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书院

2024-04-18

高校书院(精选9篇)

篇1:高校书院

书院制下高校境外学生教育管理实践探讨论文

摘要:现代书院制教育模式的推行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尝试。本文试以暨南大学四海书院为实践探索,结合书院境外学生特点,提出优化书院教育管理思考:凝炼书院生活的文化内涵、引领制度化教育的书院精神、建构书院文化与教育并进的创新制度。

关键词:书院制;境外学生特点;教育管理;书院文化

随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推动,书院制模式作为高校实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尝试,为寻求高等教育发展创新及人才培养改革、探究书院制的理论内涵与实践结合具有积极现实意义。四海书院全面落实高等教育规律与学生发展特点有机融合,着力打造成一个文化与教育一体化的空间。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既满足社会需求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实践,是当前学校制定书院发展规划的首要前提。

1现代书院制概况与特点

现代书院是在继承我国古代传统书院与英国寄宿制教育模式基础上,结合高校办学特色及理念而创设的新型教育模式。它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探索与研究新兴产物。

1.1四海书院概况

2010年,暨南大学创建四海书院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新型实验区,致力学校人才培养和特色书院文化创新的实践探索。书院结合学校为侨校的立足之本,发挥中华文化传承海外的重要功能,承担境外本科新生第一年的教育与教学管理。书院依托学生社区为载体,融教育、传承、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学生自主发展中心,也是学校制度化社区教育管理中心。书院下设立教学研究与改革中心、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学生拓展与发展中心和学生文化与创作中心四个组织机构,致力于培养“四海”人才的六种能力(知识、心理、文化、创新、体育、团队)。

1.2书院教育管理模式特征

现代书院是依托学生宿舍式生活社区为载体,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为主要功能的人才培养创新的教育模式。现代教育理念则是在全员育人的发展角度,倡导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中心地位。高校教育围绕“以学生学习与发展”管理目标;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大学自治即重视教师教学自由与学生学习自由,因此,现代书院制度本着以生为本、积极倡导学生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及自我服务。暨南大学四海书院学生学习与自主发展过程中,倡导并推广学生建立以社区集体单元中自发形成学习与生活互助特色小组。社区组织与管理是现代书院较之普通学院不同的特色。现代书院创设目的在于将传统文化与社区功能有效融合达到在便于组织管理的同时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学生在丰富的社区生活能习得文化,在多样的组织文化与制度管理下养成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通过渗透式的生活化教育和制度化的组织完善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有效途径。社区教育源于生活,生活充满教育的管理模式有助于学生的自主成长。导师制度的完善落实有利于健全书院制学生的教育教学内容,现代书院重视学生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书院根据学生的学术兴趣、学习背景及学习基础,建立规范的导师团队,指导学生学习与科研项目。书院建立制度化的导师管理制度及考核制度,跟进学生们的学习发展动向。四海书院设立的《四海书院学业导师实施办法》定量考核学业导师工作绩效,要求导师引导学生专业基础学习与学术能力发展。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理智训练、思想道德及行为养成,四海书院为学生开设了中华传统才艺班选修与现代化初级干部研修班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中华舞蹈、书法、武术课程等相关文化研习;增设干部研修课程,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结合书院特色文化的`通识教育注重学生知识汲取与实践强化,通过学术文化与活动组织陶冶学生情操、训练心智、拓展素养。

2境外大学生特点

2.1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目的不明

据书院五届学生成绩统计,书院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整体基础较薄弱,挂科及偏科情况较为严重,学习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缺乏良好学习习惯,未掌握正确学习方法。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学生是长期生活来自多元的家庭背景及多样的文化环境,经历了与境内完全不同的教育体制,对学习环境难以适应,从而表现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能力不适应,学习方法不科学等状况。

2.2自主意识较强,兴趣爱好广泛

境外学生入学以来,在课余生活与文娱活动方面表现出强烈的积极性与鲜明的自主意识。他们加入学生社团组织与学生会,并担任重要职务以锻炼自己的领导与管理能力;很多境外生因兴趣爱好加入社团组织,例如街舞社、足球队、动漫协会、乐队等。还有部分热衷于参加公益活动。境外生普遍有着对自身感兴趣事物的热爱、坚持与专注精神。笔者在与学生相处和交谈中能感受到学生对待事物与生活的激情与乐观。

2.3个人意识较强,集体意识缺乏

统计学生参加学校和书院组织的大小型集体活动次数中,70%以上的学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很多学生认为活动与自己无关,觉得很无趣。很多境外新生入学以来感到心理上的孤独与生活上的不适;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导致心理异常。境外学生普遍以个性化风格及兴趣爱好组成小团体而缺乏与同班同学、书院同学的交流,削弱了他们对集体和书院的归属感、凝聚力。

3优化书院境外学生教育管理思考

新型书院管理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传统文化氛围的目的是值得肯定,但问题实质在于制度化的教育管理未能将精神文化合理融合于学生生活。故笔者认为现行书院管理体制还有很大革新空间。

