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动物气象员》及教学反思

2024-05-15

大班科学教案《动物气象员》及教学反思(精选7篇)

篇1:大班科学教案《动物气象员》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动物气象员》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一些常见动物在预报天气时的特殊表现,丰富气象知识,了解下雨前气象特征和知道有些动物也能预报天气,通过模仿、表演,掌握动物在预报天气时的动作,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动物气象员》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下雨前气象特征和知道有些动物也能预报天气。

2、知道一些常见动物在预报天气时的特殊表现,丰富气象知识。

3、通过模仿、表演,掌握动物在预报天气时的动作。

4、引起幼儿探索关于动物的各种小秘密及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和欲望。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6、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自制多媒体课件。

2、在班内让幼儿每天轮流当“气象记录员”。

3、请家长收集有关动物预报“气象”的资料。

4、动物的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乌云、太阳的头饰个一个;沙包若干。

5、录音机、磁带

6、提前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关注天气变化,使幼儿对天气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并讨论:今天是什么天气?前几天是什么天气?怎样知道明天的天气?(听广播、看报纸、看电视等。)

2、天气预报员是怎么知道天气的变化的?(引导幼儿讨论,充分发挥想象,主动表达自己想到的各种预知天气的方法)

教师总结:“气象专家是通过卫星定位系统,观测云象,利用专业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来预知天气。(可出示卫星定位系统。气象仪器等图片)

3、知道一些动物和天气的关系

(1)认识各种动物和相对应的小字卡。

(2)观看课件,认识各种动物在下雨前的习性。

4、教师小结:”小动物们真神奇,他们在下雨之前做出各种动作来提醒人们要下雨了。它们是神奇的气象员!那我们小朋友也知道在下雨之前空气会怎么样啊?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如:空气闷热、空气潮湿等)

师:一些动物也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小动物们帮助了我们知道天气的变化,他们很厉害。“

5、游戏《我是小小气象预报员》

师:小动物们是神奇的气象员,那我们小朋友也来当回神奇的气象员吧!

游戏玩法:幼儿戴上小动物的头饰,教师戴上太阳的头饰,那小朋友们就随乐玩耍,教师戴上了乌云的头饰,小朋友们就根据自己扮演的动物,用肢体语言预报天气。(游戏可进行数次,每次可让幼儿交换头饰,感受不同动物的表现,也可让幼儿来当太阳和乌云。)

游戏注意点:表演时不可碰到旁边的小朋友,及时根据教师的头饰做相应的反应。

活动延伸

请幼儿仔细观察还有哪些动物可以做气象员的,并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与天气"这方面的资料。

教学反思:

结合幼儿教育理论,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选择了本次活动,活动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故事导入语,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整节课幼儿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教师以鼓励幼儿为主,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体现寓教于乐。

本文扩展阅读:动物生物的一个种类。它们一般以有机物为食,能感觉,可运动,能够自主运动。活动或能够活动之物。

篇2:大班科学教案《动物气象员》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天气变化。

2.会用图形符号来进行记录。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春天到了,草儿绿了,花儿红了,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春天是最适合旅游的季节,小朋友们,假如明天我们要出去旅游,旅游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呢?

幼:七嘴八舌讨论。

师:大家都说得对,出去旅游前,我们要了解很多事,最重要的呀,还是要了解天气。现在老师呀,想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明天会是什么天气呢?

幼:明天可能是(晴天、雨天、阴天)。

师:小朋友们,你们猜的这些天气都是你们猜出来的,到底准不准呢?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哦,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平时都是从哪里了解到天气预报的信息的?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那还有谁和他不一样的?

幼:看天气预报。

师:你是从哪里看天气预报的?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从电脑上、电视上、手机上、同样看报纸、收听收音都可以看到天气预报的信息。这些信息呀,都是气象台的叔叔阿姨用他们的气象武器预测出来的。那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猜一猜,除了可以从这些媒体上了解天气信息外,还可以从哪里了解天气的变化呢?

