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席离席礼仪

2024-05-22

中国入席离席礼仪(精选4篇)

篇1:中国入席离席礼仪

在现代社会宴请中,桌次与座位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恰当的桌次和座位的安排能够显示出赴宴者的地位,表达对赴宴者的尊敬,将会为赴宴者的赴会好宴请增添礼仪之邦的风采,并取得特定的效果。

在餐桌礼仪中,如何就坐非常重要,距离门口最远的正中央位置是主座,主座一定是买单的人,主座的对面坐的是邀请人的助理,主宾和副主宾分别坐在邀请人的右侧和左侧,位居第三位、第四位的客人分别坐在助理的右侧和左侧,让邀请人和客人面对而坐,或让客人坐在主桌上都算失礼。

邀请人可以指定客人的座位,自己的部下或晚辈也可被安排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通过分配座位,可以暗示出主人对客人的重要程度。

中餐介绍礼仪

介绍时要把握分寸,不要过分地颂扬一个人,要掌握分寸把握适度的原则。

1.他人介绍:

介绍者为被介绍者介绍之前,一定要征求一下被介绍双方的意见,切勿上去开口即讲,显得很唐突,让被介绍者感到措手不及。被介绍者在介绍者询问自己是否有意认识某人时,一般不应拒绝,而应欣然应允。

实在不愿意时,应说明理由。介绍者和被介绍者都应起立,以示尊重和礼貌;待介绍者介绍完毕后,被介绍者双方应微笑点头示意或握手致意。为他人做介绍时必须遵守“尊者优先”的原则,还应该保持一定的姿势。

2.自我介绍:

要抓住时机,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自我介绍,对方有空闲,而且情绪较好,又有兴趣时,这样就不会打扰对方。应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还要注意简洁,言简意赅,尽可能地节省时间,以半分钟左右为佳。

篇2:中国入席离席礼仪

1.如果可能,尽量在宴会开始前安排好离席时间,向主人提前交代大约可以停留的时间,并说明需要提前离席的理由。这样,主人心中有数,便不会觉得失礼,反而觉得你进退有度。

2.参加宴会一定要准时,若有特殊原因需要延迟,则应提前电话告知宴会主人,以免众人因你一人而挨饿,也可避免耽误大多数人的行程安排。

3.在宴会上应按照餐桌礼节行事。待主人敬完主宾和重要客人,并且发表祝酒词以后,你应该择机向主人敬酒,否则不可随意离开。

4.若事先没有说明需要中途离席,那么即使有再着急原因,也要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以后。切忌随便地吃一口菜就走,这会让主人非常难堪。

5.如果事先己经和主人说明提前离开的原因,那么,中途离开时则不必再次说明了,只须向身边一两个人轻声道别即可。

6.切忌惊动众人,尤其不能问其他人是否需要和你一起提前离开。因为在宴会上,总会有些人想离开却苦于找不到早退的理由。如此询问很可能让原本热闹的场面因你而提前散了场。

7.如果你的不拘小节在无意之中影响了宴会,宴会的主人一定觉得难以谅解,或许还会由此与你成了冤家。因此,一个有良好教养的人决不应该犯如此低级错误。

8.在主人与你送别时,请一定尽快与其握手告别,千万不要因为主人的.客气礼貌就喋喋不休,耽误他招待其他的宾客。

篇3:中国武术礼仪研究

1 古代武术与礼仪

温故方能知新,继往才能开来。传承与弘扬武术礼仪,就必须先研究中国古代礼仪和传统武术礼仪,它们可以为武术礼仪研究提供极有价值的理论参考与指导。武术礼仪和武术有着同样灿烂的历史。“古代的武术习练者别无选择的生活在那种长久的习俗惯性之中,抑或是生活在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儒家所设计的生活结构中。无论你是什么种类的武术技术,你都必须按照儒家的教化而首先学会做人。做人是儒家对传统武术习练者的最基本的要求。为满足这个最基本的做人要求,传统武术的习练者也就必须能够严格地践履儒家提供的各种做人的礼仪规范。”通过武术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武术礼仪的发展过程。本文将列举不同历史时期的武术形式,来说明武术礼仪的简单发展过程。

