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经典美文《论自己》

2024-05-18

朱自清经典美文《论自己》(通用10篇)

篇1:朱自清经典美文《论自己》

问问我自己经典美文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里都天生的学会质疑别人,却忘记了问问自己。当自己快乐或痛苦时,自己就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有时候自己需要自己坐下来对着自己谈一谈。

ing到现在似乎每个人都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每每和朋友聊天聊的最多的总是别人的话题,关于自己的却是微乎其微。也许自己没有对外炫耀的资本,也许自己过的不如意,也许自己很迷茫,不知道从何说起。

我想问问我自己,你羡慕别人什么?或者又在嫉妒什么?

我停下了思考,我羡慕什么,我在嫉妒什么?我想,我羡慕的是别人平静的生活,稳定的工作和家庭里充满温馨的爱。我嫉妒的是我没有这一切,所以我不快乐。

其实生活很简单,很快乐。因为别人也在羡慕你的生活。

她会羡慕你的.自由,你的活力。每个人都活在观望别人的幸福里,却悄然的忘记了自己。有时候停下来问问自己,你幸福吗?也许感觉自己很傻,自己幸不幸福不是靠自己来回答自己,而是身边的朋友来告诉你。因为他是羡慕你的,所以在别人的世界里,你是幸福的唯一。

但是别人那里永远听不到真的心声,毕竟有两个不同心胀的隔阂。当你问问自己还有羡慕还有嫉妒时,就说明自己还有追求,当一个人无欲无求的时候,不能说明是大彻大悟。

篇2:朱自清经典美文《论自己》

一只瓢虫,爬上我的书桌。我用一本书去挡它的道,它稍稍愣了会儿,仿佛有点纳闷。尔后它伸出触角,小心地碰了碰那本书。那本书对于小小的它来说,无异于一座山丘。

我以为它要一往无前的,它却放弃了。它果断地转身,向别处爬去。我又用书去挡,它诧异地停下,重复先前的动作,用触角去碰那本书。等它确信自己不能推翻那本书时,突然扇动翅膀,飞到近处的窗帘上。稍事休息后,它从窗缝爬了出去,回到了大自然。

我在心里祝福这只瓢虫,它很聪明,懂得适时放手,与自己和解。

我们,有时却不及一只瓢虫。

认识一个叫荷的女子,才华横溢,是一家出版公司的顶梁柱。白天,她奔波在各个图书市场、搞调研、写策划方案。晚上,她约稿、写作、画画。常常文章写完,画画好,窗外天空已发白。

“累,真累。”这几乎成了她的口头禅。她没有时间完完整整听一首音乐,没有闲情去看一部电影。更遑论听听花开的声音,看看云飘的`样子,她甚至没有时间好好谈一场恋爱。

也知道这样的日子,过得很不是滋味,整天憔悴着一张脸,未老先衰。她说:“我一天不努力,也许就被剐人甩得远远的了。”重重压力之下,她变得越来越不快乐,最后,竟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一天,她趁人不备,跳了楼。

生命之弦,原有它承载的极限和底线,绷得过紧,势必弦断。

篇3:自己的样子的经典美文

日本知名艺人北野武,不仅擅长表演,是日本著名漫才(相声)表演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导演,他导演的电影有《那年夏天,宁静的海》《花火》《菊次郎的夏天》等等。他的电影,有以“最简洁的语言讲最感人的故事”之誉。

据说,成名之前,北野武是个穷小子,非常渴望拥有一辆好车。后来成名了,有钱了,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车行,买了一辆保时捷。

但是,他发现,开保时捷的感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原因在于,北野武说,开车的时候,“看不到自己开车的样子”。

为此,有天,他专门请朋友开着自己的车在前面跑,自己则租了一辆出租车,自我陶醉地在后面紧跟着。他得意地对出租车司机说:“看,前面那辆车,是我的车。”

