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就业前景分析:文学专业

2024-05-05

考研就业前景分析:文学专业(共12篇)

篇1:考研就业前景分析:文学专业

考研就业前景分析:文学专业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已于10月10日正式开始。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得确定自己的专业选择,考研教育网编辑团队现将文学专业各研究方向研究生就业前景总结如下,希望对广大考生研究生报名有所帮助。

2014考研文学专业各研究方向就业前景分析2014考研报名 欧洲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分析2014考研报名 英语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分析2014考研报名 文艺学就业前景分析2014考研报名 艺术设计就业前景分析2014考研报名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就业前景2014考研报名 俄语语言就业前景分析2014考研报名 电影学就业前景分析2014考研报名 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分析2014考研报名 法语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分析2014考研报名 舞蹈学就业前景分析2014考研报名 亚非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分析2014考研报名 古典文献学就业前景分析2014考研报名 德语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分析2014考研报名 新闻学就业前景分析2014考研报名 中国古代文学就业前景分析2014考研报名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就业前景分析

【来源:考研教育网】

篇2:考研就业前景分析:文学专业

舞蹈学专业发展前景指数

舞蹈学专业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为19%,36%的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发展前景指数为5.54,与其他大学专业相比,发展前景指数为中等偏下。

舞蹈学专业毕业薪酬指数

舞蹈学专业毕业1年薪酬指数

71%的舞蹈学专业学生毕业1年后的薪酬在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1%。按照十分制计算,舞蹈学专业毕业1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32,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

舞蹈学专业毕业2年薪酬指数

57%的舞蹈学专业学生毕业2年后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20%。按照十分制计算,舞蹈学专业毕业2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35,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偏下。

舞蹈学专业毕业3年薪酬指数

46%的舞蹈学专业学生毕业3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33%。按照十分制计算,舞蹈学专业毕业3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74,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

舞蹈学专业毕业生的毕业三年薪酬指数、职位级别指数、创业指数高于各专业平均值,专业与职业匹配度、毕业一年薪酬指数、毕业两年薪酬指数、应届就业率指数、毕业深造指数、发展前景指数、舒适度指数、全球化指数、学习压力指数低于平均值。

篇3:考研就业前景分析:文学专业

1 调查问卷基本内容

问卷设计。本调查问卷结合医学检验专业自身的特点及本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围绕“考研与就业意向选择”、“考研与就业难度比较”、“对目前专业的满意度”、“对目前专业不满意的原因”、“考研原因”5个方面展开调查。其中,“考研与就业意向选择”分为“考研”、“就业”、“考研与就业共同进行”三种情况;“考研与就业难度的比较”包括“考研难”、“就业难”、“二者都难”、“二者都不难”;“对目前专业的满意度”包括“满意”与“不满意”两种情况;“对目前专业不满意的原因”包括“检验技师社会地位低”、“没学到真正有用的专业技能”、“考研不具优势”、“调剂到医学检验学专业,并非出于自己兴趣”5个方面;“考研原因”包括“进一步完善并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层次”、“本科毕业已不具有竞争优势,考研有利于将来更好的就业”、“躲避社会压力,想继续过校园生活”、“家长的督促”、“自己的目标不明确,考考再说,跟着社会形势走”、“不喜欢本科阶段所学专业,想通过考研读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这6大方面。

调查方法。为确保调查的实效性,本研究选择本校医学检验专业325名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大三男生39名,女生133名;大四男生31名,女生122名。将大三与大四学生分别集中起来,发放调查问卷325份,收回325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325份,有效率100%。

统计学分析。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2 调查结果分析

2.1“考研与就业意向选择”以及“考研与就业难度的比较”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选择“考研”的学生多于选择“就业”的学生,也多于选择“考研与就业同时进行”的学生,其中选择“考研”、“就业”、“考研与就业同时进行”的大三学生比例分别为40.70%,26.74%,32.56%;选择“考研”、“就业”、“考研与就业同时进行”的大四学生比例分别为58.82%,19.61%,22.88%。由此可以看出,考研的大四学生人数明显高于就业的学生人数,且高于考研的大三学生人数。

图1 男女生对考研与就业选择分布图

从图2可以看出,认为考研难的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人数最多,比例为67.86%;认为就业难的学生人数居第二位,比例为27.68%;认为二者均难的学生居第三位,比例为4.46%;没有学生选择“二者都不难”。

上述结果不同于临床医学专业的调查结果,在该校的临床医学专业中选择“考研”的大四学生占88.22%,选择“就业”的学生为2.52%,二者均选的为9.26%;认为考研与就业均难的大四学生为92.15%,认为考研难的大四学生为3.35%,认为就业难的大四学生为4.5%。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近几年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导致大批学生走上考研的道路,而相比较医学检验专业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好,学生对考研抱着可考可不考的态度。究其原因,大概可归为以下三方面。

图2 考研与就业难度的比较

第一,医院对医学检验专业求职者的要求低于医学临床专业。以三甲医院为例,一般要求应聘者至少是硕士毕业,甚至有些医院还明确要求应聘者毕业院校为“985”或“211”高校,这些要求限制了这些来自非“985”或“211”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迫使他们不得不通过考研这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但是医学检验专业是一门偏实验操作的技术学科,学生在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后就可以满足检验相关日常工作的需要,所以大部分医院对学生的学历要求不高,对毕业院校进行限制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使得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的就业范围明显大于临床相关专业的学生。

第二,全国有医学检验专业的大学明显少于有临床医学专业的大学,而且医学检验专业的招生数量也远远少于临床医学专业。以我校为例,每年临床医学专业的招生人数约为1200人,而每年医学检验专业的招生人数为150人-180人,二者比例约为6.7-8∶1,从这个比例中可以大致看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要小于临床医学专业。

