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数学教研活动感受

2024-05-11

参加数学教研活动感受(共12篇)

篇1:参加数学教研活动感受

参加数学诊断式活动感受

2014年10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的数学诊断式活动,我观摩、学习了两位骨干教师**和***老师精彩的课堂展示,觉得感触颇深,收益匪浅。现将自己几点的粗浅感受记下。

亮点之一:注重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和谐的气氛,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与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本次展示课,老师们都有一手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和谐气氛的绝活。比如**老师教学的《分一分》,整节课,态度非常和蔼,语言也很亲切,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更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如***老师在教学《分苹果》一课时,在课前与学生通过“对口令”的游戏来活跃课堂氛围,激活了学生思维,埋下了新课的伏笔。

亮点之二:积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本次活动,执教老师都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丰富的、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情境创设真正成为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激情的兴奋剂和催化剂。两位老师都非常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课堂教学中都能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在静思中、在合作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比如***老师在探索阶段,借助小熊为“分苹果”的画面引入教学,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分苹果、分学具,亲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亮点之

三、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两节课中,老师们都不吝啬对学生的评价。两位教师在提问时都尽量使用委婉而友好的语气,评价学生的语言都是多表扬、多鼓励,适时适度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如“你回答的声音真响亮,要是你以后也能这样就更好了”、“你很有生活经验,这样的题目也难不倒你”、“你想的方法真简便,从这就看出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等等,这些积极的、激励性的正面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教学。此外,教师的表情、手势及姿势也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总之,在这两节课中,老师们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让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篇2:参加数学教研活动感受

——谈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的一些体会

2013年4月9日,有幸被学校安排外出去大武口第七小学参加全市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听课活动。虽然听课只是一天时间,但却有一些很深的感受。一名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或是教学研究水平(也就是参与教研的能力)必须要在业务能力强、教研氛围浓厚的教学团队才能很好的得到锻炼和提高。凡事也不是绝对的,不是说在师资力量比较强的教师队伍中就一定能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水平,还必须要依靠个人的努力和钻研。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点拨、启发学生,使学生从中领悟、探索,提高认识,获取最佳的思维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也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要抓住契机进行多种方式的引导。要能通过各种渠道,把握好数学知识教学与学生个性培养之间的联系,发挥数学课堂教学的功能,才能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面就是本次听课后的一些个人感受,写出来和大家交流,不到的地方希望大

家指出来,我们相互探究和交流。

一、合理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老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但在任何班级中都有几个“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孩子,教师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和胆怯的心

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励,及时表扬的方法。当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看到红红的“优”,或得到简短的批注“你真聪明”、“你的学习方法真好”、“你的计算方法真巧妙、真灵活”再或者教师用红笔大大的写下100分等,这样学生就能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自然喜悦的心情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不就会日益增强。

通过本次听课活动,我发现课堂评价在巧妙运用激励性语言是这几名授课教师共有的闪光点。石嘴山市第五小学江燕老师是一名年轻的特岗教师,她在教学《小数除以整数》中就多次运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老师看学生表现突出,就说“你真棒,脑瓜真好用”,当学生做题正确率高,老师就会说“你真会听讲,只有会听讲的同学才会做题正确率高,同时也能看出你是一个细心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学生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的确,教师几句真诚赞美的话语,的确能够打动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并进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当然评价、激励学生的语言又不能过分夸大还要依据学习实际情况去表扬学生。有些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时常常会说“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会学习”等。久而久之,学生那份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就会在老师过于虚伪或者不切实际和浮夸的表扬中变得木然。我觉得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恰到好处,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既要看到

进步的一面,还应找到学生不足的一面。教师的评价要根据授课内容的实际情况适时评价。评价学生的不足和缺点时,要注意言辞不能过激,严重的话语不但起不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反而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和敢于创新的学习意识

听了一天的课,我感觉到几位授课教师在教学中都有数学解题方法的探究。而且这些解题方法都是教师有意识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这样便于发挥学生敢于创新的才能,在学习时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力进行解题方法的探讨。石嘴山市第五小学江燕老师、星海小学刘燕霞老师、平罗城关四小赵巧丽老师、石嘴山市第二十六小学孙明老师,他们在教学中都不约而同的运用到了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非常好。本来自主创新与合作学习并不矛盾。创新需要合作,合作是为了更好的创新。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教师要着力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学习。以上几位教学在在数学教学中都在借鉴山东杜郎口中的教学理念——个人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建立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正确引导,巧妙疏导,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在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去做,学生的目标明确了,参与面广深了,探究的内容深了,才有充分的机会来表现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种独立探索与合作学习的成功体验,正是学生个

