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设计范文

2022-05-24

第一篇:朝花夕拾设计范文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同学们,这两天我们重读了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读这本书吗?

预设1:喜欢。2:不喜欢。3:开始不喜欢,读着读着觉得喜欢。

可能的理由:因为有些地方读不懂,枯燥。不像小说那样有曲折引人的情节。 因为这本回忆录当中写到很多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事,富有童真童趣,他还和我们一样不喜欢读书,读《朝花夕拾》让我们了解了一个不一样的鲁迅,读来很亲切。因为书中写了很多人,有些地方读来让人感动有些地方又很好笑。……

如果有学生说,不好看,枯燥,请其他同学来帮助他,给他一些建议,提起对他这本书的阅读兴趣。

预设1:如果你觉得枯燥,你可以选择一些内容好懂的篇目先看,也是写人写事的,比如《阿长与<山海经>》、《父亲的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等。 2:读散文和读小说的心态应该不一样,你不能将目光只放在曲折动人的情节上,要看到散文中的理智和情感,这对我们的成长会有很有帮助。

3:你静下心来看,会看到鲁迅先生的幽默,让你忍俊不禁,也会看到辛辣的讽刺,入木三分。

4: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还写了很多民间风俗,还有鬼怪,很有意思。 小结:看来,同学们读得相当仔细,也很有收获,完全可以做半个老师了。从几位同学的建议中可见,认真看的同学基本上对全书的内容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对鲁迅先生在书中流露出来的一些感情也有了比较深刻的感受,甚至已经触及到了散文阅读的核心,非常值得表扬。

《朝花夕拾》小引中这样说:“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可见这十篇都是回忆性的文章。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可以理解为记忆中的细节或许与事实有出入,但更多的是在写作的时候增加了中年鲁迅的主观色彩:既在回忆中有品味,也有自己现实的认识和评判。换言之,你既要看到回忆中那些人、事、物,也要看到作者对这些态度和情感。

接下来,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这十篇题名。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所得,大致地给这些内容梳理出一个线索来吗?

目标:发现前七篇都是他童少年在故乡绍兴的家庭生活和学习生活,《琐记》过渡到南京求学的经历,《藤野先生》写在日本求学的经历,以及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范爱农》则是日本回国到绍兴教书的侧记。

(这个过程也许很容易,也许很难到达我所以想的。如果容易自然就过去,如果学生不能发现,则引导:想想书中内容,鲁迅先生是杂乱无章地回忆吗?这些篇章虽各自独立,但是是不是顺序可以任意编排呢?梳理就是找出一些篇章的共同点,进行归纳。)

发现:阅读整本《朝花夕拾》与单篇咀嚼是不一样的。阅读整本书,能够帮助我们形成更为广阔的视野,对作家作品会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所以在自主阅读时,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三个主题研究。还记得吗?出示专题名称。 同学们最困难的大概是,该如何下手呢?怎么样才算是研究呢?

先请个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来请选择第一个主题的同学,谈一谈。 预设1:把写有关童年的内容找出来,然后进行评价研究。

追问:那你找出了哪些有关童年的内容呢?

(学生可能会只说篇目名称, 一说就是全篇,比如童年生活即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那么引导:研究研究,便是要深入,如果我们做研究是还是拿全篇拿全书,那么能不能做到深入细致呢?所以你得在初读的基础上,发现,童年生活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预设1:童年的游戏 预设2:童年的学习生活 预设3:童年的趣味、烦恼、悲伤 ……

例:出示学生研究成果(施可沁)

回忆小时候所爱好的小动物——“隐鼠”。 《狗·猫·鼠》和《阿长与<山海经>》中对此曾作了非常形象的描述:“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惧人,我们那里叫它‘隐鼠’,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我的床前就贴着两张花纸,一是‘八戒招赘’,满纸长嘴大耳,我以为不甚雅观;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扫以至侯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我想,能举办这样大仪式的,一定只有我所喜欢的那些隐鼠”。“隐鼠”的失踪,使鲁迅曾经感到十分的失落。当他后来得知“隐鼠”是被长妈妈踏死的,还怨恨了长妈妈很长时间。

