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

2024-05-20

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精选6篇)

篇1: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

****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汇报

****区人民政府(2014年9月24日)

根据会议安排,我简要汇报一下****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紧紧围绕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新型特色空间拓展区的定位要求,坚持城镇化和工业化同步,政府投入和市场运作并重,完善功能和改善民生并举,发展商贸和提升形象齐抓,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城市空间提升拓展。坚持老城、东城、西城协调并进,每年投入100亿元以上、实施项目100个以上,重点实施一批基础性、功能性、民生性城市工程,形成了以淮海北路、宁连路、黄河路、长江路等为主体的八纵八横的内引外联路网格局,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4.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46.5%。人居环境日趋优化。围绕放大“两河三岸”生态特色,寓爱心文化于建筑之中,先后建成东方母爱公园、爱心塔等历史人文景观,古黄河生态风光长廊基本建成,全区建成绿地面积1000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12.5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3%。镇村建设步伐加快。深入实施富民壮村强乡镇工程和镇村建设计划,着力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发展新格局,镇村实力、形象显著改善。2013年底,全区有8个农村乡镇财政收入超8000万元;着力培育****、****等重点特色乡镇,业,带动赵集、韩桥、吴城、码头等乡镇发展;以三树、凌桥为中心,重点发展机械电子产业,带动袁集等乡镇发展;以渔沟为中心,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和机械产业,带动吴集、丁集、西宋集等乡镇发展;以老张集、棉花为中心,重点发展汽摩配等产业,带动王兴等乡镇发展。每个工业园区规划用地3000亩,一期启动1000亩,容积率1.0以上,实行区级配套、乡镇服务的管理模式。目前,园区规划全部完成,正在实施招投标程序,近期开工建设。

三是注重发挥好公共服务的带动作用。我们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积极组织实施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工程,每年将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一是改善民计民生。扎实推进区域供水工程,建成淮沭河水厂一期,水质达到106项新标准,并向城区和渔沟、丁集等9个乡镇供水。近三年累计投入近400亿元,新建了农贸市场、停车场、垃圾中转站等一大批民生实事工程。不断提升城乡保障水平,公共就业服务、城市住房保障、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等综合保障体系形成,城乡居民实现应保尽保。设立 “爱心****慈善救助金”,为政府救助提供了重要补充。二是加强生态建设。深入推进国家生态区创建,注重景观设计,重点打造“两河三岸”生态长廊,着力营造城水相依、绿水环绕的城乡风貌。按照量力而行、逐步到位的原则,不断加大对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徐梅污水处理厂正在规划设计。累计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20座,铺设污水管网140

制订退出宅基地农民进城购房优惠政策,有序引导进城农民市民化。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新型特色空间拓展区的定位,进一步创新思路,攻坚克难,全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一是进一步突出规划引领,启动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概念研究及重点地块城市设计工作,完善“一城五片”城乡发展规划,发挥城市和渔沟、徐溜等重点中心镇辐射带动作用,形成更加合理的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布局和发展梯次。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城镇道路、供水、污水处理、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坚持产城融合,以高新区为龙头,大力推进5个新型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向城镇和工业园区集聚,积极培育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主导产业,使其成为支撑城镇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积极整合存量建设用地,扎实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和土地整理工作,为城镇化和工业化提供用地空间。在做大做优政府融资平台的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资源向城镇集聚。健全农村公共服务投入机制,在完善户籍改革的同时,加快与其相关的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配套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切实让进城务工者在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篇2: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

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工作汇报一

去年,××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市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切实把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作为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着力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特别是结合本地实际,在新型城镇化工作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设想

××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定位是“依托现有城区,东移北扩,着力打造××西部集工业商贸、文化旅游为一体的重要组团城市”。按照向心发展、城乡统筹的思路,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城区为中心、以重点镇区为骨架,以农村社区为延伸,着力构建“中心城区、特色镇区、新型社区”三个层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镇体系。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到××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65万,市区人口突破50万,城镇化率超过50%;到××年,城市规划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规模达到60万,把××建设成为工业强盛、商贸繁荣、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生活舒适、文化发达,具有中原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总体规划布局为“1396”工程,即:突出城市一带(××景观带)三区(老城区、新城区、产业集聚区)、培育九个中心名镇(××、××、××、××、××、××、××、××、××),建设60个新型社区(每个乡镇办建设1-3个示范性社区,五年内全市规划建设60个示范性社区)。概括起来,就是“一带三区,九镇环卫,东移北扩”。

