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传统丢掉根本范文

2024-04-25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范文(共10篇)

篇1:抛弃传统丢掉根本范文

论文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气象,但许多教学法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忽视甚至丢掉了语文教学中最根本的东西。本文呼吁在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切莫丢掉课堂教学中的几个主要方面:一是词语积累。二是反复诵读。三是课文复述。四是落实默写。五是课堂练习。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 改革 确保 根本

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进一步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气象,新的教学改革风起云涌,名目繁多。但许多教学方法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忽视甚至丢掉了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东西。其实一些优秀的传统语文教学法看起来朴实甚至笨拙,但由于它触及母语学习的内在规律,能够卓有成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水平。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请不要丢掉课堂教学中几个最根本的方面。

一、词语积累

当前的中学语文课堂,对课文内容的解读、挖掘、赏析、拓展成为了重点,对学生概括、分析、发散、创新等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了主流,对人文意义的发掘追求受到了追捧。但是,在这样的课上,教师对文本最基础的字词教学却有所忽略。词语是构筑语言大厦的基石,词汇的贫乏显然不可能形成思维的缜密、情感的丰富、表达的准确。遗憾的是,当下对词语的积累和训练并没有在常规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受到重视,反而渐渐被掩盖在一拨又一拨的质疑讨论声中,淹没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探究创新潮中。相对于同属语言学科范畴的英语学科而言,其单词识记、默写等常规教学活动落实得相对到位,可是作为母语的语文教学却缺乏积累词语、扩充词语的自觉意识。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依托课文或单元,有意识地进行词语的听写,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重要词语的音、形、义,通过一定量的词语积累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反复诵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等,都反映了古人对包括诵读在内的读的重视。读符合语文以言语形式作为教学内容的学科特点,读符合母语习得的学习规律。当下的语文课堂,诵读有弱化、边缘化、虚拟化、象征化的倾向。一提到诵读,有人往往不由自主地想到旧时私塾教师读书时摇头晃脑的刻板拘谨形象,担心大量诵读会占用学生讨论、质疑、探究的时间,担心语文教师的阐释、分析、解构不到位。以前,传统的分析教学法盛行课堂,教师的“满堂灌”无疑强制性地剥夺了学生诵读的时间、空间。而现在,质疑、探究、讨论等教学方法风行一时,尽管诵读的作用并没有被否认,但实际上有的教师几乎主动放弃了通过聚焦文字来诵读文本,特别是放弃了自由诵读和反复诵读,生怕由于诵读耽误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时间。

其实,对于一些文质兼美的经典文本的诵读,特别是通过反复诵读来觉悟、顿悟,远比动辄对话、提问、讨论、质疑、探究、创新让学生更有收获。成功的诵读教学,不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也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

三、课文复述

复述课文可以说是感性的、浏览式的阅读,但却是整体感知文本的真实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而其他如概括、分析、质疑、批判、创新等能力都由此衍生。在课堂上,一味分析文本,像医学解剖一样肢解课文,抓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的语文教学方法,现在已基本不再使用。有些教师转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来寻找课文的某个切人口开掘课文。这样的方法当然好,但有时会无意间忽视了复述课文这一比较朴实的环节。其实让学生养成复述课文的良好习惯,读后不自觉地回味一下,重现文本的整体风貌,笨是笨拙,但却是成就语感、整合文本、品味细节、培养口头表达的好方法。

四、落实默写

黎锦熙先生说过:“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青少年时期记忆力最强,多背诵一些古诗文,少学一点翻译和繁琐无用的分析,在语文界已经有共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一定篇目的优秀诗文,高考也重视对背诵篇目的默写,这些都体现了鲜明的导向性。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篇目,特别是那些我国文化的精华,并建构自己的文化底蕴,将为自己的语文素养打下根基并受益终身。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限制、检查繁琐、教材编排等原因,教师对学生的背诵情况仍然落实不到位,学生背诵的东西太少,积淀得太少,文化底子太薄,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五、课堂练习

语文课要书声琅琅,要讲究互动,要讨论热烈,要气氛活跃,但同时也包括“静”这一特殊的气氛,也应该包括学生的深入、独立思考,并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好一定量的、有训练价值的习题。可惜现在有些语文教师在课上似乎很忌讳“训练”,仿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必须是教学方法的主流和大潮。然而,课堂上如果只是练一练嘴巴、练一练思维、练一练合作,学生的独立思考又从何而来?课堂讨论就算再热烈、再深入,也肯定有个别学生因为发言的时间和机会有限而被边缘化。通过课堂练习,可以带动所有学生得到事实上比较公平的统一训练。更何况,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主要还是靠他们独立的读写实践。教师如果总是一味钟情于课堂讨论,一意务虚,学生的思维是“活”了.情趣是“灵”了,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内化并形成相应能力就得不到保障。如果只满足于少数几个表达清晰、思维敏捷的学生抢先说理解、说答案,那就等于无形中置其他学生以旁听、陪衬的地位,因为无论发言,还是讨论,抑或是争辩,在课堂有限的时空里,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同等的机会的,而语文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设计扎实合理的课堂练习是十分重要的,是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可或缺少的内容。

