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练习及答案

2024-05-11

《朝花夕拾》练习及答案(共8篇)

篇1:《朝花夕拾》练习及答案

《朝花夕拾》测试题

一、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 年所作的回忆性 集,共 篇。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等孝道故事,揭示了。3.《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 》,让我感到痛苦。4.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 玩耍。

5.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两件重大的事。

6.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7.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 ”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8《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 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9.鲁迅在《 》中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1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中读了《 》,这段经历在《 》中提及。

1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 》、《 》。

12.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 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13.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 的照片。

14.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二、选择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3.《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A.一件 B.两件 C.三件 D.四件

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5.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A.一对蚂蚁 B.一对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6.《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散布流言。A.有 B.没有 7.下列句子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鲁迅写《范爱农》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B.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C.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8.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9.《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10.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A、日本 B、美国 C、英国

11.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A、东京 B、北平C、横滨 D、绍兴

12.《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13.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14.“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A孔乙己 B范爱农 C藤野先生 D寿镜吾老先生

三、简答题:

1.作者憎恨猫的哪些特性?

2.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童年时的鲁迅爱收集带图画的书,除此之外,你还能从中知道他此时其它的爱好吗? 3.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

4.鲁迅写《无常》是为了表达什么思想?

5.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6.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7.《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8.《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

《朝花夕拾》试题参考答案

一、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2、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3、《天演论》

4、鉴略

5、百草园

6、子路负米、郭巨埋儿、老莱娱亲 7.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8.活无常

9、江南水师学堂

10、《琐记》 11乌烟瘴气 12 强烈欲望 13生活片段14弃医从文 15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16迎神赛会 17《藤野先生》 “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 19 “妨害白话者” 20《琐记》

21《无常》,《五猖会》。22新学堂与旧学堂 23无常_ 24藤野先生 25范爱农。

二、D 2 C 3 C 4 C 5 B 6 A 7 D 8 A 9 B 10A 11C 12B 13D 14B 三1×2√3× 4× 5 × 9×10× 11× 12√13× 14×15× 16×17×

四、爱憎分明,为人正直 2 猫偷鱼肉,深夜在树上大叫

3、非常冷漠,十分胆小,对师长无情,与人背道而驰。

5、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一行人等的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第二次是因为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

6、描绣像

7、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9、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

10、《鉴略》

11、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的人。

12、在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中吸取力量,来继续与“正人君子”们作斗争。

13、“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14、他生性孤傲耿直,落落寡欢,最后穷困潦倒,溺水而死。

15、鲁迅对范爱农之死的怀疑实质上是鲁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16、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

17、哭竹生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18、《狗·猫·鼠》

19、《阿长与<山海经>》 20、《藤野先生》、《狗·猫·鼠》

21、(1)《狗·猫·鼠》(2)《阿长与山海经》(3)二十四孝图(4)五猖会(5)无常(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7)父亲的病(8)琐记(9)藤野先生(10)范爱农

22、一位长辈的赠品。

23、高兴的是: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④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的讲出一段的事迹;扫兴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24、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25、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

26、阿长 衍太太。

27、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他背书。

29、即指绍兴城。

30、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31、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32、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33、《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34、《狗·猫·鼠》中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的“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嚎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35、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篇2:《朝花夕拾》练习及答案

1、《 》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 》和《 》。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作者在《 》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4、“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的人物是。

5、“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 》篇。

6、《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 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7、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

8、《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

9、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10、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 》,《 》。

11、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 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12、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13、在《 》中,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一书后,才可去玩。

二、选择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A、形象好看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

A、一件

B、两件

C、三件

D、四件

3、《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A、迷信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4、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A、一对蚂蚁 B、一对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5、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A、鲁迅写《范爱农》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B、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C、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6、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A、《风筝》 B、《无常》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7、《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8、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A、东京 B、北平C、横滨 D、绍兴

9、《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

A、《琐记》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10、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11、“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A、孔乙己

B、范爱农

C、藤野先生

D、寿镜吾老先生

12、《朝花夕拾》中表现作者青年生活的文章是()

A、《藤野先生》 B、《五猖会》 C、《猫狗鼠》 D、《父亲的病》

三、判断

1、《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2、《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

3、范爱农常常从乡下搭船进城,是因为他向往城市生活。

()

4、范爱农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

()

5、《琐记》中有“肚子疼”绰号的是衍太太。()

6、陈莲河是《琐记》中的人物。()

7、鲁迅是借《狗、猫、鼠》一文来表明他为什么那么讨厌猫的。()

四、简答题

1、你怎么评价范爱农?

2、起初鲁迅认为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3、文章写了鲁迅的两次摇头,分别是因为什么?

