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残疾儿童工作总结

2024-05-12

学校残疾儿童工作总结(通用11篇)

篇1:学校残疾儿童工作总结

2015年秋学校关爱残疾儿童活动总结

残疾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学校作为一个大家庭应该给残疾儿童已温暖来抚慰手上的心灵。在教育中,我校采取了多项措施,保证了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确保了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功能。

一、多措并举关爱残疾儿童

每逢过年过节,学校都会为残疾儿童和残疾儿童送去慰问款物,使孩子们切实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学校积极组织关爱活动,为残疾儿童和残疾儿童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发挥学校组织优势,协助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切实维护了残疾儿童和残疾儿童各项权益。

二、家教环节不容忽视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教育。如何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家长怎么看待考试分数……为有效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成立了“家长学校”,通过组织参观、培训等,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三、开辟“帮扶通道”,学校教职工对残疾儿童和残疾儿童进行帮扶,注重解决残疾儿童和残疾儿童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心理访谈,用真心呵护爱心缺位,用细心牵手监管缺位,用耐心关注学习缺位,用热心弥补生活缺位,用真诚的话语重燃残疾儿童的生活希望,用谆谆的教导指引残疾儿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刻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4、引导优秀学生与残疾儿童和残疾儿童建立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关系,利用课余时间对残疾儿童和残疾儿童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促进残疾儿童和残疾儿童学习成绩的提高;利用假期组织和带领残疾儿童和残疾儿童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我校在关爱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问题也比较突出,有些问题需要亟待解决,在今后工作中,要不断提高学校关爱工作的实效,将工作落到实处。

篇2:学校残疾儿童工作总结

1、残疾证或证明复印件。(报教育局一份)

2、残疾儿童入学花名册(报教育局一份)

3、教学会议记录

4、随班就读学生关爱教育记录

5、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评价情况

6、随班就读学生辅导记录

7、随班就读学生教育计划

8、随班就读学生家访记录

9、本学年目标及措施

10、随班就读学生基本情况(学生目前状况与分析)

11、学年教学计划

12、随班就读学生成长手册

篇3:学校残疾儿童工作总结

一农村学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

第一, 适龄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普查、鉴别、登记困难。我校共有20名随班就读学生, 学校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普查、鉴别、登记都是按学生的学习情况、智力表现等鉴定, 没有专门的机构鉴定, 这就造成了把一部分学困生当成“残疾儿童”。

第二, 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宣传的不到位导致人们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家长和教师把学困生当成“残疾儿童”, 导致学生家长不愿把真正的残疾儿童送到学校, 教师把学困生当成随班就读的学生, 放弃了对学困生的转化。

第三, 学校管理方面的不足: (1) 大多数普通学校不具备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条件。学校所提供的教育经费非常有限。由于经费的投入问题, 导致在教学材料、用具、教学设施、资源教室、资源教师配置等方面存在不足, 很难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提供足够的支持。 (2) 有些普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不能坦然地接纳特殊儿童。我国大多数普通学校的教师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在态度上是很消极的;很多教师不赞同特殊儿童在普通班中随班就读。主要是觉得他们的学习能力比较差, 会影响班上的总体教学水平。此外, 普通学校的教师缺乏相应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 (3) 普通学生通常认为特殊儿童比较笨、学习成绩较差, 什么都学不会;而且他们的自控能力差, 喜欢干扰别人, 无理取闹, 情绪不稳定等, 所以普通学生不喜欢和特殊儿童在一起学习生活。

第四, 教育评价不当, 影响一体化教育的开展。虽然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但有不少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仍是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这使得一体化教育工作难以很好地开展。

第五, 随班就读的支持系统不完善。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会在交流沟通、自我照顾、社会技能、学习方式、生活适应、健康与安全等方面需要一定的支持与援助。这种支持与援助可能是间歇的、有限的, 也可能是广泛的、全面的。因此, 需要有一个支持系统来保证这些支持和援助。这个支持系统应该包括家庭的教育和帮助, 社区提供的设施和条件, 医务工作者的支持和配合等等。但这些支持与援助更要与学校的教育训练有效配合, 从而发挥它的整体功能。现阶段我县对随班就读学生各方面的支持援助力度还不够, 更缺少系统的、持续的支持与援助, 这就使随班就读学生面临很多困难。

