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高二作文

2024-04-24

送别高二作文(通用3篇)

篇1:送别高二作文

高二送别高三讲话

祝福高三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中午好。

今日,我很荣幸在此,代表全体高二学弟学妹,为即将奔赴考场的高三学哥学姐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六月注定是不平凡的,因为六月的高考悄然而至。

亲爱的学长学姐,恭喜你们即将奔赴属于自己的战场,恭喜你们即将触碰那三年来最美好的词“毕业”。毕业,一个多么富有启示意义的词,它意味着结束,又意味着开始。“结束”,是对这三年的寒窗苦读的告别,而“开始”却是站在母校车桥中学的肩膀上眺望更远的世界。

亲爱的高三学长学姐们,今天,你们便要启程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了,在经历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风雨挫折的洗礼后,你们将要走上年轻的战场了,也即将离开生活了三年的车桥中学。曾经你们有过迷茫,但此刻目光已盯准远方;也许你们有过彷徨,但此刻心灵已锁定理想;也许你们有过失望,但此刻脚步已迈得铿锵。每当想到将要离开的你们,我们心中总涌出复杂的情感,既羡慕你们能够踏入自己人生的另一条路,又庆幸我们还能够在这充满生机和拼搏的校园里继续生活。

今天你们将要启程,带着自己的梦想,带着老师、家长的期望,也带着我们这些学弟学妹们的祝福,去寻找自己未来的路。餐厅里将会少了一份拥挤,周末晚上的教室也少了份灯光,校园路上少了你们行色匆匆的身影,校园里更是少了那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亲爱的学哥学姐,三年了,寒窗苦读,我们都明白那是怎样的忙碌与艰苦,我们更明白,你们的坚持与拼搏终将有所回报!

让我们为学哥学姐们加油,祝愿你们马到成功,高考夺魁!

请带上我们的祝福整装待发吧!你们定会在高考中谱写出最华彩的篇章!

最后,祝愿2017届学长们梦想成真!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2:送别高二作文

(一)导入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那首歌导入。由我清唱;并要求学生当中会唱这首歌的人都一起唱--师生同唱一首歌。

(二)品读

唱过之后是我和学生共同品读。

俗话说,“悲莫悲兮生别离”;俗话还说,“人生最大伤心事,莫过死别与生离”。你看那相爱的人儿,却不得不忍痛别离。所以莺莺姑娘“松了金钏”、“减了玉肌”--看注释,什么意思?

形容人消瘦。

类似的意思,宋词有何名句?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古人如何说?--“士为知己者死……”

“……女为悦己者容。”

莺莺全想着“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说道“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北宋有个词人,想法与莺莺相反,上个学期你们学过他的词。他是谁?写过什么名句?

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莺莺偏就喜欢“朝朝暮暮”。

“将来的酒共食”,不如“土和泥”。浓浓的离愁塞满了全身心,纵然是美味佳酿,又如何咽得它下!无论你劝她多少遍“你莫愁”、“你莫愁”,她依然是举不举杯都是“愁更愁”。类似的.情况李白也有过,相关的诗句是--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这是“生离”;“死别”呢?我们这个学期学过一篇文言文,里面有这样的语句:“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与相处。故舍汝而就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谁写的?什么文章?

韩愈;《祭十二郎文》。

“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北宋柳永类似的名句是--

“杨柳岸,晓风残月。”

“比司马青衫更湿”,想到谁的什么作品?

白居易;《琵琶行》。

“未登程先问归期”,唐朝刘禹锡关于“问归期”的名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泪添九曲黄河溢”,愁苦的泪,使黄河泛滥成灾。咱把黄河变成长江,与“愁”有关的名句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三国演义》里面,徐庶被迫离开刘备;刘备送行时,为何准备让手下砍树?因为那树遮蔽了刘备送行的眼光啊!“夕阳古道无人语”,想到元曲的什么名句?

“古道西风瘦马。”

“谅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这是在陆上。把它移到水中呢!李清照写过什么?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青鸾”,又名青鸟;唐朝李商隐的《无题》诗里提到过它,还记得吗?

