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2024-05-26

上海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共11篇)

篇1:上海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上海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科学化、信息化的学业评价和管理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教育部《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教基一﹝2013﹞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全日制公办、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普通高中以及其他发放本市普通高中学历证书的学生学籍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学制、入学注册、学籍变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奖惩等。

第三条(管理职能)

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全市中小学学籍工作的管理、指导、监督和检查;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本区域内的中小学学籍工作的管理、指导并负责具体落实;学校负责对本校学籍工作的具体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有专人负责学生学籍管理工作。

全市统一采用上海市基础教育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学生信息系统”)进行学生学籍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系统属于全国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组成部分。各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区内中小学学生信息工作。本市中小学在籍学生的学籍建立、变动等须在学生信息系统中完成。第二章 学制、入学注册与考勤

第四条(学制)

本市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其中小学学制为5年,即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初中学制为4年,即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

本市普通高中学制为3年。在本市普通高中就读的内地民族班学生以及特殊教育学生可按相关规定适当延长学制。

承担教育改革试点的学校可以按相关规定确定学制。第五条(就学年龄)

本市儿童入小学年龄为年满6周岁。初中入学者应为修完小学学业的学生或达到小学学力的未满18周岁的学生。

第六条(入学)

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免试入学。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可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校不得拒绝其入学。其他残疾儿童、少年可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学习,无法适应学校集体学习生活的儿童、少年由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相应的学校送教上门。

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具体招生办法按当年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相关招生政策执行。本市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入学学生须符合当本市普通高中学校招生政策要求,并经过教育行政部门和考试部门确认。

第七条(班级学额)

本市小学各年级班级学额一般为40人以内,初中各年级班级学额一般为45人以内,如有特殊情况,区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合理设定班级学额。

普通高中班级学额一般按当招生计划设定。第八条(注册建籍)

小学、初中起始年级学生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以下简称“家长”)应凭入学通知按学校规定的时间为学生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已在籍学生每学期应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办理注册就读手续。

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入学学生应凭录取通知书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并缴纳学费。已在籍学生每学期应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办理注册手续并缴纳学费。

因故不能如期办理注册手续者,应向学校申请办理延期注册手续,注册时间最晚不得超过新学期开学后1个月。学生在新学期开学1个月后仍未办理注册手续的,起始年级学生的录取通知书自动失效,已在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视为学籍中断,普通高中学生按自动退学处理。

起始年级新生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后,即取得学籍。学校在开学后1个月内在学生信息系统中完成学籍建立工作。

第九条(学籍号管理)

本市学生学籍号分为全国学籍号和上海市学籍号。全国学籍号由国家相关教育部门下发,一人一号,终身不变。上海市学籍号编码规则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另行制订。学校按编码规则为起始年级在籍学生以及转入本市取得学籍的学生编制本市学籍号。

第十条(信息采集)

本市起始年级学生基础信息由义务教育招生部门和教育考试部门提供。学校须按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补充完善学生的信息,形成学生学籍信息,进入学生信息系统。

学生信息有变化时,应及时更正信息。原则上学校每学年需核对一次学生信息。

第十一条(考勤)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考勤制度。考勤按照出勤、迟到、早退、病假、事假、旷课等项目记录。

因故不能到校上课或不能参加学校其它教育教学活动的学生,应当履行请假手续。如学生无正当理由未履行请假手续缺勤按旷课处理,学校应及时通知其家长。对旷课和经常迟到、早退的学生,学校应当向其家长了解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其改正。

第十二条(家长责任)

符合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条件儿童、少年的家长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有关规定送其子女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家长应按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当年公布招生政策的规定按时为适龄儿童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学生入学后,家长应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考勤工作。

家长如未按相关规定为适龄儿童、少年办理入学注册就读手续的,由家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 转学

第十三条(适用对象)

(一)义务教育阶段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转学: 1.本市户籍学生户籍随家长在本市内跨区迁移; 2.本市户籍学生从外省(或境外)回本市就读。

(二)义务教育阶段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登记,转入本市有空余学额的学校:

1.本市在籍学生居住地跨区变更;

2.符合本市当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条件的非本市学籍学生。具体转学条件由各区教育行政部门依据相关规定和本区实际情况制定细则。

(三)普通高中学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转入本市有空余学额的普通高中:

1.学生为本市户籍;

2.学生父母一方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3年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学生信息须在本市居住证积分管理系统中查询确认);

3.学生父母一方为在沪高校、科研机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人员;

4.学生父母一方及学生本人持有《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本市范围内普通高中在籍学生原则上不予转学。因动迁等原因可申请转入有空余学额的普通高中,转学学生当年参加本市中考分数须达到转入学校当年的统一招生录取分数。

第十四条(申请材料)

本市范围内申请转学的学生须提供学生的转学信息表、身份证明、户籍证明、居住证明、学生成长记录册等。

由非本市学校申请转入本市学校的学生须提供学生的身份证明、户籍证明、居住证明、原就读学校就读的相关证明材料、全国学籍号及学籍状态(无全国学籍号须写情况说明)、家长在本市工作或生活的相关证明材料等。

申请转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还需提供转出地中考成绩证明以及录取通知书。

第十五条(申请时限)

转学手续在学期开学和结束前后办理,办理时间一般不晚于新学期开学后一周。具体时间由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自行确定。起始年级第一学期以及毕业年级第二学期不予转入。学生受处分期间不予转学。

学期中途原则上不予转入。义务教育阶段因市政动迁等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造成学期中途要求转学者,由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办理转学手续。

第十六条(申请手续)

本市范围内申请转学的学生,家长先向转出学校提出申请并由转出学校在学生信息系统中打印转学信息表并盖章,家长持该表及其他申请材料到转入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办理转学手续,由转入地区统筹安排相应接收学校并在系统中完成网上转学。

申请转入本市的非本市学生,由其家长携带申请材料向转入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由转入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同意后统筹安排相应接收学校并在系统中完成网上转学。

学校应将转入学生编入原就读年级。从非本市学校转入本市的学生,学校可以对学生学业情况进行评估后按其实际文化程度编入相应的年级就读。

第十七条(特殊情况转学)

本市青少年文艺、体育专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应办理相应转学手续。本市学生由文艺、体育专业学校退出的,原则转回原就读学校,因特殊情况原就读学校无法安排的,由原就读学校或户籍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按就近原则予以统筹安排。

本市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学生转学条件按相关规定执行,转学程序和时限参照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执行。

第十八条(学校责任)

学校不得无故拒绝符合转学条件的学生转出,对未申请转学的学生不得迫使或诱导其转学,由此造成学生失学的,由转出学校承担责任。

学校须按要求核对申请转学学生的相关材料,不得接收不符合转入条件的学生就读,也不得接收未办理转学手续的其他学校学生就读。学校原则上不得超班额接收转入学生,确有特殊情况需经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方可接收学生。

转入学校应负责协调转入学生学籍在系统中的完成情况,并将办理完成情况主动告知学生家长。

第十九条(区责任)

