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小学生日记

2024-04-07

年糕小学生日记(共16篇)

篇1:年糕小学生日记

年糕小学生日记

“打年糕!真的吗?”“是的。”“那太好了!”我兴奋的喊道。原来,老家又要打年糕了,所以我无比兴奋。

一大早,我便乘着爸爸的汽车来到了老家下舍。一下车,我便闻到了香喷喷的糯米味儿。我迫不及待地跑向打年糕的地方,还没有到便听到“咚咚咚”的有节奏的声音。心想:那应该就是打年糕的声音了。我加快了脚步向那儿赶去。

只见一个“老虎灶”上放着一个巨大的.桶,我想:那大概就是蒸米粉的大桶了吧。过了一会儿,烧火的大伯说:“好了,米粉熟了,可以出锅了!”两个大伯应声而来,搓了搓手,捧起桶,飞速跑到石槽旁倒进去。一旁拿着木锤的大伯早已不耐烦了,立刻举起木锤就砸。原本看似柔软的米团竟如皮球般富有弹性。米团一被砸出坑,坑便立刻自动复原,逐渐便变得十分筋道。我闻着香味,口水便从嘴角流了出来。我情不自禁地从米团中掏了一块尝尝,“不错,软软的,糯糯的,甜甜的,真美味啊!”

“打好了,可以去用绳子切割了。”拿着木锤的大伯说。两个年轻的叔叔把手放进冷水中,搓了搓手,跑过来搬起面团,抬到桌子上,搓成条,拿起绳子割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块块年糕便有点模样了。我有幸被邀请“点花”,在我的筷子之下,一块块年糕便成形了。在三轮车的运输下,年糕便被送往各家各户。

今天,我不仅难忘,还收获了知识。

篇2:年糕小学生日记

今天中午我和妈妈炒了一道菜,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菜呢?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它叫做螃蟹炒年糕。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它,因为外面饭店排挡都有这道菜,如果自己动手做味道就不一样了。

妈妈洗干净螃蟹,打开壳,再把它一块块切开,我也帮忙把小年糕一条条撕开,准备好了一切,就要下锅了,妈妈说:“今天让我试着炒一次螃蟹跟年糕。”妈妈把锅烧热,放下油,看着锅里有点冒烟,叫我把螃蟹放了下去。螃蟹在锅里滋滋响,我用铲子炒来炒去,没一会它就慢慢带地红起来了。我放下准备好的年糕,妈妈放下香料,盖上锅盖。妈妈说:“这样过了七八分钟就可以了。”大约过了一会儿,锅里飘出一阵阵香味来,我有点耐不住想打开锅盖。妈妈知道我心急了就说:“慢点来,锅盖打开热气要散出来,会烫手的,我来好了。”妈妈拿掉盖子,叫我尝了尝咸味,就放下葱花。一道美味可口的螃蟹炒年糕就出锅了。吃着自己亲手做的劳动果实真的是说不出来的好啊!

怎么样,这就是我做的螃蟹炒年糕,看看都嘴馋吧!

篇3:年糕小学生日记

犹记得 “日记”二字每每从口中吐出时, 孩子们那一声“啊……”这是那么歇斯底里, 让我常感无奈。 我曾私下找了几个同学了解情况, 深谈之后发现在语、数、英、科四门功课的众多作业中, “写一篇日记”位居“最害怕作业”榜首。 其中一个学生 (比较优秀的学生) 这样说道:“老师, 作业只要我认真做、虚心地请教爸爸妈妈, 都是能完成的, 可是, 日记, 即使再认真, 我真的没什么东西可写? ”孩子的话提醒了我, “害怕写日记”是因为他们认为没有素材可写。

在生活中, 虽然有很多事能成为日记的素材, 但对学生来说, 并不是所有事都能够进入他的视野, 因为他们有自己观察的对象, 观察的范围, 所以有可能老师认为值得写的, 学生却没有发现, 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 教会学生寻找和发现生动活泼的素材。 本文仅以校内生活为平台, 引导学生进行日记创作。

一、抓住课堂小插曲, 创造日记小话题

学生的生活, 学校占了大半时间;在学校中, 课堂成了师生共话的绝佳场合, 那何不让课堂成为日记素材的第一来源呢?

