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书生涯

2024-05-10

我的教书生涯(精选6篇)

篇1:我的教书生涯

我的教书生涯

王昌安

艰 难 入 道

1980年7月高考落榜后,因家贫无力复读,便回到家乡务农,其间也被派到镇里作为电工培养,后来父亲让我学一门手艺,便跟村里的一个叔伯哥哥学泥瓦工。师傅带了三个徒弟,我们只能在镇上做些修修补补的小活。一天村里的团支部书记到镇上办事,看到了我,便给我说学校要招老师,让我回去考一下。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很高兴,因为我也觉得泥瓦工这种力气活不适合瘦瘦的我,加上我在学校读书时成绩还可以,便让家里人注意考试的时间。

做泥瓦工很苦很累,忙碌一天便沉沉睡去,也没有复习,也没有找关系。考试那天家里人带信过来,我便骑着自行车回去参加了考试,参考的人很多,主要考语文数学两科,内容以初高中为主,也有一些小学内容。考完后,也不知结果,我又匆匆赶回继续做活。后来还是从团支部书记那里得知我考了个第三名,因只录一名老师,我落榜了。

1981年底,学校要派老师到教育组学习,需要一名代课老师,按照原来考试的成绩排序便决定让我去(第二名者当兵去了),我听说后,很高兴,虽然师傅挽留我,但我还是坚定地要到学校去代课。由泥瓦工到代课教师,我的人生旅途发生了改变。

1982年2月,新学期开学,我便到学校报到了。我去的这所小学叫吴集小学,地址在吴集乡政府附近(叫过吴集小学的学校有三个:这是第一个,1986年夏撤销,新河、吴集学生各自搬回本村小学;第二个在吴集村,1986秋--1993夏,仅存在几年时间;第三个就是现在的吴集小学,1993年由吴集中学改制。),它的前身是吴集大队、苏集大队和四冢大队联合办的一所小学,后来由于学生的增多,苏集办了小学,四冢办了小学,那两个大队的学生都撤回去了,只留下吴集的小学生,我去的时候新河大队的小学四五年级也搬来了,另外还有初一初二两个初中班级,这就是所谓的“戴帽学校”(小学为主外加初中)。

我最开始带的班是四年级语文,外加一些小科。我不知道怎样教书才算好,但我只知认认真真,让学生把该掌握的知识都能记住,都能达标。一学期下来,全镇三十多所学校进行统考,我所教的班级还不错,学校便让我继续代课,我的一颗心落下去了。

第二年学校让我带的是一个初一年级语文兼班主任。我校的这些初中生,是吴集中学拔尖后剩下的学生,学习相对较差,也比较调皮,有些学生年龄也较大,只比我小两三岁。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个班的学生留给我的印象就是学生难管,现在想想也可能是我与学生年龄相差无几,加上我没有管理经验,学生也不服我管,才花费我那么多精力。

第一次得奖金

第三年、第四年我带了两年小学毕业班,也是我出成绩的两年。吴集小学在我去后的几年中都是几名老教师带五年级毕业班,每年初考后,全镇33所小学排名,大都是倒数几名,在全国都比较看重质量的那个年代,连续几年的倒数,让我们的学校很是抬不起头来。

经过大队党支部和学校研究,决定让我担任1983—1984学年的毕业班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数学老师是刚从新河小学过来的邓念清老师,学生有吴集和新河两大队的,人数也只有四十多人。这一年烟垢中学也从高中改制为初中,在全镇选拔100名优秀学生。现在已经记不清当时是怎么教学的,但我有印象的,一是我对学生管理比较严格,班级纪律较好,学风较好;二是对所学知识都反复落实,全面过关。初考成绩揭晓,我们放了个大卫星:一是综合评估,全镇第一(当时社直小学除外);二是烟垢中学优录人数8人,也是全镇第一(社直小学除外)。成绩出来,大家都很高兴,这是我们没想到的。大队领导也非常高兴,一下子由全镇倒数到全镇第一,这个成绩很了不起,便要给我们奖励。奖什么呢?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发奖金,我和邓老师每人40元奖金。这个数字现在看起来微不足道,但那时对于吴集小学来说却是破天荒的,而且我那时的工资年薪才400元,大家都羡慕得不得了。

1984—1985学年,我又和邓念清老师带了一届小学毕业班,这一年我们综合评估全镇第四,优录人数6个,其中一名学生成绩非常优秀,综合成绩名列全镇前茅,初考作文获全市优秀作文。

带了两届小学毕业班,这是我教学生涯的第一个转折。我体会到,只有带好了毕业班,才能确立你优秀教师的地位,才能让别人认可你。之后,我由代课教师正式转为民办教师;不久,吴集中学将我抽调到中学任教。

十八条意见

吴集中学,是吴集乡的一所初中,地处吴集、苏集、四冢三个大队的交汇处,在乡政府的东南一公里处,交通不是很方便。1987年初,我去的时候每个年级也就两三个班,学生也是烟垢中学拔尖后留下的。学校当时有二三十个老师(数据不太准),有部分公办教师,也有相当一部分民办教师。

在吴集中学的几年中,我边教书边学习,弄懂了很多以前不懂的问题,很扎实地自修了现代汉语,也拿了汉语言文学的专科文凭。而且更为难得的是,我在激烈地竞争中考上沙洋师范,成为了我梦寐以求的公办教师。这是我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

但在吴集中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另一件事。

在那所农村中学,大家教书,手中的资料很少,我也只有一本随教材发的教参和找人借的教案;老师之间因为竞争关系,也互相保留,同时教学教研活动也很少,即使有,也只是一些形式的东西,或者说,那里的大多数老师都不知道该怎样上好一堂课。可以说,我那时根本不知道怎样教书,怎样才算是一节好课。我教书凭的是那种不服输的干劲,想的就是把要教的知识全部灌给学生,用的手段就是逼和罚。

1992年的冬天干旱非常严重,这年我带初三年级的语文(初三就只一个班),也照样带着初三学生按照乡政府的安排每天到农村打土块(因干旱无法用耙将土块耙碎,只好用锄头打碎,以便灌水后安苗)。后来接到通知,说教育组要组织全镇初三语文教师到我校听我的语文课。听课?我不以为然,不就是照着教案上吗?我没认真准备,也没让学生做着“配合“工作,仍然带着我的学生每天去农村打土块。听课那天,除我校之外,其他四所学校的初三教师都来了,我校语文教师也大都参加了,阵势也庞大,我虽然也上过不少公开课,但这么多人参加还是第一次。我上课的题目是《两种习惯养成不得》这是篇议论文,我按部就班地照着那本教案的设计讲着,一节课也就在我的主要包场下结束了,平时也就这么上的,应该说没什么创新,但也没多大问题。

