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神州古韵一》

2024-05-07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神州古韵一》(共8篇)

篇1: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神州古韵一》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神州古韵(一)》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我国古代音乐发展各阶段的特点,懂得中华民族悠久的艺术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对古代音乐代表作品感兴趣,并有继续探究神州古韵的欲望。 重点难点:熟悉了解古笛、编钟等古代乐器的音色、来历、形状等。 教 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音乐故事-----古老的骨笛 1、感受骨笛音色,并请学生描述其音色特点。 2、骨笛的来历:80前,我们的祖先以狩猎为生,原始大自然中的飞禽走兽很难捕捉,怎么办呢?他们用鹤的腿骨做成哨,吹出与禽鸟相似的音调,诱惑禽鸟投入他们预设的圈套,得以捕捉。 1987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16支完整的骨笛。该笛子是用鹤类长肢骨管制成,一般长度为20多厘米直径1厘左右,形制固定,制作规范、精美,多为7孔,且分布均匀。个别笛子在主音旁有调节音孔,有的尚留有制作时的设计刻痕。其中最完整的一支长22厘米,7孔,磨制精细,保存完好,在第六孔与第七之间靠近第七孔处穿一个调音,为竖笛,经测音,骨笛可以演奏河北民歌《小白菜》。 贾湖骨笛音阶结构至少是六声音阶,也有可能是七声齐备的古老的下徵音阶。此外,还存在着多宫演奏的可能性。贾湖骨笛的出土,导致了先秦音乐史的.补写,由于它的问世而逐渐完善起来的整部中国古代音乐史,也有着再度认识的估价和必要,毫无疑问,贾湖骨笛史是迄今为止所见年代中最为久远的乐器。 3、再次感受骨笛优美的音色。 二、音乐故事----神奇的编钟 1、首先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编钟的音色特点,鼓励学生讨论编钟的声音象什么? 2、结合历史故事,与学生一起讨论了解编钟的来历、形状,并结合起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978年,在湖北省隋县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了124件乐器,计有编钟、编磬、十弦琴、五弦琴、瑟、鼓、篪、排萧、笙等,分属大型“钟鼓之乐”与小型“琴瑟之乐”的不同器乐形式的组合。2400多年前铸造的这套编钟,共65枚,音域达5个八度,12个半音俱全,每枚钟可分别发出相隔三度的两个音,整套编钟可以自由转调演奏乐曲。同时,钟上还铸有2800多字的错金铭文,记载了当时各种律名、音名、变化音名,并且说明十二音律的律名体系在诸侯国使用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近代乐理中那些大、小、增、减各种音程的概念,早在2400多年前我们已有了自己民族的独特的表达方式。无怪世人将编钟的出土,誉为同万里长城、狮身人面像等一样伟大的奇迹。因而,曾侯乙编钟的出土,震惊了世界乐坛和科学界,我们的音乐史也要因此而重新修订,使用权传统乐律学不得不重新估价,中国音乐史不得不重新改写。 3、再听:听辨编钟底、中、高音的音响及聆听编钟演奏的古代钟鼓乐《迎宾》片段,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编钟的音色特点。 三、孔子与《诗经》 孔子很重视音乐,他将周朝官府收集的三千余首诗歌加以整理,精选出305首编为《诗经》,列为社会教育的主要科目。孔子的诗、书、礼、乐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原本是一部歌集,后来因音调失传,才变成了一部诗集。《诗经》作为一部民歌集成,与音乐的联系非常密切。《诗经》中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其中尤其以国风最为出色。它是我们的祖先在两千余年前的黄河两岸用质朴的声音吟唱着的一首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这中间有追求爱情的欢乐、失恋的痛苦,劳动的愉悦和生活的磨难。人们将他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直诉出来,使我们今天仿佛还能闻到田野中的清香、听到春风拂动的树叶声,看到蓝天绿水之间一派悠闲的农作场面。有关恋爱和婚姻的诗在国风中数量最多。 《诗经》是周王朝经诸侯各国协助采集,最后命史官和乐师整理编选而成。孔子对它进行整理研究。孔子认为一个人的修养过程必须经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过程,只有通过音乐将高尚的道理感化人心,《诗经》才能发挥教育人的作用。 欣赏为《诗经》谱写的歌曲《关雎》片段。 这是一首千古传唱的优美情歌,最为人们所熟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四句不知促成了世间多少美好姻缘。它描写一个青年男子思恋一个美丽的女子。相思之苦使他彻夜不眠,一闭上眼就会浮现出她在河边采菜时优美的身姿。于是他冲口而出,化为一曲婉转悠扬的歌来表达他的真情。 教后札记:学生从未听过这些乐曲,对古代这些乐器及乐曲都非常的新奇,也能感受到乐器及乐曲的美,能从中感受到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

篇2: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神州古韵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歌唱《阳关三叠》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歌曲的演唱学习中,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的优秀音乐文化的认知,并能正确感受古曲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古琴知识、欣赏歌曲录音、分析歌曲要素与情感表达,视唱歌曲旋律、对比欣赏等手段,学唱表现琴歌《阳关三叠》。

3、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古琴的相关知识。(2)知道琴歌这一艺术的形式。

(3)用连贯、流畅、饱满的声音表现出古曲的韵味和情感。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古琴、交流古琴知识

老师提问: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我们中国古代非常珍贵的乐器,这件乐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这是什么乐器呢?

(2)交流知识

老师提问:古琴有几根弦?

老师介绍古琴的结构:琴有头、颈、肩、腰、尾、足,琴的背面有两个孔,是古琴的出音孔。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就可以发出悠扬的琴声。古琴音色有泛音、按音和散音。

(3)播放《阳关三叠》,学生初步感受琴歌的特点。

(4)老师讲解琴歌的基本概念:早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的古琴艺术列入了“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古琴艺术代表着中国文人怡养性情的生活方式。琴歌,就是古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即抚琴而歌。琴歌这种形式,古即有之。

2、欣赏琴歌

(1)老师提问:这首《阳关三叠》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原诗叫什么名字?

(2)老师总结:《阳关三叠》这首琴歌的歌词要比原诗长,后人在原诗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下阕,更进一步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因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歌曲又名《渭城曲》《阳关曲》。

(3)老师提问:《阳关三叠》中三叠是指什么呢?

(4)老师总结:原曲分成三大段,由于将一个曲调变化叠唱了三遍,故名三叠。今天我们就学唱第一叠。

3、学唱琴歌

(1)注意歌曲的节奏与音准,找出强弱关系的对应字。

(2)注意八度大跳音程的演唱。

4、老师钢琴伴奏,学生再次完成演唱《阳关三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原始狩猎图》《哀郢》《楚商》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欣赏作品感受音乐情绪,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音乐文化。

(2)通过体验具有“古韵”的音乐作品,增加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作品、对比欣赏、分析音乐基本要素特点、听辨音色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传统乐器的音色、演奏特点等。

3、知识与技能

认识古代乐器骨笛、埙、编钟,能够分辨其音色。通过对作品要素的分析感受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古韵”。

教学过程

1、欣赏《原始狩猎图》

(1)老师提问:在我国人类发展史上,最早的乐器产生于哪个时期?

(2)完整聆听《原始狩猎图》并思考:乐曲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场景?

(3)再次聆听,乐曲中骨笛演奏的主题旋律重复了几次?速度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刻画了怎样的氛围?