第三,医学检验专业的自身定位涉及的就业领域较多,这无疑为他们提供了比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及就业岗位。医学检验专业的就业领域除大家熟悉的医院检验科、病理科、输血科外,还包括第三方检验服务公司、检验试剂的研发公司、研究机构的实验室、检验检疫局、海关等,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自身的就业定位可能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自己的就业范围。在我们前期所做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定位调查中发现,高达82%的学生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15%的学生不想做医生,但是想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工作,另有3%的学生不想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如此多学生希望成为临床医生,但是国内现有的临床医院很难容纳每年如此多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这种供求之间的不平衡造成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率偏低的问题。相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找到对口工作的几率更高(如果将考研的学生纳入已就业的学生范围,该校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的就业率均为100%),这也导致了他们对考研抱着可考可不考的态度。

作者还就性别对考研与就业选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选择“就业”的女生比例多于男生(大三:27.82%vs.23.08%;大四:20.49%vs.16.13%),且选择“考研与就业同时进行”的大四女生比例多于男生,而选择“考研”的男生比例明显大于选择“就业”的女生。这一结果与作者所做的专业满意度的调查结果一致。

2.2“对目前专业的满意度”分析

从图3可以看出,对目前专业不满意的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比例。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第一,人们普遍认为医学检验工作的技术含量不高,没有挑战性,这正好与部分男生爱挑战的性格不符,导致他们对当前所学专业不满。第二,有些学生是被调剂进医学检验学专业的,可能从入学之初就不喜欢这个专业,这也会导致对目前专业不满意。所以,很多男生会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现有的专业,这与前面所做的性别在就业与考研选择上的差异性的结果相符合。

图3 对目前专业的满意度调查分析结果

2.3“对目前专业不满意的原因”分析

从图3可以看出,对目前专业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检验技师社会地位低”,其次是“没学到真正有用的专业技能”,再次是“考研不具优势”,最后是“调剂到医学检验学专业,并非出于自己的兴趣”。因此,认为检验技师社会地位低的学生想通过考研避开检验技师工作;认为没学到真正有用的专业技能的学生想通过考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对“考研不具优势”的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分析。56.85%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不少,但是真正对考研有用的课程教师讲解得并不深入,因此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相比较,他们在考西医综合的时候不占优势。42%的学生认为现在医学检验专业授予的是理学学士学位,在考研时又会遇到临床相关医学专业受限的问题。1.15%的学生认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可以报考的对口专业比较少,且在全国的招生人数比较少。

图4“对目前专业不满意的原因”分析结果

2.4“考研原因”分析

对选择“考研”与“考研与就业同时进行”的126名大三学生(男生30名,女生96名)以及125名大四学生(男生26名,女生99名)考研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见图5。男生和女生考研的主要原因是本科毕业已不具有竞争优势,考研有利于将来更好的就业;7.14%的男生与5.13%的女生考研的原因是家长的督促;另有8.93%的男生和4.1%的女生想进一步完善并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层次;5.36%的男生和1.03%的女生考研的原因是不喜欢本科阶段所学专业,想通过考研读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更值得一提的是,有1.79%的男生和3.59%的女生选择考研的原因则是因为自己的目标不明确,考考再说,跟着社会形势走;有1.79%的男生和4.10%的女生选择考研的原因是躲避社会压力,想继续过校园生活。

图5 对考研原因的调查分析

3 结语

对于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而言,目前的就业环境相对宽松,就业压力不算很大[1],导致目前选择“考研”的学生比例要明显少于临床医学专业。多数学生认为本科毕业在现今社会已不具备竞争优势,因为本科阶段学到的真正有用的专业技能有限,尚不具备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考研有助于提高其专业能力,从而有助于其将来找到更好的工作。然而,现有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安排、授予的学位可能对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考研不利,一方面这些学生被授予的是理学学士学位,另一方面在考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时又要求考西医综合,而西医综合中的内科学与外科学在医学检验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要求相比临床专业要低,这就导致教师与学生对这些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如何培养具有专业竞争力和考研优势的医学检验学生将成为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现有的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将部分医学基础课程调整到大一或大二学习,将内科学及外科学等专业课程放在大三学习,这对学生的就业及考研都大有裨益。

对于大学生来说,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将来有一份自己还算满意的工作[2,3],本调查结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应结合自己专业的特点以及个人发展的职业规划,慎重选择,考研可能为赢得一份更好的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是考研不等于将来一定有一份更好的工作,只有那种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才可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因此,对大学生而言,成功就业最重要的筹码应该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4],包括专业应用能力、心理素质、道德修养、应变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哈丽娜,马菊梅,高玉珍,等.宁夏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4):695-728.

[2]Wu Chih-Chun.High graduate unemployment rate and Taiwanes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11,31(3):303-310.

[3]谢锦平.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36:45-47.

篇4: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

[关键词]产学结合;教育模式;汉语言文学;人才需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具有文学理论素养及基本理论知识的传统人文学科。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实际应用性学科的最大的特点。这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在于相对于新兴的科目,人们还是较多的重视我国传统学科;劣势在于,传统学科的人才已经达到饱和的状态,供过于求,就业形势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我们目前应该重视的,有创新,有改革,才能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及人才的就业情况得到蓬勃发展。

1、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比较漫长,地位突出,是各大高校最早设置的学科之一。其学科定位主要是定向培养具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及人文素养的专业型人才。中文专业不仅历史悠久,并且学科发展相对成熟,影响深远,吸引了广大莘莘学子学习该门学科。但是汉语言专业不是应用型学科,纵使在现代大学体系中它具有稳定、认知度广等一系列优点,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能的发展,如机械、工程、计算机、建筑等一些理工类的学科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人们在就业中不再看重传统学科的稳定性,反而是实用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异军突起。

