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交通组织方案

2024-05-22

施工交通组织方案(精选6篇)

篇1:施工交通组织方案

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北段ZH-LQ02标

交通分流组织方案

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北段ZH-LQ02标

交通组织

实 施 方 案

苏州二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北段ZH-LQ02标项目经理部

二O一三年三月编制

-1-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北段ZH-LQ02标

交通分流组织方案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交通组织实施方案 „„„„„„„„„„„„„„„„„3

1、过境车辆分流„„„„„„„„„„„„„„„„„„3

2、主线方向的交通组织„„„„„„„„„„„„„„„3

3、跨苏虞张公路的交通组织„„„„„„„„„„„„„7

4、航道交通组织„„„„„„„„„„„„„„„„„„8

5、交通协调方案„„„„„„„„„„„„„„„„„„9

6、交通组织安全管理„„„„„„„„„„„„„„„„10

附件:1:交通标示牌示例 2:交通控制示意图 3:交通维护平面图

4:交通维护设施标志牌一览表

-2-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北段ZH-LQ02标

交通分流组织方案

交通组织分流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中环快速路北段(312国道苏州段分流线共线段)ZH-LQ02标项目位于元和塘大桥东~黄埭河大桥东,主线高架桩号为:ZK90+006~ZK91+963,全长1957m,该路主线为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车速100km/h。主线高架标准断面宽16m,上部结构有现浇箱梁、悬浇箱梁、预制箱梁三种形式:其中元跨老苏虞张公路大桥采用(28+43+32)m为等截面现浇箱梁,49#-51#墩采用(30+30+30)m为变截面现浇箱梁,另外跨元和塘主桥10#-13#墩为(40+60+40)m变截面悬浇箱梁,其他高架桥均为长25m、30m、31m装配式箱形连续梁。

计划开工日期:2012年12月8日

计划竣工日期:2014年6月30日

二、交通组织实施方案

2.1、过境车辆分流实施原则

由于该地区路网成熟,与该道路平行的北侧有太东路,南侧春申湖路,可以分流过境车辆。同时为了减小被交道路苏虞张公路施工期间的交通通行压力,可利用附近平行道路广济北路进行分流。实施时在分流道口设置告知标志和过境车辆绕行的标志,在广济路口和苏虞张路口安排专职交通协管员负责交通指挥协调,并通过主要媒体发布公告。

2.2、主线沿太阳路方向的交通组织

主线高架桥施工期间,实行半封闭施工,围挡封闭太阳路两侧现有路面各6.5m作为施工便道,施工期间保持中间两车道,共10米,每车道宽5.0m,中间用虚黄线划分,在每个居民及施工出入口均设置减速驳,并沿路设置限速标志。围挡设置范围从元和塘大桥西侧防撞护栏至标段

-3-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北段ZH-LQ02标

交通分流组织方案

终点63#墩。施工便道、施工区和太阳路外侧通行区采用彩钢板隔离封闭,外侧居民区与施工区采用彩钢板隔离,非居民区隔离采用透明隔离栏围挡,并严格按照要求设置好各种警示限速标牌等安全设施,并安排专人进行维护。如下图所示:(围挡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2.2.1施工围挡设置及要求 ① 一般路段围挡设置

一般路段围挡材料采用双层夹芯彩钢板,颜色采用3白1蓝形式布置,高度为2.48m。外缘采用铝材包边。立柱间距为4m,立柱根部用膨胀螺栓固定在沥青砼路面上。围挡后侧上下设置两道横向拉杆,并采用L型角钢作斜向拉撑。(具体设置及工程量见附图)

蓝色白色白色白色交通围挡立面示意图一般路段交通围挡侧面图-4-

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北段ZH-LQ02标

交通分流组织方案

② 交通道口围挡设置

为方便附近居民出行及施工,全线共计预留道口9处,为别位于元和塘大桥至苏虞张公路之间南北两侧各1处,苏虞张公路至终点段63#墩之间南侧3处,北侧4处;大型道口预留25米宽度,全线共有4处(项目部门口南北两侧、4S店道口、植物园门口),小型道口有5处,宽度为15米(剩余均为小型道口)。

为确保车辆在交叉口过弯时的交通安全,在交叉口及两侧各16m范围内设置可通视的金属网片(如下图)。彩钢板上贴有交通指示牌及反光警示牌,并在路口设置施工警示牌、限速牌、禁超牌、导向牌等标牌。(如附图附表所示)

交通道口路段交通围挡侧面图③ 公交车站台段围挡设置

施工便道占用公交站台时(全线有两个),彩钢板围挡向路边偏移1.5m设置为公交临时停靠站,并设置相应的减速标志及警示标志。(如下

-5-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北段ZH-LQ02标

交通分流组织方案

图所示)

2.2.2 围挡施工一般要求

① 围挡设置挺直、稳固,满足抗10级以上台风。并确保整齐划清洁美观和无破损,外观与周围环境协调。

② 占用道路施工的围挡在道路交叉路口视距15m范围内禁止堆放各类物品。

③ 切断或紧邻既有行车道路的围挡墙面上粘贴反光膜,以利于夜间行车。

④ 围挡内侧1米范围内禁止堆放料具、土石方等物料,围挡外侧5米范围内保持清洁。禁用围挡墙做挡土墙和作为广告牌和机械设备等的支撑。

⑤ 工程未完工前不得撤除围挡封闭。2.2.3施工便道设置及便道管理

① 元和塘桥东侧1#-11#墩施工时,在元和塘桥东修筑便道直通至

-6-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北段ZH-LQ02标

交通分流组织方案

河边,横穿蠡口镇万里路,桥位两侧一侧一条,宽度不小于7米,总长660米,约4620平方,届时在万里路上安排专人负责交通指挥;

② 12#-17#墩之间,元和塘桥西侧施工时,利用老桥北侧现有施工便道(如下图所示),老桥南侧施工可从桥下地铁施工现有施工便道通过。

③ 18#墩-25#墩、28#墩-63#墩之间施工现场便道设置根据太阳路两侧施工便道设置,直接从太阳路填筑建筑垃圾至桩位处,并铺筑钢板,便道设置保证施工现场的操作灵活。

④ 在进入施工便道后的路侧设置“进入施工现场,请减速慢行”标志,同时设限速标志;从干线公路或地方道路等进入施工便道时,在入口处设置“非施工车辆,禁止驶入”的禁令标志。

