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洞学校关爱“残疾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2024-04-16

许家洞学校关爱“残疾儿童”工作实施方案(精选10篇)

篇1:许家洞学校关爱“残疾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关爱残疾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当同学们每天健康成长时,还有一部分残疾儿童由于身体原因不能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为了给这些孩子送去一些温暖,为能让这部分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我校特制定此方案。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共有1名适龄残疾儿童。精神三级残疾的李世香同学是我校六年级一名学生。

李世香同学由于精神残疾,虽一直到校就读,但不能接受系统的教学。为此我们开展了此次活动,希望能帮助她快速成长。

二、领导机构: 组 长:李世银 副组长:王发中

组 员:班主任 潘延花

三、工作计划:

积极探索、创新残疾儿童教育管理模式,把学校建成残疾儿童的温馨家园和成长乐园。组织全体教职工认领受助学生,分析研究,找到影响这些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残疾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实现残疾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目标。

四、主要措施:

1、建立帮扶学生档案,签订承诺书。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残疾儿童的底数,建立每残疾儿童的专门档案。学校与党员教师签定帮扶残疾儿童工作承诺书。

2、建立健全教职工与帮扶学生的谈心制度。教职工要经常与结队学生谈心,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教职工要不时与帮扶互相交流、沟通,掌握被帮扶残疾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定期家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帮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定期召开教职工、受助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

3、开展人文关爱活动。注重对帮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思想上出现问题、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结对教职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多与学生交流,作到细致入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充分利用我校的心理咨询室,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他们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结对学生积极参加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和学校、老师们对他们的关心。

4、加强与帮扶学生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通过电话家访、实地家访等方式充分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孩子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学生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学生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残疾儿童的帮扶工作将作为全体教职工学期考核和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年终评出模范教师,也就是学校的先进工作者,凡工作不够认真深入的不得参加学校的评优评先活动。

玉碗泉小学 2016年9月

篇2:许家洞学校关爱“残疾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是提高残疾人整体素质、使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和前提。我校一直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形成以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到家”为补充的比较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为了加大工作力度,把我学区内适龄残疾儿童的教育搞好,进一步推进并促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的高度,我们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特拟写现阶段“送教到家”工作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共有 1 名适龄残疾儿童。肢体三级残疾的王鑫同学是我校初一年级(2)班一名学生。

王鑫同学在今年年初又做了一次手术,因此本学期不能到校接受系统的教学,为此我们开展了“送教到家”的活动,希望能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二、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陈步锦(学校校长)

副组长:王驯(学校副校长)

翟展强(教务主任)

王智俊(德育主任)

成员:

初一二班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师

三、工作要求及措施

1、送教前,送教老师要写好了个别化计划,针对学生残障情况写好教案,对

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教授、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等。

2、经常与家长联系,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做到活动有跟踪。

3、整理并收集关于家庭特殊教育系列系统知识,帮助家长掌握辅导孩子的具体方法。

4、鼓励家长认真学习教育残疾子女的信心,让他们有信心、有干劲参与对子女的教育中来,做到不放弃、不遗弃。

四、送教安排

1、每月由教务处负责对送教教师的送教内容进行审批后再到学生家送教。

2、送教教师请认真填写好送教记录表。

五、活动总结

每学期期末学校通过参看送教资料或访谈等对送教教师工作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内容。学校根据送教得失整理送教工作总结上交教育管理中心。

一、指导思想

为在我校师生中进一步倡导扶残助残的良好风尚,树立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新观念,积极发展特殊教育事业,构建和谐教育,进我校研究决定,结合今年第二十个“全国助残日”,在我校师生中开展扶残助学募捐活动。

二、活动主题

关爱残疾孩子,发展特殊教育。

三、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活动对象

全校师生

五、活动时间

月 4 日——5 月 13 日

六、活动安排

1、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并制定方案。(5 月 4 日)

2、学校在醒目处挂出宣传横幅,并利用晨会时间宣读扶残助学倡议书。(5月 5 日)

3、各班办一期以“节省一天零花钱,资助残疾小伙伴”为主题的黑板报。(5月 6 日——5 月 7 日)

4、各班组织募捐。(5 月 10 日——5 月 12 日)

