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隐之心的造句

2024-04-15

恻隐之心的造句(共10篇)

篇1:恻隐之心的造句

恻隐之心的造句:

1. 人皆有恻隐之心,即使自己未曾蒙难,目睹着惨状,同样也会破坏我们内心的平静。

2. 望乡台,是阎罗王动恻隐之心,为投胎鬼魂修建,构造极为奇异,上宽下窄,面如弓背,背如弓弦平列,只有一条石级小路外,周围竟然全是刀山剑树,十分险峻。

3. 恻隐之心一动,正老太爷就把自己所受的蒙骗放到了次要位置上,只是呆立在原地,有些进退为难了。

4. 一元论,他论据的重点是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5. 李松倒动了恻隐之心,只将心神意念一动,那股夹带着小鸟的狂风便被吸引到了树冠上,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小命。

6.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

7. 但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宁巩看在眼里,不免感叹豆萁相煎,电传安哥拉,告诉洛蒂已被解雇的消息。

8.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9. 大幽现在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刻,难免有人会动恻隐之心;各边境加强戒备,城内一旦发现行迹可疑的人物就地处决!

10.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发音技巧】恻,不能读作“chè”。

【书写技巧】恻,不能写作“侧”或“测”。

篇2:恻隐之心的造句

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示例】:此人为官清正,作事廉明,每怀~,常有仁慈之念。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三回

二、成语近义词

悲天悯人 [ bēi tiān mǐn rén ]

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抗战时期,这位作家以~的情怀关注社会。

三、成语造句

1、无欲无求,先发大慈大悲恻隐之心,誓愿普救生灵之苦。

2、看到这些骨瘦如柴的孩子,每个人都动了恻隐之心,纷纷慷慨解囊相助。

3、如此痛快淋漓地斩草除根之际,偶尔也会动了恻隐之心。

4、他做得太绝了,一点恻隐之心都没有。

5、看到老人一天到晚形影相吊的样子,她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准备为他找个老伴。

6、每次在街上碰到残疾人,妈妈就动了恻隐之心,总要上前帮一点忙。

7、他强调人应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否则便是“非人也”。

8、儒家孟子认为人天生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所以人性本善。

9、人皆有恻隐之心,即使自己未曾蒙难,目睹着惨状,同样也会破坏我们内心的平静。

10、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11、许多所谓慈善家的行为,只不过为了沽名钓誉,而不是动了恻隐之心。

12、亚伦之所以关注一个斯巴达少女,并不是因为她有多漂亮,或者是动了什么恻隐之心。

13、一元论,他论据的重点是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14、突然,恻隐之心顿生,他丢下柴把,把这名日本兵背回了家中。

15、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16、瞧那可怜的模样,还真让人有恻隐之心。

17、为人有博爱恻隐之心,慈祥恺悌之意,清高慷慨,质朴无伪。

18、受到前世行侠仗义思想的影响,武飞动了恻隐之心。

19. 所谓慈不掌兵,义不理财,善不为官,情不立事,既然想做一个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的人,就不要接触这些不慈、不义、不善、无情之事。

20. 某天在某界的她看见了一个悲剧的乞丐在诉说自己的悲剧故事,所以动了恻隐之心。

21. 古语有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丢却了对于生命的悲悯之情。

22. 而小町呢,少言寡语,平庸无常,这让争强好胜的陆占强反倒多了些同情恻隐之心。

23. 孟子以“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为例,指出每个人对他人的无辜受难均有同情心,正是人本性善良的表现。

24. 我看这也不能怪你,杨牧与你相处多年,你难免会有恻隐之心,就算当初你没有放过他,恐怕还是会有人打清风寨的注意。

25. 洪一见状也动了恻隐之心,心中问道:“行者,能不能救她?”。

26. 梧将军若发好生恻隐之心,敢烦开关以度蚁命,他日衔环,决不有负!

27. 一个落魄的残疾杀手破天荒的动了恻隐之心,收留了一个孤苦无依的孤儿,给他提供了生存的条件。

28. 孟子说,“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看见小孩落水,即便不是自家孩子,也会有不忍之心。

29. 虽说这夜霜只有脱胎六层,但在以往也没少欺负自己,只不过是口头上居多而已,也许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罢了,毕竟是同族,夜墨还是起了一丝恻隐之心。

30. 这已经不单单是星仔成不成为敌人的问题了,杜铭看着哑女两眼梨花带雨,眼眶通红的样子,不禁的动了恻隐之心。

★ 恻隐之心成语造句及出处

★ 成语及解释

★ 成语解释大全

★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教案

★ 恻隐之心的意思是什么

★ 不服水土成语解释

★ 沸天震地成语解释

★ 民康物阜成语解释

★ 火耕流种成语解释

篇3:恻隐之心的造句

儒家最早讲人性的是孔子, 孔子说:“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 认为人的本性先天是没有差别的, 只是后天的行为习惯导致了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差距。而孟子作为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着重发挥了孔子仁学的内省方面, 以心善言性善, 提出了一套以性善论为基础的心性哲学体系。

二、恻隐之心的理论内涵

何为“恻隐之心”?在《说文解字》中:恻, 即痛也;隐, 即蔽也。孟子认为人之本性天赋中就有“恻隐之心”的“善端”, 正如孟子在《公孙丑上》中所说:“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 非人也;无羞恶之心, 非人也;无辞让之心, 非人也;无是非之心, 非人也。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 犹其有四体也。”

