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国际财务报表分析

2024-05-02

华能国际财务报表分析(共6篇)

篇1:华能国际财务报表分析

国际电力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一、研究对象及选取理由

(一)研究对象

本报告选取了能源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华能国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家上市公司公布的2001— 2003连续三年的财务报表进行了简单分析,以期对这家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得出简要结论。

(二)行业概况

能源电力行业近两、三年来非常受人瞩目,资产和利润均持续较长时间大幅增长。2003年、2004年市场表现均非常优秀,特别是2003年,大多数公司的 主营业务收入出现了增长,同时经营性现金流量大幅提高,说明整体上看,能源电力类上市公司的效益在2003年有较大程度的提升。2003年能源电力类上市 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0.37元,高出市场平均水平95%左右。2003年能源电力行业无论在基本面还是市场表现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

且未来成长性预期非常良好。电力在我国属于基础能源,随着新一轮经济高成长阶段的到来,电力需求的缺口越来越大,尽管目前电力行业投资规模大幅增加,但是 电力供给能力提升速度仍然落后于需求增长速度,电力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缺电形势将进一步恶化。由于煤炭的价格大幅上涨,这对那些 火力发电的公司来说,势必影响其盈利能力,但因此电价上涨也将成为一种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力行业必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

因此,我们选取了这一重点行业为研究对象来分析。

(三)公司概况

华能国际的母公司及控股股东华能国电是于1985年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它与电厂所在地的多家政府投资公司于1994年6月共同发起在北京注册成立了股份 有限公司。总股本60亿股,2001年在国内发行3.5亿股A股,其中流通股2.5亿股,而后分别在香港、纽约上市。

在过去的几年中,华能国际通过项目开发和资产收购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保持盈利稳步增长。拥有的总发电装机容量从2,900兆瓦增加到目前的15,936兆 瓦。华能国际现全资拥有14座电厂,控股5座电厂,参股3家电力公司,其发电厂设备先进,高效稳定,且广泛地分布于经济发达及用电需求增长强劲的地区。目 前,华能国际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独立发电公司之一。

华能国际公布的2004年第1季度财务报告,营业收入为64.61亿人民币,净利润为14.04亿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4.97% 和24.58%。由此可看出,无论是发电量还是营业收入及利润,华能国际都实现了健康的同步快速增长。当然,这一切都与今年初中国出现大面积电荒不无关 系。

在发展战略上,华能国际加紧了幷购扩张步伐。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电力等能源的严重短缺。随着中国政府对此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以及华 能国际逐渐走上快速发展和不断扩张的道路,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华能国际必将在中国电力能源行业中进一步脱颖而出。最后顺便提一句,华能国际的董事长李 小鹏先生为中国前总理李鹏之子,这也许为投资者们提供了更多的遐想空间。

以下将分别对这家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二、华能国际财务报表分析

一)华能国际2001——2003年年报简表

表一2001——2003资产负债简表单位:万元

──────────────────────────────────────────

项目2003-12-312002-12-312001-12-31

─────────────────────────────────────── ──

1.应收帐款余额235683***4

2.存货余额***

3.流动资产合计***8438

4.固定资产合计3840088402***

5.资产总计***722970

6.应付帐款***

7.流动负债合计***4212

8.长期负债合计9***957576

9.负债总计17400***61788

10.股本***000

11.未分配利润***70816085

12.股东权益总计***712556

────────────────────────────────────────

表二2001——2003利润分配简表单位:万元

────────────────────────────────────────

项目2003-12-312002-12-312001-12-31

────────────────────────────────────────

1.主营业务收入2347964***665

2.主营业务成本***8621033392

3.主营业务利润7744116***

4.其他业务利润30571682-52

5.管理费用***

6.财务费用***

7.营业利润***828

8.利润总额***251

9.净 利 润***606

10.未分配利润***70816085

───────────────────────────────────────────

表三2001——2003现金流量简表单位:万元

──────────────────────────────────────────

项目2003-12-312002-12-312001-12-31

───────────────────────────────────────────

1经营活动现金流入***874132

2经营活动现金流出***8991162717

3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711414

4投资活动现金流入***0313316

5投资活动现金流出***990

6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20574109888-495673

7筹资活动现金流入221286***

8筹资活动现金流出***680

9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82579-807427-197264

10现金及等价物增加额***6

─────────────────────────────────────────────,(二)财务报表各项目分析

以时间距离最近的2003的报表数据为分析基础。

1、资产分析

(1)首先公司资产总额达到530多亿,规模很大,比2002年增加了约11%,2002年比2001年约增加2%,这与华能2003年的一系列收购活动 有关从中也可以看出企业加快了扩张的步伐。

其中绝大部分的资产为固定资产,这与该行业的特征有关:从会计报表附注可以看出固定资产当中发电设施的比重相当高,约占固定资产92.67%。

(2)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却没有提取坏账准备,不符合谨慎性原则。

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公司对其他应收款的坏帐准备的记提采用按照其他应收款余额的3%记提,帐龄分析表明占其他应收款42%的部分是属于两年以上没有收回的 帐款,根据我国的税法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两年以上未收回的应收款项可以作为坏帐损失处理,这部分应收款的可回收性值得怀疑,应此仍然按照3%的比例记提坏帐不太符合公司的资产现状,2年以上的其他应收款共计87893852元,坏帐准备记提过低。

(3)无形资产为负,报表附注中显示主要是因为负商誉的缘故,华能国际从其母公司华能集团手中大规模的进行收购电厂的活动,将大量的优质资产纳入囊中,华能国际在这些收购活动中收获颇丰。华能国际1994年10月在纽约上市时止只拥有大连电厂、上安电厂、南通电厂、福州电厂和汕头燃机电厂这五座电厂,经过 9年的发展,华能国际已经通过收购华能集团的电厂,扩大了自己的规模。但由于收购当中的关联交易的影响,使得华能国际可以低于公允价值的价格收购华能集团 的资产,因此而产生了负商誉,这是由于关联方交易所产生的,因此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应该剔除这一因素的影响。

(4)长期投资。我们注意到公司2003年长期股权投资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这主要是因为2003年4月华能收购深能25%的股权以及深圳能源集团和日照 发电厂投资收益的增加。

2、负债与权益分析

华能国际在流动负债方面比2002年底有显著下降,主要是由于偿还了部分到期借款。华能国际的长期借款主要到期日集中在2004年和2011年以后,在这两年左右公司的还款压力较大,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需要保持较高的流动性,以应 付到期债务,这就要

求公司对于资金的筹措做好及时的安排。其中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有2799487209元,公司现有货币资金1957970492 元,因此存在一定的还款压力。

