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管理制度

2024-04-18

电动机管理制度(精选8篇)

篇1:电动机管理制度

电动机润滑管理制度

润滑是电动机正常运行和保养的重要内容,正确地进行电机的润滑是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为了落实电机设备管理的制度,搞好生产区电机设备的润滑管理工作,减缓磨损,提高电机工作效率,降低动力消耗,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确保电机的长周期、正常的运行,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和正常的生产,特制定本制度。1 职责

1.1车间全面负责现场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负责检查监督电气运行检修人员对电机设备的巡检、维护及检修工作,监督搞好电机润滑工作及备品材料的管理。

1.2 电气专业各工段负责油润滑的电机的润滑工作,由电气运行检修人员负责加补油。1.3电气运行检修人员负责电机设备的巡检、维护、检修工作,负责电机的加补润滑脂的工作,并搞好润滑脂的备品申报与管理。

1.4 电机润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由车间统一协调与管理,润滑油的型号更换及相关标准由各工段负责审批确定。2 日常工作及管理要求

2.1电气运行检修人员每周对生产区电机全面、认真的巡检七次,并作好巡检记录。发现电机轴承温度超标、异响或缺油运行,应根据需要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按规定、要求及标准加补润滑脂,对不能及时加补润滑脂或客观条件不允许的必须向管理人员汇报情况待做检修计划,同时汇报其管理人员现场确认,并作好记录。

2.2 生产工艺人员在巡检时检查发现电机轴承温度超标、异响或缺油等异常情况,应通知电气运行人员立即时去现场查明故障情况,同时通知电气检修人员现场检查确认,根据检查情况进行加补油或检修,作好记录,并应由相关管理人员确认润滑油脂的情况。

2.3 电气运行检修人员应根据电机运行记录时数、运行状况或装置检修停运等情况定期编制电机检修及加补油脂的计划,报车间确认备案;车间根据生产情况提出电机检修及加补油脂的计划或要求,电气各工段应及时安排检修。

2.4 电机加补油后电气运行检修人员应认真检查该电机的运行情况,确认电机运行正常。2.5 电气运行检修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严格填写电机检修记录、电机加补油(脂)记录本及其它相关记录等,定期送交车间设备管理人员进行检查、整理及归档,并对检查提出的问题及时整改。

2.6车间作好电机检修及加补油脂记录档案,并及时补充完善。

2.7电气设备管理人员每个月底前检查电修电机加补油脂的计划实施情况,督促电修按时按计划对电机进行良好的润滑,确保电机的正常运行。3 电机润滑加脂(油)标准

3.1 电机润滑加脂(油)周期、每次加脂(油)量等原则上应根据电机厂家规定及要求进行。3.2 对于电机厂家没有规定或查无实据的电机,一般可根据电机功率、转速、轴承型号规格等情况进行加补油脂,油脂添加量要适宜,同一轴承不得加入不同的油脂。加脂标准可按下列要求进行。

3.3 电机加脂(油)量:

滚动轴承电机添加油脂量一般根据如下原则确定:

a 电机同步转速1500(r/min)时,加脂量为轴承腔容积的1/3; b 电机同步转速为1500~3000(r/min)时加脂量为轴承腔容积的1/2。3.4 电机加脂(油)周期:

a 中小型电机所用的滚动轴承一般在运转5000h后,要更换或补充新的润滑脂; b 电机大修时必须检查加注或更换润滑脂;

c 日常运行中发现电机轴承缺油脂必须添加润滑脂。

3.5 油润滑电机的加油标准具体见《青海云天化国际设备润滑管理制度》。4 油品、油具的管理 4.1 油品的贮存与要求

a 润滑油脂库房要防雨、防晒、防尘、防冻、干燥清洁,通风良好,并有完善的消防设施,库房一般贮存3--6个月的用油量。

b 存放的油脂应分类放置,并有明显标签,注明油脂品名称、牌号、入库时间及质量鉴定时间,不允许混杂堆放。

c 新购的油脂必须有合格证,不合格油脂品应及时进行处理。d 润滑油品的保管,应具有下列资料: 1)各类润滑油品质量指示; 2)设备润滑油品消耗定额; 3)油品合格证或分析报告单。4.2 润滑油具的管理与使用

a 应配备合适的润滑油具,并按添加油脂需要成套配齐,基本用具有:油桶、油铲、油板、油枪等;

b 各润滑用具应标记清晰,定期清洗,各用具使用和清洗后,按指定地方放置整齐,以免丢失或损坏;

c 各种油具应清洁干燥完好无损、零附件齐全,加油枪应擦拭干净存放,确保枪内不进灰尘与污物。5 检查与考核

5.1部室对电修的电机润滑管理进行检查考核。

5.2车间对各设备员、运行人员的电机润滑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5.3 考核按部及车间经济责任制考核细则执行。

篇2:电动机管理制度

润滑是电动机正常运行和保养的重要内容,为了确保电机正常的运行,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和正常的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2、职责

2.1各工段全面负责现场电机设备的管理工作,负责检查监督岗位工、电气检修人员对电机设备的巡检、维护及检修工作,监督搞好电机润滑工作及备品材料的管理。

2.2 各工段检修负责油润滑的电机的润滑工作,由岗位工、电气检修人员负责加补油。

2.3各工段检修负责润滑脂的备品申报与管理。

2.4 电机润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由设备科统一协调与管理,润滑油的型号更换及相关标准由设备科与各工段负责审批确定。

3、日常工作及管理要求

3.1电气检修人员每天对生产区电机全面认真的巡检,并作好巡检记录。发现电机轴承温度超标、异响或缺油运行,应根据需要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按规定、要求及标准加补润滑脂,对不能及时加补润滑脂必须向各工段管理人员汇报情况待做检修计划。

3.2 生产工艺人员在巡检时检查发现电机轴承温度超标、异响或缺油等异常情况,应通知电气检修人员现场检查确认,根据检查情况进行加补油或检修,作好记录,并应由相关管理人员确认润滑油脂的情况。

3.3 各工段应根据电机运行记录时数、运行状况定期编制电机检修及加补油脂的计划,报设备科备案;各工段根据生产情况提出电机检修及加补油脂的计划或要求,工段应及时安排电气检修。

3.4 电机加补油后电气检修人员应认真检查该电机的运行情况,确认电机运行正常。

3.5 电气检修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严格填写电机检修记录、电机加补油(脂)记录本及其它相关记录等,定期送交车间设备管理人员进行检查、整理及归档,并对检查提出的问题及时整改。