⑤ 便道转弯、临空处、交叉口和出场地入口埋设高度为80cm,间距为10m的警示桩。警示桩采用直径10cm的PVC管制作,管内填C15混凝土,管外贴红白相间反光膜,警示桩采用C20混凝土基础,尺寸为20cm×20cm×30cm。

⑥ 便道穿越干线公路或地方道路时在公安交警和公路路政部门的指导下,按《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标准设置警告、禁令、指示等必要的标志和安全设施,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7-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北段ZH-LQ02标

交通分流组织方案

⑦ 施工便道设置里程桩和百米桩,从起点开始对应主线桩号在便道外侧路肩埋设,在本标段起、终点处设置限高门架(宽7.0m×高5.0m)各一道,防止从太阳路东西方向超高车辆进入苏虞张公路,门架上挂贴体现企业文化的宣传和欢迎标语。百米桩用10cm×10cm×30cm(高)的砼预制埋设。

3、跨苏虞张公路的交通组织

跨苏虞张公路大桥施工期间为保证区域内的南北向交通,需预留机动车及人非通行孔,拟预留4个临时通行孔,车道宽分别为5米、4米、4米、5米,限高5米,设置4个限高架(苏虞张公路南北向各一道,太阳路东西向各一道)及防撞墩、标志标牌、夜间指示灯、减速驳等安全设施。

通行孔采用“门”式预留通道,预计2013年7月中旬在现浇支架搭设阶段实施,通道立柱基础采用砼条形基础,立柱采用钢管桩,通道梁采用工字梁。立柱上持红灯警示,基础前设防撞墩,立柱和防撞墩上贴反光膜,迎车面工字梁上挂红灯警示,通道口迎车面前20米设减速驳一道,通道口前30米设限高限宽门架一道,门架上持红灯警示并贴反光膜,挂限高、限宽标志,门架边设太阳能警示灯一个,门架前20米设减速驳一道,门架前500米设减速和施工告知标识,前300米开始逐步设限速标志,最终限速5公里通过限高门架和预留通道。施工期间预留通道口安排专人日夜值班,夜间设置照明设施。

交叉口的交通通行及维护设置见下图:

新浇砼结构贝雷5500Φ600钢管5米砼基础4米4米5米-8-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北段ZH-LQ02标

交通分流组织方案

通行门洞的设置示意图

4、航道交通组织

本工程主桥施工跨越元和塘河,在施工中需要密切注意对航道的交通引导,通航净宽为38*5m。施工中,将密切与航道部门联系,在施工处前方设置警示标志,悬挂警示灯,夜间点亮警示灯,在承台施工时,悬挂警示灯,避免船只撞击。

(1)与当地航道管理部门联系,我部元和塘大桥桩全部位于水中,在桩位两边各5米位置打设一根钢管桩,设置好防撞装置,在护桩上挂设红灯,以起警告作用,并在河两侧上、下游各100m醒目位置处设置慢行标志牌。承台施工期间,围堰临靠行船方向一侧设置防撞导向桩及红闪灯。(如图所示)

防撞导向桩及警示红闪灯(2)除在水中每排桩外侧打设防撞墩外,在防撞墩上挂防护灯。在现桥梁下缘装霓虹灯,利于晚间船只通行时识别航道的限界空间。在航道航道夜间要有照明,并按航道部门规定设置各种信号、标志,在航道净空上部限界之外不但要悬挂安全密布网,还要用薄铁皮全封闭,防止

防撞导向桩及警示红闪灯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北段ZH-LQ02标

交通分流组织方案

拆卸飞石和坠物袭击过往船只。5.交通协调管理方案

(1)实施前先对现有的交通条件(主要是交通流量、现有的道路宽度、路面情况、周围道路的分流能力、和新建路线的相对位置)、沿线企事业单位的密集程度和出行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制定出交通疏解方案。

(2)请地方有关部门(主要是沿线地方政府、交警部门、路政、对其出行影响较大的企事业单位)、专家、业主、设计、监理共同对方案进行论证。提出建议和要求,调整后修改,报有关部门批准执行。

(3)在实施前提前7日在通过媒体、直接告知、主要路口设置告示和交通疏导图等方法向外界告知。

(4)在实施前各类引导标识、告知标识、安全标识、安全设施、信号灯、新建的临时通行道路先行设置。

(5)实施时和交警路政部门沟通,并由其配合实施。

(6)实施过程中派专门的维护人员进行交通维护、值班。主要路口在车流高峰时安排专人负责指挥引导。

(7)实施完成后设专门的队伍进行设施的维护、路面保洁、交通指挥。(8)制定好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6.交通组织安全管理

由于本工程施工期间需保持老路区域内附近居民的交通通行,安全隐患大,交通组织非常重要,为了保证施工期间的安全,拟采取以下措施:

6.1组织保证措施

成立以项目经理、分管安全副经理、项目总工为领导,以专职安全员、各科室负责人、各施工队长为成员的交通安全维护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编制交通安全维护方案,对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思想教育工作,组织各类安全设施到位,监督各施工队按方案的要求实施交通安全维护,进行定期的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对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的-10-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北段ZH-LQ02标

交通分流组织方案

进行处理,消除安全隐患,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施工班组立即限令停工整改,达到规定后方准重新开工。成立专门的道路交通安全维护队,成员包括值班人员、设施维护人员,专门负责各交叉口和分流点的车辆引导,防止社会车辆和人员误入施工现场以及安全设施的日常维护。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组 长:韦新华(***)

副组长:王华东(***)彭雪峰(***)成 员: 杨 青(***)夏 静(***)王耿锐(***)郦 辉(***)安全组织机构见下图:

组长:韦新华副组长:王华东副组长:彭雪峰安安安安全全全全员员员员::::杨夏王郦青静耿辉锐

安全组织机构说明:

①项目经理对本项目安全施工负责,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制度,确保

-11-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北段ZH-LQ02标

交通分流组织方案

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并根据工程特点组织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②项目副经理:主抓本项目各分部分项工程具体安全制度、安全措施、安全操作、安全教育、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交底的落实工作。