华能国际为在三地上市的公司,在国内发行A股3.5亿股,其中向大股东定向配售1亿股法人股,这部分股票是以市价向华能国电配售的,虽然《意向书》有这样 一句话:“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已书面承诺按照本次公开发行确定的价格全额认购,该部分股份在国家出台关于国有股和法人股流通的新规定以前,暂不上市流通。”但是考虑到该部分股票的特殊性质,流通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华能国际的这种筹资模式,在1998年3月增发外资股的时候也曾经使用过,在这种模式下,一方面,华能国际向大股东买发电厂,而另一方面,大股东又从华能国际买股票,实际上双方都没有付出太大的成本,仅通过这个手法,华能国际就完成了资产重组 的任务,同时还能保证大股东的控制地位没有动摇。

3、收入与费用分析

(1)华能国际的主要收入来自于通过各个地方或省电力公司为最终用户生产和输送电力而收取的扣除增值税后的电费收入。根据每月月底按照实际上网电量或售电 量的记录在向各电力公司控制与拥有的电网输电之时发出帐单并确认收入。应此,电价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华能国际的收入情况。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电价由原来的计划价格逐步向“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过渡,电力行业的垄断地位也将被打破,因此再想获得垄断利润就很难了。国内电力行业目前形成了电监会、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的新格局,五大发电集团将原来的国家电力公司的发电资产划分成了五份,在各个地区平均持有,现在在全国每个地区五大集团所占有的市 场份额均大约在20%左右。华能国际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华能国际的旗舰,通过不断的收购母公司所属电厂,增大发电量抢占市场份额,从而形成规模优势。

(2)由于华能国际属于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国家的优惠税收政策,因此而带来的税收收益约为4亿元。

(3)2003比2002年收入和成本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这主要是由于上述收购几家电厂纳入了华能国际的合并范围所引起的。但是从纵向分析来看,虽然收入 比去年增加了26%,但主营业务成本增加了25%,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增加了27.34%,管理费用增加了35%,均高于收入的增长率,说明华能国际的成 本仍然存在下降空间。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国电电力在流动性、长期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各项指标上均远低于华能国际,且在2001年两者比率还比较接近,而在2002至 2003年,两者的差距迅速拉大,华能国际从2002年至2003年总体呈现大幅度的上升趋势,发展势头良好,而国点电力大多数指标不升反降,这虽然与 2002、2003的非典影响,煤炭价格上涨有关系,但也反映出公司经营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特别2003年开始我国用电紧张的状况特别明显,而国电电力却没有抓住这个机会,相反华能国际抓主机会扩张并购,取得了巨大的正面效应。

综合而言,华能国际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公司仍然具备不俗的资产扩张潜力,其蓝筹形象在未来将更加突出。而相对于独立发电集团庞大的发电资产而言,国电电力公司的资产规

模就称不上大了,但如果投资者看好其发展潜力,应该极有可能因成为未来独立集团的融资窗口而获得大规模资产注 入,象桂冠电力、九龙电力、岷江水电三家装机规模尚小的公司均因为良好的业绩,被投资者认为具备相当空间的资产扩张潜力,这种潜质必将被未来的市场所挖 掘,而市场曾一度相当看好的国电电力、漳泽电力等公司,其未来的扩张潜力是相对有限的,从而其投资价值也会相应打折扣。

篇2:华能国际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主体――财务报表的编制主体即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是对会计人员所处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的一个界定。

财务报表的分析主体――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即财务分析主体。财务报表分析是特定主体的行为,他们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分析来为自己的决策服务。这里的特定主体就是指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所以,企业的财务分析主体就是指与企业有利益关系,并希望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而获得对其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的单位或个人。

(一)两者的差异性

1、两者界定的前提不同。财务报表主体即会计主体是会计基本假设之一,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空间范围的一个假定,它是一种主观上的假设。会计假设来自于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环境的抽象,是环境赋予会计工作的基本特征,是人们在客观经济环境中进行会计活动时,产生的最为基本的观念总结,也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规则的思维支撑。但假设毕竟是以有限的事实与观察为基础的,还不是既定事实,有待于实践检验与科学的论证。特别是当前网络财务对会计假设的冲击,使得会计主体的涵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随着企业间不断分化、重组、兼并,以及跨地区,跨行业成立企业集团,使得会计主体呈不断整合之势。“主体”可能时而膨胀,时而缩小,甚至解体,会计主体业务的核算也不一定由企业本身来进行,而可以委托专门的会计公司来进行,这时企业与会计公司都可视为会计主体。

而财务分析主体是现实中实实在在的.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的主体。财务分析主体是在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中,随着会计披露的形成而产生的。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针对会计主体的主观假设,财务报表分析主体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体现了分析主体的真实性特征。

2、两者存在的形式不同。虽说网络环境下,会计主体的范围扩大了,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企业总是作为一个“单一”的、“相对静态”的会计主体出现的。这种单一性和静态的特点有利于会计各项工作的开展及稳定性,这也是由会计的学科特性所决定的。而财务分析主体从一开始就是以多元化的、动态的形式出现的。由于财务分析主体构成的多元化导致了分析目标的多元化,而分析目标的不同又导致了分析内容的各异,正是各异的分析内容最终构成了财务分析体系。所以说是分析主体的多元化形成了财务分析学科的特点。

3、两者所处的学科环境不同。会计主体是会计学最基本与最现实的依托,是会计学科体系存在与发展的立足点,会计学就是围绕会计主体假设而形成和构建起来的。而财务分析主体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处于财务学科体系的范围内。财务分析学作为财务学科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是会计学的逻辑扩展,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与转换的一门学科。财务分析主体的存在是建立财务分析学科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不同的学科环境使得会计主体和财务分析主体也显现出了各自的主体属性特征。

(二)两者的相关性

1、会计主体是财务分析主体的前提条件。财务分析主体的分析行为是针对特定的会计主体而言的,是通过对特定会计主体所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从而为其决策服务。可以说,没有会计主体的界定,财务分析主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会计主体与财务分析主体具有一致的最终目标。从“经管责任观”的角度来说,会计的职能就是管理好委托人的资产,并在保证资产的安全性的前提下取得一定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代表会计主体来行使会计的这一职能并努力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而财务分析虽然因不同的财务分析主体所关注的角度、侧重点不同,财务分析的出发点有所区别,但是这种区别并不说明不同财务分析主体的目标不存在共性。早在20世纪中叶,创立于美国杜邦公司的杜邦分析系统就证明了这种共性的存在。杜邦分析系统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就是因为它将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不同责任者的财务分析的最终目标确定为企业权益收益率,它使企业不同的利益关系人――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在不同的财务分析出发点上,寻找到了最终的目标――企业净资产获利能力。由此可见,在追逐企业净资产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上,会计主体与财务分析主体是一致的。