也就是说人皆有怜恤他人之心的原因是, 现有人忽然看见小孩子要掉入井里去, 都有惊骇、同情的心理。徐复观先生就曾说:“乍见”二字是说明在当时的情况下, 人心未受到心理欲望的裹挟, 乃心自身直接之呈露。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所说:“恻隐、羞恶、辞让、是非, 情也。心, 统性情者也。端, 绪也。因其情之发, 而性之本然可得而见, 犹有物在中而绪见于外也。”“非所以”三句言之, 都表明了当时情况下人心之不假思索、不受利益裹挟的心绪, 是人心之本然亦或纯然状态的体现。所以孟子强调的是恻隐之心的第一性, 它是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束缚而自然而然的体现。由此观之, 孟子通过“孺子入井”的情景来阐释人的“四端”是与生俱来的, 人依此四端发展, 把它充分实现出来, 便有了现实中的仁义礼智之善举。“恻隐之心”即不忍人之心是天赋的同情心, 是仁即道德的萌芽, 而是否具有道德也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三、恻隐之心的地位

朱熹及其门人对恻隐之心也有过赘述, 在《朱子语类》卷53中:

又问:“明道先生以上蔡面赤为恻隐之心, 何也?”

曰:“指其动处而言之, 只是羞恶之心。然恻隐之心必须动, 则方有羞恶之心。如肃然恭敬, 其中必动。羞恶、恭敬、是非之心, 皆自仁中出。故仁, 专言包四者, 是个蒂子。无仁则麻痹死了, 安有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仁则有知觉, 痒则觉得痒, 痛则觉得痛, 痒痛虽不同, 其觉则一也。”

问:“前面专说不忍之心, 后面兼说四端, 亦是仁包四者否?”

曰:“然。”

这就是著名的“恻隐包四端”和“仁包四德”说。由此观之, 就情感的生发而言, 恻隐之心是羞恶、恭敬、是非之心生发的前提和基础。但就层次而言, 笔者认为不能以“仁包四端”直接概之, 仁、义、礼、智有其各自的独立性, 且它们各自又形成一定的界限来限制彼此。诚如在《梁惠王上》中孟子说:齐人打算杀牛祭祀, 齐宣王碰巧遇到, 因“不忍其觳觫”, 故以羊易之。但此举不忍之心引发人们对于不当行为的反思, 以羊易之然羊不恐惧乎?反观我们现在的生活, 是否小偷因不忍家人受苦而偷取他人钱财可以被原谅?商人因不忍自身利润下降而偷工减料可以被谅解?诈骗犯因不忍吃苦受累而骗取大学生钱财可以被体谅?这样的“仁之端”非孟子所愿, 更非你我社会所愿, 因而它需要“羞恶之心”的限制, 需要“辞让之心”的关怀, 更需要“是非之心”的判定!但相较而言, 恻隐之心比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更为根本, 它为我们向善提供了可能 (但并不是必然) 。诚如我们很难想象一个麻木不仁的人会有羞恶之心, 一个义愤填膺的人会有辞让之心, 一个假公济私的人会有是非之心。而一个具有悲悯情怀的人往往更容易引发善的萌芽, 因而相较而言, 恻隐确实比羞恶、辞让、是非更为根本。由此观之, “恻隐之心”它既是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的前提和基础, 也为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所限定与发展。

在当今网络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网络暴力, 电信诈骗, “不仁者以身发财”等现象屡见不鲜, 我们应继承孟子的“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思想, 努力进行道德修养, 保持本性中固有的善心而不失去。“君子所以异于人者, 以其存心。君子以仁存心, 以礼存心。” (《孟子·离娄下》) 因而进行道德修养, 不仅要“存心”, 还要“求其放心”, 即把失掉的良心都找回来。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中华书局, 1983.

[2]杨伯峻.《孟子译注》[M].中华书局, 1960.

篇4:善待自己的恻隐之心

我忍了又忍,还是憋不住。我侧过头轻声对他说:“扔了太可惜啦!可以带回去送给乞丐。”邻座有些不好意思,说甜点的包装已经污了。我微微一笑,我的希望并不高,若是再有下一次,但愿这句话能在他的心里,哪怕浅浅地留个印儿。

事后,朋友“呸”我,说我像居委会大妈,我也自觉蛮像,因为直到现在我还后悔,当时没弄个麻袋,把整架飞机上扔掉的甜点都撸过来。虽然,我衣着光洁,我有型有款,可把这些甜点带走的勇气,我还是有的。何况,这只是举手之劳。我把甜点分送给昆明街头上的乞丐,不但一点儿也不掉价,而且还能安稳踏实地睡个好觉。

印象中的春城昆明,似乎成了全国“丐帮”的“大本营”。起初,我一直想不通为何这么多的乞丐蜂拥而至,后来终于明白过来:一是昆明四季如春,冻不住,热不着;二是昆明人厚道,在这里好讨生活。当然,像许多大中城市一样,昆明也一度扎起篱笆,吵吵嚷嚷要弄些“禁讨区”,但没动真格儿,没多久,就不了了之,乞丐仍然满眼都是。走在街头,尽管偶尔会被一些小孩子抱住腿挪不动步子,但对这座城市,我却滋生出了无限的柔情,因为只有一座善良、宽厚、包容的城市,才能滋养出善良、宽厚、包容的市民。