3.6各工段作好电机检修及加补油脂记录档案,并及时补充完善。3.7设备科每个月底前检查电修电机加补油脂的计划实施情况,督促检修按时按计划对电机进行良好的润滑,确保电机的正常运行。

4、电机润滑加脂(油)标准

4.1 电机润滑加脂(油)周期、每次加脂(油)量等原则上应根据电机厂家规定及要求进行。

4.2 对于电机厂家没有规定或查无实据的电机,一般可根据电机功率、转速、轴承型号规格等情况进行加补油脂,油脂添加量要适宜,同一轴承不得加入不同的油脂。加脂标准可按下列要求进行。4.3 电机加脂(油)量:滚动轴承电机添加油脂量一般根据如下原则确定:

a 电机转速1500(r/min)时,加脂量为轴承腔容积的1/3; b 电机转速为1500~3000(r/min)时加脂量为轴承腔容积的1/2。

4.4 电机加脂(油)周期:

a 中小型电机所用的滚动轴承一般在运转5000h后,要更换或补充新的润滑脂;

b 电机大修时必须检查加注或更换润滑脂; c 日常运行中发现电机轴承缺油脂必须添加润滑脂。

5、油品、油具的管理

5.1 油品的贮存与要求

a 润滑油脂存放要防雨、防晒、防尘、防冻、干燥清洁,通风良好,并有完善的消防设施,库房一般贮存3--6个月的用油量。

b 存放的油脂应分类放置,并有明显标签,注明油脂品名称、牌号、入库时间及质量鉴定时间,不允许混杂堆放。

c 新购的油脂必须有合格证,不合格油脂品应及时进行处理。

d 润滑油品的保管,应具有下列资料: 1)各类润滑油品质量指示; 2)设备润滑油品消耗定额; 3)油品合格证或分析报告单。5.2 润滑油具的管理与使用

a 应配备合适的润滑油具,并按添加油脂需要成套配齐 b 各润滑用具应标记清晰,定期清洗,各用具使用和清洗后,按指定地方放置整齐,以免丢失或损坏;

c 各种油具应清洁干燥完好无损、零附件齐全,加油枪应擦拭干净存放,确保枪内不进灰尘与污物。

6、检查与考核

6.1 科室对电修的电机润滑管理进行检查考核。

6.2 车间对检修人员的电机润滑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6.3 考核按新生焦化厂车间经济责任制考核细则执行。

新生焦化厂电机润滑经济责任制考核细则

为规范电机(含高压电机)润滑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分工,保证电机的可靠运

行,避免因电机润滑不良引发的设备事故,做出如下规定。

1.各工段检修车间是所属区域电机进行定期(无特殊规定时为3个月,有润滑周期的执行标准)加油作业的第一责任人,对岗位点检时发现的电机轴承异常,必须及时通知电修人员。

2.带注油嘴的电机定期加油由岗位工进行,用油枪将润滑脂注入,并在润滑台帐中记录(没有进行加油记录的,视为未加油)。未对电机润滑点加油或造成缺油(脂)的一处考核50元。

3.不带注油嘴的电机定期(1年)加油由电修车间开盖加油,并在润滑台帐中记录(没有进行加油记录的,视为未加油),加油时如发现油脂色泽暗,上面有水珠或灰尘聚集、油脂硬化变质或电机运行时轴承出现发热等现象,应立即更换新油脂。未对电机润滑点加油的或造成缺油(脂)的一处考核50元。

4.带注油嘴的新电机使用前,岗位人员必须按照合适的注油量(6~30克,以电机功率大小而异)进行加油,不带注油嘴的新电机

使用前由电修进行开盖检查加油,注油后电机方可试运行。

5.电机润滑使用的介质一般选用为2#~3#锂基脂,有润滑标准的按照“定质”要求进行。

篇3:电动机管理制度

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管理层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会计政策,这种操作致使财务报表等无法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情况。盈余管理主要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受到审计中间机构、会计中间机构等制约,使管理者不敢轻易实施,而具有很强隐蔽性的真实盈余管理受到了大量管理者及企业的追捧。随着2007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上市公司越来越偏爱用真实盈余来掩饰企业的财务状况。比如2007年后,研发支出资本化条件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主观判断,企业经营者很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使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成为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盈余管理的动机有很多,对于上市公司最常见的动机包括:债务契约动机、扭亏为盈动机、收益平滑动机及增发新股动机等。当前,少有学者研究不同的盈余动机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鉴于此,本文拟对二者的关系展开深入研究。

二、文献综述及假设提出

(一)文献综述

在早期的盈余管理概念里,盈余管理仅仅是指管理企业的应计盈余,通过不同会计处理方式对会计报告期的盈余进行相应操纵,但这样的操纵并不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Schipper(1989)最早提出盈余管理,他指出盈余管理不但包含应计盈余管理还包括真实盈余管理,并且真实盈余管理比应计盈余管理更难被外界所识别。Healy和Wahlen(1999)首次完整地提出盈余管理的定义,即真实盈余管理及应计盈余管理的定义。Roychowdhury(2006)则用计量模型来衡量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认为管理者会为了自身利益需要而进行相应的真实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差异在于,真实盈余管理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

Cohen(2008)对自1987年到《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颁布前后的应计盈余管理进行研究发现,在法案颁布前,应计盈余管理行为每年在增加,而在法案颁布后,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在逐年减少,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却在逐年递增。Burgstahler和Dichev(1997)研究发现,美国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会为了避免亏损而进行盈余管理。Suzanne Landry(2002)发现,当企业拥有资本化的选择时机时,管理者为了避免破产及平衡企业利润,往往将会计政策的选择作为真实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

我国学者黄梅(2007)首先提出了真实盈余管理的常见方法。张岗、陈旭东(2014)研究得出,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达到业绩考核条件、规避审计带来的风险,会相应地进行较少的应计盈余管理,而选择较多的真实盈余管理。很多学者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行为,如:上市企业为了避免退市而选择真实盈余管理(谢柳芳,2013);企业在不同盈利条件下对非流动资产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崔海红,[5]);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会影响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代霞,2016);不同盈余管理决策会影响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曹洋,2016)。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看到,学者对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越来越重视。但是,学者们很少系统地研究管理者在不同业绩条件下管理者动机对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不同利润状态下企业盈余管理动机的差异性,分别研究企业亏损状态下债务契约动机、微利时扭亏为盈动机、良好盈利的收益平滑动机以及高利润时增发新股动机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