区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本区实际情况,确定本区内转学相关实施细则并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区教育行政部门应管理和协调本辖区内学校办理转学的情况,合理安排符合转入条件的学生就学。

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每学年对所辖学校在读学生学籍情况进行排查,指导学校做好“人籍一致”工作。

第四章 升级、跳级、重读与免修

第二十条(升级)

小学阶段学生完成当前年级学业即予以升级。小学学生修业期满,学生均可升入初中学段学习。

初中阶段学生完成当前年级学业,各科学年总评合格,予以升级。学生有学科学年总评不合格的,可由学校组织补考后随班升级。

普通高中学生完成当前年级学业,语文、数学科目总评合格(含经补考后),其他基础型科目总评不合格(含经补考后)的在2门(含2门)以下者,予以升级。思想政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命科学6门科目当的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合格成绩可替代相应科目的补考成绩。

第二十一条(跳级)

学生在就读年级综合素质表现突出,学业成绩特别优异,已提前达到更高年级学习程度,由学生和家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全面考核公示无异议报区教育行政部门后可跳一级就读。

跳级手续一般在学年结束前10个工作日内办理,毕业年级不办理跳级,不跨学段跳级。跳级学生须参加跳过年级相关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

第二十二条(重读/留级)

(一)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实行留级,学生确因特殊原因在同一年级需要重读的,须由家长在学年结束前10个工作日内向就读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并报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后,可予以重读。义务教育阶段重读最多不超过2次。毕业年级不申请重读。

(二)普通高中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予以留级:

1.学生基础型科目学年总评不合格科目达5门(免修科目不计)及以上者,不得补考,即予留级;

2.学生基础型科目学年总评经补考后未达到升级标准者。学校一般应在学年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通知学生并办理手续。同一年级留级不超过2次。高中阶段留级累计不超过3次。高三年级不予留级。

第二十三条(免修)

学生学业成绩特别优秀,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某一学科已达到更高年级的学习能力,由学生和家长向所在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并报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后,可予以单科免修。单科免修学生须参加该门学科的毕业考试和学业水平考试。

学生因身体原因(须提供6个月内本市三级医疗机构证明)无法参加体育与健身学科学习的,由学生和其家长向所在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并报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后,可予以体育与健身学科免修。学生身体康复后(须提供6个月内本市三级医疗机构证明)应当向学校申请恢复参加体育与健身学科学习。

第五章 毕业、结业与肄业

第二十四条(毕业)

(一)小学学生修业期满,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综合评价合格的五年级学生准予小学毕业。

(二)初中学生修业期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且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综合评价合格的九年级学生准予初中毕业:

1.各科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包括补考后合格,下同);

2.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其他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或学年总评不合格在2门及以下。

(三)普通高中在籍学生修业期满,符合以下全部条件的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1.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综合评价合格;

2.基础型课程参加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且所有科目成绩合格(含补考);

3.研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修满规定课时,且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间累计满6周。由学籍所在学校根据学生的“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的要求确认学生是否达标。其中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军事训练和农村社会实践须达标或合格,且至少须完成一个研究性学习专题报告。如因身体等原因导致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和农村社会实践未能达标或合格,须经学生本人提出毕业申请,学籍所在学校同意并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四)普通高中在籍的经市体育行政部门和市教育行政部门确认的学生运动员,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综合评价合格的,若参加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门科目(须包括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可申请加注“学生运动员”毕业证书(证书编号“GT”)。

(五)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含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学生修业期满,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综合评价合格,参加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科目合格性考试且成绩合格,其他科目由学校根据本校国际课程班的课程方案进行考核并达到要求的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加注“国际课程班”,证书编号“GJ”)

(六)本条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综合评价由学籍所在学校根据学生学生修业期间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进行综合评价,如学生在校期间有犯罪记录的确认为不合格。

(七)本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数学、外语和信息科技4门科目,须参加市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成绩不合格者,可参加其学籍所在学校组织的毕业考补考并取得合格成绩(限1次,下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6门科目须参加市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成绩不合格者,须参加市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补考并取得合格成绩,成绩仍不合格者,可参加其学籍所在学校组织的毕业考补考并取得合格成绩。

第二十五条(结业)

学生修业期满,不符合毕业要求的,准予结业,发给相应学段的结业证书。

第二十六条(肄业)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时间已满9年且已年满18周岁,不符合毕业、结业要求的学生,发给肄业证书。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时间已满9年但未满18周岁,不符合毕业、结业要求的学生,经学生及其家长申请可发给肄业证书。

普通高中在籍学生修完高二年级及以上学业后退学的,发给肄业证书。

第二十七条(学业证明)

学生达不到毕业、结业、肄业要求由就读学校出具相应学段的学业证明。

学生在就读期间如需学业证明和成绩证明的,学校应出具相关证明(除市级统一组织的考试外)。

第二十八条(学习经历证明)

学生毕业、结业、肄业证书遗失不予补办,由就读学校出具相应学段的学习经历证明。

第二十九条(证书、证明式样)

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学业证明和学习经历证明规格式样,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

第六章 休学、复学、中断、续接、退学与恢复

第三十条(休学对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在一学期内需连续停课3个月以上或已累计停课达3个月以上的应办理休学手续:

(一)学生因伤病需治疗、休养的(须提供本市三级医疗机构证明);

(二)学生出国出境(须提供境外签证证明);

(三)经学校及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确认的其他特殊原因(毕业年级除外)。

第三十一条(休学申请)

因上述原因办理休学手续,须由学生家长持相关证明,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并报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同意后,予以休学,发给休学证明。

休学期间的学生,其学籍自动保留在学校。第三十二条(休学时间)

申请休学一般按学期申请。义务教育阶段休学时间累计不超过3年,普通高中阶段休学时间累计不超过2年。因伤病休学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原则上累计不超过5年,普通高中学生累计不超过3年。

学生休学期满仍不能回校就学的,最迟应在休学期满5个工作日内申请办理延期休学。未提出延期休学申请又不复学的,学校应及时督促其复学,督促无效的按旷课处理。

第三十三条(复学)

学生休学期满复学或提前复学的,由学生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因病休学须提供本市三级医疗机构证明),经学校同意后即可复学。

义务教育阶段因伤病休学的学生,休学期满后因身体原因仍无法到校参加集体教学活动(须提供本市三级医疗机构证明)的,如要求复学者,可向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申请送教上门。

准予复学的学生,学校可根据其实际学业程度进行评估后编入相应年级学习。

第三十四条(学籍中断)

义务教育阶段在籍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生在本市的学籍状态视为中断:

(一)在籍学生未按规定办理注册或延期注册手续,经学校督促无效且超过新学期开学1个月后仍不注册并未到校上课的学生;

(二)学生一学期连续停课3个月以上的或累计停课达3个月的未办理休学手续的,经学校督促仍不办理休学手续且不到校上课的学生;

