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教案

2024-05-01

《模型》教案(精选10篇)

篇1:《模型》教案

模型科技教案制作火车模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在新教材的每一章的后面都安排有一节活动课,这样安排一方面是巩固已学知识,使数学知识向生活和实践继续延伸,更重要的是为了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独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重要思想。本节课是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后的一节数学活动课。通过本节活动课的学习,必将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密切联系现实世界,同时也为了激活学生和鼓动学生,我设计-了火车第五次提速和讲故事的呈现形式,来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能动、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探究状态。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

根据活动内容和课程目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发现问题,选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确定科学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因为七年级的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尚未形成,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还不够的现实,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探索圆柱体和四棱台展开图的画法和裁剪。

二、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和活动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从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三个角度考虑,本节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几何体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2.制作莫比乌斯带并探究其作用。

(二)过程目标

通过对火车模型的制作,让学生经历观察、抽象、比较、动手操作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体验,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发展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过程分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本节课宜采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与班级交流相结合的活动方式。

(一)课堂组织

把全班分成8个小组,指定组长一名,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一起。出示小组活动情况的评比表。

数学活动评比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用得到“☆”的多少来评价各小组每项活动的情况,一项活动最多可得5星,得星最多的小组为本节课的优胜组。

(二)活动一:制作火车车厢模型

这个活动我准备分成问题背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评价、拓展运用五个环节来完成。

1.出示问题背景

利用多媒体出示火车第五次提速的相关新闻,引起学生对新型列车的兴趣,接着电脑展示新型客车的图片。根据提供的素材,说明火车提速对列车的要求很高,进而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大量的火车车厢的不同设计。

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实际,使课程具有时代精神,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密切地联系起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提出问题

依然根据提供的素材,告诉学生:明年的火车提速还要采用更先进的车厢,我们能不能也来为明年的火车提速做一点贡献?从而过渡到本节课要探究的课题:如何制作一个火车车厢的模型──长方体、圆柱体、四棱台型的车厢模型的制作,此时电脑展示三种车厢的图片。

因为七年级的学生发现问题并确定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的能力还不够,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

3.解决问题

请看第一种车厢:它对应着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待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适时设问:我们手中的材料是平面的纸板。要想制作出相应的立体图形,你还记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学生现有的知识已经对立体图形和它们的展开图有所了解。此时教师再以动画展示由立体图形得到展开图的过程和由展开图得到立体图形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要想制作立体模型,首先要了解它的展开图。

从而得出制作步骤一:了解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师追问:“现在是不是就可以画展开图了?”问题由学生充分讨论,发表不同看法,直到形成相同的意见。

从而得出制作步骤二:了解展开图的特点。

制作步骤三:让学生动手画出相应的展开图;

制作步骤四:让学生动手操作,折叠展开图,得到立体模型,并用透明胶固定好。

主要是因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培养,结合这一年龄特点,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完成第一个制作,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也对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探究方式起到很好的作用。

4.反思与评价

(1)交流

在组内或组间交流作品,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制作。

(2)反思

电脑显示下列问题,让同组或不同组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讨论:

①你喜欢今天的制作活动吗?

②你与同学合作,感觉愉快吗?

③制作过程中你最得意的是什么?

④制作过程中你遇到的困难是什么?你是怎么解决困难的?

⑤制作方法是否唯一?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

⑥制作立体模型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讨论,然后请两名学生全班交流。接着开始评价。此时教师出示评价标准,并根据标准把各组所得的“☆”贴在评比表上。

(3)评比标准设计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参与程度:制作2个模型得1个☆,3-5个模型得2个☆,6、7、8个模型分别获3、4、5个☆;

②小组自评:综合本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制作质量给予评定,最多2个☆,自评结束后选送一个模型参与班级交流评比;

③班级评价:对各组选送的模型由班级共同评价,最多5☆;

④教师评价:综合各组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制作质量等给予评定,最多3个☆。

因为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所以这种方法是受具体情境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应在学习后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结合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对具体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为后两个制作打下基础。

同时为了突出对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动手操作的过程、合作交流的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设计的几个问题,运用交流反思环节对活动过程进行定性评价,实现了评价指标的多元化;用得到☆的多少对活动结果等方面进行定量评价,实现了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用自评、互评、小组评、全班评、教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拓展运用

让学生动手自主制作后两个模型。

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制作、交流、讨论,教师深人到学生之中,小组指导或个别指导相结合。根据学生制作的情况决定介入的程度。作好展开图的动画演示适时播放。

为了实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思想,达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目的。由于学生已经对长方体型的车厢完成了制作,归纳了方法,放手让学生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可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迁移、拓展。同时,探索圆柱体和四棱台型的车厢模型的制作是本节课的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时间、交流时间和探索时间有利于学生突破难点。

在两个模型制作结束后,教师出示下列问题供学生讨论交流:

(1)在制作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2)你是如何解决困难的?

(3)通过制作这两个模型,你又有了什么心得?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或点评。在学生讨论交流结束之后,组织学生按照刚才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哲人笛卡儿说过“我思故我在”。因此,在学生完成制作后,教师启发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对制作的本质进行重新剖析,引导学生分析制作方法的优劣,优化制作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中寻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一般规律,还可使学生思维的抽象程度提高。

篇2:《模型》教案

课 题: 5-4建筑模型制作步骤

教学目标:(结合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确定)

1.通过讲授建筑模型的具体制作步骤,让学生了解建筑模型制作过程中各环节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模型制作技能。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建筑模型制作步骤(2)建筑模型制作技能点 2.教学难点:

通过课程讲解,加深对建筑模型成型特点、以及技术介绍,并让学生熟悉建筑模型分类及其作用,培养学生对建筑模型类别和作用的掌握。教学过程:

1.导课:

由多媒体PPT展示建筑模型制作过程的图片,从建筑模型图片引入课程,全方位观察建筑模型的制作全过程,导入课堂新课程——建筑模型制作步骤。

2.教学内容:

(1)建筑模型制作步骤:

1.绘制建筑模型的工艺图:

首先确定建筑模型的比例尺寸,然后按比例绘制出制作建筑模型所需要的平面图和立面图。2.排料画线:

将制作模型的图纸码放在已经选好的板材上,仵图纸和板材之间夹一张复印纸,然后用双面胶条固定好图纸与板材的四角,用转印笔描出各个而板材的切割线。需要注意的是图纸在板材上的排列位置要计算好,这样可以节省板料。数字媒体专业群教学资源库 《模型制作》子项目

3.加工镂空的部件

制作建筑模型时,有许多部位,比如门窗等是需要进行镂空工艺处理的。可先在相应的部件上用钻头钻好若干小孔,然后穿入钢丝,锯出所需要的形状。锯割时需要留出修整加工的余量。4.精细加工部件

将切割好的材料部件,夹放在台钳上,根据大小和形状选择相宜的锉刀进行修整。外形相同的部件,或者是镂空花纹相同的部件,可以把若干块夹在一起,同时进行精细的修整加工,这样可以很容易地保证花纹的整齐。5.部件的装饰

在各个立面黏结前,先将仿镜面幕墙及窗格子处理好,再进行黏结。6.组合成型

将所有的立面修整完毕后,对照图纸精心地黏结。

数字媒体专业群教学资源库 《模型制作》子项目

(2)建筑模型制作技能方法;

这里所介绍的一些模型制作的方法,其实也是建筑模型制作的工艺,这种制作法在片余章节中也有所介绍,这种双重介绍目的在于传达一种对使用地点以及加深对使用这些工艺的理解。1.材料切割方法

a.切割薄片

切割薄片材料时,例如刨花板和泡沫芯,在刀子上施以轻微的压力,根据材料厚度在材料上进行数次划割,就町以完成对这种材料的切割。材料的切割需要锋利的刀刃,还需要带有不滑的钢边的平行条。现介绍对各种不同薄片的切割

案例:

①纸张和硬板纸。根据材料的厚度,切割这些材料要在一条线上进行数次拉刀。带钢边的平行条对切割荇T部什,如一系列的平行带子是很有帮助的。

②泡沫芯。类似丁刨佗板,泡沫芯的切割也要使用反复的拉刀。切割泡沫芯时会非常快地使刀刃变钝,所以必须经常更换刀刃来避免边缘粗糙。

③轻质木板。轻质木板可以按照哼硬纸板和泡沫芯进行类似的处理。和泡沫芯一样,需定期的更换刀刃,以防止轻质木板产生粗糙的边缘。

B.切割杆和金属线

在模型制作中使用的杆主要由木材、塑料和金属线制成。大多数可以使用塑料刀进行切割,但是对于那些很大或很硬的物品,如金属线,则需要锯和剪刀。数字媒体专业群教学资源库 《模型制作》子项目

①木杆。细的杆可以通过向下按刀的方式来切割。椴木杆需要川更大的下压力和轻微的锯动作。粗糙的边缘可以用砂纸磨平。

②塑料杆。细的长方形截面可以采用同木杆相同的方法切割。切割的末端可以用砂纸磨平。

③圆形木杆。圆形杆应该采用刀子来进行切割。细杆可以完全切断,但是粗杆首先采取刻痕,然后在切线处折断。粗糙的末端可使用砂纸处理。

④金属线币¨金属杆。小的金属线剪刀可以切割,如盘状的铜芯线。较硬的金属杆需要使用硬质的电工刀,如切割青铜和紫铜管,就需要使用小的钢锯和轴锯箱。

c.钻孔

在建筑制作过程中,有许多地方要在薄板上钻孔。孔可以作为简单的槽n或插槽负担其他部分,它们能够在模型底部为一系列的柱子提供钢性的连接,或者可以穿过一般的部件生成多层地板。

①制作插槽。

②打孔。

③钻孔。d.修剪与裁剪

在制造模型的过程中,在模型I:直接制作切口足I}常有用而切实可行的。

①切割新的开口。以三角形作为基准,利用非常锋利的刀予可以直接在模型上切出精确的开口。

注意:不是利用刀子进行反复地划切,而是一次性切开。

②修剪和装配。小杆可以用剪刀在适半的位置直接修剪,由于这种钳形的动作对精巧的结合点不会产生破坏。将新的部件安装到现自‘模型上时,这种方法有非常高的准确性。

③修剪和修饰。剪刀町以在学习模型上进行有效地快速切割,剪刀对用胶水轻轻黏结上的结合点没有破坏性,并在短距离上能产生整洁、笔直的切口.

④整理连接点。边缘和其他凸出物可以使用刀子修剪、切割或者刮掉。数字媒体专业群教学资源库 《模型制作》子项目

2材料加工法

a.卡纸加工法

制作卡纸建筑模型,一般采川白色卡纸。如果需要其他颜色,可在白色卡纸上进行着色处理。如用水粉颜料进行涂刷或喷涂,以达到所需的肌理;还可以采用不干胶色纸和各种装饰纸来装饰表面。卡纸的加工和组合也十分容易,只需几件切割上具,如墙纸刀、手术刀、单双面刀片、雕刻刀和剪刀等。纸模型各板块各部件的组合办式很多,仟制作上可采用折叠、切割、切折、切孔、附加等立体构成的方法进行制作。

b.泡沫塑料加工法

泡沫塑料质软且轻,极易加工,是制作构思模型和规划的理想材料。密度结构比较粗的发泡塑料,适宜制作构思模型;密度较高的硬质发泡塑料模犁,适宜制作较为精细的规划模型。加工泡沫塑料-般采用钢丝或电热丝锯进行切割,用墙纸,手术刀、锉、砂纸等辅助工具进行修整。用塑料模型制成的模型部件,般用双面胶条或乳胶黏结细合。

