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测试题答案

2024-05-11

《朝花夕拾》测试题答案(通用9篇)

篇1:《朝花夕拾》测试题答案

第二部分《朝花夕拾》练习

一、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

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

6.“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7.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________。(江南水师学堂)8.“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篇。(《琐记》)9.《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_________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弃医从文)10.《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迎神赛会)

二、选择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D)A、形象好看B、活泼诙谐C、能勾摄恶人魂魄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C)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D、学医太难

3.《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C)A.一件B.两件C.三件D.四件 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C)

A.迷信B.不拘小节C.马虎D.朴实

5.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B)A.一对蚂蚁B.一对蟋蟀C.一包苦菜D.都不是

6.“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B)A孔乙己B范爱农C藤野先生D寿镜吾老先生

7.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A)

A、《风筝》B、《无常》C、《父亲的病》D、藤野先生

8.《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B A《五猖会》B《琐记》C《父亲的病》D《无常》 9.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C)A、东京B、北平C、横滨D、绍兴

10.《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B)

A《琐记》B《无常》C《二十四孝图》D《狗猫鼠》 11.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D)A狗猫鼠B五猖会C二十四孝图D琐记

三、判断

1.《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2.《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3.《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第二个医生是叶天士。(×)4.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对中国人的轻视。(×)5.范爱农常常从乡下搭船进城,是因为他向往城市生活;(×)6.范爱农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7.《琐记》中有“肚子疼”绰号的是衍太太。(×)8.陈莲河是《琐记》中的人物。(×)9.《无常》是对保姆阿长的回忆。(×)

10.鲁迅是借《狗、猫、鼠》一文来表明他为什么那么讨厌猫的。(╳)四语段

(一)阅读《五猖会》片段,回答问题。

⑴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⑵“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⑶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⑷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⑸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⑹“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⑺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⑼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⑽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⑾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1.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狗·猫·鼠》。(2)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在与“虫蛆和鸷禽猛兽”作对比,将“正人君子们”虚伪、丑恶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3)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是对“正人君子们”辛辣的嘲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篇2:《朝花夕拾》测试题答案

备课人:逄洪洁

2017.1.6

《朝花夕拾》测试题

一、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写出其中的三篇《 》《 》和《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让我感到痛苦。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 玩耍。

6.《二十四孝图》中,、、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 件重大的事。8.“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

9.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 10.“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 》篇。11.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 ”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12.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 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1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 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7鲁迅在《 》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18 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 ”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滨海中学2016——2017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学案

备课人:逄洪洁

2017.1.6 19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 ”的愤怒之情。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 》中提及。

2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 》,《 》。

22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 的区别。2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 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24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 的照片。

25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二、选择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3《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A.一件 B.两件 C.三件 D.四件

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5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A.一对蚂蚁 B.一对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6《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A.有 B.没有

7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A、鲁迅写《范爱农》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B、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C、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8下列文章不属于《朝》的是()滨海中学2016——2017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学案

备课人:逄洪洁

2017.1.6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9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10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A、日本 B、美国 C、苏联 D、英国

11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A、东京 B、北平C、横滨 D、绍兴

12《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13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14“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A孔乙己 B范爱农 C藤野先生 D寿镜吾老先生

三、判断

1《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2《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3《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第二个医生是叶天士。()4 鲁迅不喜欢《天演论》()5藤野先生是一个有偏见的人()6藤野先生为人诚恳公正;()

7藤野先生对学生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8藤野先生对学术有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

9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对中国人的轻视。()10范爱农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

11范爱农常常从乡下搭船进城,是因为他向往城市生活;()12范爱农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13范爱农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一直受到重视和重用。()14《琐记》中有“肚子疼”绰号的是衍太太。()15陈莲河是《琐记》中的人物。()16《无常》是对保姆阿长的回忆。()

17鲁迅是借《狗、猫、鼠》一文来表明他为什么那么讨厌猫的。()

四、简答题:

1你怎么评价范爱农? 爱憎分明,为人正直 滨海中学2016——2017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学案

备课人:逄洪洁

2017.1.6 2作者憎恨猫的哪些特性? 猫偷鱼肉,深夜在树上大叫

3起初鲁迅认为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非常冷漠,十分胆小,对师长无情,与人背道而驰。5文章写了鲁迅的两次摇头,分别是因为什么?

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一行人等的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第二次是因为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

6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童年时的鲁迅爱收集带图画的书,除此之外,你还能从中知道他此时其它的爱好吗? 描绣像

7、《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

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9、鲁迅写《无常》是为了表达什么思想?

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

10、在《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诵什么一书后,才可去玩。《鉴略》

11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的人。12鲁迅回忆藤野先生的目的是什么?

在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中吸取力量,来继续与“正人君子”们作斗争。13鲁迅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14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他生性孤傲耿直,落落寡欢,最后穷困潦倒,溺水而死。15鲁迅为什么对范爱农是失足落水还是投水自杀表示怀疑?