在复习单元时, 字词的积累与运用是基础之本, 重中之重。 记得一次在回忆AABC式时, 前面的同学都回答得很是流利。“皑皑白雪”、“帘帘飞瀑”、“滔滔江水”等脱口而出。 轮到毛文新了, 他自信满满地站了起来说:“蒙蒙大雨。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 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细――”这是怎么了呢? 当我回味过来时, 不由地笑出了声。 突然, 我灵机一动, 止住全班的笑, 我立即对学生说:“本周的日记, 咱们就以‘蒙蒙大雨’来当主题。 ”学生兴奋地说:“好! ”

在课堂上, 我们难免会犯一些错误, 有个别学生难免会说一些有违你心的答案, 这时, 我们不要忙着批评和道歉, 而应该抓住这些小插曲, 让错误成为有趣的话题。 错误和失误都是一种美。 我相信, 抓住孩子原生态的回答, 创设了精彩的话题, 让学生写出了精彩的日记, 帮学生寻找到了日记的素材。 围绕这个话题去写, 不仅让学生把有趣的事情深深印刻在记忆里, 而且让学生用书写的方式记下了难忘的一刻。 我想, 如果每次都能及时抓住课堂上这些小插曲, 不断创造话题, 打开孩子的视野, 拓宽观察范围, 久而久之, 孩子们就会有一双观察敏锐的眼睛。

二、留心看生活趣事, 拓宽日记大源地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樊发稼说:“我手写我心, 让学生知道写作文就是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就像小鸟随心所欲地唱自己想唱的歌。 ”

学校生活中, 孩子之间的交往必不可少, 人与人的交往会擦出更耀眼的火花。 在办公室休息时, 总有一两个女同学来打小报告:“老师, 小明故意打我! ”诸如此类的声音总是源源不断。 我们常常告诉孩子, 留心身边的一点点儿小事, 好好思考, 记录它。 那我何不以此“声源”化为写作“来源”呢?

有想法就要有行动, 相比全班教育, 也许提供成功的案例更能被学生接受。 我留心课间, 发现几个女孩子与男孩子正在嬉戏。 于是趁机找来其中一个, 问:“你们玩什么那么开心啊? ”这孩子是班里较大胆的一个, 与我的关系比较亲近。 听完我的问题, 她立即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老师, 一下课……”听到这, 我了解了大概, 男生喜欢逗着女生玩, 而女生又不大愿意。 听完, 我说:“听你说的挺热闹的, 但老师也没理清主要缘由。 那这样, 你写一写, 然后让老师看个明白, 好为你做主啊。 好吗? ”一听我要为她们主持公道, 小女孩满口答应。 第二天, 我的桌上就多了一篇日记。

看了日记, 稍作修改后, 我就在当天的语文课中声情并茂地朗读了此文。 至此之后的一段时间, 记录校园生活成了学生日记的主流。

“处处留心皆学问”。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竖起耳朵, 睁开眼睛, 用心思考就能寻觅到很多日记素材。 留心生活是学生日记创作的源地, 可以留心生活的一景一事一人, 看似容易但写好不容易。 教师除了要给学生提供日记创作的素材来源外, 更要引导如何写好日记, 切不可写成流水账。 只有细致地观察景、事、人的形态, 精心构想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日记, 才会有更广阔的创作天地。

三、与图文音像接轨, 开辟日记新渠道

现在孩子的生活都很枯燥, 有些孩子除了在学校读书, 获取知识以外, 再没有获取知识的来源, 对生活中的事情漠不关心。 既然他们的世界是空白、无趣, 那么就把他们带入我们的生活中, 把我们看到听到的事情说给他们听, 放给他们看。 我们通过平时的看报, 及时给学生积累有用的素材。 这个素材可以是有趣的、有益的等。 让学生了解素材, 思考素材, 从而写出精彩的日记。

一天, 我在学生做操时浏览了一份报纸, 其中一篇随感《消失的母校 》引发了我的感触。 此文记录了自己对母校的回忆与怀念, 令我想起了自己就读师范时的老院址也已经被拆迁了, 读来更显亲切。 恰逢元旦将至, “理想的校园”是本次元旦征文的主题, 那我何不提供我的素材呢? 于是一上课, 我就打开电脑, 播放了一段记录我母校的视频, 其中图文并茂, 并配有音乐。 视频结束, 我与学生分享了《消失的母校》, 谈了我的感受, 孩子们也颇有同感, 借此引出征文主题。 “你理想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呢? 能与老师分享吗? ”

隔天, 几乎全班孩子都写出了自己心中的学校。

总之, 教师可以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发掘日记创作的素材, 教师只有前期一步一步扶到位了, 后期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寻觅日记创作的素材。 其实在校园内我们这样引导学生发现素材, 走出校门, 在家庭、社会上同样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创作日记。 “心有所思, 情有所感, 而后才有所撰作”。 学生在自由日记时, 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 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本领和技巧。 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日记时一定要合理评价, 及时鼓励, 必定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对写日记的兴趣, 进而提高学生的日记水平, 同时一定能使每个学生在日记的所“思”、所“感”中健康成长。

摘要:如何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 从校内走向校外, 从书本走向社会, 进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呢?作者认为, 日记教学正是承载这一重任之翼。日记就是学生能力的“操作间”。

篇4:捣年糕小学日记400字

只见他拿出一块比碗还打的粉团,在一个抱上面摩擦,一条条粉条被报了下来。等到快满的时候便端进了厨房,我紧跟其后。他把粉倒进锅内煮,等一小会后便“上桌”了。

把它放入捣臼内,用捣锤将它们打松。这考验的是捣的人的力量·助手的敏捷和两人的默契。但他们一不小心就多放了许多水,引起群众不满。所以他们赶紧抱到礼堂里。

抱到礼堂,群众便开启疯抢糖糕奶,我一把拉过来发现:我抱走了全部的糖糕奶。他们叫我少拿一点,留给他们,所以我只拉了一点点,便回去了。

篇5:做年糕的四年级日记

嗯~!做什么好呢?做炒鸡蛋,太简单了,而且还填不饱肚子,不行;鸡蛋面,太难做了,不行;蛋炒饭,不好做,不行……想了个老半天,做什么好呢,只有炒年糕好做,行!那就做炒年糕吧!

