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内科学考试大纲

2024-05-11

兽医内科学考试大纲(通用6篇)

篇1:兽医内科学考试大纲

兽医内科学教学大纲-前言

课程编码:08032

课程英文名称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

《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先修课程: 《兽医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药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

总学时:60 讲课学时:40 实验学时:20 总学分:4.5

课程名称:兽医内科学

适用专业: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生物技术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兽医内科学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的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常见、多发、群发病,以研究疾病的发生机理(Pathogenesis)临床 症状和防治方法为重点。本课程包括病因学(Ptiology),发病机制(Pathogenesy),临床症状(Clinical Symptoms),病理变化(Pathological Change),诊断(Diagnosis),预后(Prognosis),治疗(Therapy)和预防(Prevention)等七个授课环节。本课程是动物医学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疾病的一门学科。

在讲授本门课程时,涉及到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药理学、动物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免疫学、兽医临床诊断学以及畜牧专业的饲养学、营养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提供兽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常见内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临床病例和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对疾病的分析而学会撰写临床病例报告,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能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动物内科疾病,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理论知识方面的要求:

1).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2).牢固掌握常见内科疾病的治疗药物的用途、作用机理、配伍禁忌等。3).了解常见毒物如农药、有毒植物、霉菌毒素等对动物机体的影响。

4).能够熟练使用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各种检查方法,并可依据检查的结果分析病情,对疾病建立正确的诊断,提出合理的治疗和预防办法。5).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熟练掌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防治原则和具体的防治措施,熟练掌握有机磷农药、骨软症等中毒和营养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原则,掌握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特征。2.能力和技能方面:

1).掌握畜禽常发病、多发病的临床检查方法和步骤。2).了解和部分掌握实验室常规检查的主要生化检验方法。

3).学会分析、判断、认识畜禽临床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并根据主要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提出诊断和治疗。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中实验成绩占20%,课堂出勤和抽查占20%。

四、教材及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1.郭定宗.兽医内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郭定宗.兽医临床检验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王建华.家畜内科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王小龙.兽医内科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5.刘宗平.现代动物营养代谢病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6.倪有煌,李毓义,家畜内科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北京.7.方圻.现代内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北京,1998 8.威廉.雷布汉著,赵德明等译,奶牛疾病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北京.9.李毓义,杨宜林.动物普通病学.吉林科技出版社,1995,长春.10.D.C.Blood.Veterinary Medicine 9th, 2001,USA 参考网站:

http://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 论(1学时)

重点:兽医内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难点:兽医内科学的发展趋势 基本内容:

1.1 兽医内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0.5 学时 了解兽医内科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研究范畴)1.1.1 兽医内科学的定义 1.1.2 兽医内科学的研究内容

1.2 兽医内科学的发展趋势(0.5 学时 了解兽医内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学习兽医内科学的方法)1.2.1 兽医内科学的发展趋势 1.2.2 学好兽医内科学的方法

1.2.3 兽医内科学的考核方式和相关参考资料

第二章 消化器官疾病(10学时)

重点: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症状和防治原则 难点: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特征和鉴别诊断 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前胃疾病的鉴别诊断,明确其病因、症状和防治原则。2 熟练掌握胃肠炎的病因、症状和防治原则。掌握食道阻塞、肠机能障碍、肝和腹膜疾病的病因、症状和防治原则。4 掌握消化系统疾病常规的治疗手段:如洗胃,瘤胃穿刺等。基本内容:

2.1 概论(1学时 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2.1.1 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

2.1.2 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和治疗原则

2.2 口、咽和食管疾病(1 学时 了解口炎咽炎上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掌握食道阻塞的治疗方法)

2.2.1 口炎、唾液腺炎、咽炎

2.2.2 食道阻塞

2.3 反刍动物前胃及皱胃疾病(5 学时 熟练掌握前胃疾病的鉴别诊断,明确其病因、症状和防治原则)2.3.1 反刍动物前胃疾病(前胃弛缓、瘤胃臌胀、瘤胃积食、瘤胃乳酸中毒、瘤胃碱中毒、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

2.3.2 反刍动物皱胃疾病(皱胃阻塞、皱胃炎、皱胃变位、皱胃溃疡)

2.4 肠机能障碍、胃肠炎(1.5 学时 了解肠机能障碍的各种临床表现,掌握胃肠炎的病因、症状和防治原则)

2.4.1 胃肠炎

2.4.2 其他胃肠疾病(肠套叠、肠便秘)

2.5 马属动物胃肠疾病(0.5 学时 了解马属动物胃肠疾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治原则)2.5.1 马胃扩张、急性胃扩张

2.5.2 肠便秘、肠阻塞

2.5.3 马疝痛

2.6 肝和腹膜疾病(1 学时 了解腹膜疾病的临床表现,掌握急性实质性肝炎的病因、症状和治疗原则)

2.6.1 急性实质性肝炎

2.6.2 腹膜炎

2.6.3 胰腺炎

第三章 呼吸器官疾病(4学时)

重点:支气管炎、肺炎的诊断和治疗。难点: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胸膜炎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和治疗原则。2.掌握其他呼吸器官疾病的基本临床特征。基本内容:

3.1 呼吸道疾病概论(0.5 学时 了解呼吸道疾病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原则)3.1.1 呼吸道的组成、功能

3.1.2 呼吸道疾病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原则 3.2 上呼吸道疾病(1 学时 了解呼上吸道疾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3.2.1 感冒 3.2.2 支气管炎

3.3 肺脏疾病(2 学时 了解肺脏疾病的发病原因,掌握重要肺脏疾病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

3.3.1 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 3.3.2 肺气肿、霉菌性肺炎

3.4 胸膜疾病(胸膜炎)(0.5 学时 了解胸膜炎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

第四章 循环系统疾病(3学时)

重点:心包炎、贫血的鉴别诊断和防治原则。难点:心血管机能不全的病因和诊断。基本要求:

1.掌握心血管机能不全、心包和心肌疾病、贫血的病因、症状。2.熟练掌握心血管机能不全、心包和心肌疾病的鉴别诊断。

基本内容:

4.1 心血管机能不全(1学时了解循环虚脱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掌握心力衰竭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4.1.1 心力衰竭 4.1.2 循环虚脱

4.2 心包和心肌疾病(2学时了解创伤性心包炎的发病机理,掌握急性心肌炎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

4.2.1 急性心肌炎 4.2.2 创伤性心包炎 4.2.3 急性心内膜炎

第五章 血液与造血器官疾病(2学时)

