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音乐全册的教案

2024-04-14

八年级下册音乐全册的教案(共5篇)

篇1:八年级下册音乐全册的教案

教学设计3: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幻灯片1】 美丽的地球

a.从空间看地球(航天员拍摄的地球照片)一一美丽的蓝色星球

b.美丽的青藏高原

师:我们的地球美吗?你热爱地球吗?

生:……

师:地球就像生养我们的母亲,我们的一切都来自地球,都是地球母亲对我们的无私馈赠。对于这样的母亲,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她!可是作为大地之儿女的人类,长期以来一方面享受着地球母亲的无私馈赠,另一方面却因自己的自私与贪婪伤害着地球,使地球母亲饱受折磨,在病痛中不断呻吟,她仿佛在向我们发出一阵阵“救救我吧”的呼声!

讲解新课:

一、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

【幻灯片2】救救地球(图片)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土地荒漠化 d白色污染

活动一:我来诊断地球的病痛

(1)从上面图片看地球患病的名称应为(环境问题)

(2)这种病还有哪些方面?(噪声污染、食品污染、核污染等)

(3)“请就某一个方面谈谈地球发病的原因和症状(如,大气污染。原因: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粉尘等;症状:空气污浊,有时有刺激性气味;温室效应加剧地球变暖;出现酸雨等)

(4)如果这种疾病不及时治疗会对地球和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危害人类键康,威胁生态平衡,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

(5)从整体上初步拟定预防和治疗方案。(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依法保护和治理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活动方式和步骤:a.个人独立诊断。b.小组集体会诊(由一个同学说出自己的诊断结果,其他同学提出异议或补充,再经小组讨论)。c.组长公布会诊结果。d.专家点评(同学或老师)。

(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老师要给予适当的启发、点拨和引导。)

教师总结,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而人类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直接受害者。如果不正视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尽快解决这一日益严峻的问题,不仅国家经济将难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将难以提高,而且人类能否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下去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党和政府已经关注并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想方设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了。

二、依法保护环境

【幻灯片3】 关注环境

a.世界环境日宣传图片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b.中国环境标志图

c.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保法规图片 ”

d.《中国21世纪议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活动二: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国策

(1)世界环境目的设立和上面的宣传图片分别说明了什么?

(2)中国环境标志图有何含义?如果让你设计这一标志,说说你的设计方案。

(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国家采取了哪些手段和措施?

活动方式:独立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环境一旦遭受破坏,即使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也难以恢复,这会使我们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因此,在保护环境方面,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含糊。为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国家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编制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环保法规,积极动员全民参与,并在国家建设中造就了许多像青藏铁路一样的环保工程,真正把环境保护落到了实处。

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活动三: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1)马永顺从“伐木英雄”到“植树英雄”的过程,反映了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有什么变化?

(2)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说说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有什么联系?要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必须做些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是人类应该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其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落实人口、资源、环境国策,追求可持续发展,既有利于我们的生存,也有利于造福子孙后代。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每个地区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幻灯片4 】 废旧电池的污染资料(见教材第130页)

活动四:争做环保小卫士

活动过程:

(1)算一算自己一年中大约使用多少电池,如果把它们扔到田地或水里,会造成怎样的污

(2)说一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处理废旧电池的。

(3)写一份环保宣言或设计自己的环保行动。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都离不开环境,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的共同责任。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为创造美好家园,构建和谐社会共同努力吧!

篇2:八年级下册音乐全册的教案

教学设计3: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幻灯片1】 美丽的地球

a.从空间看地球(航天员拍摄的地球照片)一一美丽的蓝色星球

b.美丽的青藏高原

师:我们的地球美吗?你热爱地球吗?

生:……

师:地球就像生养我们的母亲,我们的一切都来自地球,都是地球母亲对我们的无私馈赠。对于这样的母亲,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她!可是作为大地之儿女的人类,长期以来一方面享受着地球母亲的无私馈赠,另一方面却因自己的自私与贪婪伤害着地球,使地球母亲饱受折磨,在病痛中不断呻吟,她仿佛在向我们发出一阵阵“救救我吧”的呼声!

讲解新课:

一、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

【幻灯片2】救救地球(图片)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土地荒漠化 d白色污染

活动一:我来诊断地球的病痛

(1)从上面图片看地球患病的名称应为 (环境问题)

(2)这种病还有哪些方面? (噪声污染、食品污染、核污染等)

(3)“请就某一个方面谈谈地球发病的原因和症状(如,大气污染。原因: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粉尘等;症状:空气污浊,有时有刺激性气味;温室效应加剧地球变暖;出现酸雨等)

(4)如果这种疾病不及时治疗会对地球和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危害人类键康,威胁生态平衡,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

(5)从整体上初步拟定预防和治疗方案。(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依法保护和治理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活动方式和步骤:a.个人独立诊断。b.小组集体会诊(由一个同学说出自己的诊断结果,其他同学提出异议或补充,再经小组讨论)。c.组长公布会诊结果。d.专家点评(同学或老师)。

(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老师要给予适当的启发、点拨和引导。)

教师总结,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而人类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直接受害者。如果不正视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尽快解决这一日益严峻的问题,不仅国家经济将难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将难以提高,而且人类能否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下去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党和政府已经关注并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想方设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了。

二、依法保护环境

【幻灯片3】 关注环境

a.世界环境日宣传图片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b.中国环境标志图

c.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保法规图片 ”

d.《中国21世纪议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活动二: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国策

(1)世界环境目的设立和上面的宣传图片分别说明了什么?

(2)中国环境标志图有何含义?如果让你设计这一标志,说说你的设计方案。

(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国家采取了哪些手段和措施?

活动方式:独立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环境一旦遭受破坏,即使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也难以恢复,这会使我们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因此,在保护环境方面,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含糊。为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国家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编制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环保法规,积极动员全民参与,并在国家建设中造就了许多像青藏铁路一样的环保工程,真正把环境保护落到了实处。

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活动三: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

(1)马永顺从“伐木英雄”到“植树英雄”的过程,反映了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有什么变化?

(2)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说说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有什么联系?要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必须做些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是人类应该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其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落实人口、资源、环境国策,追求可持续发展,既有利于我们的生存,也有利于造福子孙后代。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每个地区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幻灯片4 】 废旧电池的污染资料(见教材第130页)

活动四:争做环保小卫士

活动过程:

(1)算一算自己一年中大约使用多少电池,如果把它们扔到田地或水里,会造成怎样的污

(2)说一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处理废旧电池的。

(3)写一份环保宣言或设计自己的环保行动。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篇3:湘版八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爱之歌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感悟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2)能力目标:大胆自信地参与歌曲的演唱,能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欣赏并演唱歌曲,感悟人间真情,感受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使学生充满自信地将自己对音乐的情感表达出来。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体验、欣赏、交流、讨论、合作 教具:

1、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CAI课件、Flash制作的MTV。

2、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爱的奉献》、《让世界充满爱》的光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情景导入,引入课题

歌唱《幸福拍手歌》导入,引出课题。

师:我们感到幸福,因为我们有爱的包围;我人感到快乐,因为我们有爱的感觉。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情感当中,为人朋友,我们感受着友情;为人子女,我们感受着亲情;在学校里我们又感受着浓浓的同学情,师生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真情的呼唤——爱之歌。出示课题。

(创设情境,学生通过表演唱释放愉快心情,调动表现欲,为新课教学埋下伏笔。)

三、新课教学

(一)欣赏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师: 爱是一种博大的情怀,首先想请同学们听一段感人的真实故事。

媒体播放Flash制作的MTV《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又名《丹顶鹤的故事》,这是一首动人心弦的叙事歌曲,抒情婉转的向人们诉说了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全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旋律深沉流畅,运用同音反复、级进的手法和口语式的音乐语言表达了歌曲的深沉意境。第二部分曲调的色彩变得明亮开阔,歌曲以拟人的手法、反问的语气谱写了一曲天地之间的歌:“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轻诉说。”歌曲的结尾处用“假声”演唱的华彩段,是流行歌曲中常见的假声应用方法,音色有一种晶亮透明的感觉。在这里表达了丹顶鹤为女孩伤心哭泣的悲痛心情,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的联系性、互根性,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因此整首歌曲充满了人性美,把无生命的自然景观视为有生命的整体,音乐在流动的音符中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曲作者解承强,祖籍山东,儿童时期学习唢呐,15岁考进战士歌舞团学习大提琴,1987年与毕晓世、张全复组成“新空气”乐队,参与了《程琳·87新歌》的制作,并活跃在各地演出舞台上。由他创作的《信天游》曾掀开了“西北风”的第一幕。他是大陆流行乐坛最有创造力和影响力作曲家之一,为大陆流行乐坛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生: 1.带着问题听赏

(1)谈谈听赏后的感想.(2)你联想到了什么?

2.交流听赏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3.老师激励评价

师: 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音乐感受力很强,想象力也很丰富.音乐在流动的音符中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乐曲中的动物丹顶鹤濒临灭绝的边缘,大学生因救援而献出年轻的生命,由此我们联想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人类-----人类需要真情.(设计意图: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为进一步的听赏与表现做以铺垫。)

(二)同唱歌曲《爱的奉献》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很有爱心,生活中爱无处不在,关爱使我们茁壮成长,说说你感受最深的爱的故事。

生:自由畅谈

师:有爱的地方就有阳光。

生:感悟“失落的爱”FLASH(从反例的图片中谈感受)

师: 是的,人类需要真情,有爱就有一切.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师:引导学生小结我们的社会需要爱心、同情、互助、爱的奉献…… 师生同唱 《爱的奉献》

(1)你认为歌词的精华部分是什么?(2)从图片与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奉献的源起.(4)情感的归纳

(以学生亲身感受的雪灾入手,真切感受大雪无情人有情,全国民众团结一心,抗击风雪,众志成城,共度难关的真情画面。)

(三)听赏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

师: 地震天不塌,在灾有大爱,灾难不能分担,苦难却能分担,面对灾难,我们的心是沉痛的,我们的爱却是滚烫的,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播放《相亲相爱一家人》MV

(感受汶川大地震中地灾无情人有情,爱心如潮涌动的团结感人画面,为四川加油、奥运加油、中国加油,祈福明天!)

(四)学唱《让世界充满爱》的第二首歌

1.聆听歌曲

课件展示歌曲背景及曲作者郭峰资料

曲作者郭峰,1962年出生,四川成都人。生长在一个艺术家庭,6岁在父亲指导下学习小提琴,8岁改学钢琴,15岁考入四川省艺术学校专修钢琴。1978年,16岁的郭峰发表了他的第一首歌曲《月光》,从此走上了创作之路。他的主要作品有:《我多想》、《让我再看你一眼》、《道路》、《恋寻》、《让世界充满爱》、《心会跟爱一起走》、《有你有我》······

2.轻声唱曲

3.教师伴奏,学生唱歌词,要求学生饱含深情地去唱。

(设计意图:用歌声表达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在爱的旋律中被感染,被净化。)

(五)音乐舞台,吟唱爱心,放飞爱心

学生分组,以爱为主题歌曲比赛,1、师:刚才我们一起听赏学唱了四首歌,从爱动物到爱人类同胞到让世界充满爱,这一首首爱之歌,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懂得了真情的可贵,真情的伟大。现在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唱一支爱之歌获得一颗爱心,看哪一组获的爱心多,要有感情歌唱。

生: 讨论、编排,教师可参与到学生当中去进行指导。

2、学生的演唱。

3、对每一组的演唱进行评价,采取自评、他评。

4、爱心升华

师带学生激情演唱与手语表演《感恩的心》

(设计意图:进一步激活学生情感,为学生提供舞台,培养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心的情怀。在愉悦中得到进步。渗透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保护全人类的爱的教育。)

(六)课堂小结

爱,人类永恒的话题,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这个地球,爱这个世界,让世界充满爱!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阳春三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与他人一起运用人声、打击乐器以及其它音源材料表现《阳春三月》——第一乐章《春讯(Ⅰ)(Ⅱ)》、第二乐章《春雷》、第三乐章《春雨》的情景,并从中体验阳春三月带给人们的喜悦心情。

2、能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尝试设计《实验音乐——集镇的春节》,写出表现的图形谱,并与他人或小组进行表演与评价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像,用人声、口技、打击乐器等模仿生活中的声音,进行音乐探索与演练,开展创编与与表现活动,以表现特定的情景,从而使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创造实践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欣赏、交流、讨论、合作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情景导入

1、听赏:春讯(Ⅰ)

这节课我们先来听赏一段音乐,请同学们边听边想。

(播放音乐)(1)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你联想到了什么?