二、主要措施

按照建设现代城镇体系的要求,我们结合实际,对中心城区、特色镇区、新型社区的发展思路进行了规划论证,并印发了《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型城镇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发〔××〕1号),明确了发展目标和规划布局,细化了工作措施。

(一)围绕向心布局,建设完善市区组团。按照向心布局、向心发展的要求,中心城区重点是以现有城区为基础,东移北扩,向西适度扩展,向南填空补齐。其中,××景观带的目标是经过3-5年努力,打造一条长达15公里、集娱乐、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观带;老城区重点是加快改造提升步伐,通过编制落实城市文化建设专题规划,依托××博物馆、××帮会馆、××等遗迹,合理地将“×都”、“ ×都”、“ ×都”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和改造当中,承袭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产业集聚区重点是培育装备制造、医药两大主导产业,实施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和现代物流提速工程,壮大产业支撑、实现产城融合;城市新区包括东区和北区,重点是通过实施第三污水处理厂、东区热源厂、人民医院搬迁、市委党校搬迁、老年公寓、体育中心、广电文化中心、汽车城、建材城、赛车场等一批项目建设,完善设施、配套功能,实现东移北扩,打造以××为中线,以东区北区为两翼,向××中心发展的格局。

(二)突出特色优势,重点建设中心镇区。××原有9镇、13乡,近年来有6个乡撤乡建镇,现在已是15镇、7乡,还有2个乡已经申报撤乡建镇,年底前将变为17镇、5乡,22个乡镇已全部完成修编。纳入重点培育的9个镇都有一定优势和特点,其中:××、××、××、××分别处在东南西北四个关键位置,××、××、××有文化品牌和旅游潜力,××、××、××有传统产业基础。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规划先行、彰显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标准、适度超前”的原则,科学编制中心镇区总体规划、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具体情况是:把××、××、××、××四个镇作为四个方向的重心,沿××、××、××快速通道这三条公路,打造产业走廊,并按照位置相邻、特色相近的原则,发挥9镇的区域带动作用,打造××、××、××、××等四个次经济区,使其成为乡镇组团的龙头、城乡协调的纽带。目前,这些镇也都结合实际做出了发展规划,如:具有文化品牌和旅游潜力的××、××分别结合××文化、××进行规划,××委托××集团编制新区规划,并与该集团合作建设××文化街项目;××按照××书记调研时的指示精神,对××河两岸进行详细规划,基本实现了各类功能性规划一步到位。处在××间重要节点的××提出要配合市区东移,拉近××通往××中心城区的时间距离。通过规划引领、规划带动,力争到××年,建成一批经济发达、规模适度、规划科学、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中心镇。

篇3: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

为了解庆阳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情况,2016年6月,以实地考察、群众座谈和查阅资料的方式,对庆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及一个试点县、两个试点镇做了调查研究。

一、庆阳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现状

(一)统筹编制城乡规划,不断完善城镇功能

庆阳市各试点县、镇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发展战略,已编制完成了试点城市、乡(镇)、村庄总体规划和城市、重点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规划全覆盖。形成了以总体规划为指导、控制性规划为基础、专项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保障体系。目前,正宁县已完成94个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多规合一”规划进入评审阶段;南梁镇编制完成了《南梁镇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华池县南梁镇历史文明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方案》《华池县红色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2011-2020)》和南梁红色小镇建设整体规划及三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镇原县孟坝镇委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启动新型城镇化“多规合一”编制工作,实现城乡建设的“五统一”,对城镇发展进行了科学定位。