课上完了,互相评课,其他学校的几名初三老师也就不疼不痒地说了些小问题,然后由烟垢中学的语文教研组长也是烟垢镇的语文教研组长姚在兵发言,他针对我这节课指出了18个问题,也结合这节课谈了怎样才算是一节好课,怎样上好一节课。有些观点我闻所未闻,我一边记,一边思考,一边不住的淌汗。18个问题,他虽说得尖刻了些,但也入情入理;一节课就有18个问题,这是怎样的一节乱课,让我震惊了。这件事一直让我铭记在心,倒不是记恨,而是敬佩:敬佩他的负责精神,敬佩他的业务高度。以后我走上领导岗位,对年轻老师,对业务管理干部也常常提起这件事,并以此来鞭策他们。

从此以后,就开始由学习业务知识向学习教育教学方法转变。以后的课我都逐步以学生为主,每节课都将内容变成问题让学生先学,学生进行交流后,再进行点拨。改变了教学方法后,我所带班级的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前茅。二十年多年后,沙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其核心是以生为主,精讲多练,没想到我从那时开始就这样做了。

一节课18个问题,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是我教学的一个转折点。

差班班主任

1993年秋,烟垢镇进行教育合理规划布局,初中学校由五所变成两所,我调入了烟垢中学。由乡村初中进入乡镇重点初中,我是不被看好的。我也战战兢兢,希望由初一年级带上去,但学校分给我的班级却是初三的一个班语文(只一个班语文,再无其他工作,可能还是不太相信我),不仅成绩是最差的,而且班上调皮的学生不少,这个班已经换了几个语文老师了,大家都怕接这个班。我去找校长,校长软中带硬地说,就只有这个班,你不愿带,那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不好再说什么,那就带吧。烟垢中学那时候学生是拔尖,但也有出钱来的,因此优生不少,差生也不少,两极分化非常严重;教师也是拔尖,人才济济,互不服输。我们这个初三年级的六个语文科任教师由一个老师五个学生组成,竞争激烈也合作愉快。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我班的成绩上升了,期末考试名列年级第二,中考时名列年级第一。

倒数第一到正数第一,这个成绩估计学校领导老师开始是没想到的。一年打拼下来,我在烟垢中学站住了脚。

之后学校便让我到初一除了带语文还带班主任了。初一年级八个班主任,有刚从大学毕业的优秀生,更有已在烟垢中学成名已久的优秀班主任,我接手班主任,很多优秀学生托关系从我班调到别班。这坚定了我要带好这个的班的决心。

那个时候,我已在荆门听了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报告,也如饥似渴地读了他的怎样做班主任的专著。可以说,这本书我如获至宝,他解答了我的很多困惑,也解决了我在从事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很多问题,他的一些做法很有操作性也很有实用性。我很快将这些方法用于班级管理,我自己感觉有“招“了,系统了,轻松了,班级也顺了,好了,变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科中有四科全年级第一,其他科也不是第二,就是第三;第二学期也是如此,一下子成了全年级最优秀的班级。

但接下来,这个班级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因为初三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去进修学习了,换了一个老师暑期补了一个月课后也调走了,几经折腾,这个班已经很乱了。大家担心不换个强手,可能这个班要废了。这时校长找我谈话,要我接手这个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我犹豫了,原来我带的班顺风顺水,接这个乱班,我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而且结果还不得而知。要知道,当时这个年级有十个班,有几个班非常强,要我接手的这个跟他们的差距非常大。校长反复做工作,我也不好推了,只好硬着头皮接了。

差班,差在哪里呢?我想无外乎成绩差,纪律差,这二者也是相辅相成的。作为班主任应从哪里入手呢?从抓纪律入手。我的办法是定班规,抓典型,治“首犯”;我的策略是整倒一个,威服一群;抓住重点,全面开花;以理服人,恩威并施,乱班用重典。为了治理这个班级,我每月都要找所有学生至少谈一次心,对于那几个调皮学生开导的次数更是数不清;为了校正学生的习惯,我从学习、劳动、就餐、就寝方方面面对他们严加管教,让他们看到变化,看到成绩,提震信心。其次是抓成绩。先从语文学科抓起,我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及时复习,全面落实;力求全面(知识全面、面向全体)、准确(知识准确、表达准确)、细致(少有遗漏、注重细节)、灵活(活学知识,举一反三)。再抓其他学科。关注其他学科课堂情况(随时查班),多跟科任教师交流、反馈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帮助科任教师解决各项困难。最后抓学生的综合成绩。要求学生制定目标计划,每次考试后了解目标实现情况,分科任教师进行小组承包,分配培尖辅差人员,实行承包小组之间的竞争。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学年下来,这个乱成一锅粥的差班,综合成绩和升学人数与第一名的差距微乎其微,我所带的语文也名列全校第一,沙洋区第一,荆门市第三。二十多年来,与我保持联系最密切的是这个班的学生——九六届三(3)班。

带完九六届之后,本想从初一带起,轻松一下,但学校又将初三另一个班——九七届三(2)班交给了我。这个班比九六届的班还要差,成绩差不说了,仅班上调皮学生就有十多人可坐两桌了,大家戏称这个班是“土匪班”,我最后也艰难地把他们带过来了。之后,我就没带过初一年级,大都是中途接差班带初二或初三。