二、故事师:

哦!动物也能预报天气吗?那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PPT讲故事,故事附在后面)。

师:故事中哪些小动物会预报天气呢?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对!故事中,小乌龟、小蜻蜓、蜘蛛都会预报天气,它们是怎么预报天气的呢?我们先来说第一个小乌龟是怎么预报天气的?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哦!下雨前,小乌龟背上会有许多圆圆的小水珠,所以大家以后看到小乌龟的背上有许多小水珠,说明要下雨了。

谁来说说第二个小动物,小蜻蜓是怎么预报天气的?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这些小朋友说得很好,原来下雨前蜻蜓都飞得很低,那大家看到小蜻蜓飞得很低说明要怎么啦?

最后一个会预报天气的小动物是谁呢?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原来小蜘蛛下雨前是收网,那我们以后看到小蜘蛛收网,就知道要下雨了。

原来除了我们人能从媒体上预测到天气的信息,动物也能感受到天气的变化,在下雨前做出不同的反应。动物也能预测天气,是这样吧。

三、记录师: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记录表,请我们小朋友用符号或图像将这三种小动物预报天气的方式,也就是下雨前它们的反应记录在旁边的方框内。

幼:填写记录表。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延伸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小乌龟、小蜻蜓还有小蜘蛛是怎么预报天气的,课后请我们小朋友查一查资料看看还有哪些小动物会预报天气,它是怎么预报天气的,然后我们再一起交流好吗?

附:故事《喜洋洋旅行记》

喜洋洋要出门去旅行。它刚出门遇到了乌龟,乌龟说:“喜洋洋弟弟,今天天气不好,要下雨,你最好要出门。”喜洋洋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天会下雨?”小乌龟说:“你看见我身上的小水珠了吗?快要下雨之前,空气中的水汽比较多,这些水汽碰到我凉凉的背,就慢慢结成了无数的小水珠。”喜洋洋不信,继续往前走。碰到一只蜻蜓。那只蜻蜓飞得低低的。

喜洋洋上前问道:“蜻蜓弟弟,今天天气好吗?我想去旅行,能去吗?”蜻蜓说:“今天天气不好,要下雨啦。”“你怎么知道会下雨的?”喜洋洋不明白地问。

蜻蜓说:“你看我不是飞得很低吗?下雨之前,空气里的水汽特别多,我的翅膀上沾满了水汽,就只能低低地飞。”喜洋洋还是不行将信将疑。

蜻蜓说:“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去问问前面树上的蜘蛛。”喜洋洋向前走去,问树上的蜘蛛:“蜘蛛哥哥,今天会下雨吗?我想去旅行,能去吗?”在树上收网的蜘蛛说:“今天天气不好,快下雨了,请你不要出去啦。”“你怎么知道会下雨呢?”喜洋洋问,蜘蛛一边收网一边回答:“天快下雨了,昆虫都飞得低低的,我的网织在高处捉不到昆虫,只好把他收了。等天晴了,我再重新在高处织网。”喜洋洋这才相信了,它决定不去旅游了,赶忙转身回到屋里。不一会儿,真的下起雨来了。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篇3:大班科学教案《动物气象员》及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赛教课, 课前无法布置学生搜集动物吃食物方面的资料, 因此, 在备课和教学中, 我设计了以下教与学环节: (1) 通过PPT视频播放小故事《救救小动物》, 讨论“这些小动物爱吃什么?”, 使学生知道根据动物吃的食物的不同可以把动物分为植食、肉食、杂食动物三大类。 (2) 通过观看自然界各种动物吃食物的视频, 让学生说一说、模仿一下各种动物的进食方式, 了解自然界动物用“口器”、“喙”、“牙齿”等吃食物, 并用舌、爪等配合进食。 (3) 通过对狼、马牙齿图片的分析和亲自体验吃牛肉干、甘薯条、花生米的实验, 了解尖牙、切牙、磨牙在吃食时是有分工的, 建立“牙齿构造与食性是有关系的”初步概念。 (4) 课外拓展:搜集“动物怎样吃食物”的资料, 并把最有趣的资料贴在笔记本上与同学交流。