性、自主性形成的基础。如:星海小学的刘燕霞老师在教学《小数除以整数》中给学生近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先是自学、接着小组合作学习接着展示汇报学习情况。老师只是借助课件展示了自己为学生设计探究的三个小问题,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学。问题(1)课本中用了哪两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用这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相同吗?说明了什么?问题(2)在用列竖式计算这种方法过程中,这里余数中的“24”表示24个几?理由是什么?书中为什么没有把小数点落下来?问题(3)竖式中商5.6中的“6”表示6 个几?观察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有什么不同?三个自学问题很准确的把握了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问题的设计还有引导和提示的作用。学生在学习时顺着教师的问题自学、合作探究、大胆创新,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次学习,使我对数学课堂教学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将会更深刻地让我理解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包含的教育理念。会使我更好的做好新课改工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尝试改进自己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同时通过本次听课活动学习,我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它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挑战自己,我会在教学中不断的实践,争取使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有较快提高,适应当前教学需求。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

篇3:参加数学教研活动感受

1.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

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备课, 关键的是要备学生如何学。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 吃透教材内容, 要用新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 明确这堂课根据内容要传授给学生怎样的知识与技能, 要使用什么方法, 培养学生怎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做到有的放矢, 而不是盲目地照着教案来备课。俗话说唯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要有自己的一杯水, 引出学生的一桶水来。教师只有在课前准备充分了, 扎实了, 课堂上才能轻松、有效地指导学生, 也才能使学生明确这堂课应该学什么和学到了什么, 即教师备课要做到:心中有课程标准, 头脑有教材内容, 眼睛里有学生, 手中有丰富的知识, 既备教更备学。

2.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

教师的语言、表情和态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走进课堂, 首先要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态度和蔼, 微笑着用亲切、幽默、诙谐的语言, 把自己的感情、思想和智慧融合到学生中去, 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 收回学生还停留在课间玩耍的思绪, 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课堂充满活力。

因为是在贵阳市的重点初中18中上课, 下面坐着是几十个面孔陌生的学生, 还有五位专家评委。这些学生的基础都很好, 笔者担心内容几下就上完了, 担心犯知识性的错误, 更担心学生提出刁难的问题, 总之顾虑重重。当上课的铃声响时, 笔者还是自信地走向讲台, 用第一句话打破与学生的僵局, “虽然是下午的第三节课, 我相信我们同学的表现一定是最棒的!”同时握紧拳头举起双手, “加油!我可爱、聪明的同学们”, 这样与学生距离拉近了, 相信同学的同时, 也为自己加油。

3.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在教学中,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是上好数学课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数学课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教学, 传授给学生知识, 使其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方法。数学教师的任务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怎样将所学知识用在生活中。

学生有明亮的眼睛, 聪明的大脑, 更是有灵活思维的人。学生能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提出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学生能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课堂上的问题, 得到成功。新课程理念下,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充分依靠他们、相信他们, 课堂会显得更精彩。

开始上课了, 笔者在教学中, 先对算术平方根、平方根概念及性质、无理数的概念进行复习与巩固, 为立方根的引入做铺垫。接着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正方体引入课堂, 教课书是利用圆引入课堂, 但学生对正方体比圆更熟悉更能很好运算, 所以将课堂的引例放在课堂练习这一环节上。通过“要使立方体体积扩大一定倍数, 半径应扩大多少倍”这样的一个实际问题, 导出了a3=4, a究竟为什么数呢?学生所学知识不够用了,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探索:利用平方根的产生去探索立方根。由学生观察、想象、总结。

课题提出:通过学生类比总结提出课题——《2.3立方根》

新知探索:通过特殊的数如8、3、-3、0的立方根自主探索立方根的性质。怎样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范例分析:考察学生对怎样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知识的掌握, 并且注意思路, 有语言叙述和符号叙述。学生熟练以后可以简化, 注意:学生易犯3=3的书写错误。

变式训练:a3表示a的立方根, (a3) 3=a33=

让学生感受到开立方运算与立方运算互为逆运算。理解a3表示a的立方根。主动探索、研究发现。

梯级训练:训练学生学习数学方法, 由“一般到特殊”。注意符号。

总结深化:通过学生对比总结,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发展学生观察、记忆、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及良好的数学习惯 (归纳总结) 。

随堂练习:通过练习, 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自己做, 其他学生订正, 老师引导, 不能包办代替。

