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三种精神

2024-05-10

新疆三种精神(共9篇)

篇1:新疆三种精神

发扬新三种精神 担当前行赢未来

中华文化之所以五千年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生生不息,保持持久的活力,是因为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包容胸怀,始终坚持兼收并蓄、永不停息的执着进取,使之在五千年曲折的发展历史前程中保持了生命活力,凝结成了责任、战斗、奉献、进取、爱国、守家的使命感,一代代的传承发扬,铸就了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沃土。

矗立新时代,实现新梦想,就必须有新思想、新精神指引。没思想、精神支撑的梦想是空想,也就无法在发展中面对困难、曲折时,以坚定的毅力、勇往直前的胆识克服一道道艰难险阻摘取胜利的桂冠。

面对全球金融大融合、金融经营方式由脱实向虚的快速转型,一方面为金融借助信息科技发展新平台,转变传统经营方式,向科技金融发展注入了持续的创新发展支撑,打破了传统金融发展的时空限制,拓展了金融服务空间、延伸了服务时间、丰富了服务领域、创新了服务产品,增强了金融服务的自由性,降低了服务成本。但是另一方面也为金融发展由传统的内部风险、国内市场风险向错踪复杂、易变突发的外部风险、国际风险转变,增强了金融风险的危害性、破坏性、复杂性、易发性,增加了风险防范的常态化成本。

面对经济、金融发展国际一体化潮流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我们既不能走闭关锁国的老路,也不能走盲目跟进的逐利发展邪路。只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管控住金融系统风险,扎紧善监管、精监管、严监管制度笼子,隔绝外部风险传导路径,根除内部风险滋生土壤;坚持风险隐患导向,一步一个脚印,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层层抓下去,抓细抓小抓早抓实,筑牢制度不可碰的风险经营底线意识、红线意识,筑牢防范金融全球化滋生的道德风险墙;传承兼收并蓄、善于创新、勇于担当的中华文化底蕰,以吃苦耐劳、精一求精、务实进取的奋斗思想,打牢金融在信息科技飞跃发展时代的转型发展基础,支撑起安全稳健发展的一片蓝天。

面对金融发展的信息化、智慧化、自助化、虚拟化的时代,要保持稳健高效快速持续发展,切实防范住系统风险、重大区域风险和操作风险,就必须时时保持高度的风险经营警惕性,抓好风险防控制度建设,抓好风险制度落地监督,抓好员工职业道德教育,抓好违规违纪问责,扎实扎牢风险管控制度笼子,截断一切可能滋生风险的途径和方式。

面对现实和未来的金融风险滋生的错踪复杂环境与因素,作为当下处于金融发展的重要窗口期的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金融发展思想为根本遵循,在传承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独库精神的基础同时,要与时俱进,根据虚拟时代金融发展新特点,风险变化新趋势、新特点,从自我做起,以高度的历史使命、责任感,从基础做起、从现实做起、从自我做起,积极面向未来、认识未来、把握未来,抓好教育、抓好机制、抓好执行,强化监督、强化防范、强化问责,构建起风险事前预警、事中查处、事后完善的持续风险治理体系,为风险高度有效管控与经营创新高速健康发展开辟一条有机协调的康庄大道。

要着眼于金融风险新趋势,创新风险防控新机制。面对虚拟金融的快速发展和金融风险的国际化交织,要依托信息科技新手段,利用大数据,加强风险数据特性分析,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风险分析、预警、防范的方式、机制,促进风险制度建设的持续更新,把好风险变化的前瞻性,扎好关口。重点抓发风险团队建设、风险制度建设、风险监测手段创新建设、风险科技创新建设,核心是风险人才建设。要以风险前瞻性为基点,加大对风险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风险管理人才队伍识别风险、防范风险水平。因此,面对未来,我们要有持之以恒的抓早、抓小、抓细、抓常、抓实的不达目标不松劲的“钉钉子”精神,达到在坚持中取得新突破,占据风险管控的致高点。

