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影片观后感

2024-04-28

廉政影片观后感(共12篇)

篇1:廉政影片观后感

廉政影片观后感

从《礼尚往来》这则廉政教育片里,我领会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影片里,从《爱莲说》的“莲”到“父亲”都给我们展示出了一种正面的形象,这说明榜样是旗帜,代表着方向;榜样也是资源,凝聚着力量。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讲,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学习具体的先进典型,往往比接受抽象的原则方法要方便得多,特别是榜样如果就在身边的话,你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这样由一到

十、由点到面,相互感染、竞相仿效,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典型的普及化,人人都成为好样的。

俗话说,“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一个道德榜样可以影响一群人。榜样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增强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它存在于社会现实之中,是有血有肉、有追求、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个人或群体,他们的思想行为和模范事迹承载着一定社会主流道德的价值取向,体现着一定社会所要求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运用榜样进行道德教育,生动形象,说服力强,能够使人们与其产生情感共鸣,在耳闻目睹榜样的事迹中获得道德启迪,在接受榜样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认同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古人云,“学以穷理,实践为主”。学习榜样是为了赶超榜样、争先创优。从影片中的“父亲”身上,我们学到了廉洁自律的精神。心不廉则无所不取,心无防则无所不为。廉洁自律是一项长期的思想作风建设,绝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它的效力在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把廉洁自律作为一种思想境界来提升,作为一种职业操守来要求,作为一种工作能力来培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特别是在面对诱惑、陷阱时,保持清醒头脑,时刻警钟长鸣,在感情上把握住原则,在行动上把握住分寸,在生活上把握住小节,务必做到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楚、生活上清白,守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篇2:廉政影片观后感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新上任的安监局长,在72小时内解决三起安全事故的故事。第一个案子,也是最重要的案子,是一起火灾。发生火灾的是先富木器厂,由于作为木器厂所属的先富集团三天后就要上市,副市长以不能影响市里的经济建设为由责令在上市前结案。本是一起看起来简单的生产事故,但在调查过程中,却发现实情远不止如此:木器厂除了上报的四人受伤,还将四死三伤共七名工人转移藏在隔壁县,下令限期结案的副市长则有可能是企业的保护伞,先富集团的负责人想通过行贿安监局长来逃避处罚,甚至勾结黑恶势力强抢证据。面对种种阻挠,安监局长赵国强不为所动,顶住压力,带领安监工作人员艰苦奋战,拨开层层迷雾,最终在先富集团上市前让真相大白于天下。通过这个案件,我们可以看到,安全工作的开展阻力有多大,不仅仅是金钱攻势,在利益的驱使下,黑恶势力与公权力相勾结,甚至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而老百姓也对政府部门有着种种误解,很容易被煽动,在这样的环境下,安监工作的推进举步维艰。

同时,另外两个案件也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一名青年工人,仅仅是因为酒桌上推脱不开朋友的劝酒,违反了上岗前不许饮酒的纪律规定,导致了在随后的工作中出现失误,永远的离开了人世;一个向来遵纪守法的`建筑商,因为赶工期购买了一批不合格的保温板,就酿成了一场大火,导致五名工人死亡。这两个案例中的,都是平时很注意安全的工人或企业主,只是一时疏忽,就酿成大错。安全生产是红线,更是底线,红线就是生命,绝对不能跨过,绝对不可忽视,不可有侥幸心理。

篇3:校园廉政教育影片观后感(一)

普遍有一个印象,认为中国古代官僚机构中贪污现象特别严重,有大量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为证。不少写作者一再论断,这是中国特有的不治之症,居世界之最。

这种论断的脆弱性,在于对世界古代的其他文明缺少了解。中华文明作为惟一不中断地延续至今的古文明在它长寿的秘诀中有“吏治”一项,其中的主要内容就是廉政。我在实地考察其他古文明废墟并阅读相关资料时明白,那些文明的一一殒灭,或多或少都与官僚体制的崩溃有关。崩溃的前兆,就是大家都把官员的贪污当作了正常,上上下下都失去了敏感,由此构成了一种“贪污文化”。中国古代虽然在事实上贪污盛行,但在文化上却不予支持。中国文化永远把贪污列为负面恶行,对此从未动摇和模糊。也正因为这样,留下了那么多揭露和批判贪污的资料、传说和作品。揭露和批判,证明了文化立场的稳定。如果没有这种文化立场,不认为贪污是坏事,廉政是好事,也就没有那么多记载了。