5、各班召开募捐主题班会。(5 月 12 日)

6、学校举行募捐仪式,然后对本次募捐活动进行小结,表扬在本次募捐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5 月 13 日)

关爱残疾儿童工作方案

当同学们每天健康成长时,还有一部分残疾儿童由于身体原因不能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为了给这些孩子送去一些温暖,为能让这部分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我校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残疾学生康复教育需求,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关爱工作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维护残疾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残疾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二、领导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工作目标:

积极探索、创新残疾儿童教育管理模式,把学校建成残疾儿童的温馨家园和成长乐园。组织全体教职工认领受助学生,分析研究,找到影响这些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残疾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实现残疾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目标。

四、主要措施:

1、建立帮扶学生档案,签订承诺书。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残疾儿童的底数,建立每残疾儿童的专门档案。学校与党员教师签定帮扶残疾儿童工作承诺书。

2、建立健全教职工与帮扶学生的谈心制度。教职工要经常与结队学生谈心,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教职工要不时与帮扶互相交流、沟通,掌握被帮扶残疾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定期家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帮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定期召开教职工、受助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

3、开展人文关爱活动。注重对帮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思想上出现问题、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结对教职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多与学生交流,作到细致入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充分利用我校的心理咨询室,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他们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结对学生积极参加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书画展、演

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和学校、老师们对他们的关心。

4、加强与帮扶学生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通过电话家访、实地家访等方式充分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孩子沟通

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学生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学生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3:许家洞学校关爱“残疾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为促进农村残疾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杨滩小学“关爱农村残疾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残疾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残疾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残疾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残疾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建立残疾儿童档案,使残疾儿童建档率达 100 %; 2、残疾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 100 %; 3、残疾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 95 %;、对涉及残疾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 %给予法律援助; 5、残疾儿童家长家教知识普及率达 95 %。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残疾儿童”教育工作方案,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残疾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残疾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残疾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学校教务处、少先队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残疾儿童工作。

组 长:朱立新

校长

副组长:马文国

教务主任

马虹娟

六年级班主任 刘晓军

教研组长 刘芳

教研组长、建立残疾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残疾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残疾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残疾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残疾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残疾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残疾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残疾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残疾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残疾儿童制度。

本残疾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要经常与残疾学生谈心,随时掌握残疾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残疾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残疾儿童,教师要不时与残疾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残疾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残疾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5、建立健全教师与残疾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残疾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残疾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残疾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残疾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残疾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6、建立关爱残疾儿童的应急机制。

建立残疾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残疾儿童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 30 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 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 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以保证残疾儿童的安全第一的要求,不得拖延推诿。与教职工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7、注重对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残疾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残疾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积极探索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残疾学生走过人生发展时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积极开通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开设知心信箱,开设心灵驿站,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给学生以心理咨询和辅导。学校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残疾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残疾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残疾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8、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加强对残疾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工作目标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部门和教师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如因工作不力和失职而造成影响的,师德和考核定为不合格并给予经济处罚。

(二)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残疾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学校要向残疾儿童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残疾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委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加强委托监护人在受托期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浓厚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要主动与当地文化、工商、妇联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残疾儿童。重视家校合力教育,要求家长采取多种形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努力形成政府、村组、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加强对贫困残疾儿童的资助工作。

篇4: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结

南新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支部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了解情况,摸清情况

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班主任先摸清学生情况及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做好班主任工作记载。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黄群忠书记亲自挂帅,总辅导员管江风老师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党员教师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支部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支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支部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党员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党员党员教师,帮扶党员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党员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党员老师挤时间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支部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九月份,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档案;设置了“亲情电话”,利用学校设置的“亲情电话” 安排孩子和家长定期交流、沟通。征集了留守儿童微心愿,党员教师结对认领,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等互助活动; 十月份,结合国庆节,开展“我与祖国共成长”绘画展示,观看了爱国影片,组织写了《我和我的祖国》书信,举行了留守子女成长论坛和党员教师大走访活动。十一月份,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举行了一次党员教师与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活动,将3月份举行的一次“跳蚤市场乐翻天”义卖活动中的义卖款,资助贫困留守儿童。

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篇5:许家洞学校关爱“残疾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

