。”

板书:扎染的制作

“怎样制作更漂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方法指导,拓展思维

1、出示幻灯,请学生大声朗读要求。(1)、根据桌上是材料,工具,找出扎染的制作方法。(2)、2人一组,尝试扎染。

(3)、组内交流,扎染的制作方法,并将其简要的写在纸上。

2、以小组为单位,开始研究。

3、教师巡视指导。

4、引导学生先尝试制作,再总结方法。

5、制作好是小组,展示作品。

6、全部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总结制作方法,填写问题生成单。

(1)、请同学简要的写。(2)、教师巡视,指导。(3)、找同学说一说。

(4)、问大家喜欢哪一组关于扎染制作的总结。方法:折纸

捆皮筋

扎染

挤干

展开

7、和同学们一起观察作品。

“大家总结的都很好,方法很很简单,但要是做起来就不容易了,现在就来看看大家的作品,说说你喜欢哪副,为什么?”

“这些作品中哪些作品比较成功?哪些需要改进?它的问题在哪?”

8、说说遗憾的地方,总结经验。

“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听到有的同学说,在制作的过程中有失败的时候,你在制作的时候,有遗憾的地方吗?”(请学生到前边来,指着自己的作品说。)

9、请同学们说一说扎染的小妙招。

“现在,我们小组的同学一起说一说在扎染的过程中你遇到的问题,总结一下怎样把扎染做的更好的小妙招。小组开始讨论。” 出示幻灯

(1)、小组讨论,教师指导。

(2)、把结论写在一张大纸上,简明扼要的写。

10、介绍小妙招。

11、提问:“你在扎染多个颜色的时候,怎么办?”

四、第二次探究。

1、学生制作。

“刚才,同学们总结了扎染的制作过程,有说了扎染的一些小妙招,下面,让我们再一次的制作,看哪组的作品更漂亮。”

2、同学展示作品。

3、小结:

“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你们的作品,没完成的同学也先停下来,下课后,再来交流展示你们的作品。”

4、学生评价。

五、总结。

“今天,我们初次的尝试了扎染,扎染离我们并不遥远,瞧,扎染的服装,扎染的鞋子--------等,他们都广受人们的喜爱,瞧,这些都是手工艺人们制作的扎染,在上一节课上,我们知道了扎染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的白族是扎染之乡。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了解了扎染一些非常粗浅的一些知识,你们对于扎染有什么深层次的思考,关于扎染你们还想进行哪些研究?”

1、请同学说一说。

篇6:《漂亮的扎染》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漂亮的“扎染”》是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材第六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版)第三单元第一课。“感受民间艺术” 单元分为三节课,此单元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多元文化,使学生意识到美术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民间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这些作品既和课本中的学院派美术风格窘异,又和孩子们的涂鸦作品不同。但却体现着拙朴的美,这点与孩子们的审美观也极其相似。学惯课本的学生也总是对民间艺术的制作方法充满好奇,特别是生活中没见过的民间绘图方式求知欲很强。因此本单元本课既能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和能力,又能与传统教育紧密结合,使学生既把自己学到的、头脑中积累的图案图形学有所用,又培养工艺制作的严谨性,同时也对学生了解有关美术知识、民间历史也很有必要的。本单元采用的是民间传统艺术中的扎染与蜡染,虽然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表现艺术,但是制作起来又简单,学生对此会很感兴趣。

《漂亮的“扎染”》是其中的第一节课。扎染是我国传统悠久的染色工艺,通过扎捆与染色制作出各种美丽的图案纹样。本课尝试用简单材料(新闻纸),通过基本的点和浸色方法制作与扎染效果相似的染纸作品,进而感受染纸的天然合成之美。了解染纸的制作方法,激发对民间扎染的热爱,养成善于思考,敢于尝试和勇于创新的意识,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对于小学三年级大部分学生来说,对“扎染”这一名词可能从电视或其它途径听到过,也可能在平时见到过一些扎染工艺制作的生活用品,但谈及对于民间扎染工艺的真正了解还是不充分的。通过动手制作染纸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民族纺织品染色工艺,体验扎染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该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色彩感受能力、简单的绘画技法和手工制作经验。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活动讨论的重点放在染纸的基本方法、染出丰富色彩的图形等方面,通过媒体的展示,学生的自学,结合教材中的作品,强调不同的折纸方法产生的不同图案,而不同的折纸方法和不同染法又将形成丰富的图案与色彩变化。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获得较多的信息量,我设计了学生上机自学的环节,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折叠方法和染法,并使省、生生互动中加以归纳总结。由于制作简单,色彩丰富,学生又能大胆想象,他们兴趣会非常浓厚。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懂得民间扎染的工艺,尝试用简单材料(纸或布),并运用基本的扎和浸色方法制作与扎染效果相似的染纸作品。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民间扎染作品的过程中,学习运用不同的折纸方法,以浸染、点染等技法进行染纸练习,感受类似的扎染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激发对民间扎染的热爱,养成善于思考,敢于尝试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学习不同的折纸方法,学会染纸的染色用

