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讲解

2024-05-08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讲解(通用4篇)

篇1: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讲解

第一课 春天来了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大树妈妈》、《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4.能在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

教 学 内 容:

聆听《嘀哩嘀哩》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后,提示学生回答歌曲表现了哪些内容?

2.可提示学生在纸上用线条或图形画出对歌曲旋律的感受。

3.边听边表演歌曲。

聆听《春晓》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

2.分小组创意,结合古诗词做表演或配乐诗朗诵。

表演《小树快长高》 教学基本要求

1.在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基础上,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2.引导学生看课本上方的四幅图理解歌曲。

3.通过对小树的讨论“你为小树做了什么?”加深对爱护树木,保护绿色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结合课本上的口风琴吹奏标记,根据本班学生的水平决定是先奏后唱,还是先唱后奏,把演唱、演奏放在不难为学生的基点上操作,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爱护,逐渐培养对音乐课的兴趣。

5.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自编表演动作,然后一组一组地表演给大家看。

编创与活动

1.认识“0”(以四分音符为一拍,“0”休止一拍,“0”休止半拍),不告诉名称,只让学生通过节奏拍击,掌握时值。

2.教师可让学生分小组拍击歌曲的节奏,通过主动探索式的学习,准确地拍击歌曲的节奏。

3.还可以视学生的能力情况,发动学生创编带有“0”的节奏歌谣,使学生有兴趣地掌握“0”准确休止的时值。

4.在演唱歌曲时,遇到带有“0”乐句,要唱的轻松自然,不要因为有八分休止符的出现而使旋律的演唱变得生硬,以致破坏了歌曲的整体效果。

表演《郊游》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要有让学生听会的思想,让学生轻松地学会歌曲。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可提示学生拍击节奏、读歌词等活动,积极地听,感受音高,为准确地演唱歌曲做好听觉上的准备。

2.可结合歌曲的表演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去效游?心情是怎样的?每人用一句话说说自己效游时的发现等等,启发学生带着情感表现歌曲的内容。

3.分小组创编动作,熟悉加入小鼓的节奏,完整地边唱边表演歌曲。

编创与活动

1.课前准备沙子、豆子、饼干盒、饮料盒等物品,分小组将自己的设想实现。教师

要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创新。

2.可随着歌曲的演唱,敲击自制的乐器。但要事先确定节奏型,分小组练习后敲击。

 教 学 建 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教师可根据自己教学的情况,任意搭配本课内的教学内容。在设计每一教学内容时,应用课程的理念提示自己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与思考,是否在教学中成为学生的朋友,是否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度过每一个40分钟。

 教 材 分 析

l.童声齐唱《嘀哩嘀哩》

《嘀哩嘀哩》是由望安作词、潘振声作曲的儿童歌曲。采用2/4拍、大调式、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

歌曲的结构十分规整,每乐段都是由四个4小节乐句构成。第一乐段的第一乐句由大调主三和弦的三个音do、mi、sol构成,开始时作下行,在明亮的音调中糅入了柔和的色彩,给人以明朗、亲切之感。这一乐句是全曲的核心,揭示了歌曲咏唱的主题--春天。第二乐句在前句的音调基础上略作发展,与之呼应。在第一乐句重复出现(即第三乐句)之后,第四乐句不再像前面三个乐句那样划分两个乐节,而是全句一气呵成,句末则运用休止符阻断形成顿挫感很强的节奏: 显得活泼、俏皮,颇具童趣。

第二乐段的前两个乐句以同音重复的旋律进行和活泼的节奏,配上象声词:“嘀哩嘀哩”,生动而形象地模拟可爱的小黄鹂鸟的鸣叫,富有童趣。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下行四度模进,音区一高一低,仿佛是枝头黄鹂一唱一和,相互对答。这一乐段的第三、四乐句是第一乐段末句的变化重复及完全重复,以再现的手法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加强了歌曲的统一感。

这首歌曲自创作以来深受孩子们喜爱,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咏唱春天,抒发了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

2.歌曲《春晓》《春晓》是一首根据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同名诗创作的歌曲。《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藏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合,有使人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让人想起那如烟似梦般的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而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像,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漫春光,这是用春声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

教学反思:利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学生很喜欢,但是要注意提示学生有强弱对比、声音不能压过音乐。

教学后记:

第二课 难忘的歌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聆听《儿童团放哨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演唱《共产儿童团歌》、《卖报歌》了解共产儿童团曾在革命历史时期发挥的作用,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并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用口风琴吹do、Fa两个音,按节拍为歌曲伴奏。

3.能用打击乐器合适的力度为歌曲伴奏。

教 学 内 容

聆听《儿童团放哨歌》 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歌曲,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知道儿童团都做过哪些事?

2.复听时边听边表演。

3.用一句话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

聆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聆听时,教师可利用录像、图片简介影片《英雄小八路》的故事。

提示: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唱出了哪些内容?

2.复听歌曲。提示:歌曲中对少先队员提出了哪些要求?每人简要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做?

3.再次复听,可轻声合着音乐唱一唱,并用手击节拍。

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组命名为游击战的节奏练习。有人打枪、有人敲鼓、有人在铁桶里放鞭炮,制造迷惑敌人的效果。教师可指导学生读出声响模拟枪声、鼓声、鞭炮声,形成节奏声势。

2.分组编创,编排小组表现效果,三种声响同时出现、相继出现均可,还可根据想像加上号角声。

3.分组为大家表演,看哪组节奏准确,三声部合作得好、声势效果好。

表演《共产儿童团歌》 教学基本要求

1.学会用听觉尽快地掌握歌曲的旋律,在完整聆听歌曲中学会歌曲。教师可提示学生用手击节拍、踏步走等形式感受歌曲,在多次不同方式的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注意咬字准确、吐字清楚。

3.跟琴小声熟悉歌曲,对准歌词,尤其是一音多字处。

4.可在学会歌曲后,让学生在歌曲演唱前加入自编的小军鼓的节奏,或拍击或读出,使歌曲的演唱更有气势(小军鼓的节奏可分小组完成,尝试加入的效果)。

编创与活动

1.本课安排了一组固定音型伴奏的方式,让学生用最简单的方法,尽快加入器乐表演中去,尝试伴奏、合作的愉快。

2.可让学生听着歌曲录音伴奏,试着跟上歌曲的节奏。

3.分组互相伴奏。歌曲是4/4拍,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突出强拍,第一拍要强,第三拍次之。

表演《卖报歌》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简要叙述。

2.复听《卖报歌》并出示歌片,听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可将不会的字注音)。

3.随琴轻声跟唱,认真填词。

4.分小组讨论歌曲的情感。提示:说说歌曲给你的感受。

5.分组编创动作,也可简单化妆成小报童表演,如:拿报、背上卖报的袋子,分组表演。

6.歌曲学会后,加上沙球和三角铁为歌曲伴奏。教师要注意歌曲演唱与伴奏合作的整体效果。

编创与活动

1.这是本课安排的一个听辨音高的练习。可以有下面的几种作法。

2.教师可先唱唱名,让学生听并辨认是哪一个小报童唱的?熟悉唱名并能说出来,是第几个?并模唱出来。

3.教师用琴弹奏,让学生听,说出是第几个报童并唱出。

4.教师可让几名学生分别唱出,让学生排出顺序,并说出同学的名字。这种方法既可以听辨音高,同时也可以听辨人声的音色,为将来听辨乐器的音色打基础。 

 教 学 建 议

1.本课可安排三课时完成。

2.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更多地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教师也应积极地挖掘教学的空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将课本、教师、学生、环境四大要素紧密结合,创设课程,创设自己的教学特色,使自己的教学有声有色,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协助下更喜欢上音乐课。

 教 材 分 析

1.合唱《儿童团放哨歌》

《儿童团放哨歌》是《红军根据地大合唱》中的一首奋进向上的儿童合唱歌曲。由女作曲家瞿希贤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歌曲为2/4拍,五声徵调式,不带再现的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节奏鲜明,旋律铿锵、活泼跳跃,干脆利落,透着稚气与顽强。

第二部分,旋律完全由新的因素构成,节奏则起着前后统一的作用。四声部卡农式合唱,歌声此起彼伏,既表现了革命力量的强大,也创设了儿童团员在红旗下成长的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

歌词以小公鸡的啼鸣表示人民解放了,翻身做主人的新生活开始了,颂扬了***和他领导的队伍是人民大救星的主题。

我们仿佛在歌声中看到了手拿长梭标,臂带红袖章的红小鬼机智勇敢、严阵以待的神态。尤其是中段结尾处,作曲家巧妙地加了一个升记号,将孩子们见到红军哥哥时天真而急不可待的甚至有点唐突的神态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

作曲家介绍

瞿希贤(1919-)女作曲家。上海人。自幼爱好音乐。1948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曾从师于弗兰克尔(德籍教授)、谭小麟教授等。解放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和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她的作品题材宽广,风格多样,音乐语言清新生动,刚柔兼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独创性。其中歌曲《全世界人民心一条》获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歌曲比赛一等奖,合唱曲《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获1964年全国群众歌曲一等奖,儿童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获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艺术创作评奖音乐作品一等奖。此外,大型声乐作品《红军根据地大合唱》和电影音乐《青春之歌》、《红旗谱》、《为了和平》、《元帅之死》等,也受到音乐界的好评。歌曲《新的长征,新 的战斗》于1980年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

2.合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由周郁辉作词,寄明作曲。采用2/4拍,大调式,单二部曲式结构。