(3)你能为它取一个名字吗?

2、交流听赏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

3、老师激励评价。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音乐感受力都很强,想象力也很丰富。大部分同学所取的名字都很符合符合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充满了诗情画意。

三、探索与演练

1、朦胧的春意——人声演唱表现

练唱《春讯(Ⅰ)》的人声部分。考虑到学生水平和时间关系,只练第三声部的“6”音。

2、动物迎春——口技模仿(1)模仿布谷鸟、牛、小鸡、青蛙、鸭子、羊的声音,以宿舍为一组进行创作、练习。

(2)分组表演。

3、春天的雷雨——打击乐的演奏。

(1)引导学生借助打击乐器来表现春天的雷雨。(大鼓、沙槌、吊钹。)

(2)请二至三组的同学上来即兴演奏、点评。

四、创编与演练

(1)分组创编

(2)分组展示、评价、提高。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用人声演唱、口技模仿、打击乐器演奏等形式进行了一次有趣的音乐探索与尝试,让我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去不断发现和创造音乐吧!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上一节课听过的实验音乐——《阳春三月》。再让学生聆听一次,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三、创造与表现

1、课本是说以《集镇的春节》为题,发挥你的想象,并尝试用有关声音组合来参与表现。

2、告诉学生可以用别的场景也行,例如:本地的春节花市,学校的课余活动操场上的热闹景象等等。

3、以宿舍为一组,自行进行实验音乐设计,设计格式可参照“春讯Ⅱ”。

4、教师对每组的设计进行辅导,与学生共同探索,创造与表现,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5、分组在全班进行表演展示,让同学们共同分享、评价。

四、课后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进行有趣的的音乐探索与表演,利用人声、口技、打击乐器等模仿生活中的声音,让我们在创作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从而使我们的感受能力和创造实践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艺苑风景线》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对音乐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

2、能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积极探索探索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运用能力。

3、能用综合艺术手段对文艺活动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并大胆、自信地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对音乐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

(2)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

难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能将音乐与其他艺术进行综合表现。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方法:欣赏、交流、讨论、合作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音乐与意境”

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四幅画,每幅画表达了什么意境?获得初步印象。

2、听赏四段音乐,《晨景》、《嘎达梅林》、贝多芬《第三交响乐》第二乐章、《夕阳箫鼓》。

3、听赏完四个音乐片段后,让学生根据音乐中的意境,可创作散文、诗歌、并启发学生探索音乐与散文、诗歌之间的关系。师生可共同参与讨论。

二、音乐与人物形象

1、欣赏《天方夜谈》:苏丹王与舍赫拉查达

教材中的两个音乐主题选自庄严的序奏。第一个主题威严、狂暴,由全乐队奏出,代表凶残的苏丹王的形象。

紧接着,独奏小提琴奏出另一个充满幻想色彩的、优美的旋律,这是温柔的舍赫拉查达的主题,她仿佛在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着充满东方色彩的神秘故事。

2、听赏《两个犹太人》:一个富人、一个穷人

(1)先作乐曲简介

(2)表现富人的的音乐音调干涩、冷漠和僵硬、怪异的节奏,将富人冷酷、盛气凌人的形象入木三分地刻划出来。穷人的个性描写与富人正好相反,显得悲哀、怯懦。

三、表演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联系书本的图画,进行分组讨论,通过想象来设计人物形象,并上台表演。学生可依据音乐自行设计剧情、对白、形体动作等,但这一切内容必须与音乐结构保持一致。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一同参与表演。

四、课后小结

根据各班的不同情况,热情表扬学生们通过听赏音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表扬学生在上一节课的良好表现。

二、导入新课“同主题的音乐与美术作品”

1、人民英雄纪念碑

(1)简介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略)

(2)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欣赏音乐《胜利渡长江》。

2、二胡独奏曲《战马奔腾》

表现了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奋勇向前的大无畏精神。

3、听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一边欣赏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4、欣赏《马赛曲》

(1)浮雕《马赛曲》简介。

(2)听赏《马赛曲》。乐曲是进行曲,情绪激昂,指导学生边听边跟着哼唱。

三、创作活动

设计两组活动。一组选取一段音乐片段,让学生为其选配同主题的美术作品;另一组是选取一幅美术作品,让学生为其选配同主题的音乐作品。也可鼓励学生即兴创作。

四、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同主题的的音乐与美术作品,音乐家善于把图画用声音体现出来。请同学有时间作一些这样的尝试。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电视栏目的片头音乐

1、让学生听赏几个电视栏目的音乐片断。

2、让学生讨论电视专栏音乐应在旋律、风格等方面集中体现专栏内容和特点之间的关系;电视专栏音乐应在旋律、风格等各方面体现专栏内容的特点,并能雅俗共赏;吸引观众。

三、电视剧的片头音乐

1、听赏《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头歌)

2、听赏《好汉歌》(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片头歌)

此歌学生较为熟悉,可引导学生跟着学唱,激起他们的兴趣。

3、听赏《枉凝眉》(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片头歌)

四、通过欣赏以上三首片头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三部名著的有关内容。然后,可组织学生从音乐风格和意境方面,探讨片头音乐与剧情的关系。

五、课后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三节课,让我们感受到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紧密联系,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民乐奇葩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能专注地听赏音乐。

2.能分辨七件少数民族乐器的音色,并知道哪件乐器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3.能分辨这些乐器所属的类别,如哪件乐器是弹拨乐器,哪件是吹奏乐器,哪件是拉弦乐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这些乐器与其民族的生活、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密切联系。

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这些乐器与其民族的生活、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密切联系。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欣赏、练习、讨论、合作 教具: 配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1.导语: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人民,都相亲相爱,爱我中华!

2.游戏竞赛

(1)看邮票,认民族

(2)看图片,认民族乐器

(东不拉—哈萨克族;马头琴—蒙古族;扎木聂—藏族;马骨胡—广西壮族。)

3.提出问题

刚才,同学们分别为这些民族选择了相应的乐器。为什么你们觉得这件乐器就属于这个民族呢?这些民族乐器跟这个民族的什么方面有密切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少数民族自己特有的乐器。让我们在民族音乐的海洋里摘取几多民乐奇葩吧!(出示课题《民乐奇葩》)

三、新课教学

(一)哈萨克族—东不拉

1.相关文化介绍

2.认识东不拉:哈萨克族最流行的民间弹弦乐器,可用于独奏、合奏和弹唱。

3.参与表现

欣赏《白骆驼》(描写白骆驼在草原上尽情奔跑,歌唱的活泼愉快的形象)

(二)蒙古族—马头琴

1.相关文化介绍

2.认识马头琴:蒙古族最常见的民间拉弦乐器。

3.参与表现

欣赏《黄骠马》(歌颂内蒙古达草原的辽阔、美丽,表现蒙古族人民对大草原、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三)藏族—扎木聂

1.相关文化介绍

2.认识扎木聂:扎木聂意即藏语“美好的声音”,是藏族最有特色的弹弦乐器。

3.参与表现(音乐形象前部分有点朦胧,后部分却栩栩如生,是一首久听不厌的优秀乐曲。)

(四)壮族—马骨胡

1.相关文化介绍

2.认识马骨胡: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拉弦乐器。

3.参与表现

欣赏《喜调》(壮剧是有壮族民间音乐与说唱音乐发展而成的广西地方剧种,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四、讨论探究

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同学们是否可以告诉我:东不拉、马头琴、扎木聂、马骨胡这四件乐器跟其民族的什么方面有密切联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和探讨,我们发现民族乐器的产生与其民族的生活、地理环境和文化有着密切联系。

五、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种民族乐器,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三个少数民族乐器。了解民族乐器跟这个民族的什么方面有密切联系呢?

2.游戏竞赛:看图片,认民族乐器(巴乌—云南省彝族、苗族、哈尼族;葫芦丝—傣族;芦笙—苗族。)

二、新课教学

(一)巴乌—云南省彝族哈

1.相关文化介绍

2.认识巴乌:云南省彝族、苗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经常使用的吹奏乐器。

3.参与表现

欣赏《渔歌》(是20世纪80年代前期在全国较流行的乐曲)

(二)傣族—葫芦丝

1.相关文化介绍

2.认识葫芦丝:亦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族、彝族、阿昌族等民族中。

3.参与表现

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三)苗族—芦笙

1.相关文化介绍

2.认识芦笙:是我国西南地区苗族、瑶族、侗族最常用的吹奏乐器,远在西汉王朝即已出现。

3.参与表现:欣赏《拉山号子》

四、讨论探究

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同学们是否可以告诉我:巴乌、葫芦丝、芦笙这三件乐器跟其民族的什么方面有密切联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和探讨,我们发现民族乐器的产生与其民族的生活、地理环境和文化有着密切联系。

五、总结

每个民族不仅有自己特有的文化、音乐,还有独特的舞蹈,下面让我们在《月光下的凤尾竹》优美的乐曲中感受傣族舞蹈。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族人民创造了音色、形态各异的乐器。这些乐器与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特点鲜明、光彩夺目,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奇葩。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乐手的实验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用竖笛或口琴视奏乐曲《凤阳花鼓》。

2.能与他人合作,为乐曲设计简单的打击伴奏,并为旋律加花添彩。

3.能与他人共同演奏乐曲,分享合作的愉快。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学会为乐曲选择乐器,为打击乐设计固定节奏,为旋律加花添彩。

难点:提高视奏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学习器乐的兴趣。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启示、对比、练习、模仿

教具:电子琴

竖笛

配套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复习巩固竖笛的吹奏技巧。

1.集体吹奏音节

2.回顾学习过的乐曲,自由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演奏

二、讲授新课

(一)试奏体验

1.介绍乐曲

《凤阳花鼓》安徽民歌。乐曲具有民间歌舞风格,旋律流畅,具有歌唱性。

2.吹奏《凤阳花鼓》

(1)集体视唱乐谱

(2)自己练习视唱乐谱;指名视唱乐谱

(3)练习试奏,教师巡回指导

(4)集体吹奏

(5)指名演奏

(二)实验与创造

在大家熟悉乐曲的旋律后,请同学们从乐器的选择、为打击乐设计固定节奏、旋律加花添彩三方面进行实验与创造。各小组分头协作,将进行比试。

1.乐器的选择

2.打击乐节奏设计

3.为旋律加花添彩

4.分组展示、评比

三、小结

同学们创造精神令老师非常佩服,所以,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海洋里徜徉!