(二)全力促进项目建设,切实提升城镇功能

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大力开展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统筹推进试点县、镇道路交通、供热供气、排污排洪、垃圾处理、停车场、便民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宁县自试点工作开始以来,共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3.31亿元,2015年新修通村水泥路197.25公里,全县10个乡镇已全部通客运班车,建成停靠站14个,建制镇道路通畅率达到100%,新增自来水入户村11个,解决了23 1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了农村安全饮水100%覆盖,开工建设周家110千伏变电站;华池县南梁镇已完成红色旅游小镇供水、排水,树木栽植、路灯安装、道路及桥梁、广播电视入户等工程;镇原县孟坝镇建成垃圾集中处理场3处,废旧地膜回收处理场、病死畜禽处理场各2处,划定临时停车场2处,车位200个,增置垃圾箱68个,实现了“三场三点三到位”,解决了农村“十乱”、街区“六乱”问题。

(三)完善政策资金配套,推进农村人口市民化

一是狠抓住房建设,按照“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要求,抢抓政策机遇,强化督促检查,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着力增房源、控房价、强保障,确保进城务工人员进的来,留得下,住得起,正宁县农村危旧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完成年度任务,孟坝镇紧扣“3341”项目工程,全方位谋划,快节奏推进,全镇今年实施重大项目13个,完成投资2.7亿元。南梁镇结合红色旅游资源,积极完善配套设施,加快农宅改造步伐,不断提升人居质量。二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正宁县加强社区综合服务场所和学校、医院、幼儿园、社区养老等服务设施建设,优化便民服务网络,目前已建成便民超市和平价菜店等生活服务设施94个,建成文化广场、乡村舞台95个,健全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三项医保制度,积极发展居家养老等多种形式的养老体系;孟坝镇新建幼儿园2所,刘城小学、王山小学增设学前班,完成醴坳、何范、峁合3所小学薄改和维修,给14个村卫生室均配备了健康一体机和专职医生,发放各类惠农资金2 20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95.1%,农村养老保险参加率达95.5%;南梁镇完成列宁小学科技楼建设,对7所村小学进行了维修改造,建成中心幼儿园1所、村级幼儿园2所,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完成镇中心卫生院和3个行政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每万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达21.5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全镇农合参保率达98.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5%以上。四是加大资金保障,专项支持试点工作开展。2015年,全面贯彻落实《庆阳市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30个重点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市财政安排1亿元以上资金用于市区和7个特色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以奖代补,确保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城建税费全额用于城市建设和维护。在试点开始后,正宁县也专门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试点工作,确保了各项建设的顺利推进;镇原县孟坝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采用BT、PPP模式,优化项目投资结构,“兰洽会”签约项目3个,争取项目资金188万元,引资5.75亿元,完成投资2.8亿元;华池县南梁镇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河道治理及土地整理2个建设项目向金融机构融资贷款13 300万元。。

(四)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强化城乡产业支撑

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协调推进”的思路,创新融资渠道,加快产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招引企业入驻,以产业吸纳人口,让人口向产业园区和重点开发区集中。正宁县集中发展以周家工业集中区为主的产业集聚区,加快核桃峪矿井、电厂、罗川煤田、电解铝厂等项目建设进度,指导支持永和、湫头、三嘉、永正等乡镇重点发展苹果产业,榆林子、宫河、周家等乡镇重点发展烤烟、蔬菜、苗林、中药材等产业,西坡、五顷塬等乡镇重点发展草畜养殖,四郎河川区重点发展高原夏菜;孟坝镇建成太新、镇三公路沿线集中连片示范带、千亩集中连片示范点各2处,完成宽展湾、上秦万亩示范点建设,新办养殖厂6个,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南梁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逐步形成了以草畜、苗木及劳务输转为主导产业,以全膜玉米、小杂粮种植为区域优势产业,依托南梁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二、存在问题

庆阳市城镇化试点工作虽取得了较大进步,但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一是城镇发展水平滞后。2015年庆阳市城镇化率为33.46%,远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城镇化滞后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城镇发展中还存在功能定位不准、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产业发展特色不明显、基本公共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二是城镇建设资金短缺。庆阳市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财力有限,财政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市场运作机制不完善,企业参与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社会融资难度较大,资金短缺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庆阳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大瓶颈。三是农村投融资机制仍未建立。农村宅基地、农民承包地和林产仍未资本化,土地流转仍未迈出实质性步伐,各种合作社仍处在照猫画虎阶段,农村主导产业尚未形成,优势产业提质难、规模小,农民融资难,农民兼职就业、隐性失业、就业难等导致农民增收困难,市民转化难。四是农业人口城镇化分担机制还需进一步强化。特别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形成空心村已成为农村生活、生产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能否集中养老、集中办学成为我们目前建设新型城镇化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更新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理念,是当代中国的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覆盖了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当然也要覆盖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坚持创新发展,优化规划布局

