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田野》

2024-05-10

《美丽的田野》(共17篇)

篇1:《美丽的田野》

《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节选)》阅读及答案

我是1953年进上海昆山路小学的,小学紧依着昆山路上的一个小教堂“景林堂”。我们学校的礼堂就是景林堂的布道大厅的底楼改建而成的,建国前它就叫景林小学。我们就在这个用教堂的底楼分隔开的教室里上课。

直到半个世纪以后的,我在台北“国史馆”阅读蒋中正档案时,才十分偶然地从档案中得知,1927年11月17日,蒋中正就在昆山路上的这个景林堂的礼堂里做过礼拜。十几天以后他与宋美龄在上海成婚。前不久,我回到虹口区旧居旧地重游时,才注意到景林堂门口墙上已经嵌上了一块大理石板,上面介绍说,宋氏兄妹的父亲宋耀如先生早年就是这个教堂的牧师。这时我才弄明白,当年蒋中正为什么选择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教堂里来做礼拜。这些有趣的典故都是我们过去根本不知道的。我敢说,从读这所小学时开始,当时和以后的很多校友与任教的老师,大都不知道,在不同时期,蒋中正与宋美龄与我们曾经坐在同一个礼堂里。

上世纪50年代的小学生比现在的孩子要快乐得多,学校与家庭生活中都没有多少压力,重点与非重点中学的区分,在家长、学生与教师心目中并没有那么重要的意义。我是在六年级毕业前填表时,才临时决定把华东师大一附中填写为中学的第一志愿的,因为我的好朋友填写了这个学校,我不愿意与他分手,于是就跟着填写了这个志愿。此前也没有与家长,即我的姑姑商量过。考上了,我与姑姑也没有觉得特别兴奋,我经常开玩笑说,我是“一不留神”才考上重点中学的。当然,华东师大一附中是全市重点,对我以后的影响确实不少,但这是后话。

由于小学里的功课不多,我很早就喜欢上了读小说。刚没有识多少字,就要去读那些满页都是生字的小说,只能是半猜半读,居然也读了下去。当然,那时我心目中不知道什么叫文学,我读的第一本古典小说是《平妖传》,接着就读了《封神榜》,那还是四年级的事,这部小说的内容大多淡忘了,只记得特别羡慕那个脚踏风火轮的反叛小英雄哪吒。记得在读最后几章时,我就越读越慢了,因为我不想读完它,我有一种不愿意与小说中的人物这么快就分手的不舍。接下来读了《水浒》《说岳全传》,读这些书当然是不求甚解。五年级时,无意中被姑姑放在她自己枕头下的雨果的《死囚末日记》中的精美的铜版插图所吸引,忍不住读了下去。那位死囚在生前对生活的留恋,对青年时爱情的回忆,对死亡来临的恐惧,我至今还忘记不了。这部小说让我有一种深深的窒息感,它甚至浸透着我的心身,我几次想读下去,又没有勇气往下读,最终仍然没有读完。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就叫做感动,这就叫文学,这就是文字的力量。但这似乎也并没有使我幼小的心灵有什么伤害,并没有“中毒”太深,也许是现实生活本身太丰富了,也许文学小说的多样性,使我同时又被其他同样精彩的故事吸引过去了。

到了六年级,我居然还读完了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父与子》。我当然完全不可能理解小说复杂的内容,更不理解主人公对话中的冗长辩论,但不知怎的,我觉得那种辩论似乎很美,还不求甚解地知道了一个新名词“黑格尔主义”。我问来上海探亲的正在读清华建筑系的二哥萧默,什么叫“黑格尔主义”。他说他也不知道。我不愿意放弃这个好听的名词,在与同学争辩时,就会学着小说主人公的口气,指责对方:“你是黑格尔主义者!”同学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词,又不好问,怕被我笑话他无知,一时语塞,我就得意起来。不过有一次,我与一位机敏的同学缪申争论,他突然拍拍手,反问我:“你说说,什么叫黑格尔主义?”这回轮到我脸红了,我确实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我对理论的爱好是不是在那时不知不觉中,在阅读大人的书的过程中就种下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靠的不是别的,靠的就是我享受到的这种无拘无束的自由。

那时,我们有很多的空闲时间,老师与家长也从来没有想到对我们采取题海战术,来磨砺我们的考试竞争力。我们生活得自由而快乐,每天下午放学前,广播里就会播放一位小女孩唱的《我们的田野》:

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

平静的湖中,开满了荷花,金色的鲤鱼,长得多么的肥大,湖边的芦苇中,藏着成群的野鸭……

那优美的旋律,那女孩舒展的、悠长的、单纯的、无忧无虑的歌声,永远地种在我的心田里。那时,至少对于我们这些小学生来说,我们生活中并没有政治,没有革命,没有阶级斗争,没有后来我们民族经历的种种苦难,我们天真无邪,只知道生活就是这么样的,正像《我们的田野》中歌唱的那样。

【问题】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1)嵌上(2)窒息(3)磨砺(4)旋律

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这部小说让我有一种深深的窒息感,它甚至浸透着我的心身,我几次想读下去,又没有勇气往下读,最终仍然没有读完。

(2)我觉得那种辩论似乎很美,还不求甚解地知道了一个新名词“黑格尔主义”。

3文章开头引用一段关于蒋中正的轶事有什么作用?

4对小学生活的回忆,作者侧重描写了哪两件事?这样选材是为了突出什么?

5“”种在作者心田里的除了这歌声,还有什么?

6文章结尾处引用了《我们的田野》中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7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记忆中的小学生活是什么样的。文中寄寓了作者对小学生活怎样的情感?

