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疫”战场中绽放青年力量心得感悟

2024-04-18

在抗“疫”战场中绽放青年力量心得感悟(共12篇)

篇1:在抗“疫”战场中绽放青年力量心得感悟

这个世界乱糟糟的,一场疫情掀起了太大的风浪,打得人们措手不及。

学医十年,用在一时,国难当前,白衣天使纷纷奔赴前线。这一走,殊不知带走了家人多少的思绪,而留给家人的是无穷无尽的担心和牵挂。

曾经有个女孩,她的妈妈和外公都是呼吸道的医师,她的家人在大年三十那天还在医院奋斗。女孩哽咽着,但声音很是坚定:“我的妈妈她的体质差,有时候她给儿童看病回来自己都能感冒。之后我意外得知我的外公还在医院上班,我虽然很担心我的家人,但他们是医生,他们有他们需要担负起的责任,我希望疫情能早点结束,能跟家人们重新团聚。”女孩的话里透露着对自己妈妈和外公的担心和想念。大年三十,过年的日子,她只是想和家人一起吃顿团圆饭,一起过个年。可是今年不同,因为疫情的泛滥,她不能和家人团聚,不能和家人一起过年,还得提心吊胆的过日子,担心自己的家人会不会出事。

她的这种情绪也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前线战士的家人们身上。在疫情期间我看到这样的一幕:一对父女来到医院门口,女儿的手中拿着的是给妈妈送的午饭,装在小小的保温盒里。小小的她,在看到自己的妈妈时大声喊着:“妈妈!”小小的她刚迈开脚步要向妈妈跑去时,妈妈立刻对她做出了禁止靠近地动作,爸爸也马上拦住自己的女儿。这时妈妈拿出手机,发了条信息给爸爸:把东西放在原地,你们先走,我过来拿。小小的她听话得把保温盒放在地上,并且跟着爸爸退出了好几米,这时妈妈才走过来,拿起保温盒,对着几米开外的丈夫和女儿挥手说再见。这一幕令人心酸,家人们可以相见,但却只能用手机聊天,不能拥抱,不能靠近。

家人们之间像是被隔上了一层玻璃,家人看似在自己的眼前,其实他们远在天边。这层玻璃即是防护墙,也是隔离墙,我们不能砸碎玻璃,因为一旦砸碎,不是你受伤,就是他人受伤。

在我看来,疫情掀起的风浪固然大,但还有一股温暖流动在疫情的风浪之中,那就是藏在疫情背后的牵挂,来自家人的牵挂。

篇2:在抗“疫”战场中绽放青年力量心得感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驰援湖北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高度肯定了青年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的作为。

冬末春初的这场疫情,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在这场看不见敌人的战“疫”中,孕育并诞生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有攻坚克难的奋斗与斗争精神、有积极作为的责任与担当精神、有充满信心的乐观与团结精神……正是这些“抗疫精神”,才让疫情形势出现了积极向好态势,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样需要“抗疫精神”,因此,广大青年人尤其是青年干部要把“抗疫精神”融入到基层中,身心皆到基层,奋力书写心中所向往的“诗和远方”。

把积极作为的责任与担当精神融入基层,不断促进自身成长。在这场看不见敌人的战“疫”中,有许许多多的青年人冲锋在前。有竭尽全力救治患者的青年医生;有骑行4天3夜辗转300多公里返岗的青年女医生;有忙于防疫工作无暇顾及待哺孩子的青年女城管;有主动请缨到方舱医院巡逻的青年女民警;有兢兢业业排查登记、测量体温的青年志愿者;有加班加点生产医药物资的青年员工,无数青年人纷纷化身钢铁卫士为人民群众构筑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把积极作为、慎终如始的责任与担当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充分彰显了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当然,并非所有的青年人都有机会到战“疫”一线去一展所长,但是却可以到基层去历练。凡成大事者,必从基层做起,基层天地广阔,基层大有可为,基层是人才的炼金石,因此,广大青年人要把把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结合起来,要到基层去、到艰苦环境去,同时把积极作为的责任与担当精神融入灵魂血脉,用汗水浇灌承诺,不断促进自身成长。

