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食品厂添加剂管理制度

2024-04-28

某食品厂添加剂管理制度(精选15篇)

篇1:某食品厂添加剂管理制度

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1、目的

使公司对食品添加剂的采购、储存、生产使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使食品添加剂在公司流通过程中能有效监管并可追溯。

2、范围

XXX食品有限公司各部门。

3、内容

3.1 采购环节:采购中心对所申购的所有食品添加剂的供应商进行甄别筛选,不符合的供应商管理规定坚决不予合作采购。对采购的食品添加剂要索证、索票及当批次的出厂检验单。对检验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及时退货处理。

3.2 检验环节:对采购来的食品添加剂根据检验规程进行基本的检验,不符合要求及时通知仓库、采购并开具不合格检验单,合格的食品添加剂的开具检验合格单给予仓库进行入库。

3.3 仓储环节:对新购入的食品添加剂进行登记并存放于食品添加剂专柜,食品添加剂专柜必须上锁,对检验不合格的进行标识并及时与采购中心进行退货处理。每天对生产车间出库领用填写食品添加专用领料单。定期盘存(按仓库管理制度执行)。

3.4 生产领用环节:生产中心根据生产需要进行食品添加剂领用,领用的食品添加剂放入生产中心食品添加剂专柜,专柜由双人双锁保管。配料员一把钥匙,配料主管一把钥匙。食品添加剂配料时应集中配制由配料员操作,配料主管进行监督复核。每天对所用食品添加剂进行登记并填写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不得误配、误称量,每天对剩余食品添加剂进行盘点核查,对失误造成浪费的进行记录报告于上级主管。生产主管或经理每天至少进行1次监督抽查,抽查配料准确性、记录的及时性。生产总监、品控经理不定期定时进行抽查监督。

4、奖惩

4.1在监督抽查中发现没按照以上要求做的人员,每人每次扣除XXX元。

篇2:某食品厂添加剂管理制度

一、专店购买

采购食品添加剂,应当到证照齐全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单位或市场采购,实行专店购买,并应当与供应商签订包括保证食品添加剂安全内容的采购供应合同。对采购的食品添加剂应当索取并留存许可证、营业执照、检验合格报告(或复印件)以及购物凭证。购物凭证应当包括供应者名称、供应日期和产品名称、数量、金额等内容。采购进口食品添加剂的,应当索取口岸进口食品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与所购食品添加剂相同批次的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的复印件。

二、专账记录

建立食品添加剂专用采购台账。食品添加剂入库应当如实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单位、生产批号、保质期、供应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

建立食品添加剂专用使用台账。食品添加剂出库使用应当如实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数量、用途、称量方式、时间等,使用人应当签字确认。食品添加剂的购进、使用、库存,应当账实相符。

三、专区存放

设立专区(或专柜)贮存食品添加剂,并注明“食品添加剂专区(或专柜)字样”。

四、专器称量

配备专用天平或勺杯等称量器具,严格按照包装标识标明的用途用量或国家规定的用途用量称量后使用,杜绝滥用和超量使用。

五、专人负责

由专(兼)职人员负责食品添加剂采购。采购人员应当掌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法律和相关食品添加剂安全相关知识以及食品感官鉴别常识。餐饮服务单位主要负责人与负责食品添加剂采购和餐饮加工配料的人员分别签订责任书。

食品安全管理员、厨师长定期检查食品添加剂采购、索证索票、台账记录、贮存及使用等情况。

篇3:某食品厂添加剂管理制度

《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已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0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本文主要介绍制定《管理办法》和《管理规定》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并对职责划分问题、食品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关系的问题、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问题、食品添加剂定义和范围问题、申请许可提交标准文本问题和召回问题进行了说明,以对相关部门提供借鉴。

1《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

1.1 制定《管理办法》的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已于2009年7月20日起施行。该条例规定:设立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在依法取得相应的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后,办理工商登记。

有关规范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国家质检总局第79号令)(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在许可实施机关的设定;新设立食品生产企业申领营业执照和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程序;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的使用等方面与《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不尽一致,且已经不能满足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因此,有必要制定《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1.2 主要内容

《管理办法》共6章46条。

第一章总则,共5条。主要明确了立法目的和依据;规定了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明确了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二章程序,共19条。主要设定了食品生产许可的申请、发证、换证、变更、注销程序及相应条件。

第三章证书和标志,共5条。主要明确了食品生产许可证书编号和标志的规范要求。

第四章监督检查,共5条。主要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开展食品企业监督管理工作提出要求。

第五章法律责任,共5条。主要明确食品生产许可活动中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及行政相对人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共7条,主要对一些必须明确的事项予以规定。

1.3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1.3.1 关于职责划分问题

根据《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县级以上质监部门负责有关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工作。因此,《管理办法》中调整了原食品生产许可工作体制,规定: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全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质监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是食品生产许可的实施机关,但按照有关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实施许可的除外;省级质监部门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质检总局规定要求,确定本辖区内质监部门分别实施许可的种类范围。这样,既符合了上位法的规定,又结合了工作实际,以保证食品生产许可工作的顺利开展。

1.3.2 关于食品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关系的问题

原来的食品生产许可以取得工商营业执照为前提条件,但《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了设立食品生产企业应先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然后才能办理营业执照。为符合上位法,《管理办法》规定:设立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在预先核准名称后依规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然后办理工商登记。在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后,组织试产食品,并按规定实施许可检验。检验结论合格的,许可机关根据检验报告确定食品生产许可的种类范围,并在食品生产许可证副页中予以载明。

这样规定的原因在于,在实践中尚未获得营业执照的当事人很难合法解决招工、购置生产设备、采购原材料、合同签订、建立检测手段和编制技术标准等问题,客观上难以进行食品试生产。《管理办法》的这一规定满足了实际情况的需要。