开头四句歌词概括了少先队员爱祖国、爱人民,决心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誓作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思想和情操。曲作者用明朗的大调性、宽广的节奏、经常从弱拍起的灵活多变的句法,和上下起伏度较大的旋律线条,刻画出少先队员昂首阔步、豪迈刚强的英雄形象。中间四个短句,同样处理得果断坚定,铿锵有力。末句“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是全曲的核心和高潮,为了给它作好铺垫,曲作者把前一句歌词“向着胜利勇敢前进”,用不同的曲调重复了三次,把音乐逐步推进,使最后一句高潮得以突出,从而成功地塑造了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音乐形象,加强了艺术的感染力。

作曲家介绍

寄明(1917-1998)女作曲家,原名吴亚贞。生于苏州,原籍江苏淮安。自幼会演奏多种乐器,曾在上海国立音专主修琵琶、钢琴,后参加抗日歌咏活动。1939年到延安鲁艺任教,是延安时期的第一个钢琴家。后任东北音专副校长兼教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从事电影作曲,曾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早期以小歌剧、说唱性歌曲创作为主,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小歌剧《干活好》(和张棣昌合作)、《谁沾光》等,歌曲《庄稼人小唱》也传唱一时。1953年起,先后为《小八路》、《凤凰之歌》、《李时珍》、《平凡的事业》、《鲁班的故事》等近30部电影作曲。其中《凤凰之歌》、《给解放军叔叔洗衣裳》等电影插曲广为流传,《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作于1962年,系儿童故事片《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歌,此曲于1978年被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并于1980年获少年儿童音乐作品一等奖。

3.歌曲《共产儿童团歌》

《共产儿童团歌》是一首革命历史歌曲,曾被作为故事片《红孩子》插曲。歌曲为四段歌词的分节歌,4/4拍,五声宫调式。

旋律以小跳、级进为主,多采用重复的手法构成,其典型的节奏 顿挫有致,几乎贯穿整首歌曲,给人一种威武的进行曲感受,恰当地表达了共产儿童团员“打倒军阀,保卫苏维埃”的坚定信念。

共产儿童团即共产主义儿童团,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劳动儿童组织。当时,共产主义青年团受中国***委托,在团的组织中设立儿童局,专门负责领导儿童团的工作,儿童团的任务是在中国***的领导下,加强对少年儿童的共产主义教育,领导儿童参加革命斗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革命工作,如站岗放哨、带路送信、拥军优属等,并开展学习、文娱、体育等活动。很多根据地的儿童团员小小年纪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4.歌曲《卖报歌》

《卖报歌》由安娥作词,聂耳作曲,写于1933年底。是一首多年来深受儿童喜爱的歌曲。

1933年聂耳在上海联华影片公司工作期间,认识了一个10岁左右卖报的小姑娘--“小毛头”。小毛头每天清早就要去报馆排队等派报,晚上卖报到深夜,卖不完就要影响一家人的生计。小毛头的遭遇,给聂耳以深刻印象。就以她为原型,写成《卖报歌》。1934年《扬子江暴风雨》在上海公演时,聂耳还特地请小毛头扮演剧中的报童,并在过场戏中唱了这首歌。从此《卖报歌》传遍全国,久唱不衰。

《卖报歌》为F宫调式,2/4拍。歌曲的开始即以跳跃的节奏,简朴活泼的音调模拟报童的叫卖声,生

动地勾画出天真可爱、奔跑叫卖的报童形象:

歌曲的基调乐观活泼,形象单纯,结构短小,是四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由于采用了五声宫调式,所以色彩明朗又富于民族风格,唱起来朗朗上口,优美流畅。这首三段歌词的分节歌在演唱时可做以下处理:第一段的速度稍快,反映了报童等派报时的焦急心情;第二段最后一句速度稍慢,音量稍弱,表达了报童

内心的凄苦;第三段最后一句是全曲的高潮,表现出报童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

作曲家介绍

聂耳(1912-1935)作曲家、音乐活动家。原名守信,字子义(紫艺)。笔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大革命时期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8岁到上海,翌年考进“明月歌舞团”,向黎锦晖学习作曲。因不满剧团的方针,于1932年退出,去北平与李元庆等开展革命音乐活动。后回上海参加剧联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并在联华影业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工作,为左翼进步电影、话剧、舞台剧作曲。

他从事音乐创作时间只有两年左右(1933-1935),却为8部电影、3出话剧、1出舞台剧写出了20首主题歌或插曲,创作了15首歌曲,整理改编了4首民族器乐合奏曲、2首口琴曲,共创作了41首音乐作品。此外还发表了《黎锦晖的“芭蕉叶上诗”》、《中国歌舞短论》等15篇战斗性的音乐论文和《时代青年》等3部电影剧本(生前未刊出)。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大路歌》、《卖报歌》、《梅娘曲》传唱至今。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定为代国歌、国歌。他第一个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小故事:小毛头与《卖报歌》

音乐家聂耳创作群众歌曲,注重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他创作《卖报歌》有这样一个故事。

1933年秋天的一个傍晚,聂耳约周伯勋到上海霞飞路(即现在的淮海中路)上走走。他边走边对朋友说:“这条路上有一位卖报的小姑娘,她把所卖报纸的名字喊得很动听。”?他早已注意到她,让周伯勋也来听一听。

他们走到吕班路(现重庆南路)口,在有轨电车站附近果然看见了跑来跑去忙碌卖报的那个小女孩。她不过十来岁,瘦小的身上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但浆洗得很干净,她声音清脆、响亮,有顺序地叫卖报名,还同时报出报纸的价钱。聂耳买了几份报纸,在和小姑娘聊家常中得知她的名字叫“小毛头”。父亲卧病在床,家里生活很困难。在回去的路上,聂耳心事沉重,他很想把卖报儿童的悲惨生活写出来,要请田汉或

安娥写词。

过了几天,词作家安娥把词写好,聂耳又找到卖报的小毛头,把歌词念给她听,问她什么地方不合适可以改。小姑娘想了想说:“都挺好,但如果能把几个铜板能买几份报的话也写在里面,我就可以边唱边卖报了。”聂耳听后和安娥商量做了修改,在歌词中添上了“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的句子。后来小姑娘还真的边唱边卖报,自然她的报好卖多了。

聂耳早已去世了,但他的《卖报歌》将长存于世

《大 家 来 劳 动》教 案

教学内容:

1、节奏传递游戏。

2、为歌曲《大家来劳动》配置劳动声音。

3、游戏圣诞晚会

教学理念:音乐是全方位的,教师的作用是组织与引导,让孩子们在玩中乐、玩中学,本节课的想法就是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声音叠置、立体的感觉。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引导孩子们感受三个到多声部的叠置。

2、通过创编“劳动”声响,让他们在创造中获得乐趣、获得知识。

教学重点:创编“劳动”声响.教学难点:引导孩子们在其熟悉的劳动与生活环境中发现节奏,使多声部的节奏创作在不感觉困难的情况下完成。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节奏卡片、动物贴纸

教学过程:

1、音乐律动《洗手绢》

2、节奏传递游戏。

师:老师刚刚收到动物王国寄来的信,我想请你们帮老师读一读,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读的又快又好

把节奏卡×、××、×—装在小动物信封里的,每个小组派一个同学上来读会,然后悄悄传递给他们的组员,由最后的同学上来告诉老师。

游戏后将三种节奏归类,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构成节奏叠置,老师指挥学生律动。

×

×

(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初步感受三个声部的叠)

×× ×× 置,运用奥尔夫的律动拍手、拍腿、排肩

× — 为下面的节奏创造做铺垫。)

3、复习歌曲《大家来劳动》

a、师:我们在劳动时一般会有什么样的声音呢?

生:扫地—沙沙沙 水声—哗哗哗 擦桌子—擦擦擦

拖地、擦窗等等

老师选用三种声音分三组练习,组成劳动的声音

口读、手做动作等。

沙沙 沙沙 沙沙 沙沙(此处让孩子们创造劳动的节奏

擦 擦 擦 擦

将难点在不知不觉中解决。给

哗 —

哗 —

学生进行两次。)

b.师:当我们在劳动是除了劳动的声音,周围还有什么声音呢?

