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巴欧文化中心简介

2024-04-28

吉巴欧文化中心简介(精选6篇)

篇1:吉巴欧文化中心简介

建筑概况:

建筑名称:吉巴欧文化中心

建筑师: Renzo Piano, Paul Vincent, A.Chaaya, D.Rat 建造年代:1991年—1998年

建筑物的用途: 作为Kanak的文化中心, 包括长期的和暂时的展览馆,多媒体图书馆,内部和外部的活动空间和主题场景。

总建筑面积:(主要部份建筑物加上单体)7,650 m2 长期的展览空间: 650 m2 暂时的展览空间: 580 m2 400 位子内部剧场: 800 m2 多媒体图书馆: 300 m2 入口: 120 m2 餐厅: 310 m2 儿童宿舍: 250 m2 艺术家工作室: 220 m2 总占地面积: 8 公顷 总造价:

设计手法:

伦佐·皮阿诺设计新卡里多尼亚的吉巴欧文化中心时,研究了当地传统棚屋建筑形式,挖掘其与环境亲和的方式,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提取出“编织”的构筑模式。皮亚诺运用木材与不锈钢组合的结构形式实施了他的这种构筑模式,同时巧妙地将竹篓式的造型与自然通风结合。文化中心的总体规划也借鉴了村落的布局,10个平面接近圆形的单体顺着地势展开,根据功能的不同,皮亚诺将他们分做三组并以低廊串连。

吉巴欧文化中心不是一幢有一些主题组成的现代建筑,皮阿诺称其为“由植物伪装过的坦克”,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包括气候和地理位置,他的设计与计划浑然一体。当地的传统文化、他对未来的热切渴望、设计技巧以及建造的技术实践,都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筑群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它们都很有开放性,封闭的意识很淡且不明显,好似微风拂过植被中心。因为当地人生活在热带的户外,几乎只有在晚上和恶劣的天气中才 会回到茅草屋中,入口被组织在一条被覆盖过的,随着半岛边缘轻微弯曲的路上进行,路长约230米。在任何一边,包含了主要空间的例子都集中分布在三个小村中,和封闭植被中的建筑几乎完全一样。

皮亚诺的这一组建筑,巧妙地将建筑思路上的原始情结与高科技手段结合起来,并融入对生态学、实际操作可能性和本土文化的考虑。它毫不造作地为大众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在文化、建筑和地理情形等诸多因素的自然和谐中体现出设计者的创意。其在功能上已超越了遮风避雨的气候调节作用,在表达了设计师对当地历史和建筑文化的崇拜之情的同时也表达了设计师的设计初衷那就是融入自然,融入宇宙,并且和谐地同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相处。对卡纳克本土文化传统的展现,是皮亚诺创作的出发点。他认为艺术往往要借鉴已有的价值,建筑也不能无视历史、传统和语境。但他在设计中最担心的又是坠入对地方民俗的简单模仿和媚俗之中。在地区文化和现代化,全球性和地方性之间,皮亚诺所追求的是其所引用的一段话——“记忆与忘却之间的平衡”。要达到这种平衡,不仅需要建筑师对特殊性的地方文化背景有充分的认识和体验,更需要建筑师具有普遍性的价值观,方法论和技术手段。对文化中心先后两天的亲身体验,2亿法郎

使我感受到这种传统卡纳克地方文化与时代脉搏“之间”神奇的共鸣。不过,也许卡纳克人的感受才是最具权威性的。

据说在奇芭欧文化中心建成后,一群卡纳克人在设计者的引导下,走过“卡纳克之路”来到高耸的象征卡纳克传统棚屋的“容器”前,设计者介绍说:“这就是你们的棚屋”。卡纳克人先是一阵迷惑,接着是用土语讨论了一番,最后,一位长者代表大家发言:“它像是用茅草覆盖着我们的棚屋,他思考了一下接着说:“它已经不再是我们的了,但它仍然是我们的。”一位设计参与者感慨地说:“这是我所听到关于这个建筑最美妙的评价了。”

1.通风系统:

基本上,单元体所装备的被动式通风系统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系统,每一根弯曲的外部肋板都被联编为一垂直统一的整体, 该结构形成了单元体周边的附属空间。弯曲的肋板带有水平线的条板, 用于修正风向。而内部的情况则被由安装在周围墙壁底部和在结构体反面上的百叶窗所形成的被动式系统所控制。这些百叶窗依照风向和风力而打开或关闭, 随着微风通过促使空气沿着屋顶的最高点被排出。2.双层皮系统:

为了在建筑物内部形成被动式通风,皮亚诺设计了双层皮系统。建筑的外皮分两层,分别由外部弯曲的肋板和内层垂直的肋板构成。这两排肋板都由胶合板制成。这双层皮系统能让空气在两层肋板结构直接自由的流通。设在外层的开口则用于引导来自海洋的季风,或者引导所需要的气流。而设在顶部的天窗则被用于调节空气的流通。当有微风的时候,天窗打开以促进 通风。而当风力变强时,天窗关闭。3.外部的肋板结构:

覆盖在外部肋板结构上的水平条板不只是为了装饰,其分布和间距为了引导和控制自然通风而经过特别的设计。位于顶部和底部的水平板条,其间距相对较大,而位于中部的水平板条间距则相对较小。如此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位于底部的水平条板间距相对较宽,使得气流可以水平通过。在中部,由于水平条板密集,迫使水平流动受阻的空气在两层肋板之间上升。而顶部水平条板间距也相对较宽,其水平空气的流动形成的低气压正好产生了将两层肋板之间空气向上吸的效果。气流顶部形成低气压,底部形成高气压。

