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金华市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2024-05-22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金华市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共2篇)

篇1: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金华市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金华市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

案的通知

(金政办发〔2007〕27号)

http://law.baidu.com/pages/chinalawinfo/1693/73/e42ad27530e68be86e0ac5e7899cb7e9_0.html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市国土资源局、建设局、水利局、交通局编制的《金华市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七年四月十三日

金华市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市国土资源局 市建设局 市水利局 市交通局)

为了切实做好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现状

我市属全省地质灾害多发区。近年来,随着工程活动增多,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趋势比较严重。2006年,全市发生地质灾害25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7.9万元,间接经济损失1100万元,新增受威胁农户65户238人。全市现有重点地质灾害及隐患点629处,威胁人口近3万人。滑坡是我市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最主要灾种,占已发生地质灾害隐患点的80%以上,集中分布于我市的南部及东南部山区。

二、2007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地质灾害发生的时段、类型。据气象部门预测,2007年受热带气旋影响,台风仍将频繁出现,梅汛期雨量比前几年有增多趋势,降水集中期比较明显,全市出现局部洪涝的概率增加。结合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工程建设活动情况,预测2007年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的梅汛、台汛期,大部分地区梅汛期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率将高于去年,台汛期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率会与去年持平。梅汛期日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或连续大雨时,易诱发以山区风化残坡积土滑坡和公路边坡、矿山宕面及废弃矿山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局部暴雨极易诱发山区小流域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台汛期强降雨,易引发滑坡、崩塌及山区小流域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矿山尾矿坝和废渣堆放点易形成泥石流灾害,武义、永康萤石矿采空区易发生地面塌陷。

(二)地质灾害发生的重点区域。结合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和2007年汛期水文气象特点,全市8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13个中易发区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重点区域。

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金东区源东乡西部-义乌市北部丘陵山地高易发区、义乌市毛店镇高易发区、武义县桃溪镇高易发区、东阳市白云街道-李宅南部高易发区、东阳市东阳江镇八达-三单乡高易发区、东阳市千祥镇-磐安县深泽乡高易发区、磐安尖山镇高易发区、磐安县大磐镇-盘峰乡高易发区。

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兰溪市黄店镇朱家-浦江县花桥乡中易发区、浦江县虞宅乡中易发区、婺城区罗店镇-义乌市后宅街道中易发区、义乌市大陈镇楂林-东阳市白云街道斗鸡岩中易发区、义乌市佛堂镇塔山-金温铁路中易发区、婺城区箬阳乡-安地镇中易发区、婺城区岭上乡中易发区、武义县壶山街道三角店中易发区、武义县大溪口乡中易发区、武义县新宅镇李村-永康市石柱镇新店中易发区、永康市石柱镇舟山-龙山镇寨口中易发区、磐安县冷水镇-双峰乡中易发区、磐安县窈川乡中易发区。

根据8个高易发区、13个中易发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地质灾害发生的历史和强度,预测磐安、东阳、武义、浦江山区为地质灾害发生的重点县(市)。这些县(市)的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地处深山,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且处于台风影响的常规路线上,加上修路、削坡建房等工程活动较多,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较高。

(三)地质灾害易发的重要交通干线。处在地质灾害易发区中,需重点防治的交通干线:金丽温高速公路武义段,杭金衢高速公路浦江、义乌段,诸永高速公路磐安、东阳段等,可能存在崩塌、滑坡及山区小流域泥石流灾害隐患。山区的县、乡公路及通村公路,由于削坡路段多,边坡治理工作滞后,滑坡、崩塌隐患较多。

(四)需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婺城区沙畈乡大坞头、罗店镇双龙水库西岸,金东区源东乡尖岭脚村,东阳市六石街道裘家岭村、佐村镇金家庄村、佐村镇马槽坞,永康市方岩镇铜坑村,兰溪灵洞乡西山寺村,浦江县虞宅乡西山村,武义县柳城镇丁鸟村、王宅镇项山头村、大溪口乡王大市村、44省道上松线K66-67段,磐安县大盘镇小盘村、深泽乡屋楼村等滑坡泥石流地灾点。