这些年,时常有一些媒体抛出“乞丐高收入”和“乞丐行骗”的猛料,干扰了我们听从自己的良心之声。不能否认,现在的乞丐,有了职业化的倾向,可谁若认为这个职业做得容易,不妨试试,尝尝风风雨雨中下跪叩头的滋味,尝尝匍匐街头饱受冷眼、白眼的滋味,若果真“高收入”,为什么不见那些职业体面的人奋不顾身地跻身其中、大秤分金呢?如果一个人不想施舍,又良心平静,完全可以心如铁石地迈过他们,也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不找借口,但当一个人听见了自己的良心发出呼唤的时候,哪怕它很微弱,也不要阻止它。因为,它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声音,是挣脱各种观念干扰的真实的声音。难道,为了决定是否掏出一枚硬币,我们必须先调查求乞者的真实背景?为了不被骗走一枚硬币,我们必须硬起心肠,凉薄所有可能急需我们帮助的求乞者,直到他们走投无路、铤而走险?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从街上走过的时候,曾被一个衰弱不堪的穷苦老人拦住。面对那双无力、颤抖的手,屠格涅夫窘极了,因为他摸遍身上所有的口袋,没摸到钱包,甚至没摸到一块手绢。于是,屠格涅夫紧紧地握住那只肮脏的手:“别见怪,我也一无所有呢,兄弟。”“哪里的话,兄弟!”老人口齿不清地慢慢说道:“就这也该谢谢您啦,这也是周济啊,兄弟。”我时常想,倘若我们的面前,是一位身有残疾、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我们可以真诚地伸出援手;倘若我们的面前,是一位累饿交加、流落他乡的年轻汉子,也许仍是最需要我们播撒良心和爱心的时候。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如果有人像年轻时的美国文学巨匠杰克·伦敦那样纯净浪漫,愿意背着薄薄行囊,风餐露宿,四处流浪,在他困顿无助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用一杯热水、一块面包、一枚硬币,帮他支撑起前方的路、未来的梦?这对我们来说,不是举手之劳的事吗?

当然,许多人并不缺乏对于乞丐的同情心和同情力,也许他们怕麻烦,不愿为一个乞丐满口袋地找零钱;也许他们矜持,怕被别人嘲笑为“多愁善感”,而抑制了表达。但做与不做之间,相隔的不是万重山,只是薄薄的一张纸。如果有可能,我们不要丢失听从自己良心的任何一个机会。我一直忘不掉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当我将手中的缅桂花,分出一朵给路边那个满脸污垢的小女孩的时候,她缩回要钱的手,羞涩地低头,悄悄嗅香的样子——一朵花,一枚硬币,也许没有什么力量,但是,如果举手之劳,我们就能把它送到心的裂缝里,让一颗心瞬间变得温存、友爱,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犹豫、要和自己的良心作对,而不去真心实意地表达呢?

篇5:略论记者的敬畏之心

敬畏历史

新闻与历史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历史是昨天的新闻, 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历史是新闻的积淀, 新闻是历史的瞬间。记者的新闻采访, 不仅是在反映、描述当代, 也是在记录、见证历史。面对这一关乎国家和民族历史的庄严使命, 记者要心存对历史的敬畏感。在新闻报道中, 要始终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无论是报道事物还是人物, 都需实事求是, 既不夸大, 也不缩小, 做到事实准确无误。要继承和发扬我国史学家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 做到客观公正。为此, 记者要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 到新闻发生的现场触摸事实, 留下真实可信的历史片断。否则, 如果只靠听报告、抄文件、打电话、查网络写稿子, 用捕风捉影、道听途说、听风是雨、以讹传讹、人云亦云的信息写新闻, 或在表达新闻事物中添枝加叶、浮夸拔高、合理想象、虚构情节、以点代面、以偏赅全, 甚至无中生有, 捏造事实, 乱扭角度, 歪曲事实, 颠倒黑白, 混淆是非, 制造虚假新闻或造成新闻失实, 那记录下的历史就是残缺的、虚幻的, 甚至是伪造的。历史是公正的、无私的, 也是无情的。行事见于当代, 是非公于后人。记者的报道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历史就会给予记者正确的评价;如果报道经不起历史的检验, 那不仅有辱于记者的使命, 也有损于记者的人格和名节, 还有可能被历史嘲弄和抛弃。

敬畏读者

敬畏读者, 就是要敬畏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最大的新闻源, 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新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记者就毫无用武之地。每个媒体记者都应当明白, 你手中的采访权是公众赋予你代表他们在社会上了解和传播信息的, 公众是你信息服务的读者、听者、视者, 如果你采写的报道公众不喜欢, 没人读、没人听、没人看, 不但媒体难以发展, 记者也会出现生存危机。记者要时刻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敬畏之心, 把人民群众作为新闻宣传的主体。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要把笔头、摄像机、麦克风对准群众, 大力报道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创造出来的光辉业绩, 让群众成为新闻的主角。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诉求。在事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 不回避、不退缩、不沉默、不失声, 而要仗义执言, 大声疾呼, 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要紧紧围绕着群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 向公众提供又多又好的能够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用得好的信息, 使群众能够从信息传播中受益得利。记者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把一颗赤诚之心献给人民群众, 就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帮助, 这不仅能够正确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 而且能够提高媒体和记者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敬畏法律

法律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的, 它是社会最低的道德标准, 是一个不能再有任何突破的标准。社会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需要遵守法律, 谁都没有超越的特权。记者在手中拥有采访权、报道权、评论权、批评权, 在社会上处于特殊位置, “见官大三分”, 活动范围广, 接触人员多, 社会关系多的情况下, 要对法律存有敬畏之心, 敬畏法律的尊严。对一个记者来说, 首先要把自己作为一个公民, 然后再把自己作为一个记者, 要在宪法和一切法律、法规规定的范畴之内开展新闻报道工作, 不仅在日常行为中严格遵纪守法, 而且在报道的内容乃至文字表达上也不能有违法律知识, 这既是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也是对自己权利的珍惜。