随班就读班级的教师大多没有学过特殊教育, 他们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即使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 也很难要求这些教师掌握许多特殊教育的理论和教育训练的各种技能, 如语言训练技能、盲文读写技能等等。当他们在工作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时, 应该得到巡回教师、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帮助。而现阶段我县巡回教师的制度并不健全, 语言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等也非常缺乏, 随班就读遇到的实际困难往往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在学校内部, 教师间的协作, 校领导对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不够。例如, 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教学计划往往由班主任一人制订, 学校领导和其他任课教师都未参与, 更没有家长、专业人员的参加, 这是不合适的。学校应给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大力提倡师生、生生、师师间的合作以及学校和社区、家庭的合作, 形成强有力的支持系统。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快配备资源教室, 资源教室中不仅要有能满足特殊学生需要的资料、设备、训练器材, 还要有能进行特殊教育和训练的教师和专业人员。随班就读学生在普通学校学习, 并不意味着他整天都应在普通教室和普通学生一起上课, 可以根据他的特殊需要, 在适当的时候在资源教室学习专门的课程和内容, 或接受特殊的帮助。

二加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进入新世纪, 我国残疾儿童少年继续面临着“教育普及与提高”的问题。大力推行随班就读是尽快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努力提高随班就读质量, 走出“随班混读”的瓶颈, 是巩固随班就读成果, 推动随班就读纵深发展的有力保证。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大家对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性有了基本认识, 但是在农村学校, 仍然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普通教育都抓不过来, 哪有精力抓特殊教育”。不少地方的随班就读还主要停留在形式上, 领导重视不够, 随班就读学校和教师积极性不高, 随班就读质量问题还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政府重视、主管领导重视仍然是当前随班就读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 必须继续通过各种途径, 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认识发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重要性。一手抓普及, 一手抓提高, 两手都要硬。

第一, 充分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是促进随班就读工作深入发展的重要手段。特殊教育学校在随班就读工作中发挥骨干指导作用, 利用特殊教育学校人力、物力、办学经验的优势, 可以给随班就读工作提供指导、业务咨询及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支持。特殊教育学校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定期到随班就读学校听课, 与任课教师研究教育教学问题, 探讨随班就读的课堂教学模式、个别教学计划的制订, 同时随班就读学校的师生也定期到特殊教育学校参观学习, 做到资源共享。这样不仅随班就读学校能够受益, 也促进了特殊教育学校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第二, 抓好师资培训是搞好随班就读工作的核心。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随班就读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 面对生理上有残疾的孩子, 要求教师必须有爱心, 有责任感, 有奋斗精神。同时, 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较丰富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 要具备对残疾儿童施教的能力。目前, 存在着普通学校负责随班就读的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 因此需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建设, 继续做好师资培养和培训工作, 特别是根据课程改革的实际, 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第三, 充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促进随班就读儿童学习能力的发展。随班就读的智力落后儿童是特殊儿童中的一部分, 这类儿童的心理发育较差, 智力低下, 并伴有一定的适应性行为障碍。由于这部分儿童的高级神经发生病变, 大脑皮层功能减退, 不易形成比较稳固、正常的条件反射, 而使大脑的抑制受到一定损坏, 致使神经反射缺少灵活性、机敏性, 这些都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学习, 并导致儿童心理上的缺陷和异常。因此, 提高智力落后儿童的基础素质, 补偿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缺陷和不足, 就要注意培养和形成智力落后儿童的学习能力,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提高教学效果, 为他们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第四, 完善随班就读工作的过程管理。 (1) 入学管理。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应当就近入学, 其入学年龄与普通儿童相同, 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放宽1~3岁。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每班以1~2人为宜, 最多不超过3人, 且残疾类型应相同, 以便于管理和教育。每个普通学校都应当依法接收本校服务范围内、能够在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对有意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 普通学校要帮助推荐其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特殊教育学校无力接收的, 普通学校应保证其在普通班随班就读。 (2) 教育教学管理。遵循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丰富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使随班就读学生的语言、感知、运动、心理等方面的障碍得到补偿。同时要加强对普通学生的思想教育, 以逐步形成普通学生与残疾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校风和班风。

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制订和实施个别教学计划。要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整体设计学生在随班就读期间的课程 (含康复训练) 内容、实施途径与方式, 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 保证每个学生每天享有不少于半小时的个别辅导和训练。

对视力、听力语言残疾学生的教学要求一般与普通学生相同, 特殊情况允许有适度的弹性。对轻度智力残疾学生的教学要求可以参考弱智学校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做出安排。对中度智力残疾学生的教学和训练也应做出适当安排。

建立个别化的多元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以培养目标和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同特点为基础, 确定多元化的评价内容, 以发展性评价原理综合评价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情况, 要包括思想品德、文化知识、缺陷矫正和补偿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在评价过程中应遵循低起点原则、激励性原则、补偿性原则和满足性原则。