(三)连续旷课超过1个月或一学期内累计旷课超过2个月,经学校督促仍不能到校就读的学生。

学校应在学生发生学籍中断情况前做好督促学生返校就读工作并将相关情况报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在未做督促工作的情况下自行中断学生学籍,由此造成学生失学的由学校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十五条(学籍续接)

未超过18周岁学籍中断的学生如需继续在本市就读的,需符合当本市入学和转学相关条件,家长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后,由居住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相应学校并办理学籍续接手续。

学校可对学籍续接的学生进行学业评估后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年级就读。

第三十六条(申请退学)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学生及家长持相关证明向学校提出书面退学申请,学校同意并报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后终止学生学籍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发给肄业证书或学业证明:

(一)学生出国出境就读或定居(须凭学生本人有效护照、签证以及境外学校录取通知等);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学校就读时间已满9年,因伤病不能坚持正常到校学习(须提供3个月内本市三级医疗机构证明);

(三)普通高中学生因伤病等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到校学习(须提供3个月内本市三级医疗机构证明);

(四)境外学生。第三十七条(自动退学)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视为终止学籍,学校报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后按自动退学处理,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发给肄业证书或学历证明: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中断或休学期满等原因连续3年以上未在校就读且年龄已超过18周岁;

(二)普通高中学生同一年级已连续留级2次后仍不能达到升级要求或在高中阶段已留级达3次后仍达不到升级要求;

(三)普通高中学生连续旷课超过1个月或一学期内累计旷课超过2个月,经学校与家长多次联系帮助教育无效的;

(四)普通高中学生一学期连续停课3个月以上或累计停课达3个月未办理休学手续的,经学校督促仍不办理休学手续且不到校上课的学生;

(五)普通高中学生受到学校开除学籍处分的;

(六)学生死亡。第三十八条(学籍恢复)

已退学的未超过18周岁的学生,如需恢复学籍的由家长向户籍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证明材料,经区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统筹安排到相关学校及相应年级就读,并办理学籍恢复手续。

第七章 学生评价、奖惩与档案管理

第三十九条(学生评价)

学生成长记录以本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为依据,综合素质评价以本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为依据。

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信息记录在学生信息系统中,并形成学生电子档案。

区和学校可根据本地区和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记录学生成长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其他信息。

学校应从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把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变化、进步。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

第四十条(奖励)

市、区、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当对各方面全面发展或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体锻炼及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

奖励可采取公开表扬、通报表扬、发给奖状(章)、授予荣誉称号等形式。

凡授予各级“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少先队队长”和各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者,均需学生民主评议推选,校务会议或行政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并张榜公示。

学校应当真实完整地将学生的奖励情况归入学校档案和本人档案。第四十一条(处分)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处分一般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

普通高中阶段学校处分一般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因违法犯罪被司法机关判处刑罚收监执行或受学校处分期间严重违纪且屡教不改的,可给予开除学籍处分。留校察看、开除学籍处分须报区教育行政部门后执行。

学校对犯错误的学生应加强教育,促其认错悔改;必须处分的,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处分适当。学校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前,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处分须经校务会议或行政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处分结论要及时告知学生本人及家长。

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向学校或学校所属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诉。学校或学校所属行政主管部门需在2个月内(不含寒暑假)给予答复。

第四十二条(教育帮助)

学校要加强对受处分学生的帮助教育。对受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处分的学生在一学期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学校应撤销其处分。撤销处分的权限与给予处分的权限一致。

已解除的处分不封存在本校,不随学生档案移交高一级学校。普通高中修业期满但留校察看处分未撤销者发放结业证书。

对于有严重不良行为或依法被免予刑事处罚,判处非监禁刑罚,判处刑罚宣告缓刑、假释的学生,学校和其家长应当互相配合对其加以教育;对管教无效的学生,应由学生家长或学校申请,报区教育行政部门后安排进入专门学校就读。学生进入专门学校就读期间其学籍可保留在原校。

在专门学校学习的学生,表现明显进步、并确实改正不良行为的,本人提出申请,报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可安排回原学校继续学习。

第四十三条(学生档案)

学生学籍档案内容包括:

(一)学生的学籍基础信息及信息变动情况;

(二)学籍信息证明材料;

(三)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以及在校期间的获奖信息等;

(四)体质健康测试及健康体检信息、预防接种材料等;

(五)享受资助信息;

(六)其他材料。学籍档案分为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纳入学籍系统管理,纸质档案由学校负责管理。

第四十四条(档案管理)

在籍学生档案由所在学校妥善保管,学生转学或在升学时,学籍档案应当转入学校或升入学校,转出学校或毕业学校应保留电子档案备份,同时保留必要的纸质档案复印件。

学生最后学籍终止的学校应归档永久保存学生的学籍档案,或按相关规定移交。学生毕业后未有去向的学生纸制档案原则上保留在原校。

学校合并的,其学籍档案移交并入的学校管理。学校撤销的,其学籍档案移交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管理。

第八章 管理职责与信息安全

第四十五条(职责分工)

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市中小学生学籍相关政策、制度,指导、协调各区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相关工作;负责市级学生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负责与全国学生信息系统的系统对接。

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市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学籍管理相关政策和制度制定本地区实施细则,确定责任部门和人员负责本区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指导、协调和处理本区所属中小学籍管理相关事务。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区域中小学生的信息采集、更新,负责区级学生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负责每学年对辖区内中小学校学生学籍进行核对。

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本校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根据市和区学籍管理工作相关要求安排本校学籍管理相关工作流程并做好向家长的公开和告知工作。学校要在学生信息系统中做好学生信息采集、更新和维护工作以及学籍建立、变动和注销等操作工作并在每学期对本校学生的学籍情况和基本信息进行核对。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指定专门的技术人员,做好学生信息系统管理的技术维护工作,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四十六条(电子学籍管理)

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后1个月内,学校及区教育行政部门须完成起始年级新生信息采集、核对工作,并为每一位完成注册学籍的学生建立电子学籍。

每学期开学后1个月内,学校及区教育行政部门须在学生信息系统中完成各年级学籍变动操作工作。

市教育行政部门为每一位在籍学生发放电子学生证,电子学生证是学生学籍身份的唯一辩识凭证。学校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学生信息系统为学生出具学籍在籍证明。

本市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生证管理办法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另行制定。第四十七条(信息安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完整保留学生的全部学籍信息,为学生的学习经历证明等提供依据,定期对学生信息进行安全备份。学校合并的,其相应的学生学籍信息应移交并入学校管理;学校撤销的,其相应的学生学籍信息由学校所属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单位进行管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学生信息安全使用的相关制度,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障学生信息安全。非经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学籍信息一律不得向外提供,严防学籍信息外泄和滥用。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内地民族班学生)在本市就读的内地民族班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参照本办法执行。第四十九条(境外学生)

在本市中小学就读外籍学生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普通高中的外籍学生修业期满,由学校参照本办法第二十四条发放毕业证书(证书注明国别,证书编号为“GI”)。

在本市就读的港澳台学生的学籍管理按照本办法执行。第五十条(实施日期)

