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典型失范

2024-04-27

大学校园典型失范(通用4篇)

篇1:大学校园典型失范

1、失范:调查课题:关于大学校园不文明现象的调查研究(一)教室不文明现象:

1、在课桌或墙壁乱涂鸦,踩脚印。即所谓的“课桌文化”“墙壁文化” 有愈演愈烈之势

2、互相抄袭作业;简单baidu或google一个结果交给老师。

3、考试作弊,手段繁多:扔纸条、短信、交头接耳等。

4、上课的时候不将手机调为震动或者关机。

5、老师点名时,请人代答到,或者主动帮好朋友代答。

(二)图书馆不文明现象

1、在图书馆将看过的图书乱放,不还原。甚至把专供阅读的好书私自藏匿到隐蔽处。

2、把图书或者报纸中自己喜欢的页面“开天窗”。

3、在图书馆藏书上乱勾乱画,随意涂写,完全当成自己的课本。

4、过期不还书或者压根有借无还。

(三)宿舍不文明现象

1、休息时间在宿舍内喧哗、打电话、打牌、唱歌,影响他人休息。

2、楼上的同学晾湿衣服时,不顾及楼下是否有晾晒的衣服或者棉被。

3、浪费水电:开长明灯,放长流水。

4、在寝室聚众打麻将、斗地主等赌博行为。

5、不注意个人卫生,东西乱放。

(四)食堂不文明现象

1、在食堂餐厅吃饭浪费无度。

2、打饭不排队,就餐先占位,拥挤无序。

3、饭后不收拾餐盘,食堂餐后餐盘不送残食车。

(五)其它不文明现象

1、在校园四处乱贴小广告、宣传单。

2、在公共场所过于亲密。

3、自行车胡乱摆放。

4、偷水瓶,倒别人的开水。

5、到处占位

6、说脏话

7、打架斗殴

8、偷东西,小偷小摸,拿别人的衣服,棉被等。

四、“不文明现象”产生的原因

第一,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外部环境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氛围的影响。由于大学生还处于心理不成熟期, 社会上许多消极、落后现象反映到校园, 往往使部分大学生丧失其原有的生活立场, 接受社会上不文明的语言、行为及生活方式, 造成了大学生不文明现象。而大众传媒中某些不健康节目的误导, 又使大学生不文明行为得以蔓延。调查中我们了解到, 有部分大学生把影视作品中主人公的不文明行为如说脏话、打斗视为有个性的表现, 视为“ 时尚”。二是同龄群体的影响, 同龄群体由于年龄、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接近,互相攀比模仿,使部分不文明观念、行为更易在高校互相渗透和影响, 这是导致某些不文明现象在校园内流行的重要因素。

第二,大学生不文明现象往往是大学生忽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所致

大学生忽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便容易丧失文明的判断能力, 以丑为美, 以耻为荣, 从而在思想上解除了抵御社会不良风气侵袭的防线。我们认为大学生中出现这些不文明现象也与大学生注重个人私利有关,这不仅存在于学生中,社会上也不乏这种现象。第三,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现在大多数家庭都

是独生子女,父母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娇生惯养,无形中使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思想,不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不能吃苦,缺乏合作意识。也有部分家长自身文明素质低使孩子的文明教育失去了根基。除此之外,应试教育使得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及以后的升学和就业,忽略甚至放弃了文明素质教育。

第四,学校教育的疏忽。许多大学生对文明与不文明的性更为认识不清,认识不到自身行为构成不文明,造成无意识的不文明。这和长期以来,从中学到大学的教育,只重视智育,忽视道德教育,放松对大、中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有关。例如: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文明养成教育, 使本应在中小学就养成的文明行为习惯未形成, 造成教育断层。再比如说大学阶段,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往往围绕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核心任务开展,直接将教育基点放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行为的关注。

第五、缺乏监督。现行的学校教育缺少对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监督,对部分学生的违纪行为采取姑息态度, 奖惩不明, 从一定程度上纵容、助长了不文明行为习惯的滋生、蔓延。