为何会产生这一结果,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份毕业生调查,有45.5%的人认为中文专业的社会适应性不强,需要一年以上才能适应工作环境。社会适应性不够具体表现为动手能力较差,包括无法操作办公自动化设备、对公文的写作不熟悉(18.4%的人在工作困难一栏里选择“应用性文本生疏”)等;书生气足,不懂待人接物的技巧(23.7%的人在工作困难一栏里选择“人际关系难于处理”);在所学转为所用方面存在缺陷。有54.8%的毕业生认为中文专业缺乏鲜明的特色与可操作性,缺乏实用的技能,似乎是“万金油”,但又缺少实际工作的能力。

从上述调查中可以看出,学习传统类型学科的学生在实际应用方面面临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是知识转化能力低,付出与结果不成正比;其二是社会适应能力不强,欠缺沟通能力;其三是思维能力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高;其四是实践能力差,动手能力弱。如何让这些软肋不再成为毕业生就业的负担,这就要求我们开辟一条产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2、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展产学结合教育的必然性

我国目前大多数岗位需要的是知识与能力兼备的人才,理论上传统的汉语言专业应该符合这一要求,但实际上,由于该专业在学科设置上多年不发生变化,很多内容过于陈旧,已经无法实现培养知识复合型与能力复合型的实用性人才的这一目标。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在就业中的存在感并不高,甚至认为读大学還不如上技校,技校至少能学习一门专业技能,且具有这种想法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为了遏制这一局面,就有必要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领域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要解决该问题,不仅要与社会接轨,还要积极提高大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进产学结合的道路。

推进产学结合道路不仅包容了传统学科的劣势,满足了市场对人才的需要,而且是改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然要求。加强实践性、应用性在中文专业中的应用,多与相关产业部门进行沟通,在不改变该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让相关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这样既获得了知识,又得到了亲自参与实践的机会,学生在未来的就业道路上就不会产生实践能力差,动手能力弱的负担。一般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有三种探索产学结合道路的模式。一是为了增加学生实习的机会,双方可以采取共同建立教学实习基地的方式,同时积极利用相关行业或单位在该专业上的优势,达到双方互惠互利的效果;二是让学生参与到政府、企业及教师承接的各种课题研究中,将教学科研与产学合作教育相结合,开辟一种新型模式;三是利用汉语言专业在应用上具有广泛性与包容性的特点,带动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多种形式在各个领域开展实践活动,增加该专业学生的实践机会。

3、推进产学合作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实践证明,经过产学合作教育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既具有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适应性强,能尽早地进入岗位角色。但由于产学合作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到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也涉及到社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责任观,还有大的社会、经济环境,经济利益,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律冲突等问题。因此,产学合作教育的教育方式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包括准确的目标定位、正确的质量意识、鲜明的特色意识、强烈的学生本位意识和教育营销观念等。其次在质量意识上,必须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模式,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及实用性教育,尽量克服规模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在专业设置上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应根据各自的教育资源优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办出特色专业、精品专业,培养具备特色的人才,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再次在学生本位方面,要以人为本,把学生的需要和成长放在首位,真正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思想观念。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首先要根据办学需要,合理确定人员结构比例,培养双师型人才,打造适应专业改革的师资队伍。大幅度提高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同时要有一定比例的外聘教师,为学校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其次围绕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良,加快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科研教学并重,尊重劳动和首创,真正提高待遇,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示范作用,尽快形成骨干教师群体。再次培养学生的职业擅长,这是新的教育观念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人爱好进行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勤钻研、善应用、能创新、会创业的职业能力,并最终在某一职业领域内达到高人一等的技能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改变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等传统学科的就业形势,就要进行改革与创新。目前,将产学结合这一教育方式应用在实践中已经产生了一些成果,其所培养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亦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当在文科专业中继续进行下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剑.构建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3)

[2]宋丽娜.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J].企业导报,2012(11)

[3]廉串德,石璐.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状况及对策探析[J].中国市场,2014(09)

篇5:考研 哲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目前城镇权力机关的行政人员缺乏,其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均需要合格学历的政工干部充实队伍,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的学生有的已考取研究生,有的已录用为公务员,有的在从事教师职业及行政事务,就业岗位主要遍布沿海各城市。

本专业培养能从事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理论宣传、党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在教育局,政策研究室,党史研究室,党政机关,政府部门等机构就职。

Ⅲ、考研专业解读:诉讼法学就业前景分析

030106诉讼法学

诉讼法学本质上属于程序法学。在西方,由于“正当程序”是司法最为根本的法制原则,因此诉讼法学倍受偏爱。在我国,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诉讼法学的地位也日益受到重视。诉讼法学是与司法实践联系最为紧密的法学学科,培养的人才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强、工作上手快的优点,历来是司法部门抢手的“宠儿”。

1、概述:

诉讼法学是以规定诉讼程序如何进行的诉讼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部门法学。诉讼法学主要有三个分支学科,即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分别研究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民事和行政方面的诉讼程序和司法实务。

2、研究方向:

诉讼法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01民事诉讼法学 02仲裁法学

03民事执行法学 04刑事诉讼法学 05刑事侦查学 06司法鉴定学。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

篇6:金融专业考研前景分析

近期,我国金融行业好不热闹,先是高层放风金融行业要“打老虎”,接着是黄金价格暴跌,中国大妈抄底黄金,然后就是银行之间拆借资金利率暴涨,A股暴跌,跌回“1”时代。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金融行业将要迎来一轮新的变革,励志报考金融专业研究生的同学们是否做好了相关的准备,学一手金融好本领,在未来的国家金融改革中大显身手一番。下面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下金融专业报考相关情况。

金融是指以银行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信用活动,以及在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资金的融通。金融学专业主要研究现代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整个金融经济的运动规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关于银行与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论与实务,关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务,关于金融宏观调控及整个金融经济的理论与实务,以及关于金融管理特别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务。