重点:贫血的定义鉴别诊断和防治原则。难点:贫血的鉴别诊断。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贫血的防治原则。基本内容:

5.1 概论(0.5 学时,了解 血液与造血器官的功能,血液与造血器官疾病的病因)5.2 贫血(1 学时,掌握贫血的分类和贫血防治)

急性出血性贫血、慢性出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仔猪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5.3 出血性素质(0.5 学时,了解出血性素质的病因)

第六章 泌尿系统疾病(4学时)

重点:肾炎、尿道炎、尿结石的诊断与防治。难点:尿结石的病因。基本要求:

1.掌握泌尿器官疾病的常见病因、症状、防治原则。2.熟练掌握肾脏疾病、尿路疾病、尿毒症的诊断与防治。基本内容:

6.1 概论(0.5 学时 掌握泌尿器官疾病的临床症状)

6.2 肾脏疾病(1.5 学时 了解肾病与肾炎的区别,掌握肾炎的发病机理)6.2.1 肾炎 6.2.2 肾病 6.2.3 肾盂炎

6.3 尿路疾病(1.5 学时 掌握尿石症的发病机理)6.3.1 血尿、膀胱炎、膀胱麻痹、尿道炎 6.3.2 尿石症

6.4 尿毒症(0.5 学时 了解尿毒症的临床症状)

第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4学时)

重点:脑膜脑炎、日射病与热射病、脊髓疾病的诊治 难点:神经性神经病的治疗 基本要求:

1.掌握机能性神经病的基本特征和防治原则。

2.熟练掌握脑膜脑炎、日射病与热射病的病因、症状、防治原则。基本内容:

7.1 概论(0.5学时 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原则)

7.2 脑及脑膜疾病(2学时,掌握脑炎脑膜的病因、症状、治疗原则,了解日射病与热射病的防治方法)7.2.1 脑炎脑膜 7.2.2 日射病与热射病

7.3 脊髓疾病(1 学时,掌握脊髓炎的病因、症状、治疗原则)7.3.1 脊髓挫伤与震荡 7.3.2 脊髓炎

7.4 机能性神经性疾病(0.5 学时,了解机能性神经性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7.4.1 膈痉挛 7.4.2 癫痫

第八章 营养代谢疾病(7学时)

重点:奶牛酮病、钙和磷代谢障碍的发病机理 难点: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 基本要求:

1.了解动物营养代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2.掌握常见动物营养代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基本内容:

8.1 概论(1 学时 掌握动物营养代谢疾病的病因与发病特点)8.1.1 营养代谢疾病基本特征

8.1.2 营养代谢病的病因

8.1.3 营养代谢病的诊断与防治 8.2 糖、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病(2.5 学时 了解家禽痛风、妊娠毒血症,掌握奶牛酮病和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的发病机理)8.2.1 奶牛酮病、妊娠毒血症

8.2.2 家禽痛风、新生仔猪低血糖症

8.3 维生素缺乏症(1.5 学时 掌握奶维生素A、B、D 缺乏症的临床症状)8.3.1 维生素 A 缺乏症

8.3.2 维生素 B 缺乏症

8.3.3 维生素 C 缺乏症

8.4 矿物质代谢障碍(1.5学时 了解反刍兽低血镁搐搦,掌握佝偻病和骨营养不良的临床症状和区别)

8.4.1 佝偻病和骨营养不良

8.4.2 异食癖

8.4.3 反刍兽低血镁搐搦

8.4.4 母犬生产搐搦

8.5 微量元素缺乏症(3.5 学时 了解铜锌锰铁缺乏症,掌握硒-VE 缺乏症的主要临床特点)8.5.1 硒-VE 缺乏症

8.5.2 铜、锌缺乏症

8.5.3 锰、铁缺乏症

第九章 中毒性疾病(5学时)

重点:饲料中毒、农药中毒、霉菌毒素中毒。难点:有毒植物中毒(毒性成分)、中毒机理。基本要求:

1.掌握中毒病的种类、常见原因、诊断依据和防治原则。.熟练掌握亚硝酸盐中毒、食盐中毒、黄曲霉毒素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机氟中毒、鼠药中毒的诊断和治疗。基本内容:

9.1 概论(1 学时 了解毒物中毒机理和毒物的代谢,掌握毒物和中毒的概念)9.1.1 中毒概念、毒物的分类方法

9.1.2 毒性的表示方法

9.1.3 毒物中毒机理 9.2 饲料中毒(1 学时 了解氢氰酸、菜籽饼中毒中毒的机理,掌握亚硝酸盐中毒的诊断和治疗)9.2.1 亚硝酸盐中毒

9.2.2 菜籽饼中毒

9.2.3 棉籽饼中毒

9.3 有毒植物中毒(1 学时 了解有毒植物中毒的机理、诊断和治疗)9.3.1 栎树叶中毒

9.3.2 霉稻草中毒

9.4 霉菌毒素中毒(0.5 学时 了解霉菌毒素中毒的防治方法)9.4.1 黄曲霉毒素中毒

9.4.2 玉米赤霉烯酮中毒

9.5 农药中毒(1 学时 掌握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理和治疗方法,了解其他农药中毒的机理、诊断和治疗)

9.5.1 有机磷农药中毒

9.5.2 有机氟化物中毒

9.5.3 敌鼠药中毒

9.6 矿物质中毒和其他物质中毒(0.5学时 掌握矿物质中毒机理和治疗方法,了解其他物质中毒机理、诊断和治疗)9.6.1 食盐中毒

9.6.2 硝胺中毒、猝死综合症

篇2:兽医内科学考试大纲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终止密码子包括____ A.UCA

B.UAC

C.UAG

D.AUC

E.GUA

2、下列决定母畜分娩过程是否正常的因素是____ A.母畜的营养

B.外界环境是否安静

C.胎儿的数目

D.产力、产道、胎儿状态

E.怀孕期长短和胎次

3、颈静脉检查出现“近心端的搏动不消失,远心端的搏动消失”的现象,它是__。

A.阴性颈静脉波动 B.伪性波动

C.阳性颈静脉波动 D.正常颈静脉波动 E.以上都不是

4、动物发生先兆性或习惯性流产时的正确处理方法是______。A.人工引产催产 B.剖腹取胎

C.注射黄体酮(孕酮)保胎 D.牵引拉出胎儿 E.注射抗生素防腐

5、可引起动物明显全身症状的疾病是 A.血肿 B.脂肪廇 C.蜂窝织炎 D.局部气肿 E.淋巴外渗

6、某马场马发病,主要病变为溶血性贫血,黏膜、腱膜及皮下蜂窝组织黄染,肺水肿,少尿和蛋白尿。经血液涂片检查,在红细胞内发现大于红细胞半径的梨籽形虫,该虫体应是__。A.牛巴贝斯虫 B.驽巴贝斯虫 C.莫氏巴贝斯虫 D.吉氏巴贝斯虫 E.双芽巴贝斯虫