要着眼于现实金融风险特征,筑牢风险防范基础。金融发展的历程已证明,除市场风险、政治风险、信用风险、不可抗拒的突发事件风险外,金融风险主要来自了职业操守风险。即使在制度十分健全、监督十分到位的条件,因职业操守的沦丧,再完善的制度也是纸糊的,无法制约或防住职业操守淡然无存的隐性风险从业者,这些无以估计的职业操守隐性风险因素,一旦受到外部某项因素诱引或冲击,隐性风险从业者就会立即转化为各类金融案件的制造者,既影响金融的稳定性,又影响金融具体经营单位的社全形象,损失不可估量。因此,要基于当下稳定,首眼未来发展,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以更加严格、严谨、扎实的监管制度、监管执行力、监管处罚手段,加大再加大对每个经营主体执行环节、执行方式、经营制度、创新风险管控措施等进行风险审查评估,对每个履职个体风险履职管控能力审查评估,及时及早及小查处风险隐患,依法加大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经营成本、违规行为成本。同时,从教育入手,狠抓基本道德准绳教育,强化人格尊严教育,构筑失信失德惩诫法则,提升违规道德成本。从济经上、道德上、社会认知上、职业上多方位构建起金融操作隐性风险防范墙,使其不敢为、不能为、不想为的合规经营意识融入血液之中、生命之中、生活之中。

作为一名金融工作和中层管理人员,面对现实与未来的金融风险特别是职业操守隐性风险,既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务实的风险管控意识,又要有创新严密的管理制度能力,扎实执行落地方法;既要有容错纠错的用人胸怀,教育培养员工的路径,又要有不讲情面,敢于问责的格尽职守的担当;既要有善于协调、乐于帮扶地解问题的不图名利奉献精神,又要有超前的对敏感风险认知,在职业操守隐性风险尚未显现前加以消除。总之作为当下联接未来虚拟金融的一名金融工作者,要以立足于教育培训为抓手,以规范制度落地为切入,以强监管严问责为手段,以防范化解职业操守隐性风险为目标,狠抓经营全过程、全人员的风险治理措落地,筑牢风险防控基础,同时要时时瞄准虚拟时代金融风险新特征发展趋势,从现实抓起,提升员工道德水准,健全识别、预警、化解风险方式、方法、路径,扎牢扎紧制度执行藩篱,以担当、务实、奉献、进取、创新、坚定的职业态度,把好每一个关隘,作守候金融安全的忠诚卫士。

陈奇佳 2018年6月30日

篇2:新疆三种精神

雷锋精神 “三平”精神和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教育实

践活动的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学习雷锋活动的安排部署,根据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关于在全县组织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三平”精神和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案》(新宣[2012]14号)文的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镇组织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三平”精神和新乡先进群体精神(以下简称“三种精神”)教育实践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中央和省、市、县的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学习弘扬“三种精神”为主题,以提高全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推动建立学习弘扬“三种精神”长效机制,让“三种精神”成为建设“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大镇”的强大力量,为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精神支撑、营造良好道德环境。

二、活动要求

l、广泛传播雷锋精神。按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青少年”的总体要求,全面客观真实地传播雷锋事迹,让

雷锋的成长经历和感人事迹妇孺皆知。坚持与时俱进,深入学习宣传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引导人们更好地领会雷锋精神的真谛、把握雷锋精神的实质,引导人们更好地学习弘扬雷锋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坚定信念、助人为乐的宝贵品格、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操、锐意创新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推动雷锋精神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2、持续弘扬“三平”精神。深入持久地宣传以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为主要内容的“三平”精神,引导人们深刻认识雷锋精神就是在平凡、平静、平常之中体现出来的为民精神、奋斗精神、持续精神。全镇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广大群众立足岗位、扎根基层,安于平凡、甘于奉献,共同大力弘扬“三平”精神。

3、深入宣传“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我县及我镇的先进典型众多,是“新乡先进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先进典型品德高尚,特色明显,感召力强,而且经久不衰,是新形势下建设“三化”协调发展示范镇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在他们身上所凝聚的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爱岗敬业、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廉洁奉公的优秀品质,是当代雷锋和“三平”精神的最集中体现,是学习雷锋、践行“三平”精神的典型代表,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人生价值风向标和“三化”协调发展建设的重

要精神动力源泉。广泛宣传、践行由这个先进群体迸发出的“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为全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贡献。

4、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为契机,以“四讲四做”为载体,立足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大力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提高全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5、大力推动实践转化。推动学雷锋活动同各项业务工作充分融合、相互促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知行统一,付诸实际行动,把“三种精神”融入平时工作,融入日常生活,融入建设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示范镇的伟大实践中,转化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