在当前各种“新潮”的语文教学方法盛行的时候,辩证地、合理地运用一些看似笨拙,实则重要的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将会十分有利于语文教学,也将大幅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基础教学受到忽视。因此,我呼吁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切莫丢掉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

篇2:抛弃传统丢掉根本范文

新课改是否要完全丢掉传统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姓名:陈华雄,小学一级教师,现担任仁怀市沙滩学校办公室负责人,新课改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改掉了传统模式以教师教,学生被动学的形式,采取自学,对学,群学的方式将教师提出的目标当堂解决,学生在解决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的回答形式多样,都想通过不同的形式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学生由于知识面和认识事物能力有限,问题不能用简洁的语言回答,或者回答不够全面,这个时候教师只是在旁边引导是不够的,还要适当运用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讲授等方法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渡过难关。所以笔者认为,教学不但要运用新课改方法,同时也要兼用传统教学方式。

一、要想将新课改模式运用自如,教师适当运用传统教学模式

笔者在本次学习中观看了新课改模式的讲授课文《詹天佑》,师生都在用新课改模式教和学,教师提出目标“从课文那些地方能看出詹天佑是杰出工程师”,学生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后回答了问题,但只是回答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修铁路詹天佑有好的想法,不过学生没有讲得太明白,不够形象明了,学生想通过图 第 1 页 仁怀市沙滩学校2014-2015学寒假课改研修经验交流-------论文评选

画的形式展示也画的模糊,这个时候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有作用了,教师可以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人”字形铁路的设计的巧妙,两边开凿法和中间开凿法能节约时间,这样即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通过简笔画一下子明白詹天佑的了不起。

二、教特殊的课程应该正确引用传统教学模式

美术,音乐,英语等课程,专业性很强,教师如果不大量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只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是不够的,比如笔者在本次学习中观看的音乐课《童心是小鸟》,如果教师不通过讲授法,引导法,启示法等传统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不用钢琴边弹边唱带动学生,不逐句带着学生唱,不和学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歌词,那学生就不能了解歌词所要表达的情感,也就不能唱出情感。

三、认清新课改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份强调知识的严密性、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往往忽视知识的实用性和时代性,抹杀了知识的生命力。而新课改科学的把实际性和教学的生命力恰当的融入到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创新和动手实践机会,锻炼学生团体合作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过新课改学习模式也让学生对知识全面性掌握不够精准,也容易失去偏颇,教师在适时引导时如果部分学生无 第 2 页 仁怀市沙滩学校2014-2015学寒假课改研修经验交流-------论文评选

法理解时,教师在采取新的教学模式引导时插入恰当的传统教学模式就会事半功倍。

所以笔者认为,教无定法,评价一堂课是否精彩,不是看采取的模式,而是看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老师的启发后,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实效性来定。

篇3:抛弃传统丢掉根本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236例患者均来自门诊,其中男性133例,女性103例;年龄20~46岁,平均为34.3岁;解脲脲原体感染141例,人型支原体感染66例,解脲脲原体与人型支原体同时感染29例。病程3周~2个月,平均为4.8周。

1.1.1 入选标准

准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细菌所致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1)有非婚性接触史或配偶感染史;(2)有尿道不适,排尿异常,会阴部疼痛等症状;(3)尿道异常分泌物;(4)白带增多,宫颈充血、糜烂及下腹部不适;(5)实验室检测解脲脲原体(UU)或人型支原体(MH)或UU+MH阻性患者;(6)药敏分析显示对盐酸米诺环素无耐药现象;(7)治疗前l周内未使用任何抗生素及无肝肾疾病且胃肠功能正常者;(8)患者知情同意参加本试验。

1.1.2 排除标准

(1)<18岁者;(2)妊娠、哺乳期妇女;(3)对四环素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有过敏史及高度过敏体质者;(4)精神神经疾患不能很好合作者;(5)支原体培养和药敏分析显示对盐酸米诺环素有耐药者;(6)有心、肝、肾、造血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不能很好合作的患者;(7)经淋球菌培养和镜检发现淋球菌、念珠菌或滴虫感染者;(8)需要合并使用其他抗生索治疗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盐酸米诺环素(商品名:美满霉素,惠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微丸型胶囊,每日口服2次,每次100mg,10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禁饮酒及食用刺激性食物,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周和4周做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男性取尿道分泌物、女性取宫颈分泌物),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培养与鉴定;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退出者按无效处理。