把攻坚克难的奋斗与斗争精神融入基层,不断锤炼过硬本领。在战“疫”初期,无数青年医务人员、青年党员、青年志愿者冒着被感染的危险,迎难而上与未知的疫情“死磕”;在战“疫”过程中,无数青年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拼命寻找新冠病毒的“解决之法”;在战“疫”后期,基层青年干部全力以赴抢抓春耕生产。在两个多月的战“疫”工作中,青年人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能力,丰富了阅历,真正体会到了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青春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才能锤炼出过硬的本领。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还有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一最难啃的硬骨头,而这离不开青年干部的奋斗和斗争。因此,青年干部要把攻坚克难的奋斗与斗争精神融入基层,不断锤炼过硬本领,俯身做小事,敢于变革、敢于创新,跳出“小我”视野、打破“自我”束缚、保持“忘我”状态、践行“无我”理念,把“小我”的水滴融入“大我”的海洋,以抓细抓实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增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群众尝到改革的甜头,切实增强获得感。

把充满信心的乐观与团结精神融入基层,奋力书写向往的“诗和远方”。战“疫”中,无数青年人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染着病患,带领病患跳广场舞、练太极、共赏落日余晖等,让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深入人心。正是无数青年人直面困难,带着乐观向上的状态投入到战“疫”中,才给抗击疫情注入了“色彩”、带去了“光亮”。而在基层中,有53000余名在岗“三支一扶”人员、91.8万在岗驻村干部也不愿当旁观者,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投入到战“疫”中,在危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在疫情防控一线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用汗水和智慧谱写“青春华丽篇章”。疫情形势积极向好后,青年干部又开始抓脱贫攻坚工作、经济发展等,以青春无悔的激情和能力焕发更有活力、更具冲劲的干事动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用行动奋力书写向往的“诗和远方”。

篇3:在抗“疫”战场中绽放青年力量心得感悟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14亿国人共同经历了一场特别的战“疫”,病毒来势之凶、扩散范围之广,前所未有。面对疫情肆虐猖獗,有一群人舍弃了“小家”的团圆,奔波在抗“疫”一线守护者“大家”的安危。“巾帼不让须眉”,也许她们是医护工作人员、是人民警察、是社区干部……但是,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铿锵玫瑰。

“救死不辞开睡眼,扶伤岂有怨人声”,她们是守护生命安全的“铿锵玫瑰”。在这非常时期,许许多多医护人员选择逆风前行,迎难而上,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战“疫”之歌。在武汉市协和江北医院一位叫夏思思的姑娘,在为一位76岁患者联系协调会诊、帮助转到传染科、转至定点医院后不幸感染,不料病情恶化,最终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9岁。夏思思走了,她用生命践行医者誓言。其实这只是医护一线“铿锵玫瑰”的缩影,院士李兰娟、“削发出征”的“最美逆行者”杨玉华、崔忠会、刘彭彭……她们用生命接力,传递“疫”爱,“病毒不退,我们不撤”是医者最美仁心。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今天,我们向她们致敬,“若有战,召必至,战必胜”是她们庄严的誓言,是她们在抗“疫”战场上默默坚守,为我们筑起了牢不可破的“生命防线”。

“走村入户雪无痕,促膝交谈闻民声”,她们是护佑千万家庭的“铿锵玫瑰”。“董主任,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你现在怎么瘦得这么狠呐?我年纪大了,不能给你帮忙,我一点力都出不了……”董主任是武汉市西桥社区书记、主任,她带领同事们架起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进行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护佑着千万家庭的安危。“网格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一个个熟悉的名字,“登记造册”“测量体温”“派发物资”一个个熟悉的名词……“事不避难,勇于担当”是她们对群众许下的承诺,正是“铿锵玫瑰”在疫情面前用爱与责任拉起祖国“神经末端”联防联控这张“巨网”,与群众拧成一股绳,同舟共济守卫家园,才凝聚成“拐点”之后的迅速下降。