四、布置作业

练习吹奏一首你喜欢的乐曲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齐奏《凤阳花鼓》

谈话导入新课。

(二)《凤阳花鼓》实验设计方案

1.各小组自主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2.各小组展示自主设计的方案,进行评比演示,3.选出最佳方案,全体练习。4.集体演奏。

三、拓展练习

视奏《朋友波尔卡》

四、小结

自己创作的乐曲,自己演奏,更有成就感!所以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大胆创作、大胆演奏。

五、布置作业

继续练习吹奏《朋友波尔卡》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世界民族之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桑塔·露琪亚》、《美丽的西班牙女郎》、《夜歌》、《小杜鹃》等欧洲民间歌曲;课前能主动搜集相关国家的历史、地理以及民俗风情资料在小组或全班交流,让大家一起分享。

2.能对歌曲的情绪与风格进行简单评述。

3.能独立或与他人一起参与《欧洲某个之旅》的表演,分享表演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认真听赏《桑塔·露琪亚》、《美丽的西班牙女郎》、《夜歌》、《小杜鹃》等欧洲民间歌曲。

难点:能独立或与他人一起参与《欧洲某个之旅》的表演,分享表演乐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交流、合作、欣赏

教具: 电子琴、光盘、歌曲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情境导入

1.导入(以导游的方式导入课题)

师:大家好,欢迎参加欧洲民间歌曲旅行团!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到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和波兰四国,共同去领略那里优美的民间歌曲和风俗民情。

2.接龙游戏

在前往“意大利”的途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关欧洲知识的接龙游戏。

(二)听赏与表现

1.意大利民歌

(1)导入

师:意大利就像是“伸入地中海的一致靴子”,美丽的海滩、绽放的礼花以及唱着小夜曲的意大利人……

(2)听赏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

(3)让学生选择出与歌曲意境最为符合的一种美。

2.西班牙民歌

(1)谈到西班牙你想到了什么?(2)导入本环节情景。

(3)听赏《美丽的西班牙女郎》

(4)让学生选择出最贴近与歌曲风格的一种美。

3.俄罗斯民歌

(1)导入俄罗斯的旅行

师:俄罗斯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2)在“前往柴可夫斯基博物馆的途中”唱一唱俄罗斯的民歌,并听赏俄罗斯民歌《夜歌》。

(3)让学生选择出与歌曲风格最贴近的一种美。

4.波兰民歌

(1)导入

师:波兰民间音乐是欧洲最古老、最丰富的音乐文化之一,素有“钢琴诗人”美誉的肖邦就是波兰人。

(2)听赏《小杜鹃》

(3)让学生选择出与歌曲风格最贴近的一种美。

三、结束活动

1.直接老师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

2.交流

四、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协奏曲品茗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哼唱《梁祝》的主部主题,并说出这两种演奏乐器的名称。能根据听赏的感受与体验,简述出《梁祝》的故事梗概。

2.在听赏格里埃尔《声乐协奏曲》(第二乐章)的过程中,能根据本乐章的结构图式,说出主题与两个插部各出现了几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听赏三首乐曲,感受乐曲的不同风格。

难点:感受、理解乐曲所表现的意境。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方法:听赏、交流、合作

教具: 录音机

磁带

光盘

歌曲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一、导入(回忆式)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表演)下面老师为同学们演奏这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提问:“同学们欣赏过很多次这首乐曲,你是不是非常喜欢这首作品?为什么呢?”(学生回答)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

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讨论)

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三、认识作者:参照书P43

四、知识点讲解:协奏曲概念(播放光盘)

五、乐曲的结构采用了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见分析图—播放光盘)

梁山伯与祝英台(奏鸣曲式)

下面依结构图欣赏作品:

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

再现部:由两部分组成化碟、传颂。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12 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下面我给同学们朗读一段“化蝶”的歌词。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六、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这部绚丽多彩,抒情动人并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交响乐作品,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与成功的尝试,被成为我们自己的交响乐。如今,这首《梁祝》成为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活跃在国际乐坛上的“彩蝶”了。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欣赏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片段)

一、介绍作者(播放教学光盘)

肖邦:伟大的波兰音乐家。年少成名,后半生正值 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一生不离钢琴,被称为“钢琴诗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他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二、乐章介绍:共3个乐章:

1.庄严的快板,E小调。形式是追随莫扎特确立的古典协奏曲形式,先由管弦乐合奏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由弦乐以E大调奏出。钢琴出现后,极尽技巧化而华丽地表现这两个主题,然后以管弦乐合奏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为C大调,钢琴从处理第一主题后半段始,此后诸主题在多种转调中发展。再现部调子改为G大调,最后以钢琴灿烂技巧发挥的激动达到高潮。

2.浪漫曲,甚缓板,E大调,有夜曲风格。主题如歌性格,由两部分构成。其后半段以B大调开始,间奏后进入激动的中段,以强音出现升C小调略呈灰暗的新主题。此主题奏完后以升G大调回到仍装饰得很复杂的主题后半段。尾奏使用序奏部材料,以音阶与琶音三连音轻快的动态装饰,然后像烟雾消失般结束。

3.回旋曲,甚快板,E大调。钢琴谐谑地诱导出第一主题,产生妙趣横生的反复进行,插入的方式极有莫扎特的魅力,结尾是华丽的尾奏,以钢琴奏三连高音阶性乐流结束。

三、欣赏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片段)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介绍格里埃尔

格里埃尔(1875-1956),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代表作:《声乐协奏曲》、《第四弦乐四重奏》、舞剧《青铜战士》、《大提琴协奏曲》。格里埃尔的作品很久不见上演了,我们对这个名字比较陌生。但对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听古典音乐的人来说,听到这个名字很亲切。因为那时广播电台经常播放他的作品。

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格里埃尔已经以俄罗斯古典乐派继承者的面貌闻名于世。他先后担任了基辅音乐学院教授和院长、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之职。他的作品旋 律优美如歌,气息宽广悠长,感情真挚动人,富有高加索山的迷人气质,常常体现出俄罗斯传奇勇士和庄严的史诗形象。作品多次获俄国的音乐最高荣誉——格林卡奖。

二、介绍乐曲

格里埃尔的创作扎根于欧洲古典音乐的传统,其多数作品中充盈着友好而与世无争的态 度。作为二十世纪的作曲家,他的作品较少前卫性,不像肖斯塔科维奇充满开拓精神和反思内涵,也不如他的得意门生普罗柯夫耶夫那样标新立异。在其众多的作品 中,有两部重要的传世之作:一部是应大提琴家罗斯特洛波维奇的要求写的大提琴协奏曲,这是一块里程碑,是俄国(包括苏联)的第一部大提琴协奏曲。而更著名的则是作于二战中的1943年,被喻为“天国之歌吟”的《声乐协奏曲》。这是一部将花腔女高音当作独奏乐器的协奏曲。全曲没有歌词,歌者只是以“啊……” 唱出旋律,是真正意义的“无词歌”(门德尔松的无词歌是由钢琴在唱歌)。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欣赏这首五歌词的《声乐协奏曲》。

三、欣赏乐曲

1、参照书P46“听赏与探究”进行听赏;

2、全班互动交流“听赏与探究”;

四、小结,再次欣赏乐曲。

当今世界乐坛演唱此曲最受赞誉的是被称为“法国的歌唱之莺”的娜塔丽·德赛。近年来我国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和迪里拜尔也多次献演此曲。由于歌者文化地缘、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的差异,运用歌喉又比驾驭乐器的自由度更高,加上格里埃尔也未在总谱上提供必要的固定换气提示,因此各人唱出的神韵和气质不尽相同。娜塔丽·德赛的吟唱能引发听者心灵升华,如入天界。而迪里拜尔在圆舞曲乐章中更善于挥洒自如地播撒欢乐。上海交响乐团最近携手韩国女高音曹秀美于上海音乐厅献演格里埃尔的《声乐协奏曲》,让我们再次得以领略这部声乐名曲的魅力。

教学反思:

上课前我先播放音乐《梁祝》,让学生在音乐中走进教师。导入时我提了个问题(刚才播放的音乐节选自哪部作品?)在点出课题后,我开门见山的简介了小提琴协奏曲及奏鸣曲式的概念,接着分析了第一部分主部。整节课都在我的计划中顺利地结束了。

课后我听了听课老师的分析,对这节课做了反思,这一节课一直在顺着我的思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整堂课的教学计划是完成了,但我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使得整节课成了一言堂模式,这是我《新课程标准》学习得不够深不够透彻的缘故。《新课程标准》就是要改变一亲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篇4:四年级英语下册全册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新单词a train ticet,a shire pcet, a pair f scs, hurr;

2. 能听懂、会说本课对话;

3. 能运用“Have u gt…?/D u have …?”询问某人是否有某物,并用“es,I have./N,I dn’t have it.”对该询问做出回应。

二、教学难点:

重点:掌握四会单词。

难点:正确运用句型询问和回答;理解句子“D u have a ticet?”。

三、教具准备:

几种车票、一张列车员的标牌、单词卡片、教学挂图、教学磁带等。

四、教学步骤

Step 1 Waring up

1.师生问候。

2.表演诵读英语小歌谣。

Step 2. Presentatin and drill

1.指着学生画的简笔画。

T:L,These bring us t places.But Xb1 .cM

4.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Step 4. Cnslidatin

1.让学生们利用所学内容创设情景进行会话。

2.评价。

篇5: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里

本单元课程标准依据:

4.1 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4.2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一定的精

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且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参与政治民主生活的意识。

(2)能力目标:具备综合归纳的能力;学会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方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善于从全局看问题。

(3)知识点目标:建国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各方面成就;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地位、作用;我国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人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先进文化的内涵。

第一节: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共一课时)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信念。(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具体的新闻事例说出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能够从实际出发,分析我国现阶段国情。

(3)知识点目标:建国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各方面成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的核

心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社会主义优越性。难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教学途径】 课前布置:搜集我国在世界舞台上所起的作用的新闻(多媒体教学)【设计思路】Ⅰ、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组新闻,然后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展示

(可以播放MTV《走进新时代》创设氛围)综合:这些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这一成就来之不易,可以说是历经磨难的。(承转)Ⅱ、新课学习:

1、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建国初期的情况(展示大量的图片,使学生的认识更加形象化)

○改革开放之后(歌曲:《春天的故事》展示给学生)活动探究:(资料:学生在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做的调查——身边的变化农民居住的变化,三组图片)说一说:在你的身边还有哪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都说明了什么问题?你能说出导致这些变化的因素吗? ○畅想社会主义中国:请你说说我国在将来的20年会有什么变化?

活动探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材料展示:

提出问题供学生探讨:(1)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哪些差距?(可以补充初级阶段的表现,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面对这种局面,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对应措施?(承转)

3、党的基本路线:(播放flash动画,使学生对党的基本路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事例讨论:在1999年美国炸毁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之后又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当时许多中国人都说这是美国的挑衅,我们不能忍气吞声等一些过激言行。可是,你知道我们党和政府是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

这些问题的吗?

请你说说采取这样的措施依据是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读读议议:(视时间而定,课外由学生自主完成)

Ⅲ、课堂小结。(略)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二节:充满活力的经济制度(共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有一个积极的态度,明确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

涌流,造福人民。

(2)能力目标:学会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方法;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善于从全局看问题。(3)知识点目标: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地位、作用;我国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人民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地位、作用

难点:混合所有制经济 【教学途径】主题探究活动

【设计思路】

Ⅰ、导入新课:

提供一组图片(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图片),提出问题:

这些企业有什么不同吗?

(承转:当我们看看王师傅一家在大年三十成绩汇报,我们就知道这些区别了。)

Ⅱ、新课学习:

主题探究活动:王师傅一家的团圆饭

主题一:国有经济

○学生扮演王师傅角色:讲述这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问题的提出:

(1)王师傅所在的钢铁公司属于哪种所有制经济形式?该种经济体制还涉及哪些领域?(核心:关系国民

经济命脉的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

(2)前面所提供的企业当中,哪些是国有企业?在我们周边还有哪些企业是国有企业?