廉政反贪的立场,经由政治规则过渡到文化规则,是一种精神升华:

第一,廉政作为一种政治规则,孔子在《论语》中说:“政者,正也”,说明政治的本性就是公正、清正。《礼记》进一步发挥道:“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指出若要老百姓服从政治,就需要统治者公正、清正。这种观念,在中国一代代延续。结果,一切好官都很自然地把政治上的廉贪与民心向背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不错的民本主义政治标准。例如宋代包拯在《乞不用赃吏》中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明代于谦在《入京诗》中表白了做一个清官就不能留下把柄让民众议论:“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廉政作为一个政治原则,是官员必须承担的特殊责任,其要求,远远高过普通君子。对普通君子来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可以了;但对官员来说,“爱财”是一个污点。对于这个问题,清代吴汝纶有过简明的解释,他说:“作官之钱皆取之百姓,非好钱也。故好官必不爱钱。”也就是说,“爱财”可以是君子,却一定不是好官。原因是,官员要“爱”的,只能是百姓之钱,百姓之财。这种“爱”,必须斩断。

第二,廉政作为一种人格规则。如果说,政治规则是一种被动的遵守,那么,人格规则就是一种主动的追求。政治规则的最高惩罚是刑,而人格规则的最高惩罚是耻。《左传•襄公十五年》有记,宋人向子罕献玉,说这是宝。子罕说,玉是你的宝,“我以不贪为宝”,你给了我,我们两人的宝都丢失了。这个记载说明,对子罕而言,他的拒绝不是不得已,而是一直在固守着一种人格珍宝。他用“不贪”二字概括了这种人格珍宝的内涵,既简单又深刻。不贪为廉,不廉为耻,廉而知耻,即为官中君子。欧阳修在《廉耻说》中概括此意,曰“廉耻,士君子之大节”。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格底线”。

为了固守这条“人格底线”,中国学人制定了一系列摆脱诱惑的禁忌。最典型的是晋代陆机《猛虎行》中的两句话:“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虽然我已经很渴了,但有的水还是不能喝;虽然我已经很热了,也不能在任何一个树阴下歇脚。这种忍着大渴大热却绝不向“盗泉”、“恶木”求助的行者,就表现出了高尚的人格形象。

第三,廉政作为一种文化规则。文化规则是人格规则的集体化成果,因为文化是一种“集体人格”。在中国古代,廉政作为一种集体意识是广泛深入人心的。中国民众评价官员的标准很多,例如是忠是奸、是贤是愚、是敏是拙、是温是烈,但第一标准和最后标准却长久不变:是贪是清。贪官、清官,是中国民众对官场的阴阳两分。而且,贪官这个概念一旦建立,在中国民众心中立即会产生一种“无限度毁灭效应”。不管贪污数字大小,也不管是否改朝换代,都不能救拔。这便是文化的力量,甚至超越了法律的具体量刑。

在廉政上升为文化,一个重要标志是语文习惯的建立。在中国语文中,一个“清”字获得了超乎寻常的正面意义。例如清廉、清正、清雅、清朗等等,即便是与负面词汇组合在一起,也立即反负为正,例如清贫、清寒、清瘦、清苦等等。唐代诗人杜荀鹤在给一个官员写的诗

里说:“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意思是要爱护一个人,没有特殊办法,最好的馈赠不如让他为官清廉。

说到唐代诗人,我又不禁想到,连李白、杜甫这样的世界级诗人也常常把清廉写入诗中,这在其他国家的诗人中是很难见到的。例如,李白在《赠崔秋浦》中写道:“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杜甫在《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古州》中写道:“烈士恶苟得,俊杰思自致。”你看,他们在送别朋友的时候,都喜欢毫不客气地劝廉诫贪。唐代是一个富裕的朝代,因此李白、杜甫对官员的劝廉诫贪,主要不是着眼于社会财富分配,而是在申述着一种精神意义,一种文化共识。

篇4:学习廉政月影片心得体会

近期凤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全院职工在医院三楼会议室观看了廉政教育影片《决不姑息》。

