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笨影片观后感心得

2024-05-21

小孩不笨影片观后感心得(精选7篇)

篇1:小孩不笨影片观后感心得

从健身房回到家已经近9点了,因为锻炼后有点累,就懒在沙发上浏览电台。习惯性地转到央视6套,看看在放什么电影。正好看到主人公杰利表演结束,看上去傻傻地样貌,被同学戏弄;联合主题《小孩不笨1》,初步以为这个电影的主题就是这个笨小孩,被同学欺侮然后又默默的出成绩,当然看完全剧后证明我的猜想是完全不正确的,我的猜想有点太中国式了。意犹未尽,观后还上网搜索这部电影,没想创下新加坡的票房奇迹、还曾到杭州做他的大陆首映式,也是去年的事情,我居然到此刻才看到。还推荐给身为家长的同事去看。

这是新加坡的电影,有他们独特地文化影响,可是家长与孩子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我此刻所处的社会确有相近之处,这个真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虽然我的孩子才23个月,可是看着周边的情形,让我不得不想到我也即将面临一个严峻的教育问题。

影片拍得很细致、很现实,又略带一些幽默讽刺的手法,在简便的地方语言中又拍得感人至深,异常是到了剧情尾声,我的眼泪都是止不住地流。随后的几天内,都在不停地反思,想到我与老公的相处。在家里,言语不多,言多必吵。看待事物我们都有不一样的观点,且各持已见,很少有共同的方向。我认为他不现实,他认为我太俗,所以在家里不适合讨论,不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对他的懒惰行为,也不能多说,就是提醒他该换衣服了,不能超三次,再说立刻换来一句:唧唧歪歪、不要对我指手划脚。口口声声要怎样发展,却不能在一处待得长时间,换来是公司不适合他,而不是他不适合公司。回到家就是捧着电脑看着电视,对家务不闻不问,就算雨下得很大,也不会对眼皮底下阳台上的窗去关一下,任凭衣服被雨水打湿。不能提钱,提钱就太俗了;却不对自我从儿子出生到此刻,连奶粉钱都未出一分的行为不感到可耻。我可能是一个很要强的女人,但更期望男人有点出息。想要他实现结婚

前的承诺,那真是天方夜谭。像我们此刻这样的处境,没有沟通、言多必失,不明白发展下去会是个什么样的境地,如果没有儿子,我想迟早会走到分开的一步。有的时候,真是想让老公去换一种生活试试,也许是我的让步让他感觉始终在处优阶段;再是独生子女,也不可能看着老婆辛苦地养家而无动于衷,也不承认老婆的优秀。就算是自卑,那也得拿出实际行动来。

讲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到此刻很多家庭,女人的牺牲;想起学生时代午夜听万峰教师的节目,很多女听众打电话进去,都是说因为孩子,一向忍着丈夫的不良行径,而换来万峰教师的一顿臭骂,做人要想着自我,不要说因为孩子而吊死。可是我也做不到,儿子太可爱了,留给任何一方,对他来说都太不圆满,哪怕做假也要做给他看,这是一个多么和谐的家庭。

所以,随着孩子的长大,教育要开始了,势必会因双方的意见不和而争执。如同剧中,杰利家,父母都各自忙着,在教育孩子不能够吃饭时打电话时,却为自我的接电话而辩解,没有做到以身作则。忽视了孩子。我们以后会怎样样呢?虽然心想要给儿子最放松地一个环境,这点上还是与老公有个共同的愿望。就是不知随着社会的发展,冷不丁会禁不住这个发展的氛围,而强加一些方式,拔苗助长。从此刻恐怖的学校教育中,真得是不难想象。

就像在剧中所展现地一样,新加坡的严格体制下,学生还是做出所谓的违规。就算公众鞭刑,换来学生对这个体制的失望。我也崇尚从严制约,也许想得太狠,可是严格未必是好事,要么是反叛、要么是懦弱,真是头痛啊!就像我的侄女,快8周岁了,有的时候看起来很懂事,有的时候看起来又是小小孩一个,与自我童年的时候,简直是不能够相同并论。

想要严格也做不到,她就是不理;换成讲道理,有时奏效;有时也是当成哑巴;有时变成一个雄辩手,让你无从说起。从剧中也是感受到,每个人都有实现的愿望,适时地称赞能够起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以后生活中是要注意,多褒扬别人,老公那里也是,虽然做得不尽人意,自以为是,还是多多鼓励他。