“相见时难别亦难……青鸟殷勤为探看。”

会唱吗?

(摇头)

请听我唱。

请跟我学。

(三)崔莺莺泪织情网

“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若有缘,有缘就能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灿烂的季节。”柳丝系不住远行人的马,情丝也因母亲棒打鸳鸯而无法系住远行人的心。离别的一刻即将来临,莺莺和张生能否重逢?

难说。

张生说过:“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尔。”但考试的事情谁能说得清?

即便考上了,也有多种可能。考上状元,衣锦还乡,从此以后,两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只是可能之一。其他还有:虽然考上,却不是状元,相国夫人不满;考上状元,皇帝招他为驸马,或现任相国等高官显贵招他为婿--他是从,还是不从?从,则忘情负义;不从,则性命难保至少官运难保。这不是没有可能。你看张生长得那么帅,(不帅,莺莺岂能一见钟情?)才学又高,(不高,张生岂能考上状元?)他当然成了抢手的香馍馍了。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当官,最好越当越大--这也正是相国夫人的愿望。此时此刻,张生权且忍一忍,娶了公主或现任相国女儿,何如?为了莺莺和他的美好未来嘛!

但是有些事情一旦开了头也就收不了尾。人的野心一旦被挑起,是很难再回到起点的。到时候,纵然想回头,只怕他也有心无力了。

如果考不上?

张生一去兮不复返--当然啦,相国夫人不会将就只会讲究;张生自己也会“无颜见江东父老”。

留在京城读“高四”,准备下次,从头再来;下次不行,还有下次;下次的下次,无穷尽也,而考试会一直进行,何忧考不上乎!几十年后,牙也掉了头发也白了,终于考上了状元,也不用担心会被招为驸马驸牛了。此时此刻,衣锦还乡;莺莺也还等着他。他们终于走到一起,从此以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幸福吗?

才怪!

所以莺莺宁可朝朝暮暮“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

所以莺莺才用她的泪,织出一张无边无际的情网,让张生陷在网中央。

篇3:送别高二作文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杂剧,记诵经典名句,体会莺莺的复杂感情;

2、学会从不同角度来鉴赏曲词的方法(能分析本文的修辞手法);

3、培养立体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和2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南朝的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离别的诗难写,却最易打动读者。今天我们来学习“离愁别恨”的绝唱,元杂剧的压卷之作--《长亭送别》。说到《长亭送别》就不能不说《西厢记》(读注释1),所以《西厢记》被称作“悲惨而快乐”的著作,说它“悲惨”是因为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说“快乐”是因为二人最后赢得了大团圆的结局。这样的情节王实甫在前辈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多媒体展示):

有唐代元稹的《莺莺传》最早记载了这个故事,文中的主人公崔莺莺曾有过这样的诗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西厢记》的名字由此而来。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一方面对小说原作进行了最彻底的改造,另一方面,也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原作关于情景、人物、语言表达等诸多要素。王实甫的《西厢记》恰是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基础上的再创造,其情节发展的走向与人物形象的表现,对《董西厢》的依赖十分大。

解说:金代董解元在此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造为大型的说唱形式《西厢记诸宫调》,从而能为众多人所熟知,后人又叫它《董西厢》,元代的王实甫又对情节做了些改变,写了《西厢记》,《长亭送别》就是剧本中的精彩片段,讲得是莺莺送张生进京赶考之事。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问题:莺莺的心境发生了那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曲子里?(学生发言,如不够全面,别的学生可以补充。)

明确:《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上小楼》《快活三》--离别的悲伤、悲苦或愁绪(贯串始终的,包括后文中的`《耍孩儿》)

《朝天子》--对科举的反叛情节,对名利的淡泊

《五煞》--对张生在外身体等方面的担忧

《收尾》--目送张生走后的离别愁绪

总结学生发言,帮助梳理思路:在《滚绣球》《叨叨令》中表现了莺莺的面临离别的愁绪,这一点实际是贯串全文的,后文的《快活三》和《耍孩儿》中也可以体现,在《五煞》中又表现了莺莺对张生在外身体、生活等方面的担忧之情,《收尾》出写出了莺莺目送张生走后的依依惜别之情。

