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断裂带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综述

2022-09-12

1 引言

对于组织来说, 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能够应对挑战以及在应对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近些年, 学者们对群体多样性的多维度属性的研究日益增加。在这个研究领域中, 群体断裂带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群体断裂带是以群体中成员的一个或多个相似特征为标准, 将群体划分为若干子群体的一组假想的分割线 (Lau, Murnighan1998;Thatcher2003) 。Lauand Murnighan (1998) 针对学术界有关群体多样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并首次提出群体断裂带的概念。此后, 国内外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 结合群体断裂带特征中的社会学属性和信息学属性、断裂带“强度”和“距离”, 从战略管理、行为决策、代理理论等角度进行研究, 拓宽了断裂带研究范围。

本文在系统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深入剖析了群体断裂带与公司治理的内在联系, 并基于群体断裂带主体、公司治理目标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类和解析, 在此基础上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和分析, 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2 基于群体断裂带主体的研究

公司治理是研究企业权利合理运作的学科, 权利的赋予与监督, 利益各方的平衡与协作是公司治理过程中的重难点。对于公司治理的研究, 群体断裂带可以依据不同的主体进行划分,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梳理, 本文拟从组织、高管团队和董事会三个主体进行阐述。

2.1 组织群体断裂带

早期有关群体断裂带的研究大都以组织断裂带主体作为其研究的对象。Williams等 (1998) 通过对比分析40年中80个学术研究案例, 揭示人口统计学特征与组织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为组织断裂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案例支持。Lau等 (1998) 以宏观视角阐述了组织断裂带的发展历程, 他们提出了组织成员特征的潜在模式, 并将其看作是组织内部多子群冲突的决定性因素。在随后的研究发展过程中, 更多的国外专家学者将组织断裂带作为拆解组织多样性的重要一环, 相关研究文献数量逐年增加 (Sheila, Lisa2001;Daan, Carsten, Astrid2004;Anit2006;Matthew, Aleksander, Joel2008;JIN, Thomas 2010;Katerina, Sherry, Karen, Chester2012) , 学术界对群体断裂带的认同程度不断加深。

在国内, 王端旭等 (2009) 对多样性团中的断裂带的进程、演化和效应进行了研究综述;王海珍等 (2009) 对团队多样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和总结, 并提出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自此之后, 国内关于群体断裂带的研究日益增加 (谢小云, 张倩2011;段韵柳, 李锡元2011;陈志红, 赵曙明2012;倪旭东, 薛宪方2013;姚春序, 项小霞, 倪旭东2014;范合君, 杜博2015;陈帅2016) , 研究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展和延伸。

2.2 高管团队群体断裂带

企业高管是企业运营的核心人物, 是完成董事会目标的强有力执行者。对于高管群体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重点。

Minichilli等 (2010) 针对家族式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展开了相关研究, 从群体断裂带的视角, 探寻家族式企业高管团队中的异质性, 并为解决家族式企业高层管理的相关问题提出了的建议和改进措施;随后, Daan、Jeremy、Michaeland Astrid (2011) , Tine、Christophe、Walterand Paul (2011) , Thomas and Julian (2013) 都将高管团队群体断裂带作为切入公司治理研究的“突破口”, 提出了关于解决公司治理中高管团队问题的建设性意见和看法。

在国内关于高管团队群体断裂带中, 潘清泉等 (2015) 利用上市公司的数据阐明了高管群体断裂带、创新能力与国际化战略之间的三角关系。卫旭华等 (2015) 通过对权利断裂研究, 以上市公司高管团队层面及企业层面的数据, 解释企业创新过程中受到的公司管理层面的影响。赵丙艳等 (2016) 将高管团队的差异性与创新绩效结合起来, 从全新的角度审视公司创业绩效在提高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2.3 董事会群体断裂带

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核心, 承担着为公司战略分配资源、提供创造性思维以及建立与外界联系的任务 (Johnson, Schnatterly, Bolton, Tuggle2011) 。根据已有研究显示, 董事会负有监督 (Famaand1983) 以及向管理层提出建议 (Hitt, etal2005) 的职责, 其中最根本的是进行科学决策 (李维安2006) 。因此, 对于董事会断裂带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李维安等 (2014) 检验董事会异质性和董事会断裂带对跨国并购成败的影响。李小青等 (2015) 基于董事长职能背景与董事会持股比例调节作用的视角, 检验了董事会群体断裂带强度对企业战略绩效的影响。Tuggle等 (2010) 研究发现, 董事会中的强断裂带减少了董事会成员对公司创业问题的讨论。周建等 (2012) 考察了我国高科技行业上市公司董事会群体断裂带对创新战略的影响, 得出了与Tuggle等 (2010) 的研究结论不同, 即董事会成员基于认知层面的断裂带对企业创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积极影响。Kaczmarek等 (2012) 基于权变视角验证了公司治理情境特征对董事会群体断裂带与企业价值负相关关系的调节作用。