可见儿时的鲁迅,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他有着纯真朴实的天性,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中去。

请学生也来这样说一说。(2-3人进行口头展示)

解读准备:鲁迅小时候爱读杂书,爱看带有图画的书。比如他很喜欢《山海经》,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道: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

很喜欢乡间弄神扮鬼的“迎神赛会”、“五猖会”,不论是迎神赛会还是戏台上的活无常都描述得仿佛在我们眼前。

鲁迅小时候,对家人要他读书很不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有一段有趣的描绘: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

去看五猖会前,父亲却叫他背书,让他很扫兴,原本期待雀跃的心情像是被浇了一瓢冷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从鲁迅先生在绍兴的学习生活中的,我看出了他对旧式教育的批判,认为那样的教育压制了儿童的天性。

小结:我们发现在《朝花夕拾》中,用儿童的视角来看待问题的地方很多,要研究鲁迅的童年生活这个小专题,可以试着将童年的趣事、烦恼事都摘取出来,放在一起看,你自然就会有自己的结论。这样做,我们就跟着先生去他的回忆中去品味了一番。

如果再难一点,就要去探索先生对现实的认识和评判。 我们哪个专题有这个意思?——鲁迅的尖锐与宽容

老师先请研究专题三的同学来谈一谈对“尖锐”和“宽容”的理解。 预设1:尖锐就是一针见血地批判,宽容就是宽容

预设2:尖锐是在写人写事的时候那种批判的态度,宽容就是对不太完美的人和事的包容。

追问:(如果有学生提出对人对事的态度,要着重表扬他的有的放矢。)这是一个比较难的专题研究,但其实同学们已经找到了通往桃花源的那个洞口。尖锐和宽容都是从对待人和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我们为何不从鲁迅笔下的人物入手来分析? 比如说,我们熟知的阿长。

在《猫狗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中都有对长妈妈的描写,前两篇里写到长妈妈的内容很好找,比如《猫狗鼠》是(请学生找出来):“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为交代仇猫而写,叙述的语气没有太多的情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请学生找出来):“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是个怎么样的故事?

预设:愚昧的故事、荒唐的故事、不合理的故事、神话故事、有趣的故事等等 那鲁迅先生写这个故事是为了讽刺长妈妈的愚昧吗?这个故事丰富了我童年还是压制我的童年?

《阿长与山海经》通篇都在写长妈妈,我们不妨将作者对长妈妈的态度的语句都找出来: 【……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

……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实话) 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空前的敬意、伟大的神力、特别的敬意”用在这里,你怎么看?阅读之时,你产生了对长妈妈的厌恶之情吗?) 插入同学研究的困惑。(楼安琦)

这是童年鲁迅最真实的感受和看法,是鲁迅式的幽默,为的是为下文写对长妈妈真正的敬意的蓄势。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正是这样一个有些封建、愚昧、平凡又有些啰嗦的底层妇女,做了别人不肯做不能做的事,关心着这颗童心,满足了鲁迅的童心。 所以在结尾的地方: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前文的讨厌,更能体现结末的怀念!

(要在分析中引导,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的叙写不是对她尖锐的批判,而恰恰是对长妈妈温厚的宽容,深情的回忆。)

在书里类似的手法还有,只是反其道而行之,看上去像是在写这个人的好,实则批判了这个人物。你们说有谁?——《琐记》中的衍太太 请同学来说说衍太太。

衍太大对待那些不谙世事的孩子,常常教唆他们做坏事:冰冻天叫孩子们吃水缸结的冰、让孩子去看那些淫秽的图画书、鼓动孩子做有害的“打旋子”的游戏、甚至教孩子偷盗家中的钱财……。天真烂漫而幼稚无知的孩子当时还把她当好人。

当衍太太教他去“拿”母亲的钱或首饰来换钱用:“这些话我听去似乎根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

说衍太太好,是童稚之心。鲁迅并没有刻意地去评价,但是我们读了之后,对衍太太自然心生憎恶。

再比如,我还很熟悉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对老师的回忆。有私塾里的寿镜吾先生,有日本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自不必说,对他赞美与怀念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体现得很充分。那么对待寿镜吾先生呢?同学们已经有发现,鲁迅对旧式教育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呀?