7、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保存条件是

A.4~8℃

B.-20℃以下

C.0℃

D.室温

E.井水

8、肺的呼吸部包括__。

A.肺泡、肺泡囊、肺泡管、细支气管

B.肺泡、肺泡囊、肺泡管、呼吸性细支气管

C.肺泡、肺泡囊、呼吸性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D.肺泡、肺泡囊、呼吸性细支气管、细支气管 E.肺泡、肺泡囊、肺泡管、终末细支气管

9、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药物是 A.川芎 B.丹参 C.桃仁 D.赤芍 E.乳香

10、正常人吸入下列哪种混合气体时,肺通气量增加最明显__。A.21%氧和79%氮

B.2%二氧化碳和98%氧 C.20%二氧化碳和80%氧 D.30%二氧化碳和70%氧 E.以上都不是

11、第一颈椎与枕骨形成的关节是__。A.寰枕关节 B.寰枢关节 C.肩关节 D.附关节 E.以上都不是

12、创伤按致伤物的性状分类不包括____ A.切创

B.新鲜创

C.裂创

D.缚创

E.毒创

13、下列属于特殊感觉的是____ A.触觉

B.痛觉

C.温觉

D.视觉

E.以上都是

14、下列关于羊水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 A.羊膜不断吸收羊水

B.胎儿可吞饮少量羊水

C.胎盘血液内部分物质渗入羊水内

D.胎儿体内少量代谢废物排人羊水内

E.羊膜不断分泌形成羊水

15、犀角地黄汤的功用为__。A.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B.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C.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D.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E.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16、氨基酸和蛋白质所共有的性质为__。A.胶体性质 B.两性性质 C.沉淀反应 D.变性性质 E.双缩脲反应

17、射血期心室内的压力是__。A.室内压>房内压>主动脉压 B.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C.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D.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E.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18、肠变位最主要的临床特征是

A.剧烈腹痛

B.呕吐

C.病程长

D.便秘

E.全身症状轻

19、下列几种情况中,与酮病的病因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 A.维生素A缺乏

B.胆碱缺乏

C.生物素缺乏

D.糖供给不足

E.甲状腺功能低下

20、阻塞性黄疸的特点是__。A.血清中非酯型胆红素增多 B.血清中酯型胆红素增多

C.胆红素定型试验呈间接反应阳性 D.胆红素定型试验呈直接反应阳性 E.以上都不是

21、与细菌黏附于黏膜能力有关的结构是____ A.菌毛

B.核体

C.中介体

D.芽孢

E.质粒

22、外周阻力增加,其它因素不变时__。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增大 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 C.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D.收缩压降低,舒张压降低,脉压变小 E.收缩压降低,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23、下列属于动物性食品外源性生物性污染的是____ A.动物生前患人兽共患病

B.动物生前感染微生物

C.动物生前患固有疫病

D.从业人员患病导致结核分支杆菌污染

E.动物生前感染寄生虫

24、下列离子内流引起心室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是____ A.Na+

B.K+

C.Cl-

D.M2+

E.Mn2+

25、细菌的生长曲线中,最具有代表菌属特性的两个阶段是__。A.对数期和稳定期 B.迟缓期和对数期 C.稳定期和衰亡期 D.迟缓期和衰亡期 E.对数期和衰亡期

二、多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李某拟从甲省A县引进20头种猪到乙省B县饲养,负责审批的机构是__。A.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 B.甲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C.乙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D.甲省A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E.乙省B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2、肠阻塞时,用大量的盐类泻剂灌服结粪排出后,常出现的继发症是____ A.肠复位

B.胃炎

C.肠炎

D.膈痉挛

E.急性胃扩张

3、丙酮酸激酶是______途径的关键酶__。A.磷酸戊糖途径 B.糖异生

C.糖的有氧氧化 D.糖原合成与分解 E.糖酵解

4、牛常用于采血的静脉是__。A.头静脉 B.颈外静脉 C.颈内静脉 D.颈深静脉 E.颈浅静脉

5、猪囊尾蚴的成虫是寄生于人小肠内的()A.无钩绦虫 B.有钩绦虫 C.泡状带绦虫 D.复孔绦虫 E.迭宫绦虫

6、新《动物防疫法》是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______次会议审议通过的__。A.28 B.29 C.30 D.31 E.32

7、牛排卵后在卵泡破裂处首先出现

A.黄体 B.白体 C.红体 D.黄体颗粒 E.黄体细胞

8、机体多肌群和关节发生疼痛的疾病是 A.肌炎 B.腱鞘炎 C.风湿病 D.蹄叶炎 E.黏液囊炎

9、急性肾小球肾炎,尿液显微镜检查可见__。A.鳞状上皮细胞 B.尾状上皮细胞 C.移行上皮细胞 D.肾上皮细胞 E.以上都是

10、动物诊疗场所不再具备设立动物诊疗机构规定条件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达不到规定条件的,由____ A.原行政机关收回、注销其宠物诊疗许可证

B.当地兽医机关收回、吊销执业兽医注册证

C.原兽医机关收回、暂扣其畜禽诊疗许可证

D.兽医主管机关收回、注销动物经营许可证

E.原发证机关收回、注销其动物诊疗许可证

11、鸡头部皮肤有痘疹或结痂常见于____ A.传染性鼻炎

B.传染性支气管炎

C.鸡痘、冠癣

D.盲肠肝炎

E.以上都不是

12、成年种公畜突然步态强拘、拒绝爬跨不能配种,见阴囊增大,皮肤发红,触摸睾丸变硬、发热、疼痛,阴囊无液体波动,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可诊断为____ A.阴囊疝

B.睾丸结缔组织增生

C.睾丸炎

D.睾丸结核

E.阴囊水肿

13、《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规定,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效期最长为______天,赛马等特殊用途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效期可延长至20天__。A.5 B.7 C.15 D.20 E.30