篇3:华能国际财务报表分析

一、合并范围界定标准的差异

借鉴IFRS10修订后的CAS33对合并范围的界定标准做出了更为详细的解释。正如储一昀和林起联 (2004) 所指, 明确合并范围是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前提, 合并范围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合并报表提供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用性。所以, 对于合并范围的界定在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运用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值得一提的是,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CAS33将控制定义为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并能够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而IFRS10对控制的定义是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 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 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从对控制定义的不同可以看出, IFRS10解释了控制的三个要素, 即投资方拥有主导被投资方的权力;面临被投资方可变回报的风险或取得可变回报的权利;利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投资方回报的能力。

(一) 对“权力”解释的差异

CAS33将权力解释为“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经营政策”;IFRS10将其解释为“投资方拥有主导被投资方相关活动的现有权利”。在大多数情况下, 二者对于权力的解释可以等同, 但当被投资方为特殊目的主体 (SPE) 时就会存在差异。整合了SIC12后的IFRS10包括了对特殊目的主体控制的判断。特殊目的主体所进行的业务活动并不完全取决于投资方对其拥有的财务经营政策表决权, 投资方仅对其特定业务拥有决策权, 而决策权的执行并不视为表决权行使。按照CAS33对控制的定义, 投资方不能控制其财务经营政策从而不纳入合并范围。按照IFRS10对控制的解释, 投资方拥有主导特殊目的主体相关活动的权力, 并能够从中获得可变回报, 所以应该考虑对其具有控制权。此外, IFRS10还对拥有被投资方的权力作出以下明确解释。 (1) 投资方享有的现时权利赋予其主导被投资方相关活动的权力。这里的权力, 突出一种“能力”和“法律或合同赋予的权利 (如投票权、潜在投票权、其他合同安排中的权利等) ”, 即使主导相关活动的权利尚未行使。但只要拥有这项现时权利, 投资方就有能力利用“权利”赋予的“权力”主导相关活动, 从而可以作为判断控制权的依据。IFRS10强调这种权利的现时性, 投资方曾经主导被投资方相关活动的证据并不能够断定投资方目前是否拥有权力。换句话说, 只要投资方目前拥有主导被投资方相关活动的权利, 就视为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 (2) 主导对被投资方的回报产生最重大影响的相关活动的投资方, 拥有单一控制权。这里是指, 即使其他投资方对被投资方拥有的现时权力使他们具有参与主导相关活动的能力, 但这种现时权力仅为参与性质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权力且不能够对被投资方的回报产生最重大影响时, 不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 也不能控制被投资者。这个概念与共同控制不同, 共同控制强调的是被投资方有两个以上权力拥有者, 且主导相关活动的权利只有他们一致同意时才存在, 没有一方能够单独控制被投资方。 (3) 在判断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时, 仅考虑与之相关的实质性权利。实质性权利, 是指持有人有实际能力行使目前可执行的权利。判断某项权利是否为实质性权利, 主要从三方面考虑。一是行使权利时是否存在经济、法律等方面的障碍;二是权利由多方持有时是否需征得其他方同意;三是权利持有人能否从行使权利中获利等。IFRS10中提出与实质性权利相对应的是保护性权利。保护性权利被设计用于保护权利持有者的利益, 而不赋予持有者主导被投资方相关活动的权力。某些情况下, 其他投资方拥有的参与主导被投资方相关活动的权力可视为一种保护性权利, 即没有控制权的权力。如果以投资方持有超过半数表决权作为判断控制的依据, 那么该表决权必须为实质性权利, 否则不具有控制权。例如, 破产清算的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是由政府、法院或破产清算组主导, 尽管投资方拥有多数表决权, 但已经丧失了实质控制权。相比之下, CAS33中没有明确的条款用来判断投资方拥有的权利是否为实质性的, 仅仅强调投资方有权利决定被投资方财务经营政策并获取利益, 未能说明该权利会不会受到阻碍、该权利是否为保护性权利, 从而影响其实质控制权。 (4) 投资方能够利用持有的不足半数的表决权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对于这种情况, 需要综合考虑某些因素, 进而判断投资方持有的不足半数表决权足以使其目前有能力主导被投资方相关活动, 视为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CAS33中对此种情况也作出了四点规定:一是通过与其他投资方达成协议, 代其拥有被投资方半数以上表决权;二是根据公司章程或协议, 有权决定被投资方的财务经营政策;三是有权任免被投资方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四是在被投资方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中占多数表决权。

从上述四点来看, CAS33主要运用列举法说明持有不足半数的投票权而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 这些判断标准更侧重于合同或协议安排的权利。修订之后的CAS33采纳了IFRS10中判断控制权的示例法予以辅助说明, 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时的职业判断提供更多参考。IFRS10中判断控制权的主要示例有: (1) 投资方持有的表决权相对于其他投资方持有的表决权份额的大小, 以及其他投资方持有的表决权的分散程度。 (2) 具有实质性的潜在表决权。例如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等。 (3) 其他合同安排产生的权利。例如被投资方的设立目的和设计, 被投资方对投资方在经济上的依赖性等。IFRS10对CAS33的补充中第 (1) 条是指:尽管某一投资方拥有不足半数的表决权, 但是被投资方其他股东较为分散, 且多为获取短期收益的中小股东, 即使这些中小股东股权份额相对较大, 但没有单独股东持有超过1%的表决权, 他们难以聚集参与公司决策, 这时该投资方仍然可以利用其股权集中的优势控制被投资方。第 (2) 条是指:其他投资方持有的转股工具行权时能够增加其表决权份额, 进而判断是否具有控制权。在判断潜在表决权是否有实质性时, 持有转股工具的投资方应考虑目前被投资方的控制方主导其相关活动的现时能力以及以前表决权的行使状况。第 (3) 条中还应该考虑合同安排赋予的权力。有时表决权可能不再是确定谁控制被投资方的决定性要素。

(二) 对“利益”与“可变回报”解释的差异

CAS33中对投资方享有的从被投资方经营活动中获取的利益主要侧重于投资方赚取收益;IFRS10用“可变回报” (Variable Returns) 与CAS33的“利益”对应。CAS33中的利益并不强调其可变性, 利益给人的感觉是正的收益;而“可变回报”不仅包括正的收益, 也包括负的损失。对于投资方来说, 不仅享有分享被投资方产生的利益的权利, 也有承担被投资方发生亏损的义务, 即风险与利益并存。除此差异之外, 还应该考虑到“回报”不仅包括享有被投资方分得的股利这项传统的权利, 还包括投资双方的资产结合起来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协同效应。比如子公司利用母公司成熟的技术和广阔的销售渠道产生的超额利润, 作为额外分红分给母公司, 也可以视为一种“可变回报”。