8大浪淘沙,在生活的潮流中沉淀下来的.都是最有价值的珠贝。你的小学生活中有哪些值得称道的成长经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搜索记忆的宝库,找出其中一件印象深刻的事与大家分享。并请阐述这件事之所以留下深刻记忆的原因。

【答案】

1(1)qian(2)zhi(3)li(4)lv

2(1)原意是浸泡使饱含水分,文中指作者的身心被小说中饱含的情感和意识深深的感染和震撼。

(2)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儿。文中指作者只知道新名词的名称,并为深入理解其含义和主旨。

3为曾经就读的小学增添神秘感,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4描写了“读书和辩论”这两件事,突出小学生活的自由,不受限制,能干自己想干的事,为一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围绕“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时光,自由自在地在阅读、辩论中度过的小学生生活等“回答即可

6歌词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其中对美丽的田野的描写,正是对小学美好生活的描写,当年的歌声至今萦绕在耳畔,象征着作者对美好小学时光的无限眷恋。

7第一问围绕“自由的,不受约束的,没有过多的课业负担,压力很小,有余暇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回答即可;第二问围绕“充满怀念与眷恋,当时的生活与后来相比,是那么宁静快乐单纯,作者对此充满感叹”回答即可。

8提示:要先写出一件事,然后再阐述其之所以记忆深刻的原因。

篇2:《美丽的田野》

终于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他们了。因为要写观察日记, 陈 老师带着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去观察这片稻田了。远远地看,什么也看不清,只看见黄色和绿色交织在一起;走近一些了,才看见稻叶像一把把利剑保护者稻子宝宝。这时的稻谷才抽穗不久,一个个都把身子挺得直直的,似乎在以最标准的姿势欢迎我们的到来。稻叶上,一滴滴露珠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阳光穿过树梢,照在露珠上,放射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是那么耀眼。

迎着阳光,我跑到田边的香樟树下。香樟树已经结出果实了,它的果实绿绿的,像圆圆的小球,可爱极了。有些调皮的男同学,跳起来摘这些小绿球,把它们当成了子弹扔来扔去。顿时,尖叫声、欢笑声、告状声此起彼伏。

篇3:《美丽的田野》

关键词:田野考察,田野目的,考察区域,考察反思

一、何处是田野?

“到农村、草原或荒野等地方去,总之是更为接近‘自然’之处”,这便是关于“田野”的传统认知。从人类学诞生之初到发展至今,作为其方法论的“田野考察”便始终隐藏着具有价值取向的“田野与家乡”的二元对立,这其中必定隐含着对差异性文化猎奇的狂热之情。然而“只要存在差异,存在与自己的不同,哪里就有人类学的田野”打破了这条不言自明的人类学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曾醉心于异文化研究的人类学家逐步将目光转向对“家乡”的关注,从对异文化猎奇以及殖民思想的狂热到对人类学的功能性思考,正如费孝通对江村的人类学考察,是对“家乡”的回归,与此同时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考察。

就像费先生说的那样,“人文世界,无处不是田野”。话虽如此,“田野”究竟在何处?

具有“难以抑制的地点感”的人类学家,力求通过小地点,追求大问题。这一点无论是从人类学建立之初对异文化的关注还是发展至今的对家乡的认知,都是毋庸置疑的。正如中国社会史界多年从事历史人类学调查的陈春声指出的那样,“这种在较深层次上对复杂社会关系的总体把握,也只有在小社区的研究中才有可能。”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认为,Community是建立在有关人员的本能的中意,或者习惯制约的适应,或者与思想有关的共同的记忆之上的。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及精神共同体等作为共同体的基本形式,它们不仅仅是它们的各个组成部分加起来的总和,也是有机地浑然生长在一起的整体,共同体是一种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芝加哥学派的派克则认为“社区”则包含着地域因素,具有共同的认同感和共同命运,同时强调人们参与共同生活,参与到社区的分工体系中,承担一定角色。一个个体的人属于一个社区,并不是因为他居住在这个社区内,而是由于他参与这个社区的公共生活。

所以,笔者认为,“社区”是暗含着地域概念的一立体半封闭式的“共同体”概念。在一定时间内,有其相对独立稳定的内部结构,更有与之相交换的外部环境。它是建立在“地域”基础之上的,包括着指定地域上的物,以及其所承载着的关联着的人,这种关联或是因为血缘,或是因为业缘。然而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全部内容。对任一社区的考察都必须是完整的,全面的,既包含了纵向的历时,更包括了横向的共时。而关注的目的便在于“通过小地点,追求大问题”和一种应用性的探索。

基于对田野以及人类学所关注的小社会——社区的粗浅认知,为了进行人类学学习的初探,笔者将拥有相对共同文化基础却又有绝对差异的小型社区——当代景德镇的雕塑瓷厂作为田野考察的对象。而将其置身于“当代”的维度之下,是基于在该时段内,其内部、外部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考虑。

二、田野的目的

笔者认为,田野的目的在于对考察区域的结构,关系的系统性认知与把握,正如方李莉所说得那样:“一般来说,只有经过对一个微型社区的深入细致的具体个案研究,我们才能比较容易的从中了解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社会系统中是由什么样的人群集合体所组成的,而且社会运动的每一过程都是在和其它过程的相互作用中存在和发展的。它们是怎样互相作用?在这互相作用的过程中又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其中包含着什么样的一套借着反思的相互作用模式而连接起来的地位关系和社会?通过这些我们便可了解到其文化观念形成的内在动力是什么总的来说,我们只能了解到了社会关系和价值体系的深层建构,才能把握事物形成的核心”。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追求大问题”和进行应用性探索的目的。

笔者虽然本着“通过小地点,追求大问题”的精神,但是由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各区域间地域历史文化上的差异,即便同处于“中国”这一“家乡”的维度,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此次考察仅是以人类学“成人礼”——田野考察的方法在特定小社会的探索性尝试,力求对该区域做到尽量客观的描述;另一方面还是为那些即将研究具有类似区域特征的其他学者提供真实的比较性素材,并试图能基于该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合理化发展以及改革建议。

笔者选择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当代雕塑瓷厂进行考察。从空间的角度出发,“解剖麻雀”。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讲的那样,“如果我们能对一个具体的社区,解剖清楚它社会结构里各方面的联系,再查清楚产生这个结构的条件,可以说犹如解剖一只‘麻雀’的五脏六腑和生理循环运作,有了具体的标本。然后再去观察条件相同和条件不同的其他社区,和已有的这个标本做比较……”据笔者对景德镇的考察得知,景德镇有各种不同类型产品或生产类型的集散地,如樊家井是仿古瓷器集散地,老厂是瓷坯行业集散地,老鸦滩是瓷板行业的集散地,联社北路是景德镇高档艺术瓷的集散地,陶瓷一条街是年青学生和老师的聚集场所之一。笔者所关注的雕塑瓷厂与这些地区相比有着它的独特性,它是多元化人群的集散地,在其中有着做坯,做模具的作坊,有着销售传统雕塑瓷的商家,也有销售创意瓷器的陶艺机构,还有着本地学生,亦有着国外的艺术家。从各方面来说,该地是特殊而复杂的集合体,所以笔者旨在通过对这只“麻雀”的解剖,来获得对该地区认识。因此笔者假设景德镇的制瓷技术为该地区结构与社会组织模式产生的条件,将其作为此次考察的切入点,说明由该技术如何将不同人群之间,人群与地域之间串连成线,以此来获得对雕塑瓷厂内不同人群与地域间,不同人群间融合与互动关系,结构与制度的认识。

