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师生涯》观后感作文

2024-04-28

《我的教师生涯》观后感作文(共14篇)

篇1:《我的教师生涯》观后感作文

开始看题目以为是主旋律片子,完全是冲着梁家辉来的。但看着看着渐渐忘了他,只记住了那个在乡下度过一生的陈玉,那个爱护学生、坚持理念、热爱音乐、性格要强、死爱面子的知青教师!这就是戏精的厉害,演什么像什么!——相对而言,秦海璐无疑要逊色许多。

本片以文革为背景,但没有在这上边过多停留,我认为处理的很好。

情节像时间一样缓缓流淌,一年又一年,水涨了又退,草黄了又绿,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他们在不断重复和坚持着这平凡简单而有琐碎的点滴,腰弯了,发白了,而这还没有变。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和道德,只是为了心中那一点想法:不能可惜了孩子,不能对不起孩子!

在医院长长的楼道里,阳光把两个相互搀扶的影子拖得老长;在绿树笼罩的小院子里,躺椅上,老伴讲起了多年前的故事,眼角的泪水随着悠扬的琴声一起飞扬;电视里,当昔日的学生在舞台上放声歌唱,电视机前,老两口激动而欣慰。

朴实而平淡的场景,却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竟然想起了自己的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想起了曾经做过老师的父亲。我找到了他们的影子。

所以,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就是——真实。生活就是这样子的,或者说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子的。

篇2:《我的教师生涯》观后感作文

这种感情透自他的内心,每个学生都是他的孩子,并且每个学生永远都是他的孩子。当他的学生在文革期间排节目读错了字,当时劳教的他硬是走进排演现场给学生指了出来;当他了解到自己已经成家的学生家境贫寒,就将学生的孩子带到自己家中,并送孩子到少年活动机构学习声乐;当学生期待一身标致的表演服,他就带领孩子勤工俭学,编出竹篮竹筐卖钱.他的事情如此普通,普通的让人心生敬佩!陈教员对教育有着不竭的豪情。

在月亮湾这所山间的简易小学他带领孩子们一起排场歌曲;他给孩子们讲述人体卫生的常识;他在退休之后还用自己的积蓄建起了青少年活动基地.月亮湾小学有了他,就有了生机,孩子们就有了笑脸。生平的坎坷,在他的教育豪情之中显得如此浅薄。豪情燃烧,陈教员燃烧了生平。最感动的莫过于两位白叟相会依偎在电视前,看自己的学生在中央电视台演唱的镜头。学生的歌声在屋内飘荡,醉了两位白叟的心,他们满脸的惊喜,不觉间竟老泪纵横。

当初要不是陈教员的一再坚持,这个孩子哪有机会登上舞台?教师有时候就是如此:不是最主要的演员更不是出名的导演,然而却甘愿做学生最忠实的观众!对学生的关注决不会停留在任教的几年,一日为师,终生关注。陈教员的一生从1个侧面表现了农村教师的艰苦。物质条件差些也就罢了,不懂的题目是政治的因素让人迷乱了双眼,1个举目无亲的小教员就在这政治的波浪中颠簸,甚或沉浮。

当自己给学生买表演服的钱被骗,他向自己旧日的学生借钱,把自己的猪卖掉,愣是凑齐了钱,让孩子们在六一那天穿上了鲜艳的表演服。陈教员的孩子因为几分的缘故没有考上高中,妻子催促他找熟人办办,然而他没有这样办,以至刚初级中学毕业的孩子只身一人到北京做工。电影的末端很有韵味。步履蹒跚的老陈在月亮湾的一处风景前给自己留影,咔喳一声,白叟的身影没有留下,只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篇3:我的女教师生涯

一、少年追忆

尹冬冬, 这个名字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遇到了非议, 说这两个字“冬冬”, 小资产阶级情调颇浓, 叫革命、拥军不更好么。我说我不能改名字, 因为我出生于1942年, 那个时候是日本人蹂躏我们中国人、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代。在我的出生地重庆, 很多知识分子和地下党都在坚持奋斗, 那个冬天尤为严寒, 这是第一个“冬”的意思。我们的人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我们的战士面临着生死存亡, 在死亡线上挣扎, 那是多么寒冷的冬夜, 这是第二个“冬”的意思。因此我对造反派说, 这个名字会每时每刻让我想起我出生时苦难的中国。伴随着我的成长, 我逐渐意识到这个名字的沉重, 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我出生时, 当时有文化的人很少, 我母亲只有高小文化, 父亲只有小学文化。我在新中国成立前就特别羡慕那些能背着书包唱着歌上学的孩子, 因此我就自己跑去报考了小学。对方问我的还都能答出来, 但是有一个问题难住我了, 因为他们要七担米, 那会使我们全家吃饭困难, 因此我就没去。在南京有一家教会学校——汇文女子学校, 因为是外国教会开办的, 收费少但也要两担米。后来我妈妈就带我到丹凤街, 这是很繁华的一条街, 有丝绸店铺、银行、当铺, 但是确实是“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还有很多很多乞讨的人, 那是真正在吃饭的底线上挣扎的人。而我就在这个时候看到了迪贤小学 (音译) , 一分钱不要, 带着大板凳、小板凳就可去上课。没钱买书, 刘老师就让我抄书, 她是一位十分美丽、有气质、心灵美的老师。

上了这个小学, 第一节课是国文课, 第一个内容是写“来来来, 来学习;去去去, 去游戏”。最难的是繁体的“学”字, 我们没钱买纸, 就在空中比画。就是这个教学方法, 让我受益匪浅, 到现在我做科研, 也是从最难的而不是最简单的开始, 这让我尝到了很多甜头。

仅过了一年, 1949年4月23日, 南京解放了。我们都已经会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所以解放军打着火把进城的时候, 我们就去鼓楼广场迎接他们。事后, 我才知道这所小学是共产党的一个据点。南京解放了, 迪贤小学就没有了, 我就近进了琅琊路小学。这所小学在琅琊山下, 坐落在AB大楼, 很有名。在小学阶段, 我们过着供给制的生活,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口袋里装一个咖啡色的盒子, 用结实的鞋带拴上, 用来吃饭。感觉新社会平等, 没有大板凳、小板凳之分。不久我就加入了中国少年儿童队, 后来才改成少先队。当时红领巾还不能随便带, 因为当时敌对势力还是很强大的, 如果一个小孩子带着红领巾独自走在外面, 会被撕掉红领巾。我们从小就在这两种势力的较量下成长, 生在红旗下, 我们受到了革命的熏陶。

记得当时我们考初中, 是拿红纸高高地竖着写自己的名字。有一题问一天是多少小时, 我写的是12小时, 但是我的同学写的都是24小时, 我当时想的是这题没说一夜, 只说了一天。因此我决心我当老师之后坚决不出如此损人的题。小学的刘老师告诉我考上中学时, 我激动得什么话都没说, 傻劲到现在都回味无穷。她说你有什么事到南京师范学院找我, 她当时任南京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是地下党。这使我从小就树立了感恩的思想, 要以刘老师为榜样。

我上的中学现在叫人民中学, 当时叫第四女子中学。它比北师大的历史要久远, 是1887年美国的一个传教士沙德纳从安徽芜湖带了六个孩子到南京干河沿, 现在是珠江路和长江路间的一条胡同里设立的学堂, 叫“沙小姐学堂”。1899年正式设置初中部, 1902年命名为汇文女子中学, 新中国成立后改称。1968年发生了“文化大革命”, 学校门口有中山路, 当时改名为人民中学以示革命性。

在中学我遇到了很多很棒的老师, 我不能一一介绍, 这里就说一位, 我的化学老师, 她叫沈婉儿, 是全国优秀教师, 国家奖励了她一个煤气罐、一个煤气本。我考大学时, 想起她上课常说的一句话:“在化学的世界里是没有废物的。”通过化学这个世界, 有望使我们中国人吃饱穿暖。农药化肥, 解决了我们国家的粮食问题;化纤厂, 解决了我们的穿衣问题。因此我认为化学对我们国家是十分有意义的。我当时就是在这样一种精神的支持下, 努力考大学。虽然我是一个过敏体质的人, 做实验经常过敏, 但是我坚持下来了, 因为秉承了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 一定要让大家都吃饱穿暖。