③项目总工程师:对本项目各分部分项工程技术安全工作负主要责任,主抓安全交底制定、安全措施制定的审核工作,及技术安全培训、安全隐患等级确认、安全资料审核等工作。

④安全环保部负责人:负责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制定、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生产技术交底的制定、安全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安全方案制定、安全预案制定、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安全定期检查、安全考核、安全资料管理。

⑤安全员:负责中环快速路北段二标相关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交底内容的具体落实,负责全线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防火安全管理及相关监督、检查、复查落实、安全记录工作。

6.2思想保证措施

对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进行定期安全教育,使其充分认识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对全体施工人员,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维护队全体人员,进行交通安全基本知识培训,并进行上岗前的考核,以适应工作需要。所有施工人员需经过三级安全教育。

6.3制度保证措施

我方将制定专门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主要责任制度、值勤制度、检查制度、例会制度、奖罚制度、施工车辆人员和车辆上路作业管理制度。

-12-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北段ZH-LQ02标

交通分流组织方案

根据各个施工段落的特点制定上路作业的各类规定。通过这些制度和规定来约束全体施工人员按章办事,按章操作。

6.4技术保证措施

开工前要制定专门的交通分流方案和交通维护方案,并积极和地方政府、交警、路政部门、指挥部沟通,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细化和完善方案,并到有关部门进行审批和备案。按批准的方案进行施工,坚决服从交警和路政部门的指挥。制定交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进行事前演练。

6.5资源保证措施

各种交通安全设施必须按方案规定的要求全部配备到位,并要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查,主要是涉及到交通标识、标牌、围栏、安全设施。制定专门的交通安全维护经费使用计划,确保该笔经费不折不扣的用于交通安全维护和管理。

给施工人员配齐各类劳动保护用品 做好自身的保护。6.6其他措施

a、按要求设置告示、标志、标牌等设施,经常检查,保证各种牌子的正确位置,对车辆造成的移位或损坏要及时调整或更换,确保其到位、醒目,起到交通安全警示的作用。

b、安排专人进行交通指挥。

c、施工区域设置照亮灯光保证目标明显。

d、对临时故障车辆造成交通影响的主动进行询问,清除障碍。e、对突发的交通意外事故及时报警、并积极配合交管部门进行处理。

-13-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北段ZH-LQ02标

交通分流组织方案

f、施工人员上路必须穿反光背心,严格按规定的路线和范围活动。若非施工的必要,所有施工人员不得横穿公路或在公路上逗留。施工车辆不得随意在公路上停放。若施工需要停放时,并在保证社会车辆正常通行的前提下按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标志。

g、对施工路段要做到文明施工,对抛洒在路段上的泥土、碎石等要及时清理,确保道路畅通。

h、施工区域不得出现积水现象,以免影响公路车辆的正常行驶,雨天应及时排水,确保施工路段及的公路整洁环境。

-14-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北段ZH-LQ02标

交通分流组织方案

附件1:交通标示牌示例

-15-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北段ZH-LQ02标

交通分流组织方案

篇2:施工交通组织方案

施工测量—>路床整形—>石碴基层—>水泥稳定层—>水泥混凝土面层。

二、施工测量

熟读设计文件和有关图纸,在施工前对设计提供的桩号、桩位进行实地校核和调查,对设计提供的控制点、水准点进行检查和复制,并进行全线贯通、恢复测量、因定路线和施工放样工作。测量标准应符合《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的要求。

三、路床整形路基填筑

在路基填筑正式开工前5天,通知监理工程师对填筑断面的实地放样结构进行复核,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进行加填工作。

路基填筑前做好基底处理工作。清除填筑范围内的树木、树桩草皮等杂物。所有块片石采用不易风化的大石块,尺寸一般不宜小于30cm。为防止填土沿地面滑动,当面横坡大于1

:5

时,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少于1m,高度最小为0.5m,且台阶顶面做成向内倾斜2-4%的坡度,然后从低到高分层填土压实,使填土与原表土密实稳定。填筑高度小于80cm的路段,在挖除表土后,应再翻松不小于25cm深,予以整平碾压,其压实度达到规定要求后再进行填筑。填筑高度低于20cm和挖方路段,翻松不小于30cm深,以整平碾压至规定压实度。

路基填筑材料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对各取土场分层取样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做好合理调配使用不同土方的方案。

路基填筑根据各路段填料来源情况采用水平分层,纵坡分断,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为辅作业。填料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一般每层填压厚度为30cm以内,一层压好达到标准后,再填第二层。含水量控制在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量范围或±1%以内。

填筑路基时从原地面按全宽、逐层、逐段、逐类填料填筑。每层填铺设的宽度,应超过每层设计宽度每侧30cm,保证边坡修整的净宽度及完工后的路基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压实采用振动式压路机碾压,碾压遵循先慢后快、先边缘后中间、先低后高,有圆曲线段先弯道内侧后弯道外侧碾压,并注意至少有1/3的轮迹叠。并尽快压到规定的压实度(土)或固体体积率(岩渣)。不同性质的填料分别分层填筑,水稳性、冻稳性较好,透水性较小的土填在路基上部。相邻不同填料筑交接处做成斜面搭接,以利于路基强度的和缓过渡。注意路基排水工作,避免路基因填筑方法不当而产生不均匀沉陷形成弹簧土和滑动坡面。

四、水泥稳定层

1、材料

采用石料最大粒径不超过4cm,碎石中扁平,针状颗粒含量不超过20%,采用325#水泥。

2、施工程序

集中拌和—>运送到现场—>人工摊铺—>压实—>养护。

3、操作工艺

根据试验室配合比,调整至施工配合比进行施工,施工时采用钢模、机械拌和、人工摊铺、机械碾压、人工养生,保证搅拌时间,使混合料搅拌均匀,按1.2的松铺系数摊铺,摊铺后要及时碾压,碾压时,在直线段上,压路机由两侧向路中心碾,在曲线段上,由内侧进行碾压,直到达到要求的压实度为止。

五、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施工顺序为:在已建的基层上测量放样—>立钢模—>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摊铺—>振捣—>抹平—>养护—>刻缝—>养护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着重抓好拌和、振捣、整平三个环节,以保证混凝土面的优良率。