从时间的角度出发,笔者关注“当代”。大多数学者采用的方法都是类似于历史学的方法,从对历史发展的研究中来衡量和评价当今社会的各个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从将“现状作为活的历史,来追溯过去”的研究并不多见。对当代的关注实则是对历史的关注,正如列维斯特劳斯所认为的那样“因为一切都是历史:昨天所讲的是历史,一分钟之前所讲的也是历史。”所以对雕塑瓷厂现在情况准确的认识,记录和把握,其实是对将来历史的记录。另如马林诺夫斯基讲到的一样:“研究历史可以把过去的考古遗迹和最早的记载作为起点,推向后世,同样也可以把现状作为活的历史,来追溯过去。这两种方法互为补充……”这样的方法在方李莉对景德镇现状的考察和对樊家井地区的深入细致的记录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如同她所说的那样“通过过去来理解现实,通过现实来理解过去,这正是我在自己研究中试图寻找的一条路径。”这也是笔者想要探索的路径。

笔者考察下的“雕塑瓷厂”,其生长并发展在计划经济时期,而于改革开放后走向衰微,却又于新纪元初期拉开了新的发展篇章,其性质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着转变,从集体所有制工厂到“名存实亡”的各种承包体共存的创业产业园区,从实质上的社区到习惯性的概念上的社区。这一转变过程,表面上看来是内部结构实现了从解构到重构的过程,深层次的则是外部大系统与微观区域间实现了交换,这样的交换借助于“市场”的手段,而交换的内容却是全方位的,究其原因,部分地根源社会无意识对个体意识的塑造与影响,以及个体意识对客观现实的反作用力上。

三、田野后的反思

此次田野考察从2013年7月持续到了次年7月,中途由于诸多的原因而导致了真正的田野时间只有6个月左右,在此次田野之前笔者做了大量的文案准备,但由于进入田野后主题的变更,致使之前的文案工作在很大的程度上付诸东流。在田野考察的过程中,笔者一度困扰于以下两大问题:

第一,田野实践与理论建构的先后问题。笔者曾一度困扰与先有理论,即先有一种基于文献资料基础上形成的假设性判断,以及用理论指导田野,并在田野的过程中证明,检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发展理论;还是先有田野,在大量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并结合已有理论体系,从感性的认知中抽离与提炼出理性,客观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的结论。笔者更倾向与第一种方法,且需要考察者在已有文献系统性的了解,归纳的基础上,在多样的学科化理论体系中提出某种假设,并制定较完整的田野方案,随后进入田野,在田野考察的过程中不仅要围绕该假设进行系统的资料搜集,还要完成扎实的田野笔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与完善田野方案。田野考察的时间设置上应根据考察社区的具体生产周期,以及生活方式的特殊性。在完成一个阶段的田野作业后需从中抽离,梳理整理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后再次进入田野进行完善,或许一次不够,需要多次,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事实的客观性,真实性,以及结论的相对有效性。

第二,在此次田野的过程中,笔者还关注了另外一个问题——进入田野的方法。在田野考察过程中,笔者曾采用了直接访谈与参与式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各有其利弊。直接访谈的方法,其优势在于考察者可以直击自己所关注的重点,但受访对象会针对采访问题与自身利弊关系,会进行一定的主观加工与选择,极有可能屏蔽掉一些对考察者有益的信息。而且受访对象易对事实进行夸大或者缩小,并且由于时间的长度而造成受访对象记忆的模糊和混乱,这便为考察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造成了阻碍。另外如何与陌生的受访对象建立起合作以及信任关系,特别是在没有联络人的基础上,这也是值得从心理学方面进行思索的问题。笔者在田野作业起家曾一度践行参与式的考察方法,不仅在取得受访人信任的基础上,进行了跟踪考察,还深入其生活,与其同此,参与到了他们日常的生产与生活之中,这样的方法使得笔者能对受访对象的方方面面都有较清晰的完整的认知,而且还能从其细微处对其行事“法则”的背后心理动机有所直观的了解,然而从认识到熟悉,再到信任的建立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如何在有限的田野考察中将这样的时间进行合理的控制,这是需要进行思考的问题。在此次田野考察过程中,笔者曾以一种特殊的身份进入到对考察区域之中,是基于最大限度弱化“考察对象”对自己的主观认识的考虑,与他们进行交流,记录和考察,因为笔者认为这样的“考察对象”才能做到“真情流露”,却不想这样的方式为后来造成一定的麻烦,因此如何做到真正的“参与”,真正的“融入”,而不仅仅是一旁的观察者,这是笔者在此次田野考察中最想进行反思的地方。

篇4:向田野要美丽

城市人肤质正变得愈来愈敏感,而纯天然材料制成的保养品,因为不刺激够温和而越受重视,最好最衿贵的护肤品,是花尽心思、把天然的滋润营养原汁原味地装进瓶子里、再出现在你面前的那一瓶。

苦茶籽和它的油

其实苦茶籽不是主角,苦茶油才是保养品的重要成分。

苦茶油之美,不止中国台湾人懂,内地和日本也有出产苦茶油,当中最早将苦茶油用于美容层面的,正是日本。苦茶油在日本的名称叫桩油,桩油护发油就是不少人到日本药房必买手信之一。

苦茶籽

一颗乒乓球大小的苦茶籽,含有极高的维他命A、E,还有甚少在植物中出现的活化细胞成分j对抗氧化、软化皮肤有极好的功效!经老农人工摘采、日晒手剥等程序,再将苦茶籽冷压取油,才获得当中最纯正的美颜成分。