生:汽车、建房子、唱歌等

(将节奏创造扩展,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3、游戏圣诞晚会

师:今天是什么节日。

生:圣诞节。

师:刚刚动物王国给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发来了动物王国的通行证,邀请我们去帮他们搞一个圣诞晚会,你们想不想去啊

生:想去。老师给每个孩子发一个小动物的贴纸,让他们贴在头上,贴什么动物就扮那种动物。

a、.将学生分成六组,让他们自由选择为晚会做准备工作。

(孩子搬桌子、摘果子、抬水、扫地、擦凳子、洗食物等将劳动的声音节奏组合在一起,汇成一片劳动的海洋,此处是课的延伸)

b、师:晚会准备好了,让我们邀请我们的老师参加我们的晚会。

在欢乐的舞曲声中师生同乐,下课。

教学后记:

第三课《童趣》

趣 教学内容:《玩具交响曲》《出发》《打花巴掌》《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目标:1 通过聆听和表演,体验与本课主题“童趣”相关的音乐内容。感受表现不

同的

音乐情绪。能杂音乐实践中编创适当的歌词。能准确地按节奏拍击,边唱歌边拍手游戏。教学重点:学唱《打花巴掌》《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难点:感受音乐情绪 教

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聆听《玩具交响曲》 1 导入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玩具?” 师:“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关于玩具的歌”————出示《玩具交响曲》音乐 2 引导学生体会活泼有趣快乐的音乐情绪。复听乐曲,试着让学生说出音乐中有哪些特殊的声音,在听到乐曲中模仿小鸟的声音用手势表示出来。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或模仿敲击某种乐器。二:聆听《出发》 1 导入

师: “看到小狗拉着雪橇你想到什么?”————出示《出发》图文 2 初听音乐

提示:音乐中描绘的小朋友是怎么出发的? 你仿佛听到什么? 复听时,让学生随乐曲进行表演。三 学唱《打花巴掌》 1 导入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玩过拍手游戏” 师:“北京的小朋友在玩拍手游戏时还能拍出各种各样的鲜花,你们听听”——————————出示《打花巴掌》音乐 2 提问:他们都拍出什么花? 3 通过听唱法学唱歌曲。歌曲基本学会后做拍手游戏。四 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1 导入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看见过蜗牛”——————出示蜗牛图 2聆听音乐。————————出示《蜗牛与黄鹂鸟》音乐 提问:这首歌讲的是关于蜗牛的什么故事? 3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歌曲学会后请学生分组创编动作:有人做葡萄架,有人学黄鹂鸟和蜗牛。通过

音乐实践体会坚持下去就一定胜利的道理。

教后反思:在学欣赏课的时候,多给学生留出时间来听,而且要多听几遍,每一遍都有问题让他们回答,这样他们会很有兴趣,如果再让小组之间比赛的话效果会更好。教学后记:

第四课《快乐的舞蹈》

第一课时

教学课题:快乐的舞蹈 教学内容:《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加沃特舞曲》 教学用具:道具、多媒体电脑、钢琴、课件、奖牌

奖项设计:个人、集体最佳表演奖、最佳纪律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努力奖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用快乐的心情歌唱并用幸福的表情进行表演,从而培养学生演唱和表演的自信心及表现力。

2、通过音乐律动和音乐游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能够用动作体现音的高低。

3、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体荣誉精神。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通过编创表演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难点:

1、感受歌曲音乐的快乐及舞蹈性

2、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2 4 | 5 — | 5 3 2 | 1 -| 同学 们好!徐 老师您

好!

师:看这是什么?今天表现出色的同学就能够获得最佳表演奖、最佳纪律奖和最嘉创意奖,最佳努力奖,今天要看看谁最出色就把这些奖颁发给他。

二、进入教学 A、《加沃特舞曲》(为《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的情绪铺垫)师:听一听这段音乐你熟悉吗?曾经在哪里听过呢?(播放音乐)(1)聆听音乐(节选)

师:谁知道这段音乐叫什么名字?请一位同学来告诉我们。(2)简单的律动(2次)

师: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跟着音乐来做

(跟着节奏有规律的拍打身体,老师先用简单的动作带学生律动A段用一组动作,B段用另一组动作)

设计目的:此律动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曲式A+B+A的结构)B、《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

图片展示问:看老师手上拿的卡片上画的是什么?你能用动作做出来吗?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来试一试看能不能有节奏的跟着音乐来做卡片上的动作,看看你的反应够不

够快。

1、玩一玩

(1)

用卡片训练学生有节奏的对卡片的图示做出反应。师:现在你来听!(不带伴奏慢速范唱)

(2)

教师范唱并在音乐休止时做出夸张的提示,帮助学生记歌词。师:这次我们跟音乐一起来好吗!(跟音乐原速范唱)

(3)

学生跟音乐节奏在老师的提示下做出动作反应。(4)

学生逐渐脱离老师的提示能够自己看图片做出反应。(教师把卡片放在胸前换而不必夸张提示)

师:游戏玩得高兴吗?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唱一次好吗?

2、唱一唱

(1)

看着歌词歌谱跟着钢琴伴奏(慢唱)边唱边做动作反应。(2)

看着歌词歌谱跟着音乐(原速)跟唱

3、跳一跳

师: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边唱边跳,看谁唱得认真跳得也好。

3、编一编(1)启发

师:如果你高兴的时候你还会怎么样?(启示:唱唱歌、拍拍屁股)(2)把统一新编的歌词配合卡拉OK伴奏再唱一次。(叉腰、唱、跳、拍屁股)师:现在能不能把我们自己的歌曲唱一唱跳一跳呢?

三、复听《加沃特舞曲》

师:刚刚我们一起听了《加沃特舞曲》,舞曲是给人们跳舞用的音乐那我们也来一起手拉着手跳一跳吧?

(1)

围着桌子绕圆圈进行律动

师:音乐后三拍在原地做,其他跟着节拍走动,一句左右的换一个方向最后音乐结束后可以摆个造型,你可以自己来做造型,也可以和别的同学一起摆一个造型。

先围圆圈左右走动

师:刚才我们是边听音乐边走路,我们既然可以用脚合着音乐走路那一定还可以跟着音乐做其他的动作。

启发怎样用各种动作表现。

师:想想你怎样把你高兴的时候做的动作加到前三拍动作里去呢?(请学生合作示范)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次吧!

四、颁发奖项(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师:刚才全体同学的表现都非常的出色,现在颁奖仪式现在开始!

五、结束

带上课本做自己喜欢的动作突出每一句的后三拍离开教室

师:我们向这些表现出色的同学表示祝贺!好啦!现在请同学们带上课本用你喜欢的动作跟着《加沃特舞曲》的节奏走出教室吧!教学后记:

第五课 《兽王》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目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2、能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演唱本课歌曲。并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3、能用打击乐及自制乐器尝试编创有情景的打击乐合奏。重点难点:

1、能够准确的把握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并将它表现出来。

2、用自制打击乐尝试编创有情景的打击乐合奏。教学准备:

老虎头饰、小描头饰、狮子卡片、塑料尺子、空易拉罐、白卡纸、多媒体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演唱《两只老虎》

2、聆听《狮王进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老师与学生一起随音乐《动物说话》自由律动,拉近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轻松、自由的气氛下进入音乐课堂。

提出问题:刚才我们表演了一首与动物有关的歌曲,孩子们你们还会唱哪些与动物有关的歌曲呢?(自由表演唱,培养孩子们自信演唱的能力)

二、演唱《两只老虎》: 变魔术导入新课:(请两个孩子配合老师,在教室外将老师事先准备的老虎头饰戴上)“孩子们,老师看出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小动物,下面老师为你们变出两只可爱的动物兄弟,好不好?请你闭上眼睛,一、二、三,变!(随《两只老虎》音乐两只小老虎走入教室模仿其行走特点在孩子们当中走一圈)

1、老师引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两只老虎》第一声部

2、分声部按节奏朗读歌词

3、两声部配合按节奏朗读歌词

4、用“Lu”模唱歌曲旋律,注意两声部的配合

5、随伴奏轻声唱歌词,老师分别帮助两声部稳定节奏、音准

6、歌曲处理:有趣地

7、随伴奏模仿老虎的动作特点,边唱边表演

三、聆听《狮王进行曲》:

“两只奇怪的小老虎引来了许多看热闹的小动物,(放音效:狮子吼声)呀!这是

什么声音?原来大狮子也来了。(出示狮子卡片)” 完整初听乐曲《狮王进行曲》,老师在狮吼时,适当加以引导,让孩子体会乐曲所描绘的森林之王的音调是怎样的。

复听乐曲,让孩子认真聆听,狮子吼叫的次数。

再听乐曲时,将事先准备的狮子卡片发放给孩子,让孩子边听音乐边贴卡片,并用自己喜欢的色彩线条将他们连接起来。

四、小结:

今天我们见到了两位“森林之王”,可以看出来,同学们非常喜欢他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朋友呢?对,我们应该关心、爱护我们的动物朋友们,与它们和谐相处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表演《猫虎歌》

2、聆听《老虎磨牙》

3、用自制打击乐跟着乐曲《老虎磨牙》表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老师与学生一起随音乐《两只老虎》自由律动、演唱,进入音乐课堂。

二、表演《猫虎歌》: 故事导入新课:

“孩子们,今天老师为你们讲一个关于《森林之王老虎学艺》的故事好不好?”(如果有孩子听过这个故事,就让孩子来讲述)

“故事非常有意思,我们把它变成一首歌来唱一唱,好吗?”(老师有表情的范唱,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用听唱法进行歌曲教学。

让孩子自由发挥,表演歌曲中的故事情节,利用头饰进行小小表演唱,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表演中来,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及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三、聆听、表演《老虎磨牙》 “好可爱的一只小猫,好糊涂的一只老虎,老师还有一位老虎朋友没有请出来呢,你听,他来了!”

1、初听乐曲《老虎磨牙》

孩子们,你们听老虎朋友在干什么呢?让孩子初步感知音乐形象。

2、复听乐曲

让孩子们模仿所听出的乐器的演奏方法,随乐曲表演,让孩子们体会音乐带给自己的感受。

3、用自制打击乐跟着乐曲《老虎磨牙》表演

老师将准备好的塑料锯齿尺子、空易拉罐、白卡纸等分组发放给学生,让孩子们分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参与合适,随乐曲击打自制的乐器参与到乐曲的表现中来。

四、小结:

孩子们,你们的表演太精彩了,下课后,请大家自由组合,模仿一个场景,用你们自制的打击乐器,来表现演奏它,下节课我们看看哪一组的同学表演的最精彩。教学后记:

第六课《愉快的劳动》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习目标:

1.通过聆听和表演本课歌曲,理解本课主题“愉快的劳动”,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2.能用学过的唱名填写并准确演唱,在实践中掌握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3.认识 和 节奏,能准确地读拍。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重点难点:

1、在实践中掌握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

2、认识 和 节奏,能准确地读拍.教学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小渔篓》

2、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老师与学生一起随音乐《劳动最光荣》进入音乐课堂。

提出问题:刚才我们表演了一首与劳动有关的歌曲,孩子们你们还会唱哪些与劳动有关的歌曲呢?(自由表演唱,培养孩子们自信演唱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的音乐记忆力,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多多积累好听的音乐。)

二、表演《小渔篓》:

“孩子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海边孩子劳动的歌曲,大家想听吗?

