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

2024-05-14

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精选6篇)

篇1: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

关于对餐厨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的建议

案由: 餐厨垃圾是一类特殊的城市生活垃圾,它具有水

分、有机物及盐分含量都很高的特性,处置不当将影响市容

市貌、污染城市环境、损害居民健康和降低生活质量。目前

宁夏在餐厨垃圾处理方面还没有专门处理餐厨垃圾的办法。

除小部分直接进入垃圾填埋场,大部分餐厨垃圾直接进入养

猪场、养鸡(鸭鹅)场、鱼塘,或经地沟油生产作坊提炼后

非法掺入食用油中销售给各类饮食店,不能得到安全有效的利用。餐厨垃圾多为个体户用三轮货车等收运,没有任何防

护措施,沿街遗撒和乱堆乱倒给城市环境以及居民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完全不符合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也

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以大武口为例,每天产生的400余吨餐

厨垃圾不仅污染城市环境,更影响城市形象,威胁人民身体

健康。一是影响城市市容和人居环境。餐厨垃圾若任意排放,不仅产生一系列具有恶臭的物质,而且还会堵塞污水管道,造成污水反流;二是餐厨垃圾常被当作饲料来喂养畜、禽、鱼,直接污染人类食物链。最为突出的就是将餐厨垃圾(泔

水、潲水)用来喂猪,人食用了泔水猪到一定程度后,肝脏、肾脏等免疫力下降,容易患上各种疾病;三是废弃食用油脂

对人体的危害。长期食用从餐厨垃圾中提炼出的“地沟油”、“ 泔水油”,会造成各种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发生,严重危

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建议:一是尽快出台有关餐厨垃圾收运和处理的法律法

规,使餐厨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的综合处理有法可依。二是

参照北京、上海等城市尽快开展餐厨垃圾处理工作,以银川市和石嘴山市作为重点,先行试点,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处理模式,而后逐步推广到其他市县。三是餐厨垃圾采取就地处置和集中处置相结合的方式。具备条件的单位安装餐厨垃圾生化处理机,就地消纳;用密闭车辆将餐厨垃圾运至集中处理中心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通过资源化,将餐厨垃圾变成生物柴油、有机饲料和有机肥料,就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四是建议开展餐厨垃圾危害和综合利用的宣传。提倡节约资源、绿色消费,增强节约和环保意识,强化源头减量。比如鼓励市民在餐厅就餐时合理点菜,即使有剩菜也要打包带走,减少铺张浪费。

篇2: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经济快速增长,餐厨垃圾产出量日益增多.不科学的处理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同时也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通过对国内外餐厨垃圾处理现状对比及对兰州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现状的分析,提出国内城市对餐厨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的必要性.作 者:熊婷 霍文冕 窦立宝 高洋 陈瑾 Xiong Ting Huo Wenmian Dou Libao Gao Yang Chen Jin 作者单位:熊婷,霍文冕,高洋,陈瑾,Xiong Ting,Huo Wenmian,Gao Yang,Chen Jin(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窦立宝,Dou Libao(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70)

篇3: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

关键词:餐厨垃圾,资源化技术,厌氧消化

1 引言

餐厨垃圾是来自家庭、餐饮单位剩余食物的通称, 是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 餐厨垃圾的产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国内的大型城市中如北京、上海、深圳等, 餐厨垃圾的日产量已达数千吨, 全国餐厨垃圾的年产量达到千万吨, 单纯填埋的话, 将会占用大量土地, 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和填埋气体也需要后期处理, 耗费大量人力, 物力。餐厨垃圾目前在很多城市尚未进行规范化管理, 最主要的危害是城市餐饮企业的垃圾多被养殖户收集, 作为养殖饲料直接使用, 未经任何处理进入人类食物链;同时地沟油被收集起来重新炼制成为廉价食用油, 在市场上再次流通, 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 餐厨垃圾处理向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发展迫在眉睫。