尽快完成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合理确定城镇发展定位、规模层次、空间布局和开发强度,促进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有效衔接。

一是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庆阳原生态民俗文化游览胜地”和红色革命旅游、周祖农耕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历史古迹旅游、黄土生态旅游五大品牌,努力把庆阳建成甘肃重要的“旅游城市”。二是加快物流产业发展,立足区位优势,重点建设物流园区、物流枢纽、物流通道和县乡物流网络,形成干线贯通、支线顺畅、服务全市、辐射陕甘宁毗邻地区的物流产业新格局。三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以香包、刺绣、皮影、剪纸等优势文化产业为核心,着力提升特色文化产业的效益和知名度,全力打造民俗庆阳、红色南梁、周祖圣地、岐黄故里“四大文化”品牌。四是加快服务产业发展,为城镇下岗、未就业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

(二)坚持协调发展,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加快城镇路、热、气、排污、排洪、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大旧城改造,以城镇建成区内城中村、住宅区、棚户区、商业区为重点,加快旧城巷道及供水、供热、排洪等地下管网提质改造,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加大工业集中区建设,推动区域市政基础设施向工业园区延伸,实现工业发展与城镇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

(三)加快城镇公园及公共绿地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试点小城镇必须建成1处中心花园或休闲广场,改善小城镇人居环境。全面落实节能、节地、节材、节水等各项环保措施,加大流域综合治理力度,扎实推进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和“天保”工程建设,着力创造“天蓝、地绿、水碧、山青”的宜居环境。

2016年4月22日,庆阳市成为14个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市之一。新型城镇化试点县、镇也可以借鉴这种雨洪管理概念,通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运用,以期改善生态环境。

(四)坚持共享发展,推动农村人口市民化进程

1.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转户制度体系,有序推进人口城镇化。在合理控制人口规模的基础上,完善落户政策,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

2. 深化用地制度改革。

合理调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布局和供应节奏,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用地需求。合理分配用地指标,保证城镇发展应有的空间。优化用地结构,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坚持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3. 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在试点城镇开展统筹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新农村建设试点,加快推进教育、医疗、保险、养老和社会服务中心等基本公共服务向社区、基层延伸。

4. 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积极稳妥地做好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工作,进一步提升住房保障资源的使用效率。坚持不懈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扩大保障范围,将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摘要:笔者概括了庆阳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现状,总结了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新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篇4: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

近日,各方高度关注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以下简称为“《规划》”)已经正式公布。《规划》明确了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通读《规划》全文,可以发现《规划》对提升城镇化水平这个目标,是从农村常住人口和户籍这两个层面的指标来进行设计的,这也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因为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社会管理方面的确存在一些必须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其一,大量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社会。这部分人虽然长期生活在城市,与城镇居民拥有同样生活方式,但因市民化进程滞后、其户口依旧是农业户口,无法享有与拥有城镇户口居民同样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基本公共服务。据统计,全国共有2.34亿此类“农村居民”。大量“农村居民”涌现,城镇内部出现新的二元矛盾。其二,依旧生活在农村、保留着农村生活方式的留守人员。特别是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日益凸显,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与诸多风险隐患。

这两种情况的出现,对我们原有的农村档案工作思路、模式、方法均提出了挑战。一方面,“农村居民”因其工作相对不够稳定,所以他们在城市的生活流动性相对较大。针对这类新兴“农村居民”的特点,档案管理工作就不能完全沿袭原有的农村档案管理办法,亦需创新方式、方法。笔者认为,面对“农村居民”档案管理,应该借鉴城市社区档案管理模式。一是搭建一体化的档案工作网络平台,使档案信息化,执行人性化的社区档案业务规范,实现统一管理。电子档案的建立使传统的纸质档案信息化,并通过互联网建立了档案共享资源,实现社会各档案管理单位的互联,这不仅为“农村居民”流动提供方便,也为政府掌握其资料提供了便捷。二是设计多样化的建档模式和检索模式,为社区档案利用提供快捷服务。在建档之初通过填写表格方式更多地了解“农村居民”各种情况,最终在社区虚拟档案室中增设社区民生专题档案板块,如低保档案、困难家庭档案、失业人员档案等,做到档案为社区特色工作提供同步服务。