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 在新闻媒体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快的新的生态环境下, 社会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妄图利用新闻的舆论传播功能为自己谋利益, 腐败现象在新闻界屡有发生。记者在个体劳动性较强、自由活动空间较大、各种监督比较困难、社会容忍度较高的情况下, 更要想到自己头上同样悬着一把法律利剑, 在任何情况下都自觉廉洁自律, 不以稿谋私, 不搞钱稿交易, 抵御住金钱和商业利益的诱惑。做到持身严正, 甘于清贫, 守住底线, 立笔为公, 立笔为民。如果把自己置于法律之外, 藐视法律, 放纵自己的行为, 最终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到那时就悔之晚矣。

敬畏人生

记者要敬畏人生, 珍惜人生。要牢固树立新闻事业心和责任感, 以积极的心态、满腔的热情、向上的精神、战斗的姿态投入新闻工作, 把新闻工作作为终身事业。要常有能力危机和知识危机意识, 坚持学习、刻苦学习, 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 提高新闻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做一个合格的、称职的记者。在当前浮躁气弥漫的社会风气里, 要摒弃功利主义, 宁静淡泊, 涵养心智, 明理守操, 脚踏实地, 埋头苦干, 把全部心思用在深入实际采访上, 用在探究真理上, 用在多写新闻、写好新闻、多出新闻精品上, 努力出大作、出名作, 在新闻工作中建功立业, 成就事业和功名。这样, 就能够实现人生价值, 使短暂的生命放射出光辉, 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少些遗憾、少些后悔。

敬畏是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警戒。天下之事, 成于惧而败于忽。记者只有心存敬畏, 才能清醒、明智、成熟、坚守, 才能德才双全, 有胆有识, 在新闻事业中有所作为, 大有作为。

(作者单位:中原油田直属机关党委)

篇6:恻隐之心是人性最好的姿态

吴良瘦小精悍,沉默寡言,无论你怎么审问,他总是一句话不说。审讯了好几次,都无功而返。而且吴良曾经因为贩毒被判过刑,有一定的反侦察意识,不仅不肯认罪,还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有一次,吴良特别激动,试图摆脱束缚他的铁凳子以头撞墙。

看到审讯毫无效果,倪崇晖开始采取迂回战术,他放下记录笔,递给吴良一瓶水,跟他漫无边际地聊天,首先聊的是人生观,然后转到吴良的家庭。“你有小孩吗?几岁了?”一提到小孩,吴良的眼神有了变化,倪崇晖心里不禁一喜。“你既然以前坐过牢,怎么又开始搞这个?”聊 着聊着,倪崇晖突然抛出这么一句,并偷偷注意吴良的反应。吴良果然被吸引了,开始讲自己的经历和家庭。他上次出狱后,本来不想重操旧业,但是因为有案底,找工作四处碰壁,于是又走上了贩毒的老路。接着吴良向倪崇晖诉说了自己的心事,老家的房子没钱修,快塌了,一家老小只能借房子住。吴良的父亲生病住院,需要钱治病,60多岁的母亲必须照顾父亲及孙女,无法出去赚钱。妻子因家里生活窘迫正跟他闹离婚,女儿在读小学。吴良是家中独子,他担心自己一旦承认贩毒的事实,再次坐牢,他的父母与女儿没人养。

对于吴良,倪崇晖并不同情;但对吴良家庭的不幸处境,倪崇晖又生出了恻隐之心,当即决定帮助这个家庭。他对吴良说:“你不用担心,我会尽力照顾好他们。如果你说的都属实,我以后每个月会给你的家人汇500元钱,也算帮你尽一个做父亲的责任吧!”听到倪崇晖的承诺,吴良一愣,接着,眼中泛起了淚光,他怎么也没想到警察会对自己这样好。

审讯一结束,倪崇晖就要了吴良家人的电话号码,从电话中他了解到吴良的家庭确实非常困难。当电话那头的人问他是谁时,他只说是吴良的朋友。倪崇晖不愿透露自己的警察身份,因为担心吴良的家人会拒绝接受帮助。随后,倪崇晖从当年6月起,就以朋友的身份给吴家人汇钱,这件事他从未对任何人说起,他的女友也是到了2012年12月两个人结婚时才知道。好在妻子通情达理,默默支持着他的这一善举。倪崇晖不仅按月给吴良的家人寄钱,而且非常关心吴良女儿的学习,经常鼓励她好好读书。小女孩非常争气,学习成绩出类拔萃,后来考上了一所重点中学。

吴良被判了3年徒刑,因为在狱中表现好,提前几个月出了狱。就在吴良被释放的当月,倪崇晖还一次性地给吴家汇款1000元,并给吴良女儿发了一条短信:“你爸爸马上就要回来了,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汇钱了。你要相信爸爸会改好的,多鼓励他,他会承担起一个男人应该担负起的责任。”吴良出狱后,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了倪崇晖。吴良想来看他,并当面说声谢谢,被倪崇晖婉拒后,吴良依然赶到了派出所,握着倪崇晖的手泣不成声,承诺说:“以后不会再碰那个东西了。”他要重新做人,报答倪警官。

