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总体经济运行情况

2024-05-24

医院总体经济运行情况(通用6篇)

篇1:医院总体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

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508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比上年同期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173亿元,同比增长3.4%,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62953亿元,同比增长5.8%,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45773亿元,同比增长7.7%,比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2319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5%,比二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086亿元,同比增长3.6%,比二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93655亿元,同比增长5.3%,比二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18198亿元,同比增长7.9%,比二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从三次产业构成看,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前三季度,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5%、40.4%和53.1%,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0.2和0.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35.5%和60.8%,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贡献率分别下降0.3和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提高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第二产业高25.3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从行业构成看,由于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迅速,带动相关行业的增加值增长较快,占比不断提高。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1.2%、9.4%和8.0%,领先于其他行业的增长,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8%、2.7%和4.5%,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或持平。在这些行业的带动下,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

三、消费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8.0%,比上年同期提高14.0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1.8%,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9.8%,分别下降2.9和11.1个百分点。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需求结构不断改善。

居民消费持续升级。在居民消费中,前三季度服务性消费比重为50.2%,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中,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通讯器材类商品增长10.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化妆品类商品增长12.0%,仍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有所优化。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回升,均增长8.7%,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了4.5和2.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4.9%,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33.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19.3%,大大快于全部投资的增长。对外贸易结构得到改善。附加值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8.4%,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27%,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7个百分点。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与高技术产品产值分别增长7.8%和9.7%,共占我国出口总值的87.5%;而服装、玩具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则下降0.8%,仅占出口总值的19.3%。

四、新动能保持较快增长

前三季度,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分别高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5.4、2.2和2.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光纤、智能电视等新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均超过整个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中,1-8月,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9%,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3%,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3.9和2.3个百分点。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7.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7.7%,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4.8%,分别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8.4和15.5个百分点。新动能不仅成为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重要动力,也为推动经济的进一步转型升级打下良好基础。

篇2:医院总体经济运行情况

一、经济运行的情况及特点

(一)工业生产稳定,结构持续优化,效益提高。1-4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4月增长11.4%。高技术产业较快增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5.1%,增速高于规上工业13.3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行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37.4%、17.3%和16.0%。非公有工业贡献率近八成。非公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贡献率76.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原油加工量、氧化铝、汽车、十种有色金属、钢材、水泥等重点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4%、23.6%、16.2%、7.4%、2.4%和2.9%。4月份水电发电量由上月下降24.5%转为增长9.6%。工业经济效益较好。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7.8%,高于全国17.7个百分点。

(二)投资平稳增长,民间投资拉动显著。1-4月,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94.94亿元,同比增长14.8%,比一季度回落3.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拉动显著。民间投资完成2012.40亿元,占投资总额的67.2%,同比增长16.0%,拉动全区投资增长10.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带动有力。工业投资完成1329.62亿元,增长20.7%,占投资总额的44.4%,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21.7%,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51.5%、25.0%。更新改造投资增势良好。完成更改投资1064.32亿元,增长21.3%,比基本建设投资快5.1个百分点。

(三)房地产投资保持增长,商品房销售降幅收窄。1-4月,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404.18亿元,同比增长6.4%,比一季度回落3.4个百分点,其中90平方米以下中小户型商品住宅投资增长12.7%。商品房销售面积647.9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1个百分点,其中90平方米以下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5%。商品房销售额314.52亿元,同比下降0.6%。

(四)进出口较快增长,边境小额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要拉动力。1-4月,全区外贸进出口749.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8%,比一季度提高6.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36.6%,进口增长23.1%。边境小额贸易继续保持高速增长。1-4月,广西边境小额贸易289.48亿元,同比增长51.7%,其中出口增长57.0%;加工贸易进出口156.24亿元,增长71.5%;一般贸易进出口271.58亿元,增长

3.5%。与东盟双边贸易持续升温。1-4月,广西对东盟进出口总额为371.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3%,其中出口增长49.0%。机电产品出口增长62.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31.0%。

(五)财政收入增速提高,金融运行平稳。1-4月,全区财政收入653.93亿元,同比增长7.0%,比1-3月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22.13亿元,增长4.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83.82亿元,增长12.2%。全区财政支出861.94亿元,同比增长8.0%,比1-3月回落1.7个百分点。