c.吹塑纸加工法

吹塑纸可用来制作犀顶、路面等高线和墙壁贴饰等。在制作时,要根据吹塑纸的颜色和表面肌理要求,选择不同的工具。如制作台肌理的屋面,屋顶和路面时,可用美工刀的刀背来做划刻加工处理。

d.装饰纸加工法

装饰纸有仿木纹纸、大理石纸、壁砖纸和各种仿真材料的纸等许多品种,可广泛选择。在加工装饰纸时,应先按装饰面的大小裁好装饰纸。件裁好的装饰纸的背面贴舣面胶条或涂乳胶,对准被贴面的角轻轻固定,然后川手或其他工具从被贴面的中间向外铺平。铺平后,如面上有气泡可用大头针刺透再用手指尖压平。如果装饰面上有门窗,可在贴好装饰纸后用铅笔轻画出门窗洞的尺寸,用钢板尺和单面刀片或手术刀刻去装饰纸,这样就会露出一扇岛窗户。、e.有机玻璃加工法 数字媒体专业群教学资源库 《模型制作》子项目

对有机玻璃可以做很精细的加工,烘软后可以弯曲成型,非常适合用来制作 弧形的建筑模型部件,如角窗、大窗和遮阳雨篷等。

f.泡沫海绵加工法

泡沫海绵松软、弹性好、透气,是制作行道树、草坪和花坛的理想材料,在制作时,用剪刀或手工刀来修剪所需的形状,一般是剪成球形,锥形和自由形等。在制作成所需的形状后,用颜料染成所需的颜色。3.材料接合法

建筑模型的零部件的组合需要通过一定的接合工艺,才能将它们组合为一个整体。在建筑模型的制作过程中,材料的接合法主要有:

a.铁钉接合法 b.螺丝接合法 c.电焊接合法 d.黏合剂接合法 数字媒体专业群教学资源库 《模型制作》子项目

4表面加工法

在建筑模型制作中,对木料、纸料、塑料和金属材料的表面必须做适当的处使之有较整洁美观的外观色彩和质感效果。

a.打磨法 b.喷涂法 c.贴面法 d.清洁法

5.屈折法

在模型制作巾运用屈折工只及技术可以改变材料的形状,无需接驳就可塑成圆柱体、椎体、方体、三角体等形态。

a.纸张的屈折 b.胶片的屈折

数字媒体专业群教学资源库 《模型制作》子项目

6.墙面制作

墙面制作可选用专用墙砖纸、壁纸、卡纸或薄型胶片材料。按立面图尺寸,挖去门窗、阳台部位,用层面排列或连续折面立体构成的方法,裱糊到建筑模型框架上。7.门窗制作

门窗制作是体现建筑模型精度的重要方面,因此十分讲究装饰形式。门窗制作必须根据建筑发计一体图提供的门窗款式,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技法进行制作。

制作的办法有:

①在建筑模型榧架上用钩刀或刻刀把门窗的中央窗线(含纵横两办面)安『划出来(适合干有机玻璃框架的建筑模型),再用揉线法把白色料(水粉颜料或粉笔灰)揉进凹人的划痕内,并擦去浮在有机片表面的包料,便能清晰地看列窗线。

②仵墙而纸裱糊后的窗洞上,用已刻划好的极细即时贴线(最好是选择有不锈钢效果的即时贴,贴制窗框窗线。

③用进口的极绌银色麦克笔(0.8 mm针笔)或鸭嘴笔,住墙面纸裱糊后留出的窗洞上绘制窗线。窗线的刻划、绘制或粘贴要注意门窗线纵横两个方向的线条平行、垂直均齐。8.阳台的制作

阳台的制作是一项十分繁杂且工作量极大的工序,有的一幢高层住宅的阳台多达数百个,一个小区的住宅阳台多达数千个。阳台的制作要求整齐统、大小均匀、水平垂直、装饰一致、黏合牢固。数字媒体专业群教学资源库 《模型制作》子项目

9.屋面瓦的制作

中式琉璃瓦犀顶与西洋别墅的屋顶均叫采用四种方法制作: ①购买瓦面成品材料制作。②用瓦愣纸制作。③用吹塑板或卡纸折叠。

④用色纸贴双面胶剪刻成细线后平行贴于同种色纸上,再涂上502胶水。便具有凹凸起伏、闪闪发亮的瓦面效果了。

10.屋顶天台及隔热层制作

屋顶天台及隔热层是建筑模型上部直接暴露于视线的部位,在人们的视觉中占有很大的位置,因此其色彩、装饰方面要注意作适当处理,防止屋顺出现灰、平、板的局面,而影响模型的整体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改善:

①屋顶或隔热层上粘贴发泡方格浅色墙纸或可用方形几何格纸或描图纸喷涂透明的水彩色。

②比例较火的模型,可用钩刀或刻刀在屋顶天台和隔热层上勾刻方格后再用与整个模型色彩协调的浅绿、浅蓝、粉红等白喷漆喷涂,使其具有凹凸立体感。

③任灭台上还可以适当用草皮纸、太阳伞、游泳池、蓄水池、电梯间、灭棚等进行装饰。

3.教学小结:

篇3:《模型》教案

随着语义Web的广泛应用, RDF模型由于建模简单、数据格式无关性等特性成为语义Web应用的主要数据范式。但相比于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 RDF模型在存储于查询, 以及与编程语言结合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本文讨论这三种模型的特点, 通过实例分析了各自的优点及不足, 并指出了三种模型通过转换, 以适用于语义Web应用的开发。

2 RDF模型与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的对比分析

2.1 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最初由E.F.Codd提出, 它构成了广泛使用的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基础。一般认为关系模型由结构、完整性和定义结构上的操作组成[1]。