(4)老师提问:我国民族乐曲笛子与骨笛有哪些区别?(5)作曲家创作的独特的旋律加上最古老的乐器骨笛的演绎,仿佛把我们带入到了七千年前原始森林里祖先们狩猎的场景中。

2、欣赏《哀郢》

(1)老师提问:图片上的乐器叫什么名字?

(2)初次完整聆听乐曲,并思考:乐曲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老师提问:“哀郢”的含义是什么?

(4)再次聆听乐曲,想一想:埙的音色有什么特点?更适合表现何种意境?

(5)学生边听乐曲边模仿埙的吹奏姿势。

3、欣赏《楚商》

(1)老师提问: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乐器叫什么吗?(2)初次聆听,体会这首作品的整体情绪。

(3)老师提问:你们能从乐队的演奏中分辨出编钟的音色吗?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编钟的音色。

(5)老师简介编钟知识: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一套战国早期编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流水》

2、音乐故事《广陵散》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欣赏、感受古琴曲《流水》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对古琴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琴音乐文化的关注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古琴文化、分段聆听、分析乐曲的内涵等方式来感受古琴曲《流水》所描绘的“流水”形象。

3、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琴的悠久历史遗迹相关的典故、传说故事等。(2)初步了解古琴的演奏技法,并感受古琴的音色之美。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奥运会开幕式“击缶而歌”的片段。

(2)老师提问:表演中击打的是什么乐曲?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古代乐器?

(3)老师播放《流水》音乐片段,并提问:这段音乐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它的历史有多久?

(4)师生共同讲述伯牙绝弦的故事,说明“知音”典故的来历

以及引申的意义。

2、欣赏古琴曲《流水》

(1)出示听琴图,提示学生听琴时要“凝神静气”。

(2)播放古琴曲《流水》录音,老师提问:这首乐曲经历了梁芹多年无数古琴艺术家的传承,到今天我们还能听到它,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仔细体会,音乐从开始到结束是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你有哪些感受?

(3)了解中国古典音乐“静——动——静”的特点。

3、音乐故事《广陵散》

(1)教师简介《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乐曲以战国时期聂政刺汉王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一种愤懑情怀。魏晋时期,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权而遭迫害,行刑前从容抚琴,弹奏此曲,以托豪情。

(2)聆听全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力度等。(3)分组讨论:这首古琴曲是如何讲述聂政刺韩王故事的?

4、集体总结《广陵散》与《流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古琴演奏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篇3: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合教学策略

整合策略:

1、把单元内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各项内容进行整合。

2、将练习与课文教学、综合性学习进行整合。因为练习是围绕课文内容和单元要求而设计的, 它对课堂教学起一定的引导作用。

3、把课内和课外打通, 对课内外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4、把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需要与文本内容进行整合, 使学习内容更适合学生的需要。

整合设计:

第一环节: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制定活动计划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

1.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 讨论:本单元的课文有哪些异同之处?课文与课文之间又有哪些互相联系的地方?

2.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请同学们随便谈谈。

第二块:制订活动方案, 组建兴趣小组

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 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

第二环节:单元特点说明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 有的是回忆录, 有的是传记, 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 它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 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学习这些文章, 会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学习这些课文, 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 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进而了解社会人生;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还要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环节三: 第一、二课时设计

1.完成整合设计第一环节内容

2.讲授第一课《藤野先生》第一课时

3.引导学生课时拓展:A推荐阅读:课后题四中的第二小题B.回忆自己的学习生活, 选取给你印象最深的老师, 记述你们之间难忘的事, 为教师节献礼。

4.引导学生单元拓展:感人至深, 令人难忘的又何止师生情, 还有令人动容的母子情, 平淡中透出炽烈的父子情, 热情似火的君子之交的朋友之情……推荐阅读, 指导写作, 情感体验。

第四环节:教学本单元其他课文

师生共同完成《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列夫·托尔斯泰》《再塑生命》的学习, 可视情况选择学习方法, 或自主学习, 或讨论探究。我秉持“以篇为范例, 授之以渔”的原则进行课文教学。比如《藤野先生》是一篇精读课文, 其重点在于训练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赏析语言的能力,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人物组织素材的构思。在课内教会学生学法后, 初步把握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 让学生利用教师所教方法快速学习其他篇目。本单元我设计“我读我秀”活动课,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对《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列夫·托尔斯泰》《再塑生命》的阅读和学习, 然后在课内向同学们推荐自己最敬佩的一位人物、感受最强烈的一句话, 并以小组推荐代表的形式进行“我最喜爱的一个片段”朗诵比赛, 并进行全班评比和颁奖, 以此为给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课后, 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制作一份A 4纸大小的手抄报, 内容包括读后感、学习体会, 并要求做到图文并茂。有了这些实践的机会, 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学习兴趣变得浓厚了。

第四环节:综合性学习:献给目母亲的歌

学习目标:通过广泛阅读, 及生活中对母爱的感受, 领略不同风格的母爱, 感受不同表达方式的母爱, 培养学生多侧面认识母亲、体会母爱, 培养学生热爱、孝敬母亲的思想感情, 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 引导他们感受爱, 理解爱, 奉献爱;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 恰当地向母亲表达感情, 理性地思考、体验“爱”的内涵。以及得体地表达感情、有条理地陈述心得的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将叙事与抒情有机结合的文字表达能力。

环节五:综合性学习作业布置

读:文学作品中的母爱

A动物界的母爱

B人间的母爱真情

写:我与母亲”为话题的作文展示

做:为母亲制作感恩卡, 回家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

篇4: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神州古韵一》

1.用欢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唱歌,能熟练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参与歌表演、律动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感受劳动歌曲的特点,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快乐,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并能随音乐即兴表演。

教学难点:

1.掌握好×× ×××乂×× ×和×× ××乂×××的节奏型。

2.连续三度跳进,不易唱准,需多次模仿练习。

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情境,练会节奏

师:“小朋友们,今天森林中的小熊猫邀请樊老师去它家做客,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去啊?”(生答)师:“小熊猫家住的比较远,樊老师坐火车去,中间还要中途休息呢。呜,火车开啦!”(放《火车开啦》的音乐,老师在教室里边唱边做开火车律动,火车轰隆轰隆地向前开,音乐结束时,火车到达第一个站点小鸭家门口时停下来)。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老师按小鸭家的门铃,喊一下小鸭和我们一起去小熊猫家做客?”(课件出示小鸭家门铃的节奏谱:×× ××乂×× ×,请一生边划拍边念节奏)师:小鸭们听见了吗?(小鸭们回答:听见了)师:“请用你们自己的叫声按照门铃声的节奏来回答好吗?”(生戴着头饰按节奏边表演小鸭动作边按节奏用叫声回应。)师:“请小鸭们跳上火车和老师一起去做客吧!”(扮做小鸭的学生跟老师一起随着《火车开啦》的音乐边表演边唱。)师:“火车飞快地奔驰着,小朋友们看下一站到了,呜。”(火车停在小猫的家门口)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去请小猫们和我们一起去做客呀?”(出示小猫咪们家门铃的节奏谱:×× ×××乂×× ×,请一生边划拍边念节奏。)师:“小猫们你们听见了吗?(生答),请你们用门铃的节奏回答一下。”(生戴着头饰边表演小猫的动作边按节奏用叫声回应)师:“请小猫们跳上火车,我们继续向前走。”(学生继续随着《火车开啦》的音乐边走边演唱《火车开啦》。再开到小鸡的家,门铃节奏与小鸭家一样,进行第一个节奏的巩固;最后开到小狗的家门铃节奏与小猫家一样,进行第二个节奏的巩固)