1、混凝土的搅拌

砂石料堆场的场地,采用硬地坪(混凝土地坪)堆场,以确保现场材料与试验室取样材料一致。混凝土的配合比,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的配料单、视现场材料含水率情况调整,并严格计量投料,施工现场设置电脑秤一台,350搅拌机一台,备用磅称一台,以便准确计量,拌制时一定要严格投料顺序,即砂,水泥,石子,搅拌时间不得少于90秒钟以及混凝土的颜色、稠度均匀一致为止。

2、振捣

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然后用梁式平板振动器将表面拖平,再用长滚筒纵横滚压平整,后用真空吸水机进行吸水。

3、整平

由熟练的抹灰工提浆刮平,刮平后用抹光机初抹,再用包裹铁皮的木槎杆或小钢轨对混凝土面进行拉锯式的搓刮、边纵向搓、搓杆刮后用三米直尺检验平整度,找补时应用原浆不得另拌砂浆禁止撒干水泥找补后用铁抹子抹光待稍干后压纹,浇筑后待混凝土强度达20-30%即可切割缩缝,切割深度为板厚的1/4-1/3。

4、接缝的施工

胀缝应与路面中线垂直,胀缝必须垂直,缝隙宽度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缝传力杆的活动端设在后浇块的一边,固定后的传力杆必须平行于板面及路面中心线,其误差不得大于5mm,施工缝的位置尽量与胀缝相吻合,施工缝传力杆的一半锚固于混凝土中,另一半应涂沥青,便于滑动,传力杆必须与缝垂直。

5、混凝土路面的保养

根据施工情况,计划用草袋浸湿后养护,养护期禁止车辆通行,在达到强度的80%后,方可允许小型车辆通行。

六、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要求

主要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1)本项目由沥青砼施工班组负责施工,投入的主要设备有沥青摊铺机2台,压路机2台,装载机5台,自卸车5辆;沥青混凝土均需沥青拌和厂机械拌制。

沥青摊铺前,根据设计要求、摊铺工期安排、质量要求向摊铺人员和沥青混凝土原材料拌和厂作全面交底。

(2)沥青混凝土原材料主要由拌和厂控制,施工单位委派质量员跟踪监测。沥青混凝土必须按规定的配合比设计,按配合比设计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3)施工前应对各种材料进行试验,经选择确定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稳定,不得随意变更。

(4)根据现场施工条件,摊铺单位配备各类施工机具及摊铺队伍,机具、设备按施工单位要求准时进场。施工前对各种施工机械应做全面检查,经调试并使其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

(5)进行施工时,要做好临时交通维护和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摊铺作业时,应有专人指挥协调与施工单位紧密配合。

(6)沥青路面的基层应具备一定的强度、刚度,表面应平整、密实。基层的拱度与面层的拱度一致,标高符合要求。当基层验收通过后,才可以进入沥青路面的施工。

2、沥青透层

(1)进场后,经监理工程师同意,沥青砼施工前进行下封层的施工,封层施工前应对基层再次进行全面检查,严格把关,以防质量隐患。封层使用PC—2型乳化沥青,用沥青洒布车自动洒布。洒布用量沥青用量不小于1.2KG/平方米,洒布后立即撒布3-8mm集料,其用量为1立方米/1000平方米,并用6-8吨钢轮压路机碾压1—2遍,具体施工时先作试验路,待施工工艺熟练,沥青用量确定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正式施工。

(2)洒布车的行驶速度及喷嘴的高低、角度均由试验确定,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3)封层施工时要防止沥青对构造物的污染,施工时应注意保护桥梁护栏,侧平石、人行道板以免影响道路的美观,封层施工后尽量减少车辆通行。

3、试验阶段

沥青砼路面正式施工前,选定一段合适的地段做试验路,试验路的施工分试拌和试铺两个阶段,试验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沥青砼路面各种施工机械相匹配的原则,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

(2)通过试拌确定拌和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及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等控制参数。

(3)通过试铺确定摊铺机的摊铺温度、摊铺速度、摊铺宽度、自动找平方式等操作工艺;确定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碾压遍数等压实工艺;确定松铺系数、接缝方法等。

(4)验证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提出生产用的矿料配合比和沥青用量。

(5)建立用钻孔法及核子密度仪法测定密实度的对比关系。确定各种内型沥青砼压实标准密度。

(6)确定施工产量及作业段的长度,制订施工计划。

(7)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

(8)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人员、通讯联络及指挥方式。

(9)在试验路段的铺筑过程中,认真做好记录分析,主动接受监理工程师或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监督、检查试验段的施工质量,确定有关成果。铺筑结束后,及时就各项试验内容提出试验总结报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作为施工依据。

4、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1)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厂采用拌和机械拌制。各类拌和机均应有防止矿粉飞扬散失的密封性能及除尘设备,并有检测温度的装置。

(2)沥青材料采用导热油加热,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应符合要求。当混合料出厂温度过高,并影响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时,混合料不得使用,已铺筑的沥青路面应予铲除。

(3)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应经试拌确定。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应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

(4)拌和厂拌和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整。

(5)石料的加热温度控制在160℃-170℃,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50℃-160℃,经与矿粉、沥青拌和后的混合料温度控制在145℃-165℃,出厂温度不低于140℃。

(6)出厂的沥青混合料每车都要过磅称重,以掌握每天实际摊铺的沥青混合料数量。

(7)沥青拌和场的碎石材料按不同规格分隔堆放,对不同料源的集料、矿粉和不同标号的沥青也给予分别堆放。

(8)在生产过程中每天不少于二次对拌和设备生产的混合料进行取样试验,以便对拌出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检验,确认是否符合要求。

5、运输、摊铺、碾压及接缝

(1)运输

a、沥青混合料采用较大吨位的自卸汽车运输,运输时应防止沥青与车厢板粘结。车厢应清扫干净,车厢侧板和底板可涂一薄层油水混合液,并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

b、运料车采用覆盖篷布等保温、防土、防污染的措施。

c、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停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并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挡,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d、沥青混合料运至摊铺地点后应检查拌和质量,对明显花白,粗细料分离、结块成团、枯焦干散、油分明显过多过少,以及出厂温度超过范围或送到工地时温度低于规范的混合料则不得使用。

e、运输车辆的安排要保证沥青拌和场一个小时产量的运量,同时要保证摊铺机前始终有车辆在排队等候卸料。

f、运送沥青混合料车辆的车箱底板面及侧板必须清洁,不得沾有有机物质,为防混合料粘在车箱底板可涂刷一薄层油水(柴油水为1:3)混合液。

g、为了保持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以及防止灰尘污染混合料,运料车上均要覆盖篷布,并采用大型自卸车运输,运送到现场的沥青混合料温度不低于135℃。不符合温度要求或巳经结成团块、已遭雨淋湿的混合料应废弃。