(三) 是否强调投资者不同身份下的“权力”与“回报”的关联性

IFRS10强调了“权力”和“回报”的关联性。投资方利用主导被投资方相关活动的权力来影响投资方应取得的回报。这种影响力越大, 越能强化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的判断。然而, 仅凭这种影响力的大小还不足以判断对被投资方是否拥有实质控制权。为此, IFRS10中特别提出投资方主导被投资方相关活动时自身的身份———委托人或代理人。IFRS10认为, 如果投资者以代理人身份行使决策权, 那么不能视为其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 该权力真正拥有者为委托人 (主要责任人) , 尽管代理人也能够通过行使决策权获得相应的回报。CAS33中并未提出此概念, 从而导致界定被投资方的实质控制人时存在争议性和模糊性。在实务中, 常常会遇到具有实质控制权的一方由于某种原因将其对被投资方的决策权转由另一方受托行使。例如某企业集团受托管理政府下属的科研院所, 该企业集团仅对科研院所的相关科研活动具有管理决策权, 但其并非主要责任人, 不具有实质控制权。根据CAS33中“控制”的定义, 投资方有权决定被投资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获取利益, 从而判断拥有控制权。但受托方拥有的对被投资方的决策权有时并不能够代表表决权或其他实质控制权 (如高层人事任免权等) 。至于如何判断代理人身份, IFRS10要求综合考虑该决策者与被投资方及其他投资方之间的关系, 如其他主体持有的权利 (无条件罢免权) 、决策者的决策范围、薪酬水平、决策者持有的被投资方中其他权益所承担的可变回报的风险等。

(四) 是否强调对可分割部分控制权的判断

在CAS33中没有将被投资方一部分视为可分割的部分, 进而判断是否控制该部分作出相关规定。CAS33考虑投资方通常是在被投资方整体层面是否控制进行评估, 如果判断其不能对被投资方整体进行控制, 就武断地认为被投资方不能被纳入合并范围。但有时被投资方的某些具有“业务”特征的经营分部的相关活动如果受投资方的主导, 并能够从中获得可变回报, 那么投资方可以评估对该经营分部的控制权。IFRS10对这种情况作出规定,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应视为可分割的主体进而判断是否对其有控制权。 (1) 被投资方的某部分中的资产仅作为偿还该部分负债的唯一来源, 且不能用于偿还其他部分负债的。 (2) 除与该部分相关的各方外, 其他方不享有与该部分资产和剩余现金流量相关的权力。IFRS10将被投资方可分割的部分作为视同独立的主体, 也适用于IFRS10中对控制权判断的相关规定。

(五) 是否强调应持续评估控制权

IFRS10中指出, 如果判断控制的三要素之一发生改变, 那么投资方应重新评估自己是否对被投资方仍具有控制权。

二、合并财务报表中合并处理的差异

(一) 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合并处理的差异

(1) 对子公司持有的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抵消处理。CAS33中对该项抵消处理的规定为:将子公司对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对应的在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享有的份额相互抵消。IFRS10规定, 子公司持有的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视为企业集团的库存股, 作为所有者权益的减项列示于合并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在合并底稿中, 可以做抵消分录借记“库存股”, 贷记“长期股权投资”。IFRS10之所以这样处理, 笔者认为子公司对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并不具有对母公司的控制权, 属于非控制性权益资本, 企业集团整体的所有者权益应该体现为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如果将子公司对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其享有母公司所有权权益中的份额相互抵消, 则其合并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出于这种考虑, 同时又不能虚增企业集团的资产, 故将子公司对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视为集团内部未流通的股份, 作为库存股相互抵消。

(2) 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问题。IFRS10中规定, 因未实现的内部销售损益导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在所属纳税主体的计税基础之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应当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企业集团内部一方将资产销售给内部另一方, 在内部采购方报告期内未全部对外实现销售, 那么期末留存在内部采购方的物资中不仅包括内部销售方资产的真实成本还包括内部未实现的损益 (二者之和等于内部销售方确认的收入) 。内部采购方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缴纳企业所得税, 对于该资产的计税基础就是内部采购方采购成本, 而在合并财务报表中抵消了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后的该资产的真实成本即账面价值为内部销售方的销售成本。这样一来, 产生了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 (也就是未实现的内部销售损益) , 所以应该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这样做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和利润的状况。

(3) 通过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新增的子公司应当调整比较报表相关项目。CAS33中关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并未要求调整比较报表的相关项目。根据IFRS10修订后的CAS33, 提出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应当调整比较报表相关项目, 使合并后形成的报告主体自最终控制方开始控制以来始终是一体化存续下来的。该项规定不仅要求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比较报表相关项目, 还要求调整合并利润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比较报表相关项目。

(二) 合并利润表中合并处理的差异

(1) 规定综合收益中属于少数股东的份额应予以单独列示。子公司当期综合收益中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份额, 应当在合并利润表综合收益总额项目以“归属于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列示。CAS33没有此项要求。IFRS10通过列示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损益部分和其他综合收益部分, 能够更加明确非控制性权益在子公司中的状况。

(2) 母子公司、子公司之间出售资产产生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在控制性权益 (母公司权益) 和少数股东权益之间的分配。IFRS10规定, 应分为三种情况对母子、子子公司之间产生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进行分配。母公司对子公司出售资产, 产生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应当全额抵消“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即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不用按持股比例在母公司和少数股东之间分配抵消, 母公司全额承担。子公司对母公司出售资产, 产生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应当按照母公司对该子公司的持股比例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损益”之间分配抵消。即在合并底稿中将抵消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分别按照母公司持股比例和该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持股比例各自计算应承担的部分。例如子公司向母公司出售存货产生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时, 在合并底稿中:

再按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中该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承担的部分:

子公司之间出售资产产生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应当按照母公司对出售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损益”之间分配抵消。IFRS10在合并利润表中强调集团内部发生的关联交易在抵消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时应考虑对少数股东权益的影响。现行的CAS33中没有此项要求, 发生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都是全额由母公司承担。但是这样做并不影响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只是将未实现的内部销售损益一部分按母公司持股比例分摊合并利润表中的“净利润”项目中, 另一部分按少数股东持股比例分配至“少数股东损益”项目中, 二者的差额即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不变

(3) 关于子公司发生超额亏损时的承担问题。CAS33规定, 子公司少数股东分担的当期亏损超过期初少数股东权益的余额, 如果公司章程或协议约定, 由子公司少数股东承担的, 该余额应该冲减少数股东权益。除此之外, 均应由母公司全额承担。IFRS10规定, 不论有无公司章程或协议约定, 上述余额均不再由母公司全额承担, 而是按照各自持股比例承担。这样, 少数股东权益期末可以有出现负数情况。IFRS10关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处理作出的上述修订, 意在表明少数股东权益作为企业集团中的非控制性权益, 尽管不享有控制权, 但应该充分体现其在集团中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三) 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合并处理的差异

IFRS10和CAS33中对于合并现金流量表的修订没有太多差异, 仅存在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合并现金流量表中需要对比较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 反映合并后形成的报告主体在以前期间一直存在。