篇4:做自己的知己经典美文

知己,不是一般的朋友,而是最亲密、最了解、最赏识自己、最值得珍惜的朋友。但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古往今来,人们都把得到知己作为一种幸事。管仲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鲁迅曾书赠瞿秋白一幅立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冰心在给巴金的信中写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古往今来,人们都把得不到知己作为一种憾事。于是不少人感叹:“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作家三毛,对知己有独到的见解。她说,知音,能有一个已经很好了,不必太多。如果实在一个也没有,那么还有自己。好好对待自己,自己,也是一个朋友。她的话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即做自己的知己。

人们常常注重在外界寻找知己,却常常忽略甚至完全忘记应该做自己的知己。其实,能不能找到知己,并不全由自己说了算;能不能做自己的知己,则全由自己说了算。比较而言,人生十分要紧的事情,不是立足于他助,而是立足于自助;不是找自己的知己,而是做自己的知己。

做自己的知己,在这方面,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具体做法值得借鉴。

比如曾子的“吾日三省我身”,就是做自己知己的具体方法之一。他说:“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即替人谋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师长传授的学问有没有复习?”

比如美国发明家富兰克林的“每日十三条生活准则”,就是做自己知己的具体办法之一。其具体内容是:

1、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量。

2、寡言——除对别人或自己有益的话之外,不多说话,避免对人说空话。

3、秩序——用过的东西归还原处,做事情井然有序。

4、果断——该做的事,坚决执行;决定履行的,务必完成。

5、节约——不乱花钱,切戒浪费。

6、勤奋——不浪费时间,经常从事有意义的.事情。

7、诚实——不欺诈,心地坦白,言行一致。

8、公正——不侵害别人,不因自己的失职而使人遭受损失。

9、中庸——避免极端,责人从宽。

10、整洁——身体、衣服以及居住的地方,保持整洁。

11、沉着——遇事不慌乱。

12、贞洁——端正言行,不损害自己的或别人的声誉。

13、谦虚——学习先哲的谦逊精神。他每天临睡前,总要对照“每日的十三条生活准则”逐条检查自己的思想与言行。

再比如陶行知的“每日四问”,也是做自己知己的具体方法之一。其具体内容是: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篇5:自己的痛只有自己才懂经典美文

我总是喜欢在如此孤独的夜里,翻起过去,那些被自己深埋心底的往事,得到的,拥有的,失去的,有种恍然如梦的感觉。一直都很明白,自己是不该沉迷于过去的,忘记不该记住的,忘却一切,那样才能换来短暂的轻松。其实,我是害怕深夜的,会有一种无尽的寂寞袭向我;我却又喜欢深夜,因为只有周围漆黑一片,我和我的泪才是安全的。

想起了曾经说过的一句诺言,如今却明白感情其实并非自己所能控制,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既然拥有着,就学会享受吧。也许存在才有希望,不要等到有一天爱情失去了原本的色彩,诺言也就一文不值了。这世上的事有开始就会有结束,感情亦如此吧。等到Gameover的那一刻,是毁灭还是解脱,也只能独自承受。

是谁说过,有爱就不会受伤害;是谁说过,有爱就不会分开。我只知道,当我想起这些话的`时候会心疼。天知道我多么需要如此爱的温暖,如果可以,我希望在生命终结的那一刻,还可以安心的拥有着。只是,在你冷漠的话语中,我知道这一切都已经埋葬在了所谓的幸福中,彻底的失去了。曾经把爱深深埋在了心底,以为这样才是最安全的,却不知如此的距离也将自己伤的最深。

爱是两个人感情的寄托,也是两个人真心的走在一起的,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爱,没有爱的生活毫无意义,就象两个没有感情的活在一起,不但是身体的折磨,而且是心灵的腐朽,精神的摧残,太物质化的东西不会长久,太现实化的问题只是一种空想,太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只是另一个的负担,太相信一个人的承诺只会更加的失去自我!最后只能托着疲惫不堪的身体躲在无人的角落一个人哭泣!

海誓山盟的感情,对于现在的现实生活也许只是一种妄想,太多的感情都存在于金钱与理性之间,而往往金钱却更胜一筹,记得有人这样的告诉我,现在的社会,有钱就有感情,有时甚至感情在金钱面前一文不值,虽然这句话太过于极端,但他也真正的体现了现在人对生活的一种渴望,对物质生活的渴望,并不是说这样选择生活的人就是贪婪,因为每个人选择生活的方式不同,一个问题站在不同角度,去想,去看,他体现出来的意义就不一样,但也不要被现实冲昏了头脑!