篇7:谈如何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

关键词:幼儿,培养,教育,感恩之心

一、培养幼儿感恩之心的教育意义及背景

1. 培养幼儿感恩之心的教育意义

对幼儿感恩之心的培养离不开感恩教育, 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中, 都应该以感恩教育为先。家长和教师应为幼儿做一个行为上的楷模, 尝试让幼儿自己用一颗爱心去体会, 形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对于知恩、报恩能够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更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及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 培养幼儿感恩之心的教育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造就了一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王子”和“小公主”。在这些孩子的思维世界里似乎不存在什么难题, 随心所欲, 不能够受半点委屈, 觉得父母长辈的关爱都是理所当然的。在一份相关的调查报告中显示:目前不能够体谅辛苦的孩子占76%, 能够体谅父母辛苦却不懂关心父母的孩子占68%, 即使受到他人帮助也不懂言谢的孩子占58%。

二、幼儿感恩之心的培养受哪些因素影响

1. 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

中国有句古话“慈母多败儿”。虽然在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里应以教育为主、关爱为辅;可是到了现在已经慢慢演变成溺爱优先, 教育在后。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 父母往往无法做到充分重视幼儿的感恩教育, 不能通过与幼儿的交流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使幼儿缺乏感恩意识。

2. 幼儿园教育因素的影响

幼儿园是幼儿培养感恩之心的重要场所。然而, 时下的幼儿园数量众多, 面对竞争压力, 为了广纳生源, 常常推出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智力开发课程, 这些课程门目中多, 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够完全迎合家长们的望子成龙的思维方式。这种课程往往只注重智力的开发, 却忽略了德育的教育。

3. 社会教育因素的影响

过于优越的生活环境也使得幼儿开始逐渐懂得攀比, 总是以财物的多少来衡量事物的价值, 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社会在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构建人文和谐社会等方面有所欠缺, 导致幼儿无法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为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带来了难度。

三、培养幼儿感恩之心的具体方法

1. 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教育中, 幼儿的思维方式是以具象事物为主, 以自我为中心, 会习惯性地学习身边最亲密的人的行为习惯, 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学习对象。父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言行举动, 都会不经意地投射在幼儿眼里, 在幼儿的脑海中留下印象。因此, 要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 父母在对幼儿的家庭教育中不仅需要言传, 更需身教, 要从自身做起, 加强对幼儿的感恩教育。 (1) 教会幼儿懂得孝敬父母, 知恩图报的道理。幼儿尚处于心智成长阶段, 对于周遭事物的判断能力较差, 行动上也缺乏独立性, 家长的行为对于幼儿的行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例如, 幼儿的父母在平时对自己的父母关心与照顾, 幼儿会不自觉的模仿起父母的行为开始在潜意识中逐渐形成对孝敬父母的初步认识, 开始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 (2) 幼儿的感恩之心需要鼓励与认可。幼儿学会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是感恩, 同样的, 对于其他长辈的关心或其他帮助他人的行为也是感恩。假如, 幼儿在班级里团结同学, 能够积极帮助同学, 助人为乐。家长要对幼儿自发的这种行为做出肯定与认可, 并鼓励幼儿继续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对于幼儿感恩之心的养成是极为重要的。 (3) 教会幼儿对家庭具备责任感。家长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 可以适当的为幼儿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除此以外, 带领幼儿积极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等, 不但学会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来, 更养成了分担家庭劳动的责任感。使幼儿懂得珍惜身边的幸福生活, 渐渐养成一颗具有家庭责任感的感恩之心。

2. 幼儿园教育方面

幼儿的学习活动大部分在幼儿园中进行, 教师就是幼儿心目中的行为楷模。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 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 通过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活动等, 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帮助幼儿更全面的了解感恩, 懂得感恩, 学会感恩。 (1) 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无论是父亲节、母亲节还是三八妇女节, 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节日, 积极开展与节日有关并以感恩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在这些节日里, 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节日当天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或者, 为社区的老爷爷、老奶奶们表演一出精彩的节目。 (2) 通过学习感恩故事, 感恩歌曲等课堂教学来启蒙。“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数千年来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受用终身的成语故事。教师可以通过对“投桃报李”、“知恩图报”等成语故事的讲述, 来告诉孩子感恩是自古就有的良好的行为规范, 也是一种美德。

3. 社会教育方面

除了家庭引导, 幼儿园教学, 社会教育方面对于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也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配合家庭与幼儿园的感恩教育, 社会应当积极参与进来, 通过传媒多播出与感恩有关的电视、动画, 在清明等节日组织幼儿参观英雄纪念碑等, 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让幼儿学习感恩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总结

让幼儿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是规范幼儿行为道德标准的体现, 是帮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传承。因此, 强化幼儿的感恩教育, 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不但需要家庭参与、幼儿园参与, 也需要社会的参与。让我们关爱幼儿, 重视教育,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从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开始。

参考文献

[1]陈延文.感恩教育, 从感谢孩子做起[J].幼儿教育, 2004, (1) .

[2]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 2004, (4) .

篇8:超越之心 敬畏之心 感恩之心

暨评选活动京东方科技集团

董事长王东升先生介绍

王东升(1957年—),财务专家和系统工程专家,35岁临危受命,出任连续亏损七年的北京电子管厂(电子部744厂)这个万人大型国企的厂长,在此基础上于1993年创立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长,同年他开始大力推行企业再造和产业升级工程。在短短15年间,京东方在他的领导下,从一家收入不足 8000万元的电子元器件企业,成长为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显示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一跃成为中国显示领域的产业领跑者和全球主流技术领域中极具竞争力的企业。

王东升是中国企业界自主创新的先锋人物,他持续倡导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致力于把京东方打造成为显示领域世界领先企业。坚守“产业报国”,笃信“专而强”。他在技术前瞻上的洞察力,使京东方在10年前就预见到液晶显示技术必然取代显像管技术,因此在产业发生战略转折点之际,采取“走出去”战略,掌握了液晶显示的核心技术,填补了中国内地TFT-LCD产业空白,成为中国内地TFT-LCD产业的领军人物。

