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断裂功能锻炼

2024-04-08

肌腱断裂功能锻炼(共10篇)

篇1:肌腱断裂功能锻炼

肌腱断裂吻合术后功能锻炼

1、一般肌腱修复手术后3~4周,伤口愈合,可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肢的主被动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治疗肌腱损伤的重要环节,指导患者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可以使吻合处早期重建血液循环,可以避免肌腱与周围组织形成瘢痕粘连,更好地恢复其滑动功能,增强抗张强度。患者应重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2、手部神经分布丰富,感觉灵敏。以术后24 小时疼痛最为剧烈。肿胀是手部损伤后正常反应,如果肿胀明显并疼痛,应检查伤口是否包扎过紧或感染等。应抬高患肢并制动,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3、术后24 小时内局部应抬高制动。禁止主动屈曲指间关节被伸动指间关节。24 小时后根据术中肌腱松解情况,在严格指导和控制下对尚未制动关节做轻柔无痛的被动活动,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还可以减轻吻合处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术后48小时伤口止血稳定后,逐步增加未制动关节的活动范围;)术后3-5天是患肢水肿高发期,预防水肿的方法有:

① 抬高患肢。要求手比肘高,肘比肩高,肩比心脏高,一般高于心脏水平10-20cm。)术后l周,增加对吻合口两侧皮肤的按摩。被动屈曲,主动伸直练习为主。)术后3周起拆除制动(石膏)后,进行吻合肌腱的主动运动,但只限于在无痛或微痛的状态下由远端至近端逐一活动腕关节的屈伸;手的握拳和伸展;手的对指活动;手指各关节活动。)术后4~5周对患指进行被动运动,以改善各关节的活动度;钩拳练习,直拳练习。复合拳练习。如图:)术后第6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以帮助恢复手指的灵巧度。

活动肩、肘关节,具体方法是:①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和旋转,肘关节的 屈 伸活动,预防“冻结肩”。②双侧上肢同时用力上举过头,每天做3次,每次做25个,有利于减轻水肿,肌肉挛缩,充血等不适,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3、出院指导

1)患者出院时,向其说明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其在进行手指的伸屈锻炼时,动作要轻柔缓慢.以免造成新的损伤。

2)戒酒、戒烟

由于饮酒会造成局部血液循环充血,使血液分散到全身的皮肤粘膜,不利于肌腱组织的修补。而烟当中的尼古丁会使小血管收缩而营养物质输送较少会影响末梢血运,造成肢端皮肤缺血坏死。3)出院后应定期复查。

篇2:肌腱断裂功能锻炼

单切口锚钉固定组:取肘前S形切口,结扎肘前浅静脉,保护前臂外侧皮神经,结扎桡返动脉,术中发现肱二头肌远端肌腱完全撕脱性断裂,断端距桡骨粗隆止点约0.5cm,肌腱回缩至上臂中下1/3处,肌腱撕脱处未合并骨折,修剪肌腱断端,用高速磨钻打磨桡骨粗隆使之粗糙化并见骨质均匀渗血,予2枚带线锚钉旋入桡骨粗隆,保证足够的骨-腱接触面,屈曲肘关节,锚钉的2股缝线改良Bunnell方法缝合解剖重建肌腱止点。

双切口骨隧道技术固定组:取肘前侧一弧形切口,切开深筋膜找到肱二头肌远端,断端向近侧回缩约6.0cm,分离时保护前臂外侧皮神经,用粗的不吸收线穿过肌腱,缝线两头穿出撕裂的断端,用一钝性器械找到尺桡骨之间的肌腱原通道,屈肘,在肘后外侧做第二个切口,从鹰嘴的外侧面剥离肌肉并沿骨间膜平面将它拉向外侧,线路桡骨头和桡骨颈,注意保护进入前臂旋后肌的桡神经深支,再将前臂旋前显露桡骨粗隆,用骨刀在粗隆上开“活页窗”。

在“折页”的对侧钻2个孔,在尺桡骨间用肌腱穿引器把缝在肌腱断端的不吸收缝线经第2个切口引出,将缝线穿入骨窗,并由2个孔穿出,屈肘,拉紧缝线,用加强缝线把肌腱缝至附近的软组织上,然后闭合2处切口。两组术后均石膏托固定肘关节于屈90度;术后14天拆线,肘关节铰链支具固定,避免伸肘超过80度,允许完全被动地屈曲和被动地旋前旋后90度;6周时,每周增加伸直20度;8周时,开始主动屈肘;术后12周开始抗阻力锻炼。

篇3:肌腱断裂功能锻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0例手部肌腱断裂伤随机分为2组, 肌腱功能锻炼手套康复治疗组 (A组) 40例46条肌腱, 男30例, 女10例;年龄15岁~46岁, 平均年龄27岁;损伤部位:Ⅱ区12例16腱, Ⅲ区14例16腱, Ⅳ区14例14腱。常规功能锻炼组 (B组) 30例36条肌腱, 男22例, 女8例;年龄17岁~50岁, 平均年龄29岁;损伤部位:Ⅱ区6例8腱, Ⅲ区12例16腱, Ⅳ区12例12腱。所有病例均为急诊手术Ⅰ期缝合修复, 伤后至就诊时间0.5 h~8 h, 平均2.6 h.