1.1 武舞

在原始社会,“原始宗教的主要形式巫术与图腾崇拜,都常凭借原始武舞来体现。……在原始巫术活动的舞蹈中,武舞占有重要地位。人们在狩猎、战事等活动之前或之后,要跳武舞,幻想以这些击刺杀伐的动作,来产生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以‘战胜’对手和敌人。图腾武舞是原始部落祭祀活动的重要内容,人群以表现战斗的舞蹈来供奉其部落的始祖神物。”武舞是原始社会时期武术的一种存在形式,同时,它也是原始宗教礼仪仪式,可以认为武术本身就是礼仪内容。

1.2 礼射

西周时期,“为提倡人们习射,周天子经常习射,并修‘射庐’、‘射宫’等习射场所。……《礼记·射义》:“诸侯岁献恭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是以诸侯君臣,尽志于射。”“西周射术发展的另一显著特色,是使射术与礼乐相结合而形成‘射礼’”,“所谓‘射礼’就是贯穿了道德礼仪观念和规则的射箭活动”。“射礼”的内容丰富,其中有很多的礼仪规范;如“乡射礼的射箭比赛一共进行三轮,称为‘三番射’。第一轮是教练,由一名担任司射的人做示范,并宣布规则,逐一轮射,所以不管射中没射中,一律不计成绩”。“第二轮起,属于正式比赛,凡是射中者,工作人员要用算筹记录成绩。第三轮比赛时,乐队演奏规定的乐曲。”“射手要按照乐曲的节奏跟着鼓点发射……如果没有按照这一要求去做,即使射中了也不计成绩。最后,工作人员宣布比赛结果,负方饮罚酒。”所以,射箭是我国周朝时期非常流行的武术形式,它本身就成为国家礼仪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射礼”含有丰富的礼仪形式。

1.3 角抵

王颋在《秦宫夸戏———汉唐“角抵”考》中论述:角抵的起源,“无论始于三代以前、三代、西汉诸说,分别出于南宋、元、唐人之‘追溯’,多系后人‘猜度’;而始于战国,推广与秦、西汉,则较为可信。”“当隋、唐二朝,‘角抵’始终盛行。”“尽管,‘角抵’因‘讲武’而设,乃是儒生心目中‘礼’的一部分”。可见,角抵在秦、汉、隋、唐时期不仅是当时流行的武术形式,而且属于国家礼仪的一个内容。

1.4 传统武术

少林武术的起源可追溯至隋唐时期,有“天下功夫出少林”的美称,对中国武术传统武术发展影响极深。少林武术中既有跪拜叩头、合十等礼仪形式,又有门规戒律等习武礼仪规范。如万籁声所著的《武术汇宗》,在《少林寺传授门徒规条》中详细记载少林武术的习武戒律,包含“规条十二、十不许、十愿”,其所涉及的内容有习武者的道德、择徒、授艺、学艺、用武等礼仪规范。

产生于明清之际的陈氏太极拳,礼仪内容同样丰富,入门弟子拜师学艺仍要行叩头跪拜之礼,现在太极拳竞赛中参赛者在比赛时须行抱拳礼。陈正雷所著的《陈氏太极》,其中的《陈氏先辈门规纪律》包含“门尊十二严、规守二十备、戒章十二禁、律则二格、学拳须知”。内容也涉及习武者的道德、择徒、授艺、学艺、用武等方面,同样可归为习武礼仪规范。传统武术中还存在其他的礼仪形式:鞠躬礼、举手礼、握手礼、合参礼、无为礼、见山礼等。自1986年起,武术竞赛中实行抱拳礼,制定了统一的“抱拳礼”规格。

纵观武术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归纳出武术礼仪的历史发展特点,即礼中有武,武中有礼。礼中有武是指古代礼仪的内容中有武术,如武舞、射礼、角抵,他们都是当时的礼仪内容。武中有礼是指武术中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如射礼、少林武术、太极拳及其他传统武术,他们都有自已完整的礼仪程序。

2 武术礼仪现状

2.1 对武术礼仪认识不足

在当今中国的语境中,传统武术的礼仪规范基本已成为“封建”、“腐朽”、“糟粕”的代名词。然而我们是否认真思考过没有礼仪规范后的武术发展的“良好前景”呢?……抛弃了这些“封建”、“腐朽”、“糟粕”的仪式以后,什么是现代武术人的行为准则与形象标志呢?我们的社会精神又如何得以形成呢?回顾儒家礼仪与传统武术的历史关系,思考现代武术的礼仪规范,还是有必要的。从这段论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现在很多人仍然认为武术礼仪是落后、腐朽的东西,人们对武术礼仪的错误认识,导致现代武术礼仪出现了危机。正如一些武术人士呼吁的武术礼仪仅剩下抱拳礼这一个礼仪,我们也没有把它做好。人们对武术礼仪的忽视,已影响到武术的发展。

