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孩不笨》个人观后感

2024-05-09

电影《小孩不笨》个人观后感(共15篇)

篇1:电影《小孩不笨》个人观后感

这是一部特殊的电影,它不仅能教育孩子和家长,而且很感人,让我的泪像断了线了的水珠“哗啦哗啦”直往下流。这部电影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大有启发,让我在社会上有了新的认识。大家知道这部影片叫什么吗?它的名字很新颖,就做《小孩不笨》。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在一所学校的一个班里,有3个成绩很差的学生,但是他们之间非常要好。他们就是:国宾、来福和Terry。他们3个各有各的特点:来福是机智聪明,只要用功,就能考得好。国宾虽然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成绩还是不理想,可是画画可是一流的,得了个全国第二名。Terry他们家非常有钱,什么事都是爸爸妈妈干,导致什么也不会做,被别人欺负,就哭,成绩也不好,没有主见,什么都听爸爸妈妈的。

他们之间有许许多多的事情,最感人的还是下面一个片段:国宾的学习非常认真,非常用功,可是仍然没有考到90分以上,老妈就不停地用鞭子打他。结果老妈劳累过度,患上了血癌。老师得知此消息,要大家去验血,看那位的骨髓与国宾妈妈的骨髓相符。可谁知,竟然是他们的冤家丘先生的儿子Terry是相符的。国宾的妈妈虽然把国宾打得遍体鳞伤,可他却没有记仇,不停的恳求丘先生。Terry求求他的爸爸妈妈,说:“他要学会感恩,上次国宾帮助过我。”结果,骨髓移植非常之成功。从这段能看出国宾知道,妈妈打他都是为他好,并没有记仇。再看看我,父母老是打我,我都有点记仇了~!再看看Terry,为了自己的朋友,恳求自己的父母,捐出自己的骨髓。自己却忘记了自己的生命,做不好将会人命关天。而我呢,老是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从来都没有为别人着想过,我感到非常之内疚。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懂得了每个小孩都不笨,那就看他自己的造化,有没有用功了。父母打小孩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是为了我好,不应该怨恨他们,将来有了成就,就知道了。我还知道了:不能事事总为自己着想,不能总想着自己的利益,应该把困难留给自己,方便留给别人,也要为别人着想。

这部电影让我的心灵大有震颤,大有启发。

篇2:电影《小孩不笨》个人观后感

一位老师说,我们需要一把钥匙,而这把钥匙就是“多看学生的优点,小看学生的缺点。”如果把一个烂苹果丢掉,那么什么都没有了,多可惜啊!但是,如果只是把烂的部分切掉,这个苹果还是一个好苹果。老师们,请你们在学生的面前“多称赞别人,多看别人的优点。”吧!那么每一个学生都会有美好的未来。

当孩子踏入青春的叛逆期,众多的父母都认为孩子很坏不听话,很难与孩子沟通。其实真的很坏吗?真的完全无法和孩子沟通吗?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如果在这个时候,老师们没给予这些学生适当的教导,心目中却认定他们是朽木不可雕,那么,社会将来就会多了一个“败类”。其实,只要大人们和孩子有着健康的沟通方式,多赏识他们,包容他们,在孩子面前隆下身份,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你们将不难发现,孩子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坏的。

剧中,TOM和JERRY是新加坡一般中等家庭中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都忙着工作,与他们之间缺少了沟通,以为只要在物质上能满足他们就够了,却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和他们的赏识。另一方面,剧中成才的父亲对着儿子也存在着沟通的问题。成才的父亲出身卑微,由于他小时候也曾经误入歧途,所以不想儿子也踏上自己的后尘,对成才却寄于厚望,希望他能好好读书,希望他将来能作出一翻贡献。可是成才的成绩偏偏强差人意,令他的父亲极为心痛。成才的父亲认为对成才拳打脚踢就是最好的管教儿子方法,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却让成才对父亲更加抗拒,行为更加叛逆。

篇3:《小孩不笨2》观后感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个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矛盾, 孩子有做的好的地方, 也有做不好的地方。如果父母只看孩子不好的地方, 不看孩子好的地方, 那样孩子就会没有信心, 也就会做相反的事。比如和偷东西的人在一起做事, 最后父母知道了错误, 并改正了过来, 孩子也会跟着改正过来。孩子的对错在于父母, 父母做的好, 孩子也会做的好, 但父母做的不好, 孩子也会跟做的不好。

主人公杰利为了让爸爸妈妈去看他的演出一个小时, 去小卖部偷钱, 被爸爸打了。杰利和爸爸妈妈说:“我想让你们去看我的表演一个小时, 老师的票不能再发了, 我只能交五百元钱。”母亲为他感动了, 所以抱着他哭了。

篇4:电影《小孩不笨》的家教启示

新加坡的一所学校按等级分班,EM3是最不会读书的班,而刘国彬,这部影片的主角之一,就是EM3班的一个小男孩。剧情就此展开……

喜欢画画的国彬学习很差,尽管妈妈听信同事的话,用藤条鞭打他,也无济于事。因成绩差,国彬经常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理解。一次,国彬遭人在脸上吐口水,与人纠缠起来,闹到教导处,他一遍遍申诉却得不到主任的信任,只好被叫家长,妈妈非常气愤地骂他:“你不会读书,只会惹祸!”又高高地举起了藤条。小国彬吓得赶紧求饶:“我以后再也不会了,我尽量拿90分。”

寂静的夜里,国彬独自在灯下,看不懂书的他无助地拿起画笔画起了画,与此同时,妈妈也辗转反侧,陷入沉思。

国彬因为在妈妈面前许下拿90分的诺言,为了实现诺言,在一次测试中,他采取了作弊的行动,却被严厉的监考老师抓获,送到校长办公室。校长很生气,要严肃处理,他说:“这种操行不好功课差的学生,一定要叫家长。”尽管新来的善良的李老师一再求情,校长依然坚持。为此,害怕的国彬爬上了11层楼顶。站在高高的楼顶,俯视不为动容的万家灯火,国彬脱下鞋子,放下书包,正欲爬过栏杆。此时一帮叛逆少年四处逃窜,把他撞倒在地,警察也随即赶来,他们都被带到警察局。

