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文的写作要点

2024-05-10

自述文的写作要点(通用8篇)

篇1:自述文的写作要点

文案部使用文件

4/14/2013

PS写作要点

美国大学申请,有些学校要求写几篇命题Essay,而有些学校则直接要求提供一篇PS。PS的要求也没有做出特别明确的规定,但是一般情况下,都会要求包括:为什么选择该学校、为什么选择该专业、你的学术背景、重要经历、兴趣爱好、职业目标等等。所以写美国PS的时候也不完全是自由发挥,即使没有硬性规定,也最好能够涵括以上几个方面。

要研究如何写 PS,我们就要首先了解为什么美国大学要求你提供PS。原因很简单,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全的“ 人”,而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功用性的“ 人才 ”。因此,除了通过你的高中成绩和SAT分数了解你的学习能力外,学校还需要了解你作为一个社会公民的思想、价值观、独特经历以及未来规划。这一点,对于一些有着自身教育使命和价值观的学校,显得更加重要。毫无疑问PS给申请人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展示自我的机会,也是申请人和录取委员会的所有成员进行深度沟通的唯一渠道。

在写PS前,有必要到学校官方网站了解所要申请的专业(包括入学要求、课程设置和职业目标等)。下面就PS的写作要点归纳如下:

 PS的长度:

在欧美,PS归为ESSAY(漫谈)类,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文体。欧美出版的优秀PS文选,无不短小精悍,内容却非常丰满,文笔优美。

一般来说一篇PS的长度,尤其是申请本科的PS的正常长度为600—800英文单词(1000中文字左右),而相当多的中国申请人的PS超长。很多中国申请人试图把自己的方方面面的优点和成绩展示出来,须知PS不是简历的详细补充,许多信息可以通过其它文件展示,(如学习成绩等)。美国大学的招生人员曾谈到:在留学申请旺季时,面对堆堆积如山的文件,一般他们审查一个PS的时间只有2,3分钟,那种长篇大论类的PS只能让人心生厌烦。

 PS和其它文件的关系:

PS,推荐信,简历等文件构成一整套申请文件系统,既需要相互应证,也需要这些文件各有侧重点。因此在写作这些文件之前必须总体构思安排文章的布局和每个文件突出的重点。许多申请人将本该由简历或推荐信突出的内容放在PS中,这样不但造成信息的无效重复,同时弱化了PS应起的作用。所以,PS中的内容应该是推荐信中没有提到,简历中不方便提或是没法详细阐述的内容。其中包括自身的特点、引以为傲的兴趣特长、学术成就、与专业相关的重要经历等等。

 精辟的开场白:

一篇成功的个人自述应有一段精彩的开端,这可以是申请者对专业的,对事业的,对时事的,或对个人情况的感想和评述,但应注意与所申请的课程和专业相关,而且必须简练,几句话概括即可。

同样,开头也可以是申请者的职业规划,甚至是对自己的综合评述。具体以个人PS的整体安排和个人写作习惯而定。

 对教育背景的介绍:

申请者应用叙述的笔法,将个人的教育背景勾勒出来,并强调其中的重点部分,并应避免枯燥和对个

Page 1 of 2

文案部使用文件

4/14/2013

人简历的简单复制。对于申请本科的学生,高中和初中时期的经历比较重要,当然,少儿时期的成就,若是对随后的学术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也可以提.但切忌提到诸如政治观点、宗教信仰和其它一切容易引起争议的不同寻常的话题。

 PS的主线:

PS写作中比较好把握的主线是以时间为纵轴,讲述你的某一兴趣爱好(如果专业明确,则选择对专业)的发展过程。中间穿插你的教育经历以及相关的专业经验。而且能体现你的成长过程。

除此之外,可以选择另一种写法,即描述近年来发生在你身上或是身边的某个重大事件,由此引出你对该事件的看法,该事件对你的影响,勾勒出你目标或理想的形成,这种写法无需明确的时间轨迹。

第三种写法,不太好掌控,用得也比较少,即以议论抒情为主。对生活或是社会的某个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是以一系列排比句段表明自己的观点或抒发自己的感情。这类写法要么就会趋于平淡,变成长篇大论,要么就会写得很出彩,引人赞叹。重点是语言的功底。

 PS语言特点:

中国人自己读得很顺的英语往往是按中文的语言逻辑写成的中式英语,不但会大大削弱想表达的意思,产生误解,而且会让招生人员看起来很枯燥无味(DULL)。有些申请人,特别是考过GRE的申请人,用词句式过于夸张,古怪,不符合英语的思维习惯和文风。这种中国学院英语,其实经常让外国教授难以理解或是看后笑得前仰后合。

整个个人自述应避免太过冗长,并应注意使用学术英语,充分展示个人的英语能力,但忌讳用浮华且无实际价值的语言雕饰太过。写自述绝对不能一蹴而就,写好后需反复修改,清除罗嗦多余的部分,增加与申请学校和专业相对应的内容,密切注意句与句之间、段落之间、及整篇文章意思的逻辑联系。做到文章中不存在任何文法、语法或拼写上的错误。

Page 2 of 2

篇2:自述文的写作要点

炮制软文就是轻松、快速地成批量写作。

单独地讲炮制软文,一般人没有这个概念。我们举例而言:我一天

写个五篇八篇文章,或者写个万儿八千的文章,很正常,很轻松。这就

是炮制的概念,写文章象“玩”一样,既快速又轻松,正所谓“下笔如神

注,洋洋千万言”。

那么,如何达到这种状态呢?

从抄书开始

抄书?有人就开始琢磨了?抄书和写作有很大关系吗?难不成写文章

就是靠抄?

我们说,根本不是这样的,抄写实际上是写作的积累过程,也是必

经的快速学习过程。我们写文章,要想能够快速写作,脑子里要有“货”,你能不能坐在那里,什么书也不看,什么资料也不查,敲起键盘,噼里

啪啦地一会会儿就敲出几千字?

你肯定会说,我办不到,要真能这样——那多好啊?

因此我们要说,抄写就是写作的前提,也就是说,大量的写作,是

建立在大量抄书的基础上。早年的时候,我有一个习惯,就是特别爱抄

书,有一次,在父亲单位的会议室里,我发现了几大文件柜的文件、资

料和报纸、杂志,我看着它们就心痒痒,但要据为已有是不可能的,但

要快速看完也是不可能的,那怎么办呢?