14、水俣病是指____ A.铅中毒

B.砷中毒

C.镉中毒

D.汞中毒

E.氟中毒

15、类圆线虫寄生期雌性成虫的长度范围在____毫米左右____ A.1

B.4

C.10

D.50

E.100

16、高致病性禽流感血清型主要是______ A.H1N1 B.H7N2 C.H5N1 D.H9N1 E.H2N2

17、抗滴虫的特效药是

A.磺胺嘧啶

B.甲硝唑

C.甲氧苄啶

D.诺氟沙星

E.甲磺灭脓

18、下列几种情况中,鸡脂肪肝和肾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 A.生物素缺乏

B.胆碱缺乏

C.维生素B1缺乏

D.维生素E缺乏

E.饲料发霉变质

19、成年家畜血液一般占体重的 A.1%~5%

B.5%~10%

C.10%~15%

D.10%~20%

E.20%~30% 20、降低细胞外液中Na+浓度时,发生的变化是__。A.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不变 B.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C.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降低 D.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E.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21、对于制备病理切片的剖检病料,以下处理方法错误的是__。A.病料放入冷冻冰箱

B.病料放入福尔马林固定液 C.采取病变略带正常组织的病料

D.病料的大小以1.5×1.5×0.5cm为宜 E.以上都是

22、郁金散减诃子,加金银花和连翘的变化,属于____ A.药量增减

B.药味增减

C.剂型变化

D.数方合并

E.药物替代

23、盐酸普鲁卡因在临床上用作传导麻醉时的浓度应为____ A.0.5%

B.2%

C.8%

D.10%

E.15%

24、犬恶丝虫感染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A.呕吐 B.腹泻 C.咳嗽

D.血红蛋白尿 E.眼分泌物增多

25、下列呼吸节律中,能提示动物呼吸中枢的敏感性极度降低,病情危笃的是______。

篇3:兽医内科学考试大纲

1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与兽医内科学教学

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分为临床科目、综合运用科目、基础科目、预防科目。兽医内科学贯穿在临床科目和综合运用科目之中, 考点多, 考分占比大。兽医内科学课程共讲述113个疾病, 几乎每个疾病都有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5个考点, 所以兽医内科学共有424个以上的考点, 可见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兽医内科学课程的考点多, 考点分布广, 教学任务重, 且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

兽医内科学课程, 在临床科目中占了20%的比例, 是考分占比最高的课程之一。兽医内科学是培养临床兽医的主干课程之一, 不仅包含113个疾病的理论知识, 也涉及治疗这些疾病的操作方法, 在兽医临床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2 兽医内科学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2.1 教学时间紧、任务重

动物医学专业的学制大多为4年, 学时数和国外发达国家比相差甚远。我国高校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多, 比如:政治课贯穿4学期左右, 英语、体育等一般有3~4个学期的课程。大3才开始真正的专业课学习, 而每门专业课只有1学期的开课时间, 如兽医内科学的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时在54学时左右。相对于兽医内科学的授课内容, 有限的学时要把113个疾病讲完, 那么留给学生动手治疗这113个疾病的时间就很仓促。对于一门偏重于实际操作技能的课程来讲, 授课的课时量明显不足, 许多系统复杂的治疗技术不能深入开展, 只能简单演示或图片展示。目前实验课时只够进行常规的诊断和治疗, 许多新型实验技术如超声技术、血液检验技术、X光技术等都来不及深入开展, 这与日益发展的现代畜牧业需求极不相称。

2.2 理论课内容繁多、课时少, 出现“夹生现象”

由于内容多, 导致有些章节来不及细讲, 很少能为全书内容牵线总结, 出现“夹生现象”, 学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生硬地对照症状来寻找病因, 结果形成了“什么病都像或什么病都看不出来”的假性认识。

2.3“填鸭式”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环境差

教学方法落后, 缺乏新意, 演示性实验占主导地位。理论课是老师眉飞色舞地讲解, 学生大多“洗耳恭听”, 实验课时教师提前将实验内容设计好, 经演示后学生模仿老师操作一遍, 学生只是简单重复,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谈不上掌握实际治疗方法。长此下去, 学生对“填鸭式”教学方式感觉厌倦。

3 兽医内科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3.1 改革兽医教学的培养目标, 使之与国家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接轨

为了与国家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培训、考核、认证制度的接轨。兽医内科学应在原有培养方案基础上按照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的要求对培养方案、培养计划进行重新设计与改革, 使之与新的培养目标相适应。

3.2 创新教学方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适应执业兽医制度发展

教学内容以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界面为支撑, 将病例通过多媒体进行再现, 使学生可以通过视、听感觉获得知识并加深记忆。2011年张才报道, 利用现代科技, 以问题为基础, 调动学生积极性, 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形成“融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于一体、融知识教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教育思想, 教师不仅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和教育理论, 以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和能力, 更要积极开展教研和科研工作, 将教研和科研工作当作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素质、推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3.3 立足执业兽医考试大纲, 更新教材内容和设备

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应试考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 考察面广、难度大, 比如兽医考试大纲中要求有内窥镜的教学内容, 而很多学校没有内窥镜。高校要立足执业兽医考试大纲, 精简教材内容, 使教师能够在有限的学时里将更多的知识点传达给学生, 满足学生对执业考试的需要。

3.4 建设一批校内外综合实践基地, 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兽医综合知识试题着重考生理论运用于实践能力的考察, 更加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西南大学历来重视学生的实践, 但是这些实习大多只是高年级的学生参加, 并且实践学生人数有限, 对于一个拥有1 000多名学生的兽医专业, 实习基地的容纳能力远远不够。

3.5 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注重能力培养

首先对考试试题进行改革, 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题型配套, 如将期末考试的选择题改为5个选项, 增加病例解析和症状辨析题, 增加实践能力考核的比例。注重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 在课堂讲述过程中进行穿插此种类型试题的测试, 为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能力的培养提供实训。

4 结语

篇4:中西兽医药学特点与科学合理用药

【关键词】中兽医药学;西兽医药学;合理用药;畜禽疾病;群体辨证防治;复杂性科学

随着畜禽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以及特种养殖的不断发展,畜禽疾病的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其中也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一,畜禽疾病越来越复杂且难以防治,使以往卓有成效的西兽医药学免疫接种与抗病原体等针对单一病因的防治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其二,由于畜禽疾病防治效果不甚理想,药物滥用与乱用所导致的食品安全等问题也备受人们关注;其三,中兽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其效果却不稳定或者无效。这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笔者以为,其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人们对中西兽医药学特点的重视不够,以及由此所导致的药物滥用与乱用。笔者在此仅就中西兽医药学特点及其科学合理用药谈一些肤浅的认识,以抛砖引玉。

