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还是就业

2024-04-29

考研还是就业(精选6篇)

篇1:考研还是就业

张爱玲在她著名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说:“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红玫瑰与白玫瑰。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这就是一种艰难的取舍,也是一种生活的矛盾。其实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一个艰难取舍的过程,正如我们当前即将面对的考研和就业,一个是红玫瑰,一个是白玫瑰,各有所利,不知如何取舍。考研之于学历,就业之于经验,两者同样重要,同样诱人。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我们既想追求高学历,也想要工作经验,不可兼得时往往左右摇摆。

案例一:考研族代表

某高校一名大三的女生,说:“一开学,我突然决定要考研,身边很多人觉得非常意外。因为在这之前,我一直嚷嚷着毕业后马上找工作,是鼓动大家早日就业的人。其实,我在假期里一直都在努力找工作,可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本来就不容乐观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更是雪上加霜。待遇太差的工作我不够满意,待遇高的我又不够条件……”

案例二:就业族代表

某男生,大三学生,不打算考研,他说:“现在出去就业,两三年后我可以获得很多实践经验。如果去读研,我两年后同样要面临就业的压力,而现在单位最看重的就是工作经验。”

心理分析:

以上是目前大学生们在面临选择时非常普遍的两种心理,有人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选择考研,有人为了获得工作经验选择就业,只是大家在选择的时候,并没有先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没有把自己的选择和自己的人生规划结合起来,或者说有些人根本就没有合理的人生规划,也没有仔细想过还要为自己做一个科学合理的人生规划。

职业规划专家谈到,所谓人生规划,是指一个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积极主动地确立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奋斗目标,然后为达到这一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每个人尤其是在进入大学之后,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规划。这个人生规划不是摆设,是实实在在为自己的人生做指南针和方向标的。制定人生规划的时候你会知道,自己的知识停留在哪个层面上,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为了这样的生活你要为之做出怎样的努力。有了它,在毕业的前夕你就能客观评价自己,看到底是要考研还是就业。

除此之外,你还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比如你的实力、专业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如果是考研,实力决定你考上的几率;专业决定你读研的必要性,有的专业学术性很强,读研无论对你个人的成长还是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有的专业则更加侧重于实践性,实际的工作经验比较重要;家庭经济状况也是一个必要的考虑因素,读研的花费和生活来源也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

篇2:考研还是就业

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给还在考研和择业之间徘徊的同学)

文章来自网络,不过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

是考研还是就业

实际上很多同学都陷入了考研和就业抉择的怪圈,一部分同学天天在想:我是考研还是就业呀?结果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猛然回首,一切都随风而逝。

如果决定考研,那请问你自己:有独自享受寂寞的习惯吗?有坚持上自习的恒心吗?有对做学问锲而不舍的精神吗?有承受失败的勇气吗?有天天7点起床12点睡觉的保证吗?如果对以上问题,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再加上感觉自己学习的悟性还不太差的话,请你放下就业的包袱,破釜沉舟,把考研进行到底。

如果你有以下情况当中的一种,请你在考研的问题上慎重:到教室上自习三分钟就想离开;社会活动太多并且经不起诱惑;有一个可爱的女(男)朋友并且天天要你陪她(他)逛街;酷爱打游戏和聊天;感觉自己很努力但学习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的同学,我劝你们都要放弃考研的空中楼阁,好

好在就业方面盘点自己

就业模式与就业准备

很多同学以为只有考研要作准备,就业根本就是一种机遇,就是用人单位到了带上一本自荐书去面试就行了,就业都是水到渠成,都是一种缘分,听天由命好了,这是一种消极。

现在的就业模式变成了双向选择,这个选择决定了在你选用人单位的时候更多的是用人单位在选你。那就应该认真想想在就业过程中到底该做什么?

