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动物保护色

2024-05-10

大班科学:动物保护色(通用10篇)

篇1:大班科学:动物保护色

大班科学活动:动物保护色

设计意图:幼儿对动物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科学教育要选择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而且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看,大班后期的孩子已经能从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初步的判断推理,从而把握事物一些本质特征。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幼儿对动物的体表颜色的观察、分辨与讨论,可以让幼儿获得动物保护色的特征和作用的认知经验。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动物奇特本领的兴趣。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保护色的特征和作用。

2、对动物因适应环境而变色的奇妙现象感到好奇,有进一步探索动物奇特本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增强对动物的感知;了解幼儿对动物知识的认识。

2、材料准备:幻灯片《动物的保护色》、各种有保护色的动物图片(枯叶蝶、北极熊、竹节虫、蚱蜢、青蛙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小鸟找食物

(观看PPT,讨论)

提问:

(一)小鸟饿了,想要出来找食物吃,它来到树林里,你们看看它找到了什么?(瓢虫)

(二)红色的瓢虫一下子就让小鸟找到了,可是小鸟还没有吃饱,我们一起帮小鸟找找,还有什么食物可以吃呢?(蚱蜢)

(三)为什么蚱蜢一开始小鸟没有找到它呢?

价值分析:观看PPT,导入主题,激发幼儿了解动物保护色的兴趣。

小结:因为蚱蜢有保护色,绿色的保护色与周围的环境颜色比较相近,比较不容易被小鸟发现。一些动物为了隐蔽和保护自己,身体形成和周围一致的颜色,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

二、分辨讨论:动物保护色

提问:

(一)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动物也有保护色呢?(幼儿说,老师点出图片)

青蛙躲在荷叶上的图片,发现了什么?(青蛙和荷叶颜色相近)

枯叶蝶:像枯叶一样,躲在枯叶中,可以躲避敌人的侵袭……

(二)四幅图片:沙漠、森林、大海、极地,看看在各地生活的保护色动物有哪些(猎豹、狮子、鳄鱼、枯叶蝶、北极熊等)

(三)游戏:谁的眼睛最最亮

规则:三个小朋友为一组,每组一张图片,用最快的速度,拼出图片并找出藏在图片里的动物朋友。

价值分析:知道动物保护色的作用,了解动物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小结: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动物都有和环境很相近的保护色,主要起隐蔽自身躲避敌害和便于觅食的作用。

三、迁移经验:奇特的本领

提问:

(一)动物的保护色真有用,人类受到动物保护色的启发,发明了什么呢?(迷彩服、坦克、变色镜、夜用警服等)

小结:动物利用自己的保护色保护自己,人类根据动物的保护色运用到各个不同的领域,对人类有很大的帮助。

(二)动物除了保护色的本领之外,还有哪些奇特的本领呢?我们下次再来交流。

价值分析: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动物保护色的重要性,并且有进一步探索人类向动物学本领的兴趣。

篇2:大班科学:动物保护色

设计意图:

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看,大班后期的孩子已经能从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初步的判断推理,从而把握事物一些本质特征。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本次教学活动是教师观察到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对躲在小叶子下面的小蜗牛产生兴趣,所听到的幼儿间关于小蜗牛身体颜色的一段争论之后,而组织的一次集体教学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幼儿对动物的体表颜色的观察、分辨与讨论,可以让幼儿获得动物保护色的特征和作用的认知经验。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动物奇特本领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寻找、分辨讨论中了解动物保护色的特征和作用。

2、对动物因适应环境而变色的奇妙现象感到好奇,有进一步探索动物奇特本领的兴趣。

重点:在创设的“寻找游戏”的情境中通过分辨、讨论认识了解哪些动物是有保护色的,都有些什么作用。

难点:幼儿通过游戏分辨、讨论,了解动物的保护色的特征和作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增强对动物的感知;了解幼儿对动物知识的认识。

2、环境准备:有电脑和电视机。幼儿椅子围坐成半圆形,椅子后面放置3张桌子(幼儿分组)供操作用。

3、材料准备:幻灯片《动物的保护色》、各种有保护色的动物图片(枯叶蝶、北极熊、竹节虫、蚱蜢、青蛙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小鸟找食物

(观看PPT,讨论)

重点提问:

(一)小鸟饿了,想要出来找食物吃,它来到树林里,你们看看它找到了什么?(瓢虫)

(二)红色的瓢虫一下子就让小鸟找到了,可是小鸟还没有吃饱,我们一起帮小鸟找找,还有什么食物可以吃呢?(蚱蜢)

(三)为什么蚱蜢一开始小鸟没有找到它呢?