4.内部的肋板结构:

内部的垂直肋板上安装有水平的百叶窗。靠近屋顶的百叶窗被设计为固定打开的,以便平衡持室内外的压力差,避免屋顶被室内的高气压托起。而位于底部的百叶窗则被设计为可调节的,它的开闭可根据风力调节,并受电脑控制。

5.不同风力情况下的通风情况:

由于该建筑被设计为利用当地的信风形成自然通风,所以为了适应不同的风力情况,建筑物的不同部分将在不同的风力条件下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每个单元体由倾斜的屋顶、双层的维护结构组成,连同单元体外的由走廊串联的庭院,构成了一个可调节适应不同风力情况的有机整体。单元体内墙上靠近屋顶的部位安装有固定式百叶窗,其下方安装有更大面积的可调节式百叶窗,而位于单元体和走廊之间的隔墙上则安装有调节幅度更大的百叶窗。

通常情况下,当有主导信风吹过时,可调节式百叶窗打开(但其开启程度仍受控制,以通过改变风速来控制通风总量)。微风穿过内外层的水平板条进入单元体,再经由单元体和走廊之间阁墙上百叶窗进入走廊,最后通过庭院屋顶上的孔洞排出。如果使位于单元体和办公室、展览区间的百叶窗 也开启,则自然风同样能促进这些空间的空气流通。

当自然风非常微弱的时候,自然通风就依靠空气对流进行,单元体中的热空气沿倾斜的屋顶上升并从墙顶部的固定式百叶窗排出。而另一股位于位于内外维护结构之间的上升热气流也通过吸力促进空气向上穿过百叶窗来加强这一空气流通的过程。

当风力变强时,安装于单元体屋顶下方的感应器会自动关闭所有位于底部的百叶窗,从而阻止强风穿过建筑。而当有从海上吹来的飓风时,屋顶下方会形成一个低气压,空气将通过顶部的百叶窗被迅速吸出单元体,从而使室内外的气压得到平衡。室内热环境:

由于当地的气候非常炎热,双层的屋顶系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外层屋顶上方达到50摄式度时,内层屋顶上方只有大约30摄式度。两层屋顶之间的空气层有助于减缓室内温度上升的时间。此外,覆盖在屋顶上的铝复合板互不连接或覆盖,以便为空气流动提供必要的空隙。而庭院上方的屋顶也是由带孔洞的铝复合板组成。所有这些都是控制室内温度和自然通风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室内声环境:

建筑的墙壁由多层隔声材料组成。主体为一中间带有40毫米厚空腔的混凝土墙。外部覆盖有木制的水平板条。内部镶嵌有木制的面板。所有的材料都具有隔声的功能,而内部的面板甚至还具有吸声的功能。

结构对飓风影响的应对:

整个建筑由木材和金属建成。组成单元体维护结构的肋板,是由钢制核心外加经过层压的木材构成的。考虑到建筑会受到由飓风产生的巨大风荷载,所以经过了特别的加固措施。木制的肋板由钢制基础拉节和固定。肋板间又由水平钢索拉接,水平钢索形成了一根根规则排列的水平弧线。而每三根水平钢锁间又有钢索将内外层肋板拉接。如此的加强装置就是为了抵抗飓风的影响。此外,每个钢制支脚的底部都采用木材隔绝,以避免水的渗透。

视觉、听觉与环境的融合:

由于建筑的所在的基地是一个未开发的太平洋小岛,所有为了保持原有的自然环境,建筑师将设计与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面对礁湖的一面更多的向环境开放。与简单模仿高大的棕榈和松树所不同的是,建筑更倾向于与当地的场景和植被相融合,以便与周围的植被建立一个密切的视觉联系。通过开放的空间和种满植物的庭院,该建筑更象是供人休闲散步的地方而不是一个封闭的博物馆。此外,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屋顶铝复合板并不重叠。相反,它们之间留有适当的空隙,使阳光通过这些缝隙照射进来。而阳光在地上投下的班驳的阴影就象是透过树叶照射下来的,使建筑更显生动。

其被动式通风系统在使空气循环的同时,赋予了建筑一种声响。这种声音就象是海风吹过树林时所形成的一种特别的声响,它就是Kanak 的村庄和它的森林所特有的声响。

缺点与不足:

建筑师想要汲取自然风进入建筑,促进建筑内的空气流通。但风洞实验证明实际的效果并不完全如设想的一样,而且自然通风通常也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建筑的某些部分还需要适量的空调设备作补充。

篇2:吉巴欧文化中心简介

Tjibaou Cultural Centre,New Caledonia,FRANCE,1998

1998年建成的吉巴欧文化中心,位于南太平洋中心的一个美丽的小岛——法属新喀里多尼亚的南端首府努美亚。它是按照比本土的棚屋形式大得多的尺度,选取原生材料,用现代技术建造的,却极具当地土著文化的魅力。建筑设计达到了“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境界。其设计者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也因此获得了当年的普利兹建筑奖(Prizker Architecture Prize)。而且,有评论评述它为“展现的是一种高技术与本土文化、高技术与高情感的结合。”

背景:

吉巴欧文化中心是政治妥协的产物。自1853年成为法属地之后,当地的卡纳克人就与外来统治者之间冲突不断。随着近邻斐济等地的相继独立,卡纳克人在民族领袖吉巴欧(Jean Marie Tjibaou)的率领下,从1975年的重要事件“美拉尼西亚2000”庆典开始,瞅起了一次次以振兴卡纳克本土文化为宗旨的独立浪潮。由于新喀里多尼亚具有丰厚的旅游和矿产资源(世界第三大镍矿产地),法国政府不愿放弃该属地,于是在1988年双方达成妥协的协议,推迟独立,并共同成立“卡纳克文化发展委员会”(ADCK),旨在振兴卡纳克文化,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由法国政府斥资兴建一座卡纳克文化中心。