三、特殊交易事项合并处理的差异

财政部2007年发布现行的CAS33之后, 又陆续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公告1-4号以及财会便[2009]14号文件, 在这些文件中提到以下两种交易会计处理的复函。但由于上述规定散见在不同文件中, 另外有的文件法律层次较低, 不便于企业贯彻实施, 故有必要将其中涉及合并财务报表的内容修订进入CAS33中。

(一) 购买子公司少数股东股权

母公司购买子公司少数股东股权, 即母公司与子公司少数股东就在该子公司股权份额的所有权的交割。母公司向子公司少数股东支付对价获得其在子公司的部分股权, 这种交易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权益性交易。IFRS10规定对于发生的权益性交易, 要区别于损益性交易, 不得确认损益或者商誉。具体来说, 购买少数股权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于按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 应调整资本公积, 不足冲减的应冲减留存收益。在合并底稿中将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的净资产抵消的同时, 确认原商誉和应冲减的新商誉 (即冲减资本公积) 。笔者认为, 将新增投资成本与按新增持股比例计算的享有子公司净资产的份额的差额视为新增商誉。但是IFRS10认为这种交易属于权益性交易, 只不过是子公司的股东之间就对其持股份额的交换而已, 母公司不因该交易而增加商誉, 应维持原商誉不变。

(二) 不丧失控制权情况下处置部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这种交易的实质也属于权益性交易, 只不过母公司从股权购买方变为出售方, 交易的另一方仍然作为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具体来说, 母公司处置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相对应享有子公司净资产的差额,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调整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笔者认为, 上述应调整资本公积的金额是因为母公司处置股权投资时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确认了投资收益, 作为权益性交易, 该投资收益不予确认, 应当在合并财务报表中抵消投资收益的同时, 确认资本公积。此外,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剩余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剩余持股比例计算的享有原购买日子公司净资产的份额的差额, 视为处置股权后剩余的商誉。作为权益性交易, 商誉应保持不变, 即应当恢复至原商誉。按原商誉与剩余商誉的差额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借记“长期股权投资”, 贷记“投资收益”。总的来说, IFRS10特别提出权益性交易这个概念来规范这两种交易的处理方法, 也是为了避免企业利用这些手段进行利润操纵。

四、CAS33与IFRS10持续趋同的建议

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 特别是那些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IFRS10在实质上更适用于成熟的市场经济主体。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 市场经济的不成熟难以完全适应IFRS10体系。将IFRS10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 在不断趋同的过程中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通过前文中对CAS33和IFRS10中差异的分析, 笔者认为应该分为两个阶段, 逐步趋同于IFRS10。

(一) 现阶段应采纳的项目

(1) 对于控制的定义。在前文所述中, CAS33目前对于控制的定义仍然局限于“法律、合同和协议观”。这种观点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有时候难以对是否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控制权作出明确判断。IFRS10基于控制定义的三要素, 能更大范围地界定控制权的拥有。IFRS10除了法律、合同或协议的约定外, 更侧重于职业判断, 为界定控制权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逻辑性。 (2) 对于股权分散情况下实质控制权的判断。在我国上市公司中, 这一情况在我国实务中根据职业判断作出的处理和目前IFRS10中的规定大致相同, 目前亟待将此问题在准则层面予以规范。 (3) 对于委托代理关系下控制权的判断。在我国, 有不少企业作为委托方将其被投资方的决策权转由代理人行使。事实上, 应该充分考虑委托代理关系的实质, 不能盲目地界定控制权, CAS33目前应该借鉴IFRS10的这项规定。

(二) 未来经济环境等因素进一步完善时应采纳的项目

(1) 潜在表决权的行使对控制权的影响。现阶段, 我国上市公司中还较少运用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等金融工具转为行使表决权。如果将CAS33与IFRS10完全趋同, 那么将势必增加实务中职业判断的难度和空间。正如杨绮 (2004) 指出, “原则基础准则的主旨是实质重于形式, 因此其所允许的职业判断空间较大, 同一项会计处理是否真正反映了交易的经济实质, 不同人的职业判断结果很有可能发生分歧, 这种分歧又将被自利的管理当局所利用而作为会计操纵的新契机”。因此, 应该在运用此项规定之前要先完善我国的法律和监管环境。 (2) 对特殊目的主体控制权的判断。同样地, 特殊目的主体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运用得也不多。由于每个人不同的主观职业判断, 难以形成统一的判断标准。如果CAS33目前就对此进行趋同, 那么对这方面的定性问题将会在实务界存在较大分歧。因此对于特殊目的主体控制标准的国际趋同, 同样需要我国的法律、监管等配套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篇4:财务报表分析

包菡(1990-),女,汉,河南省郑州市,云南民族大学,会计学硕士。

侯孝玲(1991-),女,汉,山西孝义市,云南民族大学,会计学硕士。

王子南(1989-),女, 汉,河北省石家庄市,云南民族大学企业管理硕士。

摘要:财务报表分析不仅是企业内部的一项基础工作,而且对财政、税务、银行、审计及企业主管部门和广大投资者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正确评价企业绩效,从外部推动企业挖潜增效和改善管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数码影讯公司为例,分析该公司近年来财务报表,运用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分析了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财务指标,揭示该公司的财务状况,并深入剖析了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的主要因素,从而发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财务分析;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财务指标

一、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1、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2013年年末,公司总资产283376.06万元。其中,负债为13679.69万元,占总资产的4.83%;所有者权益269696.38万元,占总资产的95.17%。公司有将近73%的资产为营运资本,公司的财务状况非常稳定。

2、 利润表的分析

公司营业收入2011年为44,153.27万元,2012年为52,481.97万元,2013年为38,655.10万元,公司的营业收入总体呈下降趋势,营业收入不稳定、波动大,说明公司经营状况相对来说不稳定,受市场影响比较大。

3、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要系本报告期经营活动流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的情况下,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具体如下:

①支付给职工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5469万元,增幅为45.23%,用于业务拓展,新增员工,且本报告期内按市场行情和业务需要进行薪资调整;

②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3803万元,增幅为35.74%,主要为本报告期付现的期间费用、保证金以及借款等款项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增长。

(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要系本报告期较上年同期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异动大于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异动,具体如下:

①投资活动现金流入较上年同期增加9730万元,增长幅度为346127%,主要是: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长6000万元;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长1662万元;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329万元;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减少261万元。

②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较上年同期增加4671万元,增幅为34.94%,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长6638万元;投资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减少1967万元。

(3)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要系本报告期较上年同期的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异动大于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异动,具体如下:

①筹资活动现金流入较上年同期增长8786万元,增幅为717.8%,主要原因为: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增长6523万元;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增长2261万元;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因本期收到的股票期权行权款产生的利息 。