二、我的大学

但是我为何要选择师范?这除了老师的引导之外, 还有一个兴趣的问题。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 我的兴趣是古汉语、古典文学的东西, 还有建筑装潢。但是根据什么来报志愿呢?当时毫不犹豫的是祖国的需要。当时的“催化剂”是什么呢?是陈垣校长, 是他说的“一颗红心, 两手准备”, 即如果考不上, 便投入工作当中。他给毕业生的信我一直保存着, 直到“文化大革命”时被抄走。虽然去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找了多次, 但依旧没有踪影。信中有两点我印象非常深刻, 其一就是他提到的“人民教师”, 教师是为人民工作的;其二就是北京师范大学是人民教师的摇篮。陈垣先生是辅仁大学的校长, 而他在新中国成立十年后, 1959年1月, 时年79岁高龄, 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时给我的影响十分巨大, 促使我选择了这条道路。1970年下半年, 他的晚辈带着新生的儿女到北京来看望他, 请老爷爷取个名字, 他毫不犹豫地起名:兴兴、旺旺, 始终认为中国肯定是要兴旺的。就在1970年, 他将几万册图书、稿费全部交公, 这是他最后的报国之道。1971年他去世了。

那时候我们的教育方针是让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社会上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我们坚定地贯彻这个教育方针。虽然说好汉不提当年勇, 但是今天还是提提。大家看我的个子不高, 但我还是我们北京师范大学排球队的呢。当时有一场球, 北师大和钢铁学院的女生比赛, 地点在什刹海体育馆。上场了, 我是一号。看对方钢铁学院的女生, 膀大腰圆, 我站在那里特渺小, 怎么打啊?我想我要用智力战胜她们, 因此从发球角度上取利, 最后以14:0的比分获胜, 成为当时的一段佳话。因此要扬长才能避短, 这是很深刻的一点。同时我每天都要跑步, 风雨不动, 从宋庆龄住址附近跑到北师大, 始终如一。冬天从来没有戴过围巾、手套, 同时舍不得穿袜子, 就直接光着脚板跑。因为我是南方来的, 没有厚厚的大棉鞋, 所以跑完之后晚上不敢洗脚, 怕脚上的伽痛。因此这14:0绝不是偶然获得的。

我认为在大学里最应接受的教育就是社会教育, 因为当时的教育方针是针对普通劳动者的。我这个人说实话并不聪明, 但是还比较勤奋。我可以每天晚上在熄灯之后到厕所去做题, 早上天一亮就跑出去了。社会大学对我们所起的教育作用很大, 每当我到了八达岭长城、居庸关, 我就特别开心, 因为那里有我种下的树, 二百多个坑啊, 最多的时候能挖到三百多个。我们是三月去的, 四月底回。六十多个人, 就一个小水坑, 是我们的全部用水。当时风大, 要十几个人拉着手才能冲出风口, 一开始还唱《团结就是力量》, 结果越唱越走不出去。记得当时我们有一个缸, 是我们党委书记来看望时给的, 我们用来泡海带。我之前没有见过“飞毯”, 那天看见了, 因为风把我们的一缸海带吹走了, 我们眼巴巴地在那看着它飞走。当时很艰苦, 但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我们做的事都很有意义。

我们还参加了其他的一些劳动。下雪之后我们都会出去扫雪, 我们的菜都是我们自己整理出来的, 如果上午三、四节没有课的话我们就会去帮厨。大家都去过北师大校医院吗?校医院的建构有什么问题吗?一进去的时候是挂号室, 厕所都在最南边, 诊室都在北边。我们这么了解是因为对它有感情, 建造时我们每天晚上都去挖地, 看着铲土机, 包括旧图书馆的建造。等建好了我们去体检的时候, 发现怎么厕所在南边呢, 转念一想肯定是把图纸弄反了。有了感情的视角是不一样的, 这种感情就使得我能在毕业以后留校工作, 而且这份情, 使我一直坚守着, 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

三、那些际遇

我遇到的可敬的恩师, 除了作为地下党的刘老师, 还有两位沈老师, 其中一位教会我怎样在拮据中生存, 告诉我冬天可以去挖冬瓜籽, 我的第一本小字典便是用我挖冬瓜籽挣的钱, 她帮我买的。还有我的总支部王书记, 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无论怎么拷打她都不屈服。什么叫考验啊, 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我写字在女同学里算难看的。有一个书法家叫刘丙申, 当过北京市科技顾问团的顾问, 有一次开会他跟我讲:你这字再练练可以卖钱了, 我就知道我写得不是很烂, 因为当时的数学老师写得一手好字, 他告诉我必须有一笔好字才能成为师姐。另外物理老师在现场演算的时候十分入迷, 上课的程度都到了忘我的状态, 富有激情, 恨铁不成钢。夏天特别热, 我从来不打扇子, 为了尊重老师, 因为我的一个老师特别胖, 很热的时候他就说:让我们看看尹冬冬吧, 她是多么凉快, 全身的烦热都化为乌有。还有北大的徐光宪先生, 他的两个女儿我教过, 号称为我的嫡系部队, 就是我亲自上过课的, 一个在生科院, 一个在化院。大女儿在生科院做实验的时候, 说这个温度计升到78摄氏度的时候, 水银就蒸馏出来了, 她说的是错的, 实际情况是当有蒸汽出来的时候, 突然顶到78摄氏度, 这才是正确的描述, 我罚她再做一遍实验。她不服气, 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 妈妈也是北大的院士。徐光宪先生看完之后就问尹冬冬何许人也, 通过我们一个地下党的老师找到我, 对我说你就要这样, 凡事要认事不认人, 一定会有出息的。很多以前的学生现在还称我“老师姐姐”, 也有人称我“冬奶奶”、“姥姥”。大家都是我的恩师, 给我营造了一个良好成长的环境。

四、人生感悟

1964年, 一个炽热的夏天, 同时又是一个个难眠的星夜, 我们毕业的那几天一夜一夜地聊, 回顾过去的五年, 在有历史文化积淀的、人民教师的摇篮中, 我们在求学的道路上孜孜以求。那我们求了什么?今天在这里汇报给大家:第一是铸造灵魂。一个人可以有强壮的躯干, 还得有灵魂, 坚定的方向, 政治方向。第二是积蓄内能。因为我是学化学的, 积蓄内能才能生成新物质, 才能解决我们发展中国家物质缺乏的问题, 那内能就是德智体美劳, 一样不能少。第三是开发潜质。每个人都有巨大的能量, 有待于自己发掘。第四是雕琢气质。我们要有革命人的胸怀和意志。第五是砥砺性情。作为一个人民教师, 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性情。笑一笑, 十年少。有幸福微笑的人何止生病少, 连免疫力都特别强。我下的决心是要为共和国健康工作50年, 我好像已经达到了。

我的日记本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抄走了, 这是我现在写的:大学之道, 在于至善的人格铸造, 是与室友、同学、教职工们五年朝朝夕夕、共同担当、和睦相处濡养起来的, 是毕业后立足社会的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我今天能站在这里, 是那五年濡养了我, 是所有师大人濡养了我, 帮助了我。

那么大学的女生之道又是什么呢?中国的女性, 她要扮演职业女性、家庭妇女, 要有养儿育女的任务。你两个都要做的话, 一定要缜密计划, 在这个计划中一定要强调效率。效率就是要跟时间跑, 下了班要做饭、打扫卫生。一定要大胆行动, 不要有任何犹豫, 不要小鸟依人式的。我没化过妆, 我没时间, 有的时候被子都没空叠。要查论文, 昨晚还在写十五章《有机化学与生态环境》的目录。同时要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开阔视野, 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最核心的是把握自己的思想情感。做一个女性, 最重要的是自重、自动、自信、自立, 这个自重里包含一种分寸, 特别是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 另外还要学会保护自己。

概括起来, 我们女性在学习、社会工作上, 要“与男性一样”;在业余生活、在家中, 要“还女性本色”, 还我女儿装。我认为这是行之有效的。当时我憧憬的未来, 是希望我的学生, 无论功成名就还是默默无闻, 个个都是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堂堂正正的。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既对得起自然, 又对得起人类。这实际上就是我的一个中国梦。