篇4:学校残疾儿童工作总结

会议指出,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和国家、民族的未来。我国儿童权益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生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但也有一些儿童因家庭贫困、自身残疾或缺乏有效监护陷入生活、安全等困境。为困境儿童提供保障,是社保兜底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一要将困境儿童分类纳入孤儿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范围,确保其基本生活。对父母没有监护能力且无其他监护人的儿童,由儿童福利机构抚养。二要对重病、重残儿童,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给予倾斜,医疗救助对符合条件的适当提高报销比例与封顶线。对低保家庭儿童、重残儿童参加基本医保个人缴费给予补贴,对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儿童参保给予全额资助。三要建立随班就读保障体系,为家庭困难的残疾儿童提供包括高中阶段在内的12年免费教育,确保困境儿童不失学。四要构建县、乡、村三级网络,强化家庭责任,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等机制,为困境儿童提供关爱照料、心理疏导、监护干预指导等服务,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安全无虞、生活无忧。

会议指出,为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会议确定:一是简化中央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将直接费用中多数科目预算调剂权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年度剩余资金可结转下年使用,最终结余资金可按规定留归项目承担单位使用。二是大幅提高人员费比例。增加间接费用比重,用于人员激励的绩效支出占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的比例,最高可从原来的5%提高到20%。对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参与项目的研究生、博士后及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均可按规定标准开支劳务费。三是差旅会议管理不简单比照机关和公务员。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可根据工作需要,合理研究制订差旅费管理办法,确定业务性会议规模和开支标准等。四是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对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项目可自行采购和选择评审专家。对进口仪器设备实行备案制。五是合理扩大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基建项目自主权,简化用地、环评等手续,对利用自有资金、不申请政府投资的项目由审批改为备案。同时,要落实和研究完善股权激励政策,建立科研财务助理等制度,精简各类检查评审。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强化自我约束意识,完善内控机制,确保接得住、管得好,营造更好科研环境。

李培会见英国皇家葛汉院士 共商云南与剑桥大学合作事宜

本刊讯(记者 王世赋) 近日,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李培在昆会见英国皇家院士、剑桥大学电器工程学院教授葛汉(Prof.Gehan Amaratunga),就开展教育、科技、人才培养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事宜广泛交换意见,初步达成云南省与剑桥大学开展省校合作并共建研究中心等共识。

李培在会见中代表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和全省各族人民,对葛汉院士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客人介绍了云南省情和教育、科技及人才发展情况。他指出,剑桥大学是世界知名高等学府,在教育、科研、人才培养方面具备品牌优势和国际影响力,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与剑桥大学的合作。

经过会谈,双边达成初步共识:以云南大学为先期具体合作单位,选择云南急需提高、剑桥大学擅长的研究课题开展双边合作;加强剑桥大学与云南各高校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共建研究中心。

双方将在研究中心的组织构架、研究方向、管理体系、经费保障等方面进一步磋商,在达成最终共识的基础上,签订云南省政府与剑桥大学战略合作协议。

李纪恒向全省少年儿童致以节日问候并寄语怀揣梦想 成就未来

《云南日报》消息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省委书记李纪恒到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近城小学,与同学们共度节日,并向全省各族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问候。

校园里,鼓号声声,歌声嘹亮。李纪恒、李邑飞、董华等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参加“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畅想‘十三五创造新生活”主题队日活动。

队旗飘飘,领巾飞扬。同学们演梦想,通过情景剧展现出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梦想,以拍手读童谣的方式讲述童年好时光;画梦想,用画笔绘出孩子们的花样年华多彩生活;诵梦想,用朗朗读书声传递对明天的期许与渴望;唱梦想,用欢乐的歌声演绎着《让我们荡起双桨》;舞梦想,和着节日的气氛舞出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六月是太阳,六月是沃土,六月也是同学们欢乐的海洋。”李纪恒认真观看孩子们的演出,并与小朋友们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50多年前,我也像你们一样,站在队旗下,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过着幸福的少年生活。今天,看到大家眼睛明亮,脸上带着笑容,心里怀揣着梦想,对未来充满憧憬,我感到很高兴。”

“你的梦,我的梦,同学们的梦,共同组成我们伟大的中国梦!”李纪恒把话筒递给身旁的小朋友: “说说实现中国梦,你们怎么做?”