鲁迅对范爱农之死的怀疑实质上是鲁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16《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62年所作的回忆性(叙事)散文(体裁)集,书中着墨较多的人物是谁? 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

17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有哪些? 子路贡米、董香扇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滨海中学2016——2017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学案

备课人:逄洪洁

2017.1.6 18在鲁迅《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是写“宠物”的,你知道是哪一篇吗?

《狗·猫·鼠》

19鲁迅《朝花夕拾》中,我们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还能举出我们曾经学过的文章吗?

《阿长与<山海经>》

20写出《朝花夕拾》中你最喜欢的篇目名称(两个)《藤野先生》、《狗·猫·鼠》

21写出你们读过的《朝花夕拾》一书中的一篇篇名(课文除外)

(1)《狗·猫·鼠》(2)《阿长与山海经》(3)阿长与山海经(4)二十四孝图(5)五猖会(6)无常(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父亲的病(9)琐记(10)藤野先生(11)范爱农

22我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的来历是: 一位长辈的赠品。

23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高兴的是: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④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的讲出一段的事迹;扫兴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24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25《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26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

阿长 衍太太。

27《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 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他背书。28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

董香扇枕、子路贡米。

29《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文中的s城是?

即指绍兴城。

30《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 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31《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鉴略》这一事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滨海中学2016——2017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学案

备课人:逄洪洁

2017.1.6 32《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

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33概括写出《二十四孝图》作品的内容提要。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34《狗猫鼠》主题是什么?

《狗·猫·鼠》中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的“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嚎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35简析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

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滨海中学2016——2017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学案

备课人:逄洪洁

2017.1.6 答案

一、1、(1)《狗·猫·鼠》(2)《阿长与山海经》(3)阿长与山海经(4)二十四孝图(5)五猖会(6)无常(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父亲的病(9)琐记(10)藤野先生(11)范爱农

2、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3、《天演论》

4、鉴略

5、百草园

6、子路负米、敦巨埋儿、老菜娱亲 7.三 8.活无常

9、江南水师学堂

10、《琐记》 11乌烟瘴气 12 强烈欲望 13生活片段 14弃医从文 15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16迎神赛会 17《藤野先生》 18 “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 19 “妨害白话者” 20《琐记》 21《无常》,《五猖会》。22新学堂与旧学堂 23无常 24藤野先生 25范爱农。答案

二、D 2 C 3 C 4 C 5 B 6 A 7 D 8 A 9 B 10A 11C 12B 13D 14B 答案

三1× 2√ 3× 4× 5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四、爱憎分明,为人正直 2 猫偷鱼肉,深夜在树上大叫

3、非常冷漠,十分胆小,对师长无情,与人背道而驰。

4、略

5、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一行人等的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第二次是因为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

6、描绣像

7、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9、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

10、《鉴略》

11、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的人。

12、在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中吸取力量,来继续与“正人君子”们作斗争。

13、“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14、他生性孤傲耿直,落落寡欢,最后穷困潦倒,溺水而死。

15、鲁迅对范爱农之死的怀疑实质上是鲁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16、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滨海中学2016——2017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学案

备课人:逄洪洁

2017.1.6

17、子路贡米、董香扇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18、《狗·猫·鼠》

19、《阿长与<山海经>》

20、《藤野先生》、《狗·猫·鼠》

21、(1)《狗·猫·鼠》(2)《阿长与山海经》(3)阿长与山海经(4)二十四孝图(5)五猖会(6)无常(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父亲的病(9)琐记(10)藤野先生(11)范爱农

22、一位长辈的赠品。

23、高兴的是: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④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的讲出一段的事迹;扫兴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24、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25、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

26、阿长 衍太太。

27、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他背书。

28、董香扇枕、子路贡米。

29、即指绍兴城。

30、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31、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32、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33、《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34、《狗·猫·鼠》中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的“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嚎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篇3:盼“国考”公布试题答案

试题和答案都不公布的考试, 公布的成绩和录取线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其中又有多少“躲猫猫”的成分?是否有改错弄错的试卷?这些问题本身就需要一个满意的答复, 毕竟, 对于考公务员的人来说, 这些是他参与考试应该获得的知情权的一部分。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即便多次改卷, 也并不意味着就不可能发生“错误”。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如果能够像高考那样透明, 学生便可估分, 感觉出入甚大的, 交一定的费用, 还可以查卷看看是否改错分数了。如此一来才能令人信服。

事实上, 国人对“国考”的关注和议论事实上是一种民主意识的表达, 民主思想进步的表现。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阳光”的环境, 让任何猫腻无处藏身, 让以权谋私、钱权勾结的现象完全曝光于众, 同时加强问责, 以儆效尤, 给公众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这也是构建民主社会的民意诉求。那么, 作为“国考”, 到了一定成熟的时机, 譬如改卷完毕之后就应该及时地公布试卷与答案, 如此, 才能平息公众的质疑。

篇4:测试题参考答案

1.B 2.B 3.C(提示:可参见下面的第5题)4.A 5.B 6.B 7.C 8.B 9.B

10.A

11.平均数 众数

12. 82.3

13.9 8

14. 14

15. 10

16.中位数

17。22

18. 12

19.3

20.4

21.(1)共有50名学生,其中穿175型校服的学生有10名.