二、自然导入新课,感受旋律

师:“小熊猫家快到了!小朋友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一起演奏乐曲,欢迎咱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请小朋友们跟着他们演奏的音乐下火车,找到自己的座位坐端正。”(播放《快乐的小木匠》伴奏音乐)师:“正当小动物们起劲地演奏着乐曲欢迎我们的时候,忽然从小熊猫家中传来了很奇怪的声音,听一听是什么声音呢?”师:“小朋友们都动脑筋了,说得也特别的好。对,这是小熊猫在做木工活时发出的声音:有用锯子锯木头的声音,还有榔头敲钉子的声音。请你们用嘴巴来模仿一下锯木头和敲钉子的声音。”(生兴高采烈地模仿)。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学小熊猫,也来做一回小木匠?(生答)那我们一起听着声响用嘴巴模仿着,再做一做小木匠的动作。”(师生共同模仿木匠干活,同时用口技模仿声响。)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像,大家很快乐吗?(生答)小熊猫在做木工活时也很快乐,它一边干活还一边唱歌呢,让我们坐端正竖起小耳朵一起来欣赏它快乐的歌声。”(播放歌曲《快乐的小木匠》)师:“小朋友们你们可不可以向小熊猫那样边唱边干活呢?(生答)我们一起用小鸭、小鸡和小猫的叫声来模仿一下小熊猫的歌声。”(《快乐的小木匠》伴奏起,师生共同边表演边用三种小动物的叫声哼唱旋律。)师:“小朋友们唱得很棒,做得也很棒!你们知不知道小熊猫学做木匠的故事呀?(生答)小熊猫是森林中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它的爷爷是森林里最好的木匠,小熊猫就想跟着爷爷学做木匠,可它学习不专心还没有学到爷爷的真本领,就去帮森林里动物们干活去了,结果笑话百出。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帮长颈鹿一家修桌子的?”(播放影片片段)师:“看了这段影片你觉得,小熊猫的木匠活儿做得怎么样?它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动脑筋发表各自意见。)师:“后来小熊猫改掉了坏习惯,经过自己刻苦努力的学习,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木匠,做的东西不仅漂亮而且坚固,小动物们都非常喜欢他。现在小熊猫把干活当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干活的同时就唱歌,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它快樂的歌声。”(播放动画《快乐的小木匠》。)

三、新歌教学

师:“小熊猫在他的歌中都说了些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歌曲)

1.按节奏读歌词。师:“小朋友跟着老师把小熊猫的话读一读。”(生跟着老师读第一段歌词。然后按一问一和的方式分角色朗读歌词。)

2.听、模唱学唱歌。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这首歌?(生答)老师先来学学小熊猫的歌声。”(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欣赏,然后进行教唱)

3.分角色演唱巩固。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快,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非常佩服。他们希望能听到大家美妙、动听的歌声。你们愿意唱给他们听吗?”(生答)

4.师生共同歌表演。师:“哦,大家的精彩演唱再次得到了小动物们的阵阵喝彩!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前面我们模仿了小熊猫做木匠活时候,都有哪些动作吗?(学生模仿。)下面我们一起边唱边表演,看哪个小朋友表演得最棒?”(教师也参与进去和学生一起随着音乐即兴表演。女生唱第一段,男生表演;男生唱第二段,女生表演;师生共唱第三段,一起表演。)

5.开动脑筋起歌名。刚才小朋友们在演唱的时候,小熊猫轻轻地对我说,它的歌曲到现在还没起歌名,它想请远方来的小客人帮忙起个歌名,你们看起个什么歌名比较好呢?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得非常好!最后让我们再和小熊猫一起边唱边干活,共同分享劳动的快乐!

四、快乐下课

篇5: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神州古韵一》

教学内容:了解古琴知识 音乐欣赏《流水》 音乐欣赏《阳关三叠》歌曲演唱《阳关三叠》

教学示例: 1教师:同学们,今天在讲台上摆放了,两种乐器,先请大家到前面来看一看,弹一弹,然后回答出这是什么乐器,你了解这些乐器有多少。它们的区别是什么。(教师在讲台上放的分别是 古琴 和古筝)

2学生分组到前面来看乐器,可以弹一弹,然后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刚才大家看到是中国的古琴和古筝。这两种乐器都是中国的古老乐器。在外观上古琴是七根弦,古筝是13根弦,古筝要大些。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古琴以及用古琴演奏的音乐。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春秋战国时期,古琴的独奏音乐已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如伯牙弹琴子期善听的传说。著名的琴曲如《高山》、《流水》、《雉朝飞》、《阳春》、《白雪》等,均已载人史册。

4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知音”的故事呀?请大家说说。

5学生发言老师总结:教师介绍:《高山》、《流水》是古代著名的古琴独奏曲,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琴曲《流水》表现了由点点山泉到江河大海的种种形象和智者心神与水相通的豁然灵动、悠远宽广的意境。大约在1977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颗名为旅行者一号的卫星探测器,上面装有一张容量为100分钟的金唱片,录有巴哈、贝多芬的音乐,唯一一首亚洲音乐就是中国的琴曲《流水》,她在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6音乐欣赏《流水》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音乐的意境,教师可给学生看一些历史的图片,在音乐的进行中,要给学生介绍音乐的段落(全曲共分九个段落还有尾声。)在学生欣赏音乐中,让学生发挥想象,联想水的画面。

7让学生谈谈听完的体会,说说古琴的音色。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并记住这段音乐 教师再次让学生欣赏乐曲的第八和第九段,感受古琴表现流水一泻千里,奔腾向前,渐渐消失的场景。

9刚才我们欣赏了《流水》,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作品《阳关三叠》。首先先让我们来读一读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

11教师介绍:《阳关三叠》是唐代蓍名琴歌,以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为词,全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表达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现今经常演奏的《阳关三叠》出自清末张鹤所编《琴学入门》,全曲3大段,即3次叠唱,每次叠唱除原诗外,加入若干词句,结束时添加尾声。《阳关三叠》除作为歌曲演唱外,也经常作器乐演奏,今天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有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

12音乐欣赏:《阳关三叠》录音欣赏歌曲《阳关三叠》

14学生练习演唱《阳关三叠》

15完成教材19页的音乐情景剧创编(全班同学一起创编)。

篇6: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神州古韵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聆听《G大调弦乐小夜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室内乐,乐曲的曲式结构,熟悉乐曲旋律。过程与方法:《g大调弦乐小夜曲》整首乐曲分为四个主题,运用演唱、律动、划旋律线图示、创设情境等形式让学生主动体验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辅助学生对旋律的记忆,引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此乐曲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同时愿意主动的去了解和聆听。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强烈,开始寻求个性的彰显,所以在音乐课上,学生不喜欢教材设定的课程,比较喜欢课外较为流行的音乐。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乐曲四个主题、区分四个主题的旋律 难点:愿意主动聆听、感受古典音乐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讲授】教学过程《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学过程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导入、教学过程、总结

一、导入

导入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聆听课比较枯燥,一般都是单一的进行乐曲欣赏,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做了很多思考,我尝试了运用演示导入法,用小提琴给学生们演奏了前半段《g大调弦乐小夜曲》,对于小提琴我是陌生的,我在音频的伴奏下自己有模有样的假装拉起了这首作品,不一会有学生就发现了破绽,我发现学生们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和渴望,我根据乐曲的旋律编配了动作,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到音乐旋律的变化。