1.3 疗效判定

痊愈:为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支原体培养阴性;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支原体培养阴性;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支原体培养阳性;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或有加重者,支原体培养阳性。临床总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算。

1.4 不良反应

密切观察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运动失调、食欲小振、恶心、呕吐等。详细记录其具体表现、发生的时间、持续的时间、处理措施及转归。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236例患者总有效率80.93%,其中解脲脲原体感染者的有效率87.23%,人型支原体感染者的有效率74.24%,二者混合感染的有效率65.52%,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出现轻度头晕、嗜睡、全身乏力者20例占8.47%,有恶心、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者17例占7.20%,总发生率15.68%。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经处理后缓解,不影响继续用药,治疗结束后不良反应立即自行消失。

3 讨论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发病率逐年提高,而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以解脲支原体和沙眼支原体感染为主。支原体属原核生物,从人体分离出至少16种,其中对人类有条件致病性且与人类生殖道感染有关的主要有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两种。支原体无细胞壁,因此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对其无效,如青霉素。而对作用于核糖体的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则有较好效果[2]。

注射用盐酸米诺环素是美国Cyanamid公司于20个世纪60年代开发的产品,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属3类,化学名:7-二甲胺基-6-去甲基-6-去氧四环素,盐酸米诺环素为四环素类抗菌药物,是四环素的半合成制剂,其作用机制是与核糖体30S亚基的A位置结合。阻止肽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细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合成[3]。抗茵活性比四环素强4~5倍,是四环素族中抗菌活性最强的药物。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及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肠杆菌属等革兰阴性杆菌有比较好的作用,对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4]。本文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236例患者总有效率80.93%,其中解脲脲原体感染者的有效率87.23%,人型支原体感染者的有效率74.24%,二者混合感染的有效率65.52%。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嗜睡、全身乏力、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不影响继续用药,我们建议对不良反应可以通过饭后服药及加服维生素B6对症治疗[5]。

总之,对于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治疗,盐酸米诺环素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口服吸收好,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起效迅速、用药方便、疗程短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36例入选患者均给予盐酸米诺环素微丸型胶囊,每日口服2次,每次100mg,10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1周和4周复查。结果 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总有效率80.93%,其中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有效率87.23%,人型支原体感染的有效率74.23%,二者混合感染的有效率65.52%。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头晕、嗜睡、全身乏力、恶心、腹痛等消化道症状患者均可耐受,停止用药后症状消失。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疗效显著,减少了耐药性,不良反应少,起效迅速、用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盐酸米诺环素,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

参考文献

[1]孟冬娅,薛文成,陈渝宁,等.2003-2007年沈阳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及耐药性变异[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2):237-238.

[2]张永凤,杨雪娇,杨美如,等.阿奇霉素和米诺环素治疗宫颈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4):4943-4945.

[3]刘华,向旭霞.米诺环素对常见病原菌体外抗菌活性对比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4):68-70.

[4]张建初,辛建保,向菲.注射用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呼吸和泌尿系感染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8,33(8):483-485.

篇4:抛弃传统丢掉根本范文

地点:北京彼岸书店

人物:刘维开,汪朝光,沈志华,王奇生,章百家,金以林

彼岸书店古色古香的小会议室内,座位早就被占满了,前后两扇门外都挤满了历史爱好者。快开场了,讲座主角们费了一些劲才突破人群,进入会场。

7月14日下午,两岸民国史研究权威齐聚腾讯文化“燕山大讲堂”,讨论“蒋介石是如何丢掉大陆的”。

军事,组织,战略,台湾政治大学教授刘维开用三个关键词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蒋介石本人的答案:蒋曾多次在公开演讲中检讨丢失大陆的原因,从当年的讲稿中,刘总结出了这三点。

刘维开从国民党的视角寻找内因,认为把精锐部队放在东北、放松关内守备,是蒋介石军事上最大的失误。大陆学者们则试图拼凑出一个令蒋介石丢掉大陆的“历史的合力”。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沈志华从自己擅长的冷战史角度看这个问题,他引用蒋介石日记中的一段话:“国民党的失败与其说败于共匪,不如说是败于俄匪;与其说败于俄匪,不如说败于马歇尔。”

马歇尔,当时刚从美国陆军参谋长的位子上退下,被美国总统罗斯福派往中国“调解国共军事冲突”,让蒋介石日后悔恨不已的“固守东北”计划正是他的主意。

但曾任中共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的章百家认为,在日本、苏联两面夹击的历史环境下,争夺东北是当时的必然之需。他把眼光投向军事部署之前的政治和谈:“1945年,相比之下,共产党更愿意‘和’,因为共产党弱、国民党强。”