4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932.43亿元,同比增长13.7%。1-4月新增贷款816.41元,同比多增49.1亿元。

(六)物价水平总体稳定。4月份,全区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3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衣着、居住、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4.2%、2.5%、2.4%、2.2%,涨幅分别比3月回落0.9、0.3、0.4和0.4个百分点。1-4月,全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

1.7%,工业购销价格依然延续自2011年以来的购销价格倒挂现象。

二、投资、工业增速回落,需要高度重视。

(一)投资增速回落幅度较大,房地产开发投资低速增长。

1.投资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投资增速回落幅度较大。1-4月,全区投资增速低于全国2.5个百分点,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回落3.2和8.5个百分点。

二是三次产业投资增速全面回落。1-4月,一产投资同比下降8.9%,降幅比一季度扩大6.4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1.7%和11.4%,分别比一季度回落3.9个和2.5个百分点。

三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低速增长。1-4月,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404.18亿元,同比增长6.4%,比一季度回落3.4个百分点,比投资增速低8.4个百分点。

四是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较快。1-4月,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同比增长22.1%,高于投资增速7.3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33.9%,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分别增长46.1%和25.6%。

2.投资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一是施工项目数量增长缓慢。1-4月全区施工项目1.65万个,同比仅增长

9.5%,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回落6.9和29.7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项目增长6.4%,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回落9.1和37.9个百分点。

二是大项目贡献乏力。1-4月全区亿元以上项目1465个,同比下降0.5%,完成投资增长12.9%,同比回落7.3个百分点,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仅增长3.4%。

三是项目建设用地缺乏保障。当前征地拆迁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一些铁路和高速公路项目征地拆迁难以推进,如柳州至梧州高速公路项目因未签订征迁协议致使项目未有实质性动工,桂林至三江高速公路征地仅落实一半,此外南宁、柳州、玉林等市铁路项目征地也严重滞后。

四是项目融资压力增大。受银行信贷规模严控、地方融资平台的发展受限因素等影响,投资项目融资困难加大。1-4月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7.3%,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回落3.8和27.4个百分点。

五是房地产开发土地、资金压力大。1-4月全区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土地面积在去年同期下降32.4%的基础上再下降16.4%,土地成交价款同比下降

44.9%。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趋紧。1-4月房地产企业到位资金728.23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下降16.0%。

(二)工业增速回落,企业经营困难。

1.工业生产存在问题与困难

一是工业增速持续回落。1-4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增长11.4%,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比3月扩大0.2个百分点。

二是主要支柱行业增速回落。4月份,石油加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专用设备制造、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汽车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比3月份回落14.2、12.4、8.0、6.8、5.4、4.0、3.0和1.5个百分点。

三是企业经营困难。要素成本上涨及市场低迷,企业经营困难。4月份,全区有307家企业因达不到规模标准而退库。一季度亏损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6%,亏损面同比扩大2.0个百分点。

2.工业生产减速的主要原因

一是市场需求不足,购销价格倒挂。1-4月,全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增速比一季度回落,全区工业出口交货值由上年同期增长7.1%转为下降11.5%,降幅较一季度扩大3.2个百分点;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7%,继续延续自2011年以来的购销价格倒挂现象。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农副食品加工、金属制品等行业价格下降明显,1-4月,上述行业价格分别下降7.2%、6.9%、6.4%、2.0%。

二是部分企业停产。4月份,全区共36家规上工业企业停产,停产企业上年实现产值6.10亿元,由此影响4月工业总产值增长0.5个百分点。停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农副食品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及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等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停产主要是由于本榨季较上年提早停榨,去年榨季4月中下旬停榨,今年3月底即停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及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两行业主要是由于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影响。

篇3:医院总体经济运行情况

关键词:粮食市场,供求形势,价格上涨,种粮安全,建议措施

1 全国粮食市场总体情况

2012年中央大幅加强农业政策扶持力度, 防灾减灾、病虫防控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受国内有利气候条件带动, 粮食生产总体向好, 价格稳中有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2年全国粮食播种总面积为111267千公顷, 较2011年增长0.6%。种植面积的增加带来的是粮食产量的稳步提高, 2012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58957万吨, 较2011年增长3.2%, 连续九年增产。2012年粮食产量继续再创新高, 成为近九年来涨幅第四高的年份。