说干就干,我先开始做好准备工作,先把大蒜、青菜、洋葱、胡萝卜从冰箱里拿出来,切好,把黑木耳放进水里浸泡一会儿……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准备,总算是可以开始做了。我“啪”地打开了火,火苗“嗖”地一声就出来了。我先是在锅里倒了一些油,把油烟机打开,把油要均匀,之后就把肉丝全部倒进去,锅里就响起一种声音。然后,我就把大蒜和洋葱和胡萝卜还有两颗已经搅拌完均匀的鸭蛋,一起放进去,把鸭蛋翻炒完切碎。之后,连续翻炒,再放入香虾干翻炒,过一会儿再放一点点盐白糖或红糖,放料酒和酱油,继续翻炒。再放入年糕多翻炒一会儿。如果想让年糕再软一点的话,就可以加一点凉开水。最后把青菜叶和大蒜叶放进锅里翻炒,翻炒完了之后就可以起锅了!

篇6:年糕小学生日记

有一天中午,妈妈正在厨房做着,突然快递来了,她就出去拿了。我一看机会来了,于是赶忙走到厨房,锅里的“半成品”还在滋滋冒着热气。我心想:妈妈把炒了一半的年糕放在这里,不就是让我捡了个便宜嘛!就当做是我炒的了!

于是我开始左右开弓,左手拿起锅柄,右手拿起锅铲,使出我全身的力气,左翻翻右炒炒,没过多久我就感觉肩膀酸痛几乎抬不起来,心想:这活可真不是人能干的!才这么一会儿功夫就累得不行了!可想而知妈妈每天为我们做饭是多么辛苦啊!

过了一会儿,我看着原本一片片雪白的年糕片颜色越来越深,味道也越来越怪,感觉有点不对劲,赶紧把火给熄了,拿起一个盘子小心翼翼地装了起来,捧上餐桌!

捧上餐桌后,我开始欣赏起自己的“杰作”,可自己炒的和妈妈炒的比起来颜色深了点,但味道应该差不到哪里去。我开始品尝生平第一次炒的年糕,最先入口的第一片就给我带来了一阵油腻腻的苦味,我赶紧把它吐了出来,心想:这味道怎么这么苦啊?哦!我知道了,一定是我炒的太久糊掉了!

看来我对炒菜这方面还不太熟悉,日后我一定要向妈妈多多学习,争取炒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好菜来孝敬老爸老妈!

优爸点评:小作者的这篇文章突出一个可爱,不仅有小作者思考问题的可爱,更有亲自动手的可爱,两个可爱加在一起,让这篇文章透露出淳朴、童真的气息。先说小作者的心理活动,看到妈妈炒的年糕,满心油然而生出好奇;碰到“半成品”,小作者怀着“拣到便宜”的心情,就上去动手;而炒到一半就肩膀酸痛,也体会到了妈妈的辛劳……前后一系列的心理变化,细致而真实,也让这个好奇心满满、喜欢动手、虽然没有成功但纯真可爱的小作者形象深入人心。另外,小作者的动作描写也很到位,特别是第三段的首句,“左手拿起锅柄,右手拿起锅铲,使出我全身的力气,左翻翻右炒炒”,不仅有动作,还有画面感,看上去,俨然一个威风堂堂的大厨师!小作者虽然最后炒糊了,但这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还进一步地理解了妈妈的辛苦,很有意义!

小作者:林梓轩

指导老师:柳卿

篇7:年糕小学生日记

一、指导写法激发热情

怎样来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起更大的写作热情呢?我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以下几种指导方法:

1、螺旋上升, 逐步提高。

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有一个“由初学到模仿, 由模仿到提高, 由提高到创新”的过程。因此, 开始时教师要扶一扶, 帮一帮。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来帮扶:一是学习欣赏, 建立表象——提供范例, 欣赏他人的数学日记, 自己上网阅读优秀数学日记等, 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数学日记的表象, 并利用范例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数学日记的素材, 如何写出有一定欣赏性的数学日记来, 认识到数学日记就是写自己的事、身边的事、生活中的事, 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欲望;二是尝试习作, 掌握技巧——让学生试着模仿, 按照老师规定的范围学着试写数学日记。选材上可以是当天数学课的学习内容, 学到的数学概念, 学到的数学方法, 不够明白的地方及疑问等。形式上, 可以是叙述日记、心得体会。数量上, 可一周二个日记。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到有负担、有压力、有厌烦心理;三是自主发挥, 提高水平——放手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那丰富多彩、源源不断的数学写作素材, 学会自己捕捉写作素材, 筛选典型内容。选材上, 可以是数学知识的整理、错例分析、质疑求解、应用实践、自我反思、抒发情感等。形式上, 可以是心得体会、咨询日记、建议日记、叙述日记等。数量上, 可间天一个日记。这样既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把抽象的数学形象化, 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用于生活, 感受到数学是有价值的, 是有写的。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数学日记中, 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推理过程、数学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还存在的问题。不但便于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过程的分析与把握, 及时地予以帮助, 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对学习负责的精神;四是发现创新, 形成能力——展开思考与想象的翅膀, 结合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经验, 通过实践活动, 从各个角度去发现数学, 提炼数学, 找到数学规律, 探索新知识, 掌握新本领, 让学生体验到写作与创新的成就感。数量上, 可天天一个日记, 并用它替代课外作业。

2、重视差异, 分类要求。

写数学日记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而不是给学生增加负担。因此, 所布置的数学日记的任务, 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也就是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不同层次, 提出不同的要求。

3、注重评价, 互动交流。

在评价学生数学日记时, 我注重采用多元化、多样化的激励方式, 形成自上而下的激励机制。总结出了“悉心谈话、错误纠正、鼓励表扬、优秀展示”等评价方法。具体评价时采取了:一是语言激励。在批改数学日记时, 使用激励性的语言, “你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能准确寻找到生活中的数学”、“你真能干!能帮妈妈购物买菜了。”、“你能行, 一定能过计算关”、“老师相信你, 你会慢慢进步的, 不要泄气!”、“你的建议很好, 老师一定采纳!看行动吧!”, 这样的评语出现在学生的数学日记中, 学生不乐、不写那才怪嘞。二是交流激励。每周五的晨读活动为数学日记欣赏和交流时间, 采取四人小组欣赏交流----学习大组欣赏交流----全班欣赏交流的流程进行, 让学生在交流中欣赏自己, 欣赏他人, 树立自信。三是评优激励。开展了每周“靓酷日记”评比, 对评选出的“靓酷日记”, 除了在班级荣誉台和黑板报上进行展示外, 还要收集装订成“靓酷数学日记”月刊, 挂在图书角供大家欣赏、学习, 每天还让学生轮流将月刊带回家, 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记日记的情感因素,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求知欲望, 增强了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达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互学互助、共同发展, 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二、坚持写作效益明显

数学日记让学生走进生活, 让学生感悟数学是现实的、是有用的, 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成为了学生体验成功的乐园,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 使每位学生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快乐。

数学日记加强了数学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提高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写作能力, 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 使学生对数学和老师产生了情感倾向, 激发出了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数学日记挖掘了学生的智力因素, 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开发了学生的潜能, 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 是学生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 运用有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

数学日记促进了师生各自进行反思。在数学日记中, 学生会对自己进行总结评价, 找出学习中的利和弊, 提出学习目标;在数学日记中, 会让教师不断地反思教学, 并一步一步加以改进, 适时调整教学思路来适应学生有效的学习。

数学日记不但得到了家长的肯定和赞许, 还初步端正了家长的教育思想, 更新了教育观念, 懂得了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不再以考分来衡量孩子, 而是重视孩子整合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的能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8:炒年糕小学作文

临近开学,我似乎觉得这个暑假没有吃过什么好吃的东西,于是我上网查查,终于找到了那个,我最爱的最喜欢的韩式炒年糕!

视频上的韩式炒年糕,年糕被辣椒般红的酱料给覆盖着,粘稠的蘸料配着糯糯的年糕,光想着就很美好,再有散碎的白色芝麻点缀,显得更加可口,我脑子里有个声音告诉我:“快去,快去做啊!做出来一定很成功!”打开冰箱,一看,G?还真有年糕!我就开始了忙碌的厨师体验……

先是往锅里放水,煮到沸腾即可往里倒年糕,煮个五分钟后捞出,放入冷水备用。

接下来是我拭目以待的调酱料,准备一个大碗,往里倒番茄酱的,由于没有就用番茄酱啦,记得多放一点哦,两勺半就可以),再放白糖,由于我比较喜欢甜,放了一勺半,再放生抽,生抽可以少放一点,半勺多一点即可,最后放入温水温水可以少放点儿,将可以使他变得粘稠(如果水放多了,酱料就调失败啦,就会变的很稀)。

最后是拿三颗大蒜,捣成小颗粒就可以。最后就可以开始煮啦!放油,放入蒜,由于第一次自己操作,会被贱出的油吓到,但做饭嘛,不大胆尝试怎么行?听着噼哩啪啦的声音,清脆悦耳。放酱料喽,放入之后摊匀,不然水分没了,就不好吃了,最后请入主人公,年糕!放入之后一定要翻炒多次,炒的中途要放一点水就好了,直到将酱料遍布全部年糕的身体就好啦!