4、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童年时的鲁迅爱收集带图画的书,除此之外,你还能从中知道他此时其它的爱好吗?

5、《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6、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

7、鲁迅写《无常》是为了表达什么思想?

8、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9、鲁迅为什么对范爱农是失足落水还是投水自杀表示怀疑?

10、《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62年所作的回忆性(叙事)散文(体裁)集,书中着墨较多的人物是谁?

11、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

12、在鲁迅《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是写“宠物”的,你知道是哪一篇吗?

13、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14、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15、《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16、《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谁?

17、《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什么?

18、《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

19、《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 20、概括写出《二十四孝图》作品的内容提要。五 语段

(一)阅读《五猖会》片段,回答问题。

⑴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⑵“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⑶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⑷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⑸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⑹“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⑺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⑼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⑽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⑾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1、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

2、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本文段出自《 》,选自《 》,是鲁迅描写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共十篇。

(2)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3)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相关知识及练习:

1、《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全书收录了《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十篇文章。书中不少文章包含着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一本 回忆性散文(体裁)集,共10 篇。最初在《莽原》杂记发表时,总题目中为《旧事重题》,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

2、第一篇作品《狗 猫

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3、《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4、“我”平时怎样叫保姆长妈妈?什么时候叫她“阿长”的?有时候“我”为什么“实在不大佩服她”?“一时”“我”又为什么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甚至于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呢?

“我”平时叫保姆长妈妈“阿妈”。叫她“阿长”是在“憎恶她的时候”,这个称呼不大客气,平时只有年辈最大的祖母才这样叫她。

“实在不大佩服她”的原因是她“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又不许“我”走动,并动辄以告状相威协;睡觉的姿态不好,占了过多的地方;满肚子麻烦的礼节,等等。

“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是因为她常对“我”讲“长毛”的故事,某些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于是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后来因为她给“我”弄到了绘图的《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又使“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

5、鲁迅本人说《范爱农》一篇写法较差,是不是较差?差在哪里?

鲁迅先生自己认为《范爱农》一篇写法比较差,这是有道理的。这一篇虚构过多,结构有点松散,因此他本人不大满意。

《朝花夕拾》答案

一、填空

1、《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2、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3、《琐记》

4、活无常

5、《琐记》

6、日本留学和回国后

7、虚伪和残酷

8、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9、矿路学堂

10、《无常》、《五猖会》

11、无常

12、范爱农

13、《五猖会》

二、选择

1、(D)

2、(C)

3、(C)

4、(B)

5、(D)

6、(A)

7、(B)

8、(C)

9、(B)

10、(D)

11、(B)

12、(A)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四、简答题

1、爱憎分明,为人正直

2、非常冷漠,十分胆小,对师长无情,与人背道而驰。

3、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一行人等的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第二次是因为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

4、描绣像

5、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6、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7、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

8、他生性孤傲耿直,落落寡欢,最后穷困潦倒,溺水而死。

9、鲁迅对范爱农之死的怀疑实质上是鲁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10、《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

11、子路负米、董香扇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12、《狗•猫•鼠》

13、高兴的是:①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④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的讲出一段的事迹;扫兴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14、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15、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

16、阿长 衍太太。

17、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他背书。

18、答: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19、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20、答:《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 语段

(一)1、答:《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2、答: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3、答: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4、答: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类似即可。

(二)(1)《狗猫鼠》、《朝花夕拾》(2)答:目的是在与“虫蛆和鸷禽猛兽”作对比,将“正人君子们”虚伪、丑恶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3)答:作者是对“正人君子们”辛辣的嘲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篇3:《朝花夕拾》练习及答案

任何基本功的练习, 都是为演奏音乐作准备的。每一种基本功练习都有它的练习目的和达到这种目的所使用的练习方法。双簧管的基本功练习大致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长音练习系统, 另一方面是音阶练习系统。如果沿用金字塔比喻法, 我会将长音系统放入第一层, 将音阶系统放入第二层。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两个系统分别做详细的解释。

长音练习系统

长音, 从字面意思来看, 就是长时间演奏一个音, 而其实则不然。这个练习涉及到最基本的演奏方法:吐气与吸气;口型与发音;气息支撑与收尾音;演奏姿势与状态。也就是说:长时间的演奏一个音, 只是这个练习的表面现象。

首先我们要清楚为什么做这个练习, 也就是要明确练习的目的。长音练习系统的终极目标是: (1) 演奏姿势正确流畅。 (2) 气息支撑正确。 (3) 发音和收音干净无误。 (4) 音准准确。 (5) 演奏时间持久。 (6) 音量有强弱对比。

要达到上面这些终极目标, 我们就要掌握以下5个方面的系统练习方法, 这些练习都需要节拍器和校音器辅助。

1. 发音练习。发音练习的步骤及要求如下:

(1) 吐气。吐气两拍 (节拍器调至八分音符=60) , 放松身体, 乐器自然下坠。

(2) 吸气。吸气两拍, 腰腹部有明显胀大, 肩部打开, 乐器自然上移, 同时将哨片放入口中做好演奏口型。

(3) 气息支撑。腰腹部肌肉收紧固定, 两肩放松, 舌头轻触哨口, 阻碍气流流出。

(4) 吐气发音。舌头收回, 放出气流震动哨片, 发音时舌头收回的速度与力度需与嘴部肌肉紧密配合, 并依据哨片软硬程度进行调整, 最终需通过多次尝试达到音头柔和, 发音干净, 并牢记此时嘴舌部肌肉的状态。每个音无需吹长, 3至5秒即可。

(5) 收气收音。腰腹部肌肉再度收紧, 配合嘴部肌肉将气流抹断, 两肩放松, 达到收音不突然, 音尾有上翘感。

发音练习针对的是长音练习系统终极目标的前4项, 演奏姿势, 气息支撑, 发音收音和音准准确。完成和掌握这个练习需要注意的是:调整口型与舌头的关系, 掌握吐气与吸气的韵律, 规范演奏的姿势。发音要百发百中, 不能延迟或者提前, 收音要自然。

2. 长音练习。

这个练习的目的就是增加肺活量, 以发音练习为基础, 配合发音练习的要求, 将每个音进行长时间吹奏, 时间至少以30秒为最低限, 音量需保持饱满的强奏。

发音练习针对的是长音练习系统终极目标的第5项:演奏时间持久。完成和掌握这个练习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发音练习的基础上进行, 除了将音演奏的更长之外, 其他要求和发音练习一致。另外还需要注意的就是保持腰腹部肌肉对整个练习的控制。在吹奏一段时间之后, 我们的肩部, 颈部的肌肉极有可能僵硬、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 气息就会受到影响, 腰腹部的肌肉很可能失去对气息的支撑, 从而失去了对整个长音练习气息的控制。我们可以通过放松肩部和再度收紧腰腹部肌肉来应对这种情况。放松肩部, 就是让肩部做一个提起放下的动作, 再度收紧腰腹, 就是让腰腹的肌肉做一个放松收紧的动作, 这些当然都是在演奏中进行的。这两个动作可以在长音演奏每隔8到10秒做一次 (图一) , 就像为了不让一个螺丝生锈, 僵住, 就隔三差五的把它松一下再紧一下。这对于演奏长音练习来说, 也是同样的道理。除此之外, 最好的解决吹奏不放松, 越吹越紧的良药就是练习颤音。

3. 颤音练习。

颤音我们通常认为是一种音乐表现的方法, 用来增强在演奏乐曲时的表现力。在基本练习中, 颤音练习还是解决气息支撑问题和音准准确问题的好办法。练习需要节拍器、校音器辅助。步骤及要求如下:在吹响长音之后, 通过用腰腹肌肉的伸缩, 改变气流流速, 使气流强弱, 缓急, 快慢交错, 从而达到颤音效果。首先练习一拍一颤音, 节拍器调至八分音符=60, 腰腹肌肉一拍伸缩一次, 也就是一拍颤一下, 从校音器上来看, 指针应该是在上下摆动, 音的高低伴随着颤音而变化, 肌肉的伸缩交替导致气流的缓急交替, 从而又导致音准的高低变化, 这就是颤音的效果。在一拍一颤掌握之后, 就可以进行一拍两颤直至一拍六颤的练习 (图二) 。一拍之内的颤次越多, 对腰腹肌肉伸缩的能力要求越高, 腰腹肌肉的伸缩能力直接决定了对气息的控制能力。颤音练习还对改善音准有很大帮助。正如前面所说, 在进行颤音练习的时候, 音的高低是变化的, 那么对于掌握音准的高低也可以通过腰腹肌肉来完成。我们在练习中就要把握, 在腰腹肌肉收紧或放松到什么程度时, 音准是最佳的。所以, 在颤音练习中, 加入音准控制练习也很有必要, 具体如下:在发音之后, 先吹奏5拍长音, 不颤, 音要准, 然后进行颤音练习, 不论是一拍几颤的形式, 然后到最后5拍时, 再次回到不颤长音的吹奏 (图二) , 通过看校音器指针的晃动来判断、练习和控制肌肉、气息和嘴型。练习颤音是基本功练习中的重中之重, 我们需要经过长期的摸索练习来真正体会到它带给我们的益处。