1、完整初听歌曲,让孩子初步感知歌曲的音乐情绪、特点、及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让孩子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小朋友的心情。

3、用“La”轻声跟唱歌曲旋律,注意歌曲演唱情绪。

4、随伴奏轻声唱歌词,老师给予及时纠正。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三、编创与活动:

“同学们的歌声太动听了,瞧!海边的小朋友给大家送礼物来了。”(多媒体出示带有唱名的贝壳、海星、海螺等等)

1、让孩子们划分小组进行讨论。

2、每小组讨论、填写唱名形成旋律。

3、每组派出代表演唱自己填写的唱名形成旋律。

4、比一比,哪一小组演唱的准确、流畅,旋律好听,便将哪一组选为优胜组。

(也许有些小组编写的并不流畅,老师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因为只要每个孩子都动脑

参与进来了,就是最大的收获。)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拾稻穗的小姑娘》

2、聆听《太阳出来喜洋洋》

3、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随音乐《小渔篓》边唱边律动进入音乐课堂。(可以借此巩固复习歌曲《小渔篓》)

二、聆听《拾稻穗的小姑娘》: 导入新课: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用海边小朋友送来的礼物创编出了那么多好听的旋律,有一位小姑娘可着急了,她说她也有一首好听的歌要送给大家,你们听,她唱着歌来了。”

1、完整地聆听歌曲,老师引导孩子轻轻合着音乐拍手。

“呀!小姑娘的歌唱的多好听呀,歌中都唱了些什么内容?我们一起边听边用动作来表演,好吗?”

2、复听歌曲,边听边做动作表演。

3、分组听音乐表演,看哪一组表演的好。

让孩子自由发挥,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表演中来,培养孩子们的自我表现能力。

三、聆听《太阳出来喜洋洋》:

1、完整地聆听歌曲。(直接播放歌曲)

“今天来了这么多的朋友,孩子们,你们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听后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用你手中的彩笔画一画。”

2、复听歌曲。让孩子随着音乐在纸上画线条,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3、再次复听。让孩子用打击乐或拍手轻轻合着音乐,老师启发孩子轻轻随着歌声哼唱,看看能记住哪一句,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四、编创与活动:

1、让孩子随着音乐将《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阳出来喜洋洋》在纸上画出对比线条,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2、让孩子将自己不同的感受用相应喜欢的色彩图画到课本上。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表演《采山》

2、编创与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采山》进教室,让孩子初步感知音乐旋律。

二、表演《采山》:

新课导入:谈话(有关山里的知识包括民族风情、山里的物产、山里的景色等等都会激发起孩子的兴趣)

小朋友们好,很高兴跟大家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首先,老师带小朋友到美丽的大山里看一看,走一走,然后告诉请你告诉老师你都听到、看到了什么。(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认识,同时展现“采山小姑娘演唱”、“山里的物产”、“山里的景色”等)

我们今天就学习这首新歌《采山》。

1、歌曲学唱。(用跟唱法教学)

2、找出自己演唱觉得困难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3、设计表演动作,边演唱边表演。

4、分组选小小表演家来台上表演,其他小朋友演唱。

5、跟着老师拍击歌曲的节奏。出示歌谱中提炼出的节奏。如。

6、跟着歌曲拍一拍,找出在歌曲中出现的地方。

三、编创与活动: “孩子们快看,老师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小蘑菇,我们一起来克服困难,把他们采摘回去,好吗?”

1、让学生将蘑菇上的节奏拍一拍。

2、分小组组合节奏,按着课本右上方的例子每人组合四拍,然后将一组几个人组合的节奏连起来读拍,形成一条节奏长龙,一个人接着一个人,读一读,拍一拍自己组合的节奏。

3、每人选择一种打击乐器,分组用打击乐器一人接着一人来表现本组所编的节奏。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小音乐家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学习表现歌曲的不同音乐情绪。

2、能用图形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能用七个唱名编唱旋律,并能准确地演唱。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不同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七个唱名编唱旋律。教学方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箫、钢琴。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音乐小屋》;聆听《单簧管波尔卡》。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在《音乐小屋》的优美乐曲中进入音乐教室。

二、表演《音乐小屋》

1、出示多媒体:

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个有趣的地方,请看(多 媒体展示漂亮的音乐小屋),这个小屋可不是一般的小屋,它可神奇了,你听,它在唱歌呢!(一遍欣赏)

2、师:音乐小屋唱了些什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孩子们再听一遍)请仔细听:

3、师:音乐小屋里有好听的音乐,它欢迎你也欢迎我,欢迎我们大家一起去唱歌,去

跳舞。请同学们随音乐轻轻拍手,让我们带着我们的快乐一起走进音乐小屋。(师范唱)

4、师带领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师:音乐小屋里有你的快乐也有我的快乐,让我们随音乐一起来轻轻试唱一遍,找一找,你还有哪一句不太会唱。

6、根据学生情况,解决难点句。(重点解决一字多音的地方)

7、引导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8、学生讨论: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演唱这首歌曲?哪些地方应该唱的弱一些,哪些地方应该唱的强一些?

9、分组表演,师生共同评价(提示学生,评价要说出为什么)

10、有表情、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三、音乐游戏:三线跳拐子

1、打开音乐书39页,让学生观看三条线上标记好mi sol la 三个唱名的位置。要求学生边唱边用手指在三条线上跳舞,感受三个音在线、间的位置。

2、学生边唱边在手指五线谱上找出三个音的位置。

3、师弹琴唱唱名,边唱边用柯尔文手势表现出来。

4、生轻声随教师唱歌谱的唱名。

四、复习巩固:

1、分小组为歌曲加入打击乐。

2、分组表演,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评价要有针对性,要说出为什么)

五、聆听《单簧管波尔卡》

师:除了节奏乐器,你还知道哪些乐器?(导入欣赏)

1、完整地聆听全曲。

提示:听了这首乐曲,你想要做什么?

2、教师简介波尔卡舞是欧洲民间的一种舞蹈,乐曲欢快、流畅。提示:在复听时注意为乐曲设计动作,相同的音调用相同的动作表示,用动作划分段落。

3、再听乐曲,将自己的感受用图形或线条画下来。提示:相同的音乐应该怎样表示。

4、让学生小结这首乐曲的三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箫》;编创与活动;聆听《青蛙音乐会》。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生随歌曲《音乐小屋》边唱边律动进入音乐课堂。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师出示箫。若没有实物,可用图片代替)你认识它吗?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来补充。

(箫,又名洞箫,吹奏乐器。这种单管竖吹的箫,早在汉代陶俑中已出现。汉代以前,横吹竖吹的单管乐器统称为笛或篴,所称箫者是排箫。唐宋时期的尺

八、箫管和竖篴,则是明清时期以至现代箫的前身。为区别横吹之笛,明代将竖吹之篴称为箫。

现代箫用紫竹、黄枯竹或白竹制作,上端留有竹节,下端和管内去节中空。上端边沿开吹口,管身中部开六个按音孔,前面五个后面一个,后面下方开出音孔两个,用以调音,其下开助音孔两个,可美化音色、增大音量、拴系飘穗。不设膜孔。

常见的箫有紫竹洞箫、九节箫和黑漆九节箫。紫竹洞箫,管身较粗,节数不限,音色低沉宏亮,多用于独奏或合奏;九节箫,管身上有九个节并刻各种图案或文字雕饰,有的在下端镶骨圈;黑漆九节箫,管身外涂黑漆。这两种九节箫,发音淳厚、音色优美,多用于地方戏曲伴奏。

箫音色柔和、低音深沉,善于表现乐句悠长、细腻、典雅的乐曲。适于独奏、重奏,还用于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器乐合奏及越剧伴奏。琴箫合奏也是常见的演奏形式之一。)

2、网上下载一首箫独奏曲,请学生欣赏。

3、师:箫是人们极喜欢的乐器之一,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听一首好听的歌,名字就叫《箫》

三、学唱歌曲《箫》

1、完整聆听歌曲、随着歌声轻轻拍手,感受节拍、旋律。提示:歌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听教师范唱。

3、学生随跟音乐轻声哼唱。

4、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5、在多媒体的伴奏下有感情地唱歌。

6、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创编与活动:

1、看课本43页,随琴唱一唱所出示的唱名。

2、学生分组用这几个音来创编旋律。a、各组的创编由教师一一弹奏出来,全体学生共同演唱。

b、请同学们为箫写一首小曲子,然后请各组来表演。

五、聆听《青蛙音乐会》

1、静静地聆听全曲。提示: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2、复听音乐。提示:说一说音乐有什么变化?请随音乐用动作表现出来。简短地叙述你听到的音乐会。

3、再听音乐,跟着哼唱你喜欢的旋律,背唱一两句给同学听。

提示: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参与到青蛙音乐会中。启发学生自制乐器或用人声(学青蛙叫)加入到乐曲中,还要保持音乐的完整。

六、课堂小结

略。教学后记:

第八课《静静的》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聆听,表演本课歌(乐)曲,体会音乐所表现的“静”。能用有感情的声音演唱。2.能辨别不同物体的音色,选择适合歌曲内容的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3.能用颜色和线条表现并区别自己听到的音乐。教学安排

三教时 [教 学 内 容] 聆听《天鹅》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乐曲。 提示:乐曲使你想到了什么? 2.复听乐曲。请学生随音乐哼唱前面一段(即主题)旋律。记住这一优美的旋律。3.随着乐曲做天鹅的动作。

聆听《月亮河边的孩子》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全曲。

提示:月亮河边的孩子在做什么?为什么?