“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她们是疼爱子女的“铿锵玫瑰”。在共产党员网“战‘疫’家书”专题中,不难看到一位位慈祥的母亲给予子女殷切的关怀。《一名战“疫”女干部给女儿的信》,母亲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诉说着对女儿的思念,表达着浓浓的母爱;《给女儿的一封信:在磨难中成长在成长中奋进》,母亲用经历与感受给予孩子人生之路难免磕磕绊绊,唯有坚定信心,要在磨难中成长,在成长中奋进,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要在风吹雨打中学会坚强、自信、自力。其实,“铿锵玫瑰”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白天,她们在各行各业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下班后她们为家庭、为子女、为长辈含辛茹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待到春暖花开,病毒消散,与她们走遍大江南北,踏遍万里河山,共享盛世繁华。

篇4:在抗“疫”战场中绽放青年力量心得感悟

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武汉人民、湖北人民,以及全国人民展现出了令世人赞叹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这种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的背后,就是深厚的中华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曾多次在文章与讲话中精心用典。

让我们重温经典,探寻战“疫”大考所展现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色,感受中华民族发展中这份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从“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从“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到“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些中华传统文化典故都反映了“人民至上”的思想。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样的执政理念也在抗疫斗争伟大实践中得到有力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武汉新冠肺炎治愈患者中有7位超过百岁,其中年龄最大的为108岁。

4月24日,武汉重症病例实现了清零。这个“清零”标志是一位90岁的老者带来的。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3病区住院治疗的90岁老人张某,当天核酸检测结果转阴。

篇5:在抗“疫”战场中绽放青年力量心得感悟

战“疫”期间,习近平时刻关注国内外疫情形势,高度重视抗疫国际合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频频开展元首外交,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亲自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

截至4月5日,中国已第一时间向全球分享病毒全基因序列信息;与全球180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向世卫组织提供万美元捐款;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专家视频会议;向12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口罩、防护服、核酸检测试剂、呼吸机等物资援助,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柬埔寨、巴基斯坦、委内瑞拉、老挝等国派遣医疗专家组……

篇6:在抗疫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心得

识别干部“底子硬”。把政治素养作为考察识别干部政治标准的重要依据,重点考察是否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是否有宗旨意识、全局观念、驾驭能力、担当精神。能真正做到言行一致、对党忠诚,服从组织安排,挺身而出、英勇奋斗,经受得住考验。

识别干部“敢担当”。看工作态度。能敢于冲锋上阵、带头表率,能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及时发声指导、主动作为。看担当精神。能严密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等工作,攻坚克难、冲在一线、干在实处。看大局意识。能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把群众安危放在心里,把防控责任扛在肩上。同时让那些工作时不作为、危难时不敢为、关键时不愿为的干部无处遁形。

考察干部“扛得住”。能严密细致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等工作,做到严防死守,不留死角,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能做好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工作,稳定群众情绪,增强社会信心。能起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干部群众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坚决执行,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考察干部“打得赢”。围绕工作标准,看是否做到卡点设置规范、宣传排查扎实、防控措施到位;

围绕工作成效,看是否严防死守、不留死角、切实提高疫情防控科学性和有效性;

篇7:在抗“疫”战场中绽放青年力量心得感悟

时间倒回三个月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在神州大地迅速蔓延任意肆虐,亲戚朋友不再走动不再串门,原本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街道村落显得特别的冷清萧条,家里弥漫的消毒水味替代了以往时欢乐的年味。这无不是一场不幸的遭遇,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2月10日,已经是下午4时了,响应国家号召我一直酣睡在被窝里,接到报社党群办的电话,问是否愿意参与“防控先锋队”支援防控一线,“我可以,我去吧”。接到电话时我并没多想,一口就答应下来了!到底为了啥,直到现在我也没去想。