(2)穿185型的学生有2名,画图略.

(4)众数是165和170,中位数是170.

22. 88.8分.

23.(1)平均数为166.1cm,中位数为165cm,众数为164cm.

(2)比如,若选平均数作为选定标准,当身高x满足166.lx(l-2%)≤x≤166.lx(1+2%)即162.778≤x≤169.422时为“普通身高”.此时序号为①⑦⑧⑨⑩的男生的身高为“普通身高”.

(3)若以平均数作为选定标准,该年级男生中具有“普通身高”的大约为140人.

24.①②③正确,计算可知:2009年-2010年在校学生人数增长率约为1.955%,2010年-2011年在校学生人数增长率约为2.510%,2011年-2012年在校学生人数增长率约为1.574%.故相邻两年在校学生人数增长最快的是2010年-2011年,④错误.

25.(1)共调查了80名学生.

(2)户外活动时间为0.5h的有16人.图略.

(3)表示户外活动时间为2h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54。.

(4)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为1.175h.

因1.175>1.所以平均活动时间符合要求,户外活动时间的众数和中位数均为1.

26.(1)优秀营业员占10%

(2)所有优秀和称职的营业员月销售件数的中位数为22,众数为20.

(3)奖励标准应定为22件(或更少件数).

《数据的波动程度》测试题

1.B2.A3.B4.C5.B6.A

7.2

8.甲

9.0

10. 12 6

11.乙

12.乙

13.(1)甲队身高的中位数为173.

(2)乙队身高的平均数为169cm,不低于170cm的频率为

(3)乙队身高比较整齐,乙队将被录取.

14.(1)甲班优秀率为60%,乙班优秀率为40%.

(2)甲班中位数为100,乙班中位数为97.

(3)估计甲班的方差小.

(4)甲班优秀率高,成绩的中位数高,且成绩波动小,所以冠军奖状应发给甲班.

15.(1)答案不唯一,如: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不可酒后驾车.

(2)略.

(3)2747

(4)如行人违章率最高,汽车违章率低,原因是汽车驾驶员是经过专门培训的,以及会被罚款,行人存在图方便的心理.

(5)略.

16.(1)4 6

(2)如图1.

(3)①乙

因1.6<3.6.故,乙的成绩比较稳定.

②因xw=xz=6,故甲、乙的平均水平一样.但由于,所以乙的成绩稳定,乙将被选中.

《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题

1.B 2.D 3.B 4.D 5.B 6.B 7.B 8.B9.B 10.B

11.1680

12.7 8

13.2

14. 65.75分

15. 10

16. 20 12

17.小李

18. -2(提示:设报3的人心里想的数是x,则报5的人心里想的数应该是8-x(因为他们两人中间那个人报的是4,他们两人报的数的平均数应该是4).同理,报7的人心里想的数是12-(8-x):4+x,报9的人心里想的数是16-(4+x)=12-x,报1的人心里想的数是20-(12-x)=8+x,报3的人心里想的数是4-(8+x)=-4-x.故x=-4-x,解得x=-2)

19.(1)平均数为260,中位数为240,众数为240.

(2)不合理,表中数据显示,每月能完成260件的一共只有4人,有11人不能完成此定额.尽管260是平均数,但不利于调动多数工人的积极性,而240既是中位数,又是众数,是大多数人能完成的定额,故定为240件较合理.

20.(1)相同点:两段台阶高度的平均数相同,

不同点:两段台阶高度的中位数和方差均不相同.

(2)甲段台阶走起来更舒服一些,因为它的高度数据的方差较小.

(3)让每个台阶的高度均为15crn(原平均数),使得方差为0.

21.(1)众数为50,中位数为50.(3)51.8.

22.(1)如表1所示.折线图中,甲第8次射击的成绩为9环,画图略.

(2)由甲的方差小于乙的方差知甲比较稳定,故甲胜出.

(3)如果希望乙胜出,应该制定的评判规则为:平均成绩高的胜出;如果平均成绩相同,则随着比赛的进行,发挥越来越好者(或命中10环次数较多者)胜出.

23.(1)中位数是120,众数是100,平均数是150.

信息如:双休日参观人数的和与平时参观人数的和相差110.有三天参观的人数相等.

(2)两团人数之和是120,由乙团队人数不超过50.得0<120-x≤50,解得70≤x<120.

①w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

w=6x+8(120-x),即w=-2x+960(70≤x≤100);或w=4x+8(120-x),即w=-4x+960(lOO

②两团合起来购票需120x4=480(元).