2组资料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以及肌腱分区等方面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并进行组间的多重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部肌腱功能锻炼手套的设计 (见图1)

手部肌腱功能锻炼手套如图1所示, 其中包括手套本体3, 手套本体3腕关节处的背面缝有方形片状的高弹性橡胶片4, 自手套本体3腕关节的远侧经手套本体3背面至每个手套本体3的手指指端分别设有扁条状的高弹性橡胶筋1, 每根橡胶筋1的末端分别固定在手套本体3的手指指端, 橡胶筋1及橡胶片4的外面覆盖有细网状的限位网2;手套本体3腕关节处的一侧设计两条带有尼龙搭扣的固定带5.

1.3 治疗方法

臂丛麻醉下, 上臂的近1/3置气囊止血带, 伤口彻底清创, 延长扩大伤口, 将肌腱近端拉出, 7号针头横穿固定, 无张力下3-0肌腱缝线行改良Kessler缝合法缝合, 修复腱鞘。彻底止血, 缝合伤口, 屈腕、屈掌指关节位石膏托固定。术后48 h, 在监护下开始按主动伸指被动屈曲原则进行功能锻炼, 术后3周拆除石膏托。A组患者戴肌腱功能锻炼手套康复治疗, 每日3次, 每次30 min~60 min, 持续6周。B组采用常规功能康复锻炼, 3周拆除石膏托后进行轻度的主动伸屈运动, 4周后进行不抗阻力的主动伸屈运动, 6周后进行抗阻力的主动伸屈运动。

1.4 统计学方法

所测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2个月~16个月, 平均6.5个月。用TAM系统评定法来判定肌腱缝合后的功能恢复情况, 即将患指各指间关节主动屈曲度之和减去各指间关节主动伸直受限之和, 并与健侧手指功能相比较。优:手指活动正常;良:TAM>健侧的75%;中:TAM>健侧的50%;差:TAM<健侧的50%.治疗组46条肌腱, 优22条, 良18条, 中6条, 差0条, 优良率为86.96%;对照组36条肌腱, 优6条, 良14条, 中12条, 差4条, 优良率为55.56%.

将2组功能评定进行统计学分析, 因本资料为等级资料, 应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算检验统计量u值及P值, 结果显示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u=6.240, P<0.001

3 讨论

3.1 肌腱的愈合与其血液供应关系密切, 过去较长时间内, 认为肌腱本身没有血液循环, 因此肌腱不能自己愈合, 肌腱损伤修复是依靠周围的纤维母细胞及毛细血管长入方能愈合, 所以愈合后产生粘连, 这是一个难以避免的愈合过程, 这就是外源性愈合理论。后来大量研究证明, 肌腱本身具有完整的动静脉系统, 肌腱具有自行愈合的能力, 这就是内源性愈合理论。根据这个理论, 主张修复肌腱时应注意保护肌腱的血供, 在腱鞘区肌腱损伤, 主张同时修复指浅深屈肌腱并修复腱鞘, 腱鞘修复后滑液可以提供营养, 腱鞘及滑液也是防止损伤肌腱粘连的屏障。一般认为肌腱的内、外源性愈合实际上都起作用, 但哪种方式占主导地位, 则取决于肌腱的营养状况和环境条件。肌腱的内愈能力必须以自身的良好营养状态为基础, 如营养供应充足, 缝合质量高, 则主要为内源性愈合, 肌腱与周围组织粘连轻;缝合质量差, 肌腱本身的血供不足, 滑液系统破坏时, 外源性愈合占优势, 肌腱周围形成粘连[1]。手部肌腱损伤后粘连, 将会严重影响手的功能, 以往多采用手术松解粘连肌腱, 以改善肌腱滑动能力, 细致的手术操作和早期的功能锻炼可以减轻粘连[2], 但是不能完全预防粘连形成。肌腱损伤后, 一般应争取Ⅰ期修复, 此时肌腱、肌肉及周围组织没有发生继发性病理改变, 修复后效果较好。缝合方法应尽可能减少对肌腱内部血液循环的影响, 保护好腱系膜、腱纽及腱周组织等肌腱血供来源, 注意无创缝合技术, 保持缝接处平整光滑, 尽量减少线结外露, 减少肌腱粗糙面裸露。

3.2 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第2天开始保护下轻度被动活动。早期保护下的被动活动具有以下作用:促进外膜细胞增生及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增速肌腱腱痂的塑形, 恢复光滑的腱表;增加愈合腱物理强度;改善肌腱修复的功能结果。5 d~14 d后结缔组织增生, 局部循环增加、肿胀, 不能耐受较大张力, 可在保护下中等量较大被动活动。肌腱缝合后第3周时有一定强度, 可大幅度地被动活动和中等量地主动活动。4周时肿胀出血逐渐消退, 缝合口处肌腱组织生长良好, 加强大幅度主动活动。