1 西兽医药学特点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简单来说,西兽医药学的特点就是针对单一病因的防治,不论是疫苗接种预防还是抗病原体与代谢病等,其都是针对某一种病因进行的防治;西兽医处方也有多种药物或疫苗等的应用,但他们都是针对不同病因而各行其是,不像中药处方是根据君臣佐使理论将其组成一个整体来使用,其优势是分工明确、针对性强,在防治简单性的单一病因疾病,尤其是在急性病症的防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的复杂性疾病(如混合感染、病原体变异、复杂性成因与慢性病症等),其有效性受到严峻的考验与挑战。

其一,猪瘟疫苗正常使用对猪瘟有很不错的预防效果,而如果与蓝耳病、圆环病毒、附红细胞体病等发生混合感染,或者是饲喂霉变饲料、猪慢性中毒等引起猪免疫力降低或免疫抑制,即可不同程度地导致猪瘟疫苗免疫预防失败。牛疱疹病毒4(BoHV-4)可能既不直接引起乳房炎,在乳房炎发生过程中也不起作用,但当乳房已经发生细菌感染,其在乳房免疫细胞和(或)乳导管上皮细胞中复制,则可能造成更严重、时间更长的乳房炎[1]。奶牛群乳房炎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与其饲料中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E、硒、锌、铜的含量有关,奶牛日粮中单独添加或共同使用这些抗氧化性微量养分可以增强机体对乳房炎的抵抗力[2]。

其二,有研究表明,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与抗生素后白细胞增效作用(post-antibiotic leukocyte effect,PALE)不仅与抗菌药物的种类、浓度、细菌的种类、数量以及与药物的接触时间等有关,而且还取决于机体的不同生理、病理状态等。抗生素的作用无论多么强大,最后杀灭和彻底清除微生物还有赖于机体健全的免疫功能,机体免疫功能状态良好、抗生素选择适当,则可迅速、彻底地杀灭、清除病原微生物;反之,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抗生素无论如何有用,也难以彻底杀灭并清除病原微生物。此外,脓肿形成、抑制抗生素的物质产生,或者在实验室条件下没有表现出来,但在动物活体中产生的毒素等等,使实验室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常常不一致。而在实践中,人们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往往都是一味地强调抗菌抗病毒感染,而较少考虑其他因素的存在与临床疾病的复杂多变性特点,使其认识与处理在不同情况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从而使临床疗效时好时坏,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人们加大药物用量或延长用药时间,导致增加药物的临床毒副反应与残留,却并不能改善与提高其临床疗效[3]。这也许就是西兽医药在急性病症及其初期的防治中多能屡建奇功,而疾病一旦转为慢性或者是病程拖延较久的慢性病和现代疑难杂症,其防治效果就不甚理想且临床毒副反应也比较明显的原因。

其三,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谱广,可感染50多种哺乳动物和25种禽类,可在人和动物间相互传播,其病原不仅有可能来自于家畜与家禽,还有可能来自于野生禽鸟或野生动物如獾属动物(badgers)等,使其以消除病原为主要手段的净化措施不仅代价昂贵,而且难度也非常大。欧美等大多数国家虽然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至今仍没有实现完全净化的目标。欧美国家实施牛结核根除计划已有40余年,欧洲多个国家(如丹麦、比利时、挪威、德国、荷兰、瑞典、芬兰、卢森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虽已声明消灭了牛结核,英国、法国、美国等宣称已控制牛结核,但至今尚无任何国家获得OIE“无结核”认可[4]。

其四,不仅临床医学是这样,而且基础医药学乃至整个生物学都同样面临着如此的困境与挑战。如Science在2011年9月与10月分别发表社论指出[5,6]:人类基因组大约有2.1万个不同蛋白质编码,而现在,这些基因产品近一半的功能只能靠猜测来获得,即使我们知道某一种特定蛋白质的准确功能与结构,把其导入常常具有极其复杂相互作用的细胞后,就像药物治疗一样,其结果也很难预料。今天,基因组技术可以对人体基因组进行常规的扫描,以探讨任何紊乱的遗传改变,有2000种以上的单基因疾病已经用这种方法得到阐明。然而,尽管发现引起剩余2000种孟德尔疾病的遗传学改变在可及的范围内似乎唾手可得,人们也做了很多努力,但在普通病、慢性病与复杂性疾病中要获得类似的理解是令人失望的。再如,由于生物体外试验与其要模拟的体内试验系统缺乏一致性,现代药物研究中的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 screening)、组合化学(combinatorial chemistry)、基因组学(genomics)、蛋白组学(proteomics)与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等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新产品,基因疗法(gene therapy)、干细胞研究(stem-cell research)、DNA反义技术(antisense technology)与癌症疫苗等也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而采用一种病毒蛋白的肽片段开发疫苗的简单化方法也只取得了很少的成功等等[7]。

nlc202309030659

2 从复杂性科学角度看中兽医药学特点

复杂性科学(complexity science)是鉴于经典科学每每在近乎于圆满的时候总有一些事情出错,从而在对其认识方法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传统科学(经典科学)虽然也强调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但由于其多习惯于“单因素线性分析”的认识方法,使其更擅长于对“单一因素作用”的线性认识与把握,而对复杂系统中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则认识不足,从而使其对慢性、复杂性疾病的认识、把握与处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与挑战。鉴于此,复杂性科学更加关注复杂系统中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 得出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非线性”与“物质的作用不仅取决于其本身,更是由其所处的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与初始条件所决定的”等不同于传统科学的认识,被誉为“21世纪的科学”(The science of the 21st Century)与“一次世界观的转变”(A Worldview Shift)[8]。复杂性科学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在研究、认识与处理动物疾病时,我们不仅要重视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还要重视各种致病因素作用的“初始条件”。例如,根据现代科学认识,感冒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但其发生、发展与转归却和气候变化与机体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不同的气候变化与个体常常会有不同发生与转归或继发感染;奶牛乳房炎在不同牛场不仅病原体谱系不一样,而且其群体发病率与发病程度也会因不同的饲养管理水平而有很大的差异;临床实际中的许多动物感染性疾病有时很难治愈,而在实验室中要人工感染发病却也并不容易,不仅要求要用无特定病原的敏感动物,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还要采用一定的措施,使动物处于应激或免疫抑制状态下才能发病;实验室人工发病大多是急性典型发作,而临床病例发病却常常是多种多样,有时常见慢性非典型发作,防治起来的效果也不太一样。