篇2:小孩不笨影片观后感心得

文博是一位家景贫穷的孩子,爸爸坐牢,妈妈为了养家糊口做一些小生意,没时光管他,文博从小明白妈妈辛苦,放学后就帮忙妈妈在店里做事儿。因此养成一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好习惯,可由于家里没有学习环境,导致自我学习成绩差,而一向自卑,没自信。

国彬是一位听话、懂事,但长期在妈妈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压力下,放下自我理想和信念的孩子。在每次的考试中经常会出现“脑子一片空白”的状况,而使考试成绩不及格。

terry是一位胆小,凡事都听妈妈话的乖乖生,在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他失去了主动性,对生活常识什么都不懂,什么事儿也都不会做,只会顺从他人意见,听从他人的安排。

这四个孩子在学校里成为好朋友,他们利用自我的优点,互相帮忙,每一个人都在不一样程度上有所提高。在影片最后文博和terry被绑架了,透过这件事情,让他们的爸爸、妈妈对他们有了新的认识,国彬利用自我画画的特长,帮忙警察在最短时光内抓住绑匪,让他的妈妈明白了画画在新加坡不是没有前途,它还是有用武之地的,同时国彬也找回了自我的理想和信念。而文博则利用自我的聪明智慧,带领terry一齐逃跑,正好被前来接应的警察所救,terry也从中找到了勇气。

<小孩不笨>虽然是一部影片,但它是社会上不一样级层、不一样家庭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浓缩,它教育我们家长和孩子都不要有自卑感,更多的是教育我们这些做家长的,要相信自我的孩子,不要一味地强迫孩子,尊重孩子的决定;也不要什么事都包庇孩子,要给孩子留有必须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有自我的理想和信念。

篇3:《小孩不笨2》观后感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个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矛盾, 孩子有做的好的地方, 也有做不好的地方。如果父母只看孩子不好的地方, 不看孩子好的地方, 那样孩子就会没有信心, 也就会做相反的事。比如和偷东西的人在一起做事, 最后父母知道了错误, 并改正了过来, 孩子也会跟着改正过来。孩子的对错在于父母, 父母做的好, 孩子也会做的好, 但父母做的不好, 孩子也会跟做的不好。

主人公杰利为了让爸爸妈妈去看他的演出一个小时, 去小卖部偷钱, 被爸爸打了。杰利和爸爸妈妈说:“我想让你们去看我的表演一个小时, 老师的票不能再发了, 我只能交五百元钱。”母亲为他感动了, 所以抱着他哭了。

篇4:小孩不笨影片观后感心得

这部电影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镜头,每一个表情都反映了深刻的教育问题,这些教育问题往往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就在我们家里,这一点尤其让人震动!

我只选取影片前二十分钟里的一些对话来分析。学谦和Jerry是两兄弟,学谦念高一,Jerry念小学三年级,他们都有尽自己的努力让父母开心,然而他们受到一连串意想不到的打击。

“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几时?你最后一次被人称赞又是几时?很久了,对吗?”

——这三句问句出现在影片一开始,叩问每一位观众的心。太多现代人失去了真心真意欣赏别人的这份美德。他们不仅不愿意分出一点精力欣赏身边的人,乃至自己的孩子也无暇欣赏。

Jerry :“我叫Jerry,我上三年级,我一点也不笨,我每科的成绩都拿甲等,可是我的妈妈却很少称赞我,还常常骂我为什么不拿再高一点的分数呢。”

——孩子需要成人的鼓励,尤其是来自父母的鼓励。JERRY是个优秀的孩子,可是不仅得不到父母的认同,还被提出更苛责的要求,于是他的心中毫无成就感,反而充满了失落感。

妈妈:“什么厉害?什么BLOGGY?写什么乱七八糟的文章就这么厉害?平时你的作文又不这么厉害?……65分很厉害吗?以前我在学校的作文至少都是85分。唐诗三百首你会几首?你妈妈我是中文杂志的编辑,你的华文水准这么差,真的丢尽我的脸。”

——学谦能写出好的博客文章,说明他有写作的热情,然而作文水平欠佳,或许是因为他的行文不够规范,用的典故也不多。学谦的妈妈如果能肯定孩子的创作热情并且鼓励孩子多看唐诗经典,我想,学谦会十分振奋。然而学谦的妈妈因为学谦没有达到她心目中的要求就诋毁他的成就,又讽刺他学识浅薄,最后一句“丢尽我的脸”让孩子无地自容,不知所措。诚然,学谦的妈妈希望孩子能和自己一样有优秀的华文水平,然而她没有注意到,她“希望”如此并不代表现实就能自然而然地“应该”如此。为什么她的孩子的华文水平不如少年时的她呢?看来她并没有认真地想过。

妈妈:“你要我讲印度话?华语你不会听啊?洗澡!”