国彬爸爸是理解孩子的,从警察局把国彬领回去后,拥着他,给他温暖的怀抱,妈妈也很难过,但望子成龙的她又拿出了藤条,她声嘶力竭,气急晕倒,到医院检查方知患了血癌。

妈妈的生命只剩下三个月的时间。

妈妈病重,国彬很想兑现对妈妈许下的拿90分的诺言,他很努力地学习。宣布测试成绩时,紧张的国彬不敢抬头,老师一再呼叫刘国彬的名字,他才战战兢兢地走向讲台,当他的目光触到鲜红的51分时,失望、委屈、难过侵袭着他,泪水夺眶而出。医院寂静的长廊,弥漫着小国彬的无奈,他拿着试卷忐忑地走向妈妈的病房。“我不断摸索自己,企图改变一些叹息。我知道你对我的期许,是将来眼光的抵御。你今日无助的词句,都带着明日的讯息。我知道你对我的心意,而我就是有心无力”此时的插曲正好唱出了小国彬的心声。

病房里,妈妈虚弱地躺在病床上,国彬见到妈妈,眼泪就流出来。“妈妈,我对不起你,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可还是拿不了90分。”此刻的妈妈也在深深地反思自己,她安慰着孩子,“妈妈知道你尽力了,就算你没有拿90分,妈也心满意足了,以前,妈不知道你是‘不要’做功课,还是‘不会’做功课”。就在一家人难过地拥在一起时,李老师来了,她带给他们一个好消息,李老师把国彬的一幅画寄到美国,在美国主办的国际少儿绘画大赛中,国彬得了二等奖。

在李老师的感召下,国彬妈妈终于找到了能配对的骨髓配型,国彬妈妈得救了,国彬也接到了美国方面的邀请,邀他到美国读书。大家意识到国彬也是有长处的,这个被EM3阴影笼罩的“家庭”才看到一丝阳光。

电影是个美好的结局,整个过程轻松、励志,但也不止一次地让我满含泪水,这部影片里包含着非常复杂的教育问题,和中国的小孩大致一样。刘国彬在这部影片中只是“问题”小孩中的一个,其它的“问题”孩子还有文福、Terry、Selen……

每个孩子都是彩虹,一道光圈映澈整个苍穹

通过这部影片,我感觉到了家庭教育的缺失与迷茫。诚然,在当今的社会,很多父母可能是高级知识分子,但却不见得在子女的教育上游刃有余,关键问题在于他们对科学的教育理论了解得太少,同时也缺乏科学的育儿指导。

在掌握科学育儿理论方面,作为家长,我认为都要认真了解一下多元智能理论。

早在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等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

这几种智能彼此独立,可能一种智能很好,另一种却很差,很少有人能样样突出,所以我们完全不必对孩子的弱点耿耿于怀。我们还要知道,每一种智能都有一定的年龄关键期,过了关键期要去发展就很难。比如说,音乐要在小时候培养,年龄过大很难学好;但属于空间智能的绘画,不论年纪多大都可能学好。每个人各种智能的先天潜质不同,我们可以找出孩子的最佳智能方面,识别并培养他们区别于他人的智能和兴趣,帮助他们去实现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我们还可以帮助孩子找出最佳学习方式,比如说,语言智能强的人,可以使用背诵的方式来记忆;但对于身体运动智能强而语言文字智能弱的人,可能无法静下来背书,而使用连动带唱的方式来背诵则比较有效。了解这方面的理论,不仅有助于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还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孩子的水平,自己也不至于因为孩子某个方面不好而陷入苦恼。

《小孩不笨》这部电影里,国彬正好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他能给在慌乱中只看了一眼的绑匪画出清晰的图像,能夺得美国绘画大赛的二等奖,数学却怎么也考不了90分。他就属于一种智能突出,而另一种智能却较差的孩子。事实上,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我们何不发挥他们的特长或用他们擅长的方式去促进他不擅长的方面呢?

我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把理论付诸实践,颇有收获。我的孩子生性活泼好动,非常调皮,刚入学时,成绩差强人意,但我并不限制他,让他死学课本,索性多带他到户外运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还锻炼了他的耐性和毅力,培养了快乐阳光的性格。曾经,他的字写得很差,但是他发现很多他崇拜的武术大师书法都极好,他也开始模仿,不仅练习硬笔字,还很用心地练习软笔书法,日久天长,各个领域相互渗透,他在其它方面也有进步。尽管在某些领域,他依然懵懂,不如别的孩子那般灵透,事实上,我们也没有必要让他成为一个完人,他能在某一领域优秀,已经弥足珍贵。

人生是多彩的,如彩虹,即便那道最微弱的光圈也可以映澈整个苍穹。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具的特色,都有能力成为某个领域的奇葩,但是,他们却可能因为学校、家庭教育等多方因素的遏制,不能焕发出应有的光泽。所以,家长和教育者有责任引导他们成长,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学习方式,给他们提供更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各放异彩,成为天边那道最绚丽的彩虹。

篇5:《小孩不笨》电影观后感

“望子成龙”几乎是每一位家长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期盼,只因为内容各不相同,有的喜出望外,有的则望子成龙望穿眼,望来望去一场空,只因教育方式的不同。

有句话说得好“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而垃圾放对了地方就是资源”。是垃圾还是资源在乎别人怎么看,就像另一个老师所说的“少看他们的缺点,多看他们的优点”。换个角度,垃圾也就成了资源。成才后来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环境的渲染很重要。我们都注意到后来杨学谦跟父母之间的对话只剩下“嗯,啊,哦”,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奶奶跟他们谈话时自己就是做着这样的反应。“暴力家庭出暴力的小孩”,因为成才的爸爸自小也是这样长大的,所以他只知道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同样的,成才也是在拳头下长大的,遇到什么事的时候他就会很自然的想起用拳头来解决问题。在爸爸临终的鼓励下“爱打架就打到全世界去”,在老师的赏识下,成才终于伴着国旗的冉冉升起取得了成功。

“烂了的苹果把烂的那部分切掉,它还是一个好苹果,可是如果把他丢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很多时候老师家长都习惯用自己定性的思维过早的给孩子判了刑,“我们普通工艺班做什么好事都是坏事”,久而久之,孩子们就真的会觉得自己是不会再有什么前途的了,如此下去大人们就更坚定自己当初的看法。恶性循环。

篇6: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

这部电影的内容非常精彩。电影的一开头,有两个爸爸就为争车位的事情而大吵一架,两辆车停在路中间,把整条路都给堵住了,到这来往的车子都堵在他们两的车旁,造成了严重的堵车。