(2)摊铺

a、在进行沥青路面摊铺前有必要对路面基层再次进行检查,把质量隐患消灭在下道工序之前,通常检查的内容有基层表面沥青封层有否损坏,平整度、横坡、宽度、高程等是否符合要求,同时,在沥青混合料接触的构造物表面涂上粘层沥青。

b、摊铺前,工程技术人员首先进行施工放样,设置找平基准线,直线段每1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5m设一桩,把挂线专用桩打在两侧路面边缘外0.3一0.5m的地方,挂线的高度即为摊铺松铺高度。分别制作上、下面层的标准垫块(设计厚度+松铺厚度),通过试验段铺筑的成功经验,确定摊铺速度、振动振捣频率、松铺系数、碾压速度、碾压遍数、路面最低碾压温度等数据。

c、为了提高路面平整度,摊铺速度与拌和能力要相匹配,保证摊铺机在一个作业段内连续不断地摊铺,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地安排拌料计划,以防沥青混合料降温过多,造成损失。下面层摊铺采用拉钢丝走基准线的方法来控制高程、平整度和横坡,上面层采用浮动基准梁进行摊铺,确保摊铺厚度和平整度。

d、摊铺前,摊铺机要提前30分钟就位,并将熨平板预热到120℃后,再边行摊铺,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不低于130℃,通常采用两台(或一台,但需试验确定)摊铺机组成梯队联合摊铺,两台摊铺机前后的距离一般为10-30m,前后两台摊铺机轨道重叠50~100mm。当采用一台摊铺机全幅摊铺时,需进行试铺,必须确保混合料的离析程度不致影响沥青路面的质量,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采用。摊铺过程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后的混合料,不得用人工反复修整,但出现下列情况时除外:

①横断面不符合要求。

②构造物接头部分缺料;

③摊铺带边缘局部缺料

④表面明显不平整;

⑤局部混合料明显离析;

⑥摊铺机后有明显的拖痕。

摊铺好的沥青混合料应紧跟着碾压,如因故不能及时碾压或遇雨时,要立即停止摊铺,并做好沥青混合料的保温工作。下面层路面摊铺完成后尽快安排上面层的摊铺,如间隔时间较长,下面层表面受到污染时,摊铺上面层前应对下面层表面进行清扫,并视情况适量洒布粘层沥青。

(3)碾压

a、碾压作业在混合料处于能获得最大密实度的温度下进行,开始碾压温度一般不低于120℃,碾压终了温度钢轮压路机不低于70℃,轮胎压路机不低于80℃,振动压路机不低于65℃。压实工作按铺筑试验路面确定的压实设备的组合和程序进行。

b、碾压的一般程序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由于本工程使用的摊铺机具有双夯锤振捣装置和机械振动装置,并可根据混合料类型和摊铺厚度调整振动频率,使摊铺后路面的预压实度达到80%以上。为此,我们采取的压实方法是用压路机紧跟着摊铺机静碾l遍、振碾2遍后用重型轮胎压路机碾压4-6遍,然后用DDl10振动压路机振碾l遍,静碾1-2遍,并以消除轮迹为度。压实由外侧向路中心进行,相邻碾压带均应重叠一定的轮宽,压路机行走的路线来回都应是直线,每次由两端折回的位置呈梯形随摊铺机向前推进,使折回处不在同一横断面上。轮胎压路机的轮胎气压注意保持一致(不少于0.5Mpa),以防止轮胎软硬不一而影响平整度。路面温度降到70℃以下时,不能再碾压。碾压速度保持慢而均匀,一般初压速度为1.5-2km/h,复压速度振动压路机为4-5km/h,轮胎压路机为3.5-4.5km/h,终压速度为2-3km/h,在摊铺机连续摊铺时压路机不得随意停顿。

c、在沿着侧平石或压路机压不到的其它地方,采用进口小型压实机把混合料充分压实。己经完成碾压的路面,不得修补表皮。

d、沥青砼路面的碾压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压实质量与压实温度有直接的关系,而摊铺后混合料温度是在不断变化的,特别是摊铺后4-15分钟内,温度损失最大,因此必须掌握好有效压实时间,适时碾压,并根据摊铺厚度、自然条件及时调整碾压方法,确保压实质量。

(4)接缝

横向接缝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沥青路面平整度和行车舒适性。铺筑时应尽量把横向接缝设在构造物的连接处,如无法避免时,在施工结束时,摊铺机在接近端部前约l米处将熨平板稍稍抬起驶离现场,用人工将端部混合料铲齐后再予碾压,然后用三米直尺检查平整度,趁尚未冷却时垂直切除端部厚层不足的部分,使下次施工时成直角连接。重新摊铺前,应用三米直尺仔细检查端部平整度,当不符合要求时应予清除。符合要求后,在垂直面上涂上粘层沥青,摊铺时调整好预留高度,摊铺后及时进行碾压,碾压先用钢轮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碾压带的外侧应放置供压路机行驶的垫木,碾压时,压路机位于已压实的混合料层上,碾压新铺层的宽度为15cm。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混合料移动15-20cm,直至全部压在新铺层上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接缝处施工后,再用三米直尺检查平整度,当有不符合要求之处应趁混合料尚未冷却时立即处理,以保证横向接缝处的路面平整度。另外应注意相邻两幅或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要错位l米以上。

车行道沥青砼面层顶面允许弯沉值为55(0.01mm),基层顶面允许弯沉值为55(0.01mm),基层顶面允许弯沉值为70(0.01mm)。道路车道宽度小于6米路拱采用直线型,车道宽度大于等于6米路拱采用改进三次抛物线路拱。

1、透层油应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微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要求透层油透入基层的深度不小于5mm,并能与基层联结成为一体。透层油的用量通过试洒确定。透层宜采用优质乳化沥青。

2、车行道道路面层沥青采用AH-70。粗、细集料宜采用能够黏附性好的碱性石料。沥青砼材料选用、施工及验收均应严格按照国际《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有关规范要求严格执行。