②筹资活动现金流出较上年同期增长4766万元,增幅为11655%,主要原因为: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长2280万元;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长2486万元。

二、公司能力分析

1、 偿债能力分析

公司的短期偿债比率数值都比较高,原因是公司50%以上的资产都是货币资金,公司占总资产77.58%的流动资产用来保证占总资产401%的流动负债的偿还。这说明公司的财务状况非常稳定,没有短期偿债压力。

公司的资产负债率2012年上升之后在2013年出现下降的趋势,公司的负债比重占总资产比重略有波动,说明公司资产仍以自由资产为主。长期资本负债率总体平稳。

2、 营运能力比率

企业营业周期和净营业周期逐渐延长,说明企业营运能力正在逐渐下降。企业存货周转天数总体上呈延长的趋势并且存货周转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这种趋势在2013年表现的尤为明显,是由于企业在2013年销售收入巨幅下降。说明企业营运能力2013年表现不佳。

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持续上升且应收账款周转率持续下降,说明企业实行了比较宽松的借贷政策,企业应收账款坏账损失风险较大。企业应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监督管理。企业应付账款周转率正在逐渐下降并且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逐渐延长,原因在于企业的应付账款逐年增加。综合显示,企业的营运能力逐渐下降。企业应该扩大投资,增加营业收入,并且应该加强对应付、应收账款的管理。

3、 盈利能力比率

企业的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净利率整体都在下降,说明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企业净利润下降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净利润下降的原因:一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下降;二是企业居高不下的营业成本。

三、总结

根据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和预测,我认为公司主要存在以下个问题:(1)负债占总资产比重过小,负债财务杠杆效应低;(2)流动资产尤其是货币资金的利用率低。公司应该从下列方向入手以改善公司业绩:(1)公司在筹资过程中应当适当举债,发挥财务杠杆效应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2)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合理利用货币资金,增加企业投资机会。(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袁淳.财务报表分析[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篇5:华能国际财务报表分析

(1)2008年总体经营情况概述

2008年对于公司经营工作来说是困难的一年,面对行业的不景气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采取了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坚持以承接房建工程为主,多领域开拓市场。通过全面加强运营管理,稳健经营,克服了国内外经济大幅剧烈波动等不利影响,提升了主营业务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2008年公司共承接工程项目42项,合计工程总造价XX元,实现营业收入XX元,营业利润XX 元,基本上完成了目标任务。截止2008年年底,公司总资产XX元,其中流动资产XX元,负债XX元,其中短期负债XX元,全年实现经营现金流XX元。

(2)损益表差异分析(对比报表见附件一)

①2008年实际主营业务收入是231,333,571.01元,比2007年增加了25,332,128.82元,其中:

房建项目工程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比07年减少了9.35%,市政道路项目工程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比07年增加了14.11%,装修装饰工程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比07年减少了4.97%,2008年整个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公司房建项目受此影响,开工

不足,故占全年收入的百分比有所下降,但公司在下半年对经营策略进行重大调整,利用政府加大对旧城改造的力度,承接了XX道路综合整治、XX路地下管网改造等几项市政工程,不仅全年收入没减少,反而相应提高毛利润0.07%。建议公司在以后要密切注意政府投资政策,加大承接市政工程的力度,提高市政项目在公司产品结构的百分比。

②2008年实际成本支出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比2007年下降了0.067%,在实际成本支出中:

直接材料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比07年上涨了0.96%,缘由07年年底到08年年初的几个月,工程用原材料(钢材、水泥、大沙等)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直接增加了材料采购成本。下一步公司应对工程主要用材水泥、砂石、钢材等通过正规渠道由公司统一批量购买,降低采购费用。建立一定数量的材料供应商数据库,针对每个项目用材不同,在采购过程中按市场价格测算在某价格低谷时将价格与供应商锁定,尽量减少市场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

2008年直接人工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比07年下降0.78%,主要缘由08年行业不景气,公司各项目相继加强了施工现场管理、加强了定员、定额的管理,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直接人工费在成本中的比例。

③2008年实际费用支出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比2007年减少了0.033%,其中:

工资费用支出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比2007年增加了0.015%,缘由在2008年初,公司为机关全体职工分别增加了工资,以致实际工资比07年增加了154407.22元。建议公司以后要在不增加人工成本的前提下,将有限的工资投入转化成较大的产出。建立一套灵活的内部分配机制,一要引导职工合理向一线岗位流动;二是用经济手段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对职工按有效劳动分配,工资制度上要取消档案工资,金额与效益、贡献挂钩浮动。工资要向苦、脏、累、险岗位倾斜。

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比2007年增加了0.021%,缘由08年公司对一批职工进行了职业技术等级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以及为部分职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等付费。市场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大力发展职工教育是造就公司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因此这部分费用的增加,对公司的发展很有必要。要做的只是对其合理性的审查。

(3)资产负债表差异分析(对比报表见附件二)

①偿债能力比率分析:

资产负债率08年比07年提高了1.65%,缘由公司XX项目开工需要,新增抵押贷款200万元,致使公司资本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速动比率08年比07年提高了0.07,缘由公司08年在项目上尽力减少垫资,并加大力度收回了以前的工程垫资2175943元,以上措施使公司货币资金较07年年末增加了6037803元。以致本比率从07年的1.8上升到1.87。

②资产管理能力比率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08年比07年减少6天,缘由公司今年加大工程款催收力度,集中清理了上城公馆等几个项目05年、06年的历史欠款。

流动资金周转天数08年比07年增加了21天,缘由08年房建开工项目71.2%为高层建筑,平均工程工期为495天,比07年增加58天,相应垫支工程款平均占用天数增加29.32天,从而导致本年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增加。

③获利能力比率分析:

销售毛利率分析:该比率08年比07年上升0.07%,缘由公司08年新承接了两个毛利润率较高的市区道路改造项目(合同合计金额3526万元,平均毛利率4.13%),从而导致公司08年整体毛利率上升。建议公司在以后要密切注意政府投资动向,加大市政工程类的投标力度,提高市政项目类在公司产品结构中的地位,从而提高公司整体销售毛利率。

净利润率分析:该比率08年比07年上升0.05%,缘由销售毛利率08年比07年上升0.07%,利润总额占销售收入比上升了0.06%。

总资产报酬率分析:该比率08年比07年上升0.49%,缘由利润总额占销售收入比上升了0.06%;08年总资产平均余额比07年减少了3000291.10元。

(4)现金流量表差异分析(对比报表见附件三)

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8比07增加2313628.87 元,从现金流入、流出明细中可以看出,购买商品、接

