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的芬芳

2024-04-09

教养的芬芳(通用14篇)

篇1:教养的芬芳

感动于一场演唱会。其实,它让我感觉不像是演唱会,倒像是一场高雅音乐会。

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演唱会,无不是喧闹异常,疯狂的歌迷拼命挤向台前,接近失控。

而这一场全不是这样。那是我喜欢的一位俄罗斯歌手的演唱会,地点是圣彼得堡。我看的是演唱会视频。

摄像机环顾全场,场内座无虚席,可奇怪的是,只有一位安保人员,还是歌手的保镖。我不由大惊,若是换在别的地方,场内不是会失控吗?

带着疑问继续向下观看。演讲会开始,歌手出现。台下观众热情鼓掌,欢呼、尖叫、口哨响成一片。但是音乐一响,场内立刻鸦雀无声,反应之快,让我怀疑是不是有声音突然被关掉一样。我不由得佩服俄罗斯观众的素养。

演唱会十分精彩。当歌手唱起老歌《科玛洛沃》,全场观众,无论老少,一齐高声合唱。歌手十分兴奋,下台来到观众中间。保镖怕观众太过热情,紧紧跟着歌手。可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只有当歌手把话筒递给某个观众时,他(或她)才会起身合唱,别的人一律微笑着拍手,没有一人离开座位,秩序好得让人惊讶。

难道没有歌迷想要签名吗?镜头给了我答案。演唱会结束后,观众自觉在剧场外排队签名,没有争吵。冬宫剧场外的白雪静静下着,一切都是那样平和。

感动于俄罗斯观众极高的教养。冲上前和遵守秩序,可以说是理智与情感的斗争。可是高尚的教养教会我们种种美德:为他人着想,言行文明,温文尔雅……虽然说有可能要多等一会儿才能要到想要的签名,可若是人人都具有崇高的教养,自觉自律,那么,想要的一定会拥有,而且无愧于心。

记住同样来自那里的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在人类心灵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

篇2:教养的芬芳

有了教养,才会有更宽广的胸怀。才高八斗的李白被赐金放还,仍髙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潦倒一生的杜甫身居漏雨草堂,仍呐喊“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一心向民的范仲淹谪居岳阳,仍不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有教养,李白不减其锐;因为有教养,杜甫不移其志;因为有教养,范仲淹不灭其义。历史的长河早已淹没了盛唐的繁华、晚唐的衰败、北宋的贫弱,而他们教养的芬芳,穿越历史,不朽人间。

有了教养,才会有更热烈的爱国情怀。屈原,遭遇昏君,小人讽谏,却以死报国;苏武,痛被监留,去国怀乡,却不忘返志;文天祥,身逢乱世,身世飘浮,却誓死抗金。光阴似箭,逝者如斯,他们的面容已不再清晰,他们的身影已渐行渐远。屈原的教养使澎湃的汨罗江长流不息,苏武的教养使苍茫的草原羊群片片;文天祥的教养使汹涌的零丁洋叹息不退。他们的教养把他们的爱国热情镌刻在时间的墙壁上,后人观之,未敢遗忘。

有了教养,才会有更高的人生境界。孔子于动荡不安的春秋告诫人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陶渊明于黑暗的晋代仍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朱熹于人们思想僵化的明朝仍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为有了教养,他们才能有如此高的人生境界。

篇3:教养的芬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数据来源于2014年深圳龙华儿童队列,该队列于2014年10月成立,主要为深圳市龙华新区学龄前(3~4岁)儿童建立健康档案,并对其进行随访追踪至其14岁。本研究时间截止2015年6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龙华新区全区148家幼儿园全体小班儿童。共发放问卷10 972份,收回9 964份,有效问卷9 289份,有效率为93.2%。其中男童5 062名,女童4 227名,平均月龄为(40.2±3.9)岁。

1.2 工具与方法

1.2.1 Conners父母问卷

采用1978年修订的Conners父母问卷。由父母填写,共有48个条目,归纳为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多动-冲动、焦虑、多动指数6个因子[6]。本量表采用4级评分法,将“无、稍有、相当多、很多”分别计为0~3分,本文通过对反映焦虑的4个条目进行评定,将分数>1.8分评定为焦虑阳性。

1.2.2 自编儿童情况调查表

采用自编的儿童情况调查表对儿童早期教养人以及教养人更换的情况进行调查。儿童早期分为0~1岁期、>1~2岁期、>2~3岁期,其中0~1岁期间的教养人又分为0~3月、4~6月和7~12月期间教养人。主要教养人种类分为:父母教养、母亲和祖辈一起教养、祖辈或其他亲属教养3种。教养人更换次数分为没有更换、更换1次、更换2次及以上。本文教养人是指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对儿童进行养育和教育的人,为儿童的主要照顾者,包括父母、祖辈、保姆或其他教养者。

1.2.3 施测方法

将统一印制的量表发放给经过统一培训的幼儿园保健医生及教师,再由保健医生和教师发放给家长,要求由熟悉儿童情况的抚养人填写Conners父母问卷及儿童情况调查表。

1.3 统计分析

使用Epi Data 3.0进行原始数据录入,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定量资料样本均数服从正态分布,用(±s)表示;定性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多组间的定量资料比较进行方差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不同教养人组儿童焦虑得分比较

2.1.1 0~1岁不同教养人组儿童焦虑得分比较

儿童0~3月龄不同教养人组儿童焦虑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4)。4~6月龄不同教养人组儿童焦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两比较显示,4~6月龄由父母教养组儿童焦虑得分低于由祖辈或其他教养组,母亲和祖辈一起教养组儿童焦虑的得分低于祖辈或其他教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教养组儿童焦虑得分与母亲和祖辈一起教养组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3)。