3、沥青砼的配合比应在开工前根据技术标准及所选用的材料通过试验来确定,通过试拌试铺验证,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

篇3: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组织方案研究

1 交通组织原则

(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保证高速公路“快速、安全、经济、舒适”功能的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经营者往往从经营利益出发,希望施工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施工者则希望作业面扩大,没有车辆影响最好;车辆驾乘者希望尽快通过施工路段为好;交通管理者则希望不出安全事故、交通流顺利通过施工区为最好。所以,效率优先,即交通组织首先应“以车为本”,方便民众、注重社会效益;兼顾公平,即兼顾高速公路施工单位、经营单位效益,尽量增大保留车道的通行能力,确保车辆安全通过施工区。

(2)作业区交通控制规划要考虑养护维修作业的特点、时间和周期、交通量、经济效益等因素,区域内交通标志的设置必须合理、前后统一,起到引导车流平稳变化的作用。养护维修作业应尽量选择全天交通量低谷时段,交通流量大的路段夏季作业可放在夜晚,春秋季作业可放在中午交通量较小的时段。

(3)施工交通组织方案确定后,尽量避免经常性的和大幅度的几何性调整,如车道变窄、弃用车道、主要道路渐变等。

(4)工程结束后,应及时拆除所有的交通控制设施。当施工作业出现短期停止作业时,必须及时拆除和更新不合适的交通控制设施。

(5)施工警告区必须在下游施工作业区所有的设施撤离后才能撤除,以确保交通安全。

(6)当施工区道路改变方向时,必须在原来路径与新辟路径之间进行渠化,绕道时应标明绕道线路简图。

(7)必须考虑到工程车辆进出作业区的安全,要设置专门的进口和出口。尽可能避免工程车辆在进口或出口处与其他车辆发生冲突。如果这种冲突无法避免,必须采取相应的交通控制措施。

(8)高速公路同一方向不同车道作业区布设间距须不小于1 500 m,否则应分期施工。

2 交通组织方案建立流程

在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之前,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交通组织方案,并经交通路政、交巡警部门同意,若需改变需经交通管理机构认可。建立施工区交通组织方案流程图见图1:

3 施工作业区长度控制

我国早期建设的高速公路大部分都是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施工时单向封闭一个车道(一般为行车道)施工形式最为普遍,因此,这里将主要研究这种典型的施工情形下(见图2)施工区的合理长度。对施工者而言,施工作业区长、占用车道多,能方便施工机具布置和材料摆放,利于养护施工;但对高速公路使用者和经营者而言,过长的施工区影响高速公路功能的正常发挥,易形成瓶颈路段,并且不安全。然而,如果需要养护施工的路段较长,作业区划分过短,会造成施工作业区频繁转换,施工期延长,加重施工单位费用。

在高速公路施工区管理的多年实践中认为,施工区作业长度应根据养护维修需要确定,但长度宜控制在2 km范围内,过长的作业区车辆行驶通过时,对驾驶人员有压抑感,也会减少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江苏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每2 km设有一个活动口,只有在活动口路段施工时,且需借用对向车道分流交通流时,施工作业区长度才可延至4 km。

4 各交通控制区的长度

为方便描述起见,施工区各控制区的长度示意图如图3所示。

(1)警告区

在施工警告区开始点应设置施工警告标志,用于警告道路的交通阻断、绕行等情况。施工标志的布设要考虑施工区交通流的情况、施工区视距及交通的干扰情况等。施工警告标志应设在醒目的地方,这样易被驶来的车辆看到。施工警告标志如果在同一地点持续使用时间超过2个星期,就应该考虑采用固定方式。结合路政管理人员的实际管理经验,并参考美国《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 Devices》[1]、香港的道路施工标志标线设置规范以及《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高速公路施工区警告区一般可以设置4个警告标志,依次分别是“前方施工标志”、“禁止超车标志”、“限速标志”和“可变标志牌或线形诱导标”。图3中的A、B、C的值分别为300 m、450 m和800 m。

对于路面维护、边坡修整、路面划线、道路测量等持续时间较短,又沿着道路方向进行的工作,施工警告标志设在工作点以前2 km处较合适,待施工作业进行到离警告标志的距离小于最小距离时,把警告标志重新向前移动。

(2)锥形区(渐变区或称过渡区)

高速公路施工区各锥形区的长度如表1所示。

当施工区限速小于或等于60 km/h时,L可按式(1)计算[2]:

当施工区限速大于60 km/h时,L可按式(2)计算:

式中:L为锥形区的长度;W为锥形区移位的距离,即封闭车道的宽度;S为施工区的限速值,或在施工区之前车流的85%位车速,或车辆的期望车速。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当锥形区在匝道附近或处于曲线路段或其它具有影响的环境中时,锥形区的长度可适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锥形区的长度并不是越长越好,因为这会促使驾驶员不急于进行车道转换而继续行驶,增大施工作业区的危险性。

(3)缓冲区

施工区上游缓冲区的长度与限速之间的关系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限速的提高,上游缓冲区的长度呈非线性的递增,相比速度的固定增幅,长度增长更快。下游缓冲的长度E可取50 m。

5 施工区的限速

车辆在施工区通行时,为保证安全,在以下情况下必须设置限速标志:

(1)施工工作面长度超过500 m,路上交通量又特别大时;

(2)由于施工灰尘和烟雾的影响,降低了道路的可见度时;

(3)在靠近施工区,道路的净宽度减小一半或以上时;

(4)施工人员的安全和精神状态受到高速车辆的严重影响时。

高速公路施工区的限速标准及设置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施工区的速度限制仅当在条件需要的时候采用,并且应当避免频繁的速度限制的变化。

(2)避免纯粹从保障交通安全角度出发,不考虑到路上通行的绝大多数车辆的速度,大幅限制施工区的车速,因为只有在驾驶员觉察到周围条件迫使其需要减速时,他才会这样做。

(3)大幅地降低施工区的行车速度,例如降幅达50 km/h,将会扩大车辆速度的离散性,增加了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车速减小幅度低于16 km/h时,会减小车辆速度的离散性。与正常行驶速度相比,车辆限速的车速减小幅度低于16 km/h更加有效[3]。高速公路施工区限速分级标准如表3所示。

