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广州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2024-05-03

0广州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共6篇)

篇1:0广州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广州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加强对本市餐厨垃圾处理的管理,维护城市市容环境整洁,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广东省严控废物处理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置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含义范围)餐厨垃圾,包括生活垃圾中的餐饮垃圾、厨余垃圾和集贸市场有机垃圾等易腐性垃圾,如食品交易、制作过程废弃的食品、蔬菜、瓜果皮核等。

第四条(工作原则)本市餐厨垃圾处理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鼓励探索适宜的技术工艺路线及管理模式,提高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处处理水平,如生产加工生物柴油、化工产品、有机肥料等。

第五条(管理部门)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城管部门)负责本市餐厨垃圾处理的统一管理。区、县级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县级市城管部门)负责本辖区范围内餐厨垃圾处理的日常管理。

经贸、环保、工商、农业、水务、食品药品监管、卫生、质监、公安等有关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六条(经费补贴)餐厨垃圾中厨余垃圾、集贸市场有机垃圾的清运费与处理费的收费标准和收取方式,按照我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费与处理费的收费标准和收取方式执行。

餐厨垃圾中餐饮垃圾的清运和处置费用由市、区、县级市财政予以补贴,具体办法由市城管部门会同财政、物价等部门另行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投诉举报)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本办法的违法行为或者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有关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和依法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或投诉

人。

第二章 收集、清运、处置

第八条(义务主体)饮食经营者、单位食堂等餐饮垃圾的产生者,应当对其餐饮垃圾承担收集、运输和处置的义务。

第九条(申报登记)饮食经营者、单位食堂等餐饮垃圾产生者应当每季度向所在地区、县级市城管部门申报餐厨垃圾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运输、处置等有关资料。前款规定的申报事项发生重大改变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15日内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条(台账制度)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单位应当建立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垃圾的种类、数量、来源、去向、用途等情况,每季度向区、县级市城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第十一条(收集要求)餐厨垃圾中的厨余垃圾、集贸市场有机垃圾应当投放至标识有“厨余垃圾”的绿色收集容器。

第十二条(收集要求)饮食经营者、单位食堂等餐饮垃圾产生者收集餐饮垃圾时,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按照市城管部门的要求,设置符合标准的餐饮垃圾专用收集容器存放餐饮垃圾;

(二)应保持餐饮垃圾专用收集容器完好整洁和正常使用;

(三)将餐饮垃圾与其他城市生活垃圾分开收集、放置;

(四)做到餐厨垃圾日产日清。

第十三条(资质许可)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的单位,应当取得《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服务许可证》。

未取得《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服务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活动。

第十四条(清运要求)餐厨垃圾的运输应按照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路线运往处置场所。第十五条(清运要求)餐厨垃圾中的厨余垃圾、集贸市场有机垃圾,由各区、县级市环卫运输车队或经城管部门招投标后中标的具有《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服务许可证》的单位负责清运。

第十六条(清运要求)饮食经营者、单位食堂等餐饮垃圾产生者应当将餐厨垃圾交由各区、县级市环卫运输车队或者其他取得《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服务许可证》的单位清运,签订清运合同,并报所在地区、县级市城管部门备案。第十七条(自行清运要求)餐厨垃圾产生者自行清运餐厨垃圾的,应当取得《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服务许可证》。

第十八条(转移联单制度)饮食经营者、单位食堂等产生的餐饮垃圾在本市范围内的转移实行联单管理制度。

未按规定领取联单的,不得从事餐饮垃圾的转移活动。

第十九条(联单内容)联单由餐饮垃圾清运单位向所在地区、县级市城管部门领取。联单一式四联,餐饮垃圾的产生者和清运、处置单位各留存一联存档,最后一联为区、县级市城管部门备案联。

联单应当载明下列主要内容:单位名称、餐厨垃圾种类和数量、单位负责人或者其指定的其他验单人员的签名。

第二十条(填写要求)餐饮垃圾产生者和收运、处置单位应当如实填写联单中内容,并加盖公章或签名。第二十一条(联单运行)在餐饮垃圾清运过程中,联单随餐饮垃圾同行,验单人员应当核对联单载明事项,确保单货相符。餐饮垃圾产生者填写联单中产生者名称、餐饮垃圾种类和数量等栏目,经交付清运单位核对签字后,将联单第一联自留存档,其余各联交付清运单位随餐饮垃圾转移运行。

餐饮垃圾清运单位填写联单中清运单位名称等栏目,将餐饮垃圾运抵处置地点并经处置单位核对签字后,将联单第二联自留存档,其余各联随餐饮垃圾交付处置单位。

餐饮垃圾处置单位填写联单中处理单位名称等栏目,按照联单填写的内容对清运单位交付的餐饮垃圾进行核实后,将联单第三联自留存档,并将联单第四联每月报送所在区、县级市城管部门。

第二十二条(市外转移)将餐厨垃圾运往本市以外处置的,餐厨垃圾清运单位应当报市城管部门备案,并提供下列资料:

(一)处置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处置许可文件复印件;

(二)生产的产品符合产品质量标准或者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证明材料;

(三)本市以外接受地主管部门同意接收处理的证明材料。

第二十三条(清运要求)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单位从事餐厨垃圾清运活动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环境卫生作业标准和作业规范,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清扫、收运餐厨垃圾,其中,收运餐饮垃圾的单位应每日(含法定节假日)到餐饮垃圾产生者清运餐饮垃圾;

(二)将餐厨垃圾运输到具有餐厨垃圾处置资质的场所,其中厨余垃圾、集贸市场有机垃圾等餐厨垃圾应运输到市城管部门确定的生活垃圾处理场(厂);