4. 强弱长音练习。

这个练习包括4种练习方法:渐强长音练习, 渐弱长音练习和两种渐强渐弱长音练习 (图三) 。渐强长音练习就是发音后长音以弱奏开始, 逐渐加大音量, 最后以最强音量结束。渐弱长音练习则恰好相反。渐强渐弱长音练习就是先以弱奏开始, 中间最强, 然后再以弱奏收尾或者以强奏开始, 中间最弱, 再以强奏结束。这项练习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长音练习系统的终极目标中的第六点:音量有强弱对比。需要注意的是, 在吹奏过程中对渐强或减弱的时间、幅度的掌握。练习需要有节拍器做辅助, 以八分音符=60为标准, 我们首先要想计划总体的吹奏时间, 再去分段掌握渐强渐弱的时机。除此之外, 要牢记的是, 这项长音练习的音量没有一刻是不变的, 即所演奏出的长音在音量上一定是每时每刻都在增加或者减小。比如渐强长音练习, 如果我们决定以八分音符=60的速度吹30拍, 那么就绝对不能在25拍的时候达到最响, 倘若如此, 那么后5拍只能用同样的强度去完成, 这样就达不到这项练习的效果。

5. 八度长音练习。

八度长音练习是专门针对音准的一组练习, 我们需要校音器和节拍器来辅助练习 (图四) 。音高的准确问题, 我们之前已在颤音练习中提及过。腰腹部肌肉的控制十分重要, 因为它们直接掌控着气流的流动。那么在八度练习中, 我们着重练习的是嘴部肌肉对音准的控制, 因为音高的准确性, 除去乐器和哨片的外界因素, 无非就是气流、口型的配合问题, 气流大一点, 嘴紧一点, 哨片多含一点, 音就高。气流小一点, 嘴松一点, 哨片少含一点, 音就低。八度长音练习, 其实就是利用大跨度的音程, 训练嘴部肌肉对各个音准的把握性, 从而让肌肉的紧松对各个音形成记忆力。我们知道吹每一个音其实嘴部肌肉的状态都是不一同的, 只是我们没有察觉到嘴部肌肉的变化, 因为这种变化太细微, 一般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可以做个试验来证明嘴部肌肉对音准影响, 我们试着吹奏中音do, 然后再刻意地, 一定要刻意地, 不改变任何吹奏中音do的状态下按8度泛音键转到高音do, 你会发现, 这时候的高音do连si的音高都达不到。所以, 这种大跨度的音程就是要练习嘴对音准的控制。

音阶练习系统

在进行了长音练习系统训练之后, 音阶练习系统将会把单个的音连接起来, 形成旋律。音阶, 就是将一系列的单个音符作上行或下行的逐级进行。那么, 音阶就有非常多的组合方式和种类, 例如:大调音阶、小调音阶 (旋律, 和声) 、半音阶、全音阶等等, 这些都是存在于音乐理论当中的概念, 而作为一项双簧管的基本练习, 我们不应该过多的去关注理论性的音阶种类。音阶练习的真正目的应该是提高手指灵活性和音与音之间的紧密性, 其终极目标就应该是: (1) 运指均匀; (2) 音量一致。

要达到以上的终极训练目标, 我们需要掌握音阶练习的训练方法, 具体包括:二连音阶练习、四连音阶练习以及八连音阶练习。我们可以再来用金字塔做比喻, 是什么使金字塔成为世界文明的杰作?是因为金字塔上每一块石砖的紧密、规整的垒砌粘合。音阶练习也是同样的道理, 每个单音就像是一块石砖, 要想整个塔修建得浑然一体, 就必须从相邻的两块石砖认真垒砌开始做起, 严丝合缝, 不得有半点歪斜, 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进行下面的二连音阶练习。

1.二连音阶练习。这组练习节拍器要灵活使用, 速度不宜超过八分音符=60, 还可以调成十六分音符的分拍以便更加精确地换音, 不能忽快忽慢, 的的确确达到运指均匀的目标。此外, 对每个音的音量也要精确控制, 不能音量大小不一。需要注意的是, 双簧管乐器构造的问题导致一些音, 比如中音do, 高音sol都比别的音响亮, 那么在吹奏到这些音的组合时就要特别谨慎。要运用长音练习中的经验, 利用气息和口型做细微调整, 来保证音量的一致 (图五) 。

在二连音阶练习成功掌握之后, 就可进行下面的四连、八连音阶练习, 要求不变。练习中要全神贯注, 耳朵要绝对地聆听, 并对演奏的音响做出迅速反应和调整, 大脑始终牢记练习的终极目标:运指均匀和音量一致。

2.四连音阶练习 (图六) :

3.八连音阶练习 (图七) :

以上我们所有的练习都是在C大调内,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套用同样的形式, 延伸到别的调性中去练习 (图八) ,