稻谷价格稳中有升, 大米价格涨势趋缓。2012年全国稻谷市场供求格局较为宽松, 价格总体呈现稳中上扬的态势。商务预报数据显示, 2012年11月份国内稻谷平均收购价格为2704元/吨, 较年初上涨6.2%。成品粮方面, 2012年中国进口大米数量大幅增加, 导致国内价格涨幅受到抑制。监测数据显示, 2012年11月份全国小包装大米平均零售价格为6.18元/千克, 较年初上涨3.5%;11月份粳米和籼米平均批发价格分别为4.84元/千克和4.1元/千克, 较年初分别上涨3.2%和4.1%, 粳米价格涨幅趋缓, 籼米价格涨幅较大。

消费需求增加提升小麦价格, 面粉价格同步上扬。受小麦价格优势带动, 2012年国内饲料市场小麦消费量进一步提升, 价格上涨较为明显。商务预报数据显示, 1~6月份国内小麦平均收购价格运行平稳。夏粮收购结束后, 小麦价格进入上升通道, 特别是9月份以后, 市场存在阶段性供求偏紧。商务预报数据显示, 2012年11月份国内小麦平均收购价格为2197元/吨, 比年初上涨5.4%。

2012年小麦市场制粉消费量继续增加,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公布数据, 本年度小麦用于制粉的消费量达到8300万吨, 较上一年增长1.8%, 再创历史新高, 市场主体方面呈现购销两旺的格局。2012年11月份国内小包装面粉平均零售价格为5.28元/千克, 比年初上涨2.9%。

玉米市场供求趋紧拉动价格缓慢上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 2011/12年度中国玉米总产量预计为19278万吨, 较上一年度增长8.8%, 总需求量为18764.4万吨, 较上一年度增长5.4%, 结余量为513.6万吨, 市场总体处于供求偏紧的格局, 由此带动价格缓慢上行。商务预报数据显示, 9月份全国玉米平均价格升至年中高位, 达到2197元/吨。此后随着新一季秋粮陆续收购, 市场供给量大幅增加, 价格出现逐步回落。11月份价格下行至2169元/吨, 较年初上涨4.5%。

2 多种因素影响粮食市场总体运行

2.1 国内谷物总产量再创新高, 饲料小麦需求大幅提升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 2011/12年度国内谷物总产量达到51118.3万吨, 比上一年度增长4.7%。其中稻谷、小麦、玉米的产量分别为20100.1万吨、11740.1万吨和19278.1万吨, 分别较上一年度增长2.7%、1.9%和8.8%。受种植效益驱动, 本年度东北等部分粮食主产区放弃大豆改为播种稻谷和玉米, 由此带动这两种粮食作物产量大幅提升。此外天气因素也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利好条件, 局部地区爆发的病虫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为粮食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消费方面, 2011/12年度三大谷物预计总需求量为51192万吨, 比上一年度增长5.9%。其中稻谷、小麦和玉米的需求量分别为19903.6万吨、12524万吨和18764.4万吨, 分别比上一年度增加2.3%、13.3%和5.4%。小麦需求量的提高主要源于饲料消费的大幅攀升,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 2011/12年度国内小麦饲用及损耗量为2600万吨, 比2010/11年度增长92.6%。不考虑库存因素, 2011/12年度小麦供求缺口达到489万吨, 从上一年度的供求有余转为供不应求。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2012/13年度为预测值, 主要谷物指稻谷、小麦和玉米总和。

2.2 托市政策拉动粮食价格整体向上

为有效确保全国粮食种植面积18亿亩不动摇, 国家采取多项有效措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其中效果最为明显的是粮农补贴政策和托市收购政策。自2004年以来, 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每年颁布最低收购价格, 有效确保农民种植收益。2012年主产区白小麦、红小麦和混合麦的最低收购价格均为1.02元/斤, 分别较上一年提高7.4%、9.7%和9.7%, 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的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1.2元/斤、1.25元/斤和1.4元/斤, 分别比上一年提高17.6%、16.8%和9.4%, 成为2010年以来涨幅较大的一次。