另一方面,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调整并且逐步向农村倾斜,使农村民营企业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股新的力量。随着农村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立农村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机制变得尤为重要,需要农村民营企业积极借鉴城市企业的档案管理模式,改变本企业档案管理相对落后的现状。一是要制定出系统而又切实可行的档案工作规章和制度。对企业档案工作的具体内容做出实际、明确的规定,并且建立档案保管、保密、利用等工作制度。二是要执行统一规范的业务标准。农村企业要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档案管理的业务标准,结合企业的特点制定出统一规范的业务标准,使整个企业的档案从材料的制作、形成、整理、归档、分类编号到案卷质量符合存档要求和管理规范。三是要全面推动农村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企业档案部门要做好对计算机系统中形成的电子数据的采集、归档、存档以及管理等工作,保证电子档案真实、完整和有效。四是要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应加大档案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对现有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档案人员要适应现代化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积极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要做好上述两方面工作,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一是要增强大局观念,使新农村档案工作围绕中心,服务社会。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已是整个新型城镇化、国家现代化基础性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转变观念,着眼全局、着眼社会,将自己的工作放到整个国家战略层面去重新审视,从而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为新型城镇化、现代化服务。二是要增强开放观念,使新农村档案工作走出封闭,面向社会。做好新农村档案工作,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增强开放观念。具体要在新农村档案保管利用功能和档案行政管理职能方面实现一些转变,新农村档案保管利用要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其档案人员的教育培训要由满足内需向扩大外需转变,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

面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新的劳动力结构,农村档案管理工作要做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握新型城镇化内在要求,科学定位城镇功能。要有效利用城市先进的档案管理体制与资源优势,对农村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和改进,不断拓展新型城镇化下农村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空间,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村档案事业同步发展。

篇5:赣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去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融入赣州中心城区为目标,以新型城镇化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统筹城乡一体化为突破口,更新规划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提升我县城镇化水平,着力建设实力赣县、宜居赣县、生态赣县、幸福赣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去年我县作为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赣州市代表之一接受了检查,得到了省检查组的充分肯定。一年多来,我县投入城市建设资金38.5亿元(其中2011年完成15.3亿元),新增县城建成区面积4.68平方公里,达到16.3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1.92万人,达到29.3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7.2%。县城框架进一步拉大,规划控制区面积达163平方公里,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功能更加完善,一座特色鲜明、充满活力、文明和谐、宜居宜业、富有魅力的客家新城正在贡江河畔崛起。

一、坚持规划调控引领,提升城市发展科学化水平。我县牢固树立规划是生产力的理念,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发展先导引领各项建设,不断提高规划管理质量和水平。一年多来,我县先后投入1800多万元高标准编制了县城空间发展概念规划、县域城乡统筹规划、县城各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县域旅游总体规划、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等200多项规划,较好地指导了城乡各项建设。一是推行先谋后动策略。我县坚持谋划与规划相结合,“先谋后动”、“先 策划后规划”,引入市场理念实施规划开发的策略,将市场需求作为规划定位的首要分析工具,确保规划的市场弹性和活力。如我县在县城新区规划中,从区域发展的高度充分考虑各区域不同的地理区位、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服务半径,确定其主体功能定位后,再进行形态分析、空间布局、景观营造,从而达到了以策划提升规划、以规划引领开发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规划的综合调控和引导作用;二理顺村镇管理体制机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属地管理职责,除规范了项目报建审批程序外,建立了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划片分区、统筹管理”的原则,县城新设了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分局。在乡镇则撤销了原分散在各乡镇的规划管理所,重新设置了江口、大田、南塘、田村、王母渡、湖江、五云七个规划建设分局,由规划建设部门垂直管理,每个规划建设分局原则上按6-8人左右配置,村镇规划管理工作人员编制扩增到46人;三是推行规划执法网格化管理。随着我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区已由原来的不足8平方公里拓展至现在的16.3平方公里,增长了一倍多,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特别是受利益驱动,违法违章建设时有发生。我县将县城规划区按干部职工居住地划分责任区,使每个区域有专人值守、瞭望,发挥社区和广大居民群众监督作用,使违法违章建筑无所遁形,真正实现了群策群力、共建共管。完善城乡规划执法联动体系。整合规划、国土、城管三个部门执法力量,专职负责查违拆违工作。与去年同期相比,违法违章建设行为下降了50%。