演奏完乐曲后,我让学生第一时间说出他们对这首《g大调弦乐小夜曲》感受,并让学生思考这首乐曲是在什么场景环境下播放聆听的,从而介绍室内乐知识点。为了直观的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室内乐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个室内乐得视频,学生清晰了解到什么是室内乐。

我再次让学生聆听音乐,我边播放视频边介绍小提琴这个乐器。与此同时让学生了解,这首乐曲是由弦乐重奏演绎的。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我邀请同学们跟我一同演奏这首乐曲,我会激发同学们的想象,让他们凭空拿着小提琴进行演奏,进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

1.巧妙利用,激发兴趣

欣赏课我觉得就是让学生们记住乐曲的旋律,名字、作曲家,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这些乐曲一听马上就知道这是谁创作的、是由谁演奏的乐曲,达到这个效果就是欣赏课的最终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觉得欣赏课很乏味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做了很多思考并查找相关资料,我要把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列出来,通过问题解决问题。于是我在课件上运用了图示解析法,形成四个模块,将乐曲的四个主题旋律分别用audition软件逐一截取成四段短小音频,辅助教学。接下来分别学习四个主题,第一主题我先让学生们听一遍旋律,让学生感受旋律的特点,接下来用beng来模唱旋律,为了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到音乐的走向,我在网上搜索了相关旋律走向图与本课旋律匹配,把流畅的旋律即清晰明白又引人注目,我看到,孩子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精力也立刻集中到了学习上。在此时恰当地利用多媒体,学生即直观形象的看到了旋律的走势,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们动起手边唱边画旋律线,增强旋律记忆。第二段主题样我让同学们聆听主题,我将第二段主题与第一段主题相比较,学生会发现第一主题的旋律时跳跃的,第二段主题是连绵的,对比后我根据旋律在屏幕上画旋律线,并让学生们跟着音乐一同动起手来划旋律线。第三段主题旋律一问一答式,我设计了一个场景,在一个盛大的舞会上面,一名绅士的男孩诚恳的邀请女孩子跳舞的场景,我让男生女生分别体会,让学生们亲身感受音乐,促进他们学习兴趣。第四段主题,让学生发现奇特的音响效果,就是倚音,让学生们模仿倚音,讲述倚音的定义,接下来根据主题四旋律画旋律线。

2.创设氛围,活跃课堂

学生情感特点具有情景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能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美好的感受。

在拓展教学环境中,我为了深化学生旋律记忆,我设定情境,班级打扫,我将音频和扫除项目相结合,发散学生想象力,根据不同的主题音频效果,选出相对应的扫除项目,边做动作编感受音乐,最后整首乐曲前四个主题完整的用动作演绎一遍,通过反复练习区分,学生们已经对四段主题有了深刻的印象。

此乐曲的曲式结构也是需要学生了解掌握的知识点,我通过音频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已经牢固的掌握了四个主题旋律:学生已经第一主题的特点是跳跃的,第二主题是连绵的,第三主题是一问一答式的,第四主题是有气体的音响效果。接下来,我会提问,看看谁的耳朵好使,在乐曲播放的同时让学生们快速说出这是哪一主题,进而写出正确的歌曲主题播放顺序(曲式结构)这个学习的过程既检测学生是否掌握这首乐曲,同时激发了让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是他们自我检验自己对音乐记忆的一个有效途径。

最后,我通过网上查找搜集资料,将这首乐曲的作者简要的经历创作的作品归纳总结。在教学中我发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使音乐课堂教学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有趣,既使课堂生动活泼,气氛活跃,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

☆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讲授】教学过程《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学过程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导入、教学过程、总结

一、导入

导入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聆听课比较枯燥,一般都是单一的进行乐曲欣赏,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做了很多思考,我尝试了运用演示导入法,用小提琴给学生们演奏了前半段《g大调弦乐小夜曲》,对于小提琴我是陌生的,我在音频的伴奏下自己有模有样的假装拉起了这首作品,不一会有学生就发现了破绽,我发现学生们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和渴望,我根据乐曲的旋律编配了动作,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到音乐旋律的变化。

演奏完乐曲后,我让学生第一时间说出他们对这首《g大调弦乐小夜曲》感受,并让学生思考这首乐曲是在什么场景环境下播放聆听的,从而介绍室内乐知识点。为了直观的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室内乐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个室内乐得视频,学生清晰了解到什么是室内乐。

我再次让学生聆听音乐,我边播放视频边介绍小提琴这个乐器。与此同时让学生了解,这首乐曲是由弦乐重奏演绎的。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我邀请同学们跟我一同演奏这首乐曲,我会激发同学们的想象,让他们凭空拿着小提琴进行演奏,进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

1.巧妙利用,激发兴趣

欣赏课我觉得就是让学生们记住乐曲的旋律,名字、作曲家,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这些乐曲一听马上就知道这是谁创作的、是由谁演奏的乐曲,达到这个效果就是欣赏课的最终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觉得欣赏课很乏味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做了很多思考并查找相关资料,我要把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列出来,通过问题解决问题。于是我在课件上运用了图示解析法,形成四个模块,将乐曲的四个主题旋律分别用audition软件逐一截取成四段短小音频,辅助教学。接下来分别学习四个主题,第一主题我先让学生们听一遍旋律,让学生感受旋律的特点,接下来用beng来模唱旋律,为了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到音乐的走向,我在网上搜索了相关旋律走向图与本课旋律匹配,把流畅的旋律即清晰明白又引人注目,我看到,孩子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精力也立刻集中到了学习上。在此时恰当地利用多媒体,学生即直观形象的看到了旋律的走势,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们动起手边唱边画旋律线,增强旋律记忆。第二段主题样我让同学们聆听主题,我将第二段主题与第一段主题相比较,学生会发现第一主题的旋律时跳跃的,第二段主题是连绵的,对比后我根据旋律在屏幕上画旋律线,并让学生们跟着音乐一同动起手来划旋律线。第三段主题旋律一问一答式,我设计了一个场景,在一个盛大的舞会上面,一名绅士的男孩诚恳的邀请女孩子跳舞的场景,我让男生女生分别体会,让学生们亲身感受音乐,促进他们学习兴趣。第四段主题,让学生发现奇特的音响效果,就是倚音,让学生们模仿倚音,讲述倚音的定义,接下来根据主题四旋律画旋律线。

2.创设氛围,活跃课堂

学生情感特点具有情景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能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美好的感受。

在拓展教学环境中,我为了深化学生旋律记忆,我设定情境,班级打扫,我将音频和扫除项目相结合,发散学生想象力,根据不同的主题音频效果,选出相对应的扫除项目,边做动作编感受音乐,最后整首乐曲前四个主题完整的用动作演绎一遍,通过反复练习区分,学生们已经对四段主题有了深刻的印象。

此乐曲的曲式结构也是需要学生了解掌握的知识点,我通过音频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已经牢固的掌握了四个主题旋律:学生已经第一主题的特点是跳跃的,第二主题是连绵的,第三主题是一问一答式的,第四主题是有气体的音响效果。接下来,我会提问,看看谁的耳朵好使,在乐曲播放的同时让学生们快速说出这是哪一主题,进而写出正确的歌曲主题播放顺序(曲式结构)这个学习的过程既检测学生是否掌握这首乐曲,同时激发了让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是他们自我检验自己对音乐记忆的一个有效途径。