金融学专业近年来一直是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金融学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前景好、收入高,是吸引众多考生报考的重要原因。该专业也被人们戏称为最有“钱”途的专业。在薪酬最高的.专业排名中,金融毫无疑问位居榜首。不管是在哪个口径统计出来的薪酬数据中,金融行业都位居前列。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转型,资本的力量会在今后越来越凸现出来。而长袖善舞的金融业人士,无疑会成为人人羡慕的高薪阶层。

金融专业就业去向:

商业性质的银行,其中包括中国工商、建设、农业银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2、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如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保险等;

3、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4、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5、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7、国家公务员系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9、一些政策性银行,比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出版传播机构等。

篇7:考研 政治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国际政治学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主要研究国家、国际组织之间的各种关系。科学地分析及解释国际政治事件,并通过种种现象总结规律,给人们提供预测未来国际政治趋势的`理论基础,以使各国际行为主体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行为中,审时度势地实现自己的利益。众多考生选择这个专业也是从就业角度去考虑,那么接下来就为大家做个简单的参考。

国际政治学专业主干学科:政治学

国际政治学专业主要课程:

政治学原理、国际政治概论、国际法与国际组织、比较政治制度、当代国际关系、近现代国际关系、近现代中国外交、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美国外交政策、亚太地区政治与经济、欧洲地区政治与国际经济、各国政治与经济等。

国际政治学专业培养方向:

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国际政治和国际形势研究、社会调查与统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协调组织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国际政治学专业就业方向:

篇8: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

市场经济中“生产”和“消费”的理论告诉我们:消费决定生产的方式和数量。消费促进生产, 如果把学校培养出学生比作生产的话, 那么社会对学生的需求就是一种消费。时代在前进,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 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改变。生产出逢时对路的“产品”、产学结合是当下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来说,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是大部分同学的首选。但是, 就当前中国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来看, 更重视语言和文学的理论教学, 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 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也很大。相对来说语文教学等实践方面则被忽略了。很多高校包括重点大学都会用很大一部分时间来开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课程, 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语文教育学这些实践性课程则相对薄弱, 这就造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一个困惑———学不能致用。针对这个问题, 笔者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议:

1. 优化课程设置

首先应该提倡创新性课程设置。身为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师, 他们是对后代人影响最早, 也是最久远, 最深刻的群体, 中国的人才是否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教师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因此, 教育观念非常重要。高校汉语言专业必须培养学生的前瞻性、创新性观念, 为中国的创新教育培养一批预备队员, 以便他们把这种精神一代代传习下去, 为中国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要优化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就必须对传统的“一听到底”, “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进行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过于封闭, 很多同学都带着“熏”和“浸”的意识在听课, 当然, 这种听课方式可以好好的感受大学教师的学者风范, 体会他们滔滔不绝, 声情并茂的讲述, 但是, 很多同学听完后脑子里面什么都没留下, 也从来不思考, 自己应该怎么样去让自己以后的学生学到一些东西。所以, 优化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 应该把学生纳入课堂中来, 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真正做到“熏”、“浸”之后的“刺”和“提”,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改革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强课程的人文性品格。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大特色是它的人文性, 学生不仅在本专业可以学到关于汉语言文学的系统的理论知识, 还可以在本专业感受到强烈的人文关怀。这对于学生将来步入教师队伍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增强课程设置的人文性同时也是为了回应新课改和新热点, 做到教学联系实际, 当下小学和中学教学都提倡人文教育, 对小学生、中学生实施人文关怀, 给学生减压, 所以, 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入人文性元素是对同学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是社会对教育者提出的要求。二是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来说就是把学生纳入课堂的主体地位, 改变传统的学生只要带“两只耳朵”去上课的方式。例如, 教师可以先把要讲授的内容告诉同学, 让同学们预习, 然后在上课之前每个学生都要提一个问题, 看看谁的问题最具有建设性。

2. 提高实践能力

实践是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提高自己能力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 他们不仅仅要通过理论性的课程汲取精深的专业知识, 还要通过实践课程掌握扎实的实践知识。作为一个教者, 他必须知道“教什么”和“怎么教”, 不懂得实践, 就有“心中浪翻浪, 口中不见波”的感觉, 学得再好, 不懂得教, 也不是一个好老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呢?改变传统的实习方式势在必行。老一套的实践方式无非是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出去实习一个月, 这种方式可能对某些同学有用, 但是它只是给同学一个实践机会而已, 并没有在观念上给学生们一个实践的转变, 有很多同学并不能适应角色的转变, 等到自己适应老师的角色之后实习已经完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关键是从观念上的角色定位, 也就是说让学生一进大学就有老师的观念在他心中, 在大学四年间, 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学生的实习期间。这就相当于每个学生都有四年的工作经验。

二、文秘方向就业教育创新

文秘方向的学生就业方向要远远大于师范类的学生, 记者、编辑、机关单位的文书等等都比较适合文秘方向的同学, 但是近年来文秘专业毕业生表面上的供不应求和实际上的就业质量不高, 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分析文秘专业学生就业趋势和就业影响因素, 从而提出提高文秘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路径, 为文秘专业的建设指出努力的方向。从文秘专业就业方向我们可以看出, 这些工作的的共同点都写作。

小结: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专业技能强, 适合市场发展的人才, 闭门造车并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产学结合以成为现代教育办学的宗旨。高校就业教育与教育一样重要, 汉语言为学专业不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 加强就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为适应当下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就业教育必不可少。

摘要: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 实施就业教育创新已成为必然。在承袭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方法基础上, 针对当下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要求, 改革汉语言文学教育机制, 是从根本上改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和提高就业质量的必经之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基本上可归为两大类:一类为教师方向, 另一类则是文秘方向, 本文就这两个方向的就业教育创新给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就业,教育创新,师范,文秘

参考文献

[1]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 (11) :204~205.[1]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 (11) :204~205.