首先是专业知识的准备,现在很多单位已经越来越注意在面试前准备一次小型的笔试,笔试的目的不是要表现出同学在理论知识方面有多么深的造诣,而是考查一些比较具有时代特色的简单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主要是检验学生关心前沿技术和科技的程度,所以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大家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和关注,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是面试期的准备,面试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是否录取一个人的重要程序。面试期的工作尽量做到点面结合,这里所说的点是针对就业环节出现的小问题,如就业过程中的着装、言谈举止等问题,其次主要是针对一些用人单位的问题,如用人单位的职位设置、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实力等。这时就

要利用多种手段进行了解——上网、到老乡处了解和咨询老师等都是不错的手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胸有成竹。

最后你要有签约的勇气,当用人单位把一份录取协议放在你面前,要求在规定的时间给他一个答复时,实际上这个时候是考验你是否有充足的就业准备,是不是有签约的勇气。所以在应聘用人单位之前,你就应该有签约的心理准备,千万别把面试当成展示你才华的舞台,当过五关、斩六将,一份合同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却退缩了、犹豫了,这样的机会可能永远不会再来。

大企业、大城市与不发达、戈壁滩

就业中有越来越明显的一个趋势——很多同学都有到大企业、大城市工作的愿望,这种想法当然无可厚非。的确,大企业、大城市环境较好,待遇也比较高,但当前越是大企业、大城市越是人才饱和,需求饱和,对高校毕业生的门槛也是越来越高,甚至有点吹毛求疵。

针对这种现象,为什么我们不能避其锋芒,从另外一个角度想问题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西部和欠发达地区去?一提到西部和不发达地区,许多同学就想起贫困山区,想起了戈壁滩、沙漠等荒凉景象。很多同学认为到西部去就要放弃其他城市优越的工作条件,机会成本太

高;还有同学认为西部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甚至认为西部和欠发达地区的政策环境没有人才发展的空间,本科生到西部和欠发达地区去起不了什么作用。总之,他们认为,到西部意味着一种牺牲,没有足够的利益吸引。

但是很多问题都是相对的,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最终强调共同富裕,所以西部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一定会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一位在甘肃有过两年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说:“我现在虽然一个月才1000多块钱,但是甘肃各方面的消费都比较便宜,生活过得还不错;另外有一套房子,户口也落实了,福利待遇也比较好。像我们这样的毕业生,要是在你们北京估计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另外,北京的竞争压力很大,有的博士生都找不到工作,而我是我们单位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学生之一,所以单位非常重视,对我各方面都比较关心。”

上面的话虽然比较实际,但确实说出了很多简单的道理,在西部和欠发达地区的舞台上,你更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为什么我们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看看十年后的西部,想想十年后在西部工作的自己?

一、大二与大

三、大四

自身实力决定一切——就业准备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一个大学同学如果拿不到毕业证、学位证,那说什么就业准备都是空中楼阁。所以在当前应抓紧时间把国家规定的证书都拿到手,积极参加一些锻炼自己的社会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多学一点知识就多学一点知识,这种知识最好包罗万象,理科的学学管理,文科的学学IT方面的基础理论,计算机的学学通信,工商管理的学学计算机,不管以后就业形势怎么变,但岗位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留的。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一个重要方面,但勇于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现在的用人单位越来越注意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大家应该鼓励自己参加社会实践、数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和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不管结果如何,你只要认真去做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一个人的处世哲学、口才和思维方式也是在大

一、大二时锻炼的科目,这些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得到提高。总而言之,大家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

机遇与挑战

大学四年光阴似箭,岁月如梭,马上我们大四学子就要

走向社会,接受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说上几句肺腑之言:

1.请记住不管你是博士、硕士还是学士,永远有一天要接受就业天平的掂量,孰轻孰重,一称就知。

2.就业是自己的事,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你父母和学校的身上,勇于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3.积极行动起来,走进大学就请为就业或考研作准备。

4.就业请拥有一颗年轻的心,一份成熟的思考和一双能听别人善意提醒的耳朵。

5.就业和考研不要齐头并进,永远要有重点,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6.自信是你就业成功的第一要素。

7.出击和等待、坚持和放弃,这些矛盾体在就业过程中经常并存。

8.找到一个好工作请不要沾沾自喜,谁能笑到最后,还很难说。

9.找不到工作请不要沮丧,人只有在最窘迫的时候,潜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篇3:工作还是考研?

◇工作篇

1、为什么要工作而不继续深造?