影片通过深入剖析典型案例,以生动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剧情来展示纪检监察部门在办案过程中遇到的重重阻扰以及纪检监察干部不徇私情、决不姑息、坚决查处腐败分子的坚定决心。教育片震慑力强,教育意义大,在全院干部职工中反响强烈,营造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

观影结束后,廖杰书记强调,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救死扶伤是我们的本职工作。虽然身边有很多患者会以各种方式感谢我们,但是我们不能接受他们的红包、土鸡蛋、腊肉......不能养成靠山吃山、收拿卡要的不良习惯。而是应该向身边的先进党员学习,向先进同志学习,应该从警示教育片中吸取教训,坚定信仰,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才能长久的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实现自我价值。

【篇二】

近期,黄陂区教育局组织系统内各单位的纪检委员参加了培训并观看了警示教育片《淬炼》。这部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片,从我市的反腐典型案例入手,深入地剖析了几位官员贪污腐化变质的原由,给在座的每一位观众都敲响了警钟。通过观看这部警示教育片,我对基层纪检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要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意识。一是进一步深入开展政治纪律教育。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省、市、区纪律检查工作相关文件精神,加强党风党纪教育,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廉政意识,要求广大干部职工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学习先进事迹,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二、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认真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严禁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二是要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和咨询等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三是完善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四是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农村工作,进一步夯实廉政文化建设的社会基础。

三、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监督是做好廉政工作的关键,正是有了监督,才能使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使自己清正廉洁,少犯错误。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才不会懈怠,才不会滥用手中的权力。要进一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

四、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廉洁自律的表率。习近平总书记警示全党“打铁还需自身硬”,领导干部只有明晰法律与纪律的“高压线”,明晰公与私的“警戒线”,明晰个人与家庭的“情感线”。要注重实干,不赶浪头,不出风头,把心思花在抓改革上,把劲头放在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促发展上;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不摆不切合实际的花架子,切实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带头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篇三】

近日观看了警示教育影片《决不姑息》,剧中触动最深的是栗衡入狱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一段话。记者问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背离人民利益,说一套做一套的,他回答是从九十年代时期,一件小事,假说假作未被识破,反而得到了赞扬开始,一步步走向了自我毁灭。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刘备曾经告诫刘禅的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小恶看起来微不足道,殊不知,它就是裹着蜜糖的陷阱,一旦尝到甜头,就会不断的诱惑人往下跳,是跗骨之蛆,不易察觉,最终只留下内里腐朽不堪的空壳,再经不住考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时刻恪守党章国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锤炼思想,防微杜渐,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时时审查自身,严守共产党员廉洁自律的操守。事情不论大小,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对自己负责、对党负责、更是对人民负责,努力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

树牢廉洁意识。作为一名民政公职人员,要树牢廉政意识。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很多腐败行为中都是从一根针一根线开始的,一发而不可收拾。我深深的认识到作为公职人员应该要加强党性修养,抵御外界诱惑,要加强自我约束,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学习,重点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等,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做到常念“紧箍咒”,早打“预防针”,浇注“防腐剂”。

强化法律意识。认真学习、遵守和执行宪法、法律、法规和各项方针政策,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带头学法、用法、守法。作为一名民政工作者,民政工作内容多、范围广,与之有关的法律较多,这些法律、政策能否得到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民政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因此,要坚持把学法、用法、守法作为做好民政工作,实现民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重要任务来抓。

加强自我约束。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自觉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正确行使权力。一是做到“慎权”。努力做到秉公办事,坚持原则,从不滥用职权。二是做到“慎欲”。从未谋取规定以外的特殊利益,不放纵自己的欲望,不贪吃喝、不贪钱财、不贪享乐、不贪图名利地位,堂堂正正地做人,明明白白地工作。不为声色犬马、灯红酒绿的生活方式所动,过好享乐、金钱关,艰苦奋斗,俭以养德,保持良好的品行和高尚的情操。三是做到“慎微”。时时刻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力争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马虎,自觉增强“守一”意识,不越雷池一步,在防微杜渐上下功夫,追求党性和道德修养的高境界。四是做到“慎独”。在廉洁自律上做到了表里如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自觉以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衡量、约束自己,没有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严格进行自我监督。