[2]方一新, 程若旦, 许玲玲“.文革”后二十年中文系培养毕业生情况调查与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 2004 (2) .[2]方一新, 程若旦, 许玲玲“.文革”后二十年中文系培养毕业生情况调查与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 2004 (2) .

篇9:考研就业前景分析:文学专业

关键词:就业导向;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

一、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优势和作用

1.传统的汉语言专业教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突出的地位。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的研究方向在于汉语言文学的现象和文学规律,是现代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和中国传统文化联系紧密,一方面需要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另一方面则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和社会科学知识的人才,是对社会发展具有中流砥柱作用的人才。教育的精神力量和人的综合素质共同决定了人文素养底蕴的厚度,一个国家要实现兴旺发达,不仅仅要在科技创新能力上更胜一筹,还要在人文素养上更上一层楼。人文素养在人的可持续发展和其他专业的开拓和研究上起到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人文素养决定了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在汉语言文学和人文学科、自然学科日益交融和渗透的时代背景下,不仅仅其自身的专业学科发展日益重要,去对其他专业科学的辅助作用和辐射作用也越来越强,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

2.汉语言学科发展相对成熟,具有深远的影响。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我国高校中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长期的教学和实践中已经成立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体系已经非常成熟,具有专业的扎实基础和雄厚的整体实力,在核心竞争力、重点学科和国家级科研项目都上都远远超过其他专业和学科,形成了很多高质量的学科研究成果,一方面具有德高望重的的、影响力深远的专家和教授,另一方面则具有高学历的、年轻有活力的青年教师,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相互衔接的师资队伍。另外,还形成了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精品课程,带动了全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提升了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潜力。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陈旧落后。不管是在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教学中还是在其他专业科学的教学中,教学模式上都存在着类似的弊端和缺陷,那就是教学模式老套、死板,课堂氛围对学生失去了活力和吸引力,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调动起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依然采取灌输式思维,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被动的和消极的,掌握知识的效率非常低。在掌握知识的时候还只局限在课本之上,没有将知识结构体系的发展纳入到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导致所学和所用相互割裂、难以衔接。高校的汉语言专业教学模式一直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这和高校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宗旨相背离。

2.教学方法单一。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历史悠久,前人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如今专业教师和学者的研究大多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并没有多少的创新之处,这导致教学模式已经相对成熟和固化,教学模式的成熟使其变得根深蒂固、难以撼动。即便我国教育模式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国家对高校教学模式创新提出了开拓创新和突破枷锁的重要要求。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却一直停留在传统模式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转变。部分教师依然沉浸在传统得到填鸭式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大大挫伤,学习效率一直难以提升。

三、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上来看。自从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就已经从传统的精英教育和学历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和职业教育。大众教育要求高校必须扩大办学规模、多元化模式,实现教学目标和层次的多样化。但是高等教育扩张带来的一个直接的问题就是高校毕业生几何式增长,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相关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只有一百多万,而短短的十几年之后,每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毕业人数已经达到了900多万,数量增长之多令人瞠目结舌。新成长的劳动力已经进入到了就业高峰期,高校毕业生增强大导致了就业压力达到空前的高度,高校毕业生数量和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紧张。在教育发展新趋势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难题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高校各个学科和专业的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汉语言温煦专业亦是如此。在连续扩招的情况下,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已经达到了饱和,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高校教师需要进行深入地调查和研究,总结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时而动,将专业教学的改革作为大学教育改革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让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的培养趋势趋于一致。

2.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上来看。近年来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一部分原因是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激增,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到以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社会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凸显,岗位和职业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大学生职业选择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和多元性,原有的人才类型和社会发展需求渐行渐远,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养与用人单位之间难以吻合,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速度,改革不乏相对滞后。时代在发展,社会分工在细化,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汉语言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审美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交际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教学科研、文学创作、广告策划、新闻宣传中发挥自己的综合能力。从目前的就业形势上来看,市场营销、新闻、媒体、广告和出版行业对汉语言专业的人才需求比较大,汉语言专业在人才培养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并适时地调整培养的方向,让学生一方面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具备满足社会岗位工作的需求和要求。否则,学生在离开校门之后面对工作岗位则会显得束手无措、无能为力,难以成为合格的应用性人才。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必须要思考的重要一点。

四、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途径

1.进行课程体系升级,变革人才培养方式

高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原则,将教学方针定位在实现学生发展层面上,积极动态地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应用型人才就是立足于就业为导向的、在一定知识体系基础上具有相应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水平的人才。课程建设改革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为了很好地提升高校汉语言专业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这一教学目标,高校就要致力于课程体系的改革,反思现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存在的弊端,在精确把握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探索汉语言专业教学的教育规律,改革和变革传统的汉语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教学资源配置和课程体系规划,实现知识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的转变,让汉语言专业学校教育和未来的职业岗位需求紧密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

高校在变革汉语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时应该把握应用性和特色化的原则,开设的专业课程要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普及度已经非常高,大数据、云计算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而对网络编辑人才的需求量则会大比例上升,汉语言专业人才依然是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所需人才的主体部分。高校教师要根据未来行业发展需求、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来开发应用课程,提高这类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比重,提高计算机能力以应对办公自动化、交际信息化、影像化的时代特征。

2.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在汉语言教学课堂之外,教师还要注重第二课堂的训练,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巩固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发挥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各类社团活动之中去,为学生改革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顺利从学生过渡到社会人角色。

其次,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大职前培训的力度。积极借用、整合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课外训练平台,加强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合作,建立学校与实习基地间的直接通道,扩大实习基地的选择范围,可由原来的学校、机关、新闻媒体扩大到社会各行各业,以适应毕业生实习多样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金璐璐,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教学模式探微——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孙鹏,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邯郸学院学报,2009(12).