(二)假设提出

债务契约是指企业的债权人与企业高管签订的用于明确双方权利及义务的一种法律文书。作为企业的债权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债权不受损失,会对企业提出很多限制性条款。Suzanne Landry(2002)的研究中也指出企业高管为了平滑收益或者出于按时还债的动机,会想出很多方法来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如利用企业研发资本是否资本化作为真实盈余管理手段。我国学者宗文龙等(2009)基于会计选择理论对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进行回归检验,发现债务契约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选择真实盈余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或者降低资产负债率。因此,为了满足债务契约的条款,四种盈利水平的企业大多会选择真实盈余管理,以提升债权人的信心。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企业管理者出于债务契约的动机而更愿意进行真实盈余管理。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证监会对连续亏损的企业会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两年净利润为负的公司,对其进行ST处理,对三年连续亏损的公司,则暂停其股票在资本市场交易。不少学者对这类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大多数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会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进行真实盈余管理,以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顾煜和贺静(2015)的研究显示:真实盈余管理是微利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Burgstahler和Dichev(1997)指出,当某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处于亏损或者亏损边缘时,企业管理当局就会理所当然地进行真实盈余管理。陆建桥(2002)以同行及规模差不多的亏损企业为样本,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亏损企业更容易进行盈余操纵,并且管理层为了满足业绩考核条件,也会选择更为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李莉(2016)研究指出,管理者为了获得股权激励,更多地选择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在亏损及微利公司中,管理层扭亏为盈动机与真实盈余管理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那么,盈利良好及高盈利的企业又是出于何种动机来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呢?管理层为了避免公司的股价大幅波动,就会对利润进行调整,而投资者此时则会要求更高的回报,进而让企业的资本成本增加。管理层出于对企业融资及流动资金充足的考虑,会选择平滑企业的利润。许罡(2011)的研究表明,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与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的动机都有关系。真实盈余管理会计政策的选择主要是增加企业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而所形成的资产在摊销和折旧时在后期还可以继续影响企业的当期和后期的利润。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在盈利良好和高盈利的企业,管理层的收益平滑动机与真实盈余管理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企业再融资动机是上市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上市公司为了配股及增发,必须符合相应的要求。为了达到再融资的条件,上市公司很可能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权来达到再融资的目的。在发行配股或者增发新股前期,不少企业会利用会计政策来实施真实盈余管理(Theo,1998;Rabgan,1998)。许罡、朱卫东(2010)的研究表明,管理层控制了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利,而这样的选择权为管理层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提供了方便,在企业有配股动机时,可以利用真实盈余管理来达到配股条件。特别是一些盈利较好但与再融资条件有一定差距的企业,就会选择真实盈余管理。但对于高盈利企业,往往不愿意增加新股东,而喜欢采用负债的方式来筹集企业所需的资金,因此这些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反而有所减少。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在盈利良好的企业中,增发新股动机与真实盈余管理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在高盈利企业,增发新股动机与真实盈余管理强度呈负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9~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初选样本。之所以从2009年开始选择,是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对整个资本市场冲击较大,以至于会计数据差异太大,研究的意义不大。为了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本文按下述标准进行了整理:(1)剔除*ST及ST类企业;(2)剔除金融类企业;(3)业绩考核需要至少三年的数据,因此剔除前三年变量缺失的公司。参照上述原则,本文获得9798家样本企业数据。另外,为控制异常数据对研究的影响,对连续性变量在1%以及99%分位数进行了Winsorize(缩尾处理)。本文所用数据来自CCER数据库,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采用Stata 12.1完成。

(二)变量定义及样本分类

1. 变量定义。

本文参考李增福(2011)的研究构造了一个综合指标|Rem|来衡量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Rem=Ab Prod-Ab Cfo-Ab Sga。由于无需考虑管理者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向,因此对Rem取绝对值。|Rem|越大,说明所选样本真实盈余管理现象越严重。为了计算|Rem|,采用了Roychowdhury(2006)提出的模型,该模型主要考虑的是企业出现异常的生产成本(Ab Prod)、现金流量(Ab Cfo)以及酌量性费用(Ab Sga),通过这三个方面来计算得到|Rem|。回归模型如下:

上式中,Sgat表示本年酌量性费用,为管理费用及销售费用之和;At-1表示年初总资产;St为本年的营业收入;△St代表本年与上一年的营业收入之差;Cfot、Prodt分别为本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和本期生产成本总额。通过回归的三个公式得到各自的残差,即这三方面的异常值,即异常酌量性费用(Ab Sga)、异常现金流(Ab Cfo)、异常生产成本(Ab Prod)。三个残差代入计算Rem,然后取绝对值得到|Rem|。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9年的绝对值为0.1764,这有可能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上市公司管理者进行了更多的真实盈余管理;2010~2013年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相对较低;2014年和2015年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上升较快,分别为0.1637、0.1810,很有可能是中国经济整体下滑导致管理层进行了更多的真实盈余管理。变量定义及说明如表2所示。

2. 样本分类。

本文旨在分析不同动机下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为了更好地验证本文的假设,本文按照企业的不同盈利水平对总样本进行分类,具体如表3所示:

(三)模型构建

基于上述分析,为了验证不同盈余管理动机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本文构建以下回归模型:

1. 构建模型(4)用于检验全样本企业,检验4个动机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关系:

依据假设1可以推断,无论是何种企业,都存在债务契约动机,因此预测系数β1为正数;大部分亏损企业、微利企业、盈利良好企业出于保壳或者增发的需要,都会产生收益平滑动机,一些高盈利的企业也有可能会故意降低利润,因此预测系数β2为正数;扭亏为盈动机和增发新股动机在总样本里难以预测。

2. 构建模型(5)用于检验亏损企业和微利企业,在这种盈利水平的企业需要考虑的是债务契约动机、扭亏为盈动机及收益平滑动机,而不存在增发新股动机,模型如下:

依据假设2可以推断,亏损企业和微利企业都存在债务契约动机、扭亏为盈动机及收益平滑动机,因此预测模型(5)的系数β1、β2为正数,本文预测债务契约和扭亏为盈动机系数要比总样本中的系数更大。

3. 构建模型(6)用于检验盈利良好、高盈利企业,这类企业存在债务契约动机、收益平滑动机及增发新股动机,而不存在扭亏为盈动机,模型如下:

根据假设3和假设4可以推断,盈利良好、高盈利企业存在债务契约动机、收益平滑动机及增发新股动机,因此预测模型(6)的系数β1、β2为正数。

而依据假设4,盈利良好的企业面临增发新股的动机,会进行相应的真实盈余管理,所以盈利良好的企业系数为正;而对于高盈利企业,由于业绩良好,不需要在增发新股时担心业绩达不到要求,甚至很多企业都不愿意进行权益融资,所以预测其增发新股动机的系数为负。