抄!为了在短短一个暑假抄完这些资料,我那一个暑假基本就是把

自己关在会议室里,用了父亲单位办公用的记录表格,那都是一本一本的,我把它们翻过来,用背面抄。我翻开一本本、一张张的报纸、杂志、还有文件和通知,把那些认为对自己有用的精华往下抄,用只要自己能

看懂的文字快速地抄。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愣是抄完了几大文件柜的资

料。

以后,这种习惯便养成了,我抄了整整九年,而不是写作九年。后

来的几年,几乎所有的钱用都用来买书、买资料,到处搜集各种管理资

料,跑去卖废品的时候,看人家那发臭的废纸堆里似乎有一些值得可看的经济报纸,那真是如获至宝,二话不说就去翻,翻出来再花钱买回来,以至于那些年,跟很多卖废品的都成了朋友,他们只要收到大批的图书

和报纸,第一时间通知我,我先去翻一翻,看看有没有自己有用的。

那个时候,抄书做笔记,根本不是用写了几页、抄了几本来表达的,而是我一百本、一百本的从印刷厂给我专门印做笔记的记录者,一年废

掉三五支钢笔是很正常的事情,而每年卖掉的用过的资料要用“百斤”来

做为单位。也许这样的过程,不为人知,很多人也感觉很笑,但学习确实是这 样子。所以最终,我不是企业家,而是一个学者,而且是个穷学者,这 一辈子的积蓄基本上都用来买书、买资料、做实验上了,所以我没有钱,特穷而且非常穷。也许有人认为,这人是没本事,而有人则认为,这家 伙简直是个“活图书馆”,大脑中有着无比丰厚的知识宝藏。当然,很可 惜这些抄下来的笔记后来因几次搬家,都销毁或卖废纸了,否则今天看 来,即便这些抄下来的笔记,也是一座知识宝库。

快速写作

有这样一种抄书的经历,大家也就明白,写作其实是一种整理思维 的过程,你大脑中有丰富的知识,那么写作就会信手拈来,一笔而过,如果知识量不足,还要一边想一边写,那么写作就会是个头痛的事情了。

快速写作的前提:多做准备。

我们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写作也是一样的,要达到快速写作的 目的,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知识的积累

不管你要写哪方面,都需要足够丰富的知识,才能够成为这个领域 的专家,才能够有新鲜的思路、新鲜的话题、独到的见解。比如你决定 写作的重点围绕“网站经营”,那么我们要问的问题是:你有多少网站经 营的经验,你收集了多少例网站经营的例子,你阅读过多少本关于网站 经营的图书,你知道多少种国内外网站经营的模式。如果没有这些事实 为基础,文章是写不好的。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同行所写的许多文章很“飘”,文章中的观点 忽左忽右,文章中要表达的思想沉浮不定,文章总是在一个低水平的环 节重复表达别人已经提过的观念和想法。这就是知识不扎实的表现,当 你对某些知识了解过少,底基不稳,思路不扎实,文章就无法“一语击 中目标”。

二是写作手法的娴熟

我们强调写作手法,这一点务必注意。就象武术,你必须熟悉几种 套路,几种打法。在文章写作时,写作手法就是“功夫套路”,你在各种 各样的写作手法中,寻找几种自己适合用,也喜欢用的“套路”,把它们 固定下来,然后长期使用这几种固定的写作手法来表达,这样做的好处 是,从一开始,在写作技巧上你就没有问题,从此写作时不再考虑怎么 去表现、怎么去表达、怎么去描写,而只剩下给文章“加料”这一件事情。由此,写作速度才能大幅提升。

如果你没有娴熟的写作手法,在写文章的时候,常常会一边使劲地 想要写什么,一边又要考虑怎么来组织这些内容,一心两用,文章也就 写不出来了。需要做出说明的是:有关于文章的写作手法——固定的写

作格式,以前没有人总结过。从一开始,我在写文章时,也根本没有人 教过我,只是不断地在思考,在总结,似乎感觉文章中都可以找出比较 固定的模板,不同的类型文章应该有不同的样板,随着不断地思考、揣 摩,总算总结出了一些能够快速套用的写作手法。

要写文章,手头需要常备很多资料,而且对很多数字、情况要“烂 熟于胸”。比如你是一个单位的通讯员,那么单位的员工人数、发展史、上年产值、部门分工、产品特点、工艺技术、有关奖励、主要领导特点、客户分布等等这些数据,都要能够随口报出。写文章的时候,这些内容 是随时要写进去的。

此外,各种单位简介、组织改革、领导人事变迁、文件、工作计划、工作安排意见、工作总结、大事记、发展趋势等等资料,平时都在常备 案头,对领导的思维方式和办事风格、对各部门的运行情况都要了如指 掌握。对它们极其熟悉,你才能快速写作。给企业写软文,或是给自 己的网站写软文,不了解这些情况,怎么写?

下笔绝不能停顿

写文章,有一点非常重要:即:下笔不能停顿,务必一气呵成。

你正在写文章,有人忽然在后面给你说:“你这个字写错了”,如果 你停下笔去改那个字,得,完了,你的写作思路彻底中断了。

你正在电脑上写文章,QQ上一闪一闪的,滴滴哒哒乱响一气,一 会儿有个人找你问句话,一会儿你看一个朋友在不在线,你的文章就不 必写了,指定越写越乱。

为什么我们常说:作家都喜欢半夜写作。因为写作是一种精力高度 集中的工作,始终保持顺畅的写作思路,务必一气呵成,也只能一口气 写完。为了保证思维的持续性,作家就有一种习惯,比如不断的抽烟,一会一根,或者喜欢咬嚼口香糖,总之各有高招,来保证思维全力集中,脑子不至于疲惫。

不论你怎样写,决不能让其他人或QQ等干扰思路,也不能被被文 章中的难点阻碍停顿。写作中如果遇到不熟悉的事例、典故、数据、不 会写的字,一定要跳过去,先不要去管它,先把文章框架粗略搭起来。写文章最忌讳的就是半路停下来,因一词一字阻塞了思路,打断了思维。对于逻辑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措词是否恰当,都不要管,等写完 后再回头修改。总之一句话,写作中千万不要停顿,一停一顿就完了,再续写就费劲了。

篇3:状物文的写作方法

蜘蛛网

清晨的阳光从远远的地方斜射过来,柔和地铺在地上,照到很少见到阳光的南墙角。南墙角下,有一张蜘蛛网,它那一条一条细细的小丝,在阳光下闪着光。一阵微风吹来,这张小蜘蛛网便像鼓满了风的船帆一样,鼓胀起来,那闪亮的丝在风中抖动着,我真为它担心。蛛网在风中飘忽着,忽上忽下,几次,风险些把网吹破,然而蛛网那纤细的小丝却紧抓住墙角不放——网状的结构形成了一个整体,相互连接,相互拉扯,相互支援,牢不可破,它才会这么顽强 !