如此好油,近年却遭城市人的遗忘。在台湾,一位有心人回到苗栗乡间与农民一起奋斗,接手传承了苦茶油技术,并研发成保养品,品牌很美,叫“茶山花印”,将这枚田间的老东西作了重新的时尚演绎。

苦茶油

苦茶油,取自油茶树结的果,也就是苦茶籽,曾是台湾特产的主要食油。古时更是保湿、洁面的天然材料!但因处理方法需时、又讲究,逐渐被营养成分没那么高的橄榄油取代。幸好,有有心人将其转化为保养品的基底,如果你想进一步将苦茶油带回自己那现代人的生活,他们也卖限量制作的食用油。

肥皂草

是不是曾经有人和你说,没有泡沫的洗面奶比有泡沫的洗面奶更好,而你却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其实,是因为化学起泡剂很容易引起皮肤敏感。

而要说到最天然的起泡剂,就非肥皂草莫属!也许你是第一次听到它的大名,但它含有最多“皂质”,加水揉破叶子,搓出的泡沫就能温和地清洁肌肤,对皮肤对环境都是无毒无害!

最天然的按摩油

香草本身就不太吸引害虫,也不需要人工施肥,让香草靠自己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活性反而更强,香气也更浓。因此在这里长大的香草,比如尤加利、迷迭香等等,叶子的油包粒粒都很饱满,油包内的油,正是按摩油或清洁液的香味和功效的来源。刚從泥土里采来的香草,随即就拿到农场里的提炼房加制,这样的护肤品,总是新鲜得还带着少许泥土的香气。

直击无添加工序

如果你看过天然护肤品的制作过程,自然会明白为何天然产品总是偏贵。然后又会觉得,将天然产品跟高级大牌的价格相比,其实是不明智的事。因为前者,是每一滴取自植物的精华,也是农民和提炼者的,洫。最主要,是产量不多,等着有心人把它们带回自己的梳妆台。

老姜

总说,姜,愈老愈辣。说的其实不只是入口的味道,愈老的姜,里头蕴含的姜油、姜醇、姜烯亦愈是浓厚,那也就是说,它的消炎、抗氧化、美白、促进血液循环的能力也愈强。

所种植的这块老肉姜,原生种是海拔八百呎的纯净老姜,被带到台东,以天然农法种植,经历了一年四季后才被采收出来。种姜的田,种一次姜休息三年,换言之,这块姜——乃是吸尽了三年来土地的精华才得来的!

有故事有智慧的姜

篇5:美丽的田野

夏天,烈日炎炎.小草变得更绿了.直逼你的眼,长得十分茂盛.整片田野全绿了.再炎炎烈日下,花儿和树都乐得发黄了.花瓣和叶子都打起了卷儿,河水变得更加凉爽了,滋润着旁边的树木.

秋天硕果累累.田野上金黄一片,金灿灿的 ,好美好美.稻谷在风中摇晃着,歌唱着.河边,一棵棵枫树像一团火焰.一阵风吹来,一片红色的枫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漫漫地飘在河上.枫叶随着河流,跟着大雁去了远方.

好快好快,寒认的冬天来了.整片田野望去,像一层厚厚的棉被,有些地方隐隐约约的露出些草色.就像穿上了一件花衣服.河水不再向前奔跑,停下了他的脚步,他疲惫的身体结了冰.亮晶晶的冰倒映着蓝天,白云.....

篇6:美丽的田野

春天,鸽子展开雪白的翅膀,人们亲切地叫它们为“和平鸽”。下雨了,一朵朵薄雾,在田野里,玩耍、奔跑,一滴滴晶莹透亮的水滴,快活地掉进田野里,一颗颗种子,尽情地喝水,像一个个口渴的人喝水,雨后,庄稼纷纷冲出“包围圈”,迫不及待地看着外面的世界,迎春花展开了金黄色的脸蛋,远远望去,就像一片金黄色的海洋,蝴蝶飞在田野上,像在开一个舞会呢!

夏天,一棵棵小庄稼变成一株株庄稼,让叶子收集阳光,烈日当空,阳光照在叶子上,叶子闪动着金色的阳光,桃子树上的桃子,早已经红彤彤的了,像一棵树挂满了红色的灯笼。苹果树已经非常粗壮了,树干连5个人也抱不拢,叶子由浅绿色到深绿色的了。

秋天,玉米抱着一个个“手榴弹”——玉米,守卫着田野,像一个忠诚的战士在田野里;橘子抹黄装,如果不仔细,还以为是一片枯叶呢!水稻上的米在那小小的“摇篮”里,风一吹,那“摇篮”里的米在里面睡着了;那苹果露出了红红的脸蛋,一副害羞的样子,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又像一个小朋友在与我们捉迷藏;茄子进行“摆摊”似的生长;长豆拿着长长的“项链”,像是贵妇人在田野里。

冬天,苹果树长了一根根“胡子”,像在冰天雪地的一位老爷爷。田野的土地没有一点儿植物,有些树怕冷似的,给了自己一顶神奇十足的白帽子,一片宁静的景象。

篇7:美丽的田野

草地里盛开的野花,千姿百态、妖娆妩媚。有的弯腰低头,好像在和绿草窃窃私语;有的亭亭玉立,宛如站在梯形台上的模特;有的回眸一笑,翩翩起舞,迷倒万千生灵……这一朵美,那一朵更美,这一朵香,那一朵更香。花精灵的神奇令人折服,那星星点点的五彩花朵装饰着绿绒毯,使大地穿上最清新最迷人的自然盛装。

花丛中的小蝴蝶,像一群快乐的孩童。时而分散开来独自玩耍,享受独行的惬意;时而聚在一起翩翩起舞,分享着合作的乐趣;时而三五成群为了自己的生活飞来飞去,辛勤劳作。

一条小河从草地中穿过,像一面银光闪闪的镜子。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树木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大自然的一切在明如绸缎的小河中交织相容,形成一幅后印象派的油画,美得叫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篇8:《美丽的田野》

笔者首先考察到“跳加官”的表演方式已然发生了改变。过去,“跳加官”有两种不同的演出方式,分别为正剧演出前和穿插于正剧演出中,“给人加官的戏一是在戏班到一地演出第一场戏时上演,二是当地豪绅显贵看戏时上演,在开演前或演出中间上演。”又如《中国戏曲志·广西卷》“演出习俗”条[3]:

开台演出前,要跳“女加官”,向主家和看戏的官绅、商贾祝福恭贺。“女加官”系由班中主要旦脚浓妆艳服,舞扇花,挥方巾,舞步登场。亮相后,作整装、洒水、扫地、抹桌、挂画舞蹈。舞毕,以“某某大人加官晋级”;“某某夫人富贵荣华”,“某某商号财源广进”,“某某老爷富贵双全。”等条幅,走向台口和左、右台角,向观众展示,躬身行礼。顿时,鼓乐齐鸣,表演舞蹈者舞步入场。受提名者赠送“红包”,放鞭炮答谢(也有赠送题字的镜匾或绸匾)。接着,班主或检场师傅,以司仪身份,手捧封包、礼品,伴随跳加官演员出场谢赏。旦角将礼品向观众一一亮出,每亮一件,司仪即向赠礼人高喊“某某调子班全体同人向某某大人谢赏。恭祝大人吉星高照,步步高升”……有时在正戏演出中,如有观众赠礼上台,亦须临时穿插跳“加官”。

此次“妈祖文化艺术节”中表演的跳加官只作为开场例戏见于正剧演出前,具体表演过程如下 :

演员头戴官帽,脸戴加官面具,身著大红蟒袍,手中并不执笏,在有节奏的伴奏中以鹤步徐徐步入舞台,背对观众朝前方躬身一拜,后转身面对观众并走向前至舞台左边,右手抚鬚,稍稍抬头朝天看,伸出右手食指朝天上指,寓意“指日高升”,再伸出左手抚鬚并伸出食指朝天上指,接着再次伸出右手重复同样的动作 ;然后以右手作写字状,点点头,抚掌连拍三下,此时节奏开始加快,演员转身步至舞台后方中央,弯腰拿起写着“财源广进”的竖条幅,面向观众展示,展示后招手示意另一演员走出来接过条幅,立于舞台上 ;如此再三,共展出三张条幅,分别写着“财源广进”、“万事胜意”和“一帆风顺”,待最后一个演员将条幅展出后,加官抚掌连拍数下以示欢喜,挥手示意举着条幅的三位演员退下,待他们退下后,加官再随之退下。整个表演过程仅五分钟左右。“跳加官”之后的表演则是《仙姬送子》,然后是正剧开演,正剧开演过程中并未见插演加官戏。这一次的“跳加官”演出不再刻意为某某人物表演或是高声大喊“给某某先生加官”。

过去专为某人表演的“跳加官”不仅可以穿插于正剧中,也可置于正戏演出前,这就不担心会破坏正剧演出而又能讨好某观众赢得额外的赏钱了。既然如此,受邀在沙头村表演的梧州粤剧团完全可以选择在开场时的“跳加官”里附上从前“某某大人加官晋级”的戏码,然而这一情况并未出现,我们可以以此推断出专为某观众加演“跳加官”的演出方式似乎正在,或者说已经被摒弃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之外。

第二,“跳加官”的宗教功能已然淡化。得以延续数百年,久演不衰,“跳加官”的身上向来具备有较为浓厚的宗教色彩,“庙会戏‘跳加官’,是表示对神的敬意……演员在神像前专门为神跳‘加官’,成为祀神仪典的一部分。”[4]同时,“跳加官”还具有很强烈的“加官进爵”的祈福功能。打开《中国戏曲志》诸卷,关于“跳加官”的条文大多提到,表演者手中持有牙笏,这是“官”的一大象征。在表演时所使用的条幅也多半为“指日高升”、“当朝一品”、“加官晋禄”等短语,始终未偏离“加官”这一主题。但是回顾本次梧州粤剧团所表演的“跳加官”,寓意“指日高升”的舞蹈表演程式虽然仍旧沿袭下来,加官手中却不再持有象征“官”的牙笏,而条幅的的用语也焕然一新,变成了“财源广进”、“万事胜意”和“一帆风顺”,在这里,祈祷“加官”的用意就不那么明显了。我们不得不说,“跳加官”已经不再是实际意义上的跳加官。

第三,“跳加官”的现实地位明显下降。这里既指其在剧团中的地位,也包含在观众心中的地位。从前的“跳加官”,频繁地特意为某某大官、乡绅表演,无论是正戏开演前作为开场戏,还是暂停一切正剧演出而插演,但凡表演时检场人或者戏班班主高喊“某某老爷加官(步步高升)”之类的祝福语,“受祝贺者,要向戏班赠送红封和礼品以示谢意”[5],多了这一层与观众的互动,“跳加官”的演出实际上为戏班带来了很多额外的收入,过去甚至有“一场加官半台戏”的说法。因此,其在戏班中的地位自然很是重要,否则也不会屡屡中断正剧演出加演“加官”。此外,由于承载着观众趋吉避凶、渴求官位晋升的心理,这一表演也深受百姓喜爱,其既为戏班带来实际利益,又迎合百姓观众的心理,过去的“跳加官”在戏曲表演舞台上实际享有很高的现实地位。然而这一盛况已难以在现今的演出中窥见一斑。本次沙头村表演的“跳加官”,整个过程只用了五分钟,表演程式也极为简单,演出时长与频率都较过去大为缩短。因此我们说“跳加官”在趋向衰落一点都不为过。

附表 :

在历史巨轮的推动下,任何事物之所以发生变化,必然有其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跳加官”也逃不开这个法则。简而言之,“跳加官”发展至今所产生的变化,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是主要的推动力。而戏剧自身内部的改良,也同样影响“跳加官”的变迁。

首先,封建宗族社会退出历史舞台,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分工细化,谋生的手段变得多样化。从前的“跳加官”深深扎根于中国封建宗族社会的土壤中 :“对于一个在激烈的竞争中反复进行各种变动的宗族来说,很显然,立刻就能带来直接效果的‘加官晋禄’(科举合格)(使本族内出现晋官得爵者,从而使本族处于凌驾其他宗族之上的政治、经济优势。)封建宗族社会中浓厚的官本位思想是促使“跳加官”活跃于舞台上的主导因素。”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在中举后不仅身份地位大大抬升,生活条件也由此大为改善,因为中举后就有了跻身官场的资格,也因此,“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他 ;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张乡绅家又来催著搬家。搬到新房子里,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6],足以证明,“官”能够给人带来多大的现实利益,这就不难理解,缘何从前人们会如此喜爱戏台上上演“跳加官”了。但是在现今社会,人们追求生活富足安逸的途径不再局限于科举和做官,促使大众对“加官进爵”的渴求不再那么强烈,因而不再重视“跳加官”表演中关于官位晋升的寓意。