7~12月龄不同教养人组儿童焦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显示,7~12月龄父母教养组儿童焦虑得分低于祖辈或其他教养组,母亲和祖辈一起教养组儿童焦虑得分低于由祖辈或其他教养组(P=0.001,0.017);父母教养组儿童焦虑得分与母亲和祖辈一起教养组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5)。见表1。

2.1.2>1~2岁不同教养人组儿童焦虑得分比较

由表1可见,>1~2岁不同教养人组儿童焦虑得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显示,>1~2岁父母教养组儿童焦虑得分低于祖辈或其他教养组,母亲和祖辈一起教养组儿童焦虑的得分低于祖辈或其他教养组(P值均<0.01);父母教养组儿童焦虑得分与母亲和祖辈一起教养组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6)。

2.1.3>2~3岁不同教养人组儿童焦虑得分比较

由表1可见,>2~3岁不同教养人组儿童焦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显示,>2~3岁父母教养组儿童焦虑得分低于祖辈或其他教养组,母亲和祖辈一起教养组儿童焦虑得分低于祖辈或其他教养组(P<0.01);父母教养组儿童焦虑得分与母亲和祖辈一起教养组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

2.2 早期不同教养人更换次数组儿童焦虑得分比较

2.2.1 0~1岁期间不同教养人更换次数组儿童焦虑得分比较

0~1岁期间教养人更换次数不同组儿童焦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显示,0~1岁期间教养人没有更换组儿童焦虑得分均低于教养人更换1次组和教养人更换2次及以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养人更换1次组儿童焦虑得分与教养人更换2次及以上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2)。见表2。

2.2.2>1~3岁期间不同教养人更换次数组儿童焦虑得分比较

>1~3岁期间教养人更换次数不同组儿童焦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显示,>1~3岁期间教养人没有更换组儿童焦虑得分均低于教养人更换1次组和教养人更换2次及以上组(P值均<0.01);教养人更换1次组儿童焦虑得分与教养人更换2次及以上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在儿童早期(4月~3岁),父母教养或母亲和祖辈一起教养的儿童焦虑得分低于祖辈或其他教养的儿童,即母亲参与教养的儿童发生焦虑的可能性较低。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亲子关系在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帮助儿童形成最初的立场、观点和处理事物的方式方法,进而构成其个性的雏形[7]。国内研究发现,母子依恋、父子依恋均能负向预测儿童的焦虑情绪,即父母在儿童期抵御儿童焦虑情绪有正向作用[4]。早前研究显示,儿童与父母短暂分离,不管是完全短暂分离,还是间接短暂分离(与父母分离,和其他人一起),均会引起儿童较强的焦虑。亲子关系对于儿童的意义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早期亲子关系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核心和主要动因,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父母在儿童早期没有参与养育,必然会导致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早期亲子关系缺失,使儿童在遭遇外界压力或事件时,无法或难以寻求父母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容易产生不良情绪[8]。

本研究显示,在儿童0~3个月期间,教养人不同的儿童焦虑得分并无明显差异,而4月~3岁期间,母亲参与教养,则儿童焦虑得分较低。与儿童的依恋关系以及依恋关系建立的关键期有关。依恋是儿童早期社会关系的重要内容,是儿童与抚养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感情上逐渐形成的一种联结、纽带或持久关系,而依恋关系的建立又有其关键期。在0~2月为前依恋时期称为“无差别的反应期”,此时儿童还没有实现物我的分化,对任何人都表现出相似的行为。2~7月为依恋关系建立期,又称为“有差别的社交期”,7~24月为依恋关系明确期。研究显示,父母尤其母亲是儿童依恋的最初也是最主要的对象,次级的依恋对象是其他看护者。婴儿最初的情感依恋对象是母亲,从母亲的呵护、哺乳和爱抚中产生最初的对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这个阶段是与母亲建立亲子依恋关系的重要时期。而其他看护人的出现无形中就会减少甚至完全剥夺儿童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必然会导致父母对儿童的熟知和关注程度减低,也会削弱儿童对父母可得性的自信程度,从而难以建立起真正的安全型依恋,进而容易导致儿童不良情绪的发生[9]。

本研究显示,在婴幼儿期,更换教养人组儿童焦虑的得分比没有更换教养人的得分高。研究显示,早期安全依恋会降低儿童的焦虑水平,不安全依恋会导致幼儿焦虑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亲子依恋的安全性越低,幼儿的焦虑症状越严重[10]。在婴幼儿期,每更换一次教养人,儿童就需要重新建立与新教养人的依恋关系,并且处理与旧教养人的依恋关系,在这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依恋关系的失调,严重者会造成依恋关系的崩溃,从而导致儿童焦虑等消极情绪的产生[9]。