篇9:蒸年糕小学生作文400字

今年,最开心的日子就是回姥姥家看大人们蒸年糕了。

临近年尾,各家各户就忙着准备蒸年糕:蒸年糕用的糯米是早就精选好了的,蒸年糕的前几天大人们开始淘洗糯米。要等淘净的糯米晒干后磨成粉,蒸年糕的准备工作才告一段落。

到了蒸年糕的那一天,大人们都起个大早,把平时舍不得吃的白糖、红枣、赤豆、莲子、百合、红丝、绿丝……一股脑往笼里倒。此时最焦急的要数我们这些孩子们,紧盯着那诱人的年糕。

“出笼啦——”大人们故意拉长了声调,嗓音特别悦耳动听。于是,大人们把年糕放到盘子里,拿到餐桌上了。顿时,浓郁的香味布满了整间屋子。

年糕的颜色各式各样:有纯白色的,有点缀着一粒粒红枣和赤豆的,还有红绿丝镶嵌而成的.,色泽诱人,令人垂涎。大人们忙着给孩子们盛年糕,我们这些孩子们此刻根本不顾及大人们的谈话,虽然年糕很烫,但还是大块大块地往嘴里塞,一个个腮帮子鼓鼓的,小肚子也快要撑破。

篇10:年糕的小学三年级作文

放学到店里,在途中,我在马路旁的摊子上买了一串年糕。

年糕5角一串,够实惠,摆摊的叔叔把年糕放进了炸的东西里,过了不久,就新鲜出炉了。刚出来的年糕白白的,就如仙鹤那洁白美丽的羽毛,但叔叔把它来了个孙悟空72变,看,一变就换了个身,年糕那红里投黄,就像是挂在天上的美丽的火烧云。大家追究怎么变的,我来告诉他,我叫叔叔把年糕弄上果酱,然后撒上辣椒,于是,就成了这样的一副美丽的模样了。

弄好的年糕终于可以火爆开锅了,咬上一口脆脆的,甜甜的,可好吃了,再咬,再啃,最后被我咬得精光,吃后,我还是留恋那甜美的味道,好想再来一串。这就是年糕,炸年糕,好吃极了,你也品尝品尝吧。

篇11:如何培养小学生写日记习惯

首先注重读, 读是写的基础, 读为写服务。培养学生读的兴趣, 读起来才不至于枯燥、乏味。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华山的险》时, 采用了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找出四个典型的描写华山的险的句子, 然后把这四句合起, 分给男女生读, 读出山路的险。我对女生说认真读, 读出山路的险, 吓吓男生, 女生读得津津有味。我又对男生说, 好好读, 吓吓女生, 男生读得认认真真。我说:“你们谁也没吓倒对方, 把我吓倒了, 还想吓老师吗?”学生齐说:“愿意。”我说:“齐读这四句话。”我看到了孩子们发自内心微笑的脸, 我也有了实验的成就感。“读”可以有多种形式:朗读、默读、自由读、齐读、速读、慢读。要注意做到下面几点: (1) 读要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2) 读的面要广, 量要多, 形式要多。 (3) 读要有目标性, 要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读。 (4) 读要有重点, 有内容, 有层次。 (5) 要注意以读带讲, 以读促学。 (6) 要注意做到读的互动, 读的迁移。 (7) 要引导学生读出理解, 读出个性, 读出见地。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老师要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里取材, 写自己眼中看到的真实的世界, 做到“我手里写的就是我眼里看到的, 是我心里想的”。日记是学生快速养成写作习惯的一个有效途径, 日记记录的是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 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小作文。为了让学生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 我采用了这样的方法。

⑴自主拟题。虽说日记不一定非得有一个标题, 但一个有新意的标题却能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 一个传神的标题能激发读者无穷的遐想。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读者透过这双眼睛可以看到窗外美妙的风光。因此, 笔者让学生自主拟题, 提倡用一些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为标题。如“我吓了一跳”“可怜的小猫”“试试真奇妙”“妈妈, 我错了”……

⑵确立写作的素材。必须遵循科学性、趣味性、层次性的原则。自己选内容, 生活中所见所闻、所做所感都可, 不作素材上的硬性规定。鼓励学生求异、创新, 写出多彩的生活。

⑶评价要有个性。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这是一个充分体现学生个别差异, 促进同学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合作交流的、很有价值的环节。评价提倡主体参与。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日记, 认真阅读后进行互评, 再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在学生们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 再集中讨论, 引导他们去发现谁的日记中有与众不同的方面, 无论是日记的内容, 还是表达形式, 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变换角度看问题, 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和求异性。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 让学生敢在日记中说真话、实话。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爱写日记。

篇12:年糕味儿生活随笔

紧蒸馒头慢蒸糕,急死没活熬米汤。蒸馒头熬稀饭要快火急攻,蒸糕可要匀着点来,当然还是要保持一定的火候,要不就夹生了。

蒸糕,老家叫“淘糕”。腊月里熟人路上碰见:

“吃了吗?”