电影里还有许多地方让我觉得非常好笑,就是一个小胖子和一个他同学文福被绑架的事他们被关在一个山区的破屋子里,一个瘦高的人经常打那个小胖子,说看他不顺眼,而文福却老是帮他,因此,他也被绑匪打,他还总是想乘机逃跑,再一次其中看守他们的绑匪睡着之后文福就提议逃跑,而小胖子却说要做一个听话的孩子,不可以逃跑我当时看了,差点哈哈大笑,可还是忍住了。接着,文福就硬叫他逃跑,小胖子犹豫不决,可是最终还是答应了。他们便从后门跑了出去,就在他们逃跑后不久,两个绑匪就追了出去,他们拼命地跑,跑出一片树林后两个绑匪就被正好埋伏在那里的警察抓住了,小胖子和文福都安全地回到各自家了。

电影中还有许多经典台词如:“爸爸太爱你,但是爸爸不太会爱你,”“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错了地方就是资源。”

篇7: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

缺乏爱的孩子,内心极度脆弱,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和认可!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如何才能获取这种关爱和认可!他们总想通过一些比较自认为很酷的行为来吸引别人的眼球!但是有时候,我们大人却总容易把这些行为解读为不务正业,不听话等等,然后把孩子狠狠批评一顿,每一次的批评都只能使他们的内心更脆弱,从而产生更叛逆的行为!

所以,当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难管的时候,我们应该放下架子,以平和平等的身份和孩子谈谈,问问他们怎么了?并且告诉孩子,我们是家长,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你们的人,即使我们爱的.方式有时候可能是错的,但是我们的目的和用心却绝对是好的。如果我们的方式有错,我们可以改正,我们愿意和你一起成长,一起学习,让我们彼此相处更愉悦,身心更健康!

但是要注意,正确的爱绝不是一味的迁就、娇惯和纵容!正确的爱是鼓励和关爱!是是愿意把孩子作为跟自己平等的人去耐心听他们讲述他们的事情,愿意跟孩子分享他们的欢乐,并在孩子痛苦的时候,有些原则性问题要给孩子讲清楚,最主要的是

1.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学习、前途和命运负责。没有人会一辈子为你的错误买单!你可以错,但是自己给自己的错买单!

2. 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和判断!即使他们的决定有些可能是错的,如果不是什么原则性错误,让他们学会在小错误中成长和成熟!不经过小的摔打的孩子很可能以后会出现大的挫折!

篇8:《小孩不笨2》观后感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个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孩子有做的好的地方,也有做不好的地方。如果父母只看孩子不好的地方,不看孩子好的地方,那样孩子就会没有信心,也就会做相反的事。比如和偷东西的人在一起做事,最后父母知道了错误,并改正了过来,孩子也会跟着改正过来。孩子的对错在于父母,父母做的好,孩子也会做的好,但父母做的不好,孩子也会跟做的不好。

主人公杰利为了让爸爸妈妈去看他的演出一个小时,去小卖部偷钱,被爸爸打了。杰利和爸爸妈妈说:“我想让你们去看我的表演一个小时,老师的票不能再发了,我只能交五百元钱。”母亲为他感动了,所以抱着他哭了。

看来,父母对我们的严厉、绝情都只是表面现象,让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体味父母内在的真正的良苦用心吧!

篇9:电影《小孩不笨》个人观后感

关键词:小孩不笨2;学习动机;合理归因;赏识教育

近期,学院组织2015级研究生集体观看了由新加坡导演梁智强执导,李创锐、洪赐健、向云等人主演的教育类电影《小孩不笨2》(内地上演时影名为《憨仔鬼精灵》),这是继2002年拍摄《小孩不笨1》之后拍摄的又一部华人教育电影,该影片以传统的叙事手法对新加坡的华人教育、中小学生的成长、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孩子学习与学校和社会之间的问题都做了很细腻的刻画。

一、电影的故事情节

电影分前后两个片段,前半段是孩子成长时期家庭教育和学校管理中极易发生的问题和矛盾,孩子与父母和学校的隔阂等,后半段是这些问题和矛盾的集中爆发以及解决的方法。

孩子一旦进入了青春期,父母就觉得他们很不听话,很难与孩子沟通。其实孩子真的很不听话,父母真的完全无法和孩子沟通吗?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没给予适当引导,只是一味地谴责他们,认定他们顽皮,或许,社会真的会多一个劣童。千万不能因为大人的无知而害了孩子。其实,只要大人们和孩子有健康的沟通方式,多赏识他们,包容他们,给予他们肯定,降下身份与孩子做朋友,任何孩子都是好孩子。

电影主人公汤姆 (15岁)和杰瑞(8岁)的家庭就和新加坡一般中等阶级家庭一样,父母都忙着工作赚钱,缺少了与自己孩子必要的沟通,他们以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就可以了,他们并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赏识;另一方面,汤姆的同学成才也和他的父亲同样存在着沟通的问题。成才的父亲出身卑微,由于自己曾经误入歧途,所以不想让儿子成才步自己的后尘,他对成才望子成龙、寄于厚望,希望他能有出息,好好读书,可是成才的成绩偏偏让他失望。他是个没学识的粗人,动不动对儿子及拳打脚踢,并以为这就是最好的管教方法,结果让成才对他更加抗拒。

影片一开始是很幽默的,而且也生动地反映出了家庭问题、学校问题和学生问题,含蓄地反映了新加坡的法律和教育部的政策问题。而后当汤姆和成才走上邪路之后,经过一番波折,最终又走上了正道,并且他们的父母最后也明白了道理,但是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影片反映了很多的问题,本文专就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机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二、学习动机的组成要素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学习动机是指在维持已有的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之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努力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1]。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励、相互作用。因而,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如学生个体的心理倾向、学习态度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渴求、个性心理特点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的不同,都会深刻地影响其学习动机。只有理解和掌握学生个体学习动机的特点和差异,才能够正确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研究学生如何学习的重要内容。

(二)学习动机的基本要素

学习动机的基本要素包括学习动机的表现方式和组成成分。

1.学习动机的主要表现方式

学习动机的主要表现方式是学习的动力。影响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学习的推力;二是学习的拉力;三是学习的压力。推力是指推动学生个体产生学习的力量,这是发自学生个体内心渴求的学习愿望和诉求,它可以推动学生个体加深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个体的求知欲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学习的拉力是指外借因素拉动学生学习的力量,通过外界的拉力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吸引力,引导学生进行正能量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世界观,如毕业后谋取一定的社会地位,获得比较好的福利待遇等等。学习的压力是指客观现实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活动产生的力量,如各种考试的压力,学校的纪律要求,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以及社会某些方面对学生的影响等等。以上三种因素都是促使学生进行正常学习的必要因素,因而都是学习动力的最基本因素。