组 长:肖付兴

副组长:杨先义

成 员:各班班主任

二、安全保卫

学校校警:郭同须

三、分工:

1、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留守儿童工作。

2、班主任负责留守儿童档案资料建设。每年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留守儿童摸底工作,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个人及家庭、监护人信息,并建立个人联系卡,班主任做好家校沟通。

3、各班班主任负责本班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组织和安排。建立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咨询室,负责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组织家长会,并邀请专家对家长进行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负责对生活教师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

4、工会负责组织教职工开展对留守儿童的结对帮扶工作,做好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经费资助。并积极动员社会爱心人士对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帮扶。

5、少先队负责组织开展各项文体娱乐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园生活。

篇6: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留守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5%;

4、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学校办公室、少先队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组长:彭松校长

副组长:马代雷副校长

成员:全体教职工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0558)8982263。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本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教师要不断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以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第一的要求,不得拖延推诿。与教职工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积极探索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留守学生走过人生发展时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积极开通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开设知心信箱,开设心灵驿站,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给学生以心理咨询和辅导。学校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8、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工作目标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部门和教师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如因工作不力和失职而造成影响的,师德和考核定为不合格并给予经济处罚。

(二)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学校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委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加强委托监护人在受托期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学校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通过免

收杂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2、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集中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3、建立研讨、交流制度。

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论坛,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李冯小学

篇7: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我校共有教学班6个,190多名在校学生。校园布局合理,绿化率达20%以上。我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开放式办学、全方位育人。当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有些儿童的家长为了保操持家庭,培养孩子,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我校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突出的教育教学业绩,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尤其在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新尝试为进一步贯彻省、市、县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切实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铁溪中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关注和谐发展,服务经济,共创美好未来为落脚点,奉献一片爱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留守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5%;

4、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5、留守儿童家长家教知识普及率达95%。

6、“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无孤僻,怪异的性格;无缺乏温暖和关爱的个体。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 长:路志海 副组长:王芳妮

成 员: 徐怀香 先小丽 郑钰 第红妮 苏瑞娟 王贵芳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 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 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由王芳妮同志负责管理,目的是在家长与“留守儿童”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使父母就在孩子的身边围绕,从而改变孩子的孤独,寂寞的处境,健康成长。要督促“留守儿童”每月给父母打一次电话,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本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 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督促“留守儿童”每期写两封信,详细汇报个人成长实况。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 助,做到有 的放矢,因材施教。学校每期召开两次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对话会,一方面讲父母的艰辛,要求孩子心里有父母;另一方面倾听孩子的心声,为孩子解答有关心理问题。班主任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身体、心理状况,做到勤观察,细分析,多思考,妥善处理孩子们在思想,学习,生活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以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第一的要求,不得拖延推诿。与教职工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开好“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培训尤其是对假期管教,提出扎实可行的要求,确保孩子的平安,健康成长。

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

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8、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工作目标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部门和教师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如因工作不力和失职而造成影响的,师德和考核定为不合格并给予经济处罚。

(二)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学校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委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加强委托监护人在受托期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浓厚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要主动与当地文化、工商、妇联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重视家校合力教育,要求家长采取多种形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努力形成政府、村组、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寄宿制中小学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动员留守儿童寄宿,抓好寄宿生的晚辅导、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学校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通过免收杂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集中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4、建立研讨、交流制度。

篇8: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官庄学校

为贯彻落实《玉门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切实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以及中央和县委、县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指示精神,以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动员社会支持,增强家长责任意识为着力点,大力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保障和良好环境。

二、工作对象及目标

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牵头”的责任制度,加强政府统筹协调力度,努力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安全有保、亲情有护、活动有地”的总体工作目标。

(一)工作对象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对象为全县父母均外出务工的0—16岁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就读及散居的农村留守儿童。

(二)主要目标

1.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幼儿园、中小学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农村散居留守儿童建档率达90%以上; 2.100%的农村留守儿童都有临时监护人; 3.3—6岁农村留守儿童幼儿园入园率达90%以上; 4.农村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5.学校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心理保健工作档案,建档率达100%; 6.到2010年,社会各界与农村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率达60%以上; 7.具备寄宿条件的学校,接收自愿寄宿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达100%;