篇7: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2

第八周第一时教学内容:1、熟练学习歌曲《大海啊故乡》(中英文歌词)

2、完成实践与创造第四教学目标:1、继续熟练《大海啊故乡》的演唱,进一步体验歌曲表现的情感。

2、学生能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演唱《大海啊故乡》的中英文歌词。

教学重点:熟唱歌曲:《大海啊!故乡》中英文歌词教学难点:为歌曲《大海啊!故乡》配前奏及尾奏教具准备:钢琴、音响、教材配套光盘及小乐器若干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信息反馈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idi演奏版)随音乐进入音乐教室入座多次播放该音乐,使学生熟记歌曲旋律

二、熟练演唱《大海啊故乡》

1、播放录音伴奏

2、教师随录音深情地演唱歌曲

3、要求学生男女生分别合录音伴奏演唱,看哪一组最能表现歌曲的情绪。

4、教师钢琴弹奏伴奏音乐(最好是用电子琴)、其它有关故乡的歌曲欣赏a、故乡的云(张明敏演唱)b、故乡的风(潘安邦演唱)、我热恋的故乡(韦唯演唱)d、念故乡(童声合唱)齐唱歌曲(第一遍唱中文第二遍唱英文歌词)欣赏老师的演唱男女生分成两组,分别演唱歌曲,后由每组选一个代表评析对方的演唱。自愿上台独唱表演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通过欣赏其它相关歌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音乐创编

1、老师讲解创作的要求及规则

2、老师展示自己的创编作品

3、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创编成果展示

1、听讲

2、欣赏

3、创编

4、每组全部或部分学生上台表演。培养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及互助合作的学习精神

四、乐器练习

1、要求。

2、练习信息反馈

3、教师示范吹奏

1、用乐器吹奏《大海啊故乡》的9至32小节的旋律。

2、部分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展示

3、欣赏老师的范奏。用乐器再现歌曲的旋律最终熟练掌握歌曲。

五、单元小结

1、歌曲《大海啊故乡》

2、古筝曲《渔舟唱晚》

3、电子琴曲《渔舟唱晚》

篇8: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百卉含英

一、要求

1、有表情地演唱河北《茉莉花》,并与江苏《茉莉花》进行比较,了解不同地方民歌的不同特点以及民歌与人民生活、地理背景的关系。

2、欣赏歌曲《好花红》、《牡丹之歌》、《玫瑰三愿》、《绒花》,了解每一首歌曲的时代和创作背景,感受不同的情感。

3、欣赏古曲《梅花三弄》,了解古琴及古琴音乐的风格。

4、为散文《二月兰》选配音乐并朗诵。

5、通过为陕西民歌《对花》编配歌词的活动,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具钢琴、录音机、教学录音带、VD机(盘)、投影仪以及锣、鼓等打击乐器。

1、文字、图片材料

有关花卉题材的诗词、散文、图片以及古琴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家画像。

三、教材分析

1、意图自古以来,花卉一直是人们进行创作的主题。它是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本单元以“百卉含英”为主题,用国让学生聆听、演唱花卉的艺术作品,使他们感受并体验音乐与大自然、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通过学生创编歌词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2、重点与难点

(1)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要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二声部的和谐,使其能充分体会歌曲的旋律美。(2)指导学生从风格、调式、音阶、旋法、语言上比较河北民歌《茉莉花》和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异同。(3)体会音乐艺术与文学结合所产生的美感。

第1课时

课 型: 唱歌课 教学内容: 歌曲《茉莉花》 教学目标 :

1、学会歌曲河北民歌《茉莉花》。

2、了解歌曲的主旋律、风格,锻炼学生的配合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创造能力。教学重点:歌曲学唱

教学难点:感受二声部的和谐以及有感情的歌唱歌曲。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老师唱一首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是什么体裁的歌曲? 《沂蒙山小调》(民歌)教师: 对,民歌.中国的民歌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浩如烟海的民歌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是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同学们,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首歌曲片断,你听一听都是属于什么体裁?(放录音)

1、《太阳出来喜洋洋》

2、《放马山歌》》

3、《川江船夫号子》》

4、《无锡景》 学生回答。

板书——民歌的体裁: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5、听一听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放录音)《茉莉花》 江苏民歌 茉莉花

三、歌曲学唱

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选择:A、欢快活跃 B、亲切抒情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选择:A、婉转细腻柔美 B、粗犷豪放抒情

3、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学生回答)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实质上是在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

4、歌曲教唱 老师用钢琴伴奏分声部教唱

(划拍唱-----难点纠正: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容易出现的错误纠正过来。)

5、声部配合,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四、欣赏(放录音)

1、《茉莉花》—江苏民歌。与河北民歌作以比较,看看两者旋律有何不同?风格有何不同?

2、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片断(合唱版、爵士版、器乐版)(这首民歌流传于全国各地,其歌词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异,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由尤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从而鲜明的表现了民歌的变异性。)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河北民歌《茉莉花》。

2、歌曲:江苏民歌《茉莉花》。

3、歌曲:布依族民歌《好花红》。教学目标:

1、唱好歌曲《茉莉花》(河北民歌)。

2、通过欣赏《茉莉花》和《好花红》等,初步了解五声音阶的结构,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重点与难点: 重点:唱好歌曲《茉莉花》(河北民歌)。难点:了解五声音阶的结构。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河北民歌《茉莉花》,了解歌曲的主题旋律、风格,锻炼学生的配合能力。

2、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并与河北民歌《茉莉花》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民歌。

3、欣赏布依族民歌《好花红》,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精心设计,可用语言来描绘春天的百花齐放、争香斗艳的美丽景色。以次导入本课主题。

一、唱歌

河北民歌《茉莉花》

1、播放河北民歌《茉莉花》,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的速度、力度、表达的情境等。

2、提问:《茉莉花》所讲述的内容是什么?(《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3、请学生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教师可先分别教唱第一声部、第二声部的旋律,待学生逐渐熟悉并唱准歌曲的旋律时,再配上歌词练习。

4、请学生试着分析歌曲的结构,以次了解歌曲两个声部的进行方式(时分是时合,支声复调的典型性态)。

5、请同学们找出歌谱中的力度记号,看一看这些力度记号与旋律线有什么关系?

6、在老师钢琴伴奏下,全体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茉莉花》,演唱适应注意旋律起伏、强弱变化以及两个声部的和谐。

二、欣赏

1、江苏民歌《茉莉花》

(1)聆听音乐,提问学生:歌曲的速度、旋律、风格是什么?(2)挑出歌曲的前四小节与河北《茉莉花》的前四小节进行比较,看看两者的旋律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3)通过欣赏歌曲,了解同一首民歌在不同地域所呈现的不同风格,即民歌的流传变异性。

2、布依族民歌《好花红》

(1)边听边感受这首歌的风格:抒情、优美。

(2)请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上下句式分节歌),指出句首的装饰音体现了布依族民歌的特色。

(3)老师简介中华民族调式,指出江苏民歌《茉莉花》和布依族民歌《好花红》都采用了五声音阶,但歌曲的结束音不同,《茉莉花》结束在“6”上。

(4)再听录音,与《茉莉花》相比较,感受不同民族民歌的不同风格。小结:课后记:通过讲解,学生初步了解五声音阶的结构。并能用竖笛吹奏第一声部的旋律。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牡丹之歌》、《玫瑰三愿》、《绒花》。