三、措施办法

1、丰富实践载体。在全镇服务行业、企业、公共场所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在企业中开展“工人先锋号”、“六型”(学习型、绩优型、技能型、创新型、安全型、和谐型)班组达标升级和“赞美劳动、颂扬劳模”系列宣传活动;在学校开展创建“雷锋式学校”、“雷锋式班级”活动,在各村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建设文明社区”活动,在全镇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开展争创“讲诚信、守信用”文明诚信企业和“岗位学雷锋、争当好商户”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活动,把教育实践活动延伸到一线,拓展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动员组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等积极参加到活动之中。注重发挥好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模范、老教师等“五老”的积极作用。注重发挥学雷锋活动对精神文明创建的引领作用,把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作为创建文明村、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纳入年终考核体系,提高权重比例,加大考核力度。

2、深化志愿服务。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面向空巢老人、农村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志愿服务活动。在机关中开展“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与文明同在”志愿服务活动,在全镇中小学生中开展传承雷锋精神志愿服务活动,在广大妇女中开展“学雷锋,爱心桥”志愿服务活动。

3、抓好学习结合。组织动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弘扬“三种精神”,与创先争优活动、与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抓好青少年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践行雷锋精神、做雷锋式青少年”评选活动,召开主题班日、队日、团日、党

日,举办爱心公益、劳动实践、主题演讲、读书征文、文艺演出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雷锋、崇尚雷锋、学习雷锋。

4、营造浓厚氛围。通过板报、标语、宣传栏、简报等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大力宣传全镇各界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举措、进展和反响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成效。要在商场、集市、宾馆、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设立一批宣传“三种精神”的宣传栏、宣传橱窗。在镇机关、镇直单位、村、学校等基层单位设立一批宣传“三种精神”的墙报、板报、宣传专栏,使“三种精神”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5、选树先进典型。要通过学习弘扬“三种精神”,建立完善推荐宣传先进典型工作机制,拓宽先进典型发现渠道,宣传推出一批先进典型、模范人物和团队群体。组织评选、表彰推荐一批学雷锋活动标兵。在全镇组织开展季评好人好事活动,每季度上报县文明办小冀镇2-3篇好人好事。

四、组织领导

l、提高思想认识。组织开展“三种精神”教育实践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有力抓手和重要载体。各村、各企业、各镇直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2、加强组织协调。为推动活动顺利开展,我镇成立“三种精神”,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镇党委副书记莫谨铭任组长,副镇长、党政办主任朱绪鹏任副组长,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积极配合,形成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3、搞好督促指导。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适时组织力量对全镇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检查督导,及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建立信息交流和工作动态反映机制,利用工作简报等形式宣传活动动态,宣传工作经验。活动结束后,对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篇3:学生需要三种精神

一是“狮子样的体力”

今天的学生, 是明天的社会中坚, 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孱弱的身体, 怎能担当起建设国家的重任!“科举废, 办新学”虽然已经过去100多年, 但对学校体育, 对学生身体的事情, 还是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么多年, 重视学生身心健康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止过,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一直在要求, 但落实到行动上却效果甚微。要真正解决好这一问题,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不懈努力。

当然, 学校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首先, 校长要有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的意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 开齐、开足、开好所有的课程, 特别是体育课, 保证学生每天在校的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保证学生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其次, 教师要教育学生关爱生命, 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 从小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做到身心健康一辈子, 幸福工作生活一辈子。

二是“猴子样的敏捷”

做事情的敏捷或迟缓, 是一个人的习惯。从心理学上说, 做事情敏捷的人, 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从社会学角度讲, 做事情敏捷的人, 是一个快节奏、守时间、有信用的人;现代社会、信息社会的代名词, 就是快节奏。这些都是现代学校需要对学生强调、培养的基本素质。

俗话说“做像做, 玩像玩”。不能做的时候带着玩, 玩的时候又带着做, 这样不但没有效率, 还会养成不好的习惯。所以, 学校培养教育学生, 一定要讲效率, 要训练敏捷做事, 做事要打起精神, 拿出样子, 要眼快、反应快、手快、行动快, 一天的事情一天做完, 养成非快不为, 非精不放的读书、做事习惯。不过, 快的同时, 要防止毛手毛脚, 任务观点, 粗糙了事。

三是“骆驼样的精神”

篇4:大学应有的三种精神

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塞满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相应的,大学精神也呼之而出,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

金耀基尝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大学之独立自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咄咄逼人的权力是它的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蔡元培深刻认识此点,故说:“思想自由之通则,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自由独立是通识的基础,后者又反过来加强前者。在教育中排除掉通识,则摧毁其生命。致力通识教育,是世界范围内有抱负的大学的重要目标。关于通识教育,1946年华盛顿大学诺斯兰教授的定义是:“其主旨在个人的整体健全发展,包含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炼对情绪的反应,以及运用我们最好的知识来充分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