篇4:回顾我的地理教师生涯

一、从小立志做教师,偏爱地理学科

小学二年级参加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获第一名,班主任陈磊老师抚摸着我的头说:“将来是当教师的好料子。”从小学到中学遇到许多好老师,教师在我心目中的形象非常神圣崇高,立志长大要做教师。有人论断:“喜欢当教师的人,大多数是受教师的影响。”就本人情况而言,诚然!我的童年正处抗日战争时期,1939—1949十年间,随着战乱动荡、父亲工作调动、家庭搬迁,我先后从梅县到河源→南雄→新丰→桂林→重庆→昆明等地;1944年还跟随时任中国航空公司飞行员的父亲“飞越驼峰”,到过印度加尔各答;1947年回居香港。每到一地,我都奇异地睁大眼睛观看、感受各地景色:大自然的千差万别、美妙变幻令人陶醉、遐想;各地迥异的风土人情令人好奇、感奋……从小学到中学地理课是我最爱、易学的一门课。1953年于广州广雅中学高中毕业升入大学时,如愿以偿,以第一志愿入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

1.中学教师的生涯

1957年毕业分配到内蒙古丰镇中学。1958年调回广东惠州,在惠州一中任教21年。我国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的中学地理课程体系,主要学习前苏联:初一自然地理;初二世界地理;初三中国地理;高中经济地理。那年代各年级地理课都上过。60年代我国与苏联关系恶化后,政治上反苏反修也殃及地理教育,大砍学校地理课程。1963年取消高中地理;随之初中地理课时压缩至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开设。在惠州一中除任课、当班主任,还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校园小山包上建立地理园主要配合自然地理教学以及进行气象观测、地震测报等活动。惠州一中小气象哨每天作出当地小气象预报,准确率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受惠阳地区气象局表扬、纳入地区气象哨联网。地震测报小组被省地震局评为先进群测单位。1978年编写《地震群测群防手册》由惠州市科技局编印出版。

2.难忘的点点滴滴

北京师大学习期间得益于王钧衡教授任地理教学法课程,他的启发式教学,特别强调教学过程的“活”,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在动脑、动手过程中进行学习。回顾工作可以自豪地说:我的地理课颇受欢迎,数十年后与惠州一中的老学生相聚,还会津津乐道上课情景:老师怎样让他们学会看地图、辨方向;记住什么……带领他们上麦地山、飞鹅岭观察辨认山地、丘陵、平原、惠州的湖光山色、城市特色等。

作为地理教师,从我步入惠州就有志于惠州乡土地理考察研究。1959年大跃进年代,惠州一中地理科组编写《惠阳地理》向国庆十周年献礼。自然地理部分由我执笔,为此查阅不少地图、地志、地史等资料、实地考察惠州地区的山川河湖、土壤、植被……1980年编写《惠州西湖》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惠州西湖的形成和演变”一文1982年刊于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我热爱中学地理教师工作,当年报考师大地理系还受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的影响,是怀着要像电影中的女主角、优秀教师华尔华拉那样抱着地球仪走上讲台的梦想,献身祖国的教育事业。遗憾的是从1957反右到1977年文革结束,在中国大陆的政治环境下,正值精力最充沛的青年时期,不能正常工作,浪费了许多时日。

二、迎改革开放,为培养新一代地理师资尽力

1979年调入广州师范学院地理系承担地理教学法课程,由一名中学地理教师转化为肩负培训中学地理师资使命的大学教师。为适应新时期新教学岗位的要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和武装自己

二战结束后国际上科学技术、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大促进教育改革发展。而20世纪60~70年代我国教育事业遭受严重破坏,必须急起直追,尽快赶上世界水平。本人努力学习国际新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于地理专业教学工作。如学习前苏联教育改革先驱赞可夫的理论和实践后,写出“从赞可夫的教学实验看地理课对发展智力的作用”(《地理教学研究》第 一 辑,1983年);学习研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查罗姆·布鲁纳学科知识结构学说后,撰文“试探地理学科的知识结构”(《课程教材教法》1985年第4期)等文。

2.发挥自身优势,推介国际地理教育改革

我是海外归侨,有众多海外关系;广州毗邻港澳,是全国改革前哨、对外开放窗口。国门打开之后,首先要求海外亲友尽可能提供国外有关地理教育刊物书籍。很幸运,1979年刚调入广州师院后,即得到香港培侨中学地理教师何杰老师大力相助,赠送《香港地理教学通讯》、《香港新高中地理课程》、《现代地理学》等一大批书籍,这些海外出版物主要用英语撰写。自1950年回到中国大陆,基本没有接触英语,幸亏小时在海外学习打下基础,在荒废数十年后重新捡起,还能较快上手。掌握英语优势使我能在大量阅读原始资料基础上,写出“香港新高中地理课程简介”(出席1980年中国地理学会主办“恢复高中地理研讨会〔杭州会议〕论文,刊1981年《地理教育》);“当代地理教育的改革及其趋势”(《课程教材教法》1984年第1期、入选优秀论文集;获广东省地理学会1984年度科教论文一等奖)等文。

3.创新地理教学法课程,培养新一代地理师资

除使用当时高师统编教材外,还根据自己的学习、研究、经验、实践等,编写有关地理教学法讲义、论文,努力提高地理教学法学科的科学性、艺术性、技巧性。其著述计有:试论地理教学语言;地理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和训练;地理课爱国主义教育运用情感教学的一些方法;国外地理游戏教学评价;地理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教学实习紧抓学生教学技能训练。教育实习是把教育教学理论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遵循技能形成规律,指导实习生实践课强调实练,要求进行预讲,直到通过才准正式上讲台。起初有些学生很反感,认为学了四年的大学生上中学一堂课有何难处,要他们反复预讲是刁难。要能上出高质量好课、做学生欢迎喜爱的老师,教学艺木及技能技巧只能在反复思考设计、实践训练过程中形成。一位当年实习被反复预讲到哭、最后深受欢迎、广获好评的学生,现已是某地经验丰富地理教研员,她为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常去听课、评课,狠抓教师课前预讲练习,也培训出一批优秀地理教师。

进行微型教学实验,提高教学评议科学性、客观性、可操控性。1985年从一些资料得知国际上把现代电化教学手段运用于师资培训中,进行微型(也有译作微格)教学。微型教学即把录像技术运用于教学形象的反馈中,特别是用于师范生教学评议中,如摄录其讲课某些片段或全过程,再通过放映课程进行评议,这比单凭听课者个人主观印象评议更科学客观,具有可操控性及自我反馈等优点。地理教学法与电教室合作进行微型教学实验取得良好效果。广州师院地理系毕业生走向社会后,普遍反映素质较高、教学能力较强,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三、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开阔视野

1.密切与港澳地理教育界学术交流活动

1987年初应香港大学梁一鸣先生和香港中文大学冯以浤先生邀请赴港作学术交流并为香港地理教育界作“中国(大陆)地理教育概况”报告。考察香港地理教育,写出“香港中学地理教室的装置和设备”(《地理教学》1987年第5期)、“香港中学地理课程的发展与教学概况”(《课程教材教法》1988年第3期)、“香港师范教育考察评述”(《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第4期)。

与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薛恬晨博士(Dr. Philip Stimpson英国)进行“中港地理教育比较”合作研究。考察香港地理师资培训、观摩中学地理课堂、参与课堂教学评议等一系列活动,并在香港大学举行讲座,介绍中国大陆地理教育概况。在与Stimpson博士合作研究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学到不少东西,收获颇大,深受启发,为后继学习和研究提供条件并打下基础。

1984—1986年间,受广东省地理学会委托主编由澳门黄就顺先生资助刊物《现代地理教学》,得到港澳地理教育界大力支持。冯以浤、罗庆麟、黄就顺等港澳地理教育界元老为之供稿,对省内外地理教育产生一定影响。办刊过程中广泛联系和接触地理教育界,得到磨练,也很有收获。可惜限于各方面条件,该刊只出四期即停刊。与港澳地理教育界交往,曾写下“记几位港、澳地理教育界朋友对我的帮助和影响”一文,发表于为纪念广东省地理学会成立50周年论文集《地理学在广东发展的回顾》(2002年)。