自从答应参加支援防控一线后,老妈就一直唠叨个不停“不去行么?要不带两个口罩?不要走太近离远点呀……”。带着家人的千叮咛万嘱咐,来到外海高速B出口,我们每一个人穿着“防护衣”,说是防护衣其实只是一件一次性雨衣、披上反光马甲,戴上口罩、手握测温计,这就是我们此次“支援防控一线”的一整套“装备”了。

在接受简单却清晰的培训后,“战友”们当场开展排查工作,我们的任务主要是拦截车辆、核查车辆及车内人员信息、测量体温,并根据核查、测量的结果引导分流。工作看似简单,队员们却丝毫不敢疏忽,既要保证信息核查不遗漏,又要保持工作高效避免高速出口车辆阻塞。上岗时都穿着“防护衣”很不方便,所以也不敢喝水,再加上防护衣和手套都不透气,身体感觉特别的难受,此时此刻才能真正体会到武汉一线医护人员有多么的难受、有多么的辛苦。

2月15日,上岗时间18时至24时。“防控先锋队”微信群发来通知:目前强冷空气前锋抵达。预计今天有中到大雨,气温骤降8至10度,北风加大至6到7级,最低气温9度,大家要做好防雨防寒准备……冒雨到达卡口时“战友”们已经纷纷披挂上阵,晚上气温降至10度以下,冷刺骨的寒风夹杂着毛毛细雨打在同志们的身上,我站在“战友”的身边,看到她握着笔杆的双手在微微颤抖。之前上岗人员戴的都是一次性橡胶手套,因为太冷了,就两双叠加在一起戴,可是因为手套太紧,在冷空气下,薄薄的橡胶会被冻得越来越硬,脱下手套后,手都是又红又肿,但始终没有一个人有怨言,都是一丝不苟坚守着。

2月21日,天气回暖阳光明媚,春天要来了,全国疫情形势好转,渐渐进入返程高峰,卡口的工作量也在随之加大,连续苦战6小时,“战友”们的嗓子都沙哑了,脚跟也酸痛得利害。眼看着夕阳西下,也结束今天的工作。回到家卸去了身上所有的疲惫,拿起手机发现收到了单位领导关心慰问和很多同事的祝福,才想起今天原来是自己的生日,万没想到今年的生日是以这种方式度过。感激领导、同事关心之余,同时庆幸自己能以个人微薄之力为国家做出贡献。我们不是将外地返江人员尤其是湖北籍人作为防范对象,而是要通过核查信息、测量体温这一小小的举动保障他们及其身边所有人的安全。记得有一位湖北籍中山司机感慨地对我们说:“感谢你们,感谢你们没有歧视我们湖北人,没有把我们湖北人看作瘟神……感谢你们”。在他们一声声简单的“谢谢”、“辛苦了”声音中,我愈发感到人生的意义所在。

篇8:在抗“疫”战场中绽放青年力量心得感悟

“好”。我放下手机的同时也撂下了正在吃饺子的碗筷。害怕、焦虑,要采访什么内容?还要去哪里采访?要不要接触患者?会不会有危险?……因为是临时任务,我对采访的内容一无所知,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胡思乱想裹挟着我。

其实,1月22日(腊月二十八)至今,随着疫情不断蔓延,每一次外出采访都如同一次出征。

1月22日(腊月二十八),我跟随市领导前往蓬江区耙冲三鸟批发市场,开展野生动物经营市场的专项检查工作。面对现场的活禽,看着正在被宰杀的水蛇、鳄龟……我第一次真切地意识到,我也站在了这场“战疫”的一线。也是由此,我开始了至今已连续2个月奋战在防控一线采访的历程。