——试问如果学谦的妈妈在和自己的朋友打电话时被别人用这样的语气和自己说话,她会觉得好受吗?她也许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恨铁不成钢的她并不把学谦在朋友面前的尊严放在眼里,尽管她看见学谦在开心地和朋友聊电话,依然恶狠狠地喝令学谦去洗澡。从学谦惊恐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妈妈的敬畏。他不敢忤逆,但是又不想让朋友耻笑自己像小孩子一样被妈妈管来管去,于是惊慌之中他对电话那边的朋友说:“是我家的女佣……”

Jerry :“老师,可以再多给我一点时间吗?我一直都没有机会跟他们说话。”

老师:“哇,你生意做得大啊?忙到没有机会跟他们说话?”

——Jerry要参加儿童剧演出了,而且是当主角。这是一件多么值得自豪和兴奋的事情!老师让Jerry请父母届时观看演出,可是Jerry连和爸爸妈妈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孩子想和妈妈说话都要把话写在纸上,贴在冰箱门上,盼望第二天妈妈能够看到——这是为什么?是Jerry生意做得大,还是妈妈生意做得大?

成才:“刷卡?这么酷啊?里面有没有钱的啊?”

学谦:(得意状)“只够买这个剃须刀的钱哦。”

——作为中学生的学谦已经开始学着大人的样子用银行卡储蓄了。他和朋友一起到商店选购剃须刀,把自己所有的积蓄用来购买这个给爸爸的父亲节礼物。如果你是学谦的父母,你会怎么想?

妈妈:“你爸爸怎么会这样黑黑的?”

Jerry :(熄灯后指着黑暗中的爸爸)“你看,我每天晚上看到的爸爸,都是这个样子的。”

妈妈:“开灯啦,读书就没有半撇,做这些莫明其妙的事情就这么厉害。”

爸爸:“你看啦,这就是你平时没有管教的关系。”

妈妈:“你自己还不是一样没有时间管教他?”

——爸爸妈妈并没有领会Jerry在贺卡上的图画的深意。Jerry把爸爸画成一个黑影,因为他每天所能看到的爸爸就只有一个影子。作为旁观者,我们很容易能领会:Jerry的爸爸太忙了,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才能回家,到家后最多只能特地打开孩子的房门看一眼准备睡觉的孩子,并没有机会和他们交流,而正在念三年级的小Jerry想念爸爸,却只能看着沉默的`黑影……但是在父亲节的晚餐餐桌上,爸爸妈妈只是觉得孩子的做法莫明其妙。恨铁不成钢的妈妈愤愤地奚落Jerry的把戏——如果你是Jerry,你会好受吗?

爸爸紧接着的这句话把矛盾从Jerry身上转移到妈妈身上。妈妈听了一点也不好受,马上回击,让爸爸哑口无言。他们太习惯对别人施加压力,讨厌别人给自己施加压力。其实将心比心,孩子又喜欢被父母时时施加压力吗?

爸爸:“Jerry,你还有什么厉害的,给爸爸看看。”

Jerry :“好啊!我会讲故事!”

爸爸:“好,讲来听听!”

Jerry :(立刻站起来)“每个人都有会有梦想……”

爸爸:(没有在听,拆开学谦的礼物)“剃须机?”

妈妈:(生气)“家里已经有了,还买,真浪费!”

学谦:“我是用我自己的钱……”

妈妈:(打断)“你自己的钱?你的钱还不是我们给你的?浪费钱!”