四、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3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全样本来看,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Rem|)普遍不高,均值为0.213,最大值和最小值差异较大,并且标准差大于平均值,说明样本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公司负债率(Debt)的均值为0.498,比较符合我国国情;公司规模(Size)的均值为22.178;总资产利润率(Roa)的平均值为0.044,说明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一般;两职合一(Dual)的平均值为0.253,说明身兼两职这种情况并不多。

(二)相关性分析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真实盈余管理程度(|Rem|)与企业资产负债率(Debt)的相关系数为0.119、真实盈余管理程度(|Rem|)与扭亏为盈动机(Loss)相关系数为0.147,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债务契约动机、扭亏为盈动机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假设1、假设2得到了初步的验证。而收益平滑动机(Smooth)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27,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假设3得到了初步验证。增发新股动机(Snnet)并没有通过检验,有可能是总样本里面的亏损和微利等公司偏多,假设4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控制变量中公司规模和两职合一的系数分别在10%和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企业规模越大、董事长兼总经理时都容易产生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而总资产利润增长率(Roa)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说明企业的业绩越好,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注:***、**和*分别代表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下同。

(三)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6可以看出,总样本中的债务契约动机(Debt)及扭亏为盈动机(Loss)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02和0.051,分别在1%及5%的水平上显著;利益平滑动机(Smooth)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也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增发新股动机(Snnet)没有通过T值检验,与上面的相关性分析及预测得到的结果一致,假设1得到了验证。

为了更好地验证假设2、假设3、假设4,我们对样本进行了分类,分为亏损、微利、盈利良好以及高盈利企业,对4类子样本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在不同盈利条件下各个动机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从表6的子样本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不管是亏损企业还是盈利企业,其债务契约动机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可以得出债务契约越多,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严重的结论,假设1再次得到了验证。

亏损、微利企业中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与扭亏为盈动机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16、0.104,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二者是正相关关系,并且两个系数都大于总样本系数0.051。这表明,两类公司在扭亏为盈的动机下,真实盈余管理现象比较严重,假设2得到了检验。

在盈利良好、高盈利企业中,我们可以看出收益平滑动机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39、0.121,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这两类公司的收益平滑动机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假设3得到了检验。

企业增发新股动机下,盈利良好公司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回归系数为0.155,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这类企业往往为了增发新股,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更加明显。而高盈利企业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回归系数为-0.061,二者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高盈利企业没有增加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因为这类企业盈利水平超过了增发新股所要求达到的条件,所以盈利越好,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越少,假设4得到了检验。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上述回归结果,本文进行稳健性检验。为了避免验证结果的误差,先利用方差膨胀因子来检验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在检验结果中没有发现VIF大于10的情况。因为本文是运用Roychowdhury模型计算出来的残差值衡量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很容易产生误差,因此在稳健性检验中把残差三等分,去掉容易产生误差的中间组,对模型再进行回归。回归结果与上述回归结果系数方向一致,由此可以看出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进一步支持了本文的假设。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金融市场及资本市场的管理部门对企业监管手段越来越严厉,应计盈余管理行为越来越容易被暴露。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由于难以被识别,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真实盈余管理来掩饰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了分析不同盈利水平下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本文选取我国2009~2015年不同盈余的上市公司,基于差异动机对其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进行了分析。

本文将盈利水平分成了亏损、微利、盈利良好及高盈利四类来进行检测,得到了这样的结论:(1)不管在何种盈利水平下,企业的债务契约动机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关系;(2)对于亏损和微利企业,为了保住上市资格及满足管理者自身的利益需求,扭亏为盈动机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关系;(3)对于盈利良好及高盈利的企业,管理者为了减少企业股票盈余波动,基于收益平滑动机选择更为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4)盈利良好的企业为了增发新股进行真实盈余管理,而高盈利企业管理者往往不愿意增发新股,因此这类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较低。

(二)建议

篇4:电动机管理制度

关键词:高压潜水电动机 绞吸挖泥船 使用管理

1 概述

“唐绞2008”轮为2 500m3/h非自航绞吸挖泥船,是上海航道局为了进一步拓展国内疏浚市场,于2006年为所属的唐山疏浚公司设计,并于 2008年建造完工;高压潜水电动机使用至今,工况良好。

船舶在桥架中部内设一台高压潜水电动机(型号YQNWF-1700/16、电压3kV、功率1 700kW、H级绝缘、IP68防护等级)和一台水下泥泵(清水流量Q=9 000m3/h,n=400rpm,电机N=1 700kW),潜水电动机经联轴节直接驱动水下泥泵。

高压潜水电动机采用电轴系统一对一供电原则驱动,即水下泥泵发电机通过高压电缆以一对一的方式向高压潜水电动机供电驱动。

机舱内,水下泥泵柴油发电机组的柴油机通过低速强励磁启动水下泥泵发电机,随着柴油机逐渐升速,潜水电动机的转速也随之升高,控制电网频率与电压之比始终保持为一常数,在改变柴油机转速的情况下达到电动机变频调速效果(该驱动型式为国外先进挖泥船普遍采用的水下泥泵控制方法)。

2 高压潜水电动机的结构性能特点

2.1高压潜水电动机的基本结构

目前,市场上,陆上、水下使用大功率电动机一般选用3-6kV鼠笼式交流异步电动机较多,其基本结构一样(见图1和图2),由定子(固定部分)和鼠笼式转子(转动部分)两大部分组成,机体表面均有散热片结构。

2.2高压潜水电动机的结构特点

(1) 耐腐蚀

电机的机壳、端盖采用耐腐蚀钢板焊接而成,涂覆优质抗腐蚀沥青漆,以保证电机外壳不被海水侵蚀,所有紧固件均采用304不锈钢材质。

(2)绝缘要求高

潜水电机采用H级绝缘材料浸漆3遍作为主绝缘,定子浸漆采用真空浸漆方式,以保证电机在高温(180℃)条件下的绝缘性能和绕组的机械强度正常,确保潜水电机运行可靠。

(3)密封要求高

电机采用复式密闭结构,分成电机内腔、隔离室、接线箱几个腔体。各腔体采用动密封和静密封结合的方式密封,静密封采用密封胶条和密封胶密封;动密封采用机械密封和尾轴油封相结合的方式,以机械密封为主,油封为辅。电机内腔和隔离室内均充满液压油,电机外装有高位重力油箱,确保电机内部的油压高于外部的水压,防止水渗入潜水电动机内部。