综上所述,在婴幼儿期,特别是在4月~3岁期间,由父母教养,特别是有母亲参与教养,可减轻儿童焦虑情绪的发生;另外,在婴幼儿期,更换教养人也容易导致儿童焦虑的发生。因此,应提倡在婴幼儿期,应由父母,特别是母亲对儿童进行教养,并且在教养过程中,尽量避免或减少教养人的更换。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早期养育者及养育者更换与儿童焦虑的关系,为儿童焦虑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深圳龙华儿童队列。采用Conners父母问卷对9 289名3~4岁儿童的焦虑进行调查,用自编问卷调查儿童早期教养人及教养人更换的情况。结果 儿童4~6月、7~12月、>1~2岁、>2~3岁期间,由父母教养组(0.43±0.35,0.43±0.35,0.43±0.35,0.43±0.34)和母亲与祖辈一起教养组(0.44±0.34,0.44±0.34,0.43±0.34,0.44±0.34)的儿童焦虑得分均比祖辈或其他教养组(0.47±0.38,0.47±0.37,0.47±0.37,0.47±0.37)的得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早期没有更换教养人组(0.43±0.34,0.42±0.34)儿童焦虑得分均比更换教养人1次组(0.47±0.36,0.46±0.35)和更换教养人2次组(0.48±0.38,0.49±0.38)得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早期教养人为父母的儿童焦虑发生可能性较小;而早期更换教养人,则儿童焦虑发生可能性增大。应提倡在儿童早期应由父母教养,或者在教养过程中尽可能少更换教养人。

关键词:焦虑,精神卫生,儿童

参考文献

[1]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R].Washington,DC:Author,1994.

[2]苏林雁,殷青云,王凯,等.长沙市小学生焦虑障碍现状调查[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29(5):330-333.

[3]DADDS M R,HOLLAND D E,LAURENS K R,et al.Early intervention and prevention of anxiety disorders:results at 2-year followup[J].J Consult Clin Psychol,1999,67(1):145-150.

[4]赵金霞,朱彩琴.亲子依恋与儿童焦虑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5):636-638.

[5]王美芳,张燕翎.学前儿童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追踪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1):49-52.

[6]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461-462.

[7]胡号应,吴福喜,陈艳,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和社会交往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4):332-333.

[8]刘正奎,高文斌,王婷,等.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2):177-182.

[9]张伶.依恋理论对婴幼儿依恋关系建立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12):33-37.

篇4:教养的芬芳

炎炎夏日,热浪袭来,却依然挡不住我对花果山的向往,一大早就睁开双眼催着父母收拾东西准备上路。一路的颠簸后,我终于来到了这个神奇的地方,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张开双臂就往里冲,似乎里面有某种芬芳在吸引着我。

我们一路说笑,一路留影,不知不觉就到了半山腰。半山腰处有家茶水铺,是供往来游人休息的地方,我挥了挥汗,瞅个空处坐了下来。本想坐下来静心欣赏一下周边的风景,耳边突然响起了一些议论声和惊呼声,我转过身去,想探个究竟。

那是一个怎样的人啊,身体畸形,有些罗锅,干瘦,矮小,大约四十岁的样子,我不禁泛起一片同情之心。可夸张的是她的头发,有些干枯,却绑着两条麻花辫子,贴着脖子安静地挂在胸前,但每条辫子上的那一撮野花竟是那么的显眼,也许是就地采的吧,还很鲜嫩,我突然之間就被感动了。也许生活有艰辛,有磨难,有太多的不公平,可都不影响她对生活的热爱。

她微笑着招呼大家,全然不顾大家的议论纷纷,丝毫不在意别人异样的目光,也许是习惯了吧?我明白了,她是这个茶水铺的主人。不断的人来人往,她越发忙碌了,也笑得越发灿烂。

她热情地应对着每一个客人的要求,看得出生意很好,但这些都不影响她和别人的交谈。一个孩子走过,她会轻声说:“多可爱的孩子,慢些走!”一位老人路过,她也会关切地说:“大爷你身体可好哟,小心些,前边的路有些陡!”这些温暖的话语就像她那麻花辫上的野花一样,散发出淡淡的芬芳,看似平淡,却又真真切切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篇5:教养的芬芳作文

尊重他人是一种教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不仅可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而且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美国前总统林肯曾在楼梯上碰到一位手里拿了许多东西,行走不方便的工作人员,两人不小心相撞,身为总统的林肯,竟然先向那位工作人员道歉,并靠边让她先走。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看出林肯作为总统对他人的一份尊重。尊重他人的.人让人敬佩,尊重他人的人受人尊重。

我想,尊重是人们交往所要遵循的基本的原则,要想让教养的芬芳四溢,需放尊重二字于心中,只有做到了相互尊重,才能拥有良好的教养,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放出七彩光芒!

宽容他人是一种教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犯了错,重要的是改正了错误。对于别人不小心犯的错误,应该学会宽容。曾记得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恩来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了周总理身上宽容的美德。

正是因为宽容,消除了人们与总理心中的那一层隔膜;也正是因为宽容,让我们拥有了一位可亲可敬的总理。拥有宽容,可以减少生活中不必要的矛盾;拥有了宽容,我们的心情会更加开朗,欢畅,我们才会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获得更多同行的伴侣!