课堂小结:由学生自己总结, 教师汇总, 学生总结到的老师不一定想得到。

作业布置:对本节课知识复习巩固, 查缺补漏, 题量适中。对层次好一点的同学布置了附加题,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市教科所的叶所长经常在教研活动上讲“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的课堂, 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这节课最精彩的是立方根的表示, 笔者没有直接展示结果, 而是让学生探讨, 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想法。当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给出立方根的概念时, 马上设疑, 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呢?通过学生的交流, 学生纷纷上黑板展示自己的想法, 结果为:若x的平方等于a, 则xa的平方根, 记作x=±a, 读作x等于正、负二次根号a, 简称为x等于正、负根号a.若x的立方等于a, 则xa的立方根, 记作x=±a3, 读作x等于正、负三次根号a, 简称x等于正、负根号a.学生的表示有很多:a3±a3-a3±a3, 针对这些答案, 老师不给于肯定和否定回答, 而是板书学生说出的想法, 再根据立方根的概念一一排除, 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 23=8 (-2) 3=-8 03=0发现原来立方根与平方根不同, 具有唯一性和同号性, 根据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还探讨出立方根的性质。

这节课的又一高潮是快下课时, 在小结时笔者提出来两个问题,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通过这节课你还想知道什么?”第二个问题提出, 学生的小手像雨后的春笋林立在每张课桌上, 争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我想知道有没有4次方根, 5次方根……”“立方根在生活中的运用”。

4.现代化的多媒体与传统黑板的合理运用

既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而忽略了黑板的运用, 也不能只用黑板而不去运用多媒体, 而是充分合理地运用。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用文字、语言、符号、动作等表达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有时为了直观起见, 也会借助一些实物、模型等辅助工具来演示和阐述需要讲解的内容。在教学中, 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有时不直观, 或针对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 他们的知识面薄弱,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而多媒体教学能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 静止的问题动态化, 动态问题过程化, 归纳总结对比化, 知识查询快速化, 解答问题现场化, 也节省了老师展示课题、问题的时间, 如几何画板、一个几何体截面等。虽然这样, 我们也要充分运用黑板进行教学, 一节课的课题, 这节课的知识要点都应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的题目练习, 部分学生可以在黑板上完成, 既调动学生的兴趣, 又能展示学生的优缺点, 通过师生一起订正, 学生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

篇4:参加数学教研活动感受

关键词:数学活动课教学;条件的限制;感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247-01

目前,小学阶段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还难于设立跨学科的综合类或科技类活动课。本文结合自己的教研实践,就面向全体学生的班级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谈几点感受。

一、要明确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文化基础教育为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则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要出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灵活而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达到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具体地说,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应是: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2、扩大数学视野,拓宽认知领域。

3、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

4、发展个性特长,激发潜在智能。

5、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要体现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特点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要根据各学校的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学生兴趣爱好等方面来确定,但总的来说,活动课的教学应以体现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自主性、开放性、层次性去渗透国情意识、科技意识、竞争意识、经济意识、民主意识、合作意识和培养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为特点,来实现它的教学目标。

教育性是指活动课的内容应有鲜明的教育导向。即通过数学活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或良好行为习惯等的教育。当前,还应突出反映改革开放、国民经济的现状和发展,渗透“国情意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确学习目的,激发求知欲望。科学性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需要,选择以扩大知识视野、拓宽认知领域的最新信息、最新科技成果的内容,渗透“科技意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

实践性是指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学具制作、数学的实践与问题解决等,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思考性是指选择的内容不是课本知识机械的重复,而是它的引伸与发展。如计算技巧的传授,要注重思维训练,开发潜在智能,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以提高思维水平。

趣味性是针对活动课的内容和方法而言,以吸引学生参与,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寓学于乐、寓智于趣,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如智题趣解、数学游戏、智力竞赛等活动的开设,使学生参与竞争、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以培养学生忠诚、坚定、自信的意志品格。

自主性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使每个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表现。

开放性是就开展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而言,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让学生接触社会,深入社会生活,使之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要用到数学,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层次性是针对各个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存在的个性差异而言,在设计活动课时要体现不同层次要求,以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各得其所,最大限度地使各自潜在智能得到开发。

综上所述,数学活动课教学体现的“八性”、渗透的“六个意识”和培养的“六种能力”是就活动课整体而言,各因素之间是互相交叉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设想一次活动课都能体现上述的方方面面,而是要相互渗透有所侧重。