“三大战役不管打得多艰苦,蒋介石一定是11点半就寝,而毛泽东可以几天几夜不睡。”

当年,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邀毛泽东“共商国是”,毛迟迟不表态,却毫无预兆地空降重庆,杀了蒋一个措手不及。《双十协定》在40多天的艰难谈判之后诞生,国共双方达成了“和平建国”、“政治民主化”、“人民自由”等共识。“谈判之后,在政治上,共产党就主动了,国民党就被动了。”章百家认为。

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金以林从两位领导人的性格说开:“三大战役不管打得多艰苦,蒋介石一定是11点半就寝,而毛泽东可以几天几夜不睡。”

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奇生则指出,蒋介石之“丢掉大陆”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国民党根本没有真正统治过大陆,没有得到,何谈失去?

刘维开对王奇生的诘难报以微笑,尽管这话戳到了台湾的历史痛处。同为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的汪朝光点明:“1949年对共产党来说,是一个胜利进军的年代;但对国民党来说,是黯然撤离大陆的一个年代。在台湾,这段历史有相当的敏感性。”

而在大陆,从小学课本到考研教材,从电视到影院,这段历史反复出现。用一位台湾学者对汪朝光的话说:“你们有你们难说的事,我们有我们难说的事;你们研究我们难说的事,我们研究你们难说的事。”

王奇生讲了一个小故事,为这种反差作注脚:十几年前台北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两岸学者争论1945到1949年这场战争的名称,“我们叫解放战争,他们叫剿匪戡乱,”最后一致决定称其为“国共内战”绝对中立。没想到,在场旁听的国民党老兵当场痛哭流涕,拒绝更名。

“我们叫解放战争,他们叫剿匪戡乱,”最后一致决定称其为“国共内战”绝对中立。

“同样,我们从没怀疑过‘北伐战争’这个说法。‘北伐’是站在南方革命的立场,北洋的立场在哪里?他们叫‘南征’,都认为自己的立场是道义的。但北洋如今后继无人,没人再替他们说话、替他们哭。”

(文 | 秦筱)

篇5:抛弃传统丢掉根本范文

略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途径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对此,本文略抒管见.

作 者:胡宗全 作者单位: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刊 名: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CHENGDU MUNICIPAL PARTY COLLEGE OF C.P.C年,卷(期):“”(z1)分类号:F3关键词:

篇6:抛弃传统丢掉根本范文

建设产业链传统制造业升级之根本出路

服装产业链是诸多服装产品链的总和,服装产业链的突出特点是链长、环节多,必然带来矛盾多,常见的主要矛盾有如下四种:

作 者:谭安 作者单位:中华全国工商联纺织服装商会副会长刊 名:中国服装英文刊名:CHINA GARMENT年,卷(期):“”(9)分类号:关键词:

篇7:抛弃传统丢掉根本范文

“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理念解读

在当前深入开展的“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中,铁道部党组提出,铁路服务工作要始终坚持“让人民群众满意”这一根本标准,牢固树立 “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理念。全路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理念的深刻内涵,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起 “服务旅客创先争优”的强大合力,不断推动铁路客运服务工作科学发展。

一、“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理念的深刻内涵 坚持“让人民群众满意”根本标准,牢固树立 “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理念,是部党组立足当前铁路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部署,推动铁路客运服务工作科学发展,从开展 “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的实际出发,提出的新理念和新要求。

1.“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理念的基本涵义 “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理念,是 “让人民群众满意”根本标准的具体体现,是全路广大干部职工必须树立的价值观念,是指导客运服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检验和衡量客运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首先,体现了一种价值追求。要求全路广大干部职工把为广大旅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作为展示形象、实现价值的舞台,坚持用真心、爱心和细心服务旅客,立足岗位多作贡献。其次,提出了一个总体要求。“人民铁路为人民”是铁路的行业宗旨,待旅客如亲人,既是对铁路客运服务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全路深入开展 “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改进客运服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再次,强调了一个检验标准。就是要把“让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服务经济社会的成效和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最终检验标准。