1.3.3 关于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问题

《管理办法》延用了“QS标志”制度,但通过总局公告对该标志进行了必要的调整:(1)明确“QS标志”是企业食品生产许可标志,此外不具有其他意义;(2)公布调整后的标志式样,将标志中原有的“质量安全”字样替换为“生产许可”字样;(3)重新明确“QS”的含义,是“企业食品生产许可”汉语拼音的缩写,“Q”是汉语拼音“qi ye shi pin”(企业食品)的缩写;“S”是汉语拼音“sheng chan xu ke”(生产许可)的缩写。

1.3.4 关于《管理规定》与《实施细则》关系的问题

《实施细则》于2005年9月1日发布施行。该规章的实施为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施行后,《实施细则》中有关“食品生产许可”的部分规定已与上位法不相适宜,因此制定《管理办法》。但《实施细则》的调整范围大于《管理办法》,除去“食品生产许可”部分规定与上位法不相适宜外,其他部分仍有适用价值,因而不能废止。因此,《管理办法》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在本办法实施前公布的有关食品生产许可的规章、规范性文件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2《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2.1 制定《管理规定》的必要性

《食品安全法》已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该法规定: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施许可制度。《食品安全法》对原有的食品添加剂监管模式进行了调整,取消了食品添加剂卫生许可证,将食品添加剂生产环节的主要监督工作赋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此外,《食品安全法》还规定了有关食品添加剂管理的多项新制度。为了全面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的监督管理,有必要制定《管理规定》。

2.2 主要内容

《管理规定》内容包括6章55条。

第一章总则,共5条。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明确了立法目的和依据;二是规定了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三是明确了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二章生产许可,共29条。主要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取得生产许可应当具备的条件,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申请、发证、变更、换证、注销程序,以及许可证书的使用和管理进行规范。

第三章生产者的义务,共9条。主要通过对企业获得生产许可后的日常质量管理提出要求,以明确企业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四章监督管理,共5条。主要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开展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监督管理工作提出要求。

第五章法律责任,共4条。主要明确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活动中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及行政相对人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共3条。主要对一些必须明确的事项予以规定。

2.3 有关问题的说明

2.3.1 关于职责划分问题

《食品安全法》已将食品生产许可职责确定为县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落实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管责任和配套职责,《管理规定》将原来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由国家质检总局直接审批和决定的做法,改为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实施本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的审查批准工作,国家质检总局则主要负责许可制度的研究,以及对各省局许可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2.3.2 关于食品添加剂定义和范围问题

《管理规定》所规定的实施许可的食品添加剂,是指经卫生部门批准的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物质,既包括以标准形式公布的种类,也包括通过安全性评估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未经卫生部门批准,任何物质不得作为食品添加剂进行生产,不得作为食品添加剂实施生产许可。

2.3.3 关于申请许可提交标准文本问题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食品安全标准包括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食品添加剂标准是确定食品添加剂产品质量的依据。开展食品生产许可受理和审批工作,以及开展许可后的日常监管工作必须以食品添加剂标准为重要工作依据。为此《管理规定》规定: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应当提交生产所执行的食品添加剂标准文本。

2.3.4 关于召回问题

篇4:国外如何管理食品添加剂

膨大剂、塑化剂等不断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消费者胆战心惊。

邻国日本也曾出现过一个“添加剂滥用时代”,他们最后通过严格立法解决了这一问题。記者就此采访了日本大阪大学生物学教授。他说:“日本在二三十年前,也处于食品添加剂滥用的时代。比如果农使用膨大剂等让水果更大、更甜、更鲜艳等。但使用后发现这会对果蔬品质产生影响,所以停止使用。日本最后通过严格立法、细化添加剂种类和严格检测等方法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日本把和食品添加剂使用有关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细致的立法,且不断改进。最早在1947年日本的《食品卫生法》中,允许的安全食品添加剂只有60种;1957年又修改了《食品卫生管理法》,规定只要是化学合成物品,不在指定名单范围内的就不允许添加到食物中;1995年日本把常用的天然添加剂划入“既存添加剂”名单:1998年又将“既存添加剂”有致癌危险的去除。至2011年3月,日本“指定添加剂”名单上的安全添加剂已达到413种。

日本对新的添加剂要进行反复试验后,确定对人体无害才使用。新种类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由日本食品安全委员会进行评估,该委员会先进行动物实验,然后再确定人的安全摄入量等。凡是没有试验合格的添加剂,坚决不允许使用。

加拿大:买不到增香剂

加拿大严格的食品管理制度,一直确保当地人民免受许多国际食品安全问题的侵扰。

加拿大的食品加工企业需要详细向政府汇报生产中将被使用的添加剂以及用量。作为食品加工产业下游的餐饮业也在添加剂的使用上受到很大制约。像国内被曝光的“牛肉膏”、“火锅一滴香”之类为菜品增色、增味的增香剂,在加拿大根本买不到,更没有人用。温哥华一家华人餐厅的店主王小姐说,“即使餐馆想使用食品增香剂,在加拿大也买不到,因为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根本不允许进口或生产这些产品,所以也就从根本上杜绝了滥用。”

对于国际上容易出现问题的牛奶和乳制品,加拿大的管理更是严格。除监管食品加工环节的添加剂外,对于动物饲料添加剂,这个常常被忽视的安全隐患,也严抓不放。加拿大是世界上开展饲料企业认证最早的国家之一,饲料检测体系由两个官方饲料检测实验室和两个具有第三方公正的实验室组成,致力于从根本上遏制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负面影响。

加拿大对饲料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十分严厉。对生产经营不合格饲料产品的企业,食品检验局或地方政府首先责成违规企业严格执行召回制度,收回不合格产品,然后视违法产品的数量和程度处以25万加元以下的罚款;对卫生指标严重超标和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企业实行强制措施,包括产品查封扣押和对违法者起诉,并对法人处以2年以下监禁等。