三、要研究小学数学活动课的课型

根据活动课的特点,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活动课可分为如下课型:①数学史话课。②趣味数学课。③思维训练课。④实践应用课。

四、要建立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的评估体系

要认真抓好活动课的开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和教研部门应对数学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从活动课的教育功能、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估。评估要考查如下几点。

1、是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是否组织学生自主参与,真正成为活动的小主人。

3、是否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

4、是否指导数学知识的应用。

5、是否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篇5:参加活动感受作文

我们这回的主题是家国情怀。我们班的第一首歌曲就是游击队队歌。一字一顿跳跃性的音调,是最能给人以振奋和鼓励的,韵律短促有力,就如同歌词里的游击队员一样,又如同我们激情高唱的学生,尽管有的人唱高,有的人唱低,但是大家在比赛的时候都是高声歌唱,没有一个人懈怠,他们目视前方,心无旁骛专注着比赛。领唱和舞蹈员们早已准备就绪,在台下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好在台上一展身手。当音乐响起,我们同学的歌声响起,大家的激情瞬间就被点燃了,我看到即使我们声音唱的不是最好听,但是评委们跟第拍手,带有跳跃性的音律一阵阵的进入人心。

《游子吟》和前一首相比就不太一样了,是温柔含蓄,饱含深情的歌曲。我,作为一名领唱心情固然是紧张的,但是有一丝兴奋,因为可以为班级出力。这首歌的音调比较高,而且也不太容易找准,大家普遍唱的都不是很好。上场时候,我心里还在打退堂鼓。但是当我真正的站在场上唱的时候我发现游子吟这首歌儿好像并没有那么难。我总是能感觉到身后的女生在努力的唱着,后面的女生们,即使他们人少,声音小,但是她们也在顽强地唱着,努力的唱着,我能清楚的听到他们每一个人的声音,我感觉到无比自豪,无比欣慰。

还要特别感谢童谣妈妈的到来,为我们加油助威,也有了她这个中流砥柱,我们三班的气势才会提上来,也感谢珺瑶小朋友在舞台上活泼机灵的舞蹈。

篇6:参加包饺子活动感受

带孩子学习包饺子的感受

根据学校劳动课的安排“让学生学习包饺子”活动让我深有一番感受。周日的中午我把孩子带到单位的食堂,只见厨师们都很踊跃在一起,准备包饺子的佐料,把揉好的面变成一个个小饼,手把手地教孩子包饺子,孩子拿起手中小小的擀面杖将饼擀成片,平时看是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擀的七扭八歪的,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孩子很急,心想我一定要擀好,经过一翻手忙脚乱,终于擀成了好点的片了,有的擀的很大,有的擀的很小。在大家竭力指导中包完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饺子展现在大家面前,长的如枕头,扁的似菜饼,圆的像朵花。虽然包出来的饺子千姿百态,但从孩子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来,他们是多么开心。看了出锅饺子的形状,自己不禁笑了。大伙吃着饺子说:“子云你真棒,这是我们吃的最香的饺子。”听着大家的表扬,他心里也很自豪。

包饺子让孩子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与自己小小的责任,更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体会了厨师做出可口饭菜的的辛苦。也让孩子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他自己包的饺子,吃起来是美味的。用自己的手包出来的是多么的新鲜啊!让孩子更有荣誉感,作为家长更是言不由衷的高兴和幸福!为我们今后的家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篇7:参加社团活动的感受

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学校有了许许多多的社团活动,有科学探究社、口风琴社、墨韵社……因为我喜欢吹竖笛,所以我参加了湖屯镇中学竖笛队。

每单周的星期三下午,当第一节课课预备铃声响起的时候,我们都会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像长了飞毛腿一样飞向训练室。

因为我自从上学以后就不在学竖笛。刚进社团时,很多音符都不认识,动吹奏作做不到位,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现在学的也不比别人差了,挑选独奏时也被选上了。

通过竖笛训练可以使我增强质音乐素质,社团活动让我找到了自信,也让我体会到了乐器的乐趣。

七(2)班

篇8:参加高中数学市级说题活动感悟

一、说题的意义

高中数学的部分习题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习题本身就是某一定理或公式,也有部分习题的解题方法具有一定普遍性.通过说题活动,说题者和参与说题者,在不断探求和总结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拓展过程中,加深了对相关题目的解题方法以及理论性或规律性等知识的掌控程度;说题活动,教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学习教学理论,探讨研究教材例题、经典习题,以及高考试题等.因此说题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及自身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1].