2.复听歌曲。提示:这首歌用什么方式拍击,是拍手、拍腿,还是拍手、拍腿、拍腿?让学生感受歌曲的三拍子。

3.再听歌曲。可让学生用碰钟、沙球伴奏,参与歌曲的表现。[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导与活动安排了用颜色或线条分辨两首聆听曲的音乐情绪的练习。

2.老师可提示学生,在听辨后选择自己的表现方式。实际上《天鹅》与《月亮河边的孩子》有一定的区别,前者比后者更“静”一些。但学生的感受不一定这样,不要强求统一答案。

第一教时

小小摇篮曲

1.完整地聆听歌曲录音。教师用动作提示学生边听边轻轻拍手,感受歌曲的旋律,体会歌曲甜美、宁静的音乐情绪。

2.听教师范唱,轻声跟唱。再听琴跟唱,学生跟唱时,教师要注意琴声清晰。3.朗读歌词。提示学生有感情、轻声地朗读。进入歌曲中的情感表现。

4.听琴填唱歌词,有感情地轻声演唱全曲。虽然是轻声演唱,但每个字词都要交待清楚,而且每一小节第一拍要有强的内在力量,使歌声更有表现力。 第二教时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指名演唱

表演《月光光》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录音。提示:这首歌曲是“静”的吗?为什么?让学生分析,月光下原本是“静的”,但是人们夜晚纳凉,兴冲冲地夸赞家乡,而客观的“静”被打破了,夜晚变得热闹了。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把握好演唱的感情,理解“静静的”主题的不同含义。2.歌曲很短,教师可采用听琴模唱的方式进行,先听教师弹一遍,学生再轻声跟唱。3.有感情地读歌词,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做准备。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用选择好的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练习。课本上介绍了很多物品,有铁丝、锣丝刀、废角钢、装水的玻璃杯、纸盒、桌子、木板地„„让学生分辨出哪些物体发出的声音清脆。

2.让学生分组讨论:敲击哪几件物品为歌曲伴奏?还可以动脑筋想一想,还有哪些物品可以敲击出清脆的声音。再编创伴奏的节奏加入歌曲的表现。一组伴奏,其他同学演唱。试一试,哪一组伴奏的效果好。为什么?做简短评价。

生从一开始跟唱歌曲就要有情感表现,而不是在歌曲学会以后再加以处理。从小养成有感情地歌唱的良好习惯。第三教时

[教 材 分 析]

1.大提琴独奏《天鹅》 《天鹅》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乐曲,由大提琴演奏,两架钢琴伴奏。在钢琴奏出的轻柔的琶音引子后,大提琴奏出了如歌的抒情旋律,恰似天鹅的吟唱;同时钢琴以玲珑剔透的琶音与分解和弦为衬托,展现了清澈明丽、波光粼粼的湖面。乐曲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芭蕾舞《天鹅之死》即是根据这首乐曲构思的。

乐曲为6/4拍,行板速度,采用三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每一句的句首旋律迂回下行,复又作音阶式直线上升,旋律的气息绵长宽广。中段的旋律系由前面主题发展而来,也包含两个乐句,但调性有所变化,运用了模进手法,情绪略显活跃和激动,仿佛清风拂过湖面,吹皱了平镜似的湖面。第三段再现第一段主题,后句有所变化,力度稍作加强,最后全曲在悠长轻柔的乐声中结束,宛若天鹅缓缓地游向远方„„作者通过安娴、幽静略带忧伤的音调,形象地刻画了“天鹅”纯真的情感和高雅的姿态。小故事:被埋没了25年的圣-桑作品

《动物狂欢节》这部如今广为人知的音乐作品曾经披打入冷宫25年。当然,这样的事情在音乐史上绝不少见。但是,最让人不解的是,使这部杰作人为地遭受这种不幸命运的不是别人,而是作曲家本人。

1886年,法国著名作曲家圣-桑完成了标题为《动物狂欢节》的管弦乐组曲。同年3月,作者亲自指挥了这部作品的演出,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但是,就在这次演出后不久,圣-桑突然宣布禁止这部作品在他生前继续演出,并且也不准出版这部作品的总谱。一直到作曲家逝世前夕,他才在遗嘱中解除了自己的禁令,使得这部25年内无人问津的作品重见光明,其中很多旋律,尤其是第13曲《天鹅》,成为了脍炙人口的著名乐曲。人们感到奇怪:既然这部作品具有如此杰出的艺术价值,那么作曲家本人为什么要禁止它在自己生前继续演奏和为人所知呢?原来,圣-桑在这部作品里讽刺了当时的很多著名的音乐家,他用夸张、变形、戏谑的手法借用了柏辽兹、门德尔松、奥芬巴赫、罗西尼等音乐大师的一些著名的旋律,虽然圣-桑本人并无恶意,但为了慎重,他还是做出了上述的决定。

2、童声独唱《月亮河边的孩子》

《月亮河边的孩子》是近年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为3/4拍,由两部分构成。

歌曲的旋律起伏不大,歌唱性强,其节奏较为舒展。富有诗意的歌词叙述了天真而富于幻想的孩子们把洒满月光的青石板想像成月亮河,让“心儿像小船穿过云的波浪”,表达了孩子们盼望自己快快长大,去实现心中美好的理想。

第一部分为四个规整的乐句,前两乐句 的节奏完全一致,旋律只在前后巧妙地改动了一个音,第三乐句出现了色彩性的“ ”音,似旋律中亮点一闪,随即在下行起伏的旋律上结束。第二部分为卡农式的二声部,提高了音区,重新构建成

的节奏,旋律变得更为抒情、激动,伴唱声部衬托着孩子的歌声,似孩子们起伏澎湃的心绪,随着

“月亮河”流向远方,懂憬着美好的理想。歌声在哼鸣中结束,意犹未尽。

3、歌曲《小小摇篮曲》

《小小摇篮曲》是一首亲切、抒情的创作歌曲。4/4拍,徵调式。

歌曲的旋律起伏、节奏紧凑,民族风格的音乐进行,给人一种清新的感受。歌曲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两乐句,起伏的旋律流畅而抒情,似摇篮有规律地晃动。第二部分旋律重复较多,配合着紧凑的节奏和幻想歌词的叙述,极富童趣。想像使孩子们进入了梦幻的童话世界,抒发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4、歌曲《月光光》

《月光光》是一首温州民歌。2/4拍,羽调式。旋律热情,具有一气呵成的特点。旋律

开始的4小节规整,合着有规律的节奏,稍加变化,紧接乐句的旋律、节奏都有了新的变化,在高音区流动的激动音调并出现了歌中的惟一的附点四分音符的长音,并采用了两小节具有前面旋律因素的补充性结尾,巧妙自然,完整统一,带有浓郁的山歌风。流畅的旋律合着朴实的歌词,抒发了人们热爱自己家乡的真挚情感。教学后记:

第九课《飞呀飞》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内容的聆听和表演,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2、能准确地吹奏口风琴,用sol、re为歌曲《小蜜蜂》伴奏。

3、能演唱并准确唱出四个唱名的歌。

4、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能准确地吹奏口风琴,用sol、re为歌曲《小蜜蜂》伴奏。教学难点: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教材思路、教路和学路:

一、聆听《蜜蜂》

1、完整地聆听全曲。听赏前可不揭示课题,让学生通过对音乐形象的感知,自由想像说出乐曲表现的是哪一种动物。

2、复听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做动作,或边听音乐边用手指在课本上比划动作进一步体验,待学生比较接近地说出是“飞”的动物后,再揭示曲名。

3、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参与到乐曲的表现或歌曲的伴奏中。

4、教师要提示根据乐曲和歌曲所描述的音乐形象,采用哪几件更合适,分组试一试效果,学生评价。

二、聆听《蝴蝶》

1、完整地聆听钢琴曲。感受钢琴伴奏《蝴蝶》的生动形象。

2、复听时让学生在课本上画线条,画出自己听到的蝴蝶。

3、进行唱名编创旋律的练习。活动拟定是为小蜜蜂的歌填写完整,赋予实践活动一种趣味性。

2.练习可分小组进行,一小组内编唱的旋律不可重复,按编唱的字母提示接着编下去,然后分组唱一唱,吹一吹,看哪一组编唱的旋律流畅,唱奏得准确。

三、表演《小蜜蜂》

1、完整地聆听歌曲。教师可采用歌曲录音或自身范唱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范唱可进行几次,视学生接受程度确定。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指导学生咬字、吐字清楚,尤其在八分音符处的每个字都要交待清楚。还要注意全曲的速度统一,避免起速快,到八分音符处放慢速度。