拥有谦逊是一种教养。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人不可以骄傲,一旦有了骄傲,到最后什么事也做不成。骄傲使人满足于现有的成绩,不思进取,这终就会害了自己,无所成就。而谦逊的态度往往使人进步。相传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每当作好一首诗,总是先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他们听了拍手称好,才算定稿。像白居易这样一位著名的诗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妇的无知而轻视他们,因为他懂得真正的文学作品,必须得到人民的承认,所以他虚心求教于人民,这才使他的诗通俗易懂,在民间广为流传,为后人传诵。

谦虚,使人奋发向上,不断进取;谦虚,使人发现不足,及时改正。拥有了谦逊,不骄傲自满,才能让教养散发芬芳,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

篇6:教养的芬芳记叙文

那位穿着整套阿尼玛西装的男人走出了大厦,走进了旁边的一间咖啡厅,坐得下来。他坐下后不足30秒,立马掏出了烟和火机,抽了起来,对身旁墙上的“公共场合,禁止吸烟”视而不见。

“对不起先生,因为我们店是封闭的,空气不流通,所以请您停止吸烟,否则您会对其他客人造成影响,十分抱歉。”一位身穿工作服的服务小姐和声和气地对正在抽烟的客人说道。

“什么?”他慢悠悠地抬起了头,头上的头油被店里的灯光照得反光,显得更加整理,一丝不苟。

“我的意思是,请先生您熄灭您的香烟,或者到店外去解决。”服务!小姐再一次回答道。

他眼中充满了不解与疑惑,看了看手中的香烟又往地上弹了弹,眼中的不解与疑惑变成了不屑与轻视。他看着那位服务小姐说道:“你们店里连最基本的通风系统都没有吗?难道你们的服务员对客人的态度都这么差吗?难道你们不知道什么是顾客就是上帝吗?”他越说越大声,手还夹着烟指着服务员小姐的鼻子,烟灰又一次掉到了地上。

店中的安静被撕碎得面目全非,店中的其他顾客也慢慢地看了过来。

其中有一位身穿一身黑色制服的中年男子站了起来,不紧不慢地走到了他的座位旁,掏出警检证件,对他说道:“先生,公共场合明文规定禁止吸烟,但您无视此规定,现在请您按规定提交罚款,否则请您跟我走一趟。”

他似乎是被那位警检的话给吓住了。上一秒眼中的不屑与轻视又变成恐慌,他马上把烟头放入了热气腾腾的咖啡中,抬头看了看警检,又像犯了错的孩子遇见老师般低下了头去,狼狈地掏出了现金,又在大众的眼光下灰溜溜地跑出了门口。

篇7:教养的芬芳

教养是血红的河中泛出的尊严与忠诚。有些名字,也许在历史的风尘中渐渐被人们淡出记忆,但岳飞一名,永载史册,万古流芳。在战火纷乱中,一道道加急召回令从京城发出,那是屈辱与猜疑的到来。一生忠诚的岳飞毅然回程,为表忠心,跪在河,断然自刎。破烂的衣衫遮不住“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一河的水被染红了,一代人的心也被撼动了。

岳飞到死也记得从小母亲教他的精忠报国,赤城的血顺着河流到了他的家乡,流到了他幼时母亲教养他的地方,流入了每个中华炎孙的心里……正是因为岳飞母亲从小教养,才成就了岳飞这一代英雄,才培养了岳飞这一朝忠臣!让教养从小开始,从正道大爱开始,真真切切的流进每一个人的心中。

教养是黑暗的世界跳出的乐观与坚强。当我们在奢侈的享受这阳光与大自然时,有一位女孩却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中,那就还海伦·凯勒。天生聋瞎的她没有办法享受世界的美好,上帝像是开了一个玩笑,忘记给她安装眼睛和耳朵,但是却给了她一颗坚强而乐观的心。

即使身在黑暗,但她却不颓废、不放弃,一生与书为伴,与书为友,在书中寻找世界的光明与声音。她如此卓越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她的家庭教师,她曾经说过老师是她最想看到最想感谢的人。她的老师从小与她相伴,教她学习,教她生活,更教养她,让她坚强乐观。正是这不离不弃的教养才出得这样一位伟人,用一生战胜天命。教养是让人走正道,有恒心,坚强的源泉,让教养的光芒照射没一个人吧!

教养是山水田间中留存的悠闲与淡泊。在那山水田间中有一草屋,那是谁的住处,那么随意?那是陶渊明的。他不爱朝堂,独爱田园;他不爱名利,独爱自然;他不爱束缚,愿享清贫自由。他似一匹野马脱缰飞驰却不爆裂;他似一只雄鹰展翅高飞却不凶猛;他似一朵天山兰莲洁白超脱却身处平凡。他用一生书写淡泊,一生教养衬出淡泊名利,不势利。他就是真正的悠然伟人,教养伴随了他一生,也成就了他一生。正是教养,才让他做自我。

篇8: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的进展

一、研究范式的进展

早期研究, 主要从父母教养方式的维度或类型入手, 讨论其单向作用与影响。

20世纪70年代, A.Bell提出“双向模式说”, 转向关注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互动作用, 认为子女天生具有的一些特征也影响着父母教养方式。受双向互动观影响, 研究开始关注儿童自身的个性、气质、性格等心理行为特点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到20世纪70年代末, 受Bronfenbrenner的生物生态模型理论影响。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如家庭、学校、小区、民族等环境系统的影响。这就使教养方式研究开始从又父母的社会背景、地位阶层、经济状况及承受的压力和赢得社会支持等影响因素层面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的进展

(一) 生态化

随着亲子双向互动观的出现, 生态化研究的兴起, 研究开始强调在真实场景中考察父母的具体教养行为,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实质。如鲍德温在研究父母的宽容民主对儿童社会化作用的时候, 就率先采用了观察家庭互动基本情况和家庭拜访的研究方法。

(二) 综合化

受现代科学系统方法的影响, 研究中对资料分析的手段日益先进。更多地借助SPSS和LISREL等统计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如陶沙、董奇等运用统计与测量中的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与差异比较等方法, 探讨了抚养难度对幼儿母亲教养方式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的进展