本办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为十年。

篇2:上海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第三章 转学

第八条 学生全家户籍跨区变迁(包括由本市迁往外省市或由外省市迁入本市),或确有其他特殊困难需要转学者,应准予转学。

第九条 学生转学须办理转学手续。学校不得接受无转学证明的学生。转学手续应在新学期开学前一周办理,最迟不得超过开学后一周。如因市政动迁等特殊原因中途不转学确有困难者,应允许学期中途转学。

第十条 本市范围内因全家户籍变迁转学,由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下同),向原校提出申请,学校核准后发给“转学联系单”。中学生转学,学生家长与户籍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联系,经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并安排落实后,办理转出、转入手续。小学生转学,学生家长可直接到居住地附近的学校联系,经接受小学核准同意后,办理转出、转入手续。凡符合转学条件的学生,接受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如确实因班级学额过多无法接纳,应由上级主管部门另行协调安排。学生联系转学未落实之前,原校不得出具转学证明,对没有申请转学的学生不得迫使其转学,由此造成学生辍学的,由原校承担责任。

本市学生转学,接受学校应将其编入原就读年级,不得擅自决定其升、留级。

第十一条 学生受处分期间一般不予转学。初中、高中学生在入学第一学期,临毕业的最后一学期,一般不予转学。持有本市常住户口的本市知青子女及持有蓝印户口者,已在外省市考入高中的一般不予转学。

第十二条 本市民办学校学生转学,小学、初中按公办学校学生转学规定办理,高中一般不予转学。

第十三条 本市初中、高中学生转学,应持有户籍证明、转学证明、学生评价手册和学籍卡、健康卡(原校提供学籍卡、健康卡复制件),高中学生还须附高中录取时档案材料、各科会考成绩。

第十四条 学生转往外省市,应由学生家长持户口迁移证明向就读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学校核准后发给转学证明,并由家长签收有关转学材料。

学生由外省市转来本市,须持户籍证明和转学证明及有关材料(成绩手册、学籍卡、健康卡)向户籍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申请入学,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安排入学。接受学校可对其进行文化考核,并按其实际文化程度编入相应年级。

第十五条 来沪工作定居的出国留学人员子女中途转学,按市教委沪教委基(1996)73号文的规定办理。

篇3:上海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会议强调,要把学籍管理作为治理能力提升的“总线索”,通过科学真实的学籍管理,构建现代化的学生成长记录框架和平台,实现基础教育内涵发展。

会议要求着力做好三项重点工作。一是保障系统高效运行。加快建设省级数据中心,加强省级数据中心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等基础条件保障,为电子学籍系统运行提供基础支撑。二是提高系统应用水平。进一步完善各地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形成全国无障碍学籍管理制度平台。三是提升系统服务能力。服务教育决策,推进学籍系统数据与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衔接,逐步在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各项建设中运用电子学籍系统有关数据,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篇4:上海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据悉,在各地共同努力下,全国学籍系统已经在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署完毕,学生信息入库工作进入收官阶段,除对接省份外已实现全国联网,待学生核心数据与公安部身份证管理系统比对工作完成后,教育部即为学生配发全国统一的正式学籍号。在此之前全国学籍系统联网试运行,已为学生分配了临时学籍号(贵州学生已获正式学籍号)。使用正式或临时学籍号均可办理跨省转学等日常学籍管理工作。

通知明确了跨省转学的流程和办法,并要求将其它各类学籍变动也应纳入全国学籍系统管理。对于使用自建系统和全国学籍系统对接的省份(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安徽、陕西、辽宁(仅高中)、湖北(仅高中)),通知要求尽快完成跨省转学功能的对接,实现全国跨省转学操作。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实现全国跨省转学操作的省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公开向社会作出说明并明确承诺的时间。

通知强调,根据《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跨省转学的具体管理权限在省级及以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地要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切实把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做好跨省转学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篇5:上海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乌海市中小学学籍管理暂行规定(试行)

为了规范学校管理,巩固基础教育发展成果,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特制订《乌海市中小学学籍管理暂行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

一、适用范围

1.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全日制公办、民办中小学校。幼儿园参照有关条款执行,实行登记制度。

二、入学

2.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实行就近免试入学。达到法定年龄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必须依法入学,按规定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在校年龄可适当放宽。

小学毕业生全部在户口所在地免试就近升入划定的初中。各区将本辖区范围内小学毕业生,根据户籍和住房分布情况按初中的施教区分配给各初中学校,学生持《入学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到指定学校报到。

区教育行政部门须将有关政策和安排事先向社会公示,并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将《入学通知书》及时送达学生法定监护人。

学校不得通过任何书面考试或测试等形式选拔学生。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3.初中毕业生经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选拔后,升入高一级学校。各级各类学校招生,均根据考试成绩、评价考核结果,依照考生志愿择优录取。录取学生必须经过市教育局审核方可给予学籍注册。

4.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因特殊原因需免学、缓学的,由其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由学校报所属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

5.新生分班要均衡,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分快慢班、实验班、重点班等。幼儿园小、中、大班分别不高于25、30、35人,小学班额为45人以下,中学班额为50人以下。所有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不得以任何借口拒收本学区、招生区范围内的或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6.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按规定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家长向暂住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凭相关手续(户口证明、暂住证明)由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学校就读,给予学籍。

7.小学、初中、高中新生入学后,学校要使用全市统一的学籍管理软件建立学生档案。按规定的学籍号备案。学生在校期间依法更改姓名的,原名作为曾用名予以保留。

三、休学和复学

8.凡因特殊原因,无法坚持正常学习,须长期休学者,由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出具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单位证明或其他有效证明,经学校审查同意,主管教育部门批准,方可办理休学手续。

9.学生休学期一般为一学年。休学期满后,休学生须持休学证书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单位出具的健康证明书或其他有效证明,向学校提出复学要求,经学校同意后,方可复学。休学生复学后,由学校编入适当班级就学。休学期满后,尚不能如期复学的,应在休学期满前半个月内办理续休手续。

四、转学和借读

10.转学条件(1)户口迁移并且住址搬迁。(2)随军或父母从事特殊职业工作环境变化随父母上学的。(3)无本地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我市就学,可以转入并注册本地学籍,收费和教学管理方面与本地生同等对待。所入学校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情况予以安排。(4)转学者需持有相关证件或证明(户口薄、房产证、有关部门证明等)。

市内学生转到市外,欲在本学段内转回本市的,须由市内的原学校提供电子学籍。不能重新注册学籍,执行学段内电子学籍不重复原则。

学生休学期间不转学。学生受处分期间一般不予转学。本市范围内高中学生原则上不转学。高中毕业年级不转学。

严格控制班模过大学校的学生转入,执行有关控制班模和控制择校有关规定。

11.转学程序

先进行转学联系。学生欲转学时,需填写转学联系表一式四份,先由转出、转入双方学校同意盖章后,再由双方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盖章,四方均同意盖章后,表示联系完成。完成后的联系表四方各留一份备案。