五、解决方法

第一、注重思想道德教育,转变大学生的认知错误。高校在重视知识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同时,更应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素质的教育。要让他们知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通过教育和引导,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大学生的自觉文明意识,增强抵制不文明思想行为侵蚀的能力;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大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将自觉文明意识转化为自觉的文明行为。在教育过程中,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在教育、灌输的基础上,重视集体的影响、约束作用,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作用,正确舆论的导向、监督作用等,并随时注意纠正不良思想和行为。

第二、强化校规校纪的严肃性,做到全方位育人校规校纪是学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制定的具体管理制度,也是规范大学生言行和道德标准的手段。校规校纪教育既是纪律教育的具体化,又是约束大学生言行、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的重要环节。加强校规校纪教育,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纪律意识,使大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创造条件。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使得校园文明行为更加深入人心。

第四、加强校园内部舆论监督,实行学生自主监督,对大学生进行传统道德理论的人文教育。

篇2:大学校园典型失范

案例:学生在校偷窃的现象 解释类型:失范的心理学解释

目前心理学上关于失范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心理缺陷说”;另一种是“挫折—侵犯说”。

1.心理缺陷说:

用这种观点来解释以上失范行为,是因为学生心理上有某种缺陷导致的结果,而这是从小所生存的家庭环境所长期影响下形成的,很可能是学生的父母本身具有偷窃行为,从而让自己的子女学得这种行为,在这里,父母扮演着重要角色。还有可能是学生小时候家庭条件不是很好,而父母也不太管自己子女的生活,这些孩子也就会从小养成偷窃的恶习,也许有些父母会管管自己的孩子,但可能方法不对,每当发现子女一次,也许就恶打一顿,这样更让孩子失去了最后的能求助的希望,从而导致他们更自暴自弃,心理上对偷窃没有什么顾忌。还有一个原因是:那些学生对某些事物的需求家长不能满足,所以导致这些学生无法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可能通过偷窃来满足。2.挫折—侵犯说:

这种观点认为,学生偷窃可能是因为需要的受阻,在校的同学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的地区,可能有些东西其他同学没有,可是这些学生却很需要,从而会产生挫折感,这就很可能导致学生用偷窃的方法来获得这些需要。还有就是学校老师所禁止一些东西不能有,这样就使得学生获得这些东西不方便,从而产生挫折感,这样也会导致偷窃的行为发生。

“虐童” 事件

浙江温岭蓝孔雀幼儿园小2班老师颜艳红,双手拎着一名小男孩的双耳,将他双脚提离地面约10厘米,还叫同事拍下照片。此照片在微博上一发,引发了很多网友的愤慨。通过搜索,网友发现了该老师网络空间的众多照片,与幼儿园有关的照片多达700多张,其中包括多张虐童照片:有将孩子扔进垃圾桶的,有用宽胶带封住孩子嘴巴的,还有罚站、悬空爬桌子、头顶簸箕以及男孩女孩互相亲吻、跳舞时被脱掉裤子等照片。

看到这些照片,我深感震撼,一个幼儿园老师怎么可以如此对待那么幼小的学生,我真的觉得她很变态,更难以理解她居然引以为乐。幼儿园的小孩都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幼师,应该倾注更多的关心与爱,让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并且感受能感受老师的关爱,健康快乐的成长。可是颜艳红不仅没有给学生关爱,反而体罚学生,以各种残酷手段惩罚学生,并且引以为乐,看了真是让人对她憎恨不已,更是可怜那些小孩子。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现当今一些老师的师德败坏。同时,颜艳红的所作所为不仅只是师德问题,还有法律问题,她的体罚方式已经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应该由司法机关调查,追究法律责任。