3、歌曲学会后,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再跟着老师用唱名唱一唱。

4、用口风琴吹一吹课本提示的sol、re两个音。一拍一个音,并试着这样为歌曲伴奏,也可以由教师弹奏旋律,一组学生伴奏,其他学生唱歌。

5、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参与到乐曲的表现或歌曲的伴奏中。

6、教师要提示根据乐曲和歌曲所描述的音乐形象,采用哪几件更合适,分组试一试效果,学生评价。

四、表演《小乌鸦爱妈妈》

1、完整地聆听歌曲,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2、启发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结合歌曲。提示:它们都在做什么?为什么?使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课本上标记了三种打击乐器;响板、沙球、三角铁,学生可以按着标记,敲一敲为配合演唱歌曲,还可以编创其它伴奏方式试一试。

五、总结并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根据教材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打开课件按《蜜蜂》按钮进入,按播放按钮听范唱及节奏指示。学生兴趣很好。打开课件按《蝴蝶》按钮进入,按播放按钮听范唱及节奏指示。按《小蜜蜂》按钮进入,按播放按钮听范唱,按图片看《小蜜蜂》。学生兴趣很好。按钮《小乌鸦爱妈妈》按钮进入,按播放按钮听范唱。学生对创编活动很感兴趣。

作者介绍,让学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教学后记:

第十课《跳起舞》

教学理念

新课标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跳起舞》是集唱歌、欣赏、编创于一体的综合课。也许有人认为音乐课就只要把这首歌学会就行了,其实并非如此。音乐欣赏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音乐欣赏及其教学,是满足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激情,走进音乐世界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的接受性环节。音乐教师自身的审美修养对音乐教育的质量和层次起着决定性作用。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就是通过音乐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在本课里面,包含了两首歌曲表演《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和《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两首欣赏曲目。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这堂课设计成融歌唱、欣赏、创作、律动表现为一体的综合课。在课堂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既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培养,又重要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从中获得许多新鲜的感受。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特点和意义所在。本课主要是意图通过听《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并且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

教学用具:音像资料、钢琴、录音机、有关图片资料、打击乐器 课时:两课时 教学重点:

感受藏族民歌独具特色的音乐特点。教学难点:

一、学唱时,对于藏族民歌风格的把握

二、踢口达 基本步的学习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和听《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

二、学习藏族舞蹈的动作,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

三、能够准确地、有感情地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四、能够听着鼓声走和停,锻炼自己的节奏感和内心听觉以及动作的反应与控制能力。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内容 教 的 活 动

学的活动 意图 导入

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那么今天呢,老师要带着大家到西藏去旅游,看一看那里的美丽风光,听一听他们藏族歌曲,跳一跳他们的舞蹈,大家说好吗? 出示图片,并播放藏族民歌《在北京的金山上》的音乐。图片1 藏族自然风光 图片2 藏族服饰

节庆服饰

图片3 藏族歌舞

(边看图片边对藏族进行简介)

师:看了这么多的图片,小朋友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那么小朋友们对大草原感兴趣吗?

下面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藏族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学生观看图片 学生谈感想

让学生对藏族有个初步的了解,并引发学习兴趣 体验感受

《多么快乐 多么幸福》

一、学唱

1、师:这是一首藏族童谣。首先,我们先把这首歌曲完整地听一遍。听的时候呢,想一想,他们唱这首歌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放歌曲

提问:小朋友们觉得他们唱这首歌曲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再次放歌曲录音

师:在熟悉了旋律之后呢,老师要求同学们用“la”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来哼唱这段旋律

3、师:同学们的哼唱非常好。那在同学们演唱歌曲之前呢,老师先把这首歌曲完整地唱一遍给大家听好吗? 教师范唱

4、师:那接下来呢,老师就要求同学们把歌词加进去,和老师一起来演唱这首歌曲

5、师:非常好!同学们学得非常快。那在刚才演唱歌曲的时候呢,老师发现还有些不足的地方需要大家改进的。提出不足之处。

提出演唱要求:用高兴的心情,连贯的声音演唱。学生试唱。

6、师:我们一起把这首歌曲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一遍。要注意老师刚才提的那几个要求。

二、学跳基本的藏族舞舞步——踢口达 基本步

三、结合歌曲,边歌边舞

师: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歌曲的音乐,一边唱一边跳,体会一下藏族人民边歌边舞的喜悦心情。听歌曲,思考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旋律 用“la”哼唱歌曲旋律 演唱歌曲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学生试唱。

学跳藏舞舞步 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让学生熟悉旋律。熟悉旋律,统一声音,并起到发声练习的作用

使学生明白不足之处以及歌曲的演唱要求 使学生通过身体语言感受藏族音乐 培养学生接受和反应能力。

欣赏 聆听《在北京的金山上》

一、初听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唱藏族歌曲跳藏族舞蹈有趣吗?

那么接下来,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听一首非常有名的藏族民歌——《在北京的金山上》 要求学生闭着眼睛边听边轻声地拍手。放音乐

二、复听

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舞蹈动作边听边跳舞

听歌曲

感受歌曲节律,并拍手 听音乐并随之动起来

让学生再次感受藏族歌曲高亢嘹亮欢快活泼的特点 让学生感受藏族歌曲的节律 小结

本课小结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西藏玩了一下,感受了藏族人民的歌舞,大家玩得开心吗?

师:那么课后呢,老师希望同学们可以再去收集一些有关藏族民族文化方面的小常识,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分享好吗?

对本节课作一总结 回答问题 总结本课,布置课后任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内容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意图 导入

师:上节课,老师带着大家去感受了藏族民歌,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还记得呢? 复习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师:老师也要求同学们课后去收集一些关于藏族文化方面的小常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回答问题

交流 回顾复习上节课知识 作业检查

加深学生对藏族的了解

听唱结合,学习新歌 《我的家在日喀则》

1、师:刚才我们讲到了日喀则,知道这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其实“日喀则”是一句藏语,翻译为汉语的意思是“如意庄园” 那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藏族民歌《我的家在日喀则》 听录音,学生谈感受

2、对歌曲进行简介

3、师:听完老师的介绍,同学们对这首歌曲应该有了更深的了解吧。那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能哼的小朋友跟着录音轻轻地哼唱。师:大家一起和老师来轻声地学唱这首歌曲

4、跟着录音,继续学唱歌曲

5、要求学生自由地轻声地演唱歌曲 指出不足之处,并纠正

6、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7、师:同学们已经唱得很好了。那大家听听,是不是还缺少点什么呢?如果我们给歌曲加进乐器伴奏一下,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请学生按照书本谱例为歌曲伴奏

师:想一想,这三种乐器怎么敲击声音与唱歌结合起来最好听呢?

听录音,回味藏族民歌的特点 学生体会歌曲感情 再次听录音 学唱歌曲

用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

用双响筒、串铃、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小组讨论并分组为歌曲伴奏(小组比赛)

使学生回顾藏族民歌的特点,并对新歌有初步印象 使学生对歌曲有所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演唱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有感情地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培养审美能力欣

赏 聆听《雪莲送北京》 师:在比赛中啊,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特色。那接下来,我们在放松一下,来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放录音

师:听完这段音乐你们能告诉我,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吗? 师:对了,这又是一首藏族民歌,它的名字是《雪莲献北京》。下面,老师要求大家带着问题再次去仔细聆听这首歌曲。

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听音乐 回答问题 复听音乐

边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使学生通过音乐特点来辨别藏族民歌 使学生体会音乐基本情绪 节奏游戏

游戏

1、师:今天大家的表现都非常好。那在这里啊,老师要奖励一下大家,给大家来玩一个游戏。你们说好吗?

2、宣布游戏规则 按图排列游戏队伍

师:待会老师会击鼓,同学们听到老师的鼓声要按照老师鼓声的节奏走或跑或停,知道了吗?

3、小结游戏情况

听着鼓声走或停 激发学生游戏兴趣

使学生能够听着鼓声走和停,锻炼学生的节奏感和内心听觉以及动作的反应与控制能力。

小结 课堂小节

1、师: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两首藏族的民歌,还听了两首藏族民歌,而且还学习了藏族舞蹈,你们觉得藏族怎么样?