不那么认同的。学生研究作业举例(俞佳慧) 但我们来看看他怎么写寿镜吾先生。 你读了之后对这位老先生产生了什么看法?

对旧式的教育鲁迅是尖锐地批判的,但是在对寿镜吾先生的描写中,我们却看不出这个老先生的可恶,说明鲁迅的笔法是宽厚的。

这样一比较,其实鲁迅的尖锐与宽容也就体现出来了,对于回忆中的人和事,常用小鲁迅儿童的视角进行描述,却透露出大鲁迅的爱与憎。这些秘密就在我们不断的探究中奔跳出来。当我们用分析的眼光去看待一本书的时候,会尝到很多发现的快乐!

布置作业,完善专题。

第二篇: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教案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回顾和总结义务教育阶段鲁迅作品,对鲁迅作品有粗略的人文认识和兴趣,为高一级学校的语文中鲁迅作品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把握《朝花夕拾》的总的脉络,对回忆散文有初步的认识。

3、 发展学习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 预习安排:

提前两周,安排学生阅读《朝花夕拾》。为保证阅读时间,可以利用每天的早自习进行。如果人手一本《朝花夕拾》有困难,可以认真读课文和以前课本中的鲁迅作品,如《一件小事》、《故乡》等。

要求:依托《附录·有关资料》(可提前印发给学生)

1、 认真阅读《小引》,基本弄清楚鲁迅写作《朝花夕拾》的背景和动机。

2、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了解鲁迅童年的寂寞,探讨长妈妈是怎样一个人,鲁迅 对她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3、 联系《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懂得回忆散文的一般写法和人文感情。

第一课时:我们读鲁迅和《朝花夕拾》

本课时完成:

1、 结合《朝花夕拾》和我们读过的鲁迅作品,说说鲁迅有着怎样的童年和少年的故事。

2、 说说我们的童年和青少年与鲁迅的童年和青少年有什么异同?

3、 《朝花夕拾》的命名说明了什么?

前两题调动学生大家说,说鲁迅的故事,说我们和鲁迅的异同。

引导:虽然环境和条件不同,但童心是相通的,都渴望爱,渴望关怀,也关怀别人, 探求新鲜的事物(东西)……

达成:拉近我们(学生)和鲁迅的距离。

后一题重在说明:鲁迅珍惜童年的生活→对美的向往→曲折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

4、 鲁迅为什么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下写《朝花夕拾》? 本题可以多角度讨论,意在启发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回答要点:生命的支撑力;对丑恶现实的抗争;对美好的信心……

这一课时是名著阅读的开锣戏,意在回顾学过的鲁迅作品,结合《朝花夕拾》,调动学 生对鲁迅的认识和感情,鲁迅也是一个平常人,他和我们一样,闪烁着人性的追求…… 第二课时:鲁迅说鲁迅——学习《小引》

这一课时,重点理解《朝花夕拾》的小引。 要点:序言的作用;《朝花夕拾》十篇文章的概要和关系;《朝花夕拾》的语言特色——比喻和正话反说。

对“小引”的分析和理解,参考书作了详细的分析,学生粗读即可,不必字字落实,个别特别深奥的地方,留在以后读动懂,弄清思路就行了。

最后要解决一个问题:鲁迅怎样看待自己的作品? 认真阅读第四段,重点理解 “……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小引>简介》的分析过于学究气,成人感,不要让学生背那些话。只要让学生明白:鲁迅珍惜过去的生活,美好的或难忘的回忆成了他前进的动力——这就是文学的作用。还有做人的原则——不屈不挠向前走。