带过几年差班之后,我也总结出来一些管理经验:一是要有狠劲。差班的学生为什么调皮,就是一些恶习没有管教过来,这些学生不怕你。我就是要让学生先怕,后服。压得住他们,他们有所怕惧,才慢慢服管。二是要有方法。要对调皮学生分化瓦解,不要“树敌”太多。先威震,一些胆小学生就不敢调皮了,我的狠名在外,一些学生一看是我来接班,收敛了。再敲山震虎,有些学生不算太调皮,但好狐假虎威,或做“帮凶”,经常敲打一下,提醒一下,他们就慢慢收敛了。再次是征服为首者。这类学生是少数,但他们具有号召力,做事也很隐藏,也讲究策略,稍不注意就会被他们反戈一击,十分被动。对这类学生必须分别对待,等事实抓实之后再处理,同时要攻心为上。九六届有个姓季的学生,很聪明,爱好理科,爱好书法,有些我行我素,不服人管,周围有一帮崇拜他的小兄弟,他也经常带着这帮学生和老师对着干,但他很少出面,只在背后出主意。有些老师看到一些学生干些无聊事之后,一顿拳打脚踢,他便出面质问老师为什么打人,甚至搬出法律条文,或者向上反映,搞得有些老师束手无策。我接手后,对他进行观察,不轻易动手,发现一些问题后,也只是以眼神暗示;之后找他谈心,也不指出他的问题,对他的一些优点予以肯定;他爱好书法,我在图书室给他借了几本书法图书,班上黑板报让他策划、书写;再之后,我和他聊起人生理想,我说,在中国要想很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你首先必须上好学,而要上好学,你必须综合成绩要上去,你现在有些偏科,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有难度了,他问,我现在还来得及吗?我说,你这么聪明,当然来得及,只要你全力以赴;以后,他既使有些错,我也不深究,只和他谈这样做的危害及影响,他是个一点就透的人,响鼓不用重棰。我和他都知道,我们之间实际是在比内功,我们彼此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对方。前几年他给我打电话,说他现在过得可以,他撰写的计算机书,清华大学在作教科书用。九七届有个姓刘的学生,是姚集人,长得身材魁梧,但就是喜欢打架闹事,还经常拿别人的东西,我和他谈过多次,保证书也写过几次。一天,一个学生又向我反映,他又把别人的洗衣粉拿去用完了,按照保证书上的处理办法,是让他回去的,我便二话没说,和学校另一位比较熟悉他家情况的老师一起,用自行车带着他来到了他姚集的家里,一路上我一句话未说,那位老师倒是不停地开导他。到他家之后,我们把情况向他父亲进行了说明,他父亲了解清楚情况后,对他一顿暴打,我们将他交给他父母后,准备离开,他马上擦干眼泪,拦住我们,坚决要留我们吃饭,并表示痛改前非,望老师给他机会。后他父亲又把他送到学校,并和我们签订了协议书。这名同学以后逐步改掉了恶习,而且他迷上了写作,写自己的童年生活,连写42篇。第三是对学生要公平,也要包容。优生差生都是自己的学生,要一视同仁,对差生不仅不能歧视,而且还应更多的关爱。让习惯不好的学生改错,不能一蹴而就,要允许他们反弹。对这些学生我经常提醒他们,又犯错了没有?本周犯了十次,下周争取只犯七次。不断地提醒,不断地鼓励,不断地提新要求,直至学生改掉。

将差班带好,磨练了我的意志品质,丰富了我的管理经验,使我逐步走向了成熟。

走上领导岗位 1996年秋,学校让我兼管九年级团总支工作,我很快将各项工作安排妥当,建立了规范的团员档案资料,收齐了团费,开展了系列管理活动。当时有一位学校主要领导发自内心地对我说,你很行,烟垢中学这么多年来团费就是一笔乱帐,从没收齐过,在你手里终于理清了。我很诧异,这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吗?

1997年秋,学校领导找我谈话,要我担任政教主任。我很忐忑,烟垢中学当时有学生1500多人,学校各项工作如日中天,参观的多,检查的多,而且以往担任这一职务的领导都很出色,很多都当了校长了,我一个从民办老师中出来的“土八路”管一个班还可以,但担任这一要职能行吗?领导很肯定地说,你能行,没问题!我言词短,又觉得却之不恭,只好又硬着头皮接了。

接手政教主任后,我找了两个很得力的助手——刘云锋和贺红云。他们是我师范同学,刘能说会写,高大威猛,以“武”为主;贺能歌善舞,能言善辩,以“文”为主。我让他们协助我一个分管安保和学生会的工作,一个分管团委和广播站的工作。政教工作我的切入口分别是学生会和广播站。我认为当时的学生会有点像“黑社会”,学生会干部很多都是调皮捣蛋学生,当着分管领导面点头哈腰,背着领导面欺负擂肥学生,学生敢怒不敢言;学生会干部不正,学校的风气就正不了;政教处的职责就是要保证学校的校风正、学风浓。改组学生会干部的程序是:先各班推选优秀干部,再由政教处进行审查,然后由组织各候选干部申报职务和演讲,最后政教处确定。这样选出来的干部有正气、有能力、有责任。之后我们对学生违纪违规情况进行大力整顿。对问题严重者,处分一批,办学生班一批;每天学生会干部和值日老师都对违纪学生发放违纪通知单。我认为学校广播站缺活力,天天在广播,但听得人却不多,也没起到舆论应有的作用。通过商议,一是在全校选拔校园之声广播站记者、播音员、编辑并进行培训;二是内容以学生喜闻乐听的为主,包括时政新闻、校园新闻、好人好事,师生专访、点歌台等;三是要为工作人员挂工作证,便于工作,特别是小记者,更是给他们特权。1998年抗洪大军在高阳暂停时,学校小记者采访了很多解放军,写了很多报道。同时加强对团员的管理,一是对入团积极分子进行培训,二是把好入团关口,三是团员必须每天佩戴团徽,四是对不合格团员进行处分,通过这些措施让团员在学生中起到表率作用,让正气在学生中弘扬起来。与此同时政教处还制定了班级量化管理方案、寝室内务管理方案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有位老教师评价说,烟垢中学的政教管理真正上了一个新台阶。

1999年秋,我担任学校副校长;2001年秋,我担任学校常务副校长;2006年秋我担任学校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主持学校全面工作;2007年秋至2011年夏,调任烽火台中学书记、校长;2010年秋烟中、烽中两校集并担任新烟垢中学校长。

回望走上领导岗位的这些年,有艰辛的努力也有欣慰的成绩,有痛苦的经历也有难忘的教训,有终身的遗憾也有不屈的追求。

从一个普通老师到学校中层干部,再到学校主要领导,其间有不少同事、领导给予我帮助和指导,我从内心感激他们。我认为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功一定会遇到很多“贵人”,没有这些“贵人”的提携和指引,不管他多优秀,也只“骈死于槽枥之间”;除此之外,个人的努力及修养也很重要,我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合格干部,除了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外,还要有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合作精神,进而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政策意识,再进一步有驶人才能、鼓动才能。实际上我们在管理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发掘人才和培养人才,有很多人具备一定的素质,但欠缺一些素质而不注意弥补,或经不起考验,很让人遗憾。比如,有些同志业务能力很强,但奉献精神不够,做一点事都讨价还价,太过于考虑自身利益的人是难以胜任领导工作的;有些同志业务能力强,但缺少合作精神,做领导工作是要带领大家共同做好工作的,不是单打独斗;有些同志各项条件都具备,但缺乏责任意识,怕得罪人,不敢担责任,当领导就是要公平公正,对的要肯定错的要批评,对于歪风邪气要敢于顶住甚至要做斗争,一团和气,不敢得罪人,往往是正不压邪,工作无法开展。