2.“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基本要素 具体来看,“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理念的基本要素表现为:“服务”、“宗旨”、“旅客”、“亲人”。“服务”就是为他人提供有价值的劳动;“宗旨”是指工作的目的和立足点;“旅客”就是乘客,即客运服务的对象和接受者;“亲人”是指每个人以温馨亲情相处、在生命中最珍视最关心的人。“服务”、“宗旨”、“旅客”、“亲人”四个要素密切联系、相互交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以服务为宗旨”就是要把铁路客运服务工作的目标,定位在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努力满足需求,提供优质服务上;“待旅客如亲人”就是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善待服务对象,想旅客之所想、急旅客之所急、帮旅客之所需、解旅客之所难,以主动、积极、自觉的行动,为旅客创造宾至如归的美好感受。3.“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内在联系 “以服务为宗旨”是“待旅客如亲人”的思想基础,是一切服务行业都应秉承的发展理念,是对所有服务行业的共同要求,具有普遍性。“待旅客如亲人”是“以服务为宗旨”在铁路客运服务工作实践中的运用和拓展,更加尊重、保护旅客权益和满足旅客多样化、差异化需求,指向更明确,内容更具体。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体现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和“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根本标准,共同构成了指导当前铁路客运服务工作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文化。只有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与“待旅客如亲人”有机统一,才能站在服务人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搞好铁路客运服务工作的动力,不断提升铁路服务工作的亲和力、影响力,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铁路工作的满意度。

二、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理念的重要意义

始终坚持“让人民群众满意”根本标准,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理念,是铁路系统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工作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铁路客运服务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1.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理念,是对党的宗旨和铁路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的行业之一。铁路服务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事关广大旅客切身利益,事关人民群众对铁路工作的评价,事关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传承和弘扬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长期以来,铁路客运系统广大职工心系旅客、无私奉献,涌现出一大批服务明星、先进集体,如北京铁路局北京站“036”客运服务班,太原铁路局太原站“改梅助困室”、郑州铁路局新乡站“李涓乡情服务台”等,成为深受社会欢迎的铁路服务品牌。实践证明,旅客心中有杆秤,只要我们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创新服务,就会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欢迎。

2.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理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铁路发展方式的具体体现

部党组确定了转变铁路发展方式、推动铁路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明确提出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铁路发展的根本标准,这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更是铁路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理念,广泛开展“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就是要全面拓展铁路服务功能,提升铁路服务水平,并以此为突破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促进铁路科学发展各项任务深入落实,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营造有利于铁路发展的良好环境,这既是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战略任务。

3.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理念,是推进 “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建设让人民满意铁路的必然要求

开展“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是铁路部门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 “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行动,是全路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途径和实践载体。“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理念,充分体现和诠释了“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的核心精神。铁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不仅是创先争优活动的主体、和谐铁路建设的骨干和核心力量,更是“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理念的带头实践者和自觉践行者。无论是铁路客运系统党组织,还是其他系统的党组织,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意义,坚持把“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理念贯穿到本单位、部门“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之中,贯穿到广大党员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之中,唱响为民服务的主旋律。4.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理念,是适应广大旅客要求,改进铁路服务工作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全路相继开展了站车“树标塑形”、普通旅客列车专项整治等活动,出台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高。但我们必须看到,当前铁路客运服务工作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铁路服务工作与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与广大旅客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服务理念不适应、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标准不落实等问题比较突出,人民群众还有不少意见。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理念,就是要针对广大旅客最关切、最期盼、最不满意的突出问题,明确工作目标,落实服务标准,自觉适应广大旅客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监督,不断改进和创新客运服务工作,提升客运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铁路客运服务工作的期盼要求,树立铁路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践行“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理念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铁路客运服务工作能不能有一个质的提升,是否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关键在于 “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理念树立得牢不牢、践行得好不好。为此,要把握好几个重点问题。

1.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前提。安全是铁路运输最重要、最基本的服务。旅客的生命财产、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必须始终把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把旅客的安危作为铁路职工履行职责和做好客运服务工作的第一要务,像关爱自己的亲人一样去关心旅客安全。要深刻理解盛光祖部长关于铁路安全工作“三个共识”和“三个重中之重”的指示要求,始终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安全第一、安全问题必须立即解决的思想共识,坚定确保安全持续稳定的信心和决心,切实增强确保安全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时刻牢记 “安全生产大如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对危及旅客安全的隐患在第一时间排除,对影响客运安全的作业环节始终重点盯控,不断夯实铁路客运服务工作的安全根基。

2.以“优化服务环境,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为抓手。要把广大旅客是否满意作为铁路服务工作的出发点,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不足,切实提高服务质量。要把“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理念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遵循服务规律,适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必须紧紧围绕 “优化服务环境,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三项重点,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健全和规范客运服务标准,改善客运服务设施,提供优质服务。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要消除脏、乱、差现象,给广大旅客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努力改进服务方法,确保旅客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与舒适;积极完善服务质量的社会评价体系,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完善调整客运产品结构,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

3.以大力提升职工能力素质为保证。服务工作是一门综合艺术,要满足旅客多层次、高标准的服务需求,必须掌握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具备全面的素质。践行“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理念,必须高度重视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客运窗口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恪守职业道德,加强诚信教育,提升思想境界。要按照 “规范服务用语、规范服务行为、规范服务程序”的要求,加强客运职工业务培训,以服务标准和应知应会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提高服务旅客的本领。要在细化各项服务标准的基础上,组织职工进行学标、对标、达标,进一步规范广大职工的语言和行为标准,以服务内容的规范、服务标准的落实,促进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要加强对服务标准落实情况的监督,强化站车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客运服务的规范化水平。要将铁路服务标准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和旅客监督,不断改进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能力。