由于整个教学设计环节紧凑, 重难点突出, 整节课的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主体, 因此, 课堂教与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首先, 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体现了“临近发展区”的教学理论, 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 因此, 课堂教学中, 学生思维活跃, 发言热烈, 积极参与。学生的观察能力, 模仿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其次, 课堂调控手段合理。作为一个老科学教师, 却很少执教三年级, 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学把握不透, 中年级教学课堂调控能力不强。但本节课, 我创造性地把实验材料的分发融于课堂教学调控环节中, 把分组实验使用的牛肉干、甘薯条、花生米包于不透明的小袋中作为“奖品”, 对“课堂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虽然这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显得比较生硬, 甚至让大家感觉有些地方还比较刻意, 但整节课中学生发言的热烈程度, 课堂上的专注程度, 小组实验、讨论的有序进行都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课堂教与学的效率非常高。

事后, 赛教学校的老师告诉我, 学生上了这节课后, 回家观察了好多小动物怎样吃食物, 有些小朋友甚至还饲养了小动物进行观察。我很开心, 这不就是一节成功的科学课需要达到的效果么?

在教学中, 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并设想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第一、第二教学环节“动物吃食物”的视频使用存在“硬伤”。这一环节, 我设计了通过观看森林中的动物吃食物的视频, 希望学生观看后能描述、模仿动物的吃食方式。课前, 我精心搜集编辑了这段四分多钟的视频, 内容涵盖了甲虫、蜜蜂、蜂鸟、鹦鹉鸟、水鸟、猴子、猩猩、蜘蛛、小熊猫等动物吃食的场景。我的想法是希望能尽量多地提供给学生视觉资料, 让学生有话可说, 能认识尽量多的动物吃食的方式。实际教学中, 学生在说、模仿阶段说了三四种动物吃食物的方式后却卡壳了。是呀, 短短的几秒钟就放完一个场景的视频, 三年级的学生怎么能记清楚呢?这不符合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记忆规律。好在我发现了学生卡壳的时候, 适时提醒学生描述、模仿自己熟悉的动物吃食的方式也可以, 才没有使学生的活跃思维中断于教者的“完美”设计。课堂反应说明, 这个教学视频的应用对于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来说并不高。课后专家提出了建议:压缩视频, 选择针对性更强的三四种典型食性的动物进行观察, 并请学生描述、模仿, 然后拓展出“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吃食的方式”的问题, 说一说, 模仿一下, 这样会更有效。

第二, 课前备课对学情准备仍然欠缺。本课的教学, 为了突破“动物的牙齿与食性的关系”这个教学难点, 我试验了好多食物, 最终选取了牛肉干、甘薯条、花生米三种典型材料。参与赛教班级的学生通过实验很出色地发现了尖牙、切牙、磨牙的作用。一切似乎都体现了这个教学设计是非常完美的。但无法掩盖的事实是, 并不是所有学校的所有班级的学生都能很好地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发现动物牙齿的分工与食性的关系。这次赛教, 从知道课题备课试上、赛教到全市辐射, 共上了四次, 其中一节试上课和辐射课, 这一教学环节的难点解决过程就不是太理想。课后我还自我安慰学生能力有差异, 却没有从教师自身的备、教去找原因。如果上课前, 我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前概念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细致的调查摸底, 在学生前概念基础上调整课堂引导方式, 那么, 课堂教学中, 解决课堂生成的把握就更大, 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就更强, 课堂教与学就会更有效。

本次赛教, 从备课、试上、赛教到全市上辐射课, 我共在四个学校 (市实小、和小、洋溪小学、红塔小学) 四个班级进行了教学, 虽然活动过去了很多天, 但课上有一个细节还是引起了我的思考。

教学中, 为讲清“昆虫如何利用口器吃食”这个知识点, 我准备了蝴蝶、蝉、蝗虫这三种农村常见的动物吃食的动画。备课时, 对于它们怎样吃食物, 我以为农村学校的学生应该更能说得清。事实却出人意料, 市实小、和小两所市、镇学校的学生能清楚地说明三种动物口器的特点及吃食的方式, 而洋溪、红塔两所更接近农村学校的学生反而说不清, 甚至不知道。课后, 我了解到, 市、镇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来源于电视和网络。