篇3:大学生网络失范问题探讨

1 网络失范概述

1.1 网络失范的基本概念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 价值观的多元化, 社会意识与规范会出现不平衡的状况, 难免出现一些网络失当或失范行为。网络道德, 又称“信息伦理”或“计算机伦理”, 是活跃在网络空间中主体的共同利益和社会关系体现。所谓网络失范, 就是因不符合或违背一定的社会规范或行为要求, 在“虚拟化的网络空间”里出现行为偏差, 以及因不恰当地使用和利用网络出现的非理性行为, 其行为程度和性质经历网络失德—网络成瘾—网络违法。

1.2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等级

(1) 信息行为失范。目前大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有限, 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很单一, 所得信息虽多但良莠不齐, 对信息也没有深入探究真伪和好坏。在对本科生进行文献检索的教学中, 发现很多学生查找信息只会百度、谷歌等少数搜索引擎, 不会或不习惯使用图书馆的电子数据库和专业的搜索引擎, 在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方面也比较肤浅, 没有深入的信息的检索和处理能力。关于学术道德, 论文抄袭方面, 只有50%的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信息伦理和道德观念薄弱。

(2) 网络交往行为失范。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得网络交友完全基于相互的信任, 但一旦没有制度规范的约束, “信任”很容易被打破。大学生在网络聊天中虚报年龄、背景、性别, 甚至利用交友平台传播不实信息造成恶劣影响。

(3) 网络娱乐行为失范。由于网络的娱乐功能多样化, 大多学生难以控制上网时间, 上网娱乐化, 娱乐时间总是超过学习的时间。图书馆电子数据库的利用率低下, 资源浪费情况严重。

(4) 网络犯罪。在电影《搜索》中, 因为女主角一段不让座的视频上传至网络继而被“人肉”搜索, 给女主角带来了无尽的麻烦, 本身又患重病的她不堪舆论和压力, 身心疲惫, 最后采取跳楼自杀的方式进行解脱。如果没有网络, 女主角好好配合医生治病, 绝不会因为一件不让座的事而走向跳楼身亡的悲剧。当今大学生也有部分人没有信息道德的意识, 在交友平台、论坛和中贴吧里不慎重发言, 严重可能对其他人造成不良影响。还有少数大学生利用网络登陆浏览非法不良网站, 甚至于传播反动、色情和非法的信息, 严重的构成犯罪行为, 对自身和社会都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1.3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原因分析

(1) 大众传媒的不良诱导。网络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介, 任何思想、观点和文化在网络世界里自由穿行, 网络资源如海洋浩瀚, 但信息污染也严重, 不良信息、非法反动信息, 大学生自制力有限, 易被这些信息影响和煽动, 走上道德沦丧和犯罪的道路。网络空间的自由为网络不良信息传播提供了方便, 又由于技术上的原因, 对不良信息的防范难以治本, 大学生自身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事非观和价值观容易受到不良的诱导。

(2) 大学生群体的主体因素。网络不是道德的真空的地带, 但由于现实技术的局限性, 使得网络道德秩序窘境的存在。网上和网下双重角色的扮演, 让大学生道德评价标准的不统一, 往往是网下现实生活中遵纪守法, 网上却放纵自由, 忘却责任。

(3) 家庭教育不到位。在中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许多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只集中在学习和考试上, 忽略了人格道德和价值观的培养, 尤其大学生父母本身并不懂得网络, 自然也就没有对子女的网络或信息道德的教育。

(4) 高校道德教育不到位。教书育人, 但高校往往只教书, 却没有系统的“网德”教育。在美国的大学里, 学生都要通过信息伦理学或信息道德方面的课程学习和考试, 中国高校里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里几乎不涉及网络伦理这一块, 在思修领域里也没有提到这一新的领域。大学生公共课程建设落后, 沿用了十几年的教学体系没有得到大的改善, 而且被教育者往往先于教育者获得最新的信息资源, 德育教育的主动性和优先性没有了, 德育教育就只能流于形式了。