就在诺斯兰写出这段话的头一年,1945年,哈佛大学推出《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开篇引用了修昔底德和柏拉图的话。前者说:“我们不需要荷马的称赞,我们已经开发了广阔的土地和海洋。”这象征着人们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后者说:“我们能草率地允许青少年听一些随意编造的故事,以致让他们接受那些成年后不应拥有的思想吗?”这象征着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与分歧。通识教育正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它既要帮助年轻人成为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思想和个性化生活,又要使他们适应公共生活,成为公民和共同文化的继承者。

通识教育已部分内涵了第三种大学精神,那就是培育人的德性。但在高速前行又变动不居的现代多元社会,德性很难被界定,也很少被珍视。

真正的德性在于培育,而非教育;在于自省,而非灌输。钱穆说,中国的学问传统有三个系统:人统、事统、学统。置于首位的“人统”,就是尊德性。他解释说:“人统,其中心是人。中国人说:‘学者,所以学做人也。’一切学问,主要用意在学如何做人,如何做有理想有价值的人。”遗憾的是,钱穆这种话,如今大多数人不喜欢听,他们更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而不喜欢去照看什么德性。

中国的大学,自有其悠久的历史。但就现状而言,却距离真正的大学精神相去甚远。而何时大学能成为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从教师到学生,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在其间,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才能够说大学精神的建立与养成。而大学也因之焕发永久的生命力,站在批评的最前沿,站在创新的最前沿,成为国家社会当之无愧的“轴心组织”。

篇5:三种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一、深入学习践行振奋的精神,要在增强服务意识上下功夫

办公室工作的核心和实质就是服务,离开了服务办公室的工作就无从谈起。我们基层站段办公室往往处在落实路局和车务段决策的关键环节,既是领导决策的参谋者,又是领导与职工之间、科室与车间之间的协调者,同时又是职工生活的内管家。这些工作的从属性、辅助性,决定了办公室人员必须要有乐于奉献、甘当配角的服务意识。办公室工作日常事务繁多,出成绩时大家可能是无名英雄,寂寂无闻;在遇到问题时,可能成为矛盾的焦点,尝尽酸甜苦辣。因此,办公室人员必须深入学习践行振奋的精神,需要对自身的工作充满激情,需要一种忘我投入的工作状态,努力做到“不自持、不自负、不自诩、不自卑和不自以为是”,真正把服务工作作为工作的落脚点,才能正确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化解工作中的难题,才能在繁琐复杂的.事务中应付自如。

二、深入学习践行担当的精神,要在提升服务能力上下功夫

服务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看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高不高。特别是在铁路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深入学习践行担当的精神,要从各个方面的变化,着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当一名全能型“服务员”,即能写、能说、能干。能写,就是每个人都要具备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无论起草报告、领导讲话稿、编写信息,还是撰写总结或调研文章,都要做到思路清晰、逻辑分明、政策性强、言简意赅。能说,就是每个人都要自觉锻炼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要有一定的口才;在日常工作中,提倡多动脑,勤思考,善表达,要善于用精确、干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思想,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能干,就是要不断积累和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工作水平,要具有较高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锻炼和提高管理、组织和协调能力。培养写、说和干的能力,实质上就是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锻炼才干。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铁路改革发展对办公室工作的能力。

三、深入学习践行创新的精神,要在推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

篇6:弘扬三种精神心得体会

在2020年举行的“第七届潍坊市道德模范”评选中,有四位来自我们昌邑市的优秀道德模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何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全市人民做出了榜样的模范作用。

寒冬至,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整个国家的平静,在全国上下一心抗疫时,我市抗日殉国烈士祀守祀人魏铁良将自己攒了许久的2000元党费全部捐献出来用于抗疫救助,68岁的魏铁良从2012年起受命于昌邑市烈士祀,数年如一日,尽职尽职、兢兢业业的管理着烈士祀,义务向20余万人讲述着昌潍抗战根据地上的红色历史,为弘扬传统的中国革命精神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身为党员,在大难面前仍然冲在了前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着中华精神文化的力量,正因为了有这样许许多多的无私奉献的人,才让我们的百年梦想更近了一步。