吉巴欧的父母分别来自北方的两个卡纳克部落。吉巴欧青年时代曾赴法国学习社会学和人类学,经历过著名的1968年“五月风暴”的洗礼,回到新喀里多尼亚后,吉巴欧成为民族文化振兴和独立的领袖,1989年遇刺身亡.吉巴欧的去世加速了文化中心的建设。1991年,在法国政府举办的国际竞赛中,皮亚诺(Renzo Piano)从170个方案中夺魁。文化中心最终于1998年5月4日——吉巴欧遇刺后的第9年落成。由于吉巴欧在发展卡纳克文化中的特殊功绩,文化中心以其姓氏命名。

基地概况:

建筑所在的新喀里多尼亚岛位于南太平洋,距澳大利亚昆士兰东岸1500公里处(南纬 22 度,东经 166度),属美拉尼西亚群岛。它与周边的洛亚蒂群岛、无人居住的切斯特菲尔德群岛组成了法属新喀里多尼亚。新喀里多尼亚岛为一狭长岛屿,崎岖的山脉将该岛分为东西两部分,少平地。气候温和,12~3月为雨季,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均气温23°。

建筑的基地选择在位于新喀里多尼亚首都努美亚东部的Tina半岛。文化中心正好处在一个被热带仙人掌覆盖着的山甲上。而这个山甲正好位于一个咸水湖和海洋的之间。

当地气候概况:

新喀里多尼亚岛为一狭长岛屿,崎岖的山脉将该岛分为东西两部分,少平地。气候温暖潮湿,属热带草原气候,一年的温度变化相对较小,年均气温30°。12月到次年3月为雨季,夏天比较潮湿,相对湿度超过80%。当地有稳定的信风作用,常年都有适量的微风。但在某些季节也有剧烈的龙卷风,其中以11月到次年3年最频繁。因此,岛上典型的热带气候因为稳定的东南信风的作用而有所改变。

由于基地特殊的气候条件,建筑师特别注意了当地信风和阳光的作用,并决定利用这种作用而不是排斥它们。受到当地原有建筑形式的启发,该建筑的基本想法是使建筑捕获微风,引导新鲜空气通过结构中较低的部分来提供自然通风,从而使热空气经过这个对流系统而被排出。这种通风系统在该建筑中的应用将会在后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建筑概况:

建筑名称:吉巴欧文化中心

建筑师: Renzo Piano, Paul Vincent, A.Chaaya, D.Rat 建造年代:1991年—1998年

建筑物的用途: 作为Kanak的文化中心, 包括长期的和暂时的展览馆,多媒体图书馆,内部和外部的活动空间和主题场景。

总建筑面积:(主要部份建筑物加上单体)7,650 m2 长期的展览空间: 650 m2 暂时的展览空间: 580 m2 400 位子内部剧场: 800 m2 多媒体图书馆: 300 m2 入口: 120 m2 餐厅: 310 m2 儿童宿舍: 250 m2 艺术家工作室: 220 m2 总占地面积: 8 公顷 总造价: 2亿法郎

设计手法:

伦佐·皮阿诺设计新卡里多尼亚的吉巴欧文化中心时,研究了当地传统棚屋建筑形式,挖掘其与环境亲和的方式,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提取出“编织”的构筑模式。皮亚诺运用木材与不锈钢组合的结构形式实施了他的这种构筑模式,同时巧妙地将竹篓式的造型与自然通风结合。文化中心的总体规划也借鉴了村落的布局,10个平面接近圆形的单体顺着地势展开,根据功能的不同,皮亚诺将他们分做三组并以低廊串连。

吉巴欧文化中心不是一幢有一些主题组成的现代建筑,皮阿诺称其为“由植物伪装过的坦克”,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包括气候和地理位置,他的设计与计划浑然一体。当地的传统文化、他对未来的热切渴望、设计技巧以及建造的技术实践,都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筑群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它们都很有开放性,封闭的意识很淡且不明显,好似微风拂过植被中心。因为当地人生活在热带的户外,几乎只有在晚上和恶劣的天气中才 会回到茅草屋中,入口被组织在一条被覆盖过的,随着半岛边缘轻微弯曲的路上进行,路长约230米。在任何一边,包含了主要空间的例子都集中分布在三个小村中,和封闭植被中的建筑几乎完全一样。

皮亚诺的这一组建筑,巧妙地将建筑思路上的原始情结与高科技手段结合起来,并融入对生态学、实际操作可能性和本土文化的考虑。它毫不造作地为大众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在文化、建筑和地理情形等诸多因素的自然和谐中体现出设计者的创意。其在功能上已超越了遮风避雨的气候调节作用,在表达了设计师对当地历史和建筑文化的崇拜之情的同时也表达了设计师的设计初衷那就是融入自然,融入宇宙,并且和谐地同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相处。对卡纳克本土文化传统的展现,是皮亚诺创作的出发点。他认为艺术往往要借鉴已有的价值,建筑也不能无视历史、传统和语境。但他在设计中最担心的又是坠入对地方民俗的简单模仿和媚俗之中。在地区文化和现代化,全球性和地方性之间,皮亚诺所追求的是其所引用的一段话——“记忆与忘却之间的平衡”。要达到这种平衡,不仅需要建筑师对特殊性的地方文化背景有充分的认识和体验,更需要建筑师具有普遍性的价值观,方法论和技术手段。对文化中心先后两天的亲身体验,使我感受到这种传统卡纳克地方文化与时代脉搏“之间”神奇的共鸣。不过,也许卡纳克人的感受才是最具权威性的。