(5) 法制不健全。法律是强制性规范, 但一部法律的制定颁布和实施是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研讨起草, 最终通过了, 可能已经滞后于现实的发展了。在互联网领域尤其如此,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 网络上新的事物层出不穷, 一部成文的法律法规很难适用到互联网的现状。虽然我国自199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之后制定了一系列的互联网和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 法律体系在逐步健全, 但总会有漏洞的存在, 因为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 短信诈骗、网银盗刷的案例在近年并不鲜见。

2 针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对策

2.1 政府和社会的约束

政府健全信息道德安全相关的法规同时, 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行业协会的计算机网络规范。政府是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者。也是行为的自律者和的主导者。执法上一定要严, 对于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网络色情、网络赌毒和反动行为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不手软, 在源头上进行遏制。对社会上各种信息传播行为进行规范, 鼓励全社会全员参与, 建筑和谐传播环境和网络环境。

2.2 高校的指导和干预

高校自身参与, 建设公益性, 健康向上的校园网, 净化大学生网络环境。校园网升级的同时要配套先进的监管机制, 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要对新生开设信息伦理和法规方面的课程, 要把德育提到和心理健康教育一样重要的地位。校内要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多给学生一些人文关怀, 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3 大学生自我规范行为

外部因素最终还是要落到大学生自身的自律上。政府、社会和学校的约束最终要转变为大学生自身的行为准则, 大学生要有爱国和集体主义的荣辱观, 确立自身的道德主体地位, 认识到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代表了整个国家的思想道德水平。

3 结语

网络失范问题归根还是道德失范问题, 在建设外部约束力的机制下, 要充分调动道德主体的“内省”和“慎独”行为, 遵纪守法, 诚信, 文明礼貌, 建设校园和社会良好的网络氛围, 推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4, (1) .

[2]尹燕萍.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探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6) :57.

[3]袁建军.大学生网络道德研究述评—兼评研究中的若干误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 (2) :75-78.

[4]卜慧芬.传统“慎独”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启示[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98-100.

篇4:浅析大学生课堂失范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失范行为

课堂是大学生接受知识的神圣殿堂,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的素质大幅度下降,其中在课堂中失范行为现象突出就是一个重要体现。大学生课堂失范行为给课堂正常进行、学校管理、高等教育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关于大学生课堂失范行为的界定

据目前所掌握的文献资料,未见学术界关于“大学生课堂失范行为”的明确定义,课堂失范是与课堂规范相对应的,没有规范也就没有所谓的失范。“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越轨行为与违法行为两类。学生的越轨行为主要是指违背教育习俗、教育规章的行为,即违规、违纪行为,具体包括不诚实行为、逃学行为、欺骗行为、违纪行为等。学生的违法行为主要是指违背教育规律以及国家其他法律、法规的行为,即普通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笔者对大学生课堂失范行为做如下定义:大学生个体或群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和课堂教学范围内不同程度地违反大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活动与行为。

二、大学生课堂失范行为的特征

根据有关资料提供的数据和本人的课堂亲身经历、以及课后对学生的访谈发现,不论学校、专业、还是年级、性别,大学生课堂失范行为都普通存在。“金怡、姚本先等人对大学生课堂行为的种类排序表明,在大学课堂里,睡觉比率占14%,思想开小差的占13%,看课外书的占12%,做其它作业的占11%,擅自离位的占2%。”

三、课堂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课堂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一种行为的产生是外因与内因也即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综合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指与社会、家庭、学校相关的原因。内因是指与自身相关的因素。

1.外部刺激不足

外部动机(extrinsicmotivation),指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外部因素引起。外部的学习动机在某种程度上总是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因为学生的学习目的存在于其他情境中,学习活动只是满足其他目的的一种手段,如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避免家长成分带来的不愉快必须学习。