去年,我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而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也把它当做党对我的一次考验。疫情爆发以来,我主动放弃休假,年前就投入到抗“疫”一线,同时坚持春节假期不休息,坚守一线。

春节假期前后,我主要负责市委书记林应武的调研报道,跟随书记深入到医院、企业、超市、药店、农贸市场等地,采写第一手信息,用心用情,及时准确传递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及时报道坚守抗击疫情一线岗位的典型。

同时,积极联系市委宣传部、发改、市场监管、商务、财政、政数局、行政服务中心、供电等相关部门及单位,及时报道最新信息,传递正能量。同时,兼顾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一些的重点工作的宣传报道,为打赢防疫攻坚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连日来,不少采访都是一线突击检查或暗访督导,只有到达地点才知道采访目的,容不得自己有太多情绪,医院、野生动物市场、农贸市场、企业、超市、高铁站、农村……一个点接一个点;录音、记录、采写、传送……一条接着一条。

面对活禽、进入医院、看着高铁站的人流,我也会不由的害怕;三十多天的连续奋战,特别是2月2日(正月初九)前,由于一些同事从老家过年赶回来后仍然处于自我隔离期,我们几个一直待在江门的同事负责起了所有市领导、相关部门的现场调研、采访及报道,高强度的工作以及心理压力有时也会让我觉得疲倦……

但在看到市发改局副局长汪世雷等领导从年前起就一直奔波在物资保障的一线,“以办公室为家”;看到抗击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们都在井然有序地工作,他们精神饱满,镇定自若;看到医务人员防护衣、口罩等物资装备齐全,排班有序,有的医生、护士主动请缨已深入到湖北抗击疫情最前线;看到路上、村口、市场出入口,“党员志愿者”的服装格外醒目;在看到社区工作者挨个电话确认、登门入户开展排查工作;看到企业为了疫情防控,加班加点复工复产……我所谓的恐惧和焦虑不在了,精神为之一振。因为周围的一切都在给予我力量。

看到一位同行前辈说,一名记者一生中遭遇重大历史性事件的机会是不多的。每逢这样的特殊时刻,作为一名记者,如果能见证和记录鲜活的历史瞬间,凝聚起民族的精神和力量,那将是最大的幸运,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的确,这一股力量,是遇到奋战在一线的“战士”,尽管不能拥抱,但依然能感受到的相视一笑的温度;是在同一场采访中,大家戴着口罩,但仍能远远地叫出名字,远远招招手的各部门领导以及同行们;是结束采访回家,领导、同事给你的一条条温暖的微信。所以,当我们隔着一层薄薄的口罩相互给予力量的那一刻,我不怕了,因为我们是彼此向上的力量。

奉献和付出,战斗与坚守,在防控新冠肺炎的战役中,不是空洞口号,不是矫情文字,而是在城区街巷、在乡镇山村无数放弃休息,工作在防控一线工作者的真实写照。我有幸能成为他们的一员。

篇9:在抗疫中成长作文

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面的爆发,本应喜气洋洋的春节,却冷冷清清;本应热热闹闹的大街小巷,却人影寥寥,充斥着紧张与不安,第一次经历待在家里,不要到处走访,就是为国家作贡献。

每天电视上都对这场疫情进行跟踪报道,让我感受到对医生的尊敬,医生的勇敢,无私奉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出现一批批美丽的逆行者,社会各界捐献的物资一批批送到现场。作为少先队员的我,谨遵学校的号召,呆在家里不出门,每天吃饭前后勤洗手,按老师给出的指引,在线学习,每天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帮助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洗菜、洗碗等。

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在老师的关怀下,我们一定能度过这个疫情,以强健的身体、热情饱满的状态迎接我们迟来的新学期。相信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定能尽快战胜这场疫情,中国加油!