据说在奇芭欧文化中心建成后,一群卡纳克人在设计者的引导下,走过“卡纳克之路”来到高耸的象征卡纳克传统棚屋的“容器”前,设计者介绍说:“这就是你们的棚屋”。卡纳克人先是一阵迷惑,接着是用土语讨论了一番,最后,一位长者代表大家发言:“它像是用茅草覆盖着我们的棚屋,他思考了一下接着说:“它已经不再是我们的了,但它仍然是我们的。”一位设计参与者感慨地说:“这是我所听到关于这个建筑最美妙的评价了。”

被动式通风系统: 1.通风系统:

基本上,单元体所装备的被动式通风系统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系统,每一根弯曲的外部肋板都被联编为一垂直统一的整体, 该结构形成了单元体周边的附属空间。弯曲的肋板带有水平线的条板, 用于修正风向。而内部的情况则被由安装在周围墙壁底部和在结构体反面上的百叶窗所形成的被动式系统所控制。这些百叶窗依照风向和风力而打开或关闭, 随着微风通过促使空气沿着屋顶的最高点被排出。2.双层皮系统:

为了在建筑物内部形成被动式通风,皮亚诺设计了双层皮系统。建筑的外皮分两层,分别由外部弯曲的肋板和内层垂直的肋板构成。这两排肋板都由胶合板制成。这双层皮系统能让空气在两层肋板结构直接自由的流通。设在外层的开口则用于引导来自海洋的季风,或者引导所需要的气流。而设在顶部的天窗则被用于调节空气的流通。当有微风的时候,天窗打开以促进 通风。而当风力变强时,天窗关闭。3.外部的肋板结构:

覆盖在外部肋板结构上的水平条板不只是为了装饰,其分布和间距为了引导和控制自然通风而经过特别的设计。位于顶部和底部的水平板条,其间距相对较大,而位于中部的水平板条间距则相对较小。如此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位于底部的水平条板间距相对较宽,使得气流可以水平通过。在中部,由于水平条板密集,迫使水平流动受阻的空气在两层肋板之间上升。而顶部水平条板间距也相对较宽,其水平空气的流动形成的低气压正好产生了将两层肋板之间空气向上吸的效果。气流顶部形成低气压,底部形成高气压。

4.内部的肋板结构: 内部的垂直肋板上安装有水平的百叶窗。靠近屋顶的百叶窗被设计为固定打开的,以便平衡持室内外的压力差,避免屋顶被室内的高气压托起。而位于底部的百叶窗则被设计为可调节的,它的开闭可根据风力调节,并受电脑控制。

5.不同风力情况下的通风情况:

由于该建筑被设计为利用当地的信风形成自然通风,所以为了适应不同的风力情况,建筑物的不同部分将在不同的风力条件下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每个单元体由倾斜的屋顶、双层的维护结构组成,连同单元体外的由走廊串联的庭院,构成了一个可调节适应不同风力情况的有机整体。单元体内墙上靠近屋顶的部位安装有固定式百叶窗,其下方安装有更大面积的可调节式百叶窗,而位于单元体和走廊之间的隔墙上则安装有调节幅度更大的百叶窗。

通常情况下,当有主导信风吹过时,可调节式百叶窗打开(但其开启程度仍受控制,以通过改变风速来控制通风总量)。微风穿过内外层的水平板条进入单元体,再经由单元体和走廊之间阁墙上百叶窗进入走廊,最后通过庭院屋顶上的孔洞排出。如果使位于单元体和办公室、展览区间的百叶窗 也开启,则自然风同样能促进这些空间的空气流通。

当自然风非常微弱的时候,自然通风就依靠空气对流进行,单元体中的热空气沿倾斜的屋顶上升并从墙顶部的固定式百叶窗排出。而另一股位于位于内外维护结构之间的上升热气流也通过吸力促进空气向上穿过百叶窗来加强这一空气流通的过程。

当风力变强时,安装于单元体屋顶下方的感应器会自动关闭所有位于底部的百叶窗,从而阻止强风穿过建筑。而当有从海上吹来的飓风时,屋顶下方会形成一个低气压,空气将通过顶部的百叶窗被迅速吸出单元体,从而使室内外的气压得到平衡。

室内热环境:

由于当地的气候非常炎热,双层的屋顶系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外层屋顶上方达到50摄式度时,内层屋顶上方只有大约30摄式度。两层屋顶之间的空气层有助于减缓室内温度上升的时间。此外,覆盖在屋顶上的铝复合板互不连接或覆盖,以便为空气流动提供必要的空隙。而庭院上方的屋顶也是由带孔洞的铝复合板组成。所有这些都是控制室内温度和自然通风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

室内声环境:

建筑的墙壁由多层隔声材料组成。主体为一中间带有40毫米厚空腔的混凝土墙。外部覆盖有木制的水平板条。内部镶嵌有木制的面板。所有的材料都具有隔声的功能,而内部的面板甚至还具有吸声的功能。