(3)简单讨论一下: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可以视情况而定,补充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话题供学生讨论)

主题二:集体经济:

○学生扮演刘大妈角色:讲述这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问题的提出:

(1)刘大妈所在的乡镇企业属于什么所有制经济?

(2)前面所提供的企业当中,哪些是集体企业?在我们周边还有哪些企业是集体企业?

(3)简单讨论一下: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主题三:非公有制经济:

○学生分别扮演王刚、李婧、王倚角色:讲述这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问题的提出:

(1)他们三人所从事的职业应各与什么经济体制有关?

(2)举例: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人从事的行业或职业也属于这些体制的经济形式?

(3)简单讨论一下: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读读议议:肥水要流外人田(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必须明确这里是主要讲吸引外资的内容,视各校具体情况而论,可以补充,或作为一项专题活动来展开。)

Ⅲ、社会调查:(可以作为单元活动部分来开展)

例如:某私营企业投资兴建了一个大型的物资集散中心和加工基地,为当地带来了将进8000个就业岗位,又促进了农业的生产等。〖主题〗非公有制经济在海宁

〖调查核心内容〗确定一个或几个企业;从企业所有制形式;资金构成;企业管理制度;该企业为当地经

济发展做出的贡献

〖途径〗可以通过实地采访、向家人询问、到当地基层机关调查等方式取得相关第一手资料

〖评比〗活动时间大致在一个月左右,完成之后进行评比。优秀作品张贴。〖交流〗(可以占用一个课时)挑选一些较好的调查在全班交流,分小组讨论其中所反映的道理(理论联

系实际)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三节: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参与政治民主生活的意识。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能够通过搜集信息查找相关内容:民族区域自制制度等。

(3)知识点目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教学途径】课前搜集资料、多媒体教学

【设计思路】

Ⅰ、导入新课:(材料导入)

材料一:美国18岁高中生塞申通过竞选当上美国最年轻的市长。

材料二:新学期开始了,某班的班干部重新进行选举。

这些说明了什么呢?

接下来我们要讲的选举与材料中的选举有什么不同呢?

Ⅱ、新课学习:

1、抛出问题:“在我国,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物”你知道人民是怎样

行使权利的吗?

2、材料展示并分析:

某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按预定程序进行大会表决,一项项议程顺利通过。当进行到对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决议表决时,参加表决的474名代表中,只有218人投了赞成票,没有超过半数。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未获得大会通过。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代会通过,我们可以说: 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选举产生的,是代表人民群众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人大代表不满意就是

人民不满意,人大代表不赞成就是人民不赞成。

体现了人大代表的民主意识增强。

体现了人大代表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职责的意识增强。

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监督权

„„

从这件事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观点形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拥有决定国家大事的最高权力。

(可以展开: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都由它来选举或任命,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说明:可以开展小活动,例如让学生举出一些例子,能够反映国家的重大决策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通过的。如《反分裂国家法》的审议通过等。

4、课前搜集资料利用:——作为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建议展开教学 知识回顾:联系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内容,我国5个自治区是哪几个?

时事联系:05年9月1日,西藏庆祝自治区成立40周年,10月1日新疆庆祝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

这说明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资料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展示出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物,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说明:由于第四单元已经有关于民族问题,所以这里的展开仅限于政治制度上。以免重复。

Ⅲ、课堂小结。(略)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三节: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有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识。

(2)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能够通过搜集信息查找相关内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等。

(3)知识点目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先进文化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精神文明建设 难点: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教学途径】多媒体教学

【设计思路】

Ⅰ、导入新课:(材料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这样一些行为:

上公交车时你推我搡,互不相让

有人在公共场合因为一点小事大吵大闹

遇到困难向人求助时,无人理睬

个别人在网络聊天室里肆意漫骂他人

你是否遭遇到类似经历?当时的感受如何?(承转:社会主义国家不仅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建

设高度的精神文明。)

Ⅱ、新课学习:

1、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播放上海申博宣传片,或者是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动画)

说一说:你怎样理解片中所反映的中国文化?

2、理论前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方向,最根本的是必须坚持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知道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3、查一查: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4、漫画分析及创作:三个文明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教材中所提供的漫画反映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己设计一幅漫画反映三个文明

之间关系,之后在进行评比。

Ⅲ、社会调查:

现在各街道各村委会都相继开展文化活动,有很多地方甚至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村、市民文化活动室,请做

一个简单的调查。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二单元 《关注我们的人身权利》

课程标准:使学生体会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特别重视公民的人身权利,从人权的视角增进中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维护公民的人生自由和生命健康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既要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又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既要维护个人隐私权,又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这不仅是我们大力提倡的社会公德,也是一个人有文明修养的表现。我们在努力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基本权利、人格尊严、隐私权利的同时,还要遵

法守法,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第一节:《维护公民最基本的权利》1课时

教学目的

1、认知——帮助学生懂得公民的人身权利所包含的内容

2、能力——在了解法律关于保护公民人身权利的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能正确区分

哪些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行为

3、情感——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行使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并且不做侵犯他人人身自由的违法犯罪行

重点:理解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是维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

难点: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我们的基本权利。

新课教学

1、导入:

拥有健康才可能拥有一切,若将健康与其他利益相比,健康是“1”,名誉、金钱、友情、爱情、地位等都是“1”,后面排列的“0”,有了“1”,这个数可以是

十、百、千万乃至无穷大,若没有“1”,即失去

了健康,后面的名誉、金钱等再多也是“0”„„

学生体会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教师总结:其实生命和健康除了自己好好珍惜之外,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不容

他人侵犯的。

2、我做法官:《不能承受的生命》

材料:河南省固始县的男孩孙陈晨从小患有癫痫,脑细胞严重萎缩,随着年龄的增长,孙陈晨的病越来越严重。他的母亲何士俊不忍心看到儿子受这样的痛苦,和村医夫妇一起给孙陈晨注射了大量麻醉药品致使他死亡。提问:①孙陈晨虽然缺陷,他拥不拥有生命健康权? ②他的母亲有没有权利结束他的生命?这样的行为必将受到怎样的处罚?为什么?得出结论: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所享有的最基本的人身权利,任何人都不得非法加以侵害。“一个生命比地球还重,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即使大义灭亲也不允许,因为这是侵害生命权的行为,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因为这是侵害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3、出谋划策:材料见教材P20如果你是符石卫或者是他的家人,请设计你的维权方案。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后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解决方案,教师强调注重法律角度谈维权方案。)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

4、温暖一刻:搜索我们身边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学生思考后会举出一些:如护送儿童过马路;路遇伤病着奋力抢救;为伤员献血,待死后捐献眼角膜等„„通过这一活动目的在于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关爱生灵、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5、案例呈现:脱剩三角裤,才能证清白

深圳消费者夏某和妻子到“曼哈顿”国际服装城购物,经过出口处防盗门时,防盗器骤响,工作人员当即把他拦住。夏某虽多次声明未拿任何物品,仍被迫脱下T恤衫,赤膊向工作人员证明其清白,引来数百人围观。最后,夏某被带去搜身,脱得只剩下一条三角裤,经查证确实未拿商场任何东西,才获准离店。提问:①商场怀疑顾客偷拿货品时,有无权利对顾客进行搜查?②应采取哪些措施维护商场自身的合法权利?③这位顾客的什么权利受到侵害了?(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搜查只能由侦查人员必须严格按法律程序进行,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对公民的人身和住处进行搜查。除此之外,公民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和侵害。(转承: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除了维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之外,还要维护公民的人身自由。)

6、七嘴八舌:(1)作为未成年人,你的人身权利受到过不法侵害吗?(2)公民在自己的人身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当自己的人身自由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

7、知识补充:查阅相关法律,它们对公民的人身权利的保护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概括其内容有二:其一,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依法进行自卫,其他公民有权制止侵害行为。其二,对伤害程度的两方面规定。

8、在诗歌《让我们把生命珍惜》中结束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二节 维护做人的尊严

教学目的

1、认知——帮助学生懂得人格尊严也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2、能力——让学生理解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等。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就从维护这些权利着手。

3、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在现代社会,法律赋予我们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人格尊严不可辱。并且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我们一些不经意的言行或许就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从而自觉地改变自己的一些行为。也能在自己的尊严受到侵害时,懂得依法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重点:理解人格尊严也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它所包含的内容。难点: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

自己的人格尊严。

新课教学

1、品表演,导入新课:

由四位同学扮演四个角色:小明、小明的老师、小明的爸爸、律师。

大致内容如下:中学生小明期中考试两门功课不及格,班主任老师在班会课上批评小明不努力,简直比猪还笨。小明在座位上小声申辩,老师又以不服从管教为名罚他面壁而站。对这件事众说纷纭。小明爸爸:12多岁的娃儿有啥子人格嘛!是我让老师管严点,随便打,出了事由我负责。

小明老师:严师出高徒,这是不辜负家长所托的表现,对学生负责。

律师:侮辱、体罚的行为,侵害了小明的人格尊严权。

问:你的看法呢?如果你是小明会有什么感受?

教师得出结论: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人有思想、有自尊,有受人尊重的需求。现代社会,法律上赋予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任何人,无论是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有还是贫穷,也无论其是高官还是平民,是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

2、知识点拨:

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等。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就从维护这些权利着手。开展活动,通过师生合作,归纳整理,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便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权利名称 权利含义 侵权表现

肖像权 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或照片,它是公民身体特有的缩影或真实写照。为营利目的使用公民肖像未经本人同意的,丑化公民肖像、损毁公民肖像的、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的等。名誉权 是社会成员对某个公民的品德、声望、信誉等方面的评价。侮辱、诽谤他人的,公然辱骂他人的、道听途说、添油加醋、诋毁他人名誉。

荣誉权 是社会、国家、组织给予公民的一种美名和称号,属于精神鼓励。非法剥夺公民荣誉称号、证书的。对获得荣誉称号的人进行挖苦、讽刺、打击的。

姓名权 是公民区别于其他公民的称号和代号。强迫他人使用某个姓名的,假冒他人姓名的,盗用他人姓名实施不正当行为的。

隐私权 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的事,未经私人允许不得公开。披露他人生理缺陷的,偷看他人日记的。

3、温馨提示:一个人拥有良好的名誉益处多多!

举例:在北京,银行对用公积金贷款买房的人实行信用审查制度,信用等级达“AAA”的,最高贷款比信用一般者高百分之三十。上海市民可以在没有任何担保的情况下,仅凭自己良好的信用向银行借钱。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推出对个人的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资信良好者最高可贷10万元。

名誉代表着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评价,代表着公民个人的人格尊严。有良好名誉者不仅可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获得经济利益。法律禁止用污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4.集思广义:

案例出示:15岁的小红,喜爱芭蕾舞,让爸爸给自己拍了张跳舞的照片,某刊编辑找到小红,要求 将该照片刊登于杂志封面上,小红征得爸爸同意后答应了编辑的要求,编辑将使用照片的报酬交给了小红。

问:①小红行使了什么权利?具体包括哪些部分?

②警方发布通缉令,使用犯罪嫌疑人的照片,构成侵权吗?