2 餐厨垃圾概况

2.1 餐厨垃圾性质

餐厨垃圾主要包括米和面粉类食物残余、蔬菜、油脂、骨头等 (表1) , 化学组成以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类和无机盐等为主 (表2) 。其特点是粗蛋白和粗纤维等有机物含量较高, BOD值高, 易腐败、发酵并产生恶臭;含水率高达80%~90%, 不便收集运输, 处理不当容易产生渗沥液等二次污染物;油类和钠盐含量较其他生活垃圾高, 对资源化产品品质影响较大。

%

2.2 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必要性

餐厨垃圾在存放、收集、转运及垃圾填埋过程中, 由于其含水率和有机物含量较高, 极易在较短时间内腐烂发臭和滋生蚊蝇等, 极大的污染了周围环境。另外, 城市垃圾的处置方法通常有焚烧和填埋, 如果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焚烧, 由于餐厨垃圾的水分含量常常高达90%左右, 发热量为2 100~3 100H/kg, 和其它垃圾一起进行焚烧, 不但不能满足垃圾焚烧发电的发热量要求 (即5 000kJ/kg以上) , 反而会致使焚烧炉燃烧不充分而产生二恶英;如果对垃圾进行填埋, 同样会因为混入的餐厨垃圾水分含量高而不宜处理。而且焚烧、填埋都会导致大量有机物的浪费, 因此餐厨垃圾有必要进行单独处理。

3 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工艺

餐厨垃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 不适合传统的垃圾处理方法, 目前餐厨垃圾处理方式主要以资源化为导向。

3.1 加工饲料

餐厨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营养成分, 其饲料化具有相当的优势。但由于餐厨垃圾中各类动物的肉、骨、内脏混合在一起无法准确分选开, 存在食物链污染风险及“生物伦理”和“变异”问题。出于安全卫生考虑禁止将餐厨垃圾直接作为动物饲料, 必须经过处理, 消除病毒污染后制成饲料进行利用。饲料化可分为生物法和物理法。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菌体处理餐厨垃圾, 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 积累有用的菌体、酶和中间体, 经烘干后制成蛋白饲料。通过对有机生活垃圾发酵底物提取蛋白质进行研究, 可得到淡黄色氨基酸晶体, 提取率达80%以上, 产品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物理法是直接将餐厨垃圾脱水后进行干燥消毒, 粉碎后制成饲料。脱水方法分为常规高温脱水、发酵脱水、油炸脱水。物理法相对生物法工艺简单, 成本低, 但存在较大的食物安全隐患。

3.2 好氧堆肥

好氧堆肥技术是指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 在好氧微生物 (主要是菌类) 的作用下, 将高分子有机物降解成为无机物的过程。好氧堆肥的技术比较成熟, 在国外的应用比较广泛。该工艺的优点是技术比较简单, 好氧处理后的产物可作为农产品使用, 实现了垃圾的再利用。但是好氧堆肥技术主要应用于绿色植物垃圾及秸秆等富含组织结构的垃圾处理, 对于餐厨垃圾这样不含有组织结构的垃圾处理没有技术上的优势。此外, 好氧堆肥对进料纯度要求高, 占地面积大;高温好氧堆肥需要大量热能, 运行成本高。用餐厨垃圾堆肥, 由于肥料的使用期带有季节性, 容易因供需失衡造成积压, 而且多数好氧堆肥工艺中以堆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释放的能量自行调节堆料温度, 一般堆制周期较长, 堆肥效果不理想。

3.3 厌氧消化

厌氧工艺是指利用垃圾生产沼气并将其转化为电能与燃气, 对厌氧消化罐中产出的残渣进行二次发酵堆肥处理。相对于直接好氧堆肥来说, 可减小占地面积, 且肥料的数量少, 产品多元化。餐厨垃圾经厌氧发酵降解后产生的沼气可通过热电联产发电机组中转化为电能和热能, 电能可接入电网供生产生活实用, 热能在供应垃圾处理设备自身使用后可补充市政供热设施部份热能需求, 实现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共赢的局面。发酵后产生的沼液经过脱氮, 脱盐, 脱硫处理后可作为液态有机肥料在农业灌溉园林种植等领域广泛使用。沼渣经过好氧堆肥后也可作为肥料使用, 从而实现垃圾的减量化, 资源化处理。