(4)当施工区的车速限制与正常行驶车速相比,减小幅度大于16 km/h时,必须在最低的限速标志前增设提示标志,以使驾驶员提前逐步降低车辆速度。

(5)速度限制应在条件改善后马上撤消。有专门施工记录,记录限速标志起用时间、次数等数据,包括所有改变及设立、移走限速标志的人员。

6 施工区交通标志及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

6.1 交通标志的设置

施工区交通标志是施工区交通控制设施(由交通标志、信号灯、路面标线以及其它交通控制设施组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施工区交通标志的设置能有效地通告前方道路施工,引导驾驶者安全、顺畅地通过或绕行施工区,并保证施工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在我国现有《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5768—1999)》提供的交通标志的基础上,参考美国、欧洲、香港等地区的交通标志规范,结合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标准以及施工作业区存在的问题,提出高速公路施工区的交通标志系统,该系统由施工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以及施工安全标志构成。

6.2 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

(1)为了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保护,必须尽量减少作业人员直接面对高速公路行车,也即必须考虑采用保护性的障碍物将交通流与作业人员分开。对于长期施工作业,建议迎车流面采用固定防撞垫;顺车流面采用混凝土护栏;对于经常要移动位置的施工作业,如路面补坑或路面划线等作业,建议迎车流面采用可移动的防撞装置(Truck Mounted Attenuator(TMA)),该装置最好装备有照明灯以及警告标志,并且在后部装有撞击衰减器。

(2)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车辆闯入报警设施,以警告施工作业人员离开危险区域。

(3)在高速公路上设置可移动的振动带,警告驾驶员进入了高速公路施工区。振动带的设置可以采用2种形式:下凹式和上凸式。对于高速公路施工,为减少路面的损坏,推荐采用上凸式的振动带。

(4)可移动的可变信息板(Portable Changeable Message Signs,PCMS)在公路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显示:道路、车道或匝道的封闭情况;车辆碰撞以及紧急情况的事件管理信息;车道宽度信息;速度控制;经过施工区的建议;出现不利情况以及特殊事件的警告信息;等等。可移动的可变信息板由信息显示屏、控制系统、电源以及运输装置构成。对于施工现场复杂,或者施工现场发生交通事故或其它突发事件的情形下,建议采用该交通安全设施。

(5)如果一条道路的一部分被封闭,为引导车辆行进就必须设锥形区。锥形区开始部分应设向左行驶或向右行驶标志,在白天可以采用《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5768—1999)》中的施22施23所示的标志。夜间最好采用电子显示板形式,从而与路栏或独立活动支架上安装的反光或施工警告信号灯形成有效的交通安全保护警告和诱导系统。

7 结语

本文首先提出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组织原则和方案建立流程,提出施工区合理长度和其各控制区(警告区、锥形区和缓冲区)的长度标准;深入研究了施工区的限速程序;通过推荐新增施工区的各类标志,与现有的施工区交通标志共同构成了施工区的标志系统,对于确保施工区安全、提高预留车道通行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首先分析了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组织的基本原则,提出施工作业区长度控制问题,并提出了施工区各控制区(警告区、锥形区和缓冲区)的长度标准,深入研究了施工区的限速分级标准和程序,通过推荐新增施工区的各类标志,与现有的施工区交通标志共同构成了施工区的标志系统,在此基础上,对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标志和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组织,交通标志

参考文献

[1]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2003).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 Devices forstreets and Highways(MUT-CD)[M].U.S.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Washington DC.

[2]JTG H30—200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S]

[3]James Migletz,Jerry L.Graham,IngridB.Anderson,Douglas W.Harwood,Karin M.Bauer.Work Zone Speed Limit Po-cedure[M/CD].Preprints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78th Annual Meeting,Washington,D.C.,January1999.

篇4:施工交通组织方案

关键词:公路;施工路段;方案设计

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组织一定要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统筹兼顾各方要求和利益,以促进公路施工顺利进行。同时,尽量增大保留车道的通行能力,确保车辆安全通过施工区。施工交通组织方案一次定型,避免经常性地改变道路条件。尤其是避免车道变窄、弃用车道、主要道路渐变等大幅度的几何性调整。

一、交通组织原则

结合高速公路施工路段特殊情况,总结出高速公路施工路段交通组织的几点原则:

第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保证高速公路“快速、安全、经济、舒适”功能的充分发挥。

第二,施工作业路段交通管制要考虑养护维修作业的特点、时间和周期、交通量、经济效益等因素,施工路段内交通标志的设置必须合理、前后统一,起到引导车流平稳变化的作用。

第三,施工交通组织方案确定后,尽量避免经常性的和大幅度的几何性的调整,如车道变窄、弃用车道、主要道路渐变等。

第四,当工程结束后,应及时拆除所有的交通控制设施,当施工作业出现短期停止作业时,必须及时拆除和更新不合适的交通控制设施。

第五,施工预告路段必须在下游施工作业路段所有的设施撤离后才能撤除,以确保交通安全。

二、交通组织方案建立流程

在高速公路施工养护之前,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交通组织方案,并为所有对施工路段负责的部门(如路政、交管)同意,任何的改变需经交通管理机构所认同[2]。

三、高速公路施工路段交通组织方案设计与优化

(一)施工路段交通管理和安全设施设置

鉴于施工路段交通管理和安全设施的重要性,对其进行了重点说明。施工路段交通管理和安全设施的设置是保证施工路段行车安全和施工安全必要手段和措施,它能够将施工作业给车辆行驶带来的不便程度降到最低。以下内容从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安全设施3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第一,施工路段交通标志的位置设置必须合理。为保障这一点,需综合考虑公路宽度、车辆运行速度、驾驶人员的反应能力等各方面因素,然后确定设置施工路段交通标志的位置。

第二,施工路段交通标线设置应以有效指示车辆行驶为出发点。用路面文字或导向箭头施划警告区;在上游过渡区施划导向箭头为行车变换车道或改变方向提供指示信息。

第三,在工作区,明确标出禁止变换车道的车道分隔线。

第四,下游过渡区同上游过渡区一样,以导向箭头和车道渐变标线指示车辆行驶。

第五,在终止区恢复所有交通标线,车辆进入正常运行状态。

(二)施工路段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施工路段交通组织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施工路段限速、作业区长度、交通管理和安全设施。高速公路施工路段行驶车辆限速值应保持在60~80km/h之间;缓冲区长度以限速值为60和80km/h为例,分别应为70m和100m;工作区长度应在0.5~3km之间,这样能将工作区长度对道路服务水平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终止区长度一般为50m。