3.1凝炼书院生活的文化内涵

加强书院的精神文化对学生生活的实质影响。在书院生活中体现书院的文化特色。应根据书院学生的特色结合书院教育引导方向有的放矢建设书院文化,建立适应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特色精品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学生树立良好统一规范化的书院体系,从硬件及软件方面使书院学生高度意识书院的文化积淀,从而在长期的书院生活中找到归属感,发现书院的文化内涵。书院教育工作者要有创造性的育人理念,转换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并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思考与创新。

3.2引领制度化教育的书院精神

创设适合境外生学习与发展的有效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不能只为完成教育目标而不结合学生发展需要而设立,应该注重通识教育课堂的文化教育效果,要明确外招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的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认真落实课程设计与结构关系,精心设计外招生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科目,建立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体现书院通识教育的独特性与针对性。结合传统书院的精神文化传承及现代信息化社会的科学理念,将书院活动以民主竞争淘汰机制遴选优秀的学生品牌活动,使书院学生自主参与到活动建设中立,加强了学生参与书院活动积极性。

3.3建构书院文化与教育协同创新制度

明确书院自身定位。创新的书院教育管理模式不同于普通专业学院,它在继承了传统书院文化实质,还赋予了书院教育于现代化教育管理理念及意义。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实践探索中反思及创新:书院特色需要通过学生活动、学生发展、学生书院生活展示出来。通过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专业学院以制度化的学生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管理。二者处于互补合作性关系,对学生进行持续性教育与管理。学生工作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展自我,在书院养成良好的自主实践意识与能力,有助于学生自主性与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书院模式下管理团队人员专业化分工,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4小结

书院制模式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针对现实教育管理问题的革新尝试。随着近年来国内关于现代书院制教育理论研究内容的充实,推动并发展了更多的高校采取书院制教育模式实践与特色创新。但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激进”到“渐进”的流变过程。正如书院教育管理模式探索需要在已有成效基础上提升实效、稳步成熟、渐进完善。

作者:陈静蓉 单位:暨南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应强,方华梁.从生活空间到文化空间:现代大学书院制如何可能[J].高等教育研究,2016(3):56-61.

[2]温旭.书院制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J].当代青年研究,2014(6):81-85.

[3]崔海良,李昆峰.我国高校“书院制”探索概述与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15(11):81-87.

篇2:高校书院

11月19日下午,西京学院创业书院第一届团学组织换届大会在学术报告厅召开。创业书院院长王素兰、发展科科长赵文杰、党总支组织委员赵晓华、第一党支部书记邓燕芳、分团委书记陈垚希出席了大会,书院全体学生干部和各兄弟书院代表参加会议。大会由陈垚希主持。

在庄严的共青团团歌中,大会拉开帷幕。首先,全场人员观看创业书院分团委与学生分会制作的工作回忆录视频。接下来,创业书院分团委常务副书记赵文豪和创业书院分学生会主席宋晔桦分别作卸职报告,对2016-2017学年团学组织工作开展情况做以总结。之后,赵文杰宣读创业书院团学组织学生干部任免文件。王素兰、赵晓华、邓燕芳为各学生干部进行庄严神圣的授牌仪式。

接着,创业书院分团委新一届常务副书记白朦梦和创业书院学生分会新一届主席刘健分别进行述职报告,表达了对上一届团学组织干部工作的感谢,同时做出明确的工作计划,激情饱满地表达了带领新一届学生干部努力为全体师生做好服务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最后,王素兰强调,一要继承和发扬上一届学生干部不怕吃苦,勇攀高峰的奉献精神,扎实开展书院学生工作;二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尤其重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理论指导落实到平时的学生工作中;三要发挥学生干部引领示范作用,坚决配合书院各个部门做好学校迎评工作,全力协助学校团委积极开展本职工作。

篇3:高校书院

一、古代书院与现代民办高校的比较

(一) 古代书院与现代民办高校办学定位的不同

1. 古代书院始终把办学定位于“培养人才”。

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目的是为了“讲学修身以待上之选择者”,希望用教育来消融圣徒的利禄之心,培养“传斯道而济斯民”的人才,但是他们并不反对书院生徒应举出世,只是要求其在研习儒家经典的基础上,将儒家思想内化为良好的道德修养,然后应举博取功名,为国家作贡献。一方面,书院接受不同阶层地域,甚至是地位低下、经济困难的贫困子弟,让他们有机会通过努力考取功名,改变命运;另一方面,有不同观点的学术大家通过建立书院,传授自己的观点来为社会培养人才。因此,书院的办学定位始终是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

2. 现代民办高校办学定位模糊是其自身发展的最大问题。

我国现代民办高校是在20世纪80年代,政府为弥补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不足,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缓解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与强烈求学愿望间的矛盾,开始允许民间办学。创办初期可以说大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培训式学校,虽然也关注培训某一方面人才,但它更关注扩张以赚取更多的学费,因此,它的发展更缺少稳定性,更盲目。