这个问题其实是个假问题。人生来就是要工作的, 工作才能有收入, 才能自给自足, 维持自己的生存, 所谓的安身立命。台湾忠信学校的校长高震东曾经给学生下过这样的一个定义:学生, 就是学习生存能力的人。人生于天地之间, 是个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体。生存是个人社会性的最好体现。

面对这个问题, 很多毕业生会给出五花八门的原因, 比如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但是, 我希望每一个毕业生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能有更多的人生思考, 是对人生规划的执行, 是经营自己的一个步骤, 而不是随便的外因, 给别人一种你很委屈、你深明大义的感觉。即便是家境不好, 你边读研边勤工俭学, 再努力三年也完全过得去。当年的开国元勋刘少奇、邓小平等都是在国外勤工俭学。不管你的专业多烂, 工作多不好找, 都不是你选择考研的理由。考研或者工作都应该是你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如果只是面对当前的压力考研, 那你的读研生活也不会有太明确的目标, 本科迷茫, 接着是研究生迷茫。有一天你毕业了, 你仍要面临各种压力。

2、找工作你准备好了没有?

你的大学如何度过的?你在大学积累了什么, 足够让你在职场上有足够的资本从竞争者脱颖而出, 让招聘单位不得不选择你, 把稀有的职位留给你, 给你OFFER, 而不是别人?

所有大学的专业基本都在大批量生产人才, 同样的专业学下来你学到了什么, 找和专业对口的工作你的专业能力是否胜任。我见过学计算机的大学生平时不去上课, 常驻网吧玩游戏, 不参加考试最终被大学劝退。学好专业课, 不管喜欢与否, 那是对自己专业的一种态度和负责。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专业, 你也应当在兼顾自己专业课的同时去辅修或者旁听喜欢的课程, 毕竟大学的课程都是开放的。

问问自己:我有什么能力和特长, 我目前掌握什么技能, 对于新的领域我如果进去, 能否快速适应, 能否快速学习尽快了解行业并胜任工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快速融入和适应的能力, 以及自信且逻辑清晰的展示自己的能力。这些是在求学期间都应该具备的。如果这些不行, 我觉得你可以短期速成, 现在很多培训公司完全可以把你包装成大牛, 从制作一份漂亮的简历到面试时你的谈吐方式方法都可以给你指导并训练, 但在你找到工作后也应该主动去训练、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选择了就业, 但有些同学在招聘会上飘来飘去, 从不明确自己选工作的标准。轻松高薪是每个人的愿望, 因为今天的求学丝毫不亚于古代十年寒窗。但我还是强调那句话, 你的职业生涯如何规划的?你喜欢做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就像一个毕业生工作的前三年决定这个人终生的职业信心一样, 喜欢做的事情, 多累都乐在其中, 觉得前途一片光明, 在这个领域自己会做出成就。但是很多为了高工资和享受的人却永远也得不到这些快乐, 他们随便在高薪行业跳跃, 干一行恨一行, 永远在给不同的人打工, 因为他们唯一喜欢的是金钱和享乐, 没有他们喜欢的职业。不要随便的为了生活找一个工作将就, 那样只会让你更加迷茫, 找一个喜欢的, 起初可能薪资不高, 踏踏实实的积累增值, 你的境况会越来越好。经营自己, 把眼光放长远一些。

3、工作你是否准备好了?

对于找到工作, 就要踏入职场的学生, 尤其那些努力要做出些建树的学生, 刚步入职场可能会碰到些磕磕绊绊的, 牢记一句话:这世界何曾为了人们改变。我们不是伟人, 不能打碎一个旧世界, 开创一个新时代, 那我们就要努力去适应这个世界。

职场比学校要复杂得多, 相信在大学社团或学生会混过的同学会有所感触, 不过职场比那些更残酷。希望大家多读一些职场礼仪和如何快速融入职场的图书, 不要觉得那些书说得很泛, 都是大道理。其实这些很实用, 不是真理, 也不会那么多作者或成功人士总拿出来说。在工作上不要太锋芒毕露, 性格上中和一点, 只要不触碰底线就忍着, 毕竟是新人。年轻时吃点小亏是为了将来不吃大亏。想一下你要是专业技能一流, 工作经验丰富, 谁敢看不上你, 谁若对你不敬, 老板都不愿意。

工作也是一种学习。工作中的学习要比在学校学的更多更有效率。大家都学过马哲原理, 马克思说过一切真知都来自生活, 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提炼。工作中的积累和总结要比读研学的多, 因为工作中的学习一方面是主动学习, 由于对某方面的不了解, 要补课, 所以主动的去找寻相关的材料和书籍学习;另一方面是有压力的学习, 边工作边学习, 会有很大压力, 要处理好手中的工作又要抽出时间充实自己。这种状态下的学习是效率最高的, 而且边学习边实践, 不是课堂上的干枯理论, 也不用担心去哪里实习了。大家都知道, 每学期最后一个月考试前的复习比一个学期学的东西要多, 那个时候上自习的人数暴增, 自习室一座难求, 这和工作中的学习异曲同工。