参照周围的感情,突然发现,自己的手心和手背都是那么冰凉的,竟然找不到可以取暖的东西。那样的我还是幸福的吗?我是不是一直都在自欺欺人,也许这个世上本没有谁是谁的谁,我只能妥协,在爱情面前,向寂寞低头。原来,爱与不爱都是寂寞的。爱比不爱更寂寞。

篇6:留一份沉默给自己经典美文

留一份沉默给自己。不要喧哗,不要吵闹,也不要叫嚷。偌大的世界,终究有一块地方是属于你的,没有哪一个人能代替你特定的生命位置。也许大海给贝壳下的定义是珍珠,也许时间给煤炭下的定义是钻石。真正强大的人,用沉默来储蓄自己的.才华和学问,而绝不出卖自己的优秀。

留一份沉默给自己。即使有人在说你坏话,你也大可不必反唇相讥暴跳如雷歇斯底里,对一个心灵纯正的人来说,流言永远是苍白无力的。因为流言无论有多坚硬,也是一块迟早要风化的石头,事实会在最关键时为你站出来说话。

留一份沉默给自己。在别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时默默地坐下来读一本心爱的小说;在别人沉迷于灯红酒绿狂歌劲舞时关起门来听一首克莱德的小夜曲,让那些灵巧的手指从心间温柔地抚过;在别人谈论飞利浦金利来佐丹奴比利牛仔的时候,守着自己窗内的世界给朋友回一封简短的信,相信自己的真诚足以抚慰一颗孤寂的心。

篇7:爱情让我迷失了自己经典美文

每次都差点又犯冲动,每次在想念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的流眼泪。如今这感情泛滥的社会,爱情总让人显得卑微。多久没有联系,我也忘了,或许很久,或许不久。多少次想拨那第一位号码、都止住了。

最近过得极其堕落,以至于学习都掉链子,结果就是,我得重新开始,重新开始学习。我突然很害怕,怕自己学不好,让家人、朋友失望。但我明白不管我多么怕、不管我遇到什么事情、都没有路可退,难过也好,开心也罢,都得往前,不可否认,我总是想方设法的逃,然后这次再也逃不掉、

都说时间可以安抚一起,使一切变好,那么,我倒是希望时间可以快点过。好让我们都重拾自己。不再有任何纠结,任何挣扎、但我对于明天又有害怕。我迷恋这种夜晚,一个人得夜晚,还有那随心所欲的情绪。笑、或者哭泣,都是自己的`。

其实潜意识里放弃了,然而又放不下,所以总是期待什么,然而电话,QQ,突然之间都消沉了,再也听不到关怀。呵呵,多么可笑的人儿,究竟还期待什么。?

对于身边某些人,总想说抱歉,却又说不出口,觉得自己不可理喻,对陌生人总是笑,对爱自己、关心自己的人却总是发脾气。我明白,说多少次抱歉都不够的,我能够做的就是尽量克制自己,多给你些微笑、但是,我觉得自己好像变本加厉的闹情绪了。我知道,再多的抱歉也微不足道。那么,请别对我这么好,我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你也了解彻底,不必要对我这么好,真的,我这样一个人不值得、

篇8:朱自清经典美文《论自己》

1、

30岁前,一直马不停蹄地努力,从内蒙古到昆明,从昆明到景洪,一路奋斗,总相信,每向前一步,都将更加靠近成功。

都说人有了经历,有了故事,就会变得世故,难持初衷,的确,我变了,工作从激情上进变成应付交差,人从温文尔雅变成肝火不断,身上的肥肉与日俱增,梦想轨迹越来越模糊,给家里的问候越来越少。