当然,人各有志。有人淡泊名利,只求做一个平平淡淡的凡人;有人志向远大,想干一翻轰轰烈烈的伟业: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我也认为,当历史选择我们时,当事业需要我们时,应该挺身而出,迎难而上。

弹指一挥,32载匆匆度过;屈指细数,往事历历如昨。值此中国第三十个教师节之际,写此拙文,以为纪念。

篇2:我的教书生涯

用一支柳条削成的教鞭

放牧着

乡村孩子的梦想

一块经年油黑的土地

种植着叫做知识的庄稼

不拘农时,年年丰收

喂饱了乡村孩子理想的`鸽子

我在秋风中被雁鸣

涂满一身清瘦

总是给那些孩子

插上飞翔的翅膀

而那方小小的讲台

那么短的路程

篇3:我的教书生涯

每天早上, 和孩子们一起坐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阅读, 虽然只有短短的20分钟;每次在课堂, 尽情沐浴在充满童真童趣的氛围里, 虽然只有仓促的40分钟;每天中午, 随着古筝静静地在书里漫行, 虽然也只有匆匆的20分钟;每天放学, 眼前一只只挥舞着的小手, 耳畔一声声甜甜的“老师再见”,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作为教师的我却乐此不疲, 在教书生活中寻找到了幸福的感觉, 记写着“我的幸福日记”。

一、“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 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

陶行知曾经告诫我们,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轻易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意味着扼杀人才;漫不经心的冷眼和讥笑, 无异于夺走溺水者手中的救生圈。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 侧耳倾听学生说话, 师生成为知心之友、忘年之交, 才可以使学生在信任中奋起, 在温暖中敞开心扉。

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 晴

应该表扬他

今天早上, 胡中挥悄悄走到我身旁, 轻声说:“老师, 我已经打电话和爸爸说了 (他住在辅导站, 答应我会打电话叫爸爸和我沟通) 。”我猛地反应过来:“哦, 可你爸爸没有打电话给我。”他听了这话, 朝我看了一眼。“那你有没有告诉他你经常被任课老师批评, 还打同学?”“我都已经和爸爸说了。”“在电话里?”“那就好, 希望你改正。”他眨了眨眼。“记住, 一定要改正。虽然你的爸爸没有打电话过来, 但是, 你自己已经把这些情况告诉他了, 所以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

“老师, 我也给英语老师打过电话了。”他又对我说。“哦!”“你很了不起, 以后, 有这种事情希望你都来找我谈。今天广播操考核, 你来举班牌。因为你今天做得很棒!”我又再次称赞他。

学生向你走近, 他是怯怯的, 忐忑不安的。你轻轻地拉了拉他的衣角, 他或许是害怕的, 或许是担心的, 但是, 当你侧耳倾听之际, 这一切的一切, 都在瞬间化为乌有。有的只是“老师怎么这么亲切”、“原来老师是这么好商量的”、“在老师面前并非像我想象的那么可怕”……“蹲下身子, 侧耳倾听”不仅能够听到孩子们真诚的话语, 而且还能缩短老师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尊重学生, 我侧耳倾听, 我幸福!

二、“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 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陶行知)

“会变小孩子”就是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灵”——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 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 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 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 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

对此, 陶行知先生还有一段十分感人的话:“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 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 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 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 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呕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 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 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您抱他一会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 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从某种意义上说, 童心决定着爱心;而教育者这样的童心, 正是我们老师必不可少的“精神软件”!

2009年4月8日 星期三 晴

“复活了!”

练操时, 我扯开嗓门反复强调不能动, 可我越强调, 动的学生却越多。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让孩子们按照要求做好呢?当我又看见有学生的手在立正的时候动时, 我急中生智举着大拇指和食指做的手枪, 说:“啪, 他动了, 死了!”死了, 太不雅观。我马上改口:“他动了, 他就‘牺牲’了。”大家一动不动站立着。“动一下, 被发现, 你就‘牺牲’了, 牺牲的到时候就留在这里。”这么一说, 动的人就少了。

正当我脱口而出“XX, 活了”时, 想到了超级女生里的复活歌手。于是, 我说:“XX, 复活了。”心更齐了, 效果更好了。

想着当时自己举着“手枪”的镜头, 我笑了;回味着“复活了!”这个词, 我明白了。多学一些时髦用语, 多关注生活……会让我们老师充满智慧。“复活了”, 将成为我人生路上的一个坐标, 一个特色。“特色就是鹤立鸡群, 就是万绿丛中一点红。”我幸福着, 因为自己也复活了:我拥有了孩子的心灵, 把自己教成了一个小孩子, 我童心未泯, 我幸福!

三、“谁不爱孩子, 孩子就不爱他, 只有爱孩子的人, 才能教育孩子。” (高尔基)

夏丏尊曾经就当时的教育状况发表评论说:学校教育到了现在, 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 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 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 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池, 有人说四方形好, 有人又说圆形好, 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 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 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 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 就成了无水的池, 任你四方形也罢, 圆形也罢, 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 是教育的关键, 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 教育也需要爱。

2009年12月17日 星期日 晴

因为有爱

昨天放学, 我们三年级召开了家长会。家长坐着, 学生坐着 (坐在家长膝上) 。当说到学生很懂事时, 我就想到了在家长会前与学生交流的一段花絮:

“等会儿爸爸妈妈来的时候, 你可以坐在他们的膝盖上。当然, 也可以互换。”“爸爸妈妈这么大, 这么重?”“怎么不能, 我坐给你们看看。”我边说边演示。“现在, 我就坐到胡中挥、刘一腿上试试看。”没等胡中挥反应过来, 我就幽默地说:“他不愿意我去坐哦。”聪明的刘一立刻把屁股下的椅子往后面挪了挪, 膝盖并拢。我笑呵呵地说:“你看, 刘一是想卢老师坐的。”我把自己的大屁股小心翼翼地放到了他的膝上, 几乎没有怎么用力, 再把双手交叉摆放在桌子上, 调皮地摆动着脑袋开玩笑说:“你们看, 这样不是坐在儿子的膝盖上了吗?”孩子们豁然开朗, 呵呵地笑了。