【篇四】

3月26日晚,中铁二十局佛莞党工委组织观看廉政电影《人生不能重来》,这是中国第一部关注贪官落马后其家庭成员凄惨遭遇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项目30余名党员和群众集体观看了此影片。

廉政电影《人生不能重来》是我国第一部关注贪官落马后其家庭成员凄惨遭遇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影片内容取材于真实案例。讲述某市副市长从一个勤政廉洁的好干部,经不起名利诱惑而堕落变质,违反党纪国法,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以致身陷囹圄,导致整个家庭陷入一场噩梦:母亲在失望与悲伤中死去;

妻子失魂落魄,终日以泪洗面;

女儿因为家庭牵连,不能被男友的家人接纳,不得不伤心远避他乡;

连上小学的孙女,也因爷爷的罪恶而使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曾经让多少人羡慕的家庭就这样四分五裂。

电影可以回放,然而人生只有一次,没有后悔重来的机会,观影结束后大家一致认为该片从人性和家族的角度切入,内容新颖,视角独特,主题深刻,触及灵魂,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是一次真诚有效、至柔至痛的劝诫。项目党工委书记刘军民表示,要以案为鉴,吸取教训,防微杜渐,警钟长鸣,自觉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树立廉洁从业意识。同时要以前车之鉴,增强自律意识,在是非面前要有辨别力,在诱惑面前要有自控力,要挡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时刻不忘党纪国法,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篇五】

篇5:廉政影片观后感

该影片真实再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任职期间和退休后近40年的先进事迹,塑造了一位一心为民、两袖清风,鞠躬尽瘁,永远把人民群众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优秀党员领导干部模范典型。杨善洲同志在担任保山地委书记期间,狠抓农业生产,专注民生,忘我工作,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懈奋斗,把深山大沟建成了全国闻名的“滇西粮仓”。退休之后,他继续实践“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无偿担任大亮山林场场长。他在大亮山上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用实际行动履行了自己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的誓言。

影片《杨善洲》感人肺腑,诸多场景令人动容,不由热泪盈眶。

篇6:影片观后感

梦想,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为迷失方向的航船引导方向。梦想,是晴朗夜空高高在上的北极星,为迷失的人指明回家的方向。没有梦想的人,就像迷失在偌大森林里的游客,惊慌失措。没有梦想的人,就像是散乱在天空中的蒲公英,不知何去何从。

中国梦,再不只是梦

可能在观看此影片之前我不会很了解中国当代的事情与发展,更没有理解当代中国到底有如何的强大繁荣,我很感谢这次省情课,是它让我对中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让我明白了“中国梦”的含义。

梦想连接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没有正确的道路,就无法汇聚各方的力量,再美好的梦想也无法实现。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过近10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付出了最大牺牲,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从此,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将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梦想是一种信念的代名词,有梦想才有前进的动力。一个国家能够给予国民,特别是给予青年以梦想,是这个国家能力和发展自信的标志。让梦想来引领青年方向,用梦想去凝聚民族精神。我们今天的“中国梦”,体现的是一种对生活和未来的自信;体现的是对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和改革前行的自信。

一个落后挨打的民族,是没有资格谈论梦想的;一个还没有找到发展方向的国家,也没有能力谈论梦想;一个让多数人没有受益感的国家,人们生活在贫困和不公之中,当然不敢、不愿、也不会有梦想。民族复兴的伟业,改革开放的大业,国家发展的愿景,让中国人站起来和富起来,就是为了让国民,特别是年轻人有资格做梦,为了让国家有能力兑现关于“中国梦”的承诺!

有了党的十八大的召开,给我国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大会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一主题为我们大力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一个繁荣而富强的国家,即使困难重重却依旧昂首阔步的国家,加长久屹立于强国之中,因此“中国梦”富国强国梦,在十八的引导,各族人民的努力下将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事实。

我的梦,教师梦

梦想使人疯狂,他是人生的动力,也是人生的源泉,因此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即使人家如何奚落我们,即使前面如何坎坷,我们都应该用梦想的动力促使自己前行。

