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质控措施

2024-04-30

胸痛中心质控措施(精选3篇)

篇1:胸痛中心质控措施

XX市胸痛中心一级质控指标与方案

1.急诊或120首次心电图完成并远程传输时间<10min 2.从急救现场或救护车远程传输心电图至胸痛中心的比例>30% 3.抽血化验肌钙蛋白检验报告时间<20min 4.直接PCI:FMC-to-B<90min 5.转诊PCI:FMC-to-B<120min 6.冠脉溶栓:D-to-N<30min;(如预计FMC-to-B≧120min或无介入条件)7.导管室开放时间<30min 8.CT室开放时间<30min 9.心脏超声开放时间<20min 11.经救护车入院(包括呼叫本地120及由非PCI医院转诊患者)且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绕行急诊和CCU直达导管室的比例>30%;绕行急诊比例达到50%。自行来院且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绕行CCU直接送入导管室的比例>50%。

12.超过50%的STEMI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初次PCI),在医疗接触中确诊的患者中,该比例应当大于95%。13.针对ACS患者的再灌注策略:

(1)STEMI:应当根据发病时间选择再灌注策略。若D2B时间小于90分钟可选择PCI,而当D2N时间小于30分钟时可选溶栓疗法。(2)NSTEMI/UA:应当根据NSTEMI/UA患者不同的危险分层选取相应的再灌注方法。极高危患者应当在2小时内行PCI;高危患者应当在24小时内尽快行PCI;中危患者需要在72小时内行择期PCI;低危患者应当进行早期保守治疗。用药评估:注意用药,包括抗血小板、β-阻断、ACEI / ARB以及他汀类药物。

15.门诊医师数据录入数量、质量控制:分诊及时,首次心电图完成<10min,并远程传输时间100%。数据录入准确及时,保证真实性及可溯源性,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上报率100%,急性胸痛漏报率<5%.16.数据员数据录入数量、质量控制:数据录入准确及时,保证真实性及可溯源性,胸痛数据2天内完成录入,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上报率100%,急性胸痛漏报率<5%.17.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中国胸痛中心质控指标:

篇2:胸痛中心质控措施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于2010年6月13日在北京成立。“急性胸痛”是急诊科常见的就诊症状,涉及到多个器官系统,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等,快速、准确鉴别诊断是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由于ACS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成为急性胸痛患者需要鉴别诊断的主要疾病。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将通过包括急救医疗系统(EMS)、急诊科、心内科、影像学科在内的多学科合作,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并采取恰当有效的分类治疗手段,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ACS的能力,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性或者避免心肌梗死发生,并准确筛查出心肌缺血低危患者,达到减少误诊和漏诊及过度治疗,以及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目的。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如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在医院内多设有“胸痛中心”。各国研究均显示,胸痛中心的建立显著降低胸痛确诊时间,降低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及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不必要检查费用,改善了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与传统住院相比,胸痛中心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可以对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医疗费用只有传统住院1和3天方法的20%和50%。

篇3:胸痛中心质控措施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和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内科学科带头人。

胸痛救治,并非单纯“技术活”

45岁的叶先生因突发剧烈胸痛、大汗淋漓,被救护车送到武汉协和医院。经心电图检查,被确诊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胸痛中心”值班医生迅速启动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叶先生被紧急送往导管室,准备接受急诊冠脉支架植入手术。20分钟以后,堵塞的心脏血管被打通。康复后叶先生百感交集,感谢“胸痛中心”帮他捡回了一条命。

对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患者而言,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越早得到治疗,患者的存活率越高,预后越好。遗憾的是,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现状并不理想。虽然在救治的技术上,我们并不落后,有些方面甚至超越了西方发达国家。然而,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并非单纯的“技术活”,更要依靠迅速、高效的救治体系。

“胸痛中心”是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胸痛救治领域的最好体现。通过多个学科的密切配合,在最短时间内对胸痛患者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危险评估,并实施有效的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早期诊治能力,还能准确筛查出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等危重症患者,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诊、漏诊及过度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无缝对接”,提高抢救成功率

在“胸痛中心”未成立前,胸痛患者被送到医院以后,需要先就诊于急诊科,经历挂号、就诊、做检查、等报告等环节;当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需要做介入治疗以后,医生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术前谈话,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才能实施介入治疗,在诸多环节中耽误了太多时间。成立“胸痛中心”以后,通过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影像学科、心外科、胸外科、呼吸内科等多个学科的密切配合,可以保证胸痛患者一旦到达医院,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治疗。

患者一旦发生急性胸痛,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以便迅速到达设有胸痛中心的医院。在转运的过程中,救护车上的医务人员会在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及时联系医院胸痛中心的相关人员做好准备工作,等待患者的到来。到达医院后,急诊科医生立即为患者快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肌钙蛋白检测,进行鉴别诊断。一旦高度怀疑或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则马上将患者送往导管室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和支架植入手术,实现了院前、院内胸痛救治的无缝对接,优化了急性心肌梗死等危重症患者的诊疗流程,大大减少了胸痛患者确诊和等待治疗的时间,显著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上一篇:九市中心小学2010-2011年度素质教育工作总结下一篇: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铁路工程项目征地拆迁工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