小结:因为蚱蜢有保护色,绿色的保护色与周围的环境颜色比较相近,比较不容易被小鸟发现。一些动物为了隐蔽和保护自己,身体形成和周围一致的颜色,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

价值分析:观看PPT,导入主题,激发幼儿了解动物保护色的兴趣。

二、分辨讨论:动物保护色

重点提问:

(一)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动物也有保护色呢?(幼儿说,老师点出图片)

青蛙躲在荷叶上的图片,发现了什么?(青蛙和荷叶颜色相近)

枯叶蝶:像枯叶一样,躲在枯叶中,可以躲避敌人的侵袭……

(二)四幅图片:沙漠、森林、大海、极地,看看在各地生活的保护色动物有哪些(猎豹、狮子、鳄鱼、枯叶蝶、北极熊等)

(三)游戏:谁的眼睛最最亮

规则:三个小朋友为一组,每组一张图片,用最快的速度,拼出图片并找出藏在图片里的动物朋友。

小结: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动物都有和环境很相近的保护色,主要起隐蔽自身躲避敌害和便于觅食的作用。

价值分析:知道动物保护色的作用,了解动物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迁移经验:奇特的本领

重点提问:

(一)动物的保护色真有用,人类受到动物保护色的启发,发明了什么呢?(迷彩服、坦克、变色镜、夜用警服等)

小结:动物利用自己的保护色保护自己,人类根据动物的保护色运用到各个不同的领域,对人类有很大的帮助。

(二)动物除了保护色的本领之外,还有哪些奇特的本领呢?我们下次再来交流。

价值分析: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动物保护色的重要性,并且有进一步探索人类向动物学本领的兴趣。

园长及指导教师点评:

篇3:大班科学:动物保护色

中动协科考委的工作平台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

联系全国各地生态摄影人的纽带展示生态摄影作品的橱窗

记录典藏生态资源现状图文及视频资料的文库

篇4:大班主题活动:动物大世界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和人类有着割舍不开的情缘。幼儿喜欢与动物为伍,常常会不知不觉地与动物对话,他们对动物世界充满着兴趣和好奇。他们喜欢聆听动物的故事,怀抱毛绒绒的动物玩具,翻着各种动物卡片和图书希望了解更多的知识……然而,现实的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又离幼儿很远,幼儿并不能时时接触,充分了解,无法真正走进动物的世界。幼儿喜欢动物,他们渴望做动物的朋友,但环境不断遭受破坏,动物的家园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考验,我们将从动物的生活环境、习性、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引导幼儿进行探究。

二、主题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动物的不同特点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有进一步探索动物生活习性的愿望。

2.对动物奇特的现象和特殊本领感到好奇,体验探索动物世界的乐趣。

3.了解人类可以从动物的一些特征中获得启发,进行发明创造。

4.体验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激发保护它们的欲望。

三、活动安排及形式

1.学习:

集体活动:动物园里真热闹(艺术)、长大以后像什么(艺术)、树和喜鹊(艺术)、小鸟分窝(科学)、五只鸭子(音乐)、狗熊分饼(科学)、好朋友(科学)、恐龙的秘密(科学)、妈妈和宝宝(科学)、螃蟹的奇遇(科学)、潜水艇的秘密(科学)、小螃蟹吹泡泡(语言)、大树的医生(语言)、猫头鹰(艺术)、田鼠太太的项链(语言)。

分组活动:神奇的树、大鲨鱼、我喜欢的动物、送鱼儿回家、野斑马、送小动物回家、啄木鸟、鸽子、小蜻蜓捉害虫、小猫吃鱼。

2.运动:

会模仿各种动物的姿势,动作协调。

初步学习跳绳的技能,锻炼手脚协调能力。

远足活动:

体育游戏:小猴爬、老狼几点了、赶小猪、老鹰捉小鸡、打鸭子、小乌龟、狡猾的狐狸等。

3.生活:

了解自然角或家里宠物的习性,学着照料它们。

有探索生活中常见动物特征和习性的愿望,喜爱动物。

4.游戏:

美工区:

提供光盘、广告纸,吹塑纸、水粉颜料、版画、橡皮泥等各种材料。提供剪纸步骤图。

益智区:

提供动物棋子、动物拼图、十二生肖卡片等,供幼儿排队。

语言区:

打印有关动物的汉字卡片和动物图片,供幼儿认读配对。提供幼儿百科全书;发动家长带有关动物的书籍和图片供幼儿翻阅。提供幼儿自制动物服饰表演动物时装秀。

生活区:

提供动物图片,给动物辨尾巴、辨脚等。提供针线、纽扣给动物装眼镜、订鱼鳞。

建构区:

搭建动物园。

四、主题网络图

五、相关的环境创设工作

1.“动物大世界”研究分布图。

2.教室内布置一幅海洋背景图,将幼儿的美工作品展示在上面。

3.让幼儿自带动物玩具,并布置一个情景,使之成为“动物之家”。

4.在区域中提供动物的拼图、图书或将自带的活动材料、图画张贴于墙面上。

六、家长工作

1.带一本有关动物的百科全书或书籍。

2.将主题的名称、目标、要求及内容等发帖到网上,使家长了解这一主题活动的意义,便于家长配合。

3.在家中和孩子一起利用各种资源(如图片、图书、录像等)制作孩子喜欢的小动物。

4.带一件自己喜欢的动物玩具或动物标本来园。

5.帮助孩子查阅一些有关动物的资料,和孩子一起看《动物世界》等专题电视节目。

6.家长还可以利用休息日带孩子到公园或动物园去,近距离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七、主要活动教案、实录和活动照片

动物园里真热闹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乐器与节奏型表现不同的动物形象,进一步了解常见动物的不同特点。

2.能乐意参与到活动中,体验打节奏带来的快乐。

环境创设:

1.动物园导游图一张、各种节奏型卡。

2.各类小乐器:打鼓、木琴、小铃、响板、沙球、铃鼓、木鱼等(或自制的各类小乐器)。

3.乐曲:动物狂欢曲。

活动重难点:尝试运用不同的乐器与节奏型表现不同的动物形象。

活动流程:说说——尝试表现——模拟参观。

活动过程:

一、说说不同动物的动态,并匹配相应的乐器。

1.看动物园导游图,图上有不同的区域:鸟类区、猴山区、狮虎区等。

2.听乐曲:有轻快的、沉重的、跳跃的等,根据音乐的变化猜测所代表的是动物园导游中的哪些区域。

3.随着音乐表现不同区域动物的活动特点,选择乐器,尝试匹配。

4.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通过打击来表现动物行走、跳跃等形象。

二、尝试运用不同节奏型表现动物的形象

1.用有节奏的句式介绍动物的特征。

2.每位幼儿选择一种节奏型和一种乐器,随着音乐练习。

3.两个小朋友用一种节奏型合作表现两种动物的特点。

4.一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及节奏型,表现自己小组代表的动物。

5.两个小组选择两种乐器和不同节奏型,合作表现两种动物。

三、模拟参观动物园

1.根据参观动物园的线路图,讨论每个区域运用哪一组的节奏来表现。

2.根据动物园导游线路图先后所经过的区域,到达某一区域时,选择代表这一区域动物的幼儿就随音乐打击乐器。

海洋音乐会

活动目标:

1.了解海洋里的鱼类,激发对海洋生物的探究兴趣。

2.感知鱼的不同发音方法,愿意根据提示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

1.了解故事的内容,并尝试回忆和复述故事。

2.感知不同鱼的不同发音。

活动准备:收集各种鱼类图片。

活动流程:导入活动——故事分享——延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你知道哪些小动物会唱歌吗?(小鸟/小青蛙/小鸭子……)

师:其实有许多动物都会唱出美妙动听的歌曲,连小鱼也会唱歌呢!想听一听吗?

二、故事分享

1.小黄鱼的家在哪儿?它是怎么唱歌的?

2.它唱起歌来“呱呱呱”。这声音像谁呢?

3.海豚的歌声是怎样的呢?谁来学一学?

4.对虾唱起歌来又是怎样的呢?

5.它们都会发出好听的声音,那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呢?猜猜他们身体的哪个部位会发出声音来呢?(引导了解:收缩鱼鳔、扑打鳃盖、咬牙齿、摩擦鳍棘等)

6.小青鱼也想报名参加音乐会,能进来吗?为什么?

三、延伸

1.幼儿讨论。

师:海洋里还有许多鱼类会演奏音乐呢,你还想请谁呢?

2.幼儿联想。

师:你们刚才说了很多呢,回家再查一查还有哪些鱼类会演奏,明天自由活动的时候交流。

潜水艇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潜水艇为什么会下沉、上浮,知道它是仿造鱼鳔创造、发明的。

2.乐意利用塑料瓶去探索潜水艇的沉浮原理,体验科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初步认识潜水艇,了解潜水艇的沉浮原理;

幼儿尝试动手制作潜水艇,体验做实验的兴趣。

活动准备:潜水艇课件、鱼鳔、纸制的鱼、塑料小管各一份、塑料瓶每人一个、装满水的透明塑料框。

活动流程:导入——讨论——幼儿操作、探索与体验——经验交流。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小朋友都知道鱼最大的本领是游泳,可到底为什么鱼会上浮、下沉呢?

师:原来,鱼的肚子里有个叫鱼鳔的东西,鱼鳔到底怎么会帮助鱼上浮、下沉呢?看看鱼鳔里鼓鼓的装的是什么?

师:对了,是空气!当鱼鳔里全是空气的时候,鱼就会浮到水面上的。

二、讨论

师:聪明的科学家们,很早就开始动脑筋想办法,创造、发明了一样能有鱼这样的大本领,而且能带着我们人类上浮到水面、下沉到水里的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幼儿猜测)

师:那你们动动脑筋想想,潜水艇为什么会和鱼一样上浮、下沉呢?(幼儿动脑筋想象、讨论)

三、幼儿操作、探索与体验

师:今天,老师请你们人人来当回小小科学家,用这个塑料瓶来做做潜水艇,想想怎样才能让“潜水艇”上浮、下沉?(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四、经验交流

你在做“潜水艇”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了吗?你的“潜水艇”有没有完全上浮、下沉?

狮子的假发套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理解描述狮子心理变化的词,孤独、失望、惊喜、激动。

3.感受狮子心情变化过程,懂得帮助别人可以得到快乐。

环境设置:森林背景图一张,两张大狮子的形象图,小猴、小鹿、兔妈妈、兔宝宝的图片各一张制作成立体教具;(狮王进行曲)音乐。

活动重难点:学会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理解描述狮子心理变化的词,孤独、失望、惊喜、激动。

活动流程:出示两张狮子图片——分段讲述故事前半部分——分段讲述故事后半部分——完整倾听故事。

活动过程:

一、出示狮子图片,引出主题

1.出示狮子图片。

师:看看老师把谁请来了?(大狮子)

看它长得什么样?它的头发是什么样的?

啊!是一头漂亮的金发狮子。

2.出示秃头狮子图片。

师:现在这只狮子变成什么样子了?

它怎么会秃头的呢?小朋友们来猜一猜。

3.出示森林环境图,引出故事。

师:它是不是和小朋友猜的一样呢?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去看一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结:通过两只狮子对比,了解金发狮子很漂亮,秃头狮子不漂亮了,引发幼儿思考,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二、分段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边讲边议角色的形象与心理活动

1.讲述“森林里……真威风!”后问:大狮子很想和小动物交朋友,你们觉得小动物会和大狮子做朋友吗?为什么?