其次是政治体制结构变化,观众群体地位平等化,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势必会影响到这个含有特权意味表演活动。“跳加官”植根于封建宗族制度中,除了开场演出时指向全体观众为全体观众表演外,还会有选择性的指向某一观众另外再演。而今在平等观念的带动下,剧团或者观众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会抗拒“跳加官”专为某人演出、专门恭贺某人的做法。演出场所观众区的革新也体现出平等观念在现今已被大多数人接受,“改等级分明的池坐、官坐、兔儿爷摊等观众席为统一规范的排坐。在新式戏院内,观演关系趋于民主、平等,渐渐消除尊卑观念。”[7]这实际上是一种进步,是戏剧越来越关注观众群体,愈加适应时代进程、适应观众需求的内在表现。

我们将目光投放于“跳加官”变迁的外部环境,当然也不能忽视其产生变化的内在推动力。“跳加官”今天不再穿插于正剧中,不再频繁表演,缩短演出时间、精简舞蹈动作程式,都是戏剧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例戏一直以来都被看作仪式剧,带有宗教色彩,其情节设计和人物情感表达都远不如正剧那么充实饱满,只能算是正餐前的开胃小菜。然而却被戏班寄予厚望,一台戏中不惜敷演多次甚至十几次,不免有喧宾夺主、鸠占鹊巢之嫌,不时的打断正剧演出,极有可能破坏正剧在舞台上营造好的情境和情节的连贯性,还会干扰观众看戏听戏的兴致。现今将“跳加官”规范在正戏演出前表演,并简化舞蹈程式,缩短演出时间,将主要时间让位给正戏,是较为合理的。

小结

“跳加官”自诞生以来,历时三百余年,回溯过去,它曾经深受宠爱,反观现今的变迁,不得不说是置身于新时期新社会新环境中被迫进行的改良,在尴尬中求生存。诚如李跃忠所言 :“‘戏曲危机’已是人们的共识,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对它的冲击,也有人为的、政治的原因等,其中产生、形成于农耕社会的,为农耕文化服务的戏曲,其社会功能不能满足、适应今日之俗民的要求,当是最为根本的原因之一。”[8]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跳加官”由广受青睐发展到渐被冷落,若要挽救,变是必然,不过如何使之在变化中既要保留特色,又能与时俱进适应观众需求获得观众认可,以期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则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摘要:从清初直至近代,“跳加官”曾经是戏曲舞台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戏曲表演历史长河里渐趋成为一项带有宗教祈福色彩的民俗活动。然而,随着封建宗族制度的土崩瓦解和政治结构全面变革,例戏“跳加官”不再承担起“加官进爵”的宗教祈福功能,加之戏曲表演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跳加官”的表演方式和表演过程都有了很大变化。

篇9:美丽的田野作文

夏天的田野是五颜六色的。高粱晒红了脸,芝麻吹着白色的小喇叭,玉米姑娘轻快地甩着绿裙带,谦虚的花生悄悄地开着黄色的小花,把白色的果实埋在土里。

秋天的田野是欢天喜地的。高粱笑红了脸,棉花笑破了肚皮,大豆笑裂了嘴,花生生出了胖娃娃。

冬天的田野是静悄悄的。白雪覆盖着大地,树叶落光了,静静地站着,小动物们也躲起来了。

美丽的田野,我爱你。

篇10:美丽的田野作文

过了莱西河头店后,我们的车几乎一直沿着一条两车道的略显狭窄的路行驶,路两旁是丛丛的黄色野菊和笔直高耸的杨树,放眼往远处望去,则是大片的麦田,青绿色,接近收割的金黄色,一块块拼接在一起,好壮观,以前可从来没见过那么大面积的小麦。再走一段之后,路旁就是成片的果园,有果农在忙碌的身影。

田野的景色实在迷人,只可惜接触到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篇11:美丽的田野作文

那片田野,有我和外婆美好的回忆。四岁那年的春天,外婆拿着镰刀和竹筐,拉着我的手去挑野菜。我最喜欢和外婆一起挑野菜了,这是一件新鲜、有趣的事。幼小的我学着外婆的样子,拿着一把镰刀。外婆怕我伤到手,就给我换了一把剪刀,说:“剪刀也可以挑野菜哦!”我点点头就出发了。

我们走进绿油油的田野,外婆说:“野菜长在路边,有时还长在泥土沟里,得看仔细了。还有,长花的野菜不能要,太老了。”不一会儿,外婆发现一棵野菜,教我怎么用剪刀:先在野菜边把剪刀插入泥土里,再往上一挑,野菜就连根一起被挑出来了。我说:“这个简单,我会了!”外婆再三叮嘱:“看清野菜的样子,不能和其它菜混淆。不能直接剪,野菜会散架的!”我有些不耐烦,没等外婆说完就跑开了。

我细心寻找,终于找到一棵,照着外婆的样子往上挑。不好,叶子都被我弄散了,看来这棵野菜不能要了。就这样,我忙了好一会儿,才挑了十棵。抬头看看远处的外婆已经挑了整整一筐了,我立即跑过去说:“外婆,你看!”可外婆说:“只有六棵是野菜,其它的不是,扔了吧!”我只好扔了。

从此,每到春天我都会和外婆来到那片田野,享受挑野菜的快乐时光。现在,回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也很少再有机会和外婆去那片田野挑野菜了。

篇12:火红的田野

柿树也是风景树。每到秋天, 柿子树上的叶子, 经过秋霜之后, 就会变成金黄或鲜红, 鲜艳美丽;而到了冬天, 柿叶落尽之后, 树上就常常留下满枝鲜红、晶莹透亮、甘甜多汁的大柿子, 给寂寞萧瑟的冬天添上了一抹诗情, 成为北方田野里一道最惹人心醉、最有诱惑、最勾魂摄魄的独特风景。