结构对飓风影响的应对: 整个建筑由木材和金属建成。组成单元体维护结构的肋板,是由钢制核心外加经过层压的木材构成的。考虑到建筑会受到由飓风产生的巨大风荷载,所以经过了特别的加固措施。木制的肋板由钢制基础拉节和固定。肋板间又由水平钢索拉接,水平钢索形成了一根根规则排列的水平弧线。而每三根水平钢锁间又有钢索将内外层肋板拉接。如此的加强装置就是为了抵抗飓风的影响。此外,每个钢制支脚的底部都采用木材隔绝,以避免水的渗透。

视觉、听觉与环境的融合:

由于建筑的所在的基地是一个未开发的太平洋小岛,所有为了保持原有的自然环境,建筑师将设计与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面对礁湖的一面更多的向环境开放。与简单模仿高大的棕榈和松树所不同的是,建筑更倾向于与当地的场景和植被相融合,以便与周围的植被建立一个密切的视觉联系。通过开放的空间和种满植物的庭院,该建筑更象是供人休闲散步的地方而不是一个封闭的博物馆。此外,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屋顶铝复合板并不重叠。相反,它们之间留有适当的空隙,使阳光通过这些缝隙照射进来。而阳光在地上投下的班驳的阴影就象是透过树叶照射下来的,使建筑更显生动。

其被动式通风系统在使空气循环的同时,赋予了建筑一种声响。这种声音就象是海风吹过树林时所形成的一种特别的声响,它就是Kanak 的村庄和它的森林所特有的声响。

缺点与不足:

篇3:绵阳市中心医院简介

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和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四川省“省级文明单位”, 四川省“文明医院”和“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单位、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等多项荣誉。相继成为是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网络医院;四川省继续医学教育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美国儿科协会“心连心”技术培训基地;中国西部健康快车眼科显微手术培训中心;四川省“孤残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定点医院;国际慈善组织“微笑列车”定点医院。

医院现占地面积110亩;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 现行设置床位1500张;年门诊量达113万人次, 年出院病人达4.57万人次。拥有国务院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专家”9人, 省、市级“科技拔尖人才”及高科技人才100余人, 博士17人, 硕士133人。医院下设急救中心, 放射介入诊疗中心、临床检验中心、眼病防治中心、白内障复明低视力康复训练中心、妇科腔镜治疗中心。“十一五”期间医院获科研立项58项;获科技成果奖励18项, 举办了41项继教项目, 其中国家级继教项目6项, 省级继教项目35项。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四川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地震灾害。绵阳是更是特大地震受灾最重的地区。身处抗震一线的绵阳市中心医院, 在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 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 全体医务人员以“生命至上、不畏艰险、顽强奋战、无私奉献”的精神, 肩负起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创造了医学领域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住院、门诊的病员及其家属约5000余人撤离转移至安全地带, 无一例遗弃病人、踩踏、跳楼等事故;震后2小时, 派出10人医疗小分队奔赴特重灾区北川;创造了5月12日当晚, 医务人员在发电机供电下, 在帐篷内为200余名地震伤员手术, 一个工作日356台手术的记录;成功救治当时被困时间最长的伤员唐雄 (被困139小时) 。医院在抗震救灾中创造的管理模式、管理工具和理论丛林形成了《地震灾区绵阳中心医院抗震救治应急模式研究》课题的核心内容, 为抗震救灾作出了贡献。从而获得中组部“抗震救灾先进党组织”、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等殊荣。

篇4:吉巴欧文化中心

【关键词】 被动通风系统 软高技 地域 传统 生态

吉巴欧文化中心是著名高技派建筑师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的代表作之一。(图1)皮亚诺在1991年为该项目举办的国际设计竞赛中得到当地居民的积极协助而取胜,建成后的吉巴欧文化中心既是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经典,同时也成为生态建筑道路上的典范之作。

一、软高技赋就的地域传统赞歌

与其以往作品不同,吉巴欧文化中心不只是皮亚诺一贯优雅的软高技吟唱,更是结合地域环境的一场生态建筑历险和对地域传统的真诚致敬。在当代建筑的谱系之中,即便场所概念已然居于中心部位,作为技术美学极致体现的高技派与场所精神的关键源头——地域传统却似乎分居相距最远的两端。所以,当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二者在皮亚诺娴熟的组织与创造下达成完美融合,皮亚诺迄今最强有力的诗意空间建构便诞生了,其间甚至隐隐现出建筑新范式的一线曙光。

吉巴欧文化中心坐落于南太平洋群岛中的一个小岛——法属新喀里多尼亚(New Caledonia)南端首府努美亚(Noumea)所在地,(图2)中心占地面积8公顷,总建筑面积7650 平方米,是法国政府为纪念原住民和平独立运动领袖Tjibaou而设立的民族文化博物馆,旨在发展当地的卡纳克斯(Kanaks)文化。由殖民政府为原住民独立运动领袖兴建纪念建筑,其中的政治纠葛与妥协可想而知。

努美亚位于南纬22度,东经166度,地处热带边缘,(图3)属海洋性气候。每年11月至4月为夏天,高温多雨,经常有台风,最高气温约33℃; 5 至10月为秋冬季,清凉干爽,气温最低约12℃。岛上植被丰富,常年处于东南信风影响之下。

在与自然环境长期共处过程中,卡纳克斯人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建筑空间形式。(图4)这些建筑看似原始简陋,却是特定经济条件和环境条件下简便有效的生存空间问题解决方案。单体建筑均为小型的独立棚屋,采用当地自产的建筑材料建造,外观呈现一种编织的肌理,与环境完全融合在一起。这些棚屋形体高耸,拥有陡峭的屋顶,利于控制气流和排泄雨水;几个单体组成一个簇团,多个簇团则沿一条道路组成村落,道路直通向尽端的公共性开敞空间,这种点、簇、线结合的空间组织方式完全融入自然环境,而且能够有效避免阻碍风路畅通而对建筑造成破坏。