人生重负开始真实的压在我肩上,但是除了年龄与日俱增,我一无所有,仅有的是,习惯接受平庸的自己,真是太可怕了。初看春花红,转眼已成冬,30岁走到了跟前。

2、

30岁这天,我做了一个决定:辞职,扔下“铁饭碗”,彻底把自己清零,朋友打电话来骂我傻:你把“退堂鼓”打得这么清新脱俗,以前不知道你还有这本事。我竟无言以对。

有句话说的是所谓光辉岁月,并不是以后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理解时,一个人对梦想的偏执。我决绝的离开了工作三年的地方。

三个月的长眠后,我在梦想开始的地方踏上征程,如港片《29+1》最后所说:出发,是每个阶段都可以有的权利。我步入了另外一个全新的行业:记者。

其实我从小就喜欢记者,并偷偷立志要成为一个无冕之王。只是过去的二十几年,一切的梦想都流于幻想。

3、

进入《滇池晨报》的第一天,尽管不知道将要面对怎样的挑战,但有一点很确信,我已拾起丢失了很久的梦想。第一任务是一个人物专访,采访对象是云南缉毒英雄李浏华,为此,我从各处收集他的英雄事迹,到玉溪青龙长和他们一起体验生活半个月,感受穿着10余斤的防弹衣在40多度的高温下一天检查5000多辆车,最终写成《云岭雄关—行走于刀尖上铁血忠魂 记缉毒英雄李柳华》,当稿子登报并注明作者时,一种难以言表的兴奋。两个月后,我到了《春城晚报》工作。

原来,梦想从来不曾远去,只要我们有勇气放下当前“阶段性成功”的“累赘”,重新选择攀登另一座更高的山峰。有时候,人就是这样,攥紧巴掌,手里可能什么都没有,伸开双手,就会领有全部天下。

也许很多人,30岁前一直顺逐,本可以顺着这个很容易的方向前行,但是,要知道,每天做着相同的事,是没有更多可能性的。如果想换一种活法,那么就大胆的把自己清零,点开另一个“超链接”,走不一样的路,莫等到了尽头,枉叹此行成空。

篇9:朱自清经典美文《论自己》

最近一个月,我看到发小在朋友圈里发了两次剁椒鱼头的照片,这个发小本来就是个厨师,也是个正宗的吃货。他这些年一直奔波在外,寻寻觅觅也没有找到最好的发展之路,但是即便生活再辛苦,他也会时常做顿好的,慰劳自己,这个做法我非常欣赏。

我们要做自己的加油站,在累了,困了,迷茫了的时候,为自己做点事情,就是最好的疗愈之道。

我的好朋友莉莉,也是我身边最成功的女强人。她工作非常辛苦,经常早上六点就出门,一直要到晚上八九点才到家,过去几年,连续几个周末不休息,也是常有的事。

但是即便工作强度这么大,莉莉仍然是个对生活热情不减的人。她犒劳自己最好的方式,过去是旅行,现在多了一样,就是侍弄花草。

她为了旅行,可以不顾一切,这一度引来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的不理解。因为她通常在刚刚说完自己经济紧张以后,第二天就起飞到了另一个城市活着国家度假去了。这引得我们一众市井小民鄙夷和惊叹:第一,她哪里经济紧张啦,明明是骗人。第二,她真不靠谱,经济已经紧张成那样了,还浪费钱出去玩。

莉是一个特别会听从内心声音的人,她才不理会我们的误解,依旧我行我素,只要有空就会出游。

可是,她并没有因为频繁旅游而破产,相反,她的胸怀随着视野的开阔而更博大,她对世界的接纳度也大大的提高了,而且更神奇的是,她更受财神爷的眷顾,越来越富有了,这也证明,财富也是一种流动的能量,将他花在你最热爱的事情上,也是对财富最好的尊重和安放。

现在,她多了一个消遣和放松的方式,就是养花草。最近去她家玩,楼上楼下的花草多得我数不过来,很多貌似较弱无比的东西在她的阳光房里肆意的绽放,我知道这都是她花尽时间和心血培育出来的结果。

她说,每天光是陪伴和养护这些花,就要花至少两个小时。我深切认同,因为万物都有灵性,只要你用心对待,他们都会感应到,而且会对你报以灿烂的微笑。而就在这分专注养护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也同时得到了滋养和陪伴,因而更加的放松和安宁,这是人与大自然能量的互换。