(三)将餐厨垃圾和其他城市生活垃圾分开收集、清运;

(四)在运输过程中不得丢弃、滴漏、遗撒餐厨垃圾,在转运期间不得裸露存放;

(五)实行完全密闭化运输,餐厨垃圾运输设备和容器应当具有符合规定要求的餐厨垃圾标识,外观整洁完好。

第二十四条(处置许可)从事餐厨垃圾经营性处置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处置服务许可证》;从事餐厨垃圾中餐饮垃圾处置的,还应取得相应的《广东省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

未取得《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处置服务许可证》的,不得从事餐厨垃圾经营性处置活动。

未取得《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处置服务许可证》和相应《广东省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的,不得从事餐厨垃圾中餐饮垃圾的处置活动。

第二十五条(定点处置)厨余垃圾、集贸市场有机垃圾等餐厨垃圾应当由市城管部门确定的生活垃圾处理(场)厂进行处置。第二十六条(餐饮垃圾处置要求)禁止不按《广东省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的规定,从事餐厨垃圾中餐饮垃圾的处置活动。

第二十七条(处置方法要求)餐厨垃圾处置不得采用国家禁止、淘汰的设备、材料、工艺技术或方法,须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

第二十八条(运行管理要求)从事餐厨垃圾处置的单位除应履行《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57号令)第二十八条规定的义务外,还应遵守下列运行管理要求:

(一)除正常检修外,应保持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持续稳定运行,检修应提前15天书面报告市城管部门;

(二)设置并定期检测、维护餐厨垃圾计量系统;

(三)禁止接收、处置未经过资质认证的单位或个人运送的餐厨垃圾;

(四)按照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在处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

(五)生产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质量标准; 第二十九条(收集、运输、处置禁止行为)

餐厨垃圾产生者、清运单位、处置单位禁止下列行为:

(一)将餐厨垃圾排入下水管道或以其他方式随意倾倒、抛洒、堆放;

(二)将厨余垃圾、集贸市场有机垃圾等餐厨垃圾提供给不具有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处置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处置;

(三)将餐厨垃圾中的餐饮垃圾提供给无相应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处置;

(四)将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垃圾作为畜禽饲料。

第三十条(公共服务)市、区、县级市城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取得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置许可证的单位和取得《广东省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的餐饮垃圾处理单位的名称、处置种类、经营场所等事项。

第三十一条(信息公开)对于违法情节严重、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违法行为,市、区、县级市城管部门应向社会公开曝光。

第三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法律责任)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饮食经营者、单位食堂等餐饮垃圾的产生者未按照规定申报登记餐饮垃圾,或者在申报登记时弄虚作假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餐厨垃圾清运、处置单位未按照要求建立台账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未按照规定投放餐厨垃圾的,按照《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五条第(三)项规定,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以每次50元罚款,对单位处以每立方米500元罚款,不足1立方米的按1立方米计算;

(四)违反办法第十二条第(一)项规定,未按照规定设置餐饮垃圾专用收集容器的,按照《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五条第(一)项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办法第十二条第(二)项规定,未保持餐饮垃圾专用分类收集容器完好整洁和正常使用的,按照《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五条第(二)项规定,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六)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三)、(四)项和第二十三条第(三)项规定,不按规定进行分类收集或按时收集的,按照《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五条第(四)项规定,责令改正,并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七)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十四规定,未经批准从事餐厨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或者处置活动的,按照《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3万元的罚款。

(八)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未将餐饮垃圾交由环卫运输车队或者其他取得《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服务许可证》的单位清运的,按照《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五条第(五)项规定,责令改正,并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九)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未按规定领取联单转移餐饮垃圾的,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十)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四款规定,不按照规定或未如实填写联单、未及时向区、县级市城管部门报送联单的,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十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未按照规定备案将餐厨垃圾转移到市外处置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1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

(十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一)、(二)、(五)项规定的,按照《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第四十五条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十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三)项规定,未将餐厨垃圾和其他生活垃圾分类运输的,按照《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五条第(五)项规定,责令改正,并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十四)违反办颁发第二十三条第(四)项规定,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的单位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滴漏、遗撒以及在转运期间裸露存放餐厨垃圾的,按照《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十五)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未经许可接纳和处置厨余垃圾、集贸市场有机垃圾等餐厨垃圾的,按照《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五条第(六)项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十六)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一)、(二)、(三)项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十七)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一)项规定,将餐厨垃圾排入下水管道或以其他方式随意倾倒、抛洒、堆放的,按照《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对单位、个体工商户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

(十八)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二)项规定,将厨余垃圾、集贸市场有机垃圾等餐厨垃圾提供给不具有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处置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处置的,责令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法律责任)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区、县级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规定,未取得相应的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或不按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的规定从事餐饮垃圾处置活动的,按照《广东省严控废物处理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十九条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罚款。违反第二十六条规定,不按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的规定从事餐饮垃圾处置活动的,由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四)项规定,餐厨垃圾处置单位处置过程中存在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按照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规章进行处理。

(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三)项规定,将餐厨垃圾中餐饮垃圾提供给无相应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处置的,按照《广东省严控废物处理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十九条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法律责任)违反第二十八条第(五)项规定,餐厨垃圾处置单位生产的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和地方质量标准的,不得出厂销售。

第三十五条(法律责任)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第(四)项规定,将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垃圾作为畜禽饲料的,由农业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法律责任)对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内部集体食堂、餐厅不按照规定处置餐饮垃圾的,除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外,应追究食堂、餐厅所属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第三十七条(责任追究)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餐厨垃圾监督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作出或违法作出行政审批事项的;

(二)不依法履行行政监督管理职责的;