1999年,大量民办培训机构迅速转变为民办高校,并将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民办高校要想保住现有发展成果,就必须获得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接受教育部的教学评估,按照公立高校的路子办学。至此,走上了与公办高校比肩的规范化发展之路,但其自身发展定位也越发不清晰。加之大学适龄人口减少,高校招生出现了困难,民办高校招生首先受到冲击,本就依靠学费收入度日的民办高校突然倍感压力。

(二) 书院与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比较

1. 古代书院的办学特色。

古代书院办学门户开放,实行讲会制度;学习方法是自学与指导相结合,要求学生注重自行研究;师生感情深厚,关系融洽。古代书院不仅接纳各阶层求学者,而且书院盛行“讲会”制度。“讲会”即允许不同学派共同讲学,争鸣讨论。这大大促进了书院间的学术交流,有利于书院人才培养。

书院的学习活动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为主,即使教师给予讲解,也是提纲挈领,对重点部门进行分析以解决学生的疑惑。把学生产生的疑惑和教师有针对性的解答结合起来,经过日夜相伴共同学习探讨,书院师生结下了深厚的情感,教师对学生关怀备至,充满爱心,尽最大努力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常年追随教师左右,不但学习知识还学习做人。有些学生在教师去世后,自建书院,广招门徒,传承、研究、发展教师的学说。

这些特色培养出了基础扎实、能力强、思想活跃的大批人才,从而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现代民办高校缺少办学特色。

民办高校在扩大规模、追求规范办学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它曾经有的学费低廉、短期技能集中培训的特色,转变为与公办高校培养模式和性质相似的大量接受公办高校落榜生的三表院校。在仿效公办高校办学模式的过程中,很快失去了原有特色。

而在现有条件下,新的特色也很难形成。民办高校教师大多数是从外校请来的教师、在读硕士生或退休教师,师资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教师讲完课就走,缺少与学生共处的时间,师生间很难产生深厚的情意,难以使学生产生归属感及认同。由于实验设施设备不足,缺少可供学生实践的场所,教师教学往往以灌输式的讲授为主,缺少师生间的讨论,忽视实践教学,教学与实践内容脱节,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技能,缺少探索精神,不适应社会需要,结果是既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又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和声誉。

(三) 书院与民办高校在经费来源的比较

1. 古代书院经费来源稳定。

中国古代是一个宗族社会,有血缘联系的名门望族,设置学田,请来名师,设立书院,通过各种办法资助本族子弟接受教育,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古代统治者鼎力支持书院的发展,通过给予多方面的表彰和赞助,如赐学田、经书或院额,或兼而有之,使书院的数量、规模、组织都得到了空前发展。书院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为规范的民办高校,其经费来源也较为稳定。

2. 现代民办高校经费来源不足。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区分的主要依据是办学经费来源不同。公办高校经费主要是财政拨款,民办高校经费则主要是来自民间个人投入。因此,其财力、师资等无法与公办高校相竞争。厦门大学邬大光教授曾对39所民办高校进行调研,全靠自身经费办学的占80%,得到政府资助的占20%,且资助额度极为有限。说明我国民办高校往往是用收取的学费来办学,经费来源有限,先天存在不足。

二、书院教育对现代民办高校办学的启示

(一) 要保持办学特色

古代书院之所以避免了被官学兼并的命运,重要原因就是它坚持了自己的特色。当今民办教育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就很难生存下去。民办教育发展至今,更应思考如何发挥自己自主性、独立性强,受约束少的优势,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办学特色,以增强自身吸引力,应该保持自身传统,设置一些社会急需的专业和课程,把培养适应新兴产业、新兴职业以及具有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的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

透视民办高校发展状况,感觉就是抛开了自身办学传统,没有从民办教育的实际出发,没有处理好公办与民办的差异化特色,对民办高校的社会价值缺乏正确认识。

(二) 要积极争取来自各方的经费支持。

民办高校要想办好学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非常重要。教育作为公益事业,民办高校不仅要有私人资金注入,而且也应积极争取社会各方的援助和政府扶持。

办高校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的,具有准公益性质的事业,单靠私人投入难以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容易形成靠收学费来维持学校的运转。可以仿效古代书院把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作为学校重要的工作,从招生到学生就业,要求学校全体教职工对学生实施人性化的培养。古代书院之所以经费来源渠道多,不仅仅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支持教育,学生对书院有强烈认同感,在博取功名之后,以各种方式回报书院,也很重要。现代民办高校也应汲取此经验,意在长远,通过培养学生认同感,获得更多的社会资助。此外,民办高校应在办出特色,弥补公办教育不足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政府教育投入。