篇8:简化字丢掉了传统

流沙河身高1米7,却只有不到90斤。之所以为古文字这般拼命,他说是因为太焦虑了。“我对简化字有一些看法。简化字让中国人阅读自己的古代典籍变得困难。文字里有我们的文化、传统,字被简化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也被丢掉了。”

■简化原则和创造汉字的基本方法不一致

《环球人物》杂志:为什么说简化字丢掉了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和传统?

流沙河:上世纪50年代,文字改革开始,最初的目标是废除汉字,全使用罗马字母拼音。但一下子变过来,有的人接受不了,于是,当时的文字改革委员会前后推出了两批简化字,作为一种过渡办法。按照原先的意思,还要公布更多批,我们的汉字会一简再简,简到有一天完全废除。

出于这样的目的,简化字从一开始就只为书写方便,简化原则和创造汉字的基本方法不一致,甚至是有冲突的。

《环球人物》杂志:能举一个例子吗?

流沙河:比如强盗的盗,现在的简化字是上面一个次,下面一个皿。繁体字的上面呢,不是次,而是次字左边的两点水还要加一点。你可能认为把3笔省成2笔有什么不可以呢?我告诉你,绝对不可以。

三点水,一个欠,这是垂涎三尺的涎的古写,意思是流口水。下面加上一只碗,碗里装的是菜。很多人小的时候,看到妈妈做的东西好吃,趁大人没看见,从碗里拈一块出来,塞到嘴里。这就是古人说的盗。所以,盗本来的意思就是偷嘴。你不觉得很有趣吗?这反映了古时候的社会状况,也反映了古代人的观念,他们认为偷嘴就是盗。

《环球人物》杂志:那次字在古代又是什么意思呢?

流沙河:次字左边并非两点水。它的繁体字,右边是个欠。欠是个象形字,如同一个人,人的头上是空气,组合在一起,就是打哈欠。它的左边则是一二三的二,为什么会有个二呢?这也很有趣,是因为人们打哈欠的时候,打了一个,接着又打一个,所以有个说法叫其次,次就是这样来的。

《环球人物》杂志:近百年来,有很多学者都写过古文字学方面的专著,对一些字的来龙去脉研究得很清楚。您觉得与前辈相比,您的进步之处何在?

流沙河:前辈们都在书斋里,读的书比我多。可我干过各种劳动,解释汉字时会运用亲历的知识,更贴近生活。

《环球人物》杂志:您会像许慎那样,专门写一本工具书,把汉字的来历都讲一番吗?

流沙河:不可能,我也没那么多精力喽。我现在在写一本《简化字不讲理》,大概会涉及几百个字。我选的简化字都有代表性,把道理讲清楚就够了。因为举一可以反三,比如羡慕的羡,下面的次也是不能改成两点,必须是三点,因为它讲的是看见羊肉很好吃就会流口水,这种心态就叫羡。

■大家在解释文字时乱说一通

流沙河有句名言:古文字学是一门科学,不是文学。但他也提倡现在的文学教育中应增加古文的权重。就像一位网友对他倾诉的那样,回到过去,不大可能;保持现状,又有点不甘心。唯一能做的就是:别忘记。流沙河所做的,就是尽一切可能让更多人记住那些原本有生命的、鲜活的文字。他的书房里,触手可及的都是文史、古文字方面的书:《十三经注疏》《说文解字集注》《历代史料笔记丛刊》……“这些才是我的命根子啊。”流沙河说。

《环球人物》杂志:您一直在倡导大学中文系以古文教育为主,原因是什么?

流沙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文系的学生都要学《说文解字》,因为它是文字学的开山之作。后来这个传统断了,大家在解释文字时就乱说一通。比如,说把田字解释成象形字,说它像农田。

我们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古文是最好的教材。它简练、准确,以一当十。

《环球人物》杂志:但古文就是因为晦涩难懂,和口语完全是两套体系才被改掉。有人认为,学古文是在走回头路。

流沙河:新闻不可能是古文,政府公告不可能是古文,我跟你对话不也是用白话吗?但还要看到另一方面,古汉字中包含着文化传承,从中可以看见古代人的基本观念、生活方式、劳作方式、社会心态等,其中还涉及自然界的许多知识。我们不能忘祖。什么叫热爱祖国,就是要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热爱祖国的文字。13亿中国人住在不同的地方,但有一条线把他们凝聚起来,那就是汉字。它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和阳光、水、空气同样重要,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四者缺一不可。