大脸猫分析:

篇4:考场论述文的写作路径

先请看浙江卷作文试题:

【作文题】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再请看两篇来自一线教师的下水作文:

【例文一】

虛拟与现实

①我无法想象足不出户就可以遍览天下的便利真的来临时,生活会变得有多乏味!

②是的,你可以戴着VR,轻松地走进各种虚拟现实,逛商场讨价还价、会客交友甚至向医生问诊,哪怕你已在大千世界环游一圈,身体却还在沙发里纹丝未动。你也许会说,这样多快,不必挤公交、走路,甚至都不必出门,一切就都轻松搞定了。可是我想说,如果一切都可以轻松办到,那么,人生还能剩下多少滋味呢?

③虚拟现实,终归只是一种虚拟。

④当我们津津乐道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赞叹着科技日新月异给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时,你是否想到这便利的背后也堆藏起越来越多的遗憾。比如,手机短信、彩信、微信,让传统书信没了立锥之地,在这个人人自拍、人人自媒体的时代,提笔忘字已是家常便饭,越来越多的人只能在记忆中重温一封家书的感觉。我无法确定便捷的现代通讯,是真的拉近了人的距离,还是疏远了彼此的心灵;可以确定的是,纸质书信这种曾经与我们生活最密切的文学,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倘使VR再大行其道,不知若干年后我们是不是要面对走进博物馆才能参观纸质书信的尴尬。

⑤冰冷的屏幕、标准化的字体,不管你加上多少个性化的所谓表情语言,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讯也无法传递出笔迹深浅和潜藏在文字纸张中的小心翼翼了。遥想日暮苍山渺远的时节,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心情,为斟酌家信上的一个字而千思万绪、情谊满满,这种人生体验,在VR拥抱世界的时候,恐怕再难觅了。

⑥虚拟现实,毕竟不是真的现实。

⑦拥有VR,看起来可以更轻松地拥抱世界,但是错过的一定很多。不必出门,你将错过门外的风景、见闻;VR可以带你的脑子漫步世界,但是身体将变得懒惰和沉重;你在虚拟世界中与别人的互动,说白了也只是跟一堆数码图像互动,人与人面对面的气场声场、种种意料之外都将最大限度地被压缩。

⑧VR虚拟出的现实,终究不是现实啊,科技的进步,未必能推动心灵的进步!

⑨千百年前,古人别离时折柳相送,三杯两盏淡酒难言深情。此去经年的种种思念和期盼,化作文字,变成了诗,变成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深情意境,流传千载。那时,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更没有VR……如果李白们生活在这个时代,还会有唐诗吗?

【例文二】

张开双臂,拥抱新世界

①《宋史·王安石传》曾云:“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确,面对新生事物,切不可将其视为洪水猛兽,简单轻率地反对拒绝,而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用智慧的大脑、敏锐的眼光去全面、细致、深入地分析,冷静思考,张开双臂,拥抱新世界。

②“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世界必将代替旧世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时代无时无刻不在滚滚向前,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并不断替代旧事物,这是自然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③“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们不能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更不可逃避与远离。正如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等,这些新生事物是世界潮流,是时代发展的滚滚大潮。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甚至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当VR(虚拟现实)来袭,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我们能抗拒逃避吗?我们不能抗拒,不能逃避,无路可逃,无处可逃。对待新事物,我们唯有正视它、审视它、宽容它、适应它、张开双臂拥抱它,才能真正顺应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④然而,现实生活中,面对新生事物,总是有人怀疑、否定、反对、排斥。当年“余额宝”“微信理财通”刚出现,一度被质疑排斥;现在“滴滴打车”“优步打车”在很多城市依然被声讨封杀;就连“电动自行车”,今天在某些城市竟然禁止通行……难道仅仅因为它们是新生事物,我们就要盲目地否定排斥?君不见“余额宝”等新型理财形式出现后,银行对大客户的门槛要求统统被打破了;君不见“滴滴打车”等打车软件的出现,既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也并未改变城市出租车运营的实质;君不见“电瓶车”绿色环保、方便轻巧,无污染无噪音,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普通民众的出行,我们怎能以城市道路的拥塞为由,堂而皇之地禁止它呢?

⑤那些安于现状,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人,是不欢迎新生事物的;那些既得利益者,是讨厌排斥新生事物的;那些老迈、保守的人,是反对新生事物的。而推动历史进步的,恰恰不是这些人。唯有改变,才有突破;唯有突破,才有创新;唯有创新,才有发展。

⑥当然,张开双臂,拥抱新世界,并不是一味地肯定褒扬,更不是盲目地全盘接受。毕竟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利有弊,都需要实践和时间的检验,除了宽容之心,还需要足够的耐心。

⑦有人说,弱者等待机会,强者抓住机会,智者创造机会,愚者放弃机会。朋友,面对VR(虚拟现实)等新生事物,只要你积极面对,冷静思考,深入分析,张开双臂拥抱它们,那么,你就是强者和智者!你就是时代的弄潮儿!

2016年浙江省作文试题要求很明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那么,我们需要怎样的论述类文章,或者说我们日常的教学中需要教学生写怎样的论述类文章呢?是像例文一那样的文章,还是像例文二那样的文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论述类文章。

胡廑先生认为论述文主要是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包括政论文、杂文(文艺性议论文)、读后感、文学欣赏以及其他以议论为主的散文。论述类文本真实论述自然或社会现象与规律,分析因果关系,具有逻辑性、客观性特点。黄根生、蔡维丹在《论述文篇章结构的形式化》一文中认为:“论述文又叫议论文、论文。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主要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从以上对论述文的定义及分析来看,例文一肯定是论述文,例文二也可以说是论述文。

明白这一点,很多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首先,论述文要解决的是论述主题的问题,即支持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毫不含糊地明确自己的态度,确立自己的观点。作为考场作文,我们还要清楚地知道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即命题者要我们考生写什么,或者说要我们考生在什么范圍内发表观点。命题人要考生就“早晨”这个概念阐述观点,考生如果大谈特谈“中午”,这就离题了;或者考生就“白天”这个概念发表看法,这是概念不清晰,也有离题的嫌疑。因为,“早晨”属于“白天”,但肯定不等于“白天”。当然,考生可以用同义词替换,比如,用“清晨”等相近的概念来替换“早晨”(虽然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概念还是有很大不同)。但是,考生如果不明白概念的内涵,还是尽量不要替换。不管怎么说,考生所写文章的内容必须在命题者圈定的范围之内,所论述的概念也应该是命题者所给出的概念。现实生活也是如此,比如我们参加一个有关合同签订的谈判,我们所谈的内容肯定是在这个“合同”所圈定的范围之内的,离开了“合同”的内容,就不是谈判,而是聊天。