分析《小引》时,要引导学生注意鲁迅的坚强的意志

第三课时;长妈妈和鲁迅作品的人物谱

1、 认识和理解长妈妈的特点 。 长妈妈的特点见教材,关键在理解:在那个时代,农村的劳动妇女的落后、愚昧的特点 ..和她的关心、善良的优点是交融在一起的。

2、 鲁迅(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说明了什么?

变化: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的敬意——特别的敬意——新的敬意 说明了什么:鲁迅的人文、人本意识(对长妈妈的情思)

3、 比较长妈妈和《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中的寿先生: 相同点:善良,对鲁迅有影响 不同点:文化不同,表现也不同

4、 藤野先生和《故乡》中的闰土(或范爱农) 相同点:他们都对不同时期的鲁迅产生过影响。 (探讨藤野先生时,可视情况进一步探讨藤野先生为什么关心鲁迅:对学术研究的严谨、 自身的正直、内疚——对战争的反思)

小结:

鲁迅作品的人物的特点:从他们对鲁迅的影响和作用,以及鲁迅对他们的感情两方面探讨,突出人文特点。

第四课时:我们的鲁迅——走下神坛的鲁迅

这是收官课,意图通过多向思维,把鲁迅融入每个学生的心中。 引用毛泽东主席对鲁迅的评价:“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围绕这段话,展开讨论。

鲁迅和我们一样,是一个中国人,但又是一个意志坚强的,有着坚定信念的中国人,是民族英雄,他的特点表现为:

1、 民族精神的传承——爱国,关爱弱势民众,以民为本……

2、 民族的骨气——正直,坚韧不拔……

3、 民族的豪情——坚信未来,如: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学生从作品中举例说明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宏观,不要死记鲁迅的生平细节—— 学生不是传记作家。

如果时间宽裕,可以让学生继续探讨:我们作为现代中国人,该怎么办?也可以以此为 话题,写一段话,交流。

第三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张_妍 发布于 2012-04-17 00:10 评论 23 条 浏览 7,807 次 顶 (76) 踩 (4)

天津汉沽二中 李珍

教学设计说明 [学情分析] 大家普遍感觉到鲁迅作品比较难懂,但学生已经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两篇,所以就鲁迅的写作背景和语言风格有初步认识,教学时要多结合学生已掌握的以上两部作品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自学,促进学生讨论,最后由学生总结自己的感受与心得,积累阅读方法,丰富自身情感,并进行较为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写作能力。

[教材分析] 《朝花夕拾》是八年级第一学期的一部名著导读,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鲁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这部作品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 它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对现在的青年学生有极大地教育意义。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这部书的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搜集、筛选信息、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体会语言的形象性、丰富性,感受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极大关注和热情。

2、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学会欣赏运用拟人、借代、排比等修辞和对比手法、细节描写人物。

3、品味语言,学习抓住关键性语句,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领会作者情怀,增强阅读、鉴赏作品能力。

4、 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文章内容:品味散文的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

2、表现手法:作者是如何运用白描手法与拟人、借代等修辞强化感情色彩的。

3、情感体验:每篇文章的深层情感,以及从中受到的教育。

4、能力发展:做的读、写、说结合,强化“说”和“写”的训练。

[教学思路设计]

1、由图片导入,了解学生状况,调动学生兴趣,将积极性带入文本教学中。

2、布置预习课文,利用课外时间读《朝花夕拾》这部书,整体感知,培养筛选关键信息的能力,从整体上了解本书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和全书内容。

3、分组搜集资料,编写课件脚本,制作课件,制作与课文有关的片段;从网上下载视频,了解鲁迅。在介绍过程中换位思考、咀嚼、领会表达技巧,并把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以及拟人、借代等修辞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促进读写结合。