受劳务支付现金08年比07年减少32814756.11 元,这个减少是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增加了15788722.98 元与资产负债表中应付票据的减少9000000.00元、预付账款减少20733394.51 元共同造成的。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08年比07年增加了7829990.92 元,是由损益表中直接人工与费用中的工资、养老、工伤、医疗保险增加引起的。支付的各项税费08年比07年增加1257817.63 元,是由应交税金、主营业务税金和费用中的税金的变动所引起的。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相关的现金08年比07年减少267863.72 元,是由损益表中除工资、折旧以外的费用减少引起的。

②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08年比07年增加了232812.00元,主要来自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的增加。

③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08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323272.20元,比07年增加7311201.79 元。这主要是因为07年公司归还了5410000.00的借款,而08年公司新增了一笔2000000.00元的贷款。

篇6:财务报表分析论文

吉林省高等教育自学

本科毕业生论文

自考专业: 姓名:

准考证号: 答辩序号: 答辩时间:

财务报表分析的表现

摘要: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计这门公认的“商业语言”更是体现出它的强大的功能:作为“商业语言”的载体——财务报表,正是全面、系统、综合记录了企业经济业务发生的轨迹,因而相关利益人对他的分析越来越关注。此外,债权人、政府、税务机关、社会公众等在做经济决策时都要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企业经营管理者更是如此。当然,单纯从财务报表的简单数字和文字上得不出实质性的结果,而要利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技巧,结合实际情况,正确认识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和非正常影响因素,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以便作出科学决策,这个系统的动态过程就是财务报表分析。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分析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以及项目节构分析法等,主要以比率分析法为基础,同时结合各种分析方法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几个方面对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评价:但是,鉴于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的单一性,财务分析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知识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跨国公司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财务报表分析要发挥它强大的功能,不仅对于各企业厉害关系人,对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经济越发展,财务表分析越重要。

关键词: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分析、现金流量分析、自由现金流量、经济增加值分析

目录

一、财务报表体系及其分析的现状

1、现代财务报表体系

2、与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的概述

3、财务报表分析的常用方法

4、财务报表分析的核心及重点

二、财务报表及其分析的局限性、财务报表及其分析自身存在的局限

2、财务报表披露方面的局限

三、财务报表自身局限及披露的改进

1、财务报表计量属性的改进

2、财务报表披露的

四、结尾总结

参考文献

一、财务报表体系及其分析的现状

1、现代财务报表体系

财务报表指“通过少量的高浓度数据图表和文字说明,借以表达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各种信息的报告形式,其生成需要经过严格完整的会计循环:从记账凭证到分类账簿,再到最后的财务报表。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财务报表附注。

资产负债表:又称为平衡表、财务状况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点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比喻成企业“一瞬间的快照”,是全部家当的“天平”。它是根据“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恒等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次序,把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予以适当排列编制而成的。

利润表:利润表又称收益表、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活动成果动态报表,被形象地比喻企业的“一段精彩的表演”。利润表的结构,除企业利润的内容可以有所不同外,一般地利润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营业利润、投资损益、补贴收益、营业外收支损益等。分析此表可了解企业的经营收益情况、成本税费情况,进而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利润的构成并通过前后期的利润情况的对比,预测企业的发展潜力与获利能力。

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的最初来源是“资金变动表”,从本质上来说,现金流量表是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一种,是以现金为编制基础的财务状况变动表,主要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进行了反映。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收付制”的编制基础是区别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权责发生制”的一个显著特点。现金流量表揭示了企业资产、负债、净资产变动的原因,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是连接这两大报表的桥梁。

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财务报表使用和分析者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而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做的解释和进一步说明;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充分披露;二是如实表述。

2、与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的概述

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晴雨表”,而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基本经济活动为对象,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信息来源,采用一系列专门分析技术和分析方法及分析程序,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等角度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从而系统地认识和掌握企业全貌的过程,它是财务报表的延伸,是财务报表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为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系企业的组织和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财务报表分析的内涵可从以下方面来理解:第一、它是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财务管理学和会计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旨在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做出科学决策;第二,其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健全的方法体系,且正日趋成熟;第三,它还有系统、客观的资料依据,其最基本资料是财务报表;第四、它还有明确的目的和作用。财务报表分析主体有内部管理者、现行和潜在的投资者、雇员、贷款者、原材料供应商及其他债权人、客户、政府部门和公众等,他们通过财务报表来满足对不同信息的需求;作为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主要指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也就是报表中的财务数据和相关指标;同时包括了财务报表附注和审计报告;财务报表的目的是提供某一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财务变化情况的信息,这种信息在许多报告使用者做经济决策时都是有用的;而财务报表分析依据报表使用者不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其作用是:总结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做出决策;这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过程。

3、财务报表分析的常用方法

比率分析法:是指将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进行对比,得出一系列具有一定意义和逻辑关系的财务比率,以此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的一种分析技巧;比率分析法是报表分析中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目前很大一部分财务指标就是通过比率分析得到的:如运用比率分析法来评价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发展能力。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比较不同的数据,从而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找出预备比较对象差别的一种分析法,用于比较的可以是绝对数和相对数,其主要作用在于揭示指标间客观存在的差距,并为进一步分析指出方向。比较形式可以是本期实际与计划或定额指标的比较、本期实际与以前各期的比较,可以了解企业经济活动的变动9 情况和变动趋势;也可将企业相关项目和指标与国内外同行业进行比较。趋势分析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期间的财务报表中的相同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其变.动方向和变动原因,以揭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重点在于比较不同期间同一项目的变动情况,它刻画了财务报表项目随着时间而变化。趋势分析是降低不确定因素的唯一方法:因为单一的财务报表可由管理当局自己做出完美解说,但连续几年的不佳或恶化的记录,自己便已说明问题。对财务报表进行趋势分析要有个前提条件:分析的各个会计数据在时间上必须连续,中间没有间断。

项目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在实际运用中,结构分析法通常与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去把握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及费用的构成情况及所占的比重,为进一步分析作铺垫。

因素分析法:是指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共同影响某一经济指标时,用来测定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发生总变动的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它以确定的因素替代顺序等一系列假定为前提的,其计算结果不仅具有一定程度的假定性,而且要受因素替代顺序的影响,所以,各指标的分析顺序一经确定就不能随便更改,以使持续不断的该类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

图表分析法:指将企业的经济活动的数字采用图表的形式列示出来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图表分析法具有一目了然、思路清晰的优点。目前,随电脑及网络技术的完善与发展,它的运用基础范围和种类形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4、财务报表分析的核心及重点无论报表分析者出于何种目的、采用何种分析方法,最终结果是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便做出科学决策,这是财务报表分析的核心和重点。在目前的财务报表分析中,形成了一系列比较完整的财务指标体系:(1)反映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如销售净利率;

(2)反映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的比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己获利息倍数;

(3)反映营运能力的财务指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4)反映企业成长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如资产增长率;(5)反映市价的比率,如市盈率、市净率等。