人民群众的事情无小事,昌邑市饮马镇派出所的民警李纪友从上任以来一直谨记着这句话,在刚上任社区民警一职时,李纪元更多的时候是在处理群众之间发生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就算如此他仍任劳任怨,踏实工作,不管事大事小,总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在2017年时,饮马镇山阴村发生了恶性杀人事件,面对着穷凶极恶的嫌疑人,身为党员的李纪友更是不惧自身安危冲在了最前方,在制服歹徒的过程中面部中刀,伤口距离大动脉仅5cm之遥,险些危及生命。事后回忆时李纪友说,在那个时刻他没有多想,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在保护群众的安全下将歹徒制服,那是他的职责所在。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这样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人,才让我们生活的社会得以安稳,才让我们的百年梦想得以实现。

何为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工作等精雕玉镯,精益求精,努力做到极致。而在科学技术急速发展的现当代社会,工匠精神更是尤为的珍贵,我市的国网昌邑市供电公司物资供应分中心的副主任郭文涛,便是那个把工匠精神传承发扬的典范,他的座右铭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借鉴,“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行家里手。”这是他这数十年工作的真实写照,他将研究创新根深于自己的工作中去,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更是先后获得不下其数的各类奖项,他用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做法,将工匠精神实实在在的展示在了世人面前,让工匠精神不再只是一种口号,为世人做出了模范示范作用。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像他这样拥有工匠精神的匠人们,我们的祖国才能发展的如此繁荣昌盛。

三种精神不再只是一种口号,而是应该实实在在根深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中。无论你身处何方,无论你是什么职业,无论你是否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我们都应该将这三种精神牢牢铭记在自己的心中,像许许多多的“魏铁良”“李纪友”“郭文涛”一样,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继续发扬与传承下去。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发展的更加昌盛富强;只有这样,我们的百年梦想才得以实现与传承。

篇7:关于公安精神的三种境界

笔者认为当警察的也应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把警察当作一种职业,尽心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第二种境界是把警察当作一种事业,全身心地投入,不仅想干事,还能干成事;第三种境界是把警察当成一种艺术,不仅是熟悉工作,更能驾驭工作,乐在其中。

一、把警察当作一种职业,铸造忠诚警魂

公安机关特殊的性质和地位,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政治建警放在公安队伍建设的首位,把忠诚作为最高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追求,“为谁奋斗、怎样工作”这个人生最基本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讲共产党的大道理。这也是硬道理,是我们立身做人的根本标准,共产党人不信、不讲共产党的大道理,就会迷失人生的大方向,就有变质的危险。公安机关是一支以党员为主的战斗队伍,公安民警的立身做人,就要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反映着人民警察的精神旗帜和生命之灵魂,对人民警察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我们要准确把握“江苏公安精神”的实质,牢固树立忠诚敬业的精神,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倡导和弘扬“江苏公安精神”的重要现实意义,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的执法权力都是人民所赋予,只有忠诚敬业才能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对得起闪耀的警徽,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把警察当作一种事业,锻造主体能力

现在公安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没有一种苦干实干精神是难以担当重任的。要把工作做好、做出色,就要全身心地投入,不仅苦干,还要巧干,要有综合的思想业务水平,要有主体警察意识和能力。主体警察意识是指对自身作为一名警察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认识和自觉,包括对自身主体地位、社会责任、权利和义务的正确认知,对个人与社会、个体与群体、自我与他人关系的科学认识。当前人民警察的主体意识精神,包括自尊自重、自立自强的自主精神,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团结互助、主动合作的协作精神,以除暴安良、维护社会正义、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安工作的主人翁精神,以及善于吸纳新观念、提出新思想、发明新办法、开创新局面的创新能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使自己的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协调能力和“说得过、追得上、打得赢”的单兵作战能力。这样,从思想上牢固树立人民警察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从而真正地在警察生涯中自觉做到“人民警察为人民、人民警察爱人民”。

三、把警察当作一种艺术,塑造高贵品质

篇8:办好学校,要培育“三种精神”

一、尊重规律、求真务实、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万事万物,皆有规律,人类只有在社会生活中遵循规律,各项事业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反之就会遭受损失。教育也不例外,要办好学校,必须要有“尊重规律、求真务实、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第一,教育者要遵循教育规律。尊重教育规律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是人才的人才观,全面发展、凸显特长的质量观。尊重教育规律就要树立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教学观,把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作为教育的目标,切不可因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厚此薄彼、顾此失彼。