8.对涉及农村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9.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家教知识普及率达85%。

三、实施时间

从20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每年对个学校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进行督导评估,通过督导评估检查,总结和推广实施经验,表彰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四、主要措施

(一)构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网络

健全以留守儿童亲属为主体的监护网络,督促临时监护人履行法律责任;建立以基层党政组织为主体的行政村管护网络,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加强学校、临时监护人、法定监护人与社会的密切配合,建立完善与监护人的沟通联系制度;建立以群团组织和志愿者为主体的社会关护网络,在思想、生活上给予关心,扶助家庭贫困的留守儿童;建立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切实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五大网络要加强联系与配合,共同开展好各项工作。

(二)建立学校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的机制 1.摸准信息,建立“台账”

各学校要组织专人对在园在校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做到清楚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清楚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清楚留守儿童病史状况;清楚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清楚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通过摸底调查,学校要将调查信息分类整理建档,同时将调查统计表汇总报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留守儿童档案要建到学生所在的学校、班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明确,并及时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对策,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困难。

2.实行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要通过图书阅览等形式,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3.多渠道沟通(1)开展谈心活动和家访工作。学校要开设心理咨询室,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咨询。建立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制度,用爱心呵护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感到老师胜似父母、学校胜似家庭。要定期进行家访,向家长或临时监护人通报孩子学习、生活情况,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2)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要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和临时监护人进行培训,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开辟家教阵地,指导家长和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孩子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校长、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备有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通讯录,以便随时沟通。学校应在学生宿舍装上电话,方便留守儿童与家长传递亲情,拉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距离。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

(3)加快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步伐。要加大财政投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步伐,逐步实现校校具备寄宿条件,并不断扩大寄宿规模,提高接纳能力,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寄宿需求。寄宿制学校要不断改善住宿条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寄宿费用予以优惠或减免。有留守儿童寄宿的学校要加强对政教处或德育处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和考核管理。

(三)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指导机制

各学校要广泛宣传普及家教知识,教育留守儿童家长及其临时监护人切实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要在留守儿童家长中广泛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教实践活动,优化养育和监护行为。要利用节假日、农忙时节,组织召开返乡家长会,引导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有条件的乡镇可以通过设立家庭教育网站,为留守儿童家长及临时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辅导和咨询服务。

(四)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1.集中整治学校周边环境。

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和城郊中小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关闭中小学校园200米以内的网吧和电子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所有网吧终端设备必须安装封堵不健康内容的过滤软件。坚决打击利欲熏心、屡教不改和触犯法律的网吧和电子游戏厅的经营者。

2.建立留守儿童利益维护平台。开通热线电话,听取留守儿童倾诉、投诉和建议。畅通法律援助渠道,依托现有的司法和妇联法律援助渠道,利用12348、12338援助电话,为有需要的留守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3.加强“四老”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好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的特殊作用,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的监督工作。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五)建立留守儿童服务机制

1.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帮扶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帮扶活动。在农村,由村支部负责组织乡村学校的教师、妇代会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担当“代理家长”、义务辅导员;邀请“四老”当好校外义务辅导员,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和成长教育的“大手牵小手”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员和青年志愿者队伍的骨干作用,开展“心手相连”结对帮扶活动;做好关爱和服务工作,使每一名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都能“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2.搭建留守儿童活动和交流的新平台。在乡镇、行政村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活动室”等,为留守儿童提供课外活动的场所,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培养其对社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实行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与就地转移相结合。既要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又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扩大农村劳动力在当地转移就业。要引导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减轻城市膨胀压力,做到务工增收与子女教育两不误。

五、工作要求

(一)建立领导机构。各学校要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留守儿童工作机构,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各学校要成立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或工作小组,负责学校服务范围内的具体事务。

(二)明确职责分工。镇中心学校关工委办公室负责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和督查评估工作,切实推动工程的有效实施。各学校要保障留守儿童平等的教育权利,加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的建设和管理,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对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培训,及时交流沟通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思想情况,提高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育人水平;卫生防疫部门要普及医疗保健知识,确保留守儿童计划免疫和健康服务;镇财政所门要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镇司法所要加强法律知识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镇民政办对留守儿童中的残疾儿童要予以特别关爱;派出所、文化站、工商分局等部门要搞好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和整治,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镇妇联、团委要广泛动员、组织志愿者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镇广播电视站负责组织加强和改进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镇宣传组要及时宣传报道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的先进事迹,宣传各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镇计生办负责优育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关爱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留守儿童,促其健康成长。