联系完成后,由转出学校出具转学证明,并提供学籍档案。转学者凭联系表和转学证,携带学籍档案到转入学校报到。市内转学通过学籍软件转移电子学籍档案。

联系未完成的情况下,转出学校不得提前出具转学证,转入学校不得提前接收转学者。

12.借读生系指非本地户籍、具备本地就读条件,且不注册本地学籍的学生。

学生因个人或家庭原因,需到非户籍所在地学校借读的,由暂住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受理借读申请,落实就读学校。

借读期一般为1年,最多不超过2年。凡没有明确期限、借读期超过2年或2年内学生在本学段毕业者,不能按借读受理,符合外来务工子女就学条件的,可以转入并注册本地学籍。

13.借读学生的学籍保留在原校。学生在借读期间的有关成绩、评定、奖惩等,由借读学校记入学生档案。借读学校在借读学生离校时要将学生档案寄回原学校。

五、升级、跳级、留级

14.小学、初中、高中在校生每学年自然升一级。15.小学和初中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学业成绩特别优异,能达到上一级水平,由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提出跳级申请,任课教师认可,学校同意,经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可予以跳级。跳级应在学开始时进行。

新生年级和毕业年级学生不予跳级。16.中小学不实行留级制度。

六、辍学、退学

17.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途辍学,由班主任及时向学校校长报告,并进行家访,查明原因,并动员督促其到校。经动员,学生仍不到校时,校长应向乡镇人民政府报告,针对学生辍学原因,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采取教育和行政措施,强制其送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复学。对于造成学生辍学的责任者,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18.各学校每年9月份要向乡镇人民政府和区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上学年学生辍学情况,并对辍学生造册登记,对隐瞒不报的乡镇和学校要给予通报批评,并给予主要领导严肃处理。

19.符合义务教育法规定“免于入学”者,学生及监护人持相关证明向学校提出书面退学申请,学校申核同意并报所属教育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予以办理退学手续。除属符合规定退学学生可以退学外,未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一律不得办理退学手续。

20.高中学生逾期不报到、休学期满经学校与家长联系仍未复学或不按期办理继续休学手续以及达到学校自动退学规定者,经学校报请市教育行政部门确认,按自动退学处理。

21.办理退学手续者,由学校出具退学证明。

22.退学后,年龄不足十八周岁的学生要求重新回学校学习的,学校无特殊理由,一般应准予重新回学校学习。

七、毕业、结业

23.凡受完规定年限义务教育、学完修业年限内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经考核,综合素质评价、学科学习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并由学校发给学生经区教育行政部门学籍专用钢印验讫的统一印制的《义务教育证书》,上面加盖“毕业”字样章。

高中学生修业期满,符合规定的毕业资格,准予发给毕业证书。高中毕业生名单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统一对毕业证进行验印。

24.虽然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学完修业年限内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经考核,综合素质评价不合格或学科学习成绩有两科不合格者,经补考仍不合格者,按结业处理。按照毕业审批程序审核后,由学校发给学生加盖“结业”字样的义务教育证书。

高中学生修业期满,未达到毕业条件者,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

八、学生评价

25.对学生的评价,包括综合素质评价和课程计划规定的课程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和学科学习业绩考核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及自治区教育厅有关规定执行。

评价要有利于对学生的全面素质进行发展性评价的导向和要求,要有利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

26.评价要关注、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和进步,重视对学生的日常评价,全面、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评价结果不张榜、不排名次。

学业评价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每学期要对每一学科进行考试或考查。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结果分为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和综合性评语。

九、奖励和处分

27.奖励和处分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要以奖励为主。奖励和处分都要在认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上进行。

28.对德、智、体等方面均表现突出或在某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分别予以表扬、表彰和奖励,并记入学生档案。

29.对犯有错误的学生,学校要加强教育,并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对极少数犯有严重错误又屡教不改的学生,学校可视其情节,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处分。

义务教育阶段不得开除学生和勒令学生退学。高中学生在校期间被司法部门判刑、劳动管教、留校察看期间有严重违法行为,或严重违反校规校纪达到一定程度,可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学校对学生做出处分决定前,要与学生家长沟通,处分结论要与学生本人及家长见面。

学生及其法定监护人对学校处分决定不服的,可向学校和当地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申诉,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裁定。

警告、严重警告和记过处分,须经校务会议或行政扩大会议讨论通过。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处分,除上述程序外,还须报所属教育行政部门确认。

30.受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处分的学生,经过半年教育,确有悔改表现者,由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师生评议,学校批准,可撤销其处分。处分撤销后,应及时将处分记录从学生个人档案中撤出。受处分的学生,在其毕业时尚未撤销处分者,应将其处分决定记入档案。

31.义务教育阶段对极个别品德行为偏常和有违法行为的学生,有条件的地方,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可经学生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送到专门接受此类学生的学校继续学习。暂不具备条件的,可采取相应帮教措施,让其受完九年义务教育。

32.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校不得取消其学籍。被人民法院宣告免刑、缓刑、假释、判处非监禁刑罚的学生,学校应继续让其留校学习,并采取有效的帮教措施,协助司法机关做好教育、挽救工作。

解除刑事强制措施、收容教养、劳动教养属义务教育阶段的,可持批准处理单位有关证明,向原校提出书面申请回原年级就读,原校应予接收。高中学生在十八周岁以内的,学校可同意其试读一学期,试读期间表现好,未重犯错误,由学校报所属教育行政部门确认,恢复其学籍。

十、管理体制与管理办法

33.学籍管理实行分级负责管理体制。高中、市直属学校学生学籍由学校、市教育局学籍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初中、小学学籍由学校和区教育局学籍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幼儿园参考本规定有关条款,实行登记管理。

34.学生死亡、因故丧失学习能力的,由学校向所属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报告(需附有关证明材料),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注销其学籍,学校在学生学籍档案中注明。

35.任何学校均不得接收没有入学、转学等手续的学生。36.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要加强管理,及时总结,分析、纠正和处理学籍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篇6: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一、学籍的取得和保持

1、凡符合小学入学年龄规定的儿童,按就近入学的原则,持户口簿或户口证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报到注册手续后,即取得小学学籍。

2、取得小学学籍的学生,每学期必须按规定时间到校报到注册,才能继续保持其学籍。

3、经学校批准同意转入的转学生,在完成入学手续后,即取得本校的学籍。

4、经学校批准休学的学生,按规定保留学籍。

二、转学

5、学生因家长外出务工,家庭户口迁移,在原校上学有困难时,可由学生本人和家长申请转学,经学校批准后,发给转学证明。

6、对外地迁来,具有上述理由和完备转学手续(转学证明、本地正住户口或户口证明)的学生,学校应按划定的学区范围接收,不得拒绝,转入学校按其程度编入相应班级。

三、休学、退学与复学

7、小学生一般不予休学。学生因患传染病、精神病,严重疾病需要长期治疗的,应由家长持县级以上医院证明申请休学,经学校审查批准后,发给休学证书。

8、休学时间酌情而定,一般为一年。休学期未满,休学原因消除,具有证明的,可申请复学,经学校批准后,编入适应班级学习。休学期满,不能复学的,应办理延续手续,保留学籍不超过十五周岁。