第二,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校长要有人才意识,把教师的成长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建立教师成长机制,搭建教师成长舞台,精心制定教师培养规划,按照新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名师、教育家六个层次分类培养、梯次推进,努力建设是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精湛、方法灵活、业绩卓越的教师队伍。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就要知人善任,及时把那些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的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选聘到高一级职称或者领导岗位上来,切不可任人唯亲。否则,重用了庸人就会闲置能人,就会失去人心,学校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

第三,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儿童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者要精通教育学、心理学,依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科学施教。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遵照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体现出适当性;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认知能力,在儿童一定的发展阶段施以相应内容的教育,不能“凌节而施”,做到因时施教。要照顾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不同的儿童的发展在总体一致的基础上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同一儿童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如1~2岁及青春期是儿童快速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这期间儿童身心的发展速度要远高于其他时期。教育既要做到按照儿童一般的发展规律施教,又要照顾到特殊儿童以及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做到因人施教。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又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从教者要树立科研意识,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揭示新规律、探索新方法、生成新思想,用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

二、敬业乐教、不计名利、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赞扬的就是教师的奉献精神。诚然,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没有奉献精神的教师,学生难以带好;没有奉献精神的校长,班子难以带好;没有奉献精神的团队,学校难以办好。因此,办好学校,从教者必须具有“敬业乐教、不计名利、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第一,从教者要为学生奉献一颗爱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高尚师德的源泉。爱的情感犹如师生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如涓涓细流,流进学生的心田;像绵绵春雨,滋润干枯的荒漠,使之萌发一片绿洲。爱学生就要放下师道尊严,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走进学生的心灵,把学生当作朋友,当作亲人,去感受他们的喜怒与哀乐,去体验他们失败与成功。用真爱,为冷漠的孩子化解心中的冰凌;用真爱,为迷茫的孩子指明前行的路;用真爱,为折翅的孩子重新插上飞翔的翅膀。要教好学生,从教者要把无疆大爱播撒给每一位学生。

第二,从教者要为学校奉献全部才智。教育是一项以人格塑造人格、以素质提升素质、以能力培养能力的崇高事业,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教师不仅要善于言传身教,用自己强大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实践、去探索,把自己全部的学问与智慧无私地奉献给学生;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方法;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认识世界,还要培养他们拥有去改造世界、创造幸福世界的能力。每一位教师都要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来做,要养成以校为家、爱生如子的职业品格,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责任意识,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积极为学校发展献计出力。

第三,从教者要为教育奉献毕生精力。教育是百年大计,每一所学校都要“教育孩子三年,想着孩子三十年;每一名教师即便是教孩子一阵子,也都要想着孩子一辈子”。要做好“备、讲、批、辅、考”本职工作,教师需要投入精力;要让“贫困生”不掉队,教师需要投入“经力”;要让“学困生”不落伍,教师需要投入精力;要让中等生有提高,教师需要投入精力;要让尖子生更拔尖,教师需要投入精力;要让自我更完善,坚持终身学习,教师需要投入精力;要沟通学校、家庭、社会及时家访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教师需要投入精力;要探索教育规律、开展教育科研、总结教育成果、著书立说推广教育经验,教师需要投入精力;无论分内分外、校内校外、八小时以内还是八小时以外,都需要教师投入精力。总之,教师要有奉献精神,需要为教育倾注毕生精力。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又是一种责任,责任重于泰山。事业能否成功,就体现在从业者能否对责任的自觉承担上,就体现在教师有没有奉献精神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着半颗草去”!就是教师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三、服务大局、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团队精神

学校是一个由教职工和管理层共同组成的团队,团队需要用团队精神来维系,团队精神能使学校中的每一名成员自觉地运用自己的才智协同工作,从而去实现既定目标。团队精神是学校向心力、凝聚力的源泉,能为学校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从而保证学校的高效率运转。只有具有团队精神的学校才能创造出卓越的业绩。因此办好学校必须要有“服务大局、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团队精神。

第一,从教者要有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学校的每一名干部教师能够主动地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而放弃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去赢得集体的长远利益。2000年建校初期,为了实现由乱到治,针对来自于各校素质参差不齐的教师,我们提出了“六优、三满意”的办学愿景:把学校办成“优越条件、优秀师资、优质管理、优良校风、优雅环境、优异成绩”的六优学校,实现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让政府满意的三满意目标。这一愿景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同,对学校发展起到了领航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白天精心备课上课;晚上耐心辅导学生;周末领导与教师一起参加劳动,共同建设学校。几年来,没有人叫苦叫累,没有人谈条件讲价钱,体现了“四中人”的大局意识。