2.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概况

1990年9月初出席国际地理学会(IGU)在香港举行的地理教育会议;随后出席10月16~19日由我国主办在上海举行的“课程发展与社会进步”国际研讨会;1993年参加香港中文大学主办“东南亚地区华人社会的课程改革研讨会”:1995年应邀参加在广州举行的国际环境教育研讨会(因赴澳未出席,提供论文“初中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以沿海版初中地理课本为例”收入会议论文集中)。参加国际学术活动,进行学术交流、相互学习、广交朋友、相得益彰。还有一些奇遇、意外的收获。一位到日本留学的学生来信告诉我,他持我的推荐信报考研究生,导师竟是我在香港IGU会议中结识的筑波大学教授Hiroshi Sasaki,当得知他是我的学生时特别高兴。当年主持香港IGU会议的主席Don.Biddle 博士是澳大利亚人,正是他70年代在香港大学工作时促进和指导香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会议中香港朋友介绍我与他结识,告诉他是我率先向中国大陆介绍他主编的香港新高中地理教材。Don. Biddle是资深地理教育家、国际地理教育界德高望重老前辈。我到澳大利亚后与他成为忘年交,他不时提供新地理信息及自己的著述。

四、主编九年义务教育“沿海版”地理教材

1.编写教材历程

1986年受国家教委聘请,参与制定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大纲。1988年广东省承担编写‘沿海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被任命为地理科主编。从1988年至1994年间,率领编写组(副主编郑粤飞,组员:韩延、袁书祺、郭建——参加一、二册)按教学大纲要求先后完成供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使用的地理课本四册、配套地图册两册、练习册四册;供教师使用教学参考书四册共十四册书稿的编写工作。1990—1992年组织、指导在福建泉州地区、广东珠海等地区进行的教学实验;1992年总结、送审、通过;1992—1993年开展师资培训;1993年正式推广使用。主编沿海版地理教材是进行地理教育改革最好的实践机会。在编写、实验过程中陆续写出下列文稿:“怎样把地理课本编得使学生喜爱”(《课程发展与社会进步——国际研讨会论文选》1990年),“沿海版地理教材素质教育的功能及其特色”,此文在1992年所编教材通过审查、决定推广使用后,应国家教委要求作教材介绍。“我国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及沿海版地理教材之特点”(《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3年某期);“初中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以沿海版初中课本为例”,该文收入1995年国际环境教育研讨会论文集。主编沿海版教材,自我感觉是:迎接时代挑战,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努力编写出一套颇获好评、受到欢迎的新地理教材。这是我在地理教师生涯中最后的冲剌,总算为热爱的地理教育事业做了实事。

2.海外余波——在澳地理活动及著述

篇5:《我的教师生涯》观后感

今天,我偶然在网上看了由梁家辉和秦海璐主演的电影《我的教师生涯》,电影讲述的是1963年夏天,主人公由于出生的原因,来到远离家乡,远离初恋爱人,远离师范学校的老师,来到大山深处的月亮湾小学教书,从而开始了他坎坷的教师生涯的故事。电影情节感人至深,让我再一次被乡村教师的伟大所感动!

主人公陈玉是个治学严谨,不被世俗所同化的优秀教师。

在60年代的农村,正规师范毕业的老师并不多,但陈玉却是其中之一。他由于给学生传授生理卫生的知识,而引来非议。其实,就是在现在的农村小学能够给学生讲授和性有关的知识的老师也是凤毛麟角啊!可以说电影中的陈玉应该是一个思想新锐的人物,所以他招到人们的非议。

在80年代,当陈玉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时,年轻人劝他副科让主科,但陈玉却说“我按照教学大纲上课,有错吗”。在升学的压力面前,能顶住压力让学生全面接受教育的老师并不多,更不要说是老年教师了。正是由于他的这种执着,他的一个学生成了歌唱家。

主人公陈玉还是一个体恤农民,热爱学生的老师。

在学生们需要演出服,而家长经济出现困难的时候,陈老师带领孩子们自力更生,编竹筐,卖钱来买演出服。他为了自己喜爱的音乐,喜爱的教育事业,想尽了办法。终于使得演出成功举行。当面临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学生们辍学打工的时候,他四处寻找,甚至把孩子领到自己家里住。这体现了陈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乡村孩子的热爱,体现了一名乡村教师伟大的人格。

当陈玉退休之后,他回到了开始他教师生涯的月亮湾小学,用尽毕生的继续,办了一家青少年活动中心。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乡村教育,献给了农民的孩子。

看了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人能够敢于平凡,能够敢于一辈子平凡,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在主人公陈玉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优良的师德师风,可以看到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的崇高品格。而今,像这样歌颂乡村教师的,弘扬主旋律的影片并不多见,我们看到的经常是媒体对教育的曝光!教育和教师需要关注,但是更需要关怀。教师本来就是新兴的弱势群体,希望我们的全社会予以关怀!

篇6:我的教师生涯观后感

《我的教师生涯》的主人公的原型便是师德楷模郑琦老师,他曾多次来我们学校给我们讲课。在郑琦老师的一生中,总是围绕着坚持信念而过的,让我最受感动的也是他的坚持,他将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爱的工作和孩子们的身上,这,也成就了他的传奇人生。许多人之所以没有收获,主要原因就是在最需要下大力气,花大工夫的时候,他却因坚持不住而停下了脚步,省力到是省力,成功却从此与之无缘了。再看看现在的我们,大多数人都与我一样,没有信念,没有目标,不能坚持,所以导致了我们无法成功,与成功擦肩而过!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的困难与坎坷,但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一切困难和坎坷都会迎刃而解,化为成功的动力。

美国诗人朗费罗说过,人生是实在的,而不是虚无,不要只顾着贪玩,别一味哀怨伤悲,人生的道路应有目标,去实干吧!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成的,在自己的一生中,你必须去一步步的实现,使你的人生充满喜怒哀乐,有更多的星星去点缀你的人生,有了明确的目标,也还要具备专注于一的精神,更有利助人成功。

篇7:电影《我的教师生涯》观后感

电影情节感人至深,让我再一次被乡村教师的巨大所感动!陈玉全心思放在教学上,一心是想把学生教育为有文化有希望的人,可经常没能得到学生和校长的认同。校长把音乐课一周三节改成一周一节,他跟校长理论,校长说“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是想让孩子学点实用的东西,写点对联,祭文等,就不消掏钱请旁人写了”,他却“相信音乐会携带孩子们走的更远”。他的学生叶宝富因为要照顾腿伤的父亲叶少国,辍学在家,他就到学生家为学生补课,当周敏提醒他少跟叶少国来往,因为叶少国是“四清对象”,“还有历史不懂的题目”,他却说“1个农平易近有什么历史不懂的题目”。

人家都背毛主席语录,他却教学生青春期生理常识,因为他想让孩子“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最后学生都不敢来上课,他也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养猪。改革开放后,为了给孩子参加文艺表演定做统一的时装,他带学生亲手工,编竹篮,结果钱被骗了,他不相信这个世界有人会骗孩子的钱,自己去北京去找那家工厂,结果被告知工厂倒闭了。

他没有跟学校里说,自己垫付了时装费,老婆把猪卖了才凑足了钱。学校为了升学率,把副课让给主课,每周模拟考试,他却坚持教学生美术,让学生欣赏优美的书法作品。学生辍学做工,他却到灯红酒绿的世界,把稚气未脱的学生接回自己家住,让她继续上学。可敬的陈玉教员,他在孜孜不倦的教育工作中蒙受了一切,包括抛却了海外的爱情,抛却了音乐学院的理想,只是为了心中那一点想法:不能惋惜了孩子,不能对不起孩子!就这样他一直不缺乏爱的心境与理想的追求,因为他热爱他的学生,并忠诚着他的教育工作。作为教师,每一天做的都是重复的事情,有些甚或可以说是芝麻小事。