曾几何时, 上树捉鸟、下河摸鱼的农村生活场景只停留于我们的记忆, 这些自然优势教学资源已离现在的农村学生越来越远, 新型教学媒体的使用与普及却又跟不上城镇市区的步伐。作为农村科学教师, 如何利用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上好科学课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我谈一谈体会。

首先, 要利用网络资源优势, 变自然资源为科学教师的知识库。乡村镇级学校离大自然还是很近的, 到处可见泥土、杂草、小花、小虫……这些可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 要使这些资源发挥作用, 教师首先要熟悉它们。比如我通过“花卉网”和其他网络资源认识这些植物, 并在电脑里保留了常见植物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当我带着学生给校园中的花草树木挂贴标签时, 当学生给父母头头是道地介绍小花小草时, 你说会有多少植物学家在他们中出现?

其次, 要活用自然资源, 丰富农村学生的学习经历。小学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 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创新的空间, 使课程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 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 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 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 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三年级“养蚕”单元, 由于蚕种越来越难取, 桑树越来越少, 每年教学这一单元, 好多学校的教师都只能流于形式, 草草了事。现在, 对于城镇小学的科学老师来说, 每年的四五月份, 他们就从淘宝上邮购蚕种让学生饲养。而我发现在学校的花圃里, 有许多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蟹爪槐树上的青虫、香樟树上的青虫, 它们的生长发育过程和蚕是相似的, 我们可以通过饲养青虫, 帮助他们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 了解“昆虫的变态”的相关知识, 再通过养蚕视频资料的补充来完善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结构, 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我教的学生, 不仅是男生, 连一向胆小的女生, 都敢用手抓青虫!

总之, 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要充分发挥“天高任鸟飞, 海阔凭鱼跃”的地域优势, 挖掘农村的自然资源, 创造性地为科学课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篇4:外科学动物实验教学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外科学;动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38-02

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有坚固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实践技术操作能力,尤其是手术操作技术更是临床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如果只懂得医学理论知识,而操作欠佳,那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治愈疾病的目的。因此加强临床外科基本技能的培养是医学院校外科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其实验教学又是教学中的重点组成部分,而动物实验教学则为重中之重,是从理论认识到临床实践的桥梁,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手术的直观认识,还提高了其对生命的理解敬畏。如何更好地、有目的、有计划训练医学生掌握手术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强医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动物实验课程的效果,为将来适应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我们外科学教学面对的主要问题。现将我们在动物实验课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采取的应对方法予以分析总结。

一、外科动物实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思想认识方面欠缺。由于实验室条件所限,与临床手术室有一定的差距,使一些同学形成一种印象:“我是在给动物做实验,不是给人进行手术,不必太认真,将来到人身上我就正规了。”因此出现手术过程中不珍惜动物生命,动作粗暴,马虎行事。

2.无菌意识淡薄。对于在校基础阶段的医学生,由于没有接触过临床实习,对无菌知识的认识仅是从书本上掌握的一些理论,简单机械地记忆内容,不熟悉具体的无菌操作方法的实施和意义,更未养成无菌习惯,在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违背无菌原则的现象,如手术中手术人员随意走动,手套破损不能及时更换,手术过程中接触手术野外的物品,用于空腔脏器的手术器械未予单独管理等等。

3.手术操作不规范。由于课堂实验教学学时有限,学生们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熟练掌握手术的基本操作如切开、止血、结扎、暴露、缝合等,以至于动物实验课时错误使用手术器械,如将持针器用于止血、血管钳用于缝合、圆针三棱针混用等,不能正确掌握手术刀、镊子、手术剪、血管钳等的使用方法,出现手术切口不准确、刀口不直甚至锯齿状,打结不紧、线结脱落、组织缝合层次不清、密度不均匀、止血不及时等。

4.手术动作粗暴。由于医学生初学手术操作,对于活体动物组织缺乏感性认识,在手术过程中任意牵拉组织,常常由于用力过大,导致手术意外情况的发生,如肠管撕裂伤、肠系膜断裂、阑尾撕脱,甚至脏器损伤出血等,而一旦发生这些意外,医学生们往往缺乏应急处理能力,不能及时有效止血或止血不彻底,导致腹腔内出血,严重时实验动物死于手术台上。