需要注意的是, 每当我们换一个调性练习的时候, 我们仍然将Do作为起始音。这样, 每变换一个调的练习, 我们就只用更换一组音程的关系, 而其他音程关系可仍然保持在上一个调, 从而可以减少大变动, 只针对陌生指法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牢记每一种练习的目的, 在明确方向、目标的指引下所进行的一系列练习才会变得有意义, 否则只能是变成一种无用的练习形式, 对演奏本身起不到丝毫的帮助与提高。我们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认真有效地练习每一项, 并且加强对自身薄弱环节项目的练习, 为成为一名成功的演奏家而不断努力。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长音和音阶练习系统, 明确了双簧管各项练习的目的以及达到此目的的多种练习方法。

关键词:双簧管,基本功练习,目的性,方法

参考文献

[1]朱同.论双簧管指键的发展及指键结构与演奏的关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08, 02.

[2]刘忠春.呼吸在双簧管演奏与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0, 03.

[3]于晶石.双簧管哨子与口型之间的关系[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1, 01.

篇4:本期练习及测试题参考答案

1. 薄铁片铁2. 磁化S(南)3. 地北4. 指南针不指南北 鸽子找不到回家的路5. C 6. C7. B8. C9. B10. B11. C12. 如图1所示.13. 如图2所示.

14. 将一枚小磁针放在火星表面,观察其是否有固定指向(或是否受磁力的作用)15. 可将铁屑撒在种子中,搅拌均匀,使铁屑吸附在杂草种子上,然后用磁铁吸附,将带有铁屑的杂草种子从混合种子中吸出来.这里利用了磁铁吸铁的性质.

《电生磁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电流的强弱线圈匝数的多少有无铁芯 铁芯通断电电流的强弱电流的方向强

2. N负变大3. B4. B5. B6. B7. C

8. 如图3所示.9. 如图4所示(提示:两通电螺线管相互靠近的两极均为N极或均为S极,磁感线方向不同).10. (1)小磁针(2)让小磁针跟导线AB平行,且在AB的下方(3)若小磁针转动,导线AB中有电流,若导线AB不动,导线AB中没有电流11. (1)图略.提示:滑动变阻器金属杆右端(或左端)与开关左端相连(2)B(3)N或北(4)①右(左)变小(变大)②变大(5)越强多(少)强(弱)

《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电动机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通电导体(或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切断电源2. 低压控制高压工作 3. B4. B5. A6. C7. D8. D9. A10. C

11. (1)线圈匝数(2)观察吸引大头针个数的多少 (3)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磁性随线圈匝数的增加而增强(4)A、C12. (1)改变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吸引大头针数量的多少

(2)如下表. (3)①铁芯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②将大小不同的铁芯分别插入同一线圈中,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观察这个线圈两次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磁生电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电磁感应机械2. 切割磁感线导体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电磁感应加快摇晃、增加线圈匝数或更换磁性更强的永磁体等

4.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5. B6. D7. 猜想:与磁体插入的速度有关(或与磁场的强弱、线圈的匝数、线圈的粗细、线圈的横截面积有关).实验设计:将电流表和线圈连接成闭合电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用不同的速度先后两次将条形磁铁插入线圈,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并进行比较.

8. (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2)①转速②导线长度③磁性更强的磁铁

《电与磁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1. S负 N2. 电机械换向器(或换向片)3. 低压控制高压工作4. 鸽子是否靠地磁场来导航避免偶然性,使结论更可靠

5. 调换电源正、负极(改变电流方向) 发电机6. 动圈式话筒、发电机电风扇、动圈式扬声器7. L2右

8. C9. C10. C11. D12. C13. B14. C 15. B16. D17. 如图5所示.18.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2)电流(3)线圈停在平衡位置19. (1)磁性强弱(2)a、b(3)b、c (4)电流相等

篇5:朝花夕拾练习含答案

一、《狗▪猫▪鼠》

1.《狗▪猫▪鼠》中有关猫的故事有哪些? 2.《狗▪猫▪鼠》作者仇猫的原因有哪些? 3.简析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

4.《狗▪猫▪鼠》回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二、《阿长与<山海经>》

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长妈妈是怎样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中回忆了阿长的哪些事(说出两件即可)?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三、《二十四孝图》

1.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道”持有怎样的态度? 2.“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3.作者为什么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4.本文着重分析了《二十四孝图》中的哪些孝道故事?还提到了哪些故事?

四、《五猖会》

1.《五猖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样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五、《无常》

1.《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 2.鲁迅写《无常》是为了表达什么思想?