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

2.3 局部地区爆发极端天气直接推高国际粮价

稻米市场总体乐观。11月份美国农业部发布数据, 2011/12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估值为46479万吨, 与前期相比总体持平, 其中大米主产国中国、印度、印尼、越南和泰国的产量均保持平稳增长。2012年上半年泰国现货市场含碎10%大米价格持续上扬, 6月份升至年中高位, 此后略有回调。11月份现货市场均价为575美元/吨, 与年初相比上涨3.2%, 市场供求关系较为乐观。

局部干旱天气推高玉米和小麦期货价格。11月份美国农业部公布数据显示, 2011/12年度全球玉米和小麦产量预估值分别为88049万吨和69606万吨, 分别较上一年度增长6.3%和7.3%, 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受极端干旱天气影响, 粮食产量均有下调, 造成其不得不采取降低本国出口或限制出口的策略, 从而确保国内库存。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数据显示, 2012年11月份玉米和小麦期货市场平均收盘价分别为740.11美分/56磅和861.51美分/60磅, 与年初相比分别上涨17.3%和36.6%, 总体涨幅较大。

2.4 粮食进口增速大幅高于出口增速

进口大米价格优势明显, 进出口差额明显拉大。据海关总署发布数据, 2012年1~9月份国内累计进口大米187.499万吨, 较去年同期的48.762万吨增长284.5%, 进口量的大幅攀升主要源于进口价格明显低于国内价格。越南作为大米主产国, 2012年1~9月份我国累计从其进口大米134.394万吨, 占到累计进口总量的71.7%。2012年1~9月份我国累计出口大米23.369万吨, 较2011年同期下降23.2%, 进出口差额进一步拉大。

饲料消费需求增长加紧扩大小麦进口。2012年玉米价格的持续攀升使得小麦价格优势更加突出, 特别是饲料市场小麦的消费量由2010/11年度的1350万吨增长到2011/12年度的2600万吨。为有效补充国内小麦消费需求, 我国在确保基本自给的同时, 大幅提高小麦的进口量。2012年1~9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小麦321.483万吨, 较2011年同期的96.364万吨增长233.6%, 增幅明显。

玉米进口量大幅增加为有效满足国内需求。随着玉米市场能源化、金属化特性的发展, 近些年国内玉米市场整体处于供求趋紧的格局。为满足国内市场的有效供应, 我国加紧对玉米的进口。2012年1~9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玉米411.144万吨, 较2011年同期的63.366万吨大涨548.8%。特别是1月份进口量高达75.114万吨, 再创单月新高。玉米进口量激增的同时, 玉米出口量总体增幅趋缓, 2012年1~9月份我国累计出口玉米24.851万吨, 较2011年同期的9.044万吨增长174.8%。

3 后期粮食市场价格预测

201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12995万吨, 比上一年增长2.8%, 秋粮产量为45962万吨, 比上一年增长3.3%。粮食总产量实现九连增, 为今后一个时期粮食市场平稳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稻谷价格继续稳中有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数据显示, 2012/13年度中国稻谷总产量预计达20500万吨, 较上一年度增长2%。稻谷消费需求量预计为20200万吨, 其中食用消费量为17200万吨, 其他消费量为3000万吨, 所占比重分别为83.1%和16.9%。随着后期年末临近, 稻谷消费市场将呈现供求两旺的格局, 粮食生产企业的开工率明显加大, 价格将呈现上涨态势。元旦、春节过后, 新一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有望在政府部门指导下进一步上调, 届时市场需求将适度减弱, 价格逐渐趋于平稳。

小麦价格上行压力较大。受小麦饲用消费需求的带动, 新一年度国内小麦市场继续存在供求缺口。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 不考虑上一年度库存因素影响, 2012/13年度小麦新增供给量为12040万吨, 其中总产量预计达到11800万吨。小麦消费需求量为12370万吨, 其中制粉消费量为8400万吨, 其他消费量为3970万吨, 所占比重分别为67.9%和32.1%。受2011/12年度国内玉米增产带动, 小麦价格优势趋于减弱, 数据显示2012/13年度小麦饲用及损耗量预计为2300万吨, 比上一年度下降11.5%。新一年度小麦市场供求缺口将达到330万吨, 价格上行压力总体较大。