这和独处的意义一样,当你走出喧闹,告别人群,你就能听到世界最真实的声音,与内心建立链接同时,获得生命的动力和灵感。

4.静养自己,延伸生命的长度

有人说,这个时代太快了,快得一睁眼,世界就变了个模样,机器取代人力,计算机取代人脑,我们无时无刻都有生存的危机,因此好像我们做什么,都好像是徒劳。

但是,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可以过得那么精彩,好像有超能力般将世界的纷扰隔绝在了门外?探险家贝尔说过:要么冒险,要么死。他对生命的解读是,我必须要做一些让自己生命更有意义的事情,才不枉费这一生,否则,不如让我死去,对于他来说,不断的冒险就是他的信仰。

企业家王石,当他历尽千辛万苦登上珠峰的时候,当然不是因为钱,而恰恰是因为他需要从物质世界里抽离出来,去臣服于大自然磅礴的力量,因而提炼出更加谦卑的人格,这些,坐在办公室里是做不到的。

另有个企业高管,他每个月都会去深山木屋里打坐,一个人,一杯茶,一坐就是大半天。他所利用的正是“静”的力量,通过静去觉察,通过静去聆听,通过静,来探寻那些困扰和烦恼的根源。

这些看似与生命无关和浪费时间的做法,实则是让他们生命更加丰沛,使人生获得饱满的修行。

最后,强烈推荐大家看一部电影,叫做“遗愿清单”,该片主要讲述两个患了癌症晚期的病人,在余下的日子通过完成一些过往不敢做,或者一直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来使生命获得完整和圆满的过程。

这是一个主线简单,但非常发人深省的电影。影片里有迷失,有傲慢,有后悔,有最终的喜悦和顿悟。

电影中,有两句话让我记忆深刻,第一:我们不能总是想着等到我以后有了钱,有了时间,或者什么其它的条件成熟了以后,再去做一些我们早就想做的事情,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是不是一定能够看得到明天早上的阳光。

第二:人的一辈子结束时,在上帝面前会被问两个问题,如果两个问题你的答案都是是,那么你就可以上天堂。第一个问题是:你快乐吗?第二个问题是:你让别人快乐了吗?

这与很多普及苦难至上的理念截然不同,我们生而为人,无论你出生何处,无论你有多少特权,苦难都会与生活同在。正因为如此,快乐就变得愈加珍贵和重要。

篇10:亲情朱自清美文

你读过鲁迅先生的《幸福的家庭》么?我的便是那一类的“幸福的家庭”!每天午饭和晚饭,就如两次潮水一般。先是孩子们你来他去地在厨房与饭间里查看,一面催我或妻发“开饭”的命令。急促繁碎的脚步,夹着笑和嚷,一阵阵袭来,直到命令发出为止。他们一递一个地跑着喊着,将命令传给厨房里佣人;便立刻抢着回来搬凳子。于是这个说,“我坐这儿!”那个说,“大哥不让我!”大哥却说,“小妹打我!”我给他们调解,说好话。但是他们有时候很固执,我有时候也不耐烦,这便用着叱责,叱责还不行,不由自主地,我的沉重的手掌便到他们身上。于是哭的哭,坐的坐,局面才算定。接着可又你要大碗,他要小碗,你说红筷子好,他说黑筷子好;这个要干饭,那个要稀饭,要茶要汤,要鱼要肉,要豆腐,要萝卜;你说他菜多,他说你菜好。妻是照例安慰着他们,但这显然是太迂缓。我是个暴躁的人,怎么等得及?不用说,用老法子将他们立刻征服;虽然有哭的,不久也就抹着泪捧起碗。吃完,纷纷爬下凳子,欹斜的匙子,就如一块花花绿绿的地图模型。吃饭而外,他们的大事便是游戏。游戏时,大的有大主意,小的有小主意,各自坚持不下,于是争执起来;或者大的欺负小的,或者小的欺负大的,被欺负的哭着嚷着,到我或妻的面前诉苦;我大抵仍旧要用老法子来判断的,但不理的时候也有。最为难的,是争夺玩具的时候:这一个的与那一个的是同样的东西,却偏要那一个的;而那一个便偏不答应。在这种情形之下,不论如何,终于是非哭不可的。这些事件自然不至于天天全有,但大致总有好些起。我若坐在家里看书或写什么东西,管保一点钟里要分几回心,或站起来一两次的。若是雨天或礼拜日,孩子们在家的多,那么,摊开书竟看不下一行,提起笔也写不出一个字的事,也有过的。我常和妻说,“我们家真是成日的千军万马呀!”有时是不但“成日”,连夜里也有兵马在进行着,在有吃乳或生病的孩子的时候!