“要好好学习来报效祖国。”“要从小事做起。”……同学们抢着说。

“你们说的都非常好。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学们要从小事做起,从每一天做起。”温暖的话语激励着现场的同学们,操场上响起阵阵掌声,快乐洋溢在每个人的笑脸上。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李纪恒鼓励同学们,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励志、从小学习创造,争当实现中国梦的小主人,争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标兵,争当民族团结的小模范,争当生态环保的小卫士,争当对外交流的小使者,用奋斗成就未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时刻准备着。

“同学们,为了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大家能不能做到?”

“能!”稚嫩而嘹亮的声音在校园里回荡。

委厅举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本刊讯(记者 张惟祎) 近日,委厅举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党课。省委高校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邹平为参与学习的委厅机关全体干部职工讲授题为《加强党的领导 加快推进云南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专题党课。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陶晴主持专题党课。

邹平在专题党课中结合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深入思考云南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系列问题,从5个方面对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理论与现实基础、存在的问题与短板及改革的思路与途径等主要内容进行细致阐述,并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调整,提出了云南教育工作的思路、对策及建议。邹平指出,推进云南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是解决云南教育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云南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篇5:残疾儿童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切实解决我校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学习生活等困难,学校开展了残疾学生帮扶计划,使残疾学生心志得到健康发展,切实增强残疾儿童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残疾儿童的学习生活水平,为他们创造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环境及教育形式和方法,以促进他们最大限度的发展。下面,就一学年来残疾学生帮扶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建立残疾学生特别档案

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关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注重心理疏导,情感沟通,习惯养成。注意他的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随时关注残疾学生的动态。

二、安排适当的座位

安排在光线比较充足,有利于教师辅导、学生帮助的合适座位。将肢残学生安排在有利于出行和教师辅导的合适座位。

三、照顾差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听残生、弱智生存在着与正常声的生理差异,因而不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这无疑是阻碍他们前进的最大困难,而照顾他们与正常生的差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而学校首先为他们安排了助学伙伴,并通过助学伙伴建立与家长联系的通道。这不仅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方便,使得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可随时得到解决。而且也为他们的家长创造了配合教育的条件,进而使他们的教育更有针对性。

四、在思想上帮扶

主动做好残疾儿童家长的思想工作,通过座谈、家访等形式宣传政策、讲解形势,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思想,引导其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带领孩子积极配合治疗。结合帮扶对象的特点,主动做好在校残疾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其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塑造自强、自爱、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五、在学业上帮扶

学习上优先辅导。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残疾学生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六、在生活上帮扶

学校教师经常关心和看望帮扶对象,原则上每月走访不少于一次。从实际出发,各尽所能,协调解决残疾儿童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肢残儿童,要及时提供康复训练信息,帮助接受智力、肢体功能恢复训练;对有听力言语和视力障碍,需要借助辅助器具进行治疗的,坚持对他们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保证其真正得到健康发展。

七、照顾差异,为残疾学生营造展示自我的机会 残疾学生随班就读,这就意味着他们与正常学生一样,要面对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教学进度,同样的教学要求。“表现自我”,是小学生突出的心理个性之一。根据学生的这一个性特点,学校适时给他们以表扬,及时请学生为他们伸出大拇指,送上掌声。他们在掌声、鼓励声中逐渐树立起自信。渐渐地他们课上敢发言了,作业中的“优”连续出现,课下默默主动作好事,老师、同学对他们不断的给予表扬。他们在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同时增强了自信心、自尊心,这成为推动他们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动力。

一年来,学校的特殊教育对象,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他们以自己的潜能缩小了与同学的差距。可见,这些残疾生帮扶工作的开展,切实增强了残疾儿童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了残疾儿童的学习生活水平,改善了残疾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促进了残疾儿童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促进了班级以及校园的和谐发展。

篇6:学校残疾儿童工作总结

“关爱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救助流浪儿童”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社会现象。据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这些儿童在生活、教育、安全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残疾儿童由于自身的残疾,也缺乏融入社会,融入学校的动力,也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急需学校的支持和教育,在这方面,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在教育中,我校采取了多项措施,保证了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确保了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功能。

一、多措并举关爱留守儿童

每逢过年过节,学校都会为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送去慰问款物,使孩子们切实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学校积极组织关爱活动,为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发挥学校组织优势,协助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切实维护了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各项权益。

二、家教环节不容忽视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教育。如何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家长怎么看待考试分数„„为有效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成立了“家长学校”,通过组织参观、培训等,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三、开辟“帮扶通道”,学校教职工对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进行帮扶,注重解决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心理访谈,用真心呵护爱心缺位,用细心牵手监管缺位,用耐心关注学习缺位,用热心弥补生活缺位,用真诚的话语重燃残疾儿童的生活希望,用谆谆的教导指引留守儿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刻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四、引导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建立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关系,利用课余时间对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促进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学习成绩的提高;利用假期组织和带领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我校在关爱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问题也比较突出,有些问题需要亟待解决,在今后工作中,要不断提高学校关爱工作的实效,将工作落到实处。