2.2 面向对象模型

面向对象模型更倾向于被认为是一种编程范式和建模方式, 而不是一种数据模型。但如果从数据的角度看, 面向对象模型确可以用来表示和存储数据。

2.3 RDF模型

RDF是一种数据模型。它是个三元组 (triple) , 包含有主体, 谓词, 客体。主体表示所要描述的对象, 谓词表示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三元组在语义Web中也称为“陈述 (Statement) ”。语义Web信息便是这些陈述的断言集合。

例1:下面通过一个例子简要的讨论一下这三种数据模型之间的区别:

这个关系名为Person, 其主体部分的元组是由属性{SNO:SNO, SNAME:NAME, STATUS:INTEGER, CITY:CHAR}和属性名的取值所构成的集合。可以将Person关系简化成属性名和值的二维表格。如 (表1) 所示。

表1列出了关系中的主体部分被简化成了属性名和属性值的二维表。二维表中的每个数据行由每个元组的属性值转换而成。

在二维表中, 数据行可以被单独抽取出来, 比如{‘S 1’, ‘Jack’, 20, ‘London’}。但在关系中, 单独抽取出属性值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Person关系所描述的信息, 可以用面向对象模型表示。图1显示了Person关系中的属性的面向对象模型。此时Person关系名变成了Person类名, 而各个属性则成了Person类的成员属性。

而对于Person关系中的元组, 在面向对象模型中则要表示成类的实例。如图2所示, Person关系中的三个描述个体的元组表示成了面向对象模型中的三个对象。

由于个体是不同的, 所以需要跟每个对象命名一个对象名以示区别。

面向对象模型会将各个字段封装到类中去。这是与关系模型不一样的地方。

3 三种模型的转换

前述的三种数据模型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从语义表达能力讲, RDF模型是强于面向对象模型, 而面向对象模型又强于关系模型。因此, 从RDF模型转换到面向对象模型, 或从面向对象模型转换到关系模型会存在语义丢失的情况。

使用RDF模型表示的数据可以转换成面向对象模型中的对象。比如ActiveRDF[3]方法, 根据rdf:type生成相应的对象名, 而将充当三元组中谓词的property看作是类中的属性 (attribute) 。像用常见的FOAF词汇所表示的RDF三元组, 都可以通过该方法方便地转换成对象。由于RDF模型与面向对象模型在表达方式的差别, 并不能保证这种转换是平滑与完全可行的。比如RDF模型的property并不是固定属于哪一个主体的, 任何RDF resource都可以使用。但面向对象模型规定attribute是要从属于某一个类的。这其中的转换就会使得RDF的这种表达能力丢失。

4 结语

本文针对语义Web应用中的RDF模型同其他两种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进行了对比, 指出了RDF可以转换为关系模型存储语义Web应用数据, 转换为面向对象模型获取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支持, 从而构建语义Web应用。

参考文献

[1]C.J.Date, 熊建国译.深度探索关系数据库.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篇4:“语文文体”模型与计算题模型

1、物理计算题的题目结构示意图

例如: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A点,自然状态时其右端位于B点。水平桌面右侧有一竖直放置的光滑轨道MNP,其形状为半径R=0.8m的圆环剪去了左上角135°的圆弧,MN为其竖直直径,P点到桌面的竖直距离也是R。用质量m1=0.4kg的物块将弹簧缓慢压缩到C点,释放后弹簧恢复原长时物块恰停止在B点。用同种材料、质量为m2=0.2kg的物块将弹簧缓慢压缩到C点释放,物块过B点后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物块飞离桌面后由P点沿切线落入圆轨道。g=10m/s2,求

(1)BP间的水平距离。

(2)判断m2能否沿圆轨道到达M点。

(3)释放后m2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1.1“说明文”部分: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A点,自然状态时其右端位于B点。水平桌面右侧有一竖直放置的光滑轨道MNP,其形状为半径R=0.8m的圆环剪去了左上角135°的圆弧,MN为其竖直直径,P点到桌面的竖直距离也是R。

1.2“记叙文”部分:用质量m1=0.4kg的物块将弹簧缓慢压缩到C点,释放后弹簧恢复原长时物块恰停止在B点。用同种材料、质量为m2=0.2kg的物块将弹簧缓慢压缩到C点释放,物块过B点后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物块飞离桌面后由P点沿切线落入圆轨道。

1.3“议论文”部分:求(1)BP间的水平距离。(2)判断m2能否沿圆轨道到达M点。(3)释放后m2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2、物理计算题读题策略

正如干国祥所说:“课堂,是真理呈现之处;教学,是知识散发出魅力之时。在静态的教材下面,蕴藏着人类最伟大的奥秘:发现问题,梳理整个物理过程。课堂教学,是这一发现与梳理的重温,是这一发现与梳理的延续。而如果没有将“问题-知识-真理”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那么,一切的热闹都将是浅薄而不值一提的。”

2.1把说明具体形象化

把说明部分物理量标注在右图的草图上,化文字描述为图象直观,然后再针对草图复述说明与题目对比,达到防止遗漏.