众所周知,中兽医药学的特点是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而中兽医药学不仅在整体观念中强调动物机体各部分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更是用辨证施治的方法保证了其整体观念认识的落实。中兽医药学的“证候”是动物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一种“病理状态”,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可能只与某一种因素或组织器官相联系,往往被认为不科学,但根据复杂性科学来讲,其作为各种因素或物质进一步作用的“初始条件”,不仅是科学的,而且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一,由多因素共同决定。这一方面导致了疾病发生、发展与表现的复杂性,而另一方面却又使不同因素的组合作用有可能出现相同或相近似的结果,即决定疾病的各种因素组合也许是变化不定的,但其相同或相近似的结果——病理状态或证候,反复出现却也是可能的,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对其病理状态或证候的出现规律进行认识与把握,从而达到认识与把握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综合规律的目标[9]。其二,由于中兽医药学辨证施治是针对病理状态(证候)这一不同的“初始条件”进行认识、把握与处理的,使其作用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等复杂性科学的认识特点,不仅其药味要随证而变化与加减,而且每一种药物的用量在不同处方中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与西医学“致病因素与药物作用在任何情况下都一样”的认识有很大不同。例如,一般0.2mg乌头碱就可引起人中毒、2~6mg即可致人死亡,而中医在临床上对心衰进行辨证施治,在不同的证候状态下和处方配伍中,附子用量从0.3g到600g,其间相差2000倍,却都收到了良好的疗效而无毒副反应[10]。其三,中药的复方配伍与炮制等也对中药的疗效与毒性具有很大的影响,使其“整体并不等于部分之和”,而不同于西药的各自为战或两种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有研究发现,龙胆泻肝汤、关木通加六味地黄丸与关木通加滋阴药的配伍,均能显著减少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P<0.05),而关木通加甘草与加附子的配伍,均可显著地增加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P<0.05)[11];龙胆泻肝汤与导赤散的配伍,均能显著地减轻其煎液中的关木通肾毒性作用,使其病理改变显著减轻(P<0.05)[12]。关木通经过炒焦,或与滑石粉或与麦麸炒后,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均有极显著降低(P<0.01)[13]。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中兽医药学辨证施治对具体致病因素及其组织结构认识的不足。正因为这样,使得中兽医药学千百年来也没有筛选与开发出像现代抗菌与抗寄生虫药物等以及针对具体致病因素的特异性高、作用强的防治药物与方法。如温病学向称湿温缠绵难愈,因湿邪重着黏腻,湿与热合,如油入面;但诸如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杆菌病等湿温类温病,今天已知并非“缠绵难愈”,用特效抗生素治疗多能迅速遏制病情。再如,虽然种痘术首先发明于中国,它可以说是免疫学的先驱,但现代免疫学的发展与成熟,以及由此所带来的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防治的彻底改观,却是在西方的现代病原微生物学理论建立与发展起来之后实现的。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就忽视或否定中兽医药学辨证施治认识的优势与重要性,因为它不仅与西兽医药学的辨病防治有所不同,而且更是对后者具有重要的补缺作用。

3 转变科学观念,科学合理使用中西药物

中西兽医结合的几十年实践证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仅可以克服中兽医无证可辨与西兽医无病可识之不足,而且能够显著地提高和改善中西药物的临床疗效,其在初期可以说是尽显优势;然而,由于“病”、“证”两张皮,尤其是在经典科学理念的主导下,中西兽医药学悬殊对决,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的概念不断被强化,而证的理念则愈来愈被弱化,前者是不断丰富与发展,而后者则是逐渐枯竭乃至消亡,以至于逐渐演变成了见什么病用什么药的“对号入座”,结果,中兽药研究、开发与使用中的“重药轻医”或“废医存药”思想日益盛行,不仅影响了中兽药的临床疗效,使其走向了反面,而且也严重地干扰与影响了中西兽医药学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一方面,畜禽疾病愈来愈复杂且难以防治,西兽医药学面临着愈来愈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另一方面,中兽医药学在临床上日渐衰落。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美等国外中兽医药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治疗动物疑难病症方面屡有报道。如澳大利亚Ferguson博士2008年报道,一例患肠炎与蛋白丢失性肠病的哈巴狗在西澳大利亚大学兽医院经过2个月的西药治疗后,出现体重减轻、肌肉萎缩无力、精神忧郁嗜睡、腹部肿大坚硬、几乎不能行走等现象,主管兽医师认为,该狗对药物反应迟钝,预后不良——肠炎与蛋白丢失性肠病失控,怀疑可能有顽固性疾病或其他潜在性肿瘤疾病,而转诊后根据中兽医辨证施治,其耳鼻冰凉、口舌苍白稍有湿润、脉沉迟、腹部肿胀、大便稀、昏睡、肌萎缩等,被诊为中焦虚寒(脾气脾阳两虚),治疗采用理中丸配合针刺百会、足三里、阴陵泉、胃俞穴等,同时停用甲硝唑与硫唑嘌呤,减半并逐渐停用泼尼松与螺内酯,经过3个月的治疗,该哈巴狗逐渐恢复了健康[14]。因此,要转变科学观念,改变以往传统科学一统天下的片面做法,以复杂性科学为指导,这也许才是中西药物科学合理使用的首要前提。

nlc202309030659

3.1 以复杂性科学为指导,重视临床疾病的复杂多变性

由于临床实际中的各种条件不像在实验室中可以进行严格的人为控制,使得临床实际中的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要远比实验室人工发病复杂得多,尤其是慢性病症与疾病的后期,没有一个相对简单而又突出的主要因素,或者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变化性比较大,其作用结果有时比各种因素本身显得还要重要,这使得我们在畜禽疾病防治中不仅要重视对主要因素的认识与处理,也要关注其他因素的影响与变化。如仔猪水肿病的防治,除疫苗与抗病原体药物应用外,其关键还在于改善饲养管理,饲料营养要全面、蛋白质含量不能过高;加强断奶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提早补料,训练采食,断奶不要太突然,饲料喂量要逐渐增加,防止饲料单一或营养过于浓厚,增加维生素丰富的饲料;病初投服适量缓泻盐类泻剂,促进胃肠蠕动和分泌,以排出肠内容物等。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既要考虑病原感染因素,也要重视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季节气候变化以及不同牛场对病原体谱系与奶牛机体的影响,进行综合防治。疫苗与抗生素应用,既要考虑病原的针对性与敏感性,也要重视机体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在保障准确规范应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穴位注射或与针灸与中药等配伍使用,以提高其临床应用的效果。