二、如何进行“说题”

1. 注重题目选择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斯曾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作为逻辑思维严密的理性学科,数学课堂的精彩程度,与好的数学问题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说题前要确保题目的“精”,通过“好题”的讲解,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实现对某一知识点的透彻、深入分析.

例如,函数与导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导数的应用实现了函数与不等式、方程、解析几何等多个知识点的交汇,涉及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在高考中,导数的应用相当重要.在参与高中数学说题研讨活动中,笔者选择了2016年三明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理科数学第21题函数与导数展开说题.

原题展示:

(Ⅰ)讨论f(x)在(1,+∞)上的单调性;

(Ⅱ)设b=1,直线l1是曲线y=f(x)在点P(x1,f(x1))处的切线,直线l2是曲线y=g(x)在点Q(x2,g(x2))处的切线.若对任意的点Q,总存在点P,使得l1在l2的下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 理论联系实际

说题者在说题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从解题角度说题,还应展示说题者对此题的说题设计,对于所选问题的来源、延伸,如何解题,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实际选择恰当的题目,如何带领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解题能力,如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等方面进行讲述,将理论与实际有效的结合.

3. 遵循五步原则

(1)说出处,追本溯源

(2)说考点,依纲靠本

说题中,教师应依纲靠本,准确、全面地概括出题目涉及的考点,从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两个层面进行讲述,对于知识层面还应划分了解、掌握两个层次,加强题目的针对性.例如,在笔者所选题目中,其考点依表1所示.

(3)说解法,一题多解

说解题方法这一步骤,可很好地体现教师的数学素养,在展示各种解法的同时,还应详细说明解法的产生,分析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选择解法应贴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例如,针对本题的第一问,笔者先表明,题目所考查内容为导数的应用,利用导数求函数单调性问题,属中档题,当函数解析式中含有参数时,对参数的准确分类是研究单调性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且容易出错的一步.笔者所选择的解题方法是先求出f'(x)=lnx+1-b,考查对方程f'(x)=0有无实根,有实根时,判断根是否在定义域内.选择较为传统的解题方法,关注学生实际情况,并解释了题目考察点,以及为何选用此种方法[2].

(4)说变式,一题多变

变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可展示知识的发生,表明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网络.针对本文所选题目的问题(1),笔者选择三种不同变式,并对设计意图进行了简述.

变式1:条件结论互换,题型不变.

若f(x)在(1,+∞)单调递减,求b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条件结论互换,保留试题考查的基础知识和通性通法.

变式2:一般变特殊,含参变无.

求f(x)=xlnx-2x+1单调区间.

设计意图:由一般变特殊,含参变无参,降低技巧性,增强解法通用性,保留试题考查的基础知识和通性通法.

变式3:重要题型,重要解法的变式.

当a=1恒成立,f(x)=xlnx-bx+1>0在(1,+∞)恒成立,求b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是高考重要题型,常利用导数求单调性,进而由单调性求最值.

(5)说价值,挖掘内涵

任何一道题目均蕴含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说题者在解法及变式的展示过程后,还应对题目深层次的数学思想进行挖掘,点明教学的意义,展现题目的价值.例如,在本题讲述完毕后,笔者讲述了教学反思.表明该题为市质检考试的压轴题,位于高中数学知识交汇处,涉及多方面知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典型例题的分析,对一些典型例题认真探究,复习中合理再利用,挖掘其内在潜能,探求到更一般的结论,做到知识点思想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让学生把握重点,化解难点,不仅能提高学生解决相似的问题的速度和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复习的质量.

综上所述,说题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研形式,可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把握高考命题走势,指导课堂,提高教学针对性.因此,教师应加强对说题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并参与说题活动,按照说题的五步原则,说出处、说考点、说解法、说变式、说价值,发挥说课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宫前长.“选题”选出巧活“说题”说出精彩——从“说题”教研活动的数学“选题”谈起[J].中学数学,2012(17):67-69.