我结婚那一年,才十九岁。二十一岁,有阿九;二十三岁,又有阿菜。那时我正象一匹野马,那能容忍这些累赘的鞍鞯,辔头,和缰绳?摆脱也知是不行的,但不自觉地时时在摆脱着。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日子,真苦这两个孩子;真是难以宽宥的种种暴行呢!阿九才两岁半的样子,我们住在杭州的学校里。不知怎的,这孩子特别爱哭,又特别怕生人。一不见母亲,或来客,就哇哇地哭起来。学校里住着许多人,我不能让他扰着他们,而客人也总是常有的;我懊恼极,有一回,特地骗出妻,关门,将他按在地下打一顿。这件事,妻到现在说起来,还觉得有些不忍;她说我的手太辣,到底还是两岁半的孩子!我近年常想着那时的光景,也觉黯然。阿菜在台州,那是更小;才过周岁,还不大会走路。也是为缠着母亲的缘故吧,我将她紧紧地按在墙角里,直哭喊三四分钟;因此生好几天病。妻说,那时真寒心呢!但我的苦痛也是真的。我曾给圣陶写信,说孩子们的磨折,实在无法奈何;有时竟觉着还是自杀的好。这虽是气愤的话,但这样的心情,确也有过的。后来孩子是多起来,磨折也磨折得久,少年的锋棱渐渐地钝起来;加以增长的年岁理性的裁制力,我能够忍耐--觉得从前真是个“不成材的父亲”,如我给另一个朋友信里所说。但我的孩子们在幼小时,确比别人的特别不安静,我至今还觉如此。我想这大约还是由于我们抚育不得法;从前只一味地责备孩子,让他们代我们负起责任,却未免是可耻的残酷!

正面意义的“幸福”,其实也未尝没有。正如谁所说,小的总是可爱,孩子们的小模样,小心眼儿,确有些教人舍不得的。阿毛现在五个月,你用手指去拨弄她的下巴,或向她做趣脸,她便会张开没牙的嘴格格地笑,笑得象一朵正开的花。她不愿在屋里待着;待久,便大声儿嚷。妻常说,“姑娘又要出去溜达。”她说她象鸟儿般,每天总得到外面溜一些时候。润儿上个月刚过三岁,笨得很,话还没有学好呢。他只能说三四个字的短语或句子,文法错误,发音模糊,又得费气力说出:我们老是要笑他的。他说“好”字,总变成“小”字;问他“好不好”?他便说“小”,或“不小”。我们常常逗着他说这个字玩儿;他似乎有些觉得,近来偶然也能说出正确的“好”字--特别在我们故意说成“小”字的时候。他有一只搪磁碗,是一毛钱买的;买来时,老妈子教给他,“这是一毛钱。”他便记住“一毛”两个字,管那只碗叫“一毛”,有时竟省称为“毛”。这在新来的老妈子,是必需翻译才懂的。他不好意思,或见着生客时,便咧着嘴痴笑;我们常用土话,叫他做“呆瓜”。他是个小胖子,短短的腿,走起路来,蹒跚可笑;若快走或跑,便更“好看”。他有时学我,将两手叠在背后,一摇一摆的;那是他自己和我们都要乐的。他的大姊便是阿菜,已是七岁多,在小学里念着书。在饭桌上,一定得罗罗唆唆地报告些同学或他们父母的事情;气喘喘地说着,不管你爱听不爱听。说完总问我:“爸爸认识么?”“爸爸知道么?”妻常禁止她吃饭时说话,所以她总是问我。她的问题真多:看电影便问电影里的是不是人?是不是真人?怎么不说话?看照相也是一样。不知谁告诉她,兵是要打人的。她回来便问,兵是人么?为什么打人?近来大约听先生的话,回来又问张作霖的兵是帮谁的?蒋中正的兵是不是帮我们的?诸如此类的问题,每天短不,常常闹得我不知怎样答才行。她和润儿在一处玩儿,一大一小,不很合式,老是吵着哭着。但合式的时候也有:譬如这个往这个床底下躲,那个便钻进去追着;这个钻出来,那个也跟着--这个床到那个床,听见笑着,嚷着,喘着,真如妻所说,象小狗似的。现在在京的,便只有这三个孩子;阿九和转儿是去年北来时,让母亲暂带回扬州去。