(一) 类型化研究

早期研究主要针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维度或类型进行界定和研究。如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接受—拒绝, 支配—服从两个基本维度。鲍姆林德以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清晰度以及父母的教养这四个方面为划分标准, 得出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三种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马克比和马丁在前面学者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四种划分类型。这种划分类型也是较为公认的划分类型。

国内学者如陶沙等从划分不一致的七个维度——溺爱、忽视、专制、民主、惩罚、成就要求及教养来研究幼儿母亲的教育方式[1]。杨丽珠等从多个侧面角度——溺爱性、民主性、放任性、专制性来探究父母教养方式, 并揭示其与儿童气质的关系[2]。

(二) 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多因素研究

20世纪70年代之后, 国外学者既从家庭系统内部的一些因素, 又父母的社会背景、地位阶层、经济状况及承受的压力和赢得社会支持等家庭系统以外的层面进行了探讨。如在巴斯顿学者的研究中, 他比较了美国、法国和日本这三个国家的母亲对儿童注视他人的反应的情况。在集体价值取向的日本, 母亲鼓励并引导儿童注视他人的行为;而在个人价值取向的美国和法国, 母亲没有明显的反应[3]。

我国学者的不少研究也表明父母亲自身的受教育程度、职业、夫妻关系等因素显著影响对父母的教养方式。如张文新从城乡差异的角度进行研究, 发现城市儿童的父亲有更多的情感关爱, 而城市母亲与农村母亲的情感关爱大致相同, 但城市母亲的干涉、保护、否认拒绝、惩罚严厉更多, 这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也存在城乡不同所带来的区别差异[4]。

四、研究重心的进展

(一) 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

国内外不少研究发现,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焦虑、抑郁、自尊、社会化、人格发展、问题行为的产生以及道德行为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钱铭怡、肖广兰进行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障碍、自我效能感、儿童自尊的大量相关研究, 发现不良的教养方式明显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的水平和发展。

(二) 异常群体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现已有众多学者进入到比如患有神经症、社交恐怖症、抑郁症甚至罪犯等异常群体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的领域中, 研究显示这些异常群体的父母教养方式多为不良的教养方式, 如父母均缺少情感关爱, 采用拒绝、否认、干涉、惩罚的消极的方式。

五、研究发展趋势

(一) 研究的趋势

1. 系统化理论探究

长期以来研究多关注双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或单就母亲进行研究, 对父亲等的研究较少。研究应拓展教养方式的内涵与外延, 建构更系统化的相关理论。

2. 亲子互动的量化与心理机制研究

研究愈加注重亲子互动的考察, 但多集中于亲子交往的行为特点与父母、儿童某一方面的特点, 应更注重亲子间互动过程中人际效应的研究和亲子互动的心理机制作用研究。

3. 生态化研究的深入

目前研究已受到生态系统观的影响, 但却过于简单形式化。生态化研究要求在研究中必须遵循真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作客观详细的描述, 再编码量化记录的信息, 最终对现象作出解释。它强调观察和记录描述的必要性, 强调面对面交流与实地采访考察的重要性。深入理解和运用生态化的研究理念, 是研究取得突破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陶沙, 林磊.3-6岁儿童母亲的教育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4, (3) :40-47.

[2]杨丽珠, 杨春卿.幼儿气质与母亲教养方式的选择[J].心理科学, 1998, (1) :43-46.

[3]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篇9:教养的芬芳

她们的容貌都宛若天仙,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你看她们,永远恬静淡然的脸庞,面露浅笑,静若幽兰,芬芳四溢。像潺潺溪水,让周围的人被浸润。如夏天里刚绽放的白荷,清闲洁净,纯洁无瑕,容不得一丝亵渎。她们走在路上,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颦一笑,都在无意中显露了她们高贵的身份,脱俗的气质。家庭给予她们良好的教养,她们汲取琴棋书画的才气,集一身修身养性后的神彩,令人见之忘神。她们并未去刻意修饰什么,因为真正的气质是很难模仿来的。优良的教养。给人留下一生美好的财富。

渐渐长大后。才明白“教养”并不只是那些闺房小姐的轻谈慢语,低吟浅笑。“教养”是人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面对险恶的人生浪涛时镇静平和的心理素质,是面对污言垢语时忍而处之的高尚修养,是面对黑暗低谷时不弃不畏的坚韧精神。真正的教养来源于一颗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的心灵。“己所不欲,勿施予人”是对教养的最好诠释。女人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能是力量的象征。

文革的十年动乱颠倒了黑白,磨灭了人性,许多无辜的人们受尽了折磨。有一位作家的母亲,一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女,被打成右派。受人唾弃。可她不曾被这些打倒过。头发没了。她用一块方巾包好,工工整整的去扫街;没有工作,她在洗净的鸡蛋壳上用灵巧的手画上美丽的画儿,安安静静地摆在外面卖。她明白无论是什么,都不能让自己挺直的脊梁屈服。是教養、是为人的高贵精神让她无论是做待字闺中的才女还是受人压迫的下层,都能挺直自己的人格,堂堂正正向前走。富有教养,是道德美的表现形式,它会随着岁月的增加、心灵的净化而日益显示出光华。

作为教师的我们,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无论幸福或不幸,都应该学会去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时刻提醒自己拥有一颗淡然的心灵,一根不屈的傲骨,和教养带给我们的善良、乐观、坚持,微笑着迎接明天的阳光。

篇10:教养的芬芳

教养是举止合范,进退有度,是取舍之间的智慧。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日张英收到家信,只是为了三尺宽的宅地,与邻居间发生的纠纷,想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赋诗:“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邻居知后也羞愧难当,最后这里成了六尺巷,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也流传至今。正是因为张英“让他三尺”的良好教养美好风度,迎刃而解了纷争烦恼。六尺巷中传出这一段佳话,传出的也是教养的美好。