从2016年浙江卷作文题来看,所给材料由生活中的现象引出,“网上购物,视频聊天”,这既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又有许多虚拟的成分在内。材料引用专业人士的观点,认为未来的家庭只需安装VR设备,便可把“虚拟”变成现实。试题要求考生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选择拥抱“虚拟”的世界,也可以刻意远离,还可以辩证地看二者之间的关系,与“虚拟现实”保持适当距离。考生作文只要是围绕这三种观点中的任何一个展开讨论,紧扣“虚拟现实”“现实”这些关键词,都是契合题意的。

回到前面所呈现的两篇下水作文,我们可以看出,例文一紧扣“虚拟与现实”这两个关键词,文章一开始就很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无法想象足不出户就可以遍览天下的便利真的来临时,生活会变得有多乏味!”接着,借助“虚拟世界”中的诸多“方便”,再一次强化观点“虚拟现实,终归只是一种虚拟”,行文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强化“虚拟现实,毕竟不是真的现实”这一观点。从该文章中,我们很容易看出,作者很清楚命题人要自己干什么,也知道自己的文章要往什么方向走,他对材料中的概念拿捏到位,而且始终紧扣材料。这就是我们平时所倡导的“扣题行文”,简单地说,就是材料叫我们干什么就干什么,毫不含糊。

例文二在“扣题行文”方面做得就比例文一逊色多了。例文二一开始花了将近400字的篇幅论述如何看待新事物,提出的观点是:“张开双臂,拥抱新世界”。原材料中也有“新世界”这一概念。但是,原材料中的“新世界”是指“虚拟现实”后的“新世界”,或者说就是指“虚拟世界”。而例文二中一开始提出来的“新世界”是指“出现新事物”的“新世界”,我们可以据此提出疑问,“出现新事物”的“新世界”一定就是指“虚拟世界”吗?“出现新事物”的“新世界”的内涵包含“虚拟世界”,但这个“新世界”的内涵比“虚拟世界”的内涵要大,作者在替换概念的同时扩大了概念的内涵。正如前文所述,命题人要考生就“早晨”这个概念阐明观点,考生却是就“白天”这个概念阐述看法,虽然“早晨”属于“白天”,但“早晨”肯定不等于“白天”。所以,从扣题的角度来看,虽然作者引用了较多的名言,行文气势很充沛,但例文二开头三段还是有偏题的嫌疑,这主要是因为作者没有厘清原材料中的“新世界”这个概念。不过,所幸的是,在第三段快结束的时候,作者又绕回到“虚拟”这个概念上来了。

其次,从文体的特征及思维的展开视角来看,我们都知道,写论述类文章,要运用逻辑思维来思考问题,通过理论、证据、法则及其解释来阐述事理,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来反映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这些认识虽然是个人的见解,但重点是证明这些认识是客观的。论述文是用来说明事理的,目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追求的是“真理”。论述文采用的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思维方式,是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思维方式,是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方式。这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理性思维方式。具体说来,逻辑思维具体体现为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思维、因果思维、逆向思维等。

例文一中的③④⑤⑥四段文字采用逻辑推理的方式,一路写来,形成一个句间关系比较严密的句群。第③段是一个句子,也是承上启下的一段文字,既是对上文的小结,也是下文④⑤两段的观点句。第④段一开始就提出“虚拟现实”带来的遗憾,接着采用的是比较思维的方式,将“手机短信、彩信、微信”与“传统书信”放在一起比较,得出结论“越来越多的人只能在记忆中重温一封家书的感觉”。最后,小结此段,“倘使VR再大行其道,不知若干年后我们是不是要面对走进博物馆才能参观纸质书信的尴尬”。第⑤段紧承上文,将“虚拟”与“现实”对比,提出“这种人生体验,在VR拥抱世界的时候,恐怕再难觅了”的观点。第⑥段小结上文,同时又引出下文。且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化大为小,又由小及大,把“虚拟现实”确定在“通讯”(人际交流)这一个点上,所谓口子开得小,但是挖得深,这也是我们考场作文所提倡的,因为区区八九百字,还是具体而实在更能说明问题。

例文二在第③段快结束的时候转向论述“虚拟现实”等正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面对它们,我们唯有张开双臂拥抱它们。到第④⑤两段,从反面举出一系列的例子,驳斥了拒绝新事物(而不是“虚拟现实”)的现象,最后两段重申观点,要“张开双臂,拥抱新世界”。文章的层次还是很清楚的,然而,我们很难看到严密的逻辑推理,只看到事例的罗列及气势充沛的句式。该作者的行文颇有点孟子的风格,一上来就是气势盎然的句子,让读者连连点头,最后得出结论,也让读者点头不迭。说实话,这种文章在阅卷现场很容易迷惑到一些人。然而稍加推敲,就能清楚地看到文章存在概念不清晰、思维较混乱、逻辑不严密等问题。这,显然不是我们所要的论述文的呈现方式。

从语言的运用角度来看,例文一的语言很朴实,即使用了诸如引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也很简洁,不以雕琢词句为能事,不追求形式上的美观动人;例文二的修辞颇多,排比、引用等排山倒海,滚滚而来,很有散文化的特征。然而,例文二的问题恰恰就是“散文化”的追求造成的。这种洋洋洒洒的行文风格很容易迷惑读者,但细读就会发现:这一类文章有概念但思维混乱,有证据但不讲逻辑,有观点但不是建立在客观理性的推理之上的……这是典型的因形式而损害了内容的表现,即所谓以辞害意。

篇5:写软文的写作技巧

软文的独特营销方式尤其适合于中小型网站,然而遗憾的是这些网站站长多数都是草根出身,可能对文字功夫并不是很擅长。

所以软文写作就成了这些站长最头疼的事了。

但是,软文真的有那么难吗?告诉大家是我们低估了自己,还是高估了软文?

每当你在网站或者论坛看到别人写的软文被加亮、被置顶,甚至通过软文成功推广并且赚钱的时候,你是不是也觉得“羡慕嫉妒恨”呢?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写出一篇高质量软文,什么时候也能够靠软文来成功推广自己的网站?

我知道,你肯定有想过。

因为笔者也是这样一路过来的。

所以,今天写了这篇文章,特地来和你分享!