音乐活动:二声部演奏。组与组之间合作;同学与同学之间合作。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合作精神。要求:人人参与,自由结合。教学过程: 学唱《茉莉花》的第二声部。视唱第二曲谱。视唱歌词。分声部练习。二声部和唱练习。音乐活动: 自由练习,自由组合。形式不限(二重唱、齐唱竖笛伴奏等)。演唱会开始。

教师负责组织、伴奏、音响。

第二单元 梨园撷英

一、要求

1、通过对中国戏曲剧种及其唱腔的介绍,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在教唱《唱脸谱》和欣赏其他戏曲唱段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理解中国戏曲音乐语言和演唱方法的特点,以促进民族审美观的培养。

3、结合具体曲目的介绍,讲授有关中国戏曲及其音乐的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对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戏曲唱腔感受和分辨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录音机、CD机、VCD机、幻灯机等。

2、录音带、CD、VCD片:《唱脸谱》、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驸马不必巧言讲》、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楼台会》、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楼台会” 片段、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以及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的其他有代表性的唱腔和唱段。

3、京剧老生(生)、青衣(旦)、花脸(净)、三花脸(丑)的图片;京剧脸谱。重点与难点

1、歌曲《唱脸谱》 重点:学会并背唱这首歌曲。

难点:(1)理解京剧唱腔的风格和京剧花脸长发的特点与内涵;(2)在演唱中唱出风格特点。

2、欣赏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唱腔选段。

重点:感受和初步理解各剧种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难点:(1)由于学生从小接触地方戏曲剧种音乐的机会较少,所以,刚开始时可能在某些地区出现学生不习惯或不甚喜爱这些唱段的情况。应当用厅、唱、演的实践,并结合教师精到的分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2)对于辨别不同剧种唱腔风格特点、不同行当人物类型、不同人物的脸谱,应当用音乐、录像、图片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使其易于理解。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唱脸谱》。

2、戏曲行当、脸谱。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唱脸谱》。

2、识别行当,辨认脸谱。教学过程:

1、用语言导入戏曲脸谱话题,拿出几幅京剧人物的脸谱让学生辨认。如果辨认不出来的话,没关系,等唱完歌以后,就自然而然地能够清楚地辨认。

2、教师引导学生唱乐谱,然后分两部分,边听录音边唱乐谱,直到唱熟。

3、在唱乐谱的第二编后,进行乐谱分析:(1)调式、调性(降B宫调、降E宫调)和唱名;(2)节拍、节奏及其特点;(3)旋律音调特点;(4)音乐结构,乐段和乐句;(5)词曲关系。

4、再听一边录音,在课堂上讨论歌曲的演唱风格,包括力度、速度、节拍、节奏、旋律线和总体风格特征等。

5、按讨论的音乐风格,以自燃、明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背唱。

6、在唱歌词的适当时候,插入有关戏曲行当、脸谱的知识介绍,结合对照歌词来辨认脸谱,识别行当。

小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希望通过今天的欣赏和学唱,同学们能

进一步喜爱我国的京剧。

课后记:通过京剧片段的观看,同学们对京剧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歌曲《唱脸谱》;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唱脸谱》,达到有表情地按京剧风格来歌唱的目标。

2、通过相关唱段的欣赏,理解京剧、黄梅戏唱腔的风格特点,达到能辨别这两各剧种的目标。

3、为《打虎上山》配舞蹈动作,进一步理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并启发创造能力。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唱脸谱》,并且有表情地用京剧风格特点来背唱。

2、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与此相结合,简介京剧剧种及其音乐。

3、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与此相结合,简介现代京剧音乐的新发展。

4、为《打虎上山》音乐配舞蹈动作。

5、欣赏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与此相结合,简介黄梅戏剧种及其音乐。

6、如有时间,可学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小结:课后记:通过地方戏曲片段的观看,同学们对这些剧种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楼台会》、同名小提琴协奏曲《楼台会》片断、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教学目标

1、通过越剧、豫剧唱段欣赏和相关知识介绍,结合上节课的欣赏和讲授,达到初步李结合辨别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音乐唱腔及其特点的目标。

2、在越剧《楼台会》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楼台会》片断的比较中,理解戏曲艺术与器乐演奏的不同特点。教学过程

1、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楼台会》并结合简介越剧剧种及其音乐。

2、视唱越剧《楼台会》幕后和唱,体会越剧的音乐唱腔的风格特点。

3、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楼台会》片断。将之与同名越剧唱腔比较,启发学生理解戏曲艺术与乐器的不同特点。

4、欣赏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结合简介豫剧剧种及其音乐。

5、综合比较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的音乐特点,播放相关录音、录像,让学生分辨剧种。

组织教学:课前情境渲染——在教室里挂上中国结、红灯笼、戏剧脸谱等中国传统民俗装饰,录音里播放着“隆格隆”。一.导入

出示三张代表不同民族音乐体裁的图片,让学生回答是哪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戏曲、宋祖英的演唱)二.激情引趣

1、学生讨论:对戏曲音乐的了解

2.教师总结:我国的民族文化多采纷呈历史悠久在众多的文化种类中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的代表。

3.师生同唱歌曲《唱脸谱》,初步感受戏曲音乐的韵味。(演唱同时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京剧脸谱)A.我们看到演员们的脸上涂了颜色并画成了花脸,这是我国戏曲中特有的化装艺术,尤以京剧为典型,因为它在构图、勾画、涂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谱式,所以叫“脸谱”。

B.讨论颜色的不同寓意和象征:(结合相应的脸谱进行课堂讨论)

红色——威武中正——钟馗 黑色——严肃刚正——包公 蓝色——凶猛豪爽——窦尔墩 白色——阴险狡诈——曹操

C.老师提问:我国的国剧是哪一剧种?历史上的四大名旦都是谁?

D.教师与学生交流后讲解 三.感受与体验

1.由《唱脸谱》这首歌导入对京剧的介绍:

A.介绍我国京剧发展的历史以及其唱腔的特点(主要包括西皮和二黄两种唱腔)

B.请同学听京剧名段《铡美案》中《驸马不必巧言讲》运用的是哪一种唱腔?

2.学唱《驸马不必巧言讲》

根据节奏念戏文(要求:字正腔圆)

唱戏谱 学大戏(提问:这段唱腔里面最后一句同学们唱得最有韵味,如果给这句加一个动作的话,大家想想怎么加才能让我们的演唱更有点京戏的味儿?)