(三) 要有明确的办学目的和定位

民办高校应学习古代书院,举办的教育能弥补官学的不足,有差异,有特色,以获得政府和社会的认可。现代民办高校应重新审视自己的办学目的和定位,不应一味跟在公办高校后面仿效,追求规范和被认可,失去了原有特色,使办学缺乏内涵;应该定位在填补公办高校发展的缺失,以补缺为突破口获得发展。“民办高校可以获利,但不能以追求营利为办学目的”。鉴于民间资金有限,民办高校应以投资少见效快的以名师名家兼职任教的短期培训式办学为宜,而不应该是与公办高校同学制、同专业,甚至是超出公办高校办学模式的定位。其定位既要从民间办学的实际出发,又要考虑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情,坚持自身特色,立足培养社会紧缺的应用型人才,以社会认可为出路,而不是以国家承认学历为突破口。研究开设满足社会急需、学制短、见效快、收费低的新专业,通过解决家长要求孩子掌握一技之长的愿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减轻家长缴纳高额学费的经济负担,来提高民办高校的生存竞争力。此外,还要增加实践课程教学,使学生感到这是一个在短期就能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的地方。一些民办学校,如厨师学校、建筑施工学校、汽车维修学校、英语培训学校,办学定位明确,课程、专业设置针对性强,坚持自身的特色,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要: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遇到发展瓶颈, 如何摆脱困境, 重获发展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的问题。通过研究古代书院在办学定位、特色、经费来源等方面的经验, 可以使现代民办高校获得启发, 少走弯路。

关键词:书院,民办高校

参考文献

[1]张立娟.中国私立大学的困境与展望[J].教育探索与实践, 2007, (11) :59-60.

[2]吴立保.社会支持与我国古代私学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7, (6) :1-4.

[3]胡建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创新与辨析[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10, (1) :15-23.

篇4:高校书院

关键词 书院制 高校学生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Exploring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Mode

in the Background of College Reform

WANG Falong

(Lishui University, Lishui, Zhejiang 323000)

Abstract The Necessity of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Mode Overview main analytical college system reform in the context of this paper and its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proposals to give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mode.

Key words college system;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innovation

一直以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都是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内容,随着我国高校招生、就业以及教学管理的改革,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书院制改革背景下的学生管理模式是新形势背景下的产物,是对学生管理模式的重大创新。针对书院制改革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高校应该在充分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开展学生的管理工作,加强管理方式的创新,真正发挥出“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1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相关概述

书院制是在继承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基础上实施的新型学生管理体制。与古代书院制度不同,现代意义上的书院制实质是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简称,强调“以生为本”,以学生宿舍为管理平台,并承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个性塑造任务的管理模式。在我国,最早实行书院制国内高校是香港中文大学以及内地的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这三所高校实施书院制与取得的成效为国内其他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和推行书院制提供了现实的依据和模式的借鉴。

2 实施书院制改革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2.1 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新思想与新观念不断的涌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高校是受影响最大的领域,很大程度上对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带来了冲击。在高校扩招以及收费制的实施下,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也发生着变化,学生观念趋向于消费者观念,学生存在花钱受教育的思想,并希望获得优质的服务和高效率的教学。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与教育环境下,实施书院制改革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是必然的选择。

2.2 高校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存在较多弊端

我国高校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存在较多弊端,书院制改革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有实施的必要性。首先,学生管理理念落后。一直以来,高校学生管理理念过分追求学生的意志统一、绝对服从,“重教育、轻管理”的思想严重。这种落后的管理理念制约了学生多元化需求及个性发展。其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滞后。在当前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队伍中其辅导员流动性较强,且整体素质不高,有的高校尽管拥有相对稳定的学工队伍,但因各方面因素造成其忠诚度与归属感不强,进而对学生管理工作失去责任心。最后,科层管理缺少民主参与监督。我国高校的科层管理体制忽视了民主与监督的内容,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下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学生难以表达出内心的想法,使得其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下降。

3 创新书院制改革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3.1 转变理念,合理设置管理机构

高校实施书院制改革背景下的学生管理模式应该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管理理念,将学生放在高校管理的主体位置,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使其真正参与到管理工作。书院制改革背景下的高效学生管理模式,要一切以学生为本,合理设置管理机构。各高校应该建立总的书院管理办公室以指导和管理各书院的管理工作,而各书院也应该建立自己的职能机构,如综合管理办公室、教学管理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教师办公室以及党政工作办公室等,通过层层递进的管理机构的设置将学生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3.2 加强学校各级管理部门的协调合作

为了提高书院制改革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学校应该加强各级管理部门的合作,给予书院各项工作指导和建议。例如,学校教务处应该在通识课程设置上与书院的教学办公室合作,从而配置好教学资源。书院与学校的专业学院是不可分割的,其共同目标都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学校各级部门应该在职能明确的基础上加强交流合作,从而发挥出团队合作的最大效益。