2.学习动机的组成成分

学习动机的组成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互弥有无。

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缺陷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同时也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即内驱力)。

内驱动力主要有认知的内驱动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动力和附属的内驱动力三部分组成[2]。认知驱动力是一种理解信息、掌握知识、系统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这种驱动力是主要是从人类原始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中衍生而来的;自我提高的驱动力又称自我提高的动机,这是一种用自己的能力或成就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而引起的内驱力,学生把这种动力看作是将来走向社会后赢得社会地位、社会财富和个人自尊的一种能力,这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求,是一种外部的力量;附属的内驱动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要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种动机特征在年幼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表现为追求良好的学习成绩,目的是要得到赞扬和认可。这三种动力在动力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处于动态变化中,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学习获得学业成就,主要是为了得到家长的赞许。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驱力的强度有所减弱,而且来自同伴、集体的赞许和认可逐渐替代了对长者的依附。在这期间,为赢得同伴的赞许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求知需要,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endprint

“学习期待”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意念,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也是学生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3]。学习需要是学习期待的必要前提,构建起学生的“学习期待”是改变目前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前提。有强烈的学习期待,是保证学习需要的必备条件。

三、学习动机的重要功用

学习动机的作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与学习动机有关的各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学习动机源于问题情境,而问题情境是由学习情境和学习者的有关特征相互作用转化而成。学习情境,主要包括任务性质(如课程难易程度、课堂的有趣性等)、评价者及其评价方式、奖罚制度等。学习者的有关特征主要包括学习者一般认知能力,个人的价值观与兴趣,估计任务难度的方式、方法、情感状态等。

问题情境是相对于一定个体而言的,由于问题情境的存在,导致个体的学习需要与相应的学习期待的产生,进而使学习动机由潜在状态转为活动状态。通过选择并实施一定的活动方式,产生某种学习结果,而这些结果又反过来影响着学习者的认知、情感、需要和期待,对将来的学习具有间接的作用。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动机,而那些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动机模式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动机的促进作用。具体讲,动机对学生的学习与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有更为清晰的目标

具有某种动机的学生个体经常自己设定某种目标,并使自己的行为朝向这些目标迈进,这些目标清晰而可见。学习动机可以促使个体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努力,影响个体作出某种选择,比如是玩游戏还是做作业,努力考试还是课堂睡觉?

(二)使学生为达到某一目标而不懈动力

学习动机制约着学生个体在某一活动中所投入的努力和热情的程度。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努力程度和热情程度基本上呈正比例的关系。

(三)激发学生个体主动参与某种活动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极大程度地鼓励学生从事某种活动的热情程度,并激励他们坚持下去。在学习动机的激励下,学生更愿意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并能克服某些困难,以完成任务。

(四)提高信息处理的水平

根据信息处理理论,学习动机影响学生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水平。具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更注意在获取正能量的信息并迅速进入学习记忆与长时记忆的状态。另外,该类学生在必要时更易于通过其他的多种途径来促进对某一任务的完成。研究还表明,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更倾向于进行有正向意义的学习,能较全面地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不是在同一水平上进行重复性的学习。

(五)可以达到理想的结果

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动机越强,则获得好成绩时的自豪感(自我强化)越强,学生希望被同辈群体接纳和尊重的动机越强。简言之,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因某种结果得到强化而趋向它,因某种结果受到惩罚而避开它。

(六)改善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

良好而又秩序的学习动机必将改善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这是上述各种因素作用的最终体现。良好的学习动机必将大幅度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

四、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学习动机的激发,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积极的学习习惯。结合《小孩不笨2》电影,笔者谈一下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一)适时给予表扬

表扬,一个褒义词,含有对人的赞扬、赞美的意思。表扬在当今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许多基础教育学家提倡在教学中对学生以表扬为主,原因主要在于:它对中小学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培养、纪律教育等方面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表扬还能活跃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大幅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表扬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教师或家长通过表扬对学生的预期行为实行控制。所以在表扬学生时一定有幅度适中、时机适宜,只有当学生表现出所期望的行为时,才能获得这种肯定性评价,表扬在矫正年幼学生的不良行为方面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影片中成才的父亲出身卑微,自己曾经误入歧途所以对儿子要求甚严,要求孩子好好读书,可是成才偏偏让他失望,他的方法又偏偏的不得当,从来就没有对儿子表扬过,结果让成才对他更加抗拒,没有激发成才的学习动机,结果让成才一度沉沦。

(二)对孩子充满期望

期望是教师或家长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希望或预期。在管理心理学领域,期望理论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公式表示为:激动力量=期望值×效价,如果把这个公式用于学习理论,激动力量指调动个人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激动力量越被激发出来,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越强,激动力量与学习动机是呈正比例的关系。在公示“激动力量=期望值×效价”中,激动力量与期望也是正比例关系,所以,如果学生从老师或家长感到受到的期望越大,他们被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也就越强。因而,教师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必须要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这样会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机。

影片中,学谦的妈妈是一家报刊的编辑,父亲是一家公司的职员,他们对学谦和JERRY的教育极为严厉,希望自己的孩子专心学习、心无旁骛。他们平时工作比较繁忙,孩子们感觉不到父母对他们的期望,感受不到父母的引导,因而他们的学习动机没有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他们都沉迷游戏世界,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三)对学生给予合理的归因

归因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成功或失败时,从成功或失败的结果中寻找行为内在动力因素的过程。维纳系统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从稳定性、可控制性和内外部等多个维度分析了归因问题[4]。

一个人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会影响到他对今后行为的认识,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不足,则当失败时一般不会再去争取胜利;若认为失败是不稳定原因造成的,如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倾向于通过再努力,以求成功。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endprint

根据维纳的观点,又将这三个维度和四个主因结合为三维度归因模式。即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能力强——充满信心、趾高气扬,失败归因:能力弱——丧失信心、听之任之;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成功归因:努力——继续努力争取再胜,失败归因:努力不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任务容易——提醒自己认真学习,失败归因:任务困难——埋怨客观,寄托于减轻任务;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运气好——侥幸,失败归因:运气不好——自认倒霉。

在以上三个维度四个行为中,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我们要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问题症结,给予合理归因,就能够充分地激发出孩子们的学习动机。