美国:用量都是最低限

美国目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约有3200种,在添加剂风险评估、更新标准、加大监管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在添加剂审批监管方面,《食品和药品管理法》规定:在添加剂使用前,使用者必须提出申请,申请书包括的内容十分复杂。繁琐的审批程序不但可确保添加剂的安全使用,而且提高了使用添加剂的成本,企业和工厂对添加剂的使用会格外小心。

美国虽然是允许使用添加剂品种最多的国家,但是对其用量和用途都有严格的规定。如在许多国家都可以用作食品着色剂的氧化铁类添加剂,在美国只被允许用在化妆品中。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允许限量使用的富马酸钙,在美国也被认为安全性未能确认而根本不允许应用于食品调味剂和香水。

“政府的监管和抽查真正确保了企业能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将规定真正落实。”长年从事食品出口贸易的徐先生深有体会,“很多时候做国内生意的厂家只要通过食品上线前的检查就万事大吉了,日后的生产不一定严格遵守行业标准。但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上市后还会被不定期抽查。人们使用添加剂时会自觉略低于美国允许的用量,以确保顺利通过检验。”

英国:添加剂种类必须列入标签

“食品添加剂”是国家允许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适量、正确地操作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为避免民众对食品添加剂的疑惑和顾虑,英国建立起一套信息公开系统,从政府到食品生产商,都有责任告知公众,在其选择的食品中添加剂的使用情况。

英国食品标准局是政府机构,统一制定和管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今年初,该局更新了食品添加剂指南,主要是考虑到新的技术发展,以及如何更好地符合国际安全标准。当对某种食品添加剂使用存在多方争议时,英国食品标准局的处理方式非常透明,即公开介绍多个机构的不同观点,还建立一个自愿禁用某些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企业名单。食品生产者如希望规避这些添加剂可能带来的健康危害,可主动选择禁用,并将自己加入到企业名单中。当信息公开透明地公布之后,消费者就可以放心地自主选择了。

按照欧盟规定,食品生产商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按成分、重量顺序列出所有种类的食品添加剂。不能笼统地仅标明是某一大类,还必须在包装最显眼的地方用粗体字标明,不得让消费者产生误解。此外,添加剂可能造成的过敏性反应也需要在食品外包装上标明,以提醒消费者。几乎每款食品包装背后都会有一个过敏提示的“惊叹号”,标有该食品含有什么成分可能会导致过敏。

新西兰:幼儿食品味精都不能加

新西兰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由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安全标准局(FSANZ)统一管理,新研发或引进的添加剂必须经过政府部长审批,同时由食品安全局进行安全评估和测试。食品安全局制定标准时,考虑非常细致,针对某些特殊人群的食品添加剂还有特殊的规定。

例如,妇女在怀孕期间,政府推荐的糖分添加剂只有阿斯巴甜和蔗糖素二种,并指出糖精钠和甜蜜素不建议给孕妇和2岁以下儿童服用。新西兰食品安全局对怀孕妇女每天摄人的咖啡因也有要求,怀孕期间每天摄入超过300毫克的咖啡因会增加流产概率,因此,食品安全局特别规定,能量饮料中咖啡因限量在145-320毫克。新西兰还规定亚硝酸盐不可以出现在有机食品中,味精不得使用在婴幼儿食品中。

为减少食品添加剂的危害,近年来,一些厂家开始使用天然食物添加剂,如用红菜头代替红色素。新西兰食品安全局要求食品外包装上必须标明食品所含添加剂成分,并提醒家长,购买儿童食品时,应尽可能买没有任何添加剂的。

德国:添加剂只有被许可才能使用

在德国,添加剂只有在被证明安全可靠并且技术上有必要时,才能获得使用许可证明。德国《添加剂许可法规》对允许使用哪些添加剂、使用量、可以在哪些产品中使用都有具体规定。食品生产商必须在食品标签上将所使用的添加剂一一列出。

德国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有义务自行记录所用原料的质量,进货渠道和销售对象等信息也都必须有记录为证。根据这些记录,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查明问题出在哪里。

消费者自身加强保护意识也非常重要。例如,一旦发现食品企业存在卫生标准不合格或者食品标签有误,可以通知当地食品监管部门。如果买回家的食品在规定的保质期内出现变质现象,也可以向食品监管部门举报。联邦消费者保护部开设有“我们吃什么”网站,提供多种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帮助消费者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篇5: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2、制售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按照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计量标准>进行使用,不得超过国家其规定使用限量范围。

3、人工合成色素觅菜红及胭脂红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限制计量使用。不得超过0、05克/公斤,柠檬黄及酸性靛蓝的用量不得超过0、1克/公斤。

4、用于饮料、各式糕点食用香精的使用量不得超过限量0、2%。

5、亚峭酸盐的使用,最大用量为每千克不得超过0、15克。(中毒量为0、3一0、5克,致死量为3克)

6、国家允许使用的防腐剂、杭氧化剂、着色剂、酸味剂、凝固剂、疏松剂、品质改良剂等的使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标准使用限量使用,不得超过国家计量标准。

7、因制品工艺制作要求的需要,应尽可能地从植物中提取所需色素。

8、禁止采购添加剂含量超过国家规定限量标准的食品、原料。

9、严禁使用超过有效保质期限的食品添加剂或受潮、霉变及其他感观异常发生色变的。

10、严禁使用医疗、工业、化工等非食用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制作。

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由食堂库房管理员专人负责管理。

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实行专人管理,专人负责,专人发放、专人入册登记制。

篇6: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2、不得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由于使用食品添加剂而降低了食品质量和安全要求。尽可能不用食品添加剂,确须使用的.,应在限量范围内使用。

3、严禁违法使用硼酸、硼砂、废弃食用油脂、工业用料等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禁止购买、储存、使用亚硝酸盐。含柠檬黄、日落黄等合成色素的吉士粉、油性色素等不可用于面点、糕点、肉类加工。