3.3 手部肌腱断裂在手术后需要用石膏固定在某一特殊的畸形位置, 如手指指屈肌腱断裂术后采用石膏固定在屈腕屈指畸形位。3周后去除石膏, 指导患者进行患指功能锻炼, 此时患者往往由于疼痛、缺乏医生及时的指导以及锻炼强度不够等原因, 常常出现锻炼效果不佳, 粘连加重, 将会严重影响手部的功能。为使手部肌腱损伤患者达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 我们研发了肌腱功能锻炼手套。本手套用优质略带弹性的布料制成, 方形片状的高弹性橡胶片边缘缝合在手套本体上, 五条自手套本体腕关节部位的远侧经手套本体背面至手指指端分出的、适当宽度的、扁条状高弹性橡胶筋的末端分别固定于手指上末端, 其余部分不固定, 以便于功能锻炼时手指手腕的屈伸运动。为避免在屈伸运动时橡胶筋向侧方滑动, 影响功能锻炼的效果, 在橡胶筋的背面设有略宽于橡胶筋的细网状结构的限位网, 并将限位网的两侧固定于手套本体上。在手套本体腕部的一侧设计的两条带有尼龙搭扣的、适当长度和宽度的固定带, 在戴上手套后将其缠绕在手腕上以使手套固定, 避免功能锻炼时手套由于橡胶筋的弹性回缩而移动。患者戴上手套后, 可主动弯曲手指, 手指在高弹性橡胶筋的拉力下被动伸直, 然后患者再次主动弯曲手指, 以此往复使手指得到锻炼。为适应不同患者的需要, 在临床使用时可设计成大、中、小几种型号尺寸, 且分左右手。采用肌腱功能锻炼手套锻炼患指, 是对早期功能锻炼的进一步强化, 符合肌腱愈合的时期进程;设计科学, 使用方便, 符合医学生物学原理;治疗效果确切, 是主动与被动功能康复锻炼的最理想结合。

参考文献

[1]杨小洋.透明质酸钠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2, 16 (2) :85.

篇4:肌腱断裂功能锻炼

【关键词】 肌腱断裂;激素;注射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8.011

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封闭疗法治疗疼痛始于20世纪60年代,对局部疼痛类疾病收效较好,是近几年外科医生和疼痛科医生治疗疼痛的主要方法,临床运用非常广泛。由于激素的应用总剂量不大,对全身代谢影响也很小,医者更应该关注的是局部用药后的副作用。笔者诊治9例因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而发生肌腱断裂的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因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而发生肌腱断裂的患者

9例,男3例,女6例;年龄41~66岁。诊断:跟腱周围炎3例,腕部腱鞘炎3例,弹响拇2例,肱二头肌腱炎1例。肌腱断裂部位:拇长伸肌腱

2例,小指伸肌腱1例,足跟腱3例,肱二头肌腱长头1例,拇长屈肌腱2例。局部激素注射次数:注射1次者1例,2次者3例,超过3次者5例。断裂时间:2例在局部注射药物1周内断裂,3例在2周内断裂,4例在3周内断裂。断裂症状与体征:9例均有肢体用力后的肌腱断裂声,并有断裂肌腱支配区功能障碍,跟腱断裂者不能提踵,手伸肌腱因有腱联合而能部分伸指。

2 治疗方法

拇长伸肌腱和小指伸肌腱是肌腱断裂后3周才正确诊断,肱二头肌腱长头及跟腱断裂患者均得到及时诊断。所有病例都在肌腱断裂后1~4周进行了手术。手术中发现断裂肌腱颜色呈黄灰色,缺少光泽。手的伸肌腱进行了近位替代转移,其他患者进行了断裂肌腱原位吻合。

3 手术效果

1例拇长屈肌腱术后4周,刚开始功能锻炼出现再次断裂,再次手术取屈示指浅肌腱转移代伸拇长肌腱;1例跟腱断裂术后3周伤口裂开,裸露吻合的肌腱,门诊换药6周不愈。再次行近位皮瓣转移修复,覆盖肌腱裸露处,伤口勉强愈合。其余

7例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4 讨 论

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疗法能够迅速缓解大部分非细菌性炎症导致的疼痛,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激素的强力抗炎作用已被大家公认,局部用药主要目的是抑制病灶的局部炎性介质产生,促进炎性介质及致痛物质的吸收。炎症的消退和致痛物质的减少,都会有快速止痛的作用[1]。局部水肿消退使血液循环更加丰富,使局部相对空间变大,肌腱的滑动也变得通畅。激素的止痛近几年被认为除去间接作用外,还有直接镇痛作用,其机制尚需进一步证

实[2]。激素局部应用的止痛效果有目共睹,但其副作用也应该引起关注。笔者在应用中出现9例肌腱断裂者,分析其原因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药液注入肌腱内。局部用药时,追求药液注射到肌腱的鞘管内,鞘管的间隙又非常小,导致药液注入到肌腱内几率增大。特别是跟腱周围注射,跟腱没有鞘管,只有跟腱的腱周膜,局部注射时很容易将药液注入到跟腱内[3]。②两次用药间隔时间短,局部激素注射,要求至少间隔7~10 d。本组中