潍坊外国语学校

篇7:残疾儿童康复情况总结

训练项目情况总结(2013-2014)2013—2014年,在市残联的精心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省、市为民办实事的工作要求,坚持从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强为民办实事的组织领导,大力推进“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真诚帮扶贫困残疾人家庭,28名残疾儿童在康复机构接受了康复冶疗,残疾儿童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部署周密

残疾儿童是家庭的不幸,抢救0-6岁残疾儿童更是政府、社会的共同责任。今年政府把“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 项目纳入为民办实事范畴,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这一群体的关注,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为把实事办好,我们作了周密部署。

二、措施具体,稳步推进

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是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重要体现,是残疾人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残疾预防和控制的具体手段。为让每个残疾儿童都有机会接触康复,直接参与康复抢救,确保每个符合康复救治条件的儿童都能接受治疗,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宣传发动。通过宣传橱窗、黑板报、高音广播等多种宣传渠道对此项目进行大力宣传,在社区、村里张贴“0-6岁贫困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的通知,让广大居民了解项目开展情况,为残疾儿童家庭提供信息。

二是筛查不漏一人。在全区范围内调查残疾人儿童,为保证筛查的儿童都能参加康复治疗,我们在乡镇、街道摸底基础上逐一入户了解情况,共筛查出的28名残疾儿童符合救助条件,并为他们排忧解难,创造条件如期参加各种训练。

四、实事实办,成效显著

我区2013年—2014年“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共完成了28例,涉及肢体、智力、听力言语等类别的贫困残疾儿童,通过训练,他们的语言、行动、社会交往等功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家长们也十分满意。肢体残疾儿童通过训练,现在能扶着站立了,并能开心地和我们说笑了;听力言语残疾儿童治疗前不能开口说话,现在能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了;智力残疾儿童训练前简单的生活口令都做不到,训练后衣食住行能听得懂大人的口令了,接受治疗的儿童家长也非常满意。

篇8:听力残疾儿童康复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康复的渠道有待大面积开通

听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是实施早期康复的最佳途径, 是大面积挽救听力残疾儿童的主体工程。在我国虽有了一些关于听力残疾家庭康复的指导著作, 许多地方开办了家长培训班。然而, 真正在家庭康复方面经过实践, 取得发言权的指导者却寥寥无几。听力残疾儿童家庭康复虽然有几个典型, 然而大面积家庭康复的渠道尚未开通。导致有的学校、康复训练机构, 康复训练搞得非常好, 但是没有采取得力措施把家长、社会力量引入到康复训练中来, 缺少有利环境, 学生在训练机构中学的内容缺少应用、验证、强化的机会, 结果是“学得慢, 忘得快”, 事倍功半。

二、听力残疾儿童社区康复工作有待深化

社区康复是指以社区为基地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它是一种康复方式和制度, 与过去一向实行的“医院康复”完全不同。其内涵为“社区康复是属于社区发展范畴内的一项战略性计划, 它的目的是促进所有残疾人得到康复, 享受均等的机会, 成为社会的平等一员。目前不少地、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还是空白。

《中国残联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2009年度实施方案》“社区康复协调员师资培训实施办法”中, 提出“在三年时间内通过中央、省、市、县分级师资培训, 使每一个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中都有一名可以向残疾人提供康复咨询服务的康复协调员。”各地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应依据《中国残联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2009年度实施方案》“社区康复协调员师资培训实施办法”的精神, 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社区康复协调员, 从而促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发展, 不断深化听力残疾儿童社区康复工作。

三、对助听器的功能未引起足够重视

在听力残疾儿童康复过程中, 给其佩戴助听器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佩戴助听器可以提高康复效率。但一部分听力残疾儿童家长对助听器认识不够全面, 未能意识到它在康复中的重要性;还有一部分家庭对于助听器没有支付能力。由此看出, 家长的观念、经济情况是影响康复的重要因素。建议对于低收入、困难家庭, 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 应该开发研制价格相对低廉、声学特性良好的助听器, 提高听力康复辅助器具的普及性和利用率, 促进听力残疾儿童康复事业发展。