2.讲述故事(“大狮子很想和小动物”……“一钻就不见了”)

提问:

(1)小动物们愿意和大狮子做朋友吗?故事中是怎么说的?

(2)它们都不愿和大狮子做好朋友,你觉得这时大狮子心里会怎么样呢?

师:

(1)得不到朋友的狮子,心里很失望。

(2)大狮子在森林里一个人独自散步,心情很孤独。

讨论:如果你是大狮子,你会用哪些办法赢得朋友呢?

师:你们的办法都很好,可是在离大狮子不远的小兔家着火了,而兔宝宝还在房间里,你们想这大狮子知道了,会怎么做?为什么你会这样想?

3.讲述故事(“从森林里”……“真难看呀”)。

提问:

(1)大狮子是怎么做的呀?

(2)兔宝宝得救了吗?可大狮子为了救兔宝宝失去了金发变得很难看,小动物们会不会更不喜欢它,更不愿和它做朋友呢?为什么?

(3)大狮子为了救小兔失去了金发,头上光秃秃的很难看,小动物们想什么办法来帮助大狮子呢?幼儿猜想。

师:小动物到底想了什么办法来帮助大狮子呢?继续听故事。

小结:幼儿倾听故事前半部分,了解大狮子心情失望、孤独的原因。

三、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提问:

1.小动物们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大狮子?

2.大狮子看到这么多小动物到家里,它心情怎么样?

3.最后大狮子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呢?

小结:幼儿倾听故事后半部分,了解大狮子心情的转折。

四、完整倾听故事,讨论、理解主题

1.完整倾听故事。

2.为什么大狮子没有了金发,却赢得了很多朋友?

师:只要帮助别人,就能赢得朋友。大狮子是这样做的,我们小朋友也要这样。我们要做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3.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呢?

小结:幼儿理解故事主题,懂得帮助别人可以得到朋友。

活动延伸:

这样的狮子你们愿意和他交朋友吗?那请你们也来帮狮子设计一个漂亮的假发套,把它画在纸上好吗?

八、主题活动反思与小结

“动物世界”的主题进行了一个多月,在这段时间里幼儿在其中快乐地畅游着,说要结束似乎大家都有些恋恋不舍的感觉,当然对自然、动物的探索还远远没有结束,对幼儿来说对动物的探索只是刚开始,我们只能说暂时告一个段落。回顾这一段时间开展的活动,不管对幼儿还是老师,都有不小的收获。

1.丰富多彩的区域游戏活动。

学习性区角游戏能让幼儿更主动地尝试和探索,并且能有针对性地获取知识。在前两个主题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因此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继续创设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性区角活动,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了解了很多有关动物的秘密,如:

语言区——幼儿自己带来书籍、画报等资料,从各种资料中获取了很多有关动物的知识,并且在和同伴的交流中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很大的进步。

美工区——幼儿搜集了各种废旧物品包括纸盒、鸡蛋壳等进行制作小动物,并在欣赏各种动物的外形美中,审美能力得到逐渐的提高。

生活区——通过尝试为小动物装眼睛,培养动手能力。

在户外体育游戏中幼儿很喜欢做有关动物的游戏,如:“送小动物回家”等游戏。在散步时,幼儿更加关注小动物,经常蹲在草丛边观察蚂蚁、螳螂的生活习性,看到草地上的小麻雀也非常友好,找到树上的鸟窝,都决心要保护它。

在饲养角中,幼儿饲养了鱼、乌龟、小鸟、松鼠等动物,并每天喂养它们,增进了他们对小动物的感情。

2.主题活动让我们和幼儿共同成长。

篇5:动物的保护色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1、乐意参与交流讨论,使幼儿了解一些动物具有与环境一致的保护色,理解保护色的作用。

2、增强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沙漠、草原、海洋、森林背景图4幅,活动室内设相应的4区域,并分别设标志牌,动物小图片若干。

活动前对枝叶蝶、尺蠖虫有初步认识,并发动家长收集有关资料、丰富孩子对保护色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出示图片小狐狸)讲述第一段,并逐个认识动物,小狐狸找不到朋友,小朋友能帮助找一找吗?请用“我在xx地方找到了谁”表述。小狐狸为什么会找不到呢?

二、交流、探究

1、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动物和它们躲的地方,你发现了什么?(幼儿回答后小结)像尺蠖虫等动物的颜色和周围环境的颜色很相似,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

2、动物的保护色有什么作用呢?小结: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动物都有和环境很相近的保护色,以此来隐蔽自己,不让敌人发现。

3、逐一出示背景图,认识这是什么环境,在草地、海洋、森林、沙漠中有些什么动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请小朋友自选区域和同伴交流。

4、听信号后回位,互相交流,并出示相应动物小图片。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交流了许多动物的保护色,动物世界很神奇,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的生存,许多动物都有和环境相近的保护色,有的动物的保护色更神奇,老师带来了一张彩色蜗牛的变化图(出示图片)在这个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谁能说说变色龙怎样变色。教师适当小结。

三、提升、扩散

篇6:大班科学:动物保护色

执教者:刘..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知道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2、萌发幼儿进一步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活动准备:

课件、动物保护自己的图片、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教师提问:你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2、初步了解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小朋友,在蓝蓝的大海里,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课件,提问:(1)、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2)、乌贼是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3)、乌贼有没有被鲨鱼吃掉?