(1)社会因素。

本文分析社会因素主要探讨社会的价值观冲突、就业压力、教育改革对学生课堂失范行为的影响。这是一个社会大变迁的时代,新的社会思潮层出不穷,新潮社会现象纷纷上演。特别是后现代思潮涌进中国社会后,中国传统的稳定的价值体系和道德体系开始解体,新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尚未健全,出现了思想、文化、精神生活的多元化趋势,产生了彼此不一致和相互矛盾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后现代思潮给中国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观念上看,主要表现为反传统、反权威、破坏规矩、反理性、反教育、公德差;从心理上看,主要表现为追求舒适,寻找感觉,内心焦虑,好发泄;从行为上看,追赶时髦,玩世不恭,好表现,强调自由,不愿拘束,甚至触犯刑律。这很容易导致课堂失范现象的产生。1977年恢复高考,录取率仅4.7%,1998年,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为180万,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比例高达47%,2005年高考录取率为59%,招生人数已达到560万。这些数字告诉我们的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这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的原因之一,大学生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时,无法安心上课,大学生也不再是人们眼中的天子骄子。人们原来所认为的只是上了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的思想破灭,由此导致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认为读大学与没读大学一个样,与没读书的人找的工作是没有多少区别的,学好与没学好一个样,平时学习成绩差的与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在找工作问题上没有多大差别。这一思想影响学生的失范行为。

(2)学校因素。

教师讲课枯燥乏味,这往往是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失范行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枯燥乏味的原因与课程本身有关,但最重要的是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有关,为什么同样一门课,有些教师教的课学生喜欢上,而有些教师教的课学生不喜欢听呢,所以一门课讲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教师。现行大学重研究轻教学的管理现状使得大学教师不重视课堂教学,大学本应是在搞好教学的前提下做好科研,可是,现在大学的现实情况是重科研,把评职称与发表文章挂钩,于是很多老师为了自己的利益多弄点科研费,早点评上想要的职称,就千方百计的发文章,做课题,而教学只是作为他的副业而已,应付一下就行了。教师对教学在观念上不重视从而导致行为上有失偏颇,很多人认为大学的课是最好上的,又不用管纪律,又不用管学生有没有听懂,我只要把这一堂课讲完就行了。据王红红对一所综合性大学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教师能够按照教育规律教学,遵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认真备课,在教学中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并以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学术态度向学生传授知识。除个别教师外,都能遵守基本的教学纪律,维持课堂秩序,保证教学质量。部分教师还存在较为明显和严重的教学行为失范问题,例如备课不充分,照抄教材;上课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态度不认真或交流较少;教学态度不端正,偏离教学目标。甚至还存在不按评分标准打分,迟到、早退,找人代课等违反基本的职业道德的行为。不同学科对教师的部分教学行为选择有显著的影响。文科教师在以个人主观看法影响学生,偏离教学目标,一言堂的教学方法等教学失范行为上的严重程度要高于理工科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在观念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思想观念上对教学质量评价本身的不重视,二是教学质量评价观念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

(3)家庭因素

家庭关系的好与坏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课堂失范行为,家庭关系包括父母关系和亲子关系。它主要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构成。天津教育科研机构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84名逃学和有其它不良行为的中学生中,有82名学生的家庭亲子关系不良。由此可以看出,父母关系或亲子关系质量不高,就会导致家庭成员情感缺失,导致中小学生品德或行为不良的可能性极高,这也会带到大学的生活中。从而会出现一系列的失范行为,这无形之中会影响到学生的上课质量。家庭的经济情况也会对学生的课堂失范行为起到间接的作用,比如有些家庭经济情况好的,他会觉得学习的机会来得很容易,以后工作也不用愁,出了什么事情有家里顶着,于是在学校过得轻松自在,反正听课与没听课一个样,到时考试一样可以过,于是无心听课。有些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整天想着要出去多做份兼职,于是在上课的时候也会想着怎样去挣钱,而无心上课,做兼职与学习两者不能兼顾。家长素质及家庭教养对子女也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在娇生惯养中长大的独生子女大学生贪图享受、不思进取,不懂得做人的基本规矩,反映在大学课堂上,就是不守纪律、没有礼貌、秩序混乱。