玉米价格依旧高位运行。近年来, 玉米作为饲料加工、新能源储备的燃料, 全球市场需求大幅增加, 伴随而来的是国内供求趋紧, 价格持续上涨。受此影响, 2011/12年度国内部分大豆主产区改为播种种植效益更高的玉米, 由此直接提升玉米产量。不考虑上一年度库存因素, 2012/13年度国内玉米新增供给量预计为20340万吨, 比上一年度增长2.7%, 其中产量将达到20100万吨, 比上一年度增长4.3%。玉米市场需求量预计为19960万吨, 其中食用消费量为1700万吨, 饲料消费量为12100万吨, 其他消费量为6160万吨, 分别比上一年度增长6.3%、7.1%和5%。玉米市场整体供求趋紧的格局依旧存在, 价格还将保持高位运行的态势。

4 未来粮食市场运行的若干建议

为确保国内粮食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国家已采取多种积极有效措施确保粮食增产增收。然而面对粮食市场总体发展现状, 依然存在若干问题有待解决。

切实加强粮食耕地保护制度, 改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 努力创造最优的种粮环境。尽管近年来我国种粮总面积保持连年增长, 但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 国内耕地保护制度依旧不容忽视。坚持18亿亩耕地面积的底线依旧不能动摇, 粮食安全日益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特别是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以来, 国内粮食生产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当前应该努力探索和建立市场化保护制度, 严格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保证耕地数量平衡和质量平衡, 加大投入提高耕地质量。大力改善农村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 通过增加资金、人力等的投入, 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和中低产田改造。积极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技术,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通过耕地制度保护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创造最优的种粮环境。

区域粮食生产特征明显, 主产区和主销区利益协调机制有待完善。中国粮食作物生产布局特征总体较为明显, 粮食生产重心变动轨迹沿“东北——西南”方向往复推进, 变动方向由“趋向东南”转为“趋向东北”。改革开放以来, 南方粮食生产地位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 而北方粮食生产地位得到稳步提升。南方粮食生产地位的弱化主要由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比重下降而形成, 北方粮食生产地位的提升主要是东北和华北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比重上升而形成。区域粮食生产格局的形成导致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调配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北方粮食主产区供给任务更加紧迫, 而南方粮食主销区需求进一步增大, 因此需要政府建立合理有效的粮食调配机制, 加强区域之间长期而有效的合作, 使得粮食安全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

部分粮食品种进口增速较快, 粮食安全不容忽视。为满足国内有效需求, 我国加大大豆、玉米等品种的进口。受种植效益影响, 当前我国的大豆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70%~80%。而玉米作为三大谷物品种之一, 近年来也由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小麦市场受饲料需求增加拉动, 2012年1~9月份累计进口量比2011年同期累计增长233.6%, 整体增幅较大。进口量的大幅攀升最直接的根源在于进口价格与国内价格相比更占优势, 以玉米期货价格为例, 国内外平均价差在300~500元/吨。因此有必要增加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基本自给, 特别是玉米的“紧平衡”问题要给予足够重视, 避免重蹈大豆的覆辙。一方面确保基本口粮和饲料用粮, 另一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控制玉米深加工产业的扩张, 使玉米市场做到产需基本平衡。我国作为粮食消费大国, 进口量的大幅增加将直接引起国际粮价动荡。因此, 在确保粮食生产基本自给的同时采取适度进口的策略, 以确保国内粮食市场安全。

参考文献

[1]程国强.中国粮食调控目标、机制与政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2.

[2]杨春.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布局变迁及区位优化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

篇4:2015年苹果行业总体情况分析

1.2015年全国各地苹果普遍增产。虽然甘肃、山东、陕西等产区都在苹果生长期间遭遇到严重干旱,部分产区雹灾严重,但由于结果园面积增加,全国总的苹果产量仍高于2014年,同比增产10%左右。

2.2015年秋季苹果收购价格明显下降。2014—2015年度苹果收购价格高,造成苹果销售不畅,而2015年苹果的收购价格就比较现实,山东套袋红富士一、二级苹果收购价回归到6元/公斤左右。2015年全国苹果收购价不同规格、不同质量的苹果同比平均下降2~4元/公斤。

3.苹果质量普遍较好。从目前苹果收购、入库和国内市场、国外出口情况来看,2015年各产区苹果的表面光泽度好,含糖量高,病虫果率较低。

4.苹果出口数量开始回升。随着苹果收购价格的下降,以及国家战略的调整,我国苹果出口行业已开始出现转机,回升态势明显。果汁业近3年来不断进行行业内部调整,降低原料收购总量,控制原料收购价格和浓缩汁产量,稳定出口价格,整个果汁业开始止跌回升,加工果价格有所提高。