2.2把记叙部分过程化

过程一、用质量m1=0.4kg的物块将弹簧缓慢压缩到C点,释放后弹簧恢复原长时物块恰停止在B点。

过程二、用同种材料、质量为m2=0.2kg的物块将弹簧缓慢压缩到C点释放,物块过B点后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过程三、物块飞离桌面后由P点沿切线落入圆轨道。

2.3把议论部分论证具体化

论点一、BP间的水平距离。由三个物理过程C到B过程 ;B到D过程;D到P过程。此论点涉及到主要的“运动情况”。对运动情况分析应该立足于受力分析。

论点二、判断m2能否沿圆轨道到达M点。该论点涉及竖直面的“类轻绳”运动模型。对此轻绳与类轻绳问题,应该立足于“临界状态分析”

论点三、释放后m2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该论点涉及的是变力做功问题:该论点阐述应该立足于“变力功的模型求解法”

3、计算题的表述模式

3.1过程语言犀利陈述,过程如下

解题——规范解答:文字规范:简练指明对象、状态、过程;作图规范:线条清晰、直观准确;列式规范:能符合物理公式的基本形式;符号规范:按题设符号和规范符号书写;单位规范:数值结果应有单位;答案规范:最终结论应与题设问题相契合

整理解题流程,确定书写顺序

3.2状态特征明确,原理清晰

3.3过程衔接要分清

篇5:模型教案

【设计理念】

以兴趣为入手点,以模型的学习为载体,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为落脚点,让学生在学习体验模型的过程中联系自己的实际,实现方法的迁移。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苏教版教材中属于第七章的第一节,是在学生完成了方案构思和设计图样绘制的学习后,进入模型或原型制作的过度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章是实践性较强的章节,其内容也隐含着一定的思想方法。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是技术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学生掌握技术设计的过程,实现方案到产品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本章在第一节中专门设置了“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作用”一小节,强调了模型方法在设计的各个环节中的作用。这里,模型不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模型,它还被赋予了思想方法的内涵。

本节课从模型的概念入手,使学生体会模型的功能及模型在不同设计阶段的作用,渗透制作模型的重要性,明确模型制作过程不仅是设计思想体现的过程,还是发展构思的创造性过程。教材中案例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且数量较少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故教材处理时补充了部分模型案例,变更了榨汁机的模型为汽车模型。

【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了前面的一段时间的学习,从学习内容上来看,学生了解了设计的一般过程,体验了发现、明确问题和方案构思、呈现,应当顺理成章的进入模型活原型的制作环节,但大量的理论消磨了学生的兴趣,此时的学生对通用技术的兴趣正在减弱时期,如何恢复学生对通用技术的兴趣,如何让学生从模型的学习中感悟出来影响自己其他学科学习的潜在根源,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学习通用技术有没有用、重不重要等问题,因此教师的引导就很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列举生活中模型或原型的实例,知道模型或原型及其功能。

2)理解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认识模型的过程,理解模型是技术设计中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模型及其功能的认识过程体会动手“做”的重要性,加强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实现方

法的迁移。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模型是设计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

2、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难点:

如何从模型的学习中体悟到“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理念的延伸,让学生构建“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例分析法

【教学思路】

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或听到的模型的功能,结合学生和生活实际,选择汽车的设计制作过程为载体,分析模型在构思、试验、改进和交流中的作用,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设计的一般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那就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讲解】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模型或原型。

一、原型与模型

1、原型

【设问】 那什么是原型呢? 原型(prototype)通常是第一个能全面反映产品功能的形体,它广泛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中,有时原型就是最终产品。

【讲解】

新产品的开发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在开发一款新汽车的车型时其美学的创造性要受到安全、人机工程学、可制造性等多方面要求的制约,建立产品的物理原型,可以对这些方面作出较好的评价。一般来说原型有两方面的作用。

2、原型的作用

(1)有利于对设计方案的实现效果进行评估。

(2)有利于实现对于大规模生产的生产技术与成本的估算。

【过渡】 既然原型具有许多作用和优点,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是直接制备原型的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篇6:航海模型课程教案

课时安排:3--3.5小时 教学对象:初一年级

学情分析:初中一年级的孩子处在学习更深一级的知识中对待新鲜事物非常的好奇,但是容易对与枯燥的知识产生厌烦,平时的学习压力又大,找不到一些事情或者物品来放松自己,航海模型课程内容多元化,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通过该课程的实施对学生进行科技意识教育、科技兴趣培养、科技知识教育、科技技能培养、科学方法教育、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科学世界观教育和科学素养培养。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初步了解海模文化,知道海模的重要影响和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知识目标:认识组装“乘风号”材料和工具,初步了解“乘风号”动力船组装方法,完成安装。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长距离的直线航行

三、教学难点 船体的制作与组装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观察法、模拟法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内容 1.中国航海历史 2.航海模型发展史 3.船的发展史 4.动力船制作 5.动力船比赛

六、教学准备

拼装模型、制作工具、课件、模型成品等

七、教学步骤

一、互相认识

1、通过自我介绍,认识学生及教师。

2、分组

按人数平均分成六个小组,选出临时组长。

二、课程主要内容

1、中国航海历史

中国是世界航海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秦朝徐福的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航海探险家; 明朝郑和是世界航海先驱 ; 7月11日为我国的“航海日”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造船国。

2、航海模型发展史

16世纪欧洲首先兴起了帆船模型比赛;

直至20世纪30年代,航海模型运动流传到我国;1959年世界航海模型联合会创立,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拥有40多个会员国;1980年3月31日世界航海模型联合会正式接纳中国为会员国。1981年中国航海模型队首次参加航海模型世界锦标赛,获得了第一个航海模型世界冠军。

1986年3月16日中国航海模型运动协会正式成立。

3、航海模型分类

仿真模型(静态模型):强调模型制作的仿真度,工艺质量,难度和准确度。除了制作的仿真度要求高以外,还要求选手有很好的操作能力及表演创作能力。

帆船模型:以风为动力,通过遥控操作,改变风帆和船舵的角度来控制行驶速度和方向的模型。

动力艇模型:无线电遥控的电动或油动模型,航行场地为一边长为30米的等边三角形,完成全程用时最短者获胜。

耐久模型:无线电遥控的电动或油动模型,在规定时间内,围绕指定浮标绕圈航行,对航行速度进行评比,圈数多者名次列前。

4、船的发展史 古代篇近现代篇 未来篇

5、动力船制作 安装电机 安装船舱

完成总装 注意事项: 安装要一次性完成。安装船体要一步一步来。

操作失误可能零件损坏,不能组装,还有可能造成危险。所以,注意事项归纳一下。注意:

1开关适当倾斜方能穿过 2弹簧片预压紧穿过 3用小螺丝刀协助穿过

教师根据学生组装情况进行指导 发放电池,试一试组装成功与否 观察学生组装情况,评选出“组装能手”

6、动力船比赛

1、介绍试航时的注意事项

2、帮助学生检查试航的模型是否合格

3、帮助其调整

4、试航

5、讨论、分析、总结

6、再次试航

篇7:人船模型(教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人船模型”指什么,知道“人船模型”的实质是反冲运动。2.能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人船模型”问题。【重点难点】

1、“人船模型”的基本原理。

2、动量守恒定律应用。

【学法指导】“人船模型”不仅是动量守恒问题中典型的物理模型,也是最重要的力学综合模型之一.利用“人船模型”及其典型变形,通过类比和等效方法,可以使许多动量守恒问题的分析思路和解答步骤变得极为简捷,有时甚至一眼就看出结果来了.通过本节学习,能比较容易的解决这类问题。

课前预习

复习动量守恒定律(1)内容:

(2)常用的表达形式(3)常见守恒形式及成立条件

新课学习

一、想一想

1、如图1所示,长为L、质量为M的船停在静水中,一个质量为m的人立在船头,若不计水的阻力,在人从船头走到船尾的过程中,小船相对于湖面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2、如图所示,质量为M=200kg,长为b=10m的平板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上有一个质量为m=50kg的人,人由静止开始从平板车左端走到右端,求此过程中,车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

二、试一试

1、若将此题中的人换成相同质量,长度为a= 2米的小车(如图所示),结果又如何?

2、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甲、乙两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两车相距为L,乙车上站立一个质量为m的人,他通过一条轻绳拉甲车,甲乙两车最后相接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过程中甲、乙两车移动的距离之比为 B、该过程中甲、乙两车移动的速度之比为 C、该过程中甲车移动的距离为 D、该过程中乙车移动的距离为

三、做一做

1、载人气球原来静止在空中(如图所示),质量为M,下面拖一条质量

不计的软梯,质量为m的人(可视为质点)站在软梯上端距地面高度为H,若人要沿轻绳梯返回地面,则绳梯的长度L至少为多长?

2、一个质量为M,底面边长为 b 的劈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见左图,有一质量为m 的物块由斜面顶部无初速滑到底部时,劈移动的距离是S2多少?

3、如图所示,一滑块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上一部分为半径是R的1/4光滑圆轨道,此滑块总质量为m2,一个质量为m1的小球A(可视为质点)由静止从最高点释放,当小球从最低点水平飞出时,小球和滑块对地的位移S1,S2分别为多大?

4、如图所示,质量为3m,半径为R的大空心球B(内壁光滑)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

m 的小球A(可视为质点)从与大球球心等高处开始无初速下滑,滚到另一侧相同高度时,大球移动的距离为()A、R

B、R/2

C、R/3

D、R/4

四、人船模型总结

1、判断构成相互作用的系统是否动量守恒,或是在某一方向上动量守恒。

2、找出相互作用物体间的位移关系解决问题。

(强调人船模型的适用范围及两个特殊结论:位移大小关系和速度大小关系。)

五、课后作业

1、完成《学习报》第32期

篇8:手拉手模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手拉手模型的基本概念

2、掌握手拉手模型的全等与三大结论

3、会利用手拉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找出手拉手模型中的全等三角形及其三个结论,并能自己证明。

2、教学难点

会利用手拉手模型的基本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教师讲练和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教师问:有同学还记得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吗?

学生答: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2)八字形结论。(3)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

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

2、新知讲解

(1)手拉手模型的定义

(2)手拉手模型的三角形全等证明(3)手拉手的三个结论证明

3、练习巩固

(1)等腰三角形顶点公共的模型(2)等边三角形顶点公共的模型

4、学以致用(1)分析题目(2)点评题目

5、课堂小结(1)

篇9:滑块滑板模型教案

——滑板—滑块模型

甘肃省张掖中学 周正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的隔离法、整体法受力分析;

(2)能正确运用牛顿运动学知识求解共速问题;

(3)能根据运动学知识解决滑块在滑板上的相对位移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能够建立由系统牛顿运动定律的概念,并且能够熟练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其实高考的难点是由一个个小知识点组合而成的,只要各个击破,高考并不难。树立学生水滴石穿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自主复习

例题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2kg、初速度为6m/s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向右滑上一质量为M=4kg的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足够长的滑板,m、M间动摩擦因数为μ=0.2。

(1)滑块滑上滑板时,滑块和滑板分别如何运动? 加速度大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2)1秒后滑块和滑板的速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3)1秒后滑块和滑板的位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4)3秒后滑块和滑板的速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5)3秒后滑块和滑板的位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疑难问题大家谈

接例题1,讨论下列问题:

(6)滑块滑上滑板开始,经过多长时间后会与滑板保持相对静止?(7)滑块和滑板相对静止时,各自的位移是多少?

(8)滑块和滑板相对静止时,滑块距离滑板的左端有多远?(9)4秒钟后,滑块和滑板的位移各是多少?

(三)反思提高

1.例题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4kg的滑板以12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滑板足够长),某一时刻,将质量为m=2kg可视为质点的滑块轻轻放在滑板的最右端,已知滑块和滑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

(a)滑块放到滑板上时,滑块和滑板分别怎么运动? 加速度大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b)1秒后滑块和滑板的速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c)1秒后滑块和滑板的位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d)5秒后滑块和滑板的速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e)5秒后滑块和滑板的位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f)滑块轻放在滑板上开始,经历多长时间后会与滑板保持相对静止?(g)滑块和滑板相对静止时,各自的位移是多少?