二、坚持完善园区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我县推行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相互配套,相互促进。一是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按照功能混合的理念,始终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城市的新区来打造,完善园区商贸、餐饮、休闲、医疗、学校、银行、公租房、廉租房、社区中心等配套设施,改善了园区环境,使务工人员足不出园即可满足基本的生活消费需求,有效地解决了园区企业招工难、留工难的问题。二是夯实发展平台。创新工业园区开发模式,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三产载体建设。先后建设了鞋业产业基地、钨和稀土产业基地、食品产业基地、电子产业基地、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全民创业园等承接平台,使工业园区应为引人入城的主阵地。中瑞材料、红金稀土、赣州铝业、谱赛科、菊隆高科等一批高产值、高附加值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全面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和支撑力,促进了充分就业,更增强了经济发展实力。赣县经济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去年突破140亿元,今年1-7月,又达108.8亿元,列省、市县属园区前茅。

三、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提升城乡统筹发展能力。我县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转型发展步伐,由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向城乡统筹发展转变。按照“拉开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打造亮点”的原则,去年我县组织实施了城镇化重点项目40个大项54个子项目,完成建设投资23.2亿元。今年我县新型城镇化重点项目30项共45个子项目,项目总投资108亿元,计划完成投资28.2亿元,已完成城镇化建设投资15.3亿元。一是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创 新责任落实机制。加强领导,创新城镇化建设模式,去年以来,城镇化建设由片区推进转变为由城南、城北、义源、开发区、储潭试验区等五个新区同步推进。每个项目坚持“一块牌子、一个目标、一个项目部、一支队伍、一张联系卡、一套制度”的“六个一”推进机制,将任务分解到人,兼顾日常工作和项目建设,双岗双责,一线倾斜;创新督查督办机制。成立县委、政府综合督查办,实行一周一调度,两周一会商、一日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个重大项目召开一次以上现场推进会,一个重大项目建立一套档案的“六个一”工作机制。为解决社会投资项目建设调度难和进展慢问题,我县建立了县领导和投资开发商定期约谈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狠抓项目的开工竣工,倒逼时序、限时办结,未按时完成任务的均要问责;推行一线工作机制。开展了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百日会战,发展“5+2”、“白+黑”、“晴+雨”精神,做到“一线办公、一线协商、一线调度、一线解决问题”,四套班子领导带头现场办公,牵头单位协助施工单位倒排工期,安排技术人员全天候跟踪指导、监管项目建设,现场及时解决和处置影响施工的问题,确保了工程安全、质量和进度按计划安排有序推进;创新差异化绩效考核机制。年初即制定各单位绩效考核表,将量化评分作为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根据职能、侧重点不同实行个性化、差异化考核,奖惩分明。对项目建设任务未完成的单位主要领导和具体责任人,扣除其绩效考评分,取消个人评先评优,按完成任务的比例发放奖金和个人津补贴。考核成绩与单位干部职工提拔任用挂钩,未评为先进的单位,下一 不得提拔干部;建立标兵评选“四化”激励机制。在“四化”一线开展标兵评选,被评为标兵的,可为自己调动工作一次,或为配偶、子女安排工作,或为配偶、子女调动工作,或奖励出国考察一次,或一次性奖励2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全县2010年55名“四化”建设标兵中与城市建设有关的就占一半以上,县城重点项目建设也得到迅速推进。二是探索统筹城乡新路径。我县树立“城乡统筹、全域规划”的新理念,按照“散居变聚居、管理社区化,农民变市民、保障均等化,发展互动区、产业联动化,打造综合体、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思路和“赣江画廊、低碳新区,客家风韵、休闲福地”的定位,打破了行政区划和城乡之间的壁垒,编制了100平方公里赣州市中心城区统筹城乡发展储潭试验区总体规划和社会保障、户籍管理、农业产业化等10个配套政策,通过招商推介引入社会资金,边干边试,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试验区“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六个一体化,基本建成发展更加科学、经济更加繁荣、环境更加优美、城乡更加融合、生活更加美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区,创出一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四、坚持绿色个性化崛起,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良好的生态是江西的名片,更是绿色提款机。我县坚持以保护和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为已任,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做大做强绿色产业。我县以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低碳经济,打造了有色金属、食品、建材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一是按照“农业+旅游”“农业+文化”的理念,建立了赣县清溪、大湖江、桃江三大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节约了资源、保护了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二是在实施“一大四小”、园林城市创建过程中,我县紧紧围绕“打造赣州乃至全省宜居和休闲养生后花园”的定位,按照大地园林化的目标,着力推进城乡绿化、香化、彩化工程。按照适地适树原则,大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及林相改造工程建设,强化全社会的绿色环保观念,切实保护和改善赣江源头水源,创建了一批生态园区、生态乡镇、生态村庄,三是绿化种植以一花为主、多花结合、四季有景、规模种植、各具特色,形成了城南樱花、湖江杜鹃、麂山红枫、白鹭梅花等特色景区,也成为了我县特色的旅游资源。特别是赣南客家名人(樱花锦绣)公园樱花怒放时节,吸引了外省及周边县市众多市民前来赏樱休闲,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成为了我县一张响当当的城市名片。四是突出建筑地域文化特色。为解决城乡千城一面,缺乏灵性与个性的问题,我县注重挖掘县域文化、生态、历史、人文、自然等特色和优势,特别是从文化张扬入手,将文化特色与产业特点、建筑个性、地形地貌相结合,按照“城建+文化,旅游+文化,生态+文化”的模式,把赣州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生态文化等融入到我县的城市建设、旅游发展和项目建设中去,形成持久的生命力。如我县县城城南新区重点突出客家文化,整个3平方公里区域、5000米长贡江岸线均以客家文化为主线,由西向东、由七里古镇至鞋业总部基地,客家建筑也由具象至抽象渐变,演绎了客家文 化由古及今、与时俱进、生生不息的张力和亲和力,令人回味无穷、追思无限。文化与城市在这里相得益彰,文化魅力熔铸成城市之魂。