在京东方创立十五周年感恩会上,我用“超越之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来表达我感慨万千的心境,这是我的真情实愿,也是肺腑之言。

回首十五年,京东方自1993年4月创立,经历了“转型创业”、“发展主营”、“跨越前沿”三个成长阶段后,从一个生产电子管的传统老厂,发展成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全球知名、国内领先的显示产品与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营业务收入从创业初期的8000万元增长到100多亿元,股东价值从2亿元增长到200亿元。

回顾十五年的创业历程,是京东方不断超越自我的历程。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京东方人始终保持一颗“超越之心”,并且转化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体系。正是超越之心,让京东方超越极限,跨过了一次又一次危难。正是超越之心,让京东方人超越自我,以不懈努力实现不断突破。正是超越之心,才能让京东方的未来超越时空,不断建立更高追求的伟大目标。

我客观地认为,“超越之心”在京东方并非人皆有之,但京东方以企业生命体降临之日,“超越之心”就与生俱来,并被视为一种独特的企业精神。因为京东方的创业者认为,“超越之心”能够表达了人类志在突破的永恒追求,这种精神力量能使“可能”与“不可能”之间的界线不断移动和变化。

京东方作为企业推崇“超越之心”,能让京东方人在精神层面形成质的升华,认清并确立人生追求的不同层次的“更高目标”。以超越现实的态度来看待进步和发展,不因一步或一时成功而沾沾自喜,看清每一次进步的阶段性和有限性,克服自满自足和自我陶醉。同时,不为现实局限所惧,不被俗世偏见所畏,以不同层次的“更高目标”拾级而上,迈向“根本目标”,达到人生的“根本性超越”。

我也承认,在京东方发展历程中,这种“超越之心”时常触发一种心灵煎熬的痛苦,这不仅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所带来的挣扎之感,也因为“超越之心”让人从内心反省自身的局限性,甚至可能在心理一度怀疑或否定自我。但“超越之心”的魅力所在是,不断反省自身局限才能不断努力突破局限,以超越自我而实现自我超越。

还值得一提的是,“超越之心”并没有导致京东方的一种欲念无度或行为变形,没有导致内在的自我膨胀与外在的僭越之举。这是因为“超越之心”产生了一种超然的自我审视,能够清醒正视自我局限与不足,由此而生“敬畏之心”

回想十五年成长历程,我们从CRT金属零部件起步,跨入了TFT液晶显示器件这一技术和资本双密集型的世界前沿产业领域。以全球视野看,15年前,我们在产业内微不足道,15年后,我们在全球产业链中有了一席之地,但也无骄傲自大的资本。我们始终怀有一颗“敬畏之心”,贵有自知之明,我们把自身的“有限性”,从一种“自知”转化为一种“自觉”。正是因为敬畏之心,我们才能专心专注,精益求精,才能技有所长,日有所进。正是因为敬畏之心,我们才能具有谦逊的心境和包容的胸怀,在所有经济和社会关系中,真诚合作,分享共赢。

“敬畏之心”是中西方两种人生智慧的交融与贯通。在中国古代文化传统,早就倡导“引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望天地之大而知己之渺小,极为推崇“宁静致远”的君子之行。在西方哲学思想中也格外强调一种“谦卑精神”,以此约束个人膨胀,强调“为首的”更要屈尊。

京东方的“敬畏之心”源于中国文化的“谦德”,源于西方哲学的“自知”。京东方的前身虽然是北京电子管厂(电子部744厂),是一家曾经创造辉煌的万人国企,但其降生于濒临倒闭的破落境地。出身名门,家道中落。如今,京东方是中国显示领域的产业领跑者,在全球产业链高端环节也占有不容忽视的位置。但以全球视野和未来视角来审视和评判,京东方依然没有不可一世的资本,正是这种清醒的自知之明,让京东方人的“谦逊”出之自觉并行之自如,成为自觉自律之自然流淌。

在古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庙中,载有“自知”(认识自己)和“毋过”(不要过分)这两大著名遗训,千百年来为后人频频引用、细细品味。“敬畏之心”既为一种“自知”,一种自我认识;亦为一种“自觉”,一种自我觉悟。正因如此,在“自知之明”的意识中才能达到“自我超越”。所以,“超越之心”与“敬畏之心”,在京东方的企业精神中是两种截然不同却彼此呼应的维度。

回味15年的心路历程,京东方还有一颗“感恩之心”。我们从未忘记投资者、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因为我们不敢忘却,忘恩就是负义。京东方需要感恩的对象太多,有政府领导,有各界朋友,还有我们的全体同仁。我们始终怀有一颗感恩之心,这种感思源自于我们曾经经历的艰难和沧桑,我们怎能忘记在寒冬中所得到每一点温暖、每一缕阳光。所以我们京东方人将15周年庆典定为“感恩会”,在我致词时,我情不自禁地鞠躬致谢,我衷心地感谢我的同仁们,是他们给了我奋斗的信念;我也代表全体京东方人诚挚地感谢各界朋友们,是他们给了京东方走向成功的信心。

京东方的愿景是成为一家显示领域世界领先企业。我们要加快发展方式从投资驱动向更加注重价值创造驱动转变。因此,我们永怀“超越之心”、“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创新进取,追求卓越,合作共赢,回报社会。只要我们坚守京东方的使命感和价值观,我们就能像过去一样战胜所有的挑战。现在是,将来也是如此。