小结:原来,乌贼身体里墨囊,墨囊里装有墨汁,当遇到危险时,就会喷出墨汁,使海水变黑,然后自己再逃之夭夭。原来,小动物在遇到危险时会有办法来保护自己。

3、观看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1)、“森林里真热闹啊,那么多小动物在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小动物吧!”

(2)、“如果有危险时,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来保护自己的呢?(3)、感知小动物不同的自我保护方法。

4、幼儿操作,进一步探索动物的防身绝招。

(1)、出示图片,积极讨论,你还知道其他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2)、师幼共同小结,根据小动物自我保护方法来对小动物分类。动物的外形各不相同,名字不同、吃的东西不同,但动物都是很聪明的,能想出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比如这座楼房里就住着这样一群身怀绝招的动物:第一层住着(逃跑)、第二层住着(放臭气)、第三层(保护色)、第四层(硬壳)、第五层(盔甲护身)

(3)请幼儿思考:人类在哪些方面运用到了保护色?(如,解放军的迷彩服)

5、游戏活动:《找动物》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模仿小动物的防身绝招躲在活动室的四周,老师扮演大灰狼找小动物。

活动延伸:

篇7:大班科学:动物保护色

目标:

1、简单了解人与动物的生态关系,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了解一些动物受到伤害的原因,探讨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

准备:

1、各种动物受伤的照片。

2、动物受伤原因介绍的课件。

3、环境布置:森林、草原、海洋。

4、小动物头饰、小树苗、小草、标牌、透明胶等。

重点:了解动物受到伤害的原因。探讨保护动物的方法。

难点:通过看照片能自已总结出动物求救的原因。

一、导入部分:

1、老师带领小朋友开着“小火车”去旅游,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今天呀咱们要开着小火车去旅游。你们准备好了吗?火车要出发了。呜――――(放课件音乐《火车开了》)。师带领小朋友开着小火车经过草原。

师:小朋友,我们来到那里了?幼:大草原。师:咦?你是谁呀?

扮演“梅花鹿”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绍:“我是梅花鹿,我的家在大草原上,这儿还有很多动物朋友呢!”

师:是吗?草原上除了有梅花鹿,还有那些动物朋友?

幼:羚羊、牛、马、兔子„„师:有这么多动物朋友呀!它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真高兴呀!我们请梅花鹿坐上旅游车好不好?火车继续出发,呜――

2、师带领小朋友开着小火车来到森林。

师:现在,我们到哪儿了?

幼:大森林。扮演“老虎”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绍:“小朋友好?我是大老虎,我住在大森林里,在这儿还有很多动物朋友呢!”

师:森林里除了有老虎,还有那些动物朋友呢?

幼:狮子、豹、棕熊、野猪„„师:我们请老虎坐上旅游车好不好?

3、师带领小朋友开着小火车来到大海边。

师:现在,我们又到哪儿了?

幼:大海。扮演“海豚”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绍:“小朋友好?我是海豚,我住在大海里,在这儿还有很多动物朋友呢!”

师:是吗?大海里还有哪些动物呢?

幼:鲨鱼、鲸鱼、海星、海龟、海马、海豹„„

师:大海里的动物们可真多,我们一时半会也说不完,时间不多了,我们该回家了,请小海豚到我们家去做客吧!

4、师带领小朋友开着小火车回到座位上。

师:刚才,我们旅游了这么多的地方,见到了可爱的动物朋友,你们高兴吗?你们喜欢动物朋友吗?你喜欢哪种动物?

二、基本部分

引导幼儿讨论:动物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好处?师:可是,动物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好处?

小结:动物给我们带来快乐。有的动物可以帮助人类劳动,像牛和马。有的动物是有益动物,可以保护庄稼,消灭害虫。像啄木鸟、猫头鹰、壁虎等。有些人类饲养的动物可以提供给我们肉、蛋、奶,供给我们人类食用。

总之,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和动物互相依存,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谁也离不开谁。

现在我把这节课的自评情况汇报一下: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作为年龄幼小的孩子来说,所有可以产生效果的教育活动,都源自于兴趣,而动物是小朋友最感兴趣、最喜欢的。因此,在选题上我选择了以动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从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出发,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从本次活动来看,幼儿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好可怜啊!”是达到了这个目的。

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带领小朋友开着火车在三个场景中游览、参观,用孩子最喜欢的这种游戏方式,帮助孩子回忆认识各种动物。孩子情结高涨,反应热烈,愉快地体验出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种生态关系。如何让小朋友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动物受到伤害的原因?

如何让深奥的道理变得直观、浅显,一看就明白呢?为此,我搜集了大量的、有代表性的动物受伤的图片,幼儿人手一份,通过观察交流、讲述、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让小朋友自己去发现、去理解、去体会,真正体现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的思想。

如何去保护动物这是一个必须落实到行动中的问题,只有让孩子做过了,他才能记忆深刻,只有让孩子乐于去做,自觉去做,并坚持去做,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我设计和孩子共同去探讨保护动物的方法,并且从孩子所能做的活动入手,去种树、种草、捐零花钱、做标牌,因为形式多样,而且都是孩子所能身体力行容易操作的,所以,小朋友特别感兴趣,自己选择、自由分组,忙碌而又有序地进行着。