但这每一件事不论多小都不能不做,且不能中断。因为这是每1个孩子的成长过程。而教师是他们的领路人,是他们成长的见证人。是以,我们会为孩子的进步而欣喜;为孩子的固执而烦恼;为孩子的退步而自责…电影的末端很有韵味。步履蹒跚的陈玉教员在月亮湾的一处风景前给自己留影。咔喳一声,白叟的身影没有留下,有的只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教师不正是如此吗?生平的清苦,默默的离开,留下身后最美的风景。

老一辈的教师是我学习的榜样。惟有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才不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如何做才能真正的“为了孩子的一切”,我想,我已从事电影事业片中找到答案。一天,我偶然看了由梁家辉和秦海璐主演的电影《我的教师生涯》,电影讲述的是1963年炎天,主人翁陈玉由于出生的原因,降临远离家乡,远离初恋老婆,远离师范学校的教员,降临大山深处的月亮湾小学教书,从而开始了他坎坷的教师生涯的故事。

电影情节感人至深,让我再一次被乡村教师的巨大所感动!主人翁陈玉是个治学严谨,不被世俗所同化的优秀教师。在60年月的农村,正规师范毕业的教员并不多,但陈玉却是其中之一。他由于给学生教授生理卫生的常识,而引来非议。实在,就是在现在的农村小学可以容或给学生讲授和性有关的常识的教员也是凤毛麟角啊!可以说电影中的陈玉应该是1个思想新锐的人物,所以他招到人们的非议。

在80年月,当陈玉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白叟时,年轻人劝他副科让主科,但陈玉却说“我按照教学大纲上课,有错吗”。在升学的压力面前,能顶住压力让学生全面接管教育的教员并不多,更不要说是老年教师了。正是由于他的这种执着,他的1个学生成了歌唱家。主人翁陈玉还是1个体恤农平易近,热爱学生的教员。在学生们需要表演服,而家长经济出现困难的时候,陈教员带领孩子们自力更生,编竹筐,卖钱来买表演服。

他为了自己喜爱的音乐,喜爱的教育事业,想尽了办法。终于使得表演成功举行。当面临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学生们辍学做工的时候,他四处寻找,甚或把孩子领到自己家里住。这体现了陈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乡村孩子的热爱,体现了一名乡村教师巨大的人格。当陈玉退休之后,他回到了开始他教师生涯的月亮湾小学,用尽毕生的积蓄,办了一家青少年活动中心。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乡村教育,献给了农平易近的孩子。

篇8:我的扑克生涯

50年代初扑克牌行业兴起, 印刷行业改营扑克牌产品的前仆后继, 我在学生张文惠的建议下, 向淮海路工商局登记生产扑克牌。开始都是一般产品, 定名凯旋牌扑克, 三层纸裱的白卡, 用铜锌版印刷, 切成白牌出售, 有的甚至采用单层白版纸印刷出售, 产品粗制滥造, 不堪设想。看到美国808扑克牌, 真是有天壤之别。

我日思夜想要做到与808扑克一样, 因此必须在纸面上加光度和滑度, 联想到摄影照片与现在扑克牌的质量有些相似, 就去找朋友探索照相纸的工艺流程, 又去上海感光纸厂向工程师们讨教。回来后托朋友找感光厂工人, 把三层卡纸加工涂布硫酸钡粉。但是上光问还是不得解决, 用骨胶化溶稀薄涂布百试没有成功。记得是在朋友那里得到乳酪配方, 采用最落后的手工操作, 在稀薄的干酪素溶液将16开牌张浸入拣出, 用竹夹夹住吊在绳上晾干, 再裁切成扑克牌, 这就是钻石牌扑克的诞生。真是一鸣惊人, 钻石牌上粉上光扑克, 既光亮又滑润, 流人市场受到消费者极度欢迎。售价过高, 也并不影响销售。

1956年上海开始对私营工商业改造, 全市掀起公私合营, 协昌印务局并入上海维新印刷厂。维新印刷厂地处虹口、闸北区, 故二个地区的扑克牌厂都归并于维新印刷厂, 有十几家。原顺鑫印刷厂主李桂芳任私方厂长, 我担任供销, 技术负责人。公私合营之后, 维新印刷厂就成为北区生产扑克牌的大厂, 与同样有许多厂并入的中区粹华卡片厂, 南区中国切纸文具制造厂, 成为三足鼎立。没过多久, 上级再次将南区中国切纸文具制造厂并入维新印刷厂。

1959年北京举办了中国第一届全运会, 北京派专员来沪, 向文体公司和文教工业公司提出, 希望配合全运会制作一副宣传体育、弘扬体育精神的纪念扑克。我当时在维新印刷厂负责技术设计, 为了得到这项光荣任务, 每天去上海体育馆借阅世界各国的体育杂志, 以及一运会诸多运动员像片, 并找了一位年轻姓郭画家, 用广告画的手法来描绘。我们共同合作, 记得有时我还要被他当作模特儿。由于维新印刷厂的设计稿, 能反映出新中国运动员的精神面貌, 受到了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的赞赏, 被荣幸选中出品, 牌名为体育扑克。

本人自幼喜欢古典文学, 这之后便想到了水浒传中的108条好汉, 正好合两副扑克牌的张数。得到领导支持后, 我先到城隍庙旧书摊购得一本古本, 有金圣叹评论和每个人物的描写, 作为版本。再找到一位杨姓女画家, 她以前曾在颐中烟草公司广告部画过一套水浒人物。我每次将人物的形象、性格、姿态、手握兵器等从水浒传书中摘录同她探讨, 多次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花了半年多时间。把牌的型号定“4823”, 正好和沪语“水泊梁山”谐音。产品问世后, 市场供不应求, 还被一些国际友人带到国外, 作为礼物赠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后来我又突发奇想在扑克牌中加入年历片, 年历片反面印刷各种美丽而漂亮的图案, 一近年底消费者互相交换或赠送, 曾经风靡一时有好几年。1963年我又别出心裁的设计出中国第一副旅行麻将纸牌。该纸牌便于携带, 设计别具匠心, 可惜没有上市, 全部销往日本。文革时期, 扑克牌被定为四旧, 同时停止了生产。

搞了许多新品种和新花式, 我都经过精心设计, 绝不粗制滥造, 却想不到差点给自己带来大祸。文革开始不久, 在总厂举行的批斗大会上, 厂代理书记提出, 董瀛在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时放毒, 把封资修洋意识, 一齐捧了出来, 台上立即吼叫起来, 揪董瀛声不断。后来经大家说好话, 说他正在多伦路车间关注机上印制的伟人像质量, 才逃过这场灾难。

自从60年代扑克牌被指定为四旧后, 扑克牌被禁止生产。70年代初, 美国总统访华恢复中美邦交之后, 一是市场上需要, 二是外贸公司争取外销需要扑克牌出口, 上海人民印刷三厂被指定恢复生产扑克牌, 80年代初与七厂合并成立上海扑克牌专业厂。文教公司通知我回上海扑克厂工作, 担任顾问。同时分配给我一项光荣任务, 赶超美国808扑克牌的攻关, 并拨款一万元, 我很高兴。我与助手女青工于敏暖搭档, 到外贸公司索取国外产品, 每天走访各有关方面, 凡是上海的化工厂、研究院等, 我们走访了不少。之后虽然进行了许多探索研究和实践, 但可惜半途夭折, 最终离成功仅一步之遥。

攻关工作结束后, 我偶然想到上光原料, 起初的干酪有缺陷, 不能受潮, 现在都改用塑光, 辅助原料一概都是醇溶性不安全。我是否能改成水溶性塑光, 如果能成功, 既安全不会燃烧, 又能够节约成本, 价值难以估量。尿醛树脂原本是一种热固性水溶塑料, 认为这项工作容易解决, 但却遇到许多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 多次试验也没能成功。再走访各有关方面, 也得不到要领。我不甘心失败, 不知又经过了多少次试验, 后来在联德分厂领导支持下, 同吕光平二人借厂休日上车试验, 逐次改进, 终于成功研究出脲醛树脂上光工艺, 不但节约成本, 而且还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