5.手术分工不明确。医学生在动物实验手术进行中,由于术者操作不熟练,手术步骤不清晰,动作太慢不准确,导致术者、助手分工不清,甚至器械护士上台手术,而自己管理的器械又混乱不堪,旁观的同学着急,总想插手帮忙,甚至出现不戴无菌手套参与的情况等等。这些表面看似小事,但说明医学生们对手术认识的不足,没有明确的手术分工,也就没有协调一致的合作。

6.缺乏实验动物术后观察。实验课结束时,常将实验动物处死,因此手术后病情观察也就无从谈起。而临床外科手术后病情观察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手术的成败也决定于术后动物的恢复情况,进一步验证手术效果。由于手术者不关心术后动物是否存活,因此就降低了其重视程度,手术的成败也就无从谈起。

二、解决方案

1.提高思想认识。针对医学生思想上对动物实验课的认识不足,我们在上动物实验课之前对学生们进行充分的思想教育,强调实验动物就像临床“病人”一样,手术是在活的机体上进行的器械操作,是一项崇高、严肃、细致的工作,要尊重爱惜动物生命,力争做到尽量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从细微处培养医学生的医德,倡导“医者仁术”,任何马虎潦草、掉以轻心,势必导致手术意外的发生,轻者增加病人痛苦,重者造成终生残疾甚至死亡。实验动物为我们医学生的成长献出了生命。我们应该敬畏生命,善待动物,从现在开始养成严肃认真的良好作风,训练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这将对其一生的医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无菌观念的培养。针对医学生无菌观念淡薄,在动物实验课前对前面的无菌知识再进行强化训练,结合多媒体边讲边练,老师严格要求,学生们互相监督,有错必纠。深刻领会无菌原则,对医学生的每一个错误操作,要讲明为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以理服人。有条件的话,还应抽查细菌培养,以检测是否达到无菌要求。

3.多种形式强化基本功训练。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课、技能比赛等形式,让医学生熟练掌握正确的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及用途。虽然切开、止血、打结、缝合等这些基本操作,看似非常简单,但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熟练的技术,也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孰不知不管多么大型高难度手术,都是由这些基本操作组合完成的!那些资深的外科专家,最初也是从反复练习这些基本功开始的。让医学生掌握好三基是外科学教学的中心任务,因此必须重视基本功的训练。

4.加强对活体组织的认识。针对医学生缺乏对活体组织的认识,老师应在动物实验课前重点讲解有生命的机体与无生命物质的区别。由于平时的基本操作练习主要是在布类、橡胶类等模拟物品上进行,随着自己的习惯任意牵拉,而活体组织柔嫩,在打结缝合时用力不当就会出现组织撕裂、损伤,出现并发症。因此要教育医学生珍惜动物,爱护机体组织的每一个细胞,手术操作要轻柔、细致,就像绣花一样,一旦出血,立即处理,遇到突发情况时,要保持冷静,沉着应对,逐步培养积极稳定的情绪,将手术对机体的损害降至最低。

5.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针对手术中医学生分工不明的问题,教师应在术前详细阐明手术者、助手、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的职能,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全组手术人员听从主术者的安排,有条不紊地手术。

6.完善实验环节,增加带教实验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对手术系统认识,不仅要进行实验动物的手术前准备、手术中出现问题的处理能力培养,对于手术后动物的观察也不能忽略。对于手术后动物进行专门饲养观察。尽可能地增加实验辅导老师人数,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评价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重视程度,在动物实验课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掌握操作要领的程度,实验动物手术的效果,有条件地观察手术后实验动物的恢复状况,辅导教师对每位学生进行技能评价,计入学科成绩。

四、讨论

通过对外科学动物实验教学的不断摸索完善,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认识及学习效果,培养了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解决了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了学生的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以及团队协作等精神,使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手术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临床实习医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方梅.提高外科动物手术实验课成功率的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2(9):99-100.