三、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主要工作

(一)全面开展县(市、区)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在去年开展并完成武义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义乌、东阳、兰溪、浦江、磐安等5个县(市)的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上述县(市)应于10月底前完成野外调查并通过验收,并于年底前完成最终成果的审查验收。婺城区、金东区、永康市年内启动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县(市、区)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由各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水利、建设、气象等相关部门积极协助配合。

(二)开展县(市、区)“十一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由所在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会同建设、水利、交通、气象等部门,依据本行政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开展“十一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

各地要结合新一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合理制定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和搬迁避让年度计划。对规模较小、危害较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应急排险,消除隐患;对规模较大、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勘查基础上实施工程治理;对经勘查比选后认定,迫切需要防治,但治理技术难度大、自然条件不适宜人居住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则实施搬迁避让。

(三)编制县(市、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组织国土资源等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进行排查,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认真编制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国土资源部门要协助交通部门、旅游区管理单位等编制2007年度公路沿线、旅游景点等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有关部门要根据防治方案,在汛期前组织相关单位对公路沿线、旅游景点、水利工程等地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进行排查,并做好监测和预警工作,发现险情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县(市、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在汛期来临之前公布实施。

(四)加强动态监测,险情巡查,预警预报。针对汛期天气反常雨水偏多的情况,在汛期来临前,各县(市、区)政府要尽早组织有关部门,对本地区所有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和处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镇村庄建筑物、交通线路特别是山区学校进行巡查,要继续加强对山区中小学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切实提高师生的防灾意识。对受滑坡、崩塌、小流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的山区中小学,要编制防灾预案,做好灾害点的监测和临灾预警预报及抢险救灾物质准备工作,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落实应急抢险救灾措施,明确防灾责任单位、责任人,并开展预案演练。临灾预警、避险转移、临时安置等防御措施要落实到每个班级,努力提高师生的自救互救能力。

(五)加强交通沿线、水库岸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县(市、区)政府要把地质灾害易发的重点交通干线或路段,列入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国土资源、交通部门要督促有关单位编制防灾预案,确定防灾责任人,组织汛期线路巡查,切实保证做好省内重点交通干线行车安全。同时,各地要组织力量,对本行政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公路(含康庄工程)、铁路沿线及水库岸坡进行全面调查,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稳定性和危害程度,为实施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提供基础依据。对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各地要及时编制防灾预案,落实防灾责任。对规模较大、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各地要尽早落实资金,开展勘查,实施工程治理或避让。

(六)加强旅游区(点)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旅游区(点)管理单位要在汛期来临前,对辖区内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编制防灾预案,明确防灾责任单位、责任人,落实预警方法、避险转移路线、临时安置地点等防御措施。汛期,旅游区(点)管理单位要在当地国土资源部门指导下,组织人员加强巡查,如遇可能危害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险情,要及时划出危险区,树立警示牌,发出预警信息,组织应急抢险队伍,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及重要工程设施的安全。

(七)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和搬迁避让。结合全市灾害点现状,重点抓好以下防治落实工作:

1.婺城区沙畈乡大坞头村、塔石乡鱼潭村,东阳市六石街道王卜山村、千祥镇岭脚村,浦江县西山-堂楼村、乌浆山-中央畈村滑坡,武义县王宅镇项山头村、柳城镇丁鸟村,磐安县大盘镇小盘村等地质灾害点,当地政府要抓紧实施与下山脱贫结合的搬迁避险工程。在搬迁避险过程中,做好监测工作,落实防灾责任人。

2.婺城区塔石乡岭边村,金东区源东乡尖岭脚村,东阳市佐村镇金家庄村、六石街道裘家岭村,兰溪市灵洞乡白坑村,武义县大溪口乡王大市村,磐安县安文镇溪文村等滑坡地质灾害点,要抓好勘查,尽快提出治理方案,经专家论证后抓紧实施。