4、拓展深化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伟大情怀。

[教学程序的设计](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分组搜集资料,编写课件脚本,制作课件,制作与课文有关的片段;从网上下载视频,了解鲁迅和作品。

2、准备将找到的相关内容与同学们共享。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2分钟)

投影鲁迅画像,看到这幅画像,想必大家对他都非常熟悉,配合这幅画像,哪位同学能想起鲁迅的一句自评名言,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学运动的奠基人,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被编入学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七年级我们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刚学过第二单元《阿长与〈山海经〉》都是鲁迅的作品,并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无不是在鲁迅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感受鲁迅的伟大情怀吧。(板书)

二、分组展示 整体感知(25分钟)

全班分五组展示各组内容,一名同学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两名同学分别介绍内容,具体步骤:

1、第一组:展示《狗·猫·鼠》和《阿长与<山海经>》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重点分析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阿长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愚昧无知、略带粗野,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她有着淳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2、第二组:展示《二十四孝图》和《五猖会》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 《二十四孝图》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重点分析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3、第三组:展示 《无常》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重点分析“我”:是一个热爱大自然,充满童真、童趣的人。

4、第四组:展示《父亲的病》和 《藤野先生》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重点分析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5、第五组展示:《锁记》和《范爱农》

《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重点分析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

三、品读赏析,学习表达技巧(16分钟)

1、品读情感,朗读回味

(1)速读《阿长与〈山海经〉》,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 阿长的称呼的来历; “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 为“我”买《山海经》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

(2)这些事例表现了长妈妈的性格有哪些特点?

长妈妈没有文化,迷信,无知,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淳朴,关心爱护“我”的性格特征

(3)齐读第18—28自然段,指名学生复述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仙海经》。叫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惊”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作者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

(4)就是这样一位没有文化,在我心目中无知的人却给我买来了我一直渴慕的《山海经》,所以即使过去三十多年我仍怀念她,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

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

2、归纳表达技巧,促进读写结合

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组织学生讨论:

(1)本文在刻画长妈妈形象时,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从文中找出来。

(2)文中“叔祖”的疏懒与长妈妈的热情形成了什么?《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形成了什么?

(3)作者采用这种对比映衬手法有什么作用?

出示投影:(1)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心理描写。(2)对比映衬。(3)突出长妈妈的善良,淳朴,对“我”的关爱。

结束语:今天我们研读了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整体感知了作品内容,分析了人物形象,还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分析了刻画人物的手法,尤其是对比手法作者在其它篇目中常用。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要把这些手法运用到我们的写作实践过程中。

四、布置作业(2分钟)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朝花夕拾》读后感。

五、板书设计: 朝花夕拾

描写方法: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表现手法:对比

第四篇:《朝花夕拾》导读教学设计-施敏

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朝花夕拾》

一、设计理念

小说、杂文创作室鲁迅一生中最大的业绩,历来研究者众多。《朝花夕拾》却是作者在战斗的间歇所创作的一曲少年时代的恋歌。虽为个人的回忆,却有包容社会万象的思想性,有折射人生百态,探求生命智慧的无限延展性。这部散文集中既有清新的充满诗意的往事回忆,又蕴含着强烈的现实战斗精神

《朝花夕拾》不但具有独到的思想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而且语言丰富,具有浓郁的“书香”,体现出一代文坛巨匠深厚的文化底蕴。相比之下,当下的散文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不用说艺术形势缺乏多样性,也不用说思想内涵表现得贫乏肤浅,但是词语的驾驭就显得苍白枯燥,缺少“书香”气。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全面细致的对《朝花夕拾》这部散文进行导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导读目标