4、发酵面制品、生湿面制品、生干面制品中不得使用明矾或含明矾的复合食品添加剂;应首选使用不含铝的酵母粉、塔塔粉等食品添加剂。糕点禁用苯甲酸、苯甲酸钠等防腐剂。

5、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使用食品添加剂应配备专用称量工具,严格按限量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要做到“五专”,即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

篇7: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保证食品安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采购管理:

1、首先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厂家和供应商的资质及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价,确定为合格供方的方可购进其食品添加剂;

2、采购食品添加剂时应认明标签上“食品添加剂”字样,向销售者索取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对产品标签没有生产许可证编号,没有厂名厂址、使用范围、使用量等说明内容的添加剂不能购买。

3、食品必须添加是食品用途的添加剂,添加剂产品说明书的内容必须真实,禁止使用非食用添加剂。

二、进货查验管理

1、对购进的食品添加剂,生产、技术部应先审查其是否为合格供方提供的产品,索取其有关资质证明(三证一报告),填写索证记录。

2、购进的食品添加剂验收时,质检部必须索要本批次产品的出厂检验报告单和企业同产品近期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单,并加盖企业(或供应单位)的公章,否则不予接收。

3、购进的食品添加剂能自检的`,质检部除索要营业执照、全国工业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加盖企业或供应单位公章)、检验报告单外,还需抽样检验,合格后出具原材料检验结果报告单;不能自检的由质检部出具参考检验的检验结果报告单,凡是本厂质检部未出具检验合格的检验结果报告单的,一律不得入库、不得使用。

三、存储和使用管理

1、食品添加剂实行专库、专人管理,仓库依据质检部出具的检验合格的检验结果报告单办理入库手续,否则不得入库和使用。

2、仓库内食品添加剂标识要清楚并建立食品添加剂出入库台帐,详细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入库及领用情况。

篇8:复配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与管理

近来复合食品添加剂日益为人们认识和重视, 使用复合食品添加剂可以保证食品安全、化解生产风险、节约生产成本, 所以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使用复合食品添加剂。

1 复配食品添加剂

复配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便于食品加工,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品种的食品添加剂, 添加或不添加辅料, 经物理方法混匀而成的食品添加剂。

复配食品添加剂有别于单一的食品添加剂, 其优势体现在:

1.1 使各种单一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得以互补, 从而使复合产品更经济、更有效。

1.2 使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效力得以协同增效, 从而减低其用量和成本。

1.3 因为单一的食品添加剂用量减少, 从而减少了它的副作用, 使产品的安全性得以提高。

1.4 使食品添加剂的风味得以互相掩蔽、优化和加强, 改善食品的味感。

1.5 使食品添加剂的性能得以改善, 从而可以满足食品各方面加工工艺性能, 使之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使用。

1.6 简单易用, 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

2 复配食品添加剂的生产

2.1 复配酸度调节剂。

2.1.1 生产工艺流程。水质检验→原料配制→搅拌混合→称重灌装→产品检验→包装入库。

2.1.2 关键工艺及其控制。

(1) 水质检验:对水质进行快速检验。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从保护人群身体健康和保证人类生活质量出发, 对饮用水中与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 (物理、化学和生物) , 以法律形式作的量值规定, 以及为实现量值所作的有关行为规范的规定。 (2) 原料配制:按工艺要求精确称取柠檬酸、柠檬酸钠、葡萄糖 (GB 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水的量, 最大允许偏差0.01%, 经二次复称确认准确无误后使用。 (3) 搅拌混合:时间冬季为60±5分钟, 夏季为50±5;最大装填量3/4。

2.2 复配保水剂。

2.2.1 生产工艺流程。原料配制→搅拌混合→筛选粒度→称重灌装→产品检验→包装入库。

2.2.2 关键工艺及其控制。

(1) 原料配制:按工艺要求精确称取柠檬酸、柠檬酸钠、三聚磷酸钠 (GB 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的量, 最大允许偏差0.01%, 经二次复称确认准确无误后使用。 (2) 搅拌混合:拌合时间50~70分钟, 最大装填量3/4, 表面温度5~30℃。 (3) 筛选粒度:40目标准筛。

2.3 添加剂出厂检验。

依据标准进行感官、理化 (包括有害物质) 、微生物检验。

2.3.1 感官检验:具有本身固有气味, 无异味, 无异物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

2.3.2 理化检验:PH=5.5~10.5。砷 (As) ≤2.0mg/kg GB/T5009.76。铅 (Pb) ≤2.0mg/kg GB/T 5009.75。

2.3.3 微生物检验:大肠埃希氏菌不得检出。

3 复配添加剂生产管理

复配添加剂生产管理实施HACCP体系。HACCP体系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能保证食品生产安全的防御体系和常规管理方法。将HACCP体系应用于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管理, 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 而且可使产品与国际同类产品媲美, 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 参与国际竞争。

由于HACCP体系能够鉴别出现今能够想到的危害, 包括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危害, 于是逐渐成了世界各国间食品贸易第一道“关卡”。通过HACCP认证也是我国食品出口的一道“通行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如果无视食品卫生安全的国际游戏规则, 便随时可能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出局。建立有效的从食品原料的种植、养殖, 食品原料的生产、加工、销售, 直到消费者食用等整个环节的卫生安全监管体系, 才能面对其他国家的重重技术“壁垒”。

3.1 HACCP体系建立应具备相应条件。

3.1.1 任何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GMP (良好操作规范) 的制定

都必须符合《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14881-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2760-2011) 《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及《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要求。GMP管理制度可一定程度地控制来自人员、环境、设施等方面的危害, 防止食品在不卫生条件下生产运输。

3.1.2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SSOP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既能控制