(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

第三十八条(施行日期)本办法自2011年 月 日起施行。

篇2:0广州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http:// 传真:010-66556252 本篇文章来源于 环卫科技网(-hw.net/html/15/201006/15990.html 附件:

关于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染综合治理是城市管理及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关系民生的基础性公益事业。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我国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政策法规不断完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处理能力和无害化处理率大幅提高。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长,而与此同时,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及污染防治能力与水平相对滞后,已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薄弱环节,亟须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统筹、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促进源头减量,推进分类收集,健全收运体系,提高处理能力,组织技术示范,制定政策措施,完善法规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大力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到2015年年底,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处理政策体系和污染综合治理监管体系,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其中36个大城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达到95%。全国所有县城建成1座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率逐年下降,“十二五”末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实现零增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水平有较大提高,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有实质性改善。

二、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三)积极促进源头减量。抓紧研究制定包装物强制回收管理办法,加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国办发〔2007〕7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治理商品过度包装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5号)落实力度,防止过度包装,减少包装废弃物产生。调整燃料结构,加快发展城市燃气、太阳能和其他清洁能源。鼓励餐具集中清洗消毒。在宾馆、饭店等服务性行业,限制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推行“净菜进城”,“净菜上市”。健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方便居民交售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再生资源。在全社会大力提倡适度合理消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四)稳步推进分类收集。建立和完善先进的完整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和处理体系。鼓励生产和销售企业等单位通过“以旧换新”等多种方式回收废旧商品。到2015年年底,年回收处理各类废弃电器电子产品2000万台。建立和完善再生与综合利用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采取政策措施,拓宽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市场。按照与后续垃圾处理技术、方式和能力相适应的原则,积极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在居民住宅区完善干湿垃圾收集和清运设施,鼓励居民对家庭生活垃圾实施干湿分类,将餐厨垃圾与其它生活垃圾分离后分别投放。稳步推进废弃含汞荧光灯、废药品、废杀虫剂等有害废物的单独收运工作,积极扶持终端分类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五)健全垃圾收运体系。按照分类、密闭、压缩要求升级改造现有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设施,逐步淘汰敞开式收集、中转和运输方式。改造生活垃圾处理中转站,配套建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年底,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全部密闭化,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实现分类收运;县城、乡镇基本建立收集和运输体系。

(六)合理选择处理方式。本着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成本经济的原则,合理选择卫生填埋、清洁焚烧、生物处理等垃圾处理方式。

对于拥有相应土地资源且具有较好污染控制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卫生填埋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生活垃圾热值满足要求的地区,可采用清洁焚烧处理技术;对于实行可降解有机垃圾分类回收的地区,可采用适宜的生物处理技术;对于生活垃圾混合收集的地区,不宜采用生物堆肥技术。

(七)加强餐厨垃圾管理。研究制定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加强餐厨垃圾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置及其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餐厨垃圾全过程管理制度。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应当将餐厨垃圾委托或提供给专业化处理单位处理,严禁直接使用餐厨垃圾饲养畜禽及鱼类,严禁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垃圾生产肥料,严禁将废弃食用油脂(包括地沟油)加工后作为食用油使用。建立餐厨垃圾登记制度,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应如实记录餐厨垃圾的产生时间、产生数量和处理情况。餐厨垃圾专业化处理单位应如实记录餐厨垃圾接受时间、数量和处理情况。

各城市人民政府应制定规划,合理布局,建设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在餐饮街、高校、度假村等餐厨垃圾产生集中的地区,试点建设小型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站。新建宾馆、饭店、餐饮街、度假村、高校校区和大型小区等应配套建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到2015年年底前,36个大城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实现餐饮行业餐厨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

(八)加大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力度。各地要把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范围,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和“以奖促治”政策实施力度,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把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作为重要内容,在村庄建设布局上予以明确,在建设时序上,予以优先考虑。要建立村庄清扫保洁机制,有条件的地区要将环卫管理范围向乡村延伸覆盖。要结合实际情况,把沼气建设、有机垃圾发酵池建设和农村改厕结合起来。以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零星垃圾,村间集镇基本没有散放垃圾,河塘基本没有漂浮垃圾,穿村铁路公路基本没有散落的塑料垃圾,废弃农药及其包装物基本没有乱丢弃为目标要求,组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试点示范工程。鼓励农民将菜叶、菜根和谷皮果壳等有机物用于沼气和沤肥原料,将建筑垃圾、灰渣等用于村庄平地、修路或者再生利用。

三、加强行业管理和环境执法监督

(九)严格生活垃圾项目特许经营权招投标管理。制定项目投资主体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规范生活垃圾处理特许经营制度,科学设定项目边界条件,加强招投标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保证项目投资水平达到相关建设标准,防止投标单位通过恶性竞争获得特许经营权后随意降低建设和运营水平。

(十)强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市场准入制度,新技术、新工艺要有完整的生产性实验报告和专门技术报告,并报经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通过后才能推广应用。严格执行《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完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认真做好规划选址、项目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严格执行建设市场管理规定,落实项目法人制、质量监督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工程竣工验收制等管理制度,保证工程质量。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资料应当依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当地城建档案馆移交存档,公众可依法申请公开和查阅。

(十一)切实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各地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监管办法。积极开展第三方监管的试点,对已经市场化运作的垃圾处理项目,可派驻监督员,按照特许经营协议规定的条款,实施监督核查。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无害化等级评定工作。对生活垃圾焚烧设施操作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生活垃圾处理企业要完善各项运行管理规程,建立运行情况日记录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运营效率,充分发挥设施效益,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要加强垃圾运输管理,防止遗撒遗漏。