篇5:电影小孩不笨观后心得感悟

看完这本电影,回味无求,有感动、有高兴、有悲伤、有甜蜜。虽然,影片中的三个孩子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是,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愿意努力,愿意付出,愿意帮助。有一个孩子,他数学成绩一直不好,他没有考到90分,他妈妈就要打他,但他从不抱怨。突然,他妈妈换上了一种可怕的疾病,需要别人的骨髓。他非常伤心,宁愿妈妈站起来用力的鞭打他。最后,是他同学救了他妈妈。他因此也特别珍惜他与妈妈在一起的时光,每次考试,他都认真准备,希望考好一点,不要让妈妈生气。最后,她的班主任,给他报了画画比赛,并选中,去美国专修。

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努力了,付出了,就一定有回报。小孩其实并不笨,不要人为成绩不好,孩子就是笨蛋。其实他们也付出了,尽力了。大人也应该体会孩子的苦衷,不要用一些不当的措施来要求孩子考出好成绩。应该让他们追求自己的理想,快乐、健康的成长。

电影小孩不笨观后心得感悟范文2

星期三,陈老师给我们全班看了《小孩不笨2》这部教育影片,影片中的故事情节使我感触很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小孩不笨2》描述了两个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从“因为忙而无沟通”,到“孩子的心灵逐步走向堕落”,再到“偶然事件架起沟通的桥梁”,最后终于找回“曾经茫然、失落的心灵”!剧中的学谦、杰利为了得到父母的赞美不断地努力奋斗,但得到的却是父母的奚落,这种失落感我们也有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没有鼓励和赞赏我们了,而是不停地管教我们,总觉得我们做得不够好,总以为他们是对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忙碌到深夜才回家,连跟我们沟通的时间也没有。当然,我们也了解父母是为了这个家而忙碌,但再怎么忙也应该抽出一点时间来陪陪我们吧,哪怕是半个小时,我们也需要你们的关心,也期待你们的赏识。如果我们因为缺乏教育而像电影中的学谦走上一条不归路,那挣来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是爸爸临终前才觉悟的,他不是不爱成才,他只知道自己是从小被打大的,不希望成才走他的后路,不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和表达自己的爱,才导致今天的悲剧,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孩子成长和回头。如果说父母打孩子还可以理解,但学校通过全校师生的颜面鞭打孩子的暴力方法去教育学生,我觉得很残忍,我不赞同这样做。这样做也许可以令孩子取教训,但是你们知道吗?这样的.做法同时也使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剧中也曾说过:烂苹果削去烂的部分,剩下好的还可以吃,全部丢掉就没有了。

正因为在孩子进步时,家长没有及时表扬,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也没有好好教育,只是一个劲地责怪孩子,才导致孩子一错再错。剧中曾有这样的一句说: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我相信每一个小孩都不笨,也希望每一个小孩如天使般快乐。

电影小孩不笨观后心得感悟范文3

“小孩不笨”的电影版及电视版都推荐看。 对于比较忙的朋友, 可以选择只看电影版, 如果有空, 看看电视版也不错。

戏中, 主要讲述了3个家庭: 一个开始只懂得听妈妈话, 没有自己主见, 饭来张口的小胖子Terry; 一个有绘画天赋, 却得不到任何支持的国彬; 一个很讲义气, 小小年纪就担负起帮助妈妈,照顾弟弟的小男子汉文福(在电视剧中, 多了一个读书很棒, 不肯认输, 自尊很强的女孩)。

在学校, 学生们被分了等级, 那只是一个小学的学校, 在孩子们弱小的心灵里,已经觉得, 因为自己成绩不好, 被分到差的班里,自己的人生已经失败了一大半。 不但如此, 学校的老师, 大多都戴着很深的有色眼镜, 成绩好的学生可以随意打骂, 侮辱成绩差的学生, 却没有任何惩罚; 成绩差的他们, 即使什么都没做,却总是被请到校长室, 让被请来家长, 和老师们一起责骂。 他们没有机会为自己辩解, 或者说即使他们说出真—相, 却总被认为是为了减轻惩罚而说出的谎言。

学习不好的孩子, 又有什么错呢? 分数, 文凭, 对大人们而言, 对整个社会而言, 真的那么重要吗?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夺取高的分数, 大人付出了高昂的金钱, 更甚的, 付出了他们的时间, 精力, 他们有想过,他们所谓的”for your own good” 是否真的是为孩子们好吗? 真的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吗? 孩子失去了天真的童年, 失去了属于他们欢乐的时光, 是谁的错? “不是我们的错,是这个社会的错” 对,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 我们总是无奈地被这个社会的舆—论和眼光牵着走。 父母们谈起孩子, 分数, 学校, 课外学习, 都是他们主要的攀比话题, 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自己,只好把这种压力, 转到了孩子身上。 大人们自己也意识到了,然而, 几乎没有人敢逆流而行。 这, 就是人生的无奈吧!