四、听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体系欠完善

目前, 不少地市听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体系欠完善, 应在听力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上下功夫。积极整合社会资源, 充分发挥综合医疗机构、特殊教育机构等在听力残疾儿童康复领域的作用, 力求为我所用。认真做好各地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站的审批和挂牌工作, 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机构网络建设, 各区、县 (市) 康复机构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增强自身能力, 发挥为基层服务的作用, 有条件的区、县 (市) 要探索引导、扶植、规范民间康复机构的政策和方法, 充分发挥他们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作用。

为提升听力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服务能力, 促进听力残疾儿童康复事业健康发展。残疾人康复协会应在以下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1) 康复机构的性质与功能; (2) 机构设置与规模; (3) 专业人员配备; (4) 服务场所; (5) 设备与器材; (6) 服务质量; (7) 检查评估; (8) 机构监管。

五、各级分管部门还未足够重视听力残疾儿童的早期康复工作

我国特殊儿童的早期补偿康复工作起步晚, 还处于探索阶段, 各种观点、各种方法尚未成熟, 还没有针对各类特殊儿童系统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训练体系。听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也如此, 某些特殊学校, 工作重心放在了所谓的新课改、素质教育这些上级安排的任务上, 学前教育阶段听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被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 0~6岁, 这一残疾儿童康复发展的关键期、最佳期被白白浪费。0~6岁儿童如果能实现早期干预, 就可能完全康复, 生活自立、回归社会。如果错失了康复时机, 就会丧失获得满意康复效果的机会。

六、忽视全面康复训练

有些康复学校和机构, 重视进行单一的缺陷补偿训练, 忽视了听力残疾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教育, 使得儿童某种感官的缺陷补偿成效明显, 而其它方面的心理、人格与行为问题不断, 同样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 如听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中只重视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忽视了感知觉、记忆、思维、个性等方面的训练。

七、听力残疾儿童康复专业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康复训练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 大大小小的康复机构, 普遍反映缺乏专业训练人员。加之对听力残疾儿童实施康复工作的全民意识不强, 认识不高, 个性化服务尚不到位, 影响了康复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地在听力残疾儿童康复专业队伍建设中, 应依据《中国残联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2009年度实施方案》, 建立起一支掌握残疾人康复基本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师资队伍, 不断推动和促进听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规范化建设。

八、康复训练资金投入不足, 听力残疾儿童康复宣传工作不够重视

政府开办的康复机构, 由于各级组织对听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科学、长期、规范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不完善, 致使康复人员及康复工作经费明显不足;私立的康复机构往往以营利为目的, 对儿童的训练资金投入不足。经费投入较少, 严重制约着听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发展。

加强听力残疾儿童康复宣传工作, 是康复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宣传阵地的作用, 大力宣传康复工作;汇集社会各界力量, 整合社会资源, 发动各相关单位做好职责范围内的残疾人康复工作, 不断完善社会化的康复工作体系。同时, 要把残疾人康复宣传工作渗透到开展加强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交通安全、医疗卫生等活动中去, 普及康复知识, 增强听力残疾预防意识, 减少事故致残。还要通过宣传倡导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训练理念, 避免残疾程度加重。听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 应紧紧围绕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主线, 努力提升康复服务水平, 使残疾人康复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使残疾人能够平等参与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摘要:从听力残疾儿童康复存在的问题入手, 阐述问题的同时,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 旨在促进听力残疾儿童康复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听力残疾儿童康复,家庭康复,社区康复,助听器

参考文献

[1]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8.

篇9:残疾儿童教育点滴

本人在农村小学的讲台上已站了三十六个春秋。回首过去的教学生涯,我最想总结的,还是怎样教育残疾儿童。实践告诉我:残疾儿童的家长和老师只有同心协力,科学地因材施教,才能全面提高残疾儿童的素质、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

作为农村小学教语文的我,几乎每届都要教到一两个残疾儿童,教到他们是非常辛苦的,但我乐意。我是这样严格对残疾儿童进行管理的。

首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到残疾儿童家里去,跟家长了解情况。这个残疾孩子是何残疾,残疾程度怎么样,有何优势,思想品德怎样,行为习惯如何,文化基础如何,“缺陷矫正”得怎样?家长的长远目标是什么。掌握了这样一些材料我就有了制定该残疾儿童教育教学计划的大体框架。

其次,制定详细的残疾儿童的教育计划。计划包括学期计划和小学阶段总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1、小学阶段要达到的目标。2、家长的思想工作和协调细则。3、各科任教师的协作和沟通工作。4、班级同学和残疾儿童的关爱工作(包括忌讳语言)。5、我对残疾儿童的“矫正”、“补偿”、“个别辅导”、“心理疏导”、“思想品德”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许多工作步骤的实施计划。