家长会继续进行着, 只是, 坐在膝上的不是学生, 而是各位家长。

幸福的同时, 我又反思着:家长们因为忙碌, 也许连这样与自己的孩子亲热的机会也少了。虽然他们小时候曾经有过这样的亲密, 但是由于时间的流逝, 渐渐遗忘了。老师在不经意间为他们创设了这爱的教育, 他们难道不幸福吗?“教育的爱心是空气, 是阳光, 是土壤, 是水源, 是食粮, 是布匹……”懂得弹出爱心的红线, 抛出爱心的绣球, 就会与奇迹结缘;爱也让我有了灵感, 让我增长了智慧。爱的教育, 我乐此不疲, 我幸福着。

四、“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生活决定教育。” (陶行知)

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 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 是动态的。我们的教学应如陶行知主张的:做好学校和社会的联系, 加强社会实践,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我们应避免教育内容的过时陈旧, 避免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再次出现。教学时间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 教学地点也不一定要在教室。社会是最好的课堂, 让我们走出去, 亲密地去接触社会, 在生活中学习和成长。总之要调动一切机制, 服务于教学。

2009年3月17日 星期二 晴

雨中即景

三月里的小雨, 淅沥沥, 淅沥沥……下个不停。

书中的雨

2009年3月的某一天, 我和学生一道读《雨天的歌》, 读啊背啊, 书中的雨:春天的淡蓝色的雨啊!它轻轻地轻轻地流进人们的心田, 像醇酒, 像甘露。落啊, 落啊!好像在大地上, 敲起了一阵叮咚叮咚的鼓点……这几天居然没有下雨, 我郑重地宣布:“哪天下雨了, 我们来写一写, 写我们自己看到的雨。”

学生的雨

2009年3月13日这一天, 雨下起来了。“下雨天我们要做什么?”“写《雨》。”

学生笔下的雨:

下课了, 我看见了雨洒在窗户上, 有的像飞机, 有的像小鸟, 有的像小草, 有的像小花, 还有的像小汽车呢。

我从车窗上看见雨一滴一滴地往下流, 好像在对我说:“你看我, 多漂亮啊!”我也说:“你们这些小雨点, 一碰就掉下来, 结束了生命, 长这么漂亮有什么用呢?”

我也去踩雨了, 小雨点有的往东跑去, 有的向西跑。往东跑的雨点说:“我要去教室外面的世界, 再见。”往西跑的雨点更来劲了, 说:“我要去没有花, 没有草的地方, 那里更需要我们。”

今天早上, 奶奶送我去读书的时候, 下起了蒙蒙细雨。雨越下越大, 奶奶把我搂得紧紧的, 不想让我淋到雨。我对奶奶说:“奶奶, 我淋到雨不要紧, 如果你生病了, 我可怎么办呀?”

老师的雨

学生的雨滋润我心, 学生的雨敲打我心:周末, 如果下雨, 让爸爸妈妈给你们买一双雨鞋, 穿上它, 打着雨伞, 去玩雨, 去吻雨……

学生的雨滋润我心, 学生的雨敲打我心:我们的孩子体验得太少, 我们的孩子玩的经验太少, 我们的孩子玩的伙伴太少……

学生的雨滋润我心, 学生的雨敲打我心:他们已经不像我们小的时候那样, 能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起玩闹, 一起嬉戏, 一起出招……

三月里的小雨, 淅沥沥, 淅沥沥……

大地少不了雨的滋润, 否则它就要开裂。生活不能没有雨, 否则它就会干巴巴。植物不能没有雨, 否则生命就会枯萎。孩子也需要雨, 需要春雨的滋润和欢快活泼, 需要夏雨的洗涤和生机勃勃, 需要秋雨的怡然和如歌如诉, 需要冬雨的滋养和默默无闻。三月里的小雨, 淅沥沥, 淅沥沥……雨中即景, 生活即教育。我得到了滋润, 我幸福!

篇4:自育,让教书生涯更美好

这里就有一个“为己”和“为人”的关系问题。

育人与自育

《礼记·大学》中有一段名言:“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一个人有志于治理天下国家,那你得先把自己家治好了,得把自己怎样做人的问题真正解决了。明代刘伯温也曾说过“大丈夫能左右天下者,必先能左右自己”。左右自己就是超越自己,以自己为对手。

由此我想到,教师无疑是以育人为己任的,但育人者,也必须先自育。许多优秀教师无不是“自育”的楷模。比如于漪老师,她到了晚年还说自己一辈子都在学习当教师。只有在育人的同时注意自育,才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让教书生涯变得更美好。

其实,正人必先正己,乃天下之通理。在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地下室里,一块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成熟以后,我发现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最后的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据说,曼德拉正是受了这段话的启发,从改变自己开始,最后带领南非人民取得了反对种族歧视的胜利。

很多人并不懂得育人与自育的道理,忙忙碌碌一辈子,却因为缺少自育,育人的工作也未能做好,连教师职业的幸福和乐趣都不曾体验到。

今日为师,尤应“自育”

有些同行对我说,初为人师时,还有激情和新鲜感,但时间一久,就觉得陷入了自我重复之中,变得越来越平庸,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当教师的料儿。其实,如果能在育人的同时能进行自育,那么情况就会大大改观。有人说,世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最好的教育也是自己给自己的。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后,只有自己才能培育自己。

素质教育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没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养,没有深厚功底,就无法承担素质教育之重任。为师的快乐,莫过于与学生一起成长。育人和自育,两者相互促进,师生之间有思想共鸣和精神融通,这才是教师乐趣的源泉。

学校理应是与学术、思想、文化密切相关的地方,但对有些人来说,只要能获得现实利益,一切质疑和追问都可放弃,一切公正和原则都可用来交易,一切言说都是应景。长此以往,精神的全面荒芜导致的必然是思想的平庸与浅薄,很多人往往在忙碌中丧失了自我。

生活中,如果我们总是被忙碌的工作和生活琐事牵绊,身边又缺乏振聋发聩、精辟深刻的声音,那么很容易就陷入浑浑噩噩的状态中。在过于世俗化的世界里,人性是容易变得猥琐慵懒的。

承认自己平庸,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却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却要拒绝平庸。从这个意义上说,自育,甚至是一种“自救”,通过自育,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

以上所说的“自育”,其内涵和外延比通常所说的“自学”要深而广,自学的着眼点是知识,而自育是着眼于“人”的。自育不是给别人看的,不是知识和技能层面的,而是一种自我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修炼、自我拓展、自我提升,是指通过自学、自省、自悟而培育精神,提升素养。自育,需要读书与感悟相结合,思考与生活相结合,同时需要自律、自强、自胜的精神。