一、《狗▪猫▪鼠》

1.德国童话猫狗猫狗成仇;艾伦▪坡短篇小说《黑猫》;日本“猫婆”的故事;中国古代“猫鬼”的故事;猫教老虎本领的故事。

2.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3.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会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成了仇家。4.核心内容是鲁迅对猫的厌恶和仇视。

二、《阿长与<山海经>》

1.(具体事例略)她善良、朴实、热情、乐于助人而又粗鲁、唠叨、迷信,满脑子都是麻烦的礼节。富有爱心,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问题。

2.喜欢背地里说人长短,教给我很多麻烦的“礼节”,讲长毛的故事,送给我渴望得到的《山海经》;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崇敬与怀念之情。(空前敬意——给我讲长毛的故事;特别的敬意——觉得她有伟大的神力;敬意消失——认为她谋死了我的隐鼠;新的敬意——给我买来《山海经》。)

三、《二十四孝图》

1.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2.高兴的是:(1)人少鬼多;(2)为“我”一人所独有;(3)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4)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

扫兴的是:“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3.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的“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换言之,多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4.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还提到了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

四、《五猖会》

1.文章主要描写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而没有具体写东关五猖会的盛况。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急切兴奋的心情,与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时扫兴痛苦的感受形成强烈的对比,反映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与摧残。

五、《无常》

1.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篇6:朝花夕拾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 1.鲁迅原名,字,人(原籍),是中国现代伟大 的 家、家和 家。

2、《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 》,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 集,共 篇,是一部蕴含着 和 的作品。其中的 和 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

3、作者在《二十四孝图》文中指斥 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接着将 进行对比,引出对自己幼时读物的回忆,着重分析了《二十四孝图》中、、等孝道故事,揭示了。

4、作者在《琐记》中提到离开故乡的原因是。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他起初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这个学堂四天教授,一天教授,因为感到“不合适”和“ ”,他随后又考入了,在这个学堂里,他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5.“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 》。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 我,父亲却要我,让我感到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含蓄地批判了 的不合理。

6、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黑无常又叫,人们喜爱的是。无常是一种有人情味的鬼,他的来历是。

7、鲁迅在《 》一文中讲述了在 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在这段经历中发生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转变:,回国后,他将 挂在寓居的东墙上,深切表达了对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8、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地点)玩耍,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童年时的鲁迅有两个爱好,一是,二是。他的第一本专属个人的图书是《 》,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图书是《 》,两本书的来历分别是、。

9、《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她的形象出现在《 》和《 》中。她和鲁迅的关系是,小时候,鲁迅认为她是一个 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在她的影响下,鲁迅在父亲病逝的时候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不能释怀的事是。

10.下面这副挽联是国际友人斯诺悼念鲁迅先生而写的,请将上联补充完整。

泽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________;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11、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 》;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 》;

一、填空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原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 旧事重提 》,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 回忆性散文 集,共 10 篇,是一部蕴含着 温馨的回忆 和 理性的批判 的作品。其中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和 《阿长与山海经》 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

3、作者在《二十四孝图》文中指斥 封建孝道 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接着将 进行对比,引出对自己幼时读物的回忆,着重分析了《二十四孝图》中 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老莱娱亲 等孝道故事,揭示了 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旧中国儿童的可怜。4 在《琐记》中提到离开故乡的原因是 躲避流言和中伤。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他起初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 水师学堂,这个学堂四天教授 英文,一天教授 汉文,因为感到“不合适”和”乌烟瘴气”,他随后又考入了 矿路学堂,在这个学堂里,他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天演论>>,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5“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五娼会》。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 急于看戏,父亲却要我 背书,让我感到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 无知,含蓄地批判了 封建教育制度 的不合理。

6、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 白无常。无常是一种有人情味的鬼,他的来历是 民间传说。

7、鲁迅在《 藤野先生 》一文中讲述了在 日本仙台 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在这段经历中发生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转变:弃医从文,回国后,他将 藤野先生的照片 挂在寓居的东墙上,深切表达了对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8、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 百草园 玩耍,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 无常。童年时的鲁迅有两个爱好,一是 收集图书,二是 描绣像。他的第一本专属个人的图书是《 鉴略 》,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图书是《 24孝图 》,两本书的来历分别是 长辈馈赠、长妈妈送的。9《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 衍太太,她的形象出现在《 父亲的病 》和《 琐记 》中。她和鲁迅的关系是 同一门的邻居,小时候,鲁迅认为她是一个 和蔼 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 虚伪自私。在她的影响下,鲁迅在父亲病逝的时候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不能释怀的事 在父亲临死的时候大声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 10.泽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_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11、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 狗·猫·鼠 》;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 二十四孝图 》 你好象还少打了几个问题,补充一下: 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文章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 》;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 无常》;揭示一些徒有虚名、草菅人命的“名医” 的文章是《 父亲的病 》;展现自己走出故乡,希望通过外出求学寻找到救国救民真理这一过程的文章是有《 琐记》和《藤野先生 》;在鲁迅一生中始终不能忘怀的三个人是 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⑴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范爱农)⑵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藤野先生)⑶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寿镜吾先生)⑷他的脸是圆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陈莲河)⑸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阿长)⑹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衍太太)