面对如此独特的环境和地域传统,皮亚诺没有试图扮演上帝的角色。他选择尊重自然环境和原住民的传统,使吉巴欧文化中心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将原住民的生活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用现代建筑语言表达一种地方精神:在传统与现代、地方与世界之间建立积极联系,同时不消泯任何一方存在感。

皮亚诺从当地建筑中提取他的设计元素:高耸的单元体量、由群组串联而成的“村落”、木肋结构、“编织”、利用建筑物自身组织通风来制造舒适热环境等,并利用现代技术(现代材料、结构、构造以及电脑控制系统)对这些元素进行加工和再组织。

文化中心的主体由10个被皮亚诺称为“容器(cases)”的高耸的单元体组成。(图5~图6)单元体分成三组,形成三个不同功能的簇团。每个簇团拥有自己的道路、公共空间及同海洋的直接联系,每个单元体的形体都是独立的,彼此之间以廊道——皮亚诺称之为“一个由收缩空间转向放大空间的戏剧化的廊道”——贯通。三个簇团沿着半岛微曲的轴线一字排开,绿色的庭院穿插其中。建筑整体错落有致,远望似风帆,近观则仿佛土著的头饰,与蓝天、大海、绿树相映,不失跳脱意趣,而又不出离其外。那些迎着信风、面朝大海的微微弯曲的单元体高低错落地排布着,海风穿过木肋板时仿佛建筑的歌唱,阳光投下变幻不定的斑驳光影,这一切恍如卡纳克斯人的舞蹈。

作为著名的高技派建筑师,皮亚诺与另外两位高技派代表人物福斯特、罗杰斯不同,除了他早期与罗杰斯合作完成的蓬皮杜艺术中心,皮亚诺并不偏好高纯度的色彩、闪亮的金属材质、暴露的构件、管道、设备等夸张的工业形态,他使用无可置疑的高技术构件、材料,却无比优雅,没有一丝一毫的嚣张。因此,皮亚诺往往被视为“软高技”的最重要阐释者。事实上,皮亚诺的高技手法总是含蓄内敛的。而且伴随他的职业生涯,愈是晚期,便愈发地含蓄内敛。当吉巴欧文化中心建成之时,人们甚至已经很难从中发现高技派的影子,质朴的木材、乡土化的格局和形态,这一切似乎与高技术完全不搭调。然而,当我们走近它,那些极度精确而不加掩饰的节点和为应对环境挑战而采取的复杂而有效的技术处理方式开始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才惊讶地发现:没错,这的确是一个典型的高技派作品,一个只有皮亚诺的娴熟软高技技艺才能造就的艺术杰作。现代工业技术的成就被运用在每一个细节,从构件的精致加工连接,到匠心独运的通风系统和光影组织,高技术的表现是如此的节制和内化,作为阐释地域文化传统的音符,它们编织成的建筑形态远离早期高技派建筑惯有的乖张与喧嚣,反而为静谧、惬意的诗意氛围所笼罩。

二、创造性的通风系统组织

皮亚诺的软高技手法体系的最重要特点正在于此:放弃高技术自身的过度表现,转而使之成为演绎建筑主题的素材,服务于令人感觉惬意、舒适的技术系统的营造。早在麦尼尔美术馆设计中,皮亚诺就利用计算机控制下的可调屋面板获得了非常理想的光照环境。到了吉巴欧文化中心,独特的技术处理运用更加广泛深入,它们服务于一个以融合自然和地域传统的宜人环境为根本指向的整体技术系统。这个整体技术系统由若干子系统组成,其中被动通风系统尤为精巧复杂,它不是一个仅仅用于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的孤立技术元素,而是直接规定了建筑布局和空间形式的发生逻辑。

从群体组织关系看,整个建筑群进深较浅,平面呈不规则带状,面朝大海迎着当地信风(东南风)在海岸上展开,10个高耸的“类圆筒形”单元体疏密有致、高低有序地面朝大海。这样的布置方式可有效利用自然风压进行建筑通风,还可减少飓风对建筑物的破坏。

由于整体建筑主要由10个单元体组成,每个单元体的通风系统组织便直接决定着整体通风系统的使用效果。皮亚诺赋予每个单元体一套简洁有效的通风系统,它由双层表皮系统的“外墙”、斜屋顶、及“内墙”组成。(图7)根据自然风压通风及热压通风的自然通风原理,单元体的形状、尺度、开口位置及方向、构造都是为引导适量自然风进入,并对其有组织疏导而设计,以此形成舒适的室内热环境。(图8)其间严格遵循流体力学原理,甚至做过风洞试验。

当然,仅仅依靠这些宏观措施还不足以保证建筑达成热环境营造上的良好效果。长期的生态建筑实践证明:完善的热环境控制必须依靠深入的细部设计来加以保障,良好的构造处理的应用往往比在整体布局或空间形式上殚精竭虑更容易带来环境条件的大幅度改善。皮亚诺显然很了解这一点,而且他向来精擅此道,在早前的设计中,他已经无数次以精巧独特的构造处理同时赢得视觉愉悦与环境改善的双重收益。作为一个历来发挥极其稳定的建筑师,这一次,他在构造处理上仍旧保持了自己一贯的高水准。