2、齐读《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感悟莺莺的离愁别绪。

莺莺感情是复杂的,面临分别,离愁别绪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接着往下看,请同学们齐

读《朝天子》,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莺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回答)

明确:盈盈是一个把名利看得很淡的人,不重功名,重感情: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过渡:那她感情的另一半张生对感情又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回答)

明确:张生是看重功名的: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过渡:人们经常用“志同道合”来形容较好的婚恋,但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二个人对功名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咱们在齐读《二煞》,读的过程中思考:这段曲词中莺莺最担心的是什么?

明确:张生移情别恋。

过渡:莺莺最担心的就是张生移情别恋,担心张生去后不再回来,那么张生此去会回来吗?著名作家余秋雨说:张生不管是中举还是不中举,都是不会来的,同学们是否同意余秋雨的看法,请说明自己的理由。

明确:答案是开放性的,1.余秋雨忽视了爱情的力量,张生为莺莺驻足,并为她请来救兵,还因为莺莺病倒,是会回来的。2感情经不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当张生考中,名利俱来时,他是否能够坚守这份已经遭受挫折的感情吗?他会不会喜新厌旧?

总结:莺莺对张生回来的把握度有多少呢?没有多大的把握。这个问题涉及莺莺的终生幸福,这里可以看到封建社会中女性婚姻的不幸,莺莺不能主宰自己的婚姻。况且,二人对待功名的看法也不一样,经历了那么多磨难,而且昨天结为夫妻,今天即要别离。

三、合作探究

剧中的曲词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刚才大家已经从感性上体悟到了它们的美感,接下来,我们要在理性的角度来看看这种美感缘何而来,将感性上升到理性,来鉴赏曲子之美。同学们读课文,找出一首自己喜欢的曲词,并理性的角度来分析这首曲词。

情景交融同学分析“端正好”。明确:此曲词特点是句式简短,并且一句一景,写出了深秋之景的凄凉,景中融情,深秋之景烘托出了主人公的离愁别绪。诗要炼字,此字即诗眼,曲也讲究炼字,“晓来谁染霜林醉”中“染”字运用拟人的手法,火红的枫林像人工染得一样,“霜林醉”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容深秋经霜的枫林叶子像喝醉酒的人的脸一样红。这句话又用了设问,是离人的泪水染红了枫林。

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萧瑟凄凉的氛围,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

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

一个“染”字,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情中设景同学分析“滚绣球”:全词实际是莺莺的心理描写,因情造景,设景抒情,表现了莺莺对张生的留恋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曲中具有口语风格“。。的,快快的,破题儿,去也”,朴素自然,雅俗共赏。曲末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更加表现了莺莺对张生的依依不舍之情。

选取了哪些意象?其艺术效果如何?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

柳丝玉骢疏林斜晖马儿车儿松了金钏减了玉肌

借景抒情,身心交瘁

柳丝系马、疏林挂斜晖、马慢走车快行、松了金钏减了玉肌等等描写,无不都是由莺莺对张生的依恋惜别之情引发出来的。

以景托情同学分析“脱布衫”:凄凉的秋景中,秋风吹得枯叶乱飞,秋天的雾色中,枯草凄迷,景色中的张生愁眉不展,悲景衬悲景,以景托情。

同学分析“叨叨令”:形式上运用了口语、儿化音和重叠,使曲词通俗易懂,读来婉转流动。

同学分析“耍孩儿”:用典,夸张,写出了送别张生的悲戚、依恋和怨恨之情。“红泪”、“司马青衫”,表现主人公因离别而生的伤心之情。“伯劳飞去燕西归”,牛郎织女的典故,表现两人缠绵难舍的心情。

四.总结:“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朱劝《太和正音谱》

上一篇:印签证明书下一篇:无车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