(四)合理沟通

两代人之家必然会存在代沟,合理和适时的沟通是消除代沟和误会的必然途径。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融通。沟通主要分为语言沟通和肢体的沟通。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非常友好、有效的沟通方式。语言的沟通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图片或者图形[5]。在语言沟通中,要合理地使用各种形式的沟通;肢体沟通形式非常丰富,包括我们的动作、表情、眼神。实际上,在我们的声音里也包含着非常丰富的肢体语言。我们说每一句话的时候,用什么样的音色去说,用什么样的语调去说等,都是肢体语言的一部分。良好的沟通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误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影片中有个事件非常典型:就是“光碟事件”。符老师在收缴学谦手机的过程中发现了成人光碟,学谦手忙脚乱传给成才,但最终被符老师“俘获”。结果可想而知:学谦被鞭笞,成才被开除,从此两个孩子开始沉沦,并加入了黑社会,心灵之门封闭,自暴自弃。如果符老师在发现“光碟”后能够私下处理,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与孩子沟通,也不会毁了两个孩子的美好前程。

(五)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赏识教育的理念是“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学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6]

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并表扬;相反,批评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使孩子自暴自弃。不只是好孩子应该赏识,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孩子是脆弱的,敏感的。适当的赏识是一种正确的爱,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和赞赏。赏识孩子,可以激发孩子无穷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在电影中,符老师对学生认真负责、无私付出但收效甚微,学生都不喜欢他。符老师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归因于学生的贪玩和顽劣。其实最关键的原因是他不懂赏识教育,不会鼓励和激励孩子。对孩子一味地批评只会增强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距老师越走越远。[7]

【参考文献】

[1]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郭俊德,李原.目标结构与学习动机[J].心理科学,1994(06).

[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f7d3e0100flur.html,芳草碧连天的博客

[4]彭冉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郝滨.催眠与心理压力释放.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290-292.

[6] http://baike.baidu.com/view/388967.html

篇10: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镜头:Jerry爸面目狰狞,瞪着双大眼对Jerry说:“你为什么偷钱?你为什么偷钱?难道家里没有给你好的生活吗?你没钱可以向我要啊!就知道买什么神奇宝贝卡,神奇宝贝卡已经很多了,才不给你买!”Jerry爸双手抓起Jerry,十分愤怒。Jerry小声地说:“我上次听到有人邀请爸爸演讲,一个小时别人要付爸爸500元,我卖掉所有的神奇宝贝卡,但是钱还是不够,所以我就去偷别人的钱……我只是想拿500元买你一个小时去看我的文艺演出啊……”。

看到这我鼻子一酸,眼泪像坏掉了拧开的水龙头流出来的水,止也止不住,“我只是想花500元买你一个小时啊!”在我的脑海里久久回荡,我感到十分悲哀,为什么大人就是不理解小孩子,不会和小孩好好沟通,在外面赚更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钱不能填满小孩内心的孤独。好好的静下心来听他们诉说,一点一点将巨大的裂缝补合,这才是父母应该做的。书上说:“人应该在家里寻找幸福。家里的幸福应有尽有。真正的快乐都是免费的。”但是如果每个家长都像Jerry的父母一样,那么家只是一个徒有虚表的字,在光芒背后是一座孤儿院。学会理解对方才是最重要的。

令我庆幸的是我的父母十分理解和关心我,他们从不给我压力。在学习和未来人生的道路上时常赞美我,也给我许多经验和鼓励。令人快乐的是,Jerry、Tom和成才最后都走上了一条光明的美好的道路,父母也开始学会与孩子沟通,结局也是十分温馨和美满。

篇11: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

常此被之媽外媽,打我,還但瞭是解到做人卻不不可恨以她太,無因情。例知Terry

道,媽的媽爸在爸心把底一,位其大實陸還人是給愛開

著他

不努同力時,我而也不體停會的到:﹃天,下讓無我不絕是得的很父不母忍﹄,心父。

母終究還是愛我們的。,雖

是唯

一看的完。這部電影的,媽讓媽我卻瞭把解功到課,看人的的很一重生要,要不努知力的地方已很經多盡,力公了克,的還好以壞,並不

人,造成,大吃轟口動香,糖真是是犯太法有的創,意而了他。

們,卻把肉乾做成口香糖的模樣,因而吸引很多年輕

帶有令點一色個情讓的我成印分象,最讓深我刻覺的得地不方太有水準爸。爸還把有肉,乾戴做牙成套口還香讓糖觀的眾點看子。實因在為有,點噁心。

我?除﹂此他之這外,一在份劇臨中危,不還亂有的一勇個氣外,國真人是所太拍令的我廣佩告服,了令!

我印象深刻。因為,那廣告

人被警察其抓中到讓是我一印定象會深害刻

怕的得地說方不是出話來,要但跳是樓國時彬,竟被然警還察問抓警到察的說情:﹁景你。幹因嘛為捉,平常

個的Terry

壓力和的困個擾性的卻故很事膽。小三,個另小一孩個的小個孩性完全不則同是,聽一話個懂事的小的孩個。

很重義氣,令一

﹁小孩不電笨影﹂小這孩部不電笨影觀是後描感

述來三個不同

背景五的年小三孩班,卻同樣飽

受升學

篇12: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

这部电影将人物性格和背景融合得恰到好处,轻松风趣,但却又非常耐人寻味,看过之后,在开怀一笑的同时,我也感到了异常的沉重。我在心里隐隐担心,自己也曾经如电影的父母一样,因为工作忙而没有顾及和关注儿子脆弱、敏感的心灵;也曾因为孩子粗心做错一道题而严厉批评和责骂;也曾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横加干涉,束缚了孩子的手脚,阻挡了孩子个性发展的空间……

幸好,一切还都不晚。这部电影给我的启迪教育,使我在教育孩子的思路上更加清晰:

一、安全最重要,一定不能忽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的人身安全无疑是最重要的,如果人身安全不存在,一切教育都会显得毫无意义。电影中曾出现两次对孩子安全造成威胁的事件发生,一是Terry的姐姐见网友时差点被网友强暴,二是Terry和文福遭遇歹徒绑架。而日常生活中,威胁孩子人身安全的危险因素无处不在,因此,一定不能忽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并且要把安全教育溶入到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去。比如:如何开关天燃气炉,如何过马路、有陌生客人来防怎么办、和大人走失怎么办等等。

前几天老师推荐的《我和父母父母一起学安全》这套图书和光盘就很好,从如何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故”、“意外伤害事故”、“自然灾害”、“医疗常识”等多方面做出指导,通过宣讲和生动的动画片相结合的方式,教育孩子如何保护自身、家人和社会安全,使我和儿子很受教育。通过今天的电影,更加坚定了我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决心,我将带领孩子共同深入地把这套《安全教育》学习下去,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巩固。