第三、教残疾儿童的班主任教师一定要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不怕辛苦,仔细观察和耐心关爱孩子,言行自律,勇于付出。

一、接手残疾儿童,先摸清他的不同心理特点,多年的实践证明:凡是残疾儿童都有四个性格特点

1、自尊心比其他人强。由于身体残疾,别人只言片语的不尊重,都可能严重伤害他们的心。所以所有科任教师都应该小心翼翼地保护那颗容易被伤害的心,全班同学都应忌讳类似“瞎子”、“瘸子”、“笨蛋”、“傻瓜”等词汇,共同呵护他们愉快地成长。

2、残疾孩子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在家,他们依赖父母和他家人。在校,依赖老师和好心同学。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这时家长和老师就要观点一致,支持鼓励残疾孩子独立完成某项工作,取得小成功,及时表扬鼓励,小事不让他依赖,一得到表扬,他的信心满满,心中蜜甜。

3、残疾孩子都缺乏自信,有的可能产生自卑。他们往往感叹命运之神太不公平,为何把不幸留给自己,因而他们在羡慕其他孩子的同时,会认为自己不幸,许多该做的事做不来,他们遇到的挫折更多,于是面临更多的自信与自卑。作为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多支持,自卑心理就会慢慢消除。

4、残疾孩子憧憬美好生活,渴望像所有人一样获得幸福。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片光明,美丽的世界,老师和家长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尤其要认真体察孩子的种种想法,这有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帮助,有的放矢地规划他们的理想目标。

二、了解残疾孩子,老师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育孩子正视现实,正确对待自己的残疾。世界上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公平。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苦难,并找许多人和事证明这一道理。如:孙武不聪明吗?可曾被敌方割残了他的双脚,无法行走,可孙武哪甘认命,静下心来写兵书,于是举世震惊的《孙子兵法》问世了;苏联的保尔当了团中央书记,官可不小。但命运让他病瞎了双眼,没法作贡献了吧?保尔是谁,他是钢铁炼就的铁汉子,硬是摸着写小说,于是,轰动世界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成了;《星光大道》的刘赛,人漂亮歌声甜,但眼睛看不见。他的舞蹈才艺却使亿万观众为之动容,低首心折。这些例子讲了,还要理直气壮地批评那些动手动脚欺负残疾孩子的学生,“你们这样做讲道德吗,你们这样欺负残疾人算是真本事吗?”前年我接手一个残疾孩子周国林,语文成绩只能考几分,走路不稳,样子难看。不久在一个课间操结束后,几个捣蛋鬼欺负他,我遇上了,几个学生被我狠狠的教训了一番,在全班作了检讨,当面向周国林赔不是,此后再没敢欺负周国林。相反,有时候还有学生帮他打饭,教他做作业。

2、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学习机会,给他学习一技之长的机会(人各有所长)因为这是孩子未来生活的依靠啊!

3、对残疾孩子的呵护是必要的,但要适度。古人云:“护‘脓包会成‘疖子”,让他尝点酸甜苦辣才会长本事。努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他们的依赖心理。树立自强精神,特别是孩子受挫折时,要帮他仔细分析,耐心指导,使其坚强。切忌对他的怜悯和护卫,降低孩子的斗志。

4、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对残疾孩子不能要求太高,但没有一点要求,顺其自然也是不行的。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获得小成功,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觉得“我也能行”,日积月累,他们会获得一种进取精神,不断追求成功。

5、支持孩子参加各种群体活动:例如观看拔河、跳绳等,这样做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使他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增长适应社会的本领,个别家长把孩子放在自己过度的保护之下,非常不好!

三、家长和老师要寻求好的教法

孩子需要你的正确教育方法,可不少家长教育孩子都是凭自己的主观意识,这难免出现失误,只有学习全面科学的教育方法,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不断学习教育方法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最佳路劲,这比什么名贵保健品都强。好的教育环境和好的教育方法是杰出孩子养成的沃土。

那么残疾孩子的教法有讲究吗?有!本人给家长们七点建议:

1、家长辅导孩子家庭作业时,给承诺:做40分钟玩半小时。玩是第一,作业其次。(学生有奔头)

2、不说孩子笨,要为他树立自信。

3、督促孩子做作业,不要盛气凌人。

4、做错题要罚做,使其不敢马虎,且不拿马虎做借口。做错题大多是不懂。(培养严谨习惯)

5、学生作业做完才检查(锻炼独立能力)。

6、辅导作业装不懂与他探讨,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孩子有“书本上的知识,我还了不起”的心理。(培养自信消除自卑)

7、孩子面前从不自卑,坚信孩子是可以的。(孩子会增加前进的动力和信心)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曾经教的学生,安了假肢的郑勇军,小学毕业语、数、英、都考了九十多分,进了红格中学快班。现在教的智障、孤僻的周国林,是“二级肢残”,来我班前,只能考十多分,现在,常常能考五六十分,他父亲在家长会上都高兴的说:“我儿子来红格小学进步多了!”