(4)防护等级高

IP68。

(5)内部保护措施全

电机内部设有电机过热保护传感器,轴承温度传感器,电机内腔、隔离室、接线箱设有进水报警传感器;各种报警传感器所传送的信号,均输送到电轴控制柜内的电机保护器及显示仪表上,根据工况发出指令。

(6)系统还对电机设有安全运行保护

1.15倍过电压瞬时动作保护,1.2倍过电流瞬时动作保护,1.1倍过电流3分钟延时动作保护,电机绕组高温延时保护,电机进水保护。

(7)电机还安装了绝缘监测装置,能及时在兆欧表上关注电机的绝缘电阻变化,起到报警作用。

(8)为防止电机启动过热,电动机还设有二次启动的时间间隔控制装置(设定值为5min)。

2.3 高压潜水电动机的冷却结构特点

(1)利用水介质来冷却电机表面温度。

(2)利用水或空气介质先冷却电机液压油循环管路内的液压油,再由液压油来冷却电机温度。

(3)为了满足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中工作,更好地提高电动机工作效率和时间利用率,我们在电动机液压油管系上加装一套“液压油散热和预热装置”(液压油通过电机内腔底部—过滤器—循环油泵—散热器—预热器—高位重力油箱—电机内腔上部循环)。

该装置特点:

① 在高温环境中,散热器先冷却液压油,再由液压油来冷却电机温度;提高了电机的散热效果。

② 在低温环境中(低于-15℃),预加热器先加热液压油,再由液压油来提高电机启动时的温度; 提高了电机的时间利用率。

③ 在正常施工中,该装置还能保持电动机满负荷工作的最佳温度(70℃~80℃),提高了电机的施工效率。

2.4高压潜水电动机的性能特点

(1)由于高压大功率潜水电动机的工作电流比常用的380V电机电流小得多,从而使高压电机的体积大大减小;节约了电机安装空间,降低了设备的成本。

(2)由于潜水电动机与高压发电机功率接近,从而减小了发电柴油机的能耗备用功率,降低了柴油机的燃润油消耗成本等。

(3)潜水电动机控制系统比液体油马达系统简单方便,控制速度快,使用效率高,运行时间长,维护管理简单。

(4)高压潜水电动机直接通过联轴节来驱动水下泥泵或绞刀头,节省了以往传动的长轴、轴承座、齿轮箱及辅助设备,减少了电机在驱动负荷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了传动效率。

(5)高压潜水电动机具有结构合理、安装方便、性能可靠特点,是长期工作于水下环境的理想驱动设备。

2.5高压潜水电动机的电轴系统

为了提高高压大功率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运行、控制、保护性能,船上采用一种新型的电机电轴控制系统。电轴系统设备主要包括(水下泥泵用的)高压潜水交流异步电动机、高压同步发电机、电轴控制柜、高压接线箱、中性点接地屏及高压专用电缆组成(见图3)。

电轴系统作用:水下泥泵发电机通过高压电缆以一对一的方式向高压潜水电动机供电驱动。

nlc202309081333

电轴系统特点:系统发电机专为潜水电动机供电使用,无需断路器及其他连接,不作为电网用电,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同船不同电压等级设备的用电问题;该电轴系统是一种很独特的交流电动机的起动方式,带有小范围的调速性能,效率较高,配置方便的一种电气传动型式,通过降低柴油转速来降低发电机的频率,来实现电动机在低压低频的条件下起动,在改变柴油机转速的情况下达到电动机变频调速效果。

电轴系统特别适合工程船舶疏浚设备的驱动电动机,目前已广泛用于疏浚工程船舶。

3 高压潜水电动机在挖泥船上的应用管理

随着国内沿海、岛屿填海造地开发建设,航道挖深和疏浚维护的需求增大,我国疏浚行业也根据市场的发展需求,不断地在建造一系列设施先进的大型耙吸式、绞吸式挖泥工程船。这样,高压潜水电动机也不断地在绞吸挖泥船(在绞吸船上应用于水下泥泵和绞刀头的驱动)、耙吸挖泥船以及海底采矿工程船、海底电缆铺设工程船、煤矿水下采挖等行业得到应用。同时高压潜水电动机制造行业也随着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也得到了开发、制造,其技术性能也在不断的完善。

为了确保高压潜水电动机在挖泥船上安全运行,我们需做好电轴系统设备的检查、使用、维护、管理工作。

(1)首先船舶应根据电轴系统设备的技术要求和施工情况制订和完善“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2)做好电轴系统设备的日、周、月、季、年的“养护计划”和“完工记录”。

(3)做好电轴系统设备的型号、性能参数及设备重大维修、配件更换、运行时间等“档案记录”工作。

(4)定期对电机液压油进行理化和光铁谱化验;油超标需进行过滤或换油处理。

(5)潜水电动机在启动运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 潜水电动机启动前:检查电机高位油箱油位是否正常;尽可能让电机浸没在水中,提高电机的冷却效果。

② 在寒冷环境中:提前1小时启动电机内腔液压油循环油泵,观察真空表情况;开启预加热器对电机液压油加热来提高电动机启动时的运行温度。

③ 潜水电动机采用电轴控制系统启动运行:备车后,先启动水下泵发电柴油机转速至额定转速40%左右(柴油机的启动转速),稳定运行后,再启动电轴控制柜按钮开关给发电机施加强励磁(发电机励磁电流由船上380V电源经电轴控制柜供给),通过控制发电机的励磁电流来形成闭环系统;发电机在额定励磁状态下按设计值输出电压,潜水电动机在此电压下启动并驱动水下泥泵运转;随着发电柴油机缓慢的调到额定转速时,潜水电机也同步加速到额定转速;空载运行10分钟开始挖泥,使电机油温平稳上升。刚开始挖泥的时候浓度控制在25%以下,待电机油温上升到25℃时正常挖泥,使泥浆浓度控制在60%之内。在启动运行时,要观察电流表,使电流不超出设计范围。

④ 为防止电机启动过热,禁止频繁起动,每次起动时间间隔应在20分钟以上。

⑤ 潜水电动机稳定运行后:经常观察仪表上的运行参数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观察潜水电动机是否有异常振动和异常声响,观察高位油箱油位是否正常和水下电机处是否有油花漂浮到水面,防止电机轴封和管路接头等漏油。

⑥ 对于潜水电动机内部进水故障要视进水的部位区别处理。当显示为隔离室进水时,电机尚可运行,但要提前做好电机检修的准备工作;当显示电机内腔进水时,必须立即停止电机的运行做检修处理(防止电机内部短路击穿烧坏)。

⑦ 观察电机绝缘电阻变化,定期检测电机绝缘情况。(电机绝缘低的主要因素:电机内进水,轴承磨损产生导电的金属微粒,液压油系统内混入外界的导电物,绝缘漆的脱落,转子与定子的碰擦等。)

⑧ 驾驶台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水下泵电轴系统报警指示,立即采取脱泵处理,然后采取降速等稳定措施并与机舱当班人员联系及时处理。

⑨ 电动机在运转过程中如发现有突变报警时,机舱当班人员应立即在电轴控制柜前手动脱泵处理,然后通知驾驶台采取相应的降速等措施,并通知电机员到场处理检查。

船舶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必须认真负责,严格遵守电轴系统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通过观察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问题,才能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施工效率。

4结束语

高压潜水电动机在挖泥船上不断地得到应用和科学管理,其目的是降低船舶设备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挖泥船的施工效率。同时也促进国内生产的高压潜水电动机产品和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唐绞2008”轮船舶相关资料.