(h)滑块和滑板相对静止时,滑块距离滑板的右端有多远?(i)8秒钟后,滑块和滑板的相对位移是多少?

(四):举一反三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3kg、初速度为5m/s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向右滑上一质量为M=2kg的静止在水平面上足够长的滑板,m、M间动摩擦因数为μ1=0.2,滑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

(1)滑块滑上滑板开始,经过多长时间后会与滑板保持相对静止?(2)滑块和滑板相对静止时,各自的位移是多少?

(3)滑块和滑板相对静止时,滑块距离滑板的左端有多远?(4)5秒钟后,滑块和滑板的位移各是多少?

(五)课堂练兵: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2kg的滑板以12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滑板足够长),某一时刻,将质量为m=2kg可视为质点的滑块轻轻放在滑板的右端,已知滑块和滑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滑板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

(1)滑块放在滑板上开始,经历多长时间后会与滑板保持相对静止?(2)滑块和滑板相对静止时,各自的位移是多少?

(3)滑块和滑板相对静止时,滑块距离滑板的右端有多远?(4)4秒钟后,滑块和滑板的相对位移是多少?

(六)作业布置

1、如图所示,质量M=8kg的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长木板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N,当长木板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m/s时,在长木板右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kg的小物块,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µ=0.2,长木板足够长。求

(1)小物块放上后,小物块及长木板的加速度各为多大?(2)经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

(3)从小物块放上长木板开始,经过t=1.5s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取g=10m/s2)。

2、《大一轮复习讲义》 53页

变式训练1-1

(七)小结

1、滑块对滑板的摩擦力与滑板对滑块的摩擦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分析滑块和滑板单独的运动时,采用隔离法;但当滑块和滑板保持相对静止时,运动状态就一致了,此时好多问题可以采用整体法思想。

篇10:《模型基础》课程教案(纲要)

程简介

课程名称:模型基础 课程所属系部:环境艺术系 课程适用专业: 室内装饰设计专业 课程类型:职业技能必修课 教学要求:

通过知识讲解和技能实训,使学生了解、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模型知识和技能。教学目的

本课程教学所包含的模型知识和技能,针对 室内装饰设计专业的教学和职业需求,目的除达到课程本身要求之外,还作为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和表达工具,以及毕业后进入相关职业岗位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职业能力。教学内容

第一阶段、知识了解 理论单元 • 模型基本概念 • 建筑模型的用途 • 建筑模型的类型 • 建筑模型制作的过程 • 建筑模型制作的材料 • 建筑模型制作的工具 • 建筑模型的评价 实践单元

• 建筑模型制作的基础技能

第二阶段、技能实训 项目

一、家具造型模型制作 项目

二、建筑环境空间模型制作 项目

三、室内环境综合模型制作 课时分配:

第一阶段、知识了解,18 课时(理论 4 课时,实践 8 课时,参观 6 课时)第二阶段、技能实训,42 课时(讲解、实训、辅导)第一阶段、知识了解 教学重点

建筑模型制作的一般知识。教学方法

理论单元: 多媒体讲课,尽可能 每个知识点都配以图片或实物教具,并组织参观相关行业企业,使学生能直观感性地获得知识。

实践单元:通过动手操作,实际体会,掌握基础技能知识。教学内容 理论单元

• 模型的基本概念

“模型”的一般解释: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现代汉语 词典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实物”和“比例”是模型概念的两个关键词。本课程所指的模型属于建筑及建筑教育行业的专业建筑模型范畴,这里的“实物”应理解为包含真实的实物和虚拟(预想中)的实物两类;“比例”一般取小于实物尺寸的缩微比例。• 建筑模型的用途 . 1 学习设计之用:通过模型及模型制作来观摩、分析、研究学习对象。2 . 2 辅助设计之用:设计过程的各阶段借助制作模型来验证、评估。. 3 表达设计 之用:使用模型进行设计成果的展示、交流。• 建筑模型 的类别. 1 以项目分类 . 1 . 1 家具模型:单件家具;成套家具。. 1 . 2 室内环境模型:空间界面、家具及主要陈设。3 . 1 . 3 建筑环境模型:建筑单体及其环境。3 . 1 . 4 园林景观模型:园林、广场等室外环境。3 . 1 . 5 城市规划模型:城市区域;建筑群体及其环境。3 . 2 以要素分类 . 2 . 1 结构模型:表现实物造型结构、空间结构或技术结构的模型,通常采用单一的材质与色彩,即使采用多种材质与色彩,也仅为表现结构关系之用(如区别结构的不同部分——与地图四色同理)。结构模型是一种基本模型。. 2 . 2 色彩模型:以结构模型为基础,重点表现实物色彩的模型。. 2 . 3 材质模型:以结构模型为基础,重点表现实物材质的模型。凡材质都有其自身的色彩,但在这里,它们并不要求与实物的色彩一致。. 2 . 4 综合模型:综合表现实物结构、色彩、材质等多种要素的模型。. 2 . 5 多媒体全要素模型:运用各种手段全面表现实物结构、色彩、材质、光、声、动态等要素的模型。• 建筑模型制作的流程

模型设计→绘制制作图→材料准备→工具准备→排料划线→材料加工→黏接拼合→表面处理→整体调整完善。

• 建筑模型的材料. 1 主体原材料

构成模型主体的各种待加工材料。. 1 . 1 纸质材料:常用有 厚纸板、卡纸、瓦楞纸、KT 板 等。5 . 1 . 2 木质材料:常用有 模型轻木、胶合板、密度板等。. 1 . 3 塑料材料:常用有 ABS 板、有机玻璃板、中高密度泡沫等。5 . 1 . 4 金属材料:常用有薄板、线材、网格、小规格棒材、管材等。5 . 2 成品材料