二、孩子有差异,对孩子的期待值一定要合理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千万个不同的孩子才构成了色彩斑斓的春天。而孩子个性的差异决定了孩子的兴趣、爱好、能力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好、有的跳舞好、有的画画好,有的听话乖巧、有的活泼好动,有的争强好胜、有的怯懦怕生……然而,每个孩子的闪光点都是别的孩子所不具备的,作为家长,如何能够准确发现并把握孩子的闪光点,将孩子培养成有个性、有特长的孩子呢?我的答案是:让孩子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全能的,不要拿自己的孩子的缺点去跟别的孩子的优点比,也不要总是苛求孩子任何方面都做得很棒,这样只会顾此失彼。

记得读过一个故事:龟兔赛跑中兔子赢了,别人都夸小兔子是跑步的天才。然而兔子妈妈却不这样看,她认为小兔子应该是个多项全能,她看到乌龟在水里游而小兔子却不行,便逼着小兔子去学习游泳。经过漫长的训练和折磨,小兔子最终也没学会游泳,还落了个“笨兔子”的骂名,而跑步这项本来属于小兔子的特长,也因为久不练习而荒废了。

简单粗暴的.教育只会把孩子逼向死角。作为父母,我们不能象电影里国彬的妈妈那样扼杀孩子的闪光点,而去过度夸大孩子的不足,使孩子过早地失去快乐,从而变得事事缺乏自信,整日闷闷不乐。

至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作家长的只要引导好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逐步养成独立的学习能力、高速的学习效率,培养孩子在学习时思想高度集中、思考时思维极度活跃,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差。

而考试是“考孩子的知识,考妈妈的心态”。我们不必被分数牵着鼻子走,因为分数与成功,没有直接的关系,分数只是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一方面,决不能以分数高低论英雄。()作为母亲,我应该对自己也对孩子说:“只要努力过了,考多少没多大关系”,给孩子鼓励,让他们不要有太大的精神压力,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心灵要倾听,多和孩子沟通交流

影片中的小女孩儿最后得了精神分裂症对我触动很大。作为父母,我们常常因为工作忙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灵。虽然对孩子的学习习惯严格要求,对生活细节关怀倍至,但对孩子的心灵却缺乏最必要的理解和支持,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微乎其微,对孩子心理的变化也缺乏观察和体会。只对孩子说“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却很少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你想怎么样”。很少抽出时间陪孩子聊天、谈心,去了解孩子的感受,体会孩子的点滴感情变化,也很少抽出时间来陪孩子游戏、散步,在嬉戏玩闹的过程中培养孩子团结、友爱、互助和豁达优秀品格。

漫漫教子之路,在孩子走向社会、建立自己的家庭之前,我们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如何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康快乐、豁达开朗、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我们每一个家长的共同心愿。

篇13:教育电影《小孩不笨》优秀观后感

看着影片中父母对孩子的指责和不满意,我深有同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没有鼓励和赞赏我了,而是不停地管教我,总觉得我做得不够好,总以为他们是对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忙碌到深夜才回家,连跟我沟通的时间也没有。当然,我也了解父母是为了这个家而忙碌,但再怎么忙也应该抽出一点时间来陪陪我吧,哪怕是半个小时,我也需要你们的关心,也期待你们的赏识。如果我们因为缺乏教育而像电影中的学谦走上一条不归路,那挣来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成才爸爸临终时说的话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他不是不爱成才,他只知道自己是从小被打大的,不希望成才走他的后路,不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和表达自己的爱,才导致今天的悲剧,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孩子成长和回头。

看完影片,我也想告诉所有的家长:每一个小孩都不笨,只要家长多鼓励、多赞扬,每个孩子都能如天使般快乐!每个孩子都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篇14:电影小孩不笨观后心得感悟

看完这本电影,回味无求,有感动、有高兴、有悲伤、有甜蜜。虽然,影片中的三个孩子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是,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愿意努力,愿意付出,愿意帮助。有一个孩子,他数学成绩一直不好,他没有考到90分,他妈妈就要打他,但他从不抱怨。突然,他妈妈换上了一种可怕的疾病,需要别人的骨髓。他非常伤心,宁愿妈妈站起来用力的鞭打他。最后,是他同学救了他妈妈。他因此也特别珍惜他与妈妈在一起的时光,每次考试,他都认真准备,希望考好一点,不要让妈妈生气。最后,她的班主任,给他报了画画比赛,并选中,去美国专修。

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努力了,付出了,就一定有回报。小孩其实并不笨,不要人为成绩不好,孩子就是笨蛋。其实他们也付出了,尽力了。大人也应该体会孩子的苦衷,不要用一些不当的措施来要求孩子考出好成绩。应该让他们追求自己的理想,快乐、健康的成长。

电影小孩不笨观后心得感悟范文2

星期三,陈老师给我们全班看了《小孩不笨2》这部教育影片,影片中的故事情节使我感触很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小孩不笨2》描述了两个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从“因为忙而无沟通”,到“孩子的心灵逐步走向堕落”,再到“偶然事件架起沟通的桥梁”,最后终于找回“曾经茫然、失落的心灵”!剧中的学谦、杰利为了得到父母的赞美不断地努力奋斗,但得到的却是父母的奚落,这种失落感我们也有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没有鼓励和赞赏我们了,而是不停地管教我们,总觉得我们做得不够好,总以为他们是对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忙碌到深夜才回家,连跟我们沟通的时间也没有。当然,我们也了解父母是为了这个家而忙碌,但再怎么忙也应该抽出一点时间来陪陪我们吧,哪怕是半个小时,我们也需要你们的关心,也期待你们的赏识。如果我们因为缺乏教育而像电影中的学谦走上一条不归路,那挣来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是爸爸临终前才觉悟的,他不是不爱成才,他只知道自己是从小被打大的,不希望成才走他的后路,不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和表达自己的爱,才导致今天的悲剧,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孩子成长和回头。如果说父母打孩子还可以理解,但学校通过全校师生的颜面鞭打孩子的暴力方法去教育学生,我觉得很残忍,我不赞同这样做。这样做也许可以令孩子取教训,但是你们知道吗?这样的.做法同时也使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剧中也曾说过:烂苹果削去烂的部分,剩下好的还可以吃,全部丢掉就没有了。

正因为在孩子进步时,家长没有及时表扬,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也没有好好教育,只是一个劲地责怪孩子,才导致孩子一错再错。剧中曾有这样的一句说: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我相信每一个小孩都不笨,也希望每一个小孩如天使般快乐。