二、财务报表及其分析的局限性

1、财务报表及其分析自身存在的局限

财务报表自身的局限对于财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资产负债表项目和利润表项目以历史成本计价相对可靠但缺乏相关性,表现在:忽视物价变动水平的影响,不能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及收入、成本、费用的实际价值: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币值变已是一个普遍现象,货币计量假设进一步松动,不但冲击历史成本,还冲击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

(2)以货币计量历史成本,不能反映非货币的财务信息,也没有对机会成本在报表中进行反映,而机会成本往往是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决策必考虑的因素之一;(3)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影响可比性和财务报表反映经济业务自身的真实性;偶然或粉饰可改变报表内容,影响分析结果;(4)比较基础的问题,缺乏统一的比较标准;

(5)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是分类汇总性数据,它不能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详细情况。

分析理论、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的局限

(1)在我国,财务报表分析理论研究缺乏,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尤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强、大型跨国公司出现,财务报表分析理论和分析体系与实践存在一定的差距;(2)分析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受到影响;

(3)分析工作不能专业化;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专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师出现较晚,财务报表的分析工作没有专业化。

(4)比率分析法作为主要的财务分析方法,除了要看到它的适应性强外,还要充分认识其局限性的一面没有可比性基础的财务指标没有意义;属于静态分析,对于预测未来并非绝对合理可靠;孤立对财务比率进行解释十分困难;仅是一种衡量手段,并不能反映其他方面的问题;财务指标可被人为操作。

(5)除了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也在报表分析时经常采用,报表分析者要依据分析目的行各方面的比较,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进行正确判断。此外,财务指标也要有适度的“量”过多没有什么意义,过少又不能说明问题非财务指标在财务报表分析中没有很好的考虑进去,作用也得不到体现。(6)报表分析者在进行项目和结构分析时,注重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对所有者权益项目分析不注重;同样,在采用比较分析法时,仅对财务报表进行纵向或者横向分析,没有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这样会削弱报表分析的效率和效果

分析过程的局限

(1)重“量”不重“质”,大量单纯数量指标,忽视问题性质分析。在我国目前财务报表的分析过程中,一般用的是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方法用得很少;在一些小型企业和国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没有被很好的重视起来,有的纯粹是走“过场”,尤其是当前借助于网络和财务软件的优越性,不仅使财务报表的编制变得异常简单,财务报表的分析也被赋予了“智能化”,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一完成,财务报表有关分析指标分析结果马上出来,结果报表分析的效率是提高了,但缺乏实质分析,得不到好的分析效果。

(2)比率分析法使用的各种数据都是过去资料,虽对预测未来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能作为判断的绝对标准:这也是先有经济业务发生、再编制财务报表、再对报表进行分析这样的一个过成而造成的,具有“滞后性”。

(3)在实践应用中,对现金流量表只重编制,不重视分析。(4)缺乏对企业的长远和整体分析。指标体系的缺陷在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中,财务指标是分析和决策的主要依据,报表分析者主要依据这一系列关键的财务指标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但财务指标有“酌定性”行为(比弗,1998年),可导致财务指标“监控”作用弱化;一些财务指标和财务项目的划分及指标的内在含义不符合实际情况,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行不通;财务指标体系不完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以及全球化进一步加强的趋势,诸如产品质量、人力资源、市场占有率等非财务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客观上要求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考虑和评价。

2、财务报表披露方面的局限

①内容披露不全面

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表现在一些前瞻性、不确定信息以及一些潜力巨大的企业巨额的无形资产及人力资源、技术创新、品牌和智力因素等“软资产”在财务报告中得不到反映:之所以对这些信息不进行披露,管理当局是基于成本效益因素考虑,而且认为这些信息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今天,完全有必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披露。②信息披露不可靠

财务报表数据的信息质量还受制于上市企业管理当局的道德操守。众所周知,办企业的目的都是为了营利;然而,营利的方法和途径却是多种多样的,有人通过正当的艰苦经营来谋取利润,也有人专想通过不正当的操作来谋取私利。

③信息披露不透明财务报表的披露一直与财务报表的分析紧密相联。纵观财务的研究发展,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讨论,90年代对财务报表披露的普遍关注,到最近几年的透明度研究。“透明”是财务报表披露需要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透过现象看本质”即企业所提供的信息,报表分析者能作为据以进行分析的真实来源,而高透明度意味着能够而准确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风险程度等,但基于自身利益,根据“不对称信息”的原理,占信息较多的一方—管理当局往往不能对财务报表进行充分透明的披露,这样会使报表分析者作出错误的决策。

三、财务报表自身局限及披露的改进

①财务报表计量属性的改进

针对我国实际情况,为了弥补现行财务报告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不足,可以借鉴国际惯例,利用“时价会计”,即在财务报表补充资料中,调整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相关报表,作为正式报表的补充资料。②财务报表披露的改进正因为报表分析的资料绝大部分来源于财务报表本身,外部财务报表中的信息的表达方式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将影响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因而要力求改进财务报告披露的局限性,建议可从以下方面来考虑:(1)增加披露内容;(2)适用的多样化呈报,多种形式披露;(3)及时披露;(4)建议在我国实行“全面损益表”。

四、总结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报表分析着要想取得最佳分析效果、作出科学决策,首先所依据的分析资料必须真实可靠、充分透明:最重要的是财务报表分析者要借助财务报表体系中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采用一定的分析技巧和分析方法如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和图表分析法等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整体和动态的分析。在目前阶段,财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虽然对报表分析有一定的影响,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对其进行改善,将三大财务报表连接起来进行完整分析,包括财务指标体系的变动分析、财务项目和结构层次的分析;尤其是随着“现金为王”的观念深入人心,需要对现金流量表进行着重分析。当然,财务报表分析的发展还需待更深层次的研究,例如实证分析法,它尤其对分析上市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和防治财务舞弊方面值得推崇,但是基于实证研究在报表分析中的运用及研究由于实证会计的相对研究成本远高于规范研究,而收益却没有明显差距,理性的研究者出于成本效益的分析,使得实证分析法的向前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有待于突破阻力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不断发展财务报表分析,使得报表使用者通过系统全面分析、作出科学决策,促进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楚熊,刘传兴.财务报表分析精要[M](1)深V:海天出版社.2001.9;69 [2]谢志华.如何衔接和编制报表[M](I).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3;443-453 [3]威廉.H.比弗.财务报表呈报会计革命[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华能国际财务报表分析】相关文章:

华能集团公司财务分析12-15

财务报表分析课堂教学国际化研究09-12

华能白杨范文05-16

华能资料范文05-16

华能发展范文05-16

华能内控范文05-16

华能国电范文05-16

天津华能范文05-17

华能企业文化范文05-27

华能风力发电范文05-27

上一篇: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下一篇:感恩老师作文小学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