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区别

2024-05-14

诗词区别(共3篇)

篇1:诗词区别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初中教材中说:“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这仅是一种概括性的区别原则,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仅初中学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学生也怕难于接受.我以为必须作进—步的全体阐释。

(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请看如下例句:

(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玫暂且围着算了。(徐海东《奠基礼》)(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

(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臧克家《胜利的狂飚》)

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例(4)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

(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例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诲”(袁鹰《十月长安街》)。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海)、喻词(成)构成,又如“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这是借蝓,借“厚障壁”比喻“我”与闰土之间形成的隔阂。它把本体和喻词都隐去了,只用喻体代替本体。另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这却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借喻是比喻中的一种.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一个比喻句一般有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在明喻和暗喻中,一般三部分都出现,而借喻的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借代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看下面例子:

例1,看吧,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高尔基《海燕》)

例2,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都应该拿起这个武器.(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例3,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么(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例4,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许强拿人家的一草一木.(姚雪垠《李自成》)

例1是借喻的修辞方法,句中只出现喻体”翡翠“,用”翡翠“来比喻绿色的海浪.而例3是借代的修辞方法,”袁世凯“指的是银元上的袁世凯的头像,用银元上的标志来代替银元本身,是换了一种说法,用”袁世凯“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想到这个具体的实物,而且比直接说银元增加了语言的变化,显得丰富多彩.借喻和借代最容易使人产生误解的是因为它们在一句话中都只出现喻体或代体.如例1例2中的”翡翠“,”武器“和”袁世凯“,”一草一木“,它们没有出现本体”海浪“,”积极的思想斗争“和”银元“,”所有东西“.但是只要弄清它们的特征,借喻和借代还是可以区别的,首先借喻重相似,借代重相关

借喻中的喻体和本体具有相似性,如”绿色的海浪“和”翡翠“它们有相似点,即都是绿色晶莹透明的,”积极的思想斗争“和”武器“也有相似点,因为战斗需要武器,反对自由主义也需要武器,这个武器就是积极的思想斗争.而借代中的本体和代体没有相似性,”袁世凯“不可能和银元相似,但它们具有相关性,银元上有袁世凯的头像,它们之间有关联.例4中的”一草一木“它和群众的所有东西有关联,以部分代全体.其次,借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两者不同类,如”翡翠“和”海浪“,”思想斗争“和”武器“,因为同类事物不能构成比喻,而借代中的本体和代体可以是同类事物.最后,借喻可以改成明喻,如”海浪“像”翡翠“,”积极的思想斗争“像”武器“,借代则不能改成明喻.如”银元像袁世凯“,所有的东西像”一草一木".

篇2:思维的区别

很多人慕名而来, 带着枪支弹药, 捕杀飞回岸边的海鸟。因为这种海鸟每到白天都会飞到岛上去吃光如明月的珍珠。

时间一长, 海鸟渐渐地灭绝了, 即使剩下的几只也过得胆战心惊, 只要一闻到人的气息, 看到人的踪影, 就会早早地逃走。

后来, 来了一个很有智慧的商人, 他在海岸附近买下大片的树林, 并在四周围上栅栏, 不让闲杂人走近。同时, 他严厉告诫仆人, 不许在树林里捕捉或驱赶海鸟, 更不许放枪。

于是, 当海岸其他地方的枪声一响, 就会有海鸟在惊慌逃窜中不经意闯进他的树林。时间一长, 海鸟渐渐地都在他的树林里栖 (qī) 息, 它们也因此不再为安全而战战兢兢。

等海鸟在他的树林里逐渐安定下来, 他开始用粮食、果实等做成味道鲜美的食物, 撒给它们。海鸟贪吃, 吃得十分饱胀, 就把肚中的珍珠全部吐了出来。

日复一日, 这个商人就成了百万富翁。

篇3:“区别化”用人与“区别化”育人

最近又看到“区别化”的说法,是句容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在学校教学改革中所做的探索。一个是企业,一个是学校,同样的“区别化”,在理念和内涵上到底有什么相通之处呢?

一“区别化”探索的意义

句容职校的“区别化”探索缘起招收的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所表现出的令人难以相信的差。事实上,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人学成绩相差300分左右十分常见,教学组织相当困难。句容职教中心承认现状,面对现状,分析现状,从1998年开始探索“区别化”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对学生成长、教师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种探索的意义在于:一是促进学生成长。很多中职学生是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也确实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带着失落和无奈进入中职学校的。“区别化”教学恢复了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喜悦,这种人生的体验将是他们今后成长最宝贵的财富。二是促进教师发展。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中职学生生源的变化,带给教师的是无尽的迷惘、叹息,因为“学不会学”而演变成“教不会教”,教师没有了成就感。“区别化”改革提供给教师无限的探索空间,教育的真谛催发了教师的成长。三是促进教学改革。事物在变,社会在变,人也在变,教学改革成为永恒的话题。“区别化”改革的深入带来的是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不清楚这一点,企业便没有生命力,学校便不会成为名校。

二“区别化”探索的层面

句容职教中心的“区别化”改革,从2003年的数学课开始,从课堂到课程,从教学到评价,正在不断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教学改革的路径,“区别化”探索应该涵盖几个层面:

一是课程层面。课程层面的“区别化”教学是从二十一世纪初的分层教学开始的,由于处理不当便形成了快”、“慢”班或“好”、“差”班,老师、家长、学生、社会反响都很大,很多学校就放弃了。句容职教中心难能可贵,从未间断探索,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总结了“分门别类”、“一班多层”等做法。从制度和策略上避免了“快”、“慢”班或“好”、“差”班给老师和学生造成的压力,应该说也是成功教育的有益探索。

二是专业层面。专业层面的“区别化”探索涉及学生的职业定位。句容职校实施专业的重新定向分流是很好的做法,当然专业层面的“区别化”改革不仅仅是选择专业,更重要的是职业素养的形成。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其中前三方面是内隐的,最后一个方面是外显的。我校曾对30家企业做过一个调查,结果认为,前三方面占一个人职业素养的65%,最后一个方面占一个人职业素养的35%。这与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著名的“冰山模型”十分吻合:外显的素养既容易获得,也容易观测,而内隐的素养既难以获得,又难以观测。内隐的素养必须加以培训和养成,才能显出效果,而恰恰是内隐的素养直接决定了员工自身发展的潜力和成功的可能。所以,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显性的职业技能是一个方面,而重点和难点是在隐性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容易获得,以够用为度。而隐性素养的培养较难。这与学生的价值观念、人文素养、生活习惯、家庭背景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应该成为“区别化”探索的重点。

三是育人层面。随着“区别化”探索的不断深入,研究的视角必定会触及学生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将更加凸显。2009年句容职校申报并立项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多元智力理论观照下的区别化改革研究”,就是将“区别化”教学改革拓展到了教育、管理领域,随之带来的必定是育人层面的全面探索。

“区别化”育人带来的师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或许便是对GE“区别化”用人的认同。

三“区别化”探索的走向

“区别化”育人研究的深入,势必会带来全新育人理念的建立和教育模式的构建。笔者认为,探索一种提升个人职业素养的个性化职业教育模式是很有必要的,这种教育模式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尊重发展的差异性

学生群体由于生活、成长的背景不同,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成因可能比较复杂,成网状结构,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智力类型、学习风格、知识基础)的差异、个性特征的差异和职业认同的差异上。认知能力的差异客观存在,而且非常突出,这既有“应试教育”的原因,也有僵化实施《义务教育法》的原因(很多省市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能留级);个性特征的差异和职业认同的差异主要与成长背景(家庭、学校、社会)以及知识、阅历等有关。职业学校要系统、生态地看待这种差异,承认差异、接受差异、分析差异,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2学习评价的发展性

发展性评价的主要特征是:全面发展、注重过程、关注差异和主体多元。由于中职学生的实际状况,传统的学习评价方法受到极大的挑战。中职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距很大,采用相同进度的教学和相同标准的评价对学习效果来说,已经显得毫无意义。对于自律意识比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终结性评价无异于浪费生命、无视生命价值的存在。所以,在评价上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发展就显得意义重大。

3修学制度的灵活性

无论是学生状况的差异性也好,课程改革的模块化也好,还是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也好,都需要尽快建立符合我国职业教育特点的灵活的学习制度。这种学习制度应该是以学分制为基础、以工学交替为主要形式、以弹性学习制度为实现手段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学习制度。弹性学习制度的建立,对职业学校办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师资、教室、实训、管理以及信息化手段等方面,现在的很多学校都无法满足。所以,政府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落实上,应把加大投入、建立灵活的学习制度作为重要的导向。

4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现代社会的和谐,人类文明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平等。这种平等是人格上的平等,是打破各种界限的平等。我国学校环境中的师生关系,从“师道尊严”,到现在提出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还需要一个转化、适应的过程,但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给学校的教育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学生的成长,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并作为师德教育和考核的重要内容。

5社会要求的适应性

社会不断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5~18岁,是个体生理和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这段时期的青少年心理基本特征充满了矛盾动荡性。根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小组”公布的我国城市居民心理健康抽样调查显示:16岁18岁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最低谷。所以这个时期,学生价值观、职业观尚处在不稳定、不成熟期,他们需要不断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过早的职业定位既有不稳定性,又有不合理性。据统计,现代社会,人一生的职业变换平均将达到5-7次,这是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在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特别要重视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注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把专业技能作为职业素养提升中的重要素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踏上社会后更好地生存和生活。

所以,笔者认为,“区别化”育人探索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个性化职业教育模式的构建,这是所有职教人的共同使命。

“区别化”用人对员工是一种激励,结果是给不同的员工以不同的发展空间,这是公平的。“区别化”育人对学生是一种权利,结果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有效发展,也是公平的。关注生命的价值,是我们承担的社会责任,事实上,这是多元化背景下真正的以人为本。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诗词区别】相关文章:

诗歌与诗词的区别07-14

的区别合同和协议的区别04-13

含义区别04-15

区别04-21

文化区别05-21

酒席区别范文05-16

总裁区别范文05-18

委托贷款区别05-09

新闻标题区别05-16

安全环保区别05-18

上一篇:中国谚语摘抄下一篇:市委讲师团学习型党组织讲课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