电影小孩不笨观后心得感悟范文3

“小孩不笨”的电影版及电视版都推荐看。 对于比较忙的朋友, 可以选择只看电影版, 如果有空, 看看电视版也不错。

戏中, 主要讲述了3个家庭: 一个开始只懂得听妈妈话, 没有自己主见, 饭来张口的小胖子Terry; 一个有绘画天赋, 却得不到任何支持的国彬; 一个很讲义气, 小小年纪就担负起帮助妈妈,照顾弟弟的小男子汉文福(在电视剧中, 多了一个读书很棒, 不肯认输, 自尊很强的女孩)。

在学校, 学生们被分了等级, 那只是一个小学的学校, 在孩子们弱小的心灵里,已经觉得, 因为自己成绩不好, 被分到差的班里,自己的人生已经失败了一大半。 不但如此, 学校的老师, 大多都戴着很深的有色眼镜, 成绩好的学生可以随意打骂, 侮辱成绩差的学生, 却没有任何惩罚; 成绩差的他们, 即使什么都没做,却总是被请到校长室, 让被请来家长, 和老师们一起责骂。 他们没有机会为自己辩解, 或者说即使他们说出真—相, 却总被认为是为了减轻惩罚而说出的谎言。

学习不好的孩子, 又有什么错呢? 分数, 文凭, 对大人们而言, 对整个社会而言, 真的那么重要吗?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夺取高的分数, 大人付出了高昂的金钱, 更甚的, 付出了他们的时间, 精力, 他们有想过,他们所谓的”for your own good” 是否真的是为孩子们好吗? 真的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吗? 孩子失去了天真的童年, 失去了属于他们欢乐的时光, 是谁的错? “不是我们的错,是这个社会的错” 对,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 我们总是无奈地被这个社会的舆—论和眼光牵着走。 父母们谈起孩子, 分数, 学校, 课外学习, 都是他们主要的攀比话题, 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自己,只好把这种压力, 转到了孩子身上。 大人们自己也意识到了,然而, 几乎没有人敢逆流而行。 这, 就是人生的无奈吧!

老师眼里, 对一帮扶不上壁的烂泥, 也放任自流。 有经验的老师说的自有他们的道理, 而新的老师也有她一套把烂泥扶上壁的做法。 不知道, 过多几年,当新的老师成为有经验的老师的时候, 她的想法, 会不会有所改变呢? 教育, 究竟是育人, 还是愚人? 教育工作者, 又有没有好好想过? 特别是小学的老师, 他们的一句话, 可以让一个毫不起色的孩子变成伟人, 也可以让一个聪明有灵气的孩子变得精神分—裂。 他们是否了解自己对孩子来说,是会产生多大影响的人呢?

当看到同伴受欺负, 有孩子站出来一起面对, 也有孩子因为家庭压力变得对身边发生的事情”none of my business(这和我没有任何关系)”。 他们在共同经历中,不断体会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 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 大人的话, 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该经过自己的思考, 作出自己的决定……大人们不也需要好好思考, 连自己都经常做矛盾的事, 怎么不令孩子在没建立正确的判断能力之前感到”confuse(困惑)”呢?

戏中, 让我们感动, 让我们思考的地方, 还有很多很多。 虽然是一部轻松, 励智的戏, 却让我流下无数复杂的眼泪。

“小孩不笨2”则是与第一辑不太相连的剧, 可以说是一部轻松搞笑的喜剧, 戏中, 也有含泪思考的部分, 相对第一辑来讲, 这样的成分已经少了很多。 可能孩子长大了, 要带出的, 是另外的寓意。 看戏的朋友, 就自己用心体会咯!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 只要相信, 这个世界造了自己出来, 一定有自己有用的地方, 千万不要因为前面有石头, 就停步不前, 勇敢走上去, 把石头搬开, 继续走下去。

电影小孩不笨观后心得感悟范文4

电影《小孩不笨》讲述了两个家庭,三个孩子的成长故事。电影手法诙谐幽默,不时令人捧腹,情节不疾不徐,引人入胜。不知觉中,再次唤醒了人们对“孩子的教育”这一问题的思考。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方方面面,电影主要提到了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方面。作为一名学生,我很关心剧中学校故事的发展,尤其是那位眼中充满迷茫甚至是哀怨的华文老师,面对一群调皮捣蛋,桀骜不驯的学生,虽然是磨破嘴皮的说教,用自己的百般辛苦换来的是学生的不理解和超乎常理的反抗,最后竟成了不近人情的魔鬼,遭到各方的谴责,重压之下,万念俱灰的华文老师向校长递交了辞呈。

在校长和老师们的挽留之下,他留了下来,并且开始了转变。当他骑着酷酷的摩托车再次登场引来学生“赞叹”的时候,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教育的希望,看到了孩子的希望。尽管这位华文老师的转变才刚开始,他的“酷”也还很生涩,但他毕竟找到了那把剧中反复提到的“钥匙”——正确表达爱的方法。

剧中并不乏爱,父母的爱,老师的爱,但这些爱是僵硬的,是一厢情愿的爱,是不易被孩子吸收的爱,所以这些爱也就白白流失了,没有发挥本来的作用。这些都再次提醒我们,当教师要有爱心,更要有正确表达爱的方法。

让我们放下师道尊严,因为高处不胜寒,让我们俯下身子,因为草根处有虫鸣声声。当我们转变观念,学生就不会总喊“春风不度玉门关”,而我们也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电影小孩不笨观后心得感悟范文5

这天下午我们观看了教育电影《小孩不笨》。电影讲述了两个新加坡家庭,因为缺少沟通,让孩子的心灵走向了堕落,他们不懂得如何表达他们对孩子的爱,以忙为借口不跟孩子交流。甚至认为拳打脚踢是管教的最好方法,却不明白心和心的交流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是传递爱的桥梁。

在这个家庭,杰瑞的成绩都拿甲等却很少得到父母的.表扬,汤姆作文不错,但总是受到妈妈的谴责……,自我把爸爸的电脑修好了,却被误认为是捣蛋鬼。回顾自我成长历程,虽然也曾遇见过很严厉的老师,但是起码家庭的氛围是和谐宽松的,爸爸妈妈很少因为学习批评我,即使犯了错误,也会询问原因,因势利导,以宽容的心态接纳我的错误,给我改正的机会。

此刻的领导从业务和生活上都很关心我们青年教师,我们的工作但凡有一点点的进步,领导都会看在眼里,提出表扬,我们的工作有时也会有缺陷,但是她总是肯定优点,提出改善的方案。在骨干教师培训班,我也有同样的体会,邹老师,尚老师,徐老师,卢老师,所有的指导教师都是那么的亲和,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