(十二)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处理企业环境管理。生活垃圾处理企业要建立污染排放日常监测制度,每月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运行情况和监测结果并向社会公开。新建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必须安装自动监测系统,对燃烧温度等主要运行工况和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在企业主要出入口附近等显著位置设立显示屏,向社会公示监测数据;要记录并定期公开活性炭使用量,接受社会监督。自动监测系统应当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联网。现有生活垃圾焚烧单位,必须于2011年12月底之前达到上述要求。生活垃圾焚烧企业应当对焚烧设施二噁英排放情况每年至少监测一次,对氯化氢和重金属每季度至少监测一次。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应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含水率超过60%的城镇污水厂污泥不得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生活垃圾处理企业应当制定应急预案,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十三)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建设项目的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要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状况纳入重点监管范围,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监督性检查,每两个月至少开展一次常规污染物监测,对焚烧设施二噁英排放情况每年至少监测一次。2010年年底前,各地要对正在运行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污染状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近期完成对生活垃圾焚烧设施污染物排放特别是二噁英排放的监测。对污染严重的垃圾处理设施,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向社会公布。

(十四)开展非正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临时堆放场所环境风险评估和治理工作。2015年年底前,各地要完成环境敏感区域及大、中城市周边简易或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或堆放场所的环境风险评估工作。经评估存在污染需要治理的,应当进行治理和修复,消除环境和安全隐患。要有计划关闭过渡性的生活垃圾简易或非正规填埋设施。

四、完善法规和政策体系

(十五)健全法律标准体系。加快《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修订前期研究工作,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抓紧制定、修订和完善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染防治相关标准规范。加快地方立法步伐,制定完善地方生活垃圾处理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生活垃圾处理行为。

(十六)完善经济政策。各地要认真执行经国务院同意原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的《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计价格〔2002〕872号)和《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计投资〔2002〕1591号)的有关政策要求,完善生活垃圾收费办法,按照补偿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核定垃圾收费标准,促进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要创新收费方式,提高收缴率,降低征收成本。开展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向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生活垃圾排放情况试点工作,推行计量收费。加强垃圾收费的使用监管,确保专项用于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中转和终端处理环节。垃圾收费收入不足以补偿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中转和终端处理成本的,地方政府要予以补助,保证垃圾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目录,生活垃圾处理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十七)拓宽投融资渠道。根据生活垃圾处理低回报、高稳定性、资金需求大的行业投资特点,研究开发适当的低成本、长期限的金融工具来支撑,如信托基金、企业债券等,丰富资金来源,建立多渠道投融资体系。抓紧建立和完善支持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降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扶持企业发展。

(十八)加大资金投入。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给予适当补助。地方财政要对实施本地区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染综合治理规划及监管能力建设资金需求予以保障。

五、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和人才培养

(十九)加强生活垃圾处理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应将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纳入相关科技计划,加大支持力度。加强生活垃圾预处理、清洁焚烧、二噁英控制、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水泥窑处置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处置和利用、餐厨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废弃油脂生产生物柴油、填埋场封场再利用、含汞荧光灯处理、生活垃圾污染场地评估和修复,以及垃圾处理环境监测和性能检测等技术研发,并依托重点工程项目组织开展试点示范。以废弃农药包装物、废塑料、废弃农膜为重点,研究开发适合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二十)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装备水平。针对垃圾填埋工艺中高性能防渗膜、压实机、渗滤液处理及沼气发电、垃圾焚烧等关键技术装备,选取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可靠性、自主知识产权且相对成熟的,开展工程示范。加强技术集成,加快生活垃圾装备标准化、现代化和国产化水平。在整合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基础上,建设国家级垃圾处理工程技术中心,搭建“产、学、研”平台,促进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机构、处理设备的制造企业和生活垃圾处理企业的沟通、交流和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二十一)加强人才培养。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染综合治理专业人才。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有条件的重点企业合作,加强相关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

六、加强规划统筹

(二十二)研究制定全国“十二五”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污染综合治理等相关规划。提出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染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目标、原则、任务、投资和政策措施等。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加快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分类、中转运输和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及现有垃圾处理设施技术升级改造,提高餐厨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能力,加强运行监管能力和环境监测能力,促进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染综合治理能力迅速提高。各城市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组织编制实施本辖区内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染综合治理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二十三)严格执行城市建设相关规划。地方各级政府编制的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染综合治理规划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重点要做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规划选址工作,保障处理设施建设用地,严格规范垃圾处理设施周边的建设开发活动。鼓励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探索区域共建共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各级政府必须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未经相关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更改。进一步完善规划公开和公众参与的程序和制度,相关规划草案应当依据《城乡规划法》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七、严格落实责任

(二十四)明确地方政府责任。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由地方政府负责,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紧制定落实本意见的实施方案,将各项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和企业,并强化考核和监督。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染综合治理目标完成情况要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并参照《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予以考核。地方各级监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要建立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质量和运行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建设质量低劣造成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依法追究其经济责任并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或发生严重污染事故的,要全过程分析排查立项、审批、验收等各个关键环节,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二十五)深化环卫体制改革。各地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方案,稳步推进环卫体制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研究制定财政、再就业等扶持政策,确保环卫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加强环卫行业能力建设,提高环卫作业水平。

篇3:0广州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评壹读微博:丹麦发现700年前厕所,仍臭气熏天令科学家激动异常,游客可在指定时间段参观粪便桶的挖掘过程,感受来自700年前的人类气息

11维弦舞:真的是愿闻其翔。

i干吗这么笑话人家,我们引以为傲的山顶洞人遗址也不过是当年一堆厨余垃圾。

评壹读微博:乌克兰妇女抗议俄罗斯:拒绝与俄男性发生关系

刘春:致命的武器!