自育,让生命闪烁出个性光华

人的秉性和能力各不相同。自育,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路径。要顺应自己的天性,活出自己的特色,让自我闪放出个性的光华。自育,自始至终应伴随强烈的兴趣、独特的感悟和明晰的意义。

我喜爱教书,但又不想搞应试。可以说,多年来,我没有跟着众人走,而是坚持按照自己的想法教我的语文。这就是“自育”的结果,也是由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决定了的。

早在为师之初,我就觉得自己不能不对教育的本质有清醒认识,否则就难以教好语文。在应试倾向日趋严重之时,内涵丰富深刻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机械训练,自己也曾迷惘过、痛苦过,但经过认真学习和思考,我认定自己不应去随波逐流。因为我所从事的基础教育有其独立的价值,如果只是将能否为高一级学校提供生源作为衡量其价值的唯一标准,这实际上就否定了基础教育最根本的意义。基础教育主要的作用应该是育人,而不仅是选拔。它的功能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受到精神的滋养、文化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

有了这样的认知,就更坚定了我不为分数而教书的决心。这样一来,我教得有味儿,学生也学得有味儿。我教的学生,平均分不会是年级里最高的,有时还略低一些,但学生却喜欢上我的课。有的学生说,语文课的作业负担轻,分数却和负担重的班级差不多,值!有的说,上课有意思,能学到东西,宁可分数低一点,也愿意上毛老师的课。当他们得知我将退休之时,还在网上发帖,恳求我能留下来再教他们,令我甚感欣慰。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喜欢阅读,并常常被一些好作品所打动,受到感染和教育。我发现,凡是自己教得好的课文,无一不是在自己内心激起波澜、让自己心灵得到升华的篇章。比如黄宗羲的《柳敬亭传》,写的是一个民间说书艺人的事,他年少时曾有劣迹,后经刻苦学习,终成大家,说书技艺“倾动世人”。柳敬亭一生曲折,曾大富大贵,名振朝野,晚年却流落街头。他始终钟情说书艺术,在融入了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深刻的亡国之痛之后,其说书技艺终于炉火纯青。

在读此文时,我被柳敬亭历经风雨却仍矢志不渝追求艺术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为了艺术,不管是名声日隆,还是身陷困窘,他都没有骄纵或是沉沦。一次上公开课,当我讲到课文最后一句“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时,我情不能自已,不禁流下了眼泪。事后有位教师对我说,她懂得了上课的诀窍,那就是首先要有自己的感动和感悟,只有自己投入其中,才能讲出激情,让学生受到感染。我说:“是啊,一篇好作品总会深藏着一样东西,与你的心灵存在某种契合。只要找到它,你便会产生强烈的感动与共鸣。”

写到这里,“教研”这个词忽然跳入脑中。讲到教师自育,不能不说到教研。当然,这个教研,并非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它是教师独自对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既联系实际,又有理论探索。数十年来,我一边教学,一边教研,一直笔耕不辍。这并非是靠顽强的毅力坚持下来的,而是如徐霞客说他登黄山时“一路胜景,引余独往”,是不断出现的灵感、感悟和发现,让我充满欣喜之情而停不下教研的步子。

我所写的东西多与写作教学有关,粗略算来,迄今已发表拙文1500余篇,著述10余种。《作文散步》一书,就收入了我有关写作教学的文章300余篇,被业内称作“作文教学的新收获”。小时当作家的愿望是无法实现了,但也好好过了一把写作的瘾。教研和写作对我来说,是一种富有灵感和激情的生活。退休后,仍乐此不疲,欲罢不能。从无寂寞无聊之感,总觉时间不够用。不断地跋涉和攀登,回首走过的路,会有“一览众山小”之慨,幸福感、满足感充溢心头。因为自育不懈,便有了育人的资本和底气。

篇5:山区小学教师的教书生涯

——候选人毕劲娟事迹材料

毕劲娟,女,土家族,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1980年4月14日出生于一个单职工教师家庭,200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职称:小学一级教师。十六年来她先后从事过小学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思品等教学工作,还一直兼任班主任、村完小教研组长、妇女组长、义务教育经费出纳等工作。在这期间,她一直以满腔热情耕耘在农村小学的讲台上。扎根农村,1999年9月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上允镇南乃村小学教育第一战线工作,已经有16个春秋,她与16年如一日,栉风沐雨,用一颗赤诚之心,在这块平凡的土地上,播下了爱的种子,一颗颗幼苗在她的培育下变成了参天大树,而她还在坚守这块耕耘了16年的土地,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一片赤诚之心,写就了别样的感动。

一、锤炼思想、提高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毕劲娟老师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筹,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在十几年的工作中,他一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实于党的教育事业。平时他注意学习党的各项时事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并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在三尺讲台上,他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教学大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他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事业接班人为已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同志,关心学生,工作勤奋,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受到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尊重,同志的赞许,领导的信任,多次得到学校和有关部门的表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工作业绩

在十六年的唇耕舌耘、言传身教的教书育人生涯中,她深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此,她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自1999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她以“身教重于言教,尽量让学生多学一点知识”作为指导思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十六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具体实践中,她不断探索和追求,终于悟出教育之真谛在一个“爱”字,即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爱。课堂教学的根本在于传道,要传好道,首先要处理好教材、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必须实现这三者之间或浓或淡的情感和谐与共振。她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它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激发出来。所以,她以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的潜能得以激发,并获得自信的力量,她在做到讲之有物,讲之有序,讲之有理外,更渗透“爱心”。在教学实践中,她不仅爱那些优秀生,也爱那些学困生,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她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以下是她参加工作以来教学上取得的主要成绩:2007年3月—2008年9月,被镇小评为镇级优秀教师,为她在以后的教学上树立了信心;2008年3月—5月在数学教学基本功大比武讲课比赛中荣获全镇第三名;2008年、2009年2010年、2012年荣获镇级优秀教研组长称号;2010年3月—2011年8月荣获镇级优秀党员及县级优秀教师;2011年—2012年被评为中英项目个人先进及优秀班主任;2011年中她的论文《农村学校识字教学策略》在“2011年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会举办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十年教学成果大赛”活动中,荣获二等奖;2012年3月—2013年8月语文教学基本功大比武讲课比赛中荣获全镇第三名;2013年3月—2014年8月荣获镇级优秀中队辅导员及镇级优秀班主任;同年中她的论文《让拼音教学在课堂上趣味盎然》在云南省教育科学竞赛征文中,荣获三等奖;2014年—2015月荣获镇级优秀党员及县级优秀教师;2014年3月—5月在教学基本功大比武比赛中荣获全镇级第二名。但这些成果已成过去,未来还在等待开拓。