3 群体断裂带对公司治理目标影响的研究

公司治理的目标是力求通过企业所有权的合理安排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其实质就是企业所有权结构的选择问题。在群体断裂带视角下, 本文从群体效能、组织行为和组织绩效三个方面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分类和分析。

3.1 群体效能

群体效能是群体成员的一种评价和判断的能力, 群体效能的提高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决策能, 提升组织战略的执行能力, 优化和协调组织内部成员的权利关系网络。群体效能的研究兴起于美国, Webber等 (2001) 利用不同团队和工作组的实验, 采用meta-analysis方法对群体凝聚力和绩效进行研究;同样, Molleman (2005) 利用群体成员的相似度和异质性的数据, 采用多元回归的方面法验证相关的结论。近年来, 部分学者将团队自治与整合、团队创新与创造作为群体效应研究的指标, 拓展了群体效应的研究。Bezrukova等 (2009) 研究发现, 高管团队中的强社会分类断裂带降低了群体绩效, 但信息断裂带的影响并不显著。

在国内, 张龙等 (2009) 从社会心理和社会政治视角出发, 探讨了高管团队中垂直对人口特征差异和高管离职的关系以及两者关系如何受到权力和群体效能的影响。近年来, 国内群体效的研究大多以团队创新、团队沟通、团队效能、团队风险等为研究目标 (李维安, 刘振杰, 顾亮2014;潘清泉, 唐刘钊, 韦慧民2015;周建, 李小青, 杨帅2015;陈伟, 杨早立, 朗益夫2015;屈晓倩, 刘新梅2015;卫旭华, 刘咏梅, 岳柳青2015) , 关注上市公司的高管团队或董事会团队, 这表明相关研究存在潜在价值。

3.2 组织行为

近年来, 组织行为学越来越被学术界所重视, 对于组织行为的研究可以从个体、群体和组织本身等角度出发, 研究组织对内源性或外源性刺激的反应。因此, 组织行为可以看作公司治理过程中的一种应激性反应, 这为企业的发展和战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国内外关于组织行为的经典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Hambrick and Mason (1994) 的研究, 他们提出了高阶理论, 并证明了公司高级管理层的人口统计特性能够显著地作用于公司的多元化策略。Soojin Yim (2013) 从年龄的角度证实了CEO的年龄与并购行为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杨林等 (2012) 实证考察了高管团队结构差异性 (包括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和高管团队与董事长垂直对差异性) 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并购发生的概率与模式。关于重组并购的研究, 很多学者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并购数据, 研究管理层的人口统计特征对公司实施并购计划的影响, 并得出了管理层的人口统计特征对公司重组并购战略的具有显著影响 (张敦力, 陈倩2012;李维安, 刘振杰, 顾亮2014) 。

另外, 刘永丽 (2014) 以上市公司为样本, 实证检验了管理者团队中垂直对特征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杨林 (2014) 实证考察了创业型企业高管团队垂直对差异对创业战略导向的直接影响, 以及产业环境和企业所有制的调节作用。近几年团队学习能力、政策执行能力的相关文献也开始出现, 新的研究维度为学术研究创造了新的空间 (刘新梅, 韩骁, 燕方, 白杨2015;陈帅, 王端旭2016;薛立强, 杨书文2016) 。

3.3 组织绩效

关于组织绩效方面的研究在学术中比较常见, 组织绩效也是最能直接反映公司治理水平的显著指标。在国外研究中, Carpenter (2002) 发现高管团队异质性作用于企业绩效的中介机制是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程度, 在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程度中等或较低时, 企业绩效正相关于高管团队异质性;而在复杂程度较高的环境中, 企业绩效负相关于高管团队异质性。Tusi and O’Reilly (1989) , Tsuiand Gutek (1999) , Tsui, Porterand Egan (2002) 考察了在一般意义的工作群体或单位中, 上下级之间的人口统计特征差异性对于上级的绩效评价以及下级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后果, 这些研究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 将企业中的群体作为研究对象, 另外还有学者以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验或案例的方法, 分析研究群体断裂带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 (David, Kenneth, Joanne, Anna 2002;John, Melissa, Erin2006;Matthew, Katerina, Laurie, Catherine2007) 。

国内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企业绩效。何威风等 (2010) 依据“高层梯队理论”, 实证检验了高管背景特征对公司财务重述行为的影响。何威风 (2015) 研究了高管团队垂直对特征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 以及两种关系如何受到管理者权力和激励、控制人性质的影响。陈帅 (2016) 得出了信息相关断裂带通过提高团队交互记忆系统水平促进团队绩效;社会属性断裂带与团队交互记忆系统或团队绩效都无显著关系的结论。最近几年, 以创新绩效作为研究目标的文献大多是高科技研发企业或者是研发团队, 主要研究团队创造能力的评定和创新绩效的衡量 (李小青, 周建2015;孙慧琳2015;赵丙艳, 葛玉辉, 刘喜怀2016;屈晓倩, 刘新梅2016) , 研究重点的转变预示着新的研究方向的发展。