[2]“天津市普友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制造的 YQNWF-1700/16潜没式水下泥泵电动机的相关资料.

篇5:观光电动车管理制度

为使电动观光车使用合理、安全、规范,切实加强车辆及驾驶人员的管理,提高车辆使用效率,特制订本制度。第一条、车辆管理

1、电动观光车指定专人负责卫生清洁、基本维护、故障报修等工作;管理人在每次使用车辆前后,应按照安全检查规程对车辆做基本检查,如发现配件故障或车辆损坏等现象,应立即上报。

2、驾驶人员每次用车完毕,需按指定位臵整齐停放车辆。

3、任何人不得擅自将电动观光车开出厂区,管理人不得将车辆借给他人驾驶,违者按私自使用公司公务车辆处罚。

4、车辆运行日记制度。驾驶人员对每次车辆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内容包括使用时间、车况简述、维护保养记录、故障报修记录等。

5、备用钥匙登记制度。备用钥匙统一由车辆管理人保管,每次使用需进行登记,并需本人归还时记录。第二条、卫生管理

1、车辆应定期清洗,全车清洁、无破损、无灰尘、无水印。车辆使用前应再次检查车辆卫生,保证使用时的卫生状况。第三条、充电管理

车辆应定期进行充电,确保使用时有充足的电量。第三条、车辆保养

车辆负责人负责所驾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内容包括:检查车辆轮胎、刹车系统、方向盘、电瓶、照明灯、倒车镜、雨刮器、电机、继电器、喇叭、黄油、齿轮、油漆、电门、车棚、电瓶连接线等是否符合工作要求;检查车辆轮胎气压是否符合标准,轮胎螺丝是否坚固;启动车辆时,察听发动机声音是否正常。

第四条、定期预防性维护保养。内容包括:每周补充刹车油、电瓶液;每月调整车辆的方向盘、灯光、刹车等;按时填写《车辆保养登记卡》,注明车辆检查保养情况。

第五条、维护保养记录。驾驶员负责对车辆日常维护保养进行记录,故障维修人员

负责检查日常维护保养情况并对各项记录进行汇总。

第十二条 其他设备维护制度。

(一)设备维护保养:维修责任人每周应检查该设备运行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修,早解决;监督设备生产厂家的每年检查及维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与厂家联系,并一同解决设备修理问题。

(一)前期准备。

1、卫生准备:任务前一小时内,驾驶员清洁自己驾驶的车辆,除做到日常卫生的标准外,必须重点检查各个卫生死角,并反复清洁客人可触摸到的任务车辆部位;

2、安全检查:任务前进行车辆零部件检查,确保制动,动力,灯光等有关安全的部分无故障;检查沿途路线安全,确保通畅无误;

3、特殊天气检查:遇到雨雪,大雾等可能导致路面发生安全隐患的天气时,要及时检查任务路线,确保通畅安全,并检查雨帘等特殊天气需用物品,备好干抹布,随时擦干座套上的水迹,保持座套干洁;

4、仪态检查:驾驶员要身穿工作服,保持整洁,随身携带对讲机。

3、客人上车时应予以引导,有必要帮助的需立即给予帮助,等客人上齐后驾驶员方可上车;

4、任务接待期间,除有管委,公司领导陪同,或客服人员陪同的车辆驾驶员不需主动讲解;

5、任务接待路程中,平均最高速度不超过 10公里/小时,遇转弯,上下坡等明显地形改变的需减速慢行,途中注意保持车间距,不得急刹,不得突然加速;

第十五条 重大政治接待任务流程

(一)提前一天完成所需车辆的卫生,反复清洁,直至完全达到卫生清洁标准;

(二)重大任务前一天,所有车辆均需检查维修记录,并由维修负责人当场试车,确保车辆安全;将任务车辆充电,确保所有任务车辆电量;任务当日,仔细检查车内设施,确保无人为破坏,无危险物品,无安全隐患;任务前二小时,仔细检查车辆将经过的路线,确保线路畅通,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

(三)重大任务前一天,与任务负责人确认所有备品清单;

(四)与重大任务负责人联系,确认路线,时间,地点及车辆所需备用品;

(五)重大任务前必须着装对讲机,准备齐全;重大任务到达之后,所有人对

讲机开启,保证通讯流畅;

(六)重大任务接待路程中,平均最高速度不超过 8公里/小时 遇转弯,上下坡等明显地形改变的需减速慢行,途中注意保持车间距,不得急刹,不得突然加速;

(七)重大任务接待中,客人坐稳才能启动车辆;根据现场情况和任务负责人安排,如前几辆领导车载领导坐好后便可启动;当车辆缓步停稳时方可让客人下车;前面车辆在下车过程中,第二排车辆超车时要减速注意观察; 第七章 安全制度。

电瓶车驾驶员应遵循以下安全指引:

(一)出车前,要认真检查车辆技术和性能状况;

(二)在厂区道路行驶时,应靠右行驶,严格控制驾驶速度,车间内行驶速度不得超过 15 公里/小时;室外道路行驶不得超过20公里/小时;每车载客量不得超过 10人;

(四)在确认乘客全部坐稳的情况下方可开动车辆,行车过程中注意观察内视镜;

(六)行车过程中,驾驶员严禁超速行驶、严禁使用电话;

(七)充电设备要注意防雨,并明确标识,严防游客触电事故发生;

(八)严格执行“宁停三分钟,不抢一秒钟”的行车原则,确保行车安全。

第八章 附 则

篇6:电动车充电安全管理制度

为规范电动三轮车的管理,给员工电动车的充电提供方便,确保电动三轮车的充电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专人负责电动三轮车充电处的用电监管,负责日常管理。