法是重点,在折纸过程中的规范程度、浸染的角度、面积和时间的把握和染出丰富色彩的图形是难点。

二、说教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移到“学”,变“全盘授与”为“启发引导”,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一个“导”字,导之以学,导之以思,导之以画,导之以创作。教学过程中,所有的问题,结论都由导得出,学生总结结论。那么,在学的过程中,以学为主,以导为辅,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到知识。具体的说,在本课的学习中,安排了观察、比较、自学、归纳、演示、组合创作、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做,这样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有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直观教学法,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我采用了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浸染法和点染法,使复杂的“染”的教学过程变得简单、直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讲解法的运用,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借助欣赏,我利用娓娓动听的语言描述、优美的背景音乐,生动的画面展示,让学生通过媒体,了解民间扎染制作过程,扎染艺术的特点,并联系生活,运用扎染丝巾的欣赏勾起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类扎染用品的回忆。如:衣服、背包、领带、桌布等等,从身边生活用品入手,导入新课。用简单材料,运用基本的点和浸色方法制作与扎染效果相似的染纸作品,既接近儿童生活,又亲切自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学生通过感官的看、听与想象的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去参与,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为学生掌握重、难点起到积极的作用。

3、运用自学法,抓住关键,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课中大量运用的自学法,引导学生根据兴趣,抓住问题的关键,上机自学折纸的方法,达到分层学习的目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学会各种折的方法,并在学生相互交流中使大部分的学生都学会折的方法。设计学生上机自学的环节,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很快通过自学得出结论,进而学生也会在自己的脑子里勾画出各种自己创意的美丽图案。既培养了学生的形象观察能力,又开发了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与创新力,使学生通过计算机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

4、运用演示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进而开展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绘画创作能力。

讲完折纸的方法后进行染纸的演示,看老师都用了哪些方法,怎样的步骤。学生通过观察,兴趣较高,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很快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进而学生也会在自己的脑子里勾画出各种自己创意的美丽图案。既培养了学生的形象观察能力,又开发了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与创新力。

三、说教学程序

(一)、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力保持差,能接受一些专业术语与一点概念性的东西。在讲课时提高了效率。比如说:在讲折纸时,我大胆总结,概括出几种常见的折法:揉纸法、对折法、辐射法。在讲染纸时,概括出几种常见的染法:浸染法、点染法。增加了形象性与直观性,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运用。

我将本课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1、创境激情,激发兴趣。

2、化难为易,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演示做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设计练习,巩固创新,调动学生的制作积极性。

5、课堂小结,总结全课,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

(二)、说板书设计

篇7:大班艺术活动:有趣的扎染

活动设计意图: 扎染,是我国民间特有的印染方法,其工艺从扎到染都具有丰富的创造性。扎染作品色彩艳丽、图案变化无穷,容易对幼儿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我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设计了本活动,意在让孩子了解中国古老的扎染工艺,感受扎染的乐趣及图案出现所带来的惊喜。    活动目标:    1、学习简单的扎染方法,了解和感受中国古老的扎染工艺。    2、通过创作活动,体验扎染的乐趣。    活动准备 :     1、幼儿已有用皮筋、玩具等工具和材料进行扎染的经验。    2、裁剪好未扎染的衣物、剪刀,展示板、橡皮筋、颜料盆,清水桶,抹布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扎染成品,引起孩子兴趣。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个服饰展览会,一起来看一看吧!    2、回座。提问:这些服饰漂亮吗?哪儿漂亮?你看了这些颜色,有什么感觉?    这是用中国民间古老的一种染布方法——扎染制作成的。扎染就是用绳捆扎白色的布,用颜料浸染,颜料在布上留下深浅不一的颜色,从而变成各种各样的花纹。扎紧的地方上不了色,呈现出白色花纹。    二、了解扎染,学习扎染。    1、播放课件,欣赏扎染作品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很多的扎染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这些扎染服饰漂亮吗?你想知道他们是怎么扎染的吗?    2、老师示范扎染。    扎染分为两步。首先要扎布,扎布有多种扎法。可以。。。。。。提示扎的地方要扎紧,不然染出来的颜色就不漂亮。布可以有很多种扎法,如扎成竖条形、只扎四角等。然后是染色。手不小心粘到了颜色,应立即用纸巾擦干,以免又粘到自己的作品上或身上。    3、打开欣赏。为什么一朵花上会出现几圈花纹?为什么会出现几朵花?    4、小结:扎的方法不一样就会产生不同的花纹。    三、幼儿尝试扎染(配乐)    你想扎染属于自己的作品吗?提要求:坏了的皮筋放绿篓子。颜料弄到手上、桌子上马上用湿布擦干净。    四、模特秀。(配乐)    1、展示作品。    2、我们一起来走一走、秀一秀。