一般危害又能控制显著危害, 可使HACCP中的关键控制点简化而有针对性。

3.1.3 为保证HACCP计划的有效运行和实施, 企业还必须制定设备维修保养计划、人员培训计划和产品回收计划。

3.2 HACCP体系的应用。

3.2.1 建立HACCP体系小组, 明确各自职责。

3.2.2 制定并确认工艺流程图:在深入了解食品添加剂生产全过程的基础上制定工艺流程图, 以确保该流程是有效的。

3.2.3 确定关键控制点。

对每一个步骤进行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潜在的显著性危害进行分析, 确定关键控制点。对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 做好记录。

3.2.4 建立监控程序。

(1) 制定生产设备定期维修、保养、消毒计划, 并加以实施。 (2) 落实生产车间的卫生管理制度, 并责任到人。 (3) 制定岗位负责人定期培训、考评计划, 做好实施记录。 (4) 制定生产工序操作规程 (含关键岗位作业指导书) 。 (5) 实施产品标签制作和管理。按照《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7718-2011) 进行实施。

3.2.5 建立验证程序。

为确保HACCP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对CCP和HACCP体系要进行验证。依据企业标准进行检验, 不合格时及时整改, 作好记录。

HACCP要求食品安全从源头抓起, 每一步骤, 每一环节都必须有安全保障, 如果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的安全都不能保证, 最终产品的安全保障便无从谈起。所以实施HACCP体系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胡国华.复合食品添加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1]胡国华.复合食品添加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篇9:破解食品添加剂的管理难题

食品添加剂行业门槛太低

对于屡屡被曝光的食品添加剂事件,如何解决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部门面前的一个难题。食品业业内人士龚先生认为,将政府职能与食品安全绑架在一起本身就不利于对食品行业的监管,他举例说,目前的政策如果有某个地方的食品行业出现问题该地区的工商部门也要承受连带责任,而这一举措只能造成该地区的工商部门三番五次地检查大型企业,原因在于大型企业承受着更多目光的关注,而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却视而不见,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又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上。

在制定标准时政府更多的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很少有专家的意见参与其中,这就造成了目前中国的标准很多都是将产品标准代替食品标准,“甚至很多标准还细分出了一级、二级、三级,这种等级完全没有必要,只要划定一个级别凡是超过这个级别的就属于违法。”

在欧美,香港对食品添加剂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以《香港食品法典》为例,主要内容是依据欧洲食品法典撰写,所有的添加剂都有一个检测线,凡是在产品中查出含有的添加剂超过这条线值的就要受到政府的重罚,在国内常见的在食用油中添加抗氧化剂TBHQ,而这种物质在香港的食品法中是不允许添加的,即使在食用油中查出含有0.01个成分的TBHQ,香港政府会及时将违法产品告知媒体,媒体在进行播报后,凡是拥有此产品的商场、超市都将责令下架被驱逐出整个香港市场,而一旦被驱逐出的产品就很难回到香港市场进行贩卖。

“当然,由于国外有严格的法规控制,而在中国进入食品添加剂行业的门槛又很低,于是许多外资企业纷纷转战进入中国市场。”龚先生说。

大部委监管中国食品问题

对于食品添加剂所产生的个中问题首先就是信息不对称,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委员会会长孙树侠告诉《北京科技报》,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外很少会在食品中添加合成食品添加剂而改用天然食品添加剂。以黄色素为例,柠檬黄就属于合成食品添加剂,而天然的则是用栀子黄或是玉米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进口产品价格高昂的原因所在,但是中国很多消费者由于不了解合成和天然的意义,所以认为含有食品添加剂的就是不好的。”因此孙树侠建议,所有的食品中都要标明含有的添加剂是天然的还是合成的。

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与多头管理无法分开。孙树侠说,对于食品问题在国际上一直通行四个部分,那就是农业部分专管人们有吃的,社会保障部分是保障人们的食物是可以食用的,而营养部分是确保人们的食物中是否存在不当的营养成分,最后就是可持续发展部分它是保证食品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环境也不能对食品造成污染。

而在中国完全没有将食品概念梳理清楚,按照我国2009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涉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这些部门是按照从原材料到产品、市场、餐桌的顺序进行分段监管。从田间地头到餐桌,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监管部门把关,但是这种“九龙治水”的方式造成各部门之间存在监管真空,这种分段监管和品种监管相结合的模式,实际工作中确实也存在一些监管边界不清、监管重复和空白并存等问题。

孙树侠认为,中国应该成立一个大部委来监管中国的食品问题,而这个大部委可以类似于国外的健康社会保障部,它要负责全国人民的食品从环境、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问题。

李里特认为,联合国食品卫生和粮农组织在近年提出食品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变。原来全世界的食品安全的管理模式都类似,属于“危机管理”模式,就是以强化监管为基础,强化检查为基础,以不发生危险为目标,出现了食品安全事件,马上制定标准,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购买先进的、准确的,更加精密的仪器去检测,这个办法在国际上已经认为是一种过时的管理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国外发达国家提出转变食品安全管理模式,由“危机管理”转变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基础是首先要建立良好的生产系统,在生产过程中主动规避任何可能引起安全问题的风险,以良好的生产系统来保证食品安全。它以不发生任何安全问题的可能性为目标,良好的生产系统的每个环节都以避免发生问题为基础,时刻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在自己的环节发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李里特也建议,政府应该建立食品安全的统一管理。在美国、日本等很多的发达国家,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和销售都归一个农业部门来管理,统一的管理才可以在各个环节经常地检查督促,发现那些有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点,防患于未来,才能有效地管理,高效地管理。

食品安全体现公民素质

除此之外,孙树侠也提到,中国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与中国国民的整体素养低不无关系,由于过低的素养,使很多人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因此他建议,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要加强教育、反复教育,不能在一些3·15或是专项整顿日才拿出来说,“只有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食品才能健康化。”

篇10: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精选]

一、目的

为确保我公司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的安全性,防止食品污染,对食品添加 实行严格科学的管理,即有利于工作又不造成滥用,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涉及食品添加剂的采购、验收、贮存、使用等。