(三)完善工作机制。要加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集中会办制度、信息联通制度、分工协作制度,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和有效的考评机制、督查机制、激励机制,并把实施情况纳入年终工作考核范畴。不断总结实施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积极加以宣传和推广,以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基层项目的实施工作,为培养和造就更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玉门市官庄学校

篇9:助学基金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

助学基金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

为了给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生活、娱乐场所,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在丽姐助学基金助学工作卓有成效的基础上,开创留守儿童新的管理和教育模式,丽姐助学决定开展“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拓宽关爱教育阵地”的关爱活动。结合高桥镇中心校的实际,特制订本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背景

1、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问题,表面上看是一个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社会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而造成的亲情缺失,留守儿童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成为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制度性孤儿”。与随迁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受到关注相对较少,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弱势地位更加突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已经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2、为了能真实准确了解本地留守儿童情况,7-8月,学校领导和老师对该镇学生进行了走访调查。走访调查发现全镇共有留守儿童960人,占学生总数的64.6%,这与本地是全国贫困县,经济水平远低于其他地区有直接的关系。走访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数量庞大,分布广泛,问题突出,需要高度重视。对于该镇留守儿童成长的状况,则得出了留守儿童成长中存在“五缺”现象,即亲情缺“慰”、生活缺“助”、心理缺“疏”、学习缺“导”、安全缺“护”。本地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基本是全国的`共性问题。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周末的监护问题,亲情的缺失问题,心理孤僻问题。

二、项目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快乐成长为要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场所建设,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活动条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基本建立起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关爱体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和良好环境,进一步改善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二)、目标任务

在原有的助学基础上突出帮扶特色,逐步完善“留守儿童之家”的运行、管理,力争对在校就读的留守儿童实行集中托管教育,在设施设备投入、课程设置安排、教育教学管理、心理健康辅导、“手拉手”一对一的帮扶上突出一切工作以服务留守儿童为主要特色,并进一步增强“留守儿童之家”的社会影响力,把高桥镇中心校“留守儿童之家”创办成丽姐助学基金援建的规模最大、服务质量最好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之一。

(三)、项目投资

(一)硬件建设:为让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规范化,学校需设立“留守儿童之家”,开设五个区

图书阅览区: 设立图书室,配置必要的书架,并有不少于 500册适合少年儿童阅览的书籍和各种报刊, 建立图书管理制度和借阅制度。

亲情联络区: 开通亲情电话,架设视频交流平台,为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方便。

文体活动区:建设文体活动室,购置乒乓球台、棋类、音乐、美术器材等设施,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益智兴趣活动。

科教益智区:学生大型集体活动的场所,学生可以看电影,举行主题班会和大型报告会等。将基本的信息技术课作为兴趣活动之一,教学生基本的信技技能,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微博。并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视频音频等设备,让有条件的学生与家长通过视频见面。

寄宿生活区:给留守同学统一配发生活用品,由生活老师单独管理。

项目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流程:

1、充分利用“五区,开展系列活动,让这些学生有安静的学习场所,舒适的生活环境,丰富的娱乐活动,愉悦的精神体验,。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电子档案,及时更新,记录留守儿童成长足迹。

3、设立亲情电话,对全体留守儿童开放,开放微机室,让学生与有条件上网的家长视频沟通。

4、 “留守儿童之家”项目每学期完成至少“一次探视”、“一次电话”、“一次家访”的三个“一”的总体目标。

(四)、措施保障

1、搞好宣传,提高认识。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让“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舆论氛围。

2、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为保证”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和志愿者团体。 该项目学校要高度重视,把建设好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好活动当作一件大事纳入工作安排,校长负总责,专人实施,责任到人。校长每月至少参与两次活动,并留有痕迹。