后来我辞退了上海扑克牌厂顾问职务, 向外发展。各地闻讯, 都来请我帮助解决生产扑克的有关技术问题。请我的多是一些集体、社办的小厂, 收取一次性的合理报酬。这期间, 我还给上海南汇扑克厂搞了一套“红楼梦”扑克, 给周浦设计了一种“历代名女”扑克。当时自己年龄已经七十多岁, 终算有了一笔收入。九十多岁了, 方才有能力走进福利院安度晚年。

篇9:《我的教师生涯》观后感作文

刚退休时候,很不甘心,在朋友的建议下开始炒股。没想到赶上股市下跌,损失惨重,身心受到很大的打击。为了健康,我常常去离家不远的天坛公园锻炼。渐渐地我被天坛的历史文化所吸引,使我对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北京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兴趣。从天坛开始,我重游了皇家园林、寺庙、公园众多名胜,还买了博物馆通票,不辞辛苦地一次次去参观,并把每次参观都当作一次学习的过程。认真地看、仔细地记,不断地扩大视野长见识。我还办了一个首都图书馆的借阅证,闲暇时常去首图的乡土课堂、国家图书馆文津街讲坛去听课,甚至还成为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录制现场的观众。因为几年来对专家学者的虚心学习,我对北京城的人文地理、城市变迁的历史、园林文化从不懂到懂,如今不仅能说得出、还能讲得明白。

2005年,我所居住的小区开办了老年大学。我主动请缨为大家讲讲北京的历史文化课,把我所积累的知识讲授给大家,与大家分享。我的要求得到了居委会的欢迎和支持。

讲课,对于一个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可能不算什么,可是我从来没有上过讲台,更别说对着台下那么多熟悉的、阅历丰富的老年朋友,心里还真有点紧张。但是望着大家信任的眼光,漸渐地心情就平复了。为了讲好每一节课,我认真地备课,不光有史实材料还添加许多故事,多多在家里练习,讲课由看稿到脱稿。为了讲清一个历史典故、景点变化,我要查阅许多资料。为了讲清楚,我还借助图片照片,自己画图形,连说带比划,增添老年朋友的感性认识。

3年来,我讲了多堂历史文化课,多是围绕北京的古代建筑开展的。这些身边的名胜,讲起来,让老年朋友们感到亲切,更容易接受。我还特别注意除了历史文化,还多讲讲这些优美的园林公园怎么看,看什么,每个景点的重点在哪里。很多人听完了就专程再去那个景点看看,回来跟我说,听完你的课再去觉得有意思多了,而且也非常有意义。我讲课得到大家的认可,无论是退休的教授还是离休的老干部,大家都尊称我一声“老师”。我也得到很大的提高,除了知识表达能力之外,重要的是精神境界也有一个飞跃。我深深感到,人活着要有点精神,不管你的职位高低,只要你想要回报社会,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就会得到大家的尊重和爱戴。

篇10:《我的教师生涯》观后感作文

陈玉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从海外归国,被分配到一所名叫月亮湾的乡村小学任教。陈老师走过了大跃进、新时期、新世纪等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刻骨铭心的初恋,到结婚生子,直到从一个年轻小伙子变成为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

笔者以为,影片着力突显的还是人。人在社会当中的价值究竟要怎么体现,是这部影片关切的重点。本片的情节很平淡,就像过日子,流水无痕,但是着力打造了一个中国乡村教师跨越时空的人生历程,却处处闪耀着人性真善美的光辉。

电影有这样一个情节:文艺宣传队在排演节目的时候,一个学生念错了诗词,把“五洲震荡风雷激”的“洲”(zhou音)字念成chuan音。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可是性命攸关的大事。而男主角陈玉主动对当时的民兵连长说:“学生念错字,不要追究他,错在老师。”这可是一个教师在用自己的政治生命来呵护自己的学生。至此,陈玉坦荡、宽广、大义的人性温暖着身边的学生,照亮了我们曾经黑暗过、孤独过、绝望过的内心世界。

陈玉发现学生小洋有音乐天赋,但是他的家里却拿不出钱来培养时,便毫不迟疑地自己把一个月的工资拿出来,垫钱去给孩子培训;一个女孩子不方便趟水过河,陈玉背她过河,虽然引来女友周敏的醋意;合唱团服装款被骗之后,妻子周敏卖掉自家年猪来补充,陈玉流露出深爱情怀,他觉得自己以前错怪了周敏;陪伴自己几十年的妻子走到了生命的最后尽头,陈玉用手风琴为她深沉地奏响青春时代的歌声。

那个时代的人是很淳朴的,没有什么私欲。我不会认为他是唯一的真善美的代表,或者说他最接近人性最核心的部分。但无论如何,他对父亲、对母亲、对乡亲、对恋人和对朋友的爱,在生活中是实实在在的,不是虚妄的。而用电影承载人性之重,把人性的美丽留存到世界上,可能是他区别于常人的一个重要品质。

平淡无奇的戏,没有豪情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却有一种隐隐的、深深的感动。看片子的时候,梁家辉饰演的陈玉老师,穿着白色短袖衬衣,佝偻着身子,推着黑色的二十八寸自行车的背影,让我反复想起我的父亲。我小时候,父亲作为一个中学教师,也一直都是这样的打扮,连脚步都一样,连自行车龙头上挂着的那个黑色人造革包都是一样的。有一个镜头,他穿着汗背心从床上坐起来,手里还拿着一本语文教参,那一幕在我童年的夏天里,几乎天天都看得见。

《我的教师生涯》整个影片的总体结构就是两张照片和一段描写,通过看似平常的剧情,隐喻着中国乡村教师陈玉平常生活下的不平常的人生。

1963年夏天,他站在河滩上,背着手风琴,照片上的他一表人才,风华正茂。这是影片的开始,这时他从北京来到了一所名叫月亮湾的乡村小学任教。

2000年夏天,他再次站在河滩上,两手空空,步履瞒珊,弯腰驼背,白发苍苍,照片上没有他,只是风景。这是影片的结尾。

而中间则是一个乡村教师漫长的教师生涯,经历了不同时期的风风雨雨,却始终平淡而清贫。

他有事业,有一位老师所有优秀品质、责任感、良知,对学生无私的爱。他的学生寄托着他理想,他为此不顾一切,这是有点艰难的事业。

他有思念,一直在给一位叫小兰的姑娘写信,一直在修她送的手风琴,河水一直在带走他的思念,直到他不知道她在哪里。这是有点残酷的思念。

他有爱情,他和周敏。他们年少是在河边深深的亲吻,他们年老时搀扶着走在医院的过道上。他为她拉起了悠扬的手风琴,她说她等了一辈子;他说等她病好了带她去看他家的祖坟,她说只有等来生了——有点心酸或悲怆。

只是,我觉得这样的人生很悲伤、很凄惶,或许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都很悲伤、凄惶。我想,或者我们什么也不要留下,就让一个人记住另一个人,这样都可以永恒,就像影片最后那处没有人物的风景,它是永恒的。

《我的教师生涯》不是为了树立一个行业的标尺,一个传统主旋律似的影像符号。主人公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如同农民种地,工人做工,教书只是他的职业。编导有意识的强化主人公的教师职业身份,力图通过他对教师职业的态度来展现他对生命的态度。我觉得,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种对信念和职业的执着而可贵的生命态度正在悄然流失。

写到这里又让我想着一个老套的问题,关于奉献和收获。有的人总是讲奉献,不在乎个人收获。我们爸妈那辈老人就是这样,默默无闻踏实肯干,即使年轻的他们没有住高楼,没有豪华的珠宝,但他们胸中有理想,过得很满足。

篇11:以我的教师生涯为题的作文

我记得小时候,女孩子们的梦想就是长大成为一名教师,因为记忆中的老师都是和蔼可亲,像妈妈一样温暖的人。其实我也不例外,从小励志成为一名教师。毕业后,我毅然以一位非师范类毕业生的身份参加了教师招聘的考试。考试是艰难的,也是辛酸的。我多少次想放弃,可是当我来到育才小学实习后,我在这里看到孩子们天真纯洁的眼神后,我更坚定了我的信念:一定要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皇天不负有心人”事实证明我的努力是没有白费的,我成功了。