模型材料生产企业开发研制的各种建筑构件、家居用品、植物配景等成型部件,供制作各类建筑模型时选用。. 2 . 1 黏接 材料

用于连接各种模型部件的材料,如 黏剂、胶带和粘接薄膜 等。5 . 2 . 2 饰面 材料

用于改变或保护模型表面的材料,主要指 各种水性和油性的液体涂料。5 . 2 . 3 其它 材料

除上述材料以外任何可利用的原材料和成品。• 建筑模型制作的工具设备 6 . 1 测绘工具

常用有测绘长度和角度的直尺、角尺和量角器;圆规;比例尺。6 . 2 切割工具

手工切割:刀、剪、锯;机器切割:电动切割工具、电脑激光切割机。6 . 3 钻孔工具

手工钻孔: 手摇钻、手提电钻; 机器钻孔: 各式钻床。6 . 4 修整工具

手工修整:锉刀、砂纸;机器修整: 砂纸机、砂轮机。6 . 5 辅助工具

钢尺和切割垫板(用于手工切割)、手夹钳和台虎钳(用于握持、固定材料)等。6 . 6 其他工具

喷涂工具、焊接工具、清洁工具等。

• 建筑模型的评价

• 1 模型的设计(表现要素类别、表现深度、表现视角、比例、结构、色彩、材质等)是否满足该模型的用途(学习设计?辅助设计?表达设计?以及各项细化用途)需求。7.2 模型的制作技术(屈折切割、修整清洁、黏接拼合和表面处理等)是否达到模型的设计要求。实践单元 .建筑模型制作的基础技能

材料

纸质材料:厚纸板和卡纸;木质材料:模型轻木;塑料材质: 中高密度泡沫板。工具设备

手工工具: 有机玻璃三角尺和丁字尺、比例尺、钢制直尺、钢制角尺、美工刀、手工锯、切割垫、砂纸、平锉、角锉。8 . 1 排料划线. 1 . 1 技能知识

将模型制作图上的部件图样排放在材料的合适位置,用尺和笔或划线针在材料划出部件图样的外轮廓线,主要工具:有机玻璃三角尺和丁字尺;要点:材料利用率、材料纹理方向、切割损耗、切割顺序等。. 1 . 2 技能实训(另见实训习题)8 . 2 . 材料加工. 2 . 1 技能知识 8 . 2 . 1 . 1 屈折

纸材中卡纸的直线屈折,主要工具:直尺、美工刀;要点:刀痕屈折法。8 . 2 . 1 . 2 切割

a.厚纸板、模型轻木 板材、中高密度泡沫薄板外轮廓直线切割、内角直线切割、直线开孔切割,主要工具:钢制直尺、钢制角尺、美工刀、切割垫;要点:下刀位置,行刀角度、力度、长度、速度、次数,内角交接点,木材纹理。

b.模型轻木 线材截面切割,主要工具:钢制角尺、美工刀或手工锯;要点:下刀(锯)位置,行刀(锯)角度、力度。

c.中高密度泡沫块体切割,主要工具:钢制直尺、钢制角尺、手工锯、切割垫;要点:下刀(锯)位置,行锯角度、力度、长度、速度。8 . 2 . 1 . 3 切割后修整

工具:美工刀、砂纸、平锉(外轮廓)、角锉(内角)、钢尺;要点:修整部位,工具使用方法。8 . 2 . 2 技能实训(另见实训习题)8 . 3 .黏接拼合. 3 . 1 技能知识 . 3 . 1 . 1 纸材、木材,黏接材料:模型胶、乳胶(白胶)。要点:清洁、胶剂特性、拼合对位、黏接后处理。. 3 . 1 . 2 泡沫,黏接材料:双面胶带。要点:清洁、胶带特性、拼合对位。8 . 3 . 2 技能实训(另见实训习题)8 . 4 . 表面处理. 4 . 1 技能知识 . 4 . 1 . 2 贴面,(内容和要点)8 . 4 . 1 . 3 涂饰,(内容和要点)8 . 4 . 1 . 4 喷涂,(内容和要点)8 . 4 . 1 . 5 刻画,(内容和要点)8 . 4 . 2 技能实训(另见实训习题)

第二阶段、技能实训 教学重点

以项目分类的建筑模型基础技能。• 项目类别

家具造型模型、建筑环境空间模型、室内环境综合模型三项,重点为室内环境综合模型。• 材料

以纸质材料中的厚纸板和卡纸、木质材料中的模型轻木、塑料材质中的 中高密度泡沫板 为主,其它材料为辅。• 工具设备

手工工具: 有机玻璃三角尺和丁字尺、比例尺、钢制直尺、钢制角尺、美工刀、手工锯、切割垫、砂纸、平锉、角锉。教学方法

依据真实工作过程组织实训流程

→任务委托(以任务书即书面作业要求为必要条件)→制订工作计划(根据任务书要求作人员场地日程安排、工具设备材料准备清单)→实施工作计划(从准备工作到完成工作)→任务提交验收(以任务书要求为验收标准)→验收信息反馈(确认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总结(分析任务完成情况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接受下一次任务做准备)教学内容

项目

一、家具造型模型制作 • 1 技能知识 板式家具模型 框架式家具模型 块体式家具模型 混合式家具模型 • 2 技能实训

(另见实训习题)

项目

二、建筑环境空间模型制作

• 1 技能知识

小型建筑单体外观及周围环境模型 • 2 技能实训(另见实训习题)

项目

三、室内环境综合模型制作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模型》教案】相关文章:

模型制作教案05-12

函数模型的应用教案04-22

湍流模型k模型范文06-06

素质模型与胜任力模型03-05

教学群控电梯模型模型设计09-12

模型总结04-10

基准模型05-01

车流模型05-05

模型互联05-06

操作模型05-07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思路下一篇:投飞镖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