③试举出恶意丑化和擅自使用他人肖像的行为,并分析其危害?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提起诉讼

以讨回公道。

4、法典摘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0条 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你加盟:

当你遇到下表中所列情景时,你应采取什么正确的处理方法,并简单说明你这样做的法律依据。

情景 正确的处理方法 法律依据

当你发现你的照片被某照相馆擅自放进橱窗时 要求照相馆改正其做法,并可要求其给一定的精神赔偿,还可向人民法院起诉等 我国公民享有肖像权,照相馆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权 当你的同学给你取绰号时 理直气壮地进行批评,向同学指出这种行为是违法的或向老师求

助 给别人取绰号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

当你获得“三好学生”称号时,却有同学讽刺挖苦你 进行批评,并指出这样做侵犯了公民的荣誉

权 我国公民依法享有荣誉权

当你发现有人冒用你的姓名,领取学校颁发的学习奖状时 向老师或学校领导反映其真实情况,要求查出冒充的人,并对其批评教育 我国公民享有姓名不受侵犯的权利

当你发现你的妈妈偷看了你的日记时 找妈妈谈话,指出其行为是违法的,要求妈妈改正其行

为 我国公民享有隐私权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三课时:《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教学目的

1、认知——帮助学生懂得人格尊严也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2、能力——让学生理解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等。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就从维护这些权利着手。

3、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在现代社会,法律赋予我们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人格尊严不可辱。并且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我们一些不经意的言行或许就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从而自觉地改变自己的一些行为。也能在自己的尊严受到侵害时,懂得依法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公民有权利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也有义务在生活中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难点: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改变自己的行为,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1.导入:

多媒体呈现材料:中央电视台《社会记录》在2004年6月14日播出了内容为学生宿舍失窃,校长组织学生选举“小偷”的节目;安徽省豪州市一服装技校学生宿舍出现失窃现象,校长于2004年4月15日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特殊的“民主选举”,最终有六位同学被选举为“小偷”。

讨论: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教师引导:这六位“榜上有名”的学生无疑是此次事件中的最大受害者,因为他们的人格尊严及权利遭受莫大侵犯;但同时也应看到,这样一种荒唐的选举,其实也将所有参加投票的同学都置于受害者之列。这样一种荒唐的“选举”也易使学生缺乏尊重他人尊严与权益的意识,而不能认识到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重

要性。

知识转承:我们在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同时,还要注意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自我反省:

尊重他人人格尊严我做到了

尊重他人人格尊严我还可以这样做 尊重他人人格尊严我要避免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些不经意的言行或许就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所以我们应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自觉改正一些行为。

我思我辩:

据报道,在某市闹市区的公共交通站点,曾出现过将小偷的照片公示于路牌上的行为,并在一旁写上:这

些人是小偷。对此,人们议论纷纷。正方:小偷可爱,公示小偷照片的做法是对的。反方:小偷也有人格尊严,不应该公示其照片。操作:学生根据自愿分为两大组,即正方、反方

自评我点:

材料呈现:小力长得矮胖,有人给他取了个“武大郎‘的外号,对此,小力心里很不好受:他们为什么这样对我?但也有人认为:起外号是件很平常的事,无可指责。

问:①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

②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有什么危害?应承担怎样的后果?

智慧小结:

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不仅是我们大力提倡的社会公德,也是一个人讲文明有修养的表现。在我们生活中,如果每一个个体都不知要彼此尊重人格尊严,公民在人格尊严上都缺乏强烈的“自维”与“他维”意识,人的尊严能够得到充分尊重的社会环境就难以形成。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三节 我们也有隐私权

教学目的

1、认知:懂得什么是个人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也是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

2、能力:理解当我们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另外揭露别人的隐私

是不道德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3、情感:引导学生在维护自身隐私权的同时,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这不仅是建设文明社会的重要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

重点:懂得什么是个人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也是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难点:搞清楚哪些是侵害公民

隐私权的行为,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隐私权。

导入

个别学校为防止学生考试作弊,在教室里安装监视器,对此有两种意见。

意见一:教室里可以安装监视器,因为这是教育教育场所,属于公共空间,学校有教育权,安装监视器有

利于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意见二:教室不应该安装监视器,因为这种行为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在种环境下学习,学生缺乏安全感,难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思考:你认为教室里应不应该安装监视器? 对于银行和超室安装监视器的现象,你怎么看?

案例链接:

某地一所中学为教育学生,在没有经过学生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在学校公开播放的有关校园内不文明行为的电视片中,当众曝光了本校两位学生的违纪镜头。虽然他们的脸上都打了“马赛克”,但熟悉的人都知道他们是谁。这时,一阵阵嘘声和笑声从班级里爆发出来,其他班级的哄笑声也传了过来„„ 讨论:学校的出发点好吗?这种做法合法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从法律上讲,学校在教室这个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无可争辩,但学校上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也是显而易见的。知识拓展:隐私的由来

这可追溯到元古时期,那时的人们已经对隐私有了相当的认识,在《圣经》中就有此提及,进入阶级社会后,隐私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由于等级问题的存在,隐私权被打上深深的阶级烙印,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直到第一次科技革命后,人们的生活节奏变的日益加快,信息的交流,掌握进一步趋向便利,隐私问题才进而突出起来,也引起法学家们的重视,开始向隐私权领域进行探索;1890年有两位法学家发表了著名论文《对隐私的权利》,并提出了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原则和设想,自此,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在世界各国被逐步发展起来。你说我说:我们有哪些隐私权? 你喜欢将个人私生活中的事情告诉他人吗?

你喜欢打听别人的秘密吗?

教师引导:隐私权并不仅仅属于成年人,未成年人也一样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精神空间,也拥有自己的隐私权。对于别人的秘密,我们也不要强人所难,尊重他们的隐私。你做法官:材料见书本P32我的判决结果: 我的理由是:

热点追踪: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在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以避免个人隐私在网络

中浏览和扩散。相关链接:上网保护隐私九法

了解网上隐私政策 个人使用电邮登记另一个邮址 不要在网上将个人资料传给陌生人 不览网页后把相关记忆清除 不定与网络连线时资料不会外泄 拒绝接收任何不必要的信息

电邮加密后才传递 览网页时使用保密器 绝与第三者共享资料

知慧小结:我们在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例如,在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因为并非所有的人都具有保守秘密的能力,有的人没有出卖朋友隐私的意图,但他的性格特质却决定了他难以保守秘密。但保护隐私并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当自己遇到麻烦,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应该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要的理解和帮助。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五课时《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教学目的

1、认知:懂得什么是个人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也是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

2、能力:理解当我们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另外揭露别人的隐私

是不道德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3、情感:引导学生在维护自身隐私权的同时,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这不仅是建设文明社会的重要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

重点:理解尊重他人的隐私,不仅符合法律的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

难点: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做到尊重他人的隐私。

1、导入:

情景设置:生活中出现某些“偷窥”的现象,学生讨论对这个词的理解,对这种现象的评价。

教师引导:“偷窥”是对别人隐私的不尊重,是严重的不道德的行为。尊重他人隐私,不仅符合法律的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引出本课内容: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2、学生活动一:

材料:中学生小旺到新转来的同学小松家窜门,无意中听到小松父母的谈话,得知小松在上初一时曾因患肝炎休学一年。后来小旺在与同学聊天时,将小松这一秘密告诉大家。同学们知道后议论纷纷,不少人因此疏远小松。小松为此感到孤独、痛苦。小松要求小旺赔礼道歉,但小旺总觉得小松生病休学是真事,并非他捏造出来的,自己没有错。小松则认为小旺的行为泄露了自己的私人秘密,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于是他找到班主任,要求班主任主持公道。

讨论:①是什么原因导致小松如此委屈、痛苦?小旺的想法有道理吗?

②你希望老师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3、学生活动二:

材料:荣荣和肖肖是好朋友,荣荣将自己的日记给肖肖看,并要求为其保守秘密,但肖肖却公开荣荣日记的内容。荣荣对朋友的不守信用很气愤。

讨论:如何评价肖肖的行为?

4、学生活动三: 材料见课本P32 讨论:母亲作为女儿的法定监护人,能不能这样做?为什么?如果你是蔡蓉,你想对母亲说点什么? 基于学生的三个活动,教师总结引导: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都属于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亲人、朋友、同学之间常常会分享一些个人的小秘密,这是基于彼此信任。此时,我们要承担起对这份隐

私的责任和信誉。

5、擦亮眼睛:

在银行柜台前设置“一米线“。

我们的习惯用语:你多大了?你多重?谈恋爱了吗?每月收入是多少? 网站将其注册会员的照片、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整理成册,卖给某信息公司。

因为有人曾将厂里的产品藏在厕所里,所以工厂在厕所安装监视器。

警察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进行监听。

进他人房间敲门。

问:①上述行为哪些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哪些是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

②选择其中的两项进行剖析。(如你对“一米线”有什么看法?你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米线”意识吗?)教师总结: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我们在生活中要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若干陋习。比如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间,不搬弄是非,不揭人短处、扰人安宁,不因好奇热衷于打听别人私事,传播别人的秘密。我们只有尊重他人的隐私权,自己的隐私权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

6、课外阅读:《尊重他人的隐私权》(见书本P33)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三单元 走进小康时代》

1、本单元的课程标准要求: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第一节 感受小康 第一教时 我们的小康目标

教学目的

感受身边的小康生活,知道我国已经总体上达到小康,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增强投身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浪潮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小康目标是什么?怎样的生活才是小康生活?

【教学难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时期,我国的小康生活的具体标准是不同的。

二、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小康生活本身是与以往生活相比较的一个概念,大多数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对前后变化感触不深。这就增加

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学生对小康目标定位认识相对模糊,这一问题也难以界定,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很想弄清楚小康究竟是怎么

一回事?什么样的生活水平才是小康生活水平。

这些问题和状况需要师生共同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形成清晰的认识。

学生的需要:

因本课时是第一课时,学生的疑问会不少,比如说,目前我国的小康有何特点?其具体发展状况如何?未来如何发展?全面小康社会是怎样的?它能实现吗?如何实现?以上部分疑问不能在本课时教学中加以解

决,要通过本单元其他课时教学来加以解决。

三、综合设计思路

(一)导入

呈现:“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中的一句话:“„„有衣同穿,有饭同食,无人不饱暖,无处不均匀„„”,这个愿望表达了老百姓的什么渴望?太平天国运动实现这个愿望了吗?结合P37信息平台材料导入“小

康”话题。

(二)话题教学

【教学话题1】古往今来对小康的理解与追求。通过探讨与交流让学生形成对小康的一般性的认识。

【教学话题2】利用课本P38页图片材料进行情境对话,你认同哪一种观点?

结合学生的发言因势利导,转入下一话题 【教学话题3】你心目中的小康生活是怎样的?

围绕这一话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提出的目标可能过高或不全面,老师适当点拨引导,结合课本P38

页的说明性材料和P39页信息平台让学生弄清: ①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小康生活,即小康目标。

② “小康”目标确立的发展过程,从而得出小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是一有步骤、分阶段实现的过

程。

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时期,我国的小康生活的具体标准是不同的。”进行解释说明。

(三)小结

我们今天所说的小康目标比以往任何时代所提出的小康愿望要来得更加科学和现实,也给人们指明了明确的方向,它不再是停留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上,它已经逐步化为现实。

(四)活动安排

以你的家庭为例,选取几个指标与P39小康基本标准进行对照,对自己的家庭生活是否达到小康作一

评价。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时期,我国的小康生活的具体标准是不同的。” 这样的说法在我看来是对小康目标的新的理解,查了一些资料,没有找到相关解释说明,自认为这样的说法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小康生活有多重标准”的认识,教师对此问题讲解时只能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说明。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二教时 我们的小康生活

教学目的

感受身边的小康生活,知道我国已经总体上达到小康,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增强投身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浪潮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小康生活正逐步变成现实 【教学难点】小康生活的具体体现

二、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由于当今的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很不成熟,常常是感性的、片面的,如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较大的差距,会认为小康生活还没有实现;或者是看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不平衡的现实,从而否认我们

已跨进小康时代。

另外,不少学生对小康生活的认识仅限于对物质生活层面小康的认识,而忽视精神生活层面小康的认识。

学生的需要:

当说到自身进步的时候,学生总存在着某种自豪或激情,把学生现在的生活与前二十年或更早相比,学生

应该有一种幸福感和优越感。

三、综合设计思路

(一)导入

呈现:“家庭四大件的变化――上个世纪的50—70年代,‘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冰箱、彩电、洗衣机、录音机’ ;90年代后期,‘空调、电脑、手机、汽车’”。

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

(二)话题教学

【教学话题1】结合课本P40页的“填一填”、“说一说”参照列举我们身边的生活(我的家庭)具体发

生了哪些变化?