4例在10 d内注射2~3次。③短期内注射次数多。其中5例在4周内局部注射超过3次。④局部注射后没有告知患者控制剧烈活动,适当休息。有3例跟腱断裂者诉说系剧烈活动时发生。⑤药量或剂型掌握不当。为了使激素快速起效,有2例在曲安萘德中加入地塞米松。

糖皮质激素的局部使用应当进一步规范,严格掌握适应症,减少不同剂型的联合,减少用药次数。目前用药多根据医生的经验和习惯而定,忽视了激素的副作用,认为局部用药剂量小,对全身影响不大。肌腱断裂其实是并发症中的一个,导致肌腱断裂的主要药理作用是激素抑制了局部肌腱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和抑制了胶原组织的生成,导致肌腱弹性降低,抗拉力减弱等[4]。

肌腱断裂后,伸肌腱的断裂容易误诊漏诊。因为伸肌腱有腱联合,可能只表现某个指的伸无力或伸直不到位。本组1例小指伸肌腱漏诊达40 d。手的屈肌腱及跟腱断裂不易漏诊。治疗只有手术吻合断裂的肌腱。由于肌腱断端不整齐,吻合时困难较大,手的伸肌腱尽量做近位转移,将撕裂的肌腱编织吻合。跟腱撕裂后较难修整,而且吻合后的愈合时间比普通肌腱断裂愈合时间要长,可能与激素影响胶原蛋白生成有关。本组1例跟腱断裂手术后反复不愈,伤口裂开,虽然不能说明与激素有多少关联,但也提醒要高度重视术后肌腱和伤口的延迟愈合问题。

预防局部激素封闭出现肌腱断裂的出现,笔者体会如下:局部封闭次数不要超过3次,不要长效、短效药物混用;每次激素剂量要小;不追求鞘管内注射,避免药液注入肌腱内;用药后短时间内避免剧烈活动。

5 参考文献

[1]李敏,曾俊伟,肖志,等.糖皮质激素受体参与病理性疼痛调制的研究进展[J].神经解剖学杂志,2012,28(2):209-212.

[2]刘波.泼尼松局部注射对肌腱及其止点生物力学性质的影响[J].体育科学,1998,18(3):81-83.

[3]姬树清,马信龙,马剑雄,等.短期激素局部注射治疗肌腱病的可行性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0,16(4):273-278.

[4]金静丽.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3例[J].中国药业,2013,22(7):90-91.

收稿日期:2014-05-07;修回日期:2014-06-22

篇5:肌腱断裂功能锻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2月-2014年11月于本院进行手指肌腱损伤行显微缝合术病人共120例,作为本组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将病人分为两组,分别是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女性占32例,男性占28例,年龄21-52岁,平均年龄(31.3±2.03)岁;干预组60例,女性占24例,男性占36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8.2±1.23)岁;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均在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内容包括:术后2d由于患者手指仍处于石膏托内,故仅需进行轻柔的手指活动,对患者进行被动性的指节屈伸,在屈伸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表情是否出现异样,一日2次,每次3-4下。术后3-18d,借助弹性支架进行被动指节屈曲,使指关节保持15-20。屈曲状态3s左右,然后指导患者主动伸直,每次4-5下,每日3次。术后19-25d,拆除石膏并指导患者主动屈伸指节,在锻炼过程中不断强化屈伸强度,并对患处适当按摩。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病人使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方法,具体包括:抗感染护理及换药护理等,并告之病人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才能拆除石膏。

干预组对病人采用更为全面的护理干预方法,并与对照组手术后功能锻炼效果进行对比。具体如下:(1)首先相关护理人员应当向病人讲解有关于功能锻炼及手指肌腱损伤的知识;(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病人所掌握的知识程度;(3)积极听取医护人员的建议,坚持锻炼,同时,派相关医务人员进行随访,探查病人手指肌腱损伤的康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两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依据病人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手术后手指肌腱损伤恢复情况进行分析,且记录相关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通过对比两组使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得出对照组中病人知识掌握程度为优共28例(46.67%)明显低于干预组的52例(86.67%);对照组为良的人数20例(33.3%)高于干预组8例(13.33%);对照组为差的人数12例(20%)高于干预组,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2.2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手指伸度程度比较

通过对比两组使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得出对照组中病人为优的人数共23例(63.33%)明显低于干预组45例(75%);对照组中为良的人数共27例(45%)高于干预组15例(25%);对照组为差的人数共10例(20%)高于干预组,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2:

3 讨论

近几年以来,由于病人手部结构十分复杂,其感觉及运动过于精细,病人在医院进行检验的时候不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经常出现漏诊的情况,以至于使病人损伤程度加重[1]。

因此,应该对病人术后广泛采用功能锻炼干预的方法,并在锻炼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2]。具体方法如下,①进行功能锻炼干预的时候,需要一定程度缓解手指肌腱损伤行显微缝合术病人的紧张及忧虑情绪,以免病人过于害怕而不敢尝试手指伸展活动,因此,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增加病人康复的信心[3]。②掌握有关于手指肌腱损伤方面的知识,加深病人对其的理解度,有心理应对准备。③合理饮食,手指肌腱损伤需要有充足的营养,以利于肌腱组织中血液循环,加快愈合程度[4]。针对病人的护理是需要多方因素共同配合才能病人尽早恢复。所以,在手指肌腱损伤显微缝合术后功能锻炼干预中加强护理干预很有必要。

综上所述,在手指肌腱损伤显微缝合术后功能锻炼中运用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手指肌腱损伤行显微缝合术病人的疼痛并提高了其具体效果,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臧少玉.护理干预在手指肌腱损伤显微缝合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7):592-593.