三、工作事迹

1、锐意进取,不断超越

十六学年以来,她能依时上班,出席各类会议,从没缺席、迟到、请假、旷工。每天,无论风雨,自己坚持早上6:50分准时到校,了解学生到校情况,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曾经一位同事这样跟她说:“你呀,学校的什么会议、什么报账都少不了你,你真辛苦啊。”面对这些可怜她的老师们,她只是微笑的告诉他们:“这是我的工作”。她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持出满勤,从不迟到早退。以校为家,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要求,在教学中我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积极参加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向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学习,并认真写心得体会。工作期间,她既教书又育人,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做人要自立自强,诚实守信,为人正直;在学习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待人宽厚,做事要有责任心;在生活上要勤劳节俭,生活俭朴。经常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做一个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家长这样对她说“毕老师谢谢您!”她问他为什么要谢她,他说他家的孩子自从来到她的这个班后,他下午干活回家,孩子会给他倒洗脚水,还给他送上一杯凉开水,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做什么事都懂事多了,对老人很有礼貌。我觉得这些事很平常,但对小孩来说却不是这样。我一直在想学生学习在好,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做人的道理不教又有什么意思呢?要让学生学会感恩。所以,我认为老师要不但教书还要得育人。这点她做到了。

2、教书育人,甘为教育事业献青春。

创新才叫生命,创新才有价值,毕劲娟老师在十六年的教学生涯中,始终扎根海拔1800米的最艰苦的山区,没有一丝的懈怠和重复,而是潜心于教学方法的研究,教研方面,在校长的领导下,教研组和各学科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全校教学成绩年年创新高,得到了镇中心校领导、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她所任的班级成绩在全镇中名列前茅。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孩子们没有受过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他们走进学校一片空白。记得她刚刚接手一年级这个班时,第一天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鼻涕满面、眼睛一亮一亮的看着她,甚至有几个民族学生连汉语都不懂,当时她心都凉了,她在想,要如何是好。于是,面对质朴纯真的山里娃,她开始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热情。她曾经气馁过,可是看着他们在她的引导下,一年的言传身教,细致关怀和与学生融入一体的情感投入中,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她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她又信心十足了,多次她想提笔申请调到环境好一点的学校去,可是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让她打消了这个念头。也许一个老师的离开并不算什么,可在一个非常落后而又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是多么需要一个这样心中始终装着学生的老师,看到眼前这一幕,她动摇了,一次又一次的撕掉了申请。她爱家乡,她家乡的每一片土地,爱家乡的每一个孩子,更爱她的学生,她已经离不开他们了,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

作为一名教师,她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坚持经常翻阅云南教育小学教师书籍。备课时,精心设计环节,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特点,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教学,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课堂上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而她则循循善诱的引导,做好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教育学生上,她很注重培优扶差的工作,对于后进生,她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她抓好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选拔优秀的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一起进步。平时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及时对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他们健康成长。她所教学科的成绩在全镇中名列前茅。教研活动是载体,课改教研是先导。为此,她在所从事的教研工作中积极探索,勤于实践,做好新课改的模范带头人。在这方面,她积极观看各种教学观摩课等,不断充实自己,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在工作中,能以求真务实的态度,顾全大局,融合群体。

3、关爱学生,无私忘我。

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琐细而繁重。尤其是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弱,他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事无巨细,点点滴滴,班主任都得操心。在她们班中常常有学生生病,作为班主任的她有时要背着学生去看病,学生年龄小,怕打针,老师只能像母亲一样抱着她打针,回到学校还要监督着他们吃药,有时怕他们晚上发高烧,老师要守到很晚才能回家,这样的事常常都有。记得班上有一位学生因年龄小,常常在晚上尿裤子,面对这样的孩子,她把自己家儿子的裤子送给他穿,把家长叫来一起商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家长比较支持,给他买了纸尿裤。学期末学生复习时很苦好累,她就用自己的钱为他们买糖,解解他们的辛苦,看着他们高兴的样子,她好幸福。农村孩子容易得到满足,哪怕是一颗糖或是一本书同学们都会觉得开心。有时学生为了感谢她会给她画一幅画或者写小纸条,她把这些画和小纸条都贴在她的玻璃窗上,同学们非常开心。虽然这些事很平常,但要持之以恒很不容易,为了学生能健康成长,就必须关心爱护他们,做他们的第二个母亲,她把“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作为关心学生的座右铭。十六年的为师之路,十六年的班主任工作之路,这颗爱的种子已在她心里生根发芽,并长成参天大树,已枝繁叶茂,已把绿阴送达给她所爱的孩子身边,不娇惯他们,不伤害他们。她心中始终记着这样一句话:做学生生活中的母亲,错误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挚友。短暂的时光里,她不但取得了家长的放心,学生也更有了学习的动力,她所带的班级也很快成为班风正、学风浓的班集体。

十六年的教育生涯,我始终坚守着一腔热诚一腔爱,我眷恋山区这片黄土,她更眷恋山区的孩子,她庆幸她选择了“教书育人”——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她将无怨无悔地耕耘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让娇嫩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这希望的田野上!可以说,南乃小学的学生的成长,都洒有毕劲娟老师辛勤的汗水。

篇6:我的教书生涯

我教书生涯中一个难忘的插曲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拥有一个美丽的梦想,不管是平淡的,还是出奇的,但正是因为拥有了这个梦想,才使世界变得五彩缤纷,多姿多彩,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和能行走的脚,一副会思考的头脑,把它们都利用起来,我们称之为劳动,不管是体力的,还是脑力的,它创造并改变着这个世界。如果缺少劳动之美,我们的生命将暗淡无光,也无法实现自己心中那个美丽的梦想。

在很小的时候,每当我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的时候,我心中就特别羡慕老师拿着粉笔在黑板上讲课的样子,更别说难忘他们教育我们要怎样做人的话语,心里想,要是将来自己也能做一名老师多好哇!曾经还以“办家家”的方式体验过这种感觉,于是在孩提时代,一颗想当老师的种子就埋在我的内心深处,为此,我奋发图强,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在学校里,在班上,我都表现得那样出色,直到让我的这颗平凡的种子在我身上开花结果。但今天在我实现理想的今天,在感受欢乐的今天,也让我体验到了这条道路并非一马平川,或多或少坑坑洼洼总是存在的,下面就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今年是我上班的第十年了,在之前的工作中,算说谈不上事业上有多么的轰轰烈烈,但至少孩子们没有给我带来过大麻烦,也总算比较听话,这些年取得的成绩也还比较理想,但在我的心里风平浪静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突然发生了。