篇10:适龄残疾儿童入学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教育部、中残联《关于做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精神及新区教卫体局教育扶贫,脱贫攻坚工作要求,进一步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提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我校认真部署招生入学工作。现将适龄残疾儿童入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把残疾儿童入学和教育扶贫、脱贫攻坚紧密联系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招生方案。

二、摸清底数,确定重点对象。

我校领导对学校管辖义务教育片区进行残疾儿童调查摸底,确定xx庄五组适龄儿童xxx(女,x周岁,多重残疾x级)为重点服务对象。后又了解到家住天福和园小区的原x村适龄儿童xxx已年满6周岁,学校决定将xxx也列为重点服务对象。

三、教育助残,全面覆盖。

学校领导积极和两位学生家长做工作,沟通交流,xxx家长对孩子一年随班就读情况非常满意,同意继续让学生随班就读;xxx因残疾程度严重,无法随班就读,学校决定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帮助xxx接受教育。

四、统筹资源,落实责任。

学校针对2名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xxx由二年级班主任xxx老师具体负责,号召学校志愿者服务小组参与帮扶活动。为xxx同学确立“定期送教上门、随时提供咨询”的工作模式,做实、做好送教上门工作。校长xxx亲自带队,组织骨干教师每周送教一次(每次3课时),对xxx进行入学教育及简单的文化知识传授,协助家长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

五、切实做好残疾儿童帮扶工作的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为适龄残疾儿童建立专档,做好活动材料整理归档工作。如送教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送教上门学生能力评估表;教育康复训练个别化方案;送教上门服务记载表,阶段性评估表等等,都要留存归档,以便从材料上显示出来工作轨迹,让这项惠民利校的好事得以扎实稳步而长期地开展下去。

xxxx小学

篇11:三类残疾儿童入学工作措施

工作措施

根据县教育局及新庄中心学校的相关文件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适龄残疾儿童入学工作。为做好德胜完小适龄残疾儿童入学工作,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我校特作以下工作措施:

一、加大政策对德胜村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积极联合县教育和民政等部门,对德胜村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与统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三、做好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宣传动员工作。

四、切实做好困难残疾学生的救助工作,千方百计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提供更多方面的支持与保障。

德胜完小 2013年9月5日

德胜完小2014-2015学三类残疾儿童入学

工作措施

为做好新庄乡德胜完小2014-2015学三类残疾儿童入学工作,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根据县教育局及新庄中心学校的相关文件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适龄残疾儿童入学工作,现将本学期三类残疾儿童入学工作,做好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宣传动员工作。积极联合县教育和民政等部门,对德胜村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与统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加大政策对德胜村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好困难残疾学生的救助工作,千方百计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提供更多方面的支持与保障。

特殊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残疾人保障法》和其他法规,对于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也作了明文规定。

德胜完小

2014年9月5日 德胜完小2014-2015学三类残疾儿童入学

工作措施

认真贯彻执行这些规定,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是国家、社会和残疾人家长的共同责任。发展特殊教育,对残疾人进行教育、训练和补偿,是提高残疾人素质的根本途径。学校要认真落实特殊教育工作,它不仅能够帮助残疾人自强自立,获得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成为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成为国家建设的推动力量。

在招生范围内的适龄儿童及“三残”儿童统一登记,保证他们全部入学。

班主任要对智障儿童给予更多的爱心和照顾,同时要让全班同学不歧视他,多关心和帮助他,让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一样,是班级的主人。学校每一学年要对“三残”儿童受教育情况有所监督和督查。安排有爱心、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并对其进行一定时间的专业培训。校长要经常关心和过问随班就读工作,并明确一名副校长或教导主任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对学校服务区内的各类残疾学龄儿童登记造册,为每一个随班就读学生建立完整的个别教育档案 考虑到随班就读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建立科学的有利于随班就读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将定量和定性、单项和多项、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使综合评价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相互促进,发挥评价在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素质发展和改进随班就读教学中的导向作用。

德胜完小

上一篇:罗阳镇中心小学2012-2013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下一篇:如何帮助新生适应高中英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