3.3 抓住重点,充分发挥宿舍教育的功能

宿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宿舍是陪伴大学生的最主要生活环境。因此,在书院制改革背景下,以宿舍为依托,充分发挥出宿舍教育的功能是最好的实现学生管理目标的方法。我国高校应该借鉴香港书院的管理模式,将学生管理工作由班级转向宿舍,建立学生自主的宿舍管理模式,发挥出宿舍的教育功能。学校应该安排相应的教师入住宿舍,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其次,学校应该建立面向宿舍而开展活动的学生社团,积极开展文化特色活动并鼓励学生参与,进而发挥出学生的才智,并建立同学间的友谊。

3.4 加强书院文化建设与管理队伍建设

建立高校的书院文化,应从书院中的人际关系、学习风气以及发展理念建设出发,突出书院文化的特色。各高校在建立书院文化时应注重打造自己的文化精品,建立书院的院训、院歌、书院名称等,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培养人文精神,并不断创新文化系统,优化学习环境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建立专职的学生管理队伍,主要体现在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中。高校在聘选辅导员时应该遵循“高进、严管、精育、优出”四个原则,从而增强辅导员的管理力量;高校还应完善辅导员的激励制度,提高辅导员的待遇,增强其归属感与工作责任感;最后,要加强辅导员培训工作的开展,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增强辅导员的业务能力与综合水平,使辅导员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科学的管理学生。

4 结语

通过本文对书院制改革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书院制改革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更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高校应该广泛的应用这一学生管理模式,并加强管理手段的创新。在不断优化的书院制改革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中,培养社会所需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黄汉昌.大学生参与管理的“书院制”宿舍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2).

[2] 沈栩.我国高校书院制与美国高校住宿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比较及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11(4).

篇5:高校书院

为给广大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渠道,允能书院多举措助力201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学校重视,联系专家进行讲座指导。据悉,西京学院积极联系用人单位,计划为2018届毕业生共举办校园招聘会15场联系专家举行讲座,为了保证讲座有效性,提前做了大量的问卷调研工作,针对2018届毕业生求职前的准备及希望学院给予的帮助、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就业单位的选择标准、求职面试的技巧等方面分批展开讲座指导。

——书院协同,督促学生提升就业意识。各书院积极督促学生提升就业意识,召开书院专题会议,针对目前就业情况的分析,通过主题班会、谈话引导使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学校方面的就业政策和安排做了详细的介绍,对就业前的准备工作从心理准备、知识准备、能力准备和就业信息获取进行全面的指导,重点强调要在现有的就业基础上,继续推进就业工作,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并且重点关注求职屡屡碰壁的同学的心理状况,共同努力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毕业就业。

就业指导老师、学业导师,辅导员针对学生的面试技巧、简历制作等方面给予了指导,对参加招聘会以及面试的具体事项结合案例进行了剖析,给同学们提供高质量的就业经验。

篇6:高校书院

题甘泉书院

作者:陈与义朝代:宋 甘泉坊里林影黑,吴氏舍前书榜鲜。

床座容摩诘借,桂枝应待小山传。

兵横海内犹纷若,风到湖南还穆然。

篇7:庐陵文化书院白鹭洲书院

庐陵文化

一周庐陵文化经典

白鹭洲书院

白鹭洲,位于市区赣

江江心。南北狭长,面积约1.5平方公里。因成群白鹭栖息洲上,古人取李白"二水中分白鹭洲"诗句名洲.南宋淳祐元年(1241),吉州知军江万里,因吉州是理学先驱程颢、程颐的过化之区,白鹭洲江水环流,青翠雅静,是著述讲学、读书论理的好地方,为景仰先贤,阐扬理学,培育人才,“因命构楼、开讲学之堂”,创立白鹭洲书院,集郡中九邑俊秀肄业其间,亲为诸生授课,“载色载笑,从容与水竹间,忘其为今太守,古诸侯”。不久,江万里延请吉州名儒欧阳守道为首任山长,文天祥、刘辰翁、邓光荐等大批人杰皆出其门。书院创办后第十五年,理宗宝祐四年(1256)科考,文天祥高中状元,同榜吉州进士三十九名,占全国录取进士的九分之一,名震朝野,理宗皇帝亲书“白鹭洲书院”匾额以示褒奖,从此,书院名声大振,与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并称江西三大书院。明建文二年(1400)、永乐二年(1404)两榜,以白鹭洲书院为主的吉州考生襄括三元(状元、榜眼,探花),书院名声更为远播。

白鹭洲书院创建以来,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变迁,既有“青毡晨夕数,书声弦诵闻”的兴旺景象,也有洪水兵燹造成的“满目疮痍、荒草萋萋”的衰败情状,所幸的是历代吉州有识之士,乡宦名贤倡学业,崇诗书,屡毁屡复,才使书院700余年弦诵之声不绝于耳。