篇8:浅析南通扎染的演进

关键词:南通扎染,企业生产,工艺

一、来料加工为主导的初始阶段

南通扎染产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登历史舞台, 首先经历的是来料加工为主导的初始阶段, 这一时期从80年代持续到90年代。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 即改革开放初, 南通市海安县为了抓住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 适应出口的需求, 扩大居民就业, 提高居民人均收入,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组织了一批以焦宝林为首的匠师准备参与日本吉村纺织株式会社扎染加工业务, 当时也叫“扎绸”的扎染项目的竞争。后来在焦宝林、李慧芬等攻关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 从海安的一件古物——一件100多年前的老人的扎染遗存上得到了启发, 通过不断地技术攻关, 终于染出了“关东绞”样品, 并最终以此获准定点生产扎染产品, 从此翻开了海安扎染生产的篇章。

从1980年海安扎染厂接受了第一笔由江苏省丝绸进出口公司下达的为日本加工的500套“关东绞”的订单开始, 海安扎染厂以及兄弟厂都开始大批量的接受外来订单, 主要是出口日本。从“棉布浴衣”“棉布合服”到“关东兵儿带”, 所有产品不但达到日本客户的最低要求, 而且往往质量上乘、做工细致, 外来订单接踵而来。80年代初期开始, 仅用五年时间海安扎染厂与其他兄弟厂就成功占领日本市场, 将韩国用十五年才打开日本市场的成绩远远抛在身后。期间随着工艺的改良、品种的扩大, 产量产值不断翻倍, 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带动地方发展, 成功晋升全国进出口商品生产基地。

二、现代扎染服饰投入开发的转型阶段

有了十年的来料加工经验, 南通海安扎染企业的匠师们也已经累积了丰富的生产加工经验, 具备了精良的工艺手法。但是旧的扎染厂体制严重束缚了产业的扩大发展, 又适逢90年代日本经历泡沫经济的洗礼, 经济急速衰退, 致使扎染合服市场极度萎缩。面对这样的情况, 海安扎染产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首先在产业管理体系上引进国外企业管理模式, 并接受外企融资, 成立合资企业, 革新扎染工艺的生产流程, 对生产工序进行加强管理, 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为了开拓新的市场, 扎染企业不断学习吸收日本、韩国、印度等国的生产管理经验,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寻求创新的道路。从新材料的探寻、新工艺的研究到新产品的开发, 南通扎染企业通过大量资金人力的投入, 不断地摸索创新, 终于走出原先束缚的铁笼, 开创出一片新天地。加工材料由原先的丝绸、棉布, 扩展到涤丝纺、多种化纤材料、甚至毛料;工艺上在保有手工加工外, 还融入了电脑、机械设备的加工, 开发手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扎花技术, 还有转移印花、水溶线等技术, 从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扎染的局限性。

随着海安锦华公司“新龙绞”“新绉褶”“新缝绞”等新工艺的出现, 南通扎染产业从单一的来料加工扩展到单独的服饰面料制作加工。后期独立研发生产的“菠萝衫”“压绉衫”, 由于工艺独特, 打破二维平面图案变化, 上升到三维肌理设计, 带来全新的视觉冲击和美感享受, 很快风靡亚洲, 继而走红欧洲, 成为南通既扎染之后又一个独立艺术品牌。上个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十多年间, 南通扎染成功从单一的来料加工型依附性产业向多元化复合生产的独立产业转型。现代扎染服饰以其独特的肌理表现, 产生无与伦比的视觉魅力, 获得大批量生产, 远销欧美, 受到国内外市场的热捧。随着相关经济旅游业的开发, 扎染艺术旅游小品也受到中外旅客的广泛欢迎。但是旅游小品的形式设计较为单一, 缺少艺术性与创造力, 需要设计者不断思考, 推陈出新。