教养是遵守纪律,心有规矩,是学有举手投足间的艺术。

周总理有一次去北戴河,工作人员便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想借世界地图,接电话的管理员却回答说,图书馆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只能自己书来。周总理便冒雨来到图书馆,表示无论是谁都应当遵守纪律。如赫拉克利特所说:“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太阳”。周总理遵规守矩的良好教养让他自身散发出品行的芬芳,折射出人性的光茫。以小见大体现的也是中国此等泱泱大国的风范美好的社会风尚。

教养是克制自己,方便他人,是不给他人添麻烦的美德。

儒学里孔夫子讲的“克已复礼”,当今却被日本这个国家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日本的公共场合中,空气总是那么凝固,不管到哪里,每个角落都很安静,拒绝一切打扰、污染。最近的一则新闻报道了一名日本女演员在某公路上突发病症,在强忍着心瓣膜脱落的极大的疼痛感下撑着最后的力量将车依靠在马路边,避免了一场交通事故,她的行为教养令人俯首敬叹。美好的教养品行依然留在人世间,因为在日本,所有人都有着根深蒂固的“绝不给人添麻烦”的良好教养,这是日本民族一种无尚的光荣。

美国作家凯鲁亚克曾经说过:“教养是一种不用说出来的美好。”有教养的人让人如沐春风,没教养的人使人如鲠在喉。拥有良好的教养,散发沁人的芳香,美好这个世界。

作者|潘烨芷 江苏省淮州中学高二(19)班

篇11:教养的句子摘抄

2、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化妆品;

3、言教不如身教。——约翰逊

4、表扬别人就是给自己加分

5、教育并不能改变人性,只能改良人性。——亚里士多德

6、第一个教大学的人,必定没有上过大学。——罗蒙诺夫

7、笑着低下头的,都是聪明人;

8、教育的基础,在于认识个性;教育的宗旨,在于确立人格。——伊索

9、劳作教养身体,学习教养心灵。——史宝斯

10、多办一所学校,可少建一座监狱。——雨果

11、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你就赢了大半个人生;

12、善良是一座可以走进你我彼此心房的桥

13、任何教育都不如灾难教育。——迪斯累里

14、你的真诚,就是你的“贵人”

15、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方法。——洛克

16、你以为的直爽,其实很伤人;

17、真正有品质的人,不随便给人贴标签;

18、有教养的人,懂得给人留点优越感;

19、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无名氏

20、说话有分寸,是一个人的最高修养;

21、人永远需要两种能力:好好说话和情绪稳定;

22、控制不了情绪的人,不配过好一生;

23、教育是人才的娘家,社会是人才的婆家。——无名氏

2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

25、永远不要将你的孩子教育成一个绅士,或是一个淑女,应该将他们教育成一个男人,或是一个女人。——西塞罗

26、你的言行,藏着灵魂的模样;

篇12:我的教养笔记

第一次交教养笔记,想把对孩子说的话都写下来,就写一次不太合要求的教养笔记吧!

我想要写一本日记了,写给爱,写给我的孩子们。

栗子恒,我以后都见不到你了,但我会永远爱着你这个每天在裤兜里装满栗子的小子。

我会小小的占你便宜,当你吃完饭要加餐的时候,我就会坏坏地跟你讲:“你让老师亲一下,老师给你加餐。”当你油乎乎的小嘴亲到我脸上的时候,我就乐开了花。

班里,嘟嘟,希尔。你是我见过最可爱的孩子!

很怀念下午带着你坐在阳台上,给你讲白雪公主的故事,看到你冲着楼下走过的门卫叔叔大喊:“警察叔叔,快来救救白雪公主!”的可爱劲儿,我愿意把世界都捧给你。嘟嘟你最爱问为什么,你给了世界价值,没有人关注,世界有什么价值呢?

家宝。家宝你超级有礼貌,超级热情的!

家宝你最爱拍着胸脯,略带一点骄傲与神气地跟别人说:“我是夏家宝!”没错,你是独一无二的家宝,你是夏家宝,你是大家宝!

我喂你吃饭的时候,你悄悄地跟我讲:“老师,我吃米饭你吃肉,好不好?”呵呵,家宝,你是第一个疼我的孩子。

(二宝)

二宝其实你很像嘟嘟,有了你我才不那么想嘟嘟了。

二宝:“我想回家”我:“我也想回家”二宝“这不就是你家吗?”嗯,二宝这是我的家,也是你的家,希望你喜欢。

二宝语录:1老师,你带我出去溜一圈。

2老师,你拎着我,你拎着我。无需多言,小书女,我抱过的孩子我最有感情。,你什么时候能不哭啊,哭的我心都碎了,是谁发明了幼儿园啊?(瑶瑶你现在很棒啦,再也不哭了。)

„„

总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我们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多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培养孩子的兴趣,有了兴趣,他就会安静地去做,很专注地去坚持。以上是我在孩子学习习惯教育上总结出的一些经验教训,希望能给家长们带去一点帮助,并同时勉励自己能做到的更好。

其次,正面引导幼儿,让幼儿获得自信心,让幼儿在支持、鼓励中去创造表现,相信更适宜。用自己的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像尹中玉这样带有某种自我抑制孩子的表现欲。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例如老师说:“没什么,试一试,错了也没关系。”如对幼儿说:“你真棒,回答的真好。”“你是这样认为的。”孩子会有“老师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与自豪感,最终会主动的表达。还可以用奖励小红花等方法激发孩子去表现,再者孩子需要时也可以给他一点提示。

篇13:沉浸于文字的芬芳中

举起最爱的那朵——推荐阅读

胜日寻芳, 满目万紫千红, 不计其数的花卉各绽其美。如争妍的花丛一般, 主题丛书选编的诸多美文, 也各有可取之处。以五年级的丛书为例, 7本共有282篇选文, 合计70万字。如此似锦繁花, 该如何欣赏?