i据传,西夏妇女拒绝与辽国男性发生关系,辽国皇帝一言不发惊呼西夏不可战胜。

评壹读微博:转发摄影师@张超_摇光的图片—通过显微镜,将空气中细小的霾颗粒放大1000倍,发现它们有的是复合体,有的是生物颗粒,形状各异

多雨泥泥:每天都吸大果粒空气。

i再说,再说就按流量收费了。

评壹读微博:日本专家说,社交网站上传自拍照是幼稚的体现

血泊中的碧浪:不幼稚都是因为长得丑。

i以及懒、穷,或者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

评壹读微博:小区住户26万买高音炮还击广场舞大妈

前滚翻后空翻:肉体近身格斗,升级为远程电子对抗,活生生一部战争进化史。

i小区住户和广场舞大妈的矛盾,将取代咸甜豆腐脑矛盾……

以下是对壹读微信提问的回复

小鹿耳朵:为什么基因越复杂人长得漂亮的几率越高?

i混搭风一直很流行。

黄馥雯:请问,“老板娘”是老板他妈妈的意思吗?

i大姨妈是大姨她妈妈的意思吗?

黄伟:你真的是好强大,好幽默,我该怎么向你学习?

i经受生活的历练、风雨的摧残、不靠谱外卖的折磨、领导的责备、同龄人已经走上人生巅峰的打击……

蘑菇AI:为什么叫壹读?不叫贰读,叁读?

i虽然“壹读不仅仅是本杂志”,但我们也不想假装是好多杂志的样子……

篇4:0广州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修订意见

(征求意见稿)

根据省财政厅和省人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穗财社〔2013〕4 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现对《关于印发<广州市南沙区就业专项资金补贴办法>的通知》(穗南就〔2013〕2 号,以下简称《办法》)修订如下:

一、修改的补贴项目(一)原《办法》补贴项目第一条第二点“用人单位招用工和公益性岗位安置社会保险补贴”,修改为:

1、补贴对象:本区辖内用人单位(指注册地在南沙区,以下相同)。

2、补贴标准:用人单位招用本区户籍大龄城乡登记失业人员(女性 35 周岁、男性 40 周岁或以上)、特困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随军家属、退伍军人办理就业登记、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稳定就业半年或以上的,根据其参加企业职工社会保险期限,对用人单位缴费部分给予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补贴,补贴期限最长 3 年。用人单位一年内重复招用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财政划拨单位招用上述人员不纳入补贴范围。

(符合《广州市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补贴、奖励项目和标准》(穗就〔2006〕2号)中社区就业补贴、用人单位招用补贴等项目的对象,按照市有关文件执行,不重复申领以上补贴)

修改说明:原“参加社会保险并稳定就业一年以上”修改为“参加社会保险并稳定就业半年或以上”;取消“从参保之日起”的补贴时间规定,按照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期限,每半年办理一次申领补贴,逾期不再补贴;取消已失效的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等优惠对象;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财政划拨单位招用上述人员不纳入补贴范围”的规定。

(二)原《办法》补贴项目第二条“岗位补贴”,修改为:

1、补贴对象:南沙区户籍劳动者。

2、补贴标准:本区辖内用人单位新招用上述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半年或以上、办理就业登记并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根据签订劳动合同期限,给予劳动者每人每月100元的岗位补贴,补贴期限最长3年。用人单位一年内重复招用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财政划拨单位招用的上述人员不纳入补贴范围。符合《办法》中申领社区(村)岗位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的“4050”(女性40周岁、男性50周岁或以上)人员,按每人每月80元的标准给予累计不超过3年的岗位补贴。

修改说明:原补贴对象“4050”城乡登记失业人员、特

困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扩大为全体劳动者,且把补贴标准从 80 元/人/月提高为 100 元/人/月,把稳定就业 1 年或以上的申领周期缩短为稳定就业半年或以上。对从事社区(村)岗位就业“4050”人员仍按照每人每月 80元的标准维持不变。

二、增加项目 (一)培训补贴 1、补贴对象:南沙区户籍劳动者。

2、补贴标准:上述人员参加市、区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含实用性技能培训),完成全部培训课程并考核及格领取培训证书的,按照每人 80 元的标准给予培训补贴。每人每年补助最多 2 次。

(二)企业促进就业奖励 1、补贴对象:南沙区内注册企业。

2、补贴标准:上述企业招用南沙区户籍劳动力达到一定人数或比例,签订劳动合同 1 年以上、办理就业登记并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给予每个企业 1 万元至 10 万元的就业奖励:一是招用本地劳动力人数达到 200 人或以上,根据当年新招用本地劳动力人数(不低于 20 人)从高到低排序在参评企业中排名前十名的;二是招用本地劳动力人数达到 80人且占企业用工总数 50%或以上,根据当年新招用本地劳动力人数(不低于 10 人)从高到低排序在参评企业中排名前十名的。每年共评选 20 家企业给予奖励。具体评选方案由

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

三、补贴申领程序

由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制定。

四、其他要求(一)补贴对象条件与《关于印发<广州市南沙区就业专项资金补贴办法>的通知》(穗南就〔2013〕2 号)重合的,只补贴最高一项,不重复给予补贴。

(二)本办法从 2013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有效期 3 年,有效期届满时根据实施情况评估修订。

附件:关于印发《广州市南沙区就业专项资金补贴办

篇5:0广州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总部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苏府„‟X号),鼓励和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总部企业认定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企业按程序自愿申报、政府审核、社会公示、动态评估制度。