2.2 武术礼仪研究不足

武术礼仪已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他们对比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均认为武术礼仪有着很长的历史,是武术的重要内容,并强调武术礼仪在武术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从宏观方面对武术礼仪实践提出相应的建议。但以往的研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对武术礼仪概念的理解,学者张泽正在《中国武术基础理论》中表述为:“武礼即中国武术礼节、礼仪,是指中国武术学练者统一准确的礼节、礼仪性来往,是习武者的德行修养标志,是中国武术礼仪极为全面的基本阐述,是中国武术礼尚往来的门面,是相互交往的基本形式。”学者林英磊在《中国传统武术礼仪在武术教学中传播的价值思考》文中的表述为:“武术礼仪是中华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精髓逐步形成的传统伦理和道德准则。”可见当前学者对武术礼仪概念的认识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未形成一个较权威的统一认识,尚需进一步推敲与研究。

此外,目前研究对武术礼仪涵盖的内容比较模糊,而且没有涉及现代武术礼仪规范与准则,即缺少对标准的礼仪规范方面的研究,武术礼仪实践研究则更少。

2.3 缺少武术礼仪规范与标准

以“抱拳礼”为例,1986年起,武术竞赛中实行抱拳礼,制定了统一的“抱拳礼”规格。至今已经有二十几年。并且武术竞赛规则中对抱拳礼有详细的叙述,但是在实际武术比赛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同地区的运动员行抱拳礼时,出现不同形式的抱拳礼。特别是在省市级的比赛和武术的招生考试中,会更容易看到五花八门的抱拳礼。

此外,不同的武术书籍中对武术礼仪的表述也不同。2007年出版的《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第四章第一节对武术礼仪的抱拳礼、抱刀礼、持剑礼、持棍(枪)礼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例如抱拳礼,并步站立;左掌右拳在胸前相抱(左指根线与右拳棱相齐),高与胸齐,拳、掌与胸间距离为20—30厘米。学者张泽正著《中国武术基础理论》中描述抱拳礼的基本礼势:中和势站立,左手为掌,右手为拳,左掌心在平下颌骨前的三拳处贴在右拳拳面上,醒劲一次,均以45度前下为标准,其他一切在中和势基础上顺其自然。学者弓云武的著作《习武练功500问》,对抱拳礼的表述是:“左掌抱住右拳,曲臂置于胸前,步型不拘,又称抱揖。拳拳相抱者,表示团结互重。两人对练有时还说声请。”当人们看到武术书籍中不同的武术礼仪时,必定会产生迷惑。

在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中国武术教程》中,仅对短兵项目的持短兵礼做简单说明,中国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武术》和高等学校教材《武术》,以上教材均为当前普通高等学校和体育类的高等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以及运动队的教练员与运动员使用,在这些教材仅对武德与武德要求作出简单的叙述,对武术礼仪却只字未提,既没有教练员、教师的礼仪规范,也没有运动员与学生的礼仪规范。由于教材中缺少标准的礼仪规范,教练员与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标准的武术礼仪教学材料,所以实际武术教学与训练中武术礼仪教学存在许多问题。

由上可知,目前的武术礼仪尚需进一步加强礼仪仪式的规范性,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缺少标准武术礼仪规范。

2.4 武术礼仪形式单一,功能局限

自“抱拳礼”在武术比赛实施以来,它变成武术礼仪的代表,传统武术中礼仪内容则随着武术发展正在逐渐消失,虽然一些传统武术中存在一些其他形式的礼仪,但他们影响甚微,大多数人往往会将它忘记。提到武术礼仪,人们只能想起抱拳礼,在找不到其他的武术礼仪,抱拳礼就成为武术礼仪代名词,进而形成了武术礼仪就是抱拳礼、抱拳礼就是武术礼仪的局面。由于人们缺少传统礼仪文化和传统武术礼仪知识,又缺少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就形成了人们只能面对武术礼仪单一、枯燥的形式而感叹局面。

由上可知,当前急需对武术礼仪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重新构建现代武术礼仪体系,进而丰富现代武术文化。

3 现代武术礼仪教育的传承与发展

“溯源为立本,博古为通今。”前文所表述的礼仪文化和传统武术礼仪内容及目前武术礼仪存在的问题,目的是为找到现代武术礼仪之本,进而继承与弘扬武术礼仪。下文将表述现代武术礼仪的发展思路。