3.2 重视辨证施治的科学性认识,提高中兽药使用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辨证施治不仅是中兽医药学的一大特色,而且在认识方法上也对西兽医药学具有很大的补充性。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来说,与西兽医药学的“单因素线性分析”相比较,其“多因素整体综合分析”属于更高级的认识[15],这也就是为什么辨证施治不仅是中兽医药学经验与知识的总结方式,而且从今天的认识来说也是不可取代的,我们应该重视对辨证施治的科学性认识,以提高中兽药使用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如研究发现,虚证患者普遍具有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而很多种补益药,无论健脾、补肾、滋阴、壮阳,只要用药对证(指补虚药针对虚证状态),都可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这几乎已成为补虚药的共性;而殊不知,清热解毒药也可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当然不是针对虚证状态而言的。从免疫调节的角度来说,通过不同途径或环节具有免疫增强作用或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中药达200余种,其中既有多种补益类药物,也包括多种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利水等类的中药及其复方药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临床上就可以不加区别地应用这些药物[3]。

3.3 完善与深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创立中西兽药学结合的最佳临床用药形式

中兽医药学辨证施治虽然属于更高级的认识,但其也需要新技术与新方法来不断提高与改善其状态分析与处理的能力与水平,而其也正是在不断地吸收与借鉴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方法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与创新而发展起来的[15]。我们应该不断地完善与深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创立中西兽药结合的最佳临床用药形式,以解决当前畜禽疾病难以防治的难题。如冯子清在西药驱虫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学卫气营血辨证治疗水牛伊氏锥虫病,较圆满地解决了单纯采用西药驱虫后出现的病畜死亡、病情加剧、康复缓慢等问题[16]。

3.4 加强群体辨证施治研究与应用,满足集约化与规模化畜牧业生产的畜禽疾病防治需要

辨证施治以往给人的印象就是个体化治疗,然而,由于现代畜牧业集约化与规模化养殖的畜禽个体与饲养条件等的高度一致性,不仅使其疾病发生与临床特征趋于一致,而且也使临床辨证施治在畜禽群体上共同进行成为可能,故“群体辨证施治”理论就应运而生,开展中兽医学群体辨证施治研究已成为当前发展中兽医学的重要课题。如当前防治畜禽感染性疾病的新中兽药开发,大都是在辨证施治理论指导下,根据所针对的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征与流行病学特点等对中兽医经典名方或临床经验方进行精制等来开展的,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中兽药的辨证施治特点与优势,又较好地解决了传统中兽药难于进行群防群治的问题,这为开展中兽药群体辨证施治或群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防治畜禽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Kalman D, Janosi S, Egyed L. Role of bovine herpesvirus 4 in bacterial bovine mastitis[J].Microb Pathog. 2004 Sep; 37(3):125-9.

[2]史清河抗氧化性微量养分对奶牛乳房炎的防御[J].中国奶牛,2000,(6):37-38.

[3]罗超应,罗磐真,郑继方等.中医药抗感染研究的困惑与复杂性科学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2,27(5):1227-1229.

[4]郭爱珍,陈焕春.牛结核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J].中国奶牛,2010,(11):38-45.

[5]Alberts, B.EDITORIAL: A Grand Challenge in Biology [J].Science, 2011,333 (6047):1200.

[6]Chakravarti, A. EDITORIAL: Genomics Is Not Enough [J].Science, 2011,334 (6052):15.

[7]Marc H. V. Van Regenmortel. Reductionism and complexity in molecular biology. EMBO (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rganization) Rep. 2004 November; 5(11):1016-1020.

[8]罗超应,郑继方,谢家声等.以复杂性科学观念指导奶牛疾病防治与中西兽医药学结合[J].中国兽医杂志,2012,48(4):53-56.

[9]罗超应,罗磐真,郑继方等.“取象比类”认识本质的复杂科学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6):62-65.

[10]邢斌主编.危症难病依附子——现代名医运用附子经验荟萃[M].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12:1-44.

[11]全世建,丁 洁,王红丹.不同中药配伍对关木通毒性成分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6):502-505.

[12]丁英钧,王彦田,李春香等.关木通与其复方肾毒性比较及相关毒性成分测定[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4):117-120.

[13]胡芳,潘金火.关木通及其炮制品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变化[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 (3):672-673.

[14]Ferguson, B. The importance of Bian Zheng (Pattern Differentiation) in TCVM [J].AJTCVM, 2008, 3(1):67-69.

[15]罗超应,罗磐真,胡振英.病证比较及其认识方法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8):10-13.

[16]冯子清.水牛伊氏锥虫病的卫气营血辨证[J].中兽医医药杂志,1987(3):37-29.

基金项目:

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2013EG134236);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3FY110600-8);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2GB23260560);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1104NKCA094)

篇5:兽医内科学概论教案(范文)

永胜县职业高级中学

谭桂甲

兽医内科学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1.兽医内科学的定义

2.兽医内科学的研究内容 熟悉:1.兽医内科学的发展趋势

2.如何学好兽医内科学

了解:兽医内科学在兽医学科中的地位,通过网络获取本学科相关文献资料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兽医内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PowerPoint和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播放表格、图片、图像、动画等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学生对兽医内科学的研究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教学内容:.1 兽医内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兽医内科学的发展趋势 课时:2课时

一、了解什么是兽医内科学的定义:

兽医内科学是一门研究动物非传染性疾病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系统地研究和阐述每个内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变化、病程和预后、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的学科。

二、兽医内科学研究的内容: 1.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2.疾病发生的机理

3.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和组织学病理变化 4.疾病的防治

兽医内科学所研究的疾病:消化器官疾病、呼吸器官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泌尿器官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皮肤病、营养代谢疾病、中毒病、遗传性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现代家畜内科学的范围迅速扩大,内容不断丰富,除家畜家禽外,还涉及到伴侣动物、观赏动物、毛皮动物、实验动物、野生动物和水生动物等