五、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以人为本是城市发展的目标,改善民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我县牢固树立关注民生就是关注发展,改善民生就是加快发展的理念,坚持规划向民生工程倾斜、新增财力向民生工程倾斜,全面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在征地拆迁时,建立征地拆迁专项资金,在法律和政策框架内,安置补偿款可给可不给的给,可多给可少给的多给,真正做到让利于民,实现和谐征迁;在项目建设前,按照安置先行的原则,优先搞好安置区规划配套建设;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过程中,着力提高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新规划建设了赣县中学北校区、城关三小、四小、五小、职区园区、文体中心、第二人民医院、梅林卫生院、福利中心、环卫总站等一大批民生工程。为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我县正在以每年10万平米以上的规模大力推进廉租住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建设,通过保障房的建设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让更多的引进人才和打工工人留得住、有发展。

篇6:北斗溪镇新型城镇化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镇按照市、县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建设大气北斗溪、雅气北斗溪、秀气北斗溪为目标,狠抓我镇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四个关键环节,全面打响城市建设攻坚战。现将北斗溪镇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北斗溪镇位于溆浦南部,辖22个行政村、18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70.56平方公里、全县排名第七,人口17532人、全县排名十七,为二类乡镇。

近年来,北斗溪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镇村统筹、一体发展”的理念,充分利用交通、区位、资源等优势,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拉动镇域经济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龙头”,不断创新理念,调整思路,加大投入,已完成高铁周边1.5平方公里区域新镇规划,依托“一堤、一坝、四路、四桥”,构建高铁新镇基本框架,完善“一心、一带、两区、四组团”整体功能布局,打造成溆浦南部“窗口之镇”。