厌氧发酵技术的优点是垃圾的减量化, 资源化处理效果好, 产生的沼气发电可作为新能源补充现有常规能源。厌氧发酵过程中无臭气逸出, 发酵后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社会大众的接受程度较高。

由于餐厨垃圾的厌氧降解过程主要是在密闭的反应器 (发酵罐) 中进行的, 因此反应器的运行参数会直接影响到厌氧发酵的过程。按照反应器运行的技术参数, 厌氧工艺可分为:中温工艺与高温工艺 (按照反应器内温度划分) ;湿法工艺与干法工艺 (按照垃圾中干物质含量划分) ;单相工艺与两相工艺 (按照厌氧降解阶段划分) ;序批次工艺与连续式工艺 (按照进料方式划分) 。

3.3.1 中温工艺与高温工艺

参与厌氧降解过程的菌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 不同的厌氧菌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放可达到最佳活性。为使得厌氧菌能够达到最佳活性, 反应器内的温度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表3内列出了中温工艺与高温工艺的相互比较。

3.3.2 湿法工艺与干法工艺

根据进入反应器中的垃圾中干物质含量的高低, 可将厌氧工艺划分为湿法工艺与干法工艺。由于进料垃圾中的干物质含量高于40%时, 厌氧降解会因为含水率过低而受到抑制, 因此在工程上进料垃圾的干物质含量不超过40%。表4给出了这两种工艺的对比。

3.3.3 单相工艺与两相工艺

有机物厌氧降解的详细过程至今仍未被科学家们所破解, 但是大体上厌氧降解的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即水解阶段, 酸化阶段, 乙酸化阶段和产甲烷阶段。从参与各阶段的厌氧菌的最适宜环境条件看, 这四个阶段又可进一步简化为水解酸化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传统的单相工艺中, 水解酸化阶段和产甲烷阶段在同一反应器内进行, 不同的厌氧菌无法达到发挥各自最佳活性的最适宜环境条件, 整个降解过程的时间较长, 产气率较低。此外由于水解酸化菌的种类较多, 生长速率较高, 反应器内容易出现酸化现象, 导致后续的产气阶段受到抑制。使用两相工艺时, 水解酸化阶段与产甲烷阶段在独立的反应器内进行, 独立的反应器可以同时满足不同菌类的最适宜生长环境条件, 增强了厌氧降解过程的稳定性, 同时提高了沼气的产气量。表5列举了单相工艺和两相工艺的特点。

3.3.4 序批次工艺与连续式工艺

序批次工艺是指垃圾周期性进入反应器内, 并在反应器内停留至降解完全, 之后将反应器内厌氧降解后产物清出的整个过程。该工艺中还包括了反应器的清洁与消毒。连续式工艺是指垃圾连续进入反应器内进行厌氧降解的过程, 厌氧降解后产物连续的排出反应器, 不需要对反应器清洁消毒。表6中可见此两种工艺的相互比较。

3.4 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是指以动植物油脂为原料, 通过酯交换生产的柴油, 也称之为再生燃油。而地沟油可通过酸-碱两步法、分离反应法、完全催化法等工艺制得生物油。生物柴油具有良好的环保性, 使用生物柴油可使硫化物的排放量减少30%, 温室气体减少60%。我国目前生物柴油生产专利达30多种。生物柴油可作为石化柴油的替代燃料, 是一种优质的可再生替代能源。既实现了废弃资源的重新利用, 产生较好的经济回报, 又能够从源头上消除地沟油的生产, 使得地沟油不再回到人们的餐桌上, 保证食品安全, 避免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危害。

4 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4.1 环境效益

餐厨垃圾资源化集中处理后, 可防止这部分垃圾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餐厨垃圾的统一收运与集中处理处置, 可以降低餐厨垃圾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从而带来环境效益