篇10:考研专业就业前景分析之临床医学

就业前景

1.内科学

(1)传统就业受挫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保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医学行业的发展势头也越来越迅猛,去年内科学在考研热门专业排行榜中位居第九。但内科在就业上很重要的一点是,临床工作不仅注重能力,而且非常重视实际的操作经验,越是知名的医院自然越看重这一点,这对毕业生来说也是个不利的因素。 (2)新型就业兴盛 医疗事业进行改革,北京市将全面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而且“家庭医生”的费用,医疗保险可以报销,个人只需负担一部分,这将会使家庭医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医科学生尤其是内科专业来说,这无疑是个喜讯。

(3)镀金寻求发展 只有自身实力提升了,才有提高外界条件的基础。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72.6%,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1.9%,本科生为81.7%.高学历才能高起点,调查表明,硕士研究生的薪水平均值较本科生高出约1000元左右。

2.老年医学

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和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老年人的医疗、社会保障、心理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样一个庞大群体上述方面的需求成为一个重要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其中老年医疗和保健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从事老年医学方面职业的社会需求也将大大提高。社会将急需医学、老年医学、健康保健和护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从事老年人医疗保健事业。如此大的社会需求也将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同时也将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做出贡献。所以老年医学专业就业前景看好。

3.神经病学

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己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当前,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组成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己成为生命科学中的前沿科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客观的讲精神卫生专业与临床其他专业比要相对容易就业,而切就业一般都是大中城市。我国的精神卫生发展要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南北方的地区差异明显存在。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人际关系的紧张,精神心理问题日趋突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在我国从事精神卫生专业的人员整体收入要低(相对临床)而且要有受他人歧视的心理准备。

5.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医学影像仪器的性能有很大改进。目前医学影像技术成像清晰,分辨率高,不仅能显示正常与异常结构的轮廓和形态,而且可以观察器官的血液、代谢及其机能,己经广泛用于多个系统和部位各种疾患的检查和诊断,使诊断水平有很大提高,在临床上发挥重要作用。在介入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使许多疾病能得到微创治疗,特别是对某些肿瘤的治疗效果可与内科治疗或外科治疗相媲美,已成临床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核医学是涉及多个学科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新兴科学。它以诊断部分为整体,包括人体各个系统疾病的诊治。近代电子计算机技术、核电子学、核药学、细胞杂交瘤技术、分子生物学和加速器微型化等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渗透,不断推动着核医学的发展,如分子生化的PET显像技术出现,第一次实现了人类活体内分子水平的研究。

(2)与先进国家相比有待发展 经过影像医学和核医学工作者多年努力,我国影像医学技术在临床应用领域内许多方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有些研究项目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但在基础理论研究、医学生物工程技术包括计算机和仪器设备的研制以及新的影像技术开发等方面,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在一些实力较强的地区和医院发展很快,是临床医生诊断的主要依据和手段,有些疾病的.治疗也需要核医学医生的参与才能更好的完成。 总体而言,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目前就业形式好于临床,可是这个专业对于医院来说要的人非常少,很容易饱和。几年后就业将会是个问题!学检验,法医,麻醉就以后的形式来说将好于影象!

6.护理学

(1)高学历护士择业就业前景看好 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同时,护理人才又是国际紧缺的人才之一。如护士在美国平均年薪达5万美元,而美国缺护士30万人。在澳洲,护士最容易找工作或获得升迁,同时,只要拥有了澳洲注册护士的资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联邦国家工作的“绿卡”。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护士均有许多优惠的政策,因此,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国内很多大中城市的医院都设有涉外门诊,而一些合资医院以及“洋”医院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扎根北京、上海等地。所以,如果护理学人才在具备护理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专业知识外,还能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那么就业选择将更为宽广,可以从事在华的涉外医护服务、国际技术合作交流和资料传递等。

(2)男护士是抢手目标人才 据了解护理学人才虽然是今年12个紧缺人才之一但是护理专业的招生却显得极为冷清。现在各大医院对高学历护理人才的需求量相当大。高学历护士除了知识面宽广容易同各种病人沟通外其护理科研能力也比较强在临床上更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此外男护士更是各大医院极为抢手的目标人才。因为男护士们出现在手术室或者急诊室等劳动强度比较大的科室病房时,比柔弱的女同志更有优势面对血淋淋的场面,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男护士配合医生临危不乱动作比女护士要快要稳。因此物以稀为贵的“男护士们”还未毕业就被各大医院“预订一空”。

7.外科学

外科学作为一门基础性临床医学专业,在考研热门专业排行榜排名第五,而前几年并未进入前十名。这说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再加上人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从而使得医学专业越来越热。而且针对外科医生的工作性质来说,更偏重技术型,需要身体素质较好的人来从事,所以更新换代相对较快,对年轻人才的需求也相对大一些,因此需求市场不易饱和或饱和期相对较短。同时,像神经外科、整形外科、足踝外科等新兴外科专业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填补空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种人才将处于紧缺状态。

8.眼科学

(1)社会的发展出现新的就业点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眼科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眼视光之类的新型学科,眼视光学科是现代光学技术和现代眼科学相结合,运用现代光学的原理和技术解决视觉障碍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一门既具有经典传统色彩、又具有现代高科技特征的医学专业,也是一类饶有趣味、充满挑战、富有回报的医疗职业。相对于医学类的其他专业而言,眼科学是就业率是最高的一门学科。

(2)当前形势对人才的需求量大 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达50%~60%,约占世界近视患者总数的33%,远高于我国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的比例;弱视发病率为2%~4%,低视力发病率为1%~2%,现有戴眼镜的人数约8亿人。目前,全球与眼睛有关的视光学产品每年产值约400亿美元,而我们仅占约1.5亿元的份额。所以,眼科学在我国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9.肿瘤学