9、小学生不能退学;学校不许责令学生退学。

四、学籍的终止与停止

10、小学阶段学习期满,发给毕业证书,其学籍即终止。

11、对违法犯罪受到开除处分的学生,停止其学籍。

五、学籍的管理

12、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的学籍档案,所有小学都应有学生花名册,学籍卡和转学证书、毕业证书、等有关资料,学校还应建立学生的健康卡。

13、毕业班的学籍卡在学生毕业后,长期保存以备查考。

14、有关学籍资料,应分别由班主任认真填写,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都要遵守纪律,认真做好学籍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的,应当表扬或奖励;如有违纪,应予查究处理。

刘染小学

2013年2月

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刘染小学

篇7:小学生学籍管理实施办法

太和堂镇中心小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校学生学籍管理行为,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和谐、健康发展,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精神和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籍管理坚持实事求是。

第三条本办法仅适用于我校。

第二章入学与学籍

第四条义务教育阶段新生按就近入学的原则入学,入学即注册并取得学籍。

第五条学生学籍编号规定如下:

第1、2位数字为学生入学年份代码,第3—6位数字为我镇代码:2621,第7、8位数字为学校代码(11),第9—11位数字为学生在本校的学籍序号。

第六条学籍号与学生一一对应,一经注册不得变更,不得顶替。学生姓名以户口薄上姓名为准。

第七条学生学籍表按规定填好后,由教导室统一加盖公章,期初收回由教导室保管。

第三章转学

第八条学生转学需本人申请且其法定监护人同意,按规定程序办理转学手续。

第九条学校原则上不得无理拒收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生源范围内的学生转入,不得阻止有正当转学理由的学生转出。

第十条转学手续教导室办理。

第四章休学与复学

第十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病不能坚持学习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休学,由学生本人或法定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出示县级以上医院诊断书或其他有关证明材料,方可休学。

第十一条学生休学期为一年。期满能复学者(传染病患者须有县级以上医院的治愈证明或可复学证明),办理复学手续。期满不能复学者需办理延续休学手续。

学校应及时了解休学期满未复学而又未办理延续休学手续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情况,防止其辍学。

第五章跳级、退学

第十二条素质特别优良,由本人及法定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可以跳级。

第六章毕业

第十三条小学毕业证由学校发放,学校应在毕业前造好小学毕业生去向册。

第七章组织机构

组长:王祥友

副组长:曾素素(具体组织实施)

篇8:学生学籍系统管理问题初探

关键词:学生,学籍,管理

目前, 我国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已经进入全面应用阶段, 唯有用好用足国网、省网学籍系统各项数据, 才能提高学校管理。笔者试图在全国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经验的基础上, 总结学籍系统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进一步做好学籍系统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一、学生学籍管理的重要性和分工

学生的学籍管理, 同教学运行管理、教师管理、教学工具与环境管理一样, 均属于教学行政管理的范畴, 是学校最基本的常规管理工作, 也是各地组织学业水平考试、发放学历证书和办理学生异动手续的唯一依据。严格规范学籍管理, 是实现学籍管理信息化、制度化, 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从源头上控制学生无序流动和违规异地招生的有效途径, 更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措施。

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中, 学校校长是学籍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分管学生学籍工作的校领导负责组织学籍管理员、班主任和学生及家长完成学籍信息的采集、核办和更新, 开展学籍系统应用。学籍管理员负责管理本校所有学生的日常学籍管理申请业务, 查询本校学生的学籍数据, 通过报表查看分析本校学生学籍数据和学籍变动情况。

二、高中学籍管理工作的内容

根据《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高中日常学籍管理主要依托学籍系统做好学籍系统配置管理、学籍注册管理、学籍信息变动管理、学籍异动管理、学籍正常变动管理和学籍档案管理六个方面。总体而言, 高中学籍管理主要就是坚持新生准入、学习考核和毕业资格三个审查的动态管理过程, 保证学生学生证的单一性和终身性。

三、高中学籍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 学籍系统平台应用问题

全国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可在Windows XP系统和Windows 7系统下运行, 但有时Windows7系统运行中会经常出现不稳定状况, 主要表现为查询的内容不显示或显示不全。究其原因, 主要是与Windows7使用的浏览器不配套导致。

(二) 学籍注册管理存在问题

在学籍注册时, 许多学生和教师没有认真对待这项工作, 导致查重问题和信息更正问题频频出现, 给日后学籍管理带来很多不便, 甚至影响到学生的毕业。

(三) 学籍动态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学籍动态信息管理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 分别为学籍信息变动管理、学籍异动管理、学籍正常变动管理。

1.学籍信息变动管理。学籍信息变动管理分为两种:一是关键性数据变动。该变动需要仔细核对学生关键性数据 (学生户口、身份证、学籍信息) 相一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公安部门户籍管理问题, 经常会出现学生户口、身份证、学籍信息三者不一致的现象, 变动需上传公安户籍部门证明材料进行佐证;二是非关键性数据变动, 该变动相对于关键性数据变动较简单, 这里不再多述。

2.学籍异动管理。学籍异动管理涉及面很广, 但最常见的主要是学生转学和休学。

转学在国网中转学分为三种:一是省内转学。省内转学管理相对容易, 但国网中存在漏洞, 民办校转公办校、低转高在一段时间内是存在的;二是跨省转学。在拿到学生的国网学籍号和姓名后, 因为国网还不能实现实时联网, 省网与国网之间必须在夜间进行对接, 只能在夜间实现跨省查询功能。同时, 跨省转学还需要先提出申请, 待省网与国网对接后才能发出请求后, 并且在对方学校的配合下才能实现跨省转学, 导致跨省转学办理的时间基本上在半个月以上;三是毕业后跨省就学。该变动是针对初中毕业后学生需要到原籍所在地初中申请跨省就学。在这个变动过程中, 有很多学校的学籍管理员把毕业后的跨省就学理解成为跨省就学, 导致出现很多学生转学年级不对等, 学生无法转入的现象。

(四) 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学籍档案管理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学籍定期整理问题。因为涉及到学校内部分班问题, 学生学籍档案经常流动, 造成学籍管理混乱。二是数据保存问题。国网学籍系统的数据保存主要保存在网络上, 但如果网络不畅, 会导致不能实时查询, 需要及时备份。

三、相关建议

(一) 加强国网与省网的建设

针对目前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不畅, 建议国网与省网一是能够实时对接, 方便查询和变更信息, 二是提高网络的适用性, 兼容各种浏览器的使用, 或指定固定的浏览器配合使用。

(二) 学校各部门加强配合学籍管理工作

篇9:上海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副司长杜柯伟,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展涛、副主任罗方述等领导出席会议。