第二,从教者要有协作意识。经过与教师一年的风雨同舟与摸爬滚打,平泉四中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教师对领导班子有了信赖感、对学校有了归属感。我们不满足于现状,要进一步扩大学校规模、打造学校品牌、彰显学校特色,针对当时四中按“国有民办”运作,政府不予投资的现实,提出了用“教师集资、社会融资”的思路来发展学校,立即得到了全体教师的响应,多则几十万,少则几千元,当年融资数百万元,顺利实施了“硬件建设三步走,教学管理时时抓”的三年发展规划,先后建起了教学楼、学生公寓、餐饮楼,征地二十多亩建成了标准化运动场地,实现了多媒体班班通。几年间,学校内部高度契合,干部和教师间结成了牢固的命运共同体,大家团结一心,共存共荣,体现了四中人的协作意识。

第三,从教者要有服务精神。“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执政之要、是成事之基、是兴业之本。教师的服务精神是指教师为教育事业、为学校、为学生主动工作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状态。在建校过程中我们提出了:“在四中没有领导,人人都是服务生,个个都是志愿者。”大力倡导领导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学校为社会服务,积极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服务意识,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将来为国家服务。在这个大家庭里,当教师有困难时,领导会主动帮助解决;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会真心倾情奉献;当社会有需要时,四中人都会自觉伸出援助之手。领导为了四中的发展废寝忘食、夙兴夜寐,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体现了四中人高度自觉的服务精神。截至目前,平泉四中已经成为河北省知名学校、承德市品牌学校,学校不仅还清了全部欠款,还积累了近亿元的资产。

篇9:办好学校,要培育“三种精神”

一、尊重规律、求真务实、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万事万物,皆有规律,人类只有在社会生活中遵循规律,各项事业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反之就会遭受损失。教育也不例外,要办好学校,必须要有“尊重规律、求真务实、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第一,教育者要遵循教育规律。尊重教育规律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是人才的人才观,全面发展、凸显特长的质量观。尊重教育规律就要树立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教学观,把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作为教育的目标,切不可因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厚此薄彼、顾此失彼。

第二,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校长要有人才意识,把教师的成长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建立教师成长机制,搭建教师成长舞台,精心制定教师培养规划,按照新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名师、教育家六个层次分类培养、梯次推进,努力建设是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精湛、方法灵活、业绩卓越的教师队伍。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就要知人善任,及时把那些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的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选聘到高一级职称或者领导岗位上来,切不可任人唯亲。否则,重用了庸人就会闲置能人,就会失去人心,学校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

第三,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儿童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者要精通教育学、心理学,依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科学施教。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遵照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体现出适当性;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认知能力,在儿童一定的发展阶段施以相应内容的教育,不能“凌节而施”,做到因时施教。要照顾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不同的儿童的发展在总体一致的基础上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同一儿童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如1~2岁及青春期是儿童快速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这期间儿童身心的发展速度要远高于其他时期。教育既要做到按照儿童一般的发展规律施教,又要照顾到特殊儿童以及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做到因人施教。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又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从教者要树立科研意识,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揭示新规律、探索新方法、生成新思想,用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

二、敬业乐教、不计名利、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赞扬的就是教师的奉献精神。诚然,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没有奉献精神的教师,学生难以带好;没有奉献精神的校长,班子难以带好;没有奉献精神的团队,学校难以办好。因此,办好学校,从教者必须具有“敬业乐教、不计名利、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第一,从教者要为学生奉献一颗爱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高尚师德的源泉。爱的情感犹如师生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如涓涓细流,流进学生的心田;像绵绵春雨,滋润干枯的荒漠,使之萌发一片绿洲。爱学生就要放下师道尊严,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走进学生的心灵,把学生当作朋友,当作亲人,去感受他们的喜怒与哀乐,去体验他们失败与成功。用真爱,为冷漠的孩子化解心中的冰凌;用真爱,为迷茫的孩子指明前行的路;用真爱,为折翅的孩子重新插上飞翔的翅膀。要教好学生,从教者要把无疆大爱播撒给每一位学生。

第二,从教者要为学校奉献全部才智。教育是一项以人格塑造人格、以素质提升素质、以能力培养能力的崇高事业,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教师不仅要善于言传身教,用自己强大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实践、去探索,把自己全部的学问与智慧无私地奉献给学生;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方法;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认识世界,还要培养他们拥有去改造世界、创造幸福世界的能力。每一位教师都要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来做,要养成以校为家、爱生如子的职业品格,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责任意识,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积极为学校发展献计出力。