在过去数年中,艾滋病、SARS、禽流感乃至最新的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都对中国公共卫生领域构成巨大挑战。然而,无论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中国,以恶性肿瘤(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或者说非传染性疾病),却正在成为更主要的长期威胁。今年5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在其最新公布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非传染性疾病正在成为人类最为致命的“杀手”。其中,恶性肿瘤位于首位。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对肿瘤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之大可想而知。

(1)人们健康观念发生改变 如今,人口老龄化、吸烟、环境污染以及城乡差异等多重因素,都是中国不断攀升的癌症死亡率的“肇事者”,我们不难发现,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食道癌、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已经成为各癌症高发地区的主要恶性肿瘤类型。人们谈癌色变。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身健康状况的检查与预防,长期以来,中国将本就有限的卫生资源过度集中于晚期癌症的治疗,而忽视癌症的预防,这是令人担忧的问题。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无疑需要更多的肿瘤预防方面的人才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11:考研就业前景分析:文学专业

专业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将来的就业,甚至一生的职业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实现途径。所以,考研专业的选择必须慎之再慎。如果说选择考研的人都是勇士,那么选择热门专业的同学更是勇士中的勇士。多少个辗转难眠的孤寂夜晚,多少次选择面前的犹疑徘徊,多少根挑灯夜战的青春白发......,为了战胜数以千计的竞争对手,他们品尝过我们难以想象的酸甜苦辣,也拥有着常人难以体味到的成就感。

但无论结局如何,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了解自己真正所需,才能把握自己的未来。万学海文数据库系统经统计分析,建议计划报考热门专业的同学们在报考前多了解该专业的就业前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慎重选择,努力备考。

05-十大热门专业排行

排名

1

法律硕士

企业管理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硕士

2

企业管理

MBA

法律硕士

法律硕士

3

MBA

金融

计算机应用技术

金融

4

金融

英语语言文学

企业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

英语语言文学

法律硕士

外科学

行政管理

6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金融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7

会计学

会计学

英语言文学

会计学

8

设计艺术学

美术学

行政管理

企业管理

9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内科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

10

信号与信息处理

设计艺术学

信号与信息系统

英语语言文学

篇12:英语专业考研方向及就业形势分析

考研热门专业一样,英语专业研究生招生的研究方向设置非常细,不同学校的方向设置类别不一,名称也各异。

比如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下设有语言方向、文学方向、教学法方向、翻译学方向、口译学方向、英语国家文化方向、跨文化交际方向7个方向。而同样是外语类专业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该专业设置的研究方向明显不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该专业设置的8个研究方向更与前两所学校无一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备考英语专业的同学对“如何选择研究方向”这样的问题一头雾水,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跨考网的老师为大家就英语专业的研究方向做一个归纳和总结。就英语专业考研而言,外国语言文学下设置的二级学科很多,包括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11个学科。其中,涉及英语专业的二级学科主要有3个: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一般院校的英语专业多设置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专业,所以,英语专业考研的专业设置其实比较简单,一般就是两大专业。不过,这两个专业被不同学校细化研究方向以后,就变得复杂了。如前面说到的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下设有7个方向,这7个方向进一步细分,小的研究方向达37个之多。

英语专业的研究方向虽名目众多,却也并非杂乱无章,其设置仍是遵循一定规律的。粗略分析,这些研究方向可分为传统研究方向和新兴研究方向两大类。

传统研究方向

传统研究方向,顾名思义,指的是设置多年的老牌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一般学校都有开设。

1.文学方向

开设学校:全国绝大部分招收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校。据2007年的招生统计,仅有17所招收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校没有开设文学方向。

研究内容:主要研究英美文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问题,目的在于提高文学素养、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就业方向:此方向开设学校多,招生人数较多,就业范围非常广泛,一般为教师、研究人员。

所学课程:西方文论、美国经典文学、美国现当代文学、英国经典文学、文学批评、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17~19世纪英国文学研究、希腊戏剧研究、英国长篇小说选读、美国长篇小说选读、英国诗歌选读、美国诗歌选读、英美散文鉴赏、王尔德戏剧欣赏、英国短篇小说欣赏、美国短篇小说鉴赏、英美戏剧鉴赏、中国文学史、中国古典文学选读等。

2.语言学

开设学校:全国绝大部分招收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校。据2007年的招生统计,仅有9所招收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校没有开设语言学方向。

研究内容:语言学是我国高校近年来普遍设置的一个综合性的语言研究学科。主要学习语言学理论及语言在各种学科中的应用,不同学校侧重点有所不同。

通过大量阅读有关文献、论文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报告,使学生对于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了解现代语言学的最新动向和最新发展。语言学特别强调和重视研究生的广泛阅读,包括专业的外语期刊和近几年的语言学相关论文。

就业方向:该专业理论性较强,主要面向大中专教师及研究人员。

所学课程:语言学概论、语用学与话语分析、应用语言学、现代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英语语体学与文体学、语篇分析等。

3.英美文化研究

开设学校: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

研究内容:研究英国、美国的传统及现代文化,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美学、艺术、宗教、社会学等领域。不同学校的名称和研究重点有所不同,如有的学校该方向名称为英语国家文化研究,其研究范围就不仅限于英美两个国家了。

就业方向:多进入外事外贸部门、各大新闻媒体等。

所学课程:美国学导论、美国社会文化史、英国社会文化史、西方文化理论批评、西方宗教文化、东西方文化导论、英美文化概论、欧洲文化要义、美国历史与文化、英国社会与文化、西方宗教专题研究。