第二章 认定标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总部企业,是指在本市注册并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对其控股企业或分支机构行使管理和服务职能的企业法人机构,分为综合型总部和职能型总部。

(一)综合型总部,是指综合竞争能力强,履行本企业(集团)跨地级市以上区域范围的企业规划和运营决策管理、投融资和资产管理、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或统筹供应链配置、科研和生产场所及资源布局、营销市场区域划分等综合管理职能的总部企业。包括集团最高总部及其授权的区域总部。

(二)职能型总部,是指经母公司(集团)授权,在苏州市注册成立,主要承担为本集团内关联企业提供研发、物流、采购、销售、核算、财务、信息处理或其他支持型共享服务职能的企业。

(三)总部企业的投资主体、经济性质不限。新设立企业和本市现有企业均可申请总部企业认定。

第四条 申请综合型总部企业认定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苏州大市范围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统一核算,依法诚信经营;

(二)符合苏州市产业发展政策;

(三)本市外分支机构或授权管理的企业原则上不少于 3 个,且对其负有第三条第一款所述某项或多项总部管理和服务职能。

第五条 在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基础上,属于以下五类的企业可直接认定为综合型总部企业:

(一)商务部或省商务厅认定或备案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即符合《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规定》﹝商务部令2004年第22号﹞或《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商务厅省财政厅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5‟79号)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规定的企业;

(二)上市公司(新三板除外);

(三)国家和中央部门管理的大企业(集团);

(四)上一年度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公布的“全球最大500家公司”的中国总部、或者在华区域总部;

(五)上一年度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全国工商联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国内民营企业100强,中国连锁企业100强。

第六条 未符合第五条规定的企业,在符合本办法第四条的基础上,可按以下分类申请综合型总部企业的认定:

(一)现代农业总部企业

1.上年度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

2.上年度企业在我市入库的税收(即企业所得税40%、增值税25%、营业税100%,下同)200万元以上。

(二)现代制造业总部企业 1.上年度营业收入20亿元以上;

2.上年度企业在我市入库的税收3000万元以上。

(三)旅游业总部企业

1.上年度营业收入3亿元以上;

2.上年度企业在我市入库的税收300 万元以上。

(四)信息服务业总部企业

1.上年度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

2.上年度企业在我市入库的税收300万元以上。

(五)商贸服务业总部企业 1.上年度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 2.上年度企业在我市入库的税收1000万元以上。

(六)现代物流业总部企业 1.上年度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

2.上年度企业在我市入库的税收200万元以上。

(七)科技服务业总部企业

1.上年度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

2.上年度企业在我市入库的税收200万元以上。

(八)中介服务业总部企业

1.上年度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

2.上年度企业在我市入库的税收300万元以上。

(九)房地产业总部企业 1.上年度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

2.上年度企业在我市入库的税收2亿元以上。

(十)文化创意总部企业

1.上年度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

2.上年度企业在我市入库的税收200万元以上。

(十一)金融服务业总部企业 相关奖励和认定政策另行制定。

(十二)其他总部企业

1.上年度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

2.上年度企业在我市入库的税收500万元以上。第七条 申请职能型总部企业认定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苏州大市范围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统一核算,依法诚信经营;

(二)符合苏州市产业发展政策;

(三)承担总公司在全球范围或国际区域、我国境内外一定区域,受权承担第三条第二款所述某项或多项专属职能;

(四)为母公司(集团)内提供第三条第二款所述专属职能服务的关联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数量原则上不少于 3 个,且本企业营业收入的30%以上来自前述关联企业及其分支机构。

第八条 在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基础上,属于以下四类的企业可直接认定为职能型总部企业:

(一)商务部或省商务厅认定或备案的跨国公司功能性机构,即符合《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规定》﹝商务部令2004年第22号﹞或《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商务厅省财政厅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5‟79号)对跨国公司功能性机构规定的企业;

(二)国家和中央部门管理的大企业(集团);

(三)上一年度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公布的“全球最大500家公司”在苏州设立的职能型总部;

(四)上一年度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全国工商联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国内民营企业100强,中国连锁企业100强上榜企业在苏州设立的职能型总部。

第九条 未符合第八条规定的企业,在符合本办法第七条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条件申请职能型总部企业的认定:

企业上年度营业收入3000万元以上,上年度企业在我市入库的税收200万元以上。

第十条 对一些特定的总部类型或新型业态的企业,或对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但实际履行地区总部职能、实行统一核算、作为纳税主体、对本地经济增长贡献大的分公司(机构),在认定条件上可以一事一议。

第三章 认定程序

第十一条

总部企业认定按照报送材料——初审——复审——审定——授证的程序进行。

(一)报送材料。申请总部认定的企业,需向所在市(县)、区总部经济主管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1.企业法定代表人签署的《苏州市总部企业认定申请表》;

2.三证合一营业执照(或企业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

3.经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本企业验资报告和上年度审计报告(合并);

4.申请总部认定的现有企业应提供本市税务部门出具的本企业前两个年度的纳税证明(指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下同),申请新设立总部认定的企业应提供本市税务部门出具的本企业上年度的纳税证明;

5.控股投资或被授权提供管理和服务的企业名单(附三证合一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和验资报告复印件);

6.企业法定代表人签署的设立综合型总部或职能型总部及履行有关职能的说明。内容包括企业与控股投资或被授权提供管理和服务的企业之间关联关系、组织架构、职能分配、纳税办法、业务收入占比等事宜的陈述和必要承诺。其中,如果拟设立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只管理或服务我国境内(跨省区域)的关联企业,则应说明母公司在全球其他地区或我国其他地区设立类似总部企业的情况;