让学生感受生活,品尝生活的幸福。

【教学话题2】讨论:这些变化与课本P39页小康标准对照,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已过上小康生活。

【教学话题3】对学生所讲述的变化进行分类,询问小康生活应包含哪几方面内容?

主要是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说明。

结合邓小平的一句话“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以及后来对此的发展“精神贫穷同样不是社会主义。”说明

小康生活应包含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内容。【教学话题4】教材P41页读读议议

就“总体上的小康成就是大还是小”开展辩论,从而认识到总体上实现小康是我国的巨大进步。

(三)小结

有人曾说我们解决不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中国的现实给了最好的回答,我们不但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在品尝美味佳肴。中国人现在的小康生活,是令很多外国人感到震惊的。

(四)活动安排

可独立完成,也可成立几人小组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本地的小康生活现状,运用文字或图表或图片呈现

你的结果。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政治生活的小康,需不需要提及?因为当前我们提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再加之关于全面小康目标的解释中有这一部分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二节 改革开放富起来 第一教时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教学目的

知道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了解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增强建设全面小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艰苦奋斗的意识和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教学难点】改革的性质

二、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对于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改革的实质,学生的知识背景过于单薄,需要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收集和了解

一些相关的情况。

关于体制和制度的区别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开放这一问题学生理解较容易,因为国内外的合作交流比较频繁,在学生的视野范围内能较多接触到。

学生的需要:

课本中的P43“写一写”活动应该会感兴趣,因为当今的不少中学生在穿着上讲究名牌。科学运用对教学

有一定的帮助。

三、综合设计思路

(一)课前布置 收集改革开放的成就材料,如,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故事,比如海尔的故事;申奥成功、神六的事例等等。

(二)导入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针对其中的一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提问:歌词中“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

般聚起座座金山”的景象是靠什么取得的?

(三)话题教学

【教学话题1】 由导入引出改革开放话题

发问:改革“ 改”的是什么? 结合P43页“说一说”,揭示改革的目标。

在此基础上得出改革的实质。教师可用“足履关系”作比来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话题2】让学生列举改革成就事例

结合P43页活动建议让学生感受改革给人们带来的变化。

【教学话题3】由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发问:说出几个经济特区名称?对外开放格局怎样?

简单说明如何实行对外开放。

【教学话题4】学生展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故事。

让学生感受开放的作用。

【教学话题5】呈现教材申奥成功、神六图片。

提问:有何感想?结合本节课内容说明为何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四)小结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逐步形成的情况。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小康社会成为现实。实践证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是一条成功之路,必须长期

坚持。

(五)活动安排

请你的父母亲或爷爷奶奶谈谈他们的生活经历,把你感受最深的事情记录下来,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教材中P43页的活动建议是放在课堂内完成还是放在课外完成,如放在课内完成根据现实条件,实践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能时间也不允许;如放在课外完成,是否可把它归结到单元活动设计中去。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二教时 市场经济的巨大活力

教学目标:感受身边的小康生活,知道我国已经总体上达到小康,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增强投身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浪潮的使命感;知道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了解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增强建设全面小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艰苦奋斗的意识和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市场经济的巨大活力;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心。

二、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实行市场经济前后人们生活的变化情况学生感受不深,关于市场经济及市场对经济所发挥的作用学生认识较朦胧,更难以言表。这一问题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需要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收集和了解一些相关的情况。

市场经济的巨大活力来自于改革开放,它本身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但学生在很大程度上看不到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学生的需要:

对繁荣的各类市场,琳琅满目的商品,学生在不时的接触和感受,与此相关的问题学生能主生共鸣,但学

生难以将其上升到市场经济这一层面来认识。

三、综合设计思路

(一)课前布置

让学生收集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前后人们生活的材料。

(二)导入

【情景模拟】结合P4 5页图片材料让一学生模拟杨杨妈妈的口吻,讲述不同时代的生活感受。

(三)话题教学

【教学话题1】上述情景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思考? 让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的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的重大差别。【教学话题2】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相关材料。进一步使学生认识计划经济的弊端,集体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话题3】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市场经济时代的相关材料。

初步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

【教学话题4】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说明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发挥计划的作用,更要发挥市场的作用。【教学话题5】阅读P45-P46页材料认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及措施。

教师简单讲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步骤,【教学话题6】阅读P47“我们走出苦难” 思考:走出苦难走进了什么?怎样走出苦难的?

(三)小结

靠改革开放“我们走出苦难”,告别了计划经济时代,走入了繁荣的市场经济时代,我们正在享受着小康

生活,明天会更美好。

(四)活动安排

举例说明“我的生活离不开市场经济”。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让学生了解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以及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对资源配置作用操作起来较为困难。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三节 走向全面小康 第一教时 共同富裕的目标

教学目标:感受身边的小康生活,知道我国已经总体上达到小康,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增强投身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浪潮的使命感;知道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了解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增强建设全面小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艰苦奋斗的意识和精神。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教学难点】贫富差别现实与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矛盾。

二、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共同富裕的目标与当前贫富悬殊的现实这对矛盾,使得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差距会变得越来越大,距离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会越来越远。因此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不能因为

有收入差别而共同富裕目标。

学生的需要:

本课时所提及的内容有一定的理论性、政策性教,如在讲授过程中强化政策性内容,学生兴趣不浓,也不易学生充分理解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应尽量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P49页“查一查”这一活动,学生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学生也有一定的认识,应好好地利用。

三、综合设计思路

(一)课前布置

课前收集反映东西部人民总体生活水平的图片或材料和先富带动后富的材料。

(二)导入

分两组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或材料。

提问:我国不是已实现小康目标了吗,为什么还有如此大的差距?让学生带着疑问,教者呈现小康现状特点: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由此来探讨引入以下话题。

(二)话题教学

【教学话题1】平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老师和同学这样来评价一个同学,“╳╳╳同学总体上是好的。”

对“总体”该怎样理解?

【教学话题2】我们现在实现了总体上的小康,对这一“总体”我们又该怎样理解?由此说明总体小康的特点。

【教学话题3】1987年4月26日,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

由此揭示我们的目标是共同富裕,总体上的小康并不是我们的追求。

【教学话题4】学生呈现先富带动后富的事例

结合P49页“华西村”、“查一查”来拓宽对实现共同富裕途径的理解。

【教学话题5】阅读P49页李单同学的材料 发问:要不要解决?为什么?如何解决?

(三)小结

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让人民共同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这是我们的追求与梦想,全国

人民正在为此作不懈的奋斗。

(四)活动安排

通过阅读杂志上或上网查找,搜集表明我国现在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资料,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教材在P48页中写到“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P49页中写到“共同富裕也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这两种说法好像有点冲突。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二教时 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教学目标:感受身边的小康生活,知道我国已经总体上达到小康,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增强投身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浪潮的使命感;知道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了解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增强建设全面小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艰苦奋斗的意识和精神。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教学难点】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艰巨性。

二、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学生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在认识上有一定的难度,对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认识也同样存在认识不尽深刻,尤其是家境比较好的学生认识不到全面小康实现的艰巨性。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学生会感到一些困难,或许会产生一些疑问,如,哪些不

是关键目标。学生的需要:

学生热衷于探讨“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什么样子”,因为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一般的人都有好奇

心,学生会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综合设计思路

(一)课前布置:

让学生查阅资料: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小康的目标有哪些?

(二)导入:发问:“这人各方面都好”与“这人总体上是好的”,哪一种评价更高,由此引入我们要建

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概念。

(三)话题教学: 【教学话题1】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资料,然后与总体小康指标比较,结合P50页“说一说”提问:你认为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有何区别?这两个目标之间有何联系? 【教学话题2】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最关键的目标是什么?

【教学话题3】根据全面小康的目标,结合P50页对2020年的我国人民生活进行展往。

尽情勾画,用数据或图表与总体小康进行比较说明。【教学话题4】你认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难度大吗?

请说说你的理由。

(四)小结

由于我们正确的方针政策,全国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高涨的热情,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但任务非常艰巨,我们还面临着国内外的多种压力,有很多的事,有很多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

(五)活动安排

运用具体数据对比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不同。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信息平台中的数据让学生来具体填写是不是合适,八年级的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难作出一个宏观评价。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三教时 建设全面小康 我有责(结合单元活动)

教学目标:感受身边的小康生活,知道我国已经总体上达到小康,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增强投身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浪潮的使命感;知道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了解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增强建设全面小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艰苦奋斗的意识和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中学生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的责任

二、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由于当今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初中生的责任意识相对缺失,有同学会认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与中学生的关系不大,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享受小康而不是建设小康。

学生的需要:

学生的关注点可能比较多地放在对2020年的想像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应该肯定和提倡。

三、综合设计思路

(一)导入

播放《二十年后再相会》歌曲,交待这首歌曲创作时间----二十世纪末。

在播放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①歌曲中的描绘的二十年后,大约是什么时间?

②请学生相象一下歌曲中的描绘的二十年后,你的工作状况、生活状况是怎样的?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把它

表示出来。

(二)话题教学

【教学话题1】你的愿望能实现吗?

学生叙述理由。【教学话题2】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然后综合归纳。【教学话题3】这种生活靠谁来创造?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转入下一个话题。

【教学话题4】有同学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政府的或成人的事情,与我们中学生无关。你的观点怎

样? 组织讨论。

【教学话题5】20年后的你在那个时代准备履行什么样的角色?请根据你所担当的角色作一次演讲。

对“建设小康社会我有责”进行升华,今天的责任是为了明天能尽到更大的责任。

【教学话题6】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写一份集体宣言。

【教学话题7】学生集体朗读宣言。

(三)小结

(四)活动安排

根据你对小康生活的理解为《二十年后再相会》重新填词。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由于社会大气候的缘故,学生的价值观与教学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利用思想品德教材发挥教材的引导功能。

由于社会大气候的缘故,学生的价值观与教学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利用思想品德教材发挥教材的引导功能。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四单元《民族大家庭》 本单元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一节)

2、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第二节)

3、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第三节)

第一课时 “多民族的大家庭”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我国民族的概况。

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悟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大家庭,激发学生对民族大家庭的热爱

之情。

3、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活动、实践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国家; 教学难点:民族的内容比较抽象,如何把民族的内容呈现给学生

三、设计思路与过程:教师:通过对引言中事例的分析,我们会更多地关注民族问题,接下来,我们学习

第一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老师引入教材的歌曲,要求学生一起唱。

老师:你熟悉这首歌吗?它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爱我中华》。老师:歌曲中唱到我国有56个民族,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活动环节:查阅相关资料,尽可能多地说出我国56个民族的名称及其主要的地理分布。

要求:老师将一幅中国地图贴在黑板上,要学生将少数民族的名字贴在相应的地方。可以分组进行。

如果有错的地方,老师可以选择让其他的学生进行纠正,然后老师总结。(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区域„„)

老师:在完成上述内容后,我们把教材打开到第56页,完成教材的“做一做:请查找资料完成下表(也可

另选其他民族)的内容”。学生填写,教师指导,补充完整

老师:从刚才的表格中,我们了解到:我国各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但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民族,是56个兄弟民族的总称。