那是在一天早晨,我在上第一节语文课的时候,看见我们班的陈学金同学在学校的冻青树下溜达,当时我放下手中的书本,连喊了他几声快来上课,别逃课,他不但没有听进去,还越跑越快,我的心里很着急,但也不能放下手中的书本不管班上的孩子去追他呀!心里想这孩子平时逃课也不是一次了,等下课打个电话问他到家没有,下课之后我就打电话给该生的家长,她母亲说没有事情的,可能还没有到家,到家之后会尽快劝他返校读书的,还叫我别担心,当时自己没有来得及多想就挂电话了,可到第二节课的时候,班上的一位同学递给我一张请假条,说是班上的另外两个同学走了,我当时很吃惊,赶快打开请假条,里面写到,“老师,对不起,请原谅我们的不辞而别,我们想出去闯一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想出去找点钱用,小荣才,小稀留”我的心懵了,问班上的同学是否知道他们的去向,全班同学都摇头,表示不知道,我立马拨通监护人的电话号码,把情况属实地告诉给家长们,希望他们配合我们找到这两个孩子。此时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孩子们会有想出去打工的想法。是不是受大人赚钱的影响呢?还是大人们根本就不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呢?很大可能性是后者。

本来第一个孩子逃学的事情就让我着急不已,现在又雪上加霜,无论如何,我所抱的态度是出现问题要解决,下午放学后,我到第一个孩子家去家访,当时家长的表情和话语让我至今难忘,孩子的父亲说,老师,没有关系的,我今天听一个亲戚说看见有三个孩子走在马

路上,往毕节方向去了,你看班上有其他同学失踪没有,我一听,心里推断,糟糕,他们三个一起去了,这可该怎么办才好?把班上发生的事情给陈学金的爸爸说了,他脸上不但没有焦虑的神情,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叫我别担心,过几天会来,如果不来死了算,这孩子不听话,有他不多,无他不少,我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拨通其它两位同学的家长电话,叫他们过来商量如何找到孩子们的事情,这时小稀的家长也用同样的口吻对我说话,老师,不要着急,我家这该死的娃儿肯定带着其他两位同学去大方了,因为我的大女儿家就住在那里,之前假期里他就独自做过这样的事情,我惊讶地问,什么啊?以前单独去过,你们怎么放心呢?他妈妈说,你不知道啊,这孩子不让我们省心,死了也不怪你们老师,可孩子们身上没有车费,也怕遇到坏人啊?小荣才的父亲还坐车沿途找了一晚上,但始终杳无音讯,我们的心一直忐忑不安,就在我们着急的同时,也一直拨通小稀姐姐的号码,第一天过去了,第二天过去了,说还是没有到,我们把这件事情上报了乡中心校,派出所,就在大家要借助各种力量找回他们的时候,一个让人心里落下大石头的电话打来了,说他们到大方县城了,这时大家的心里落下了一块沉重的石头,也让我的脑力劳动稍微可以休息一下了,找到孩子的那一夜,家长们去把各自的孩子接回了家,我的眼睛终于可以较安心地合拢了。

第二天,他们把孩子们安然无恙地送回了学校,我没有骂他们,也没有打他们,而是询问事情的详细经过,这几晚上,都住哪里?吃些什么?遇到坏人怎么办?小学金独自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小秘密,把

家里大人的钱偷走了70多块,但这些钱基本用完了,晚上他们借住路边工人们住的帐篷,我告诉他们偷钱是不对的,也告诉他们擅自离家出走的严重后果,让班里的同学引以为鉴,甚至叫班上的同学安慰他们,在学习上要尽量帮助他们,在思想上不能鄙视他们,要和他们搞好团结,使我们班内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我也在课后不断地对他们进行家访,给家长们作思想工作,经常抚摸他们的头,投下对进步所给予的进步目光,只要进步了,无论是学习上还是思想上,我都会比以前更加关注他们,与此同时,在工作中我更加注重心里的安全隐患这一块的工作。在要毕业的时候,一个同学这样给我留言,“亲爱的老师,想起给你带来的麻烦,我的心里有千万个对不起,但一想到你平时讲的,人的一生,每个人都会犯错,这并不稀奇,重要的是自己能否认识并改正错误,我相信,今天你为了我们,付出了太多,操了太多的心,但是,明天,我将会让你以我为荣,请相信我”,看着这些话语,我心里甜了很久很久。时间久了,我看见自己亲手用爱来播种的这三颗小树苗渐渐地茁壮成长,还学会了怎样在地下深处寻找水源,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通过这件事情,我更加懂得在我们教育的家园里,随时可能面临安全隐患,无论是心灵上的,还是身体上的,但我们都应坦然面对,自己也不会因为这件事情而丧失了对教育的热情,懂得了发生任何事情都应沉着冷静地去处理,尽量防患于未然的道理,要知道,这条路在布满了许多荆棘的同时,也盛开着许多鲜花。

就在前几天,我的08年毕业的一个学生发了一条信息说想来看

我,说是自己要离开家乡,可能要很长时间才回来。我一想到今年他刚好高考,就询问了高考的情况,他说得了655分,全县文科第三,但有不少遗憾,那夜,他来我家看我,我们谈了许多,我的心里美滋滋的,试问有学生给你发来慰问信息或节日祝福语的时候,说要来看你的时候,又有多少老师不开心呢,更何况这棵大树也不是我一个人栽培的?我深深地觉得我的职业是那样美丽,那样神圣......我所从事的职业是那样的平凡,但是我看到孩子们成才的时候,我深深地感觉到,即使我芳华殆尽,也毫无怨言,因为我让自己的生命得到了延伸,我用劳动换取了孩子们的快乐成长,用爱来填充了孩子们心灵深处的空白,消除了孩子们心里的安全隐患。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构成美丽中国梦的元素。我爱我的职业,更爱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

同胞们,因为有了梦想,才使我们的人生没有迷失方向,寻找到努力的目标,因为有了劳动,才使我们的汗水流得更加有价值,从而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让我们跟随自己的梦想,乘风破浪,奋勇向前。共同实现心中那美丽的梦想,让我们的中国梦更加美丽,更加迷人吧!

上一篇:《G20-LED峰会第1次会议上海公报》全文下一篇:寒假要开始了蔡老师给全班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