三、食品添加剂的采购

1、物资采购在对新进的食品添加剂进行采购前必须有使用部门的请购,请购内容必须填写采购的添加剂名称、添加产品类别(用途),交由质检部验证该添加剂是否可添加于该产品。质检部确认可用签字后方可交由物资采购。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卫生部公告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名单中没有;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中的品种需要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某一品类不允许使用的不得采购。

2、物资采购必须先向供方索取合格供方资质(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无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的添加剂对方必须随附备案的企业标准。交质检审核确认合格后,再进行小批量购进,质检员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进货检验,检验合格生产试样。物资部组织各部门进行合格供方评审,确认为合格供方后方可批量供货。

四、食品添加剂的验收

1、质检部必须对每批添加剂作进货验证,原料检验员接到库房出具的进料检验 通知单后必须于2小时内对所到的添加剂进行检验,对其符合性作判定,并将 判定结果以书面形式告知库房,库房根据质检判定结论确定该添加剂是否入库 合格品办理入库,不合格品不得入库,质检员必须对其入库情况进行跟踪验证 填写《添加剂进货检验记录》,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不合格品出具不合格报并 监督退货。质检员必须对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的退货情况做跟踪记录。

五、食品添加剂的保管

1、食品添加剂入库后必须有单独的区域存放,设专人保管,做好标签标识,严 格按照该添加剂的储存要求进行保管,建立进出库台帐,保存期不得少2年。

2、食品添加剂的发放必须做到先进先出,质检员对其保管和发放情况进行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对添加剂的储存条件、贮藏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篇11: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目的为加强食品添加剂卫生安全管理,防止食品污染,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根据国家规定,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对本企业购进的,在食品中依法添加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管理。食品添加剂应有专人管理,妥善存放;企业负责人应对安全使用进行承诺,建立采购、使用台帐

一 食品添加剂所购的产品包装及说明书上必须有“食品添加剂”字样标示,其包装或说明书上应按规定标出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保质期限、批号、主要成分、食用或使用方法等。

二、食品添加剂的购进应执行采购管理制度,进货时查验该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照是否齐全,是否有该批产品有效的检验合格的证明,并建立供方资质档案。

三、食品添加剂在投入使用前必须到质监部门备案,应批准后方可使用。

四、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和使用限量,在GB2760规范的允许范围和限量内使用,并填写相应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注明产品名称、使用日期,使用品种、使用量等内容)。

五、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按照规定在产品标签中如实标明。

六、食品添加剂种类繁多,主要分成天然与合成两大类。现将我公司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具体规定如下:

(一)常用食品添加剂。如食用盐味精、鸡精、天然调料等,这类食品添加剂只要按经验或口味食用都是安全的。

(二)专用食品添加剂。如蛋糕油、泡打粉等、这些食品添加剂,只要按说明书正确使用,也是安全的。

(三)控制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以下食品添加剂允许使用,但使用单位首先要报请中心批准,在使用时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国家规定的剂量、办法使用,在食品添加剂的外包装上必须有明显标记,要做到单独存放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和控制使用剂量。

1.防腐剂,允许使用山梨酸及其钾盐,仅限糕点制作时使用。

2.食用香精,可以使用国家规定允许使用的人工食用香精,允许在加工糕点时使用,不提倡在其他方面使用。

篇12:食品添加剂使用与管理制度

1.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要求的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

2.购买食品添加剂必须索取生产许可证明复印件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进口食品添加剂应索取口岸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卫生证明,购买时应任命包装标签上“食品添加剂”字样,入库前严格验收。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不得凭经验随意扩大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使用时认真填写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

4.不得使用未经批准、受污染或变质以及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5.不得为掩盖食品腐烂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的而使用添加剂。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到县区级质量监督局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进行备案。备案的基本内容包括: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名称,生产加工的食品品种,食品添加物质的名称、来源、生产企业,企业在生产的各种食品中添加该物质的最大限量等。

篇13:某食品厂添加剂管理制度

1 明确我国行政主管部门对食品添加剂监管的职责

在监管中, 不同的监管主体, 监管的依据有所不同, 因而导致监管方式接口不衔接, 甚至产生混乱的局面, 为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企业提供违法机会。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 在生产加工环节、流通环节、餐饮使用环节、农产品初级生产加工环节各自分工管理, 各部门职责未能有效统一落实。

建议在政策信息制定开始政府统一部门负责制定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各个环节的行业管理规范, 尤其制订食品添加剂产业发展政策方向, 明确指导企业建设诚信体系。从田头到餐桌的统一协调配合管理, 并按照各自的分工及时有效地报告和通报相关环节获知的食品添加剂安全情况, 积极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和迅速消除隐患。

2 建立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根据食品添加剂信息通报相关规定, 不断完善违法信息采集分析和建立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对未按分工履行职责以及推诿不配合的部门, 造成严重的社会或国际影响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实施监管责任追究制度, 依法依规追究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责任。

3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从一项法律法规或者标准的起草立项到征求意见修改, 从对外公开听证到专家讨论验证以及最终通过向外公告发布整个过程, 应该加强以下措施:一是法律法规及标准草案严格公开征求意见程序, 包括企业、消费者在内的社会各方均可提出修改意见;二是法律法规及标准起草单位主要是研究机构、学术团体、教育机构和行业协会;三是严格遴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委员, 特别规定委员不得在食品以及相关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担任职务, 严格遴选委员候选人, 并将拟任委员上网公示, 听取各方面意见, 接受各方监督。通过以上有关的措施, 既保障了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有广泛的信息渠道来源, 也保证了符合我国最大部分的人们共同利益, 更体现出政府部门对食品工作的重视程度。鼓励社会各界对法律法规及标准工作提出意见, 也体现了食品监督工作的公开透明, 提高了法律法规及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