4.翻译研究、翻译学

开设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

研究内容:主要研究中西翻译理论,翻译史,口、笔译技巧,对名家名著的翻译作品进行赏析,并从中、外文化的不同角度进行对比研究。

该课程是英语语言学与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干课程之一,由翻译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翻译理论主要包括翻译过程中对原文旨意、风格的分析与理解,翻译的功能,以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为主的各种翻译方法,翻译与文化的关系,翻译的标准等。翻译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系统的翻译理论学习,对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翻译理论、流派、代表人物有系统的了解,为今后的翻译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翻译实践课的主要内容是进行与翻译理论同步的翻译实践,使学生通过翻译实践了解和熟悉各种翻译技巧,增强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的认识,进而提高实际翻译能力。

就业方向:多在外事外贸部门、大型企业,大多从事翻译工作。

所学课程:口译基础、笔译基础、交替口译、接续口译、同声传译、文体翻译、文学翻译、应用文翻译、文献翻译研究与实践、西方翻译理论概要、翻译理论与技巧、口译理论与技巧、语言与翻译等。

5.英语教学方向

开设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师范类院校。

研究内容:主要进行外语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向学生介绍英美国家不同的教学理论流派:语法-翻译教学法、听说教学法、直接教学法、沉默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意念教学法、功能教学法、平衡教学法、认知教学法,每种方法的介绍包括其主要理论依据、主要内容以及评述。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结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另一方面在教学研究中加以应用,为提高科研水平服务,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就业方向: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所学课程:英语教学法、英语测试、教材分析等。

新兴特色方向

新兴特色方向是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研究特色与专业强项开设的,如南京大学的双语词典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国际商务英语等。

1.双语词典研究

开设学校: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

研究内容:研究词典学本身的理论,语言学及相关学科的先进成果在词典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用语言学、认知科学、统计学、翻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建立新的词典编纂方法和释义模式。

就业方向:词典研究中心、辞书出版社。

所学课程:词典学概论、语义学与词典释义、翻译与双语词典、词典编纂方法论、计算语言学与计算词典学、词典学经典文献导读、语言学研究方法论、英美词典概况等。

2.国际新闻

开设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等。

研究内容:培养适应全球传播竞争的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人才,要求学生在毕业时精通英语,熟练掌握国际新闻传播理论与业务。

就业方向:国内外各大新闻媒体。

所学课程:高级英语新闻采访、高级英语新闻写作、高级英语报刊编辑、高级英语新闻编译、英语播音与主持、英语网络传播、英语纪录片制作、英语经典新闻作品分析、传播学理论、国际新闻研究等。

3.同声传译

开设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南开大学等。

研究内容:这是实践性很强的研究方向,主要学习英汉、汉英的同声翻译。

就业方向:主要就职于政府涉外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等。

所学课程:英汉笔译、汉英笔译、视译、英汉交替传译、汉英交替传译、英汉同声传译、汉英同声传译、翻译理论等。

4.跨文化交际

开设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研究内容:以人类学、社会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为依托,比较中外文化不同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研究中外经济合作中出现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培养具有较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系统掌握跨文化交际知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就业方向:主要就职于政府涉外部门、大型外企和高校等。

所学课程:英语口语、高级英语、英语口译、英语笔译、英、美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专题、跨文化商务交际、跨文化语言交际研究等。

5.国际商务英语

开设学校:对外经贸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

研究内容:培养具有较强商务英语交际能力,系统掌握国际商务知识,毕业后能够从事高层次商务英语翻译工作和具体业务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就业面很广,既有在外经贸、国际商务中从事翻译工作的,也有从事各种外经贸和国际商务的实际业务工作的。

所学课程:高级英语口译、高级英语笔译、商务谈判(英)、高级英语、国际贸易理论、管理学、国际金融学、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英)、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投资等。

考试科目(一般包括):

①101政治(100)

②212日语或213俄语或214法语或215德语或216西班牙语(具体见招生单位当年招生专业目录)(100)

③335基础英语(含词汇、语法、阅读、翻译与写作)(150)

④449专业英语(含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英美概况等)(150)

参考书目(一般包括):

《高级英语》1-2,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张汉熙

《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戴炜栋著

《英国文学作品选读》(21世纪专业系列教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王松年等总主编赵文薇主编

《美国文学作品选读》(21世纪专业系列教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王松年等总主编赵文薇主编

《高级英语写作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周国强等著

《英美概况》(最新修订版),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来安方编著

比如考文学方向的,一定要考《英国文学史及其作品选读》(一般用刘炳善或者吴伟仁的教材比较多,全英语答卷哦)。

语言学方向一般考《英语语言学》(一般用胡壮麟和戴伟栋的书,也是全英语答卷)。翻译方向:张培基的《英汉翻译教程》经典教材了,还有《汉英翻译教程》,书目是参考,一般不会出课本原题,汉译英考的是运用课本介绍的翻译方法来翻译词语、句子,文章,什么现代文,文言文,名家作品等等,英译汉一般是原版报刊杂志文章,英语名著节选…… 还有考英美社会与文化,就是俗称的《英美概况》,外研社朱永涛的几套教材,或者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张奎武的英美概况2册教材,河南大学来安方的教材……这个考的基本全是课本里面知识的死记硬背,一般书店找不到这类书,找他们的辅导书更是难上加难。

《实用翻译教程》(修订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冯庆华著

关于英语语言文学:会学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口语,写作,听力等基本课程,另外专业方向还要学习翻译,口译,英国和美国文学史,英美文学欣赏,英美文化历史,语言学,语体学等

主干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

基础英语、高级英语、报刊选读、视听、口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理论、语言学概论、主要英语国家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主要英语国家国情。

学年:

4年

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备注:

英语(师范类)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较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英语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基本技能训练,能够较熟练的使用计算机进行英语及汉语语言文字处理,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实习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英语教

学的基本能力和英语教育研究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 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的熟巧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能力。

毕业生能力:

1.了解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

2.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

3.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4.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5.具有较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基本调研能力;

6.具有第二外国语的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上一篇:2023年会计后续教育 答案——会计原理-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下一篇:春节联欢晚会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