篇9:参加数学教研活动感受

今年的评选进行得平稳而顺畅,13名国来自内外的评委有争论、有共识,最终取得了大家都比较满意的结果,呈现给世人一个有国际化水准的华赛评选成绩单,同时华赛也向成熟迈进了一步。

《摄影世界》的记者在评选过程中希望我能对今年的华赛说些什么,当时由于每天忙于协助评委们工作,没有时间整理思路,就答应回来后写出个草稿由记者再加工,偷有片刻闲暇,便把我作为全程评选见证人的粗浅想法写出来,为关心华赛的摄影人提供一些自己的浅见,希望能够引出更多的金玉之见。

首先,今年华赛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在绝大多数的稿件评选中,评委的意见空前一致。今年的评委中8名来自国外,5名来自大陆和台湾。8名国外评委分别来自美国、法国、英国、日本、俄罗斯、巴勒斯坦、比利时和澳大利亚。荷赛执行秘书、七人图片社(VII)总裁斯蒂芬·梅尔斯也是本次华赛的评委之一,他认为这充分表现了在评委构成方面对地区平衡的考虑;另外的5名评委分别代表了大陆和台湾地区新闻摄影界的最高标准。评选过程中,评委的投票明显呈两极化趋势,即得票非常高的作品和得票非常低的作品占绝大多数,很少出现5-7票之间的作品。据我个人的统计,被淘汰的照片中,80%以上得票没有超过3票,得0票的作品之多令旁观者咂舌,而第一轮进入前五名的候选照片中,10票以上的占大多数。这一方面表现了评委们“好恶分明”,同时也让人看到了中外评委们的眼光日趋一致,评委队伍国际化水平提高。同时也可以看出,国外新闻界已经开始调整对中国题材照片的“原型化”看法——以往强调意识形态、窥探落后状况的猎奇心态正在逐渐消除,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正常、全面、公正的眼光。

其次,具体的、细碎的争论减少,关于新闻摄影原则性的、理论性的争论增多。对于照片本身优劣得失的看法,评委们发表得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大家在对许多照片评判的基本观点一致,而在非原则问题上,用选票说话也是大多数评委的一致诉求。另一方面,在涉及到新闻照片创造性和真实性之间关系、新闻照片创作中人工干预照片中元素的底线、优秀新闻照片评判标准等问题的讨论中,每位评委都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并在评选的间隙和评选之后仍然展开了争论。在新闻照片创造性的表现手法方面,国内外评委的观念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今日美国》摄影和图表部前副主任弗兰克·福尔维尔和七人图片社总裁斯蒂芬·梅尔斯都认为,摄影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艺术,新闻摄影作为其中的一个门类,应该不断探索更新颖、更有效、有力的表现方式,借助可得到的其他设备进行创作应该被认为与借助闪光灯创作一样有效,这迟早会逐渐被大家接受;而在同一问题上,国内的评委显得较为迟疑,在很大程度上,原因是国内尚无人对此提出权威性的解读方案,所以更多的人还在处于观望阶段。这样的争论无疑是极其具学术意义的,对学术界来说是一个良好的观察机会。

第三,对于华赛在国际知名度方面的问题,国外评委普遍反映,在来到中国之后才知道华赛在国内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群众基础和水准,而参选作品的质量也让评委们感到超出他们的预期。这说明华赛在国际推广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对于华赛来说是个坏消息也是个好消息。坏消息是,华赛的国际知名度尚且不够,作为一个只有7年历史的新赛事来说,这是难免的;好消息是,评委们一致认为华赛具有国际推广的价值,而且有的评委主动要求在自己的影响范围内对下届华赛作义务推广。而华赛方面也积极推出国际合作计划,相信在将来会有显著成果。

另外,华赛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比较明显,据我观察,需要加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赛前的准备工作稍嫌不够细致。本次评选中出现了许多文本上的问题,其中中英互译比较突出,如词不达意、大而化之、中文思维、用词不当等问题普遍存在,以上问题会造成英文图说难解、曲解和误解,有的词选用不当甚至会造成政治性问题。在评选中我时常会因看到不妥翻译而冷热汗轮番冒出。作为一个已经有多年经验的大赛,这样的操作性问题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希望下次会好。

二、投稿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参赛者忽略比赛规则,投错类别,致使名落孙山;有的说明写得不够,以致评委建议存疑;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拍得很出色的照片由于编辑不当而痛失获奖良机,这已经是图像编辑们一再指出,但仍在摄影师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摄影师对编辑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自己的照片过度偏爱,对故事过度投入以至于难以退后一步审视全篇等等都是造成编辑失误的原因。在我的日常工作中,记得一次跟盖帝图片社探讨合作培训项目时,对方提出可以设置一节如何参评大奖的课。我当时提出,甚至可以为此设置一次专门主题培训,因为送评的照片将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的顶极专业人士的评判,泛泛的培训很难起到针对性的作用,而评选中任何一点疏漏都会造成不可弥补的缺憾。