在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食品标准的修订工作中, 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现代化的信息平台, 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比如建立政府主导的食品添加剂网站并向广大企业、消费者提供及时的食品信息。卫生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应定期汇总公布食品和饮料中非法添加物以及易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名单。

4 加快完善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

GB2760将食品添加剂按功能分为23个类别, 2400个食品添加剂品种, 这些食品添加剂多为化学制剂, 已成为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料。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常常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就已经吃掉了几十种添加剂。所以对一些已经知道对人体有害的或不能排除对人体有害的食品添加剂应尽快淘汰, 目前卫生部已注销的食品添加剂有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 (即面粉增白剂) 等, 从2014年7月1日开始, 三种含铝的食品添加剂 (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 不能再用于食品加工和生产;馒头、发糕等等面粉制品 (除油炸面制品、挂浆用的面糊、裹粉、煎炸粉外) 不能添加含铝膨松剂 (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 ;膨化食品中不再允许使用任何含铝添加剂。

为了保证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必须有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和使用标准。目前一些标准交叉重复, 指标不统一, 许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已经为数不少, 但已制定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品种并不多。

我国正逐步完善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 从2010年起至今,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国家标准卫生部已经制定公布了102项, 除食品用香精香料和胶母基糖果础剂外, 已制定 (或已指定) 产品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刚刚超过80%, 但这个比率远远未能满足社会企业需求。

5 提升检测方法

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包括对产品质量检测和对其在食品中残留量的检测。对食品添加剂产品质量检测而言, 现有常用的300多种食品添加剂均有相应的检测方法, 有资质和能力的检测单位均可开展相应的检测工作, 满足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对食品中检测食品添加剂的残留量, 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通常做法和我国的监督管理要求基本一致, 就是明确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具体使用范围和允许限量要求, 如防腐剂、着色剂、甜味剂、抗氧化剂等, 都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方法的标准。对于来自天然植物或按生产工艺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如天然色素、增稠剂等, 食品中本身就可能存在, 食品安全风险较低, 无需区别添加或天然存在的情况, 通常不制定检测方法。

目前, 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监测的准确性和迅捷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国内的检测技术相对落后, 需要寻求高新监测技术以适应食品添加剂的监测发展要求。只有形成完整的检测体系, 才能有据可循、有法可依, 对违法犯罪分子起到真正的震慑作用。

6 严格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安全性审核

卫生部联合质检总局对外发布了第6号公告, 明确规定了生产加工企业生产新品种的食品添加剂时, 应按《我国食品安全法》第44条的有关规定, 进行符合《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规定的新品种安全性评定验证。

卫生部要对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进行安全性评估, 并应严格按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研究和申请程序, 按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 向社会征求该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意见, 该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经卫生部批准后方可被列入为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范围内。

7 加大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案件的查办和惩治力度

商家都是唯利是图, 企业都是逐利的, 虽然有《我国食品安全法》, 有《我国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等等, 但由于执法不严, 有法不依, 违法也不深究, 法律法规没有落到实处, 往往造成违法者先富, 不顾人命者则暴富的现象。

现在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生产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除赔偿消费者损失外, 同时还可以向生产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规定表明, 只要生产或者销售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即使没有造成人身损害后果, 也可要求10倍赔偿。目前的执法机关对违法企业的处罚过轻, 执法机关对违法企业通常处以罚款, 罚款额最高仅为查获问题产品价值的2倍。《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 要制定食品安全标准。食品不符合安全, 生产工具和设备必须没收。但目前我国部分食品安全标准尚未完整出台, 由于缺乏标准, 在对食品监管时, 监管部门无法准确把握食品内在质量存在的问题有多严重, 一些食品不合格也无法认定是否违犯食品安全标准, 从而无法进行处罚。

在现实处理中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添加物质不依法备案和使用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时, 存在“偏轻罚款”和没有到位的行为罚, 很难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如某企业不备案使用食品添加剂, 依据《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第九十五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处五千元以下罚款。首先责令限期改正, 然后对逾期不改者, 再处五千元罚款。现在经常遇到的问题是, 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 仍然会大胆地不按规定备案使用食品添加剂。此时, 基层监管主体如何处置?法规没有规定, 处罚太轻, 并没有与暂扣食品生产许可证或停产整顿和市场准入审核、食品召回、告知消费者停止食用、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等挂钩, 严重影响了监管的有效性。

在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必须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分工作, 对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和餐饮消费过程中发生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实施零容忍, 发现一件查处一件。

作为政府部门在食品事件上应负起管理缺陷的责任, 要站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问题的最前沿, 接受人民提出的质疑, 不断改善实际监管中存在的漏洞。要尊重法院独立行使职权, 法院在保证公民食品安全权利上负有终极责任。在社会管理的新方向上, 不能简单的把社会管理限制在稳定上, 应该把重点放在人们对食品安全的突出反复问题中, 通过每次的事件总结经验杜绝再次发生。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部门要有法必依, 加大查处力度, 对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应该及时对外公布查处结果和典型案例。不断加强食品行政执法与食品刑事司法的联动, 依法依规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并及时向公安部门移送发现的犯罪线索证据。实施监管过程中的失职渎职和乱作为等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建议加大对相关部门的问责力度, 对于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的相关人员, 必须从严从重追究其刑事责任。

8 引导消费者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食品添加剂

在我国90%都是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 从事该行业的人员普遍缺乏对食品添加剂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因此建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各级行业协会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提高我国中小企业依法经营的意识, 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者的培训力度, 加强食品添加剂基础知识以及一些相关的食品添加剂标准及法律法规的学习, 加深生产经营者对食品添加剂的利弊的正确认识, 树立诚信经商的理念, 使生产企业能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标准进行食品加工生产, 使其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同时, 要通过报纸、电视媒体、网络等各种宣传载体, 报道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好处, 加强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 消除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 并向消费者宣传如何选择加工食品, 让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在标签中的标示能正确识别, 能有效地用最直观、最方便的方式来抵制一些伪劣食品。目前, 凡是经过国家批准的, 按照规定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很安全的, 还没有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使用食品添加剂而导致不良后果的案件。