老师眼里, 对一帮扶不上壁的烂泥, 也放任自流。 有经验的老师说的自有他们的道理, 而新的老师也有她一套把烂泥扶上壁的做法。 不知道, 过多几年,当新的老师成为有经验的老师的时候, 她的想法, 会不会有所改变呢? 教育, 究竟是育人, 还是愚人? 教育工作者, 又有没有好好想过? 特别是小学的老师, 他们的一句话, 可以让一个毫不起色的孩子变成伟人, 也可以让一个聪明有灵气的孩子变得精神分—裂。 他们是否了解自己对孩子来说,是会产生多大影响的人呢?

当看到同伴受欺负, 有孩子站出来一起面对, 也有孩子因为家庭压力变得对身边发生的事情”none of my business(这和我没有任何关系)”。 他们在共同经历中,不断体会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 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 大人的话, 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该经过自己的思考, 作出自己的决定……大人们不也需要好好思考, 连自己都经常做矛盾的事, 怎么不令孩子在没建立正确的判断能力之前感到”confuse(困惑)”呢?

戏中, 让我们感动, 让我们思考的地方, 还有很多很多。 虽然是一部轻松, 励智的戏, 却让我流下无数复杂的眼泪。

“小孩不笨2”则是与第一辑不太相连的剧, 可以说是一部轻松搞笑的喜剧, 戏中, 也有含泪思考的部分, 相对第一辑来讲, 这样的成分已经少了很多。 可能孩子长大了, 要带出的, 是另外的寓意。 看戏的朋友, 就自己用心体会咯!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 只要相信, 这个世界造了自己出来, 一定有自己有用的地方, 千万不要因为前面有石头, 就停步不前, 勇敢走上去, 把石头搬开, 继续走下去。

电影小孩不笨观后心得感悟范文4

电影《小孩不笨》讲述了两个家庭,三个孩子的成长故事。电影手法诙谐幽默,不时令人捧腹,情节不疾不徐,引人入胜。不知觉中,再次唤醒了人们对“孩子的教育”这一问题的思考。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方方面面,电影主要提到了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方面。作为一名学生,我很关心剧中学校故事的发展,尤其是那位眼中充满迷茫甚至是哀怨的华文老师,面对一群调皮捣蛋,桀骜不驯的学生,虽然是磨破嘴皮的说教,用自己的百般辛苦换来的是学生的不理解和超乎常理的反抗,最后竟成了不近人情的魔鬼,遭到各方的谴责,重压之下,万念俱灰的华文老师向校长递交了辞呈。

在校长和老师们的挽留之下,他留了下来,并且开始了转变。当他骑着酷酷的摩托车再次登场引来学生“赞叹”的时候,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教育的希望,看到了孩子的希望。尽管这位华文老师的转变才刚开始,他的“酷”也还很生涩,但他毕竟找到了那把剧中反复提到的“钥匙”——正确表达爱的方法。

剧中并不乏爱,父母的爱,老师的爱,但这些爱是僵硬的,是一厢情愿的爱,是不易被孩子吸收的爱,所以这些爱也就白白流失了,没有发挥本来的作用。这些都再次提醒我们,当教师要有爱心,更要有正确表达爱的方法。

让我们放下师道尊严,因为高处不胜寒,让我们俯下身子,因为草根处有虫鸣声声。当我们转变观念,学生就不会总喊“春风不度玉门关”,而我们也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电影小孩不笨观后心得感悟范文5

这天下午我们观看了教育电影《小孩不笨》。电影讲述了两个新加坡家庭,因为缺少沟通,让孩子的心灵走向了堕落,他们不懂得如何表达他们对孩子的爱,以忙为借口不跟孩子交流。甚至认为拳打脚踢是管教的最好方法,却不明白心和心的交流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是传递爱的桥梁。