篇8:动物养殖科学用药

一、养猪科学用药需注意的细节

科学、高效、安全地使用兽药, 不但能及时预防和治疗生猪疾病, 而且对控制和减少药物残留, 提高猪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1. 科学掌握病症, 正确选药

猪群发病时, 应先确诊是什么病, 再针对致病的原因确定用什么药物, 严禁不经确诊就盲目投药。在给药前应先了解所选药物的内含成分, 同时应注意药物内含成分的有效含量, 避免治疗效果很差或发生中毒。另外还应注意选择到正规药店 (有兽药经营许可证、有专业技术人员) 去配药, 防止乱配药或购假药。

2. 选择恰当的用药途径

不同的给药途径可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和数量, 重危病例宜采用静脉滴注, 治疗肠道感染或驱虫时宜口服给药。以药物发挥全身作用而言, 静脉注射可立即产生作用, 其次为肌肉注射, 再次为皮下注射。如苦味健胃药龙胆酊、马钱子酊等, 只有通过口服的途径, 才能加强唾液和胃液的分泌, 如果使用胃管投药, 药物不经口腔直接进入胃内, 就起不到健胃的作用。给药途径不同还会影响某些药物的作用性质, 如硫酸镁内服具有导泻作用, 而静脉注射则有镇静作用。

3. 抓住最佳用药时机

一般来说, 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特别是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 及早用药能迅速控制病情。但细菌性痢疾却不宜及早止泻, 因为这样会使病菌无法及时排除, 使其在体内大量繁殖, 反而会引起更为严重的腹泻。对症治疗的药物不宜早用, 因为这些药物虽然可以缓解症状, 但在客观上会损害机体的保护性反应, 还会掩盖疾病真相。如在高热病防治中, 第一次用药不能急于快速全面退烧, 降温才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4.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两种以上的药物配伍使用, 若配合不当, 会出现减弱疗效或毒性增强的变化。如酸性药物与碱性药物不能混合使用;口服活菌制剂时应禁用抗菌药物和吸附剂;磺胺类药物与维生素C合用, 会产生沉淀;磺胺嘧啶钠注射液与大多数抗生素配合都会产生浑浊、沉淀或变色现象, 应单独使用;链霉素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配合使用, 会加重对听觉神经中枢的损害。

5. 用药时要有足够的剂量和疗程

要发挥药物的作用而又要避免其不良反应, 必须掌握药物的剂量范围。一般连续用药3~5天, 症状消失后再用1~2天, 切忌停药过早而导致疾病复发。同时要考虑药物有效浓度持续时间, 如青霉素粉针剂一般应每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 油剂普鲁卡因青霉素则可以间隔24小时用药1次。

6. 轮换用药, 防止产生耐药性

不要长时间用同一种抗菌药物或抗寄生虫药物, 应隔一定时间选择另一类药物交换应用, 以防机体产生耐药性。

7. 防止药物残留

有些抗菌药物因为代谢较慢, 用药后可能会造成药物残留。因此, 这些药物应有休药期规定, 用药时必须充分考虑生猪及其产品的上市日期, 防止“药残”超标造成安全隐患。

8. 疫苗接种期应慎用药物

在接种弱毒活疫苗前后5天内, 禁止使用对疫苗敏感的药物、抗病毒药物 (如病毒灵、病毒唑等) 、激素制剂 (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 , 并避免用消毒剂饮水, 以防将活的细菌和疫苗病毒杀死或抑制, 从而造成免疫失败。在疫苗接种期可选用抗应激和提高免疫能力的药, 如电解多维及某些具有免疫促进作用的中药制剂等, 以提高免疫效果。

二、水产用药应注意的问题

1. 盲目加大药量

在养殖过程中一些渔民在鱼病发生初期不够重视, 认为随便泼一些药就行了, 到了鱼病暴发大规模死鱼时慌了神, 以为加大药量就能把病菌杀死得更快。还有一些渔民觉得今天用药不见好转明天就应加大份量, 此外还有一些渔民认为一次性加大足够份量的药物就可以彻底治愈。当然这些办法有时能凑效, 有时疾病消除了可是鱼也死光了, 有时根本就没有效果。这主要因为, 无论是杀虫药物还是杀菌药物都会杀死养殖水体内的浮游生物, 导致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 容易造成缺氧泛塘或是亚硝酸盐、氨态氮含量上升, 鱼类不摄食甚至中毒死亡。给渔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 不清楚药物如何配伍

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很多养殖户对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不知道如何进行配伍, 胡乱使用, 导致死鱼或治疗没有效果。主要是药物之间存在协同与拮抗作用, 如生石灰加敌百虫就会产生协同作用 (即毒性加强) , 出现死鱼;硫酸铜与生石灰合用就会发生拮抗作用 (治疗效果降低甚至无效) 。在使用的药物中大多数消毒药偏酸性, 所以都不宜与生石灰配伍, 会产生拮抗作用。如二氧化氯、强氯精、含氯石灰、高锰酸钾等。产生协同作用的药物有青链霉素合用、双氧水与冰醋酸、大黄与氨水等;常见的拮抗作用还有氟派酸 (诺氟沙星) 与金属离子、利福平, 四环素类药物如土霉素与青霉素。

3. 使用过期、违禁药物

过期药物往往会失效或变质, 不但治不了病还会延误治疗时间, 甚至引起中毒死亡。有些渔民贪小便宜, 结果省了不该省的钱, 花了不该花的钱。常见违禁药物有:呋喃唑酮、五氯酚钠、孔雀石绿、氯霉素等。