(摘自《环球人物》)

篇9:抛弃传统丢掉根本范文

党的群众路线心得体会

十八大报告为我党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判断,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的事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9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1

第二件大事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紧紧依靠人民”来完成的。我们要深刻认识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更加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

一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对“群众”这一概念进行再认识,认清群众工作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复杂局面,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虚心向人民学习,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切实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要精心组织,加强领导。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出具有各自特色的工作方案,按照各级领导的部署,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抓好落实。要加强勤奋务实的作风建设。倡导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力戒形式主义、假、大、空。

使务实成为一种风尚,切实加强干部职工作风建设。根据各部门具体情况,每个部门要有新进步,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多做打基础、谋长远的事,多做惠民利、解民难的实事。上级要加强对下级的检查、督导,掌握下级工作的实与虚,了解下级工作落实情况。就干部职工作风问题,甚为关键,各部门必须敢抓、敢管,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切实解决庸、懒、散、奢不良风气,加强绩效考核和纪律考核,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使全体人员不会懒、不敢懒,更不敢不作为,乱作为。

二、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和推动者,人民的逐步解放最终要靠人民自己,党的理论和主张只有掌握了群众、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真正起作用,我们要深刻认识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群众路线坚持得好,党群关系就密切,党的事业就会顺利推进;反之,党群关系就会受到损害,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执政后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充分体现了群众路线

作为“生命线”的地位和作用。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的事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这一重要论述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高度,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供了理论指南。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深入贯彻群众路线,就要紧密群众。

一要做到了解民意、解决民需、为民造福。我们党存在的全部意义和价值就在于为民造福,使人民不断得到民族解放、政治解放、经济解放、文化解放、社会解放等,直至实现所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二要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群众处在实践第一线,对事物的认识、对情况的了解更细致、更透彻、更深刻。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经济

篇10:传统美德范文

图1:社会公德现状调查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及美德建设的研究

1、社会公德与个人修养的关系

如今我们谈社会公德建设,离不开公民个人修养的提高。良好的社会公德的体现是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违反社会公德主要原因,认为是个人修养不高的占整体被访者的30.1%。舆论监督、管理制度、管理措施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分别是13.5%、16.0%、21.4%(如图2所示),所以可以发现个人修养程度直接影响到社会文明发展水平。

图2 违反社会公德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如果有了较高的个人修养,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就会自觉地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道德的基础。由此可见,个人道德修养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必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

2、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的强调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可归结为儒、释、道三大流派,而其中以儒家思想对世人的影响最深,特别是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尤为深远。儒家思想十分注重自我的道德修养,即“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所谓仁,就是要以人为本,人性关怀;义就是要公平正义,坚守原则;礼就是要恭敬尊重,礼仪文明;智就是要崇尚知识,追求真理;信就是要忠于职责,诚实守信。“五常”之间有着不同的内涵,但同时又具有内在联系。其中“仁”是核心,是最高原则,也就是说对人类、对人性、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和爱护,应当是最终目的,是至上的道德原则。“义”则是要在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群体的生命价值和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有一个适宜的行为选择限度。“礼”则是以仪的外在形式,将仁义的精神表现于日常社会行为中的实践和操作中。“智”是要必须以不违背人性、不损害人类的根本利益为限度,也就是不能背离仁的精神和义的原则。“信”则主张仁、义、礼、智作为道德理念是真实不虚的,在道德实践中是真诚不二的。

中华几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认为以“五常”为核心的“修己”是实现国家统治的两大原则之一,并且是实现以德治国、安邦济世的前提和基础。“仁、义、礼、智、信”是人们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和主要品行,它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中华民族道德建设的长河中具有本源地位。因为道德高尚、风度儒雅而又富于同情心的翩翩君子,是不会随地吐痰、乱扔果皮,也不会拼命拥挤抢座或见死不救的。由此可见,修己对于社会道德的普遍形成和实现以德治国是十分重要的。

二、传统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公德建设中显现问题

传统道德观念作为我国传统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伦理智慧的结晶,不仅包含着大量一般性的、共同性的、有价值的东西,也包含了个人进行自我修养和处理人际关系准则的合理因素。但传统道德观念作为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完善的道德准则,延用到现代社会公德建设中就暴露了它的不足,具体表现为:

1、重私德轻公德。几千年来中国人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道德观,强调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这些责任和义务,是用仁爱、忠孝、礼义、伦常等概念界定下来的,并作为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不得不提的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公共伦理,是以血亲为辐射中心放大扩展开来的亲族关系伦理,这种“大环境”下的道德准则,强调义在利先,强调家族亲情是最重要的,公德则次之。具体表现为在“身边人”的生活圈子中可以做到尊老爱幼、舍己为人,但与陌生人交往时,往往表现出冷漠和自保的心态,当发生事件和自己没关系时,往往表现出冷漠旁观的倾向。正如我们调查“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只有5%的人会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出面制止。显然,未加修正的传统道德观是不适用于社会公共利益统一的现代公德建设。