“吃了。”

“今年淘了多少糕?”

“一斗。”

“那可不少了……”

无定河畔的腊月,天冻冻得惨白,地冻得张裂。寒冷的西北风灌满高原每一个褶皱。人们把棉袄,棉裤,棉帽,棉鞋都穿上了,个个显得臃肿又笨拙,就是在雪地里或冰滩上跌个四脚朝天,也不会受伤。老爷爷们则穿上羊皮袄和深档宽腰的棉裤,有时还要系上根布腰带子,聚在井岔上拉话,天快黑了,才一个个慢吞吞地回家。

不过再冷的天也挡不住孩子们对年的望眼欲穿。大人们则冒着严寒,不紧不慢地准备着过年的东西。给孩子们做新衣服,杀猪宰羊,掏炕扫窑,磨面蒸馍,淘米做糕,糊窗纸,贴对联,做豆腐,漏粉条,一切不动声色,却都有条不紊。

把黄米泡在大盆里,泡上一夜。早上起来,把米捞在柠条编制的筛子里,慢慢控出水份。伸手进去,感觉潮潮的,就可以放在架子车上,拉去在碾子上压了。

腊月里,有碾子的人家,院子里一直是红火的。从早到晚,碾子的木轴就咯吱咯吱地响着,像是奏着一支单调的曲子,荒板无腔。大点的孩子们被大人捉来,帮忙推碾子。

把黄米倒在碾盘中间,均匀摊薄,推动沉重的滚石,压过去,便压成了一整片,像是平滑的冰面。用铲子铲起揉碎,摊开,再压过来。反复碾压一会,便用细箩箩了去,搭在沙柳簸箩中的箩面架上,来回推动,黄米面粉簌簌如雪,蒙蒙地一层一层堆积成小山。

推碾子是无聊又麻烦的。一圈又一圈地转,孩子们转得晕头转向,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结束。要是有头驴或骡子,蒙了眼拉碾子,就可省好多事了。大人也转的麻烦,烦的不行了,就唧唧哼哼地,哼起了小曲:

“白天想你山圪瘩上站,

夜里想你胡缭乱,

想你想得吃不下饭,

心火火上来把口燎烂……”

也不怕人笑话。

蒸糕要大锅。把适量的黄米面粉放在簸箩中,提前加水拌匀,有经验的行家一伸手,就知道面粉的干湿。把中间的面粉挖开,缓缓加入热水,然后从四面回拨,再从边缘底部向内挖,挖出一把面团,揉碎揉匀,再挖再揉。直至一簸箩的面粉搅的潮软均匀。

锅内多加水,架木制的蒸屉,铺上笼布,大火烧开直至蒸气直冒,转小火。抓一把面粉均匀洒开,洒满一层,变了色,再接着洒一层。一会功夫,窑洞里便气雾缭绕,湿热难受。尽管光线不好,但拉风箱的不能偷懒,洒面粉的不敢松懈,瞧着哪里蒸气冲出洞了,一边吩咐烧火的火慢点,一边赶紧抓把面粉给堵住,不然就漏气了。待到洒得和锅沿差不多高了,稍稍盖一下锅,就可以出锅了。

提了笼布的四角,把一大锅蒸熟的面团放在宽展的大案板上,切成几块。滚烫的面团要趁热揉制,叫“采糕”。与平时和面差不多,却很累人,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两手蘸了凉水,揉两下,再赶紧蘸了凉水,再揉压。待到面团均匀光滑有韧劲了,便揉成一米多长一指多厚一拶多宽的长卷,蘸清油抹在糕卷的表面,小心翼翼晾在窑外,一会就冷了下来。

有时淘糕泡米时捎带着泡些红枣,提前煮熟,糕揉好定型前摊入成卷,便是枣糕。趁热吃,软糯香甜,就是有点粘牙,带假牙的吃前可要摘下。把糕团擀开,包入红糖或枣泥,成三角形,冷却油炸,叫“糕角”。

第二天一早,炸糕。

先切糕。炕上铺了油布,放了案板,取过糕卷,立起来后端裹了白布,用两膝夹住,俯身切片。讲究一片到底,薄厚均匀。糕片边缘干硬澄黄,内部缜密泛白。一早的功夫,便能切下两三簸箩来。

再炼油。细腻的猪板油切成块,热锅下入,慢火细煎,不一会便出了油,不停翻炒,用铁勺碾压,板油变的焦黄,慢慢飘起来,油出的更多,渐渐汪了半锅。

开炸。先试试油温,下一糕片,“唰……”,接着滋滋乱响。合适,再一片一片下锅,小心拨动,防止粘连。翻过来,两面金黄,立马捞出,放铜漏勺上控油,再倒入瓷盆。

刚出锅的.油糕外焦里糯,热气腾腾,米香油香交织混合,撮点盐撒上,咬一口,香。给爷爷奶奶们吃的,要咬去油糕硬边,他们嚼不动了。吃着糕,老人总会蠕动着腮帮叹息:“年过的多了。”