篇8:高校书院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典型模式

高校创业教育着重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随着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被重视,我国大部分高校不仅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还积极进行创业基地和创业学院建设,着力构建符合校情的创业教育生态体系。高校较为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主要有侧重创业教学型、侧重创业实践型、综合型和特色型等。随着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向多元化和本土化发展的趋势明显,创业教育理念也在改革中不断升级。

中国人民大学侧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日常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发通识课程、讲座、沙龙等,以提高学生整体创业素质,同时对有创业意向和创业目标的学生进行强化教育和训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创业教育更加注重实践,以增长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培养,聘请社会创业导师弥补学校创业师资缺口,并成立北航科技园,促进校内科技成果产业化[1]。上海交通大学以创业学院为“主体”,结合面上覆盖和点上突破,开创了“一体两翼”的综合型创业教育模式,着力培养未来企业家。温州大学将自身办学实际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区域文化——“温州精神”对创业活动的极大认同,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整合当地创业资源指导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浙江农林大学将“生态性”“创业型”作为战略定位及办学使命,促进创业教育与生态性创业型大学战略目标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多维联动”生态创业教育模式[2]。

二、“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及应用

(一)“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近年来,国内高校不断通过实践摸索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更加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书院制”是在承袭我国古代书院教育模式基础上,借鉴西方大学“住宿学院制”模式应运而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书院制”主要以学生公寓为载体,将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力图达到教育目标的均衡。

国内高校“书院制”改革主要借鉴西方“住宿学院制”经验,将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会聚在一个小型社区进行集中管理。每个进入书院的学生,既属于书院,也属于所在专业学院。其专业学习主要由学院负责,而第二课堂教育则由书院负责。“书院制”通过鼓励不同背景的学生互相学习交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书院制”管理下,社区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活动设施,以保障学生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需求,这也是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创新。

(二)“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

“书院制”在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部分高校本科生教育中试点。西安交通大学于2005年率先实行“书院制”,建立了8个本科生住宿书院。八大书院都有各自的发展规划、章程及规章制度,有院旗、院徽、院训、团工委和学生会,倡导学生自治,书院还建有阅览室、讨论室、会客室、谈心室、健身房,以及能举行会议和活动的多功能室等。在育人方面,书院实施大学生生活导航、学业规划、习惯养成、公民素质与礼仪培养、综合素质拓展、心理辅导与困难援助等一整套育人计划[3]。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以书院为载体,以学术讲座、读书会、学生活动为补充形式,以通识经典课程为中心展开通识教育。通过“书院制”与通识教育良性互动,立体化多层次培养学生的博雅素养和自由人格。实施“书院制”教育已成为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一种积极探索和有效尝试。

实行“书院制”的高校大致有如下共同特点:不同学科的学生混居、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通过活动锻炼社会能力、通过科研项目提高学术水平。与学院相比,书院更致力于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多维度成长,在课堂之外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和丰富的兴趣活动,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以及导师营造一个关系密切、互动交流的师生社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高校创业教育“书院制”模式的探索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蔚然成风,“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主流,各种利好政策正在全方位鼓励、引导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在这样的情境下,高校创业教育需要探索更加积极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和帮助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以自主活动为主要特征、以寝室为主要活动场所的公寓生活,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4]。“书院制”以学生公寓为载体,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维,在高校推行“书院制”改革的背景下,探索高校创业教育的“书院制”模式已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和经验,可以进行合理有效的理论性探索。

(一)创业教育“书院制”模式的内涵与优势

1. 构建学生公寓创业教育生态

高校创业教育的“书院制”模式,就是以学生公寓为单位,以“书院制”的管理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将有创业意愿、创业情感或创业行动的学生不分专业、年级集中住宿,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成立“创业”书院,围绕创业教育设定书院核心价值,设置创业相关的通识教育,提供创业相关的硬件配套设施和创业实训服务,相当于使学生公寓同时搭载“创业孵化器”或“众创空间”的功能。在书院内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建设完善的创业培育体系,在学生公寓内形成良性的创业教育生态,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

2. 形成学生公寓创业文化氛围

创业教育的“书院制”模式较为突出的特征和优势在于,创业书院内学生价值观念及理想目标的同质性以及专业学习内容的异质性。把有创业情感的学生聚集起来住宿,使书院形成了天然而一致的发展理念和价值,学生群体志同道合,价值认同感强,对书院的归属感和团队凝聚力强,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为学生形成创业团队提供了便利。而把专业不相同的异质性群体集中起来住宿,使学生交际面和视野拓宽,有利于学生社会化和全面发展。同时,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使得专业之间的融合加强,资源得到最大化整合,有利于创新思维形成,有利于创业项目和活动多样化。此外,书院学生在专业学习时容易自觉将书院创业创新的思维带到课堂中,影响到同专业的学生,对于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氛围具有极大的辐射效应。