3.1 科学地认识武术礼仪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赏罚不中,赏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其中揭示出欲兴礼乐必先正名。所以,为武术礼仪正名,科学、正确的认识武术礼仪,是人们继承与弘扬武术礼仪的前提,只有正确理解了武术礼仪的精神内涵,他们才能自觉地遵守武术礼仪,才能自愿继承和弘扬武术礼仪。

首先,我们先为武术礼仪正名,明确武术礼仪概念。“概念明确,是正确思维的首要条件。没有明确的概念,就不会有恰当的判断,就不会有合乎逻辑的推理与论证。”如果要对武术礼仪进行较全面的论述,就必须明确武术礼仪的概念。武术礼仪不仅仅是抱拳礼,它的内容应是丰富而广泛的,仪式、服装、级别段位、习武者社会行为规范等,都应该属于武术礼仪的内容。

其次,重视武术礼仪功能与作用。《礼记·曲礼》记载:“仁义道德,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学、莅官行法,非礼威仪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礼仪与国家的政治、教育、宗教、法律、伦理等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虽然现代武术礼仪的内容与古代礼仪不同,但现代武术礼仪的功能与古代礼仪功能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现代武术礼仪仍然具有伦理、教育、文化、审美等功能。

3.2 建立现代武术礼仪标准

武术礼仪标准是人们在武术活动中礼仪实践的依据,只有武术礼仪具备了明确的标准,才能保证人们在武术活动中的礼仪规范。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武术礼仪各个方面,制定相关礼仪标准。如习武者的习武规范、竞赛礼仪、课堂教学礼仪、武术教练员与教师礼仪、武术运动员与学生礼仪、服装礼仪、器械礼仪,习武者的技术水平的段位级别等等。由于文章篇幅限制,这些武术礼仪标准不再一一列出。

3.3 加强武术礼仪教育

武术礼仪在武术活动中对习武者的道德与武术修炼的作用十分重要。在武术活动中实施武术礼仪内容,是提升武术项目魅力、培养习武者道德、提高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武术实践中必须加强武术礼仪教育,让武术礼仪在武术活动中发挥其功能。针对目前情况,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让武术礼仪成为武术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将武术礼仪的内容编进大中小学校的武术教材,改变目前教材中缺少武术礼仪的状况。因为,教材是武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依据,有了武术礼仪的教材就能为武术教学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可为武术礼仪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其次,对武术教练员、老师等武术工作者进行武术礼仪培训。因为他们是武术活动的组织者,直接传授武术,是武术礼仪教育的实施者。目前,应首先对他们进行系统、完善的武术礼仪培训,使他们具备扎实的武术礼仪知识,再由他们传授给武术学习者,就能改变当前不好武术礼仪现状。

此外,政府引导是武术礼仪活动良好开展的重要保证条件。武术部门与教育部门应联合起来,对武术礼仪实施情况进行指导与监督,及时发现武术礼仪在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逐步完善武术礼仪。

4 结论

三代之时,周朝政府借鉴夏朝与商朝的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创立了灿烂辉煌的礼乐制度。然后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这只是礼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并不是礼本身的废弃。因为礼仪存在的土壤依然存在。儒家在礼衰之时,看到它必将复荣,为礼的再兴进行了顽强的奋斗。当前武术发展的社会环境不是春秋战国时期,而武术礼仪发展的境遇与春秋战国时期礼的发展有相似之处,即武术礼仪发展遇到了很大困难。由于他们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所以,造成礼仪发展困难的原因也不相同,从而解决现代武术礼仪发展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篇4:入席与用餐礼仪

二、用餐时的礼仪。

1、吃西餐最麻烦的是如何正确选用餐具。餐具的选用可遵循下列原则:依上菜顺序从外向里选用餐具,通常叉置于餐盘左侧,刀和匙置于右侧。其中最大的匙是喝汤用的,最大的刀叉是食肉用的。

2、喝汤。喝用盘子盛的汤时,要用汤匙从桌沿向桌中心的方向盛去;汤少了时,可以用左手稍微将盘子边提起,朝前面斜着盛。有时汤是用杯子来盛的,这时,不能用汤匙舀来喝,面应把勺子放在杯托里,端起杯子直接喝。汤太烫时,不能用嘴吹,可用勺子搅动使之冷却。喝咖啡或茶也是这样。

上一篇:春节的文300字下一篇:企业采购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