[2]邹戟.手指肌腱断裂55例显微手术治疗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5):20-21.

[3]阎国斌,苏妮.显微外科修复手部屈肌腱损伤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506-507.

篇6:肌腱断裂功能锻炼

关键词 指浅屈肌腱 指间关节 侧副韧带

我院自2003年以来,对6例23指近节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断裂,应用指浅屈肌腱束加强修复,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6例23指,男5例,女1例。年龄16~46岁,平均24.6岁。食指3指,中指2指,环指1指。桡侧4例,尺侧2例。其中侧方撞击伤1例,扭伤2例,合并撕脱骨折2例,掌板撕裂1例。体征:指间关节梭形肿胀,屈伸受限,侧搬试验阳性。术中发现断裂位置:中部横形断裂4例,中部斜型断裂1例,止点撕脱1例。同时发生撕脱骨折2例。

手术方法:臂丛麻醉,患肢上止血带,手指伤侧从中节指起向掌指关节处纵S形切口。在10倍显微镜下锐性分离,到达断裂韧带处,充分明确侧副韧带损伤程度,镜下看到,断裂周围有韧带拉长松弛现象。将掌侧皮肤及神经血管束一同牵开,显露屈指肌腱纤维鞘,纵弧型切开纤维鞘,从浅腱分叉处到达浅腱止点。显露指浅屈肌腱在指侧方的止点。然后用细克氏针在侧副韧带起点处钻两个相距2~3 mm的骨孔。用小骨刀在两孔之间开一个浅槽。此时伸直位量好所需肌腱束长度,从指浅屈肌腱分叉处或更近处切取1/4~1/3宽度指浅屈肌腱束。注意保留浅腱止点附着部。将此肌腱束牵出侧面。钢丝弯成“U”形从两骨孔穿过,肌腱束从钢丝下穿过,嵌在骨槽中,折返到浅腱止点处,保持合适张力。用5/0~7/0无创线缝合于浅腱止点处,肌腱束折返时编织成8字型,用8/0针线缝合肌腱束于侧副韧带上,并缝合副韧带断端,健侧穿出钢丝用纽扣固定于皮外,并适当加压。用8/0线缝合腱纤维鞘6~8针,冲洗伤口,缝合皮肤。术后伸直位夹板固定4~6周后取钢丝。术后2周开始主动屈伸远指关节。

结果

本组经过6~12个月随访,根据Saetta标准[1],优4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83.33%。

讨论

近节指间关节为一滑车关节,双侧主要由侧副韧带与副韧带维持稳定。两者中又以侧副韧带更为主要。由于中节指骨与近节指骨向桡侧锐角相交,且侧副韧带非常薄,在遭受侧方暴力和扭转力时,易发生断裂,常合并关节囊撕裂,引起关节肿胀、不稳定[2]。由于此韧带菲薄,断裂后回缩,断端不齐,单纯缝合极为困难,且易于撕脱。因此我们自2003年开始采用显微外科方法,用指浅屈肌腱束加强缝合。由于维持了此处软组织张力,增加了韧带愈合机会,减少了负损伤的发生。

指浅屈肌腱自掌指关节平面起,在近节指骨近中1/3交界处分成两半,分叉后转到指深屈肌腱深层,到近节指间关节平面再分叉称为尺侧和桡侧分裂带,双分裂带各分为交叉带与未交叉带,一侧交叉带与未交叉带结合或终腱。止于中节指骨中部掌面侧缘,指间关节侧副韧带起于指骨头的圆形压迹,止于底外侧的结节,为斜向纤维。应用指浅屈肌腱部分条束,一方面指浅屈肌腱较坚韧,且止点较为接近,另外从侧副韧带起点处固定此束,其纤维走向接近侧副韧带的纤维走向。再者取此肌腱束对手指屈伸功能无明显影响。本组未见1例肌腱粘连和无力。而且手术相对简便,不增加额外损伤,是一种指关节侧副韧带断裂的较好修复方法。

用显微外科技术可使额外损伤减少:①有利于观察副韧带损伤程度,可以正确判断侧副韧带与关节囊的损伤范围,根据范围决定切取肌腱束的宽度,同时在分离腱纤维鞘时,可以避免损伤腱纽,防止肌腱血运破坏,而且利于侧副韧带断裂缝合[3]。②缝合肌腱束于周围侧副韧带上,目的在于与缝合后副韧带共同发挥稳定作用,相互增强,减小张力,保证愈合。③严密缝合腱纤维鞘,用6/0~8/0无创线缝合,防止粘连[4]。④侧副韧带起点钻孔时,应保持缝合后肌腱束纤维方向与侧副韧带接近。