根据①中的结论,可作出函数图象,如图2.可知当甲团有70人,乙团有50人时,购票费用最高,此时节约的最多,节约了-2x70+960-480=340(元).

24.(l)设高级技工招聘x人,则中级技工招聘(40-x)人.依题意得:

8500x+7000(40-x)≤302500,x≤15.

∴13≤x≤15. x=13. 14. 15.

∴该公司对高级技工和中级技T有一.种招聘方案(不再具体列出).

(2)在招聘高级技工和中级技工人数之和一定时,招聘中级技工的人数越多,所支付的月工资总额越少.故当高级技工招聘13人,中级技工招聘27人时,该公司所支付的月工资总额最少.

篇5:朝花夕拾测试题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让我感到痛苦。

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这从可以看出。

6.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二件)重大的事,①.藤野先生为“我”改讲义;② 与日本学生一起看电影。

7.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8.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 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 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9.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妨害白话者”的愤怒之情。

10.鲁迅首次知道“”,接触“”,“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11.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12.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二.简答题

1.你怎么评价范爱农? 爱憎分明、为人正直

2.作者憎恶猫的哪些特性? 猫偷鱼肉,深夜在树上大叫

3.起初鲁迅认为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非常冷漠,十分胆小,对师长无情,与人背道而驰。

4.《范爱农》一文写了鲁迅的两次摇头,分别是因为什么?

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一行人等的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第二次是因为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

5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童年时的鲁迅爱收集带图画的书,除此之外,你还能从中知道他此时其它的爱好吗?

描绣像

6.《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篇6:朝花夕拾答案

1、《旧事重提》、示例:《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2、《朝花夕拾》

3.(1)藤野先生

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4、《莽原》

5、猫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

6、长妈妈 阿长

7、卧冰求鲤

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

肉麻当作有趣

8、《天演论》

9、《鉴略 》

10、《百草园 》

11、乌烟瘴气

12、弃医从文

13、(“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14、(迎神赛会)

15、(藤野先生)

二、选择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D)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C)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3《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C)

A.一件

B.两件

C.三件

D.四件

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C)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5《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A)

A.有 B.没有

6选择一个正确答案(D)

A、鲁迅写《范》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7下列文章不属于《朝》的是(A)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8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B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9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A)

A、日本 B、美国 C、苏联 D、英国

10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C)

A、东京 B、北平C、横滨 D、绍兴

11《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B)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12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D)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13“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B)

A孔乙己

B范爱农

C藤野先生

D寿镜吾老先生

三、(1)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走进《朝花夕拾》,走进鲁迅先生为我们勾画的一幅幅优美的生活画卷,走进他多姿多彩的童年吧。(2)①A阿长送我绘图的《山海经》B在我要去武猖会时,父亲逼我背《鉴略》这本书

篇7:《朝花夕拾》练习答案

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如《二十四孝图》,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引起的强烈反感。

2.鲁迅儿时的私塾先生是寿镜吾。

3.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4.《风筝》一文选自鲁迅的诗集《野草》。

5.《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很痛苦。6.隐鼠一事,说明了作者对阿长的怀恋。

7.《朝花夕拾》共收入 10 篇作品,其体裁是回忆性散文集。

8.有关“朝花夕拾”的对联独酌花酒释胸怀,寒衣不胜暑;朝花夕拾谁归属,甜酸咸辣苦。

9.《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10.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11.“迎神赛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12.“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13.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等一生中重要的经历。15.《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16.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17.《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五猖会》《无常》。

18.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19.一位正直、倔强、爱国的知识分子,在社会的黑暗中一步步走向了末路,他是范爱农。

20.《五猖会》记叙了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礼教的不合理。

21.《野草》共收入散文诗 23 篇,最初都曾发表在《语丝》周刊上。22.“这是一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段话中描述的书的名字是《山海经》。

《朝花夕拾》总复习

二、简答题

1.《狗猫鼠》中,鲁迅仇猫的原因有哪些?文中提到狗、猫、鼠有怎么样的用意?

(1)它的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捕到猎物定要尽情玩弄,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2)天生的一副媚态,交配的时候嗥叫,闹得别人心烦。(3)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

《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提到狗是嘲讽他们散步的“谣言”,猫在本文中是令人憎恶的,借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2.“郭巨埋儿”的故事对“我”起到了怎么样的影响?

用文中的话说就是“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怕听父母愁穷,怕看见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

3.《父亲的病》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什么?对鲁迅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这段经历导致鲁迅日后前往仙台学医,希望救治被庸医所误的病人。

4.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招我反感的“诈跌”,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这样说,违背了儿童心理。5.在日本,鲁迅去接范爱农等人的时候有两次摇头,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是因为官吏从范爱弄一行人等的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第二次是因为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

6.《藤野先生》中记叙了我和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情?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修订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询问裹足。

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

7.读《范爱农》,概括鲁迅和范爱农交往的三件事。

同乡会争执(东京初识)、战争重逢(叙旧)、学校共事(绍兴共事)

8.《无常》中写无常的用意是什么?