信息平台: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

说一说: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龙的传人 的名称由来和表达的含义

学生发言:略。教师:小结引申

观察教材57页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各民族文化交融,形成祖国大家庭灿烂的民族文化。

全班朗读《祝福祖国的新年》,感受民族大家庭的美好氛围。

课堂巩固,学生交流收获与感受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和睦的大家庭”——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互助,团结合作;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悟国家稳定和繁荣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团结互助,并自觉与一切形式的分裂国家

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辨别不利于民族的言行的意识与能力,以实际行动积极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教学重点:了解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与团结

教学难点: 分清影响民族平等、团结的言行

旧知呈现,导入新课:

老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怎样呢?请同学

们按照自己的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维护了国家的长期稳定,促进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老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个问题: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

教师板书: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

活动安排:以教材第60页的“昭君出塞传佳话”为引子,要学生进行相关促进民族团结的故事接龙,完成教材第61页:“说一说:你还能举出一些历史上促进民族平等与和谐的人和事吗?”(也可以将故事的时间延伸到当代甚至当前。或是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故事 来开展活动教学)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将上述学生所举的事例进行讲评。

老师安排播放电视剧《孔繁森》片段,介绍孔繁森的事例,要同学们进行讨论:孔繁森的行为在促进

民族团结和西藏地区发展上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略。

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l页的有关信息平台的资料,要学生谈谈对材料中所列举的重要举措的认

识。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可以适当讲解相关举措的内容,但不要展开,重在要学生了解我国党和政府对处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所做的工作,体会建立和巩固和谐的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老师:当前在我国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方面,最敏感的莫过于“台独”分子的猖狂活动了,请同学们

谈谈对这方面的认识。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注意该问题要把握正确的尺度,不要过于展开,适当引导学生认识到要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反对一切形式的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

老师:为了促进民族团结,我们中学生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略。

课堂回顾:学生谈学习感受,教师引导。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三课时 “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现在各民族在发展上还存在一定差异,只有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才会有伟大祖

国的美好未来。

情感目标: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各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成员,在平等团结的基础上加强发展,共创我们中

华民族的美好前景。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辨别不利于民族共同发展言行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各民族在发展上还只有共同发展,才能共创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前景。

教学难点:学生对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内容的积累较少

三、设计思路与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嘉兴日报》6月30日报道:昨天,嘉兴市委、市政府举行援藏干部迎送会,热烈欢迎援藏干部卓卫明、金中

一、陈其根返禾,欢送第四批援藏干部———市人防办的吕亚军、桐乡市环保局的王正华、秀城区检察院的吕金胜赴藏工作。市领导徐士珍、朱伟、王新民出席会议。太平洋人寿嘉兴中心支公司为援藏

干部无偿提供每人10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教师:嘉兴为什么要向西藏自治区派出援藏干部?

学生阐述发言:略

教师小结,引出我国目前东西部地区的差异和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的话题。

导入新课;

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板书)

教师: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学生讨论探究其原因:

学生:略

教师:面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还不平衡,怎样来解决呢?

我们先来阅读信息平台:了解国家民族委员会发起的“兴边富民行动”和胡锦涛同志关于民族工作的四项

要求。

教师介绍: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群策群力:说一说:你还知道我国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施了哪些重大措施?

学生回答: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教师;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发展少数民族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做些什么?

学生发言:略

教师引导,总结。第二节《和睦的大家庭》实际是在阐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各

民族共同繁荣。

课外拓展:给《嘉兴日报》报道中的一位援藏干部写一封信,表答自己的想法!

教学建议:由本课时内容较少,建议将P63—64页的〈民族大团结的世纪欢歌〉作为第二节内容结束后的教学复习与回顾使用。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四课时 “传承民族精神”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明确爱国主义、爱好和平、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

情感目标:从自身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能力目标:通过讨论、谈话、实践探究,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分析与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爱国主义、爱好和平、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明确爱国主义是其核心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热爱伟大的祖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设计思路与过程: 教师设问,导入新课

老师:每年九月,是我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为什么党中央和教育部要开展这个专题月活

动?

学生:加强对我们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现了国家、社会对我们的关心,„„ 老师: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精神吗?带着这个疑问,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节 “传承民族精神”

新课教学:

媒体播放:刘翔在奥运会男子110米栏比赛的图片(视频),打出记者采访刘翔时话语的字幕“谁说黄色人种进不了前八„„我要证明给他们看,我是奥运会冠军„„”

老师:在看了上述材料之后,大家有什么想法?大家进行几分钟的讨论,并请学生代表发言。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允许想到什么就讲什么。

老师总结:要注意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上靠。刘翔的言行体现了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也

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老师:请大家列举中华民族历史或现实生活中自强不息的故事或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

学生回答:略。

老师:结合教材第67页的材料进行讲解和总结,并要求学生完成“说一说”。

学生回答:略。

老师:在今天,我国正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在我们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应该如何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呢? 安排学生讨论。学生发言:略。老师总结,略。

教师语言衔接: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不仅是个自强不息的民族,还是个尊重友谊、爱好和平的民族,这种精神不仅表现在各兄弟民族互相帮助,共同前进;还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

好交往。

学生:交流教材中:和协万邦、亲仁善邻、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话题。

教师小结,转入第三个话题:

老师:我们学校每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到北京旅游的游客都把清晨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国旗班战士庄严的升旗仪式作为重要的内容,„„,对此,你们又有那些话想交流呢?

学生发言,交流;„„

老师: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热爱祖国,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做些什么呢?

学生发言,交流,教师引导 „„

课堂回顾与拓展升华:

学生谈本课时的学习收获;教师总结: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同学们要积极参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各项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弘扬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而努力学习。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五课时 单元活动课

“祖国腾飞,我们自豪”主题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讲民族故事演讲、民族名称接龙、参观展览的感受、《我为祖国建设献一策》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祖国的强大离不开民族的团结,体会到我们伟大祖国在过去、现代取得的伟大成就,教师、同学评价激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各族人民情感,树立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国

家繁荣而发奋勤学的志向;

活动准备:

①学生准备:有关我国各民族友好团结的典故、体现民族精神的成语故事 ②《奔向太空,中国航空航天(平湖)展》的视频和图片材料、多媒体课件

活动设计思路

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主持人:同学们!“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今天,当这雄壮的歌声响起时,我被震撼。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已形容不了我的心情。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有多少人在这咆哮声中赴汤蹈火,有多少人在这呐喊声中冲锋陷阵,又有多少人在这爆炸声中贡献了一切。

正是中华各民族儿女的平等团结和无私奉献,才有了共和国的繁荣,今天,我们班“祖国腾飞,我们自豪”

主题班会活动,正式开始!下面第一个节目《民族故事讲演会》

我们请同学来讲讲有关我国各民族友好团结的典故、体现民族精神的成语故事

(学生代表讲演:同学倾听、交流,主持人、老师点评)

节目

二、击鼓传花 少数民族名称接龙活动

全班同学参与,每人说出一个少数民族的族名(一般不允许重复),最后,由多媒体展示我们56个民

族的名称。

节目

三、观看视频《奔向太空,中国航空航天(平湖)展》及相关图片展示

学生交流观后感受,主持人、老师点评,感受我国科技的进步和国家的成就、感悟“载人航天”精神

节目四 诗朗诵《祖国,我为您自豪》 节目

五、群英会我为祖国建设献一策》

思想品德老师总结讲话,评议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并提出要求

结束:全班师生齐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一、第五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课程标准依据:

3.1 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3.2 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

3.3 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3.4 了解健全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第一节 从尊重宪法开始(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悟到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宪法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和维护宪法的意识。

能力: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比较资料等方法,学会运用宪法有关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并树立宪法

意识。

知识:让学生知道依法治国的概念和地位,知道“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了解违宪行为的表现。【教学重点】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宪法有关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和维护宪法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

(一)、导入:图片;请学生用一句话来说说这张图片表达的意义是什么? 提问:要使一个国家井井有条,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通过以上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认识“依法治国”的内容和目的。

(二)、新课学习:

猜谜游戏:“排行我老大,国法之根本;子由母产生,冲突我有效。”

这是我国的哪一部法律?

出示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第一条、第二条、第十五条、第二十四条的有关规定。提问:(1)从上述材料中,你可以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与你所知道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等普通法律的内容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什

么不同的地方?

(3)如果用上面的这个谜语中的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应该用哪一句话?

教师归纳:宪法规定的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等国家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宪法在内容上大于其他的普通法,因此它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根本法的地位。即“国法之根本”。议一议:阅读教材P7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条的规定,说一说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有什么联系?你可以用谜语中的哪一句话来概括这种联系?

教师归纳:宪法为普通法提供了立法原则,是制定其他法律、法规的依据。即“子由母产生” 案例分析:(1)、阅读教材P73“某县公安局设卡收费”提问:该县公安局在国道上的设卡收费的行为是

否合法?为什么?

教师归纳: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2)、阅读教材P74 “周恩来总理的事例”提问: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这么做?他遵守了宪法中的什么规定?教师归纳:宪法是一切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

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提问:谜语中的哪句话是以上两个案例的概括?(“排行我老大”)

案例分析:阅读课本P72“苍茫村村委会的村规民约”的事例

提问:

1、村委会的行为违反了宪法的什么规定?

2、法庭的判决印证了谜语中的哪句话?

教师归纳:违法了宪法的“公民婚姻自由”的规定。印证了“冲突我有效”。讨论:通过以上的学习,你知道宪法与普通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吗?教师归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过渡:因为宪法所具备的权威性,要求宪法具备一定的稳定性,所以宪法的修改程序与其他普通法也不一

样。

出示材料:宪法的修改程序与普通法的修改程序

提问:宪法的这种修改程序说明了什么? 教师提示:宪法的制定或修改比普通法严格。

课堂小结: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全体

公民的最高的行为准则。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悟到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宪法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和维护宪法的意识。

能力: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比较资料等方法,学会运用宪法有关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并树立宪法

意识。

知识:让学生知道依法治国的概念和地位,知道“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了解违宪行为的表现。【教学重点】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宪法有关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和维护宪法的意识。

导入:简单回顾七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所学的内容。

说一说:一般违法行为包括哪几种?一般违法行为中的违宪行为指的是哪种行为?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内

容,导入“违宪行为”的概念。

(二)、新课学习:

案例分析:

出示案例:“佘祥林案件”: 1994年1月20日,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村民佘祥林的妻子张在玉失踪。1994年4月11日,雁门口镇吕冲村一水塘发现一具女尸,经张在玉亲属辨认死者与张在玉特征相符,公安机关立案侦查。1998年6月15日,京山县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佘祥林有期徒刑15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5年。佘不服提出上诉,同年9月22日,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005年3月28日,张在玉的突然归来证明佘祥林当年被冤枉了。2005年4月13日,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在狱中度过了11个春秋的佘祥林,被当庭宣判无罪。2005年9月2日,因“杀妻”冤案提出国家赔偿的佘祥林从赔偿义务机关湖北省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领取了25.69万余元人身侵权赔偿金(含无名女尸安葬费

1100元)。

讨论:湖北省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为什么要对佘祥林作出赔偿?

教师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1条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要作人员侵犯了公民权利而受到

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案例分析: 出示案例:汉族青年谢某与一回族发青年马某相恋。不久两人到婚姻登记机关领取了结婚证。正当他们准备举行婚礼的时候,马某和马某的父兄向谢某提出一个要求,要谢某必须信仰伊斯兰教。谢某不答应,马某的弟弟就要纠集一些族内的人“好好教育”一下谢某,一时搞得剑拔驽张,难以收场。

提问:谢某是不是必须信仰伊斯兰教?马某的弟弟能不能“好好教育”一下谢某?