5.苹果入库数量明显增加。目前,我国苹果储藏冷库建设速度最快的是陕西省和甘肃省。东部辽宁省、山东省,2015年冷库利用率大大提高,山东产区苹果入库数量同比增加15%。

6.国内市场中低档苹果销售较快。各地普遍反映,虽然销售价格下降,苹果销售不快。但三级货销售较好。

7.地面果数量较多。地处山东省招远市的全国最大的苹果产地批发市场,2014年11月份市场基本没有多少苹果入场交易,但2015年11月仍有600~700辆果农的农用车载满苹果入场交易。

8.市场风险仍比较大。2015年全国包括苹果在内的瓜果都增产,且增量很大。新的经济形势下,市场消费放缓,苹果销售不快。2015年地面果销售占用了2个月时间,库存苹果数量很大,经营风险不小。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 杨杰 邮编:100000)

篇5:医院总体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发展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新动能强劲增长带动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企业经营稳定、经营预期处于景气区间。

一、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

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34.6万亿元,同比增长7.7%,分别高出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1.0和1.9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3.1%,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2.7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8%,比第二产业高25.3个百分点;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0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6个百分点。服务业的平稳发展对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关键作用。

前三季度,服务业生产呈总体平稳运行态势。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8%,增速较上半年略回落0.2个百分点;月度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一直保持在7.3%到8.3%的较快增长区间。从主要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高速增长,月度增速连续10个月保持在30%以上,连续7个月对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的拉动超过3个百分点,是服务业平稳发展的主要动力;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继续较快增长,今年以来月度增速始终保持在9%以上。

服务业重要地位持续提升。前三季度,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增速比第二产业高0.1个百分点;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6.2%,高出第二产业34.8个百分点。服务业新登记企业402.2万户,同比增长13.2%,占全部新登记企业总数的80.2%,高于第二产业63.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从业人数同比增长4.7%。1-8月,服务进出口总额3.4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新兴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1万亿元,同比增长20.9%,高于服务进出口总体增速10.4个百分点,拉动新兴服务占比提升近3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新动能持续快速发展

前三季度,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服务业[1]继续较快发展,拉动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4.4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1.2个百分点,与上半年持平;对服务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9%,高于上年同期18.0个百分点,高于上半年0.9个百分点。1-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9%,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8%,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3%,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3.9、3.8和2.3个百分点;其中,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同比增长37.2%,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同比增长28.1%,互联网信息服务同比增长27.8%,互联网接入及相关服务同比增长20.7%。共享民宿、定制旅游等新消费模式尤为火热,一些短租平台共享民宿“十一”预订量同比增长5倍,一些线上旅游平台定制旅游销量增长50%以上。

新兴服务业的较快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7.5%,高于全部服务业生产指数29.7个百分点,拉动指数增长3.0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0.8%,高于全部服务业生产指数3.0个百分点,拉动指数增长0.7个百分点。上述两大门类增加值占全部GDP比重达到6.5%,较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2.3%,较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互联网等新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带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1-8月,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到395亿GB,同比增长203.4%;其中手机上网流量389亿GB,同比增长217.5%,占移动互联网总流量98.4%。8月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4.85GB,同比增长170.4%。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4.8万亿元,同比增长27.7%,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8.4个百分点,占社零总额比重达17.5%,比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提高3.5和0.1个百分点。伴随线上线下融合,实体零售业态继续回暖,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单位超市、便利店、折扣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7.3%、12.3%和6.1%,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1.2、0.1和2.7个百分点。制造业与互联网结合更加广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截至9月,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双创”平台普及率已超过73%,较上年同期明显提高。

三、服务业企业经营状况较好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均保持较快增长,经营成本降低。1-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0%,增速比上半年略有放缓。10个服务业行业门类中有7个行业营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35个行业大类中半数以上实现两位数增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5.5%。10个行业门类全部实现盈利,8个行业利润同比增加,6个行业利润增速达到两位数以上。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为74.9元,较上半年下降0.2元;营业利润率为13.1%,较上半年上升1.0个百分点。