三、兽医内科学的发展史

• 兽医内科,是前人在与畜禽疾病长期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栽培植物、圈养动物、医药卫生的重要起源中心之一,因此我国的兽医内科学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在古代曾位居世界前列。西周时,出现专职医疗家畜的兽医,王室中隶属于医师之下,初现萌芽。春秋战国时期,精于治疗马匹中暑。汉代,治疗马痉挛性腹痛。晋代,治疗马、牛肠便秘。隋唐,畜牧业走向繁荣,兽医书籍诞生。唐代,司马李石对隋代以前的兽医著作和经验整理汇编《司牧安骥集》,是我国最早一部兽医书籍。宋朝,建立兽医院,出版了多部专著,《贾枕医牛经》、《贾朴牛书》、《疗驼经》等。明清,兽医发展达到新高峰,兽医著作,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元亨疗马集》、《牛经大全》、《猪经切要》、《相牛心境要览》、《活兽慈丹》等,除了马外,还涉及黄牛、水牛、猪病、羊病、犬病等。我国早期兽医内科病的防治与实践,有着辉煌历史和学术成就,由于历史局限性,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兽医内科学”。随后,开办的北洋马医学堂、清华学校、南通学院、中央大学等学校,高等兽医教育和近代兽医内科学科开始建立。《兽医内科学纲要》(崔步瀛)《马氏内科诊断学》(罗清生)《家畜内科学》(贾清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兽医内科学学科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有《家畜普通病学》,罗清生;《家畜内科学》倪有煌著。70年代,兽医内科学开始快速发展。建立了本科、硕士、博士等兽医内科学教学体系。

四、如何学好兽医内科学

1.首先必须坚持科学的认识论,立足于临床实践,防治常见病、研究疑难病、探索新出现的疾病及其他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使兽医内科学在认识论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指导下,以保证其不断发展与提高。2.其次,必须应用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化学、现代电子技术等先进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同时也只有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手段武装兽医内科学,才能实现在崭新角度、更深层面上,阐明发病机制、弄清临床病理学特点,解释症状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明确疾病的演变规律,促进兽医内科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切实理解掌握兽医内科学的内容。

3.兽医内科学是在建立在畜禽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病理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临床学科,每一疾病的内容无不渗透着上述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学习与研究兽医内科学,必须要密切联系并能熟练地应用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只有如此才能理解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描述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制定治疗与预防措施,并由于及时吸纳相关学科的新理论与新技术,才能保证兽医内科学得以不断充实、更新与提高。

五、兽医内科学的发展趋势 1.研究的范围扩大。

2.随着兽医临床科学的发展,原来属于兽医内科学范围的一些研究领域,已发展成为相应的独立学科(动物营养代谢病、动物遗传病)。3.新的技术手段在兽医内科学的应用,使兽医内科学理论和实践水平都在迅速提高。

学习本课程的一些要求

篇6:兽医内科学考试大纲

兽医内科学是研究动物器官、系统疾病的临床学科。它是兽医学学科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兽医内科学是运用系统的理论和先进有效的诊疗技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转归、诊断和防治的临床学科。兽医内科学与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等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学好兽医内科学不但需要广泛的基础知识,尚需系统的理论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运用所掌握的相关知识,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引导和解决问题,进而提升理论水平与临床经验。而面对学生主体,教师的教学责任则尤为重大。

1传统讲授法的重要性

一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自身素质与能力。从事兽医内科学教学的教师首先应长期参与兽医临床诊疗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临床经验,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同时,不断更新疾病进展,了解动物内科疾病研究前沿,从而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使教师成为动物内科疾病诊疗的专家。

一个完善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接受知识以及运用于实践尤为重要。目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较多包括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ase-based learning,C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等,但目前主流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传统讲授法,传统讲授法是将理论知识系统地讲授给学生的过程。其教学目的是将教师多年对该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经验,凝练成一节课的时间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全面、准确地认知该病,使其在诊治及临床实践中少走弯路,面对临床疾病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所以,传统的讲授法尤为重要,但传统讲授法的前提是授课教师拥有对相关疾病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并能利用恰当的方式对该病进行透彻的讲解。由于目前高校教师的教研任务重,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临床阅历少无法达到对所讲的每个疾病都能深入的研究,但可以通过重点精讲,包括教材中经典的疾病、各个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疾病以及自己所研究的疾病进行精讲,使学生通过精讲内容掌握内科系统的理论体系以及对临床病例的实践、深研理论、再实践的过程。板书在传统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板书应尽量精简、提纲挈领、系统性的将整节课的内容贯彻,使学生便于记录,并能随时回顾整节课的内容。但即便如此,学生如果不能及时地接触临床病例,践行理论,也不能较好地消化相关理论知识。而多数学生只为强行记忆应付考试,毕业后对疾病相关记忆的几乎一片模糊,遇到疾病的第一反应就是去看书,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记住部分兽医内科学的相关知识。如果学生只是大篇幅背诵相关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考试后也会很快忘记。故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教研人员高度凝练相关知识,例如本专业教研室通过奶牛酮病的教研经验总结酮病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的语句,让学生记忆“酮病本是温饱病,高产厌食把病犯,各中曲由肝中见,酮粉血酮便可断。个个剩料又减产,神经酮味却少见,产后二周糖源灌,分娩一周需护肝”。通过课堂精讲,并贯穿该语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病。学生通过背诵、理解,可加深对相关疾病的认知。如果参加作后仍能记住部分相关词句,则有利于解决临床疾病问题。

通过上述观点也可联系到所用的教科书排版,如第一部分用简短的篇幅以易于记忆的词句高度概括重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诊断、治疗,并要求学生背诵;第二部分对疾病的相关词句以教科书形式进行全面的展开讲解;此外,再建立一个对应的网络版的典型病例库。这样,学生只需要背诵第一部分,加上课堂讲解、课下阅读,较有利于学生对疾病的认知和记忆,当面对临床病例以及步人工作岗位后也会有据可依,有利于进一步入手临床疾病的诊治。因此,从事教研工作的教师有必要凝练兽医内科学内容,并让学生熟练背诵,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带着更多的知识去面对社会。

2多媒体和临床病例在传统讲授法中的运用

目前,多媒体教学巳经普遍应用于各个学科,而且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它在兽医内科学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适当地应用多媒体更能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的效果。多媒体是学生们可以更进一步认知疾病的一个窗口,通过较为典型的图片和短片,能够加深学生对疾病的直观认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作为兽医临床学科,实践教学则是整个兽医内科学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验证书本理论,巩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然而,由于招生人数多,多数地区存在实习经费少、实验条件差、实习基地缺乏等问题,学生无法学习和了解各种动物常见疾病的诊疗过程及最新诊断技术的应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兽医内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临床完整病例的引入,如通过给予学生动物疾病的品种、年龄、性别、病史、临床症状等基本信息,然后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材料进行现场分析,做出诊疗方案,再通过对实际病例的诊疗措施及转归的讲解,提高了学生对学习内科知识的兴趣,使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上一篇:山体滑坡报告范文下一篇:行政比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