2、师:其实,在我国,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的音乐非常地好听。那课后呢,老师希望同学们平时可以多多留意少数民族的音乐,收集一些关于少数民族文化方面的小常识。

3、对本课学习情况加以总结 回顾第四课内容 回顾第四课内容 提出要求,让学生养成平时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总结全课 略。教学后记:

篇2: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讲解

荣成市实验小学

二 年级

音乐 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型新授题《出发》、《放风筝》时1时设计教师教学目标设计

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感受河北民歌《放风筝》的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一般特点。

3、听辨和感受《出发》和《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4、参与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教学方法设计本我运用创设情境法、激趣法、游戏法

听唱法自主探究法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导入题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

教材分析:《出发》

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

歌曲节拍为2/4,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进行表演。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4、聆听中国风格的音乐

提问:《放风筝》与前面刚听过的乐曲《出发》有什么不同?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听歌曲歌词,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三月

姐妹穿着

放风筝

风筝飞翔

回家

6、介绍这首民歌的音乐特征: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传唱,不同地域《放风筝》的音乐也不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互动设计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巩固歌曲启发创编总结评价

教学难点:

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2、学唱《放牛放到小河边》歌曲唱名,做到唱名与音高一致。

3、聆听音乐《出发》或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时,要做好组织工作。评价重点:能感受歌曲情绪,了解歌曲的一般特点;能随音乐律动。一样,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得也不一样。介绍歌曲之中的衬词、装饰音以及旋律等特点。7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春天的想象,将春天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列举出来,将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8、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布谷鸟

布谷

布谷

布谷

布谷

……(6)……

9、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节奏声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声部,然后两个、三个声部,直至所有声部都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首《春天交响曲》。xb1

0、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还有哪些春天的声音可以组合到《春天交响曲》中来,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现,等等。11总结 板书设计

《出发》《放风筝》

篇3: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讲解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

话,以获得对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课作品。 教 材 分 析 1.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牧童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4、3/4拍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全曲由两部分构成。 歌曲为山歌风,旋律悠扬、亲切。第一部分节拍变换频繁,节奏变化较多,旋律显得自由、舒展。四乐句均以强拍弱位起音:前两乐句开始即是八度大跳至高音区转为波浪式的旋律;第三乐句平和起句,仍具有乐句间大的起伏的特点;第四乐句波浪式旋律下行至主音商,以叙述性的口吻描绘了山坡、青草、山花、笛声,回顾了牧童往日的愉快生活。 第二部分节拍一致,以衬词起句,似牧童吆喝声的新的音调出现,与前部分形成了对比。随后运用变化重复的手法与第一部分紧密呼应,弱位起句改为弱拍起句,随着主人公的疑问,“牧童哪里去了”旋律不断起伏、下行,音调有些伤感。当确认了牧童已在希望小学读书的好消息,旋律上扬,音调明朗起来。结束句出现全曲最高音,并延长,似乎要将好消息传向四方。 这首歌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大背景,表现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上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理想。 2.合唱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2/4拍,C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 第一乐句旋律以级进为主,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增添了生气。第二乐句作第一乐句节奏的完全重复,只是采用了严格的模进手法,旋律移高了五度。第三乐句是歌曲的高潮,出现了全曲最高音“mi”,抒发了牧童内心涌动的快乐情感。第四乐句节奏做适当变化,旋律线逐渐下降,歌曲的情绪也渐渐平静下来。 第二段歌词采用卡农的二声部处理方式,第二声部比第一声部晚一小节进入,变化了主旋律,由于声部的加入,使得第二段歌曲的`音乐情绪更为活泼、欢快,最后有力地结束在主音“do”上,为歌曲增添了明朗的色彩。 《牧童》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 3.歌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4/4拍,五声羽调式。歌曲的节奏抒展,旋律优美抒情。歌词以童心描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结束全以小牧童牧羊的吆喝声衬词为歌词,巧妙地补充了短小而意犹未尽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发,给人一种完美的审美感受。 4.歌曲《放牛歌》 《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2/4拍,五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在歌唱中,我们仿佛感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放牛歌》不仅易唱,有趣味,而且用音节省,音域也只有六度,实在是适宜低年龄学生演唱的好儿歌。 第三课 手 拉 手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能反复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三、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四、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 学 内 容 聆听《让我们手拉手》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全曲。 提示: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 听了歌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的自编动作表演。 聆听《鸭子拌嘴》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鸭子拌嘴》,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鸭子的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述教材分析中提供的小故事。 2.初听乐曲,提示哪里表现出小鸭叫,哪里表现出老鸭叫。 3.想像音乐描绘的情景,分小组讨论每一情景是怎样用打击乐配合的。 编创与活动1.这是结合本课安排的一个创造性练习。 提示学生看图并自选打击乐器,模仿鸭子的走路或叫声,制造出小鸭的故事。 2.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教师可提示学生加上人声。 3.分小组编制、表演。再一组组表演给大家看。 表演《一对好朋友》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教师可提示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准确地轻轻地拍击。 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 3.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读歌词。 4.随录音填唱歌词。 5.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学得快。 6.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实现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编创与活动 1.结合歌曲《一对好朋友》安排好一个参与歌曲表现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在歌声哪几处加上牛或鸭的叫声比较合适。 2.分组演唱,请每一名同学加上叫声,试一试,看哪一种加入更好。 3.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歌曲。 表演《数鸭子》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录音,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 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自编动作。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个二声部读拍节奏的练习。一个鸭子在“吹口哨”,发出“du”的声音,其它几只鸭子叫“ga”。请同学们按着节奏读一读,拍一拍,再把两种声音合起来。 提示:鸭子的叫声可分小组处理成有一定力度变化,可表现各种情绪的。 2.分小组设计,并表演给大家看。 编创与活动 1.认识四分休止符。不告诉名称只告诉休止一拍,应提示学生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2.连续拍击 ×O×O×O×O:‖ 3.看看歌曲《数鸭子》中有几个“O”。 4.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唱谱。 提示:唱到“O”时怎么办? 教 学 建 议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使歌声更有表现力。 三、教师可预先准备一些图片或录像,帮助学生了解放牧的生活,使学生有理解地演唱歌曲。 教 材 分 析 1.童声独唱《让我们手拉手》 《让我们手拉手》是一首朝气蓬勃的创作歌曲,4/4拍,大调式。 歌曲以昂扬的音调,欢快的旋律,富有特点的节奏构成。第一部分乐句间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运用,形成了具有推动力的节奏,使得歌曲紧凑,具有张力和跳跃感。歌词借喻浪花、大雁,歌唱了团结能战胜困难,歌唱了团结就是力量。 第二部分旋律在高音区起唱,音调激昂、宽广、富有号召力和时代气息,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歌唱了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心愿:把鲜花献给父母,把忠诚献给祖国。歌曲以其热情的旋律,号召小伙伴手拉手、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2.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 《鸭子拌嘴》是由作曲家安志顺编创的打击乐曲。 在陕西民间“打瓜社”(演奏打击乐的班社,亦称打家伙)演奏的曲目中有《鸭子拌嘴》这首同名乐曲,但其结构短小,没有情节性构思。作者在编写这首乐曲时,取材于西安鼓乐《五调坐乐全套・中吕粉蝶儿》的开场锣鼓和“打瓜社”演奏的《鸭子拌嘴》,并以新的带有情节性的构思,充分运用音色、音量,打击乐器不同的敲击方法、力度和配器等方面的变化对比,生动的描绘了鸭子拌嘴的情景。 乐曲一开始,用小钹的独奏来模拟鸭子冲破黎明时的宁静引颈鸣叫,顿时将听众带入可爱的鸭群之中。人们仿佛看见一只调皮的小鸭,拍着翅膀飞出鸭棚,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接着用闷击的小镲声,模拟老鸭“嘎嘎嘎”的叫声,仿佛与小鸭在对答呼应。其间两只高低不同的木鱼敲击出的“各的各的”轻盈活跃,与云锣敲出的“叮咚叮咚”清脆的节奏均匀地结合在一起,不禁使人们联想到鸭群在河岸边蹒跚而行时的情景。此后,小钹水镲、圪钹、大锣、木鱼、云锣六器齐鸣,乐声时而轻快、时而热烈,还不断穿插鸭子的鸣叫声,描绘出鸭群游弋水中,相互追逐嬉戏的场面,栩栩如生。突然响起了小钹与水镲的交替敲击声,此起彼伏,互不相让,鸭子拌嘴,吵得不可开交。在一阵热烈的乐声之后,又响起轻盈的木鱼和云锣声,渐缓渐弱地,犹似一群饶有风趣的鸭子,昂首凸肚,摇摇摆摆渐渐远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该曲作于1982年,用在《仿唐乐舞》中。该曲于1983年被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评为优秀音乐作品,并荣获1984年全国民族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二等奖。 《鸭子拌嘴》故事 1.天蒙蒙亮,鸭棚门一打开,一只小花鸭急忙窜出门,“嘎嘎嘎”地欢叫起来。鸭妈妈紧跟在后,拉开那又粗又低的嗓门和小花鸭对唱着。它们拍打着翅膀,一步一摇地漫步在空旷的场地上。 2.鸭群挤满了场地,赶鸭的爷爷一声哨响,它们兴冲冲地上路了。“嘎嘎嘎”的拌嘴声,“噗噗噗”的脚板扑地声交织成一片,好不热闹。 3.鸭群来到了河边,它们争先恐后地跃身入水,尽情嬉戏。有的如箭离弓,飞快地向前游去;有的钻入水底,寻觅吃的;有的伸长脖子左顾右盼,悠闲自得。那“嘎嘎嘎”的拌嘴声伴随着鸭子互相逗趣。 4.天色渐渐晚了,该回家了,鸭子纷纷跳上河岸,抖落羽毛上的水珠,你追我赶地往回走。那“嘎嘎嘎”的拌嘴声不绝于耳,移动着的鸭群在斜阳余辉下渐渐远去。   3.歌曲《一对好朋友》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2/4拍,徵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的旋律活泼,节奏紧凑,描述了小伢伢和小妞妞一块去放鸭和牛,一块唱着歌回家转的情景。歌颂了小朋友间真挚朴素的友谊。歌中“哩喽喽”吆喝声的加入,为歌曲增添 了乐趣,使得歌曲更为生动。 4.歌曲《数鸭子》 《数鸭子》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创作歌曲,4/4拍,六声宫调式,歌曲说唱结合

 

篇4: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讲解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4)