篇5:大班科学教案《动物气象员》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会用保护色、盔甲、逃跑、硬刺等方法保护自己,初步理解“仿生学”的含义。(活动重点)

2、在交流、分享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基础上,能知道人类从动物的一些特征中获得启发进行的发明创造。(活动难点)

3、萌发对动物奇特的保护自己方法的好奇心,体验探索动物世界奥妙的乐趣。

4、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表达及探索动物秘密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利用保护色、盔甲、硬刺等方法保护自己的动物图片。

(2)动物和由其得到启示所发明物品的操作卡片,每两个个幼儿一份:鸟、刺猬、公鸡;飞机、叉子、乌龟、坦克、闹钟、鲨鱼、潜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交流活动,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和家人都一起观察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都有哪些特殊的本领呢?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会怎样保护自己?(谁大胆起来说一下)

2、幼:我知道乌龟的本领,它遇到危险可以把头缩到龟壳里……

3、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幼儿所知道的动物出示相应的图片,师幼一起观察。

二、出示常见动物的图片,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本领。

1、教师分别出示(蝴蝶、青蛙)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蝴蝶和青蛙平时都生活在哪里啊?(花丛、陆地)它们会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呢?(身体的颜色)师:宝贝们说的真不错,它们身体的这种颜色叫保护色,蝴蝶很漂亮,它身上的颜色飞在花丛中就像花儿的颜色比较相似;青蛙身体上是绿色的,它在陆地上抓害虫时不易被敌人发现;所以说蝴蝶和青蛙的自我保护方法就是利用保护色,用自己身体上的颜色来保护自己不被伤害。

2、教师依次出示乌龟、兔子、刺猬等动物图片,让幼儿了解它们可以用盔甲、逃跑、硬刺的方法保护自己。(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大胆发表见解)

3、教师小结:在大自然中,无论是生活在哪里的动物它们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有的动物油保护色,有的动物有盔甲、硬刺等,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通过联想、操作,知道人类可以从动物身上得到发明创造。

1、教师出示坦克图片,引导幼儿猜测这是根据什么动物设计的,并说出理由。师:宝贝们,它是根据什么动物设计的?(乌龟)为什么?

2、再次出示潜艇和装甲车等的图片,让幼儿想象:根据这些小动物的本领,人们可以发明什么?(鼓励幼儿大胆交流猜想)小结:原来在动物界中,它们有这么多的特殊本领啊!人们通过乌龟的硬壳发从制造出坦克,装甲车。蝶的保护色中发明创造了迷彩服,这样迷彩服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就不易被敌人发现了;从青蛙游泳的姿势中,发明了蛙泳,成就了很多运动健儿的蛙泳技能。

3、幼儿每人一盒操作盒,盒里装有小动物和根据动物本身发明的物品,请幼儿帮它们配对,并大胆说明配对理由。

(公鸡-闹钟,鸟-飞机,刺猬-叉子)小结:让幼儿理解“仿生学”的含义,人们看到了会飞的鸟,发明了飞机;根据蝴蝶的颜色,发明了迷彩服;根据刺猬坚硬的刺,发明了叉子;这些发明创造都是模仿了动物本身特殊本领发明的,这种技术就叫“仿生学”。所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物,动物的存在给人类很多启发,才能发明出这些对人们有用的东西。让人们的生活很方便、很快乐,我们也要爱护这些小动物。

四、引导幼儿想象还有哪些动物有特殊本领学习,结合“仿生学”的含义大胆猜想可以发明什么物品,并讨论交流自己该如何保护动物。(体现情感目标)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小动物的特殊本领,除了这几种常见的你还知道哪些?它们可以启发人们发明什么呢?

2、师;小动物这么有用处,那你该如何保护它们呢?(教师可随时引导)3、教师小结:我们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到了这么多本领,发明了这么多有用的东西,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它们,保护它们,和小动物和谐相处,不去伤害它们。

活动延伸:

活动区时,请幼儿在美工区将认识的动物及根据它们本领发明的东西用表征的方式画下来,张贴到主题墙上。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篇6:大班科学教案《动物气象员》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小花蛇、燕子动物在下雨前的特殊表现,知道动物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重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

难点:能运用新学的知识判断天气变化。

活动准备:

1.《动物气象台》的PPT课件。

2.《动物气象台》情境图及小花蛇、蜻蜓、蝴蝶、蝉、小猴、喜鹊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孩子们,今天天气怎样呢?那你知道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我们要穿什么样的衣服呢?明天还没有到来?小朋友想一想怎么提前知道天气呢?引导孩子说出看天气预报(听广播等)。

2.出示云图,讲解天气预报原理。

气象专家通过卫星观测云象,利用专业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由计算机处理制成云图。专家通过分析云图,预如天气状况,再由气象员告诉大家,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明天的天气情况。

3.讲故事《动物气象台》,使幼儿了解动物会预报天气。

人有气象员,动物也有气象员。它们是谁呢?它们是怎么预报天气的呢?请小朋友认真听故事《动物气象台》。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的小动物在不同的天气,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小动物能够早早的给我们预报天气。

4.拓展幼儿经验,开阔幼儿的视野。

教师讲解各种动物预报天气的本领,探索动物能预报天气的小秘密。通过今天的故事,咱们要向小猴子学习,做个有心人。夏天是个多雨的季节,小朋友们多观察小动物们的表现,看有没有新发现。

5.游戏“我是小小气象预报员”。

游戏玩法:教师戴乌云头饰,表示天要下雨,小朋友自由选择头饰扮演小动物并用肢体语言预报天气。

游戏规则:认清动物头饰,表演时要注意安全;听清老师的要求,快速用正确的方式预报天气。(引导、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演小动物预报天气的方法)活动延伸:

家长和幼儿一起查找资料,了解还有哪些动物会预报天气,并和大家交流。

教学反思:

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表现非常出色。原本我以为对于故事中的谚语孩子们很难理解,记住也不会很容易,没有想到看完第一遍课件幼儿就会说了,并且说的很到位。在基本部分的第二个环节请幼儿说说还知道哪些小动物能预报天气时,孩子们发言都积极踊跃,说出了很多老师都不了解的动物预报天气的方法。看到孩子们精彩的表现,我激动地忍不住去拥抱他们。

篇7:大班科学教案《动物气象员》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习性的兴趣。

3.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够说出几种常见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知道动物过冬的几种不同方式。

活动准备:

课件、小动物图片若干、小动物头饰、动物过冬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活动“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的天气怎么样?”“冬天我们是怎样过冬的?”那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呢?"

二、听故事,了解动物过冬的几种方式

(一)了解冬眠过冬和加厚毛皮过冬

1.出示小熊和小青蛙睡觉的PPT。

2.教师提出问题,小动物怎么都要睡觉呀?请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3.解释什么是冬眠。

思考:蛇为什么要聚在一起冬眠?

4.课件出示小羊,提问:小羊是怎么过冬的呢?还有哪些动物要像小羊那样需要在冬天加厚皮毛过冬的呢?

(二)观看视频,了解另外三种过冬的方式

三、操作活动,了解更多的动物是如何过冬的幼儿小组合作,将小动物图片与它们过冬五种方式匹配,粘贴在小动物过冬的背景图上。

四、结束部分

(一)拍手游戏小动物怎样过冬,幼儿佩戴头饰表演。

(二)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动物过冬的五种方式。

活动延伸

进一步探索小动物过冬的一些方式。

反思

科学活动重点在于幼儿的探索过程,可以提供一些故事录音、图片、书籍等丰富的相关知识材料,在开始时我设置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能让幼儿自己探索获得知识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自然地习得知识,接下来的讨论过程会激烈,相关经验也会更加丰富,同时也增强了幼儿讲述时的自信心。

一堂科学活动需要关注到方方面面,甚至一些细小的问题也非常关键。在教学活动的开始部分,幼儿对于人们的过冬方式已经有所了解,我只要帮助幼儿进行对已有知识的梳理即可,无须花费太多时间,以至于在幼儿探讨部分的时间过于紧凑。在播放直观、生动形象的《动物怎样过冬》视频时,由于声音处理不够清楚,导致幼儿在观赏时听不清,若将视频中的声音关闭,由教师随视频的播放进行讲述。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形象直观地了解和探索动物过冬的方式。

上一篇:公路第一工地会议下一篇:2024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语句表达)强化训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