篇10:在抗疫中增强民族忧患意识

疫情来袭,众志成城。面对“战疫”与“战贫”的双重考验,广西5300多名驻村第一书记提前结束春节假期,“逆行”奔赴贫困乡村,既当疫情防控尖兵,又做脱贫攻坚战将。图为乐业县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帮村民搬运农产品。新华社发

一丶忧患意识是对可能发生的祸害、灾难的忧虑和防备。未来有多种可能,包含不利的、有害的可能,对这种可能的预感、预测、预防,构成忧患意识的核心。考察各个民族、各种文化的历史,忧患意识是一种共同体意识。民族经历的灾难越多,文化反思的能力越强,忧患意识的基因也就越明显。安全需要是人类社会和每个个人的基本需要,忧患意识就是追求安全的思维活动。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长城实际上就是抵御外来掠夺的忧患意识的产物和标志。《诗经》中“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诗句饱含着忧患意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则是文学史上的“忧患名篇”。忧患意识深深植入民族精神之中。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面对强大的敌人和失败的危险,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磨难挫折中成长,以弱胜强、反败为胜,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不忘初心、终成气象。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面临的“四大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面临的“四种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忧患意识有着鲜明的时代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增强忧患意识,要求坚持底线思维、防控重大风险、维护国家安全、进行伟大斗争,都是基于对前进道路上困难和挑战、矛盾和阻力的深刻洞察。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列举了8个方面16个具体风险,其中提到“像非典那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既要高度警惕和防范自己所负责领域内的重大风险,也要密切关注全局性重大风险,第一时间提出意见和建议。这种忧患意识,既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又是培育和塑造民族精神的因素。

在这场疫情防控斗争中,忧患意识鲜明体现在及时果断阻止疫情蔓延的重大决策上。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审时度势、综合研判,迅速作出部署,及时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了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1月22日,党中央果断要求湖北省对人员外流实施全面严格管控。如果当断不断,必定反受其乱。忧患意识还鲜明体现在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上,从武汉到湖北,从华中到各地,打响了一场全覆盖、全方位、全民参战的抗疫人民战争,这是其他国家做不到的。忧患意识亦鲜明体现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掌控上。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中央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适时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减少、化解、弥补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冲击。

二丶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文明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这一精神根深叶茂、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发展又被不断赋予新质。这一精神体现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更体现在抵御灾害的斗争中。改革开放以来的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和这次抗疫所体现出的精神风貌,都是伟大民族精神在抗击灾害中的具体体现和生动证明。忧患意识作为民族精神的底蕴和成分,有机融入其中。忧患意识促进了疫情防控的创造精神。面对疫情对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严重威胁,疫情防控加速了确定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五大主攻方向的进展,加快了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作为国之重器的攻关等。忧患意识激励了疫情防控的奋斗精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英勇奋战,武汉人民不畏艰险、顽强不屈,广大医务工作者日夜奋战,舍生忘死,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民族未来。忧患意识强化了疫情防控的团结精神。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截至2月23日,已有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和湖北,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当前,经过艰苦努力,国内已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这是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团结奋斗的结果。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忧患意识是以实事求是、科学理性、积极主动为思维内核的,这就保证了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时的求实精神、科学精神、主体精神。忧患意识不是主观臆测,而是基于以往经验、事物规律、各种因素综合判断的结果,有其客观依据。的非典疫情,使得我们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公共卫生安全风险高度警惕。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道:“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这种反应速度和效率是对疫情危害正确判断的结果。忧患意识不是盲目应对,而是讲求科学、尊重规律、对症下药、综合施策。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要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大数据技术用于研判疫情形势,实现了精准防控。科学防控就能做到精准防控、分级分区分段防控。忧患意识不是悲观失望,而是积极努力、推动转变,化危为安、转危为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考的是国家治理的领导决策力、组织动员力、统筹协调力。这都要求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