3、并把此项工作成效纳入老师年终绩效考核,奖优罚劣。

4、建立信息档案制度,除按要求完成相关资料外,还要报送活动开展信息,各项目学校每月至少报送一篇有价值的信息。丽姐助学基金网站将开辟专栏进行宣传。

5、通过印发致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将建设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的作用和意义向广大留守儿童家长宣传,将亲情电话、亲情QQ号码以及开通时间告知学生家长。对所有留守儿童家长的电话号码和QQ号进行登记。

附件一:

高桥中心校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

硬件与建设

专用房(布置达标、制度上墙、挂牌规范)

专用电话(通长途,有标识)

4部

专用电脑(联网、摄像头、耳麦,有标识)

2台

专用电视(可正常收视教育、少儿、新闻节目,有标识)

1台

象棋、围棋、军棋、五子棋若干

若干

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体育运动器材(可同其它室共享)

若干

图书、学生期刊

300册

悄悄话吧(代替心理咨询台(室))

1间

专用档案柜、适量桌

4套

家庭影院设备、多媒体教室设备

1套

管理与维护

留守儿童之家领导小组及分工(上墙)

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和管理员职责(上墙)

硬件维护、设备增添、核减记录

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上墙)

构建关爱网络,实行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责任到教师(上墙)

分班级留守学生名册、登记表和成长记录册(袋)

安排与使用

图书借阅登记表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安排表(上墙)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登记表

亲情电话通话记录

电脑视频交流记录

电视播放节目记录

悄悄话、倾情交流、师生谈心记录(个案、图片等)

每月

年度工作计划和校内宣传情况(展板、图片、文字资料)

多次

组织志愿者和老师关爱留守儿童

定期

创新活动形式,多种形式开展“四自”教育活动,开展诵读经典、唱红歌、加强道德品格教育、健康文化熏陶,组织社会实践,培养独立合作能力。

活动报道情况(每月至少报教育网或者丽姐助学基金网站一篇有价值稿件)

愿意支持此项目的爱心人士可以自行购买,以下产品购买信息链接供大家参考。发货地址:陕西省紫阳县丽姐助学,接受人:孙 丽 电话:139210*****

能够到达紫阳县的快递公司:圆通、申通、韵达,其他的快递都不能到。

需要了解详细情况的请联系qq:13814****

电脑桌链接:2张

电视购买信息链接:一台

多功能室影院链接:一套

柜子购买链接:10-20个

书柜购买链接:2个

项目总资金按照实际购买发票为准 。

丽姐助学基金

篇10:助学基金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

为了给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生活、娱乐场所,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在丽姐助学基金助学工作卓有成效的基础上,开创留守儿童新的管理和教育模式,丽姐助学决定开展“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拓宽关爱教育阵地”的关爱活动。结合高桥镇中心校的实际,特制订本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背景

1、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问题,表面上看是一个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社会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而造成的亲情缺失,留守儿童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成为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制度性孤儿”。与随迁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受到关注相对较少,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弱势地位更加突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已经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2、为了能真实准确了解本地留守儿童情况,2013年7-8月,学校领导和老师对该镇学生进行了走访调查。走访调查发现全镇共有留守儿童960人,占学生总数的64.6%,这与本地是全国贫困县,经济水平远低于其他地区有直接的关系。走访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数量庞大,分布广泛,问题突出,需要高度重视。对于该镇留守儿童成长的状况,则得出了留守儿童成长中存在“五缺”现象,即亲情缺“慰”、生活缺“助”、心理缺“疏”、学习缺“导”、安全缺“护”。本地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基本是全国的共性问题。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周末的监护问题,亲情的缺失问题,心理孤僻问题。

二、项目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快乐成长为要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场所建设,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活动条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基本建立起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关爱体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和良好环境,进一步改善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二)、目标任务

在原有的助学基础上突出帮扶特色,逐步完善“留守儿童之家”的运行、管理,力争对在校就读的留守儿童实行集中托管教育,在设施设备投入、课程设置安排、教育教学管理、心理健康辅导、“手拉手”一对一的帮扶上突出一切工作以服务留守儿童为主要特色,并进一步增强“留守儿童之家”的社会影响力,把高桥镇中心校“留守儿童之家”创办成丽姐助学基金援建的规模最大、服务质量最好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之一。