7.如符合直接认定条件的,提供相关证明资料。上述材料中,除第一、六款需收原件外,各类证照、证明和审计报告均收复印件、验原件。

(二)初审。各市(县)、区总部经济主管部门收到企业申请材料后,由财税部门负责对申请企业上年度在本市纳税情况进行核算,出具审核意见,总部经济主管部门根据税收核算结果和企业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出具初审意见,并连同纳税核算结果和企业申请材料报送苏州市总部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总部经济办);初审不合格的,应当对企业书面答复并说明理由。初审工作一般不超过 15 个工作日。

(三)复审。初审通过的企业,分行业或属性由市主管部门进行材料审核,出具初步意见后,市总部经济办会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对初审通过的企业在 15 个工作日内进行复审,复审可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会审、专家评审、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

(四)公示。复审通过的企业名单,由市总部经济办在中国苏州网站公示7天,公示无异议的,上报苏州市总部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审定。

(五)授证。经苏州市总部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审定通过的总部企业,统一授予证书。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 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可享受《关于推进总部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苏府„‟XX号)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

第十三条 企业弄虚作假,采取欺骗手段的,经查证属实,不予认定,三年内不得再申请总部企业认定。

第十四条 本市原有企业在全市范围分立、重组、转产、更名等,不得申请新设立总部企业认定。第十五条 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在享受鼓励政策期间有减资行为的,须及时向各市(县)、区总部经济主管部门和苏州市总部经济办申报,并进行重新评估。不再符合条件的,取消总部企业资格,停止享受相关政策;依然符合条件的,重新核算落户补助和办公用房补助。

第十六条 新设立总部企业在享受补助期间,对受补助的办公用房不得出(转)租出售,不得改变用途,否则停止补助,并按比例追偿以前支付的补助资金。如确因提高房产利用效率而需出(转)租出售的,则按比例退回所享受的补助资金。

第十七条 获奖总部企业,如不按政策意见第二条第四款执行总部企业人才奖励的,政府将收回用于总部企业人才奖励的资金。

第十八条 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发生更名、重组等重大调整的,应在办理相关手续后 10 个工作日内将相关情况报送市(县)、区总部经济主管部门及苏州市总部经济办,由总部经济办审核后报总部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确认,并公告和重新换发认定证书。

第十九条 各市(县)、区总部经济主管部门每年对已认定的总部企业进行复核,并将复核情况报苏州市总部经济办,市总部经济办将汇总复核结果向苏州市总部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报告。复核所需报送材料每年由苏州市总部经济办另行规定。

第二十条 对已认定的总部企业,每年应按要求向各市(县)、区总部经济主管部门和苏州市总部经济办报送本企业复核资料,进行年度复核。经复核合格的,继续享受总部企业鼓励政策。经复核不合格的,或上年度因涉税及其他重大违法行为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的,取消其总部企业资格并收回证书,停止享受相关鼓励政策。已享受奖励政策的,责令退回奖励所得,并记入企业信用信息档案;触犯法律法规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新设立总部企业被取消资格后,只能作为现有企业重新申请认定。

第二十一条 总部企业应认真履行企业应尽义务,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做好调查、统计等工作。

第二十二条 预认定总部企业自预认定起两年内无法通过正式认定的,取消预认定总部企业资格,并退回按照原政策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苏府规字„2012‟2号)已享受的落户补助。

篇6: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实现模式创新

为了规范管理餐厨垃圾,苏州市从2007年开始制定《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在2010年3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的实施为苏州市的餐厨垃圾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大大推进了苏州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进展。与此同时,苏州市从2007年开始建设餐厨垃圾终端处置厂,2009年年底,该厂建成并投入试生产。在2010年初,为了配合《办法》的正式实施,经政府部门授权,该终端处置设施厂在苏州市三城区范围进行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一体化营运试点,苏州市的餐厨垃圾管理和处理开始走上资源化的循环经济之路。

一、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实践

(一)将废弃食用油脂纳入统一管理

《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中的餐厨垃圾是指:除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餐饮服务、单位供餐等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食物残余、食品加工废料和废弃食用油脂,其中废弃食用油脂是指餐厨垃圾中的油脂以及油水混合物和经油水分离器、隔油池等分离处理后产生的油脂等。

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中的餐厨垃圾包括了废弃食用油脂,这是因为将废弃食用油脂也纳入到餐厨垃圾管理的范畴一并管理和处置,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地沟油”重返餐桌,也有利于整个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和管理体系的构建。废弃食用油脂处置工艺相对较成熟,终端处置成本相对较低,且可以产生出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的副产品,如生物柴油等,而普通餐厨垃圾处置工艺相对复杂,处置成本高,如将两者的终端处置作为整体由同一终端处置企业处置,可以降低单独处置普通餐厨垃圾的成本,从而降低在市场化模式下,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各环节总体成本的支出,有利于推进整个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和管理体系的建设。

(二)委托企业进行一体化试点创新

结合国内目前其他城市餐厨垃圾管理的现状,苏州市对现有生活垃圾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委托终端处置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收集、运输和处置一体化试点。试点期间对餐厨垃圾产生单位暂免收取餐厨垃圾处理费,并由政府给予收运成本的补贴。

(三)分步提出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目标

由于餐厨垃圾管理的复杂性,最终管理效果不可能一蹴而就,根据国内城市餐厨垃圾管理的现状,结合苏州的实际,苏州市的餐厨垃圾管理目标分成近期和远期目标:

近期目标:通过《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及其他配套措施的实施,在苏州市三个古城区和周边四个区开展餐厨垃圾规范管理的试点和推进工作,建立并完善三个体系:建立和完善市、区两级属地化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的餐厨垃圾收运和处置体系;建立和完善各部门执法配合、经费投入和人员配置等其他管理保障体系。