工作需要学习, 在今天这样信息爆炸的时代, 学习成为了一种常态。再也没有一劳永逸的学习, 一种技术吃一辈子的时代已经远去。变化本就是一种绝对的存在, 只是当下社会瞬息万变, 让每人感受到变化的力量和时刻学习的必要。终生学习再不是励志的座右铭, 已成为生存的前提。在北京地铁沿线, 可以看到民办教育公司尚德教育的灯箱广告:学习是一种信仰。信仰这个词很形象的传递了人们为了跟随社会的脚步对学习的重视态度。

◇考研篇

就业压力催生了考研市场。随便网上搜索一下, 就能找到很多考研的辅导图书, 那些考研课程的名师等, 而且每年的考研已经成为高校统计就业的一个方向。盲目、稀里糊涂的考研, 考上不读的学生每年也很多, 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考研的煎熬是曾经考研人都难以言说的痛。毕业生考研给出的理由不外乎以下四种:

1、为了更好的工资待遇。许多理工科专业不管是本科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 工作机会都很多, 不同的是工作的待遇到底是年薪多少万的区别。

2、喜爱这个专业, 想对这个领域更深入的了解, 并且想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出于这种考虑的学生实在不多。其实研究生教育主要还是培养研究型人才, 将来从事研究工作。他们毕业会进入相关的研究机构或者工作于各大高校。

3、本科毕业待遇实在太差, 想通过读研获取更多的工作机会。一些文科的学生都会选择考研, 如哲学、思想政治、行政管理等, 主要是为了毕业后能有更多的工作机会。但是一个专业的工作机会和学历是没有太大关系的。

4、调换专业。很多学生本科的专业是调剂的, 还有些学生在慢慢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曾经畅想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 这些同学会通过跨专业考研, 追寻自己的梦想。

以上常见的理由我能接受的是第二条和第四条, 而且前提是你确实已经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清晰的规划。不然我觉得选择考研是浪费时间, 浪费青春。在一个建筑工人都可能月收入超过研究生的年代, 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才是我们在职场上有力武器。研究生毕业也是要找工作的, 并且不一定工作就好找, 网络上随便能找到麦克斯调查公司或者官方媒体给出的大学生就业报告, 研究生并不比本科生就业率高。现实永远都是这么残酷, 不管你信与不信, 生存下来才是王道。

如果你很荣幸有机会读研, 不管是你是否有清晰的人生规划, 大学该怎样度过, 这类图书或资料每位同学都可以找到, 我仅就我的经验分享一下我们该怎样度过埋葬我们青春的这些年。

首先, 专业知识的学习。不管你喜欢不喜欢, 打算不打算用自己的专业吃饭。你都得对自己的专业有个大致的了解, 当别人问你的时候, 不至于驴唇不对马嘴, 这是一个人是否有责任心的最基础的表现。

其次, 注意几项能力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快速学习的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几项能力的好与坏, 是你找工作或者平常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随便的事情都能体现出来的, 当你工作面试的时候, HR随便通过一些小游戏就可以看出你是否具备这些能力, 这些能力说白了是一个人情商的体现, 大家都清楚吧, 情商有时候比能力重要。

最后, 保持自信, 做一个有操守的人。不管别人如何, 不管现实如何, 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活出一个自信的独立的个体。自尊尊人, 自信真诚。

篇4:考研还是就业

世界上没有两个职业规划是完全相同的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人生有很多十字路口,每一个十字路口都会让我们感到彷徨。就业、考研还是留学,做自己的生涯规划,是大学生们难以抉择的问题。我们在腾讯上做了一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2%的参与调查者都正在遭遇这些问题。您作为青年问题专家,对这个问题应该深有体会吧。

李家华:对,这样的问题,我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遇到。很多即将毕业或者已经毕业的学生,都通过各种方式询问我这方面的问题。就在来做这个节目之前,我刚好收到一位学生的电子邮件。她说:现在研究生的状况相对比较尴尬。我是女生,性格内向,有点儿清高,您觉得我应该是工作、考研还是参军?我还有别的选择吗?您的回答对我人生很重要,我相信您,万分感谢,谢谢。看,这个同学遇到的也是很多学生面临的问题。

主持人:所以说,我们的调查结果还是很具有普遍性的。毕竟70%以上的人都有这方面难以抉择的困惑,那该如何回答这些难题呢?