篇10:参加社团活动的感受

我们学校为了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让各位老师都自己组织一个社团。同学们纷纷踊跃报名,有的报了DIY的手工社团,有的报了美妙歌声的合唱团。而我,选择了语文老师的社团。

我们社团的名字叫“走进三峡建设者”,怎么样,好听吧?在老师教我们知识时,我们会认真听讲,在社团活动时,我们更会认真听从老师的安排与策划。每一次的社团活动,同学们都纷纷拿出自己家里有关这节课内容的物品,老师也会让我们试着穿戴这些物品,并给我们照相。瞧,同学们那些可爱的动作,每次都弄得老师咯咯笑。同学们也都很认真,每次都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没有一点马虎。有时候,老师会让我们每个小组会去做幻灯片,并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同学们也从中获取了很多的知识;有时候,老师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有趣的课外知识,并考察上次所学习的内容。每一次的活动实践让大家明白了团结合作的意义。

我很喜欢我们这个社团,每当星期五来到时,我都会忍不住跳起来,特别的兴奋。在这个社团里,我学会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精神,也学习到了许多有趣的知识,每一次的幻灯片放完后,同学们和老师都会为我鼓掌,为我高兴。每次的活动不仅增强了我的自信心,而且还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让我的思想和双手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对了,还有一点,那就是可以随着活动的题目而扮演特殊的职业工作人员哦!

虽然有DIY的手工社团和美妙动听的合唱团,但是我还是喜欢语文社团,因为它能让我获得更多的知识,获取更多的快乐!

篇11:参加红十字会活动的感受

通过学校我参加了“红十字”社团,不仅让我学到了一些帮助人的方式,也认识了很多朋友。我觉得在这个充满着爱的集体中,让我有足够的信心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作为“爱”的使者,我们都应该有一颗热情的心为大家服务。

学校举行了一些关爱他人的活动,让我受益很多。在08年的12月1日我参加了学校的“艾滋病”宣传宣活动。在校园里随处都能看到爱的使者,他们胸前都戴着一枚红丝带。为宣传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从自我做起,通过大家的力量一起来扼制。我相信一定会通过我们的努力得到一些帮助。我相信这次有意义的红十字活动会给每一个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记忆不再是朦胧的,它会是清晰的;不再是稚嫩的,它会是成熟的;不再是冲动的,它会是理性的。学校还在红十字会办公室建立了宣传阵地,重点宣传会务、卫生保健知识,为同学问题答疑,为同学、老师认识红十字意义创造条件。使大家认识到了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使同学们提高了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还有上学期我还参加了在中山广场的扶残义演活动。整个活动下来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上台表演的都是有部分身体残疾的儿童,他们凭借自己可以发挥的能力也学到了一技之长。我记得有个小男孩他的眼睛有先天残疾,但他仍能够用大号为大家吹奏一曲,大家为他而感到心痛。同实也为他高兴。凭借自己的直觉和毅力,他依然可以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当教师把他领下台下的时候,大家都给他以最热烈的掌声和关怀。

想想我们,我们拥有比他们多的多的东西,却不知道去珍惜。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到自己非常惭愧,浪费了好多时间。不知道珍惜眼前。

我忽然发现我是庆幸的,老天给了我一个健全的身体,我就是幸富的,我应该把握它。他们心灵手巧,做了一些可爱的钥匙链什么的,同学们也都献出了自己的爱心,用自己准备的礼物和他们交换。

关怀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看着他们脸上可爱的笑容,感觉到自己的这份爱心他们感受到了。这一天我感到非常的充实,能实实在在的做一些事了。我感觉自己也在慢慢长大了,不再是那个随意撒骄的孩子了。

这次活动是一次丰富多彩的红十字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更是一次凝聚了校园内帮困助难、扶助弱势群体的爱心活动,充分体现了新一代青少年的我们的“人文关怀精神”。通过本次活动,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自主能力、自我保护和救助他人的能力,从而激励大家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

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中国红十字会始建于1904年,建会后一直从事救护伤兵。救助难民和赈济灾民活动,并积极参加入道主义救援活动。中国红十字会将遵循红十字运动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统一、普遍的七项基本原则,继续努力,为中国人民的幸福,为全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它以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它的诞生及历史沿革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基础。一是西方红十字的“人道”理念传入中国后和中国传统的“仁爱”思想契合,为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提供了社会基础;二是日俄战争引发的救护活动催生了中国红十字会。