挂满枝头的柿子像盛开的梅花给冬天的田野带来勃勃生机

在树枝上灵巧攀越的孩子。这里是他们的乐园。

瞧, 他们玩的多开心

篇13:美丽的田野

春天,田野是花的海洋。樱桃树开花了,远远望去,像一片火红的朝霞;梨树开花了,雪白的梨花像一只只白蝴蝶停在树上休息。油菜花也开了,田野成了金色的海洋。过了不久,桃树也开花了,粉红的桃花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粉红的笑脸,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真是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笋芽儿偷偷地探出头来,他被眼前的花海迷住了,使劲地往上生长,越长越高。

夏天,樱桃成熟了,一粒粒红红的樱桃像一颗颗红色的玛瑙,每次走到它旁边,总是馋得我直流口水。桃子也成熟了,有的半红半绿,有的整个都红了,有的还是绿色的,它们像一个个淘气的小娃娃,躲在绿叶中玩捉迷藏的游戏。笋芽儿已经脱下了一件又一件的旧衣服,长成了一棵棵高大的毛竹了,它们的叶子绿油油的,小草在它们的脚下乘凉,我最喜欢和小伙伴们到竹林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了。

秋天,梨成熟了,黄澄澄的梨像一个个小葫芦挂在枝头,正等着人们去摘它呢!田野里的水稻成熟了,金灿灿的稻谷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一粒粒闪闪发光的金子。有的农民已经在田里收割稻谷了,人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冬天,飘落的雪花好像给田野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麦苗在下面呼呼大睡呢,它们仿佛正做着美梦,梦见自己长大了。田里的包心菜好像一个个可爱的胖娃娃,他们不怕风雪,躺在雪地里睡觉。毛竹穿上了雪白的衣裳,有的还被积雪压弯了腰,他们就像勇敢的士兵日夜守护着这片美丽的田野。

篇14:美丽的田野

我站在马路上,远远望去,蓝的天、青的山,周围还环绕着一片绿树,这些景物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上非常美丽。

这时,一阵风吹过,湖水荡起了圈圈波纹,太阳照射着水波,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呈现出波光粼粼的景致。

转过头去,我看见背后的湖面上游着一群自由自在的小鸭子,它们有黄的,有白的,围在一起,一个接一个地拍打着小翅膀直起身在湖面上旋转“跳舞”,似乎在举行跳舞大赛一样。

篇15:美丽的田野

瞧!四季豆的藤顺着竹竿攀爬,形成了一个绿色的小房子,又像绿色的小帐篷,既别致又有趣。

走进绿色的“小房子”,只见藤蔓缠绕着藤架,藤蔓周围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叶子簇拥着,叶儿似爱心,如枫叶,又像猪八戒的耳朵;叶间还藏着小巧玲珑的豆花,豆花雪白雪白的,由五、六片花瓣组成,花儿快凋谢时,就慢慢变黄了。

青藤绿叶间挂满了四季豆,四季豆同挂一根藤上,姿态却不同,有的豆子又细又长,挺直了身子,有的又扁又弯,像秤钩,像月牙儿,还有的四季豆头顶戴着一朵黄色的小花,可爱极了!微风吹来,四季豆听着风姑娘优美动听的歌,尽兴地舞蹈着!

篇16:十月的田野

清晨,白蒙蒙一片,雾气笼罩着田野, 好似在给水稻最后的滋润。太阳公公出来了,眼前金光一片,一株株饱满的稻穗羞答答地低下了头,把稻秆都压弯了。露珠挂在谷粒上,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就像无数颗珍珠镶嵌在那儿。一阵风吹来, 水稻随风摇动着,像是在向人们展示它们的舞姿。

中午,阳光灿烂。远处,浅灰色的山峦上,朵朵白云裹着朦朦胧胧的山。田野里, 豆粒从豆荚里探出圆圆的脑袋,在向外张望着,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学生在偷看是否有老师的到来。

到了深夜,庄稼全都睡了,田野显得空旷而寂静。这时树上的猫头鹰,开始出来站岗了。瞧!一只猫头鹰精神抖擞地站在那里,正在搜寻着猎物。突然,一只老鼠倏地从猫头鹰身边跑过,似乎没有看见猫头鹰,可猫头鹰那双锐利的眼睛一下子就锁定了目标,砉的一声飞到了老鼠面前。 不过一会儿,就叼着战利品胜利归来了……

家乡十月的田野,真是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水墨画!

篇17:美丽的田野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丽的田野作文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丽的田野作文 篇1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山村的稻子都成熟了,笑弯了腰等着我们去收割呢;高粱哥哥把头发染得火红火红,真帅气;棉花妹妹露出了可爱的小白牙,冲着我们傻笑呢;玉米爷爷摸着它棕红的长胡 须,告诉我们丰收的消息。

秋天,可真有趣呀!

美丽的田野作文 篇2

外婆那里的田野的景色真美,那里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那里的秋天美得别具一格,那里的秋天美的实实在在。站在稻田前,看着稻谷成熟后金黄色的一片,好像给大地镀上了一层黄金。微风吹来,稻谷就弯下腰,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稻田的左边就是一个园子。园子里有一块草地,那些小草的顶端已经变黄,好像戴上了一顶小黄帽,在清凉的秋风中迎风摇摆。

草地的周围有许多树,雪松苍翠挺拔;松树它还是那么油绿,松树果然四季披绿装;还有柏树、梧桐树、大叶杨、钻天杨……它们都脱去了绿装,鹅黄、杏黄的叶子撒满了大地,叶子从树枝上飘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黄莺展翅飞翔,还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旋转。地上满是落叶,阵阵秋风吹过,树叶“沙沙”的响声与鸟儿清脆的叫声,汇成一曲悦耳动听的交响曲。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树周围还生长着许多花儿,有月季花、水仙花、杜鹃花……它们有的含苞欲放,有的亭亭玉立。它们点缀着园子,好似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秋菊,它们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就像节日里的焰火流光溢彩。它们的颜色也很美,白的似雪,粉的像霞,黄的若金。彩蝶在花丛中上下飞舞,给花园增添了勃勃生机的景象。

这些景色真美啊!使我流连忘返。

我爱春天的田野,但我更爱秋天的田野。因为它硕果累累,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5秋天的田野