1、双层表皮系统

双层表皮系统形成单元体通风设计的核心。作为单元体的“外墙”,双层表皮构造主要由弯曲的外部肋板层和垂直的内部肋板层构成,这一构造方式能让空气在两层肋板结构间直接、自由地流通。设在外部肋板层的开口用于导入来自海洋的信风或其他气流,设在顶部的天窗则用于调节气流大小。当有微风的时候,天窗较大幅度开启以促进通风。而当风力变强时,天窗小幅度开启或关闭以减小气流。双层表皮系统还具有机械缓冲飓风风压的效果。

nlc202309020824

2、差异分布的水平板条

覆盖在外部肋板结构上的水平条板不仅是为了制造“编织”的肌理效果,其不同的分布方式和间距是为了引导和控制自然通风而做出的特别处理。顶部和底部的水平板条间距较大,外凸的中部的水平板条间距则较小。底部的水平条板间距相对较大使得气流可以水平通过;中部的密集的板条排布迫使水平流动受阻的空气在两层肋板之间上升;而顶部板条相对较大的间距使空气能够较顺利地水平向流动,由此形成低气压,对两层肋板之间的空气产生抽拔效果。这样,单元体顶部形成低气压,底部形成高气压,利用气压差造成内外表皮间的自然通风,从而带走室内多余热量,降低室内环境温度。

3、灵活的百叶窗设置

内层的垂直肋板上安装有水平的百叶窗。上部靠近屋顶的百叶窗被设计为固定打开的,以平衡维持室内外的空气压力差,避免屋顶被室内的高气压托起。而位于底部的百叶窗则设计成可调节的,其开闭可根据风力调节由电脑来控制。单元体“内墙”上靠近屋顶的部位安装有固定式百叶窗,其下方安装有更大面积的可调节式百叶窗。

4、独特的屋顶处理

主体部分的屋顶被设计为双层,两层屋顶之间的空气层有助于减少室外太阳辐射和热空气对室内的影响。覆盖在屋顶上的铝复合板间隔分布,提供空气流动必须的空隙。庭院上方的屋顶也由带孔洞的铝复合板组成,允许气流通过。这些措施通过加强建筑外围的空气畅通流动、隔离辐射和热的直接传导,实现带走室内多余热量、制造舒适热环境的目标,可谓惠而不费。其实际使用效果很好,在气候炎热的夏季,外层屋顶上方空气温度达到50℃时,内层屋顶上方只有约30℃。

通过群组、单元体直至构造细部的精心设计,皮亚诺充分利用信风条件,为建筑提供了一个高度灵活而有效的自然通风系统。为了适应信风的风力变化,建筑物的各组成部分将在不同的风力条件下发挥独特作用。每个单元体自身的通风系统、位于单元体和走廊之间的安装有调节幅度更大的百叶窗的隔墙、连同单元体外的由走廊串联的庭院,(图9)它们协同运作,共同构成了一个可适应不同风力情况的有机整体。(图10)

当有主导信风吹过时,各部位的百叶窗打开(其开启程度受控制,通过改变风速来控制通风总量),自然风穿过双层表皮系统“外墙”水平板条进入单元体,再经由单元体和走廊之间隔墙上的百叶窗进入走廊,最后通过庭院屋顶上的孔洞排出。风力非常微弱时,自然通风主要依靠空气对流进行,单元体内的热空气沿着被设计成倾斜的屋顶上升,并从墙顶部的固定式百叶窗排出,而另一股位于“外墙”双层表皮系统之间的上升热气流也通过吸力促使空气向上经过这些百叶窗的位置来加强室内热空气的抽拔效果。

风力较强时,安装在单元体屋顶下方的感应装置会自动关闭所有位于底部的百叶窗,从而阻止强风穿过建筑。而当从海上吹来的风为飓风时,屋顶下方会形成一个低气压,空气将通过顶部的百叶窗被迅速吸出单元体,从而使室内外的气压得到平衡以防止建筑被破坏(图8)。

利用自然通风达成对建筑内环境的有效调节是皮亚诺的基本思路,其效果已经在吉巴欧文化中心建成后得到充分验证。难得的是,皮亚诺并未象一般实践者那样依赖现代技术,他更多借鉴了当地的传统解决方式,在通风系统的组织中最大限度运用低技和传统技术,从而在降低建筑造价的同时,与地域传统建立密切的联系和对话关系。在低技和传统技术不及之处,皮亚诺也引进了一部分新技术,在保证室内环境舒适的情况下达成更好的节能效果,这也保证了这座建筑不至于沦为当地传统建筑的现代仿品,使之既不脱离当地的文脉,又具有鲜明的现代建筑特质。也许这才是处于传统与现代的夹缝间最为恰当的姿态:它是现代的,但没有现代主义的傲慢,它谦逊地面对传统,将传统融入自身。

三、小结

皮亚诺的最初方案在单元体的形状、排布方式上更多模仿当地传统棚屋,(图11)后经多次计算机模拟和风洞试验,终成今天所见的样子——单元体顶部敞开、形体更通透、单元体布置更简洁有序。“开放的”单元体顶部形状更具生长之态;通透指向渗透与交流;更概括的单元体脱“棚屋”之形而取其意象;简洁高效的形体组合则直指其现代建筑定位。所谓得其意而忘其形,“棚屋”形式的扬弃与变异不仅使新建筑与环境更加和谐,而且暗合地域传统在现代背景下的成长发育。凡此种种处理,无不遵循建构逻辑生发,丝毫不背离简洁高效、空间真实等现代建筑核心原则。技术表现直接而不突兀,不事装饰和符号堆砌,却能达成现代工业化意象与南太平洋地域传统意象的水乳交融。对于置身传统与现代激烈冲突中的非西方世界的建筑实践来说,这种对现代原则和传统元素的的取舍理念和控制方法带来的启示远非强横的现代主义、做作的后现代主义或广泛流布于非西方建筑界的笨拙的传统复兴主义所能比拟。

吉巴欧文化中心是皮亚诺给出的一份答卷,它漂亮地解答了当代建筑实践的两大核心问题——节能低碳的生态建筑之路何往?如何踏上现代文明与地域传统的融合共生之途?