篇9:解读《黑暗之心》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康拉德,《黑暗之心》,女性形象,女性主义,男权主义

一、康拉德与《黑暗之心》简介

约瑟夫·康拉德1857年出生在一个爱国主义的波兰家庭, 后因其父亲被冠以谋反罪名全家被流放莫斯科北部。随后康拉德父母相继离世, 他只好寄居在舅舅家。17岁那年, 康拉德厌倦了学生生活, 追寻心中的航海梦想, 他开始了法国商船之旅。随后的1878年, 他开始服务于英国商船, 尽管当时他对英语了解甚少。二十多年的航海生活使康拉德不仅掌握了英语还从普通的水手荣升为船长, 之后加入了英国国籍, 成为了英国国籍的波兰人。1890年, 康拉德带队经过刚果运河去到非洲中心, 一路所遇的荒凉、可怕的景象为康拉德的写作提供了真实、丰富的素材。1896年康拉德第一部长篇小说《阿尔迈耶的愚蠢》出版, 直到1924年逝世前他共写了31部散文集和长短篇小说。《黑暗之心》正是以这段航行的梦魇般的经历为背景写成的。康拉德的航海小说从光与影、明与暗的色彩对比上烘托出了航行的荒凉恐怖阴森的气氛, 激发读者的联想, 表达象征意义。除了意境的烘托, 康拉德也用细腻微妙的手法写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正如《黑暗之心》这部小说, 讲的是船员马洛在刚果运河寻找贸易代表库尔兹时, 渐渐对库尔兹产生兴趣的一系列故事。在这部小说里共有五位女性形象, 马洛的姨妈, 贸易公司的两位看门人, 库尔兹的非洲情妇和未婚妻。几位女性在康拉德的笔下被轻描淡写, 简单略过, 但始终贯穿通篇, 作用不可小觑。马洛的航海经历是以姨妈的推荐开始的, 随后在总部遇见两个神秘的女人, 对她们的记忆不时总跳在脑海里, 寻找库尔兹途中看见了原始又高雅的情妇, 最后以和库尔兹未婚妻的对话作为结束。看似被隐形的女性人物, 却在表达女性主义的思想。康拉德常常被人指责忽视女性甚至歧视女性, 曾有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批判他为大男子主义的作家。指责他把女性形象作为男性形象的衬托物、女性角色多是不符传统女性形象的。康拉德笔下的女性形象已经不是简单的普通女性形象了, 她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反映, 对女性的社会反应。黑暗之心发表时正直英国的女性问题备受争议之时, 教育和社会各界逐渐对女性敞开了大门, 妇女解放运动开始, 许多男性作家也参与其中, 康拉德就是其中之一。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 康拉德如此构建女性形象, 实则吸引关注发人深思。

二、《黑暗之心》中的女性形象

《黑暗之心》的故事是通过马洛叙述所呈现的, 当然也不外乎这五位女性形象。她们幽然出场, 悄无声息离场。异域的浪漫情怀、惊险刺激的冒险、殖民侵略的主题都可以在这部小说中体现, 也因此他备受时代欢迎。为了吸引更多女性读者, 康拉德设定了五个女性角色于《黑暗之心》中。在当时男权主导的社会下, 将女性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天使般的善良与传统, 一种是恶魔般的粗狂与泼辣。康拉德勾画了两个传统与善良的女性, 马洛的慈母般的姨妈和库尔兹的善良的未婚妻。做经纪人工作的姨妈出现在航海故事的开篇, 马洛和库尔兹未婚妻的对话出现在结尾。马洛的姨妈原型来自于康拉德敬重的姨妈, 她对康拉德无私奉献着如同亲生的一般。马洛的姨妈极力地帮助马洛成为船员, 在开篇就对一位女性如此描写证明了康拉德本身对女性是重视的。姨妈有母性的光辉, 代表着对家庭无私奉献, 任劳任怨的女性。但是马洛在提到他的姨妈时却有种讽刺的语气, 说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但是马洛仍是愿意编织谎言让姨妈相信文明会遍地。马洛也质疑自己怎么会让女人帮他谋得工作, 这样的喜剧对白看似是对女性的偏见, 实际却是对女性也可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赞赏, 讽刺了维多利亚时代对女性的歧视。所以康拉德是用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歌颂女性。在康拉德的笔下, 库尔兹的未婚妻是一名传统善良且忠贞的女性, 当她得知库尔兹的死讯时她的世界都崩塌了。她不知道库尔兹在非洲的所做作为, 只坚信库尔兹就是她的伟大英雄。她是西方女性中典型的那一类———如天使般。最吸引读者的应该是马洛在和她谈话时对她说的善意的谎言, 她问:“他最后说什么了”, 马洛说:“说是你的名字”。出于宽慰之心也好, 还是对库尔兹表示忠诚也罢, 马洛撒了这个谎。当未婚妻伴着呜咽回应道:“我就知道”时, 已经表明康拉德歌颂了如此有美德的女性并不是为了证明女性“永远不得知事情的真相”, 更多的是同情, 是对女性奉献的肯定。