三、多元化发展阶段

20世纪以来, 随着企业经营模式的稳定, 产业的不断壮大, 扎染产业形成一股持续发展的健康态势。源于自我境界的追求, 本我艺术的表现需求, 加之外来文化的冲击, 西方美学的感染, 很多从业几十年并且艺术班子出身的艺术工匠开始从扎染的企业生产中抽出大部分时间精力来, 尝试将扎染独特的视觉感染力和可控可绘性充分发挥, 努力使扎染作品超越一般工艺品, 向扎染艺术品升华。

多年的手工印染经验给从艺者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班出生的专业背景为扎染艺术作品的设计提供了深厚的功底。所以扎染的从艺者们大多“以工养艺, 以艺返工”, 从常年的扎染生产实践中吃透扎染的艺术表现手法, 来为扎染作品的设计制作提供工艺基础;相对应的, 在扎染艺术品的制作过程中, 不同画面效果需要不同的扎染技法, 其中出现的技法难关需要攻克, 由此会不断产生新的工艺技法, 将之反馈到企业生产当中, 又可以拓展扎染产业的新领域。以此南通扎染从单纯的生产加工现代扎染服饰面料, 向加工生产服饰与设计绘制扎染艺术品并存的多元领域迈进。南通现代扎染艺术作品的内容主要有工艺技法创新、旅游工艺小品设计、经典名作的转译性设计、自主创新四个方面。扎染凭借其独特多变的制作工艺、风格特色的视觉呈现, 吸引了越来越多设计者的目光, 这同时变相地为南通现代扎染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篇9:扎染老店的年轻人

村濑家族使用传统工艺制作扎染布料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村濑裕之,正是这个百年家族新一代传人。80后的裕之自小就对家族的这门老手艺不感冒,“家里总是飘满了棉线,我只有躲进卫生间内,才看不见它。”

裕之在20岁时就远赴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学习设计。在毕业展时,他第一次使用传统扎染技艺设计了挂毯,没想到引起了不小轰动,人们纷纷表示出对这门古老技艺的喜爱。

扎染世家出身,对纺织、设计做过多年研究的裕之很清楚,扎染同世界各地的古老工艺一样,都面临着消逝的危机。通过这次毕业展,裕之为家族找到了传承之路。于是,他选择留在德国,将自己所学的现代设计知识与家族传统技艺相结合,创造了“Suzusan”品牌。从“Suzusan”开创之日起,裕之就将它摆放在全球最高端的市场上,巴黎潮店L’Eclaireur、米兰Antonioli、日本Isetan……

对话村濑裕之

是什么样的因缘使你创办“Suzusan”?

在国外学习的这几年,我研究了很多古今中外关于纺织、艺术、时尚的书籍,才发现家乡有松的工匠制作的扎染是如此的美丽。但是,这门技艺在日本却只用来制作浴袍或和服,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认识到它。其实我个人对时下最流行的时尚并没有太大兴趣。所以我不会创造一些全新的东西,我尊重前人创造,然后在此基础上融入一些自己的想法。

能介绍一下你的家族扎染产业吗?

扎染工艺是对织物进行扎、缝、缚、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在有松,这一系列工序是由不同的染坊完成的,每一家只能掌握其中一门技艺。我的家族负责图案设计与染色部分,然后把染好的布料交给下一家工匠。过去,我们的布帛是用来制作浴袍、和服的,我的父亲突破了传统,开始为日本时装大师山本耀司或三宅一生的设计师们生产全新的三维立体布料。

目前Suzusan 的产品系列有哪些?

我们有两种不同的产品系列。一是使用传统扎染布,融入时尚设计元素制成围巾等服饰品,另一种作为室内装饰,比如我们的台灯、吊灯以及纺织地毯等。我希望未来可以开拓出更多产品系列。

Suzusan雇佣了多少名手工匠人呢?

在有松,我们有手工技师约30人。其中也有不少年轻人,5年前我开始经营Suzusan时是没有这种情况的。我很高兴看到这些年轻技师的加入。

Suzusan的灯具独特魅力在哪?

将平面的布料经过传统手工扎布后加热定型,呈立体的形象,套在灯具上面,营造出极具个性的三维效果。因为我们运用了特殊的加热固型技术,可以使形状保持不变,即使你将它放进洗衣机绞转。

上一篇:坚定法治信仰 忠诚司法事业 演讲稿下一篇:薏米红枣茶有什么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