(二)学生公寓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

在国内外高校,以学生公寓为单位开展创业教育已有先例。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为学生建立了一系列创业机制和平台,其中最具特点的就是“速度之城”计划。“速度之城”宿舍楼(Velo City)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学生宿舍创业孵化器”,它鼓励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参与创业,让学生有机会一边在学校正常修课,一边致力于创新创业活动。“速度之城”计划的管理团队为他们提供创新创业基本培训和咨询;帮助他们组建创业团队;邀请学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和成功创业的校友座谈,向学生介绍最新科技动向、创业经验、投资趋势、营销策略等;帮助学生调整研发和创业的定位及方向[5]。同时利用学校与业界的关系,帮助Velo City与众多高科技公司结成合作伙伴,其中就包括苹果、微软、黑莓、谷歌公司等[6]。

在国内高校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施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开展书院制教育试点,其林学院明确将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创业训练项目列入了“学生宿舍管理及宿舍文化建设实施细则”,以制度化的形式保障学生公寓开展创业教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各书院除了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以外,各书院还积极举办博雅课堂,内容涵盖了创新创业教育板块。南京审计学院实行书院制改革后,实行在书院制背景下做好精细化职业指导工作[7]。这些案例为“书院制”模式开展高校创业教育提供了借鉴。

(三)高校创业教育“书院制”模式的实施路径

1. 营造创业文化氛围

书院要在学生公寓中以“创业文化”为核心进行顶层设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创业教育价值目标。书院要围绕创业构建形象识别系统,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书院建筑风格、建筑格局、人文景观等进行创新设计,在精神文化方面,对书院院训、院徽、院服设计要符合创业创新的思维。在日常学生管理方面,书院要把创业教育要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发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培养企业家精神和管理领导能力。引导学生围绕创业教育开展学生品牌活动,并利用好信息化技术进行书院创业文化宣传,产生辐射效应。通过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

2. 构建创业教育体系

书院要借鉴国内外创业教育经验,围绕创业教育合理设置创业课程,开设创业通识课,聘请有创业研究专长、创业经验的教师、企业家、官员进行授课,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品格等创业综合素养。在学生的专业教育以外,为学生开设创业实训课程,邀请企业家进校园宣讲、经常开展创业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形成通识教育加实训课程相结合的创业教育体系。在此基础上,书院应该开展创业学学科建设和学术方面的研究,探索创业教育更加专业化的发展轨迹。

3. 整合外部创业资源

与普通社会群体的创业模式不同,大学生创业多是以应用新技术、提供新服务为内容的高层次创业,他们的优势是自身的专业背景和专业知识,而劣势则是在创业资金、技术突破方面需要帮助与支持。因此,创业书院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要避免闭门造车,要与其他国内外高校、企业、政府保持密切互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需求相结合,应用国际化的视野为学生创业整合外部资源,提供创业发展性支持。

4. 打造学生公寓创业孵化器

创业创新活动本身是实践的,创业教育要与创业实践相结合。书院社区要帮助学生构建学生创业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鼓励学生应用创新思维开展创业创新活动。为相对成熟的团队提供办公经营场地和设施,同时提供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大学生创业成本与风险,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这实质上就是将学生公寓打造成一个小型创业孵化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创业服务,形成优质的孵化生态。

四、结语

创业教育的“书院制”构想需要高校拥有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还需要大量的政策、资金支持,对管理者也有更高层次的专业性要求。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要有侧重,特色鲜明,利用学校的优势学科开展创业教育。此外,为了使创业教育更加具有实效性,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要积极与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保持协调一致,走本土化路线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使创业教育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驱动力。

参考文献

[1]程波.创业梦想盛开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探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创业教育[N].光明日报,2015-10-13(14)

[2]马小辉.大学创业教育的生态转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231

[3]涂茜.书院制背景下的高校教师角色重构[D].苏州大学,2013

[4]李一,张依.大学生寝室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创新[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5:1

[5]马丹,张子倩.走进“速度之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学生创业孵化平台[J].江西教育:管理版(A),2013(25):26

[6]张宝钧.大学宿舍里的创新“孵化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鼓励学生创业的机制[J].世界教育信息,2011(11):47-48

篇9:高校书院

【摘要】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基层党支部在积极分子选拔、早期培养、入党动机、教育管理、考察中存在一些不足,结合住宿书院这一新的学生管理模式,可以更好、更直接的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这对于基层党组织加强对积极分子的选拨、教育、管理也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关键词】党建工作;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住宿书院制

一、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指出: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早期培养教育。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早发现、早教育、早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基本素质好、入党积极性高的优秀团员、学生骨干吸收到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来。加强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经常性培养教育工作,强化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

由此可见,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历来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吸收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进入党的队伍,对于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为党培养后备人才、加强党的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积极分子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入党动机考查不够深入细致

入党动机是一个人要求入党最基本的出发点,决定着一个人入党过程的思想和行为。在党员发展工作中,考查申请人入党动机是保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战斗力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高校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学习成绩或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侧重于对学生当前的考查,对入党后是否还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考查不够。在对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进行考查时工作不够深入细致,就难以做到严把入口关,以致有些入党动机不端正的学生进入了党组织。