一、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 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 》和《 》。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让我感到痛苦。

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 玩耍。

6、《二十四孝图》中,、、老菜娱亲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 件重大的事。

8、“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

9、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 学堂。

10、“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 》篇。

11、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 ”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2、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 》,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 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 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1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 ”、“ ”、“ ”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 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7、鲁迅在《 》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18、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 ”,“ ”,“ ”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 ”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19、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 ”的愤怒之情。

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 》中提及。

2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 》,《 》。

22、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 与 的区别。

2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 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24、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 的照片

25、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26、在《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诵《 》一书后,才可去玩。

27、《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

28、《朝花夕拾》中,作者曾在两篇文章中提到自己儿时保姆长妈妈“谋害”隐鼠一事,说明了。

29、鲁迅是 家、家、家。

30、鲁迅原名,字,后改名。

31、第一篇白话小说。

32、《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写于 年 月 日

33、《风筝》这篇文章中描写作者是在哪个季节放风筝?

34、《过客》这篇文章中有几个人物?

35、《淡淡的血痕中》是为了记念

36、《朝花夕拾》的题材是。

37、《朝花夕拾》原名。

38、《朝花夕拾》于 年出版。

39、《朝花夕拾》共收入 篇作品。40、《朝花夕拾》的“朝”是 的意思,“夕”是

41、对《朝花夕拾》书名进行解析:

42、《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

43、《朝花夕拾》的作者的其他代表作有:

44、有关《朝花夕拾》的对联:

45、《朝花夕拾》的思想:。

46、鲁迅先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 家。

47、《朝花夕拾》中引用《长恨歌》中的诗句是哪一句? 答:《琐记》:“ ”

48、《朝花夕拾》中提到《二十四孝图》中哪几个故事? 答: 七篇。

49、《狗•猫•鼠》中有关猫的故事有?

答:

50、《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 答、5

1、作者是如何认识隐鼠的?

答:

52、隐鼠的结局是怎样的?

答:

53、作者仇猫的原因是什么?

答:

54、长妈妈讲的“长毛”的故事中,“长毛”指的是?

答:。

。。的意思。

55、对长妈妈的“特别的敬意”是因何而生?又是何时消失? 答:。

56、《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指的是什么故事? 答:。

57、《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三脚的鸟”指的是什么? 答:。

58、长妈妈所说的“三哼经”指的是什么? 答:《 》。

59、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同情与怀念? 答:“ ”

60、长妈妈教给我的“元旦的古怪仪式”是什么?

答:。61、《无常》中写无常的用意是什么?

答:。62、三味书屋里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

答:。63、三味书屋的游戏有哪些?

答:。64、“名医”陈莲河所用的药方文中提到了哪些药引? 答:。65、书中提到衍太太的几件事是什么?

答:。66、作者在东京与范爱农发生的最大冲突是什么? 答:。

67、在《朝花夕拾》这几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68、鲁迅本人说《范爱农》一篇写法较差,是不是较差?差在哪里?

69、“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二、选择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3《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

A.一件

B.两件

C.三件

D.四件

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5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

A.一对蚂蚁 B.一对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6《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A.有 B.没有

7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A、鲁迅写《范》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8下列文章不属于《朝》的是()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9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10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

A、日本 B、美国 C、苏联 D、英国

11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

A、东京 B、北平C、横滨 D、绍兴

12《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13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篇7: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

1、鲁迅先生,《旧事重提》,10,《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2、散文

3、早上,晚上,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4、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周樟寿,豫才,周树人,《狂人日记》

5、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6、《天演论》

7、鉴略。

8、江南水师学堂

9、《琐记》

10、《天演论》

11、范爱农

12、弃医从文

13、“卧冰求鲤”、“ 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

14、藤野先生

15、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卧冰求鲤

16、《琐记》

17、冬季18、1926年10月12日

19.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和父亲。

20、独酌花酒释胸竹,寒衣不胜暑,朝花夕拾谁归属,甜酸咸辣苦。

21、“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二、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1、(范爱农)

2、(藤野先生)

3、(寿镜吾或寿怀鉴)

4、(阿长)

5、(衍太太)

三、简答题

1、答:德国童话猫狗成仇、爱伦•坡短篇小说《黑猫》、日本“猫婆”的故事、中国古代“猫鬼”的故事(出自《北史•杜孤信传》)、猫教老虎本领的故事。

2、答: 是说明人间没有公证,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打着“公平”“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之流辛辣的嘲讽。

3、答:出自《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4、答: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篇8:本期练习及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1.力 力的方向上 力和距离 W=Fs 焦耳焦J 2.拉力 没有水桶没有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3.0

600 4.(1)力 力的方向 (2)15.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 1900 0

7.8008. 2000

9.600 10.=

11.4.5

0.45

12.A 13.C 14.D 15.C 16.D

17.如图1.(提示:起重机匀速上升川时4s,水平移动用时2s)

18.小明做功为6250J.