第三,从教者要为教育奉献毕生精力。教育是百年大计,每一所学校都要“教育孩子三年,想着孩子三十年;每一名教师即便是教孩子一阵子,也都要想着孩子一辈子”。要做好“备、讲、批、辅、考”本职工作,教师需要投入精力;要让“贫困生”不掉队,教师需要投入“经力”;要让“学困生”不落伍,教师需要投入精力;要让中等生有提高,教师需要投入精力;要让尖子生更拔尖,教师需要投入精力;要让自我更完善,坚持终身学习,教师需要投入精力;要沟通学校、家庭、社会及时家访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教师需要投入精力;要探索教育规律、开展教育科研、总结教育成果、著书立说推广教育经验,教师需要投入精力;无论分内分外、校内校外、八小时以内还是八小时以外,都需要教师投入精力。总之,教师要有奉献精神,需要为教育倾注毕生精力。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又是一种责任,责任重于泰山。事业能否成功,就体现在从业者能否对责任的自觉承担上,就体现在教师有没有奉献精神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着半颗草去”!就是教师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三、服务大局、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团队精神

学校是一个由教职工和管理层共同组成的团队,团队需要用团队精神来维系,团队精神能使学校中的每一名成员自觉地运用自己的才智协同工作,从而去实现既定目标。团队精神是学校向心力、凝聚力的源泉,能为学校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从而保证学校的高效率运转。只有具有团队精神的学校才能创造出卓越的业绩。因此办好学校必须要有“服务大局、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团队精神。

第一,从教者要有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学校的每一名干部教师能够主动地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而放弃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去赢得集体的长远利益。2000年建校初期,为了实现由乱到治,针对来自于各校素质参差不齐的教师,我们提出了“六优、三满意”的办学愿景:把学校办成“优越条件、优秀师资、优质管理、优良校风、优雅环境、优异成绩”的六优学校,实现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让政府满意的三满意目标。这一愿景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同,对学校发展起到了领航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白天精心备课上课;晚上耐心辅导学生;周末领导与教师一起参加劳动,共同建设学校。几年来,没有人叫苦叫累,没有人谈条件讲价钱,体现了“四中人”的大局意识。

第二,从教者要有协作意识。经过与教师一年的风雨同舟与摸爬滚打,平泉四中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教师对领导班子有了信赖感、对学校有了归属感。我们不满足于现状,要进一步扩大学校规模、打造学校品牌、彰显学校特色,针对当时四中按“国有民办”运作,政府不予投资的现实,提出了用“教师集资、社会融资”的思路来发展学校,立即得到了全体教师的响应,多则几十万,少则几千元,当年融资数百万元,顺利实施了“硬件建设三步走,教学管理时时抓”的三年发展规划,先后建起了教学楼、学生公寓、餐饮楼,征地二十多亩建成了标准化运动场地,实现了多媒体班班通。几年间,学校内部高度契合,干部和教师间结成了牢固的命运共同体,大家团结一心,共存共荣,体现了四中人的协作意识。

第三,从教者要有服务精神。“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执政之要、是成事之基、是兴业之本。教师的服务精神是指教师为教育事业、为学校、为学生主动工作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状态。在建校过程中我们提出了:“在四中没有领导,人人都是服务生,个个都是志愿者。”大力倡导领导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学校为社会服务,积极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服务意识,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将来为国家服务。在这个大家庭里,当教师有困难时,领导会主动帮助解决;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会真心倾情奉献;当社会有需要时,四中人都会自觉伸出援助之手。领导为了四中的发展废寝忘食、夙兴夜寐,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体现了四中人高度自觉的服务精神。截至目前,平泉四中已经成为河北省知名学校、承德市品牌学校,学校不仅还清了全部欠款,还积累了近亿元的资产。

平泉四中由创建到成熟仅仅用了五年时间,经历了理顺关系、由乱到治的形成期,达成共识、积极参与的凝聚期,各抒己见、坦诚相见的同化期,互相信赖、创造业绩的成熟期。经过多年的积淀,四中绝大多数人养成了“敬业重德是前提、自主学习是习惯、真诚沟通是方法、不讲借口是作风、服务到位是根本、追求卓越是目标”的优良作风,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使学校精神得以升华,这三种精神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上一篇:管理者应该从高层做起下一篇:做人诚信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