​三丶增强忧患意识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要熏陶。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带领人民应变局、平**、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这次应对疫情重大风险,是增强全党和全民族忧患意识的磨刀石。增强忧患意识就要坚持底线思维,把战略的基点放在最坏的基础上来设想,不要因为估计不足而在危机发生时陷于被动,要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同时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次疫情防控从推出最严格举措到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正是运用底线思维的结果。增强忧患意识就要防控重大风险,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类矛盾和风险,防止发生各种各样的“蝴蝶效应”,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中外历史上,大疫大灾往往导致社会失序,社会失序又使抗疫抗灾雪上加霜。这次疫情防控,全国各地先后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依靠全体人民的积极参与、大力支持、主动配合,坚决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和社会风险。

篇11:在抗“疫”战场中绽放青年力量心得感悟

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比起单纯讲道理,故事中所传达的“理”更能深入人心。在抗疫一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英勇奋战,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每天都有无数可歌可泣的生动故事发生。讲好这些抗疫故事,可以帮助官兵更加认清中国战“疫”的艰苦卓绝和抗疫成果的来之不易,更加认清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效率,更加认清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抗疫故事能不能走进官兵内心、拨动官兵心弦,取决于讲故事者的态度和水平。比如,如何把“陈情”与“说理”结合起来?如何把“自己要讲的”与“官兵想听的”统一起来?如何把“有意义”的故事讲得“有意思”?这些都是讲好故事不可回避的课题。同登一高山,路有千万条。我们可以紧跟舆论热点讲,官兵关注什么就讲什么,也可以联系中外抗疫实践讲,用事实说明国家卓越治理能力和巨大制度优势;既可以用具体细节、典型事例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也可以用思想碰撞、真情互动把故事讲得催人泪下。比如,院士陈薇科研攻关的传奇经历、护士吴亚玲对着手机屏幕含泪鞠躬的感人视频等,都能给官兵以思想上的洗礼、行动上的示范、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进一步凝聚力量、鼓舞士气、振奋精神。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讲述方式至关重要。图像、动画、短视频、诗朗诵等,各种图文并茂、体验新颖的新媒体故事产品,见人见情见思想,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教育效果远好于简单说教。我们可以借助跨媒体、融媒体、全媒体等手段,通过场景式、空间化等讲述方式,提高讲故事的艺术性、生动性和感染力,让官兵在身临其境中净化思想、陶冶灵魂、提升境界。

篇12:五四青年节绽放抗疫精神演讲稿

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履职尽责,广大医务人员冲锋在前、无私奉献,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经过艰苦努力,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这是来之不易的,各方面都作出了贡献。

——2月12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指出

广大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坚守岗位、日夜值守,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广大志愿者等真诚奉献、不辞辛劳,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

——202月23日,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在这场重大斗争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展示了拼搏奉献的优良作风、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当前,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年3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

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

社会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纷纷捐款捐物,展现了同舟共济的深厚情怀。

——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全国各地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地区前往湖北和武汉支援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以及各方面人员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闻令而动,坚忍不拔,不怕牺牲,攻坚克难。

——2020年2月10日,习近平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

各党政军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紧急行动、全力奋战,广大医务人员无私奉献、英勇奋战,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团结奋战,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打响了疫情防控的总体战,全国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

——2020年2月3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时强调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民族,困难和挑战越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有把握,既要彻底战胜疫情,还要完成既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2020年2月11日,习近平同印尼总统佐科通电话时指出

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只要同志们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共克时艰,我们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

——2020年2月10日,习近平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精神

患难见真情。中方不仅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高度负责。中方主要依靠中国人民的力量抗击疫情,同时也对国际社会提供的帮助表示感谢。中国始终本着公开透明态度,同包括法国在内的各国开展合作,共同应对疫情。

——2020年2月18日,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时强调

中方采取的强有力措施,不仅在对中国人民健康负责,同时也是对世界公共安全的巨大贡献。希望各国及时了解和遵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旅行和卫生的指导意见。

——2020年2月6日,习近平同沙特国王萨勒曼通电话时指出

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中国政府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

上一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下一篇:让职场女性赢得信任的十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