二、本充电处只限本公司员工使用,充电人员对充电器双相插头至连接电瓶和充电过程负全责。

三、本充电处只限电动三轮车充电。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更改线路、插座和开关,严禁一座外接插座充电现象。

四、电动三轮车电瓶按秩序存放充电,充电时长不得超过8小时。不充电或充电完毕的电瓶尽量不放置在充电位置,以方便下个电瓶充电。

五、充电处的供电时间为正常工作日的00:00至24:00,因充电时间过长,充电器、电瓶由专人负责,负责人:何海林 电话:***

六、充电方法:充电时应先将充电器三项插头与电瓶插孔连接,然后再将充电器另一端双向插头连接于充电处的插座上。如果反方向操作,接口处可能打火,绝缘体烧焦后可能造成短路,引发火灾及人身伤害事故。

七、员工每天对充电电动车进行安全状态确认,对充电器、插座、插头、线路进行检查,坚持做到多闻、多看、防止线路过热引发事故。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负责人,负责人负责充电处日常安全检查,有权制止不安全充电行为,发现异常情况当即处理,处理不好的及时向领导汇报。

八、充电器应放置在远离火源处,禁止将衣物、护膝等可燃物放置在电瓶上。

九、本规定从公布之日起实施。

北京中万盛通物流有限公司

篇7: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 本办法所称的电动车包括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和电动三轮车。

第二条 电动车应按学校指定的区域停放,遵守停放规范,服从学校管理。

(一)停放区域为校内自行车棚;

(二)不得在学校建筑房屋内停放;

(三)严禁在建筑的首层门厅、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地下空间等区域停放、充电。

第三条 电动车充电必须在学校电动车车棚,遵守电气安全规范,积极预防电气火灾事故。

(一)严禁在学校建筑房屋内给电动车或电动车蓄电池充电;

(二)严禁私自接线给电动车或自动车蓄电池充电;

(三)应当使用厂家原配、型号匹配、质量合格的电动车蓄电池和充电器,充电器同时应具备充电提示和自动断电保护功能;

(四)充电时应确认充电环境安全,应遵守充电安全规程,禁止在电动车、蓄电池、充电器上覆盖或包裹物品,连续充电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第四条 师生员工应当遵守政府部门关于电动车的安全使用管理规定,禁止私自改装和拆卸原厂配件、私自拆除限速器等关键性组件、私自更换大功率蓄电池等行为。

第五条 学校保卫、后勤等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制度对校内电动车进行管理,依据法规和学校制度处理违规行为。违反电动车安全使用管理规定,拒不纠正,学校管理人员可实行暂扣、禁止电动车进入校园等措施,必要时,追究其行政、法律责任。

第六条 电动车棚管理人员职责

1、电动车车棚管理人员要定期向保卫科、总务处反映有关管理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学校教职工要积极配合电动棚管理人员做好工作,严格遵守制度。

3、电动车棚内寄存车辆管理必需每天要摆放划一,卫生环境整洁,不得堆放杂物和其它相关物品。

4.电动车棚值班人员要注意棚内外的安全,保证用电安全,及时报告安全隐患,防止出现问题。

5.电动车车棚内的卫生和清洁工作由物业负责。

6、电动车棚管理人员要每天按时到岗,经常巡查,管理好电动车的停放和充电。

第七条 本办法适应于进入校园的电动车。

篇8:盈余管理动机综述

盈余管理可以从契约和财务报告两个方面来看。在合同为刚性和不完全时, 盈余管理是一种低成本的方法, 用以保护公司免受未预期到的现实状态的影响。

从财务报告的角度来看, 管理人员通过盈余管理影响公司的股票价值。例如, 他们想要造成盈余是平滑和持续增长的印象。假定市场是有效率的, 这要求他们利用他们的内部信息。因此盈余管理可以被视作管理人员将内部信息传递给投资者的一种机制。从这两个角度都会导致有意义的, 且或许是令人惊讶的结论, 即适度的盈余管理可能是好的。

然而, 一些管理人员可能会滥用盈余管理。从契约角度看, 管理人员可能投机性的运用盈余管理, 以牺牲契约其他参与方的利益为代价增加他们自己的利益。从财务报告角度看, 他们可能记录过高的费用或强调盈余的构成, 而不是净利润, 例如“预计”盈余。其中的一些策略表明管理人员并不完全接受有效证券市场。至少, 过度的盈余管理会降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 管理人员很明显对净利润存在浓厚的兴趣。假定会计人员可以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中自行选择, 很自然的他们会选择那些使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 这就是盈余管理。对会计人员而言, 了解盈余管理是很重要的, 因为这可以使他们更深入的认识报告净利润对投资者以及订立契约的有用性。

本文将盈余管理定义为管理人员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以实现某些特定目标的手段。

1 资本市场动机

1.1 股权筹资

(1) 满足上市要求。

我国法律对公司上市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 例如最近连续的三个会计年度盈利, 三年中累积的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企业想要上市必须满足这些法律规定, 此时就产生了盈余管理的动机, 即通过盈余管理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满足法律规定, 进而实现其上市的目的。

(2) 满足增发与配股要求。

这与第一条大致相似, 我国的法律对企业的增发配股有着极其严格的法律规定, 例如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局净资产利润率不得低于6%。此时企业同样趋向于通过盈余管理满足法律对其财务报表的要求。

(3) 提高股票发行价格。

首次公开发行 (IPO) 的企业并没有一个已确定的市场价格。而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是相关人员确定公司股票价格的重要依据。此时管理人员很可能对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盈余进行操纵, 以使公司的股票有一个理想的价位。Friedlan (1994) 验证了相对于上市之前的其他年度, 首次公开发行的企业的确在上市之前最近的会计年度中操纵了可以增加盈余的应计项目。而且对应急项目的操纵, 多数发生在业绩较差的样本公司以及规模较小和知名度较小的公司。可以断定这类公司有更强的动机提高报告的净利润。

(4) 防止停牌。

各国法律都规定在一定条件下, 上市公司会被停牌交易。我国的法律也不例外, 例如上市公司连续三个会计年度亏损, 股权过度集中。此时上市公司为了维护自己付出巨大成本换来的上市资格, 必定会通过各种盈余手段满足相应法律法规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要求, 避免被退市。

1.2 投机套利

我国社会主义的股权资本市场起步较晚, 相对还不太成熟, 有些企业管理人员趋向于通过盈余管理调节企业的股价, 自己则通过二级市场从中牟利。这种行为会损害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 是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1.3 收购合并