王定华司长在讲话中指出,学籍系统建设是“金教工程”的核心项目,是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标志工程,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奠基之作,受到国务院和教育部领导高度肯定,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目前,学籍系统建设已取得实质进展:一是电子学籍系统全面建成;二是学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三是各项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四是应用队伍建立并不断壮大;五是转学等核心业务成效突出;六是潜在综合效益不断涌现。他强调,学籍系统建设应提高保障水平:一是继续提高应用管理水平;二是继续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三是继续提高运维保障能力;四是继续争取各方广泛支持。

展涛主任回顾了学籍系统建设的历程,他深有感触地说,完成任务的过程使大家经历了由“荣幸”到“压力”再到“成就感”的心路历程。他同时也指出,虽然各地对系统的重要性认识逐步加强,但对系统的工作难度、在全局工作中的影响力的认识尚有不足,需进一步提高。

杜柯伟副司长从学籍管理业务角度对学籍系统应用进行了解读,他表示,当前,学籍系统已经进入建设提质期和全面应用的新阶段。为更好地发挥学籍系统作用,既要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保障水平,更要从应用入手,厘清学籍管理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深度融合学籍系统和学籍管理日常业务,用好学籍系统各项数据,使其真正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成为提升基础教育治理水平的强大工具。

罗方述副主任就学籍系统运行维护与技术支持服务工作作了全面介绍。他要求,各地要明确各级系统技术支持单位,落实专门负责人员,做好系统运行维护、技术支持服务和信息安全工作,保障系统长期、稳定、高效、安全运行,充分发挥系统的管理、服务和决策支撑作用。

会议还通报了学籍系统截至2014年7月底建设应用进展情况,并重点部署了五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学籍信息质量。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公安机关协作,对本省学籍进行查重、查错,向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问题学籍清单。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问题学籍进行核查处理。要优先完成毕业年级问题学籍处理工作。

二是全面应用系统功能。要求各地落实《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加快制定完善实施细则。做好学生学籍建立、正常变动、异动的管理工作。应用学籍系统监测学生上学考勤等情况,提高义务教育管理水平。逐步在教育经费管理、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各项建设中运用学籍系统有关数据,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三是开发完善特色需求。教育部将逐步开放学籍系统有关数据,并初步建立数据导出使用管理制度。各地要根据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及早着手,结合以往应用基础,拟定业务需求,做好顶层设计,进行开发应用。自建系统对接省份要尽快过渡到以学籍系统为基础开发完善特色需求的模式上来。

四是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协作机制,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健全考评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将系统应用和技术支持纳入学校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工作考核。健全培训制度,实现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全覆盖,培训结束要通过考核,持证上岗。还要健全工作交流制度,奖惩制度,举报、通报等制度。

五是构建运维长效机制。各地要尽快落实学籍系统应用培训、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所需经费和人员,并满足持续发展需要。建立系统运行、维护、应急响应、数据保密等制度,细化要求,责任到人。建立运行监测机制,及时准确掌握运行情况。健全系统运行问题研判机制,畅通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快速反应和解决学籍系统问题的渠道。

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福建省、广东省、湖北省、贵州省教育厅分别介绍了工作经验。财政部以及各省教育厅相关负责同志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篇10:中小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一、学籍:新生应根据市教育局和区教育局就近入学安排,按时到校报到,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报到的,须持有关证明在开学前向学校请假。如开学后两周内不到校办理入学手续,视为自动放弃;新生办理入学手续后,由学校按统编学号顺序填写“在校学生注册备案登记表”和初步学籍电子文档,并在规定时间内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查,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验印,新生学籍才能生效,否则一律无效。对所有在籍学生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建立学生相应年级学籍档案。学籍档案由学校长期保存,未经教育主管部门同意,不得移交其他单位。

二、转学和借读:①市内转学,初中新生入学后一年内原则上不得转学,确属因搬迁或户口迁移,居住地与注册学校距离超过4公里(或8站),要求转学的初中学生,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或转学到居住地附近的一般学校就读,学生办理正式转学手续。②因户口迁移由本市转往外地,转往外地的学生,应持户口迁移证明和接受学校的接收函及教育主管部门意见向转出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同意后,到教育主管部门办理转出审批手续,最后到转出学校提取学籍档案,接收函留转出学校存档。③因户口迁移由外地转往本市,由外地转入的学生,由家长持学生常住本地户口、转学证明、学生档案,到就近学校联系,经学校审查同意盖章后,再到接收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办理转入审批手续,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入学。

三、到注册学校以外的其他学校就读的初中学生,称“暂读生”。

原则上学校不允许学生到他校暂读,若有特殊情况,须由家长向暂读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暂读学生申请表”并经双方学校审查同意后,再到教育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到他校暂读。学生到他校暂读,学籍仍保留在原注册学校。暂读学校须为暂读生建立暂读学籍档案,在暂读生回原注册学校毕业时,暂读学校应及时将其暂读学籍移交原注册学校。注册学校须依据学生暂读学籍档案为学生建立完整的学籍档案和毕业生档案。暂读生的毕业成绩统计在原注册学校。毕业证书由原注册学校核发,暂读生升学不得列入原注册学校保送范围。

对经教育主管部门直接批准安排的符合转学条件的学生,学校不得拒绝接收。对现役军人、部队转业干部子女应优先照顾入学;对残疾学生,应特殊照顾。

四、休学和复学:在校学生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休学的,由学生家长持区、市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原始病历,向学校提交书面申请,经学校审查同意,填写休学证明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予休学。休学期限一般为一年,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的,应持医院证明,续办休学手续。

毕业年级学生一般不办理休学手续,确需休学的,应持区(市)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原始病历,经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和班主任签字后,到教育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学生休学期满,须按期复学。复学时,首先向学校提出复学申请和原休学证明信及医院建议复学证明,经学校审查同意后,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并重新注册,方可复学。

学生除丧失学习能力者外,不得中途退学或辍学,确实丧失学习能力的,必须由家长申请,并提交区(市)级以上医院的证明,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学校方可开具退学证明,准予退学。

五、毕业、结业、肄业:学生修业期满,经考核德、智、体等诸方面均达到合格标准,准予毕业,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毕业证书的编号与学号要一致。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发给毕业证书,只能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

初中:①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中有两科不及格者②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中有一科不及格,政治、物理、化学有两科不及格者。③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均及格,其他学科(含历史、地理、生物结业考试成绩)有四科以上不及格者。④学生思想品德评定不及格者⑤受过校级处分,6月底之前未撤消处分的。

对未参加毕业考试或中途离校者,一律不发给毕业证书,可发给学历证明。

学历证书遗失一律不予补办。必要时本人可向毕业学校提出申请,学校核实原始档案后,可依据有关规定如实出具证明信。

六、普通中学编班人数:初中每班人数按照区教育局的有关要求进行,特殊情况由区教育局基教科科同意再行办理。

七、请假:1.在校生每学期开学时,应按时到校。因病、因事不能按时报到者,应办理请假手续;超过一个月未到校,而又没办理请假手续者,学校不出示任何证明。

2.平时请假:学生因病、因事不能到校上课者,要凭医院诊断和家长证明办理请假手续。

请假一日由班主任批准;