二、取得的成效

(一)科学制定城镇发展规划

立足于建设“生态宜居、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城镇发展目标,我镇高度重视城镇建设的规划和实施。一是结合实际,从完善功能、拉大框架、提升城镇品味上入手,多次召开班子会议、全体机关干部会议、部分镇人大代表会议进行专题研究讨论;二是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我为城镇献一策”大型意见征集活动,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三是专门聘请湖南省规划设计院有关专家负责具体详规设计,为北斗溪镇城镇建设“一年有变化,二年上台阶,三年出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实施新区开发、服务提升改造、城镇创建等工程,城镇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一是城镇功能日臻完善,九溪江小学投资235万元新建教师公租房32套;九溪江中学投入430余万元新建教学楼一栋、教师公租房18套并对旧教学楼进行整修,修建了高标准的运动场。北斗溪学校陆续投入510余万元,新建了一栋教学综合大楼、一栋学生宿舍楼、32套教师公租房,新建改建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校园面积扩大了2400平方米。以省教育厅的扶贫帮扶资金为主投资180万元,新建坪溪村幼儿园;投资54.5万元新建9套九溪江卫生院公租房,投资61万元新建了10套北斗溪卫生院公租房。全镇22个村均建起了农家书屋,文体设施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城镇文明初现雏形。二是城镇框架进一步拉开,积极配合完成了总投资2820万元,全长5公里,路基宽8.5米小北公路及安保设施建设;投资340万元建成了长113米、宽13米的坪溪大桥。高标准拓宽硬化了长6.5公里、宽5.5米的“九统公路”;连通隆回虎形山长21公里、宽4.5米的“九虎公路”;连通了山背北大门的长12.8公里、宽4.5米的黄田公路。构造了以高铁为交通枢纽核心的“一高、二省道、二县道”的交通网络格局;三是城镇品位持续提升,投资500万元对松林、光明集市进行提质改造,做到镇风村貌大有改善,山更青、水更绿、环境更美。环卫工作荣获市“十佳乡镇”,县“模范乡镇”称号。路灯改造及硬化、亮化、绿化基础工程,进一步提升镇区形象。

(三)强化管理,增添城镇发展活力

一是大力开展镇级文明素质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文明户”、“卫生户”等评选活动,逐步改变群众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群众素质。二是加强镇环卫公司力量,将镇环卫工人增加到45人,实行分包路段、绩效考核,同时在全镇22个行政村均组建了环卫队伍,增加村级环卫基础设施投入,实现垃圾定期清扫、日产日清,街道绿化有专人管理。三是成立了综合管理大队,定期组织治安巡逻。坚持做到建管并重,不断规范市场经营,全面整治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现象;商户严格履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度,做到门前垃圾日产日清,镇区经营有序、环境干净整洁。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城镇格局相对分散。辖区面积广,人口居住较为分散,受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原因限制,小城镇规模不大,中心不突出,特色不明显,建设相对滞后。

二是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薄弱,配套功能不完善。辖区内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还有差距。

三是城镇建设的品位不高,精品意识不强。现有的建筑样式和建筑立面地方特色尚未成型,标志性建筑不多,城镇文化氛围不够浓。

四是镇办企业实力薄弱,产业集聚度不高。镇属企业经济规模普遍较小,发展模式粗放,产业结构相似,缺乏鲜明特色,难以形成产业集聚,镇办企业吸收城镇富余劳动力有限。

五是城镇建设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尤其是基础设施、公共、公益事业的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四、下步思路和实施步骤

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我镇将坚定不移地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引领,明确“立足一个核心,围绕两个轴线,建好三个功能片区”的城镇建设思路,“一核”即规划高铁南站至“六小一中心”为中心镇区,积极打造以行政、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医疗和居住为主的综合服务核心;“两轴”即高铁新区发展轴、332S公路沿线产城融合发展轴;“三片区”即松林片区、九溪江片区、高铁新区,实现以产业聚集城镇,以城镇带动产业,通过一体布局、产城互动、城乡共进,逐渐做强做优城镇龙头,现代农业、旅游服务业发展,全面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一)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全面完善新型城镇化规划 科学规划是新型城镇化的客观需要和前提,要树立全域北斗溪的理念,明确以规划指导好镇区建设、工业经济及旅游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加强规划的约束性和执行力,做到“一张蓝图管到底”,确保科学规划在统揽发展全局、落实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上一篇:祝福远方朋友的话语下一篇:康复科2011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