1、 赏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的细节得出赏析《朝花夕拾》的方法。

2、 运用所学的赏析方法去赏析《五猖会》

3、 指导阅读《朝花夕拾》其它文章 重点

通过细节品味、掌握赏析方法 难点

自主独立有创意地阅读《朝花夕拾》

三、导读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两个小片段: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 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出自谁的那篇课文,你读出了什么?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对百草园的愉悦温馨的回忆中,我们也读出了对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私塾教育的理性的批判。)

2、请同学们再欣赏两个小片段: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出自谁的那篇课文,你读出了什么?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在对长妈妈爱温馨的回忆中,也隐含着大人漠视小孩愿望的理性的批判。)

二、介绍《朝花夕拾》

过渡:那我们都知道这两篇文章都是出自于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同时,这本书也是我们七年级上册要求看的名著导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本书。

孟子曾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1、作者简介。

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江西一个县的知县老爷,后来又到北京当上内阁中书。绍兴城并不大,像周介孚这样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但是在鲁迅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便迅速败落下来,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经常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也因此多少年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2、关于《朝花夕拾》。

含义:早上的花虽然已凋谢,但在黄昏时仍能拾起来,给人们以意义。 从记忆中抄出的文章。 正如鲁迅说的:“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鲁迅强调“顾及作者的全人”,那么除了了解作者本人以外,还得了解什么?“他所处的社会状态”,也就是说书的时代背景。

《朝花夕拾》是鲁迅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十篇散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朝花夕拾》中的文章无不在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藉着深邃的思想。

目录:小引、《狗·猫·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

三、赏析《五猖会》

1、自由浏览课文,说说我对“五猖会”持怎样的态度?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 热切盼望。我笑着跳着,催促他们要搬得快。(高兴、迫不及待)

2、我在热切盼望参加“五猖会”时却遇到了父亲要我背书,我心情如何?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不情愿、无奈、痛苦的煎熬)

3、你如何评价父亲的这种行为?

4、“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为什么没有他们那么高兴,为什么会没意思呢?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5、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对父亲无视孩子的我的无奈和厌烦的理性批判)

四、走进《朝花夕拾》

《狗·猫·鼠》和《二十四孝图》:由对童年生活的叙述引发开去,抨击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现实人生的丑恶。

《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深深的愤慨。 《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和封建主义绝裂的道路。 《无常》:描述儿时所见的无常,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藤野先生》: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与范爱农的交往,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的同情和悼念。

五、精读指导方法

精读文章不马虎,品味语言要推敲,联系修辞写具体,紧扣关键来比较,领会主旨悟情感,结合语境巧措辞。

例:找出你最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揣摩品读,说说你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

阅读补充完整下列读书卡片: 名著: 《朝花夕拾》 作者:

最感动的一篇文章: 我的感受: 最喜欢的一个片段: 我的点评:

四、导读反思

本次导读设计借用所学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进行导入,学生有熟悉感,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度高,给整堂课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在作者简介中所选的材料是经过细心比较的,他不再是学生熟知的那些东西,对鲁迅少年家境的概述更能让学生了解鲁迅,同时激起他们阅读《朝花夕拾》兴趣。

在结构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三部分赏析《五猖会》,由所学导入、激起学生兴趣;由新课深入,引起学生探索。以《五猖会》为例,给阅读《朝花夕拾》一个很好的导读提示,同时采用小问题的方式来了解学生阅读结果。由点及面,更深入,最终达到面面俱到的效果。

最有意义的莫过于第五部分精读指导方法,真正的教与学生细致独到的方式方法。同时结尾的作业设计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形势新颖,有指向性,学生更能将自己的所感表达出来。

第五篇: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读后感

初见鲁迅的文章是在初一时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但刚开始,我并不觉得鲁迅的文章有趣,因为鲁迅爷爷写的文章都让我读得似懂非懂,心中在那感叹,也许只有活在那时的人才会明白。有私塾先生,有斑蛰,有桑子……这许许多多,我有好多都没听说过,一时有了探究的欲望。

在初二的暑假,我读了一本《》

上一篇:测量大赛总结范文下一篇:测绘工作小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