4.2 经济效益

餐厨垃圾集中处理的直接收益为沼气发电和销售粗肥, 因此并无显著的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减少餐厨垃圾污染对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而表现出来。可充分利用餐厨垃圾中的资源, 按某市年产餐厨垃圾7.5万t计, 全部资源化利用, 按每吨可产生97.8m3沼气计算, 则可产生沼气733.5万m3, 其中甲烷含量可达65%, 年产甲烷476.8万t, 每立方米甲烷可发电3.2kW·h, 年可发电量达1 533万kW·h, 发电效益375.6万元;年生产有机肥0.42万t, 可产生堆肥效益252万元。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完善, 餐厨垃圾不允许填埋和直接饲养动物, 因此各餐厅、宾馆等将不得不自行处理。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 可减少各餐厅等分散处理餐厨垃圾所增加的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 减轻其负担。

4.3 社会效益

餐厨垃圾资源化集中处理, 减少餐厨垃圾收运和填埋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有效保护环境;减少和防止餐厨垃圾被用来饲养“垃圾猪”和提炼“地沟油”而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减少由于餐厨垃圾不合理处置而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及疫情传播, 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和城市市容;促使城市环境卫生和投资环境的改善, 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促进城市循环经济水平的提高, 建成节约型城市。

5 结语

餐厨垃圾处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中国还并不成熟, 虽然厌氧发酵技术在国内科研较多, 但针对餐厨垃圾的厌氧发酵处理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上几乎是一片空白, 只有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工艺并加以消化吸收改造, 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国际领先水平并伺机超越。引进先进成熟经验技术, 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 进一步消化吸收改进, 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餐厨垃圾厌氧处理道路, 真正实现餐厨垃圾无害化, 资源化, 减量化处理, 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保证人民身体健康, 共同创建清洁、美好、幸福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任连海, 曹栩然.饮食业有机垃圾的产生现状及处理技术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21 (2) :14~17.

[2]张显辉, 张波, 衣晓红.餐厨垃圾处理方式的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 31 (1) :141~143.

[3]顾广发, 李勇, 任维琰, 等.餐厨垃圾资源化技术研究探讨术[J].环境卫生工程, 2011, 19 (3) :1~3.

[4]吕凡, 何晶晶, 邵立明.餐厨垃圾高温好氧生物消化工艺控制条件优化[J].同济大学学报, 2003, 31 (2) :233~238.

篇4:城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综述

一、城市餐厨垃圾处理模式的分析

城市餐厨垃圾适合集中处理还是分散处理,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十一五”时期,北京市提出了“集中处理为主,相对集中处理为辅”的餐厨垃圾处理指导思想,但是随着餐厨垃圾收运和处理能力矛盾的日益突出,集中处理的弊端逐渐显现,主要因为餐厨垃圾产生源的分散导致收运成本增加,加上餐厨垃圾非正规收集和使用渠道并未禁止,降低了收运效率,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发挥不出预计的功能。因此有人建议“分散处理为主,相对集中处理为辅”。但是,分散处理又存在效率低、处理不彻底、单位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管理不便等问题,尤其限制了占地面积大的堆肥技术和有安全距离要求的厌氧消化技术的应用,仅适合小处理规模的餐厨垃圾生化处理机。

因此,选择集中处理还是分散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规模、运输条件以及场地情况,同时对于一些大中型城市可以考虑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

二、城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现状

目前,城市餐厨垃圾处理技术主要以资源化为导向,具有代表性的是好氧发酵制有机肥技术、厌氧消化产沼气技术、高温发酵制蛋白饲料技术等。基本工艺大致为餐厨垃圾中的废油经过分离收集然后作为制取生物柴油的原料;垃圾中的废水经过污水处理回用或达标排放;经过分选后的固体残渣通过调质,可以选择厌氧消化处理回收沼气,也可以通过微生物高温发酵制成蛋白饲料或有机肥。利用废油制取生物柴油关键在于原料废油的预处理,生物柴油的生产技术已较成熟,而且高浓度废水的处理也已有成熟的技术。因此,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关键还是固体残渣的处理利用。