教师归纳: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马某一家强迫谢某信仰伊斯兰教的行为违反了宪法的有关规定,属于违宪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我当法官:

教材P75“我当法官”的四个材料。答案可参考《教师用书》P101

明辨是非:

有人认为“宪法是高高在上的一部大法,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多的关系。”,你认为呢?

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来得出结论,也可以通过以下案例来分析以上辨析题:

案例分析:

出示案例:尤某,男,17岁,汉族,河北省某市郊区某乡中学学生。尤某由于受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瞧着别人发财,吃喝玩乐,他也想发财。1988年春的一天晚上10点,偷偷爬墙溜进本村电线厂,偷出铜线

10公斤,并于第二天拿出去卖时被查获。

教师归纳:宪法禁止或否定公民的某些行为。(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二条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才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出示案例:施某,男,20岁,上海市南汇县书院乡村民。施某为2002年冬季征兵的应征公民,在乡、村干部动员其报名应征时,态度不端正,不愿履行兵役义务。后经乡村干部耐心做工作后,勉强参加了应征体检,施身体合格,经乡、县政治审查,施某合格。施本应无条件服从征兵命令,参加解放军。但施某无视征兵命令,于同年11月外出无踪影,逃避了征役。提问:你认为施某这种行为会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为什么?

教师归纳:宪法要求公民必须做出某些行为。(义务)宪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任

务。”

出示案例:1987年4月,云南大姚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大会主席团根据县委提出的候选人建议名单通过后,提交全体代表讨论酝酿,50多名代表讨论中明确表示不赞成名单里提出的县长和人大常委会主任做候选人,提出了新的候选人名单,并向主席团要求实行差额选举。

提问:云南大姚县50多名人大代表的反对有没有法律依据?

教师归纳:宪法提倡或肯定公民的某些行为。(权利)。我国宪法《总纲》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宪法第101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分别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政府的省长和副省长、市长和副市长、县长和副县长、区长和副区长、乡长和副乡长、镇长和副镇长。”第103第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有权罢免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说一说:宪法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以上案例也可以用其他案例进行讲解。)阅读空间:教材P76“于时俱进的宪法” 提问:(1)、宪法的四次修改说明了什么?

教师归纳:宪法要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宪法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2)、从1954年第一部宪法制定到现在,只进行了四次修改,是为什么呢?教师归纳: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不宜有太频繁的变化。

学以致用:阅读教材P75“黑龙江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事例”

说一说我们中学生怎样维护宪法的尊严?

课堂小结: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民的活动与行为违反宪法的有关规定,都是违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有责任维护宪法的尊严,保证宪法的实施。

课外延伸:查一查:

1、我国法制教育宣传日是哪一天?

2、法制教育宣传日是怎么来的?

4、从2001年到2005年的法制教育宣传日的主题分别是什么?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二节 树立法律的权威(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法律,有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自觉守

法、护法。

能力: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能运用法律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不法现象做斗争。

知识: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认识依法行政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初步

树立现代法治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运用法律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不法现象做斗争。

【导入】

播放Flash《家园》,感知法制化的社会带给我们安全的生存环境,稳定的生产生活,甚至给社会带来广

阔的发展前景。【活动】(课前布置)

1. 查一查:我们已有的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大约有多少?

2. 议一议:我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是不是已经基本做到有法

可 依?

承接: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是指国家有着比较完备的法律,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法有根据,司法有准绳,公民活动有章可循,行为有法

可依。

【讨论】对下列案件,如果你是法官,会作出怎样的判决?

呈现讨论题:一个父亲,将他罪恶多端,横行乡里的儿子打死,父亲认为自己为国家和社会除掉了一个毒瘤,村民称赞该父亲“大义灭亲”。法律将会如何作出判决呢?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父亲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受到刑法追究的。法律规定了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个父亲虽然有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但他没有剥夺儿子生命的权利,他做了就是违法 行为。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严格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必依。

教师再一次设问:面对作恶多端,横行乡里的儿子,这个父亲可以怎么做?

学生讨论(略)。【我做法官】

由学生甲乙丙丁分别扮演某村民、小偷。两警察,演绎教材079页“小偷状告失主”典型案例。表演完毕

后,展现讨论题:

(1)小偷与失主已经私了,法院为何还要判决小偷有罪?(2)假如你是小偷状告失主案的审判长,你将做出怎样的判决?

承接: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是指执法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

实施法律,思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典型案例】 展示《田凤山一审被判无期徒刑》案例: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田雨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7日依法对国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山受贿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田凤山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查明,1996年至2003年期间,被告人田凤山利用其担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国土资源部部长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以及利用其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多次非法收受他人贿赂共计人民币

436万余元。案发后,赃款已全部退缴。

学生讨论:

(1)田凤山案发前,担任过哪些职务?(2)田凤山被判刑,给我们哪些启示?

教师引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谁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依法治国要坚持违法必究,对

一切违法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

【教师小结】依法治国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前提条件,有法必依是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重要保障。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法律,有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自觉守

法、护法。

能力: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能运用法律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不法现象做斗争。

知识: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认识依法行政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初步

树立现代法治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运用法律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不法现象做斗争。

【导入】

播放Flash《贪赃的后门.》,使学生明白“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贪赃枉法者最终受到法律制裁。

【你说我说】人的一生中有可能要与哪些政府部门打交道?

承接:政府机关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政府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的高低。

【课堂辩论】

以权大还是法大为题,全班学生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

正方:权比法大 反方:法比权大 【案例分析】

湖北省天门市优秀企业家陈远豪因不“听”市领导的“话”,先市被“双规”,尔后被批捕,最后被当地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2年。经过艰难抗争,2003年3月13日,二审法院依法正式宣布陈远豪无罪。市政府要陈拿出200万元弥补财政缺口,陈不同意;当地税务局想向陈借钱用与发工资,被陈回绝;市领

导视察了陈领导的企业后,又不想留领导吃饭。问:(1)陈远豪为什么被判处有期徒刑?

(2)本案留给我们什么启示?

承接: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依法

行政的重心和实质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议一议】展教材081页“听证会”材料

问:举行听证会对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分别有什么作用?

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

【案例回放】

轰动全国的“杀妻冤案”当事人佘祥林及其家人与湖北省京山县公安局签订了国家赔偿协议书,共获国家赔偿45万元。当年为佘祥林案作“良心证明”的天门市石河镇姚岭村村民倪新海、聂麦清共获赔2.5万元。根据赔偿协议书,佘祥林在国家赔偿请求书中提出赔偿伤残赔偿金、医疗费、被抚养人生活费、误工费、精神损害赔偿金等赔偿请求总计126万元。双方协商确定由赔偿义务机关京山县公安局一次性赔偿佘祥林

226000元。

四川某县一位负责人,当检察机关准备逮捕他手下一位贪污、受贿的干将时,这位“大人”竟自恃“权威”,号令检察官:不经我批准,不准逮捕。后又百般阻扰,结果自己也因犯妨害公务罪而锒铛入狱。此类毫无

法治观念的官员,在现实生活中,恐不少见。设问:(1)佘祥林为什么能得到国家赔偿?

(2)这两则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小结】(略)

【课堂拓展】如果和行政机关发生纠纷,你会怎样处理? A、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B、到其上一级主管机关寻求解决

C、民不与官斗,认了 D、没想好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三节 我们也有监督权(一课时)

教学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大量材料、活动让学生感悟在现实生活中实施法律监督的有效途径,从而培养学生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在现实生活中不仅要自觉守法,而且作为一个公民积极实施法律监督的能力。

能力:让学生懂得通过行使监督权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国家、集体的利益,并依法与社会生活中的违

法和不公现象作斗争。

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监督权是公民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的权利。以及公民根据监督权客

体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适宜的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监督权的涵义,以及明确实施监督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对监督权的理解,明确监督权既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二、教学设计: 导入 出示材料

书本P83 让学生自学引言材料,使学生明白:每一位公民都要积极行使监督权,维护法律的权威,做一个有责任的公民。在学习引言的基础上的拓展提问: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

发生这些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某些人的法律意识差和有关执法力度不够)当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 师:从这个案例中看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要求我们自觉遵守法律,而且要求我们关注法律实施的和司法的公正,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维护法律的权威。(引出课题:法律实施与司法公正需要监督:)过渡:那么究竟什么是监督权?我们为什么要实施监督权呢?新课学习:

案件聚集、阅读教材第84页刘涌案件,并思考从刘涌案件的审判中,法律是如何得到贯彻实施的?你还

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从刘涌案件中,请你说说司法公正是如何得到维护的?师:实行依法治国保证法律有效实施,维护司法公

正,需要加强法律监督。

案例分析出示书本第85页强行集资案例,提问:

1)、在上述案例中,谁行使监督权?监督权的行使产生了什么作用? 2)、除了上述监督途径之外,法律监督还有哪些途径?在实施监督权的过程中我们应选择哪些适宜的方式?(行使批评、建议权,控告、检举权,申诉权,取得国家赔偿权)

通过学生的思考与交流,得出结论:作为公民既有依法监督法律实施和司法公正的权利,也有积极参与监

督、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引出书本第86页郭光允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监督权的实施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

学生互动,感受行使监督权是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

小组讨论

我们行使监督权(结合书本第87页罗晓材料)

提问:1)、有同学认为,行使监督权是大人们的事,我们中学生无法行使监督权。你认为怎样? 2)、当你认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他们的责任,没有做好他们的应该做好的工作时,你有

权_____________;

3)、当你和你的家人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不公正对待时,你有权______________

_______;

4)、当你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行为时,你有权________________(学生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并派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得出结论:

法律实施与司法公正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关注、支持和监督。我们可以通过行使监督权来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国家、集体的利益,与社会生活中的违法和不公正的现象做斗争。

1、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实施监督权必需合乎法律程序和法律规范。(指导学生阅读书本第87页咨询窗口)

1)、你知道你所在选区的人大代表是谁吗?

2)、你知道市长热线电话吗?

3)、你知道如何通过新闻媒体来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5、课堂小结:在法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是正义的化身,是人民的保护神。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就是关爱社会,关爱民生,关爱我们自己。

6、课后延伸:就你身边存在的某一个突出问题,谈谈你准备如何来行使监督权?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单元活动设计:

本单元活动设计中设了四个活动,其中第1、第2、第3个活动都比较容易开展,建议教师着重准备好第4个活动。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参与、实践,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体会法庭的严肃、法律的尊严和公正,增强权利义务观念,掌握维护权益的有效方法。

活动步骤: 课前准备

(1)学生熟悉案例材料。(如教材090页上的案例)

(2)确定模拟扮演分工。从本班学生中选出若干人,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原告律师、被告律师等。不扮演角色的同学也做出分工,作为某具体角色的助理,参与学习、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

扮演准备服装,由班干部作出安排并准备模拟法庭所用的简单道具。(3)根据案情和角色需要,分别复习、查找与此案审判有关的法律知识。

(4)开庭前布置模拟法庭现场。

2、开庭审理

审判长在核查诉讼参与人到齐之后,宣布正式开庭。遵照审判长的安排,原告宣读诉状,并出示自己有利的证据。

原告辩护律师申诉诉讼请求的法律根据。

被告(或其律师)作答或者提出反诉,并出示自己的证据。

法庭辩论。审判长宣判。

审判长宣布审判活动结束。

活动总结

扮演者结合自己的角色,说明审理中受到的制约,说明自己参与活动的体会。

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

上一篇:脱盲再教育培训教案下一篇:济阳县教学工作会议交流材料格式要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