2、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形式单一

当前各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只注重党课的培训。党校每年制定培养计划和党课开课计划,并按计划组织积极分子上党课,进行理论学习。集中学习结束后,组织测试,合格者颁发党课结业证书。有的高校在集中开设党课的基础上,为积极分子布置课后学习和讨论任务,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但疏于监督和管理,效果不明显。有的高校除了组织学生参加党课外,只是定期收取积极分子思想汇报。有的高校实行党员联系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制度,即一名党员联系培养 5名左右入党积极分子,但由于相互接触时间少、缺少动力机制等因素,又疏于考核,因而常常变得形式化,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事实上,入党积极分子期间是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最佳时期,是培养其能力的关键时期,却因培养形式过于单一,时间过于短暂,教育模式过于形式,未能真正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

3、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管理有待进一步持续化

很多学生从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结业后,就认为任务完成了,忽略了再学习,尤其是缺乏理论知识、政治修养的继续提升,造成有些入党积极分子在发展大会后党组织谈话时明显表现出对政治理论及党务知识的陌生。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方面缺乏连续性,不能仅看重培训班的集中教育,更应在入党前跟踪关注,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重重考察和层层教育,真正使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做到“严格甄选,全程把关”,进一步加强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管理工作的持续性。

三、结合住宿书院制,创新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

近年来,部分高校十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积极探索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进行“住宿书院制”管理改革,实行“书院”办公进公寓,教育管理进公寓,贴近学生,贴心服务,取得了一些成效。高校学生公寓既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交流思想,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因此,结合住宿书院制,把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一步延伸和深入到学生公寓,积极创新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新模式。

1、营造住宿书院党团学习环境,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学习

在各学生公寓设立党团活动室、党团阅览室、先锋模范走廊等党团活动阵地,悬挂党旗、入党誓词、党员权利义务、发展党员程序、党员学习制度等,定期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章、党史,组织专题学习会,观看红色電影,加强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同时,在各学生公寓设立若干党小组,每一组由2名学生党员、8名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组织党小组学习,定期发放学习手册,书写学习心得体会,营造浓厚的住宿书院学习氛围,增强党的理论知识修养。

2、创新入党积极分子分子教育培养新模式,充分调动入党积极分子积极性

随着高校住宿书院制建设的开展,负责学生管理的团委、基层党组织以及辅导员老师入驻学生公寓办公,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增多,支部书记、积极分子培养人可以经常性的走入积极分子的宿舍,利用课余时间了解积极分子的生活学习,更好地加强对积极分子的培养。基层党组织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深入了解,各公寓楼层可设立宿舍导生制度,也就是从入党积极分子中选拔优秀学生担任宿舍导生,负责带动宿舍同学营造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开展“入党积极分子示范宿舍”、“入党积极分子文明之家”、“公寓监督服务岗”、“楼层安全巡视岗”、“入党积极分子服务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建设良好的宿舍文化。宿舍导生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为广大入党积极分子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改善积极分子培养形式单一的状况,也有利于促进他们在与同学的相处中不断地端正入党动机、真正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强党性。

3、以新媒体为载体,充分发挥网络载体的多效育人功能

随着我国新媒体的应用与发展,高校基础党组织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手段拓展党建工作的空间,不断强化校园网络建设和手机平台建设,使其成为弘扬主旋律的重要阵地。高校各住宿书院基层党组织可以按照“内容新颖、知识性强、互动性强、寓教于乐、图文并茂、多媒体化”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校内网络资源的优势,一方面建立网上党校,开设网站专题,丰富学习内容。入党积极分子在学生公寓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使得其培养教育不再依赖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各基层党组织可以注册微信公众号,党小组可以建立微信群、QQ群、手机飞信群等网络阵地,针对青年学生的成长特点,发布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喜闻乐见的栏目和内容,宣传积极、健康的思想理论和先进的科学文化, 把网络的优势和政治理论学习、校园文化建设、对内对外宣传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网络增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员组织生活的效果,从而吸引学生,引领学生,发挥新媒体的多效育人功能。

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经常性培养教育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高校党建工作者,应该努力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教育的工作的特点,因势利导,重视住宿书院党建工作,把握高校学生公寓的特点,不断结合公寓中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的新模式,切实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 从而构建住宿书院育人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刘莉,尚娟芳.浅议新时期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与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39期,259-260页.

[2]匡晋梅.新形势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8期,第181-182页.

[3]吕浣葳.新形势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教育工作研究[J].科教文汇2012年第10期,173-173页.

[4]彭浩,赖日辉.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的思考与模式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7期,81-82页.

[5]许子健.独立学院学生公寓楼层党小组的实践探索[J].经济视角旬刊,2012年04期,151-153页.

课题项目

上一篇:中外美术史异同下一篇:合作协议合同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