中远期目标:在建立和完善以上三个体系的基础上,用2-3年或更长时间的规范管理,实现基本以市场化模式收集并集中处置市区90%以上的餐厨垃圾。基本杜绝餐厨垃圾用于饲养“垃圾猪”和提炼“地沟油”等非法利用现象,最终实现餐厨垃圾处置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二、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主要措施

(一)召开餐厨垃圾管理工作推进会

餐厨垃圾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以后,政府分管领导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统一布置管理工作各条块工作任务;苏州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每月都召开由市、区两级环境卫生主管部门、交巡警及公安城管治安分局等有关部门参加的推进会,要求各区对所在区的餐饮企业进行上门宣传教育,布置对非法收运餐厨垃圾的集中打击。

(二)进行餐厨垃圾非法收运集中整治

在试点期间,由苏州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协调各区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公安、交警、城管和环卫等部门联合协同行动,在城区范围进行阶段性的餐厨垃圾非法收运集中整治。2010年上半年的共进行集中整治行动11次,查扣非法运输车辆60余辆,截获餐厨垃圾约60吨。

(三)加强源头管理

苏州市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印制了《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单行本和有关的宣传材料,由城区市容市政管理部门对餐饮企业进行上门宣传,指导餐饮企业与政府授权的收运处置一体化企业签订规范的收运合同。此外,还正在与卫生部门协调将餐饮企业是否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合同及签订合同后的餐厨垃圾收运量作为卫生许可证年检通过的必要条件,从源头上加强餐厨垃圾的管理。

三、对城市餐厨垃圾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有关法规及配套措施的制定是管理的基础

餐厨垃圾的管理涉及到环境卫生、城管、公安、工商、食药监、卫生、环保、农林等多个部门,协调管理的难度很大,各个城市管理部门也还有不同的具体情况,仅仅靠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很难管好餐厨垃圾。餐厨垃圾管理的前提是制定有关的法规,并根据不同城市各自的具体情况,出台配套的管理措施,细化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分工,从管理、执法、监督、宣传、经费保障等多方面形成合力,实现餐厨垃圾的长效管理。

在制定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的过程中,对城市餐厨垃圾产生量及流向的调查十分必要,通过调查不但能够确定餐厨垃圾终端处置设施的规模,还能够为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提高管理效率。

(二)经费保障体系是管理成功的关键

地方政府在餐厨垃圾管理工作中,特别是在管理的初期应当是餐厨垃圾收运处成本承担的主体,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管理,餐厨垃圾直接饲养“垃圾猪”和提炼“地沟油”的现象大为减少以后,政府可以逐步减少对收运成本的补贴,在整个收集、运输和处置的市场化完全成熟以后,再用餐厨垃圾产生者和终端处置企业缴纳的费用来平衡整个收集运输体系的成本。

此外,餐厨垃圾管理的经费保障体系还包括了对终端处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的制定,落实产业导向政策等,通过这些经济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减轻餐厨垃圾终端处置企业在税收和融资等方面的负担,保障终端处置企业的正常运行。

(三)源头管理是难点

餐厨垃圾管理难度大,特别是对源头的管理,各个城市的餐厨垃圾的管理应该突出对源头的管理。环卫、环保、城管、卫生、工商、公安、农林等有关的职能部门都应该各尽其责,建立有效的协同管理机制,如卫生部门可以将餐厨垃圾处置的情况纳入卫生许可证年检的范畴,环保部门将餐厨垃圾处置情况纳入环境影响评价范畴等;此外,执法部门应该配合有关的管理单位,加强执法力度。通过突出对源头的管理,控制餐厨垃圾的非正规流向,合理安排餐厨垃圾处置物流,为终端处置企业提供足够的原料,减少因管理环节有效性下降而产生的政府对末端处置企业的补贴上升。

(四)采用收运处置一体化运作有利提高管理效率

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是餐厨垃圾规范管理中的又一个重要环节,收集运输的质量把握和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终端处置企业的正常运行。国内目前进行餐厨垃圾规范管理的城市的收运体系多是单独建设,由收运单位收集餐厨垃圾以后运至终端处置设施进行处置。在苏州的试点过程中,创新性的采用了收运、运输和处置一体化的模式,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置由一家单位完成。这种收运模式能够提高餐厨垃圾收运单位的积极性,同时终端处置企业可以根据处置的需求对餐厨垃圾产生单位进行直接沟通协调,提高收运餐厨垃圾的质量,便于后继的资源化处置。这种收集运输和处置一体化的模式也减少了政府的监管对象,有利于提高政府的监管效率。

(五)加强技术研究是推进餐厨垃圾管理的重要途径

目前国内的餐厨垃圾资源化技术还不是十分的成熟,通过对餐厨垃圾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技术研究,可以提高餐厨垃圾的资源化程度,降低餐厨垃圾处置成本,提高餐厨垃圾终端处置产品的附加值,即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可以降低政府的补贴投入,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餐厨垃圾处置,有利于餐厨垃圾处置的全面市场化。

加强技术研究还包括了对餐厨垃圾资源化产品应用范围及相关标准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明确这些产品的用途,为资源化后的产品提供更明确的市场范围。

此外,对餐厨垃圾的技术研究还包括了对居民产生的厨房垃圾的研究,这部分厨房垃圾占了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的相当大部分,加强对这部分厨房垃圾的资源化处置技术和分类回收技术的研究,能够在下一步拓宽餐厨垃圾管理的范畴,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促进环卫行业的整体发展。

上一篇:采购与付款的管理制度下一篇:荧光夜跑团日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