参考文献

1尹维田,王首夫.手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0,4(1):14

2谢日希衷,崔志民,孟宏.手指屈肌腱损伤的显微修复.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5,9(2):97

篇7:肌腱断裂功能锻炼

1病历资料

患者 女, 41岁, 因右手拇指疼痛伸指受限3 d就诊。患者于3 d前右拇指用力活动时, 突感手背部疼痛, 并感右拇指无力不能伸直, 未经治疗, 感疼痛缓解但右拇指仍不能伸直, 遂来我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 右手拇指呈半屈位畸形, 指间关节不能主动伸直, 鼻烟壶背侧不能扪及拇长伸肌腱。

手术方法: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气囊止血带下行右拇短伸肌腱移位代拇长伸肌腱吻合术。术中于右手第一掌骨背侧及腕背部取一“S”形切口,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并适当游离切口边缘皮肤, 保护桡神经浅支及头静脉。于腕背部探查到拇长伸肌腱近端, 见腱鞘轻度瘀血水肿, 肌腱断端不齐。向远端探查见, 肌腱于掌指关节近侧约2 cm处断裂, 亦见腱鞘瘀血水肿, 断端呈撕裂状, 参差不齐, 部分腱鞘内壁呈细颗粒状粗糙不平, 并水肿增厚。修剪肌腱断端并切除部分腱鞘送病理检查。术中考虑肌腱修剪后部分缺失, 决定行右拇短伸肌腱移位代拇长伸肌腱吻合术。于桡骨茎突处切开腱鞘, 分离出拇短伸肌腱, 于近止点处切断拇短伸肌腱, 并分离出该肌腱在腕关节背伸15°位, 拇指桡偏、掌指及指间关节背伸状态下与右拇长伸肌腱远断端行编入式吻合。术后用石膏夹固定于右拇指及腕关节背伸位。6周后去除石膏固定进行功能锻炼, 3月后复查, 右拇指指间关节背伸功能良好。

病理结果:腱鞘组织慢性炎细胞浸润, 考虑腱鞘慢性炎。

2讨论

拇长伸肌腱在前臂远端绕经Lister结节, 此处呈角度走行至拇指, 当骨折畸形愈合, 桡骨下端骨折面不平, 肌腱活动床粗糙, 磨损肌腱可引起肌腱断裂。此外腱鞘炎、肌腱滑膜结核等也可引起自发性肌腱断裂。

自发性肌腱断裂, 由于肌腱在断裂前受到长时间的磨损, 断端多粗厚而不整齐, 均不宜作直接缝合。需根据断裂的部位、功能影响的大小及原发病变情况, 考虑是否做肌腱移位或游离肌腱移植[1]。以往有报道行掌长肌腱移植修补, 我们认为掌长肌腱部分人缺如, 并且该肌腱较拇长伸肌腱粗, 而且有两处吻合端, 较易引起肌腱粘连影响肌腱滑动[2]。以拇短伸肌腱移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断裂, 肌腱直径相近, 创伤较小, 同一切口就可处理, 并且不影响掌指关节背伸活动, 拇指可独立屈伸。

术中需在腕关节背伸15°位, 拇指桡偏、掌指及指间关节背伸状态下行编入式吻合。并且需切开桡骨茎突处腱鞘, 分离出拇短伸肌肌腱或将其从腱鞘中抽出。术后石膏固定要牢固可靠, 固定时间为6周。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可过急, 同时可辅以热敷理疗来软化瘢痕组织。

关键词:拇短伸肌腱,修复,拇长伸肌腱,断裂

参考文献

[1]王澍寰.手外科学.与肌腱有关的几个问题.见:王澍寰主编.手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8:346.

篇8:肌腱断裂功能锻炼

[关键词] 改良Kessler缝合法;伤科洗方;拇长屈肌腱断裂

[中图分类号] R68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2-70-02

拇指功能约占手功能的50%~60%,拇指屈曲活动占拇指功能的20%,其构成了完成精细动作的基础。而拇长屈肌腱断裂又是临床的常见损伤,必须争取早期修复[1]。因此,为探讨改良Kessler缝合法结合伤科洗方治疗拇长屈肌腱断裂的疗效,给临床治疗提供参考,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近期收治的45例拇长屈肌腱断裂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入院的45例拇长屈肌腱断裂患者,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22~61岁,平均(40.2±11.7)岁,损伤原因均为外伤所致。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24例,行改良Kessler缝合法结合伤科洗方治疗;对照组21例,行改良Kessler缝合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改良Kessler缝合法,即在臂丛麻醉下,外展患肢,均在止血带下操作。闭合损伤均采用正规切口显露肌腱断端,开放伤口适当延长或采用原伤口。首先用2枚针头横穿肌腱暂时固定肌腱断端,采用0#或3-0肌腱套线做Kessler缝合。采用3-0或5-0肌腱套线在肌腱断端周边做间断缝合,切口逐层闭合,修补肌腱外膜,放置引流。实验组行改良Kessler缝合法结合伤科洗方治疗,即在对照组基础上从创口愈合后开始使用伤科洗方熏洗患指,伤科洗方为笔者所在医院自拟,主要含有以下药物:羌活20 g,伸筋草20 g,透骨草20 g,豨签草20 g,积雪草20 g,乳香15 g,没药15 g,木瓜15 g,红花15 g,当归10 g,桂枝10 g,桑枝10 g等。2次/d,30 min/次,疗程为 3 周。