其实软文写作并不是什么恐怖的事情,只是我们自己把自己吓倒了而已。

笔者虽不能算是软文行家,但是对软文写作也有自己的一些心得,现在我就结合个人平时的一些写作经验来教大家一个简单方法——通过软文写软文,这个方法能够迅速解决你的软文写作烦恼,你想知道吗?那么请接着往下看:

确定文章主题

文章的主题,是一篇文章的中心灵魂所在,是一篇文章中最精华的部分,也是你所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确定文章主题之后,你才能够确定你文章的方向。

就好比我们出去坐公交车,只有确定了目的地,才能够选择坐哪一路车,这样子不容易跑偏,而写作软文也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你写作的时候,没有灵感或者说没有确定好自己要写什么主题,那么我建议你去别的网站或者论坛去学习别人的文章,说不定哪篇文章写得不错,引起了你的情感共鸣,激发了你写作的欲望。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已经基本确定好我们的文章主题了了。

因为,灵感就是那么一瞬间的事儿,说来就来。

你应该抓住这篇文章的.主题,将它进行扩散并最终确定自己的文章主题。

整合观点

当一篇文章的主题已经确定,那么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观点整合”。

那么为什么要整合观点呢?因为,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式都不一样。

所以,每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不可避免的有自己的主观意见在里边,这些主观意见或许有些片面又或者作者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小部分,所反映的情况并不全面。

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搜集一些与此相关的文章来读。

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来了解事情的本质。

然后,将这些观点进行整合,最终整合成我们自己的观点、认识。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更加客观、全面,会让读者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很有深度,能够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样你的软文也会被更多的人所采纳、,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扩散传播,从而达到最好的宣传推广的效果。

通过软文来写软文

我们写作软文的基础在于阅读学习,无论你是新手还是老鸟。

只有不断的去阅读学习,才会不断产生新的创意想法。

往往我们写不出软文来,是因为我们没有更好的去思考,或者说是没有更多东西去激发我们的思考。

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多多学习借鉴别人的文章,找到那个可以引爆我们思维的“引爆点”。

篇6:精美广告软文的审美和创作要点

2008-10-15 来源:厦门纵横飞越文化传播公司

精美广告软文的审美和创作要点

软文,就是企业把自己的一些新闻事件主动暴露给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体,以达到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目的。时下,撰写并发表软文已经成为企业一种非常实用的宣传方法,许多企业的企划部门都把发表软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经常能取到较好的效果。

软文的优点

现代商业社会的商商品信息无孔不入,作为大众媒介的报纸、杂志自然成了人们理想的传播信息的渠道。于是,软文应运而生。总结下来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软文容易为读者所接受。现代企业、产品信息铺天盖地,电视、广播、杂志等等媒介上的广告越来越多。而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都在整版整版地卖广告,以至于出现一些杂志中广告比正文多的情景。在这种环境下,人们早对标榜自己企业产品和业绩的广告“过敏”了。广告形式再新颖、设计再美观,也难吸引眼球。毕竟,旧式的“王婆卖瓜”,是自卖自夸。而新时代的“王婆卖瓜”,是要找个“托”的,“托”来夸;即便不夸,也要让自己的“摊子”热闹起来。这个“托”,就是媒体。

其次,软文的成本较低。做一个广告要花多少钱?不好说。而软文是通过一些特殊渠道来发表的。一方面,企业需要将信息传播出去;另一方面,媒体也需要更多的信息来充实自己,于是两者一拍即合,企业没必要花钱买版面。虽说犒劳终日奔波的记者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掏出的银子比做广告已经少出很多了。

另外,软文的形式和内容都较为灵活。自己企业的事情,咱比谁都清楚。如何把事件报道得深入一点,可以从哪些角度来报道,甚至可以“创造”出一些有争论的议题,尽在掌握之中。需要重点渲染的可以多一些笔墨,不能暴露的可以一笔带过。不管什么时候,人们对新鲜事物、创新精神和争议事件保持着兴趣,效果会远远好于广告。

几种常见的写作弊病

写好一篇软文,并不容易。它是写作基本功的问题,也是写作才能的问题,还需要一些技巧。软文也是新闻,具有新闻的一切特征,所以作者必须具备写作新闻的能力,再来谈软文的写作。要写出一篇优秀的软文稿件,需要对软文的性质、目的、写作技巧等等方面都有较为深刻的了解。

笔者从事软文写作多年,也经常阅读、品评他人的作品。粗浅归纳一下,写得不好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缺点:

(1)没有很好的主题。提炼不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就引不起新闻效应,不足以给读者留下印象。这就要求,一方面,企业的高层领导敢于表达企业的观点,敢于表述对行业的看法,敢于采取举措;另一方面,软文作者应该善于提炼主题,及时发现新闻线索,横向加强和公司其它部门的联系,积极主动地报道企业事迹。

(2)标题、开头不够精彩。俗语说文章:文好一半头。对篇幅较短的新闻报道来讲,标题 开头决定成功与否的70%,的确如此。文章一开头就应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吸引住读者。但就是这小小的标题,写起来却有很大的学问,我在本文后面继续讨论。

(3)手法晦涩,语句不通畅。难以吊起读者的“胃口”。

(4)有许多特点,却没有亮点。通篇就像“流水账”,把一些文字想方设法堆积起来,并以为越长越好,却让读者不知所云。其实,这是写作基本功不扎实的表现。早在小学时,老师就告诉我们,文章要有中心思想。写软文时,尤其注意这一点。我们写的是消息,不是长篇报道,所以当务之急是找出众多特点之中的亮点,让读者接受、留下印象。可以这样说,你把十个特点都讲全了,不如把一个亮点讲透了。如果确实可以找到多个特点,可以在多篇软文中写出,进行多角度的报道,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5)内容空洞,尽是大话、空话。有些人写软文,喜欢用一些找不着边际的语言,把软文等同于“吹牛”,把读者等同于听众。殊不知写文章和谈话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面对面谈话的时候,如果说的尽是些大话,很“牛气”的“专业词汇”、“流行词汇”,别人虽然听得吃力,但碍于面子,得继续听下去;但如果读者读到一篇这种风格的文章,会把它随手扔到一旁。这就是说话和写文章不同的地方。两者也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都能引起反感。把软文完全当吹牛,是对读者的一种愚弄,企业发出这种软文也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真正能达到良好效果的,软文是和读者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尊重读者,让读者具有获得相关知识和信息的成就感。这才是撰写软文的至高境界。

(6)不能合适的把握软文的长短。长些好?短些好?没有定论。实际上,软文的作者没有必要一味地追求文章的长短。长有长的好,可以把事情写得清楚、深入,而且反复强调会加深读者的印象;问题是,你能保证别人都读完吗?