1.预处理技术

预处理技术是餐厨垃圾后续资源化利用的前提和关键。随着餐厨垃圾管理的规范和收集运输的专业化,餐厨垃圾综合处理的原料来源将逐渐稳定。收运回来的桶装餐厨垃圾除了含有米饭、面粉、蔬菜和肉类外,还有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玻璃瓶等,因此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脱水、分选、粉碎等。

桶装餐厨垃圾经过除杂、脱水、分选,然后粉碎制成成分单一、便于运输的厨泥,同时回收废油。预处理设施作为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预处理单元,优势在于分散建设,一个集中处理厂配置多个预处理设施,从而运送至处理厂的废油和厨泥,可以直接作为原料进行资源化利用。如果作为单独运营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优势在于减量化明显,回收的废油和厨泥作为一种原料商品提供给生物柴油厂、堆肥厂、蛋白饲料厂或者以回收沼气为目的的沼气工程设施。

2.资源化处理技术

(1) 好氧发酵制有机肥技术

该技术是在餐厨垃圾或厨泥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调理剂,从而调整物料的含水率、碳氮比以及孔隙状态,通过好氧微生物群落有氧环境下对物料中的多种有机物吸收、氧化、分解,转化为腐殖质,同时放出热量,使堆肥物料自然产生高温(55~70℃),致使病原菌和寄生虫卵死亡,实现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大量的热量将堆体中的水分蒸发,达到减量化的目的。经过处理后的餐厨垃圾可以作为营养土或有机质,经过进一步检测和加工制成合格的有机肥料。该技术具有温度高、基质分解比较彻底、堆制周期短、异味小、可以大规模采用机械处理等优点。

在北京,好氧发酵制有机肥技术的代表是南宫餐厨垃圾处理场,采用封闭式发酵仓。但是单一餐厨垃圾堆肥存在较大的技术难点,含水率高、有机质含量高,导致堆肥升温慢、容积效率较低,而且易腐、颗粒机械稳定性差的特性,需要特殊的填充物提高空隙率、大量的填充剂调理含水率,臭气控制问题以及产品的品质和市场需求也限制了该技术的发展,后续处置难以跟上。

针对以上不足,利用城市园林垃圾和餐厨垃圾联合堆肥成为一种新的方向。研究表明,以干草落叶混合物及餐厨垃圾为原料,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通过为期10d的联合高温好氧初级发酵,能够有效地对园林垃圾进行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处理,添加餐厨垃圾能有效地促进园林垃圾的降解,并且其初级发酵物经检测满足国家无害化相关标准[3]。

(2) 厌氧消化产沼气技术

厌氧消化技术又称为沼气发酵。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废水、污泥的处理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目前正普遍应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的处理。餐厨垃圾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和甲烷。它与传统的卫生填埋相比,将厌氧消化的过程由几年缩短到30d以内,与好氧堆肥相比,改变了占地大和管理复杂的问题[4]。该技术的优势是反应不受供氧限制,机械能损失少;可以产生具有利用价值的沼气能源,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会产生臭气等污染物,对环境影响较小。但是厌氧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操作技术要求高,沼气的综合利用以及发电上网等限制条件多,沼渣沼液需要进一步处理才能达标排放。此外,考虑到沼气工程的安全性,场地要求严格。此外,由于我国城市餐厨垃圾高盐分、高油脂含量的特点,在引进国外技术同时需要积极探索适合我国餐厨垃圾特性的厌氧消化技术条件。

目前,该技术的运用以北京董村餐厨垃圾处理厂为代表,此外,重庆环卫集团于2009年开始建设的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热电联产项目也采用了厌氧消化产沼气技术。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生沼气1400万m3,发电3300万kWh,生产有机肥料1.2万t,减排二氧化碳11万t[5]。