三季度,对近5万家服务业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问卷调查显示,83.5%的企业反映综合经营状况良好或平稳,其中14%的企业反映经营状况良好,分别比二季度增加1.3和0.3个百分点,接近一季度开局水平。78.2%的企业反映营业收入增加或持平,分别比一季度、二季度上升3.4和4.7个百分点。75.9%的企业反映经营效益增加或持平,分别比一季度、二季度上升2.6和3.4个百分点。

篇6:医院总体经济运行情况

一、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工业运行稳中略降,重点行业运行良好。一季度,全市424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04.6亿元,同比增长10.3%,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544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1.5%,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继续位列全省第10位。全市重点行业支撑良好,机械、化工、电子三大主要行业依然是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一季度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555.8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长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9个百分点,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77.9%,直接拉动工业经济增长8个百分点。光伏产业有所回暖,一季度完成产值105.4亿元,同比增长23.8%,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48.1个百分点。通过大力推进十大产业链建设、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双百”行动计划和创新型企业培育“十百千”计划,工业经济发展质态有所提升,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96.6亿元,利润总额6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9%、33.1%,增幅分别较上年同期提升5个、8.7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提升13个、14.5个百分点。自2012年10月工业利润扭转持续负增长局面以来,一直保持稳步回升的增长势头。

2、服务经济发展良好,消费市场保持平稳。一季度,全市服务经济继续保持平稳的发展势头。1-3月,我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7亿元,同比增长12.8%,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增幅由去年同期的全省第9位上升到第4位。其中,批发业53.5亿元,同比增长4.4%,零售业354.9亿元,增长14.8%,住宿业4.1亿元,增长16.1%,餐饮业33.2亿元,增长5.7%。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汽车类商品消费增幅较快,1-3月份实现76.2亿元,增长21.1%,增幅高于限上平均增幅8.4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15.4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完成货运量2913.0万吨,客运量2067.2万人,同比分别增长9.2%和3.9%,常州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42.9万人次,同比增长超四成。新兴产业服务业表现良好,文化服务、教育、科研、卫生及社保等行业投资水平、营业收入较快增长,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一季度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25.7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0.1%。

3、投资稳定结构优化,项目推进步伐加快。1-3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4.4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10位。其中,工业投资369.5亿元,增长13.5%,增幅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服务业前3个月完成投资323亿元,增长19.3%,增速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投资结构不断优化,1-3月,工业投资中设备和工器具完成投资187.0亿元,同比增长31.5%,据市国税部门资料显示,1-2月份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为4.3亿元,同比增长11.3%,是2012年7月以来首次实现同比正增长。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和创新能力培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力,1-3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54.1亿元,同比增长17.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5.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41.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全市项目建设扎实推进,3月份以来辖市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新开工项目数量的增长有所加快。1-3月新开工项目共计1056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03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共计59个,比上年同期增加7个。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272.3亿元,同比增长22.9%,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占比50.7%,对投资项目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6%。

4、财政收入低位增长,信贷结构有所优化。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上年同期较低增速的基础上依然呈现低位开局态势,1-3月,全市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8.1亿元,同比增长5.1%,增幅创下一年来的新低,较今年1-2月增幅下降0.9个百分点。税收收入79.1亿元,增长5.5%,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0.7%,税收收入增幅及占比均较前两个月有所下降。税收收入中,营业税完成19.3亿元,个人所得税完成6.6亿元,同比延续1-2月份的下降态势,降幅分别为3.5%、2.9%,比1-2月份扩大3.4个、2.5个百分点;增值税25%及营改增增值税完成15.2亿元,同比增长10.3%;企业所得税增幅自上年9月份由负转正以来,呈现缓步提升的态势,1-3月份全市完成企业所得税11.5亿元,同比增长3.5%,增幅较上年三季度和年底分别提高3个、1.7个百分点。至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727.2亿元,比年初新增379.1亿元,同比少增198.3亿元;贷款余额4449.2亿元,比年初新增130.8亿元,同比少增35.5亿元。3月末,全市新增短期单位经营性贷款36.7亿元,新增中长期单位经营性贷款6.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0%和8.6%,新增单位经营性贷款占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为32.7%,比1-2月份提高了7.8个百分点,信贷投放进一步向支持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倾斜。