在这个家庭,杰瑞的成绩都拿甲等却很少得到父母的.表扬,汤姆作文不错,但总是受到妈妈的谴责……,自我把爸爸的电脑修好了,却被误认为是捣蛋鬼。回顾自我成长历程,虽然也曾遇见过很严厉的老师,但是起码家庭的氛围是和谐宽松的,爸爸妈妈很少因为学习批评我,即使犯了错误,也会询问原因,因势利导,以宽容的心态接纳我的错误,给我改正的机会。

此刻的领导从业务和生活上都很关心我们青年教师,我们的工作但凡有一点点的进步,领导都会看在眼里,提出表扬,我们的工作有时也会有缺陷,但是她总是肯定优点,提出改善的方案。在骨干教师培训班,我也有同样的体会,邹老师,尚老师,徐老师,卢老师,所有的指导教师都是那么的亲和,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

我们的每一次活动几乎都得到指导老师的赞赏和鼓励。我想不论是做一名幼儿教师,还是做一位母亲,不论年龄大小,人总是想得到别人认可、欣赏和赞扬的,孩子更是如此。老师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赞赏的语言,一个鼓励的拥抱都是对孩子最好的奖赏。很多人认为中国人不善于表达爱,更多的时候即使表达也很含蓄,但是我觉得在我的身边,这种现象在一点一点的改变,我身边的同事,朋友,包括我自我对待孩子不像从前的家长那样“吝啬”。我们会拥抱孩子,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不吝惜溢美之词。我觉得教师是传道受业解惑者,是孩子心灵的培养者,是孩子的知心朋友。

我们在孩子的心灵播下的每一颗种子都会生根发芽,所以,要好好的呵护她们,千万不能主观随意的否定她们,批评指责更会伤害这些幼苗。用包容的心态,赏识的语言,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幼苗,未来,如果有一天他们长大成材,她们会感恩,以同样的心态对待别人。

篇6:小孩不笨观后感心得700字

一、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有效陪伴,父母事业的巨大成功也弥补不了缺席孩子成长的遗憾。

电影中学谦和杰利的父母是新加坡的中产阶级,父母整天忙于工作,以至于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在忙于工作或者应酬,以至于在父亲生日的时候杰利送给父亲的画像是一幅“灯下黑”的爸爸形象,在孩子的眼里看到的始终是黑暗中的爸爸,因为爸爸总是在熄灯后回来。

杰利在学习或者生活有疑问都是通过冰箱上纸条与爸爸妈妈联络,而爸爸妈妈则是通过讲口水连篇的道理来教育两个孩子,结果学谦把家当作睡觉的地方,慢慢就变成哑巴了,他们的心门关闭了,导致各种问题频发。

学谦在自己的博客中写到:“妈妈呢,只会骂我,逼我。不管我做什么事,在她眼里永远都是不对,不好的。记得刚上中一时。有一次,我打错了巴士,迷了路,回不了家,我好害怕。我找到了公用电话,打给爸爸。他说他在忙,没空听我电话。迷路的感觉好可怕。天黑了,我才回到家里,妈妈问也不问,就把我大骂一顿。慢慢地我知道这个家,只是让我睡觉的地方,这个家虽然什么都有,其实什么都没有”。由此可见,孩子是多么失望,多么绝望。

二、如何做“父母”是一门专业,需要努力学习、成长才能“合格”。

1.少看孩子的缺点,多看孩子的优点。这是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

电影中,欧巴桑虽然家境不是很好,但却是个非常懂得教育孩子的妈妈,认为孩子胖是优点,培养了铅球方面有专长,这些来源于她小时候对孩子的喜欢丢东西这一才华的训练,就是从楼下往楼上丢东西;女儿数学测验考了65分,妈妈发自内心的欣喜及表扬,让孩子内心感受到妈妈的真正的爱。而成才的父亲因出身低,年轻时打架失去一条腿,不想让成才走自己的路,对孩子要求严苛,整天以打骂管束孩子,压制他擅长打的优点,以为这就是对孩子的爱;在生命即将结束时才悟到:“天底下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学谦和杰利的成长也体现了这一点。