创作标题的八条规则

书看皮,文看题。鉴于软文标题的重要性,我们重点谈谈标题的写作。首先,新闻矛盾的焦点应尽量在标题中体现,而且立场鲜明,具有轰动性、耐琢磨,吸引读者读下去。即便不读了,读者也对文章的主题形成印象。再者,文章的标题应该生机勃勃,动感强烈,使人读了有振奋之感。而且,不管新闻如何精彩,新闻标题的“眼”只应有一个,“眼”多了会分散注意力。不仅标题如此,导语和主体也同样只能有一个“眼”,否则是吃力不讨好,冲淡文章的中心。以下列出标题写作的八条规则:

(1)结构:标题应该是动态结构,具体来说,就是“行为主体 行为 行为客体”的句式结构。

(2)语态:应该用主动语态,慎用被动语态,以使新闻事实表达得更加清楚、直接、有力。

(3)尽量不用逗号、破折号,这些符号影响阅读时的流畅和对主题的理解。

(4)标题的字数最好控制在8-11个,特殊情况除外。这是根据人眼的正常视觉(25度)和阅读习惯来确定的。短了,可能信息量不足;太长了,难以接受。

(5)语言风格:大众化语言,易于接受。忌用生僻字、人名、地名、专业词汇。活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6)标题要有动态,要用动词,慎用形容词、副词。

(7)用陈述句客观表达,保证报纸的理性色彩和客观形象。慎用主观色彩浓郁的字眼,判断的句子在文中应有足够的支持。

(8)标题中的数字,尽量具体化为读者有生活经验和尝试的具体描述。

对于新闻主体的写作,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楚。毕竟,新闻写作是一种专业素质。经常阅读相关书籍和报纸,并认真分析别人作品的优缺点,不断学习,或许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模块化的新闻组稿

尽管在写作的基本功难以在短期内提高,但在选材、组织内容上还是有技巧可言的。不同的媒体上发出的软文,应该有不同的口气、不同的侧重。举个例子,企业搞个“精品”活动,登在晚报上它是经济新闻,登在行业杂志上它是行业新闻,写作的角度自然有所不同。为了传播新闻的统一性,节约时间、便于操作,并且适应不同的需要,我们可以将软文做成几个模块。具体说来,就是同一新闻分成几个部分,主要包括事件模块、观点模块、企业模块。

事件模块的内容就是新闻必备的要素,包括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总之,要把事件生动地、有感染力地描述出来。如果能配上新闻图片,就更能保证新闻的现场感、真实性,也有利于报刊的美观。

观点模块是软文中相当重要的部分。为了保证新闻的舆论导向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存在较大的偏移,加上合适的评论观点是很有必要的。并不要一味的说“好”,力求实事求是。企业模块的内容包括企业历史、企业规模、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市场与行业地位、企业规划、企业文化、企业重点人物介绍等资料,这些内容比较固定,可以先准备好,随时利用。还有一点很重要,在撰写自己企业的新闻时,不要害怕提到别的企业的名字,关键在于处理;处理好了,能起到一个陪衬的作用。

不同的媒体可能阐述的角度不同。用不同的模块进行组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也可以用不同的观点来报道。

用好软文

篇7:广告软文的十大写作方法

专注新闻软文营销推广

广告软文写作方法

1.九宫格思考法:拿一张白纸,用笔先分割成9公格。中间那格填上你的商品名,接下来开始在其它8格填上可以帮助此商品销售的众多可能优点。这是强迫创意产生的简单练习法,也常用这种方式构思出企划案或演讲PPT的结构。

2.型录要点衍伸法:把该商品型录上的商品特点照抄下来,然后每个要点后面加以延伸。如果你真的很懒,照抄型录商品卖点也可,但文字会比较没有人味,说服力道会稍差。

3.三段式写作法:这是仿新闻学中“倒三角写作法”。第一段,请精要地浓缩全文的销售话术,因为多数人都没耐心看全文。第二段,请依照型录要点衍伸法,逐一说明该商品的众多特色。到底是点列还是一段长文章较好,要看你的文字功力。文字功力欠佳就点列式写出卖点即可。最后一段是“钩子”,主要任务是要叫人“BuyNow”,所以一般是强化商品USP(UniqueSellingPoint,独特销售卖点)、价格优势或赠品。

4.写网购商品文案时注重seo友好性;不会写商品文案的人,文案是写给自己看;会写商品文案的人,文案是专门写给目标对象看;最会写商品文案的人,文案同时写给目标对象与搜索引擎蜘蛛(Spider)看。因此你的文章中出现商品名称要完整(包含品牌/中文/英文/正确型号),方便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蜘蛛读取,且完整商品名的出现频率可以至少2-3次。

5.好的商品文案需要搭配出色图片:再动人的文案不如一张有说服力的照片。长篇大论不如图文并茂地解说。商品文案不是写作,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单页的电子型录”来思考。图片底下可斟酌加上一小排图片说明小字。新闻学研究已经证明,图片与图片底下的图说阅读率远胜过内文许多倍。另外还请记得要用小标题提纲挈领,阅读效果更佳。

6.用文案诱导消费者照“你的建议”购买:优秀的实体音响店销售员会用精采的话术改变你刚进店里时心中预设的目标商品与预算。他会把顾客“洗”向高利润与他最想要销售的往上推软文城

专注新闻软文营销推广

商品,而非你想要买的商品。你要不要挑战看看,你也可以此境界为目标,操控消费者的心智:要他加购配件、买某种颜色、买更高等级的规格、接受你的预购项目等。

7.最犀利的商品文案是说出有利的事实;这个商品曾得什么奖?源自哪个知名品牌?是目前哪个通路的销售冠军?是哪个网站网友口碑最佳的商品?哪个当红名人代言这个商品?或凸显这个商品的绝对价格优势(例全国最低价)。不管你文案功力如何,如果你的商品有这些优势,记得把这些事实强调出来你就等着数钞票吧。

8.好的文案可以防御竞争对手的攻击:竞争对手的攻击包括耳语攻击、文案攻击以及价格攻击。如果你觉得已经影响你的销售力道而必需有所动作,那请在文案里四两拨千金的还击,有技巧地化解对方的攻势,不必指名道姓正面冲突。比如某知名竞争对手说他的精品包价格比你的卖价便宜许多,那你可以强调你的商品的货源纯正、质量优异、服务口碑良好,并在文案指出“目前网络上有店家推出价格低于行情却来路可疑的同款商品,已有消费者吃亏上当了,提醒您千万要注意。”这样可以反将他一军,轻松化解你的价高窘境。

9.谨慎地写每一篇文案:写网购商品文案等同建一个销售页面数据库,等同录一段推销该商品的影片。如果写一篇文案可以帮你卖1年以上、帮你卖出几百件商品,你这样想你就知道这篇商品文案的投资报酬率有多高了。想到如此,就不是单纯的上架(Listing)动作,何不投资一小时用心写每一篇文案?