4. 病急乱投医、频繁用药

不少渔药在使用后次日可能出现更多死鱼现象, 这是因为一些老弱病残、特别是症状严重的鱼受到药物的刺激反应而会死得更快的原因, 所以用药后次日死鱼数量增加一般来说是正常现象。但是一些渔民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不是埋怨你的药物没有疗效就是埋怨你的技术不行。在这一点上渔民朋友应该懂得一点, 其实鱼病治疗也分一定的阶段性, 可分为感染期, 暴发期和衰退期, 所以鱼病治疗也分一定的疗程, 如发生寄生虫病, 通常1~2天为一个疗程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如发生细菌性、病毒性疾病, 则需要3~5天为一个疗程, 所以用药3天后如果死鱼逐渐减少摄食恢复正常, 说明该药有效。如果不见好转, 病情越来越严重才可判定该药无效, 应重新诊断症状换用别的药物。

5. 鱼类对相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不同鱼类对某些药物的敏感程度不一样。那怕是很小剂量也会引起浮头甚至死亡。如常见名优水产品用药禁忌有:鳜鱼对敌百虫、氯化铜敏感应禁用;加州鲈对敌百虫较为敏感就慎用;青虾对甲胺磷、敌百虫较为敏感应慎用, 对菊酯类杀虫剂特别敏感应禁用;罗氏虾对菊酯类、敌百虫敏感应禁用;蛙类在1‰的盐水中就无法生存, 所以蛙类要特别注意盐的含量。广大渔民应牢记以上用药禁忌,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 高温季节用药

我们强调池塘泼洒药物时间一般应在早上8~9时, 中午一般不用药。这是因为当气温超过38℃时, 鱼停止摄食, 而药液挥发加快, 如果在高温季节中午用药, 不但起不到防治鱼病的效果, 反而会造成鱼中毒。大多数药物随着温度升高毒性增强, 特别是杀虫类药物, 如硫酸铜, 在16~30℃范围内, 水温每升高5℃, 药效便会增强85%~90%。高锰酸钾水溶液不稳定遇光发生分解, 生成二氧化锰沉淀。碘制剂在高温下易挥发等。

7. 长期单一用药产生耐药性

有的养殖户防治同种鱼病总是使用同一种药物, 经过长期使用, 鱼类产生了很强的耐药性, 要想治疗好该病必须不断加大份量。就拿硫酸铜来说, 本身安全范围较小且一过量就会引起鱼类浮头。有的养殖户由于长期使用, 鱼类产生耐药性, 加大一倍份量使用也没有出现死鱼现象。所以说, 广大渔民朋友必须清楚长期使用同种药物带来的严重后果。

8. 不了解病理导致疾病的反复发生

我们都知道鱼病的种类可分为四大类: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引起的疾病和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对某些常见性疾病我们如果懂得它们发生的原因和病理变化, 就可以起到药到病除的作用。对于病毒性疾病, 目前还没有药物进行有效的治疗, 对患病毒性疾病的水产动物用药, 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病原性细菌对水产动物的二次感染。对于细菌引起的疾病一般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治疗水产动物的寄生虫病时, 还应根据寄生虫的生活周期来适时用药, 如锚头鳋在平均水温25℃时寿命为14天左右, 而从产卵到孵化则为2~3天。因为敌百虫只能杀死锚头鳋的幼虫不能杀死鳋的成虫, 必须连续用药2~3次才能彻底治愈此病。每次间隔的天数随水温而定, 一般为7天, 水温高间隔的天数少。又如小瓜虫因其在体表形成胞囊, 这些胞囊药物很难除掉, 被杀死的仅是刚孵出的幼虫, 在水温15~20℃时, 从胞囊形成幼虫破囊而出一般需23~25小时, 所以也应连续用药2~3次才能彻底治愈。

三、养鸡用药应注意哪些问题

1. 高锰酸钾不宜拌入料中

高锰酸钾溶于水后能释放出新生态的氧, 因而具有消毒作用。一般饮水浓度为0.02%~0.03%, 超过0.1%则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甚至引起中毒。高锰酸钾作为饮水剂应现用现配, 直接拌料是有害的。

2. 给鸡驱虫莫用敌百虫

精制敌百虫为兽用体内外驱虫药, 对猪、牛、马等牲畜均安全有效, 但对鸡却不适用。原因是敌百虫属于有机磷药物, 而鸡的嗉囊内为碱性环境, 敌百虫在碱性环境中可生成挥发性很强的敌敌畏, 敌敌畏的毒力要比敌百虫大10倍之多。鸡服用敌百虫, 极易造成中毒或死亡事故。给鸡驱虫时, 可选用驱蛔灵, 按体重服250mg/kg, 或用左旋咪唑片, 按体重服10~20mg/kg, 效果都很好。

3. 鸡舍不宜用生石灰消毒

不少养鸡户喜欢用生石灰作为消毒剂, 直接撒在鸡舍地面上, 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生石灰会刺激鸡的上呼吸道, 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如使用过多, 被鸡踩踏, 还会引起脚趾烧伤;有的生石灰还会因风吹入鸡眼内, 引起眼疾;更为严重的是, 蛋鸡常因高产而缺钙, 鸡一见到石灰会大量啄食, 生石灰在鸡的胃肠与水反应, 产生强碱物质, 并放出大量的热而损伤鸡的消化道组织, 引起发炎、水肿或溃疡, 严重的还会导致蛋鸡死亡。因此, 鸡舍不宜用生石灰直接消毒。