一天下午,我吃过晚饭,到田野里散步。这时已经是傍晚了,那奔波了一天的太阳,又红又大,像一个大火球,又仿佛是挂在天边的大红的灯笼。

一条田间小溪在田野里欢快的流淌,蜿蜒着流向远方,一些树叶落在上面,变成一只只金色小帆船,随着溪流向远处航行。余晖洒在了小溪上小溪上乏着金光,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金纱,还有许多各色各样的斑点,宛如洒在小溪里的宝石,把消息点缀的五彩斑斓。我向小溪扔了一颗石子,石子溅起珍珠般的水花,在阳光下构成层层幻影,太阳的一半已经沉到地平线下。这是的小溪一半红,一半绿。

白居易的《暮江吟》中说得好:“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小溪虽然不像什么大江大河,却有一番风味,即使技艺高超的画家也难以画出这样的风景。田野里更是一派丰收的景象:一望无际的稻田像铺了一地的金子。一个个稻穗骨折大肚皮,涨得要破裂似的,一阵风吹来,便掀起一阵阵金色的波浪。棉花小列了嘴,高粱笑弯了腰,苹果树上长满了张红了脸的红苹果,黄澄澄的梨压弯了枝头,橘子顶着绿叶,像挂在树上的小灯笼一般。不远处有几位农民在收割庄稼,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夕阳收住了最后一丝余晖。天全黑了,只有月光静静地泻在路面上,寂静统治着这片田野,只有那一轮圆月陪着小溪还在不知疲倦地流着,流着……

秋天的田野,不仅是美丽的,也是富足的。

美丽的田野作文 篇3

春节过后,爸爸和妈妈带我去奶奶家。来到奶奶家,妹妹弟弟就把我带到了他们家房后面。

一到那里,我就眼前的景象迷住了:一片绿绿的田野,一望无际,像是送给大地妈妈的绿披肩。

我坐在小路旁的土堆上,望着碧绿的田野,只见远处有几座房子,再往前看,还有几棵若隐若现的.树,好像是披肩上的灰色花纹。

一阵风吹过,田野里的小麦苗就翩翩起舞,好像是在跳集体舞。这样的景象把空中的白云都吸引了过来,随着节奏,白云一会儿变成小狗,一会儿变成一匹正在奔跑的马……

绿绿的田野映着蓝蓝的天空,再加上明媚的阳光,雪白的云朵,人好像是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

“姐,我们该回家了。”直到妹妹叫我,我才从这仙境般的田野中出来。

我爱家乡,美丽的田野!

美丽的田野作文 篇4

上课了,老师并没急着讲课,而是说:“同学们,我们要转来位来自山区的女孩,她叫伊静雅,大家欢迎啊。”同学们响起了稀稀拉拉,不怎么热情的掌声。一个富家小姐咯米还故意说:“哎呦,山区的,哼,没教养。”同桌也是一个董事长的女儿,叫摩丝,她也吃吃的笑了。

“我叫伊静雅,是山区的孩子,希望大家和我交朋友。”伊静雅倒挺大方,不在意咯米和摩丝说什么。“和她?除非……是傻瓜!(*^_^*)嘻嘻……”摩斯轻蔑的说。“对,哈哈。”咯米跟着搭腔。

下课了,同学们围了上去。

“哎,你原来的学校是什么样的,你家住哪里啊?”“我愿意和你交朋友!”“你是不是很悲伤?在哪样烂的学校里?”“你学习看起来很不错呢!”“对啊对啊,第一你要抢去了!多帮我啊!”“呵呵,早看着咯米那样就不顺眼,你可以为我们出口气了,行吗小雅?”

等他们说完了,伊静雅微微的笑了,笑得那么迷人,她其实长得非常漂亮呢!她说:“哈哈,伙伴们,我答应,我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或者我还可以给你们讲讲我原来的学校呢。”同学们很好奇,他们从来没玩过老鹰捉小鸡,而且还可以听故事,一大串都跟着伊静雅出去玩了。就剩下几个瞧不起伊静雅的。

转眼间,一学期过去了,期末考试果然不出所料,伊静雅第一名。咯米和摩丝在课上当场走到伊静雅前说:“我输了,我们在比!”咯米和摩丝伸出手,伊静雅握了握手说:“没错,记住,田野里的花同样美丽,我们还是朋友吗?”咯米和摩丝说:“在这一刻,已经是了。”老师看到欣慰的笑了,同学们也很高兴,这个班在他们三个的带领下,不厉害怎么行呢?

。。

田野,花园里的花同样美丽,我们都是人,我们都是祖国的花朵,都有资格!

美丽的田野作文 篇5

我爱家乡那美丽、诱人的田野。

春天来了,家长的田野美丽极了!成片成片的油菜举起了一簇簇金黄色的花朵,一阵微风吹过,油菜花扭起它那柔弱的身躯,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欢迎春姑娘”。一眼望不到边的油菜花,你推我,我推你互也不相让,好像在比谁更美丽。走进田野,单看那一株油菜,有的花朵已经完全绽放,一个个小金片,簇拥着金色的花蕊,好似一张张笑脸;有的还是花骨朵,含苞欲放,看上去恰似一粒粒金光闪闪的小珍珠……

夏天来了,田野里热闹了起来。前几天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是一片浓阴。西红柿姑娘出来了,它们有的才开起黄色的小花,有的结了果,挂在碧绿的藤上荡秋千;有的已经红了,好似一个个灯笼,把田野照得红彤彤的;有的三五成群,簇拥在一起,好似在玩有趣的游戏;有的脸蛋红似火,好害了羞,不敢见人……麦子娃娃也来了,前几天,它们还穿着绿油油的衣裳,就像一片绿地毯。而现在,麦子娃娃换上了耀眼的金北黄色新装,顿时变得金光闪闪的,闪的我睁不开眼睛。此时,每根麦杆都鼓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数学本上的线条,一个个麦穗,就像一个数字“6”。

秋天来了,高梁太太也来凑热闹,它们把碧绿的头发染成火红色,像似在向同伴炫耀它们的美丽。一阵风吹过,高梁太太摇摆着火红的头发,好像在向人们打招呼。放眼望去,眼前一片火红,就像一片红色的火海,又像许多个火柴……

上一篇:幼师实习工作总结1000字下一篇:数学在中考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