(3) 高温发酵制蛋白饲料技术

与堆肥和厌氧消化技术相比,餐厨垃圾高温发酵制蛋白饲料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方面餐厨垃圾本身含有大量的有机营养成分,经过消毒处理和微生物发酵,制成符合饲料卫生标准的蛋白饲料,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其营养成分,改善其饲用价值;另一方面利用餐厨垃圾制蛋白的饲料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产品附加值远远高于有机肥和沼气。

围绕该技术,近年来针对灭菌除害、营养转化、节能增效、安全环保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技术主要分为物理法和生物法。其中物理法是直接将脱水后的餐厨垃圾进行高温干燥消毒,粉碎后制成饲料。生物法则是采用高效微生物菌体处理餐厨垃圾,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积累有用的菌体、酶和中间体,经烘干后制成蛋白饲料,有效抑制霉变,并提高产品的适口性。

目前在餐厨垃圾处理模式方面,国内各个城市也逐渐形成各自的特色,形成了宁波模式、上海模式、西宁模式等一系列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模式,而不局限于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的争论。选择合适的餐厨垃圾处理模式,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当地的政策环境、城市交通状况、经济以及场地情况等。

在处理技术方面,近几年国内好氧发酵制有机肥技术、厌氧消化产沼气技术和高温发酵制蛋白饲料技术都已完成工程化应用,技术工艺基本成熟。针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也正进行研发和实践两方面的探索。随着城市餐厨垃圾管理的完善以及政策和法规的健全,餐厨垃圾将逐渐展现其作为资源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曾彩明,李娴,陈沛全等.餐厨垃圾管理和处理方法探析[M].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1):31-35.

[2]戚建强,孙红军,李红.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进展探讨[M].绿色科技,2012,(1):127-129.

[3]陈海滨,杨禹,刘晶昊,等.园林/餐厨垃圾联合堆肥工艺研究[M].环境工程,2012,30(3):81-84.

[4][5]颜勇志,何一鸣.面向发电机组的餐厨垃圾厌氧沼气处理工艺应用[M].城市管理与科技,2011(1):57-59.

篇5:餐厨垃圾生化处理项目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餐厨垃圾(泔水)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以上,这些垃圾如果不进行处理,将直接危害社会的食品安全和生活环境。

本项目的建设,(1)可以对大量餐厨垃圾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有利于循环经济社会建设和社会环境的良性发展。(2)可以解决生态养殖中,畜牧业牲畜所需的大量蛋白饲料,可以有效缓解动物蛋白饲料的不足。(3)再生饲料蛋白也可以大大减少了饲料蛋白对耕地的占用;(4)可以增加就业,特别上适合弱势群体,如下岗工人和残疾人员的就业问题。

二、项目简介、系统 概述

本项目 是把餐厨垃圾经过发酵处理再生成高蛋白质蛋白粉的成套技术和设备系统。它由二十多种主要设备组成的工艺流程,可分为发酵前处理,发酵及生化处理,干燥出来等。本系统是把餐厨垃圾资源化生成赶蛋白饲料或有机肥料,除分检出来的固体无机物料被垃圾车收集运出外,其余物料全部再生成饲料或有机肥料,油脂部分成为硬脂酸原料或生物柴油原料。

2、技术特点:

1).无害化、资源化:实现餐厨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资源转化率(扣除水份)达到98%以上,无害化处理达到100%,全部有机物均可实现循环再利用,深加工的相应产品均达到国家饲料标准。取得国家权威部门的论证。

2).运行低能耗:采用特殊结构和工艺通过热能的二次利用,大幅提高热效应,每公斤处理物耗电控制在0.12KW/h,耗能602大卡。

3).突出环保功能:环境空气收集和处理方面,全端采用物理除臭、无废水、噪音与厂外 1 米 处测试小于70音贝。

三、经济效益

1、餐厨垃圾生化处理有力解决了政府部门、饭店、宾馆餐饮业中餐厨垃圾(泔水)如何处置的问题,并且形成了一个保护环境,利国利民,经济循环发展的产业链,该项目的实施能间接带动当地多人就业,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2、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对提高当地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将大有益处。