我们的每一次活动几乎都得到指导老师的赞赏和鼓励。我想不论是做一名幼儿教师,还是做一位母亲,不论年龄大小,人总是想得到别人认可、欣赏和赞扬的,孩子更是如此。老师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赞赏的语言,一个鼓励的拥抱都是对孩子最好的奖赏。很多人认为中国人不善于表达爱,更多的时候即使表达也很含蓄,但是我觉得在我的身边,这种现象在一点一点的改变,我身边的同事,朋友,包括我自我对待孩子不像从前的家长那样“吝啬”。我们会拥抱孩子,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不吝惜溢美之词。我觉得教师是传道受业解惑者,是孩子心灵的培养者,是孩子的知心朋友。

我们在孩子的心灵播下的每一颗种子都会生根发芽,所以,要好好的呵护她们,千万不能主观随意的否定她们,批评指责更会伤害这些幼苗。用包容的心态,赏识的语言,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幼苗,未来,如果有一天他们长大成材,她们会感恩,以同样的心态对待别人。

篇15: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600字

不光是小孩不笨系列,我发现梁智强的电影都很有教育意义,他总是通过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人们传达一种信息,灌输一种理念。而且他的观点很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我感觉这样的电影才是真正值得去看,去宣传,去炒作的电影。尤其在这个商业气息很浓的时代,真正想拍出一些经典片子实在不易。然而梁智强做到了,他秉承了自己电影的一贯风格,用他特有的语言去诠释对电影的理解。看他的电影你会笑,笑过后你会发现电影中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只是他用一种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来。看他的电影你会哭,哭过后你会反思,原来现实中也有很多人或事可以令我们感动,只是我们的冷漠禁锢了我们感情。

坦率的讲,看这部电影我哭了3次。也许有人说你太脆弱了。但我不这么认为,我倒是觉得这是感情的真实流露。我们没有必要强忍泪水,因为它确实值得我们去流泪,它的剧情确实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产生了共鸣。我对电影中的一句台词印象特别深刻“我在你们眼里就是一无是处,不管我做什么你们都觉得不好,不管我做的多好你们都觉得不够”我觉得这句话说出了我们的心声。现在的家长大多只有一个孩子,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的教育方式却存在着问题。他们总是向我们提出很高的要求,总是期望我们能做的更好。而对我们作出的成绩却很少给与肯定。小2就是要告诉家长如何去赏识自己的孩子。电影开头的几段话很让人寻味“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在几时,你最后一次被别人称赞是在几时?很久了,对吗?”记得有一个镜头,tom给爸爸把修好笔记本送过去,爸爸不但没有谢他,还责备他把电脑弄坏了。相信有很多人也有类似经历吧,本来做了件好事,不但没得到表扬反而受到责备,久而久之,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就产生了。

从对梁智强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之所以时隔四年才推出小孩不笨2,是因为梁导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剧本。众所周知,小1上映的时候曾创下了新加坡票房的纪录,并成为新加坡有史以来第2卖座的本土电影。后来又改编成电视剧被更多的观众所熟悉。电影,电视的热播使三位小主角红遍了东南亚。对于这么一部经典的电影来说,拍他的续集确实是个挑战。相对于小1对畸形教育的针砭来说,小2主要探讨的是子女与父母沟通以及子女教育问题。这个问题可谓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不光在新加坡,在中国也很普遍。用电影里的话来说,家长与小孩之间沟通的那扇门已经关了,而打开这扇门需要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就是多看他们的优点,少看他们的缺点,简言之就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由广东的一个教育家周宏首先提出来的,梁导非常欣赏周教授的赏识教育,并从他的理论中受到启发最终拍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小孩不笨2。可以说小孩不笨2是成功的,它在新加坡上映期间再次刷新了小1的票房纪录,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有人问我,你觉得小2中谁演得最好。有人会说创锐演得好,他把一个孩子从好变坏最后又重新找回自我的过程演绎的淋漓尽致。有人会说赐健演得好,他成功塑造了一个叛逆少年的形象。有人会说梁文宗演得好,他活泼可爱,既懂事又顽皮。但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剧中的每个演员都很出色,一部好的电影是全体演员以及剧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除了三个小演员外,成才的父亲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他深爱着自己孩子,却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爱。为孩子夹菜,孩子却不喜欢吃。他为了不让孩子重蹈覆辙,反对成才练武,去销毁李小龙的光碟,又遭到孩子抵制。他为了表达对孩子的爱,尝试着开口说I love you,却下了成才一跳。为了讨好孩子,用自己仅存存的20元钱给孩子买了个书包,孩子却并不喜欢。为了让孩子能有书读,不会写字的他竟把申请书抄了100多份发到各个学校,结果全部被拒绝。最后为了帮孩子解围而被人推下楼梯而伤到头部。成才父亲的这些行为中都寄托了对儿子深深的爱,然而他始终没有找到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因此直到他即将离去时孩子才真正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可是为时已晚。

我还发现一个问题,小孩不笨系列似乎一直在强调华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新加坡人中有70%以上是华裔。但是在新加坡的年轻人中,有越来越多的人不能说一口流利的华语,他们平时交谈基本上用英语。虽然华语作为一门必修课目在各个中小学开设,但他的重要性却远远不如英文和数学。梁导正是想通过这部电影来唤起人们学习华语的热情,告诫新加坡的华裔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先,自己的文化。

片中把变坏的孩子比喻成烂苹果,这种说法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但是我觉得这种比喻通俗易懂而且很贴切。从一个好苹果变成一个烂苹果,是外在因素和自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孩子的变坏也是这样造成的。与坏孩子接触久了,自己又禁不住诱惑所以就慢慢变坏了。但苹果变坏了是不是就只能丢掉了呢?其实不然,我们只需要把坏的部分切掉,苹果还是可以吃的。对于那些坏孩子也是这样,家长和老师只要循循善诱,采取合适的方法去开导他们,他们终究会变成好孩子的。

我非常赞同梁导的一句话。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一个好孩子和一个坏孩子,我们要做的是要唤醒他身上的好孩子。但是现在很多家长执行的是打骂教育,这样做不仅没有唤醒他们身上的好孩子反而打醒了他们身上的坏孩子。而唤醒好孩子的方法就是去赏识他们,去多发现他们的优点。

上一篇:课前预习论文下一篇:白露节气养生需要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