我的梦想很简单就是能够在毕业后做一名伟大的人民教师,为祖国,为下一

代做出一点微不足道的力量,也能更好的利用只是,将所学毫无保留的传授出去,将更多的专业只是吸收进来。对于很多人来说,英语可能是一个非常长吓人的词,对我而言也不例外,但是为了梦想我不得不前行,不得不做出努力与目标,只得告诉自己“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面的着强劲的对手心里面总是会有放弃的念头,但是每每想到父母,想到自己的目标坚持下来啦,我想也正是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战胜了自己内心消极的想法,我才有可能走向现在。我很感谢我的梦想赐予的力量,是他让我懂得了坚强,懂得毅力的重要性。

大一以来日子似乎很轻松,因为课程不多,所以对自己要求也很低,方向感也没那么明确。踏入大二,似乎迫切感就立马袭来,普通英语四级,专业英语四级„„看着这些字眼,心里面的压力真的好大,看着一本本没有背完的单词本,一套套没有完成的真题试卷,似乎方向感埋没在压力之下,但竞争如此强烈,面对学习,面对我还没有接触的工作,我的这些消极颓废的想法只好被消灭,再也不能让他们滋生,因为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教师,所以我的加把劲,给自己足够的动力,一步步去触及成功,我每天都要逼着自己去练习口语,背诵单词,练习写作,每天都听听力,实话说着真的很累很辛苦,但是看着自己的进步,退一步想,其实也值得啦!无劳不获嘛,我为自己梦想付出了,我想我一定会成功的。

Nothing is impossible这就是我的动力。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智,则国智。

中国梦里有我,我的梦里有中国。如果说中国梦如同临天大夏,我愿做大厦里的一石一木,成国之栋梁,尽绵薄之力。

班级:2012级英语5 班专业:外语系

姓名:彭媛媛

篇7:影片观后感

电影主人公是陆凯,父母都在城市工作。他从小和爷爷相依为命,由一只名叫“小勇气”的狗陪伴着陆凯。陆凯每天晚上最希望父母能给他打电话。有一天,陆凯的爷爷突然想听陆凯读书,就把新课文读给爷爷听。

久而久之,鲁被爷爷开除出读书和读史书。每天放学后,陆凯都带着他的小勇气到处走,他们的关系很亲密。但是有一天,陆凯的爷爷突然生病卧床,没有呼吸,最后去世了,永远的离开了陆凯。卢克的父母回来后,想带卢克去城里上学,但找不到合适的学校。最终,父母找了一所学校接受了这条路,但在城市里养小狗不方便,所以这条路只好勉强留下了一点勇气。

电影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哭泣。我们的父母都在我们身边,每天给我们做好吃的喝的。而且路是开着的?我每天最大的希望就是父母能给他打电话,每年过年都能回来。我们的生活比开车好多了。如果离开父母,我们能不能就这么坐在那里哭?

从陆凯的写作中,我感受到了肖丹和陆凯之间的友谊。有句话叫“狗是人类忠实的伙伴”。是的,这就是肖丹和陆凯之间的情况。他们是亲密的朋友,甚至成为兄弟。当陆凯离开肖丹时,陆凯的脸上有两行泪,肖丹尽力追车,但命运并没有眷顾兄弟俩。

看完电影,脑子里出现了一个词:“爱”。我被陆凯和肖丹之间的友谊,陆凯和爷爷之间的感情,妈妈和爸爸之间的感情,以及社会对这些留守儿童和城市新市民的深厚感情所感动。同样,这条路开启了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篇8:影片观后感

大二新学期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播放了《看上去很美》这部影片。我们每个人都都看得很入神。似乎要从这部影片里吸出金子来。,每一个经历过童年的成人都能体会到本片中遥远而亲切的情感氛围,这种感受完全可以越过时空的障碍,也能超越时代的背景而存在,虽然片中的时代背景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其实上课前我带上了从图书馆借的《外国优秀教师是如何教学的》准备在课堂上偷看(请老师谅解学生的无知),看了这部片子之后,我恍然大悟,中国的教育都没有弄清楚,何谈西式教育!不仅仅是我,这应该是观看影片的很多学生之大悟吧。