李家华:这个问题在青年大学生中,确实很具有普遍性,而他们也迫切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我想表明的是,我们首先要分清这个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上来说,我认为天底下没有两个职业规划是完全相同的。每个人的问题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因此,对于遇到这个问题的同学,除了要掌握处理这些东西的基本原则以外,更主要的还有你自己的个性,比如说每个人的经济状况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实际能力、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不一样等等,因此应该区别对待。

管理学认为,一个最优化的方式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是很难实现的,但是次优化方案就有可能实现。对于就业或是考研这个问题,不要希望会有非常完美的答案,因为这不太可能。所以,次优化方案相对来讲更理性、更合理一点。因此,我们今天不是找到一个最好、最完美的方案,但可以找到一个相对的,可能有普遍性,适合大多数人,但更主要的是适合个体的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主持人:大学生给您写信、求教,就是希望您帮助他们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但是,正如您所说的,职业规划你了解肯定要比不了解好,但不能一下子都解决了。是这样的吧?

李家华:是的,想要一揽子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在一起沟通与交流,一定是有用的。刚才说过了,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我在这里特别指出的是,有三个重要的问题大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一就是自己的观念和理念,你认为什么东西是最有价值的,你的价值观是什么;第二个就是你的态度,碰到问题后,积极的态度和不积极的甚至消极的态度,对解决问题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第三点就是方法的科学性。我认为,当面临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观念,然后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再有一个科学的方法,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可以解决,所以这是前提。

要想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么

主持人:相信今天我们的在线网友都能从您刚才的一番话中得到很多启示。虽然说,没有一个方法可以对所有人都适用,但是个体可以借鉴通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李家华:去变通,这是完全可能的。

主持人:在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满意原则”。这个原则非常简单:最优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满意。可能对于我们个人规划角度来讲,我个人觉得可能满意原则更合适,因为你很难判断出你付出和收益怎么界定这个标准是最优的,而满意度就可以,是这样吗?

李家华:是的,我们在最初进行生涯规划,选择就业、读研或是留学这三条道路时,首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出发点是什么?我想得到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就像你刚才讲到的,你最想要什么。碰到这些问题的同学怎么解决,是考研、是就业,还是出国?我的看法是先不要完全从现况出发,而是要有一定的愿景规划。中国有一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你缺少远虑,所以就有近忧。一个人具有远虑的意识,就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个铺垫,探求自己的终极目标在什么地方。有一个方法我认为是看清自己最终需要什么东西,这就是一般意义上讲的愿景,如果当一个人有非常清晰而且具体的愿景的时候,这个目标就有了。

主持人:对于现代人来说,在一个思想多元化、物质条件很丰裕的年代,面临的选择是丰富且多方面的,比过去更难以选择。就在人生规划上也一样,可能不止三个方面,三十个甚至三百个方向都可以具有,面对这种情况,那又该如何应对?

李家华:生涯规划是一门选择的科学,也是有办法可学的。我国台湾对35岁以下的成功者做了一个跟踪调查,发现他们成功有一个共同的东西:不是因为有钱或是有一个好的家庭背景,而是他们都有一个非常清晰而且具体的愿景。只要同学们想好未来自己最终想要什么,就有可能找到。比如我就想做一个国际学者,我就不断地训练我的英语水平,不断关注国外的发展状况。如果打算留学,你就必须要学会英语,语言是最根本的东西,否则很难跟人家交流。不要从现在看我未来做什么,应该从我未来想做什么,然后回过头来看我现在能做什么,这就是超前意识。

现在很多人的问题在于,出发点都是从眼前这些事开始,越想越苦恼。我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早晨起来,人每天都在选择。女孩儿最大的特点是早晨起来时,对于今天该穿什么衣服感到苦恼,因为衣服太多了,如果只有一套衣服你就不会这么难以选择了。