(三)、项目投资

(一)硬件建设:为让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规范化,学校需设立“留守儿童之家”,开设五个区

图书阅览区: 设立图书室,配置必要的书架,并有不少于 500册适合少年儿童阅览的书籍和各种报刊,建立图书管理制度和借阅制度。

亲情联络区: 开通亲情电话,架设视频交流平台,为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方便。

文体活动区:建设文体活动室,购置乒乓球台、棋类、音乐、美术器材等设施,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益智兴趣活动。

科教益智区:学生大型集体活动的场所,学生可以看电影,举行主题班会和大型报告会等。将基本的信息技术课作为兴趣活动之一,教学生基本的信技技能,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微博。并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视频音频等设备,让有条件的学生与家长通过视频见面。

寄宿生活区:给留守同学统一配发生活用品,由生活老师单独管理。

项目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流程:

1、充分利用“五区,开展系列活动,让这些学生有安静的学习场所,舒适的生活环境,丰富的娱乐活动,愉悦的精神体验。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电子档案,及时更新,记录留守儿童成长足迹。

3、设立亲情电话,对全体留守儿童开放,开放微机室,让学生与有条件上网的家长视频沟通。

4、“留守儿童之家”项目每学期完成至少“一次探视”、“一次电话”、“一次家访”的三个“一”的总体目标。

(四)、措施保障

1、搞好宣传,提高认识。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让“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舆论氛围。

2、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为保证”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和志愿者团体。该项目学校要高度重视,把建设好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好活动当作一件大事纳入工作安排,校长负总责,专人实施,责任到人。校长每月至少参与两次活动,并留有痕迹。

3、并把此项工作成效纳入老师年终绩效考核,奖优罚劣。

4、建立信息档案制度,除按要求完成相关资料外,还要报送活动开展信息,各项目学校每月至少报送一篇有价值的信息。丽姐助学基金网站将开辟专栏进行宣传。

5、通过印发致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将建设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的作用和意义向广大留守儿童家长宣传,将亲情电话、亲情QQ号码以及开通时间告知学生家长。对所有留守儿童家长的电话号码和QQ号进行登记。

附件一:

高桥中心校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

硬件与建设

专用房(布置达标、制度上墙、挂牌规范)

专用电话(通长途,有标识)

4部

专用电脑(联网、摄像头、耳麦,有标识)

2台

专用电视(可正常收视教育、少儿、新闻节目,有标识)

1台

象棋、围棋、军棋、五子棋若干

若干

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体育运动器材(可同其它室共享)

若干

图书、学生期刊

300册

悄悄话吧(代替心理咨询台(室))

1间

专用档案柜、适量桌櫈

4套

家庭影院设备、多媒体教室设备

1套

管理与维护

留守儿童之家领导小组及分工(上墙)

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和管理员职责(上墙)

硬件维护、设备增添、核减记录

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上墙)

构建关爱网络,实行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责任到教师(上墙)

分班级留守学生名册、登记表和成长记录册(袋)

安排与使用

图书借阅登记表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安排表(上墙)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登记表

亲情电话通话记录

电脑视频交流记录

电视播放节目记录

悄悄话、倾情交流、师生谈心记录(个案、图片等)

每月

年度工作计划和校内宣传情况(展板、图片、文字资料)

多次

组织志愿者和老师关爱留守儿童

定期

创新活动形式,多种形式开展“四自”教育活动,开展诵读经典、唱红歌、加强道德品格教育、健康文化熏陶,组织社会实践,培养独立合作能力。

活动报道情况(每月至少报教育网或者丽姐助学基金网站一篇有价值稿件)

愿意支持此项目的爱心人士可以自行购买,以下产品购买信息链接供大家参考。发货地址:陕西省紫阳县丽姐助学,接受人:孙 丽 电话:139210*****

能够到达紫阳县的快递公司:圆通、申通、韵达,其他的快递都不能到。

需要了解详细情况的请联系qq:13814****

电脑桌链接:2张

电视购买信息链接:一台

多功能室影院链接:一套

柜子购买链接:10-20个

书柜购买链接:2个

项目总资金按照实际购买发票为准。

丽姐助学基金

上一篇:恒的作文下一篇:消毒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