在马洛的眼中, 库尔兹的非洲情妇是原始野蛮又衣着光鲜, 佩戴着过多的象牙制品。她出现在朝圣者和土人的混战之时, 钢盔与战衣的武士装备, 她毫不畏惧, 手持长矛看着朝圣者们, 仿佛在张扬非凡的勇气。有人称黑人情妇是库尔兹的附属品, 是库尔兹富有之后的挥霍钱财的对象。库尔兹的行为正是男性霸权主义的象征, 黑人情妇被当做了黑暗、混乱、歧视的象征。非洲情人是库尔兹的陪衬物, 非洲是欧洲的陪衬物, 不仅揭露了西方当时对女性的殖民倾向还揭露了对非洲的殖民倾向。这些虽然是由马洛的叙述来的, 但是并不等同于这就是康拉德的想法。通过小说中对非洲妇女独特的称谓, 优雅的衣着, 含蓄的沉默来看, 康拉德对女性的态度是积极的。这位非洲女性是现代女性形象的代表:她敢于追求爱情, 执着, 充满活力。与天使般的姨妈和库尔兹的未婚妻不同的是, 这位非洲女性没有被称呼为库尔兹的谁。《黑暗之心》的创作背景与维多利亚时期的写作氛围密不可分, 种族歧视与性别差异导致非洲女性只能沦为欧洲殖民者的情人, 此类的人物关系在维多利亚小说中并不罕见。康拉德在这位非洲女性的称谓上别具匠心, 可见他塑造的非洲女性是与众不同的, 她是独立的自我, 反抗的化身。非洲情妇的气概是欧洲人欠缺的, 这正体现了康拉德反殖民的态度和对非洲女性的赞美。

“看守者通往黑暗的大门, 坐在那织着黑色的线团, 仿佛在织棺材盖。”马洛如此描述这两位看门妇女。其中一个年轻的妇女低头织着毛线, 态度冷漠地把马洛引进了候见室。另一位老妇人似乎也习惯了这类的场景, 把一批批年轻人送走, 那神情仿佛看得到他们今后的命运, 好似过去和未来她们都可掌握。黑色的毛线, 阴冷的表情都在预示着马洛的悲剧。她们如魔鬼的化身引领着马洛走向死神, 候见室变成了地狱的大门。这两位妇女被恐怖化, 但是进一步分析, 她们也许并不是社会上被蒙蔽的无知女性, 她们看似冷酷无情, 默不作声, 也许只是对帝国主义残忍的行径无力反抗而已。她们虽然保持缄默, 但每一个表情和动作都在表达着对帝国主义野蛮行为和疯狂掠夺的不满。

三、叙事者的独白与康拉德的本心

在《黑暗之心》中, 马洛构建的女性角色都是建立在男性主宰的物质和精神世界之上的, 女性是附属品, 要依赖于男性, 这无疑是男权主义的思想。随着情节不断地展开, 马洛发现在找工作时得不到朋友的支持只能找女人帮忙, 他觉得不可思议, 甚至说“你们相信么, 于是我就去找女人帮忙”, 马洛的质疑态度正是康拉德心中对女性的肯定。这部作品采用了双层叙述结构, 马洛还有外层叙述者的“我”。这表明康拉德在极力地与马洛的思想划清界限, 从旁观者的视角看待马洛对女性的误读、轻视进而引发思考事情的本质。作品在主观上叙事上提高男性地位, 语言上嘲讽女性试图掩盖女性在社会上的作用与作为, 但在客观上表现的内容却在赞扬女性, 给予她们的角色以肯定。马洛的叙述和康拉德的内心有着不相一致的倾向。分析过这个不可靠的叙述者马洛之后, 不难发现康拉德正是运用了叙事技巧, 不仅将旁观者的思考带入到作品中, 而且还让读者一步步发现小说中发生的事情的本质。康拉德通过马洛的独白彰显出了顽强的逻辑力量, 再现了维多利亚时期受到男权主义与帝国意识形态双重压迫的女性, 表达了对西方价值体系的怀疑与批判。康拉德使无声的五位女性跃然纸上, 她们在向着男权社会逼近, 希望赢取一席之地, 消弭男性的中心意识, 告诉所有人女性不可忽视的力量和能力。

参考文献

[1]CONRAD J.2007.Heart of Darkness[M].London:Penguin Books Ltd.

[2]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约瑟夫·康拉德, 黑暗之心[M].智量, 译.广州:花城出版社, 2013.

[4]朱洪祥.康拉德.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J].名品欣赏, 2008 (16) :117.

篇10:恻隐之心的造句

大多数国人对日本所遭受的灾难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由于历史原因,也有异样的声音在网络等媒体流传,其中不乏因此而幸灾乐祸者。

林肯说:“一个民族,如果对其他一个民族全是仇恨或者全是崇拜,那它就注定是一个懦弱的民族”,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却可以选择淡却仇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也曾一度笼罩在唐山大地震的阴霾中,也曾为汶川地震的死难者悲痛不已。

《孟子·公孙丑上》有一段这样的话:“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所说的“不忍人之心”,就是指我们的怜悯心、同情心,“怵惕”即恐慌、忧惧。

孟子解释说,现在有人见到一个孩子要掉到井里,都会感到惊骇,产生同情、恻隐之心。这不是因为要与孩子的父母攀私交,也不是为了要得到邻居朋友对我的夸赞,更不是因为不能忍受孩子的哭声,这是人性善的本心决定的。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之心是义的开端;推让之心是礼的开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开端。仁、义、礼、智这四者都发端于恻隐之心。

恻隐是一种感情,即对他人痛苦的一种同情,意味着同情、不忍、凄怆与哀痛,恻隐之心是没有国界的。

无论是唐山、汶川还是日本宫城,都在告诉我们,在灾难面前,人类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当无数的生命在呼喊中被湮没时,我们的心灵应该是共振的,无论你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面对无数鲜活的生命陨损时,我们可以为他们默默祈祷,祈盼他们早日在废墟上重植美丽的樱花。

作者简介

上一篇:六年级英语(湘鲁版)下一篇:关于24章圆的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