3.东阳市佐村镇马槽坞、白云街道洞口,义乌市赤岸镇五柳村、佛堂镇上陈村、上溪镇西坞村,永康市方岩镇铜坑村,磐安县尖山镇新宅村山皇前等滑坡,当地政府要按照治理方案抓好防灾治理,并确保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

4.婺城区塔石乡鱼潭村、塔石乡岭边村、塔石乡井上村,金东区江东镇国湖电站,义乌市上溪镇马岭村,东阳市佐村镇金家庄村、六石街道裘家岭村的滑坡地质灾害点,当地政府要结合实际,设置滑坡无限位移监测仪,开展重点隐患点的全天候位移和降雨量的监测。加强武义、永康矿山采空区地面塌陷的监测与防范,确保金丽温高速公路和330国道车辆及行人安全。

5.对列入2007年度的33个市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包括威胁对象范围等)逐点进行预测,制定包括监测、报警、疏散、应急抢险等内容的防治措施,印发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明确责任人,建立防灾责任制,积极组织勘查、设计和治理,消除隐患。其它规模小,稳定性较好,危害程度不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也应认真做好监测和防治工作,积极开展削坡、建挡土墙、排引地表水、退耕还林等工程治理,切实消除隐患。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地质灾害防治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交通、水利、建设、旅游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要落实到具体单位、责任人。

(二)加强检查,做好预防。坚持险情巡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等制度,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灾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一旦发生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做好防灾救灾工作,并迅速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市政府报告灾情。要加强矿山地质灾害的防范,做好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凡在地质灾害易发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及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各地国土资源部门要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加强宣传,提高防灾水平。各县(市、区)政府要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及地质环境保护等科普知识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组织富有特色的宣传教育和公益活动,努力增强人民群众防灾抗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附件:金华市各县(市、区)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表(略)发布部门:金华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年04月13日 实施日期:2007年04月13日(地方法规)

篇2: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金华市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案的通知

(金政办发〔2007〕27号)

http://law.baidu.com/pages/chinalawinfo/1693/73/e42ad27530e68be86e0ac5e7899cb7e9_0.html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市国土资源局、建设局、水利局、交通局编制的《金华市2007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七年四月十三日

金华市2007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市国土资源局 市建设局 市水利局 市交通局)

为了切实做好2007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现状

我市属全省地质灾害多发区。近年来,随着工程活动增多,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趋势比较严重。2006年,全市发生地质灾害25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7.9万元,间接经济损失1100万元,新增受威胁农户65户238人。全市现有重点地质灾害及隐患点629处,威胁人口近3万人。滑坡是我市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最主要灾种,占已发生地质灾害隐患点的80%以上,集中分布于我市的南部及东南部山区。

二、2007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地质灾害发生的时段、类型。据气象部门预测,2007年受热带气旋影响,台风仍将频繁出现,梅汛期雨量比前几年有增多趋势,降水集中期比较明显,全市出现局部洪涝的概率增加。结合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工程建设活动情况,预测2007年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的梅汛、台汛期,大部分地区梅汛期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率将高于去年,台汛期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率会与去年持平。梅汛期日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或连续大雨时,易诱发以山区风化残坡积土滑坡和公路边坡、矿山宕面及废弃矿山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局部暴雨极易诱发山区小流域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台汛期强降雨,易引发滑坡、崩塌及山区小流域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矿山尾矿坝和废渣堆放点易形成泥石流灾害,武义、永康萤石矿采空区易发生地面塌陷。

(二)地质灾害发生的重点区域。结合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和2007年汛期水文气象特点,全市8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13个中易发区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重点区域。