吉巴欧文化中心建成后,有卡纳克斯人与设计师交流。一位卡纳克斯长者说道:“它像是用茅草覆盖着我们的棚屋”,他思考了一下,接着说:“它已经不再是我们的了,但它仍然是我们的。”一位设计师感慨地说:“这是我所听到关于这个建筑最美妙的评价了。”

当然,从最挑剔的角度看,皮亚诺的设计算不上完美无缺。建成后的建筑还不能如设想的那样只依靠自然通风实现内环境调节,实际使用中自然通风往往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某些部分还需要添加空调设备作辅助。不过,相对于它对当代生态建筑实践的贡献、在节能方面显而易见的成效,以及在现代建筑与地域传统融合上达到的艺术水准,这点缺陷只能算作白璧微瑕了。

参考文献:

1 马笑漪 编译.海天之恋——TJIBAOU文化中心,新卡里多尼亚. 世界建筑,9903,总第105期

2 薛恩伦.重视环境、文化传统与生态平衡的高技派建筑.世界建筑,04/2000,总第118期

3 [美]彼得•布坎南.《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作品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姜玉艳:石家庄铁道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

周官武:石家庄铁道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

篇5:广元市中心医院简介

广元市中心医院位于“川北门户, 蜀门重镇”的广元城区中心地段, 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47000m2, 总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2009年开工新建门诊内科综合大楼, 总投资2.05亿元, 总建筑面积47022 m2。全院开放床位1000张, 病员辐射四川、甘肃、陕西三省20多个市、县 (区) , 年门诊总人次40余万人次、出院病人25000余人次。共设有13个一级临床科室, 43个二级临床专业组;11个一级医技科室, 28个二级专业组, 有ICU中心监护室和NICU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有耳鼻咽喉科、骨科、胸心血管外科等三个省级医学重点专科, 设有临床医学检验、护理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管理、急诊急救等四个广元市质量控制中心和广元市血液透析中心、南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年来, 先后购置和更新了核磁共振成像仪、多层螺旋CT、单C臂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等高、精、尖医疗设备, 开展了心脏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全喉及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食道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等复杂及高难度手术, 多项技术处于省内先进或领先水平。

医院现有在职职工832人, 其中高级职称132人, 硕士生导师2人, 硕士研究生14人;有四川省优秀专家及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拔尖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共28人, 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专委会委员35人。近年来, 先后获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卫生部护理专业巾帼文明岗、“四川省十佳城市医院”等荣誉称号;获科技进步奖43项, 其中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市 (厅) 级科技进步奖39项。

篇6:达州市中心医院简介

全院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医院总资产6.26亿元。编制病床1500张。在职职工1550余人。拥有西门子128层螺旋CT机、西门子核磁共振仪、GE三维彩色多普勒、C臂X光机、PRK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日本各种内窥镜、电子胃肠镜、双能直线加速器、钴60远距离治疗机、海扶刀、瑞典人工肾、钴60治疗机、后装机、体外震波碎石机、气压弹道碎石机等1.7亿多元的先进诊断治疗设备, 其中万元以上设备达890余台 (件) 。

医院分设住院部、门诊部、西外分院 (市传染病医院) 。住院部设20个病区, 共23个专业。其中耳鼻咽喉、骨科、呼吸、心胸外、泌尿5个科室为市级重点专科, 肝胆外科、神经外科、肿瘤科等15个专业为市级重点学科, 消化、烧伤整形等4个专业为市级特色专科, 呼吸内科已创建为省级“甲级重点专科”, 骨科、麻醉科为“省级甲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新建的门诊综合大楼除设有中西医内、外科、儿科、康复、皮肤、专家门诊、口腔、耳鼻咽喉、眼科、妇科、产科、乳腺、心理咨询等29个专业门诊外, 还设有急诊、儿科、产科、眼科、中医科、综合病房 (VIP) 6个病区和体检中心、医学美容中心、激光治疗中心。同时, 全院设有高压氧、血透、放疗、影像、介入、检验、病理、核医学、激光医学、输血科等20多个检查治疗科室。新建的西外分院 (市传染病医院) , 计划设置病床120张。

医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在达州市处于领先地位。全院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8.58%, 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98人, 中级技术职称人员411人, 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47人。享受政府专家津贴的2人;省、市级名中医5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0 多人。内科开展的心脏球囊扩展术、除颤术、心内膜活检、人工起搏、记忆合金支架植入治疗支气管狭窄、介入治疗等技术项目, 外科开展的各式胃、肠、脑、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肢体再植术、肾移植等多种高难度手术, 在川东北地区独具特色。其中耳鼻咽喉专业开展的“经视神经管减压颅面联合”手术, 经国内外专家鉴定属国内首创,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吉巴欧文化中心简介】相关文章:

医院中心简介04-21

龙狮文化简介04-28

楼层文化简介04-29

农耕文化简介05-03

文化长廊简介05-09

篮球文化简介05-21

龙潭中心小学简介05-23

文化鲁城简介范文06-02

阅读中心简介范文06-03

研发中心简介范文06-03

上一篇:小学生饮食调查报告下一篇:校园一角400字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