(三)施工路段交通組织方案优化

施工路段交通组织方案优化应从明确优化对象、采集交通基础数据、建立静态道路网、设置动态交通参数、标定交通仿真系统模型、分析交通仿真结果几方面入手。本文以施工路段限速80km/h和工作区长度为l500m为例,提出了4种候选方案。得出结论:在限速80km/h和工作区长度为l500m的情况下,当上游车流量为1500/h、限速位置距上游过渡区为600m时,施工路段运行质量和服务水平最优。

四、结语

高速公路施工区的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平至关重要。加上近几年高速公路施工区是交通事故的频发。高速公路道路管理人员和养护区施工人员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施工区交通组织方案的设计与优化,切实提高施工区的行车安全水平和高速公路施工路段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常丽君.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组织方案[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6,01:110-111.

[2]董伟,张薇.高速公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分析[J].山东交通科技,2015,06:25-27.

篇5: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

为了维护道路施工现场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护人身安全,提高工程施工进度与效益,根据本路段施工特点,制定以下专项方案。

本通道结构底板深为10m,断面宽51.9m,箱涵段总长53m,箱涵围护采用∅800、900钻孔桩加两道钢支撑,施工桩号为K7+720~K8+090。

一、警告区

在施工现场前3000米处放置“前方施工”标志牌,在施工现场前1500米处放置限速牌,限速60km∕h,在施工现场前100米出放置方向指示牌,示意驾驶员及时转换车道,标志应设在醒目的地方。

二、上游过渡区

引导车辆及时变换车道,改变行驶方向。当车辆行驶至上游过渡区时,行车速度应小于40km/h。在上游过渡区前设置:前方施工、左(右)道封闭及限速标志。

三、缓冲区

引导车流有序行进的区域,在缓冲区设置:左(右)行使的提示标志。沿行车道放置水码,水码每3米放置一个。为保证夜间行车安全,并安装夜间警告灯。

四、作业区

300m范围四周采用隔离墩,防撞墩及防护栏打围,施工区进出口(外环线中央花坛部位)采用混凝土硬化处理。施工围挡沿线贴上反光膜并安装夜间警告灯。所有标志标牌及交通安全设施都采用国家标准。

五、施工期间,项目部将安排2名交通管理员在施工路段指挥交通,现场施工作业人员有专用车辆接送进入作业区,人员及车辆设备严禁进入非控制区。完善应急预案,做好随时处置突发事件的充分准备,施工过程中与交警、路政等部门勤联系,确保信息畅通。同时定期请交警给予现场指导,提高值班人员的执勤知识。发生交通事故及时报警和上报项目安全部,处理过程中必须积极配合交警工作,不得以各种理由干扰或阻扰交警办案。

武汉市政特种工程有限公司

花山大道二期道排工程项目部

篇6:施工交通组织方案

一、施工交通组织原则

确保交通畅通无阻,保证过往行人、车辆的通行安全,施工不妨碍当地企业的生产及居民的生活。

二、交通组织管理目标

尽量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把交通疏导工作做细做好,贯彻始终,实现施工、交通双顺利。在施工期间保证车辆、行人的顺利通行。

三、交通组织

1、施工交通路网设计与组织

1)、工程施工前期,尽量利用现有路网的道路进行工程运输,对于现有路网中局部道路狭窄,不利于大型工程车辆通过或会车的路段,先加宽、加固,才通车;

2)、在工程全线道路路基基本成型后,开放交通利用施工路基进行交通;以减少对原有道路附近企业及居民的交通干扰;

3)、在施工红线内,修建合理、顺畅的施工便道;

2、对施工中须全道路封闭、占用的道路对施工中须全道路封闭、占用的道路,先修建临时便道,将原车道上的通行车辆疏导到临时便道上后,再封闭原有车道,施工占用道路部分工程;待管道或交叉路口建设完成后,恢复原路交通。

四、施工过程中道路分流措施 本工程的交通组织管理目标为:尽量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把交通疏导工作做细做好,贯彻始终,实现施工、交通双顺利。在施工期间保证车辆、行人的顺利通行。

本着这一管理目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原有道路对施工影响路段的计划占用范围及面积均综合施工、交通通行两个方面进行了考虑,被占用原有道路的情况如下:

在施工0+000至0+130段时采用全封闭,车辆可从南侧人行道绕行,为此段附近企业及居民出行提供临时便道。

五、交通安全保证

建立项目部和施工队两级交通安全保证体系。项目部设专职交通安全指挥长,队和班组设专职交通安全员,主抓交通安全工作。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交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各施工队成立以队长为组长的交通安全管理小组,设专职交通安全长,班组设兼职安全员。安全长具体负责交通安全工作,组织实施对项目的交通安全管理,保证交通安全工作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充分发挥各专职交通安全人员的监督作用。

六、交通安全管理机构设置

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经理部各生产部负责人为组员的交通安全领导管理机构,负责全标段的交通安全检查和监督指导,负责安全制度的执行和督促检查。制度和措施的具体执行,并将执行结果向上一级安全领导机构汇报。形成上下统一,协调一致的安全管理体系。

七、交通组织施工的具体措施

1、把交通疏导做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切实做到领导集中精力抓,岗位协调配合抓。通过政府与业主协助,与交警、路政部门及当地基层组织密切合作,成立联合交通疏导协调小组,定期碰头,互通情报,共同研究,联手解决交通疏导中碰到的难题。

2、施工过程中保证沿线车辆通过工地不受影响,如有矛盾,根据实际情况协调解决。

3、项目部半个月召开一次协调小组联席会议,分析情况,研究措施,主动争取交警的指导与支持。

4、在路口、急弯处设立交通疏导执勤岗,选配责任心强的员工身穿反光标志服担任执勤员。并在路口处设立明显的交通标志,以方便车辆行人通行。

5、设立交通标志,提醒司机放慢速度行驶,注意交通安全,安全通过施工区域,并对交通标志进行经常的检查维护。

6、加强安全防护,在交叉大小路口道路附近开挖基坑及施工危险地段要设置安全围护栏,以防交通事故发生。

上一篇:放学的小学生作文下一篇:下雪的句子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