在育才学校,我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我记得当我以一名教师的身份第一次来到育才小学时,这里深深吸引住了我。干净明亮的教室、亲切和蔼的同事还有孩子们热烈欢迎你的眼神让我爱上了这里。特别是学校的领导和同事们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激发了我努力的动力。虽然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但是在教学上我还是一名学生。记得第一天站上三尺讲台时,看着孩子们渴望学习的眼神,我心虚了。我怕不能够把知识更好的传授给他们,我怕不能够与孩子们好好相处,我怕。。。。。。我心里有一千个害怕。这时,是我的同事、我的领导给了我动力,给了我支持。年级组的优秀教师给予我教学方法的辅导、让我多听他们的`课、多看一些教学片段等等。现在回想起来真的非常感谢当初他们给我的帮助和鼓励,才会让我成长。

我记得才开学不到二个月,学校会迎接实验校复查举行了一次赛课。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真是忐忑不安。我一方面知道这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一方面也知道这是考验我的时候到了,于是我早早开始做好上课的准备,提前几个星期就开始构思、设计,并且就我的教学设计请教了许多学科的老师。经过多次试教,在赛课比赛中,我取得了好的成绩。课后校领导对我的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师素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虽然我知道他们肯定了我的努力付出,但是我知道我应该要谦虚,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多向他们学习。这一次赛课也让我深深感到团结的力量是伟大的。

做为一名新教师,我还停留在关注自身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我考虑更多是如何让学生更多的喜欢这个老师。但是因为信息课程是从三年级开始开设,对于他们期待以久又渴望接触计算机的心理来说,在课堂中是充分表现出来了。好奇、多动这些因素都引起了我课堂纪律难以驾驭,于是我过多的表现出对学生严厉和怒吼。当时,我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课堂恢复安静,并没想到我这举动会在孩子们心里留下多深刻的印迹。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是从一个小男孩身上发觉的。这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可以这样说:在我的印象中他从来就是个坏孩子。我对他的教育可能就是怒吼与生气。但是有一次我与他深刻长谈后,我发生其实他也是听得懂道理的孩子。所以从那后,他如果再犯错或者有犯错的苗头时,我会就跟他讲道理,让他自己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慢慢他的学习习惯就在改变。也就是因为这个孩子,让我明白其实孩子们都是听得懂道理的,严格要求是一定的,严格要求的方式也更应该从孩子们的角度来考虑。

篇12:《我的教师生涯》观后感作文

国家富强,民族昌盛,是谁,在无私地为我们保卫着我们的家园,是他们——迷彩服!这是我对他们的统称,我喜欢每一位军人。

看了这本书,我终于知道一位合格的军人要经过怎样的训练,才能真正的成长,我在心里由衷地佩服他们。尤其是主人公小叶。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特种兵的成长过程,他所经历的辉煌与衰落,从“炼狱”开始,他选择了和教官对着干,教官的破口大骂,不把他们当人看,他都忍了下来,因为他不服输,他打心里就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 对着粪便吃饭、吃下馊了的饭菜、负重50公里跑。。。体力的耗费,咬紧牙关凭借意志力在支撑,在丛林特种部队,实力才是在这里站住脚得唯一标准,没有实力就只有被踢出的下场。

在感受他们接受这样的训练,我的心始终悬着,生怕有什么意外发生,在这里我学到了坚持,坚强,看到了真正属于军人的灵魂,我们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学习他们的坚持不懈,坚强的意志会改变一个人,就像我们学篮球裁判,每天都气得很早,但是我不会认为是累,我反倒觉得过意不去,因为那么多的师哥陪着我们一起在被风吹,在饱受着春日里寒风的侵袭,我的心里除了感动,就是要努力地学好裁判,我知道这才是他们最愿意看到的,我会怒力,因为小叶在激励着我。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叶开始接触了他最擅长的射击,他的实力也凸显了出来,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经过各种特殊的训练,它具备了参加任务的实力,每一次的任务都很艰巨,他们要学会消灭敌人,学会忍受孤独,他是一名出色的狙击手,枪法准的让人害怕,1120米的实战记录,两枪击毙罪犯,每一次的出人物回来都会接受心理辅导,因为每次都会杀人,这是他们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但我佩服他们的承受能力。但一次空降意外,他的腿骨折,由于血液感染,昏迷了一个多月,才死里逃生,可是他再也不是生机勃发的狙击手猎鹰了,复员后,他回到了地方,还一度因为工作而苦恼,但最后他还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

看过这本书,我懂得了作为一名军人的职责,在他们因为做任务而杀人时,往往都会说上一句话——我们只是士兵,我们要忠于祖国,执行上级的命令。多么有力的一句话,每次都是用这句话安慰着自己,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因为那是特种部队。不容许有感情掺杂在任务里面。甚至,就连和家人联系都成了奢侈。

我发现我们现在所经历的,连军人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我再也不会叫苦叫累了,因为叶子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我会一直向着我的目标努力,我坚信自己会坚持的。

学习了这本书,它所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心灵的震撼,同样也是鼓励,学到了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学到了很微小的事物都会导致失败的道理,认真细心地做一件事,对什么都要有耐心,多留心身边的变化对我们有好处,也教会了我很多,我学会了怎么来应对突发事件,也许这就会让我们受益终生,一个人的经历有限,但它可以去参考别人的`经历,去填充自己,就像小叶学习其他特种兵的室内作战技巧,学会了就教给其他人,知识是用来发展的,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我羡慕他的经历,我更希望自己能够学习他的精神。

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保持镇静,保持着头脑的清醒。就像师哥们说的,学篮球裁判,不好好练习,上场了就该不行了,会很紧张,也许第一次上场一次哨也吹不响,这就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本书就这样的看完了,有时会因为情节而哭,有时会笑,我把自己融到了书里面,感受着自己永远也接触不到的生活,我会在心里为全中国的士兵加油,因为他们就是英雄。至少我是仰慕他们的。

篇13:特岗教师生涯发展探析

关键词:特岗事业,生涯发展

一、特岗教师生涯发展现状

(一)收入过低

国家自从2006年实行“特岗教师”计划以来,虽然也一直想方设法提高特岗教师的各方面生活条件,但是在调查中许多教师对于每个月不到三千元的工资,表示有很大的困扰。一些教师对未来心灰意冷,一些教师寄希望于涨工资,可“物价总是比工资涨得快”仍是很多特岗教师内心的一种无奈。有的教师说:“我一年的收入也就两万左右,再扣除生活费,基本所剩无几,更不要说买房结婚了。在房价及其它各类物资价格飞涨的今天来说,这点工资只够解决温饱,买房只能成为一种幻想。”

(二)压力大现象普遍,工作环境难已融入

“吃不饱的酸汤苞饭,都要走的稀泥烂路,破瓦屋是新发的学校,都想哭的不光老师。”这是网上对农村学校最形象的写照。确实,农村无论从工作条件、生活条件还是岗位适应性方面来看,都存在着困难。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教师数量少、工作繁杂,加之一些农村学生学习能力差,基础薄弱,这无疑给教师工作又加大了困难。在这些困难中,一些意志不坚定的教师打了退堂鼓。

(三)不安心于本岗位,流失现象较多

通过我们走访调查,其中被公务员考试录取和参加市县教师招聘,这两个是特岗教师离职的主要原因。有的人觉得特岗教师即使再怎么努力,也离不开农村这一亩三分地,各方面待遇也比不上城里,而公务员和市县教师等岗位则更具有吸引力。

(四)“有名无实”,待遇问题未能完全落实

国家政策具体到实施中,存在许多细节问题。特岗教师渴望与公办教师一样享有同等的待遇,公平的竞争机会,同等的职称评比机会,然而地方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都在一步一步打击消磨特岗教师扎根基层的信心和决心。

(五)职业理想得不到满足,职业坚守发生改变

一些年轻的大学生毕业后走上特岗职业,出于热情,他们大多数愿意承担更多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有着较新的教学思想,善于学习,同时会使用现代化教育设施,但局限于农村中小学的硬件设施条件不足,使他们的职业理想不能实现。