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金东区源东乡西部-义乌市北部丘陵山地高易发区、义乌市毛店镇高易发区、武义县桃溪镇高易发区、东阳市白云街道-李宅南部高易发区、东阳市东阳江镇八达-三单乡高易发区、东阳市千祥镇-磐安县深泽乡高易发区、磐安尖山镇高易发区、磐安县大磐镇-盘峰乡高易发区。

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兰溪市黄店镇朱家-浦江县花桥乡中易发区、浦江县虞宅乡中易发区、婺城区罗店镇-义乌市后宅街道中易发区、义乌市大陈镇楂林-东阳市白云街道斗鸡岩中易发区、义乌市佛堂镇塔山-金温铁路中易发区、婺城区箬阳乡-安地镇中易发区、婺城区岭上乡中易发区、武义县壶山街道三角店中易发区、武义县大溪口乡中易发区、武义县新宅镇李村-永康市石柱镇新店中易发区、永康市石柱镇舟山-龙山镇寨口中易发区、磐安县冷水镇-双峰乡中易发区、磐安县窈川乡中易发区。

根据8个高易发区、13个中易发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地质灾害发生的历史和强度,预测磐安、东阳、武义、浦江山区为地质灾害发生的重点县(市)。这些县(市)的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地处深山,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且处于台风影响的常规路线上,加上修路、削坡建房等工程活动较多,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较高。

(三)地质灾害易发的重要交通干线。处在地质灾害易发区中,需重点防治的交通干线:金丽温高速公路武义段,杭金衢高速公路浦江、义乌段,诸永高速公路磐安、东阳段等,可能存在崩塌、滑坡及山区小流域泥石流灾害隐患。山区的县、乡公路及通村公路,由于削坡路段多,边坡治理工作滞后,滑坡、崩塌隐患较多。

(四)需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婺城区沙畈乡大坞头、罗店镇双龙水库西岸,金东区源东乡尖岭脚村,东阳市六石街道裘家岭村、佐村镇金家庄村、佐村镇马槽坞,永康市方岩镇铜坑村,兰溪灵洞乡西山寺村,浦江县虞宅乡西山村,武义县柳城镇丁鸟村、王宅镇项山头村、大溪口乡王大市村、44省道上松线K66-67段,磐安县大盘镇小盘村、深泽乡屋楼村等滑坡泥石流地灾点。

三、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主要工作

(一)全面开展县(市、区)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在去年开展并完成武义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义乌、东阳、兰溪、浦江、磐安等5个县(市)的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上述县(市)应于10月底前完成野外调查并通过验收,并于年底前完成最终成果的审查验收。婺城区、金东区、永康市年内启动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县(市、区)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由各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水利、建设、气象等相关部门积极协助配合。

(二)开展县(市、区)“十一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由所在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会同建设、水利、交通、气象等部门,依据本行政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开展“十一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

各地要结合新一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合理制定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和搬迁避让计划。对规模较小、危害较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应急排险,消除隐患;对规模较大、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勘查基础上实施工程治理;对经勘查比选后认定,迫切需要防治,但治理技术难度大、自然条件不适宜人居住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则实施搬迁避让。

(三)编制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组织国土资源等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进行排查,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认真编制2007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国土资源部门要协助交通部门、旅游区管理单位等编制2007公路沿线、旅游景点等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有关部门要根据防治方案,在汛期前组织相关单位对公路沿线、旅游景点、水利工程等地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进行排查,并做好监测和预警工作,发现险情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在汛期来临之前公布实施。

(四)加强动态监测,险情巡查,预警预报。针对汛期天气反常雨水偏多的情况,在汛期来临前,各县(市、区)政府要尽早组织有关部门,对本地区所有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和处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镇村庄建筑物、交通线路特别是山区学校进行巡查,要继续加强对山区中小学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切实提高师生的防灾意识。对受滑坡、崩塌、小流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的山区中小学,要编制防灾预案,做好灾害点的监测和临灾预警预报及抢险救灾物质准备工作,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落实应急抢险救灾措施,明确防灾责任单位、责任人,并开展预案演练。临灾预警、避险转移、临时安置等防御措施要落实到每个班级,努力提高师生的自救互救能力。