2.做好孩子青春期的性教育,在孩子成长中至关重要。

影片中杰利的同学看了电视剧中的男女手拉手、亲嘴然后在一起睡觉就怀孕了,进而作弄杰利和晓晰,杰利为了弄清“婴孩从哪里来”的真相,苦苦寻找:一问外婆他从哪里来,外婆回复“从垃圾场里”;二问女佣,女佣回答这个不用学,长大了自然就会了;三问妈妈,妈妈回复长大了就知道了;四问老师是怎么怀孕的,老师回复是虫和卵的结合,进一步深入追问,老师说明年就讲到了;五是请教恰遇一大腹翩翩的男士,杰利赶快问叔叔的肚子是不是因为虫跟蛋的结合才变大的,叔叔的回答令他更加迷惑;六是一迷未解,一惑又来,杰利开始想怎样能把晓晰杜子里的孩子打掉,偶遇一奶奶跟怀孕的阿姨说吃黄,孩子容易掉,结果是晓晰吃到腹痛难忍到医院才真相大白。

由此可见从小开始适龄的性教育多么重要!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上初中的我开始进入青春期,公交车上人挨人,如果男的臀部和我臀部挨着,我就会觉得可能会怀孕,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两三年左右的时间,现在想想都觉得可笑,对性知识的无知,无形当中给自己莫大的心理压力,焦虑和担忧。幸好现在北师大出版了中小学性教育教材,让家长和老师有书可依。

3.赏识孩子。

欣赏、鼓励孩子,唤醒孩子内心的好小孩,让他们拿出最好的一面。每个孩子都想做好孩子,不想被批评。电影中经典的台词是:欧巴桑问成才爸爸,你最后一次称赞你儿子是什么时候?“两年前?”,回复是2岁的时候,欧巴桑说:“当你的儿子真够倒霉的”。学谦的遭遇也是如此,他在博客中写到:“昨天晚上,我看到爸爸的电脑有问题,爸爸早上没有带着上班,就花点时间帮爸爸修好了,希望弄完电脑后,爸爸不会耽误工作,结果还是被爸爸骂了一顿。父亲过生日,杰利送给父亲一幅父亲的”灯下黑“画像,爸爸妈妈不但没有理解孩子画像的深刻含义,还批评杰利调皮,杰利给爸爸、妈妈讲故事,爸爸妈妈不但没有认真听,还批评学谦送给爸爸的生日礼物剃须刀浪费钱,孩子的心理该有多难过!这部影片告诉我们多鼓励孩子,多称赞孩子,多看孩子的优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骂出来,打出来的。赏识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激发孩子的潜能;成才的父亲在临终前鼓励儿子成才要打到世界去,成才果然努力得了冠军。由此可见,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了了地方就是资源!

4.要求孩子做的,父母要首先做到。

电影中学谦和杰利的父亲在饭桌上告诉孩子吃饭时不能用手机,用手机有害健康,而爸爸妈妈以各种借口接听电话,包括外婆,这样兄弟俩很无奈,父母都做不到,孩子如何能做到呢。

5.父母要倾听孩子,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忌说教。

影片中杰利画外音:大人们经常认为,和孩子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爸爸妈妈外婆都是自己讲,自己爽。而孩子们都是假装在听,然后一边进一边出。孩子们有没有听进去,爸妈不管,就要讲了就行了,可是父母没有明白,多了就很难消化的道理……。,杰利的父母喜欢说教,认为这是管教,而孩子真正需要父母时,父母却不在。

6.理解、接纳、认可孩子,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影片最后,当成才的爸爸、学谦的爸爸醒悟后,在孩子犯错遭遇危险,奋不顾身冲上去解救孩子,那种爱是发自内心的、无条件的,孩子从内心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真正的爱,亲子关系融洽,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篇7:《小孩不笨2》观后感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个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孩子有做的好的地方,也有做不好的地方。如果父母只看孩子不好的地方,不看孩子好的地方,那样孩子就会没有信心,也就会做相反的事。比如和偷东西的人在一起做事,最后父母知道了错误,并改正了过来,孩子也会跟着改正过来。孩子的对错在于父母,父母做的好,孩子也会做的好,但父母做的不好,孩子也会跟做的不好。

主人公杰利为了让爸爸妈妈去看他的演出一个小时,去小卖部偷钱,被爸爸打了。杰利和爸爸妈妈说:“我想让你们去看我的表演一个小时,老师的票不能再发了,我只能交五百元钱。”母亲为他感动了,所以抱着他哭了。

看来,父母对我们的严厉、绝情都只是表面现象,让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体味父母内在的真正的良苦用心吧!

上一篇:关于如何提高执行力的报告下一篇:一条短信,一份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