《看上去很美》,是由王朔的一个自传回忆小说编拍的,发生在一所幼儿园的故事。张元导演把人在幼儿时代的混沌,神秘,幻想,拿捏得十分准确,尤其是片中的方枪枪赤裸着身体走在雪地里的情形,那种自在而混沌的身心仿佛和天地万物有种神秘的和谐,而此时的配乐也紧紧跟着这种神秘和混沌,一切都在黑暗中眨着绿色的眼睛,若有若无的恐怖就像方枪枪在灯下的影子,仿佛游戏般地跟着他不放,此时音乐和画面就是一切,对白可有可无,在四五岁孩子的世界里。

而我最喜欢的是方枪枪水汪汪的眼睛,那双眼睛流露着对自由的渴望,它纯洁,纯洁到透明。方枪枪的特立独行带有叛逆者的一般征象,他在幼儿园里受到的纠正与惩罚并没能使他认同和服从集体的意志,这使他始终游离于众小朋友之中,首先是他自己不会穿衣服,其次是他的一头长发,这头长发使男孩们骂他是个“叛徒”和“假媳妇儿”,于是他转而羡慕女孩们的洁净和井井有条的游戏,想加入她们,但是也被拒绝了,他对陈南燕一种天然的爱慕和亲近使他更被幼儿园阿姨视为“流氓”和“异类”,而接下来他对于幼儿园的权威—李阿姨和唐阿姨的敌意使他受到禁闭和孤立的惩罚,被惩罚之后的方枪枪就把李阿姨想象成了一个妖怪,要吃掉所有的小朋友,在那场李阿姨学大猩猩表情的戏中,我们透过方枪枪的双眼,真的看到了一个可怖的妖怪的形象,(这种感觉是非常真实的,在我们的幼儿时代中,把一样东西想象成另一样东西并且信以为真并不稀奇),在李阿姨知晓后,方枪枪绝对被孤立了起来,他被关到小黑屋中,那里有未知的所有恐怖在等着他。

在幼儿园的赏罚体制中,小红花是一个唯一的载体,阿姨们靠这种荣誉的象征物来把集体的权威意志施加到每个孩子的心目之中,其实,小红花的赏罚都来自上层,这是集体的肯定,连汪若海那个做后勤副部长的父亲都很在乎自己的孩子得了多少小红花,可见获得集体的认证,对于一个社会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另外,小红花或者是奖状这种虚无的奖赏在中国,确实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这个意义上,影片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中国模式”。

有个小孩放了个屁,李阿姨就命令所有的小孩撩起裤子,撅着屁股,她一个个嗅过去,后来大概是嗅到了方枪枪和陈南燕的味道,就马上命令他们去拉屎去,那个场面真是令人哑然失笑,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不但是吃饭洗澡要按规则来,连拉屎撒尿都要排队操作,而方枪枪小朋友就是不喜欢这一套,所以他就只好受到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双重遗弃了。也许在中国的这种教育下,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吧。从进幼儿园的第一天起,方枪枪小朋友的小辫子就被老师无情的剪掉了,同时还有很多的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每个人独特的个性也就从这一刻开始被一点点磨平,最后变得大家都一样。老师用小红花来评比小朋友们每天的表现,来选出积极分子……还有很多很多,不想再一一说了,这些都是成长中所经历过的,只是现在想不起经历时的感受了,但是现在会觉得残忍和悲哀。孩子们的世界是单纯而独特的,而幼儿园老师所采用的教育手段,对于这些稚嫩的生命来说,太过残忍了,至少影片中的生活会让我这样觉得,估计我们小的时候也是被这样“教育”的。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外乎中国传统教育在每个人心中的根深蒂固,不发达的经济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教学条件,教学质量的落后。同时中国又是个人口大国,以目前的经济条件,解决十四亿人口的教育问题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就业问题如此严重,竞争如此激烈,从而高考成为了目前比较有效的选拔人才的方式。高考意味着应试教育还要持续,而应试教育的缺点在《看似很美》这部影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最为重要的时如何解决。记得多年以前,有关部门就已经下达文件,要求各地学校给中小学生减轻负担,为什么到现在孩子们还这么累?原因可谓众所周知:尽管国家早在1993年明确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但我国中小学“应试教育”至今“高烧不退”,考试成绩依然决定着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左右着老师的晋升和饭碗,可以断言:“应试教育”不除,学生负担难减。