4. 防止土霉素、磺胺类药物、食盐的中毒

土霉素的常用量为0.02%~0.08%, 连续用药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不超过1周, 每隔20~30天为1个疗程。磺胺类药物广泛应用于混合饲料中, 用于预防和治疗球虫病、鸡白痢、禽霍乱等疾病, 由于用药量过大或连续用药时间长, 易引起中毒。当鸡饲料中磺胺类药物浓度高于0.4%时可引起中毒。食盐是动物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 适量的食盐可增进食欲, 促进消化功能, 保持机体体液的正常酸碱度。一般情况下, 0.25%~0.5%的用量较为合适。当摄入量过高时, 就会引起食盐中毒。例如, 雏鸡饲料中食盐用量达1%, 成年鸡饲料中食盐用量达3%时, 常会造成鸡只大批死亡

篇9:大班科学:动物保护色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2.感受“保护色”的神奇,萌发探究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变色龙视频。

2.《隐身妙招》教师教学资源及教学挂图4幅,枯叶蝶、北极熊、竹节虫、蚱蜢、蜥蜴、青蛙、黄鼠狼、斑马、刺猬、乌贼、乌龟、壁虎、长颈鹿等动物图片以及背景图一张。

3.“关于保护色在不同领域的发明”ppt课件。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变色龙视频,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提问:你认识这种动物吗?它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这样叫它?它有什么特殊本领?

2.请幼儿听故事《隐身妙招》,初步了解保护色。

教师讲述故事,请幼儿猜一猜故事中枯叶蝶、蜥蜴、青蛙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出示枯叶蝶、蜥蜴、青蛙等图片让幼儿了解它们保护自己的方法?。

小结:枯叶蝶、蜥蜴、青蛙等都躲在与自己身体颜色很像的地方,所以老鹰不容易发现它们。

3.请幼儿观察枯叶蝶、北极熊、竹节虫、蚱蜢等动物图片,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请幼儿观察教学挂图,用最快的速度找出藏在图画里的动物。请幼儿说一说哪些动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

小结: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的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似,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

4.观看教师教学资源《隐身妙招》,拓展幼儿经验。

5.请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壁虎、长颈鹿、斑马、刺猬、乌龟、黄鼠狼、乌贼等更多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小结: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有很多,有些动物靠放臭气老保护自己,有的靠自身的刺保护自己,还有的靠多在硬壳里来保护自己,动物们有自己保护自己的方法。

6.分组进行游戏:“捉迷藏”。

幼儿每人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根据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贴到合适的背景图中,然后师幼进行讨论、交流结果。

7.联系生活,拓展幼儿经验。

生活中人们也很聪明,根据动物的保护色想到了保护人类自身,小朋友想一想人类会怎样利用呢? 请小朋友看“关于保护色在不同领域的发明”的ppt课件,拓展幼儿经验。

活动延伸:

1.在阅读区投放有关动物自我保护内容的图书,拓展幼儿经验。

2.在科学区请小朋友为动物的保护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并作记录。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从幼儿学科学、幼儿认知的特点出发,教学结构严谨,各环节衔接自然,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投入,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活动中利用ppt解决难点,既符合幼儿游戏的特点,又达到教学目标,并且充分利用了电教手段,易于幼儿理解和记忆。

2、有个别孩子参与不是很积极,原因可能孩子对动物的保护色,了解不多,使他们在活动中兴趣不高。但教师要注意到这些孩子,主动发问,积极互动,效果会好些。

篇10:大班科学:动物保护色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2、知道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3、对探索动物世界奥秘感兴趣,具有较细致的观察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几种不同方式。

2、活动难点:能根据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动物自我保护的方式进行较细化的分类。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隐身绝招》,激发幼儿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兴趣。

提问:在故事中老虎为什么找不到小动物了?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防护本领?(枯树叶伪装成树叶、蜥蜴变成泥土的颜色,不容易被敌人发现)

2、让幼儿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提问: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式?它们都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结合课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小结: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自我保护方法,如:狐狸装死;黄鼠狼放臭屁;壁虎,蚯蚓的断肢逃生等。

将不同动物自我保护的方式进行分类

提问:你最欣赏哪种动物的自我保护的方法?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了解动物的自我保护对人类的启示。

动物的自我保护的方法给我们也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变色龙的变色本领告诉我们可以通过穿和大自然一样颜色的衣服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于是解放军叔叔就穿上绿色的迷彩服和作战服,还有很多军事伪装装备,比如坦克,这样就很好地保护自己。

4、游戏活动,进一步巩固对动物自我保护的认识。

师: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你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当我们的敌人来的时候,你就要用你所扮演的小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来保护自己。看看谁扮演得最像!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的气氛很活跃,幼儿们的回答也很积极,本次活动在课前我收集各种有关动物保护自己的资料制作成课件。在活动开始开始部分运用动画模式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通过故事引出课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课件内容的制作形象、生动、直观的展示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有利于孩子的讨论、交流和学习。使幼儿了解到各种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知道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使幼儿进一步加深了对动物自我保护方法的理解。但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如能在幼儿操作动物图片进行归类时,在材料准备上更充分些,我想这样效果会更好。

上一篇: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专题二考点突破 考点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下一篇:企业文化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