零星的鞭炮声,浓郁的米酒味,红的对联,绿的窗花,和乡村家家蒸腾的热气,深深地诱惑着那只叫作“年”的怪兽,在孩子们忐忑地期望里,它就要来了。一个灯火不熄、炮仗不绝的乡村将开心地欢迎它。大人们却说是张灯放炮是为了恐吓它,吓跑它。真要吓得“年”再不来了,这“年”以后可过不成了。

大人们的话,孩子们有多少敢相信呢。不过在年的欢乐里,任何忧愁和疑惑都会一扫而光。

篇13:做年糕

轮到我们做了,我和哥哥手拉手,兴冲冲地来到磨米粒儿的地方,机器“辍钡叵熳牛把“过年”的气味都磨了出来。接着,把磨碎的米压成粉。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粉从机器里快速出来。最后,把粉蒸一蒸,就成米饭了。

开做啦,我和哥哥各站到竹筐的两边,年糕像挤奶油一般从出口钻了出来,好玩极了!我和哥哥以及一些大人都迅速把年糕摆放好。我把一块年糕分成两半,一半给哥哥,一半给自己,我咬了一口,嗯,软软的,真好吃!我还在年糕里包了一些香干和咸菜哩!

篇14:做年糕作文

年糕店的设备很简单。一台磨粉机,一台年糕机,一眼大灶。但来做年糕的人却排起了长队,米箩从屋里排到屋外。大灶上的年糕蒸里正冒着热气,还不时飘出糕花的香味儿。

终于轮到我们做了。只见师傅把米倒进磨粉机里,经过两次滚压,米变成了很细的粉。然后把粉倒进糕蒸里去蒸,把粉蒸熟,变成了糕花,再放到年糕机上去挤压。挤压出来的年糕是连在一起的,再有机器上的一把剪刀把年糕剪成一段一段的。这就成了平时我们所吃到的年糕。

听爸爸说,过去做年糕都是手工制作的。把蒸好的年糕放到捣臼里捣,很费力。因此,往往是十几家拼起来做,很热闹,

 

篇15:如何指导小学生的日记写作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经常写日记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认识能力, 积累写作素材, 增强写作的能力。”坚持写日记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捷径, 是引发其习作兴趣的一种极好的练笔方式。如果从低年级就入手, 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 智力的开发。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应尽早起步, 帮助学生养成“每日一记”的写作习惯, 使低年级学生从小学会“我手抒我心”, 从而有效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 为将来的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激发小学生对日记的兴趣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对日记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且养成良好的写日记习惯呢?

1.明确目的, 培养兴趣。首先, 在教学中我向学生讲明写日记的重要性, 通过举一些科学家坚持写日记的例子使学生明白写日记对于自己学习和将来工作的帮助。其次, 告诉学生坚持写日记对于自己的写作是大有帮助的, 日记是写作材料的储备, 写作中所需要的语言词汇、写作技巧等都可以在平时的日记中有所体会, 等到写作时自然水到渠成, 信手拈来。最后, 告诉学生, 坚持写日记是对自己心理素质的一种锻炼, 只要坚持下去, 品质、毅力、恒心与耐性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2.巧妙引导, 培养兴趣。在教学中, 对如何引导学生写日记要多下工夫, 逐渐让学生掌握写日记的方法。在学生开始写日记时, 可以只要求学生动笔写就可以, 比较清楚表达即可, 对于批改, 教师的要求比较宽松, 没有过多的框框。当学生熟练、清晰地表述事件的时候, 则一开始就要求日记必须有重点和主题, 对每一天发生的事件有所选择, 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记流水账。对于一些重要的事情可以自己加一个题目, 对于事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日记中写人要注意观察外貌、言行等特征, 写事要抓住事情的起因、发展、过程和结尾, 使日记的内容建立在充实的基础上。学生掌握了日记的写作方法, 自然就会产生兴趣, 这样坚持下去, 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生自然就不会怕写日记, 何愁日记水平不提高呢?