篇8:政论文的说理艺术与新闻评论写作

来源:人民网

内容摘要:政论文古已有之,现代的政论文涵盖了新闻评论,同时又是论说文的子形式。政论文与新闻评论在强调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分析问题的同时,必然具有明确阐述对于论说对象的看法、以说理为主要手段这些论说文的基本特征。现代新闻评论同古代政论文在选题、结构、文采等说理的艺术方面一脉相承。

关键词: 古代政论文 新闻评论 说理艺术

政论文古已有之,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现代的政论文涵盖了新闻评论,同时又是论说文的子形式。论说文“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事实)的分析或理论推导,证明、阐述一个道理、观点或批驳、否定一种认识、主张,从而传递自己的看法、见解和争取预期说服效果的文章或话语形式”。① 这就决定了,政论文与新闻评论在强调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分析问题的同时,必然具有明确阐述对于论说对象的看法、以说理为主要手段这些论说文的基本特征。而新闻评论作为“报刊、广播、电视播发的对当前重大问题和新闻事件提出看法、进行评议的一种论说性的新闻文体”②,更具有新闻文体的一般特性而已。因此,尽管政论文与新闻评论的内涵与特征有相当的差异,但从文体性质上说,说理的艺术与技巧应是一脉相承的。下面,我从选题、结构、文采三个角度,简单分析一下我国古代政论文的说理艺术对于新闻评论写作的启发。

一、万壑有声——从立意到选题

严羽《沧浪诗话》中说,作诗“入门须正,立志须高”,这八个字用在政论写作上同样适用。这里的“立志”,可理解为立意。它产生于写作之前,包括确定全文的主题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对于政论文来说,立意是论辩的开端,其重要性自不待言;而在新闻评论中,立意的着眼点往往在于选题,就是选择文章所要论证的问题。关于选题,至少有三点我们可以从古代的名篇中获得裨益。

首先是大处着眼。即选题要有宏观性,作者应具备整体观、大局观,这一点非常重要。无论是什么样的文章,选题都是首要的方向性的选择。我们分析古代的政论文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时代背景,因为许多事情,会随着时代、环境、具体语境的不同而变化,比如王安石的政论文中,很多观点非常偏颇,但大都是与当时熙宁年间变法的复杂环境相关联的;再比如马基雅弗利在1513年写《邦主鉴》(The Prince)的同时,在撰写另一部较长的作品《罗马史论》(Discourses),而后者显著地带有更多的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色彩。因此罗素认为读《邦主鉴》这本书要特别切合当时的历史环境,“不并读《罗马史论》的人,对他的学说往往容易得出一个很偏颇的看法。”③ 反过来说,我们写文章时也拓宽视野,只有充分考虑到大的时代环境,立论的时候才会有深度。

例如在针对新华社河北分社记者乔云华《地狱门前: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一书的一篇时事评论《李真是权力的影子,不是人性的蛀虫》中,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仅仅把谴责放在李真的„人情人性‟上,难以服人。李真迅速升迁并获得不受约束的权力的制度才是问题关键。”在引证了历史上相关的类似事例之后,又总结道:“影子权力分享乃至延伸权力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渗透到集体无意识中了。现在分析李真,应该更多的从民族的文化心

理、政府的体制选择、政党的自我更新等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李真的事不是李真自己的,李真犯事也不是李真自己犯事的,明乎此,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还原,才能真正为现在正在进行的官员队伍纯洁运动有所裨益。”④ 跳出肤浅的 “人性人情”分析,从大局着眼,看政府,看制度,看国家,这样的立论才是高人一筹的见解。

其次是经世致用。文章合为时而著,投射到新闻文体中来,就是时新性。古文中典型的例子王安石和韩愈的散文。王安石的政论文,大都体现作者的改革观点,直接为变法服务,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如《上时政疏》,从分析前代的政治事件中总结出历史教训,充分表现出王安石对北宋王朝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要求改革的急切心情。韩愈主张“文以载道”,他是自己文体改革论的优秀实践者,其散文《原毁》,批评了责人严、责己松的不良社会风气,也是著名的针砭时弊之作。

在现代新闻评论中,主流媒体由于担负着引导舆论、跟踪决策这样的重大责任,在紧跟新闻事态发展的同时,须慎之又慎,应当在直面事实、把话说透的前提下保持“热运转”中的“冷思考”。这一点,《人民日报》做得相当到位。比如5月12日汶川地震事件中,5月13日评论员文章《灾难中凝聚沉着的力量》、5月14日社论《紧急行动起来》、5月15日社论《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等系列评论文章,均快速、冷静、务实,除了详细阐明了救灾的种种举措之外,还特别强调了“以人为本”的主题,与时代精神相契合。

再次是陈言务去。观点要新颖独到,使读者永远有初逢的惊喜,“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⑤ 这一点对于新闻评论来说尤为关键,新闻媒体是要引导舆论的,不是跟踪舆论的。人云亦云的结果,只能使媒体失去受众。王安石名篇《读孟尝君传》,大胆立论,推翻了包括《史记》在内的“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看法,这种立足于经世济时的国家利益来衡量“士”的新观点,深刻且奇特,令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二、盘马弯弓——从章法到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其实没有定法,新闻评论更不是八股文,所谓序论、本论、结论“三段式”的说法也只是评论写作的一般要求。文章的精彩,往往在于跌宕起伏,因此篇章结构也是赢得受众的关键一环。在这方面,古文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

首先是起句发意。开篇观点要明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实践起来并不容易。不管立论还是驳论,都要气韵充沛,有蓄千钧之力而待发之精神。这一点我们可以多看荀子的文章。他的散文多长篇大论,但论点鲜明,开篇有力。如《天伦》的开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样的开头,斩钉截铁,为后文论述社会国家治乱兴废的关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8年5月18日的人民时评《有一种恶搞叫丧尽天良》,开篇即亮出观点,情文并茂,首先就在气势上抓住了读者,文章的开头有力,往往就成功了一半。