是说明人间没有公正,而真正的裁判在阴间,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打着“公平”、“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之流辛辣的嘲讽。

9.鲁迅和范爱农开始的关系并不好,为什么?

老师惨死,范爱农不主张发电报,鲁迅认为他胆小、怯懦、没人味。

10.“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高兴的是:

(1)鬼少人多(2)归我一人独有(3)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

(4)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一

段的事迹。扫兴的是:

篇8:中级财务管理试题答案

1.A 2.D 3.A 4.D 5.B 6.D 7.A 8.C 9.B 10.C 11.B 12.D 13.C 14.C 15.A 16.C 17.B 18.A 19.D 20.B 21.C 22.B 23.B 24.C 25.C 26.C 27.D 28.A 29.D 30.A 31.C 32.C 33.C 34.D 35.A 36.B 37.B 38.B 39.C 40.D 41.A 42.D 43.C 44.B 45.D 46.B 47.B 48.A 49.C 5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CD 3.CD 4.BC 5.ABC 6.AB 7.AD 8.AB 9.ABC 10.AD 11.AD 12.BD 13.CD 14.AD 15.ACD 16.BC 17.AC 18.ABC 19.ABCD 20.A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四、计算分析题:

1.

2. (1) 2011年净利润=18 000× (1+20%) ×15%=3 240 (万元)

额外股利= (3 240-2 240) ×10%=100 (万元)

每股股利=3+100/1 000=3.1 (元)

(2) 预测2011年需增加的营运资金增加的流动资产=18 000×20%×28%=1 008 (万元)

增加的流动负债=18 000×20%×12%=432 (万元)

2011年需增加的营运资金=1 008-432=576 (万元)

(3) 预测2011年需从外部追加的资金

2011年发放的股利=1 000×3.1=3 100 (万元)

2011年留存收益提供的资金=3 240-3 100=140 (万元)

需从外部追加的资金=576-140=436 (万元)

(4) 每张债券筹资净额=82-2=80 (元)

需要发行的债券数量=436×10 000/80=54 500 (张)

债券筹资成本=100×4%× (1-25%) /80=3.75%

3. (1) 债券成本率=[15%× (1-34%) ]÷[ (1-1%) ]=10%

普通股成本率=19.4%÷ (1-3%) =20%

项目综合资金成本率=10%×80%+20%×20%=12%

(2) 各年税后经营现金净流量= (90-21-19) × (1-34%) +19=52 (万元)

(3) 净现值=-200+52×5.650+10×0.322=97.12 (万元)

评价:计算表明该项目净现值大于0, 说明该方案可行。

4. (1)

(2) 计算表明, B政策的收账成本较A政策低, 故应选用B政策。

5.每日耗用量=540 000÷360=1 500 (千克)

平均交货期=8×0.1+9×0.2+10×0.4+11×0.2+12×0.1=10 (天)

假设保险储备量为0

平均缺货量= (1×0.2+2×0.1) ×1 500=600 (千克)

缺货成本=600×8=4 800 (元)

保险储备相关总成本=4 800+0=4 800 (元)

假设保险储备量为1 500千克

平均缺货量=0.1×l×1 500=150 (千克)

缺货成本=150×8=1 200 (元)

保险储备的持有成本=1 500×10×10%=1 500 (元)

保险储备相关总成本=1 200+1500=2 700 (元)

假设保险储备量为3 000千克

保险储备的持有成本=3 000×10×10%=3 000 (元)

保险储备相关总成本=0+3 000=3 000 (元)

所以, 该企业合理的保险储备应该是1 500千克。

6. (1) 最低投资收益额=200×15%-10=20 (万元)

规定的最低投资报酬率=20÷200=10%

(2) 剩余收益=30÷ (16%-10%) =500 (万元)

(3) A中心的利润=200×15%=30 (万元)

B中心的利润=500×16%=80 (万元)

集团公司的利润=30+80=110 (万元)

集团公司的总投资额=200+500=700 (万元)

追加投资前集团公司的投资利润率=110/700×100%=15.71%

(4) 剩余收益= (30+12) - (100+200) ×10%=12 (万元)

投资利润率= (30+12) ÷ (100+200) =14%

(5) 剩余收益= (80+20) - (500+100) ×10%=40 (万元)

投资利润率= (80+20) ÷ (500+100) =16.67%

(6) 由于追加投资后, A的投资利润率由15%降低到14%

所以, 不会接受投资;而由于B的投资利润率由16%提高到16.67%, 因此, B会接受投资。

(7) 由于剩余收益均增加了, 所以, A、B均会接受投资。

(8) 从集团角度看应向B中心追加投资, 理由是增加的剩余收益[40-30=10 (万元) ]大于向A中心追加投资增加的剩余收益[12-10=2 (万元) 。]