1.3 疗效判定

随访3~4个月,采用患者定位复查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手功能恢复情况[2]。采用患侧手总主动活动度测定(TAM) 进行功能判定,优:术后活动范围正常;良:TAM患侧>健侧的75%;可:TAM患侧>健侧的50%;差:TAM患侧<健侧的50%。优良率=(优+良)/总数。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检验水准定为P<0.05。

2 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手功能优良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手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形态及感觉器官,因此保持手功能和外观的完整性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而传统的拇长屈肌腱断裂伤经肌腱修复后易形成粘连,影响手术疗效,有效地防止或减轻肌腱粘连已成为手外科的未解难题[3]。Potokar等[4]认为,促进内源性愈合,控制外源性愈合是减少肌腱粘连的关键。唐剑邦等[5]研究认为,改良的肌腱探寻法和Kessler缝合法在拇长屈肌腱断裂损伤中疗效显著。本研究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手功能优良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85.7%(P<0.05)。笔者认为,一方面说明常规的改良Kessler缝合法亦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积极地作用,但另一方面改良Kessler缝合法结合伤科洗方能更符合保护腱鞘、减少炎症反应、减轻手术对肌腱断端及周围组织创伤的原则[6-7]。肌腱断裂后发生粘连属中医学筋挛的范畴,而中药熏洗法是一种利用药物煎汤,在患部趁热进行淋洗、熏蒸的常用外治方法。两种方法联合,简单实用,价格低廉,能显著提高拇长屈肌腱断裂伤的疗效,防止肌腱粘连的发生。

总之,改良Kessler缝合法结合伤科洗方治疗拇长屈肌腱断裂,有利于患者的手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应当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Wolcott R,Dowd S.The role of biofilms are we hitting the right target? [J].Plast Reconstr Surg,2011,127(Suppl 1):28S-35S.

[2] 潘达德,顾玉东,侍德,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16(3):130-135.

[3] 李云霞,姜孟臣,于燕,等.手深度烧伤早期功能治疗的临床研究[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17(6):514-515.

[4] Potokar TS,Prowse S,Whitaker IS,et al.A global overview of burns research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forming networks with the developing world[J].Burns,2008,34(1):3-5.

[5] 唐剑邦,苏培基,伍中庆,等.改良肌腱探寻法在拇长屈肌腱Ⅱ区开放性断裂伤的应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0,26(4):248.

[6] 廖小波,贺凤楼.改良Kessler法修复新鲜肌腱损伤84例[J].广西医学,2007,33(4):504-505.

[7] 董艳君,李少波.指屈肌腱指段生物力学特点[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0):44.

篇9:马左后肢跖部肌腱断裂治愈一例

&病因及症状

患畜#成年$误入邻居草场吃草!被邻居驱赶而跳网围栏时左后肢跖部被铁丝卡住!马受惊急剧挣扎时竟将跖部皮肉包括肌腱全部勒断%在挣扎过程中又将勒断的皮肉和肌腱沿跖骨推到跖趾关节附近!部分跖骨暴露出来"由于路途较远加上马已受伤!畜主将马牵到乡兽医站时已是第二天下午"患畜创口已严重肿胀变形萎缩!特别是肌腱近五分之四已断裂萎缩"

!治疗

由于患畜疼痛难忍!无法进行治疗操作!保定后先用!"的普鲁卡因&#$%&’ () (*+, $%&-.%$ (, /0$在伤口周围做局部麻醉%然后将感染和坏死的结缔组织及筋膜全部切除并彻底清洗消毒%由于创口时间过长!肌腱和筋膜已严重萎缩!创口根本无法整复%特别是断裂的部分肌腱无法复原衔接!只好用缝合线将断裂的上下肌腱相互牵引住%在伤口里撒上12万单位青霉素3支后!分别将断裂的筋膜和皮肤用缝合线上下牵引%牵引缝合后伤口仍呈开放型%用消毒纱布将伤口包扎好并按时换药消毒%术后连续!日静注抗菌消炎药!!日后连续一周肌注抗菌消炎药%约45日后患畜伤口肌肉逐渐增生恢复%患畜行走时也并无大碍!无跛行现象%

’复诊

65日后畜主又来复诊!只见患畜伤口部位肌肉组织不断增生!沿伤口位置长出一圈厚约6!!&0的敖肉!其结构似筋膜或韧带!而且比较坚硬%用手术刀将高出体表的部分全部切除后渗出大量血液!但无明显的血管%清洗消毒后用纱布包扎!一周后痊愈%

%结果

篇10:肌腱断裂功能锻炼

【关键词】 骨腱;伸肌腱止点;尺骨鹰嘴;治疗结果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48-01