没有选择是痛苦的,现在社会发展到无论什么,都有诸多选择了,但选择多了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早上起来面对一大堆漂亮的衣服,可能会为该穿哪件而苦恼,但如果目标明确了的话,就不会显得困难重重。譬如一个女孩儿要到电视台主持节目,目标是在演播厅里面给大家一个端庄的职业形象,这个时候就清楚了,我是要为了这个形象,那么很花哨的裙子肯定就不会穿了,非常时尚的衣服也就不会穿了,就穿一些职业的。这就是你的目标和结果引导你现在做什么。

主持人:就是自己知道了有一个标准,或者说是目标在那里,然后选择,所有的一切都要为这个目标服务。

李家华:对,职业也是一样,给我来信的这个同学,如果她想清楚了今后目标就是要做一个大学老师,我就要告诉你,毫无疑问要考研,现在基本上在大学里面没有博士学位几乎不能当老师。我们学校,从事业务的,非博士的免谈,而且很多都是重点学校的博士。如果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个商人,做一个实业家,这个时候是自己的实际经验比学历更重要。如果你读完了本科,完成了一个基本教育的话,工作经验的积累比学历更重要,为什么比尔•盖茨放弃休学去创业,而且做成了顶级实业家,这个原因很清楚,如果比尔•盖茨读完了大学,然后接着再读博士,那微软现在可能不知还在哪个地方“孕育”着呢。

找到方法决定自己的愿景

主持人:很多人就是很困惑自己的生涯规划却迟迟没有形成雏形,或者说根本没有,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其实在他们内心深处也非常不满自己的现状,也想早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并实现它,但就是无从下手,在这方面,有什么系统的方法可以帮助到他们吗?

李家华: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今天我告诉大家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个人主张第一先分析外部,但我们习惯先分析自己。这点原因主要是跟中西文化有一些差别,因为一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是来自于西方,而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比较强调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发觉我们东方文化比较强调社会本位,所以我们有一句话,“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是职场守则之一,其实内容大家都知道,就是有时候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我们现在在推行一种概念、理念,叫智者规划,智慧者做规划,适者成功。光做了规划不见得能够成功,但是适者成功。因此,适应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第二点就是学会借力了,就是借助外部可借用的力量,来作为自己规划的参考,然后再做决策。千万不要简单地自己做决策,自己做决策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好的方法是能够再咨询一下内行、专业人士、有过工作经验的人,这叫做求助,求助这种能力是很重要的,多了别人的智慧来帮助。我们有时候不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怎么做,但我们可以咨询考过研的人、出过国的人和就过业的人。在前人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这对自己决策层面的形成是很有帮助的。

主持人:然后就涉及到决策后执行的问题了。

李家华:这个问题可以剥离出来,就更明确了。执行是有一个前提的,就是有一个明确的愿景之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问题就出来了,要学会方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方法有两条,一般叫做选择理论,选择理论的核心实际上是一个决策问题,决策的问题叫做选择的金字塔理论。假设这是一个金字塔,中间画上两条线,就会形成三个面,金字塔最底下的面,我们叫做认知领域或者是知识领域,知识领域一部分叫外部知识,一部分叫内部知识,外部知识是职场的知识,内部知识是自我的知识,对自己的了解。然后才进入第二个领域叫决策领域,根据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对自己的了解,最后形成一个知识的认知,在这个认知基础上就会形成一个决定,汇总出一个思路:我做什么去。接下来,就是执行的问题了,我们叫执行领域。知识、认知、决策,然后去执行,构成了一个人的选择的完整系统。这是三大要素。

创业,还是要主动地抓住机会

主持人:可能有的大学生还会面临这样的情况,就是他们都不做以上的选择,有时候是无可选择,有时候是权衡之后自己主动放弃,那这部分人该何去何从呢?

李家华:通过对种种可能的分析后,我想大家心里都会有数的。考研、出国和就业这三条路究竟对你来讲是不是都存在,如果三条都存在,或者只存在两条甚至一条,如果存在一条就不需要多讨论,就走这条。分析完了以后,下面就是知识分析,首先一定要学会有何可为,什么都是你可为的;第二个知识分析,要分析你自己,有何可为下面还有一个我一生何求,考虑我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东西。按照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从心理角度去分析,实际上就聚集在人的动机上,动机来源是两大东西刺激,一个就是你的需求会引起你的动机,另一个是你的刺激会引起你的动机。

一个人想要什么东西,其实大概会取决于三大要素:第一个,你有什么样的一种价值观。我发现很多职业到最后,或者说很多人成功,最后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价值观。第二要素就是你的兴趣,兴趣跟你的性格有一些关系。第三个就是你的能力,你的能力是不是足够,有什么特点,然后针对自己的特点来进行生涯规划。