图3: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

2、权利义务不清。君仁臣忠、父慈子孝、长惠幼顺、兄爱弟悌、夫义妇从等等。这些看起来平等的道德义务,却在社会发展过程成为上者支配下者的权力。传统社会观念注重人伦关系,强调家庭成员的行为规范,从而使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被淡化。修身养性是必要的,但却常常忽视了个体的差异,忽视了公共利益统一的道德建设。个人身份地位不同,遵循的道德准则也不同,这就形成了等级制,等级越高,越有权利破坏公共道德。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个别人形成了视破坏社会公德是一种“特权”的扭曲心理。比如现在许多公厕里都写着“小便入池”、“来也匆匆,去也冲冲”,但有些人就是对此视而不见,故意撒到池外,便后不冲水,以此显示出他的不同。而现代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是强调个人对他人、社会利益的尊重,强调公共利益的统一,强调道德主体的平等。可见,照搬照抄传统道德观念的行为显然不利于现代社会公德的建设。

3、情大于理。从古至今,我们主张先管好自己的家,所谓齐家,然后才能治国,才能平天下。家是被排到最前面的。圣人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子路,有一天子路问孔子,我父亲曾经抢过人的羊。抢了别人的羊之后,后来人家就找来了,说这是不是你抢的,他不承认。我知道是我父亲抢的,于是我就去作证说确实是他抢的。我这样做的对不对?孔子说,你做得不对。那应该怎么做呢?应该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传统道德的矛盾了,一旦亲情和公益发生矛盾,我们的圣人首先强调的是要先保住亲情。这类传统到今天的影响仍然是非常深远的。我们今天看到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比如拉帮结派、徇情枉法、任人唯亲等等,实际上就是强调情,而忽略了公众的利益。

三、传统文化为现代社会公德建设提供思想资源

传统文化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不能将现代社会公德淡漠完全归咎于传统文化及传统道德观的不足。在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曾经对传统道德观进行过彻底的否定,把传统的东西都丢了。结果导致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这些西方的垃圾趁虚而入,造成今天中国道德沉沦的状态。

如今我们讲社会公德建设,最重要的是提高公民的公德意识,也就是个人修养。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操,就有了一种对“善”的执着追求,在实践中形成稳固的行为标准。现在许多地方提倡学习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许多有价值的思想通过系统转换都可以为现实服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对新境界的追求,为新事物的努力,体现了自主自强的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博大胸襟;“忧天下之忧而忧”重视整体精神,强调了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克己复礼为仁”、“兼相爱,交相利”追求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了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出于污泥而不染”主张以道德为上、重气节、重人格;“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敬而勿失,与人恭而有礼”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我们要从现代社会公德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寻求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智慧,就能为解决现代社会道德问题,提供思想方法。

四、公德建设还需建立现代社会的公共领域

现代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个人道德修养,还需要建立现代社会的公共领域以保障公民的权利。如今我们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怪现象:有些人一面抱怨环境卫生差,但他自己往往又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一面感叹人情淡漠,但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他又往往缺乏应有的热情;一面指责服务态度差,但当他为别人服务时又态度粗暴;一面抱怨别人插队不讲公德,但轮到自己时却“见缝插针”。你能说上述这些人不懂得社会公德吗,他们懂,只是他们觉得别人做了,自己不做会“吃亏”的。

目前有关公德规则制度多是具有倡议性质的规定、公约,或者是与特定公共场合相关的公约。对社会公德的遵守大多依赖人们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但是由于社会个体的公德意识的差异,对违反公德行为的监督、管理和处罚却无从入手,致使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随地扔垃圾的人得到了方便,插队的人先占到了位置,开车不让行人的节省了时间等等,结果是讲公德的人失去了“利益”,违反公德的人既得到了“好处”又不受惩罚,长此以往,不仅助长了违反公德行为的发展,也不利于维护公德行为的成长,影响了社会公德的建设。我们可以借鉴一下新加坡的做法,新加坡的文明卫生全球闻名,原因之一就是“道德法律化”。新加坡有这样的法规:对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实行鞭刑,随地吐痰罚款200新元,随地乱扔烟头罚款1000新元,后者相当于一般人的月收入。因此,除了对公民进行公德意识的培养外,还要在公德行为上制定管理制度,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让违反社会公德的个体付出时间、金钱或者其他物质上的代价,树立起“违反公德,害人害己”的思想,形成一个公民维护公德的良性循环。

上一篇:有您牵手作文500字下一篇:流动人口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