(9) 追加投资后集团公司投资利润率= (80+20+30) ÷ (500+100+200) =16.25%

7. (1) 假设北京代表处也是分公司, 则北京代表处和上海代表处均不具备独立纳税人条件, 年企业所得额需要汇总到企业总部集中纳税。

则:今年公司应缴所得税= (1000+200-20) ×25%=295 (万元)

总部和分支机构今年应缴纳的所得税总额=295+0=295 (万元)

假设北京代表处是子公司, 则今年企业总部应缴所得税= (1 000-20) ×25%=245 (万元)

北京代表处今年应缴所得税=200×25%=50 (万元)

总部和分支机构今年应缴纳的所得税总额=245+50=295 (万元)

(2) 假设北京代表处也是子公司, 则:

北京代表处今年应缴所得税=200×25%=50 (万元)

上海代表处今年亏损, 不需要缴纳所得税

企业总部应缴所得税=1 000×25%=250 (万元)

分支机构今年应缴纳的所得税总额=250+50=300 (万元)

假设北京代表处是分公司, 则:企业总部应缴所得税= (1 000+200) ×25%=300 (万元)

上海代表处今年亏损, 不需要缴纳所得税

分支机构今年应缴纳的所得税总额=300+0=300 (万元)

(3) 通过上述计算可知, 把上海的销售代表处设立为分公司形式对企业更有利。

8. (1) 年初权益乘数=年初资产总额/年初股东权益总额

即, 2.5=年初资产总额/1 200

年初资产总额=3 000 (万元)

年初负债总额=3 000-1 200=1 800 (万元)

年末权益乘数=年末资产总额/年末股东权益总额

即2.2=年末资产总额/1 680

年末资产总额=3 696 (万元)

年末负债总额=3 696-1 680=2 016 (万元)

(2) 年末的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2 016/1 680=1.2

(3) 年末的普通股每股净资产= (1 680-84) /210=7.6 (元)

(4) 净利润=400-100=300 (万元)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300-60=240 (万元)

基本每股收益=240/200=1.2 (元)

每股股利=84/210=0.4 (元)

(5) 普通股每股市价=10×1.2=12 (元)

(6) 可转换债券的年利息=100×4%=4 (万元)

可转换债券可以转换的普通股股数=100/1 000×80=8 (万股)

(7) 调整后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240+4× (1-25%) =243 (万元)

调整后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00+8=208 (万股)

稀释每股收益=243/208=1.17 (元)

(8) 平均股东权益= (1 200+1 680) /2=1 440 (万元)

平均资产总额= (3 000+3 696) /2=3 348 (万元)

权益乘数=3 348/1 440=2.33

(9) 今年的销售收入=3 348×1.5=5 022 (万元)

今年的销售净利率=300/5 022×100%=5.97%

今年的权益净利率=5.97%x1.5×2.33=20.87%

去年的权益净利率=4%×1.2×2.5=12%

利用连环替代法分析:

第一次替代:5.97%×1.2×2.5=17.91%

第二次替代:5.97%×1.5×2.5=22.39%

第三次替代:5.97%×1.5×2.33=20.87%

销售净利率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17.91%-12%=5.91%

总资产周转率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22.39%-17.91%=4.48%

权益乘数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20.87%-22.39%=-1.52%

利用差额分析法分析:

销售净利率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 (5.97%-4%) ×1.2×2.5=5.91%

总资产周转率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5.97%× (1.5-1.2) ×2.5=4.48%

权益乘数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5.97%×1.5× (2.33-2.5) =-1.52%

五、综合题:

1. (1) 每万元销售收入的变动资金= (160-110) / (3 000-2 000) =0.05 (万元)

不变资金=160-0.05×3 000=10 (万元)

(2) a=10+60+100- (60+20) +510=600 (万元)

b=0.05+0.14+0.22- (0.10+0.01) =0.30 (万元)

Y=600+0.3x

(3) 2010年销售额=3 000× (1+40%) =4 200 (万元)

资金需要总量=600+0.3×4 200=1 860 (万元)

需新增资金=3 000×40%×0.3=360 (万元)

(4) 2010年的净利润=4 200×10%=420 (万元)

支付的股利=1 000×0.2=200 (万元)

留存收益=420-200=220 (万元)

外部筹资额=360-220=140 (万元)

(5) 债券资本成本=1 000×8%× (1-25%) /[ (1 100× (1-2%) ]×100%=5.57%

股票资本成本=5%+1.5× (10%-5%) = 12.5%%

外部筹资的平均资本成本=5.57%×60%+12.5%×40%=8.34%

2. (1) ①2010年边际贡献=10 000×100-10 000×40=600 000 (万元)

②2010年息税前利润=600 000-100 000=500 000 (万元)