课文《最佳路径》给了我启示。主人公格罗培斯巧借葡萄园主人的做法, 将选择的权利交给游客, 由此诞生了世界最佳的路径设计。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 是不是也该把选择的权利交给我们的学生?

回味着“给其自由, 任其选择”的真谛, 在进行丛书教学时, 我们尝试着上了“荐读课”。先让学生自主阅读一个单元的文章, 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推荐给大家。学生们可从内容概述、精彩语段回放、人物品析、表达方法等方面撰写推荐稿, 陈述自己推荐的理由, 如果能说服本组或班级的同学, 则有不同分值的奖励。第一次“荐读课”选择的是丛书《静听花开》中的第七单元“和谐家园”, 在小组交流时, 学生们的发言异乎寻常的热烈。有的说, 《大森林的主人》中, 作者用“我”的手足无措来衬托猎人的妙计层出, 写作方法值得借鉴;有的说, 《下雨了》以时间为序, 段落的排列极为相似, 有回环反复的韵律;还有的说, 《给地球村村民的一封信》用第一人称来写, 这样使文章更真实感人……每个同学都竭力倾吐自己的见解, 力推自己喜爱的篇目。我在热闹的教室里欣赏着学生们积极的表现, 倏忽明白:课文, 只有交给学生, 文本的价值才会融入他们的生命。

小组交流后, 我建议他们整组合举一篇, 如果意见不一, 也可百花齐放。为争取本组博弈的机会, 学生们自然群策群力, 通力合作。课文的闪光点越找越多, 陈述的语言也越来越规范流畅。小组汇报单上罗列的若干喜欢的理由全是文章的精妙所在。因为各尽其美, 所以美人之美;因为开始赏美, 所以懂得荐美。

当我在讲台前站定, 问学生们推荐给大家品读哪篇课文时, 全班50只小手一同举起。那一刻, 他们认真的小脸告诉我, 他们推荐的都是自己最爱的那篇。而我也在窃喜, 任其选择竟是最佳之路径。

端详不同的美丽——比较阅读

我班除使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和主题丛书外, 还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这些不同版本的教材也正如百花园里的群花, 各有各的特点。苏教版教材意识新、选材新、体例新;人教版教材大气、平易而经典;北师大版注重整体推进、文化积累。每个版本教材虽然风格各异, 却都是从浩瀚书海中精挑细选的, 当然不免有经典之作被几套教材同时收集。如琦君的《桂花雨》, 出现在人教版五上册与苏教版四上册里;人教版五上册《钓鱼的启示》与苏教版三下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同出一文。因为编者的立足点不同, 所编教材选文的改动也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趋向。同属一种花朵, 为什么在不同的枝头姿态不一?

我携着学生们一同端详美文到教材的华丽转身, 一起探寻异曲同工的奥秘。在阅读时, 我们将两篇同出一辙的选文进行比较, 先圈画出异同之处, 然后进行比较, 说说自己的收获。学生在比较了两篇《桂花雨》后, 发现苏教版的选文除对“摇花乐”的描写外, 还记录了父亲为桂花“口占一绝”的镜头, 意在表达家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人教版的除描写“乐摇花”的场景外, 还补充了母亲给乡邻们送桂花的内容, 意在帮助读者理解母亲的思乡之情, 也与单元“月是故乡明”的主题紧紧吻合。苏教版的《“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以第三人称的口吻, 叙述了汤姆的父亲阻止汤姆在捕捞时间前的举止, 父亲严厉的话语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人教版《钓鱼的启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叙述, 对领悟的道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在比较阅读中, 我们发现:不同的着眼点有不同的用笔, 就有枝头繁花的姿态不一。

一路劳顿一程香——实践阅读

喜欢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因为我想, 雨巷里那衣袖盈香的卖花人能带着花香一路蹁跹, 虽然奔波劳顿, 却有幸福悄然蔓延。在主题学习的花园里集得百花香的孩子, 如何在积淀运用的过程中, 享受到传递馨香的愉悦?我们, 又开始了实践阅读的探索之旅。

探索途径一:剧作家起步

语文若不落实在运用上, 就难以焕发生命的光泽。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 促使学生将积累的文本语言转换为自己的所思所言?我带着学生们根据记叙文编写剧本。

剧本创作的尝试从班里的“金小小”文学社和戏剧社开始。戏剧社的学生已表演过苏教版教材中已有的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我们以课文为典范, 根据张籍的《秋思》编写了剧本。在学生们的笔下, 简单的“见秋风”三字, 生发了意蕴丰富的一连串画面, 他们用“见秋风”串联起整个剧本, 诗意得如同张艺谋的大片, 我自然也毫不悭吝地冠之以“剧作家”的美誉。