请同学创造性的表演,进一步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

3.聆听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与《驸马不必巧言讲》作比较,并请同学们描绘或表演两段情节。

4.看录像《女驸马》,展开对另一剧种的认识。

学生谈对黄梅戏的了解,教师补充介绍黄梅戏以及它的著名

曲目

5.跟VCD演唱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6.学生学习并表演戏剧的基本手势和走圆场等。四.创造与实践

1.看脸谱说人物与行当——包拯、红娘、曹操„„

2.才艺大比拼

活动内容:画脸谱、根据脸谱演角色、老调新唱——编戏文。

第三单元 管弦和鸣

教学目标

l、通过视听练习使学生认识西洋管弦乐队及乐器,能够听辨乐器音色。

2、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能够准确听辨大、小提琴、长笛、小号和单簧管的音色,感受不同乐曲的音乐风格,了解不同音乐体裁及其特点。

3、通过让学生们触摸乐器、演奏乐器,使学生对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重点:

了解乐器音色及外形,能准确听辨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小号、单簧管的音色。

教学难点:体会以上各乐器在表现音乐风格时的作用。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拉德斯基进行曲》(展示管弦乐队照片)。

教师:同学们,你们熟悉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乐曲吗?(学生回答:《拉德斯基进行曲》)。

教师:这首乐曲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曲目。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乐队演奏的吗?(学生回答:交响乐队)

教师:对,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交响乐队以及交响乐队的乐器组成。

二、介绍西洋管弦乐队及其组成乐器,欣赏乐曲(多媒体播放乐器组图片)。

l、交响乐队也叫西洋管弦乐队,它的音乐表现力极其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乐队。在强奏时,它雷霆万钧;弱奏时,它飘若游丝。它有八个8度的音域,3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乐队。请同学们看看这张图片上有哪些乐器?(学生回答略)管弦乐队根据乐器的材质和演奏方式分为四个乐器组: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我们先来认识弦乐器组(出示弦乐器组的图片,分别播放乐曲片段)。

2、介绍弦乐器组:弦乐器组由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等乐器组成。乐器的音色由共鸣箱体积大小以及琴弦粗细的不同而决定。低音提琴、大提琴是低音乐器,音色低沉浑厚;中提琴是中音乐器,音色柔美醇厚;小提琴是高音乐器,音色优美抒情,富于歌唱性。下面我们就分别来听辨这些乐器的音色。(播放乐曲,教师随机解说)。

3、欣赏两首由弦乐器演奏的乐曲《查尔达什舞曲》和《梦幻曲》。播放《查尔达什舞曲》和《梦幻曲》,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回答问题:

a、这两首作品的音乐风格是什么? b、这两首作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a、《查尔达什舞曲》音乐快慢对比强烈,音乐形象鲜明,慢板忧郁而细腻,快板欢快而热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梦幻曲》旋律曲折优美,速度徐缓,犹如在甜美的梦境中。

b、小提琴的音色柔美,演奏技巧丰富,可以很好的表现《查尔达什舞曲》的音乐情绪及内容。大提琴音色柔和醇厚,能充分表现《梦幻曲》如梦如幻的意境。

4、介绍木管乐器组(播放木管乐器组图片,分别播放乐曲片段)。学生辨认乐器,讨论每件乐器的音色(略)。

教师总结:木管乐器组由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组

成。长笛音色明亮、活泼,适合表现流畅的旋律。短笛是长笛音域的补充,在乐队中有“花腔女高音”之称。单簧管和双簧管是木管乐器组中的中音乐器,外形略相象,但单簧管的哨片是单簧,适合演奏活泼、流畅的旋律。双簧管音色略带沙哑,多表现抒情的旋律、温柔的情绪。大管音色低沉、厚重,是木管乐器组里的低音乐器。

5、欣赏两首由木管乐器演奏的乐曲《西西里舞曲》和《单簧管波尔卡》。

播放《西西里舞曲》和《单簧管波尔卡》,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回答问题:这两首作品的音乐风格是什么? 教师总结:《西西里舞曲》音乐旋律清新优雅,由于有变化音,使旋律别具一格。《单簧管波尔卡》旋律简洁明快,轻松明快。

6、介绍铜管乐器组:(播放铜管乐器组图片,分别播放乐曲片段)。学生讨论每件乐器的音色(略)。

教师总结:铜管乐器组由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组成。圆号也叫法国号,音色圆润迷人,是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音色的连接:小号音色嘹亮、辉煌适合表现号召性的旋律;长号也叫伸缩管、拉管,适合演奏号角般的旋律;大号音色低沉、笨重。

7、欣赏《拿波里舞曲》,了解小号的音色。学生讨论:在这首乐曲中小号的音色特点。

答:细腻、柔和音色富于舞蹈性。

8、介绍打击乐器组学生讨论每件乐器的音色。(略)

9、学生活动:认识、触摸乐器。(略)

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4)-茂密的森林

4,学生讨论:歌曲的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5,引导学生注意后半排起唱,唱好并唱准波音,要掌握好三连音的节奏以及强弱记号,使学生能够盛情并茂地演唱歌曲.6,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等.也可分小组

演唱,自选演唱形式.二,欣赏《大森林的早晨》

1,分析:歌曲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大森林魅力景象的描绘,第二部分抒发了作者的感情.第三部分是全曲的高潮段,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音调较第二部分更加强烈,其中从“我要歌唱,我要赞美,歌唱这大自然的景色”速度突快,音调上由模进开始,与前面自由舒展的旋律形态成鲜明对比,在倒数第九小节处重又回到宽广的节奏上来,与第一,二部分形成呼应.2,听录音,学生自由讨论歌曲的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清新优美的,深情歌颂的,表达了对大森林的无比热爱.3,学生可随录音哼唱以熟悉曲调.4,分析歌曲的结构,前后曲调有何不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5,注意歌谱中的各种表情记号,谈谈它们的作用.3.课堂小结 4.课堂练习小设计

通过对以上两首歌颂森林的歌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按不同的调式,不同的表演形式各设计(或查找)一首关于森林的歌曲 ,为下一节课欣赏不同体裁,不同调式,不同表演形式的乐曲作好准备.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4)----大洋洲风采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剪羊毛》

2、音乐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会背唱歌曲《剪羊毛》。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及旋律特点,体会劳动人民丰收的喜悦。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在较高音区歌唱。

2、了解澳大利亚民歌的音乐特点。

3、通过二声部的学习,培养学生听觉,训练协调能力,增强合作意

识,提高审美情趣。

4、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5、竖笛上会吹奏此曲。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樱花》(日本)、《乡村花园》(英格兰)、《当太阳降落》(南非),学生猜歌名、来自何方。

1、师:进入初中我们参与了亚洲之声、欧洲漫游、走进非洲,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大洋州去采风(板书)。大洋州,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赤道南北广大海域之中。当地的原住居民创造了以崇尚自然美为追求目标的音乐,以海洋渔业、山地狩猎、神话传说为题材,以音乐、舞蹈的结合为特征。近代以来,又有大量的欧洲风格音乐在不断迁入的欧洲居民中流传。今天,第一站,让我们先到澳大利亚(板书)去瞧瞧!

2、播放音乐《剪羊毛》1。(演唱接伴奏音乐)(展示地图)师: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澳大利亚是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南半球国家,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悉尼(二千年奥运会主会场),经贸中心--墨尔本,澳大利亚的旅游名胜有悉尼歌剧院、悉尼海港大桥、墨尔本维多利亚艺术中心、墨尔本唐人街、墨尔本动物园、黄金海岸、大堡礁等。(看书)悉尼歌剧院:白帆般的壳体和悉尼港的风景融会在一起,就宛如船和帆的组合那么自然。

黄金海岸:举世闻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布里斯班以南),海滩美似金沙,连绵不断,气候宜人,有老幼皆宜的游乐场,有海滨公园,还是冲浪者的天堂。

澳大利亚的养羊业规模很大,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板书)--(书图)美利奴羊。

澳大利亚有很多古老的动植物。桉树、瓶子树、袋鼠、鸭嘴兽、小袋熊

(书图)--小袋熊。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歌名? 说出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表达的情绪。

3、音乐欣赏:《剪羊毛》2。(板书)(歌曲欢快、活泼,表现了人们在剪羊毛时愉快劳动的情景。)(有很多地方用到了附点节奏,这为歌曲增添了不少活泼、欢快的情绪。)(充分运用讨论法分折歌曲的情绪,一方面启发学生思维,另一方活跃课堂气氛。)