2.内部动机不强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大学生在课堂上失范行为的产生最主要的是内部动机不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不明确

大部分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没有明确的计划,茫目地过每一天。一部分学生来读大学的原因是认为没读大学的人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于是为了不给自己留下遗憾,进入了大学。还有一部分来读大学的原因是羡慕大学生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以摆脱中学繁重的学业负担,可以随便逃课,考试只要及格就行。于是在高考填自愿,选专业时,没有过多的考虑,没有认真地去通过多个渠道了解是否自己真的喜欢这个专业,还有学生关注热门专业,考虑现在哪个专业最好就业,就选哪个。于是这种茫目地选择,给大学学习带来了很多隐患。有些学生发现自己原来所选的专业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时候,并没有做出积极地调节,比如换专业,而是选择消极地应付,比如逃课、在课堂上无心听课、看其它与本课堂无关的书。有些学生即使喜欢自己的专业,但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或者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满,与自己的理想有差距。还有或多或少的从众心理,“从众是好是坏?对这个问题,没有科学的答案。但是,就我们大多数人共同的价值观而言,我们可以说,从众有时是坏的(会导致有些人酒后开车或表现出种族歧视行为),有时是好的(可以阻止人们在剧院排队买票时插队),而有时却无关紧要(例如网球运动员喜欢穿白色球衣)。”在大学期间,一些学生没有自己的主见,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来读大学的目的是什么,于是就会出现了一些不好的从众心理,看到别人做什么,则自己也跟着做什么。很多大学生往往到毕业了,还不知道在大学学了什么,看到社会生存的无奈以及知识的匮乏时,后悔当初在大学没有好好的听一节课,大学那么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了。

(2)缺乏自控力、学习意志不坚定。

大学生大多数都离开父母在外地求学,在学校没有像中学老师那样监督,也没有了考试、升学的压力,又都觉得就业与学业成绩没有多大的关系,这也许是大多数学生在大学不那么认真学习的原因,因而这种行为也就会在课堂上表现出来。还有些大学生极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个人在集体中常常会不知不觉地受到集体的压力,而在知觉、判断、行为及信仰上,表现出与集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社会从众倾向或从众行为。”原本自己想好好学习,包括想在课堂上好好听课,坚持一节课、两节课还行,比如不跟同学讲话、睡觉等等,可不能长时间坚持,看到其它同学上课说话、睡觉、看其他课外书等,自己怕别人笑话,怕其它同学说他是另类,于是自己刚坚持的信念就动摇了,行为也就随着相应的改变。

通过对大学生课堂失范原因分析,不难发现大学生课堂失范产生的背后,是由当代学生价值取向与目标取向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由外部原因与自身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要解决大学生课堂的失范行为,首先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目标,知道作为一名学生的义务,认真扮演好自己作为一名学生的角色,知道自己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同样,作为在学校影响学生最大的因素:教师和管理者,也应明确自己的责任,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培养出一批具有正确价值观、有自信、德才兼备、能适应并能促进社会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张斌贤,丁刚,陈玉馄等: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金怡,姚本先: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

[3]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唐晓鸣:大学生课堂失范现象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8

[5]王红红: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失范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6]刘恩允,杨诚德: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江苏高教,2001(1)

[7]周燕: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环境因素[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

[8]吉彦波:扩招形势下高校课堂秩序失范的成因与对策——以自己的课堂实践为个案[J].新余高专学报.2006(3).

[9]戴维•迈尔斯[美]著,张智勇,乐国安,侯玉波等译:社会心理学[M].商务印书馆.200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大学校园典型失范】相关文章:

大学校园剧本04-19

大学校园暴力05-15

大学校园安全论文05-13

大学校园数据范文05-25

大学校园文明范文05-25

大学校园小品范文05-25

大学平安校园总结06-27

大学校园文明工程06-27

大学文明校园计划06-27

大学校园毕业赠言06-27

上一篇:谁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下一篇:潭头乡2017年村级食品安全责任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