4 研究与展望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梳理, 并基于群体断裂带主体、公司治理目标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类和解析, 我们发现以高管群体断裂带和董事会群体断裂带为研究视角, 以上市公司企业行为研究目标的研究可能成为学术界重点。这是因为随着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到来, 多元化的组织业务模式以及密切协作的部门工作方式都对高层领导提出新的要求, 高层决策人员以前的“单兵作战”的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他们更多地需要以团队方式进行战略决策与经营管理。在企业日常运作中, 公司的决策层-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的群体特质对于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无论是董事会成员还是高层管理群体内部成员间的特质差异性, 均会对企业行为决策后果产生重要影响。群体断裂带在揭示异质性群体内成员行为的动态性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通过综述发现, 我国学者关于群体断裂带对群体决策过程影响的研究比较缺乏, 特别是在公司治理领域, 基于群体断裂带的视角, 研究董事会群体异质性是否以及如何对企业行为决策产生影响的研究鲜有论及。因此, 本文希望该领域的研究能引起相关学者的重视。

摘要:在公司治理研究领域, 学者们一直将群体作为研究的重点, 其研究集中于群体中个体之间如何相互作用以增加群体的合作增益, 减少群体的摩擦损失。因此, 群体组成的多样性、个体属性的差异性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群体断裂带主要用于研究群体层面的个体属性的差异性。本文在系统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 深入剖析了群体断裂带与公司治理的内在联系, 并基于群体断裂带主体、公司治理目标等方面进行分类和解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群体断裂带,公司治理,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1] Lau D C, Murnighan J K.Demographic diversity and faultlines:The compositional dynamics of organizational group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8 (2) .

[2] Williams K Y, O’Reilly III C A.Demography and Diversity in Organisations:A review of 40 years of research in BM Staw and LL Cummings (eds) Research in Organisational Behaviour[J].Jai Pres, Connecticut, 1998 (2) .

[3] 王端旭, 薛会娟.多样化团队中的断裂带:形成, 演化和效应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5) .

[4] 王海珍等.国外团队断裂研究的现状及展望——团队多样性研究的新进展[J].管理学报, 2009 (6) .

[5] Minichilli A, Corbetta G, Mac Millan I C.Top management teams in family-controlled companies:familiness, faultlines, and their impact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10 (2) .

[6] 潘清泉, 唐刘钊, 韦慧民.高管团队断裂带、创新能力与国际化战略——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 (10) .

[7] 卫旭华, 刘咏梅, 岳柳青.高管团队权力不平等对企业创新强度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南开管理评论, 2015 (3) .

[8] 赵丙艳, 葛玉辉, 刘喜怀.TMT认知、断裂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战略柔性的调节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6 (6) .

[9] 李维安, 刘振杰, 顾亮.董事会异质性、断裂带与跨国并购[J].管理科学, 2014 (4) .

[10] 李小青, 周建.董事会群体断裂带对企业战略绩效的影响研究——董事长职能背景和董事会持股比例的调节作用[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5 (11) .

[11] Tuggle C S, Schnatterly K, Johnson R A.Attention patterns in the boardroom:How board composition and processes affect discussion of entrepreneurial issu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0 (3) .

[12] 周建, 李小青.董事会认知异质性对企业创新战略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 2012 (6) .

[13] Kaczmarek S, Kimino S, Pye A, et al.Board Task-Related Faultlines and Firm Performance:A Decade of Evidence[J].Corporate Governance:An International Review, 2012 (4) .

[14] Webber S S, Donahue L M.Impact of highly and less jobrelated diversity on work group cohesion and performance: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1 (2) .

[15] Molleman E.Diversity in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bilities and Personality Traits:Do Faultlines Affect Team Functioning?[J].Group Decision and Negotiation, 2005 (3) .

[16] Bezrukova K, Jehn K A, Zanutto E, et al.Do Workgroup Faultlines Help or Hurt?A Moderated Model of Faultlines, Team Identification, and Group Performance[J].Organization Science, 2009 (1) .

[17] 张龙, 刘洪.高管团队中垂直对人口特征差异对高管离职的影响[J].管理世界, 2009 (10) .

[18] Yim S.The acquisitiveness of youth:CEO age and acquisition behavior[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3 (1) .

[19] 杨林, 杨倩.高管团队结构差异性与企业并购关系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 2012 (11) .

[20] 刘永丽.管理者团队中垂直对特征影响会计稳健性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2014 (2) .

[21] 杨林.创业型企业高管团队垂直对差异与创业战略导向:产业环境和企业所有制的调节效应[J].南开管理评论, 2014 (1) .

[22] 何威风, 刘启亮.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背景特征与财务重述行为研究[J].管理世界, 2010 (7) .

[23] 何威风.高管团队垂直对特征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2015 (1) .

[24] 陈帅.团队断裂带对团队绩效的影响:团队交互记忆系统的作用[J].心理学报, 2016 (1) .

上一篇:探讨临床路径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下一篇:论述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