③2010年销售净利率

= (500 000-50 000) × (1-25%) /1 000 000=337 500/1 000 000=33.75%

④2010年留存收益率=162 000/337 500=48%

2010年股利支付率=1-48%=52%

⑤2010年股数=200 000/10=20 000 (万股)

2010年发放的股利=337 500×52%=175 500 (万元)

2010年每股股利=175 500/20 000=8.775 (元)

⑥2011年经营杠杆系数=600 000/500 000=1.2

(2) ①产销量增长率= (12 000-10 000) /10 000×100%=20%

息税前利润增长率=20%×1.2=24%

②增加流动资产= (230 000+300 000+400 000) ×20%=186 000 (万元)

增加流动负债= (30 000+100 000) ×20%=26 000 (万元)

需要筹集外部资金=186 000-26 000-12 000×100×33.75%×48%+154 400=120 000 (万元)

(3) ①增发普通股股数=120 000/20=6 000 (万股)

②方案1的普通股数=20 000+6 000=26 000 (万股) , 利息为50 000万元

方案2的普通股数为20 000万股, 利息费用=50 000+120 000×12%=64 400 (万元)

(EBIT-50 000) × (1-25%) /26 000= (EBIT-64 400) × (1-25%) /20 000

EBIT=112 400 (万元)

③2011年息税前利润=500 000× (1+24%) =620 000 (万元)

由于实际的息税前利润620 000万元大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112 400万元, 所以应该采取发行债券的方法, 即采取方案2。

3. (1) 根据资料一计算与旧设备有关的下列指标:

①旧设备的变价净收入=130 000-1 000=129 000 (元)

②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 (189 000-129 000) ×25%=15 000 (元)

(2) ①因更新改造第一年初增加的净现金流量

NCF0=- (329 000-129 000) =-200 000 (元)

②运营期内每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折旧

= (329 000-50 000) /5- (129 000-10 000) 5=32 000 (元)

③△NCF1=50 000× (1-25%) +32 000+15 000=84 500 (元)

NCF2-4=50 000× (1-25%) +32 000=69 500 (元)

NCF5=69 500+ (50 000-10 000) =109 500 (元)

④甲方案的差额内部收益率△IRR=27.85%

(3) ①更新设备比继续使用旧设备增加的投资额为750 000元

②B设备的投资额=750 000+129 000=879 000 (元)

③乙方案的差额内部收益率△IRR=10.44%

(4) 企业要求的投资报酬率=8%+4%=12%

(5) 甲方案的差额内部收益率△IRR=27.85%>12%, 甲方案经济上是可行的。

乙方案的差额内部收益率△IRR=10.44%<12%, 乙方案经济上是不可行的。

由于甲方案可行, 所以, 企业应该进行更新改造, 选择甲方案。

4. (1) 计算该企业2010年的下列指标:

①变动成本总额=3 000-600=2 400 (万元) .

②变动成本率=2 400÷4 000=60%

(2) 计算乙方案的下列指标:

①应收账款平均收账天数=30%×10+20%×20+50%×90=52 (天)

②应收账款平均余额=5 400÷360×52=780 (万元)

③维持应收账款所需资金=780×60%=468 (万元)

④应收账款机会成本=468×8%=37.44 (万元)

⑤坏账成本=5 400×50%×4%=108 (万元)

⑥采用乙方案的信用成本=37.44+108+50=195.44 (万元)

(3) 计算以下指标:

①甲方案的现金折扣=0

②乙方案的现金折扣=5 400× (2%×30%+1%×20%) =43.2 (万元)

③甲方案信用成本前收益=5 000× (1-60%) =2 000 (万元)

乙方案信用成本前收益=5 400× (1-60%) =2 160 (万元)

甲乙两方案信用成本前收益之差=2 000-2 160=-160 (万元)

④甲方案信用成本后收益=2 000-140=1 860 (万元)

乙方案信用成本后收益=2 160-195.44-43.2=1 921.36 (万元)

甲乙两方案信用成本后收益之差=1 860-1 921.36=-61.36 (万元)

篇9:测试题参考答案

1.B 2.B 3.C 4.B 5.C 6.C 7.C 8.A9.A

10.B12.<

13. y=2x+6 14. 5.5

15. 90°16.AB//CD(或AD=BC等) 17.(-2,4)18.2

19.5cm或

20.3

21.(1)6;

22.(1)可利用“角边角”证明.

(2)若.则四边形ABCD是矩形,理由如下:

因,故OB=OD.

又OA=OC,则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因,故BD=Ac.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

23.(2)如图l,有8个.

24. (1)0到1min,打开一个进水管,打开一个出水管;lmin到4min,两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全部打开;4min到6min,打开两个进水管,关闭出水管.

(2)当4≤x≤6时,函数图象过点(4,4)和点(6,8).由待定系数法求得y=2x-4.

(3)若同时打开一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则10 min时容器内的水量是8+(-1)×4=4(L).