4、师:大家说的很好。《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颇广的民歌,该国以盛产羊毛而着称于世。歌曲正是反映了澳大利亚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生活和乐观的精神面貌。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表现了“剪羊毛”这一特定的劳动情景,以“白云”、“冬雪”、“丝绵”夸张的形容,通过工人们劳动而剪下的遍地羊毛,以“皮袄”比作羊儿身上的绒毛,富于想象,很有童趣。

5、前半段齐唱部分。演唱版⑴跟磁带演唱版轻声唱词1。(指导学生用非连音的唱法演唱,出现错误及时纠正,附点音符、休止符处词要唱准。)伴奏版⑵再次轻唱歌词1(试着背)。仔细体会劳动人民丰收的喜悦,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在较高音区歌唱。⑶前奏开始坐着动腰(顿促感,头不晃)唱词2。⑷动腰加手老师示范,学生看手背词3。

6、后半段合唱部分。演唱版分声部唱: ⑴跟磁带听二部,轻唱高声部1。(注意音头、附点及休止符节奏、切分音、长音,看指挥,注意与前半段的异同。可分段进行,及时纠错,清唱与伴奏想结合。)⑵再次听二部 ,轻唱高声部2。(注意听,与低声部的吻合。)⑶听二部,轻唱低声部3。(特别注重音头,前部的音调、中部的节奏、后部的结尾。可分段进行,及时纠错,清唱与伴奏想结合,看指挥。)⑷再次轻唱低声部。(注意听,与高声部吻合。)⑸分两组,高声部、低声部分别轻唱。先清唱后跟演唱版磁带唱。(试着背歌词。)二声部唱: ⑹跟演唱版二部轻唱,师带唱。(注意音头,及时纠错。)⑺再次跟演唱版二部轻唱。(眼睛余光看老师指挥。)伴奏版⑻跟

伴奏带二部轻唱,看指挥。

7、全曲和起来。

⑴全曲跟伴奏带稍放声演唱,前半段加进表演,老师指挥。先预演一下,如:前半段的动作,接二部的地方。(注意坐姿、眼神、情绪,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出愉快劳动的情景。)钢琴伴奏

⑵请学生来指挥,师钢琴伴奏。

8、竖笛吹奏,看黑板。(板书)简谱。⑴视唱前半段,吹笛,齐奏。⑵视唱第二段,吹笛,合奏。⑶师生合作,师弹钢琴,生吹奏。

9、排录象:先竖笛,后合唱。

10、小结:正像歌曲中唱到的“只要我们大家努力来劳动,幸福生活一定来到。”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美好的明天。听音乐出教室。

第六单元 夏日泛舟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 快乐有序

学生听《太阳岛上》进入教室,教师利用课件为同学们展现《哈尔滨的夏天》的片段。

二、创设情景 学唱歌曲

1、导入:刚才老师给同学们看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我们都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哪四个?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我们大家都知道威尼斯是著名的水上城市。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去看看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看威尼斯水景的课件听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3、这部音乐作品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情绪、力度、速度、旋律、节奏等)

4、教师范唱歌曲,请同学们小声跟唱。

5、教师慢速弹旋律学生视谱练唱。

6、放录音学生跟唱歌曲,让同学们思考用哪种声音演唱歌曲最为合适?

7、同学们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小组合作 激励评价 1、4位同学一组自由组合,练习演唱歌曲。(同学们可吹奏口琴互相伴奏)

2、请几组同学表演,评出表演最好的小组。

四、欣赏体验

1、播放课件为同学们展现《哈尔滨的夏天》的片段并听歌曲《太阳岛上》。

2、提出问题:作品的力度、速度、旋律、节奏等是如何表达作品情绪的?

3、分组讨论作品特点

五、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不仅游览了水城威尼斯,学唱了《夏日泛舟海上》,还看了一段电视片《哈尔滨的夏天》的片段。下节课我们再从文学的角度一起欣赏朱自清的散文著作《荷塘月色》,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夏天这一丰富的季节。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演唱描绘夏天的歌曲和乐曲,能说出不同手法、不同风格描写出不同的夏天,了解相关知识和文化,在音乐的启迪和感染下,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2.学会用音乐的方式对夏天描述和赞美。教学重点:突出《夏日泛舟海上》的三拍子节奏。教学难点:掌握附点音符和三连音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听赏导入 1.师生问好

2.《桑塔露琪亚》三拍子歌曲欣赏导入 1.师生问好

2.听觉感受。跟唱,感受三拍子节奏。教授歌曲 1.启发学生说出三拍子的概念。2.播放《夏日泛舟海上》

3.欣赏《夏日泛舟海上》的范唱(也可有教师演唱)4.教师教授此曲

5.教授三拍子节奏的的打击方法 6.处理歌曲 提出难点 1.学生理解

2.比较两首曲子的拍子。3.学生聆听感受乐曲情感。A学生跟琴轻声唱词。

B尝试唱歌谱、划拍,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感。

A 用三角型图式打三拍子,了解强弱规律。(也可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三拍子强弱规律)

B用实际指挥图式练习三拍子(注意:拍点、反弹点)。A对难点反复练习。

B用跳跃的充满活力的声音演唱全曲。C变换演唱方式演唱。欣赏活动 1.《太阳岛上》

此曲的情绪与《夏日泛舟海上》进行比较。2.《六月-船歌》

了解柴可夫斯基与他的钢琴套曲。3.配乐诗朗诵《荷塘月色》

根据《六月-船歌》,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一段为背景音乐。

学生欣赏,讨论回答。比较两首声乐作品的情绪。

了解柴可夫斯基的生平及《六月-船歌》产生的背景。

学生讨论选择音乐片段、配乐朗诵表演。小结文学、器乐、声乐不同形式表现夏日

学生说说还有其他表现形式吗?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仲夏夜之梦》、《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夏天的美丽多姿,体验不同乐器对表现音乐情感的作用。2.用竖笛学奏《夏日泛舟海上》。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学奏《夏日泛舟海上》

2.体验音乐作品中力度、速度变化所带来的情感变化。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竖笛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听赏导入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夏日泛舟海上》。1.师生问好

2.学生演唱再次感受三拍子节奏。学吹竖笛

1.教师用竖笛范奏此曲。2.视谱3学生提出难点,教师讲授 顿音、连音;呼气、吸气;三拍子强弱;三连音的吹奏。4.教师钢琴伴奏 5.学生展示 A学生视谱 B 学生打拍唱谱

C学生自由用竖笛练习提出乐曲中的难点。难点反复练习学生完整吹奏 学生表演欣赏活动 1.《仲夏夜之梦》

了解门德尔松和他的作品;分析作品。2.《雷鸣电闪波尔卡》 A了解波尔卡的特点。B从乐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C乐曲中的自然现象用什么乐器表现的。

3.用拍手、拍桌子等打拍子的形式替《雷鸣电闪波尔卡》伴奏。学生欣赏,讨论乐曲分几部分;每部分所用的乐器;每部分速度、力度的变化。

学生欣赏,讨论回答。

感受两拍子舞曲风格,及历史背景。讲讲乐曲中雷、雨、电、风所用的乐器。学生自由律动小结

我们除了可以用这些乐器外,还可用其他什么乐器表现这些自然现象吗?

上一篇:考研数学高数题型下一篇:负数与正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