阿九是欢喜书的孩子。他爱看《水浒》,《西游记》,《三侠五义》,《小朋友》等;没有事便捧着书坐着或躺着看。只不欢喜《红楼梦》,说是没有味儿。是的,《红楼梦》的味儿,一个十岁的孩子,那里能领略呢?去年我们事实上只能带两个孩子来;因为他大些,而转儿是一直跟着祖母的,便在上海将他俩丢下。我清清楚楚记得那分别的一个早上。我领着阿九从二洋泾桥的旅馆出来,送他到母亲和转儿住着的亲戚家去。妻嘱咐说,“买点吃的给他们吧。”我们走过四马路,到一家茶食铺里。阿九说要熏鱼,我给买;又买饼干,是给转儿的。便乘电车到海宁路。下车时,看着他的害怕与累赘,很觉恻然。到亲戚家,因为就要回旅馆收拾上船,只说一两句话便出来;转儿望望我,没说什么,阿九是和祖母说什么去。我回头看他们一眼,硬着头皮走。后来妻告诉我,阿九背地里向她说:“我知道爸爸欢喜小妹,不带我上北京去。”其实这是冤枉的。他又曾和我们说:“暑假时一定来接我啊!”我们当时答应着;但现在已是第二个暑假,他们还在迢迢的`扬州待着。他们是恨着我们呢?还是惦着我呢?妻是一年来老放不下这两个,常常独自暗中流泪;但我有什么法子呢!想到“只为家贫成聚散”一句无名的诗,不禁有些凄然。转儿与我较生疏些。但去年离开白马湖时,她也曾用生硬的扬州话 (那时她还没有到过扬州呢),和那特别尖的小嗓子向着我:“我要到北京去。”她晓得什么北京,只跟着大孩子们说罢;但当时听着,现在想着的我,却真是抱歉呢。这兄妹俩离开我,原是常事,离开母亲,虽也有过一回,这回可是太长;小小的心儿,知道的怎样忍耐那寂寞来着!

我的朋友大概都是爱孩子的。少谷有一回写信责备我说,说儿女的吵闹,也是很有趣的,何至可厌到如我所说;他说他真不解。子恺为他家华瞻写的文章,真是“蔼然仁者之言”。圣陶也常常为孩子操心:小学毕业,到什么中学好呢这样的话,他和我说过两三回。我对他们只有惭愧!可是近来也渐渐觉得自己的责任。我想,第一该将孩子们团聚起来,其次便该给他们些力量。我亲眼见过一个爱儿女的人,因为不曾好好地教育他们,便将他们荒废。他并不是溺爱,只是没有耐心去料理他们,他们便不能成材。我想我若照现在这样下去,孩子们也便危险。我得计画着,让他们渐渐知道怎样去做人才行。但是要不要他们象我自己呢?这一层,我在白马湖教初中学生时,也曾从师生的立场上问过丏尊,他毫不踌躇地说:“自然罗。”近来与平伯谈起教子,他却答得妙,“总不希望比自己坏罗。”是的,只要不“比自己坏”就行,“象”不“象”倒是不在乎的。职业,人生观等,还是由他们自己去定的好;自己顶可贵,只要指导,帮助他们去发展自己,便是极贤明的办法。

上一篇:2022年7月10日:舆情信息专报下一篇:经济法期末复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