篇6: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越来越大,“垃圾围城”引发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目前,武汉市中心城区日产垃圾量已达6000余吨,并且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其中,各类餐饮企业餐厨垃圾产生量约为800-1000吨/日。在垃圾处理的问题上,政府部门相当重视,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法规,有效地规范了建筑垃圾、医疗垃圾、电池等有毒有害垃圾的处理。但在生活垃圾,特别是餐厨垃圾的处理上,由于现有监督、管理、处置体系不健全,导致大量餐厨垃圾流入地下加工厂,成为 “地沟油”、“潲水猪”产生的温床,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垃圾围城”的困境下,在人民群众对环境卫生日益重视的情况下,建议以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为突破口,进一步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以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一、尽快出台《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给予餐厨垃圾管理以法律保障

餐厨垃圾一方面可能会由于处理不当威胁群众身体健康,但另一方面它又富含有机质及氮、磷、钾、钙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可以实现资源化利用,制成肥料、有机肥、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因此,首先要从法律法规上给予支持,促进餐厨垃圾的有效利用。要加强对餐厨垃圾处理和循环利用的中长期规划。要规定所有餐厨垃圾将由政府或政府指定企业统一强制性回收。要大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餐厨垃圾处理产业链运作,促进垃圾处理产业的市场化。还要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细化政府相关部门在餐厨垃圾收运和处理环节中的责任,严格制定对违规出售、使用餐厨垃圾牟利者的处罚措施,强化企业市场准入、服务质量标准,加强政府监管,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二、加强对餐饮企业的管理,督促餐饮企业规范垃圾处置

餐厨垃圾集中处理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但实践中,由于餐饮企业可通过出售“垃圾”牟利,从而会造成垃圾收缴困难。因此,有关部门首先应从餐厨垃圾归属权的法理分析入手,厘清处置的权利主体,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并通过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督促餐饮企业规范垃圾处置。每个餐饮服务单位必须和具备资质的正规垃圾处理企业签署服务合同,如果委托没有资质的“黑厂”处理垃圾,应给予相应的处罚。着手建立餐厨垃圾排放登记制度,保证餐厨垃圾的集中收运率。对餐厨垃圾的出处、去向进行全程监控,并向社会公示各单位垃圾处理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同时,可对上缴情况良好的单位实行经济鼓励措施,减免部分餐厨垃圾处理费,并通过按量计费,促进餐厨企业从源头减量,避免浪费。另外,要加大对“地沟油”的举报力度,媒体定期公布餐馆用油调查结果,坚持取缔无证小贩回收废弃油脂,对违规擅自出售废弃餐厨垃圾的单位实行经济或行政处罚,加大对地下非法加工厂的惩处力度。

三、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处理产业,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市场化运作

垃圾处理产业链包括垃圾的回收、运输、处理,各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政府可采取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加快形成垃圾处理市场竞争机制,加快专业运输队伍和处理厂建设。政府的垃圾处理服务采购价格也应随着市场供求灵活变动,通过对技术管理先进、环保达标的企业优先购买餐厨垃圾处理服务来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大规模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可以采取由政府投资或者以BOT方式建设。还可财政补贴使用新型的餐厨垃圾生化处理机,对区域内的设备鼓励共享、开放使用。

四、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切实推进餐厨垃圾有效利用

鉴于我市餐饮业点多面广的复杂形势,建议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切实推进餐厨垃圾的有效利用。餐厨垃圾分类回收的面也应不断扩大,不仅包括

大中小型餐饮酒店,还包括大中院校或大中型单位的餐厅、食堂或小区餐饮,扩大回收面也有利于下游处理厂的充足“货源”。要加强市区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联动,分片负责,高效管理。同时,加强舆论宣传和监督,公布举报电话,定期公示检查结果,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

五、在做好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上一篇:装修装饰标准下一篇:中央电大学历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