5、物价指数温和上涨,居民收入稳步增长。3月份,常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2.2,比去年同期上涨2.2%,涨幅均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食品仍是影响CPI上涨的主要因素,3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4%,拉动总指数上升约0.71个百分点。从环比看,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1%,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1%,非食品价格环比上升0.2%。进一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深入推进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两大体系建设,近日,市本级统筹区

近23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次上调。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43.8元,增长9.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11.6元,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64元,增长10.9%。

6、招商引资助力转型,对外贸易保持稳定。招商引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今年以来,我市招商引资以“十大产业链”和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取得了积极成果。1-3月份全市新增协议注册外资项目54个,累计新增协议注册外资3.0亿美元。亚洲地区投资有所增长,新增日本协议注册外资1870万美元、新加坡协议注册外资4890万美元。全市注册外资实际到账自上年底结束负增长以来,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一季度全市注册外资实际到账8.6亿美元,同比增长7.9%(上报数),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19.7个百分点,较上年底提高2.8个百分点。对外贸易保持稳定,1-3月份,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67.9亿美元,同比增长3.8%,增幅比1-2月份提高1.5个百分点,在省内排位由1-2月份的第11位提高到第8位。其中,完成出口48.0亿美元,增长4.1%,增幅比前两个月提高2.9个百分点,省内排位由1-2月份的第7位提高到第5位。对美国、日本两大市场的出口增势较快,分别出口9.8亿美元、5.9亿美元,同比增长10.4%、30.9%,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3.6个、15.8个百分点;对欧盟市场出口8.7亿元,同比下降3.0%。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一季度我市经济平稳开局,但后期经济运行中风险和压力不减,有效需求的可持续拉动作用有待观察。

1、先行指标不容乐观。3月份,我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指数为97.2,比上年底和今年年初分别下跌0.8个、0.4个百分点;环比指数去年底回到涨跌临界点以上,今年以来又呈现持续下跌态势,1月、2月、3月环比指数分别为100、99.9、99.7。今年以来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环比指数逐月下跌,3月份分别为97.4、99.3,较上年底回落1.5个、1个百分点。3月份全市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49.4,比上年末回落5.4个百分点,依然处于荣枯线之下。工业生产者价格等先行指标的不景气,也反映出了市场需求不振、工业部分领域产能过剩等问题。

2、企业运行困难较多。企业生产经营中依然面临不同程度的招工难、融资难、订单不足、成本高等情况,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一季度,723家制造业企业景气调查问卷汇总显示,企业本季度综合经营状况一般和不佳的比例分别占到50.4%和10.7%。从占据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八成的民营工业企业看,今年生产、效益增速均有所放缓,1-3月,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637.3亿元,增长10.4%,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下降1.1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由上年同期的80.9%下降为66.3%;

1-2月份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利税、利润增幅分别低于去年同期15.1个、18.6个百分点。

3、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外需看,世界经济虽然有所回暖,但复苏态势仍不稳定,国际市场贸易保护和竞争压力有增无减,一季度我市外贸出口形势基本稳定,增幅和排位均有小幅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市自营生产企业出口增幅自上年下半年来逐月下降,年底呈现负增长,今年同比低位开局,一季度出口18.2亿美元,同比增长4.9%,增速低于上年同期10.2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仅增长0.7%,增幅低于上年同期5.8个百分点,出口企业目前仍然面临着资金短缺、成本高企、汇率波动等问题,未来出口稳定增长的压力较大,形势难言好转。

4、传统消费热点有所降温。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我市以往消费热点有所降温,书报杂志、金银珠宝、中西药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幅回落幅度均在20%及以上,虽然汽车类今年以来实现较快增长,但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及节能环保相关政策对汽车市场的可能影响,其快速增长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同时,高档餐饮业转型压力仍然很大,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餐饮业实现33.2亿元,同比呈现个位数增长。

5、大项目支撑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今年全市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一季度新建项目开工率明显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亿元以上项目投资支撑力有所减弱,1-3月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30.9亿元,同比增长15.6%,增幅比1-2月份下降9个百分点,占项目投资额(不含房地产项目)的比重由上个月的49.0%下降到43.0%,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由上个月的49.1%下降至32.1%。同时,新开工项目户均规模较小,投资增长的后续支撑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上一篇:大班上学期班务的计划下一篇:客户活动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