(六)业余生活单调乏味,学习环境差,缺乏再教育机会

大部分特岗教师业余时间缺少互动、沟通、放松的环境氛围。通过调查走访得出的数据显示,近一半受访者能够合理安排并平衡学习、运动与休闲的关系,16.31%的受访者选择继续工作,5.56%的受访者选择兼职工作,而10.57%的受访者选择学习,只有不到10%的受访者选择运动或者上网。(见图1)由于资源有限,特岗教师获得岗前培训、入职后再教育等自身发展的机会很少,无法获得一种事业成就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特岗教师觉得不被重视,缺乏关怀。

(七)背井离乡,强烈的思乡情节

离家远,不能照顾家庭,似乎是所有身处乡村的教师所面临的困难。这也正是造成近年来特岗教师普遍短缺,流失严重的原因之一。一些特岗教师远离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朋友,加之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和关怀,越发的想念家乡,这些都使特岗教师不能安心的扎根农村。情感的慰藉,也是我们关注特岗教师生存现状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方面。

(八)地处偏远,个人家庭婚姻受到影响

通过我们的走访和调查,许多已婚的特岗教师都表示了从事特岗教师对家庭婚姻的影响。而许多未婚的特岗教师在现有工作是否影响了他们的恋爱关系方面给予了肯定回答,其中有超过半数的正在恋爱中的特岗教师与他们的对象处于异地状态。而这些也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毕竟特岗教师都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恋爱婚姻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个人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特岗教师最终是去是留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二、应对策略和建议

(一)党和国家层面,加强关心爱护,做好观念引导

1. 根本上还是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

充足的教育投资,是应对上述问题的最有效,最彻底的方式,也是基本保障。各级政府应该贯彻科教兴国的方针,树立教育基础性地位的观念,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特岗教师工资待遇,不断扶持农村基础教育事业。

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特岗教师地位

通过大力宣传特岗计划,学习优秀特岗教师的先进事迹,参观设岗学校等方式,让我们整个社会去了解、熟悉并关注特岗教师这个群体。让更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选择特岗教师的工作,让现有的特岗教师都愿意留下来,找寻到自己事业的价值所在,让他们爱上自己的工作,服务于农村教育事业。

3. 帮助其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调查中,许多教师表示选择特岗教师是出于就业需要。因而各级政府和设岗的学校要充分信任尊重他们,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价值取向,提高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的意识。与此同时,对他们给予必要的生涯规划指导,帮助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农村艰苦的环境,能够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良好的计划,不盲目,不迷茫。

(二)日常生活方面,解决各方面待遇问题,提高生活满意度

1. 有针对性的提高特岗教师工资,同时着力解决住房问题

各地区和设岗学校,在特岗教师工资发放问题上,绝不能马虎,要做到足额及时发放,并建立长效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做好特岗教师的住房保障工作,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好一点的生活环境,让特岗教师能够在比较舒心的环境中从事各项工作。

2. 进一步完善特岗教师进编晋升等制度

各地教育、财政、人力资源和机构编制部门,必须做好各项服务,鼓励特岗教师继续扎根基层从事农村教育事业,其中对三年任期已满,愿意继续留在当地从事特岗教师工作的,经过相应的考核通过后,必须解决工作岗位问题,确保和当地教师同等待遇。市县学校招聘教师时,应该优先考虑相同条件下的已经期满的特岗教师。

3. 要关心特岗教师其他方面的情况

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上,来到农村任教,必然会面临各种困难。调查发现,特岗教师生活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家庭压力大占25.70%,工资收入偏低占38.70%,住房条件差占33.90%,缺少社会关心占14.70%,思家情切占23.50%,生活不规律占8.10%,业余生活乏味占12.20%。(见图2)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要给予关注,有关学校也要加以调整解决,不能任由困难存在不去解决,从而造成人才流失。

(三)社会方面,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制度

1. 尝试建立“特岗中学和特岗小学”

制度是特岗教师留在农村的保障,但是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教育质量不高、教师素质偏低的现状。为此,农村试点建立特岗中小学,彻底给农村教育换血,为特岗教师自主管理,自主领导,自主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连接着城乡教育,从而带动基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2. 学校要量才量力用好特岗教师

年轻的特岗教师有着对事业的热情和冲劲,学校更加要因势利导,人尽其才,通过开展类似于教学课题研讨,教学论文评比,优秀课比赛等活动,给特岗教师创造更多学习提高的机会。其中特别优秀的教师可以推荐为骨干教师、提拔为管理干部等,促进他们快速成长。

3. 强化竞争制度和激励措施

加大教师聘任制的力度,有效的激励教师更好的工作学习,能够有利于科学解决特岗教师流动问题,在竞争中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化水平。与此同时,实施激励措施,对于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在特岗事业上奉献的优秀工作者,要通过奖励的方式及时有效的给予肯定,从而带动更多的特岗教师致力于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个人发展方面,引导他们学习进修,提升专业能力

1. 完善特岗教师培训制度

特岗教师外出接受培训、进修的机会很少,而绝大多数的特岗教师都特别希望通过培训,进修的机会来提升发展自己。在进一步的走访中我们发现,特岗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途径比较少,其中最多的就是通过学校或教育部门举办的培训,占到31.72%,紧接着的便是与同龄教师交流,占到29.75%,有21.33%的人通过网络获得发展,12.9%的人通过个人反思。(见图3)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资的培养与培训,为更多的特岗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制定特岗教师轮流进修制度,加强在职特岗教师的职后培训。

2. 加大对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力度,引导他们合理调节压力

教师这一职业自身所存在的情感性与创造性、示范性与长期性以及学生的差异性与多变性,都决定了教师工作的艰巨性与复杂性。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和对环境的快速适应能力。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是筑牢教育工作的城墙。特岗教师所面临的生活压力和情感困难导致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更加需要关注。要通过心理咨询机构、心理检测等方式,关注特岗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积极引导他们提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保持心理平衡,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圈,丰富业余生活,劳逸结合,同时要提升特岗教师的“农村感”,形成扎根农村的自豪感、使命感、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Z]》.2009.01

[2]张涛《贵州省农村特岗教师的生存现状调查与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

[3]杨凤勇,池溢.来自特岗计划教师的调查报告——以2009年河北省首批特岗计划教师为例[J].教育与职业,2010(01).

[4]卢红.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及消解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

篇14:我的传奇生涯

当我从一个不起眼的菜鸟成为一帮之主的时候,当我从拿木剑砍鹿到拿龙纹剑带着神兽狂扫整个祖玛寺庙的时候,当我从进入沙巴克城带着几百个人荡平沙巴克,让城主跪下给我唱征服的时候,我都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曾几何时,我为了得到无尊装备而三天三夜没合眼,为了创会而东奔西走,为了攻城而独闯祖玛……

当我有了这些成绩的时候,我又失去了什么?

学业。白天抽不出空来与传奇做“亲密接触”,只有晚上,在晚上十二点时,穿好衣服,拿起书包,像做贼似的,拿好车子(好像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潜入日军兵营也没费这么大的劲哦)。然后向网吧进军。由于晚上过多的鏖战,白天提不起精神。有一次上课时我看见老师用的粉笔我就想起了传奇中的无极棍,继而我又想:今天是去沃玛还是去祖玛?老师似乎也发现我在开小差,于是叫我回答问题,我脱口而出:“沃玛教主经验值二千五,死后号角可创帮会,祖玛教主……”天啊,我在说什么?我是不是想传奇想疯了。没办法,下课我就被老师请去喝“下午茶”了。这可苦了我的耳膜了,因为我要经受起码一个小时的思想“摧残”呀!

除了学业外,我还失去了亲情和友情,为了一套装备而几天不回家,与好友大吵,最后搞得“人见人‘碍’”。

我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醉时花尚好,醒时惟空枝。

我决定“背叛”游戏,也许有人会来找我这游戏中的内奸来PK,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悟空们”,当你们懂得了舍生取义的道理后,自然会和我一样做的。毕竟我们都很穷,穷得可怜。虽然我们在物质上很富有。

就这样我背叛了游戏,我很开心,真正的开心。我开始了一个真正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没有属性,没有装备,没有道具,没有打怪物练级,只有真正的人生。我们还有很多东西,例如时间,例如我们的梦想和荣耀,我听见了自己心里的声音,非常清楚,依此行事,我的人生会变成真正的传奇。

上一篇:高校党建工作责任制下一篇:学校认识实习报告——蒋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