(五)加强交通沿线、水库岸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县(市、区)政府要把地质灾害易发的重点交通干线或路段,列入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国土资源、交通部门要督促有关单位编制防灾预案,确定防灾责任人,组织汛期线路巡查,切实保证做好省内重点交通干线行车安全。同时,各地要组织力量,对本行政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公路(含康庄工程)、铁路沿线及水库岸坡进行全面调查,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稳定性和危害程度,为实施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提供基础依据。对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各地要及时编制防灾预案,落实防灾责任。对规模较大、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各地要尽早落实资金,开展勘查,实施工程治理或避让。

(六)加强旅游区(点)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旅游区(点)管理单位要在汛期来临前,对辖区内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编制防灾预案,明确防灾责任单位、责任人,落实预警方法、避险转移路线、临时安置地点等防御措施。汛期,旅游区(点)管理单位要在当地国土资源部门指导下,组织人员加强巡查,如遇可能危害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险情,要及时划出危险区,树立警示牌,发出预警信息,组织应急抢险队伍,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及重要工程设施的安全。

(七)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和搬迁避让。结合全市灾害点现状,重点抓好以下防治落实工作:

1.婺城区沙畈乡大坞头村、塔石乡鱼潭村,东阳市六石街道王卜山村、千祥镇岭脚村,浦江县西山-堂楼村、乌浆山-中央畈村滑坡,武义县王宅镇项山头村、柳城镇丁鸟村,磐安县大盘镇小盘村等地质灾害点,当地政府要抓紧实施与下山脱贫结合的搬迁避险工程。在搬迁避险过程中,做好监测工作,落实防灾责任人。

2.婺城区塔石乡岭边村,金东区源东乡尖岭脚村,东阳市佐村镇金家庄村、六石街道裘家岭村,兰溪市灵洞乡白坑村,武义县大溪口乡王大市村,磐安县安文镇溪文村等滑坡地质灾害点,要抓好勘查,尽快提出治理方案,经专家论证后抓紧实施。

3.东阳市佐村镇马槽坞、白云街道洞口,义乌市赤岸镇五柳村、佛堂镇上陈村、上溪镇西坞村,永康市方岩镇铜坑村,磐安县尖山镇新宅村山皇前等滑坡,当地政府要按照治理方案抓好防灾治理,并确保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

4.婺城区塔石乡鱼潭村、塔石乡岭边村、塔石乡井上村,金东区江东镇国湖电站,义乌市上溪镇马岭村,东阳市佐村镇金家庄村、六石街道裘家岭村的滑坡地质灾害点,当地政府要结合实际,设置滑坡无限位移监测仪,开展重点隐患点的全天候位移和降雨量的监测。加强武义、永康矿山采空区地面塌陷的监测与防范,确保金丽温高速公路和330国道车辆及行人安全。

5.对列入2007的33个市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包括威胁对象范围等)逐点进行预测,制定包括监测、报警、疏散、应急抢险等内容的防治措施,印发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明确责任人,建立防灾责任制,积极组织勘查、设计和治理,消除隐患。其它规模小,稳定性较好,危害程度不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也应认真做好监测和防治工作,积极开展削坡、建挡土墙、排引地表水、退耕还林等工程治理,切实消除隐患。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地质灾害防治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交通、水利、建设、旅游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要落实到具体单位、责任人。

(二)加强检查,做好预防。坚持险情巡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等制度,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灾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一旦发生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做好防灾救灾工作,并迅速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市政府报告灾情。要加强矿山地质灾害的防范,做好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凡在地质灾害易发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及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各地国土资源部门要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加强宣传,提高防灾水平。各县(市、区)政府要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及地质环境保护等科普知识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组织富有特色的宣传教育和公益活动,努力增强人民群众防灾抗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上一篇:重点实验室工作计划下一篇:诗词与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