末节指骨基伸肌腱止点损伤临床多见。可引起锤状指畸形 ,手指疼痛,运动障碍,影响美观,多出于当强力伸指受力所致 。对于在 X线片侧位未见骨块者。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 [1]。我们采用取尺骨鹰嘴处骨腱移植治疗手指末节伸肌腱止点断裂方法,重建骨性止点 ,术后不用外固定,结合早期功能练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28 例 ,女 12 例 ,男 16 例。年龄 25 岁~42 岁 ,平均 34 岁 ,伤指:食指 8例 ,中指 10 例 ,环指 6 例 ,小指4 例。受伤至就诊时间 1 h~2 个周,平均5天。采用Dargan 功能评定法,[1] 即测量手指最大伸直位时MP、DIP、PIP 伸直受限角度总和及测量手指屈曲位时指端与掌横纹之间的距离。优: 伸直0°度, 屈指过掌横纹。良: 伸直≤- 15°, 屈指指端达掌横纹。可: 伸指受限角度- 16~45°, 屈指指端距掌横纹2cm 以内。差: 伸指欠伸> 45°, 屈指指端距掌横纹> 2 cm。评价患者术后效果,得出手术效果优良率。

术后 3 个月 28 例得到随访 ,X线片显示骨折已经愈合。优 22 例 ,良 6 例。优良率达 100 %。

1.2 手术方法 在指根用指神经阻滞麻醉下 ,指根用橡皮筋环扎止血 ,取手指背侧远段指间关节“s”形切口 ,向远近游离 ,翻开皮肤。显露伸肌腱止点。在尺骨鹰嘴三头肌肌腱止点移行处局部浸润麻下切开皮肤,用小骨刀凿取1.5cmX0.8cm骨腱组织,骨块大小约0.8cmX0.3cmX0.1cm,在末节指骨基底背侧凿除相应大小部分骨质,并向两侧用0.6mm克氏针钻孔,用4-0肌腱缝合线通过骨髓道缝合固定骨腱,在指尖顺行向中节指骨穿入直径 0.8 mm 克氏针稍过伸位固定手指远侧指间关节 ,4-0肌腱线重叠交叉缝合腱性部分。张力稍紧,术中拍片显示移植骨片解剖复位 ,术后不用外固定。6 周后复查X片,拔除克氏针 ,早期缓慢活动远节指间关节。12周后复查骨质愈合。加强练习。

结果

根据 采用Dargan 功能评定法, 评价患者术后效果,得出手术效果优良率。

术后 3 个月 28 例得到随访 ,X线片显示骨折已经愈合。手指伸直屈曲功能恢复好,美观改善。优 26 例 ,良 2 例。优良率达 100 %。

图1患者小指伤后3天。 图2术后6周x片。 图3术后12周。

3讨论

指伸肌腱的止点随关节囊止于远节指骨底的背侧, 位置表浅, 容易断裂, 止点处断裂损伤后, 远侧指间关节的伸屈力失去平衡, 丧失了伸展的功能, 随着时间的延长, 远侧指间关节会出现疼痛加剧的可能。故锤状指的治疗原则在于恢复远侧指间关节屈伸力的平衡, 修复它原有的解剖关系, 使撕脱的止点愈合。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方式较多,国外用铆钉固定缝合肌腱,费用高,固定达不到骨性愈合[2]。取尺骨鹰嘴处骨-腱移植重建肌腱止点,改进固定及缝合方法 [3],促使止点达到骨性愈合,恢复手指生理特性,从而恢复手指伸直功能。恢复手指外形,美观。其适用于止点处无撕脱骨片,远端无残留不能实行腱实质缝合者[4]。我们采用取尺骨鹰嘴处骨-腱移植重建肌腱止点,止点达到骨性愈合,恢复手指生理特性,从而恢复手指伸直功能。此处取材具有取材方便,可重复取材,对此处损伤小,基本无影响。此种治疗方法的优点: 1能持续有效地内固定伸肌腱止点,骨腱骨性愈合可靠。改良骨髓道缝合,有效固定。 2术中用克氏针固定关节,固定可靠,利于肌腱修复。远侧关节伸直位6 周;3术后拆除内固定,功能锻炼时肌腱缝合线对吻合口仍有保护作用;4手术操作易掌握,取材方便,费用低廉,局部麻醉即可完成手术。便于基层医院开展。

本方法缺点是手术精细,最好由手外科医师操作。拔除克氏针后常会出现远、近侧指间关节的僵硬活动受限的情况, 因此指导患者锻炼指间关节是非常重要的[4]。建议早期的功能锻炼远节指间关节。

参考文献

[1] 顾玉东,王尌寰,待德.手外科学[M].第1 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杜,1999:4342436.

[2] 徐栋.利用骨-肌腱重建指伸肌腱止点断裂的临床体会( J).工企医刊,2012,01.52-53.

[3].付胜强. 等. 改良伸肌腱止点重建术治疗新鲜锤状指 .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 07.

上一篇:里中有病脚疮者阅读答案下一篇:回校宣讲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