最后,有一种这样的情况:就是以上三条路你都认为不存在,或是不想选择其中的任何一条,那么,那就要考虑自己创业的问题了。别的都不聘用的时候,我就自我聘用。创业有两种,一种是生存型创业,还有一种是机会型创业,有时候,这两种创业形式是并存的。刚才说过比尔•盖茨的例子,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说明。在创业方面,还是要看重机会型创业,把个人特点与机会结合起来,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很多。

总之,在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只要方向选对了,赋予很强的执行能力并坚持下去,生涯规划的成功应是指日可待的。

篇5:就业还是考研这是个现实问题

“招聘会上很多工作岗位月薪较低,与我的期望值差距较大,我开始纠结到底是该就业还是选择其他途径进行深造?”西安外事学院届毕业生王同学说。他的求职报告设计得很精美,与当时的踌躇满志相比,自信已开始减弱。

考研族:避开就业高峰

西安邮电学院的刘敏同学认为,“考研是升华个人的一个深造途径,能够通向学术的`道路,这是我所向往的,我想过要去参加招聘会,但是发现这样让自己更加彷徨和纠结,既然是自己更向往的路,就不怕付出。”

西安文理学院张静同学告诉记者,“现如今就业压力太大,企业对应聘者的学历、工作经验等各个方面都有很细致的要求,加上物价飞涨,一些企业的工资待遇不能够满足基本生活,想想,选择了考研,可以暂时避免就业高峰,也给自己一个充电的机会。”

就业族:先试着工作

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小杨说,“我想直接就业。没太想过考研,周围也没有人考。学校对我们的就业给予了大量指导,我的专业也好就业,沃尔沃、比亚迪、奇瑞等大型企业都到我们学校来招聘,机会难得,况且薪资待遇还都比较可观。”

与小杨相比,西安欧亚学院李菲没有这样幸运。“尽管我非常想就业,但是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我没有工作经验,但总得试试。”

专家建议:边就业边考研

陕西师范大学刘华教授认为,“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研究的。对专业没兴趣、独立思考能力不足的人,需要慎重考虑读研!读研一定要问清楚自己有无兴趣,不可盲目跟风。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决定。另外,我个人认为可以边就业边考研,当工作中发现知识供给不足的情况,可选择通过在职研究生或出国留学等其他方式来进行学习深造,也是比较好的一个选择;最后,无论是就业求职,或是考研继续深造,毕业生都应保持平稳的心态。”

篇6:考研还是就业

“我选武汉”热线开通以来,得到了学子们的大力支持,大家纷纷留言,讲述自己所面临的困难和困惑。

武汉大学生小张告诉记者,高考时,因一分之差与心仪的高校擦肩而过,被调剂到湖南一所二本学校。一心想上重点大学的她,从大三开始,就为报考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做准备。今年2月,考研结果出来了,小张顺利通过笔试,遗憾的是,在面试环节被刷了下来。

小张说,师哥师姐找工作时的焦虑和奔波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试着在网上投简历,可都石沉大海。

今年6月份,即将毕业的小张是继续考研还是找工作,找什么样的单位,要不要回到武汉,都面临选择。再加上家长的担忧,同学之间的竞争……诸多问题困扰着她,彷徨焦虑在所难免。

小张还告诉记者,她的同学基本上都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

智联招聘人力资源分析师陈帅表示,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出现迷茫和彷徨,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大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时期,并没有工作经历,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做职业规划是不现实的。大学生面临就业时,对职业目标不明确,未来规划不清晰的情况普遍存在。

陈帅建议,大学生在面临未来选择时,可以设立一些目标和需求,以倒金字塔形式进行层层筛选,选出1到2个最核心的目标,随后将设定的目标,通过企业招聘或网络招聘等渠道进行匹配。在工作过程中,慢慢地、不断地清晰自己的职业规划,建立长远目标。

“一开始是不可能找到一份符合自己所有期望值的工作的。”陈帅表示,大学毕业生之所以感到迷茫,一是对未来不确定,其次是期望值太高,只有通过将目标做减法的形式,获知自己最核心和最迫切的需要,再做选择时,才能思路清晰。

上一篇:最细的花店创业计划书下一篇:20句同事送别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