若同时打开两个进水管,则10 min时容器内的水量是8+2x4=16(L).

25.(l)∵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O为对角线AC,BD的交点,

∴OB=OC,OB⊥OC,OB平分∠ABC.

又∵ OE⊥AB,OF⊥BC,

∴ OE=OF.

∴ 斜边直角边).BE=CF.

(2)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八年级(下)期末测试题(B)

1.A 2.D 3.D 4.C 5.D 6.D 7.C 8.A9.D 10.B(提示:甲的速度为8÷2=4(m/s).当t=a时y=0,所以乙的速度较快.由图可知乙100s跑完全程,则乙的速度为500÷100=5(m/s).于是b=5×100-4x(100+2)=92(m).解5a=4(a+2),得a=8.c=(500-8)÷4=123(s).正确的有①②③)11.2

12.一

14.59

15(2,4)或(3,4)或(8,4)

16. OA=OC(或AD=BC,或AD∥BC,或AB=BC等)17.(-2,0) 18.1或-1

19. 1020. 10070

22.依題意,xy=l.

23.(1)易证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故BD=EC.

(2)平行四边形BECD中,BD//EC,故∠ABO=∠E=50°.

菱形ABCD中,AC⊥BD,所以∠BA0=40°,

24.依题意可求得

25.(1)第一行填(200-x)吨,第二行填(240-x)吨,(60+x)吨.

(2)yA=20x+25(200-x)=-5x+5000,

yB-15(240-x)+18(60+x)=3x+4680.

(3)当5000-5x<4680+3x,即404680+3x,即x<40时,B村运费较少.

(4)依题意,3x+4680≤4830,得x≤50.

两村运费之和为y=yA+yB=-5x+5000+3x+4680=-2x+9680,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所以当x=50时,y有最小值,y最小=9580(元).

由A村运往C仓库50吨,运往D仓库150吨:由B村运往C仓库190吨,运往D仓库110吨.此时两村运费之和最小,为9580元.

八年级(下)期末测试题(c)

1.C 2.B 3.D 4.D 5.B 6.B 7.C 8.D9.D 10.D

12.x>2 13.一

14.3(提示:ab=15.(提示:利用OP·AB=OA·OB求)16. 20

17.4

20.(1)和y=3x-5(提示:OB=OA=5).

(3)(3,-1)(提示:作

21.能.因为DE⊥AB于点E,所以DE.而,DE=12,所以AB=lO.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ABC是直角三角形.∠C=90°.

22. AB=20F且AB//OF,证明如下:

由CE=DC=AB,可知(角边角),BF=CF.

因OA=OC,故OF是△ABC的中位线.

∴AB=CE=20F,AB//OF.

23.(1)∵EF垂直平分AC,

∴AE=CE,AF=CF.

又∵ CF=AE.

∴ CE=AE=CF=AF四边形AFCE是菱形.

(2)若BF=AE,当∠B=45°时,四边形AFCE为正方形,理由如下:

由BF=AE=AF,∠B=45°,故∠AFC=90°.再由(1),知四边形AFCE是正方形.

24.(l)y=(30-25)x+(34-28)(80-x)=-x+480.

∴该公司有三种建房方案:①A户型48套,B户型32套;②A户型49套,B户型31套;③A户型50套,B户型30套,

由(1)知k=-1<0.

∴ 当k取最小值48时,利润y取最大值,为432万元.

(3)y=(30+a-25)x+(34 -28)(80 -x)=(a-l)x十480.

当a-l>0,即a>l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x=50时,利润最大(A户型50套,B户型30套);当a-l=0,即a=l时,三种方案的利润一样;当a-l<0,即025.(1)如图2,连接DN.

矩形ABCD中,BO=DO.∠DCN=90°.

ON⊥BD、则BN=DN.

∠DCN=90°,则

(2),理由如下:

如图3,延长MO交AB于E.

易证,得OE=OM、BE=DM.

连接EN,MN.因为ON⊥OM,所以EN=MN.

又CN=BM,在Rt△MBC中考虑;同理,BN=AM).

八年级(下)期末测试题(D)

1.C

2.C

3.C

4.D

5.C

6.B提示:易证AB=BE,AD=CE,所以.又已知DG=1,在Rt△ADG中求得

7.B

8.B10. 2b

11. 12

12.③13. 26 2615. 100(提示:即

17.连接EE'.

依题意,

18.(l)依题意,

在Rt△OAB中,D为OB的中点,则OD=DA.故

∴ 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邊形.

(2)设OG=x.由折叠可得AG=GC=8-x.

在Rt△ABO中,可求得AB=4,

在Rt△OAG中,解得x=l.即OG=1.

19.(1)设当一次购买x个零件时,销售单价为51元,则(x-100)x0.02=60-51.

解得x=550.

∴当一次购买550个零件时,销售单价为51元.

上一篇:九年级英语unit1单词下一篇:西安出台房地产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问题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