3.遵循原则, 培养兴趣。在引导学生写日记的过程中, 教师要坚持一个原则, 就是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从无到有, 从低到高, 到最后无论是写作立意还是语言运用、结构安排上都有进步。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写日记的劲头就更足了。

4.激励为主, 培养兴趣。在对日记的批阅上, 可以采取激励为主的方法, 扬长避短, 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的日记只要有一点闪光点就可紧紧抓住, 给予表扬。尤其是面对后进生时, 要特别注意找寻他们日记中的积极因素, 一句话写得好, 一个词用得好, 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从评语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希望, 使其更积极写日记, 不再把写日记当成负担。

二、持之以恒

“学贵有恒”。写日记需要坚持, 做到坚持写日记, 学生就会喜欢上写日记, 写作水平就会提高。要让学生把日记当做自己的伙伴, 当做贴心的朋友, 对它哭, 对它笑, 对它诉说心事, 对它畅想前程, 无话不说, 无所不谈。日记训练当中必须始终抓住兴趣与习惯这两把“金钥匙”, 才能开启日记的成功之门。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把写日记作为一项经常性的练笔, 不但可以让孩子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而且可以让孩子学会捕捉素材, 同时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日记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 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生。通过写日记, 可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是写作的基础, 学生学会了观察, 在观察中积累了素材, 写作文时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教师要教会学生什么叫日记、日记的格式、如何选择内容等, 指导学生写简短的日记,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 这样学生才能经常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认真地分析自己的所见所闻, 然后将自己所观察、思考的事物写成日记, 从而不断地积累素材, 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小学生写日记的性质是练笔, 是习惯, 将使生活更丰富、更充实。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勤动笔, 减少束缚, 放手让学生写, 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好的习作习惯一旦养成, 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四、教授小学生写日记的方法

日记是人的随笔记录, 生活、学习、工作情况都可以记。如果从学生会写字、会造句开始就教他写日记, 一直坚持记到走上社会, 那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那么, 在日记中我们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1.要真实。真实是日记的生命所在, 只有真实才能够反映心灵, 教师要引导学生真实地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活, 不要胡拼乱凑, 无病呻吟。

2.要有选择性。我们每一天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的人和事, 如果没有选择地将所有的都记录到日记中, 就失去日记的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 写日记要有选择性, 要选择那些自己有所感悟的人和事。

3.要注意保存。日记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写日记要注意保存。不能这个月写了, 下个月就扔掉了, 要经常翻看自己以前的日记, 这样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作文素质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 我们常常发现, 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 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 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要想写出好作文, 必须多看各种门类的书, 像蜜蜂采蜜一样, 博采众长。读书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 使心灵面貌日益变得积极阳光。那些历经时间沉淀依然流光溢彩的文字, 会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五彩缤纷的印象, 让学生内心的气象漫卷云舒。书看得多了, 知识面广了, 视野就会开阔, 思路就会拓宽。

总而言之, 日记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想方设法教给学生方法和技巧, 激发他们的兴趣, 积极引导学生写日记。当学生将日记作为自己的生活习惯时, 我相信, 在作文教学这块乐土上, 迎接我们的必将是春风拂面、春光灿烂的盛景。

篇16:年糕作文800字

我的祖母是个极为善良、宽厚的人,她会做各种美食,什么摊黄子、贴饼子、炸油果、灌香肠、蒸年糕等等,每样都特别好吃。我最爱吃的是祖母蒸的年糕,我把祖母做的年糕称为“祖母牌”年糕。

过年的时候,来家里拜年的亲戚大多会送来年糕。但我吃过那些年糕之后,觉得一点也不糯,甜味也不是恰到好处,味道和祖母蒸的年糕差远了。祖母蒸的年糕,香甜可口,回味无穷,每每想起,我都要流口水。

在我小时候,每年春节前,祖母都会蒸年糕。年糕有黄色和白色两种,据说是象征金和银。另外,年糕与“年高”谐音,寓意“年高长寿,一年胜似一年”。祖母蒸的年糕,一般都是用黄米做的。祖母是个精细讲究的人,做什么事都要尽量做到最好。蒸年糕要提前把黄米准备好,祖母会亲自推着石碾碾黄米,把黄米碾得细细的。还要准备好大红枣、红小豆,祖母都要选质量上乘的。

祖母会选一个晴天,把大蒸屉和大铁锅刷得干干净净。要蒸年糕了,灶膛里的火烧得旺旺的,锅里的水已经滚开。这时,黄米已用温水拌好,大红枣和红小豆等也已经洗干净。祖母在蒸屉上铺上一层白菜叶,然后把黄米、大红枣和红小豆均匀有序地铺撒到蒸屉上。祖母对我说:“你爱吃大枣,得多放点。”我望着祖母,开心地笑了。蒸屉很沉,祖母会让祖父来帮忙,把蒸屉抬到大锅上蒸。开锅后,还要再蒸上一段时间。一会儿工夫,屋子里便热气腾腾的,年糕的香味也出来了。

年糕蒸好后,几个人一起抬下蒸屉,把蒸好的年糕扣到大笸箩里。我总会趁热吃一块刚蒸出来的年糕,香甜软糯,真是太美味了!年糕放凉以后,被切成一块块的。方方正正的年糕,黄米中夹杂着大红枣和红小豆,看上去就令人垂涎欲滴。蒸好的年糕,祖母只给自己留几块,其余的送人。祖母的表姐,还有祖母在城里的干女儿,包括邻居一个孤寡老太太,每年都能吃上她蒸的年糕。祖母的年糕到过很多地方,很受欢迎。

上一篇:关于奋斗的青春语录下一篇:人,为什么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