9 结束语

近年来, 因食品生产企业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或生产者的食品安全质量意识淡薄, 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或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惜违法犯罪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性化工原料, 而引发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不但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引起食品市场混乱, 致使食品行业经济也受到冲击。因此, 正确认识、科学选择和使用食品添加剂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本文提出食品添加剂的法律监管措施, 引导监管部门和食品行业正确看待、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14: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研究

食品添加剂的足义与内涵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食品添加剂一般不具有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其与食品营养强化剂有很大的差别。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明确的定义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和满足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人工合成物质或者天然物质。世界卫生组织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是,有意识地向食品添加少量非营养物质,用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在我国,以增强食品营养成分为目的的食品营养强化剂,被加入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行列,但是大部分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并无益处,而且不具有营养价值。

食品添加剂的内涵。食品添加剂与食品的最大区别是,食品可以维持人类生命、促进健康,而食品添加剂不具备这些功能,缺少了它人类生命不会受到威胁。从食品安全方面来讲,食品添加剂是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对食品资源开发及食品加工的一种手段。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达到更好的收益效果,还能改善食品品质。但是它并不是消费者的一种生活必需品,有些时候大多数消费者是不知不觉,或是被动的食用这些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

发展现状。食品添加剂已经被使用多年,近年来现代食品产业不断发展,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产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到现在为止,已经有25000多种食品添加剂在全世界范围内被使用,但是80%的食品添加剂是食品香料,其中3000到4000种食品添加剂可以被直接使用,600到1000种食品添加剂是常用添加剂。在我国,有2500多种食品添加剂被允许使用,而在美国有5000多种食品添加剂被允许使用。并且美国的食品添加剂年消耗量在快速增长,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和西欧国家食品添加剂消耗量也在快速增长,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市场缺口比较大,食品添加剂总产值在国际贸易总额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市场前景。目前我国约有3000家企业进行食品添加剂的生产,所有食品添加剂生产厂家一年的总产量可以达到712万吨,总销售收入甚至达到767亿元人民币,食品添加剂在我国食品工业的份额越来越大。在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更期望品种多、数量大、安全性好的食品添加剂,当今在世界各国都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新型食品添加剂及新技术,食品添加剂将朝着天然色素、防腐剂、抗氧化等多元化功能发展,在食品添加剂研究开发领域運用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将成为未来的研发热点,天然型、高效安全型、复合型等是未来食品添加剂的特点。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食品添加剂不会影响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并不能直接影响食品安全,但是如果食品添加剂使用过量或者使用非食用物质就会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现在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存在误区,消费者不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内涵及其作用,有些生产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利用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误区,过度宣扬其产品是绿色产品,不含有任何食品添加剂。正因如此,使得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加深,他们认为食品添加剂都是不安全的,只要食品中含有食品添加剂,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谨慎购买。另外,消费者没有足够的能力区分食品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往往他们认为这两种物质是同一种产品,甚至有一些违法企业为了牟取暴利,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最后把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推给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不会影响人体健康。食品添加剂的检验过程非常严格,确保其在使用范围内长期摄入不影响人体健康,食品添加剂都要经过急性、遗传性和亚慢性等一系列毒性试验,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确定其无安全隐患后才可以批量生产,并且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安全剂量用量更少,使用标准更严格。目前国家已经明文规定,禁止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而不是禁止添加食品添加剂,工业添加剂三聚氰胺、苏丹红等被人们误认为非食用添加剂,与之相关的食品安全事故被认为是由食品添加剂引起的。然而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会对食品的营养价值造成影响,一些食品添加剂本身具有营养价值。例如,乳链菌肽是一种氨基酸,并且可以强化营养,它是我国研发的一种新型防腐剂,但是这种防腐剂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果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食品添加剂可以促进食品产业发展、维护食品安全,而且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罪魁祸首都不是食品添加剂。因此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理性对待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安全问题,同时为了促进食品添加剂产业和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打击非法使用非食用添加剂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食品安全事故,使得丰富多样的食品添加剂走向合理发展道路。

篇15:幼儿园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为规范食品添加剂安全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食品添加剂应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

二、由专(兼)职人员负责食品添加剂采购。采购人员应当掌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法律和食品添加剂安全相关知识以及食品感官鉴别常识。餐饮服务单位主要负责人与负责食品添加剂采购和餐饮加工配料的人员分别签订责任书。

三、采购食品添加剂,应当到证照齐全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实行定点采购,并应当与供应商签订包括保证食品添加剂安全内容的采购供应合同。对采购的食品添加剂应当索取并留存许可证、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以及购物凭证。购物凭证应当包括供应者名称、供应日期和产品名称、数量等内容。采购进口食品添加剂的,应当索取口岸进口食品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与所购食品添加剂相同批次的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的复印件。

四、入库前,库管人员应当查验所购产品外包装、包括检查是否符合规定,与购物凭证是否相符,并建立食品添加剂专用采购台账。食品添加剂入库应当如实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单位、生产批号、保质期、供应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

五、建立食品添加剂专用使用台账。食品添加剂出库使用应当如实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数量、用途、称量方式、时间等,使用人应当签字确认。食品添加剂的购进、使用、库存,应当账实相符。

六、设立专柜贮存食品添加剂,并注明“食品添加剂专柜”字样,盛放容器上应标明食品添加剂名称。

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配备精确的计量工具,严格按照包装标识标明的用途用量或国家规定的用途用量称量后使用,杜绝滥用和超量使用。

八、食品安全管理员、厨师长定期检查食品添加剂采购、索证索票、台账记录、贮存及使用等情况。

上一篇:时间都去哪了高中作文议论文下一篇:深交所市场监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