19.挖掘机每挖一次泥土并水平移送到岸边,对泥土做功1.5xl04J.

20.(1)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是800N.

(2)汽车行驶230km,牵引力做了1.84xl08J的功.

21.(1)电梯在匀速运动阶段,上升的高度h.为48m,拉力F1.做功2.88xl05J.

(2)加速阶段电动机拉力F2的大小5000N-

《“功率”练习》参考答案

1.功 时间物体做功快慢p=w/t 瓦特2.所做的功 所用时间的多少 3. l.5xl04

5004xl07 4.600 5.54

72 6.800

7.5 400 10.88. 10

200

9.B

10.A 11.B 12.C 13.B 14.D 15.B16.B 17.B

18.(1)台秤(或磅秤)、刻度尺、秒表(手表)(2)B (3)如表1.

19. (1)36 km/h(或lom/s).

(2)6xl05Pa.(3)5.4xl04W.

20. (l)2.Oxl04N.

(2)6.Oxl05J.

(3)3.Oxl04W.

《“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练习》参考答案

1.重力势 动 2.慢 低3.减小 不变4.不变 等于 小于 5.弹性势 动 6.增大 增大减小减小

7.变小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8.小于 9.大于逐渐 增大10.增大减小 不变

11.B 12.C 13.D 14.B 15.A 16.D17.C

18.木桩陷入沙中的深度

(1) 《2)< (3)物体的质量物体下落的高度 控制变量法

《“功和机械能”易错题练习》参考答案

1.C(易错选B.错选原因是不能正确估出物理书所受的重力,从而不能正确估出捡起一本书所川的力的大小,产生计算错误)

2.A(易错误地认为本题4个选项都正确.出错的原因是仅考虑了水桶受到的拉力及重力,小明和小雯对水桶的拉力没有做功.水桶所受的重力也没做功,但是小明和小雯在行走过程巾,脚要克服摩擦力做功)

3.C(易错选B.错选原冈是不能正确分析题意,物体沿着水平方向运动,不一定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1

4.B(易错选A.错选原因是不能正确分析题意,认为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大,机械能也变大,其实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机械能是不变的)

5.B(易错选A.错选的原因是忽略了洒水车在洒水过程中.质量在变小.仅根据匀速行驶来判断动能不变.根据洒水车水平行驶来判断重力势能不变.是错误的)

6.C(易错选B.错选原因是没能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匀速”,气球在匀速上升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不存在相互转化)

7.D(易错选B.错选原因是不能仔细阅读试题,分清运动员的状态.试题中明确告诉B点是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的拉力相等的点,即运动员到达B点时速度最大,其动能也最大,运动员过了B点后,动能减小,运动员过了A点后,弹性势能不断增大,在C点达到最大.由于不考虑空气阻力,所以从0点到A点,运动员的机械能不变)

8.B(易错选C.错选的原因是没能抓住关键词“匀速”,小朋友下滑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功和机械能”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1.增大不变增大 2. 24

96

3.5:6 3:44.喜鹊 燕子 5.减小 增大 6. 20

40

7.骑车下坡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速度会越来越大

8.A 9.D

10.C 11.B 12.C 13.C 14.D15.D

16.如图2. 17.如图3.

(3)由于存在空气阻力,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总量减小

19.(1)小方桌在沙子中的下陷深度 (2)甲 乙

(3)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是否有关

20.(1)同一高度

(2)质量摩擦(阻)力

(3)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 做匀速直线运动

21.(1)小王攀岩的速度.

(2)小王所受的重力G=mg-60kgxloN/kg=600N.

小王在攀岩过程中做功w=Fs=Gh=600Nx15m=9xl03J。

小王做功的功率.

(3)减轻体重,加强体能训练,穿(戴)防滑鞋(手套),轻装上阵等.

22.(1)因为匀速前进,所以牵引力F=f=4 000 N,牵引力做功w=Fs=4000Nx3xl03m=l.2xl07J.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上一篇:马年央视元宵节主持词下一篇:幼儿园值班巡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