国际红十字运动诞生后,首先于19世纪80年代传到我国台湾。1894年7月甲午海战后,开始在中国大陆传播。旅日侨胞孙实甫,由于长期在日本经商,习见日人深获红十字会之益,感受到红十字会活动对中国苦难群众的重要和必要,遂与志同道合者翻译国外红十字组织的章程,广为传播西方“人道”理念。孙实甫被认为是“中国倡导红十字会第一人”,西方红十字的“人道”理念和中国博爱爱人、行善积德的传统道德思想异曲同工,一经传播,很快得到社会认同,使国人逐渐认识到红十字会的重要性,为中国红十字 会的诞生奠定了社会基础。

中国红十字会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凭着我们的爱心中国红十字会一定会更加强大。爱心就是力量,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不会感到孤单,我相信在这个爱的大家庭里,中国红十字会会越来越好。充满着无私的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即使是一点微薄的力量,但足以温暖人的心。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到红十字会中来,奉献自己的爱心,有了我们的爱心世界会充满温暖。

篇12:参加数学教研活动感受

参加全市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感受

——谈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些体会

石嘴山市惠农区简泉小学 蔡军

2013年4月9日,有幸被学校安排外出去大武口第七小学参加全市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虽然听课只是一天时间,但却有一些很深的感受。一名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或是教学研究水平(也就是参与教研的能力)必须在很强的教师队伍中才能很好的得到历练。当然不是说在强的教师队伍中就能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水平那也不是绝对的,还必须要靠个人的感悟和钻研。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要善于发现,精于点拨,使学生从中领悟、探索,提高认识,获取最佳的思维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你的课堂学生才会有兴趣学习,也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要抓住契机进行多种引导。要能通过各种渠道,把握好数学知识教学与学生个性培养之间的联系,发挥数学课堂教学的功能,才能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面就是本次听课后的一些个人感受,写出来和大家交流,不到的地方希望大家指 出来,我们相互探究和交流。

一、合理使用激励性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老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但在任何班级中都有几个“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孩子,教师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励,及时表扬的方法。当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看到红红的“优”,或得到简短的批注“真聪明”、“方法好”、“计算巧妙”再或者是教师用红笔大大的写下一个100分等,这样学生就能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自然喜悦的心情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不就会日益增强。

通过本次听课活动,我发现课堂评价在巧妙运用激励性语言是这几名授课教师共有的闪光灯。石嘴山市第五小学江燕老师是一名年轻的特岗教师,她在教学《小数除以整数》中就多次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老师看学生表现突出,就是“你真棒,脑瓜真好用”,当学生做题正确率高,老师就会说“你真会听讲,只有会听讲的同学才会做题正确率高,同时也能看出你是一个细心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学生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 切努力变得更好。”的确,教师几句真诚赞美的话语,的确能够打动学生的心。并进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评价、激励学生又不能过分夸大还要依据实际情况去表扬学生。有些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时就会常说“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会学习”等。久而久之,学生那份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就会在老师过于虚伪或者不切实际和浮夸的表扬中变得木然。我觉得我们的评价应该恰到好处,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既要看到进步的一面,还应找到学生的不足,努力做到扬长 避短,还要做到打击时不能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和敢于创新的学习意识

听了一天的课,我感觉到几位授课教师在教学中都有数学解题方法的探究。而且这些解题方法都是老师在为学生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发挥自己敢于创新的才能在进行解题方法的探讨。石嘴山市第五小学江燕老师、星海小学刘燕霞老师、平罗城管四小赵巧丽老师、石嘴山市第二十六小学孙明老师他们在教学中都不约而同的运用到了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非常好。本来自主创新与合作学习并不矛盾。创新需要合作,合作是为了更好的创新。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教师要着力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学习。以上几位教学在在数学教学中都在借鉴山东杜郎口中的教学理念——个人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建立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正确引导,巧妙疏导,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在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去做,学生的目标明确了,参与度深了,才有充分的机会来表现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种独立探索与合作学习的成功体验,正是学生个性、自主性形成的基础。如:星海小学的刘燕霞老师在教学《小数除以整数》中给学生近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先是自学、接着小组合作学习接着展示汇报学习情况。老师只是用课件展示:结合问题进行学习的一个学习提示。老师在学习提示中根据教材安排共设计了三个问题。(1)课本中用了哪两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用这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相同吗?说明了什么?(2)在用列竖式计算这种方法过程中,这里余数中的“24”表示24个几?理由是什么?书中为什么没有把小数点落下来?(3)竖式中商5.6中的“6”表示6 个几?观察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有什么不同?教师大胆的尝试,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党建工作国企经营下一篇:旅游风景区总体规划及开发可行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