目睹先行者的满载而归, 学生们纷纷踏上了这条蹊径。在学习《三顾茅庐》时, 我没有对文本进行任何解读, 就将课文原封不动地交给学生, 建议他们以小组为单位, 根据课文合作编写剧本, 对文中人物的语言、环境的渲染、必要的旁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整理, 加入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在剧本创作时, 大多数学生阅读了《三国演义》的原文, 有些甚至翻阅了《三国志》《品三国》等书籍。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 他们深入理解了文意, 认识了人物形象, 其后进行的表演同样是揣摩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并“形诸于外”的过程, 学生们通过课文学语文的目的水到渠成。虽然一路劳顿, 但却收获了别样的精彩。

探索途径二:讲师团出征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其实, 给予者并不在意手里是否留着些许香气, 在乎的是送出的那束玫瑰是否堪称完美, 能否让收花人欣喜。

整班图书的每月漂流是深受学生们喜欢的活动, 对于这些图书, 光靠教师按“导读—品读精彩片段—总结交流”的三部曲走, 学生们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于是, 我班启用了“讲师团授课制”。还记得在阅读漂流图书《时代广场的蟋蟀》时, 我张贴了首张招募讲师团的海报, 六个学生来应征, 我让他们选举了一名团长, 然后自行商议分工, 我列席旁听, 却不轻易发表意见。虽是第一次当“讲师”, 但学生们却丝毫不慌乱, 从主讲到导演, 一切井井有条。他们甚至还向我索取了教学其他漂流书目的教案与幻灯片, 在周末的班级qq群上, 也常见到他们切磋的话语。

第一讲开播前, 我请这几个学生到办公室预讲一遍, 看着他们熟练地操作自制的幻灯片, 知识要点不比我提炼得差;听他们流畅的讲述, 居然比我背教案时自如许多, 我不禁暗自汗颜。一课结束, 听讲的学生纷纷送上盛誉。小讲师汤苏悦说, 课堂是“学生”从我这儿汲取知识, 也是我从“学生”的身上获取快乐的时间。看着他们积极倾吐的样子, 我哪还分得清台上台下, 哪还分得出谁在给予、谁在收获!

教完《时代广场的蟋蟀》后, 我们在五次实践的基础上整合了流程, 规范了操作方法。卓越的讲师团成员还能代表班级到其他班授课。自此, “讲师团授课制”开始模式化运营。每本漂流图书来临时, 都会有一群学生来主动请缨, 然后开始憧憬着“深巷明朝卖杏花”的乐趣, 且行且歌。

其实, 美丽的艺术是相通的, 花卉是如此, 文字也是如此。熏陶于花海, 赏花、荐花、卖花、赠花, 一举一动都有爱花的意蕴。阅读又何尝不是这样, 浸泡于文字中, “赏”“荐”“创”“授”, 在文字的香径中不断走着来回, 悟得真味。

篇14:芬芳的电影芬芳的衣

时装就是一件衣服一双鞋子?音乐就是一段歌词一阒曲子?电影就是一堆对白一组画面?就这么简单?当然不。它们正是作者对于自我思想和生命的强化,被我们接收后则又转化成另一些强化。时装、电影和音乐其实就是一个个关于光阴的故事,浓缩着讲故事人的生命力,而投射进我们这些读故事人的心里,自然也会生发出不同况味。

你穿着CELINE的无领长袖衫和垂坠阔腿裤在城市中心的钢筋森林中穿行而过,你不知道Phoebe Philo是不是也正穿着白衬衫黑裤子做着同样的事,你喜欢英式味道,她热爱男性风格,你不爱谈论私生活,她不上Twitter和Facebook,不熟悉你的人觉得你有些冷漠,了解她的人知道她认真严谨……Phoebe Philo把她的生活点滴洒落进设计中穿在了你的身上,时装在设计师与穿衣者之间完成了一种秘而不宣的承接仪式,饱含浓厚人情味。你穿着的某件衣裳,熨帖过你的体温,感受过某道艳羡的目光,迎接过某个炙烈的拥抱,等待过某天的日出,沐浴过某夜的晚风,它是与你关系亲密的伴侣,分享你的乐与怒。

而音乐相较于时装,是更感性直接的表达。听苏打绿的《你在烦恼什么》,你是否感觉到青峰和四个团员的烦恼?他们的烦恼是不是也正是你的烦恼?他们试图化解烦恼的快乐有没有也让你渐渐快乐起来?音乐给人的慰藉总是说不清道不明,却又那么显著地输送着一股涌动的力量。当创作人的某段经历或感受与你的暗合,借由一首歌令一种类似的情感在你们间互通了有无,像是一个人邀另一个人游秘密花园,那些风景、片段与旧时光历历在目,分不清是你的还是他的,芬芳香气令人迷恋。

有人说过,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为什么遗憾?也许是因为不管大喜或大悲、微凉或深暖,在电影中都能做到极致,而生活往往趋于平淡,甚至就是轻轻的一声叹息罢了,所以电影是弥补生活遗憾的艺术。Andrei Tarkovsky在拍摄第六部电影《乡愁》时,决定永远不再回故乡俄罗斯,在意大利讲述了这个有关信仰、自由和生命的故事。固执地让已经落锁尘封于心底的家园在自己的镜头下重新开启,那挥不去的乡愁,正是Tarkovsky心中最深沉浓烈的情感。如果你正漂泊在外,Tarkovsky的这份愁绪有没有给你的心也罩上阴霾?电影讲的虽是别人的故事,而我们从中看到的却往往是自己的人生。不同时空交错之下,关于爱与宿命的共鸣就这样伴随胶片的转动产生了。

上一篇:高丽参鸡汤的做法下一篇:白牙读后感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