应试教育所引起的连锁反应:现在不论什么考试都会有作弊现象的出现,人们只会加大力度的抓作弊,但是有没有考虑为什么作弊现象会屡禁不止?城市里的孩子学习只是为了能够拿到一个毕业证,并不是真的渴望学习。这一现象不是政府能够改变的,还需要学校、家长、政府等多方面的努力。

现在的乡村学校,甚至是城里的中小学,连个像样的正牌大学生都没有,更别说名牌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清华北大的高材生,甚至连我们国家的核心部门想用都用不上,因为他们大多数都出国了,正在为欧美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们现在的教育系统,虽然也培养出了无数的人才,但是教育系统里最多只有三流的毕业生才可能来当“教书匠”。而人生最重要的教育阶段,12岁以前的教育,我国普遍用连大学都考不取的学生(中专,中师,高中等毕业生)来充数,即使现在由于“大学本科生”的量产成功,有一些“本科生”很不情愿地去小学任教了,但是他们真正的教育素质很值得怀疑,实际上还赶不上当年的中专生。因此,我们的教师选拨机制,非常的怪异。

在国家层面,我国已经把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作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伴随着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以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认真总结我国教育的成功与不足,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看似很美》是中国式教育的一个缩影,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崭新的中国式教育!

篇9:影片《刮痧》观后感

中、西方两种文明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不可避免,要消除这种文化隔阂,就必须要相互增进了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消除误会,但很遗憾的是,中、西方两种文明的交流,双方的态度和主动性都不一样,是非常地不对称,也就是说中国人对西方文化了解的程度,远远大于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从片中可能看出,许大同一开始对美国的生活是非常向往,似乎已经融入西方主流社会,但这都是许大同自己的努力适应,他们能够在西方人主导的社会中有所作为,说明他们非常了解西方文化,但“刮痧”事件发生后,让许大同一家感到震惊的是,西方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不知晓,甚至有些误解和歪曲,比方说片中对方律师对“刮痧”、“孙悟空”这些中国元素的解释,可以说完全是污蔑了,就算是这名律师是有意而为之,而法官、许大同的老板等对此也毫无认识,这就是文化交流的不对称性所造成的。

这种文化交流的不对称性,造成文化相互认知的不同,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远远大于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而文化交流的不对称性,又是和国家实力相对称的,目前西方文化是世界主流的文化,就是因为西方的国家通常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所以西方人自身就会产生一种文化优越感,所以他们就不可能主动去了解别的民族文化传统,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但作为中国人,我们要增进文化交流,不仅仅我们要多多学习西方文化,同时也应该积极地将本民族的文化向世界传播,过去我们就不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连中国自己也要贬低自己的传统,试想现在中国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刮痧”,有多少人看病会想到看中医,这了难怪“端午节”也被别人抢注了,筷子也被西方人认为是日本人发明的,等等诸如此类,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强大了,自然而然地学习中国文化的人增加了,我相信像电影中“刮痧”这样的误会会越来越少。

在这部电影中,最应该反思的应该是许大同本人才是,这次“刮痧”事件与其归咎于文化冲突,还不如归咎于许大同个人的失误或其性格上的缺陷,在片中许大同夫妇是知道美国的相关法律,比方说对孩子的保护-法律、中医“刮痧”不被法律认可等,但他们在主观上并没有认真看待,没有认识到不尊重这些法律的后果严重性,许大同将孩子单独留在家中,而且是在深夜中,无论如何都是不应该的,再加上他在众在面前打小孩,这些都无法让人认同他是一位负责人的父亲,后来他第一次面对法官的陈述,明显是表演的成份居多,他只是想走过场似的解决问题,请的律师也是一个门外汉,他声泪俱下的表演让人看了反而有些呕心,至少让人觉得他不是一个诚实的人,最后他一系列的冲动举动,再次证明了他性格的不成熟,在危机面前缺乏冷静的思维,许大同的悲剧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对法律的漠视,我相信对法律的漠视,并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传统,在任何一种文化中,不诚实、违法行为都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篇10:影片《雷锋》观后感

一个默默无闻的背影,一段短暂且珍贵的岁月,却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回忆。他那“把有限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精神深深烙在人们的心灵里,他是一名普通士兵,更是一个正义的化身,他——雷锋。