请假一周至两周之内由教导处批准;

请假两周以上由校长批准。

篇11:上海市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维护中、小学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根据《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中、小学学生入学、考勤、转学、借读、休学、复学、退学、开除和毕业等事项,均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入 学

第三条 报名入学的,除智力发育有严重缺陷或生活不能自理的以外,均按市教育局当年的招生规定入学。

第四条 被录取的新生必须按规定时间持录取通知书到校办理注册、缴纳杂费(高中学生并按规定缴纳学费,下同)等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到校注册的,须凭学生家长(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下同)或有关单位证明,向学校申请延期注册。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新生不按期到校注册,又不办理延期注册手续的,由学校督促其人学;督促无效的,由学生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其家长送学生入学。高中新生不按期到校注册,又不办理延期注册手续的,取消其人学资格。

在校学生在新学期开始时,必须按学校规定的日期到校办理注册、缴纳杂费等手续。因故不能按期注册的,应凭学生家长或有关单位证明,到校请假。不请假的,视为旷课。

第五条 新生办理人学手续后,即取得学籍。学校应在开学后一个月内编制新生学籍卡片和学生名册,并将学生名册报区、县教育局备案。

第三章 考 勤

第六条 学生到校上课和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实行考勤。

因故不能按时到校上课或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的,必须请假;不请假(包括超过请假期限)的,按旷课处理。对旷课和经常迟到、早退的学生,学校应及时向家长了解情况,对学生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给予处分。小学和初中学生旷课一周以上仍不到校上课的,由学生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督促其到校上课或责令学生家长送学生到校上课。

第四章转学、借读

第七条 外地学生迁入本市就读的,须持学生本人本市常住户口登记卡和原就读学校出具的转学证明(高中学生必须带本人档案〕,向户口所在地区管片学校申请。

第八条 本市学生转往外地的,应由学生家长持学生户口迁移证明向学校提交书面转学申请,经学校同意后,发给转学证明。

第九条 学生因常住户口随家长户口在市内迁移或其他特殊原因,在原校就读有困难的,学生家长可持变动后的户口登记卡或有关证明向原校申请转学,经学校审核同意,学生家长填具转学联系表,向户口迁入地区管片学校联系,接收学校签署同意意见后,由原校开具转学证明。

未经接收学校同意,原校开具转学证明造成学生失学的,由原校承担就学责任。

学校不得接收无转学证明的转学生。

第十条 小学学生转学,学籍卡片和健康卡片交学生转入学校;初中学生转学,学籍卡片由原校复制一份留存,原件和健康卡片交学生转入学校;高中学生转学,学生档案交转入学校,学籍卡片由原校留存。

第十一条 学校对符合转学条件的学生和区、县教育局调剂分配的学生不得拒绝接收。接收确有困难的,由学校报所在区、县教育局解决。

第十二条 学校接收的转学学生,应按其原就读年级插班学习。学习成绩过差的,可降一个年级。

第十三条 外地学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在本市借读:

一、父母双方出国工作,由在本市的有关部门或亲属负责照管、抚养并在本市居住的。

二、父母双方在边远地区工作或工作流动性较大,由在本市的有关部门或亲属负责照管、抚养并在本市居住的。

三、父母一方在本市工作,学生随其在本市居住的。

四、原本市下乡青年的子女。

第十四条 申请在本市借读的外地学生,应持学生常住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就读有困难的证明(原本市下乡青年的子女还需持街道劳动科证明)和本市暂住证,向暂住地区管片学校申请,经学校同意后,填写借读登记表,并按市教育局规定的标准缴纳借读管理费。

借读生不列入学校正式学生,借读期限一般为一学期至一学年,特殊情况经学校同意可以延长。原本市下乡青年的子女在本市借读按正式学生对待,不规定借读期限。借读生离校时,发给借读证明,注明学习成绩、在校表现、借读年限,符合毕业标准或结业条件的,发给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证书上应注有借读字样。

第十五条 转学、借读一般在寒、暑假期间办理。中学的毕业年级和小学毕业年级的第二学期,除有特殊困难经区、县教育局批准的外,不办理转学、借读。

学生在受处分期间一般不予办理转学手续。

第十六条 到外地借读的学生,由学生家长持借读联系表联系外地接收学校。外地学校同意接收的,由原校开具借读证明,提供学生有关材料。学生学籍由原校保留。

第五章 休学、复学

第十七条 在校学生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休学的,由学生家长持区、县级以上医院或家长所在单位证明向学校提交书面申请,经学校批准,发给休学证明。

学生在一学期内累计请假(包括病、事假)时间超过上课总时数三分之一仍不能到校上课的,应办理休学。

第十八条 学生休学期间保留学籍。休学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的,应在休学期满前半个月由学生家长持区、县级以上医院或家长所在单位证明向学校申请,经学校批准,可继续休学。

学生休学期满,未提出延期休学申请,又不复学的,按旷课处理。

第十九条 学生休学期满要求复学或休学期间要求复学的,应持休学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因病休学的应提交区、县级以上医院证明),经学校核准即可复学。

学校准予复学的学生,按其实际程度编级。

第六章 退 学

第二十条 小学和初中学生因病或其他原因丧失学习能力,或年龄过大不宜在校继续学习,申请退学的,应由学生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因病或其他原因丧失学习能力的,还应持区、县级以上医院证明)。学校同意后,填写退学申请表,经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复核,区、县教育局批准,准予退学。

高中学生申请退学,由学生家长填写退学申请表,经学校核报区、县教育局批准,准予退学。高中学生多次留级、年龄过大,不宜在校继续学习的,学校报经区、县教育局批准,可劝其退学。

第二十一条 高中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按自动退学处理,由学校除名、书面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并报区、县教育局备案。

一、在一学期内连续旷课超过一个月或累计旷课一个半月,学校与学生家长多次联系帮助教育无效的。

二、休学期满,经学校与学生家长联系仍未复学或不按期办理继续休学申请的。

第二十二条 退学学生由学校发给肄业证书。学生退学后,学籍自行消除。

第七章 开 除

第二十三条 学校开除学生学籍,应经校务会议或扩大行政会议讨论决定,报区、县教育局批准,开除小学、初中学生学籍,还应经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学生的开除学籍处分材料,由学校留存。

被开除学籍的学生,由学校发给肄业证书。

第二十四条 送工读学校学习的学生,原校保留其学籍。学生在工读学校学习期满,回原校继续学习。

第八章 毕 业

第二十五条 应届毕业生取得毕业资格的,由学校编制毕业生名册,报区、县教育局核准后,发给毕业证书。学生学习期满,未取得毕业资格,又不符合留级条件的,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学生毕业或结业后,学籍自然终止。

送工读学校学习的学生毕业或结业,由保留其学籍的原校颁发毕业或结业证书。

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由市教育局统一印刷。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具体执行中的同题,由市教育局负责解释。

上一篇:高考期间应急预案下一篇:参加枣矿集团公司系列会议精神解读宣讲会心得体会