3.板书主题音乐曲调(将3/2改为3/4)跟琴哼唱谱例。 (放慢速度其效果是一样的。) 4.欣赏乐曲第一部分的音乐。 设问:这一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名称?用乐器演奏的姿势来表示。 (教师可用教材中的乐器图作提示:弦乐,圆号,小号。) 5.聆听全曲。 设问:当第一部分的音乐再次出现时请举手,请分析乐曲分为几部分? 聆听《船歌》 教学基本要求 1.音乐形象导入:听乐曲引子部分。 设问:这音乐片段给你什么感受,你想像这是怎样的形象? 2.揭题:介绍《船歌》是歌剧主题歌。在音乐会上听到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顺带介绍体裁(详见教材分析)。 3.欣赏管弦乐《船歌》。 设问:你有没有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为什么? 4.唱一唱教材上的主题①,并画出图形谱后半部分。讲解波浪形进行。 设问:从图形谱旋律线条的行进,我们给它取个名。我们学习上行、下行…… 5.从主题①旋律波浪形进行分析,现在我们就回答上一个问题的“为什么”,即为什么好像有坐在船上的感觉。 6.复听管弦乐《船歌》,身体可随音乐的起伏大小作摇晃,犹如人在船上的情景。 7.这首作品的原作是女声二重唱,听听二重唱的演唱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由于该歌主要是描绘爱情的情节,在教学时不必讲内容,主要是介绍一下二重唱的演唱形式。) 8.二重唱演唱形式图解:两个男生脸部代表两个人,两个图形谱表示两个曲调同时行进,结合为一体。 9.小结:这两部作品是外国音乐家表现的“水上的歌”。 表演《小螺号》 教学基本要求 1.情景导入:也许大家没有海边打渔人家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影视的画面中,书本的描述中想像渔村的孩子们就地取材,吹奏小螺号的情景。 2.欣赏范唱。 设问:歌曲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曲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3.学唱歌曲: (1)曲调的学习可分为两部分,先学唱第一部分四句,关键是第一乐句4小节,因此这4小节一定要准确无误,在四句都能流畅地唱好后,再加上滑音记号,讲解上滑音唱法。 (2)在第二部分曲调中,由于长音的时值是三拍半,如何唱准?最好的办法是用指挥划拍,因一个完整的二拍指挥是1小节,这样既控制三拍半的时值,又有乐感。下策是数拍数一二、一二,缺乏音乐性。同样在四句12小节能完整地唱好的基础后,再加上波音记号,讲解波音记号的唱法。 (3)填上歌词唱歌。注意前后两个乐段的对比。唱好上滑音及波音,使歌曲更有风格、特色。 4.学习伴奏。此项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是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竖笛,也有过去学习口风琴的实践,可以视班级实际水平情况灵活处理。(1)“ ”记号说明:这一记号表示这行乐谱用乐器演奏,但不规定乐器,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学什么乐器用什么乐器。 (2)先熟悉节奏型,尤其是后半拍起拍可能有困难,教师多示范、多指导。在弄清节奏的基础上再奏乐,先慢速,先与钢琴配,然后再过渡到与人声配。 (3)配伴奏可以采用小组与小组结对,这样有别于大面积质量提高,在训练时切忌找少数几个人,这样大部分还是没有实践的机会,要鼓励人人都参与奏乐。 5.表演歌曲。 表演可采用多种形式,集体(齐唱、领唱)要显示群体合作,个人(独唱、领唱)要发挥个性特长。总之要表现渔家儿童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音乐知识:上滑音、波音记号 1.上滑音记号记于音符右方(如3 )表示从该音起音调向上滑,没有固定落音。 2.波音记号记于音符上方如 唱作 。 3.以上两音乐知识结合歌曲《小螺号》教学中穿插进行,不单独进行理论讲解。 表演《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基本要求 1.时代歌声导入:今天要学唱的是一首唱了半个世纪的经典少儿歌曲,这首歌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唱过,也许都会唱,学会后可以去与他们一起合唱。 2.聆听《让我们荡起双桨》范唱。 设问:你听过这首歌吗?你能哼唱吗? 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电影插曲,曾获少儿歌曲一等奖等。 3.再次聆听歌曲。 要求学生跟录音,看着歌曲哼唱。对歌曲整体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 4.学唱曲调: 往往稍有印象的老歌,唱的准确性较差,所以为了学好这首经典的少儿歌曲要认真学好曲调。 (1)用2/4拍的指挥划拍法来唱准曲调的节奏,重点是弱起节奏、后半拍起唱等。开始时应放慢速度,在准确、稳速的基础上再提速。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及分句处的换气。 (2)学唱可分两个部分,分开学习,先齐唱部分,后合唱。必需在一部分准确、流畅的前提下,才能进入下一部分。可分小组学习,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 (3)注意曲调进行的走向与声音的力度强弱成正比例,使声音有起伏,更形象地表达“荡”的情景。 (4)二声部合唱,要告诉学生做到唱自己声部听另一声部曲调,要取得声音的协调和谐。在曲调和谐的基础上用“蕖币舻姆⑸唱,进一步取得和谐的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曲调准确、流畅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歌唱。 (2)课堂上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3)边学唱、边听录音范唱,要求能背唱第一段歌词。 (4)深入其境,有想像、联想的,有感情的演唱、处理歌曲。 6.自编伴奏表演歌曲。 学吹竖笛 1.复习《掀起你的盖头来》。 2.学吹“4 3 2”三音的指法。 3.连贯吹奏音列“ 2 3 4 5 6 7” 4.学吹《蒙古小夜曲》。 注意二小节换气。注意连音的吹奏技巧:保持“Tu”的口腔动作、变换各音的指法而使曲调连贯。 5.吹奏二声部曲《春游去》。 (1)教师分别示范Ⅰ、Ⅱ两个声部。 (2)在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练习Ⅰ、Ⅱ两个声部。 (3)分二组分别练习Ⅰ或Ⅱ(教师巡视指导)。 (4)二声部合成。 (5)有感情地吹奏《春游去》。 创作歌曲的练习 1.完成二首短曲的曲调填充创作。 2.从现有的素材来分析应该是大调式或宫调式,但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先给以限制,而是应该让其发挥,适时指点,指导也从感性、曲调通顺出发,而不从理性的调式上去分析。 3.根据曲调的`意境及分句长短创作相应歌词,试唱――修改――试唱。 4.学生以个人创作为主,相互交流为辅。教师以鼓励学生的热情为主,适当点拨为辅。重在参与,强化过程,淡化结果。 5.全班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唱《小螺号》;聆听《划龙船》。 第二课时:聆听《水上音乐》;竖笛吹奏练习。 第三课时:聆听《船歌》;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 材 分 析 1.歌曲《划龙船》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国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届时,龙船的龙头用 参赛者头扎布巾,身穿素衣,精神抖擞,挥桨如飞。船头上还有一、两人边敲锣鼓、边唱歌,指挥划手划桨。岸上观众则以鞭炮声、欢呼声为比赛者鼓劲。 这首民歌非常生动地表现了这一热闹场面。歌曲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由领唱高吭嘹亮的声音唱出跌宕起伏、节拍感很强、富有号召力的音调;和唱者则用句幅短小、节奏铿锵、音调上扬的歌声相应和,表现了激昂奋发的风貌。在领唱时,众人还按划桨的节奏呼喊着“ ”为其伴唱。在歌声、锣鼓声中,众多龙船如离弦之箭,劈波飞驶,你追我赶,煞是热烈紧张。 《划龙船》这首民歌的旋律刚劲有力,音乐节奏和划船动作的节奏紧相吻合,并以男声一领众和的形式演唱,具有粗犷豪迈的性格特征,因此从民歌体裁来说,它带有号子的属性。 2.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 18世纪早期,英国的宫廷和贵族常乘坐张灯结彩的大型游艇在伦敦的泰晤士河上夜游。除四周簇拥着装饰华丽的船舟外,往往还有载着宫廷管弦乐队的船尾随其后,奏乐助兴。德国音乐家彩球装扮,亨德尔时任英宫廷乐长,曾为这样的节庆活动写过《水上音乐》组曲。这里介绍的一首乐曲是亨德尔为英王乔治一世即位而举行的庆典所写。它是组曲中的第六首《坚定的快板》。乐曲采用三段体(ABA),快板,3/2拍。主题A带有鲜明的号角性特点,辉煌而灿烂,表现了宏伟壮观的庆典场面。 这个主题先由弦乐奏出,接着圆号与小号先后重复主题旋律的前半部分,然后乐队合奏主题的后半部分,更进一步加强了乐曲富丽豪华的色彩。 中间部主题B主要由弦乐奏出,调式转为b小调,旋律轻快活泼,具有诙谐曲性质,与主题(A)的庄严宏大形成色彩的对比: 最后,主题A再现,在雄壮的号角声中结束本曲。 作曲家简介 亨德尔(1685~1759) 英籍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国哈勒。17岁起任教堂管风琴师。因酷爱世俗音乐,后迁居汉堡,从事歌剧创作,17定居美国,1726年入英国籍。一生创作了46部歌剧,32部清唱剧,其中《弥赛亚》、《以色列人在埃及》、《力士参孙》、《犹大・马卡白》等尤为著名。此外,还写了相当数量的器乐作品,其中著名的有《水上音乐》、《焰火音乐》等。亨德尔大半生在英国度过,并在那里创作了大量作品,因此对英国的音乐产生深远的影响。1751年不幸双目失明,1759年病逝伦敦。 3.管弦乐《船歌》 本曲原为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所作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第三幕的主题歌,以女声二重唱的形式演唱。但现在人们更常听到的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 “船歌

 

上一篇:观后感-管理培训下一篇:毕业求职自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