电影《雷锋》向我们叙述了他生活中感人的事迹,无论是勤俭节约还是乐于助人的一件件小事,都彰显着平凡与伟大。这部影片,使我们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久久不能平静。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场篮球赛下来了,每个人都去买饮料喝,只有他默默地喝着白开水。在现实生活中,铺张浪费早已形成一股负能量,我们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长流水、长明灯,餐桌上的浪费等现象时有发生,或许有人会说:“节约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呢?”殊不知,细流汇聚成大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或许我们只有真正遭遇到生活的苦楚时,才会明白节俭的重要性。更令我们深受感动的是他“坐车一千里,好事一火车”。有人说雷锋傻,或许他为别人买票时,他乘坐的火车就会无情的卷着西风消失在天际,或许他奉献自己仅有的馒头,自己有可能饿得两眼冒金星……,然而他没有任何犹豫,主动帮助身边人。在生活中,或许这种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在慢慢地缺失,社会正在呼唤它,需要它。如果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给”永远比“拿”愉快,伸出你的热情的双手,分享你的爱心,那是一份温暖,更是一份人间真情。这不禁让我想起我们敬爱的老师,他们不辞辛苦地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三尺讲台,任劳任怨、呕心沥血,辛勤地浇灌祖国的花朵。

雷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帮助别人,无怨无悔。感谢《雷锋》这部影片,让我们深受教育、受益匪浅。他仅仅活了22年,却留下了不朽的精神,流芳百世。雷锋就像一座丰碑,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传承他的精神,实现中国梦!

篇11:爱国影片观后感

19,清朝政府筹建北京到张家口的京张铁路,并让詹天佑为总工程司。詹天佑在危难关头接下重任,并以高度的责任感克服重重阻碍,终于在19修建成我国第一条自力修建的铁路。

在这中间,中国工程师接受了这个任务后,帝国主义者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但外边的冷嘲热讽没有影响詹天佑的信心,因为他决心一下。帝国主义者还是不肯让步,在施工期间,他们把中国工人给骗走,结果造成了洞口塌陷,詹天佑完全可以不管的,为了救两个工人而耽误工期很不值得,但詹天佑还是一起全力救人,因为当时科技很不发达,只能用锤子一下一下的敲碎,两个工人得救了,而詹天佑因为太疲乏而昏倒了。

我觉得詹天佑不听别人对他的种.种看法,坚持自己的决定,有决定,才有信心,才能成功。而且我觉得詹天佑也比较爱乐于助人,他敢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勇于去救别人,可能有些人就会想,救了他们,他们不但不回报,肯能还会丧失自己的性命,觉得不值得,但詹天佑不这样认为,在危难时刻勇于挺身而出,我们要学习詹天佑舍己为人的精神。

篇12:爱国影片观后感

辛 五年级 庄

张红燕

勿 忘 国 耻

——《南京!南京》观后感

辛庄小学五年级 张红燕

我对《南京!南京》这部电影是充满期待的,当它正式上映时,我被它那黑白的画面,一行行令人惊叹的字幕和令人震撼的声音所感染了。

我看这场电影前,心里很紧张,看的时候,好像身临其境,亲眼目睹得了这场惨无人道、惊心动魄的屠杀。看完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浮现出一次又一次这样“疯狂”的景象:惊慌失措的人们在不知所措,不安地狂奔逃命;地上一具具已经根本没了人形的尸体;日本人“发疯”了似的抢着看中国的财产,中国人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侮辱;许多幸福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想道这,我仿佛耳边又响起枪与大炮的轰鸣声,不安的人们哭喊、哀求声。听我的父母说,这场屠杀,卷入了30多万人那鲜活、无辜的生命,到处都是尸体,有战死的,更多的是战士的尸体。

这部电影仅仅几个小时的片段,却让我陷入了沉思之中。为什么像中国这样一个有抱负、有历文化背景的泱泱大国,却让日本这样一个小国对自己进行大量的屠杀,并且“杀光、烧光、抢光”是日本的宗旨,中国却奈何部了,无能为力。就是落后,咱们没有先进的武器设备,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

这部影片我看了不止一遍。每一遍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想。同学们,虽然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中国在某些技术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好,不如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

我们应该不忘历史,更应该珍惜现在。化悲痛为力量,化思想为力量。为历史续写新的辉煌。

上一篇:哈弗大学社会声誉下一篇:上北大的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