被并购企业为了在并购交易中获得更高的价格, 趋向于通过盈余管理提高企业的价值。并购企业的管理层为了展示自己的决策正确以及管理能力, 趋向于在并购前通过盈余管理使被并购公司通过盈余管理降低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而在并购之后通过盈余管理提高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换股并购中, 双方都趋向于通过盈余管理, 提高自身股票的价格, 在交易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1.4 信息传递

根据有效的市场理论, 利用盈余管理向投资者传递信息是不可思议的。投资者在评价和比较盈余时, 就会看透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当然有效市场是相对于可获得的公共信息而言的。如果盈余管理能够解释内幕消息, 这将提高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当管理人员拥有关于公司未来前景的最佳内幕信息时如果报告盈余能代表管理人员对持续盈余能力的最佳估计市场会意识到这一点, 股价会很快地对这一内幕信息作出反应。但是现实当中, 企业往往通过盈余管理平滑企业利润, 向投资者传递其稳定持续发展的信息。

1.5 应对监管

我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对其未来的财务数据做出预期, 如果预期与实际相差较大, 则有义务向证监会说明理由。此时企业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财务支出和精力耗费, 趋向于进行盈余管理。

2 政治成本动机

2.1 税务筹划

盈余管理最明显的一个动因就是税务筹划。但是, 我国存在一套完整的税务会计制度, 并据此计算应当缴纳的税款, 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企业可以操纵的空间。

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有两种, 即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是指通过纯财务手段调节盈余数字, 如上所述, 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离的制度导致税收在应计盈余管理中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但是税务筹划, 在应计盈余管理中的动机却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企业通过在海外设立集团总部或分公司等手段转移或降低税负, 效果很是显著。因此税务筹划成为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重要动机。

同样企业通过盈余管理进行税务筹划的出发点也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私有企业, 其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主要是降低账面利润, 减少税负, 增加企业价值;另一类则是国有企业, 他们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账面利润, 向其监管机构展示自己的政绩, 而企业增加的税负不用太多关注, 也能得到良好的政治前途。

2.2 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可以通俗的理解为“树大招风”。很多公司受到公众的关注, 尤其是规模巨大的公司, 因为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与许多人相关。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类, 一类是战略性生产行业, 如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另一类是那些垄断或接近垄断的企业, 如飞机制造和能源公司等。这些公司希望通过盈余管理降低其所收到的关注程度, 这也使得企业利用会计程序和方法来使净利润最小化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手段, 特别是在企业发展较好的时候。否则公众的压力会促使政府通过加强管制或其他方法来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3 契约动机

3.1 工资薪酬

在进行盈余管理之前, 管理人员拥有关于公司净利润的内部信息。由于外部利益集团, 甚至董事会本身可能都无法准确了解公司的利润, 因此管理人员就可以乘机操纵利润, 以使其在公司薪酬合同中规定的奖金最大化。

需要注意的是, 管理人员是在会计准则的规定范围内, 相当谨慎的对报告利润进行调整。而且由于操纵性应计项目的存在, 审计人员很难发现盈余管理的存在, 或者即使审计人员发现了, 也很难进行反驳, 因为这些盈余管理活动都是在会计准则的范围内进行的。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会计政策的变动来进行盈余管理, 但是会计政策的变动却不像应计项目那样尽如人意, 会计政策披露必须在年度报告中进行披露, 因此与操纵性应计项目相比较, 更容易为人察觉, 而且一贯性原则也限制了某项会计政策的经常性变动, 所以会计政策的变动只是一种不灵活的手段。因此与改变会计政策相比较, 管理人员更倾向于使用操纵性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 因为它能更有效地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当然, 管理人员要调整会计政策, 最佳的调整时间就是在分红计划宣布或修订之后。此时管理人员有动机采纳增加盈利的会计政策。这种会计政策的调整可以增加未来年度的预期奖金, 特别是在分红计划中没有规定盈余上限时。

3.2 人事变动

在管理层发生变动的时期, 盈余管理的动机会纷纷出现。总体来说, 能激发盈余管理的动机的人事变动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管理人员预期会升迁, 此时其为了向其上级显示其工作成果趋向于将其工作期间的业绩调整为平稳上升的趋势, 这样既可以提高其工资, 也可以得到上级的赏识, 把握升迁机会。第二类是企业持续经营业绩较差, 管理人员面临被辞退的风险, 此时管理人员趋向于通过盈余管理提高应计利润, 消除或降低其被辞退的可能性, 至少延迟自己被辞退的时间。第三类是管理者即将退休, 则他们趋向于通过盈余管理提高应计利润, 在退休前再次向人们展示其能力与贡献, 载誉而归。第四类是新管理人员的就职, 此时管理人员趋向于通过注销一笔资产等手段降低现有利润, 并将利润降低的责任推卸给自己的前任, 并通过前期减低利润, 寻求未来利润的增加, 以显示其能力。

3.3 债务筹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债务筹资的需求越来越大。债权人的风险也越来越复杂, 并不断提高。因此债权人在面对某些债务人时会在签订债务契约前, 根据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对其进行严格的筛选。并对某些债务人, 在签订契约时, 设置很多的限制条件。此时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经营发展或者抓住良好的市场机会就产生了盈余管理的动机, 即通过盈余管理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满足债权人的要求。

4 结论

盈余管理的存在是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并未对企业会计政策和程序的选择做出全面的限制。这些选择比单纯向投资者提供最佳会计信息的会计政策的选择更复杂, 也更具有挑战性。管理人员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往往出于战略考虑, 例如以会计变量为变量的薪酬合同、CEO退休、管理人员避免被解雇、新股发行、兼并投标出价、希望得到关税保护、消除潜在竞争和消除内部信息传递障碍。事实上, 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博弈特征。当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对管理人员的博弈力量产生不利影响时, 经济后果就会产生。此时管理人员会反对减少他们会计政策灵活性规则的改变。因此会计人员必须考虑管理当局和投资者的合法利益。财务报告实际上是在这两种主要需求群体之间的一种折中。

尽管盈余管理降低了可靠性, 但若进行一定的限制, 盈余管理在一些条件下仍然是仍然是十分有用的。盈余管理的好与不好取决于使用者的动机以及使用方法, 会计人员可以通过增加透明度来减少不好的盈余管理的运用。这可以通过加强对低持续能力的项目的披露, 和说明以前的注销对核心盈余的影响来实现。

参考文献

[1]刘红.盈余管理研究[J].现代会计, 2012, (2) .

[2]李宝智.管理者的盈余管理动机方法措施研究[J].理论研究, 2012, (2) .

[3]孙荣军.盈余管理手段及其动机分析[J].管理视野, 2012, (2) (下) .

上一篇:妈妈的礼物小学三年级作文下一篇:上课迟到检讨书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