其次是精彩论证。行文要起伏,结构要严谨,层次要分明,节奏要合理。这一点在诸子百家散文与唐宋名家、明清散文中都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孟子的文章富于雄辩,韩非子长于分析,贾谊政论文辞整饬,韩愈散文气势磅礴,欧阳修文章舒徐婉曲,苏轼散文雄奇奔放……等等,不一而足,各有千秋。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简析欧阳修的名篇《朋党论》。这篇文章实践了

作者“事信、意新、理通、语工”的理论主张,援古论今,析理透辟,值得借鉴。

文章开头即提出“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的观点,打破了“君子不党”的陈旧观念。接着分析君子之朋、小人之朋的本质区别,从正反两方面列举史实,得出结论。文章避免了消极地替自己作辩解,而从正面指出朋党的客观存在,指出借口反对朋党的人就结为朋党,说明朋党有本质的不同。这就争取了主动,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文章也由此具有深刻的揭露作用和强大的批判力量。目前我们有些报纸上的新闻评论,看上去满口新词,眼花缭乱,实际上结构混乱,不知所云,是应当向古文认真学习一下的。

第三是收尾利落。同时行文应简洁,力求做到篇中无闲句,句中无闲字。古文自不必说,文言文本身具有简洁的素质;而对于新闻评论而言,则是特别要强调的。这是一个速变与速朽的时代,没有人喜欢拖泥带水的文字。博士卖驴,书卷三纸还不见“驴”字,这种章法放到今天是注定要淘汰的。古文中亦不乏短小精悍之作。我们看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全文不足百字,驳俗反常,笔势峭拔,辞气凌厉,尺幅之中有万里波涛之势,反映出了作者政治家的非凡识度和宏大气魄。⑥ 对于现代的新闻评论而言,一般都有篇幅的限制,因此关键在于提高文字的“含金量”。此外,收尾的时候,还是学古人扣一下题比较好,如2008年4月15日人民时评《高校领导对评估女秘书“毕恭毕敬”?》结尾点出:“因此,遏止权力自造思维,才是根本。”收尾利落,观点突出,这是做得比较好的。⑦

三、要眇宜修:从气韵到辞情

“韵”本是音节中的一个成分,这里我们用来指代古文的韵味,也就是精简、流畅、蕴含诗情的含蓄美。至于“气”,则是中国古代诗文素来讲究的“文气”,是历代文人温经课业、摩山范水才获得的东西。放到今天的评论写作中,我们大多谈论的是“文字表现力”。

首先是文字本身。要清芬得体,简朴合度,特别注意不应以辞害义。华丽铺张的辞藻有时在新闻评论中没有任何意义,关键是准确、流畅,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另一方面,现代文虽然比古文通俗直白,但文字同样需要推敲,炼字也是必要的。

政论文的“文”,本来“指文章形式或体裁。随着传播媒介的日益多样化,传播者不仅形诸文字,而且形诸声音、图像;受众不仅经由读、而且经由听、看接受有关内容。”⑧ 因此,我们应当多读荀子的文章,电视、广播评论力求音韵铿锵,平面文章也要琅琅上口。

其次是适当抒情。诗可以群,好文章也可以,情感是最容易沟通的。新闻评论素来讲究“事、理、情”,说理和抒情并不矛盾。但是说理贵乎直率流畅,抒情则需回环往复。在现代评论性文章中,如何将二者巧妙结合,是一个比较难处理的问题。我觉得关键在于综合性的把握。朱光潜说:“在未综合之前,意向是散漫凌乱的;在既综合之后,意向是谐和整一的。这种综合的原动力就是情感。”⑨ 在这方面,梁启超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少年中国说》堪称典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现代新闻评论中也不乏这样的佳作。《南方日报》2008年5月14日评论员周虎城的评论《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⑩ 中,依次说到了冰雪灾害、胶济铁路撞车、祖国统一、抗震救灾、改革开放三十年、即将举办奥运等多个热门话题,本来极容易使中心论点散乱,但因

为“我们都是汶川人”这一情感上的统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文章就这样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三是使用修辞。政论文中常见的修辞自然是比喻、排比、类比等,关键是表达的效果。徐渭说,读赏诗歌时“能以冷水浇背,陡然一惊,便是兴观群怨之品”(11),说的就是这种效果。当然,这句话本身亦是绝好的比喻。有丰富阅读经验的人都知道,好的文章总是令人吃惊的,这里不再举例。

最后,还是要说一说文采适度的问题。采用的新名词、新术语也要注意规范性,我们毕竟不能人人达到庄子的水平,使用新词要以不妨碍表达准确为度。

结语:合理继承与科学发展

我们不否认新闻是即兴之作。但在新闻写作中,新闻评论是比较特殊的一类文体,写作方式也相对灵活,长话可以短说,小题可以大作,而思想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从我们古代的政论文中获得很多启示。

创造往往从模仿开始,但模仿也要注意鉴别和取舍。辩证地说,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韩非子》中有个故事,说一位妇人在裁裤子的时候,看见做样子的旧裤子上有个破洞,便也照样在新裤子上剪了一个破洞出来。我们不要学这个妇人,要在熟读古文、充分吸收的基础上自然运笔,避免生搬硬套,照单全收。

此外,要在取长补短的同时,努力求新求变。古人说“返古曰复,不滞曰变。……复忌太过……若乏天机,强效复古,反令思扰神沮”(12)(写文章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也要与时俱进,墨守成规只会令文气死板,从这个意义上说,“通变”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复古。这是时下一些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的评论文章需要注意的。(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注释:

1、王振业等主编《文史要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353页

2、王中义《新闻评论概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8年10月第一版,3页

3、〔英〕罗素 《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6年6月第一版,第19页4、5、《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六十《书吴道子画后》

6、《中国古代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卷第五编第一章第五节7、8、王振业等主编《文史要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353页

9、朱光潜《谈美》,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二版,82页

10、http://.cn/southnews/zt/rdzt/dze/200805140006.asp11、《青藤书屋文集》卷一七《答许北口》

12、峧然《诗式》卷五“复古通变体”条

参考资料:

1、《古文观止》,浙江古籍出版社

2、柏桦《原来唐诗可以这样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3、刘明华 徐泓 张征 《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4、郭纪金等主编 《中国文学阅读与欣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5、(美)康德拉 《新闻评论写作教程》,新华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6、张之华 主编 《中国新闻事业史文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7、王振业等主编《文史要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8、王中义《新闻评论概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8年10月第一版

9、人民网 http://.cn/

上一篇:三年级冬天来了作文300字下一篇:铁路交通事故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